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篇、薦、刪、匪、沫、雅、訣、顛、洽、蘊、堪、楷。
2.新詞:推薦、規范、受益匪淺、隔岸觀火、一絲不茍、身臨其境、蜚聲文壇、堪稱楷模。
3.重點句:
(1)這不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2)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讀課文、抓重點句段、體會葉圣陶先生認真、質樸的,以及對學問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2.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3.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作者通過描寫葉老先生院子里的爬山虎,暗指給作者以深刻印象的葉圣陶先生,表現了作者對這位人生導師的崇敬和懷念。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放方法
本文的重點是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認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來理解,使他們懂得不下苦功夫,不認真是寫不好作文的;同時啟發學生聯系到其他事情,無論學什么,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氣,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用筆勾畫出課文中的語句,聯系課文,加深理解。
2.組織交流、理解課文脈絡,練習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郎讀課文。
5.質疑問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用“受益匪淺”、“身臨其境”造句。
2.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通過閱讀這篇課文,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生字中“刪”是翹舌音、“篇”、“刪”、“顛”、“蘊”、“堪”都是前鼻音,要注意讀準,“沫”和“味”字形相近,注意區別,右半部是“末”,不是“未”,不要寫錯。“薦”字下半部是“存”,不要錯寫成“在”。“訣”與“決”字形、字義都不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辨和正確使用。
理解詞語
推薦:推舉,介紹。
規范:標準,典范。
受益匪淺:受益不淺。
隔岸觀火:形容與自己關系不大,采取旁觀態度。
一絲不茍:一點也不馬虎,形容非常認真。
身臨其境:自己親身經歷。
蜚聲文壇:在文壇上很有名氣。蜚聲,揚名,很有名望,文壇,指文藝界。
堪稱楷模:可以稱得上模范。堪,可以,能夠,足以。
(2)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3)學生質疑問難
2.揭示課題,學生自悟。
(1)導入語。
我們學習過《爬山虎的腳》一課的作者是誰?(葉圣陶)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寫到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一課的作者是誰呢?
(2)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從課文中能看出來嗎?(是肖復興,從葉圣陶先生對作文的評語可以看出來。)
(3)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事?
(主要是講葉圣陶先生修改肖復興的作文,還請肖復興到他家做客。)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你們讀過他寫的哪些文章?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爬山虎的腳》,讓學生自由背誦,教師酌情表揚鼓勵。)
(4)討論分段。
課文可分為哪兩個部分?
(從開頭到“那是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是第一部分,講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后面是第二部分,講“我”在葉圣陶先生家里做客。)
第一段(1—4自然段)講葉圣陶給“我”修改作文。
第二段(5—10自然段)講到葉圣陶先生家做客。
第三段(11自然段)講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作業
1.看一看這篇課文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2.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2.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時在書上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些學生讀讀畫出的句子,教師選擇特別重要的,提醒大家都做上記號。)
3.提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4.學生按要求自學,討論:課文中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讓學生把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怎么改的,這樣改好在哪里?)
(葉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認真,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注意用字的準確性,句子的規范化。)
5.作者翻到那篇作文,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小毛頭的作品;三是作者沒料到葉老這樣認真。)
6.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作者不僅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7.貼出用大字抄寫的部分修改稿。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2)集體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自己的體會、著重引導體會以下幾處修改。
①“可卻”用詞重復,所以刪去“卻”字。
②“口里還不住地吶喊”,不真實。因為畫面上是不會吶喊出聲音來的,改為“從口里還吐出幾個字”來就和畫面一致了。
③“還不停地給他講著”,不大符合上課時的實際情況。將“不停地”改為“悄悄地”就準確了。
④“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表達不準確,因為王老師不可能單單拿那張畫,拿的只能是那本畫著畫的課本,所以把“畫”改為“幾何課本”
⑤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使語言簡潔明了。
8.看了葉老先生修改,我們很受啟發。肖復興也很受啟發。比較一下,是我們的'感受深,還是肖復興的感受深?(是肖復興的感受深)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嗎?(找出“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讀一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教師析書“受益匪淺”,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觀火”,比喻看別人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身臨其境”是親自經歷那個事情的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葉圣陶先生修改的別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別深刻。)
9.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見面后,葉老先生給作者又是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從葉老讓孫女葉小沫在門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在門口等候、握手、親切的交談可以看出。)
(2)勾畫出課文中幾次與葉老的談話和談話的內容。
(共三次。第一次說:“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理科的書”第二次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第三次說:“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3)請同學們談談對葉老的三次說話的內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知識淵博。
第二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學好歷史。
第三次,告訴作者寫作要真實、要能反映現實的生活。)
(4)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圣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意思是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里。)
10.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教師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成了著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離1968年20多年了,還寫得那么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生的事情一樣,這也說明了這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讀全文,說說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作業。
(1)讀拼音,寫詞語:
(2)在括號里選擇正確的字:
推(薦,存)融(洽,恰)(生,身)臨其境典(型,形)
(3)作業答案
①顛倒 融洽 典雅 刪掉 身臨其境 縮短
②推薦 融洽 身臨其境 典型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2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學生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文篇幅較長,
11個自然段,約兩千字,在學習上有難度。考慮到在此之前,學生已有“速讀”的知識準備,所以教學時,本著“用足用好教材”的理念,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速讀理解課文,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抓點帶面、以簡馭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感受葉老先生真誠、質樸、平易近人的人品,對待文學事業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度以及對待祖國下一代的熱切關懷和希望。
2.通過比較誦讀,感受課文通過爬山虎的描寫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3.鏈接作者的文學之路,品味重點句子和課題的深刻內涵,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方法】
以問促讀 以讀代講 讀中感悟 品味哲理
【教學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深情回憶,引入情景
師:1988年,葉圣陶先生逝世了,92年45歲的肖復興為了紀念葉老先生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回憶于發生在30年前的自己少年時代的故事,師恩難忘,是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多少年過去了,肖復興沒有忘記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更沒有忘記他家院子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主動的通過文本去親身感悟文章的內涵,感受作者的感情,此刻教師的深情導入就顯得恰如其分)
二、精心提問,走進文本
師:今天,就讓我們飽含深情與作者一起回到30年前,一起去感受那難忘的時刻。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邊讀書邊思考:(生讀書,音樂起)
1、讀書思考:
①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你可以感受到葉圣陶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②文中有幾處描寫爬山虎?劃出相關詞句仔細品讀,并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③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的內在含義。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指出,閱讀是學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不可以用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理解。因此,精心設計問題,以問促讀就格外重要。整篇文章三個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通過自己靜心讀書后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然后突出理解重點,分層突破難點,最后再回歸整體,提高認識,升華感情。可謂用心良苦)
2、多層品讀
①引導學生從葉老幫“我”修改作文這件事中,通過去品析和感受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師小結:葉老先生的修改如此認真,他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就象春風一般吹進了作者的心里,讓作者從此對寫作充滿了信心。板書:一絲不茍
師過渡:如果說葉老的修改讓我受益匪淺的話,那么當作者真正與葉老先生親密接觸以后,又會有怎樣的感受,覺得葉老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②引導學生從邀“我”做客這件事中去感受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
師小結:是啊,一個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偉大文學家,能如此親切的與一個5歲的中學生促膝長談,象朋友更象是親人,此時,作者又有怎么樣的心靈感動啊。學生齊讀:“心被融化了”,是被葉老先生語重心長的教會和平易近人的人品所融化了。板書:平易近人
(設計意圖:學生在品詞析句、反復朗讀、聯想想象中獲得作者最真實的感受。學生自由讀文后,以大問題入手,從課文中相對應的部分進行攙扶、點撥,通過品一品、讀一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格與人品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3、感悟人品
師總結:通過這兩部分的學習談論和交流,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形象更加豐滿、鮮活了,他完美的人格不僅深深的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更是深在了作者的心里。
(設計意圖: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以“我”為線,通過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和邀 “我”做客的事,從中感受到葉圣陶先生的人品;一條以“爬山虎”為線,兩次對爬山虎的描寫語句含義深刻,實際上是暗示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我前進。第一條線為明線,學生容易理解,只有理解了葉老的人品才能為理解第二條線打下基礎和鋪墊。為此我著重圍繞這第一條線索設計問題,簡明扼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學習思路,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不僅知道學什么更要明白怎么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感受,變知學為樂學。)
三、難點解讀,感悟語文
1、通過閱讀和理解兩次描寫爬山虎的詞句,去體會和理解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Δ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使得夏日的燥熱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Δ我一眼又望見院里那一墻爬山虎,黃昏中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2、理解感悟句子
(1)師:從作者對爬山虎的這兩段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這一年暑假,語文老師找到我,說:“葉圣陶先生要請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葉圣陶先生這樣的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學生!
師:此時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師:你從哪個詞語感受到?
師: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綠里跳躍著、閃爍著他的那份高興、那份激動。
師:那如果你們的.年齡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的話,那落日的余輝實際是暗指誰?那文章中落日的余輝照耀的爬山虎指什么?
師:從這處描寫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是葉老的教誨和鼓勵,使我寫作的信心更加堅定了。
師總結:作者兩次借景抒情,寫出了自己見到葉老的喜悅和激動,寫出了沉甸甸的收獲和自己美好的憧憬,讓我們用心感受,再次誦讀這句話,把作者的感受用聲音表達出來。(音樂起)
3、深情朗讀,走進作者。
(設計意圖: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以“我”為線,通過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和邀 “我”做客的事,從中感受到葉圣陶先生的人品;一條以“爬山虎”為線,兩次對爬山虎的描寫語句含義深刻,實際上是暗示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我前進。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設計通過反復朗讀,抓關鍵詞語揣摩其含義來突破。課文的這部分著重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教學本著朗讀——感悟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水到渠成,讓學生真正感悟和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美葉老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用一根隱形的絲線---葉老為“我”燃起了綠色的希望而把整篇課文交融在了一起。學生深情的朗讀加深理解作者用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匠心獨運和內在含義。)
四、悟讀課題,升華情感
1、課文結尾寫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你現在知道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
(1)理解意義非凡
(2) 理解總是綠著
課件連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給肖復興帶來了無窮的動力,在他日后的成長中,他始終牢記葉老先生的鼓勵,不斷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請看他的主要成就:肖復興,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說《中學生三部曲》、長篇報告文學《與當代中學生的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
師:作者通過看葉老修改的作文以及和葉老的親密談話,他不僅學會了寫作文更懂得了要象葉老那樣認真的去做人,也就是作文先做人。板書:作文先做人
學到這兒,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已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美葉老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
(3)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此時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和老師一樣,鋪滿了綠色,那就讓我們拿起書來,飽含深情讀最后一句話,把這份濃濃的綠色讀出來吧,傳向四面八方,感染在坐的每一個人,讓九泉之下的葉老先生也聽到我們對他的感激的聲音。
2、深情誦讀課題,再次升華感情。
師:多年過去了,作者始終難忘葉老對他的教誨,一想起葉老,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份綠色已深深的融入了他的生命。齊讀課題。
請帶著你的這種感受再次讀一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設計意圖:課堂上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讀書見解,通過讀書和交流,學習如何真正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文字里蘊涵著的感情的讀書方法。使學生自己達到學習和教育的目的,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真正可以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一次次深情的朗讀加深理解作者用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匠心獨運和內在含義。)
五、作業設計,積累運用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用學過的方法,帶著感恩的心,寫寫我們身邊對我們有過幫助的那些老師、親人、朋友吧。
(設計意圖:這才是做到了讀寫結合,更好的詮釋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板書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邀我做客
一絲不茍 平易近人
(綠)作文先做人
教后反思
通過反復琢磨,我決定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把修改作文這部分作為略講內容,只是通過提問讓學生簡單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而是著重把力量放在了感悟葉老的人品對作者一生的影響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我站在“伴奏者”的角色上,讓學生在品詞析句、反復朗讀、聯想想象中獲得作者最真實的感受。學生自由讀文后,以大問題入手,從課文中相對應的部分進行攙扶、點撥,通過品一品、讀一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格對作者一生的影響。課文的后半部分著重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我本著朗讀——感悟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水到渠成,讓學生真正感悟和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美葉老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用一根隱形的絲線---葉老為“我”燃起了綠色的希望而把整篇課文交融在了一起。學生深情的朗讀加深理解作者用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匠心獨運和內在含義。
我個人認為,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師要敢于創新的使用好教材,就本課而言,更應該著重體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人性教育和培養,教育學生要有上進心的同時更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我們周圍每一個給過我們幫助的人,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用筆用心把一腔的真情抒發出來。這才是做到了讀寫結合,更好的詮釋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學生課中的個性理解和深情朗讀,讓我感動于他們的投入,感動于他們的成長。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3
一、 導入質疑
1、復習引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第26課,請齊讀課題。(生讀)
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哪倆件事?(根據匯報,板書:修改做客)
通過這兩件事,作者認識了一位怎樣的作家,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據匯報,板書:人品作品 楷模)
2、出示句子,讀讀。
3、激疑:
同學們,葉圣陶老爺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一生寫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堪稱楷模。既然是寫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那課文為什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
二、 初讀悟美
1、請大家看看文中幾次寫到綠綠的爬山虎,把這樣的句子劃下來,出聲朗讀,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讀書,圈畫)
2、學生匯報找到的句子。交流: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誰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讀出那種美感,讀得富有生機和活力。(指導朗讀)
小結:的確是一種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畫面。也可以說,作者在這里營造著一種美的意境。這美的意境是不是單單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呢?(不是)
師追問: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什么?是呀,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過這兩則事例,你覺得葉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一絲不茍 平易真誠)
三、 自讀自悟,品讀交流
1、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葉圣陶先生是個一絲不茍、平易真誠的人,把相關語句劃下來,在旁邊簡短的寫寫體會。
2、匯報交流表現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句子。
(1)學生匯報3段,自由談體會,老師引導,重點體會“愣住了”、“密密麻麻”、“到處”,引導學生讀好。
(2)學生匯報4段,抓住倆處修改談體會。
老師引導:像這樣的修改還有很多,我們來看130頁資料袋,這就是葉老先生幫肖復興修改過的原稿。仔細閱讀,葉圣陶先生用了哪幾種方法修改這篇文章,看了這個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舉例子匯報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談感受。老師相機引導總結:長句段成短句,表達清楚,讀起來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更準確;刪去重復啰唆的地方;改動了一些用詞不準確的地方,使表達更確切;一些不準確的標點符號。
學生談感受后總結:葉圣陶先生對這篇作文的修改具體到了一個字、一個詞、乃至一個標點,足見他的細致認真、一絲不茍。作者和你們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如春風拂面。
學生自由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過渡:葉老不僅為我修改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齊讀5段評語部分。
如果說葉老認真細致的修改令我嘆服,讓我受益匪淺,那么,這則短短的評語則——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接讀)
(4)初步感受了葉老的人品后,作者應邀去葉圣陶先生家做客,他一進門就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們再來讀讀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看看你能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總結:是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里跳躍著的、閃爍著的正是我受到葉老鼓勵后高興激動的心情啊!
過渡:應邀做客這則事例中,哪些語句讓我們感受到葉老是一個平易真誠的人。
3、學生自由匯報,重點引導: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生自由談體會后引導:融化是什么意思?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總結:葉圣陶先生這種親切質樸的為人,循循善誘的諄諄教導,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讓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誰來再讀讀這段話。
(2)就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讓作者在那個15歲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齊讀)
(3)此時,作者又一次寫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總結:作者借景抒情,那綠的沉郁、虎虎有生氣的爬山虎承載著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獲:齊讀十段。
4、課文的結尾又一次寫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嗎?
(1)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理解。
(2)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里,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
(3)總結: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三十年過去了,但當時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想起葉圣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濃縮成一份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讓我們帶著這份記憶,再來深情的朗讀課題。
四、 拓展升華
葉老就是這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僅僅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及他創辦的刊物,影響、發現、培養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
在葉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會上,一位作家這樣說:“談起葉老,我覺得與他相對,永遠如沐春風!他那謙和慈祥的言談、態度和容顏,永遠懸掛在我的面前。他的‘愛護后代就是愛護祖國未來’之類的發言,永遠在我心中震顫。”
五、課后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練習修改自己的一篇習作。
3、許多作家都寫過感激、懷念老師的作品,課下可以讀一讀著名詩人舒婷的《在那顆星子下》。
在那顆星子下
母校的門口是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鳳凰木夾蔭。夏天,海風捋下許多花瓣,讓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學時代就是籠在這一片花雨紅殷殷的夢中。
我哭過、惱過,在學校的合唱隊領唱過,在惡作劇之后笑得喘不過氣來。等我進入中年回想這種種,卻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鈴,輕輕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記憶中搖響。
初一時,我們有那么多學科,只要把功課表上所有的課程加起來就夠嚇人的,有十一門課。當然,包括體育和周會。僅那個繃開線的大書包,就把我們勒得跟登山運動員那樣善于負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門課:看電影、讀小說、釣魚、上樹……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讀書當玩了,還是把玩當作讀書。
學校規定,除了周末晚上,學生們不許看電影。老師們要以身作則,所以我每當大搖大擺屢屢犯規,都沒有被當場逮住。
英語學期考試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個女同學去看當時極轟動的《五朵金花》。我們咂著冰棍兒東張西望,一望望見了我們的英語老師和她的男朋友。他們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測她看見了我們沒有,因為她的臉那么紅,紅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師(毫無根據地,我認定他也教英語)比我們的班主任辜老師長得還神氣。
電影還沒散場,我身邊的三個座位一個接一個空了。我的三個“同謀犯”或者由于考試的威脅,或者良心的譴責,把決心堅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處,我和林老師悄悄對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學吹一支電影里的小曲(其實我根本不會吹口哨,多少年苦練終是無用)。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她一定覺得歉疚。為了尋找一條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覺醒來,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開電燈。守著一盞捻小了的油燈打瞌睡,卻不忍叫醒我起來早讀。我頓足大呼,只好一路長跑,幸好離上課時間還有十分鐘。
翻開書,眼前像騎自行車在最擁擠的中山路,腦子立即做出判斷,那兒人多,那兒有空檔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選擇。我先復習狀語、定語、謂語這些最枯燥的難點,然后是背單詞。上課鈴響了,b—e—a—u—t—i—f—u—l,beautiful ,美麗的。“起立!”“坐下。”趕快,再背一個。老師講話都沒聽見,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樣咕嚕咕嚕。
考卷發下來,我發瘋似地趕著寫,趁剛才從書上復印到腦子的字母還新鮮,把它們像活潑的鴨群全攆到紙上去。這期間,林老師在我身旁走動的次數比往常多,停留的時間似乎格外長。以致我和她,說不準誰先抗不住,就那樣背過氣去。
成績發下來,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兩題,每題十分,我全做出來了。雖然beautiful 這個單字還是錯了,被狠狠扣了七分,從此我也把這個叛逃的單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別提走路時我的膝蓋抬得有多高。
慢!
過幾天是考后評卷,我那林老師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題,我便像根木樁戳在講臺邊不動了。她微笑著,驚訝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雙眼睛前面,把我剛剛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條考過。你猜,重打的分數是多少?四十七分。
課后,林老師來教室門口等我,遞給我成績單,英語一欄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視的“優”。 她先說:“你的強記能力,連我也自嘆不如。以前,我在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師稱贊的。”沉默了一會兒,只聽見一群相思鳥在教室外的老榕樹上幸災樂禍。她又說:“要是你總是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會疲累的。那時,你的腦子里還剩了些什么?”還是那條林蔭道,老師纖細的手沉甸甸地擱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園那個拐彎處,我不禁回頭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從她的身后川流成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為一顆最亮的星星,在記憶的銀河中,我的老師。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4
第一教時
一、教學目標:
⒈理解生字新詞。
⒉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⒊引導學生初步思考“預習”與“思考.練習”,使孩子對本篇文章的學習重點做到心中有數。
⒋讀通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能在較短時間內以一定的速度讀通課文。
三、教學準備: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課文插圖)
四、教學過程:
㈠自讀:(第一輪)
⒈明確自學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讀:①標出小節;②用橫線劃出生字新詞,并通過查字典將解釋注在課文相應的詞條旁。
⑵輕讀:①讀時能聽見自己的發音;②先通讀,讀不順的地方再反復讀,直到通順(達到“三不”)為止。
⒉學生自學。
㈡交流:
⒈校對小節數:計11小節。
⒉讀寫生字詞。(試讀與范讀結合;板演、書空與范寫結合。)
⒊解釋詞語:(以思考.練習4的詞語為主)
步驟:⑴讀出詞語所在的句子。
⑵解釋(能聯系上下文最好,但絕不強求。)
推薦:推舉,介紹。
秘訣:秘密的竅門、辦法。
刪掉:(演示)
顛倒:(舉例)
典雅:優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談得投機)
和藹: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蘊含:包含。
受益匪淺:匪,不、非。受益不淺。
平易近人:態度和氣,使人容易接近。
身臨其境:自己親身經歷。
堪稱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樣,模范。可以稱為模范,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隔岸觀火:形容和自己關系不大,采取旁觀的態度。
⒋通讀:
每生讀一小節,師適當點撥。達到不添、不漏、不錯。
㈢自讀:(第二輪)[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確自學要求:
⑴審題質疑(自問自答與自問他答結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預習”題:
①在文中劃出作者的姓名;
②劃出作者描寫爬山虎的句子,讀一讀。
③結尾句說明了什么?
⑶思考.練習:
①完成第一題。
②在文中劃出第二題的句子,并讀一讀。
⒉學生自學。
㈣交流。
⒈補充:文中哪句話點明了題目?
(同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⒉引導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誰?寫了主人的幾件事?
⑴簡介葉圣陶(1894─1988),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們曾學過葉老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爬山虎的腳》。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應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課文講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獲獎,葉圣陶先生幫他修改作文并邀請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業:
⒈抄寫生字新詞。
⒉對文末句質疑并解答。
⒊附:試改《一張畫像》第四小節。[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葉老一絲不茍的寫作態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從葉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3、會用“受益匪淺”“堪稱楷模”造句。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目標1,2。
2、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
投影片c、d、e、f、g。
肖復興的書<<日子的回憶>>,主編的雜志<<人民文學>>,發表文章的報紙<<文匯報.筆會>>。
模式運作圖示:
第三輪自讀,讀懂,理解課文
第四輪自讀,讀出,拓展延伸
一、自讀:(第三輪)
1、復習引入:
(1)讀題,課文中哪句話點明了題目?
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同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這句話點明了題目。說明了葉圣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過渡:是的,從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
(3)連線:(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邀請作客──────作家就是這樣做的。
2、自讀:
(1)要求:作品是怎么寫的?請在“修改作文”這部分找個成語概括。作家是怎樣做的?請在“邀請作客”這部分找個成語概括。(競賽形式)
(2)交流:(作品:一絲不茍;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稱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這部分是怎樣具體表現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修改作風的?
邀請作客這部分又是怎樣具體表現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讀“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報出示:<<一張畫像>>1,2小節修改稿。
(2)同學們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復興呢?引讀:“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線。”
(3)看大字報引讀第三節。(突出:準確,干凈,規范,確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較自改與葉圣陶修改的<<一張畫像>>的第三小節,進一步體會“一絲不茍”的修改作風(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讀54頁<<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節:(讀──改──讀)
(6)看了葉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復興呢?他收獲很大,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一絲不茍:做事認真,一點兒不馬虎。大氣候:大成就。兩大收獲: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認識到了文學事業的艱巨。)
(7)為什么肖復興會受益匪淺?比我們收獲大?(我們是”隔岸觀火“肖是“身臨其境”。
(8)齊讀“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如春風拂面。”引入學“邀請作客”部分。
4、自讀“邀請作客”部分:
(1)課文中那些詞語表現了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談談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葉小沫在門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談融洽。)
(2)交流:這次談話使“我”─────。(投影片)
二、自讀:(第四輪)
1、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齊讀11小節。后來肖復興發奮學習,充實做人,勤奮寫作,終于成長為當代有名的作家,至今為止,已出版了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的文學大獎。(出示書《日子的回憶》,他主編的雜志《人民文學》,<<文匯報.筆會>>,<< 今夜無法入睡>>。)
三、作業:
1、造句:受益匪淺堪稱楷模
2、修改<<一張畫像>>第5小節,再次同葉先生賽一賽。(出示投影片)
附:板書設計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一絲不茍
那綠綠的爬山虎
人品
邀請作客────作家就是這樣做的平易近人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5
【教學理念】
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已知經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3、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舊課,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簡介課文作者: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于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說《中學生三部曲》、長篇報告文學《與當代中學生的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原文題目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懷念葉圣陶先生》,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是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
2、設疑:回憶了什么事情?
二、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1.學習詞語:一篇 翻到 推薦、眼簾、幾頁 刪掉、動詞 燥熱、握手 融洽、黃昏、客廳 模模糊糊
用生字組詞練習,開火車。
讀讀詞語:規范、莫名其妙 堪稱楷模 余暉 窗欞 沉郁 搖曳
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暫時不解決,等到讀課文時再理解。
2.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
板書:
修改文章,請我做客,給我印象。
3.談談其他收獲。
4.指名讀課文,邊讀邊理解部分詞語。
5.練習朗讀:讀讀自己最喜歡的或自己認為最難讀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讀。
三、學習修改態度——一絲不茍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燈迅速而過,問,葉老修改的怎樣?
2.學習第三節,肖復興是怎樣把你們講的句子寫下來的?指名讀,說說,從哪個詞體會到修改的認真,修改的多?
3.看到這么多的修改,我當時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愣住了?請用“居然”來說一句話。(我都獲得北京市大獎了,居然還能改出這么多的毛病;一個大作家修改中學生的文章居然這么認真,真是從未見過。)
4.朗讀指導:吃驚、敬佩。
四、學習第四節——修改方法
1.到底是怎樣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修改方法?有幾條,請標在書上。默讀第四節,批注閱讀。
2.談談修改方法,并從課文中找到例句。
(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除課文已經舉到的把“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把“書皮”改成“包書紙”外,
(2)把長句斷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的王老師,就是我們的新班主任”,改為“我們的新班主任王老師站在教室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
(3)刪去重復啰唆的詞句。如包字。
再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談談還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4)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
(5)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作文中寫“口里還不住地吶喊:‘沖啊,向幾何進軍!’”這個句子用詞不準確,因為吶喊是大聲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畫面是不可能出聲的,葉老改為“從口里還吐出來幾個字……”這樣就既符合畫面的意思,又表達確切。
(6) 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3.總結:所有這些,葉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見葉老對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細、認真。
4.當我讀完葉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理解:春風拂面。“拂”,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受。
朗讀句子。
五、書寫生字。指導書寫:薦、翻、昏
六、其他作業:作業本相關作業
第二課時
一、簡單復習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2.修改方法六條。
二、運用修改方法自行修改肖復興作文中的一段話
畫完后,我遞給同桌小強看,還不停地給他講著。誰知看得正帶勁,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畫給拿走了。我生怕讓老師瞧見,就急忙說:“別鬧,別鬧,回頭再讓你開眼……”我剛一回頭,哎呀,糟糕!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
我立刻緊張起來,新就像剛上岸的魚,“撲騰、撲騰”一個勁兒地跳。我看見他的粗眉緊皺著,像擰成了一股黑繩。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禍臨頭了,這頓‘斥兒’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畫放下,望了望了我,只輕輕地笑了一聲,象開玩笑似的說:“得不錯啊,不過是個‘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沒那么長。“說完走會講臺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講起課來。
交流修改地方。
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領略到葉老的一絲不茍。
三、學習評語的激勵作用
1.默讀思考,為什么能樹立我寫作的信心?
2.回答,我是從哪個句子感受到什么?
四、會見——感受人品
1.引言,肖復興從葉老的修改中感受到葉老是一個的怎樣的人?認真、平和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讀6-10節。
2.交流句子。
3.課文到此為止,與課文題目好像一點關系都沒有,題目應當取做什么比較好。
五、研究題目
1.課文中幾次寫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都劃出來。
2.細細的讀,每一次,都是因為什么而寫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1)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句1: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句2: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2)最后寫這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與題目呼應,含蓄地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3.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借景抒情。
4.還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要點歸納:見到爬山虎就會想起葉老的教導,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葉老的風范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六、感悟“非凡”影響
(出示句子):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
(1)理解“意義非凡”:如果在作者15歲那年,沒發生這兩件事,你認為作者的人生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要點歸納:是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補充資料,感受“非凡”: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后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課件出示補充資料:
肖復興現任《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余部。近著有《音樂筆記》、《日子的回憶》、《總有一處讓你感動》、《紙的生命》、《父親的手記》等。曾經獲得過全國以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向往奧運》、《荔枝》、《銀色的心愿》、《尋找貝多芬》等篇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你們知道嗎?他還是我們語文教材的編寫委員會的委員呢!(提示學生翻閱語文教材中的《后記》部分)
(3)練習說話,感悟“非凡”(課件出示):
在肖復興的的心中,他永遠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理解題意:
(1)至此,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師指題)來贊葉老——(師指板書,生齊讀:“認真、平和,親切、質樸”“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
(2)美的景色與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這時,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蘊含了更深的含義。
當肖復興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時,他忘不了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也忘不了——(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當肖復興的第一部作品獲得大獎,他再次想起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眼前又再次浮現——(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3)1988年,葉老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1992年,時年45歲的肖復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往事歷歷在目,他滿懷深情地寫下課題——(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七、作業菜單
1、背誦并默寫片段。
2、推薦閱讀:《我教兒子學作文》(肖復興著)。
3.寫話練習:
葉圣陶先生是一個的人。(結合課文說出所填詞語的原因。)
附:板書設計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圣陶)
修改文章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堪稱楷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6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老先生批改作文一絲不茍,接待客人平易近人,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與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設計理念】
遵循新課標中關于“學生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個性化行為”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感悟。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托和補充材料,為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腳手架,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獲得語言的發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
【學情分析】
本校的四年級學生大部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但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對學習任務的恒心與毅力,在整個良好的學風環境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心有余而力不足。本學期的能力訓練的重中之重還是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和再現生活的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堂上主要進行閱讀習慣的輔導工作如:朗讀感悟能力,多元解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這些方面的培養。
第一課時
執教:民主小學盧根好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根據課后“思考.練習”預習課文,使孩子對文章的學習重點做到心中有數。
4、讀通課文。
教學重、難點
能在較短時間內以一定的速度讀通課文。
教學準備
教學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同學們,認識爬山虎這種植物嗎?(認識)你能說說爬山虎有什么特點?(指名兩個同學說)
2、看來同學們對爬山虎認識可真不少啊!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寫到爬山虎,這篇課文叫什么?
師:爬山虎綠綠的、充滿生機,再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為學習課文做鋪墊,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閱讀的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肖復興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同學們想知道他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嗎?快打開126頁讀一讀課文,注意了,要把字音讀正確,把語句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文章。
3、老師看到同學們讀得特別認真!黑板上的生詞你會讀嗎?跟同桌一起讀讀。
4、想展示一下嗎?開火車讀。
5、這組同學讀準了字音,掌聲送給他們。全班一起讀一次吧?(學生齊讀生詞)
6、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這些生字,說說你覺得哪一個難寫?
7、指名交流。
8、老師很同意大家的看法,覺得這3個生字最難寫,請看老師寫一寫!(師范寫翻、刪、燥)現在讓我們來寫寫,每個寫2個。
9、展示作業,評議。(你最喜歡他寫的那個字?整體美觀、橫平豎直、撇捺舒展。)
10、再指一個同學展示。
【設計意圖:課始學生對課文還不夠熟悉,鑒于孩子的讀書水平參差不齊,在初讀課文這個環節里,最好讓孩子自由讀,這樣孩子不僅可以自己把握讀書速度,還能有時間根據自己的自學習慣做些批注旁注。識字方面讓學生憑借自己具備的能力獨立識字,然后幫助學生總結出“認、想、寫、用”的步驟和方法,就能調動學生的主動精神和積極性。】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師:學會生詞,掃除了閱讀障礙,再讀課文就不難,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葉圣陶先生和“我”之間的哪兩件事?
2、指名交流,相機板書:修改作文 請我做客
3、精讀第一部分,品味葉先生的寫作態度
(1)師:肖復興曾說過: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是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那么,葉圣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作文的?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5自然段用筆畫一畫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文、畫句子。
(3)指名說。出示句子:1.映入眼簾的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都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4)你真會讀書。還有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5)從這句話中,你知道葉老先生修改我的作文修改得怎樣?(很認真)
(6)看,這就是葉老為肖復興同學修改的作文。(出示修改過的文章)。同學們在小組里學習第4自然段、找一找。葉老究竟修改了什么呢?
(7)葉老修改了什么?
(8)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修改作文應該從哪些方面修改的作文了呢?
(9)讓我們一齊讀!(投影: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2、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把長句斷成短句。3、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4、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5、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10)葉老先生不但教肖復興同學如何修改作文,在作文后面寫了一則評語教他怎樣寫作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找一找,葉老在這里教我們寫作時怎樣寫?——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寫體會。
(11)真會讀書!那葉老先生這么仔細地為一個初中生修改作文,當時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齊讀(出示:我雖然未見葉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11)是啊!葉老修改文章那樣認真,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嗎?(板書:一絲不茍)
(12)做事一絲不茍的葉老讓肖復興同學感到非常溫暖,誰再讀一次這句話?
(13)請你也讀一次。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其實就是全文的面,以上所有的讀所有的想都是點,都是為了面這個環節服務。層層遞進,層層鋪墊。如果以上所有的點的環節鋪墊好了,這個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拓展延伸,提出問題
過渡提問:課題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一件事卻沒有提到爬山虎,可是課文為什么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其實就是全文的面,以上所有的讀所有的想都是點,都是為了面這個環節服務。層層遞進,層層鋪墊。如果以上所有的點的環節鋪墊好了,這個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課時
執教:民主小學黃燕英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了解通過描寫景抒情的方法。
4、了解葉圣陶先生為人處事的態度,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借景抒情描寫方法。
2、了解葉圣陶先生為人處事的態度,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老師現在要進行個小考查——聽寫詞語,同學們敢不敢挑戰?請拿出聽寫本。
1、聽寫詞語:推薦 燥熱 詞語 握手 融洽 大廳
(出示詞語,自己批改,錯的馬上糾正。全對的舉手,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些同學。)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兩件事,是哪兩件事呢?
(第一件是寫葉老先生為“我”批改作文,第二件是葉老先生請“我”到他家做客)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檢查學生上節課學習的掌握情況,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二、新授
1、葉圣陶先生要請我到他家做客,我感到非常意外,像葉圣陶先生那樣的大作家,居然要見一位初中生。在去葉老先生家的路上,作者的心情會是怎樣呢?(緊張、激動、興奮……)
2、孩子們,讓我們帶著這一份敬仰,帶著這一份緊張、激動、興奮,一起走進葉老的家吧!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預備起—
3、當作者來到葉老先生家,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涼爽、舒暢、輕松)
4、這爬山虎讓人感到涼爽、舒暢、輕松。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指名讀。
5、你真會讀書!見到葉老先生后,他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慈祥、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6、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出示第8自然段: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7、我和葉老之間存在什么距離?(年齡、身份的距離。)
此時,我和葉老的心仿佛貼在了一起,我和葉老仿佛就是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他不僅是一位對待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葉老,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葉老。此時,作者再見窗外的那一墻爬山虎,綠得是那么沉郁,那么濃厚,那么有韻味。來,孩子們!我們一起讀——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去研讀文本,咀嚼精華,體悟情感。通過品讀重點句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人物的品質。】
8、你還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葉老先生的平易近人呢?(出示第9自然段,請個別學生讀)(看圖:你看,葉圣陶老爺爺和肖復興是那樣的親切,沒有多大的距離,他們的交談一定很融洽。)
9、想象一下,如此融洽的交談,葉老會對我說些什么呢?同桌互相練習。
10、這位葉老,你想對我說些什么?(中間與學生穿插一些對話,如:你的話語很親切,但也能聽出你對我有很大的期待……)
11、葉老們,你們的話語如此親切,但句句都在耐心地教導我,真是親切之中——
你們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句句樸實的言語卻一直鼓勵著我,真是質樸之中——
正是葉老“親切之中……質樸中……”把我小小的……
12、我知道,你們也知道,融化這個詞一般都用在……融化多指化開,如冰、雪、霜等,可這里卻說小小的心被融化了,你是怎樣理解的?(是的,那一顆緊張的心被舒解了,就像冰雪融化了一樣。)是什么讓“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13、正是葉老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把我緊張的心悄悄地融化了。抬起頭,再見窗外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那么沉郁,如同濃濃的湖水,不停地搖曳著,是那么的虎虎而有生氣。來,孩子們,讓我們深情地共同感受這一刻吧!(請學生讀)
14、讀了這句話,爬山虎讓你覺得怎樣?(翠綠、有生命力)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最后一段話,思考:作家是怎樣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樣寫的。
15、從葉老先生跟“我”的談話中,讓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學生接讀,出示: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問:作家是怎樣做的,(親切、慈祥、平易近人)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寫的,你知道嗎?(寫得真實、親切自然、有真情實感)齊讀。(如果學生答不出來,讓他們默讀第五自然段找)
16、所以,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的大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堪稱楷模”是稱得上榜樣。(板書:堪稱楷模)葉老僅僅是作者肖復興的楷模嗎?他還是誰的楷模呢?(我們大家的)
17、正因為這樣,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出示課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誰來讀讀這句話?
你們都能把總是強調出來,讀得真不錯。孩子們,永遠綠著的,還僅僅是那片爬山虎嗎?
是的,永遠綠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更是葉老,是他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印在我們心中。所以,作者就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有目的地讀書,理解意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人物的高大形象再次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總結:同學們,我們知道這是一篇紀念葉圣陶先生的文章,在這里,作者借這(綠綠)的爬山虎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更借這(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爬山虎來烘托、贊美(葉圣陶先生)贊他(批改作文——一絲不茍)贊他(接待客人——平易近人)。
【設計意圖:在學生學習了課文后,小結人物的思想品質,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突顯了人物形象,人物品質得以提升。】
四、拓展
葉圣陶先生有很多作品,都非常適合我們看,請同學們課后找來看一看。他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名言,在這,老師把我最喜歡的一句送給大家。(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希望同學們能做到一輩子堅持自學,也一輩子自強不息。齊讀名言。
【設計意圖:學習完新課后,向學生推薦葉老先生的課外讀物,齊讀他的名言,葉老先生的形象“更高”、“更大”。】
板書設計:
批改作文——一絲不茍
楷模
接待客人——平易近人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樣的文章對剛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很有難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不容易理解,對文中所表現的葉老關愛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感受葉老認真的態度,以及對下一代的關愛就是教學難點。感受葉老的人品和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學重點。教學中力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同內容的對比,補充課外資料等方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習目標
通過自主閱讀,批注,交流:
1.體會作者對葉老先生的認識。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葉老對作者的影響。
學習重點
體會作者對葉老先生的認識
學習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 ppt課件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板書課題,強調“片”和“虎”兩個字的寫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通過自主閱讀,批注,交流:
1.體會作者對葉老先生的認識。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葉老對作者的影響。
師:圍繞目標如何具體學習這篇課文呢,回憶文章分為那兩部分,按部分來學。
生回憶文章的兩大部分
三、學習第一部分
出示自學提示一:
默讀課文,葉老先生是怎么批改“我”的作文的?用直線畫出。
批改得怎么樣?用語句在旁邊批注。
“我”的感受呢?用曲線畫出。
從中看出葉老是個什么樣的人?
1. 學生自學。
2. 四人小組交流。
3. 匯報。
4. 葉老先生做事一絲不茍、關心下一代,寫文章寫真話、抒真情。
相機講述“春風拂面”(多媒體出示)
師:未見其人,葉老先生就給“我”留下了這樣親切、溫和的印象,那么見了面呢?葉老先生有何舉動,又給我留下了什么印象?下面學習第二部分。
四、學習第二部分
出示自學提示二
走進葉老先生的家,葉老先生有何舉動?從中看出葉老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們的交談怎么樣?
文中有兩處環境描寫,請用直線畫出,并大聲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寫一墻的爬山虎有何用意?
1. 學生自學
2. 匯報
相機板書“平易近人”
3.猜猜當時葉老和“我”談了什么?
四人小組交流
師出示資料一
4.兩處環境描寫讓我們感受到爬山虎的美麗,“我”心情愉快,出示課件,指導有感情朗讀,用意是景美,人更美。
師:葉老與我的交談,使我受益匪淺,所以對肖復興來說,15歲那個夏天對他意義非凡,他慶幸什么?
五、學習最后一段
出示自學提示三
在作者肖復興的人生中,15歲的那個夏天對他意義非凡,他非常慶幸的是什么?在文中用雙橫線畫出。與此相關的語句是那句話?
文章結尾說“在我的眼前,那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含義深刻,談談你的體會。
1. 生自學
2. 匯報
3. 同桌交流體會
出示資料三和四
4. 小結
這句話是借景抒情,作者抒發了對葉老先生的敬佩、感激、難忘之情。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課題。
六、作業
以肖復興給葉老寫一封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隨著二三六教學模式的推進,今天由我執教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此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主題進行編排。課文記敘了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圣陶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去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近人,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借景抒情,感人至深,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及我校開展的二三六模式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自主閱讀、批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了課堂教學。
首先,從二三六模式上來看,在出示目標的時候我注意鍵入了學習方法,使學生學起來更清晰明了,接下來引導生分部分學習課文,分別出示了自學提示,在對自學提示的表述上,我明確了學習方法,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在課件處理上,我采用了醒目的黑紅兩色,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通過畫一畫,做批注,讀一讀,想一想,學生的自學真正落到了實處。為小組合作做了良好的鋪墊,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索,探究之中。
其次,從本課的特點來看,本課內容較多,不易理解,在被選入課本時,內容又有刪減,使其更難理解。比如:“我”去葉老家做客,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他們都談了什么,文中沒有,我適時補充了資料一,輕松化解一個難題,對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用意何在,我引導簡潔、明了,生一下捕捉到了葉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心靈美,思想美,自覺這個難點,處理十分得當;在對文章結尾那句含義深刻的話學習時,我組織學生同桌交流,閱讀資料二和三,升華了中心,理解了題目。
第三,作業的布置,我認為也很成功,以肖復興同學的身份給葉老先生寫一封信,其實是對文章內容的再回顧,深化了思想,理解了文意,復習了書信。
總之,這節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語文教學應該以讀文本,這節課我自覺讀的很不到位,是由于當時考慮到本課內容多,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感情朗讀,指導的功力也很不到位,另外,在交流展示的時候,指名說時較多,形式單一,可以在考慮,把這些時間擠出來讓給朗讀。
通過本節課,我進一步認識到:二三六教學模式貴在堅持,經常運用,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必然提高,即便眼下看不出學生的進步,從終身學習來談,它是很有用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②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幅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④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議論的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習慣。
②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聯系舊課,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①回憶課文《爬山虎的腳》。簡介課文作者及主要內容。
②板書課題,齊讀,簡介作者。
③說明本文與葉圣陶先生的關系及寫作背景。
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①讀后談收獲。
②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修改文章,請我做客,給我印象)
③理清課文寫作思路,指導劃分段落。
3.默讀課文,要求:
① 劃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邊做上標記。
4.學習生字新詞。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②學生說出記憶生字的方法。
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④教師總結理解詞語的幾種常用方法。
⑤集體朗讀生字新詞。
⑥學習小組交流:讀課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學習小組匯報,教師概括共性的問題。
7.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簡單復習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2.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研讀感悟課文。
①簡介文章寫作特點:記敘為主,夾敘夾議。
②輕聲讀課文,劃出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③匯報歸納出五處寫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組研讀課文中寫作者感受的語句,理解這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學生圍繞感受產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進行匯報。
4.在學生匯報的同時,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對話,進行朗讀和說話的訓練。
5.朗讀課文有關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其作用,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6.人物評價:
①本文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
②說話練習:葉圣陶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結合課文說出所填詞語的原因)
7.語文活動:
肖復興同學作文北京市少年兒童征文比賽中獲獎,后來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廣播電臺的記者,你去采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一些什么問題呢?(可以從獲獎前后經過及原因等方面來設計提問。)
①學生自主設計問題,然后分學習小組交流。
②小組模擬采訪活動。
③讓學生到講臺前進行模擬采訪活動。
8.作業布置:
①仿照課文肖復興說的“不下苦功夫,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這句話定一句勵志的話,署名為:未來**家。
②以肖復興同學的名義給葉圣陶先生寫一封信,感謝他幫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請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圣陶)
修改文章 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 堪稱楷模
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屬于回憶文的`體裁。
上課伊始,以肖復興的一段話導入,引出一個偶然的故事。然后直接導出,課文一共講了兩件事,說說分別是什么。學生在預習中已經了解,所以能夠迅速找到,但是概括語言不夠簡練。接下來,通過事情聯系感受,畫出“我”在這兩件事情發生后的感受。學生匯報后,任選一件事情讀一讀,哪些詞句讓你的心頭有暖暖的感覺,圈畫下來。
學生匯報第3段,找到密密麻麻,鏈接課后修改后的作文,體會第六段中心句。學生匯報第五段,體會中心句。教師講述課外資料,學生體會中心句。
此時出現本文的學習方法,通過事情,借助資料,體會感受。然后利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件事情。學生匯報第九段,抓住“融洽”“融化”來學習體會葉老先生的平易近人,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動。最后齊讀第九段,第十段。出入有關葉圣陶老先生的資料,體會感受。
整體分析后,要關注事情是怎么來寫的,它和感受之間有什么順序。學生在這里似乎沒有明白問題,所以反映并沒有那么快。其實就是想滲透寫作手法:事情在前,感受在中;事情在前,感受在后;感受在前,事情在后。
最后,質疑題目,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學生匯報3次。一起來看這三處,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在這里出現了問題。教師引導,結合事情和作者的感受來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其實,課后我覺得在開始提問題時就可以這么提。學生匯報感受,再次理解課文,理解題目。“那”字有什么作用?與這相對,告訴了我們這是一篇回憶文。出示并介紹這篇文章的副標題,升華主題。
接下來,引出同類寫法的畢淑敏的《對我最重要的人》,通過事情,體會感受。進行了好書推薦。然后我利用時間,讓學生進行了小練筆,寫一寫對你影響最深刻的人或事。
把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用一節課來講解,對老師來說有難度,但是對學生來說卻是受益匪淺。把學到的方法立刻運用到寫作中,學生們才能學以致用。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
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教學,了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
二、理解課題,了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誰?(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中國現代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江蘇省蘇州市人。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腳》外,還有《記金華的雙龍洞》《小青石》等。)
②、讀課題,想一想,這個課題的題眼是什么?讀了課題你想說點什么? ③、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1)請學生自愿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2)指導生字寫法。
疊 (下面是“且”);逐(“半包圍”);虎( 第三筆“﹁”等) (3)掌握多音字。
(4)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
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
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
1、2兩段
1、讀第
1、2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嫩紅到嫩綠,一順兒,鋪得均勻,不留一點兒空隙。)
2、思考: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爬山虎長得茂盛和它葉子的美麗這兩個自然段?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四、布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重點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學習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2、匯報交流,自由發表見解
預測交流:一,
①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請你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
②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③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
(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④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預測交流:二,
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出示課件:圖片)
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
這樣的描寫說明了什么?
(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
預測交流:三,
①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 “觸、巴、拉、貼 ”“一腳一腳”地往上爬。)②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預測交流:四,
①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②“??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三、引導發現,總結課文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致。(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4)連續觀察。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能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從葉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導中體會他“認真、平和、親切、質樸”的作品和人品。
【教學重、難點】
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從中體會葉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學會做人。
【課前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閱讀他們的作品;通過閱讀相關資料和作品,初步了解這兩位作家。
2、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學生質疑,導入新課
1、讀課題,質疑。
2、檢查預習,生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1、劃出生字新詞。
2、想一想: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問號標出來。
三、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學生讀一讀,說說自己理解詞語的.方法,師評價。
2、會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師生共同評價。
3、填空,整體感知課文。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學生質疑。
2、劃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讀,說說分別是描寫什么時候的爬山虎,它們有什么不同,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3、指導感情朗讀:
這確實是一種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畫面,也可以說,作者在這兒營造著一種美的意境。這美的意境是不是單單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什么?那么,葉老美的人格體現在哪些地方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讀讀課文,找出具體事例,劃記出直接寫葉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針對這些句子,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變成問題考考別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學討論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發現了什么新問題?我們來一個小組PK賽,看哪個學習小組找的問題最多,理解課文的能力。提出一個問題或回答一個問題老師將在你們那個小組粘上一個爬山虎的葉片,添上一片綠。哪個小組的爬山虎的綠最多,將得到老師的特別的獎勵──葉圣陶爺爺寫的書哦!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4、小組PK賽,相機指導朗讀。
5、評價總結。
6、美麗的景色與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這時,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不是蘊含了更深的含義呢?讓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話,生齊讀。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五、課后作業
1、和小伙伴們交流交流寫作文和改作文的體會。
2、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寫下來,下節課和同桌交換一起改一改。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2、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爬山虎的圖片)還記得《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嗎?看到這些富有生機的爬山虎,我想用一個字來形容它(美)接下來老師將帶領你們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種美——葉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齊讀課題。
二、新授
(一)抓重點事例,找重點詞句,領會人品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兩件事。
1、默讀課文第1-5自然段,思考:
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2.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明確:一是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卻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3、課文哪句寫出了作者對葉老先生的印象?
明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片斷展示一朗讀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
4、小結
讀到這里,我們心中對葉老先生也會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運用這個比喻,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激。
5、葉圣陶老先生不僅為我修改了習作,還為我寫了評語,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并說說從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對我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二)學習第二部分:
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的得到葉老的邀請,走進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動了。
1、輕聲讀課文6—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A、課件展示: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B、小組合作學習:葉老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帶感情朗讀句子
2、在葉老家,還有什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再讀一讀。
(2)全班交流:它們分別是寫什么時候的爬山虎?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感受,生動而形象。對爬山虎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高興、興奮的心情,這種通過對爬山虎的生動描寫來抒發情感的寫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我”通過與葉老的交談,不僅感到葉老親切隨和,而且由衷地敬佩葉老淵博的學識多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三)融合景與人之美,升華情感
1、師小結: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工作認真的態度;邀請我做客,又讓我體會葉老先生平易近人、關愛下一代的品質。作者把對葉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傾瀉在這綠綠的爬山虎之中。于是,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優美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來讀讀寫爬山虎的句子吧!(課件再次出示:)
師: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明白,文章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揚認真負責、平易近人的葉圣陶先生,在作者的筆下,景物的美與人格的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因為有葉圣陶這樣一位文品和人品堪稱楷模的作家的鼓勵,對肖復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鼓舞著他努力學習,堅定了他的文學之路。所以他才在文學創作之路上越走越遠,他感慨道──課件出示12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那個夏天以后會發生什么事?補充肖復興的相關資料。
3、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
三、整合課文,解決問題
討論: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
四、課堂小結
作者心中的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葉圣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感動也會永遠存在著,他批改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以及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都值得我們學習。
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課外閱讀《稻草人》
板書設計:修改作文 文品 一絲不茍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邀我做客 人品 平易真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4、感受葉老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2、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掛圖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思考爬山虎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1、學生交流
2、作者第一次看見爬山虎是在什么地方?咦,這就奇怪了,一個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一個是普普通通的中學生,他們是怎么相識的呢?(學生答)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葉老是怎樣為“我”修改作文的吧!
四、學習“修改作文”的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拿到葉老為我們修改的文章,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學生答,教師出示句子
“映入眼簾的是……直線、曲線?
①葉老為我修改的怎么樣?從哪個詞感受的到?
②“密密麻麻”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葉老修改的作文吧。
③教師出示文章,指導朗讀。
3、回到家,我們仔細看了看哪文章,發現葉老還為我修改了哪些地方?
4、學生答,教師出示句子
“題目《一張……準確性》。”
①“一張”和“一幅”究竟有什么區別?
②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③還改了哪些地方?
5、學生答,教師出示句子。
①引導交流:葉老為什么要把“書皮”改成“包書紙”?
②指導朗讀。
6、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作文大約有150處,聽到這些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有什么感受?
7、教師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春風拂面。”
①理解“春風拂面”。
②指導朗讀。
③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句話。
④這時的你覺得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⑤學生交流。
⑥小結。
過渡:葉老不僅為我修改作文,在這年暑假,他還邀請我到他家去做客。
剛進里院,我就看到了一墻的爬山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五、第二部分“請我做客”
1、教師出示句子“剛進里院……迷離的光點”
① 這幾句話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②這個爬山虎真的會給人帶來涼爽的感覺嗎?為什么這樣寫?
③學生交流。
④小結
2、同學們默讀8、9自然段,思考:見面時,葉老又給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①學生交流。
②出示掛圖,大家看,葉老臉上帶著微笑,仿佛在說些什么?
③學生交流。
④引導想象交談的內容。
⑤教師補充資料。
⑥引導理解”融洽”。
3、在這一老一少聊的那么投機……讓我們來看看第二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句子“落日的余暉……虎虎有生氣”。
①指名讀。
②這里主要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③這里僅僅是寫爬山虎有生氣嗎?還有誰有生氣?
④別看葉老年紀大了,但他和一個中學生聊的非常投機,你看他的心理就像----
⑤再次齊讀。
4、學到這兒,你會告訴我--葉老是一個( )人!
① 學生交流
② 其實文章中有一個非常恰當的句子,告訴了我們他是一位怎樣的大作家。
③ 出示句子,齊讀。
④聰明的孩子可以把它讀成一個詞語。(板書:堪稱楷模)
5、讓我們來看看第三次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句子“在這個……那么綠著”。
①作者15歲之后,又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話。
②教師出示相關資料。
③為什么15歲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你讀懂了嗎?
④學生交流
⑤所以我們說那片爬山虎不僅綠在墻上,還綠在了哪里?再次齊讀課題
六、拓展
同學們,請回憶一下,在你們生活中,哪些人對你有過幫助?讓我們來分享你的故事吧。
七、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把這個故事寫在日記本上。(寫的時候可要注意了,一定要通過一件事來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2.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三、教學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文章記敘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教學時可采取如下策略:
1.運用長文短講的教學理念,緊緊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難點。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雖然重在敘事,但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領學生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資料引入、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這些句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補充課外資料、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齊讀課題。
2.作者肖復興在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兩個故事?(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3.這兩個故事給你什么感受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4.學生交流。
5.是什么讓你們有這些感受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回到1963年,再現當年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課文記敘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對文本有整體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讀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學生的原始認知,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二)感悟文品,學習習作之道
1.葉老是怎樣給“我”修改作文的?請你讀課文1~5自然段,畫出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指導:預設學生說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1)假如你就是肖復興,你有怎樣的感受?(葉老改得認真)哪些字詞給你的感觸最深?
(2)帶著感受再讀這句話。
(3)出示插圖: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地方多達140余處。而在這些修改中,每個標點、每個字,葉老都關注到了,像這樣的修改,幾頁稿紙上密密麻麻的!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想法呢?(葉老對待文章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4)帶著這種崇敬,誰來再給我們讀一讀這句話。
(5)你知道嗎,當時葉老擔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他的工作該是多么繁忙!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如此認真、細致地為“我”這樣一位15歲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時的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帶著你的想法,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引入課外資料,通過圖片、數字的說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葉老做事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4.預設學生說到第4自然的內容。
(1)大家再默默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從葉老的批改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學生交流。
用字準確;長句斷成短句;刪除多余的字詞,使句子干凈、規范;用詞確切……
(3)再次出示插圖,尋找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師總結:此時此刻,我們又想到了葉老在百忙之中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這千般感受化為一句話,誰來讀讀?
出示課件: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6)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溫暖、舒服)帶著你的感覺再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再次利用課外資料學習,使課外資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時,在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時,不僅讓學生收獲了方法,更讓他們對葉老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產生了崇敬之情。
5.預設學生說到第5自然的內容,出示葉老給“我”的評語。
(1)從這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對一個中學生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2)帶著你的感受,再讀讀這段話。
6.剛才,我們和15歲的肖復興一起仔細地翻看、感悟了葉老修改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按照“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我的感受”這樣的順序進行敘述,把葉老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態度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前5段的學習,讓學生理清作者敘述的順序,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三)感悟人品,學習做人之道
1.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走進了葉老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動了。請大家讀課文6~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讀書交流。
預設:學生說到第9段內容。
出示課件:
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親切、認真、質樸)
(2)本文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減,原文還有這樣一些描寫,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補充資料)
想來有趣,那一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么文學創作的秘訣、要素或指南之類。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么樣。我說我連續幾年獲得優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他說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 他又讓我背背中國歷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他又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楚我們的歷史更不行。”我知道這是對我的批評,也是對我的期望……
(3)讀完,你又有什么收獲?(平易近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與葉老見面的真實感受。我們一起再讀一讀。
(4)請繼續讀課文,作者看到了什么?(一墻的爬山虎)讀讀這句話。
出示課件:
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5)在課文中,作者還寫了一處爬山虎,請讀一讀這兩段話,想想爬山虎給了你什么感受?
出示課件:
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
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6)學生讀書,交流。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爬山虎美、有生機)
(7)這確實是一幅幅很美的畫面,作者給我們描繪出了一種美的意境。可這美的意境僅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嗎?(不是)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與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這里描寫景物是為了襯托人物的品行啊!
【設計意圖】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線,課文中幾次描寫了爬山虎,內涵深刻,有豐富的意象與意境,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讀、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閱讀文本的體驗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寫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義,緩緩地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加深對葉老人品的認識并產生敬意。最后通過寫景與寫人的寫法關聯,讓學生學習這種借景抒情的習作方法。
4.葉老與“我”的故事講完了,作者的感觸更深了,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段。
(1)作者為什么說“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后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課件:作者資料。
(3)正因為有了葉老的幫助,肖復興才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成為了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課件: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4)這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不僅僅只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他創辦的刊物,影響、發現、培養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作為當時年僅15歲的肖復興,在30年后回憶起這兩件事,仍然覺得──我們再讀讀這句話。
(5)所以,每每回憶往事,肖復興總有這種感覺。
出示課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悟“非凡”的意義,感悟“綠”的意義,在引讀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幸運來自于葉老的影響,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葉老為文為人的品行,永遠陪伴、鼓勵著我們。
(四)布置作業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練習用本課學過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4
肖復興是活躍在當今文壇的著名作家。《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說的是他回憶少年時代受到葉圣陶先生的關懷教導,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事。課文借物喻人,感人至深。
課文開頭寫了“我”的一篇作文在征文比賽中獲了獎,事后得知是經過文學界前輩葉圣陶先生的修改才得以獲獎的,這使“我”十分激動。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一段心理活動寫得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這使“我”認識到,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作者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說明葉老對一名中學生的作文作了細致的修改,付出了許多心血,因而使“我”十分感激。當“我”到了家里,拿出原稿與修改稿作了對照,看到較多地方葉老作了改動,甚至連一個動詞也不放過,可見他改稿的認真、細致,也反映出葉老對下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使“我”感到無比溫暖。特別是作文后面的那段評語,是葉老對下一代的熱情指點鼓勵,使作者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
作者到葉老家里做客,見葉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談起寫作,葉圣陶先生沒有向“我”傳授什么秘訣,而是問及學習成績、讀書的情況和正確的寫作方法。“我”不但學到了如何作文的方法,更學到了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葉老就像那“綠綠的爬山虎”一樣,讓人感到可親可愛。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許多故事,25課向我們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少年時期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與“成長”有關的故事。(出示課件)
2、揭示課題。(出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簡單交流預習方法。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抽查個別詞語的意思,并引導用詞說話。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小組討論后交流。
3、教師引導、小結。
四、精讀課文,品詞析句。(學習課文6-9自然段)
1、細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預設)
(1)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2)像見大人一樣同我握手。
(3)把我當作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
2、交流描寫爬山虎的幾句話。
3、畫出句中的重點詞,品詞析句,比較體會,并結合朗讀指導。
4、說說寫爬山虎的兩段話有什么不同。(如:描寫的時間不同等。)
5、你知道作者筆下的爬山虎為什么這么美嗎?(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
6、練習、引導說話,小結學習內容。
五、質疑問難,設置懸念。
1、質疑、解疑。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還有不理解的問題嗎?
2、設置懸念。
(1)“修改作文”與爬山虎有怎樣的關系?
(2)作者為什么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教學反思:
“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使得夏日的燥熱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這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對葉老家那一墻爬山虎進行描寫的一段話。在備這節課時,我怨聲載道:唉,這文章這么長,學生怎么理解呢?諸如“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像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當然包括篇頭的那段話)的語句怎么引導學生理解呢?毫無信心的我終究還是上了“斷頭臺”,本想自己這個“伯樂”會因此“名落孫山”。豈料,故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學生“超強”的理解能力,著實讓我目瞪口呆。聽聽這些“文人”的理解吧:
“寫出了爬山虎綠,有生命,充滿生機。”
“作者覺得夏日的燥熱一下減少了許多,不僅因為一墻蔥蔥的爬山虎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還因為此時作者應邀來到葉老先生家中,并受到熱情的接待,她心中無比的激動與興奮,自然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熱。”
“陽光都變成綠色突出了爬山虎的綠。”
“聯系上下文,我的體會是:作者因受葉老的指點和鼓勵,內心充滿了希望,他對自己的文學創作充滿信心。此時,在他的眼里一切都充滿希望,以致于陽光也是綠的。”
“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寫出了爬山虎充滿生命力。”
“這些溫柔的小精靈正如作者此時心中的信心一樣,它在跳躍著,閃爍著光芒,在引導著、鼓勵著小作者。”
……
(回想當時的情形,真不知自己當時是怎么蒙混過關的。個個躍躍欲試。體會不謀而合的掌聲雷鳴,體會有異的唇槍舌劍,好一個熱鬧場面。)
這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段精彩的小插曲,它因孩子們的“出人意料”而光彩照人,深深地震撼了我的思想:
孩子們,行!
點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以爬山虎為載體,表達了作者對葉圣陶先生的崇敬和懷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摯、語言含蓄,特別是文章結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更是言雖盡而意未了,雖言盡而意無窮。對作者而言,他記錄的是自己的一段難忘的經歷,對讀者而言,他們讀到的應該是一個能觸動心弦的感人故事。
老師在安排第一課的教學時,主要把與課題聯系較為緊密的部分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和見面情景的描述中,體會葉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質。
在教學設計上,整節課結構科學合理,教學目標具體明確:導語的設計簡單明了,直奔主題,不拖泥帶水,既點明本組課文“話成長”的主題,同時緊扣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有意把教學重心前移,課前就提出具體的預習目標:①自學生字,讀準字音。②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哪幾件事。③查找資料,了解人物有關的信息。這樣學生在上課前早已做好學習的準備。課堂上教師進行必要的檢查交流,便可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句段的品析、方法滲透和言語的訓練,從而提高課堂的實效。
簡單一個“讀”字,實施起來卻不簡單,在完成重點環節的教學時,教師把讀與評、說、畫、議巧妙結合,多種形式的讀演繹著不一樣的精彩。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咀嚼品味,賞析升華,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被激活、喚醒,學生腦海中的影像也被充分地放大和渲染,變得更加鮮活和靈動,使學生完全沉浸到課文的意境之中。兩個描寫爬山虎的語段,文質兼美,教師對前者重指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比較地讀,讀出情味,讀出意境,而對后者則重感悟,多展示。對于寫見面情景的幾個句子,教師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學結尾處的美讀,教師飽深情的敘述、優美的音樂、進一步把學生的感情與作者感情融為一體,此時學生的讀進入到“美在心中流淌,情在心中充盈”的美妙境界。
練習的設計是教師給學生創造的又一個語言訓練的機會。既是對教學內容的一次小結,又利于搜集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懸念的設置,費時不多,但卻是必要而且心須的,教師巧妙設計的兩個思考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又照應了課文的開頭與結尾,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成為一個整體。
我們常說學習是一個師生共同成長過程,評價一節好課的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那就是看學生從這節課里學會了什么?從本節課看,老師教會學生的是品詞析句,積累語言的好辦法,帶給學生的是閱讀和言語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都是在愉悅的情境中,在教師與學生“零距離”的對話中完成和實現的。所以我想說,這是一節成功的好課。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作人。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課前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生字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3、板書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
黃昏客廳余暉蘊含搖曳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課件演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1)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及溫暖(做人與作文)。
(3)指導朗讀:表達出對葉老的崇敬之情讀書。
3、議議、記記。
(1)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動筆在筆記本上記方法。
五、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體會描寫爬山虎是為了表達“我”當時的心情。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相機指導朗讀進行評價。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朗讀、背誦這些語句。
六、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七、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7-12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5-2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文04-22
語文教學反思——《那片綠綠的爬山虎07-21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07-25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閱讀練習09-17
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后感09-1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初一狀物作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