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2.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三、教學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文章記敘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教學時可采取如下策略:
1.運用長文短講的教學理念,緊緊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難點。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雖然重在敘事,但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領學生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資料引入、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這些句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補充課外資料、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齊讀課題。
2.作者肖復興在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兩個故事?(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3.這兩個故事給你什么感受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4.學生交流。
5.是什么讓你們有這些感受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回到1963年,再現當年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課文記敘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對文本有整體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讀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學生的原始認知,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二)感悟文品,學習習作之道
1.葉老是怎樣給“我”修改作文的?請你讀課文1~5自然段,畫出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指導:預設學生說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1)假如你就是肖復興,你有怎樣的感受?(葉老改得認真)哪些字詞給你的感觸最深?
(2)帶著感受再讀這句話。
(3)出示插圖: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地方多達140余處。而在這些修改中,每個標點、每個字,葉老都關注到了,像這樣的修改,幾頁稿紙上密密麻麻的!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想法呢?(葉老對待文章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4)帶著這種崇敬,誰來再給我們讀一讀這句話。
(5)你知道嗎,當時葉老擔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他的工作該是多么繁忙!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如此認真、細致地為“我”這樣一位15歲的初中生修改作文,此時的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帶著你的想法,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引入課外資料,通過圖片、數字的說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葉老做事認真、細致、一絲不茍。
4.預設學生說到第4自然的內容。
(1)大家再默默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從葉老的批改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學生交流。
用字準確;長句斷成短句;刪除多余的字詞,使句子干凈、規范;用詞確切……
(3)再次出示插圖,尋找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師總結:此時此刻,我們又想到了葉老在百忙之中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5)這千般感受化為一句話,誰來讀讀?
出示課件: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6)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溫暖、舒服)帶著你的感覺再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再次利用課外資料學習,使課外資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時,在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時,不僅讓學生收獲了方法,更讓他們對葉老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產生了崇敬之情。
5.預設學生說到第5自然的內容,出示葉老給“我”的評語。
(1)從這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對一個中學生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2)帶著你的感受,再讀讀這段話。
6.剛才,我們和15歲的肖復興一起仔細地翻看、感悟了葉老修改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按照“為什么修改、怎么修改、我的感受”這樣的順序進行敘述,把葉老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的態度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前5段的學習,讓學生理清作者敘述的順序,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三)感悟人品,學習做人之道
1.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走進了葉老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動了。請大家讀課文6~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讀書交流。
預設:學生說到第9段內容。
出示課件:
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親切、認真、質樸)
(2)本文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減,原文還有這樣一些描寫,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補充資料)
想來有趣,那一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么文學創作的秘訣、要素或指南之類。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么樣。我說我連續幾年獲得優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他說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 他又讓我背背中國歷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他又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楚我們的.歷史更不行。”我知道這是對我的批評,也是對我的期望……
(3)讀完,你又有什么收獲?(平易近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與葉老見面的真實感受。我們一起再讀一讀。
(4)請繼續讀課文,作者看到了什么?(一墻的爬山虎)讀讀這句話。
出示課件:
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5)在課文中,作者還寫了一處爬山虎,請讀一讀這兩段話,想想爬山虎給了你什么感受?
出示課件:
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
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6)學生讀書,交流。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爬山虎美、有生機)
(7)這確實是一幅幅很美的畫面,作者給我們描繪出了一種美的意境。可這美的意境僅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嗎?(不是)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與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這里描寫景物是為了襯托人物的品行啊!
【設計意圖】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線,課文中幾次描寫了爬山虎,內涵深刻,有豐富的意象與意境,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讀、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閱讀文本的體驗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寫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義,緩緩地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加深對葉老人品的認識并產生敬意。最后通過寫景與寫人的寫法關聯,讓學生學習這種借景抒情的習作方法。
4.葉老與“我”的故事講完了,作者的感觸更深了,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段。
(1)作者為什么說“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后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課件:作者資料。
(3)正因為有了葉老的幫助,肖復興才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成為了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課件: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4)這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不僅僅只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他創辦的刊物,影響、發現、培養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作為當時年僅15歲的肖復興,在30年后回憶起這兩件事,仍然覺得──我們再讀讀這句話。
(5)所以,每每回憶往事,肖復興總有這種感覺。
出示課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悟“非凡”的意義,感悟“綠”的意義,在引讀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幸運來自于葉老的影響,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葉老為文為人的品行,永遠陪伴、鼓勵著我們。
(四)布置作業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練習用本課學過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2
第一教時
一、教學目標:
⒈理解生字新詞。
⒉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⒊引導學生初步思考“預習”與“思考.練習”,使孩子對本篇文章的學習重點做到心中有數。
⒋讀通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能在較短時間內以一定的速度讀通課文。
三、教學準備: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課文插圖)
四、教學過程:
㈠自讀:(第一輪)
⒈明確自學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讀:①標出小節;②用橫線劃出生字新詞,并通過查字典將解釋注在課文相應的詞條旁。
⑵輕讀:①讀時能聽見自己的發音;②先通讀,讀不順的地方再反復讀,直到通順(達到“三不”)為止。
⒉學生自學。
㈡交流:
⒈校對小節數:計11小節。
⒉讀寫生字詞。(試讀與范讀結合;板演、書空與范寫結合。)
⒊解釋詞語:(以思考.練習4的詞語為主)
步驟:⑴讀出詞語所在的句子。
⑵解釋(能聯系上下文最好,但絕不強求。)
推薦:推舉,介紹。
秘訣:秘密的竅門、辦法。
刪掉:(演示)
顛倒:(舉例)
典雅:優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談得投機)
和藹: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蘊含:包含。
受益匪淺:匪,不、非。受益不淺。
平易近人:態度和氣,使人容易接近。
身臨其境:自己親身經歷。
堪稱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樣,模范。可以稱為模范,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隔岸觀火:形容和自己關系不大,采取旁觀的態度。
⒋通讀:
每生讀一小節,師適當點撥。達到不添、不漏、不錯。
㈢自讀:(第二輪)[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確自學要求:
⑴審題質疑(自問自答與自問他答結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預習”題:
①在文中劃出作者的姓名;
②劃出作者描寫爬山虎的句子,讀一讀。
③結尾句說明了什么?
⑶思考.練習:
①完成第一題。
②在文中劃出第二題的句子,并讀一讀。
⒉學生自學。
㈣交流。
⒈補充:文中哪句話點明了題目?
(同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⒉引導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誰?寫了主人的幾件事?
⑴簡介葉圣陶(1894─1988),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們曾學過葉老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爬山虎的腳》。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應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課文講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獲獎,葉圣陶先生幫他修改作文并邀請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業:
⒈抄寫生字新詞。
⒉對文末句質疑并解答。
⒊附:試改《一張畫像》第四小節。[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葉老一絲不茍的寫作態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從葉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3、會用“受益匪淺”“堪稱楷模”造句。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目標1,2。
2、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
投影片c、d、e、f、g。
肖復興的書<<日子的回憶>>,主編的雜志<<人民文學>>,發表文章的報紙<<文匯報.筆會>>。
模式運作圖示:
第三輪自讀,讀懂,理解課文
第四輪自讀,讀出,拓展延伸
一、自讀:(第三輪)
1、復習引入:
(1)讀題,課文中哪句話點明了題目?
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同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這句話點明了題目。說明了葉圣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并邀請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過渡:是的,從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
(3)連線:(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邀請作客──────作家就是這樣做的。
2、自讀:
(1)要求:作品是怎么寫的?請在“修改作文”這部分找個成語概括。作家是怎樣做的?請在“邀請作客”這部分找個成語概括。(競賽形式)
(2)交流:(作品:一絲不茍;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稱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這部分是怎樣具體表現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修改作風的?
邀請作客這部分又是怎樣具體表現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讀“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報出示:<<一張畫像>>1,2小節修改稿。
(2)同學們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復興呢?引讀:“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線。”
(3)看大字報引讀第三節。(突出:準確,干凈,規范,確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較自改與葉圣陶修改的<<一張畫像>>的第三小節,進一步體會“一絲不茍”的修改作風(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讀54頁<<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節:(讀──改──讀)
(6)看了葉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復興呢?他收獲很大,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一絲不茍:做事認真,一點兒不馬虎。大氣候:大成就。兩大收獲: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認識到了文學事業的艱巨。)
(7)為什么肖復興會受益匪淺?比我們收獲大?(我們是”隔岸觀火“肖是“身臨其境”。
(8)齊讀“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如春風拂面。”引入學“邀請作客”部分。
4、自讀“邀請作客”部分:
(1)課文中那些詞語表現了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談談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葉小沫在門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談融洽。)
(2)交流:這次談話使“我”─────。(投影片)
二、自讀:(第四輪)
1、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齊讀11小節。后來肖復興發奮學習,充實做人,勤奮寫作,終于成長為當代有名的作家,至今為止,已出版了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的文學大獎。(出示書《日子的回憶》,他主編的雜志《人民文學》,<<文匯報.筆會>>,<< 今夜無法入睡>>。)
三、作業:
1、造句:受益匪淺堪稱楷模
2、修改<<一張畫像>>第5小節,再次同葉先生賽一賽。(出示投影片)
附:板書設計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一絲不茍
那綠綠的爬山虎
人品
邀請作客────作家就是這樣做的平易近人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2、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爬山虎的圖片)還記得《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嗎?看到這些富有生機的爬山虎,我想用一個字來形容它(美)接下來老師將帶領你們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種美——葉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齊讀課題。
二、新授
(一)抓重點事例,找重點詞句,領會人品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兩件事。
1、默讀課文第1-5自然段,思考:
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2.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明確:一是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卻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3、課文哪句寫出了作者對葉老先生的印象?
明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片斷展示一朗讀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
4、小結
讀到這里,我們心中對葉老先生也會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運用這個比喻,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激。
5、葉圣陶老先生不僅為我修改了習作,還為我寫了評語,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并說說從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對我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二)學習第二部分:
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的得到葉老的邀請,走進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動了。
1、輕聲讀課文6—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A、課件展示: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B、小組合作學習:葉老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帶感情朗讀句子
2、在葉老家,還有什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再讀一讀。
(2)全班交流:它們分別是寫什么時候的爬山虎?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感受,生動而形象。對爬山虎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高興、興奮的心情,這種通過對爬山虎的生動描寫來抒發情感的寫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我”通過與葉老的交談,不僅感到葉老親切隨和,而且由衷地敬佩葉老淵博的學識多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三)融合景與人之美,升華情感
1、師小結: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工作認真的態度;邀請我做客,又讓我體會葉老先生平易近人、關愛下一代的品質。作者把對葉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傾瀉在這綠綠的爬山虎之中。于是,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優美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來讀讀寫爬山虎的'句子吧!(課件再次出示:)
師: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明白,文章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揚認真負責、平易近人的葉圣陶先生,在作者的筆下,景物的美與人格的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正因為有葉圣陶這樣一位文品和人品堪稱楷模的作家的鼓勵,對肖復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鼓舞著他努力學習,堅定了他的文學之路。所以他才在文學創作之路上越走越遠,他感慨道──課件出示12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那個夏天以后會發生什么事?補充肖復興的相關資料。
3、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
三、整合課文,解決問題
討論: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
四、課堂小結
作者心中的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葉圣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感動也會永遠存在著,他批改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以及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都值得我們學習。
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課外閱讀《稻草人》
板書設計:修改作文 文品 一絲不茍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邀我做客 人品 平易真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內容和題目的關系,體會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品質,懂得學作文應學會做人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品格,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前準備】
肖復興的生平資料和課文內容片斷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談話:
⑴ 我們前面學過《爬山虎的腳》那篇課文,還記得那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葉圣陶)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你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肖復興)怎么知道的?(從葉圣陶的批語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復興是什么人嗎?放投影片,介紹肖復興。
⑵ 看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這位作家筆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葉圣陶筆下的爬山虎一樣;這篇課文又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況)
2、導入: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到底寫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讀準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詞。
⑵ 說說課文內容:
①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本文講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事。)
② 讀后有什么初步感受?
(感受到葉圣陶先生做事的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文品人品。)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提問:
課文介紹了你想知道的內容了嗎?你有什么發現?(課文沒有重點介紹爬山虎,而重點在寫人的事。)可課文卻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知道為什么嗎?為了弄清楚題目和內容的關系問題,我們還是先來理解課文所寫的第一件事,看從這件事中我們會感受到什么。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這幾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事?圍繞這一件事,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情況?
⑵ 回答以上問題。
(寫葉圣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的事。分別寫了為什么幫我修改,是怎么修改的,以及我的感受。)
⑶ 再讀課文,討論:
從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是從哪些內容感受到的?(感受到葉圣陶做事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的品格和作者感激敬佩葉圣陶的'感情。)學生邊回答問題,邊進行感情朗讀練習。顯示投影課件:
課件1: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那篇作文簡直像是動過大手術鮮血淋漓又綁上繃帶的人一樣。
課件2:
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課件3: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課件4:
那時我才15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只鳥兒抖著翅膀。那是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
⑷ 分小組討論:
你從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⑸ 班上交流:
① 認真,一絲不茍;
② 修改用錯的詞,盡量使語言準確規范。
③ 刪掉重復羅嗦的詞句,使語言準確簡練
四、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課文中寫的第一件事。通過這件事的分析,我們初步了解了大作家葉圣陶的文品和人品,也感受到作者對葉圣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那么課文內容和課題到底有什么聯系,下節課再繼續分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受益匪淺”、“身臨其境”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學習葉圣陶優秀的做人品質。
3、從文中學習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給課文劃分段落。
3、自學生字新詞。
4、找出不懂的問題。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點
1、劃出有關葉老修改作文的語句。
2、葉老是用什么方法,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作文的?
3、歸納總結出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導學生體會出葉老的良好品質。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受
1、學生自讀葉老的話。
2、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著的思想感情。
3、聯系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
4、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四、整體升華,學習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篇、薦、刪、匪、沫、雅、訣、顛、洽、蘊、堪、楷。
2.新詞:推薦、規范、受益匪淺、隔岸觀火、一絲不茍、身臨其境、蜚聲文壇、堪稱楷模。
3.重點句:
(1)這不僅使我看到了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2)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讀課文、抓重點句段、體會葉圣陶先生認真、質樸的,以及對學問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2.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3.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作者通過描寫葉老先生院子里的爬山虎,暗指給作者以深刻印象的葉圣陶先生,表現了作者對這位人生導師的崇敬和懷念。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放方法
本文的重點是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認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來理解,使他們懂得不下苦功夫,不認真是寫不好作文的;同時啟發學生聯系到其他事情,無論學什么,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氣,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用筆勾畫出課文中的語句,聯系課文,加深理解。
2.組織交流、理解課文脈絡,練習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郎讀課文。
5.質疑問難。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用“受益匪淺”、“身臨其境”造句。
2.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通過閱讀這篇課文,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生字中“刪”是翹舌音、“篇”、“刪”、“顛”、“蘊”、“堪”都是前鼻音,要注意讀準,“沫”和“味”字形相近,注意區別,右半部是“末”,不是“未”,不要寫錯。“薦”字下半部是“存”,不要錯寫成“在”。“訣”與“決”字形、字義都不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辨和正確使用。
理解詞語
推薦:推舉,介紹。
規范:標準,典范。
受益匪淺:受益不淺。
隔岸觀火:形容與自己關系不大,采取旁觀態度。
一絲不茍:一點也不馬虎,形容非常認真。
身臨其境:自己親身經歷。
蜚聲文壇:在文壇上很有名氣。蜚聲,揚名,很有名望,文壇,指文藝界。
堪稱楷模:可以稱得上模范。堪,可以,能夠,足以。
(2)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3)學生質疑問難
2.揭示課題,學生自悟。
(1)導入語。
我們學習過《爬山虎的腳》一課的作者是誰?(葉圣陶)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寫到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一課的作者是誰呢?
(2)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從課文中能看出來嗎?(是肖復興,從葉圣陶先生對作文的評語可以看出來。)
(3)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事?
(主要是講葉圣陶先生修改肖復興的作文,還請肖復興到他家做客。)葉圣陶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你們讀過他寫的哪些文章?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爬山虎的腳》,讓學生自由背誦,教師酌情表揚鼓勵。)
(4)討論分段。
課文可分為哪兩個部分?
(從開頭到“那是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是第一部分,講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后面是第二部分,講“我”在葉圣陶先生家里做客。)
第一段(1—4自然段)講葉圣陶給“我”修改作文。
第二段(5—10自然段)講到葉圣陶先生家做客。
第三段(11自然段)講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作業
1.看一看這篇課文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2.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2.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時在書上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請些學生讀讀畫出的句子,教師選擇特別重要的,提醒大家都做上記號。)
3.提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4.學生按要求自學,討論:課文中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讓學生把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怎么改的,這樣改好在哪里?)
(葉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認真,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注意用字的準確性,句子的規范化。)
5.作者翻到那篇作文,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小毛頭的作品;三是作者沒料到葉老這樣認真。)
6.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作者不僅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7.貼出用大字抄寫的部分修改稿。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2)集體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自己的體會、著重引導體會以下幾處修改。
①“可卻”用詞重復,所以刪去“卻”字。
②“口里還不住地吶喊”,不真實。因為畫面上是不會吶喊出聲音來的,改為“從口里還吐出幾個字”來就和畫面一致了。
③“還不停地給他講著”,不大符合上課時的實際情況。將“不停地”改為“悄悄地”就準確了。
④“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表達不準確,因為王老師不可能單單拿那張畫,拿的只能是那本畫著畫的課本,所以把“畫”改為“幾何課本”
⑤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使語言簡潔明了。
8.看了葉老先生修改,我們很受啟發。肖復興也很受啟發。比較一下,是我們的感受深,還是肖復興的感受深?(是肖復興的感受深)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嗎?(找出“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讀一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教師析書“受益匪淺”,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觀火”,比喻看別人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身臨其境”是親自經歷那個事情的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葉圣陶先生修改的別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別深刻。)
9.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見面后,葉老先生給作者又是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從葉老讓孫女葉小沫在門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在門口等候、握手、親切的交談可以看出。)
(2)勾畫出課文中幾次與葉老的談話和談話的內容。
(共三次。第一次說:“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理科的書”第二次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第三次說:“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3)請同學們談談對葉老的三次說話的內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知識淵博。
第二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學好歷史。
第三次,告訴作者寫作要真實、要能反映現實的生活。)
(4)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圣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意思是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里。)
10.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教師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成了著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離1968年20多年了,還寫得那么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生的事情一樣,這也說明了這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讀全文,說說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作業。
(1)讀拼音,寫詞語:
(2)在括號里選擇正確的字:
推(薦,存)融(洽,恰)(生,身)臨其境典(型,形)
(3)作業答案
①顛倒 融洽 典雅 刪掉 身臨其境 縮短
②推薦 融洽 身臨其境 典型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了解,學習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方法。
(3)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點是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認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綠綠的爬山虎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收集葉圣陶和肖復興兩位作家的資料。
2、收集爬山虎的圖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
2、初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一)提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時在書上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學,討論:課文中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讓學生把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怎么改的,這樣改好在哪里?)
(葉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認真,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注意用字的準確性,句子的規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小毛頭的作品;三是作者沒料到葉老這樣認真。)
4.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作者不僅看到自己文的種種毛病,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5.看資料袋《一張畫像》的修改稿。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2)集體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自己的體會、著重引導體會以下幾處修改,分別用了什么方法進行修改。
①“可卻”用詞重復,所以刪去“卻”字。
②“口里還不住地吶喊”,不真實。因為畫面上是不會吶喊出聲音來的,改為“從口里還吐出幾個字”來就和畫面一致了。
③“還不停地給他講著”,不大符合上課時的實際情況。將“不停地”改為“悄悄地”就準確了。
④“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表達不準確,因為王老師不可能單單拿那張畫,拿的只能是那本畫著畫的課本,所以把“畫”改為“幾何課本”
⑤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使語言簡潔明了。
(用六個方法進行修改。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2、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3、把長句斷成短句;4、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6.看了葉老先生修改,我們很受啟發。肖復興也很受啟發。比較一下,是我們的感受深,還是肖復興的感受深?(是肖復興的感受深)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嗎?(找出“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讀一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教師析書“受益匪淺”,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觀火”,比喻看別人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身臨其境”是親自經歷那個事情的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葉圣陶先生修改的別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別深刻。)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見面后,葉老先生給作者又是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從葉老讓孫女葉小沫在門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在門口等候、握手、親切的交談可以看出。)
(2)勾畫出課文中幾次與葉老的談話和談話的內容。
(共三次。第一次說:“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理科的書”第二次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第三次說:“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3)請同學們談談對葉老的三次說話的內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知識淵博。
第二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學好歷史。
第三次,告訴作者寫作要真實、要能反映現實的生活。)
(4)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圣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意思是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里。)
10.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教師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成了著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離1968年20多年了,還寫得那么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生的事情一樣,這也說明了這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讀全文,說說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小練筆:文中的葉老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用詞不當
長句改短 一絲不茍
批改作文 調整順序 平易近人
重復啰嗦
錯別字、標點
教學反思: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節開展教學。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欲。
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為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我以學生置疑為線索,改變了以往談話導入的做法。利用“葉圣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3、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4、感受葉老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2、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掛圖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思考爬山虎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1、學生交流
2、作者第一次看見爬山虎是在什么地方?咦,這就奇怪了,一個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一個是普普通通的中學生,他們是怎么相識的呢?(學生答)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葉老是怎樣為“我”修改作文的吧!
四、學習“修改作文”的部分。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拿到葉老為我們修改的文章,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學生答,教師出示句子
“映入眼簾的是……直線、曲線?
①葉老為我修改的怎么樣?從哪個詞感受的到?
②“密密麻麻”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葉老修改的作文吧。
③教師出示文章,指導朗讀。
3、回到家,我們仔細看了看哪文章,發現葉老還為我修改了哪些地方?
4、學生答,教師出示句子
“題目《一張……準確性》。”
①“一張”和“一幅”究竟有什么區別?
②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③還改了哪些地方?
5、學生答,教師出示句子。
①引導交流:葉老為什么要把“書皮”改成“包書紙”?
②指導朗讀。
6、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作文大約有150處,聽到這些你有什么感受?作者有什么感受?
7、教師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春風拂面。”
①理解“春風拂面”。
②指導朗讀。
③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句話。
④這時的你覺得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⑤學生交流。
⑥小結。
過渡:葉老不僅為我修改作文,在這年暑假,他還邀請我到他家去做客。
剛進里院,我就看到了一墻的爬山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五、第二部分“請我做客”
1、教師出示句子“剛進里院……迷離的光點”
① 這幾句話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②這個爬山虎真的會給人帶來涼爽的感覺嗎?為什么這樣寫?
③學生交流。
④小結
2、同學們默讀8、9自然段,思考:見面時,葉老又給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①學生交流。
②出示掛圖,大家看,葉老臉上帶著微笑,仿佛在說些什么?
③學生交流。
④引導想象交談的內容。
⑤教師補充資料。
⑥引導理解”融洽”。
3、在這一老一少聊的那么投機……讓我們來看看第二處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句子“落日的余暉……虎虎有生氣”。
①指名讀。
②這里主要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③這里僅僅是寫爬山虎有生氣嗎?還有誰有生氣?
④別看葉老年紀大了,但他和一個中學生聊的'非常投機,你看他的心理就像----
⑤再次齊讀。
4、學到這兒,你會告訴我--葉老是一個( )人!
① 學生交流
② 其實文章中有一個非常恰當的句子,告訴了我們他是一位怎樣的大作家。
③ 出示句子,齊讀。
④聰明的孩子可以把它讀成一個詞語。(板書:堪稱楷模)
5、讓我們來看看第三次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句子“在這個……那么綠著”。
①作者15歲之后,又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話。
②教師出示相關資料。
③為什么15歲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你讀懂了嗎?
④學生交流
⑤所以我們說那片爬山虎不僅綠在墻上,還綠在了哪里?再次齊讀課題
六、拓展
同學們,請回憶一下,在你們生活中,哪些人對你有過幫助?讓我們來分享你的故事吧。
七、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把這個故事寫在日記本上。(寫的時候可要注意了,一定要通過一件事來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9
【教材解讀】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成長的故事”專題中的一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 感受葉老堪稱楷模的人品和作品,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3. 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文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結合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課前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葉老和肖復興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認識葉圣陶,導入新課
1、出示葉圣陶照片,簡介。1988年,葉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作家肖復興為紀念他,寫下了這篇文章。
2、指導學生讀好題目。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出示葉老照片,介紹葉老及肖復興寫這篇文章的背景,葉老的慈祥的面容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拉近學生與葉老的距離。】
二、出示重點語句,概括主要內容
1、這篇文章在選作課文時做了改動。課前大家也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來試著說一下在文中肖復興回憶了他和葉老先生的哪兩件往事?
2、指名讀課文最后一段。
(1)讀準“堪稱楷模”,理解意思。
(2)那么,在肖復興的眼中,葉老先生是一位怎樣的大作家呢?
(板書:人品作品堪稱楷模 )
【設計意圖: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抓住課文的中心句,直奔主題,引領學生學習全文。】
三、感受作品“堪稱楷模”
1、簡介《開明國語課本》:葉圣陶先生一生致力于小學教育,是最早為小學生編寫課本的人。
2、出示學生學過的葉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記金華的雙龍洞》、《爬山虎的腳》,引讀重點句子。
3、出示葉圣陶童話故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的作品開創了中國20世紀童話創作之先河。
4、出示葉圣陶先生更多的作品集:《倪煥之》、《腳步集》??
師總結:他就是用這樣的作品陶冶著我們的心靈,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所以說他的作品——堪稱楷模。
【設計意圖:在這里再現學生熟悉的葉老的作品,補充葉老的相關作品資料及對后人的影響,不僅回顧舊知,感悟“作品——堪稱楷模”,還讓學生對葉老先生產生親切感,并帶著對葉老的崇敬走進課文,從而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四、品味人品“堪稱楷模”
(一)學習“修改作文”一部分
葉老先生曾說過“要作文,先做人”,那他又具有怎樣的人品呢?
1、找出作者看到葉老修改后感受的句子。
出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fú)面。
(1)指導讀準“春風拂(fú)面”,“春風拂面”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下這個詞語。
(2)誰再來讀這段話,把春風拂面的感覺帶給大家?
(3)葉老先生怎樣的人品讓我有了春風拂面的感覺?(板書:平和)
【設計意圖:“春風拂面”這個詞語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讀得準確,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詞語表達的意境,運用這樣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學生很容易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葉老的人品。】
2、葉老先生為“我”的作文做了哪些修改呢?(出示葉老的修改原稿)
(1)出示句子: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理解“密密麻麻”,指導讀句子。
(2)比較“一張”和“一幅”有什么不同?這樣用字就準確了。
(3)比較“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和“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
(4)像這樣的修改,文中還有很多呢!(出示原稿)補充:肖復興的這篇作文原稿僅僅有1500字,而葉老卻為他修改了160多處,你從這樣的修改中體會到什么?
3、總結:是啊,這就是大作家對待寫作一絲不茍的態度呀!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贊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出示,齊讀)
【設計意圖:德國大詩人歌德說:“要學會用兩只眼睛讀課文,一只眼睛讀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見文字背面的意義”。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出示葉圣陶
先生修改的原件,并補充原稿中葉老修改的處數,讓學生帶著自己看了原件后的體會品讀重點句子,學生除了用“一只眼睛”看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還很容易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葉圣陶先生對待寫作一絲不茍的態度,對葉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突出學習重點。】
4、找出葉老為“我”寫的評語,這段評語中葉老先生指出了“我”作文的哪些優點呢?為什么在他的評語里寫的卻全都是“我”的優點呢?
5、補充資料:葉圣陶先生當時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而且擔任教育部的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工作繁忙,可他仍然會擠出時間來,為孩子們認真地修改作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肖復興,看了這樣的修改,這樣的評語,你又有什么感受呢?通過朗讀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吧!(再讀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設計意圖:這段寫作者感受的話,包含著作者對葉老先生濃厚的情感,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和體會這些情感,通過補充相關資料,設計情感暗示,把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深情朗讀,便能讀出韻味,走進作者的內心。】
(二)學習“邀請做客”一部分
未曾謀面,卻讓人如沐春風,那么當作者親眼見到葉老先生時,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②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幅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④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議論的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習慣。
②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聯系舊課,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①回憶課文《爬山虎的腳》。簡介課文作者及主要內容。
②板書課題,齊讀,簡介作者。
③說明本文與葉圣陶先生的關系及寫作背景。
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①讀后談收獲。
②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修改文章,請我做客,給我印象)
③理清課文寫作思路,指導劃分段落。
3.默讀課文,要求:
① 劃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邊做上標記。
4.學習生字新詞。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②學生說出記憶生字的方法。
③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④教師總結理解詞語的幾種常用方法。
⑤集體朗讀生字新詞。
⑥學習小組交流:讀課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學習小組匯報,教師概括共性的問題。
7.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簡單復習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2.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研讀感悟課文。
①簡介文章寫作特點:記敘為主,夾敘夾議。
②輕聲讀課文,劃出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③匯報歸納出五處寫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組研讀課文中寫作者感受的語句,理解這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學生圍繞感受產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進行匯報。
4.在學生匯報的.同時,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對話,進行朗讀和說話的訓練。
5.朗讀課文有關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其作用,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6.人物評價:
①本文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
②說話練習:葉圣陶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結合課文說出所填詞語的原因)
7.語文活動:
肖復興同學作文北京市少年兒童征文比賽中獲獎,后來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廣播電臺的記者,你去采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一些什么問題呢?(可以從獲獎前后經過及原因等方面來設計提問。)
①學生自主設計問題,然后分學習小組交流。
②小組模擬采訪活動。
③讓學生到講臺前進行模擬采訪活動。
8.作業布置:
①仿照課文肖復興說的“不下苦功夫,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這句話定一句勵志的話,署名為:未來**家。
②以肖復興同學的名義給葉圣陶先生寫一封信,感謝他幫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請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圣陶)
修改文章 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 堪稱楷模
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屬于回憶文的體裁。
上課伊始,以肖復興的一段話導入,引出一個偶然的故事。然后直接導出,課文一共講了兩件事,說說分別是什么。學生在預習中已經了解,所以能夠迅速找到,但是概括語言不夠簡練。接下來,通過事情聯系感受,畫出“我”在這兩件事情發生后的感受。學生匯報后,任選一件事情讀一讀,哪些詞句讓你的心頭有暖暖的感覺,圈畫下來。
學生匯報第3段,找到密密麻麻,鏈接課后修改后的作文,體會第六段中心句。學生匯報第五段,體會中心句。教師講述課外資料,學生體會中心句。
此時出現本文的學習方法,通過事情,借助資料,體會感受。然后利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件事情。學生匯報第九段,抓住“融洽”“融化”來學習體會葉老先生的平易近人,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動。最后齊讀第九段,第十段。出入有關葉圣陶老先生的資料,體會感受。
整體分析后,要關注事情是怎么來寫的,它和感受之間有什么順序。學生在這里似乎沒有明白問題,所以反映并沒有那么快。其實就是想滲透寫作手法:事情在前,感受在中;事情在前,感受在后;感受在前,事情在后。
最后,質疑題目,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學生匯報3次。一起來看這三處,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在這里出現了問題。教師引導,結合事情和作者的感受來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其實,課后我覺得在開始提問題時就可以這么提。學生匯報感受,再次理解課文,理解題目。“那”字有什么作用?與這相對,告訴了我們這是一篇回憶文。出示并介紹這篇文章的副標題,升華主題。
接下來,引出同類寫法的畢淑敏的《對我最重要的人》,通過事情,體會感受。進行了好書推薦。然后我利用時間,讓學生進行了小練筆,寫一寫對你影響最深刻的人或事。
把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用一節課來講解,對老師來說有難度,但是對學生來說卻是受益匪淺。把學到的方法立刻運用到寫作中,學生們才能學以致用。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1
【教學理念】
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已知經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3、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舊課,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簡介課文作者: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于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說《中學生三部曲》、長篇報告文學《與當代中學生的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原文題目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懷念葉圣陶先生》,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是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
2、設疑:回憶了什么事情?
二、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1.學習詞語:一篇 翻到 推薦、眼簾、幾頁 刪掉、動詞 燥熱、握手 融洽、黃昏、客廳 模模糊糊
用生字組詞練習,開火車。
讀讀詞語:規范、莫名其妙 堪稱楷模 余暉 窗欞 沉郁 搖曳
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暫時不解決,等到讀課文時再理解。
2.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
板書:
修改文章,請我做客,給我印象。
3.談談其他收獲。
4.指名讀課文,邊讀邊理解部分詞語。
5.練習朗讀:讀讀自己最喜歡的或自己認為最難讀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讀。
三、學習修改態度——一絲不茍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幻燈迅速而過,問,葉老修改的怎樣?
2.學習第三節,肖復興是怎樣把你們講的句子寫下來的?指名讀,說說,從哪個詞體會到修改的認真,修改的多?
3.看到這么多的修改,我當時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愣住了?請用“居然”來說一句話。(我都獲得北京市大獎了,居然還能改出這么多的毛病;一個大作家修改中學生的文章居然這么認真,真是從未見過。)
4.朗讀指導:吃驚、敬佩。
四、學習第四節——修改方法
1.到底是怎樣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修改方法?有幾條,請標在書上。默讀第四節,批注閱讀。
2.談談修改方法,并從課文中找到例句。
(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除課文已經舉到的把“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把“書皮”改成“包書紙”外,
(2)把長句斷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的王老師,就是我們的新班主任”,改為“我們的新班主任王老師站在教室門口,手里拿著大三角板和大圓規”。
(3)刪去重復啰唆的詞句。如包字。
再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談談還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4)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
(5)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作文中寫“口里還不住地吶喊:‘沖啊,向幾何進軍!’”這個句子用詞不準確,因為吶喊是大聲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畫面是不可能出聲的,葉老改為“從口里還吐出來幾個字……”這樣就既符合畫面的意思,又表達確切。
(6) 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3.總結:所有這些,葉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見葉老對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細、認真。
4.當我讀完葉老修改的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理解:春風拂面。“拂”,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受。
朗讀句子。
五、書寫生字。指導書寫:薦、翻、昏
六、其他作業:作業本相關作業
第二課時
一、簡單復習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1.主要內容
2.修改方法六條。
二、運用修改方法自行修改肖復興作文中的一段話
畫完后,我遞給同桌小強看,還不停地給他講著。誰知看得正帶勁,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畫給拿走了。我生怕讓老師瞧見,就急忙說:“別鬧,別鬧,回頭再讓你開眼……”我剛一回頭,哎呀,糟糕!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
我立刻緊張起來,新就像剛上岸的魚,“撲騰、撲騰”一個勁兒地跳。我看見他的粗眉緊皺著,像擰成了一股黑繩。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禍臨頭了,這頓‘斥兒’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畫放下,望了望了我,只輕輕地笑了一聲,象開玩笑似的說:“得不錯啊,不過是個‘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沒那么長。“說完走會講臺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講起課來。
交流修改地方。
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領略到葉老的一絲不茍。
三、學習評語的激勵作用
1.默讀思考,為什么能樹立我寫作的信心?
2.回答,我是從哪個句子感受到什么?
四、會見——感受人品
1.引言,肖復興從葉老的修改中感受到葉老是一個的怎樣的人?認真、平和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讀6-10節。
2.交流句子。
3.課文到此為止,與課文題目好像一點關系都沒有,題目應當取做什么比較好。
五、研究題目
1.課文中幾次寫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都劃出來。
2.細細的讀,每一次,都是因為什么而寫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1)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句1: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句2: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2)最后寫這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與題目呼應,含蓄地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3.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借景抒情。
4.還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要點歸納:見到爬山虎就會想起葉老的教導,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葉老的風范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六、感悟“非凡”影響
(出示句子):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
(1)理解“意義非凡”:如果在作者15歲那年,沒發生這兩件事,你認為作者的.人生會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要點歸納:是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補充資料,感受“非凡”: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后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課件出示補充資料:
肖復興現任《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已出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80余部。近著有《音樂筆記》、《日子的回憶》、《總有一處讓你感動》、《紙的生命》、《父親的手記》等。曾經獲得過全國以及北京上海優秀文學獎多種,《音樂筆記》獲首屆冰心散文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向往奧運》、《荔枝》、《銀色的心愿》、《尋找貝多芬》等篇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你們知道嗎?他還是我們語文教材的編寫委員會的委員呢!(提示學生翻閱語文教材中的《后記》部分)
(3)練習說話,感悟“非凡”(課件出示):
在肖復興的的心中,他永遠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理解題意:
(1)至此,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師指題)來贊葉老——(師指板書,生齊讀:“認真、平和,親切、質樸”“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
(2)美的景色與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這時,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蘊含了更深的含義。
當肖復興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時,他忘不了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也忘不了——(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當肖復興的第一部作品獲得大獎,他再次想起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眼前又再次浮現——(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3)1988年,葉老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1992年,時年45歲的肖復興提筆寫下這篇文章,往事歷歷在目,他滿懷深情地寫下課題——(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生齊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七、作業菜單
1、背誦并默寫片段。
2、推薦閱讀:《我教兒子學作文》(肖復興著)。
3.寫話練習:
葉圣陶先生是一個的人。(結合課文說出所填詞語的原因。)
附:板書設計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圣陶)
修改文章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堪稱楷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2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學生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文篇幅較長,
11個自然段,約兩千字,在學習上有難度。考慮到在此之前,學生已有“速讀”的知識準備,所以教學時,本著“用足用好教材”的理念,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速讀理解課文,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抓點帶面、以簡馭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感受葉老先生真誠、質樸、平易近人的人品,對待文學事業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度以及對待祖國下一代的熱切關懷和希望。
2.通過比較誦讀,感受課文通過爬山虎的描寫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3.鏈接作者的文學之路,品味重點句子和課題的深刻內涵,感受課文表達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方法】
以問促讀 以讀代講 讀中感悟 品味哲理
【教學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深情回憶,引入情景
師:1988年,葉圣陶先生逝世了,92年45歲的肖復興為了紀念葉老先生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回憶于發生在30年前的自己少年時代的故事,師恩難忘,是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多少年過去了,肖復興沒有忘記葉老先生對他的教誨,更沒有忘記他家院子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主動的通過文本去親身感悟文章的內涵,感受作者的感情,此刻教師的深情導入就顯得恰如其分)
二、精心提問,走進文本
師:今天,就讓我們飽含深情與作者一起回到30年前,一起去感受那難忘的時刻。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邊讀書邊思考:(生讀書,音樂起)
1、讀書思考:
①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你可以感受到葉圣陶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②文中有幾處描寫爬山虎?劃出相關詞句仔細品讀,并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③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的內在含義。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指出,閱讀是學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不可以用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理解。因此,精心設計問題,以問促讀就格外重要。整篇文章三個問題的提出,是讓學生通過自己靜心讀書后先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然后突出理解重點,分層突破難點,最后再回歸整體,提高認識,升華感情。可謂用心良苦)
2、多層品讀
①引導學生從葉老幫“我”修改作文這件事中,通過去品析和感受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師小結:葉老先生的修改如此認真,他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就象春風一般吹進了作者的心里,讓作者從此對寫作充滿了信心。板書:一絲不茍
師過渡:如果說葉老的修改讓我受益匪淺的話,那么當作者真正與葉老先生親密接觸以后,又會有怎樣的感受,覺得葉老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②引導學生從邀“我”做客這件事中去感受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
師小結:是啊,一個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偉大文學家,能如此親切的與一個5歲的'中學生促膝長談,象朋友更象是親人,此時,作者又有怎么樣的心靈感動啊。學生齊讀:“心被融化了”,是被葉老先生語重心長的教會和平易近人的人品所融化了。板書:平易近人
(設計意圖:學生在品詞析句、反復朗讀、聯想想象中獲得作者最真實的感受。學生自由讀文后,以大問題入手,從課文中相對應的部分進行攙扶、點撥,通過品一品、讀一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格與人品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3、感悟人品
師總結:通過這兩部分的學習談論和交流,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形象更加豐滿、鮮活了,他完美的人格不僅深深的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更是深在了作者的心里。
(設計意圖: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以“我”為線,通過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和邀 “我”做客的事,從中感受到葉圣陶先生的人品;一條以“爬山虎”為線,兩次對爬山虎的描寫語句含義深刻,實際上是暗示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我前進。第一條線為明線,學生容易理解,只有理解了葉老的人品才能為理解第二條線打下基礎和鋪墊。為此我著重圍繞這第一條線索設計問題,簡明扼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學習思路,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不僅知道學什么更要明白怎么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感受,變知學為樂學。)
三、難點解讀,感悟語文
1、通過閱讀和理解兩次描寫爬山虎的詞句,去體會和理解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和感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Δ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使得夏日的燥熱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Δ我一眼又望見院里那一墻爬山虎,黃昏中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2、理解感悟句子
(1)師:從作者對爬山虎的這兩段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這一年暑假,語文老師找到我,說:“葉圣陶先生要請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葉圣陶先生這樣的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學生!
師:此時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師:你從哪個詞語感受到?
師: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綠里跳躍著、閃爍著他的那份高興、那份激動。
師:那如果你們的年齡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的話,那落日的余輝實際是暗指誰?那文章中落日的余輝照耀的爬山虎指什么?
師:從這處描寫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是葉老的教誨和鼓勵,使我寫作的信心更加堅定了。
師總結:作者兩次借景抒情,寫出了自己見到葉老的喜悅和激動,寫出了沉甸甸的收獲和自己美好的憧憬,讓我們用心感受,再次誦讀這句話,把作者的感受用聲音表達出來。(音樂起)
3、深情朗讀,走進作者。
(設計意圖: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以“我”為線,通過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和邀 “我”做客的事,從中感受到葉圣陶先生的人品;一條以“爬山虎”為線,兩次對爬山虎的描寫語句含義深刻,實際上是暗示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老的教導一直激勵著我前進。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設計通過反復朗讀,抓關鍵詞語揣摩其含義來突破。課文的這部分著重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教學本著朗讀——感悟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水到渠成,讓學生真正感悟和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美葉老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用一根隱形的絲線---葉老為“我”燃起了綠色的希望而把整篇課文交融在了一起。學生深情的朗讀加深理解作者用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匠心獨運和內在含義。)
四、悟讀課題,升華情感
1、課文結尾寫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你現在知道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
(1)理解意義非凡
(2) 理解總是綠著
課件連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給肖復興帶來了無窮的動力,在他日后的成長中,他始終牢記葉老先生的鼓勵,不斷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請看他的主要成就:肖復興,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說《中學生三部曲》、長篇報告文學《與當代中學生的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
師:作者通過看葉老修改的作文以及和葉老的親密談話,他不僅學會了寫作文更懂得了要象葉老那樣認真的去做人,也就是作文先做人。板書:作文先做人
學到這兒,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已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美葉老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
(3)學生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此時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和老師一樣,鋪滿了綠色,那就讓我們拿起書來,飽含深情讀最后一句話,把這份濃濃的綠色讀出來吧,傳向四面八方,感染在坐的每一個人,讓九泉之下的葉老先生也聽到我們對他的感激的聲音。
2、深情誦讀課題,再次升華感情。
師:多年過去了,作者始終難忘葉老對他的教誨,一想起葉老,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份綠色已深深的融入了他的生命。齊讀課題。
請帶著你的這種感受再次讀一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設計意圖:課堂上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讀書見解,通過讀書和交流,學習如何真正理解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文字里蘊涵著的感情的讀書方法。使學生自己達到學習和教育的目的,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真正可以實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一次次深情的朗讀加深理解作者用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匠心獨運和內在含義。)
五、作業設計,積累運用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用學過的方法,帶著感恩的心,寫寫我們身邊對我們有過幫助的那些老師、親人、朋友吧。
(設計意圖:這才是做到了讀寫結合,更好的詮釋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板書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邀我做客
一絲不茍 平易近人
(綠)作文先做人
教后反思
通過反復琢磨,我決定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把修改作文這部分作為略講內容,只是通過提問讓學生簡單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而是著重把力量放在了感悟葉老的人品對作者一生的影響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我站在“伴奏者”的角色上,讓學生在品詞析句、反復朗讀、聯想想象中獲得作者最真實的感受。學生自由讀文后,以大問題入手,從課文中相對應的部分進行攙扶、點撥,通過品一品、讀一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格對作者一生的影響。課文的后半部分著重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我本著朗讀——感悟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水到渠成,讓學生真正感悟和明白課文就是要借這綠綠的、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爬山虎來贊美葉老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的作品和人品!用一根隱形的絲線---葉老為“我”燃起了綠色的希望而把整篇課文交融在了一起。學生深情的朗讀加深理解作者用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的匠心獨運和內在含義。
我個人認為,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師要敢于創新的使用好教材,就本課而言,更應該著重體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人性教育和培養,教育學生要有上進心的同時更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我們周圍每一個給過我們幫助的人,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用筆用心把一腔的真情抒發出來。這才是做到了讀寫結合,更好的詮釋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
學生課中的個性理解和深情朗讀,讓我感動于他們的投入,感動于他們的成長。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感知葉圣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教學難點:
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
3、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3、板書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 眼簾 刪掉 規范 燥熱 融洽
黃昏 客廳 余暉 蘊含 搖曳 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課件演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四、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a、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b.指名匯報。
c、指導朗讀。
3、議議、記記。
a、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三、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四、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在一定語言環境中理解“推薦”“愣住”“春風拂面”等詞。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 感情朗讀,初步感受具體事例+心里感受的寫作方法,并嘗試積累運用。
3、 在語言實踐中,感受葉老真誠、質樸的人品,對文學事業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度以及對祖國花朵的關懷與熱切期盼之情。
教學過程:
一、 導課揭題
1.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位老人是——葉圣陶老先生。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堪稱我國文壇巨匠的大作家吧,因為,我們要學習一篇與他有關的課文,那就是由著名作家肖復興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文章,讀題時慢一點,意味深長一些)
二、 反饋預習 整體感知
1. 同學們已經對課文做了充分的預習,現在老師來考驗一下,有信心嗎?
2. 反饋難讀的語句,隨機正音解意。
3. 談談你預習之后,讀懂了什么?
4. 理清脈絡: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板書:修改作文 邀請做客)
5. 預習課文時,你心中又涌起了哪些疑問?
三、 重點段研讀
這節課我們重點研讀第一件事。
1. 默讀1—5自然段,找到具體描寫葉老先生給肖復興的作文進行修改的語句。
2. 反饋,朗讀。你能用最簡潔的詞語或短語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嗎?(修改符號 字詞句的修改 簡短的評語)
3. 你想看看這份文稿嗎?出示:修改的文稿
4. 師:面對這樣的修改,你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呢?
5. 面對這樣的修改,肖復興也有產生自己的心里感受呢?快速瀏覽,找到相關的句子。
6. 重點品讀:
出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讀讀這句話。
感悟:“春風拂面”的意思?(像春風一樣吹過臉頰,帶給人無比舒服和溫暖的感覺)
師: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感受,請你聯系3個修改,談談自己的理解。
1)“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都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a)從“密密麻麻”、“到處”看出(葉老修改作文非常仔細、非常認真,從而讓人感受到葉老對肖復興這么一個普通中學生是多么關心),所以讓肖復興產生了“春風拂面”的感覺。
(b)感悟“愣住”:愣住是什么意思,(呆住,傻眼)。當時作者怎么想?
(c)師:這樣的一份驚訝,我們該如何讀好這句話呢)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d)師:透過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號,我彷佛看到了,夜晚的燈下,葉老……
師小結:想到這些,我們由衷被這位老人所感動,這份感動帶給作者心靈上的溫暖,就如——春風拂面。帶著這樣的一份感動,深情地齊讀。
2)出示第四自然段(還有哪些修改讓作者在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的同時產生春風拂面的感覺呢?)
A)從各處具體的修改中,感受到葉老用字的準確、規范,這樣一絲不茍。
B)師引讀:是的,回家后,作者仔細看了葉老對作文的修改,他發現題目……,我立刻感到……,他發現葉老把……改成了……,我感受到這樣的改動使得……。
面對如此細致的修改,肖復興的心不再平靜,他說(齊讀感受的句子)
3)“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么親切自然。”
(a)齊讀評語,
從這幾句簡短的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肖復興得到了葉老的鼓勵 表揚 期待)
小結:同學們,正是葉老這一番真誠的鼓勵與熱切的期待,使15歲的肖復興心里充滿了對從事文學事業的信心。他這樣寫道:
出示: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答問雪茄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
師:葉老春風拂面的溫暖讓肖復興走上了文學之路。
(出示肖復興的資料)。
現在他已經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還是我國一流的純文學月刊《人民文學》的副主編,多么了不起呀!《人民文學》創建于1949年,可是與我們的共和國同齡的一種刊物啊!
師: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這樣的一位老人,令我們——(佩服、敬仰、尊敬、感動)帶著對葉老的這些情感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四、 回文感知表達方式 初步運用
1. 師:同學們,再來看看修改作文這部分內容(出示3—5段),我們再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在表達方式上,你又悟到什么呢?(如果學生回答不上,就改為,那么從這件事情上,你在寫作文上學到了什么?)
2. 體會在記寫具體經歷的事情時,可以先寫具體事實,再寫心理感受;悟到寫作文要用詞準確,寫句規范;悟到好作文要不斷修改等。
3. 出示小練筆:
1970年,我被發配到北大荒,那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我把寫作當成了最快樂的事,渴望有人給予我指點。于是,我試著將文章寄給了只有一面之緣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總編葉至善先生(葉圣陶先生的長子)。沒想到,他很快給我回信了。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北大荒又那么遠,我激動得半天沒敢拆信。拆開一看,葉先生將我的一篇文章從頭到尾修改了一遍,從構思、結構、語言乃至標點都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他怕我看不清,又親自重新抄寫了一遍寄給我。捧著沉沉的信件,望著他那整齊的筆跡
4. 師巡視指導
5. 反饋評價,從學生的用字和感受是否有層次去評價。
(預設:先寫感受,再寫原因,很有條理。把感受比喻成 ,多形象。聯系自己的理解,很生動。能作對比……)
6. 出示肖復興的感受敘寫,配樂,師頌讀。
捧著沉沉的信件,望著他那整齊的筆跡,我非常感動。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接受了葉老先生父子兩代人細致入微的幫助,手把手引領我步入文學的領地,在我最卑微最艱難的日子里,給予我信心和勇氣,讓我看到了文學的價值和力量,以及超越文學之上的友情、真誠、關懷與期待的意義。
五、 導出下節課內容
1.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被一份感動所深深包圍,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葉老先生的家吧,一定會感受到他(引讀“他親切中蘊含……”)一定會看到(引讀“落日的余暉……)
2. 師:課文一直都在敘事,為什么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來細細品讀吧。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3、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爬山虎(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爬山虎的腳》,誰能夠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2、通過對一、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們感受到葉圣陶爺爺描寫的爬山虎的葉子很美。
3、結合這張圖片,文中描寫葉子的美又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呢?(顏色美、排列美、動態美)誰能夠挑戰一下自己,背背有關顏色美、排列美、動態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這些優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鋪得那么美,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本文的重點──爬山虎的腳。
二、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讀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顏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實物),根據課文內容大家一齊邊指邊說,通過觀察實物來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爬山虎的腳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動的語言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呢?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細絲比喻成蝸牛的觸角,寫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腳的動畫。
(指名上臺說。)
5、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6、女生讀第三自然段,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作者準確、生動地用詞。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呢?請男生讀第四自然段,讀的過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的詞語。
8、指名讀。
9、師根據課文內容邊說邊演示。
10、抓住這幾個準確、生動的動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這樣,爬山虎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就這樣,我們才會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爬的?(通過親自觀察)由此我們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樣啊?(觀察認真、細致、有耐心)
14、齊讀。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腳都緊緊地巴住墻壁?(不是)那沒觸著墻的腳怎么樣了?(一個小組讀第五自然段)
16、觸著墻的爬山虎怎么樣啊?
17、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腳很牢固的?(相當、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詞語來代替它們?(非常、別想)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滿高墻;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不怕風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墻上。此時此刻,你覺得爬山虎的腳怎樣?你想用什么詞語贊一贊它?(神奇)
18、齊讀。
三、引導發現,發散思維,總結寫法
1、學了這課,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觀察細致,要抓住特點觀察,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
(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們喜歡的植物。那你發現哪些植物充滿神奇呢?四人小組說說這些植物的特點。
(學生說)
3、既然我們想學習葉圣陶爺爺,那我們就拿出實際行動來,向他一樣親自去仔細地觀察一種植物。同學們的手里都有一張登記表,請把我們每一次的觀察都堅持登記好。相信經過同學們的努力,也可以象葉圣陶爺爺一樣,有驚奇的發現。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05-2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文04-22
語文教學反思——《那片綠綠的爬山虎07-21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07-25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閱讀練習09-17
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后感09-18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初一狀物作文09-20
四年級語文上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2篇(通用)06-21
冬天里那片綠綠的蒼松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