《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錦集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猴、結、掰”等生字,會寫“塊、非、常”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結合插圖講述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動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
一、以圖導言,激趣導入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只小猴子圖片)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子呢?(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在文中畫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組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給下列漢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學習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里。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書:玉米地)
課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見,非常高興,就。
2.理解“掰、扛”兩個動詞。
(1)指名上臺做“掰、扛”的動作。
(2)讓學生說說小猴子為什么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甭提有多高興了!現在請同學們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2)指名上臺表演讀。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猴子來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興。“非常”一詞可以用來替換。(填序號)
A.時常
B.十分
C.經常四、回顧所學,小結學法
1.剛剛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學來說一說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師板書: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學習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
(3)有表情地朗讀課文。4.照樣子,說一說。
(又大又多的)玉米
()蘋果
()葡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文第1~4自然段結構類似,下面,四人小組選擇第2~4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二、利用學法學習第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一段學習。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向導:
①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③議一議: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著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讀并表演。
2.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教師板書。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小猴子后來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樹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三、學習第5自然段
同學們,小猴子下山來,它掰到過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過又大又紅的桃子,摘到過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卻空著手回家。這是為什么呢?
1.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厭舊)
喜新厭舊導致的'結果是什么?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說說自己有沒有做過像小猴子一樣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準備怎樣做?6.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猴子?
四、復習生字、學習詞語
1.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2.學習量詞。
(1)出示課件,讓學生找出課本中的量詞填入括號里。
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樹下,接著走過一()西瓜地,最后看見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學生讀句子,學習量詞的使用。
3.積累并學會運用“又()又()”的詞語。
(1)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2)出示圖片,讓學生將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三個詞語貼在對應的圖片處。
(3)拓展運用。
①讓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詞語。
②老師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③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說一說它嗎?
4.說話練習。用今天所學的動詞說一句話。
5.在括號里填入恰當的量詞。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樹
一()瓜地
一()小兔子
6.選擇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學板書]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紅——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圓——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著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
[教學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強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圖,形象生動,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執教這一課時,我首先示范講解一個自然段,教學生總結學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支配課堂,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很高。
在學生自主學習,讀懂課文后,我抓住文本特點,讓學生自主積累課本中的好詞,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詞教學上不但要善于發現規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從識記到運用的落實。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這也是一篇動物故事,通過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經歷和結果,說明一個道理:目標不明確,做事不專心,是不會有收獲的。課文語言通俗淺顯,故事情節單純明白。易于被少兒讀懂。但應假設對立的'情況, 使 學生明白:只有鞏固成果,才能不虛此行的道理。
本課計劃兩課時
二、學習目標 :
1、熟記和認識本課詞語,注意動詞的運用,積累語言;
2、朗讀理解,從故事中體會道理
3、假設相反情況,拓展課文寓意
三、重難點:
重點:熟識詞語,朗讀課文
難點:拓展認識,鞏固理解
四、學情分析 :
動物故事貼近兒童心理,內容又貼近生活實際,啟發假設,對比課文,可益智怡情。
五、教學策略:
在朗讀中感知內容,在假設中對照課文,交流成果,同步提高
六、教學資 源:
錄像碟片、ppt
七、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2、熟記詞語,學會運用
重點 :熟記詞語,學會愚弄
難點 :學習運用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四課。課文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見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一無所獲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義以外,教材還注意到了本文的構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當作這篇課文的生字來進行學習,讓識字規律可循。
二、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認識“猴、結、掰、扛、滿、扔、摘7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非、常”2個漢字。
3、 了解故事內容。
4、 理解并運用本課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加強學生對動詞的準確使用。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貼畫。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7個生字,正確書寫“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過程
一、 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1、 師出示一則謎語:“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樹是能手,擅長模仿人動作,家里沒有山中有”。生自主閱讀并猜出謎底是猴子。(師出示猴子的圖片和“猴子”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學生打招呼)
3、 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猴子?(可愛的'、機靈的、調皮的……)把“小猴子”三個字讀的可愛一點,誰來試試?
(指名讀“小猴子”,讀的機靈可愛)“子”要讀成輕聲,誰能讀好輕聲?
4、 學習“猴”字,(出示卡片“猴”)誰有好辦法能記住這個字呢?
預設1:“反犬旁”+“侯”(小結:“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動物有關)。識字方法:加一加。
預設2:形聲字。
5、 師激趣: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煩了。這一天,它準備下山去玩,會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生呢?這個故事就藏在書本里,趕快打開書本找到它。(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 初讀故事,借助故事圖了解故事內容。
1、 (1)生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來到了哪些地方,請用“_____”劃出。
2、 讀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樹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擺放路線圖。
故事還藏在這些圖畫中,誰能把小猴子來到哪些地方按照順序排一排。(聽錄音讀)
4、 師生看路線圖一起梳理故事內容: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一塊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樹下,接著來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時,看見了一只兔子。
三、 精讀,學習1、2自然段。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讀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線”畫出,小猴子看見了什么?是怎么樣的?
2、指名學生交流,明確小猴子來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師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師小結: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點。(翻開作業本P63,第三題)
4、正音“結”,懂意義,記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標出來。
(2)用“O”把小猴子的動作圈出來。
6、引導學生抓住“非常高興”來體會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當小猴子看到這一片玉米地時會想些什么,在此過程中,師對于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
7、交流“掰”和“扛”,出示圖片,并結合動作示范來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師小結識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紅,江(換一換)
8、我會說。用“小猴子走到……看見……做了……”的句式對第一自然段再次認知。
9、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見......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學生交流,師適當小結:小猴子來到了一顆桃樹下,看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師出示“滿樹又大又紅桃子”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又大又紅”的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當小猴子看到桃子時會想些什么。
4、師出示“滿”,滿桌,滿樹,滿星,理解“滿”。(組詞)
5、出示圖片、結合動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動作。師小結識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換一換);“摘”,摘蘋果,摘桃子,摘花(組詞)
6、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
7、比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關的。動作。(翻開作業本P63,第四題)
四、指導書寫“非”“常”
1、學生觀察,指導書寫。
“非”:獨體字,兩根旗桿六面旗,中間拉開小距離。第二豎比第一豎長,注意同樣的筆畫在同一個字里也有變化,在寫橫時,注意間距均等。
“常”:加上兩根魔術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頭”和“巾字底”寬度一樣。“禿寶蓋”要舒展,口字形體小又扁。
2、書空,范寫,練寫。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猴子來到玉米地和桃樹下的場景,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4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新課:
1、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53頁,老師開始朗讀課文。學生們開始思考:這篇課文的中心主題是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③、為什么要掰玉米?又為什么要扛著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著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在這段文字中,需要重讀的詞語有:哪些、畫出、自己、試著、邊、讀、動作、表演出。請畫出上述詞語,并嘗試讀出它們時邊做相應的動作,以增加表現力。
2、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學習向導,指名向導。學習向導:
1、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
2、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小猴子是如何做事的呢?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請標注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
課文。
①、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學習的內容,不論是個人自學還是小組討論學習都可以。
②、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3、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仔細閱讀并思考一下。小猴子下山后,看見了許多誘人的東西,然而最終卻空手返回。你曾想過為什么會這樣嗎?
4、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選括號里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5、指1、2名學生看投影復述課文內容。
6、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像小猴子一樣的行為呢?這個問題是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考。
7、表演課文內容。
8、小猴子失落地空手回到家中,略顯沮喪地坐在樹枝上。它開始思考著自己剛經歷的失敗,心里充滿了疑問和迷茫。“為什么我總是無法找到足夠多的食物呢?難道我真的是一個笨猴子嗎?”小猴子自責地低聲嘀咕道。就在此時,猴媽媽注意到了小猴子的情緒波動,溫柔地走到了他身旁。“親愛的孩子,你回來了。”猴媽媽關切地說道,“我看得出你有些失望,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猴子抬起頭,眼含淚水地望著猴媽媽,“媽媽,我今天再次空手而歸,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無是處。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猴媽媽輕輕拍了拍小猴子的肩膀,溫暖地說道:“孩子,別對自己那么苛求。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和挫折,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你從中汲取教訓,并不斷嘗試和努力。記住,我們都是猴子家族的一員,我們相信你有能力成功。”小猴子慢慢地抬起頭,眼神中透露出勇氣和希望。“媽媽,謝謝你的鼓勵。我會繼續努力,在下一次中尋找到自己的收獲!”猴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無論成功與否,我都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
9、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四、板書: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 摘 空著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圓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一、從一個叫小兔子的動物角色不斷努力卻一事無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向學生傳達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的重要性。
二、學習生字:猴子、一塊、不是、抬、一棵、桃樹、拋、舉、圓形、可以、林地,能夠運用“又……又……”“跳來跳去”,并初步掌握量詞“一只、一塊、一個、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能復述。
課前準備:放大課文插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講故事、學生字,初讀課文。
第二課時:表情朗讀課文,復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個故事,題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學:猴子。提示:猴子是一種野生動物,所以是。請注意,“侯”字缺少了一個豎。例如,“喉”字也是沒有一個豎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請看看圖,自己拼讀生字。學生自學后,結合學生回答,教學下列圖旁出現的生字。
一塊(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樹下
結著又大又圓(yuán)的西瓜地里樹林子
△教學:塊。
學生看圖識字,引導引用數量詞。
“一塊糖”,“一片餅干”。這種物品通常呈現一個平面。“一片黑板”、“一片玻璃”。
△教學:棵。
一棵樹,還有什么也說“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點:細而長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長的用“一棵”。
△教學:圓(kē)。
“圓”,西瓜圓的。注意前鼻音發準。
“圓圓的月亮”、“圓圓的太陽”、“圓圓的大汽球”。
不僅圓還大,就說“又圓又大”。引導記住“圓”的字形。
△教學:林。
許多樹長成一片,就是樹林。這“林”叫“雙木林”。
三、初讀課文。
學了些生字,小猴子歡快地跳躍著,先來到了一片郁郁蔥蔥的玉米地。它在玉米地里盡情地嬉戲玩耍,享受著青青的`秧苗帶來的快樂氛圍。不久之后,它決定繼續探險,于是跳上了樹梢,游走到了一個巨大而茂密的桃樹下。這棵桃樹結滿了誘人的紅桃子,小猴子忍不住用靈巧的手抓起一顆吃了起來,果味香甜美妙。接下來,小猴子繼續向前,穿過一片蔚藍的天空,來到了一片廣闊的西瓜地。西瓜爽甜多汁,小猴子享受著西瓜汁潤濕自己的舌尖。最后,它逐漸靠近了一片幽靜的小樹林邊,它知道那里隱藏著許多有趣的冒險等待著自己。
還有生字沒教,你們一邊讀,一邊自己學。
四、檢查自學效果。
結合引導學生弄清課文主要內容。
小猴子下山拿過哪些東西?
利用前面圖旁的板書:
△教學桃(táo)。
桃子是結在樹上的水果,常見于夏季。它的外形飽滿圓潤,顏色有紅、黃等多種。如果要寫“兆”的筆畫和筆順,可以回想一下“跳”的寫法。另外,“瓜”這個字里面是有個“卜”字旁,讀作“l”。希望這段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結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捧(pěn):用兩手把東西放在胸前叫“捧”。(動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東西不要了,把它丟掉叫“扔”。
(教學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動作演示,以幫助理解字義。)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動作,都是,重點指導寫“棒”的右下“豐”。“扔”的右半邊,“乃”筆劃為橫折折折鉤。
復習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戲:給找朋友。
1.先將分別與“工”、“奉”、“乃”組合,讓學生念。
2.請學生讀出字音,“捧”、“扛”、“扔”。
二、閱讀課文。
1.要求一字一字讀正確。
2.指導讀流利。
出示第三節課文,學會讀出節奏。
小貓咪/背著魚罐頭,來到/一片草地/旁邊。它/發現/草地上/長滿了美味的小魚,非常/開心,就/放下罐頭/去/抓小魚。
指導學生看詞兒,讀出句子的節奏。
各自讀全篇;再指名輪讀全篇。
3、述課文。
1).不看書說,記不清了再看書。(各自練習)
2).指名復述。
四、指導表情朗讀。
---------------------------
1.第一節,語氣像講故事一樣.
2.指導讀“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紅
西瓜又大又圓
結合進行說話訓練。
a.太陽____。蘋果。
(提供主語)
b.獨立用“又……又……”說話。
又……又……。
3.繼續指導朗讀。(第二節一第六節。)
一只猴子發現樹上結滿了美味的香蕉,它高興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摘了一只,歡快地往前走去。
“猴子發現樹上掛滿了誘人的大紅桃子,它興奮不已,立刻決定放下手中的玉米,專心去摘桃子。”
△它發現地上有一片綠油油的西瓜,非常開心,于是它扔掉桃子,決定要去摘這個大圓西瓜。
誰來試試,指名讀。
△“它看見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愛,它非常高興,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覺得猴子真不像話,用批評小猴子的口氣讀)。
△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要讀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讀、齊讀、練習有表情地朗讀。
五、創造性復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提示:①老狐貍會怎樣向小猴子提問?②小猴子也許會如何回答?③聽完小猴子的回答后,老狐貍可能會如何教誨小猴子。④小猴子又可能會如何回答?⑤小猴子再次下山時,它可能會如何汲取教訓?
連貫復述。
〔板書設計〕
結合字詞教學,指導朗讀等活動,組成下列板書: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樹又大又紅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圓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著手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6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由此,本課設計力爭突出隨文識字策略,采用多種手段創建語言訓練平臺。借助本文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識字與閱讀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理清故事順序,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推動下,習得識字方法,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章說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從而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1)課文相關動物、事物圖片。(2)重點句段教學輔助課件。
2.學生準備:制作本課字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猴”字。
提示:猴子屬于哺乳動物,因此“猴”字是由反犬旁構成。需要注意的是,“猴”的右側部分是“候”,與原始的“犬”字相比,少了一豎。
2.在游戲中進行復習。通過展示大量與故事相關或不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物品在故事中出現過。(在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物品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詞中“子”是輕聲。
設計意圖:課堂開始時,我運用了一些多彩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故事中出現的物品。通過這個有趣的游戲,我了解到學生在預習方面的情況。這種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為他們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我也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情,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朗讀全文。
(1)教師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師畫一座山,并板畫路線。)指學生接讀課文。
(2)師生聽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1)引導學生將故事中的場景按照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置在路線圖上。依次為: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兔子。請將場景的名字和對應的圖片放入路線圖的相應位置。
(2)師生交流訂正。
3.練說量詞。
(1)小猴子悠閑地漫步在山間,它先路過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眼前一片郁郁蔥蔥。接著,它來到了一棵掛滿鮮嫩桃子的桃樹下,香氣撲鼻而來。繼續向前走,它穿過一片長勢喜人的西瓜地,遠處可以看見成熟甜美的西瓜掛在藤上。最后,小猴子的目光落在一個可愛的小兔子身上,它安靜地坐在草叢中,兩只大眼睛閃爍著機靈的光芒。
(2)量詞訓練。
①教學:塊。
學生在觀察圖片中的`物體并辨認它們的名稱時,可以引入數量詞。比如說,“一顆蘋果”、“一條魚”,這些物體通常都有一個平面形狀;而“一本書”、“一張紙”則是平面物體中的例外情況。為了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字詞,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觀察物體,然后進行書寫,接著對照確認左邊小、右邊大的原則,并注意書寫的筆順。
②教學:一棵樹,還有什么也可以稱之為“一棵”呢?有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和一棵瓜秧。指點:細而長的,而且有生命力,能夠向上生長的事物可以用“一棵”。
設計意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利用排列圖片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主要內容,并降低對內容進行概括的難度。之后,教師可以提供句子填充練習,以量詞為主題,以此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學習生字和積累語言。
三、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字”。
教師導學: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著來到“桃樹下”,而后又來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樹林邊”。看看課文中還有哪些需要我們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字卡,集體學習生字。
(1)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的圖片,讓大家學習了一些與結有關的詞語,如“結玉米”、“領結”、“中國結”、“張燈結彩”等。
(2)學習“掰”。 用手把東西分開叫“掰”。(動作演示)
(3)扛: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動作演示)
(4)“捧”和“抱”:用雙手將東西輕輕托起放在胸前,稱之為“捧”。(動作演示)張開雙臂緊緊擁抱住某物或某人,稱之為“抱”。(對比做動作)。
(5)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可以選擇丟棄,即將其拋棄或放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手勢演示來幫助理解字義。)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動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圖片,用“追”字說話。
(8)蹦:左右結構。編字歌:“山”下有個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導會寫的字。
(1)教師啟發學生:看一看寫字表中的漢字,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字?來描述一下這個字的組成結構和書寫方法吧。請
(2)根據學生匯報,相機學習。
①學習“瓜”。注意第三筆是豎提,第四筆是點,一起描一描,寫一寫。
②學習“常”。教師范寫,學生觀察;學生描字,再寫字。
③學習“空”。多音字,一聲“天空”,四聲“填空”;先書寫部首“ ”,再書寫整個字。
④學習“非”。記住兩個豎,一個短的,一個長的;要明確筆順,可以用口訣來記憶:“豎、三橫、豎、三橫”。
⑤學習“往”。擴詞:來往、往東、往事、南來北往。
⑥學習“進”。最后寫部首“辶”。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環節將以本篇文章為基礎,通過多種方法來教授學生認字和寫字的技能。我們會運用結合圖片、動作演示和口訣記憶等方法,通過調動學生的感官和身體參與,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漢字,從而克服閱讀上的困難。
四、熟讀課文,鞏固生字
1.字卡鞏固生字。
(1)同桌游戲,互考字卡并組詞。
(2)教師口令: 飛機飛機哪里起飛? 學生對口令:飛機飛機這里起飛!
2.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1)小組推薦代表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價,評選“代表”,獎勵小紅旗。
(2)指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朗讀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是語文學習的核心,而教師則扮演著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在學生了解生字之后,我們應該為他們創建一個自主閱讀和鞏固識字的平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樹立起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總體感知
1.復習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戲:給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將提手旁分別與“工”“奉”“乃”組合,學生念字組詞。
(2)請學生邊表演動作邊讀字:“捧”“扛”“扔”。
2.學生活動:請你一邊貼詞卡,一邊講故事。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將通過貼詞卡的方式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猴子,它住在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上。一天,小猴子決定下山探險。它從大樹上跳了下來,第一站來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小猴子歡快地穿越竹林,抓住一只美麗的蝴蝶,還拿到了一些新鮮的竹筍作為它的午餐。接著,小猴子繼續前行,來到了一條清澈的溪流旁。小猴子很開心地玩水,捉魚,還用石頭堆了一個小壘壩,讓水流更加緩慢。小猴子繼續向前走,來到了一座高高的山洞。它好奇地走進山洞里,發現了一顆閃亮的寶石。小猴子高興地將寶石裝進了它的口袋里。最后,小猴子走出山洞,一路歡跳著回到了大樹下。它把手上的竹筍、口袋里的寶石和一些鮮花放在大樹旁邊,感謝山中的一切給予。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將小猴子經過的地方用詞卡貼在黑板上,從而更加生動地講述整個故事。
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樹林邊——一無所有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對上一課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加強他們掌握提手旁生字的能力,并通過整體梳理故事情節,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圍繞“所見”,積累詞語
1.自由讀課文,找出 “又~又~”式詞語。
(1)教師引導學生:在我們走過的這段路上,你們是否注意到了小猴子臉上那一直保持不變的表情呢?
我感到非常高興。是的,因為他看見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小猴子發現了一片長滿豐盛又多的玉米。(貼詞卡)
(2)我也能用“既~又~”式的詞語來說一說。比如:夏天既炎熱又潮濕,冬天既寒冷又干燥,春天既溫暖又花香。
(3)進行說話訓練。太陽____________、蘋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語)獨立用“又~又~”式詞語說話。
2.教師貼:紅彤彤的、翹翹的、歡快跳躍。一起練習讀這些詞語,讓大家感受到它們的美好!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板畫: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板畫:嘴巴),還會品嘗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說說:除了品嘗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松、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又~”式詞語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說一說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式詞語來連接的。)
設計意圖:在低年級教學中,詞語訓練一直被認為是非常重要也比較難的一部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又~又~”式的詞語,我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詞語訓練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將能夠在實際語言環境中學習并掌握這類詞語,并且能夠拓展他們的詞匯量,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通過這樣巧妙的設計,我們成功地突破了詞語訓練的難點。
三、圍繞“所做”,體會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教師導學:哇,這一路上景色美麗,誘人的美食和有趣的活動不勝枚舉,我們為什么還要等待呢?讓我們立即出發吧!看,玉米地就在眼前!(展示課件)咦,圖中為什么沒有畫上小猴子呢?原來是這樣的,課文中描述了小猴子來到玉米地的情節,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插圖。現在請大家幫忙想想,在這幅圖上應該畫一只怎樣的小猴子呢?或許我們可以先讀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什么樣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教師導學:小猴子繼續蹦蹦跳跳地前進,來到一棵梨樹下,穿過一個草莓園,還發現了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如何行動的呢?我們一起來閱讀并記錄下小猴子的動作詞吧!拿起筆,在閱讀過程中圈出并寫下小猴子的動作詞匯。
2.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別:捧、抱。(指兩名學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需要扔掉的三樣物品很明顯,老師直接將它們拋棄。(當所有的東西都被丟棄后,兔子并沒有被追上,小猴子只好空手而歸。趁機把另一只失望的猴子貼圖粘在上面。)。
4.指導朗讀。
(1)他發現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開心,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個下來,激動地扛著往前走去。
(2)“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們有沒有想到他會把玉米扔了(指導:覺得猴子可笑的口氣。)
(3)他發現草地上滿是又大又圓的西瓜,簡直樂壞了,于是毫不猶豫地扔掉了手中的桃子,跑過去摘西瓜。
誰來試試,指名讀。
(4)他看見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但是小猴子卻太不理智了,竟然一把扔掉手中的西瓜,匆匆追趕小兔子。
(5)小猴子黯然失望地離開,手中一片空。
(6)指名讀、齊讀、練習有表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朗讀,理解小猴子見異思遷的特點。此環節旨在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小猴子行為的詞匯,并通過情感化的朗讀加深對小猴子性格特點的理解。
四、想象創造,續編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提示:①猴媽媽會怎么問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聽完了小猴子的話,猴媽媽又可能怎樣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會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這一次他可能是怎樣吸取教訓的
2.同桌復述;連貫復述;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想象力,并激發他們的創造潛力。因此,在學習完故事之后,我們應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為故事編寫一個結尾,并用自己的話來完整地復述故事。這樣做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可以啟發他們從小猴子身上領悟到做事情要全心全意投入的道理。以下是對前面內容的修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一篇故事后,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并為這個故事編寫一個結尾。同時,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話來完整地復述這個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能夠啟發他們從小猴子身上學到做事情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拓展復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漢字,做一做這樣的動作。
2.根據故事先后順序,把故事完整地復述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積累、閱讀的好習慣;通過給家人復述課文的內容,深化所學的故事情節,升華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板書設計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空著手
西瓜地又大又圓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7
一、創設情境。
昨天我們和小猴子一起游覽了美麗的水簾洞,在游玩的過程中還學習了知識,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可是,今天調皮的小猴子又不見了,那它究竟去哪兒了呢?我們不妨來猜猜看吧!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39頁。
二、引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先看第一、第二幅圖:桃子的個數有什么變化?你能提什么問題?
生答。
師板書:樹上還剩幾個桃子?
你會解決嗎?學生試做。
匯報交流,板書:9—4=5
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嗎?
生匯報:1、我是一個一個的減得。2、我是想9的組成,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3、我是想因為4+5=9,所以9—4=5、
肯定學生的各種做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
2、繼續觀察第三、第三幅圖,你還能想剛才一樣提出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籃子里還剩幾個桃子?
花上還剩幾只蝴蝶?
岸上還有幾只青蛙?
以小組為單位,解決這些問題。小組長做好分工。同學們接到任務后,馬上動手做,然后再吧自己的算式匯報給組長。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解答方案?師板書算式:
4—4=0
8—5=3
2—0=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4—4=0,思考:為什么等于0呢?
那你會算5—5=?嗎,你還能像老師這樣也說一道這樣的題目嗎?
我們再來一起看2—0=2,思考:為什么還是原數2呢?
步驟同上。
三、編故事。
小朋友,你能把這四幅圖連起來,并且開動你的'小腦筋,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變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嗎?
誰想試一試?你可真勇敢!
請大家想一下:小猴子最后得到了什么?為什么它兩手空空,什么都沒有得到呢?
對學生進行端正學習態度的思想教育: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四、鞏固練習。
伸手指和數卡片的游戲。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的怎么樣?打算以后怎么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8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我們就來學習第13《小猴子下山》。
二、新:、請同學們把書翻到3頁,教師范讀文。學生想:這篇文主要講了一什么事?
2、學生自由朗讀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
4、分段指名朗讀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③、為什么要掰玉米?又為什么要扛著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著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文的2、3、4自然段。、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
2、議一議: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文。
①、喜歡學哪一段就學習哪一段;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討論學習。
②、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3、我們一起學習文的第五自然段,齊讀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見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它為什么會空著手回家?
4、填空練習。填空后任選括號里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指1、2名學生看投影復述文內容。
6、聯系學生實際,說說自己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像小猴子一樣的做法呢?
學生檢查自己平時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確。
7、表演文內容。
8、想象擴展:討論小猴子空手回家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猴媽媽會對他說什么?
9、續編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四、板書: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樹下又大又紅扔摘空著手
西瓜地又大又圓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著手……”辟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捧、抱、扔、檢、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卡片,并組詞讀。
(2)看了課題《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問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結果怎樣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9課,學完了課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講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猴子下山路過哪些地方?看見了什么?(讀后討論,師貼板書)
小猴子圖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玉米圖桃子圖西瓜圖
白兔圖
(指圖)又()又()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點,前后調一調意思不變。
出示課文作業4,誰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又()。
樹上的桃子又()又()。(指名回答,填在作業本上。)
地里的西瓜又()又()。
(2)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看見這些東西是怎么做的呢?請看(出示圖1)
①仔細看圖,說說圖上畫著誰?在于什么?(指名回答)
②找找,寫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課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想一想:小猴子先來到什么地方?心里覺得怎么樣?(高興)從哪句話中看出來?(非常高興)該怎樣朗讀?(指名朗讀)小猴子是怎樣做的?(板書:掰)“掰”什么意思?(兩手把東西分開)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東西分開,也可以是把東西折斷,課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從玉米稈上折斷。(插圖)
④小結:小朋友們,第1段告訴我們什么?(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看見(),就()。
什么地方什么怎么做
(指名回答)
(3)①剛才學習第一段時,老師先請小朋友們(板書:看圖),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再請你們(板書:找節),找一找在課文的'第幾小節,最后請小朋友們學文(板書:學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見什么,怎么做。看圖——找節——文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一種學習方法,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根據這個方法學習第二段。(出示圖畫)要求學生照學法自學第二段。
②師生討論:小猴子又走到(),看見(),就()。(板書:摘—扔一)
這時候的小猴子會說些什么?
③這一段該怎么讀?(指名朗讀一評讀一齊讀)
(4)小猴子捧著又紅又大的桃子高高興興地向前走,你看,它又于了些什么?(出示圖三。四)
①我們已經學會了一種學習方法,首先干什么?(看圖)指名說說圖上畫著什么?接著怎樣?(找節)指名回答畫的是課文中的哪幾節?(第三、四節)最后怎樣?(學文)
②請小朋友同桌之間一起讀讀這二節,再按剛才小黑板的問題進行討論,請學得最認真的小老師來教。(學生同桌學文)
③第三節請小老師提問,(內容見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板書:摘—扔)齊讀這一節。
④第四節通過提問朗讀教學: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讀文回答)看見什么?(讀文回答)它怎么做?(讀文回答)在“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板書:追)齊讀這句話。(評讀)
(5)小結板書。
從小猴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么?(小猴子見一樣愛一樣,做事有始無終。)(板書:有始無終)
(6)①我們看見小猴這樣做結果怎樣?(一無所獲)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板書:空著手)
比較句子:小猴子空著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加上“只好”?
②這時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樣?(板書:難過)看圖五,從圖上什么地方看出來?(齊讀最后一節)
(7)你看(指圖)小猴子下山時高高興興,課文中還一連用了四個“非常高興”,回去的時候卻那么難過。這時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會怎么對他說?
(三)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小猴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有始無終,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我們可不能像j、猴那樣,老師多么希望你們在學習、生括中能夠有始有終,做任何事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把事做好。
(四)課堂練習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課堂作業本第三題:看圖選字
扛、抱、扔、撿、摘
①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②誰能表演一下這些動作?
③填在作業本上。
(3)做個摘桃游戲:
教師板畫:長滿桃子的桃樹
老師這里有許多又大又紅的桃子,可是每個桃干都有一個秘密,誰能開動腦筋,解答問題,就能摘到桃子。
題1,葡萄又()又(),梨又()又()。
題2:小猴子下山走過哪些地方?
題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么事?
題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邊走一邊。
(板書)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結合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這樣才會有收獲。
2.學會本課生字和懂得“非常、只好、回家”等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抱、扔、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說話。
3.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看懂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初步學會生字,認識反大旁。
3.會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圖)誰來了?(在山上放小猴圖)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9課《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
(再點圖)這只小猴子下山時高興嗎?(高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出示最后一幅圖的'幻燈)小猴子回去還像下山時那么高興嗎?(不高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這是為什么?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看圖說圖意
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小猴于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由講)指名按要求說圖意。
圖1: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玉米。
圖2:小猴子在桃園里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圖3:小猴子在西瓜地里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圖4:小猴子在回家路上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圖5:小猴子沒有逮著小兔,空著手回家去。
這五幅圖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呢?(聽錄音,了解課文大意)
(三)自學課文
要求讀懂課文,然后按照“看拼音讀準音,看結構認字形,連成詞句理解義,讀讀課文標小節”的要求自學課文。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齊讀生字詞,開火車讀,抽讀。
(五)復習鞏固
(1)做拍手游戲辨對錯。
①“空”穴寶蓋(對)
②“常”四筆,中字旁(錯)
(2)齊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生字:常、追、圓。要求照老師的樣子在本子上各寫一個。
(2)完成課堂作業1、2題。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先掰玉米,接著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后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最后扔了西瓜去追小兔,結果一無所獲。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小猴子的行為中得到啟示:做事情明確目標,始終如一。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看,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的理解來理解課文內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隨文認識“猴、結、掰、扛”等生字,讀準多音字“結”的字音;會寫“非、常”兩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詞語;了解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古詩內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見(什么),(怎么樣)”這個句式,說說第一自然段的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
了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指導讀好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的欣喜之情。
教學難點: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見(什么),就(怎么樣)”這個句式,說說第一自然段的故事情節。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課
1.出示謎語,猜謎語,課件出示圖片。(欣賞圖片)
2.小猴子可愛嗎?跟老師叫一叫小猴子的名字。
3.學習生字“猴”。“猴”是動物,所以它是“反犬旁”。(帶讀、指名讀)讀好輕聲音節“猴子”。“猴”讀得重一些,長一些,;“子”讀得輕一些,短一些。“桃子”“兔子”也要這要讀。(帶讀)這是我們今天需要認讀的一個生字。拼音節讀一讀吧。你能用猴組個詞嗎?
4.師:有一天,這只頑皮的小猴子想下山來玩耍,順便找點好吃的東西。你瞧,小猴子多開心呀,可是,回家的時候卻變得垂頭喪氣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PPT:猴子高興和垂頭喪氣的圖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童話故事---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請大家跟我一起寫)生齊讀課題。
二、借助圖片,檢查預習
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咱們來做游戲,考考同學們預習的好不好。接下來電腦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圖片,圖片中的事物是課文中有出現的。我們就豎起雙手的大拇指。如果課文中沒有出現的,我們就用雙手打一下×。
三、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自讀課文。
通過檢查,老師發現同學們都預習的很好。(出示課件)課文有五個自然的,每一段都配了一幅圖片,就像連環畫一樣。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讀嗎?
2.出示自讀要求一:自己大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3.出示自讀要求二:和同桌一起找,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劃出來。看見了什么?用“~~~”劃出來。
4.誰來說小猴子來到哪些地方?板貼(玉米地、桃樹下、瓜地里、樹林里)
5.復習量詞“塊、棵、片、片”,重點是量詞“塊”。
6.指導書寫。
5.理清課文內容。指名讀第一段,引導學生說第一段中可以看出小猴子到了哪兒。
根據提示梳理課文(小猴子先來到……,看到了……;接著來到……,看到了……;然后來到……,看到了……;最后來到……,看到了……)完成填空。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標出這段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一)出示第一句話。
誰來說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小猴子來到玉米地里)
小結:我們讀書的時候就要邊讀邊想,這每句話告訴了我什么。這樣讀書就會收獲很大,記住了嗎?
(二)出示第二句話。指名讀。
1.學習生字“結”。(帶讀)“結”是多音字,讀第一聲的時候,“結”組詞“結果”,表示植物長出果實。讀jié的時候,可以組詞為:結網、打結、蝴蝶結、結賬。(齊讀詞語)2.感受玉米又大又多。
(1)玉米結得怎么樣(又大又多),說明玉米長得好。看圖感受玉米結得又大又多,讀出感覺。
(2)指導讀好短語(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2.積累詞語。
(1)課文里還藏著“又()又()”這樣的詞語,你能找出來嗎?用----畫出來。
(2)除了這些,還知道別的又()又()的詞語嗎?指名說。
同學們積累的詞語真不少。老師也找出來了。像這樣的詞語就叫做好詞語,好詞語呢,我們就把他記下來.讓我們一起讀讀吧。(齊讀)再讀讀詞語,如果能讀出詞語的美就更好了。(再讀)
4.學習生字“掰”。
(1)帶讀生字。誰有好辦法記住“掰”?掰就是用手把東西分開。小猴子用力把玉米和玉米桿分開,就是“掰玉米”。用手把面包分成兩半就是“掰面包”。用手把橙子分成兩半就是“掰橙子”。
6.學習生字“扛”。
(1)指名讀。
(2)看到提手旁,你想到了什么?用手把東西放在肩上叫“扛”。
(3)怎么樣的東西扛著走比較好啊?(長的、重的)小猴子為什么要扛著玉米?(玉米又重又大)小猴子真聰明。 6.積累表示動作的詞語。(1)像“掰”“扛”這樣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叫動詞。課文中還有不少這樣的詞語。自己找一找,看誰完成的最快最好。
(2)和同桌對一對,是不是找到一樣。
(3)出示動詞和相對應的圖片,邊讀動詞變表演動作。體會這些詞語都和手或腳的動作有關。
7.指導朗讀句子。
(1)掰玉米,扛玉米,小猴子高興嗎?一點點高興?(非常高興)能把小猴子的高興心情讀出來嗎?
(2)課文中的小猴子滿臉都是笑容,看來小猴子特別喜歡這玉米,多開心呢。
(3)讓我們把表情寫在臉上,兩眼放光,小嘴微笑。讀讀這一段。
8.指導讀好第二自然段。
9.練習說話
10. 1.看著第一自然段的插圖,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嗎?(出示)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 。他看見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
2.先自己說一說,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互相補充。
3.指名說。
四、寫字指導
同學們的表現讓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同學們的朗讀讓老師非常高興。 “非常”兩個字在我們說話、寫話時都經常用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寫這兩個字。
1.讀詞語“非常”。
2.仔細觀察“非常”兩個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老師范寫,邊寫邊講解筆順,學生跟著書空。
4學生寫字,老師巡查指導。
四、總結課文
小猴子第一次下山,感覺很新鮮,也做了好多事,可他為什么會垂頭喪氣地空手回家?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布置作業。
把課文大聲地、有感情地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桃樹下
西瓜地
樹林里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會寫“塊、非、常”等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法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并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了解并積累“又____又____”形式的詞語。
3、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并仿照“小孩子走到(哪里),看見(什么),就(怎么做)”這個句式,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
4、能推斷“小猴子最后為什么只好空著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標明確,有始有終。
教學重點:
了解表示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并學習運用;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小猴子最后為什么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全體學生唱《數鴨歌》。唱完心情如何?歌曲中出現的小動物—鴨子。
一、導入:
1、今天一起來學習更一種小動物,看看在它身上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2、出示謎語,猜謎底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桿上樹是能手,愛吃香蕉愛吃桃,家里沒有山里有。
——(打一動物)。
謎底:小猴子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生字詞
扛、捧、掰、摘、抱、追、扔、蹦
1、指名學生讀
2、學生齊讀,分男生女生讀
3、再組詞讀
扛玉米、捧著、掰玉米、摘桃子
扔垃圾、追兔子、抱孩子、蹦蹦跳跳
三、初讀課文
1、學生大聲讀,標出自然段
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畫出來,小猴子看見了什么,用”~~~~”畫出來。
3、讀給同桌聽
4、讀后交流:小猴子下山的路線是什么?
玉米地→桃樹下→西瓜地→小白兔
四、學習課文
結合插圖和課文,邊學邊思考:
他來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
心情怎么樣?
總結: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
最后為什么空著手回家了?我們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呢?
我們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后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則一件事也做不好!
五、鞏固延伸
一()玉米地
一()桃樹
一()瓜地
一()小白兔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像小猴子這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動作詞。
教具準備:
課件、小猴子的頭飾。
一、以圖導言激趣: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只小猴子圖片)。
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學生自由)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二?、講授新課
(一)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的生字詞有:玉米地?桃樹底下?西瓜地
掰?扛?扔?摘?捧?抱?追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二)學習第一節(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里。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怎么做的呢?(板書:玉米地)
電腦出示: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見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板?書(掰?扛)
2、理解“掰?扛”兩個詞語。
(1)指名上臺做“掰扛”的動作。(2)讓學生說說小猴子為什么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甭提有多高興了!現在同學們請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
(2)指名上臺表演讀。
4、小結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學習第一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里,怎么做的?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詞。
3、表情朗讀課文。
過渡:小朋友,課文1、2、3、4自然段結構類似,下面,四人小組選擇二、三、四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三)利用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段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一段學習。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向導:
①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③議一議:找出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著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讀并表演。
2、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板書:?桃樹底下?(扔?摘?捧)
西瓜地?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過渡: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它掰到過又打又多的玉米,摘到過——又大又紅的桃子,摘到過——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卻——空著手回家。這是為什么呢?(板書:空著手回家?)
1、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送詞:喜新厭舊)喜新厭舊導致的結果是什么?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說說自己有沒有做過象小猴子一樣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準備怎樣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做事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
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重點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簡筆畫猜課題。
2.生讀課題回答問題(讀懂什么?還想懂什么?)。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音樂起,師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接著問:小猴子扛著玉米會去哪?會干什么呢?然后用手勢提示學生讀課文。
2.問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師根據生的回答貼出掛圖)
三、學第一自然段
1.讀課文。
2.品“又大又多”。
3.品“非常”。
4.品“掰”字。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跟小猴子去玉米地的時候,我們先是通讀課文知道小猴子在玉米地里干什么?接著想象小猴子見到的玉米是怎樣的?然后模仿小猴子的動作和表情,體會它當時的心情;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法:通讀—想象—模仿—朗讀)
五、自學
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跟小猴子繼續往前走,自由組成學習小組自學余下的課文。自學完后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朗讀的形式或講故事的形式來匯報學習情況。
六、悟課文寓意
小猴子這次下山一無所獲,空著手回家啦!你知道它為什么只能空著手回家嗎?
七、鞏固
學生根據這一課的內容演課本劇。
八、拓展思維
1.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它會去哪,會怎樣做?(同桌討論,再指名說)
2.請大家把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發生的事編成一個小故事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寫的小故事。
九、小結下課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會認"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會寫正確書寫"掰"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結合插圖講述故事。
3.通過理解"小猴子為什么會空著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計劃、有恒心、能堅持這一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動詞。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動物王國里有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就請來一位動物朋友,它聰明、伶俐、會爬樹、愛吃香蕉,你們猜猜,它是誰?
生:小猴子。
師:沒錯。就是聰明調皮的小猴子。你聽過哪些和小猴子有關的故事?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猴子撈月》、《十二生肖》、《孫悟空大鬧天宮》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和小猴子有關的故事。
二、導入新課:
師:小猴子在參加完動物王國的大會以后呀,覺得動物王國有點無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小猴子下山》。
(一起板書課題。)
師: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很多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貓……
(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用手指著課文中的字,聽故事,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1、小老師帶拼音領讀生字:
猴結掰扛滿扔摘捧瓜抱蹦追
2.解決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邊聽邊指,聽得非常認真,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呢?請你在樹上標畫出來。
誰來交流一下?
生:玉米地--桃樹下--瓜地里--樹林里
三、精講課文
1.講讀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在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師: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是什么樣的玉米?
生:又大又多的玉米。貼玉米的版貼
師:【出示玉米圖】你看,老師這里有三幅圖片,你覺得哪一幅的玉米符合又大又多呢?
生:第三幅。
師:同時符合大、多兩個特點,就叫又大又多。你還能從書中找到又……又……的詞語嗎?
生:桃子又大又紅、西瓜又大又圓
師: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生:又大又甜。什么又大又甜?3-5人說。
……
師:小猴子來到玉米地,看到了這么多的玉米,什么心情?
生:非常高興。
師:那你來高興的讀一讀吧!
師:我采訪一下你,小猴子,你喜歡吃玉米嗎?特別喜歡。那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要美美的吃一頓!
師:看到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生:掰、扛。
師:大家來表演一下怎么掰?兩手分開就是掰。你瞧,我們的祖先就是根據人的動作來創造了掰這個字,讓人一看這個字,就能明白這個字的意思啦。
仔細觀察這個字,是什么結構?
生:左中右結構。手+分+手組成了掰。
師:誰是火眼金睛,發現了什么小秘密?
生:兩個手不一樣。左邊的手最后一筆變成了撇,右邊的手最后一筆還是豎勾。
師:你是個會發現的孩子。再仔細觀察這三個部件,要寫好,還需要注意什么?
生:部件要緊湊。右手最長,然后是左手,分最短。
師:請看老師示范書寫:
學生當堂書寫。
點評:一人。
師:小猴子掰下玉米,扛著往前走。(出示PPT:扛著往前走)
扛。(出示字卡)這個字就是扛。你看小猴子是怎么扛著玉米的?(找學生表演)
沒錯,用肩膀來承擔物品,把東西放在肩膀上,就是扛。這么大的玉米,當然要扛著走啦!
來,高興的小猴子,你來讀一讀吧!
生:讀。
2.講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猴子扛著玉米高興地下山去了。它又到了哪里?請同學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桃樹下)師:他看到了什么?
生: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
師:滿樹的桃子,說明什么呢?樹上桃子結得很多,而且又大又紅!
師:這里有一個生字:滿這個字,你看,它是三點水旁,原來指的是水裝滿了容器。這里就是指樹上結了很多很多桃子。
你還會說一說嗎?
滿樹的()
滿()的()
生:滿樹的蘋果、滿樹的杏子、滿樹的葉子、滿樹的櫻花……
生:滿桌的好飯、滿天的星星……
師:看到這滿樹的`桃子,小猴子高興壞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師: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話。你能快速找到小猴子的動作嗎?
生:扔摘
師:請大家看一看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提手旁。都表示一個動作。(表演動作)
3.自讀3、4自然段。
師:接下來,小猴子又去了西瓜地和樹林,它分別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請你自己大聲朗讀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橫線畫出看到了什么。用三角符號標出小猴子的動作。
(學生朗讀)
師:首先,小猴子來到瓜田和樹林,分別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到了滿地的西瓜。
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兔子。
師:小猴子看到大西瓜和小兔子以后,都做了什么動作?把你標畫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捧、扔、摘。抱、扔、追。
師:孩子們,看到這幾個字,你有什么發現?
生:都會表示動作的詞。
生:前面四個字都是提手旁。最后一個字是走之旁。
師:為什么追是走之旁,其他字是提手旁呢?
生:因為捧、扔、摘、抱都是用手做的動作。而追是用腳做的動作,所以偏旁不一樣。
師:是呀,走之旁字大都和走有關。我們了解了造字的規律,就更容易記住這些字了。
師:大家看這兩個句子。誰能來讀一讀?
生讀: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出示字卡)
捧、抱。
師:老師能不能把句子換一下?
小猴子抱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捧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捧在手里的東西都是小的。抱著的東西都是大的。
師:那你還可以說,捧著什么?
生:捧著糖果、捧著幾個棗。
師:你還能說抱著什么?
生:抱著大南瓜。抱著大石頭……
4.練習鞏固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表示動作的詞語,你全部都掌握了嗎?老師要考考你。
你能正確連線嗎?(指名上臺圖文相連)
師:讓我們把動作送回文本中,再一起來讀一讀吧!
齊讀三四自然段。
5.總結提升
師:捧著桃子的小猴,看到西瓜,就把桃子扔了(摘版帖),看到兔子又把大西瓜扔了。(摘版帖)最后,小猴子最后追到小兔子了嗎?
生:沒有。
出示最后一段。
小兔子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齊讀
師:小猴子為什么最后空著手回家去了呢?
生:因為他摘一個扔一個。看見新的就不喜歡舊的了。喜新厭舊、半途而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師:最后空手而歸小猴子會是什么心情呢?
生:懊悔、不高興。
師:帶著懊悔、沮喪的心情讀一讀吧!
師:如果你是小猴子,你給他出出主意,怎么能最后不空手而歸呢?
生:背著一個筐。
生:摘一樣,拿回去一樣,再回來摘。
生: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拿,不拿那么多。
師:是呀!認準目標,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堅持下去才能滿載而歸。半途而廢只能空手而歸。
四、拓展
過了一個星期,小猴子又下山了。這次,它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來編一個故事《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5-02
語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04-26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通用15篇)07-06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通用(15篇)07-06
語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4篇04-26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1篇)06-13
《小猴子下山》名師教案設計(精選11篇)08-01
一年級語文下冊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4-25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