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設計(匯總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分析
1.背景資料
《雪絨花》是電影《音樂之聲》的一部插曲。《音樂之聲》講述的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在薩爾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瑪利亞的修女,她生性活潑、喜歡唱歌,但總愛惹麻煩,于是院長派她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在上校家,她與七個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也贏得了上校的心。在他們外出度蜜月回到薩爾茨堡時德國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國,一向痛恨納粹黨的上校決定帶全家人離開奧地利。后來他們被迫參加了音樂節晚會,當他們演唱的雪絨花回蕩在劇場時,臺下的人們懷著對祖國的必勝信念,一齊高唱起來。后來,他們翻山越嶺前往瑞士,離開了親愛的祖國。
雪絨花又名火絨草、薄雪草,一種菊科草本植物,因其生長在阿爾卑斯山脈1700米的巖石表層上,故見過這種花的人都被譽為英雄。雪絨花寓意著勇敢,被奧地利人奉為國花。
2.音樂分析
《雪絨花》全曲為二段體結構,結構方整,曲調樸實感人,具有較濃郁的奧地利民歌風格。
第一段(1—16小節)節奏舒緩,旋律起伏變化較小,親切抒情,充滿對祖國的贊頌之意。第二段(17—32小節)出現了休止符,旋律由全曲最高音“2”下行采用了五度跳進,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此段音樂表現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情緒較為激動,力度相對加強,從第25小節開始到全曲結束在現了第一段主題,并在祝福祖國的歌聲中結束全曲。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欣賞,對所學的電影歌曲及音樂產生興趣,進而激發愛國熱情。
2.通過學唱,能用優美抒情的聲音充滿深情的演唱歌曲。
3.學習了解三拍子的指揮圖示。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三拍子指揮圖示。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唱《多來米》(從B段的第二段開始放VCD)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導入:進教室時同學們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歡這首歌嗎?你知道這首歌的來歷嗎?(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插曲)《音樂之聲》這部電影里還有一首比《多來米》更受歡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絨花》(出示歌單)。想聽《音樂之聲》和《雪絨花》的故事嗎?(講故事:《音樂之聲》的故事發生在70多年前的奧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活潑漂亮,會彈吉他,喜歡唱歌。有一天,瑪麗亞來到一個上校家當家庭教師。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間,
瑪麗亞教上校家幾個沒有了媽媽的孩子學會了很多歌曲。《多來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還給孩子們排練了合唱。當上校回家時,瑪麗亞和孩子們用甜美的歌聲迎接他。上校很高興,他也邊彈吉他邊演唱了一首歌。同學們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對!就是這首《雪絨花》。
三、學唱歌曲:
聽上校輕撫了六弦琴,演唱了《雪絨花》。(播放視頻)上校借這首贊美雪花的歌曲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幸福、安寧生活的熱愛之情。再次聆聽少年版雪絨花
1.聆聽、思考
A:歌曲的情緒怎樣?(親切抒情、熱情激動)
B:歌曲能分幾個部分?力度上是否有變化?(兩段體、力度變化:mp—mf--mp)C:歌曲的.節拍?3/4
2.歌曲介紹:
A.《雪絨花》為C大調、3/4拍。全曲為帶再現的兩段體結構。結構方整,曲調樸實感人,具有較濃郁的奧地利民歌風格。 B.介紹雪絨花:(播放圖片)
雪絨花(原名火絨草)——奧地利的國花在奧地利,雪絨花象征著勇敢,因為野生的雪絨花生長在環境艱苦的高山上,常人難以得見其美麗容顏,所以見過雪絨花的人都是英雄。雪絨花是勇氣的象征,只有勇士才可以采摘到它!
3.學習三拍子指揮圖示。
四.學唱歌曲:
A:播放伴奏,老師范唱(學生熟悉旋律)
B:老師彈奏歌曲,學生用lu場歌曲旋律(糾正有錯誤的音準、節奏)C:打著拍子完整演唱歌曲D:表現情緒(深情)的演唱歌曲E:以比賽的形式分組演唱
五.再次欣賞:
《雪絨花》這首歌曲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并不只出現了一次,后來在瑪麗亞成為七個孩子的母親之后不久德國xx占領了奧地利,并強迫要求上校為納粹服務,上校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國,決定舉家逃亡。在音樂節上,他們全家再次唱起《雪絨花》。當這首象征著生活安寧幸福的歌曲回蕩再劇場時,聽眾們的內心沸騰了,他們一起高唱起《雪絨花》。(播放視頻)思考:
A:前后兩次唱起的歌曲《雪絨花》情緒一樣嗎?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兩次歌曲情緒不一樣,第二次演唱穩重莊嚴,表達了對祖國的的熱愛之情。
B: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現兩次,不同的地點、不同對象、表達的情緒也不一樣,想一想這在影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突出主題、深化主題思想六,再次齊唱歌曲。
小結:
電影《音樂之聲》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里面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等,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去觀看這部影片、聆聽欣賞這些電影里的音樂,希望大家通過學習了解能喜歡并關注電影音樂藝術。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利用課件,看電影片段,了解電影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求知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本節課我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學生音樂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于發言,素質整體上呈現多層次的特點。
在我的這節課中,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滲透,三拍子的節拍和節奏,學生通過自己的手勢得到了掌握,休止符的停頓,學生通過我的引導知道了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也得到了升華,他們通過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絨花實際上表達了對祖國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認為本節課的優勢在于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主題突出、主線明確、過程流暢,師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為新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金色樂章中的第三課時,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學生。這節課的設計,特別考慮注意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在聽的時候帶著問題去聽,這樣就有針對性,也可檢測。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個方向性的引導。《如歌的行板》的素材來源于俄羅斯民歌《凡尼亞坐在沙發上》,本課時的安排意在讓學生通過欣賞、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羅斯民歌,喜愛弦樂四重奏。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欣賞、演唱、比較等形式感受樂曲凄涼、壓抑的氣氛。
2、模唱《如歌的行板》的兩個音樂主題。
3、用身體感悟音樂,使心身同時進入音樂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難點: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表現樂曲,體驗其音樂情緒。
三、教學目標:
(一)、能夠對室內樂作品產生興趣、并能主動探索與室內樂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
(二)、聆聽《如歌的行板》,并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的憂傷的壓抑的情緒,并能從音樂要素方面探索其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
(三)、能夠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掌握弦樂四重奏、室內樂等音樂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跟隨著弦樂曲《四季》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情景教學)
二、導入
1、[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播放兩首不同樂隊演奏的樂曲,并提問分別由什么樂隊演奏,帶來怎么樣的音響感受。
[學生活動]聆聽樂曲、感受交響樂和弦樂重奏帶來的不同音響效果并回答問題。
2、[教師引導]通過聆聽樂曲、展示圖片和提問導出室內樂及弦樂四重奏的概念。
[學生活動]聆聽樂曲、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三、新授
1、[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弦樂四重奏,并讓學生通過樂曲的風格、情緒為樂曲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來導出《如歌的行板》。
[學生活動]通過欣賞,學生根據樂曲的風格特點為樂曲取名。
2、[教師活動]通過課件展示簡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3、分主題欣賞《如歌的行板》。
(一)欣賞第一音樂主題:
(1)[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第一音樂主題,并提問其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欣賞并感受其音樂情緒回答問題。
(2)[教師活動]運用學唱、手勢引導學生感受第一音樂主題的憂傷、壓抑的情緒。
[學生活動]通過學唱第一主題音樂、跟隨老師的手勢邊唱邊做動作體會其憂傷、壓抑的情緒。
(3)[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發現變化拍子,2/4和3/4的交替運用,并體會作者的用意——扣題目“如歌的`”。
[學生活動]通過認真觀察發現變化拍子,回答問題并體會作者的用意。
(4)師生合作完成二聲部的學習演唱。
(二)欣賞第二音樂主題:
(1)[教師活動]多媒體播放第二音樂主題,并提問其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欣賞并感受其音樂情緒回答問題。
(2)[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運用哼唱、分析的方式比較帶有附點節奏型和三連音節奏型的音樂特點,感受其音樂情緒更加憂傷、暗淡。
[學生活動]跟隨老師哼唱、分析,通過哼唱、分析和感受,從中體會帶有附點和三連音的音樂具有流動性,再次回歸到題目“如歌的”那種歌唱性的、隨意行的;體會音樂情緒更加憂傷、暗淡。
4、[教師活動]簡單介紹《如歌的行板》創作背景。
5、以柴科夫斯基為例,簡單分析俄羅斯音樂的特點。
(1)[教師活動]柴科夫斯基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帶有本民族音樂的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典型的俄羅斯民歌,并讓學生體會其音樂帶來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活動]欣賞俄羅斯民歌,體會并說出其最深的感受——暗淡、憂傷。
(2)[教師活動]用鋼琴分別彈出大調和和聲小調,并讓學生分別感受其音樂特點。
[學生活動]聆聽并感受大調和和聲小調的音樂特點:大調——明朗、開闊
和聲小調——暗淡、蒙朧
[教師活動]總結俄羅斯音樂的特點:旋律運用和聲小調。與歷史背景分不開:沙皇統治下,漫長的農奴制造就了俄羅斯人性格中略帶憂郁的特質。
6、分析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的特點
[教師活動]運用課件,以《場景音樂》和《如歌的行板》兩大音樂主題為例,運用哼唱的方式引導、分析柴科夫斯基的音樂作品特點。
[學生活動]通過哼唱、思考說出這兩大音樂主題又音階的片斷組成。
[教師活動]總結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的特點: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階構成。
四、總結下課
[學生活動]學生伴隨著《如歌的行板》走出音樂教室。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3
【設計思路】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同學,通過同學們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作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得音樂素養。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欣賞和學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長調民歌的風格特點;探究地域文化對草原民歌的影響,體驗內蒙民歌獨特的魅力。
2)讓學生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深沉真摯的感情,增強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感受、欣賞思考、體驗、創編等教學過程,使學生認識民歌特征與地域文化的聯系,通過自主思考、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演唱《牧歌》;學習和了解作品相關的節奏、旋律等音樂知識。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通過比較法感受蒙古族長調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切分節奏的把控,并模仿一些簡單的長調演唱方式和處理方式。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獨特韻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賞
師:上周,我們在青海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姑娘,本周,我們將繼續音樂之旅,首先,請同學們通過兩首歌曲進行對比,說一說作品出自哪個民族?兩首作品在音樂風格上有何異同?(播放《牧歌》《金杯》)
生:作品是蒙古族民歌(從速度、節奏、情緒分析)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這兩首作品是來自蒙古族。兩首樂曲風格截然不
同,速度一快一慢,節奏一個悠長、自由,一個規整、緊湊,情緒一個抒情,一個歡快、熱烈。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你們了解蒙古族嗎?我們一起通過圖片了解蒙古族和他們的音樂。
2、了解蒙古(播放圖片)
蒙古族又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甘肅等地。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蒙語”。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他們有著自己特有的草原文化,他們居住的地方,地廣人稀,所以歌聲中時有蒼涼之感,所以,當有賓客來時,他們又十分直爽熱情好客。這也造就了別有韻味的蒙族民歌特點——蒙族長調和蒙族短調。
3、介紹長調和短調。
師:請同學們根據長調、短調的特點,分辨兩首樂曲分別屬于哪一種?生:《牧歌》長調,《金杯》短調
師:真不錯,現在我們就一起隨著蒙族長調《牧歌》的美妙旋律,走進蒙古,走進草原。
二、新歌學唱
1、聆聽與感受
1)師范唱,感受音樂的速度與情緒,思考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根據范唱標記換氣記號。生:速度慢;情緒:深情的,舒展的;歌曲樂句:2個樂句;氣息悠長
2、體驗發聲
1)感受緩吸緩呼,引導學生緩慢吸氣,保持兩秒鐘,緩慢用“嘶”出氣;小腹控制,像蠶吐絲那樣均勻,越長越好。
2)與老師配合,老師唱歌詞,生用“嘶”感受氣息。注意:在換氣記號處換氣3)請同學們用“u”演唱歌曲的旋律,注意運用緩吸緩呼的呼吸方式。發現難點,節奏自由。
4)請隨老師一起左右晃動身體,注意每小節的第一拍與身體晃動的位置的關系。感受節拍與節奏。
3、難點解決——音樂知識X X
1)知識講解,延音線: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演唱或演奏時作為一個音符,它的長度等于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2)尋找譜例中所有的延音線,計算出音符應演唱的時值。
3)晃動身體,視唱歌譜。
4)老師視唱曲譜,觀察老師的手部動作,思考手部動作和旋律、歌詞之間的關系。
5)再次搖晃身體,加上手部動作視唱曲譜,注意音準。
4、演唱歌曲
1)同學們試著填詞演唱歌曲,注意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式,以及長音的保持。
2)請同學朗誦歌詞,思考歌詞除描寫草原之外的`深層含義——熱愛家鄉
3)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舉例說明你知道的蒙古長調民歌,并思考他們的演唱風格,體會力度變化生:《鴻雁》《天堂》
5)為《牧歌》設計力度變化,再次演唱
三、音樂拓展
音樂拓展一《牧歌》(無伴奏合唱)
思考:
①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與我們學唱的《牧歌》有什么不同?
②你認為哪種演唱形式更能表現出大草原藍天、白云、羊群的美景?為什么?音樂拓展二創編歌詞
師:民歌具有地域性,請你根據嵐山漁業發達的特點,仿寫歌詞,重新進行填詞演唱,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
四、小結
蒙族長調有著20xx年的歷史,但是由于流行音樂的沖擊,不少長調的種類正在逐漸減少,20xx年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做名錄”。我們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可謂五彩斑斕,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做民歌的傳唱者,讓這些民間的經典世世代代傳唱下去。
《牧歌》學情分析
1、8年級的學生音樂基礎較好,對于音樂欣賞、分析能力相對較強。
2、學生能夠較好的做到旋律模唱,對音準、節奏、情感等音樂要素的掌握較好,能夠通過聽賞音樂,說出自己的感受。
3、8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變聲期,根據歌曲作品的音域及學生演唱的實際情況,應當適當降調處理,并在教唱過程中引導學生,不要喊唱。
4、學生能夠唱譜,但對跨小節切分節奏的時值掌控仍存在一定困難。 5、學生已進入青春期,獨自進行展示作品時,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害羞、不敢唱,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樂散文朗誦《荷塘月色》。
2、通過不同的演唱形式,讓學生感受歡快、活潑的風格特點,使學生了解音樂與文化作品在描繪夏日景像上異曲同工之妙筆,感受其審美意境。
教學重點:
1、啟發學生用自然、流暢、舒展的聲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樂表情記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
1、播放歌曲《寧夏》;
2、用語言導人。
第二環節: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來,老師要帶同學們到美麗的大海上泛舟,請同學們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過程當中,也感受一下音樂的情緒。
2、引導學生邊聽邊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緒有什么特點,播放錄音范唱。
3、請同學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4、老師小結歌曲的風格特點。
5、復聽。
6、發聲練習。
(1)用“U”練唱《茉莉花》。
(2)用輕聲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師范唱新歌,學生用“啦”輕聲哼唱旋律。
8、學生邊輕聲演唱歌詞邊用右手劃三拍子,強調三拍子的節奏律動感。
9、齊唱歌詞。
10、結合打擊樂器,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歌曲,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11、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調動學生的演唱情緒。第三環節:欣賞配樂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讀。
2、請同學們從音樂和文學配合的特點,談談自己的聽后感。 3、老師分析音樂與文學的結合特點。
4、全體同學配合音樂,有感情的朗誦《荷塘月色》。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理念:
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輕聲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養認真的學習品質,培養集體協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悅。
3、在綜合表演中分享音樂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協調性和音樂的美感。
教學準備:
VCD光盤、豎笛、電子琴、各類打擊樂器等。教學過程:
課前律動。演唱《青春舞曲》,用兩種節奏做律動,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一、組織教學
多媒體播放網上音樂《哆來咪》,教師檢查學生學具準備及座次、分組情況。
二、導入新課
剛才聽的這首歌,你能說出它的名字么?(生答)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一首插曲,這部電影里還有一首比《哆來咪》更受矚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絨花》,想聽《音樂之聲》和《雪絨花》的故事嗎?
三、欣賞歌曲
1、多媒體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片斷――《雪絨花》的演唱。
生初聽,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師提示:當《雪絨花》這首象征著祖國幸福、安寧生活的歌曲回蕩在劇場時,觀看的聽眾非常激動,因為他們現在的祖國已經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寧的生活。聽眾們懷著對祖國必勝的信心,一齊高唱起來,歌聲使敵人膽戰心驚。《雪絨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現了兩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動人心。
生復聽,感受音樂的意境美。
2、討論:《雪絨花》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我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應該怎樣來唱?
四、演唱歌曲
1、師彈電子琴,生劃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輕聲唱歌詞。
3、師提示:怎樣唱這首歌剛才同學們已經討論了,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當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樂一起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盤《雪絨花》伴奏音樂,生全體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樂曲
1、師導入:同學們有感情地演唱了這首歌,讓我們一起感受到了這首歌曲的魅力。《雪絨花》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詞意境贏得了眾人的喜愛,于是也有音樂創作人為它編配了器樂合奏曲,翻開書第14面。
2、看譜,分析配器,主旋律豎笛練習。
a、師范奏,生指法練習。
b、生自由練習,師指導。
c、齊奏,師用鈴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種節奏,并結合旋律進行試奏。
看第10面五線譜和簡譜的時值對照表,弄清配器的節奏。
a、碰鈴節奏
×―― ×-× ×-0
叮叮叮叮
b 、沙錘節奏
0 × × × ×× × ×”-0
沙沙沙沙沙沙沙
C、大鼓節奏
× 0 0 × ×-×-×
咚咚咚咚咚
3、合奏練習
a、分組,在A 、B、 C三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豎笛,其他人分別演奏一種樂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組輪流進行。
六、綜合表演
1、導入:今天,我們在演唱《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時候體會到了歌曲感人的藝術魅力,在樂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悅。對于這首音樂作品的學習,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呢?(生談想法)
2、分組討論,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現這首音樂作品,生排練時教師做指導。
3、全班交流,組對組進行評價。
七、總結下課
師:今天我們通過賞、唱、奏、演四個環節對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進行了學習,《音樂之聲》的插曲除了課前同學們欣賞的《哆來咪》,我們今天學習的《雪絨花》之外,還有很多,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孤獨的牧羊人》)這是一首很好聽、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們會學到,今天的課到這里,下課。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影片中的音樂片段,分析體會影片及其音樂,并能了解電影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2、通過欣賞影片《音樂之聲》,能用歌聲表達歌曲《雪絨花》創設的意境與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繼續培養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感受、表現音樂劇片斷《雪絨花》
教學難點:感受歐洲電影音樂的藝術魅力,探究音樂對電影情節發展變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鋼琴、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電影《獅子王》片段,學生進教室欣賞。
2、教師出示:沒有聲音只有影象的《獅子王》片段。
3、教師提問:看了沒有聲音的影片,同學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
教師再次播放影片〈獅子王〉,同時加配該電影音樂。
4、教師:可想而知,沒有音樂的電影是多么的乏味、空洞。《獅子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很感人,畫面很精美,而且音樂非常棒。
5、教師:那么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一部電影的歌曲使你記憶深刻,即便是忘記了電影的名字但也還深深地記著電影中的音樂呢?
6、現在讓我們也作回音樂制片人,咱們也來為影片匹配上適當的音樂。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段音樂要表現怎樣的人物形象?
(播放《平原游擊隊》——“鬼子進村”音樂片斷)。
7、教師:音樂描寫哪類人物形象?
學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教師:下面我們去看看電影導演給這段音樂配備了怎樣的情節和人物。
二、瀏覽欣賞影片
1、教師:播放電影《十面埋伏》、《詛咒》等影片圖片以及電影音樂。讓學生們通過視聽感受到電影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表達電影主題、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渲染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
2、教師播放影片片段以及提供學生選擇的音樂。學生根據自己對影片內容的理解搭配相應的音樂。
3、教師歸納: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電影音樂能夠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諸多藝術形式,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其實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巨大的轉變。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屏,在需要配樂時立刻把唱機磁頭放到唱片上。這種方法一方面用音樂渲染了劇情,同時也掩蓋了放映機的噪音。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熒屏樂聲”。
4、教師:其實有一首電影歌曲給老師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它,現在我唱上這首歌曲的小段旋律,請大家欣賞。
三、教學過程
(一)1、教師:你們知道這是哪部電影的歌曲嗎?對,這首歌曲就是選自于曾經獲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配樂獎、歌曲獎的影片《音樂之聲》。
2、教師簡單介紹故事大概,伴隨著故事欣賞歌曲。
教師:《音樂之聲》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角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并且喜愛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群山間歌唱。正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當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到當地的.一位退役軍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師。特拉普特是位脾氣古怪的鰥夫,他很愛他的孩子們,卻不懂得教育他們,使得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愛而變得很頑劣,曾經氣走了11任家庭教師。瑪麗亞用愛心與音樂和失去母愛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上校離家期間她和孩子們排練了合唱。孩子們用甜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校回家,歌聲打動了上校,激發了他唱歌的興致,于是輕撫六弦琴,唱了《雪絨花》。
3、教師:接下來同學們一起欣賞上校特譜拉特那動聽的歌聲。
4、初次演唱:演唱《雪絨花》。
5、《雪絨花》這首歌非常優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節拍特點是使歌曲具有種非常強烈的動蕩感,流暢、優美的旋律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下面請同學們看著曲譜隨著音樂哼唱一遍,可以為歌曲加上指揮,注意節奏和情緒,當時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對著天真、純潔、可愛的孩子,懷著激動,開心,欣喜的心情唱完這首歌。)懷著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二)拓展歌曲
1、老師扮演瑪利亞,讓我來為你們配個二聲部。接著可以讓部分同學和老師一起演唱二聲部。
2、和特拉普特上校一樣,用英文來演唱。歌詞注意,并非一個字一個音,有很多連音的部分,再注意英文的發音。教師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二聲部演唱練習。
3、同學們演唱的很有_,有些同學也隨著音樂擺動著身體,那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舞起來。(教師指導學生簡單的舞蹈動作要領,可以請自己的伙伴一起舞蹈)
四、結束
師:同學們,歌曲《雪絨花》在影片《音樂之聲》中還出現了一次,那一次是在一個特殊的晚會上出現的,它更令人激動,歌聲讓劇場里聽眾的心都沸騰了,人們一起高唱,歌聲使敵人感到恐懼。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課后利用網上資源查看有關《音樂之聲》的影片資料,下一課來講給老師聽,好嗎?
播放歌曲《雪絨花》,學生在歌聲中離開音樂教室。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第六(田園)交響曲》,體會作曲家對大自然的熱愛,感受身處田園的愉悅與滿足。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賞析樂曲并能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交響曲的概念,掌握各段主題的情緒和情感,能夠描繪各段主題的畫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分段賞析樂曲,并了解各樂器的音色特點,能對應樂器所扮演的角色
【難點】
能夠感受并說出各段樂曲所描繪的情緒與畫面。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展示貝多芬的圖片,并播放《第九交響曲》的片段。提問學生:圖中人物是誰?樂曲的名稱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剛才老師所播放的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樂曲同樣也是貝多芬的作品。
引入課題《第六(田園)交響曲》。
(二)感受體驗
1.初聽音樂
分段聆聽音樂并設問:“聽到了哪些音樂情緒?”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有“愉悅”、有“輕松”、有“緊張”、有“舒暢”。在創作田園交響曲時,貝多芬已經雙耳失聰,《田園交響曲》便是他展現自己對大自然熱愛的一部回憶作品。
2.復聽音樂,結合感受到的音樂特點,了解作者貝多芬
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總結: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于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于維也納,他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并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進行發展和創新,而被后世尊稱為“樂圣”。
(三)分段賞析
1.教師分段播放歌曲,并請學生感受并描述樂曲各段所描繪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第一樂章寫的是初到鄉間的愉快心情;第二樂章寫的是美景伴隨著小鳥的鳴叫,愉快又輕松的畫面;第四樂章寫的`是突然降臨的暴風雨,緊張又壓抑;第五樂章寫的是雨后天晴,舒暢愉快的心情。
2.教師挑出第二樂章引導學生聽辨演奏樂器,并對比鳥叫聲的特點,連線各樂器扮演的鳥類角色。學生回答后總結:第二部分中有長笛、雙簧管、單簧管等樂器。其中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樂器音色特點與擅長歌唱的夜鶯一樣,因此長笛模仿的是夜鶯。雙簧管的音色明晰、清新、響亮,在樂隊中總是引人注意,富于直率和美妙的音色特點,雙簧管模仿的是鵪鶉。單簧管單音色的特點是飽滿、渾厚的低音區,圓潤、柔和的中音區,明亮、清晰的高音區,單簧管模仿的是杜鵑。
3.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教師示范彈唱樂曲各段主題旋律,學生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簡單回顧各段主題的意境、情緒和描繪的畫面。將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十分鐘為限討論各自的感受,并發言交流。小組合作畫出四個樂章所描繪的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展示交流。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第六(田園)交響曲》,領略了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對田園風光的向往和熱愛,還有他即使失聰也能堅持創作,堅韌不拔不服輸的意志。
請同學們課后聆聽一下《第六(田園)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并與同學交流感受。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能夠感受到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情感,體會真情的可貴。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仿、對比、合作的方式培養團隊的協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聲部合唱的音色和諧,并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完整而流暢的演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難點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搶險視頻,并設問這個視頻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主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個視頻主要表現出關于愛的情感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愛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教師播放歌曲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情緒又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緒非常的柔和、抒情。
2、復聽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段?它們的演唱形式分別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獨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獨唱。
3、完整的聆聽歌曲,并體會其中的情感。
4、教師彈琴范唱第一段,學生跟琴哼唱曲譜。引導學生發現切分節奏并講解,切分節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打破原來節奏的強弱規律。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演唱原曲譜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譜體會切分節奏。
5、填詞演唱第一段。
6、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高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教師彈琴范唱第二段低音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
7、分小組合唱第二段曲譜后交換聲部演唱。教師講解合唱,合唱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所以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精誠協作才能夠唱好兩個聲部。
8、分小組填詞演唱第二段。
9、引導大家觀察第三段與第一段的區別,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譜是一樣的,只是歌詞不同。自由朗讀第三段歌詞后填詞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譜,在第二段的時候可以分男女聲演唱高低音聲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組對比欣賞《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四)教師小結
愛,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是世界都能讀懂的語言。讓我們在這首愛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這個世界。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體會歌曲優美流暢的旋律與詩情畫意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聆聽、感受、小組討論等方法,學生能夠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提升演唱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了解李叔同以及重要作品,能夠準確演唱三聲部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學生能夠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學生能夠準確演唱三聲部旋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歌曲,學生聆聽并思考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誰?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名字是《送別》,是李叔同為“天涯五好友”許幻園而寫的,李叔同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順勢揭示課題《春游》。
(二)初步感知
1.教師介紹作曲家,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作品有《送別》《春游》《西湖》《春景》等。
2.教師播放歌曲引導學生聆聽并思考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是什么演唱形式?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進行總結:中速歡快地,演唱形式是合唱,我國20十年代第一首三聲部歌曲。
(三)深入探究
1.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發聲練習,教師彈琴,發a母音,123454321的旋律。
2.教師對歌曲進行范唱,學生并小聲進行哼唱。
3.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歌曲旋律,教師彈琴學生跟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教師給予引導性的解決。如歌曲中升F的的演唱,我會寫在黑板上,用鋼琴帶領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理解演唱準確。
4.教師用琴帶領學生對中聲部和低聲部旋律進行學習并引導學生體會旋律的流動性和律動性。
5.教師帶領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并體會歌詞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的態度。
6.教師彈琴引導學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且引導學生注意旋律中的強弱記號,唱出歌曲的意境。
(四)鞏固提高
教師播放歌曲,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為歌曲進行創編伴奏,并給予10分鐘的時間,時間到達之后邀請學生上臺進行展示,教師會根據他們的創作進行肯定性的評價。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所學習的重要指示,教師呼吁學生要善于發現身邊景色的美好,熱愛生活、熱愛和保護大自然。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李叔同的其他作品,下節課一起分享。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欣賞《花兒與少年》,感受樂曲優美的旋律。
2、熟練視唱主題旋律,初步了解青海民歌花兒的特點。
3、運用律動、拍擊節奏等形式感受樂曲三個部分在節拍、節奏、情緒、旋律等方面的變化,體驗《花兒與少年》獨特的民歌韻味。
學情分析
本校為鄉鎮中學,學生音樂基礎差,進入中學后,經過一年半的學習、熏陶,學生掌握了一些音樂知識,也有了對初步感知歌曲的能力,但是在課程設計和問題設置上,依然不能過深過難。
重點難點
1、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感受樂曲優美的旋律和動感明快的節奏。
2、為樂曲創編節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初識“花兒”,初步了解《花兒與少年》
1、組織交流:你感受到這首青海民歌的情緒是怎樣的?
2、簡單分析對花兒的理解。(花兒是指姑娘,花兒是山歌的一種。)
二、初聽歌曲
《花兒與少年》在青海民歌中是流傳最廣的民歌,除了用歌聲來表現這首作品,還有很多形式可以來表現,比如這首電子合成器版的《花兒與少年》
1、聽賞電子合成器演奏的《花兒與少年》,PPT出示問題:
(1)整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變化的?
(2)你在欣賞樂曲時聯想到了什么畫面?
(3)樂曲可以分為幾段?
聽賞完樂曲后逐一解答問題。
2、簡單了解電子合成器。(師生問答式)
三、分段聆聽
1、賞析第一樂段:
(1)、聆聽老師電子琴彈奏引子和第一段并思考:第一段運用了什么節拍?情緒是怎樣的?
(2)、第一段的情緒為什么那么活潑歡快?這段音樂讓你聯想到了什么樣的場景?
師生交流:二四拍的節奏富有節奏感。旋律的音符比較密集,大多為十六分音符,節奏快情緒也歡快。
(3)、學生跟琴視唱第一主題音樂。(要求:劃拍視唱,感受歡快的情緒)
(4)、快慢速度對比視唱,感受情緒的.變化。(引導學生感受速度快情緒歡快,速度慢情緒抒情)
(5)、實踐與創作
要求:請學生為第一段主題音樂創編合適的律動節奏。
請學生運用電子琴的打擊樂音色創作打擊樂的節奏。請全體學生合作完成唱奏主題音樂、律動、打擊,充分感受第一樂段活潑歡快的情緒。
2、賞析第二樂段:
(1)、初聽第二段主題音樂
要求:感受情緒和節拍與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2)、視唱第二主題音樂
(3)、師生運用肢體語言體驗第二主題音樂的旋律之美。
3、賞析第三樂段:
(1)、組織交流:音樂有什么變化?與哪段音樂相似?
(2)、創設舞蹈動作感受最為歡快的第三樂段的音樂。
(3)、理解尾聲,為什么最后第二樂句突然慢了下來?
四、全曲欣賞
1、師生跟著樂曲一起演唱全曲,體驗整曲的情感變化。
2、總結全曲的ABA結構、節拍、情緒、節奏等的變化。
五、拓展
感受另一種《花兒與少年》的風采
啟發學生還能用怎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
如:
六、小結本課
青海民歌是如此的美妙,我國的民歌和民族音樂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希望大家課后多看多聽多欣賞。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歌曲,感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美,拓寬音樂文化視野,弘揚民族音樂。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聆聽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音樂欣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
【知識與技能】
能夠聽辨不同的音樂主題,并感受歌曲的情緒變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聽辨不同音樂主題、分析演唱形式,感受情緒變化,完整欣賞歌曲。
【難點】
理解領唱與合唱相結合的演唱方式,并嘗試哼唱歌的主旋律,理解樂曲背后的民族文化內涵。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為同學們展示彝族的服飾和生活的照片,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
學生自由回答。
2.教師介紹彝族的基本概況,順勢導入本課。
(二)感知歌曲
1.教師播放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音頻,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速度。
師:《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是我國少數民族音樂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創作歌曲,誰來說一說聽完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它的速度又是怎樣的呢?(歡快、抒情的情緒;速度稍快。)
2.教師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中你都聽到了哪些演唱形式呢?(領唱與合唱相結合)
3.再次聆聽歌曲,并請同學們感受彝族人民的心情。(熱烈、歡慶的心情)
(三)探究歌曲
1.老師彈唱歌曲,請同學們根據旋律特點劃分樂段,并請同學們用字母將每個樂段標記出來。
師: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一下,這首樂曲一共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兩個部分)
2.請同學們將兩段歌曲分別標記為A、B,引領學生分段對不同樂段展開賞析。
(1)播放樂段A,并分析其音樂主題、情緒、基本音樂要素以及主奏樂器。
①這段音樂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歡快的')
②請結合譜例,嘗試說一說這樣歡快的感受是從哪里體現出來的?(速度較快、附點節奏、前倚音的使用)
③這段音樂講述了什么內容呢?(上下對偶的兩句歌詞,展現了日常生活和豐收的場景)
④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獨唱)
(2)播放并引領同學們分析樂段B。
①請同學們以說一說樂段B在情緒上和樂段A有什么不同?(情緒更舒緩了一些)
②從哪里可以聽出來這樣的情緒變化呢?(出現了長時值節奏、音區跨度變大、演唱也更加抒情)
③這段音樂講述了什么內容呢?(熱情的挽留客人)
④這里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領唱與合唱相結合,兩個聲部)
(3)請同學們利用以往學習過的知識,回顧少數民族音樂中襯詞的作用。(帶有地方方言色彩,起到烘托氣氛、表現情感的作用。)
3.教師提完整播放歌曲,請同學們思考這首歌曲傳達了彝族人民怎樣的情感?(熱情好客、友好;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四)擴展延伸,表現歌曲
請同學們一起聽賞《彝族舞曲》,并談一談你對彝族音樂的印象。
1.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
2.師生共同總結。(旋律上裝飾音較多、音域跨度比較大;歌詞中會頻繁出現襯詞;演唱形式多樣。)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欣賞了彝族音樂作品《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認識了勤勞、熱情的彝族人民,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用歌聲傳遞著深厚的友誼。
2.課下搜集更多有關彝族生活、習俗方面的人文知識,下節課帶來起制作“走進彝族”的音樂手抄報。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2、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
4、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古詩和歌曲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創造“春”的音樂活動。
二、教學重、難點
1、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認識變音記號,學習臨時變化音的唱法。
三、課前準備:
欣賞《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歡快的音樂作品,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課前創設適當的藝術環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師:剛才播放的這段音樂大家應該非常的熟悉,能告訴我它的歌名嗎?
生:《春天在哪里》。
師:這首歌表現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現在春天的腳步也慢慢走近我們的身邊,我想請同學們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詩、歌還有詞來描述一下春天。
師:同學們表現的非常的好,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內就說出了這么多關于春天的詩和歌,說明同學們對美麗的春天是多么的熱愛。
1、聆聽(渴望春天)
師:首先我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歌曲,聽完之后請你們談談你們在歌聲中感受到了什么?(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體會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萬物復蘇等。
師:剛才個別同學談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一定還在回味當中。你們能不能給這首歌來添一個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創作
師:關于他你們了解多少呢,在課前我請同學們去查找了一些關于莫扎特的資料,我們一起來分享。
生:他是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師:同學們找了非常多的資料,現在我們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關莫扎特的東西。讓我們走進他的歌曲中,去領略一番。
3、復聽《渴望春天》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聲合唱 2、童聲合唱 3、女聲合唱
B、歌曲的情緒: 1、熱烈激動 2、明朗愉快 3、低沉憂郁
C、歌曲的拍號: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兩個三拍子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后一題同桌互答)
4、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不同的畫面,那么不知道用歌聲描繪出的畫面是不是也一樣的美呢?先聽老師把這首歌演唱一遍。聽完這后我想你們一定也很想來學唱這首歌。
(1) 師邊彈奏歌譜,生輕聲學唱,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唱的一句。講解升號,裝飾音、休止符、不完全小節、連音線。
師:在這首歌曲中出現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須要注意休止。
(2) 生隨琴輕聲的用“啦”來模唱。
(3) 學唱歌詞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師:這首歌的情緒是怎么樣的呢?那我們唱的又是怎么樣呢?跟磁帶中唱的情緒是一樣的嗎?
(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
5、歌曲創編:
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給歌曲進行創編。
6、課堂總結
師: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氣清新,現在真是個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的季節,那么現在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吧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卡門序曲》,體會樂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增強對歐洲歌劇音樂學習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聽音樂,以小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樂風格,提升音樂欣賞能力。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析《卡門序曲》,了解樂曲結構,并提高對歌劇音樂的欣賞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卡門序曲》各段落音樂,了解每個主題的音樂情緒。
【難點】
了解《卡門序曲》采用的曲式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為學生播放斗牛場景的視頻,并播放幾段不同的音樂,請學生思考哪段音樂最適合斗牛場景。
由此引起學習興趣,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欣賞樂曲,分享感受
播放樂曲,學生聆聽之后分享對作品的認識或是對音樂初聽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2.了解創作背景及作者
介紹歌劇《卡門》:歌劇《卡門》講述了唐·霍賽鐘情于卡門,但卡門卻與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熱戀,在一次斗牛活動中,埃斯卡米洛獲勝。當群眾正在歡呼的時候,唐·霍賽殺死了卡門。隨后,他自己也自殺身亡的故事。整首歌劇塑造了卡門這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形象,最終卻以她的死來作為全局的結尾,充滿了悲劇色彩。
作者喬治·比才,法國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者。九歲起即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863年寫成第一部歌劇《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參加國民自衛軍,后終生在塞納河畔的布基伐爾從事寫作。在音樂中他把鮮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現力的描繪生活沖突的交響發展,以及法國的喜歌劇傳統的表現手法熔于一爐,創造了十九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還有歌劇《唐普羅科皮奧》。
(三)探究學習
1.再次欣賞樂曲
(1)再次聆聽全曲,并向學生詢問:
樂曲一共分為幾部分?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總結:樂曲一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為ABACA的回旋曲式;第二大部分為一個展開性段落。
2.分段聆聽
(1)為學生播放樂曲A段,學生聆聽并思考:
①這段音樂是什么情緒?(學生自由回答后,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音樂表達了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了西班牙斗牛場上的喧鬧、狂熱的氣氛)
②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緒?(A段音樂節奏緊湊,連續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這種熱烈歡快的'場面)播放一段斗牛士視頻,從視覺角度結合音樂學生進一步感受其中的場面。
(2)學生分小組進行聆聽,教師播放樂曲B段,音樂結束后小組進行討論,主題B表現的是什么情緒?每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
學生們交流分享后,教師進行總結:表現的是婦女、兒童人們匯聚在一起熱鬧、歡快的場面。
請學生跟隨旋律小聲哼唱B段主題,加深對音樂主題的印象。
(3)為學生播放樂曲C段,學生對比分析音樂描繪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4)打亂三個段落的順序為學生播放,學生根據音樂特點和音樂主題與相對應的段落進行連線。
(四)拓展延伸
介紹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題周而復始地循環往復,在其重復之間,插以對比性格的“插部”(副題),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題至少要呈現3次。這首樂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結構是ABACA。
由于序曲是歌劇的引子部分,所以這首樂曲在回旋曲結束之后又插入了一個展開性樂段,目的是為了與歌劇主體部分相連。
(五)小結作業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比才的作品《卡門序曲》,對歌劇《卡門》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了解了這部歌劇的作曲家,并且對音樂中常出現的回旋曲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作業:對比欣賞《卡門》的其他選段。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和創造式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律動。
教學準備:
鋼琴、影碟。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豐富的礦藏養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贊美了家鄉,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1、聽錄音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聽后討論這首歌曲的情緒、意境、在我們面前展現一幅什么圖畫?
2、教師小節: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美、節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拍掌握兩拍半的節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被改編為各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l、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美。蒙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于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腕組合就是根據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美的歌聲中,從優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個性和感情色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分析
《春節序曲》是李煥之《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作于1954—1955年間,這一樂章廣受人民的喜愛,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樂曲以我國民間的秧歌曲調、節奏及陜北民歌為素材,通過熱烈歡快的大秧歌的場景描寫,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春節是熱烈歡騰、同歌共舞的情緒。
學情分析
①多數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表現欲不強、缺乏勇氣。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通過情境創設法、游戲法、比賽法、集體合作創編表演法等形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采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像,很好地渲染氣氛,巧妙地導入了新課。
② 很多學生的膽子較小,有從眾心理,因此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集體合作表演的形式,這樣就可以讓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讓學生體會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并對學生的創作成果多給予贊許,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欣賞管弦樂曲《春節序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喜慶氣氛,并在積極參與中感知這類題材音樂作品的多種特點;樂于與同伴一起交流歡快節日題材的歌(樂)曲的感受和見解,主動、自信地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2、在聽、唱、賞、奏、創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和“歡快節日”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3、初步了解《春節序曲》的作者、創作背景、曲式結構等相關知識;能哼唱樂曲的部分主題;了解管弦樂隊中幾種樂器的音色。
重 難 點 分 析
教學重點:聆聽樂曲,感受、體驗音樂內容和情感,理解其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辨別樂曲的曲式結構、記憶主題旋律,準確理解樂曲的音樂風格。
教學策略分 析
以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為導入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聽、動、演、賞、唱、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歡樂節日的熱烈氣氛,親身體驗陜北春節情境,并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分組創作、合作表演,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紅綢帶、手絹、秧歌曲譜等
教學過程與手段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媒 體
設計意圖
導 入
一、導入
播放春節晚會中新春來臨時“倒計時”的視頻片段,引出話題。
欣賞
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通過看畫面、談感想,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自然導入《春節序曲》的欣賞。
通過導 學
二、片段欣賞
1、欣賞片段一,思考: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特點?
2、欣賞片段二,思考:與前段相比,在旋律、節奏、速度上有
什么不同?
3、導出課題
①提問:是否聽過?
請學生“講曲名、猜曲名、創曲名”。
②師揭示曲名
簡介作曲家和作品創作背景。
③師生互動,談談全國各地過春節時的'一些民俗活動。
師小結: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迎禧接福等。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全國各地的春節民俗活動更是千資百態,如廣東有舞獅、做大戲、武術表演等;湖南有舞龍燈;我們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后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財的意思。
在陜北地區,人們則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歡度春節,那就是敲鑼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題”學習
1、欣賞引子
① 聽音樂思考: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場面?
② 根據老師給定的鑼鼓節奏,先邊念邊模仿演奏,再請學生進行敲擊,給音樂伴奏。
2、欣賞主題1 。
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學生拍打節奏,再聽音樂,想象場景。
3、欣賞主題2。
通過老師唱,學生即興表演秧歌舞后,用語言描繪剛才看到的場景。
4、欣賞主題3。
①教師演唱陜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學生學唱前四句(主題3)。
②學生欣賞,思考:主題共出現了幾次,分別用什么樂器主奏?
③談主題給你的感受。
四、實踐體驗
1、分組操練,教師巡回分別指導。
打擊樂組: 創編喜慶鑼鼓節奏,并進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組: 生生互動學習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詠 組: 生生互動學唱陜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賞
思考:樂曲最后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寫出樂曲結構。
欣賞、比較,討論
欣賞,模仿伴奏
聽音樂拍節奏,想象場景
表演舞蹈,唱陜北民歌
分組練習
合作演奏
通過片段欣賞,從音樂要素入手把握樂曲的情緒,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初略的了解;并通過兩段樂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較欣賞,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要素對作品的情緒、風格、音樂形象的刻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簡要介紹曲作者和作品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情景作鋪墊。
通過敲擊鑼鼓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后面的創編、演奏做鋪墊。
使學生在聽、動、賞中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理解樂曲,運用聯覺提高學生的欣賞與表現能力。請學生即興表演,發揮學生的特長,其他同學通過直觀感受,進行描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了解主題3取材于陜北秧歌調,并通過學唱,加深學生對主題的印象,為下面的思考做準備。讓學生了解民間音樂與作品創作的關系,音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學生懂得學習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特長,選擇小組進行學習,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樂曲,到學生切身體驗,再到完整欣賞樂曲,逐層深入,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的陜北春節情景。運用視、聽結合,從視覺上對管弦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課堂演練
六、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比賽規則:
① 分四組,一個裁判,一個統分員,說出什么節日什么歌名的同學加10分;說出節日、歌名并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
② 以積分多的小組為勝利,比賽時間4分鐘。
歡歌大比拼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一首反映春節題材的管弦樂曲《春節序曲》,感受了陜北春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通過同學們自己敲、唱、跳,親身體驗了陜北春節的熱鬧、歡騰;通過進行節日歡歌大比拼,同學們對節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廣泛的了解。由此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歡快的節日更少不了音樂的陪伴,讓我們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設計
一、片段欣賞
二、“主題”學習
三、實踐體驗
四、完整欣賞
五、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小學,學科:(蘇少版)九年級音樂《陽關三疊》
2,課時:1
3,學生課前準備:
(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詩人王維及《送元二使安西》
(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樂器圖片:編鐘古琴古箏塤等
二、教學課題
《陽關三疊》
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燈
三、教材分析
這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寫的琴歌,編入教材第三單元―悠遠古風。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廣為流傳,并收入《伊州大曲》作為第三段,后又被譜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這首歌抒發了詩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時的離愁別緒,長久被人們傳唱。原曲是無聲調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現了商、羽調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節奏的使用表現了激昂難平的情緒。古樸深沉,略帶傷感的旋律,將友人離別時難舍難分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演唱本曲時應注意速度、對符點音符、八大跳音程、節奏切分等處以及十六分音符時值的掌握注意引導提示,這對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感受、體驗《陽關三疊》的音樂情緒。
2、熟練掌握《陽關三疊》的主題旋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賞,引導學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疊”的含義。
2、以實踐、創編等活動形式表現音樂,自己創設情景劇,展示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并從中獲得相互合作、參與音樂、表現音樂的樂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陽關三疊》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體驗中國古代音樂中的離別之情,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熱愛。
五.教學重點:感受音樂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作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
六.教學難點:
1、思考、分析《陽關三疊》中特定人物形象,體會作品中特定情緒。
2、“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點節奏的準確。
七.教學設想:借助百度收索引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聽、看、品、賞、唱,全面理解這首歌,乃至有感情地演唱。
八.教學準備:
1、多媒體網絡電腦室
2、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系統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欣賞:
1、導入:
播放視頻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片段,以《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片頭曲引入本課。
教師在學生看完視頻后可以提問學生,所看內容反映我國什么時代的人物,比組織討論三國演義里的主要人物。
問題設計:
(1)你知道三國演義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歡誰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完畢教師引入下一問題
(2)你知道這首歌是誰寫的詞,誰譜的曲?
教師簡介詞作者楊慎,曲作者谷建芬。
聽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提示學生思考問題
(1)感受歌曲音樂情緒,分析音樂形象
(2)聯系歌曲和電視劇,談談這首歌對電視劇主體表現有何作用?
(3)你能說出《三國演義》中哪些片段或故事。
學生:空城計七擒孟獲三英戰呂布群英會赤壁之戰望梅止渴桃園三結義等等
教師由《空城計》中諸葛亮撫琴片段引出對我國古代樂器―古琴的介紹和《梅花三弄》的欣賞。
播放視頻京劇《空城計》,提示學生注意諸葛亮所彈奏的琴有什么特點,然后引導學生認識古琴。
聽一遍古琴曲《高山流水》
2、教唱《陽關三疊》
(1)聽賞歌曲
師:歌曲咱們欣賞完了,請各組同學回答一個問題,這首歌描寫了什么樣的場景?歌曲情緒怎么樣?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如下:
這是一首描寫古人送別朋友到邊外服兵役分別時場景的歌曲。歌曲的情緒:深沉、惆悵、憂郁。
引導學生看已經搜索的《陽關三疊》
師:啟發學生,《陽關三疊》的歌詞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描寫了王維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目前我們所見的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隨古琴邊彈奏邊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學了解古琴或見過古琴?(引導學生看課件)古琴:請看古琴,它是一種七弦琴在中國已經流行了三千多年,從古到今,獨一無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除了古琴大家還知道古時候那些樂器?(再看課件展示)編鐘、塤等。現在我們一起欣賞一段古琴演奏的《陽關三疊》,感受古琴的音色。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遠、情意綿綿
教師小結后換入下一環節,今天我們的人無不僅僅是聽、看、賞我們還要學唱這首歌曲。
(2)老師范唱《陽關三疊》
(3)教唱《陽關三疊》主旋律
師:這首歌曲有個特點,請大家看旋律,發現什么了嗎?(生答)對,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號,這叫間奏。間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點八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并注意解決難點“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節奏。
(3)學生齊唱《陽關三疊》,注意樂句的呼吸和速度。
教師在糾正學生演唱的問題后,進一步提出要求:
a.唱準附點音符、八大跳音程、切分節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b.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
學生再唱,可以變換形式讓學生演唱,比如,分組、獨唱等等。
4、聽賞合唱曲《陽關三疊》
邊聽邊思考:共聽到了幾次相同的旋律?將一段旋律反復吟唱三次,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由此可見,“三疊”是什么涵義了吧?
3、拓展與延伸:
這首歌唱的友情,要求學生用情景劇、送別詩詞收集以及集體在黑板上作畫的形式表現歌曲。分組完成,第一組準備情景劇:一人扮演詩人,一人扮演友人、一人扮演吹簫者,一人扮演撫琴者,一人扮演店小二,一人扮演城門監守,幾個人扮演吃酒人。第二組集體合作在黑板上作畫畫面應弄清季節,楊柳依依、春分和煦等。第三組收集送別的詩句,并推舉代表準備配樂朗誦。
四、評價與總結
謝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呢?你覺得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怎么樣呢?(生自評、互評)
下面讓我們在古琴曲《陽關三疊》的音樂聲中,感受著古人的送別之情,結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
播放《陽關三疊》音樂
小結與評價
請學生代表用自己的語言,根據本課所學,結合自己的表現說說本節課的收獲及感受。
十、課后反思
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5分鐘里,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演繹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
不足的地方,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情感沒能得到恰當表達,感受不到歌唱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7-12
音樂教學設計范文06-04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6-11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03-12
《喜愛音樂的白鯨》教學設計06-30
音樂課教學設計01-23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07-11
音樂教學設計榕樹爺爺05-13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06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