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5篇[精華]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并領悟話語中蘊含的哲理。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3、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搜集鼎湖山有關資料、作者有關資料
2、認真閱讀,掌握基本詞匯,思考、理解文章寫作思路,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你在觀賞美景時,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萬物,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學生可結合假期游歷眾說紛紜,教師做適當的肯定。
下面我們學習《鼎湖山聽泉》,了解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時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1、學生資料交流:
★作者簡介:謝大光男1943年生,漢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人,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于河北工學院電力系。1962年應征入伍,歷任總后勤部某部戰士、文書、文工隊創作員,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廠職工,《散文》月刊編輯,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副組長、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小說家》編輯部副主任、主編,《中外散文選萃》主編、副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鼎湖山介紹:鼎湖山位于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是地球同緯度上唯一的一片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成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的成員之一。鼎湖山景區古道兩旁,森林蒼翠。林中有2000多種植物,飛水潭飛瀑從30米高的峭壁上傾瀉而下,霧罩云飛,章太炎當年在瀑布旁的眠綠亭題了四個字:滌瑕蕩垢;慶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673種。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游記,本文為當代散文家謝大光寫,卻與眾不同。
2、詞語掌握:
肇慶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悵惘翩飛禮遇柔曼萬籟俱寂楹聯
二、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猜測,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教師可配樂)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主要寫了作者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3、此類型的文章,我們一般定為什么文體?它們通常以什么為順序來組織材料?
--------游記散文,空間轉換順序。
4、學生圈劃課文中表示空間轉換的相關句子。
例如: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過了寒翠橋-----行至半山等
5、學生積極發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半山)
6、作者還略微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學生指出并概括。
------黃昏—晚飯后—夜間
7、教師小結:
課文以空間轉換為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作者就這樣移步換景,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一路走來,就像慢慢舒展的畫卷,鼎湖山美景層層展現在讀者面前。
8、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在頌泉,“聽”字支配“泉”字,“泉”是關鍵,是線索,課文依次是:聽泉聲(§1)——看泉水(§2-3)——尋泉影(§4-7)——枕聽泉(§8-10)
三、朗讀體會
學生感情選讀若干語段,教師做適當指導和評點。
四、作業布置
1、預習: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標記各部分內容。
2、詞語整理及抄寫
3、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段。
板書設計:
聽泉聲
看泉水空間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云寺(半山)
鼎湖山聽泉尋泉影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后—夜間
枕聽泉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準備詞語的抽測。
2、圈劃文中描寫山泉和聽泉感受的句子,并能適當做旁批。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回顧與復習
1、詞語抽測
2、提問: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采用什么順序來組織材料?
二、閱讀賞析
1、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
-------課文主要寫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的美妙感受。
2、學生圈劃出課文中描寫泉水的語句,了解作者筆下泉的特點,說說喜歡的理由。
3、師生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生動描寫鼎湖山的泉?試從修辭、內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師生小結:
(1)山泉之多“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無處不鳴”
(2)山泉之態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遠的嬌兒之態”
(3)山泉之聲美“孩子如鈴的笑語”“不同樂器彈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襯托)“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直向山頂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后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銳,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活脫脫迸跳”與“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皮的孩子,表現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為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蘊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泉水與山林的關系。后半:“鐘”“泉”之聲相應,把寺和亭勾連到一起,襯出了山泉的青春氣息。
⑤第八段:渾然一片的泉鳴,層次分明,起伏變化,用對樂曲的闡釋道出作者對人生規律乃至社會和宇宙發展規律的領悟,認識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現§8
導入: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于平靜。因為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著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課文如何表現的呢?
學生畫出重點語句。
思考:“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與下面這段進行比較,看誰寫得好。
輕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道溪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雄渾磅礴的泉水,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課文第8段寫得好,寫得美。美就美在能讓人仿佛聽到了泉水流動中發出的不同聲音,感受到了泉聲的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因為課文中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鋼管”的樂聲。課文通過這些比喻,寫出泉聲的千變萬化,把泉聲寫得很具體,有層次,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泉水盡情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課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選擇了幾種樂器來作比喻。請問作者為何要選擇這幾種樂器來比喻,為什么先舉樂聲后再舉本體?
明確:先舉喻體,再舉本體,符合作者聽泉時的心理活動.先聽,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聲發出的具體環境.
“繞過”、“拍打”、“穿越”、“流連”,這些詞語更是把泉水當作人來寫,寫出了泉水的歡快,讓我們感覺到泉水與人是那么的親近,那么的充滿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體會到泉水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美的語言,美的語言寫盡了泉聲的美
理解難點:
(1)作者說“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說說這別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明確:(泉聲格外清晰;能分出許多層次;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引發對人生對歷史的領悟理解)
(2)“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么?
明確:作者的心
(3)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這句話?
明確:在聆聽泉水的.過程中,心靈獲得啟迪,產生感悟,使靈魂得到凈化.
(4)仔細讀讀作者這一段聽泉而產生的感悟,說一說你對此有何理解?
明確: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是它滋養了一切,構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環境,因為有了山泉的緣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讓人奮起,更加熱愛人生.
(5)為什么說“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明確:是鼎湖山的泉水,滋潤了蔥蘢的樹木,給了鼎湖山生命的活力;是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歷史文化,使之成為著名的佛教福地;是鼎湖山的泉水,讓人感受到生命演進的旋律;是鼎湖山的泉水,讓人有一種心靈洗滌的感悟.
6、作者對于筆下的泉是什么感情?
學生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語句,并讀一讀,深入體會,抓住關鍵詞。
情感變化:悵然--歡快--喜愛--感悟哲理--生發愿望
7、課文末尾寫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你能體會作者的深意嗎?
[這是由于作者聽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激流、飛瀑那優美的歌聲,山泉蘊育著生機,滋潤著萬物,凈化人們的心靈,山泉也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因此作者發出由衷的祝愿“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
8、你從作者夜聽山泉感悟人生的行為中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呢?
明確:面對大自然中的萬物,我們要以豐富敏感的心靈去感悟它們,從而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哲理感悟。
三、擴展延伸
(1)、課后練習討論:
1、作者聽到了泠泠淙淙的清朗之聲,泉水“活脫脫迸跳的姿影”,“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等;
因為作者無比熱愛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靈和大自然進行對話。
2、作者聽出了泉水跳動的層次,從流淌聲中聽出了輕重緩急,作者想象到泉水的流淌如歲月流逝,感受到像生命在運動。
3、①清澈透明的自然環境,提升了人的精神境界,令人身心俱凈。
②“泉影越不可尋”是因為林深樹茂而難見泉,“而泉聲越發悅耳”是因為泉并不遠,水勢也沒有減弱,因山勢變化卻使泉聲更加悅耳。
③在于人的精神的純凈。
④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諧組合的自然規律。
(2)、文章重點寫鼎湖山聽泉,而文中有兩節文字寫了半山上的慶云寺,這兩節文字能否去掉?為什么?
(千年古剎,百年古木,是鼎湖山顯得古老而悠遠。隨著時間的變遷,世事的更迭,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夜聽山泉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變化多姿的聲響,不覺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與美好。這幾段文字并非閑筆,實質上卻是危險面感情的升華做好了鋪墊)
四、課文總結
鼎湖山的泉水不僅泉聲美妙動聽,還滋潤著鼎湖山萬木,孕育出蓬勃生機,使人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這泉水,所以作者感到這泉水仿佛汩汩地流進了作者的心田,也流進了我們的心田。
五、作業布置
1、繼續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句。
2、請發揮你的合理想象,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具體細致而有序地描寫一個觀賞自然的情景,并抒寫出你從這個情景中領悟到的哲理。200字左右。
3、預習第二課。
板書設計:
鼎湖山山泉山泉之多
山泉之態
山泉之聲
林木綠
種類多
感情變化:悵然--歡快--喜愛--感悟哲理--生發愿望
教學隨筆: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難點】
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泉水的美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的鼎湖山嗎?民間傳說皇帝曾鑄鼎于此,因而稱鼎湖山,那兒景色可美啦!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辨識、品味那里的`泉聲吧!
二、聽課文錄音。
三、初讀課文。
1、布置學生自學。
⑴借助拼音,輕聲自由素課文。
⑵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理解詞語。
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⑴認讀生字詞。
⑵學生質疑,理解重點詞語。
⑶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作者在哪里開始聽到泉聲的。
2、討論交流。
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5)
五、指導寫字及布置作業。
朗讀、寫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讀第一自然。
2、你覺得雨后的鼎湖山怎樣?用贊美的語氣讀第二句話。。
三、精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聽到泉聲,看見泉水的?讀第2自然段,試分層。
2、討論交流后小結。
第一層(第一句)
第二層(第2到第4句)
第三層(第5到第9句)
3、指名讀第一層,說說你體會到泉聲怎樣?(泉聲響)
4、自由讀第二層,想想“不絕于耳”的意思。
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泉水多)
5、看插圖聽老師讀第三層,你覺得景色如何?(泉水長,泉聲美)
四、精讀課文第三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夜里借宿,作者又聽到的泉聲怎樣?指導讀書
3、談讀后的體會
4、作者為什么會聽得這么真切?
5、指導背誦第4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美妙白天:泉聲響 泉水多 泉水長 泉聲美
黑夜:輕柔 清脆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3
教學思路:
《鼎湖山聽泉》是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作者用優美流暢的文字再現了鼎湖山引人入勝的泉聲,抒發了作者對泉聲的喜愛之情。我把“感悟、朗讀、傾訴”作為設計本堂課教學的出發點。引導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品讀美文,體驗課文語言文字之美,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形成語言積累,產生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借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課件配樂顯示鼎湖山泉水圖片,師激情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領略了鼎湖山的風采,聆聽了鼎湖山那清亮圓潤的泉聲,鼎湖山的泉聲給你留下怎樣的映象?
2、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謝大光去看一看鼎湖山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它那美妙的泉聲。
二、一路泉聲,初步感悟。
1、讓我們先到山路上去看泉、聽泉吧!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同學們讓我們再默默地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在書上找出描寫泉水的詞語用——畫下來,找出描寫泉聲的詞語用……畫下來。(生按要求進行自主學習)
3、交流所畫的詞語
課件出示:
描寫泉聲的詞:淙淙不絕于耳清純悅耳歡快活潑
描寫泉水的詞:清亮時隱時現交錯流瀉遮斷路面
4、自己讀讀這兩組詞語,看看你有什么感受?(生談感受)
生回答:(我從淙淙一詞體會到泉水很響,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水聲了)
(我從清純悅耳一詞體會到泉水聲很美,很動聽。)
(我從“時隱時現”一詞體會到泉水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與游人捉迷藏呢!)
……
5、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些語句。(課件出示語句)生自由讀,指名讀。
6、小結:作者一進鼎湖山,這泉水就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走在山路上一邊聽泉,一邊看泉;一邊看泉,一邊聽泉,心情多么愉快呀!讓我們再到課文中去感受感受吧。齊讀。
7、同學們,再來看看老師這里的一組詞語。
課件出示:濃陰、繁花似錦、草豐林茂、古樹參天
這是寫什么的?(花草樹木生機勃勃的景象)
8、(課件顯示一組圖片)是的,你們看,鼎湖山上綠樹成蔭、草豐林茂、繁花似錦、古木參天,綠從腳下伸展開去,漫山遍野,郁郁蒼蒼,好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可這些景物的蓬勃生機和泉水又有什么關系呢?(是泉水滋潤了萬木。)
9、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對“草豐林茂”作了更為生動的描述,誰能找出來?
出示句子: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這是怎樣的氣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10、看來泉水不僅美妙動聽還滋潤著鼎湖山的萬木,蘊育出蓬勃的生機,讓我們懷著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三、品味泉聲,全心領悟。
1、看著清亮活潑的泉水,聽著清純悅耳的泉聲,我們忍不住循著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云寺,并決定就在這座寺院里借宿。
師述: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課件播放純音樂配泉聲)
2、是不是感覺自己已經離開了教室,來到了美麗的鼎湖山上?是不是感覺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此時都一一回響在耳邊?
3、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聆聽、辨識、品味到哪些泉聲?
師課件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師看錄象畫面范讀。
問:在這些泉聲中你喜歡哪種泉聲?
(1)指導體會學生交流。
a、我喜歡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在草叢中流淌的泉水聲,因為他是那樣的輕柔,舒緩。
b、我也喜歡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在草叢中流淌的泉水聲,我仿佛看見泉水撫摸著青青的小草,用輕柔的聲音跟小草說著什么?
能讀出這泉水的輕柔嗎?指名讀
(2)自主交流體會其它泉聲,并指導朗讀,讀出各種泉聲不同的特點。
(3)泉聲這么美,請自由練讀這四句話,讀出泉聲的輕柔、清脆、厚重回響、及她的雄渾磅礴。
(4)指名讀,師為其配上音樂。
(5)分組讀:一個組讀第一句,增加一個組讀第二句,再增加一個組讀第三句,最后一句全班讀。
4、夜晚,作者回味著白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漸漸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譜寫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曲,你們說這交響曲真正的作者是誰呢?……(大自然)。
5、是啊!大自然就是這交響曲的作者,泉聲就是一個個跳動的美的音符。讓我們通過朗讀,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來細細品味這些美好的感覺。(音樂起,生齊讀。)
6、同學們,這么美的語言,要是能背下來變成自己的語言,那該多好呀!輕聲背誦。
7、配樂看錄象引背
8、課件出示:還有一些泉聲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是泉水正在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
9、當我第一次讀這幾句話時,我的眼前出現了清純的泉水,第二次再讀時,仿佛這些泉水都有了生命,當我第三次讀時,我的眼前出現的不再是泉水,而是?我不說了,你們自己讀讀看。(交流)
10、課件出示: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那像()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那像()一樣()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那像()一樣()的,是()。
生交流、仿寫句子。
11、我們走進了山泉的世界,我們用心去聆聽、去感受,于是體會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語言。能談談你此刻的心情嗎?
12、我們應該感謝作者謝大光,讓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謝大光在文章的最后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第五節。
同學們,學到這兒你還覺得鼎湖山的清泉只是人帶來聽覺上的感受嗎?
課件顯示:鼎湖山因為有了清泉,才。用這一句式說話。
13、師小結:是啊,鼎湖山正是有了終年不息、靜靜流淌的清泉,才有了草豐林茂、繁花似錦、古木參天的鼎湖山,是清泉滋潤了鼎湖山的萬木,孕育出鼎湖山蓬勃的生機。(板書:滋潤萬木孕育生機)此時,老師只想借作者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
師激情背誦結束語。
四、拓展延伸
1、當小導游,把鼎湖山介紹給你喜歡的人聽。
2、寫一篇介紹家鄉風景名勝的文章。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潤萬木孕育生機
教學反思:
《鼎湖山聽泉》一文中“聽”字是這篇美文題眼,作者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山泉的各種姿色和聲響,以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創造了一幅幅詩的畫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萬泉齊鳴的世界里。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把“感悟、朗讀、傾訴”作為設計本堂課教學的出發點。充分利用圖畫、音樂、語言渲染,上出情境,上出美感。本節課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我抓住描寫泉聲與泉水的詞語,讓學生感悟、體會泉水的多、泉聲的響、美。學生通過已有的體驗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著美的情感,融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第四段重點段教學時,在這段精彩的文字出現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營造了一個靜靜聽泉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引導學生“聽泉、辯泉、說泉”,積極表達出自己的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作者的文字中那聲,那情,那韻的熏陶和感染,很快地觸及到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第一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本課上承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下連后三篇散文。鼎湖山可寫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視線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寫景的角度也很獨特,從“聽”字入手,貫穿始終。語言優美,詞匯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學情分析】
“聽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游記的突破點。初三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所以很容易利用優美語段來教會他們感悟鼎湖山泉聲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并且,利用本文經典段落,聯系課內外相似語段,教會學生描寫某種事物時分層次、多角度,生動細致地描繪,做到“讀寫結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吟哦諷誦”,帶領學生抓住四次聽泉的思路,感悟“鼎湖山”泉聲的美妙、大自然勃勃的;
2、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概括不同“泉聲”特征;
3、通過“吟哦諷誦”,讓學生能夠拓展學習分層次、多角度,生動詳細地寫景狀物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切身感受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情;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自主學習;
3、觸類旁通,將課內寫作手法眼神到課外;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聆聽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四次“聽泉”的寫作思路,學會抓住關鍵詞概括事物特征;
2、理解作者通過泉水的描繪引發的聯想和感悟,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分層次、多角度、生動詳細地描繪景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我介紹、直接切入上課
二、檢查預習:因為本文有很多優美語段,所以正確讀音是必須的
肇慶古剎遐想一泓菩提繁衍
拾級生意盎然悵惘污垢泠泠淙淙
三、看到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引出鼎湖山的特征,提示寫景散文須突出特征
四、通過教師示范、小組討論、同學發言等形式完成預習學案表格。
明確作者游覽鼎湖山的四次聽泉的順序、地點及所聽所感,跟隨作者聆聽泉聲、熱愛自然、揣摩人生哲理。
幾次聽泉在哪里泉聲如何聯想感悟
初聽近山泠泠淙淙
極清朗如見泉
活潑迸跳心生雀躍
歡快
再尋山間
無處不涌無處不鳴孩子如鈴的笑語似嬌羞的愛女、調皮的孩童
年輕、生氣
身心輕快
三尋半山越發悅耳歡快清亮應和鐘聲老人拄杖立于門前,召喚嬉戲忘返的孩子歡快清亮
和諧自然
夜聽寺旁
客房
層次分明
富于變化
歲月流逝、歷史變遷、生命輪回、滌蕩心田水孕育生機、滋潤萬物,是山的靈魂
教師示范第一次聽泉的朗誦、歸納,后面三次的內容讓同學分成三個大組,互相讀書,思考討論后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歸納!
“夜晚聽泉”部分的感悟要點撥下學生為什么會想到歷史變遷、生命輪回。
五、利用經典段落,“夜間聽泉”部分,反復誦讀,了解鼎湖山泉聲的不同特征及優美描繪,并為課后背誦奠定基礎。
四副不同的泉水引出不同的泉聲,或是柔曼、或是清脆、或是厚重、或是雄渾。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聆聽安靜的夜晚下鼎湖山如交響樂一樣的泉鳴合奏,各種輕重緩急、各種層次交疊,通過四種典型樂器聲描繪出來,優美雋永!
六、延伸出《老山界》及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中對聲音的分層次、多角度描述,讓學生拓展延伸寫片斷練習《聽雨》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陸定一《老山界》
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奏,單調里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里,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嚙于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通過三個片段的比較總結,再利用相同格式的模寫,希望同學們能試著寫出生活中聽雨的不同感受,不同的雨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雨聲豐富的層次。
那如者,是,似,讓人感到 。
七、有人認為為了突出“聽泉”的中心,其他無關文字應該刪去,你怎么看?
這是對課文里沒有寫聽泉內容的探討,作為一篇游記,有必要提及七星巖與鼎湖山同為廣東肇慶的名勝景點、有必要提及鼎湖山重要景點的名字,如“寒翠橋、補山亭、慶云寺”。而鼎湖山的樹木茂密、蓊蓊郁郁,能夠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明珠”,也正是因為鼎湖山的泉水豐盈充沛,突出文章主題——水是“山的靈魂”、愿“清泉永在、清泉常鳴”!
八、作業布置:
1、請背誦課文指定段落
2、請將片斷《聽雨》完善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鼎湖山聽泉》課后反思
昆明市第八中學楊麗
抽題抽到《鼎湖山聽泉》,真是覺得很有挑戰性!文章比較長,可以教給學生的知識點和可以拓展運用的寫作技巧也很多,怎樣做到既呈現課文解析的完整性,又能突出“讀寫結合”的工具性,還要兼顧游記散文類學習的“吟哦諷誦”法,真是有點千頭萬緒理不出重點。況且這是課賽,整堂課還需要有一定的亮點才會出彩!
“教學要有新思路,課文要想挖得深,必須反復研讀文本!”,工作室一貫的教學理念讓我能夠沉下心來一遍一遍研讀課文!在多次研讀中,我也在思考“課要怎樣上,既能讓學生感悟到鼎湖山的泉聲之美,又能把這些優美的語句的寫法切身地教給學生,讓他們能在以后寫景狀物以及游記散文類的寫作中有所提高。
其實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思考教學設計就是最佳的教學思路!最終我把教學中心和重難點定在“如何突出景物特征、如何豐富生動地寫景狀物”上,我相信這絕對是學生寫作提高的一個重難點。所以,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緊扣“鼎湖山泉聲優美”這個中心,從破題開始,讓學生一步步走近泉水、聆聽泉聲。先從情感上接受、愛戀,再從寫法上模仿、創作。
應該說前面教學環節中對于四次聽泉的分析是細致到位的,而且我并沒有走“移步換景”這條路,而是帶領著學生依次找出泉聲的特質、由泉聲引發的聯想和感悟。這個部分雖然很花時間,但是是必須要慢慢落實和積淀的。每次泉聲的不同——單獨的泉聲、應和鐘聲的泉聲、夜間的眾泉齊鳴聲,都要讓學生朗讀好、感悟好和分析到位。這個部分,我先示范了朗讀,再讓學生互相讀,在共同朗讀和之后的討論合作中學會歸納泉聲的特征。有了實質的體驗,學生也才會愛上鼎湖山的泉、愛上大自然的水!尤其是看到很多同學在認真朗讀后更正了自己“隨意遐想”給出的“答案”,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能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在讀中想”是最大的`成功!(中間因為準備倉促,課件中第二次聽泉的地方應為“山間”而非“過了寒翠橋”)
本堂課的難點在于通過經典誦讀段落“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晚上回看課件,“轟響”錯打成了“哄響”,希望沒有給學生造成誤導。)教會學生分析出泉聲的不同層次,感受學習作者優美的語言表達。但是這個部分的教學似乎太生硬,只是簡單分析、挖詞回顧,甚至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四幅圖對應的四種典型聲音,頗感遺憾!
之后引申了原來學過的陸定一《老山界》中關于聲音描寫的段落,只是作了類比,也并沒有讓學生好好體會出比喻的“渾然天成”!現在回頭看給學生拓展的余光中《聽聽那冷雨》片斷,更是“淺嘗則止”,他所運用的比喻是符合他閱歷和情感的表達,但是并不貼近我們的學生閱歷,無論是“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澤國水鄉,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嚙于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學生真的無法深刻體會,這則課外資料的拓展,思路是好的,選材不好!
本來乘熱打鐵,讓學生根據剛才的內容所學,仿寫“聽雨”的句子,我以為會是一個很活潑、很出彩的環節,結果恰恰沒有。不知道是我給出的句式局限了孩子們的思維還是他們真的沒有時間或心情好好聽過雨,被迫起來念自己句子的同學,沒有一個寫出了又流暢又漂亮的句子。本想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好句子,四五個句子組合在一起不就是很好的層次、豐富的描寫?可惜事與愿違!當然,更多地是感覺到現在的學生觀察不夠細致,也不能很好地想象和聯想,所以表達很蒼白。好在我也利用了這個環節教學生如何修改句子、完善表達!
由于這個寫作環節不夠流暢,所以本來留了三五分鐘的時間來解析為什么這篇課文還有些內容和“聽泉”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又必須要有。還沒有開始,就被“無情”地結束了,提了個頭,讓學生下來思考吧。
每一堂課都是有遺憾的課,但每一次上課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獲。希望自己的教學設計能更加穩重、大氣,自己的語言也能再干凈凝練,希望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沃土上“清泉永在、清泉常鳴!”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指認文中的比喻、擬人句,體會其表達作用;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散文語言的優美,學習文章緊扣一個“泉”字以空間轉換為順序組合材料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誦讀。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掌握文章吟哦諷誦的要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味作者的感情。
(2)欣賞。可讓學生各抒已見,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語段或句子,闡釋欣賞的理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熱愛祖國秀美河山的感情;體會本文對人生哲理的領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比喻、擬人等手法的運用。
2.難點
作者聽泉而生的感悟,即文中深蘊的哲理。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與學互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祖國風光片剪輯。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風光秀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萬千景象,美不勝收。今天,就讓我們去一下有“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之稱的鼎湖山,聽一聽泉水的聲音,領會那清澈透明的境界吧!
(二)預習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泠泠 淙淙 迸 跳 一泓 童(zhì) 楹 聯
(chàngwǎng) (xī) 戲 生意(àng) 然 (jiǒng) 然相異 萬籟(jù) 寂 污垢 (xiá) 想
2.走進鼎湖山。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后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為今名。也有一說,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 山地林木蔥籠,生長著眾多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并保存了一個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3.整體感知。
(1)學生速度課文劃出表示作者行蹤和時間變化的詞語
【提示】找出這些詞語,有助于理清本文的線索和寫作順序。
(2)按作者的行蹤,給課文劃分段落。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瀏覽、思考。
【學生活動】鼎湖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可寫的景物相當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一個“泉”字來寫,而且用聽覺來感受、領略、品鑒,這是為什么?
2、誦讀、討論。
【學生活動】自由讀課文,討論:作者在鼎湖山聽泉,經歷了怎樣的感情嬗變的歷程?
3、品味、探究。
【學生活動】第二部分寫亭前仰觀和殿前漫步,直接寫泉的地方并不多,是不是偏離了中心?請說說你的看法。
4.借鑒、運用。
【學生活動】分別找出一個比喻句和一個擬人句,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比喻句:
表達效果:
擬人句:
表達效果:
【點評】本文語言生動鮮活,運用了較多的精妙的擬人句、比喻句。學生完成這項練習,有助于學習借鑒本文的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四)課內小結
1.本課時重在整體把握課文,了解課文的主題,把握文章的脈絡。通過大家反復瀏覽、誦讀,理解作者如何抓住、為什么抓住“聽”這個主心骨來組合材料。對文章以作者的游蹤為順序的寫法,也有了清楚的認識。
2.本文作者在鼎湖山聽泉,心神猶如融于泉水之中,隨泉而流,游遍鼎湖。你跟自然接融,也有過沉醉其間,物我兩忘的'體驗嗎?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記下你的經歷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
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鼎湖山地處北緯20°10ˊ,靠近北回歸線。在地球上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候炎熱干燥,雨量稀少,沙漠連片,惟獨我國南部和東南亞一些地區,因受到夏季海洋風影響,雨量豐富,植物繁茂。鼎湖山處在東南亞季風圈內,離海又近,能接受充沛的水汽,故山地林木蔥籠,生長著眾多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并保存了一個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根據調查統計,鼎湖山面積達17000畝,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其中原始森林有2000畝以上,境內有高等植物2000種,結構復雜,層次分明,林中還生活著數以百計的飛禽走獸和爬行動物種類,構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其中有不少稀有珍貴樹種,如桫欏、蘇鐵、格木等,還有鼎湖山特有樹種鼎湖鉤樟、鼎湖冬青等。它處于南亞熱帶,屬熱帶向亞熱帶過渡地區,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森林類型,受到中外科學家的重視。
1956年鼎湖山建立了國家自然保護區,1979年被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組織接納為自然保護網中的一員,在此設立定位研究站,在世界17個熱帶生態研究站中,是處在最北沿的一個,具有很大的科學研究意義。
(六)課堂跟蹤反饋
課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肇慶( ) 佯作( ) 泠泠淙淙( )( ) 生意盎然( )
迥然相異( ) 菩提( ) 汩汩( ) 楹聯( )
2、選出字形全部正確的一組。( )
A、不決于耳 新陳代謝 輕重緩急 歷史變遷
B、萬籟俱寂 繁花似錦 氣氛肅穆 安詳厚重
C、小心翼翼 枝纏藤繞 無可住目 清徹透明
D、曲徑通幽 山明谷應 歲月流世 格外清晰
能力提升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彈撥者,是 ;那厚重如倍同轟響者,應為 ;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4.“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這句話中,“聽到”的到底是 ( )
A、歲月的流逝 B、歲月的流逝……的聲部
C、新陳代謝……主旋律 D、歲月……主旋律
開放探究
5.作者把泉聲比作孩子的笑語,把鐘聲比作老人的召喚。請你說說泉聲與孩子的笑語,鐘聲與老人的召喚有什么相似之處,這種表現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學生活動】選取課文的一段或幾句,吟哦諷誦。要沉醉其中,“旁若無人”。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自由誦讀,質疑探究。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讀書,提出問題,師生討論解答。
【提示】學生自讀質疑,問題可能涉及方方面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從語言分析、文意理解的角度設問答疑。對有關地理名詞、歷史事故等方面的問題可以不展開討論。
2.重點難點解析:
【學生活動】思考:(1)作者為什么要寫游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蒙蒙”?這與寫鼎湖山聽泉有什么關系?
(2)作者用樂聲來比擬泉聲,為什么選擇這幾種樂器來作喻體?
(3)可能有的同學認為,本文也可看作是以時間順序為主,如何評價學生的看法?
3.各抒已見。
【學生活動】再讀課文,找出你最欣賞的語段或語句,說說你欣賞的理由。
【提示】本文佳詞妙句比比皆是,語言典雅,富有節律感。學生大多會欣賞用詞生動準確的句子、細致描繪的句子;比喻句、擬人句;闡發人生哲理的語句等。
4.比較閱讀
【學生活動】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在那時,冰天雪地,寒風刺骨,離宮幾個湖中都蓋上了冰被,惟有這里依舊是泉水汩汩,半個澄湖清如故,水不凝,冰不封,尤其是清晨,熱河泉霧蒙蒙,煙裊裊,蒸騰飛升。旭日噴薄云際,霧氣中隱隱約約出現一條斑斕的影帶,就像雨后七色長虹落在熱河泉上……太陽升起后,熱河泉霧消云散,整個港灣碧波蕩漾,水清見底。朵朵白云像飄蕩在湖水里,一群群紅鯉,倒像紅羽小鳥,在白云中自由飛翔。
------(劉洪濤 《熱河泉》)
(1)請你說說,熱河泉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這種特點的?
(2)你最喜歡什么時候的熱河泉,為什么?
(三)總結反思,
【總結反思】1.對自己欣賞的語句,在吟哦諷誦的基礎上嘗試背誦。會背了,就主動背給大家聽。
2.讀書須有疑。第二課時的任務之一,是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課文作者游鼎湖山聽泉有所感悟,那么學生讀課文,也應有自己的疑問,有自己的感想。本課時的另一項教學內容是學生欣賞、背誦 ,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的優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精妙,朗讀——賞析——再讀以至成誦。
(四)拓展延伸
聽 泉
[日] 東山魁夷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
有時候四五只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看,多么壯闊的鳥群啊!……
鳥兒鳴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斗、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群。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爍。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詳,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打這里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它們為什么飛,它們飛向何方?誰都弄不清楚,就連那些領頭的鳥兒也無從知曉。
為什么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么就不能慢一點兒呢?
鳥兒只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地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翩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招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上地上消失。
鳥兒依然忽喇喇拍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出叮叮哆哆的響聲,悄然流淌。這里是鳥群休息的地方,盡管是短暫的,但對于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鳥兒在清泉旁歇歇翅膀,養養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
泉水從地層深處涌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
鳥兒站在清澄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摸樣。它門終于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玄不復返了。
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只顧盡快飛翔。
不過,它們似乎有所覺悟,這樣連續飛翔下去,到頭來,鳥群本身就會泯滅的,但愿鳥兒盡早懂得這個道理。
我也是群鳥中的一只,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掩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悠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這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標志。
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只好默默低著頭。
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舍棄清高和偏執。
心靈的泉水教育我:只有舍棄自我,才能看得真實。
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于此
【閱讀建議】
《鼎湖山聽泉》的作者說,“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東山魁夷也說,“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潺潺的泉水那“悠然的鳴聲”。閱讀時,請你思考:為什么他們會有這樣的感覺?相比之下,你更喜歡哪一篇?
(二)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下列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并在橫線上改正。
輕紗遮面 歡呼鵲躍 清澈透明 山明谷應
萬籟俱寂 歲月流失 引人暇想 有仙則名
2.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
的鐘聲和 的泉聲,在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相互 著,像是老人扶仗立于門前, 著嬉戲忘返的孩子。
A.清脆嘹亮 叮叮咚咚 呼喚 招呼 B.安詳厚重 清新明麗 回答 召喚
C.安詳厚重 歡快清亮 應答 召喚 D.清脆嘹亮 歡快清亮 應答 呼喊
3.指出下列語句運用的修辭方法。
(1)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 )
(2)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 )
(3)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
能力提升
4.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進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脈,前后左右,草叢石縫,幾乎無處不涌,無處不鳴。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進,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
山泉作嬌兒之態,泉聲則是孩子如鈴的笑語。受泉聲的感染,鼎湖山年輕了許多,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著一股童稚的生氣,使進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無雜塵,陡覺輕快。行至半山,有一補山亭。亭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一楹聯:“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
(1)給加點字注音
一泓( ) 楹聯( ) 幽曲( ) 童稚( )
(2)山泉和“我”的愛女之間有什么相通之處?
(3)文中引用楹聯有什么作用?
開放探究
5.下面一段文字選自老舍的《趵突泉》,閱讀后答題。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見方,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著,使你不由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
(1) 與《鼎湖山聽泉》比較一下,謝大光與老舍對泉的描寫反映出他們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答:
(2)語段的結尾說“ ……使你不由想起一種似乎神秘的境界”,請你發揮想象,描繪一下你所想到的境界。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1.重視朗讀,在多樣的訓練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感。
2.有機融合聽、說、讀、寫,扎實進行雙基訓練。
3.在研讀中借鑒作者的表達方式,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借助工具書、結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剎、雄渾磅礴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品味其表達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聲美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用心聆聽的習慣,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斟酌詞句,品味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表達特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泉聲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難點:
憑借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設計好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
2.注意:這兒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塊兒再來讀一遍。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理清脈絡。
1.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用筆圈出難讀的詞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輕紗薄霧、草豐林茂、繁花似錦古樹參天、著名古剎
輕柔清脆、清純悅耳、悠悠揚揚、厚重回響雄渾磅礴(bo)
(1)第一組注意教音:薄(bo)霧、著名古剎(cha))。
(2)第二組注意通過朗讀來區分詞語的意思。
3.畫出課文中描寫“泉聲”的句子。
三、深究,聽懂泉聲。
1.被稱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兒的泉水聞名遐邇,夜晚的泉聲更是充滿神奇。(師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2.請學生自由地讀讀第四自然段。
3.通過“抓詞”讀好第一句文字:
(1)作者在夜里聽泉水,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能不能用讀的方式告訴大家。
(2)根據字典中“籟”的解釋,理解“萬籟俱寂”的意思。
(3)練讀這句話。
4.通過“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
(1)在這樣寧靜的夜晚,作者是怎樣聽泉的?
(2)“辨識”的“辨”是一個生字,你還知道哪個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樣區分這些字?
5.通過“品句”讀懂第三句文字:
(1)聽:播放四段水流聲(輕柔的、清脆的、厚重回響的、雄渾磅礴的)。
(2)辨:你能辨識出這四段泉聲嗎?
(3)品:你聽懂了哪種泉聲?最喜歡哪種泉聲?
(4)比:這四個句子有什么共同點?這四種泉聲又有什么不一樣?
(5)讀:同座合作、全班分角色讀好這四句話。
6.通過“自讀”鑒賞第四句文字:
(1)默默品味這段文字,在書上這段文字旁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
(3)練讀。
四、總結,喚醒耳朵。
1.請學生說說平時聽到的美妙的聲音。
2.仿照例句完成寫話。
第二課時(簡案)
一、復習。
1.回憶作者游鼎湖山的順序。
2.交流上一課作業情況。深入品析“那像()的,是()。”的.句式特點。
二、聆聽白日的泉聲。
1.上一課我們主要研究夜間的泉聲,白天的泉聲又有什么特點?
2.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有關“泉聲”的句子。
3.同座交流。
4.讀讀評評。注意“用讀的方式”告訴別人“泉聲”的特點。
5.比較白日與夜間“泉聲”的不同。
三、理解泉水的特點。
1.課文著重寫“聽泉”,但也有幾處是寫“看泉”的,找出有關句子認真讀讀。
2.體會作者是怎樣描寫泉水的。
3.注意在練讀中感受泉水的可愛,體會作者的心情。
四、感受自然的和諧。
1.課文除了描寫“泉聲”之外,還寫了些什么?這些與泉水有關嗎?
2.組合作交流:
(1)安詳厚重鐘聲意味著什么?
(2)與古剎同齡的茶花、二百多年樹齡的菩提樹又說明什么?
(3)……
3.感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與作業。
1.學生質疑。
2.介紹作者謝大光《鼎湖山聽泉》的原文。
3.作業(略)。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審美能力。
3、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學習重點:
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第一課時
一、朗讀單元提示:吟哦諷誦而后得之。
二、閱讀下列資料,將你認為的關鍵詞語劃出來,以了解有關知識。
1、作者簡介
謝大光,1962年由工科大學畢業參軍,開始文學創作。轉業后,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謝大光的散文創作,用刻意求工、慘淡經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他的散文創作在數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質量上都經得起反復推敲,耐人尋味。
2、關于鼎湖山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頂湖山,因山頂有湖而得名,后傳說軒轅皇帝曾在此鑄過鼎,遂改今名。也有一說,山頂天湖周圍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風景區范圍包括鼎湖、三寶、鳳來、雞籠、伏虎、青獅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兩大溪谷,總面積11.7平方公里,主峰為雞籠山。鼎湖山自然風光秀麗,現分為天溪、云溪、天湖三個風景區,其中天溪景區是目前最重要得游覽區,位于風景區北部,有飛水譚、浴龍池、雙虹飛塹等名勝及嶺南名剎慶云寺、茶花閣、觀景臺等建筑。
三、計時默讀:
用5分鐘的時間默讀課文,將不懂的字詞劃出來。查閱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肇慶()泠泠()淙淙()一脈()
悵惘()()汩汩()古剎()
拾級()污垢()繁衍()
2、釋詞:雀躍:
楹聯:
悵惘:
萬籟俱寂:
分道揚鑣:
五、再讀課文:
要求出聲朗讀,要讀得正確流暢,讀得有情有境,和作者同享受共感悟,時間為10分鐘。讀后完成以下問題:
3、這是一篇什么題材的文章?
4、我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了
5、挑選出文中你認為最美的名言佳句再讀,爭取能夠背誦。
教(學)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審美能力。
3、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學習重點:
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讀議展點練
第二課時
六、跳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限時5分鐘完成)
6、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這類文章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7、請你概況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8、為了讓讀者了解當時的環境和觀賞景物時的背景,作者還約略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你在文中劃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
七、品讀文章第四部分,思考下面問題,并在小組內合作釋疑。
9、作者說“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說說這別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10、“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么?
11、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這句話?
12、為什么說“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
八、美文是要通過不斷的誦讀來加深感悟的。請選擇文中你認為最精美的地方反復吟誦。說一說,你認為它好在哪些地方?
九、課文延伸:
你從作者夜聽山泉感悟人生的行為中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呢?
十、請你小結:
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
檢測達標:
積累與運用:
13、下面詞語中有四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
泠泠淙淙、身不由己、了無雜塵、小心翼翼、拾級而上、可見一班、繁花似景
蜂蝶翩飛、生意昂然、迥然相異、綠陰如蓋、與眾不同、萬簌俱寂、新陳代謝
錯別字:
改正:
14、請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摘錄一句描寫山或泉的詩句(寫出完整的.一句)。
課內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泉聲浸著月光,聽來格外清晰。白日里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貝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出不同的音響。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
15、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這幾個詞語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16、用簡潔的語句概括本段的內容。
17、文中的哪些詞語能揭示出泉鳴的層次?
18、你認為“看不見的指揮棒”應該指什么?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8
一、鼎湖山聽泉
學習目標
1.能指出課文所描繪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這些自然景物給人的啟迪。
2.整體把握課文的文脈,學習作者調動各種感覺器官觀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曉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學習和運用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4.通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靈動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鼎湖山位于廣東肇慶市東北部,傳說黃帝曾在此鑄鼎,故名鼎湖山。與當
地另一風景區——星湖(七星巖)齊名。該山為嶺南的名山,幅員廣闊,景勝頗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剎著稱。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行蹤
讀游記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覽,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讓我們打開書本和謝大光一起走進鼎湖山。而游記類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請找出作者游覽鼎湖山的行蹤。
[獨立思考,全班交流,請同學在黑板上板書,請其它同學在此基礎上補充修正]
近黃昏趕到鼎湖山——循聲入山見到山泉——到半山看見滿眼濃碧——暮色中達半山的慶云寺——晚飯后繞寺前庭院漫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聽泉
挑戰:從大家的初步概括中可以看到作者游覽鼎湖山,行路分為六個點,大家能否用富有文學色彩的四字短語來概括這六個點呢,試試看。
[學生同桌交流,思考]
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
這是一篇游記,(教師板書)請大家看看題目,齊讀一下標題。你認為讀這個標題時,哪個字的字音應該讀重一些?
[學生初步談談見解和看法]
到底哪個字的字音應該讀重一些,其實就是考慮全文圍繞哪個字在寫,是“泉”還是“聽”?答案就在文章中,請大家帶著問題大聲讀文章,讀的時候注意一些字的讀音,然后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讀文章,圈點勾畫,獨立思考]可根據學生思考情況適當采取同桌或四人小組交流
歸納:
單純從題目上來看,“聽”字支配“泉”字。但是從全文來看:
一方面,“聽”有一個過程:初聞泉聲,循聲而去,漸入山中,想見到山泉;但是,山泉時隱時現,作者聯想起愛女因而愛上山泉,表現出山泉的活潑;及至亭前觀山,聞鐘泉之聲相應,顯現特有的親情感受,把鐘聲和泉聲化為老人和孩子,點出泉水活潑流動的青春氣息;到夜間,從泉聲中悟出人生哲理,認識鼎湖山之魂。
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則靈”,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靈魂的作用。全文描寫的重點是泉,聽是認識泉的手段。
四.作業
1.《補充練習》第一頁的“隨文練習”及第二頁的“問題探究”
2.再讀文章,結合文章內容思考問題:鼎湖山的泉美在哪里?至少找出三點,在書上圈點勾畫做旁注,運用這樣的句式表達: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第二課時
一.美點尋蹤
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將之譽為“鼎湖山的靈魂”,它到底好在哪里?請同學們運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據課文內容說話。
示例:
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讓我想起了千里以外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調皮女兒。
[學生發言,教師適當點評]
二.賞析精彩語句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有感情地讀,然后告訴大家你選擇這一部分的原因。
[學生自主活動,選讀課文內容。老師應強調,要邊讀邊說]
示例:
(1)我喜歡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動。
這里的“濕”字既巧妙地告訴讀者鼎湖山剛沐浴過細雨,又暗點泉水“蘊育生機,滋潤萬木”之意。
(2)我喜歡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這個比喻句將草叢中小溪流淌的聲音比作提琴聲,“柔曼”一詞非常形象地表現出了這種聲音輕柔、悠長特點,同時這種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維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下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尋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圓圈劃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字詞,用自己的朗讀展現你的理解。
[學生活動,學生交流]
三.精讀第八小節
蒙蒙的細雨讓人走得匆匆,看得蒙蒙,可就是這特殊的時機給了作者特殊的機遇,讓作者享受了一回聽覺盛宴,下面讓我們隨作者去聽那寂靜夜空下絕美的泉音。
到了晚上,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看第八小節,作者主要寫了哪幾種泉聲呢?
[學生交流回答]小溪、澗水、無數道細流、飛瀑急流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筆把泉水形象化,他運用的法寶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教師分析:
小溪,澗水,細流,飛瀑,水源不同,發出的聲響也不同,作者敏銳地把握住了它們之間的不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他的生花妙筆將泉水展現在我們面前。
(板書)
這輕柔的聲音其實是——小溪的聲音;——柔曼的提琴
這清脆的聲音其實是——澗水的聲音;——清脆的彈撥
這厚重回響的聲音其實是——無數道細流的聲音;——厚重的倍司
這雄渾磅礴的聲音其實是——飛瀑急流的聲音。——雄渾的銅管
鼎湖山的泉聲真像音樂一樣妙不可言啊!這就是作者用心聆聽、品味的結果。我們怎么用我們的聲音將這種美傳達給同學們呢,讓我們試著把自己品味到的所有感覺放到文字中,通過讀來表現。
[學生自由朗讀]
請大家介紹一下讀這一小節要注意什么才能將作者描繪的美傳達給大家。
明確:
①讀出快慢,讀出輕重,讀出情景,讀出感情。(技巧,情感)
②借助想象,讓作者所繪景象展現在面前;
③細心體會,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情,讓自己的心一步步貼近作者,和作者產生共鳴;(品讀泉美時,應重點體會作者的心情,帶著感情去讀,我即作者)揣摩作者的情感,
④技巧上,修飾性詞語能表現情感的詞應重讀,并安排好停頓
[老師可嘗試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范讀等多種形式]
大自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借鼎湖山清純悅耳、歡快活潑的泉聲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動聽的樂曲讓人不由自主地喜愛上它。當然,這些樂曲只有用心聆聽、品味才能聽出來。作者就是因為用心聆聽、品味鼎湖山的泉聲,才深深地喜愛上了它,使這泉聲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進了你的心田。
四.拓展探究——捕捉情感脈絡
《岳陽樓記》中,范仲淹以詩一般精練的語言,描繪了不同天氣中的洞庭景色,描述了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霪雨霏霏時登樓,感極而悲;春和景明時登樓,喜洋洋。景變則情變,在鼎湖山聽泉的過程中,音變則情變,作者的情感也隨著他所聽到的泉聲而不斷地變化,作者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發展的?請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畫一畫情感變化圖。
“走得匆匆,看得蒙蒙”——悵然、失望
頓生雀躍之心——好奇、探究
嬌態想起愛女——喜愛
如入清澈之境——輕快
尋泉——悵惘
品泉悟泉——陶醉
五.作業
《伴你學》 “積累運用”和“閱讀理解”(一)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9
【設計思路】
《鼎湖山聽泉》是蘇制洪編教材九年級(上)第一單元開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吟哦諷誦而后得之”,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本文當作這一單元的范文,具體指導學生如何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進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這是一篇精美的游記散文,以游蹤為線索,以“聽泉”為中心,記敘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意,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抓住線索,梳理文脈,從“聽”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聽泉的句子,并能說出每次聽泉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第二課時進行深度閱讀,抓住一個“聽”字,重點賞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聽泉而領悟出人生的哲理。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注重誦讀教學,采用“六讀”教學法讓學生吟哦諷誦,從誦讀中得到啟發,最終應達到能理解作者在狀寫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感受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意,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賞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
通過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
【教學難點】
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狀寫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六讀”教學法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上一講,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四次聆聽到鼎湖山美妙的泉聲,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第四次聽泉。
第一步:聽讀——感知文意。(8分鐘)
1.聽錄音(第8段),圈點出每詞美句。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提示:泉聲浸著月光聽來格外清晰。)
第二步:析讀——賞析美點。(12分鐘)
1.作者筆下的泉聲很美,請結合具體的語句來品味。
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叢中淌過的小溪聲比作提琴聲,寫出了聽到的泉聲柔曼的特點,這是作者深夜聽泉聽到的第一個層次。
……
2.作者從聽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請結合課文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
組織學生讀后先在書上做批注,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
3.如何理解“看不見的指揮棒”?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作者的心;它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之意,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三步:韻讀——讀出韻味。(7分鐘)
1.這么美妙的泉聲,這么深刻的道理,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鳴,請以小小組為單位,帶著對鼎湖山泉水喜愛的感情朗讀第8段,朗讀時可以進行創新,形式由各小組自己設計,比一比哪一小組的設計最新穎,讀得有韻味。
2.二到三個小組朗讀 其他同學評點(評點依據:設計是否科學、新穎,朗讀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齊讀,讀出韻味。
第四步:辨讀——比較辨微。(10分鐘)
1.課文為什么會讓我們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較兩個句子,讀一讀,辨別優劣。
例1(出示幻燈片),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與下面這段進行比較,看誰寫得好。
“輕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道溪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雄渾磅礴的泉水,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提示:課文第8段寫得好,寫得美。美就美在能讓人仿佛聽到了泉水流動中發出的不同聲音,感受到了泉聲的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那是因為課文中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鋼管”的樂聲,這就是比喻的好處。)
例2(出示幻燈片),再與下面一段做比較:
“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像小提琴一樣輕柔;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無數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那像鋼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提示:上段讀起來,感覺有點生硬,而課文讀起來,就像在欣賞一首美妙的樂曲,讓人感覺到很美。這是因為課文用了排比句,具有節奏感,美就美在有節奏感。)
第五步:背讀——熟讀成誦(5分鐘)
1.經過兩次比較,大家認為這一段文字很美,好的語句需要積累,請大家帶著一定的速度背誦這段文字: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入深潭。
2.背誦小競賽。
第六步:吟讀——對聯小結。(3分鐘)
1.根據課文內容,請你就鼎湖山的泉水對一副對聯,作為對這篇課文的小結。
上聯:泉水隱隱約約滋潤萬物
下聯:泉聲
(提示:老師明確對聯的特點,如不僅字數相同,且詞性要一致,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結構要一致等。提示根據課文內容上聯可寫泉水,下聯可從泉聲方面對。)
(答案參考:泉聲泠泠淙淙洗滌心靈)
【布置作業】
以“聽雨”為題寫一段文字,要求仿照第8節“白日里渾然一片的泉鳴,……升騰而成為主旋。”一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來寫雨聲,寫出雨聲的層次感,嘗試寓理于景,在景物狀寫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謝大光
聽讀——感知文意
析讀——賞析美點
韻讀——讀出韻味
辨讀——比較辨微
背讀——熟讀成誦
吟讀——對聯小結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培養文學感悟能力
2、理清文章線索
3、分析掌握文章中豐富的修辭運用手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激發,導入課文(3分鐘)
學生說出三到五個風景名勝之處,并能用俗語諺語或民間傳說簡略介紹:如“自古華山一條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西湖與白娘子……
廣東鼎湖山,絕頂有湖,因名頂湖,傳說黃帝曾鑄鼎于此,遂易名為鼎湖。(黃帝曾鑄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
二、預習檢查(2分鐘)
1、生字詞注音
古剎磅礴雄渾萬籟俱寂一泓楹聯悵惘
2、解釋詞義
拾級:逐步登階
盎然:充滿活力的樣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遠
渾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萬籟俱寂:一點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寂靜
3、文章體裁:游記
三、課文朗讀(15分鐘)
1、默讀全文,要求:想想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作者在哪里開始聽到泉聲?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聽得最為真切?
移步換景,按地點的轉移和時間的先后來安排寫作順序山腳寒翠橋——山中補山亭——山頂慶云寺
2、學生任選一段,教師范讀
3、學生選段朗讀:一二三四八,任選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讀
4、指定學生朗讀一段(兩人次)
四、課文討論(10分鐘)
1、找出三個景點處描寫泉聲的語句
寒翠橋:泉聲如童稚笑語,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遠;
補山亭:泉影越不可尋,泉聲越發悅耳;
慶云寺:深夜聽泉,層次分明,如同一曲交響樂;
2、討論課后練習三(1-3)
⑴“此中精神”指人到補山亭,泉聲讓鼎湖山變得年輕,讓人變得心靈純凈,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這幅對聯正抓住了此點,一語雙關,讓人不覺頷首稱妙:“已無塵半點”,既是指鼎湖山補山亭處空氣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聲悅耳令人心靜脫俗,忘了塵世俗務。正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般。
⑵開放性回答題:泉影不可尋,則少了許多視覺上的紛紛擾擾,靜心傾聽,泉聲自然悅耳得多。佛家坐禪講究瞑思,正是此理。
⑶“高貴之處”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五、課堂作業(另印)(10分鐘)
《鼎湖山聽泉》課堂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精讀精講第八段
2、完成課堂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什么時候人的聽覺最靈敏感覺最細膩?應是深夜聽水聲時。這個水聲,可以是“雨打芭蕉葉”,細聽“巴山夜雨漲秋池”;可以是“閑敲棋子落燈花”,傾聽“青草池塘處處蛙”;也可以是坐著夜航船,聽著一路的槳聲,聊著一路的閑話。可惜,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下,這些傳統的東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讓我們借謝大光的筆,來感受一下入夜時分,萬籟俱寂,在古剎客房中傾聽泉聲的美妙之處吧。
二、課文朗讀
1、教師范讀后三段。
2、學生自由朗讀后三段。
3、指定兩人次朗讀后三段“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
4、全班朗讀“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響”。
5、快速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
三、課文理解
1、完成課堂訓練
2、評講課堂訓練
四、作業布置
1、完成課后訓練
2、預習《林中小溪》
3、課后補充閱讀《夜航船》
夜航船
余秋雨
我的書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夜航船》。這是一部許多學人查訪終身而不得的書,新近根據寧波天一閣所藏抄本印出。書很厚,書脊顯豁,插在書架上十分醒目。文學界的朋友來寒舍時,常常誤認為是一部新出的長篇小說。這部明代小百科的書名確實太有意思了,連我自己巡脧書架時也常常會讓目光在那里頓一頓,耳邊響起欸乃的櫓聲。
夜航船,歷來是中國南方水鄉苦途長旅的象征。我的家鄉山嶺叢集,十分閉塞,卻有一條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總能聽到篤篤篤的聲音從河畔傳來,這是夜航船來了,船夫看到岸邊屋舍,就用木棍敲著船幫,招喚著準備遠行的客人。山民們夜夜聽到這個聲音,習以為常,但終于,也許是身邊的日子實在是混不下去了,也許是憨拙的頭腦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瀾,這篤篤篤的聲音產生了莫大的誘惑。不知是哪一天,他們吃過一頓稍稍豐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簡薄的行囊,與妻兒們一起坐在閃爍的油燈下等候這篤篤聲。
當敲擊船幫的聲音終于響起時,年幼的兒子們早已歪歪扭扭地睡熟,山民粗粗糙糙地挨個兒摸了一下他們的頭,隨即用拳頭擦了擦眼角,快步走出屋外。蓬頭散發的妻子提著包袱跟在后面,沒有一句話。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來的。有的妻子,實在無以為生了,就在丈夫上船的河灘上,抱著兒子投了水。這種事一般發生在黑夜,慘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漣漪,很快什么也沒有了。過不了多久,夜航船又來了,仍然是篤篤篤、篤篤篤,慢慢駛過。
偶爾也有些叫人羨慕的信息傳來。鄉間竟出現了遠途而來的老郵差,手中拿著一封夾著匯票的信。于是,這家人家的木門檻在幾天內就會跨進無數雙泥腳。夜間,夜航船的敲擊聲更其響亮了,許多山民開始失眠。
幾張匯票使得鄉間有了私塾。一些幸運的孩子開始跟著一位外鄉來的冬烘先生大聲念書。進私塾的孩子有時也會被篤篤聲驚醒,翻了一個身,側耳靜聽。這聲音,與山腰破廟里的木魚聲太像了,那是祖母們向往的聲音。
二
一個坐夜航船到上海去謀生的人突然成了暴發戶。他回鄉重修宅院,為了防范匪盜,在宅院四周挖了河,筑一座小橋開通門戶。宅院東側的河邊,專修一個船碼頭,夜航船每晚要在那里停靠,他們家的人員貨物往來多得很。夜航船專為他們辟了一個精雅小艙,經常有人從平展展的青石階梯上下來,幾個傭人挑著足夠半月之用的食物上船。有時,傭人手上還會提著一捆書,這在鄉間是稀罕之物。山民們傻想著小艙內酒足飯飽、展卷臥讀的神仙日子。
船老大也漸漸氣派起來。我家鄰村就有一個開夜航船的船老大,早已成為全村艷羨的腳色。過去,坐他船的大多是私鹽販子,因此航船經常要在沿途受到緝查。緝查到了,私鹽販子總被捆綁起來,去承受一種叫做“趲杠”的酷刑。這種酷刑常常使私鹽販子一命嗚呼。船老大也會被看成是同伙,雖不做“趲杠”,卻要吊打。現在,緝查人員攔住夜航船,見到的常常是神態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點頭哈腰連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譏,出一口積壓多年的鳥氣。
每次船老大回村,總是背著那支大櫓。航船的櫓背走了,別人也就無法偷走那條船。這支櫓,就像現今小汽車上的鑰匙。船老大再勞累,背櫓進村時總把腰挺得直直的,擺足了一副凱旋的架勢。放下櫓,草草洗過臉,就開始喝酒。燈光亮堂,并不關門,讓亮光照徹全村。從別的碼頭順帶捎來的下酒菜,每每引得鄉人垂涎欲滴。連灌數盅后他開始講話,內容不離這次航行的船客,談他們的風雅和富有。
三
好多年前,我是被夜航船的篤篤聲驚醒的孩子中的一個。如果是夏夜,我會起身,攀著窗沿去看河中那艘扁黑的船,它走得很慢,卻總是在走。聽大人說,明天傍晚就可走到縣城。縣城準是大地方,河更寬了,船更多了,一條條晶亮晶亮的水路,再也沒有泥淖和雜藻,再也沒有土岸和殘埠,直直地通向天際。
第二天醒來,急急趕到船老大家,去撫摩那支大櫓。大櫓上過桐油,天天被水沖洗,非常干凈。當時私塾已變成小學,學校的老師都是坐著航船來的,學生讀完書也要坐著航船出去。整個學校,就像一個船碼頭。
櫓聲欸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動起來了。
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殘的農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險家下賭注的船,文化細流浚通的船。
船頭畫著兩只大大的虎眼,犁破狹小的河道,濺起潑刺刺的水聲。
四
這下可以回過頭來說說張岱的《夜航船》了。
這位大學者顯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學多才,不可能長踞一隅。在明代,他廣泛的`游歷和交往,不能不經常依靠夜航船。次數一多,他開始對夜航船中的小世界品味起來。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無法作切己的深談。可是船中的時日緩慢又無聊,只能以閑談消遣。當時遠非信息社會,沒有多少轟動一時的新聞可以隨意評說,談來談去,以歷史文化知識最為相宜。中國歷史漫長,文物典章繁復,談資甚多。稍稍有點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賽和炫示學問。一來二去,獲得一點暫時的滿足。
張岱是紹興人,當時紹興府管轄八縣,我的家鄉余姚正屬其中。照張岱說法,紹興八縣中數余姚文化氣息最濃,后生小子都得讀書,結果那里各行各業的人對于歷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談起來機鋒頗健,十分熱鬧。因此,這一帶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進入一個文化賽場。
他在《夜航船序》里記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拳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你看,知識的優勢轉眼間就成了占據鋪位的優勢。這個士子也實在是丟了吾鄉的臉,不知道“澹臺”是復姓倒也罷了,把堯、舜說成一個人是不可原諒的。讓他縮頭縮腳地蜷曲著睡,正是活該。但是,夜航船中也有不少真正的難題目,很難全然對答如流而不被人掩口恥笑。所以連張岱都說:“天下學問,唯夜航船中最難對付。”
于是,他發心編一部初級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國文化常識,使士子們不要在類似于夜航船這樣的場合頻頻露丑。他把這部小百科名之曰《夜航船》,當然只是一個瀟灑幽默的舉動,此書的實際效用遠在閑談場合之上。
五
但是,張岱的勞作,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有趣的“夜航船文化”。這又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可感嘆之處。
在緩慢的航行進程中,細細品嘗著已逝的陳跡,哪怕是一些瑣碎的知識。不惜為千百年前的細枝末節爭得臉紅耳赤,反正有的是時間。中國文化的進程,正像這艘夜航船。
船頭的浪,潑不進來;船外的風,吹不進來;航行的路程,早已預定。談知識,無關眼下;談歷史,拒絕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談笑爭勝間消耗。把船櫓托付給老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艙。一番譏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欽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頭來,爭得稍大一點的一個鋪位,倒頭便睡,換得個夢中微笑。
第二天,依然是這般喧鬧,依然是這般無聊。船一程程行去,歲月一片片消逝,永遠是喧鬧的無聊,無聊的喧鬧。
我一次次撫摩過的船櫓,竟是劃出了這樣一條水路?我夢中的亮晶晶的水路,竟會這般黯然?
幸好,夜航船終于慢吞吞地走到了現代。吾鄉的水路有了一點好的征兆:幾位大師上船了。
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這是魯迅在船上。
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只的招呼聲,以及鄉間的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鄉下去看廟戲,可以了解中國舊戲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動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覺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樂法。——這是周作人在船上。他不會再要高談闊論的旅伴,只求個人的清靜自由。
早春晚秋,船價很便宜,學生的經濟力也頗能勝任。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錢雇一只船,載著二三同學,數冊書,一壺茶,幾包花生米,與幾個饅頭,便可優游湖中,盡一日之長。……隨時隨地可以吟詩作畫。“野航恰受兩三人。”“恰受”兩字的狀態,在這種船上最充分地表出著。——這是豐子愷在船上。他的船又熱鬧了,但全是同學少年,優游于藝術境界。
這些現代中國的航船雖然還是比較平緩、狹小,卻終于有了明代所不可能有的色澤和氣氛。
仍然想起張岱。他的驚人的博學使他以一人之力編出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夜航船》,在他死后24年,遠在千里之外的法國誕生了狄德羅,另一部百科全書將在這個人手上編成。這部百科全書,不是談資的聚合,而是一種啟蒙和挺進。從此,法國精神文化的航船最終擺脫了封建社會的黑夜,進入了一條新的河道。張岱做不到這地步,過錯不在他。
說到底,他的書名還是準確的:《夜航船》。
我,難道真的被夜航船的篤篤聲敲醒過嗎?它的聲響有多大呢?我疑惑了。
記得有一天深夜,幼小的我與祖母爭執過:我說這篤篤聲是航船,她說這篤篤聲是木魚。究竟是什么呢?都是?都不是?抑或兩者本是同一件事?
祖母早已亡故。也許,我將以一輩子,索解這個謎。
附:《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憑借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尋找支點:
1、同學們,聽,傳來淙淙流淌的聲音,(點擊封頁),搖鈴擊磬似的、清亮圓潤。依稀仿佛我們又來到了鼎湖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2、請同學們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把課文美美地讀一讀。
3、讀完課文,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自由說。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從課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愿意說說嗎?找好朋友去交流。開始。
5、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二、圍繞支點,旋轉球體:
(一)、相機出示:過了……前進。
1、對于他的讀,你有什么感受?點評,評的真精彩,相信你讀的更精彩,你來讀一讀。
2、從他的讀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播放“交錯流瀉”
4、你想說什么?(學生說后,讓學生有感情地說):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機勃勃!師評:(嘗)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錯。(帶回來)有機會親自去看看,好嗎?(希望到處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愿望會實現的。(拍攝)拍好后,與大伙一塊欣賞,好嗎?
5、指導朗讀:那你現在準備怎么讀,自己試試。誰來讀?對于他的讀,你有什么想法?你想不想試試。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繼續說,出示“泉聲隱到了……音響。”
1、聽出來了嗎? 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那你準備怎樣讀,自己試試。
2、指導朗讀:還想不想聽?指名讀,評(聽了你的讀,我眼前真的浮現出了涌流的泉水,你真了不起!)再指名讀(你是如何品味的,把你的品味讀給大家聽聽好嗎?評:聽了你的朗讀,連泉水都不想走了,你讀的比寫的`還好!誰愿意和他比?)齊
師評:剛才,———把這個詞語理解了,所以讀的非常好,誰來像他那樣讀一讀?對于他的讀,你有什么想法?
我從同學們的表情上就知道同學們非常喜歡這里,我們一起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
三、學習課文第三節:
1、這是一座——借宿(引讀)。
2、(擊出現慶云寺圖片)瞧,這就是千年古剎慶云寺。寺內:(齊讀:繁花似錦、古木參天)
3、今夜,我們決定就在這座寺院里入宿,是什么留住我們的腳步?學生自由說,師評:(聲音)是呀,這聲音太獨特了!(想欣賞)嗯,余興猶存,想欣賞個夠。(有關寺院)千年古剎,難得一見嗎!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
1、是呀,在古老安謐的寺院內聽泉就更真切了。讓我們細細聆聽。(邊看課文邊聽,教師范讀)
附: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云而秀媚,小溪,澗水,細流,飛瀑,水源不同,發出的聲響也不同,讓我們細細聆聽。
2、你最喜歡哪種泉聲?(找出一組詞,板貼聲音)我也很喜歡。
3、師:隨著山勢,山泉時寬,時窄,時急,時緩,泉聲也時時變換調子。你們能不能通過四人一小組選取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輪讀、分角色讀等等,邊朗讀邊品位,從而變成一首首“泉之曲”。(板畫五線譜)可以開始了嗎?
4、哪一組先來?指小組讀,評:你發現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了嗎?
指名讀:你們一組示范一下。評: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那清亮的泉水,聽到了那悅耳的聲音,還仿佛欣賞著一曲歡快活潑的交響樂。
范讀:我也很喜歡泉聲,也想讀一讀,行嗎?問:聽出來了嗎?再試試看,自由讀。
指小組讀,誰來?還有嗎?
邊小節邊板書:真了不起,你們為大家奏響了一支支美妙的泉之曲,那變幻莫測的泉聲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令我們回味無窮。(簡筆畫)
5、齊讀,讓我們結伴同行,一起去聆聽、辯識、品味(點擊背景音樂)
6、其實呀,這里的泉聲遠不止這些,(板畫:其它音符)讓我們閉上雙眼,點擊聽一聽,再次去聆聽、辯識、品味,你仿佛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自由說,孩子嬉戲,小雨珠,炸雷,快馬,評價:能運用學過的句子,真不錯!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你的想象力簡直可以和作者媲美了!真生動!很形象!真令人陶醉!美極了!(這么美的泉聲,我們是不是應該用美一點的語句去形容?)
7、作者那傳神的描寫,我們怎么會有身臨其境之感呢?這么美妙的泉聲,我們不禁都想一睹為快。
五、回歸支點,升華中心:
1、點擊圖片,鼎湖山草豐林茂,涓涓細流靜靜流淌,終年不息,是泉水滋潤著鼎湖山萬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機。
2、正因為如此,課文的結尾作者說———————(引讀)
3、短短的四十分鐘的鼎湖山之旅即將結束,你想說什么?
小結:是啊,祖國山河秀麗,我們曾登過永濟的鸛雀樓,領悟過“更上一層樓”的哲理,我們曾游覽過河上的趙州橋,驚嘆過他的堅固和美觀,今天我們又一起游覽了廣東肇慶的鼎湖山,聆聽了那清亮圓潤的泉聲,祖國秀麗的山川,怎能不令我們神往。讓我們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把鼎湖山獨特的泉聲留在我們腦海里(點擊作業),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并介紹給你的熟悉的人聽,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去寫一寫。
六、作業設計(任選一題):
1、閱讀有關介紹鼎湖山的資料。
2、小導游,把鼎湖山的泉水介紹給你熟悉的人。
3、以《難忘的鼎湖山之旅》為題寫一篇小練筆。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理解描寫泉聲優美語段,感受鼎湖山泉聲的美妙。
2、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產生的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
3、模仿課文仿寫片段。
二、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想象和品位泉聲的變化和美妙有趣。
2、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練習法、談話法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來到了鼎湖山,下面讓我們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看到了哪些美景,或者鼎湖山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學生自由回答)
看來,同學們都善于發現美、懂得欣賞美。這節課 ,讓我們跟隨作者深入鼎湖山中夜宿古寺,感受它更加令人陶醉的`地方。
(二)講授新知:
1、認真讀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部分(8—10自然段)
(2)說說鼎湖山之夜作者聽到的泉聲是怎樣的?
2、仔細聽
(1)播放課文朗讀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3)欣賞各種泉聲
3、用心想
(1)作者在聽泉,但聽到的不僅僅是泉聲還聽到了什么?
(2)怎樣理解“泉水汩汩濾過心田,沖走污垢”中的“污垢”?
4、大膽說
闡述自己對以上問題的理解
5、快速寫
(1)播放關于大海的音樂
(2)展開想象寫幾句關于大海的描寫
(三)小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記敘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想,全文語言優美,詞匯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
湖山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布置作業
1、背誦第四部分(鼎湖之夜)
2、理解課文最后兩句話,結合第七自然段對慶云寺引來大批旅游者,“反給自然保護區帶來潛在的威脅”這一問題的揭示,在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你認為是經濟發展重要,還是自然環境、文物古跡的保護重要?他們之間的沖突應該如何解決?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鼎湖山聽泉》是國標蘇教版六年制五年級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的作者是謝大光。這是一篇游記,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敘了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介紹了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時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愛之情。文章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想象奇特,是一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賞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讀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作者聽泉時的感受體會,想象泉聲美妙有趣,培養學生感悟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體會作者的寫法,學習遷移運用,能用“像……一樣……”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憑借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板書大寫的“聽”字(聴)。猜猜這是什么字?
師:它是“聽”的繁體字,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大家看看這個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從這個字的結構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細看看它的組成。像這“聽”字帶個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聽,你們嘗試過嗎?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耳朵、帶著我們的心一塊到鼎湖山聽泉去。[由猜字謎引入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下文的學法指導作好鋪墊。]
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記描寫泉水的詞語。(學生按要求自學)
2、教師出示兩組詞語:淙淙 不絕于耳 清純悅耳 歡快活潑清亮 時隱時現 交錯流瀉 遮斷路面
3、指名讀讀這兩組詞,看看能發現什么?(第一組描寫的是聽到的泉水的聲音,第二組描寫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樣子。)總結:作者聽的時候在看,看的時候在聽。(板書:入耳 入目)
4、通過這兩組詞語,你能感受到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點嗎?(板書:多 響 美)
5、大家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親耳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呢?(播放泉水的錄象)
6、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由找劃詞語導入學習第二小節,體會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聽到的泉聲響。緊扣語言文字,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利用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7、 教師再出示一組詞:濃陰、繁花似錦、草豐林茂 、古木參天
8、 指名讀,這組詞是寫什么的?(鼎湖山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9、 綠樹成蔭、蓬勃生機的景象與泉水又有什么關系?、(是泉水滋潤了萬木。)
10、課文中還有一個地方對“草豐林茂”作了更為生動的描述,誰能找出來?
11、示句: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的綠葉,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
12、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涌向山頂,這是怎樣的氣勢!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13、古剎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泉水蘊育的結果。對了,文中還特別點明了從斯里蘭卡運來的菩提樹,在這兒還能成活,更是說明泉水——蘊育生機。看來泉水不僅美妙動聽還滋潤著鼎湖山的萬木,蘊育出蓬勃的生機,讓我們懷著感激的心情自由地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吧。[文章講解要主次分明,第三小節的學習一句帶過,扣住課文中描寫樹木繁茂的詞句,引導學生感悟到鼎湖山的草豐林茂、蓬勃生機離不開泉水的滋潤,為升華課文主旨做好鋪墊。]過渡:是啊!在這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看到這美麗的景色,聽到這悅耳的聲音,誰不為之傾倒呢?所以我們忍不住循著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云寺,并決定就在這座寺院里借宿。(音樂起 師范讀)入夜,山中萬籟俱寂,只有泉聲一直傳送到枕邊。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么多泉聲回響在耳邊,哪種聲音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么特點?(學生各自交流,說明原因,并通過朗讀體會)
2、請大家再次讀這四句,體會這四句描寫泉水的話美在哪里?(都是比喻句,把泉聲比作音樂,句子的形式一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給予他們充足的閱讀、思考空間。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感受泉水的美,感受四句句子在結構上、修辭上所具有的魅力。]
3、夜晚,作者回味著白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漸漸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譜寫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曲,你們說這交響曲真正的作者是誰呢?(大自然)
4、大自然就是這交響曲的作者,泉聲就是一個個跳動的美的音符,讓我們一起來奏響他。(配樂朗讀,一組讀小提琴,增加一組讀琵琶,再增加一個組讀大提琴,全班齊讀銅管齊鳴。)[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學生充分朗讀基礎上,通過人數遞增的形式模擬出不同泉水的不同特點,再加上音樂的烘托,學生朗讀會入情入境。]
5、你覺得作者聽得對嗎?夜晚那么黑,他能分辨得清嗎?(他是用心在聽,板書:入心)
6、其實呀,這里的泉聲遠不止這些,讓我們也用心去聆聽、辯識、品味,你仿佛還聽到哪些美妙的泉聲?(播放泉聲)(學生自由發言)
7、大家剛才的發言很積極、很有趣,下面我們來做一組練習。
(1)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 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 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4) 那像( )一樣( )的,是( )。[利用媒體,調動多種感官,創造說話氛圍,讓學生樂于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三個小練習,由淺入深,體現了漸進的思想。]
8、我覺得此時的你們也和作者一樣聽懂了山泉優美的樂韻,感受到山泉跳動的脈搏,體會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語言。能談談你此刻的心情嗎?(學生自由發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9、我們應該感謝作者謝大光,讓我品味,引我遐思。作者謝大光在文章的最后他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一起讀。(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0、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鼎湖山聽泉,我們用耳朵去聽,我們更用心去聽,于是我們便發現了與眾不同的美。此時,老師只想借作者謝大光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這次愉快的鼎湖山之旅。(課件示: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說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卻道,“山不在名,有泉則靈”。蘊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于耳,不知是夢?是醒?夢也罷,醒也罷。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鳴。)[用作者飽含詩情畫意的原文總結全文,在學生已有的感知上,激發了學生的內心感受,為學生感受美創設了一個渠道。]
三、 作業與延伸:
1、閱讀有關鼎湖山的資料。
2、為鼎湖山寫一段廣告詞。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多、響、美 入耳
孕育生機 入目
滋潤萬木 入心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導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0課《鼎湖山聽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二節
1、設置情境:這一天呀,作者乘車來到了被輕紗似的薄霧籠罩著的鼎湖山。他邊走邊看,不知不覺就過了寒翠橋,這時,他似乎聽到了什么。你們聽:
2、播放課文第二節的錄音。
3、指名說聽到了什么?
聽到這些泉聲,你有什么感受?
4、帶著這種感受,認真讀課文第二小節。
5、指名讀這一節。及時給予評價。
三、學習第四節
過渡:聽著這美妙的泉聲,怎舍得讓人離去。所以作者又決定在慶云寺借宿一晚,繼續聽泉:
1、聽課文第四節錄音。
2、指名談感受。學生暢所欲言。
3、那么文中哪些詞語又描繪了泉聲的多而美?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課文的第四小結,相信你一定會找出答案。
①學生讀文,找有關語句。
②指名讀。
4、那么,對于這么美妙的泉聲,我們不妨再來細細品讀一番。
投影出示:
①自由讀比較,看看哪種表達方式更好一些。
②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并說明原因。
總結:的確,這樣寫更能生動的體現泉聲的美!
5、那我覺得我們還有必要再來品味一番。為了讓同學們能看的更清楚,我們來單獨看看這段話。
投影出示:
①讀讀,體會體會。
②指名讀,隨機指導學生讀好。
6、語言積累。
過渡:還有同學想讀嗎?這么多同學想讀。看來這么美的語言要是不積累下來,實在可惜。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把它記下來,咱看誰最聰明!
投影出示:
①學生試背。
②指名背。
③齊背。
7、作者之所以有這么深刻的感受,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白天時用耳欣賞泉聲,更重要的是他在晚上用心細細的——(聆聽、辨識、品味)。板書:聆聽、辨識、品味/sjbwz
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學習學習作者。
四、學習第五節
1、然而作者喜歡泉水僅僅是因為它好聽嗎?請你讀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相信你一定會明白的。
2、指名回答。
總結:是啊,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還因為它滋潤著鼎湖山的萬木。
五、遷移訓練
大自然就是這么的神奇,總是讓人對它產生無限遐想。記得老師在一次游玩時,也看到了一處美景,當時真把我給迷住了。你們瞧:(出示圖片)
清請的河水,碧綠的荷葉,美麗多姿的荷花,還有那青翠嬌柔的楊柳……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1、請你也來認真觀察,用心辨識、品味,把這幅美景描繪出來。為了描繪的更加生動逼真,可以用上“猶如……”和“像……一樣……”(隨機在黑板一角板書)這些詞語。好!開始吧!(配上輕音樂)
2、學生觀察,描繪美景。
3、指名讀,隨機評議。
4、學生完成,修改。
板書設計:
10、鼎湖山聽泉
↓
聆聽 辨識 品味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誦第四自然段;
2、能聯系課文,借助朗誦理解詞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背誦第四自然段。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鼎湖山聽泉》,讀題。
二、復習回顧
上節課,我們已經隨作者披著薄霧,踏著泉水,來到了嶺南古剎慶云寺,一路上,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鼎湖山的.清泉,大家一定還記得,剛過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一路上泉水時隱時現,泉聲不絕于耳,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在雨后寧靜的暮色中,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這是描繪的白天的泉聲,那么,入夜之后,泉聲又是怎樣的呢?
三、學習第四段
1、自由輕聲讀第四自然段
2、指導讀第一句
(1)課件出示第一句
(2)“萬籟俱寂”是什么意思?讀出那種意境。
(3)如果我們是客人,那么鼎湖山就是主人,他不僅慷慨地捧出他那動人的聲音,還一直把它傳送到耳邊,多熱情,多好客啊,讀出來。
3、指導讀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2)這么美妙的泉聲,只用耳朵聽是不夠的,所以作者說要用心細細地聆聽、辯識、品味!
(3)指導讀
4、指導讀第三句
(1)、過渡:
作者是怎樣用心去聆聽、辯識、品味的呢?讓我們設身乍的想一下,此時山中萬籟俱寂,唯有泉聲不斷,作者一邊躺在床上,一邊在心里不停地贊嘆,讀第三句,用(出示)“啊,這是
的聲音,多像
一樣
啊!”哪種泉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就說哪一種。
(2)、自由練說。
(3)、指名回答。
(4)、放泉聲錄音,指導朗讀。
相機板書:輕柔
厚重回響
清脆
雄渾磅礴
(5)、指導背誦。
5、指導讀第四句
(1)、過渡: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那清亮的泉水,聽到了那悅耳的泉聲,又仿佛在欣賞一曲歡快活潑的響樂。
(2)出示句子。
(3)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鼎湖山因為有了清泉,所以。
2、同座互說
3、指名回答。
4、齊讀最后一節。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07-13
《鼎湖山聽泉》說課稿05-04
鼎湖山聽泉語文教學反思03-15
閱讀題:聽泉09-16
《珍珠泉》教學設計05-30
《珍珠泉》教學設計07-05
《珍珠泉》教學設計14篇06-11
《珍珠泉》教學設計(通用24篇)07-21
三年級語文珍珠泉教學設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