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優秀的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的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作者通過寫一個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魚、怎樣畫魚以及作者與他之間的“談話”,把一個熱愛生活的殘疾青年形象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講玉泉是觀魚的好地方,有許多愛魚的人到這里觀魚。先講作者喜歡玉泉;然后寫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邊的茶室,邊品茶邊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可以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最后寫茶室的后院有十幾缸金魚,這里有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一句是過渡句,指出“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圍繞這一句首先描寫了青年的外貌,特別強調了:“他那一雙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著具體描寫了他的特別之處:“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舉止的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第三段(5―9自然段)講青年人畫魚畫得非常逼真,把魚畫活了。
這段分三層。
第一層(一個星期天……驚奇的叫起來)講青年人畫的魚吸引了許多人。“擠滿”和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聲:“金魚游到紙上來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覺出青年畫的魚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這一層從側面說明青年把魚畫活了。
第二層講青年在認真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勾出魚的動態。”從正面寫青年把魚畫“活”了。
第三層講青年作畫的專注。
第四段(“我仍舊喝茶”――完)講“我”和青年的“交談”。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魚缸邊畫畫。作者從他胸前的廠徽上發現了他是個聾啞人。于是他們用筆在紙上交談。作者從中了解到:這個青年學畫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當作者告訴他小女孩所說的話時,他笑得那么甜,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這說明他非常愛魚。因為愛魚,才如醉如癡地觀察魚。通過觀察,魚的樣子、魚的動態就活靈活現地刻在他腦子里。只要一想,魚的造型、姿態、頑皮的樣子就展現在他眼前,所以說:“先游到了我心里。”他雖然聽不到美妙的音樂,表達不出真摯的情感,但他卻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出生活的美,從而美化人們的生活,這充分證明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只要熱愛生活,聾啞人的生活,聾啞人的心靈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是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積累材料是以仔細觀察作為前提的。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這一課有兩個觀察角度:一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青年的一舉一動,把聾啞青年寫“活”的;二是聾啞青年通過仔細觀察魚的每個部位和魚游動的樣子,把魚畫“活”的。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就要根據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和篇目安排的特點,以及這篇課文的特點來設計這一課的教法,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了解作者及聾啞青年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作者是怎樣積累材料的,并把學到的積累材料的方法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
(一)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理解“賞心悅目”、“一絲不茍”、“唯一”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熱愛生活的精神,教育學生要熱愛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去美化生活。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和聾啞青年是怎樣觀察事物的。
(三)教學難點:“魚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具準備:幻燈片
二、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自學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知道魚兒離不開水,魚在水里游。
今天我們學習7課《魚游到了紙上》(板書)。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呢?
1.魚怎么會游到紙上了?
2.“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學們根據預習提示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讀課文,布置自學:自學生字詞,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檢查自學:
1.生字:罷、茍、唯、驕
2.詞意:賞心悅目、聚集、忘我、融為一體、一絲不茍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讀課文,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已經劃分了段落,下面我們就根據邏輯段提問題。
歸納:1.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說明了什么?
2.“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為什么說“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你從哪看出來的?
4.從哪看出這是個聾啞青年?
5.“魚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是什么關系?根據提出的這些問題自學,圈點勾畫,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課后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上節課,我們根據邏輯段提出了問題,并自學,在小組進行了討論,這節課我們集體討論。
1.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
2.“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別”之處?“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導朗讀,表達出青年的特別之處。指名讀三段,分層、層意。
3.為什么說“魚游到了他紙上”?從哪里看出?朗讀、體會青年作畫的認真,魚的逼真。
4.從哪看出是聾啞青年?“融為一體”什么意思?
5.“魚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是什么關系?
生讀全文,思考:聾啞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總結全文,歸納觀察方法。
優秀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朗讀感悟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黃山松的奇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賞析課文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黃山奇松的奇美。
教學難點: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態美。
課前準備:
課件,導游用具(導游旗、太陽帽、喇叭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孩子們,請看大屏幕,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對,是人民大會堂。看,在大會堂的正門掛著一幅畫,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畫中這棵松的姿態嗎?說得太好了,這就是“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中有名的迎客松,那里的松形形色色,千姿百態。今天,讓我帶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塊美麗、神奇的土地,去觸摸黃山奇松,去欣賞黃山奇松,去感受黃山奇松。(板書:黃山奇松)
2、針對課題質疑。
二、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1、生字讀音要正確,讀通每句話,盡量做到流利、有感情;
2、用筆畫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多練習,并嘗試著進行感受體會。
三、激情導讀,感受三大奇松:
(一)讀后交流
1、說說讀完課文后你有哪些收獲?
2、課文對黃山作何評價?課文又是如何引出黃山松的?
3、選讀自己愛讀的語句。
過渡:課文中寫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呢?
(二)導讀第二段:
1、黃山的松樹滿山遍野,面對著這看不完、說不盡的松樹們作者是如何向我們介紹的呢?(相機板書:迎客陪客送客)
2、自由讀第二段,要求:
選自己喜歡的松樹,并認真練讀描寫它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像課文中所描寫的松樹的形象。
3、交流迎客松的奇:
你從迎客松的身上能品味出什么?
(1)一奇在優美的姿態:
a理解“遒勁”、“郁郁蒼蒼”。
b能不能把迎客松姿態的優美,給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課文具體是怎么寫的?出示“它有一叢……賓客的到來。”一句。這也是它叫迎客松的原因。
(2)二奇在頑強的精神:
a迎客松是那樣的充滿生機,而課文卻說他“飽經風霜”(充分挖掘“飽經風霜”一詞的內涵)
飽經風霜是什么意思?(形容一個人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
請你想象一下,這棵屹立在黃山之巔的千年迎客松,可能會經歷哪些磨難?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看到這樣一棵令人稱奇的樹此時想對他說什么?
他的`什么最打動你?這不禁讓人感受到它那(頑強的生命力、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板書:精神
c(出示迎客松圖片)你看這棵令人稱奇的迎客松,它枝干蒼勁,姿態優美;它翠葉如蓋,生機勃勃;它彬彬有禮,熱情洋溢;它剛毅挺拔,形象可愛。迎客松不愧是黃山奇松的代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fēi)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假如你就是這棵迎客松,你的心情怎么樣?)(自豪齊聲朗讀)
4、按照這樣的學習方法自學描寫“陪客松”、“送客松”的語句,通過讀書體悟語言的優美;
5、感悟文章的寫法
師小結:孩子們,剛才我們一起感受迎客松的優美,陪客松的挺秀、送客松的獨特,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一段,看看作者是對它們進行描寫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看屏幕(出示三段描寫三大名松的文字)。(都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松樹有了人的情感;使文章顯得生動、形象,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多多運用。三大名松既姿態優美,又是那樣情深意重,難怪人們會對他們“情有獨鐘”,來,把這份喜愛讀出來)
(6)配樂讀課文
過渡:黃山的松樹就這幾種姿態嗎?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
1、黃山奇松不愧是黃山一絕,它們千姿百態,近看:或……或……遠看或……或……;從整體上看:有的……有的……這兒有個什么標點?讓學生說出省略號的作用。
2、還會有怎樣的奇松呢?看(出示課件)你能像書中迎客、送客、陪客松那樣起個名字說說樣子感受嗎?
生1:我給第一幅圖起名叫鴛鴦松,因為它們緊靠在一起。
生2:我給第三幅圖起名叫送日松,因為它面對夕陽,好像在跟夕陽道別呢!
生3:我給第五幅圖起名叫紫云松,因為它一團團的很像云,雙是紫色的。
3、用一個詞來總結,真是千姿百態,(板書:千姿百態)還可用什么詞來形容?
4、現在你知道黃山松奇在哪兒了嗎?用朗讀把它表達出來。
五、拓展遷移
孩子們,通過《黃山奇松》的學習,你是否已被這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圖片、俊秀的文字打動了呢?你是否已深深地陶醉在這秀麗的景色之中了呢?你是否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沖動,產生一種強烈的創作激情了呢?
1、請同學們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研究學習,探索“黃山松為什么會呈現出千姿百態”這個問題,然后把研究的成果寫出來。
2、請同學們學習《黃山奇松》一文的寫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點寫一篇小作文。
優秀的教學設計3
一、投影呈現:
故都金陵的畫面,配上如泣如訴的背景音樂,給學生講述一個悲傷凄婉的歷史故事。
(課件背景音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里,有一個面容蒼白淚眼朦朧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可還是無法逃脫亡國被俘的命運。在這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陷入敵國之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著,北上東京,被囚禁在汴京。大宋王朝封他為“違命侯”,但實際上他已經成為了階下囚,只能日夕以淚洗面。在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曾經屬于他的“三千里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抑止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就在他的住所命歌伎作樂,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聲聞于外,一個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自己的亡國之恨,宋太宗聽后龍顏大怒,于是派人送來毒酒,最后,度日如年的他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二、這是一段傷感凄婉的歷史,故事中的他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
(投影呈現李煜頭像及相關檔案)
姓名:李煜
字: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身分:國主詞人
李煜很特別,首先,他的生辰和祭日是同一天。……然后,他有雙重身分,既是一代君主,也是一代詞人。作為一代帝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詞人,李煜卻是唐五代時期最出色的。雖然他前期的詞大多寫的是宮廷享樂生活,但他后期詞多是寫亡國的哀傷和悲痛,都是他內心真實的感情抒發,它的內容深度已遠遠超過了作者的一己之悲,擴大和提高了詞的表現范圍。因此后人憑吊他“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心世界——
(投影呈現:江水圖。《虞美人》全詞內容。)
三、讀
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仔細聽讀。稍作評析。從感情基調、語調、語速等方面。
聽范讀,生再讀。
四、議
師:要好這首詞,一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大家說說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
投影呈現:放大“愁”字。
師:聯系背景,結合全詞,大家說說李煜的有哪些愁。
國家滅亡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家庭的支離破碎對往事的懷念歲月的流逝自己的命運
投影呈現:
亡國之恨
思家之苦“愁”
往事之懷
命運之嘆
你們看看,李煜的愁多不多?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恰似一江春水向春流”他用什么手法在寫愁?比喻。用春水喻愁,一江春水是我們能見的具體事物,而愁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他這樣一比,我們就感覺到這哪是一江春水,簡直是一江愁水!
在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詠愁的句子,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1)李白“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2)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一剪梅》“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聯系另外一首)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李煜另外一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2)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3)辛棄疾《摸魚兒》“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五、小結
我們說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對于他人的愁苦,我們一般寄予深深的同情和安慰,但是對于李煜的愁,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看待的?(如何正確評價李煜的“愁”?)
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誰叫他聲色犬馬,不務正業呢?
李煜因為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使得百姓遭殃,生靈涂炭。所以他的愁本身不能引起我們的同情,他這首詞千百年來打動讀者的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藝術美。
六、聽
聽鄧麗君的《幾多愁》,再次感受一下李煜的千古愁情。會唱的可以跟著哼哼。
優秀的教學設計4
師:初步學習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么體會?
生:它們之間的稱贊是真心實意的,不是夸張。
生:它們之間不是說大話。
生:它們之間不是互相恭維,不是為了圖回報。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是啊它們的稱贊都是真心實意的,那么你們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說一說好嗎?
(生讀書,用筆畫一畫)
生:我從小刺猬仔細地看了看,知道他確實認真觀察了,發現了小獾的優點后才稱贊的,他是真心實意。
生:我從小刺猬不要小獾的椅子看出來,他稱贊小獾不是為了圖回報,所以他是真心實意的。
生:我從一開始課文講了小刺猬背著幾個紅紅的'大蘋果,看出來,蘋果好是真的不是故意夸獎的,他也是真心實意的。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找得那么準,談得那么透,看來你們很欣賞他們之間的真心實意的稱贊。學了這已課你們還有什么想法?
生:我知道稱贊有很大的好處,它能使人消除疲勞。
生:還能使人更有干勁。
生:稱贊能使人心情愉快。
生:我們喜歡人與人之間的真心實意的稱贊,我們以后也要互相稱贊。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互相稱贊,先請一位同學站起來,大家稱贊他。請魏赫站起來,開始!(他其中考試倒數第一,習慣極差)
生:他上課愛發言,我們不如他。
生:同位打他,他也不還手,能忍讓。
生:老師一說坐好,都是他第一個坐好。
生:上次他撿到5角錢交給了老師,他拾金不昧。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真心實意稱贊別人。回家稱贊你的家人,把你稱贊的原因,怎樣稱贊的,你的家人是怎么說的寫下來,好嗎?
教后感: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贊,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贊,也就滿足了。善于發現別人優點的人,往往善于稱贊別人。即使別人存在問題較多,也能給予應有的肯定。這是我和同學們的感想,這一篇課文,細節處見真誠,從平淡中見深情,每個同學讀后都會受到觸動或啟發。讓學生認識到稱贊別人,一定要真心實意,不能太夸張,否則將給人虛情假意的感覺,效果適得其反。這一課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然后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另外,我注重課內外的遷移,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學會稱贊。學生寫的日記非常感人,有的寫道:“媽媽工作了一天,做好了飯,我和爸爸連聲稱贊,飯菜真好吃!媽媽激動的說:“真的?
””高興得不得了!代逸舒寫:“媽媽有時對自己很失望,認為自己當媽媽不夠合格,這時候,女兒就說,媽媽你已經做得夠好了!讓自己的媽媽找到了自信。”等等。
優秀的教學設計5
一、學習“我的發現”
1、板書:我的發現。
(學生讀一讀)
2、觀察圖畫,引導發現:
圖上畫的是什么?這些事物之間有什么聯系?
根據提示,學生想象。請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話補充完整(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還能換一種說法嗎?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聯系經驗,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事物之間非常相似?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表達。
(如眉毛像彎彎的月牙兒,河水像一面鏡子等)
二、完成“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讀:讀讀下面的字詞,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組成的新字)
⑵記: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⑶說:給每組的兩個字分別組詞,然后再用喜歡的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話。
2、讀讀背背:
⑴教師示范對聯的讀法,學生感悟吟誦的語氣。
(注意讀的節奏稍慢,上聯和下聯節奏要相同,以顯示其對應關系。上聯一般要吟誦得低緩一些,下聯一般要吟誦得高而平。如,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
學生模仿讀、對讀、齊讀、想象讀。
⑵指導背誦。
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背誦對聯。
⑶展示。
學生互相交流課外搜集的描寫春天的詩句。
3、我會說:
⑴指導說說:
讀讀橫紅后面的詞語,說說橫線上應該填上什么。
⑵教師要啟發學生說出不同的`詞語,只要搭配準確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一些這樣的短語,讀讀寫寫。
在組內說自己填的內容,其他同學評評。
三、展示臺
1、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可以是搜集描寫春天的詞句;是展示有關春天內容的書法作品;還可以唱唱有關春天的歌曲,創編贊美春天的舞蹈,畫一幅春天的圖畫。
2、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內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學習的收獲。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評價,評選“最佳創意”獎和“最佳期才藝”獎。
四、教學效果測評
1、個別指導,進一步保證每個學生知識積累落實。
2、“開火車”認讀詞語。
3、小組里抽背春聯。
(點評、表揚)
五、拓展性學習
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聯。
優秀的教學設計6
知識與能力:
1.說明的對象和特點。
2.體會本文的生動描寫。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本文“愛鳥者”這一貫穿文章始終的感情線索整體把握課文。
2.通過體會課文語言濃濃的抒情色彩,來體會讀者筆墨中飽含的深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享作者的發現之樂,理解全文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的主題思想,從而培養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對象的特點。
2.生動描寫。
3.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一、作者簡介,導入課文:
1887年,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降生了。和我們在座的男生們一樣,從小,他就喜歡去野外玩耍。長大后,他考入了耶魯大學的林業系,并在大學畢業后研究起了自己從小就喜歡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動物。46歲那年,他成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農業治理系的教授。人生之路對他來說,可謂是一帆風順、前景燦爛。
誰也沒有想到,他,卻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兩年后,他買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個被人們遺棄的沙子農場,帶著家人住進了農場破舊的小木屋,這一住,就是十幾年。
在這里,他親自動手栽種了上千株松樹,希望能夠恢復這個農場的生態平衡;
在這里,他天天觀察和記錄著動植物們的繁衍與生長,思考著土地的命運……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已經猜到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了?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大雁歸來。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大雁”什么時候“歸來”?
②回到了什么地方?
③它們在這里呆了多久?
④僅僅寫大雁回來嗎?和大雁相處的兩個月時間里,作者還觀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動?
三、精讀課文,體悟情感:
(一)“觀賞雁群翔集”
1.聽老師范讀第4節,圈畫出描寫大雁翱翔的動詞,想一想:能不能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大雁歸來時的心情?
2.朗讀、品味、感受大雁的心聲。
3.齊讀第4段。
(二)“聆聽雁語心曲”
1.快速跳讀課文,找出描寫大雁聲音的句子。
2.和四周同學交流自己從這些句子中得到的感受、體會。
3.談談自己的感受(感受、也可想象、聯想)
(三)“走進大雁世界”
1.走進大雁世界,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世界?(欣喜、激動、興奮、自由、無憂……)
2.大雁為什么能這么快樂?誰給了它們這份快樂?
(1)大雁:內部的友愛、無私、民主
(2)沙鄉:沼澤、池塘、沙灘、糧食……這塊土地,給了它們回家的感覺。
(3)人:沙鄉的人們理解它們的需要,不干涉、不驚擾,給了它們一個自由的世界……
(4)大雁有沒有給沙鄉和沙鄉的人帶來什么?(結合最后三段)
3.這是一種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假如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三者之間的這一種境界,你會用什么詞?——快樂、回家、美好、幸福、和諧……
四、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這樣美妙和諧的'一種“境界”,是誰發現的?(介紹《沙鄉年鑒》)
2.引導關注文中用的主語是復數“我們”,還有誰也在觀賞?
他的學生們和家人。讀者(通過作者的文章發現)。……
3.“我們”是誰?
我們(農場)我們(的頭上)我們(剛到的客人)
我們(的大雁)我們(的春雁)我們(的大雁集會)……
——我們:作者(人類)、動物植物、土壤、河流、山脈……
——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土地共同體”。
4.你會把自己和課桌、書本、路邊的一塊石頭、家里的一盆花……一起稱作“我們”嗎?
為什么作者把這一切都稱作“我們”?體現作者怎么樣的思想?
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伙伴,動物使地球布滿生氣,布滿詩意,布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和動物和諧相處.課文《大雁歸來》優秀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1.學習本文抒情的語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3.了解作者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
能力:1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訓練學生們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愛野生動物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體會本文濃郁的抒情色彩。
三.教學難點: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幾個難句。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當蕭楓的秋季,仰視寥廓的萬里霜天,時常可見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飛行的鴻雁,它們組成整齊的行列,單行橫空,宛如一個一字,雙行交叉,形成一個人字,如紀律嚴明的軍隊般,行動劃一。今天我們學習《大雁歸來》,看看這篇文章能為我們增添哪些有關雁的記憶。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要點,把握文意:提問:
1.作者對大雁作了哪些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大雁哪些個性特點?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后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群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大雁是具有靈性的侯鳥,是報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聯合觀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大雁是人類的伙伴,動物使地球充滿生機,充滿詩意,充滿樂趣,人類應該珍愛有益無損的動物,與動物和諧共處。一言以蔽之,即人類應該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
三.課堂討論:
提問:為什么說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
明確:課文中說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規規定:春季禁止獵殺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規,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動,覓食。
四.品讀賞析:體會本文獨特的寫法。感受濃郁的思想感情。師點拔:有人說這篇文章是知識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請同學們選擇這三點
中的一點進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評定。
(1)探究知識性:
明確:飛行路線之直,雁隊的數字分析等知識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詣的發現,為人們聞所未聞。
(2)品味形象性:
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并茂。
如:春雁歸來時的熱情低語,向水洼池塘問好,覓食前后鳴叫,似乎先有場辯論,返回后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澤集會,發言,激烈的辯論,深沉的總結,稀疏的談論,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優秀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根本狀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育學生就把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力量。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溝通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奇與神秘,同時引導學生發覺問題,提出問題。
教具預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今日我們連續學習22課(引讀課題《月球之謎》),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月球的哪些學問?
二、自主探究,讀文感悟
(一)感悟月球的奇異
1、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想到月亮上看一看嗎?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969年7月16日。
(出示課件演示師表達)
讓我們跟隨阿姆斯特朗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請大家找一找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介紹了月球的風光?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匯報匯報你第一眼看到的風光?月球的風光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么樣的風光呢?板書:奇異。
4、月球上的風光奇異在哪兒呢?你為什么覺得奇異?
(出示課件)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外表怎么又灑滿了絢爛的陽光呢?真奇異啊!你能把這奇異的風光讀一讀嗎?
5、月球上的風光還奇異在哪兒呢?怎么就覺得奇異了呢?
(出示課件)我們原本以為月球上有漂亮的嫦娥,雪白的玉兔,而今我們發覺這里沒有漂亮的嫦娥,雪白的玉兔,只有塵土、巖石和環行山。這里是多么荒蕪。你能把這荒蕪的世界讀出來嗎?
6、師述:在月球上我們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時能感受陽光,還能感受到那里沒有一點生氣。月球上的一切,真是“非常奇異”!(指著板書引導學生說)你能把這種感受送入朗讀中,用聲音表達出來嗎?有感情的讀一讀,練一練吧。
7`就要和月球說再見了,讓我們拍些照片帶回地球,讓他們也感受月球風光的奇異吧。
邊出示課件邊表達讓學生再次感受月球的奇異。
8讓我們把這奇異的`風光告知地球上的人們吧。(齊讀)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謎。
宇航員們把月球上的塵土和巖石帶回了地球作進一步的試驗和討論。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3、4、5、6段,邊讀邊想科學家做了哪些試驗?(全班溝通)
1、教師把對塵土的討論還設計了一張表格,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填的又快又好?
(1)生邊讀邊填。
(2)生上前介紹。
a、細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塵土里,你們有什么懷疑嗎?
評價:為什么?……再問一次,這次要把你的懷疑大聲地問出來?
很驚奇,是嗎?是不是難以理解?
看,細菌在月球塵土里,一下子都死了,莫非……?(引讀)
b、連續,下面誰來說說其次個試驗怎么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聲地清晰地說一遍嗎?
評價:真不錯,說得比第一次好多了。
再請個小科學家來說說。
指名——口齒真清晰。
你們能依據這個試驗中驚人的發覺,來說說自己的疑問嗎?
2、看到這一連串試驗結果你們有什么感受?
課件出示:這一連串的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啊!
指導朗讀。
3、你還想把什么放進月球塵土里進展討論?學生大膽想象。
4、科學家對巖石的討論結果是什么?
誰比她說得更清晰?月球的年齡討論出來了嗎?(強調:估量)
從“估量”我們知道月球的年齡有可能比地球年齡大,也有可能小,還有可能是一樣的。難怪,我們會提出這樣的疑問:莫非?……(引讀)
5、面對這一個個月球之謎,你感覺怎么樣?
課文里有一個詞語正好表達了這個意思,是哪個詞語呢?(令人費解)
你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嗎?你用皺起小眉頭來表達“令人費解”;你用搖搖頭來表達;你用加強語氣,讀得重來表達心中的不解;
你能帶著這種令人費解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嗎?
出示課件:這一連串的試驗結果是多么令人費解啊!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5、通過對巖石和塵土的討論我們就產生了這么多的疑問,真了不起。會提問題和布滿豐富的想象力是你們最得意的地方。你還有什么懷疑?這么多懷疑文中用什么來表示?
出示課件:省略號
三、總結升華
1、通過剛剛的學習,信任大家對月球肯定有了新的熟悉,新的感受。
引出并板書神奇。
2月球的懷疑可真多,面對這些懷疑,我們該怎么辦?板書:探究。
3、我們國家也從來沒有停頓過對月球的探究。出示課件:嫦娥登月。
4、今日教師還為這篇課文編了首詩呢。出示課件
四、發散思維,拓展練習
親近月球
1、歡樂閱讀:閱讀有關月球的書籍。如《漂亮月球》、《月球探險》等。
2、趣味搜集:搜集有關月球的學問,舉辦《月球之謎》新聞公布會。
3、盡情暢想:20年過去了,我當上了宇航員。這一次我最終登上月球了……
優秀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讀課文后,學生能基本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輔目標)。
2、學生默讀討論后,找出一兩處精美的詞句,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標)。
3、背誦最后幾句(機動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確定目標(5分)
1、摸學情。同學們自學了嗎?都學到些什么?這節課打算探究點什么內容?
2、定目標。(出示目標略)同學們說合適不合適?有什么改動?
●預設說明:
1、調查學生自學的情況,以確定目標。指名一兩個學生談收獲,并征詢他們對本節課的打算,這就為調整目標打下了基礎。
2、調查后以簡明的語言展示目標,并征得學生的同意。
3、學生是陌生的,通過這種談話接近學生,以拉近距離。
第二板塊:換標題、說內容(15分)
1、讀課文。請同學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文章內容。
2、換標題。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說明:
1、第1題,可以概括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寫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發生分歧與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題,預設所換標題為:分歧、責任、整個世界、走得很仔細、我蹲下身來,背起母親、走大路、走小路等。
2、換標題目的之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即落實目標“1”,不強加給學生什么,但教師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
第三板塊:探究與欣賞
1、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語言。家庭倫理的內涵在字里行間流淌,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深刻、優美、耐人尋味,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并作簡要賞析。
●預設說明:
1、學生可能涉及到的內容預設如下:
(1)詞語。如“熬(母親痛苦、我心痛與慶幸)”“鋪(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為先)”“慢慢地(鄭重小心情態)”等。
(2)句子,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這個細節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倫理原則?孝字化解,孝優先原則。“尊老”更可貴。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中年人肩負著養老撫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到更廣泛的境界。
2、這是本節課的主目標,要引導學生充分討論,但不強迫學生都答出來。
第四板塊:讀背欣賞,歸納所得
1、讀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體讀最后一段,反復朗讀背誦最后一句。
2、檢測回顧。提示學生,按照學習目標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
●預設說明:“1”一項機動內容,根據進度取舍。“2”這篇課言寫了我們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產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兒子而先滿足母親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當頭”的倫理思想。我背著老,妻背著幼,像是整個世界,這是在“做人先盡孝”理念基礎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責任重大,小而言之關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會穩定的砥柱。在寫法上,尺水興波,一波三折,語言對稱淡雅,余味裊裊。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順 愛幼更尊老對稱
整個世界(家庭-社會) 養老撫幼承前啟后象征
板書設計說明:
展示給學生的學習目標是:
1、簡明概括文章內容。
2、找出一兩處精美詞句并說說你的理解。
3、背誦最后一句。
優秀的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思路】
《故鄉》包涵的內容很豐富,人物性格鮮明。重點在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比人物的變化揭示主題。在分析人物的時候,由相同的一個問題領起:這個人物的哪些方面使我悲哀?依然圍繞悲哀這個主題。帶領學生分析閏土使我悲哀的方面有:生活的困苦、外貌的蒼老、精神上的麻木、封建禮教的毒害(和我的隔膜)、和虛無的寄托,而楊二嫂決不是一個搞笑的人物,她使我悲哀的則是做人的尊嚴的喪失。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小資產者,他們構成了農村的經濟支柱,他們的狀況代表了當時所有農民的經濟、精神狀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形,表達了作者的悲哀與憤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說出小說的特點。
⑵ 把握背景,分析特定時代中的人物。
⑶ 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題。
2、能力目標:
掌握對話、外貌、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當時農村生活現狀的失望和悲哀,對人物命運的悲憫,以及改變生活的信念和希望。
【教學重點】
1、小說所刻畫的人物的社會意義。
2、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義。
3、對話、外貌、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難點】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對比、討論。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媒體】
多媒體 CAI 課件、錄音機及朗讀磁帶。
【課前準備】
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收集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村的現實及根源,認真閱讀課文,自學字詞,把握文章大意。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2、掌握課文中作注的疑難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
3、理清小說的線索和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請兩位學生朗讀第12自然段開頭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寫:
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這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兩段景物描寫,前者多么明朗、美麗、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蕭條、令人悲涼。前者是小說中我頭腦中想像出的二十年前的故鄉的圖畫;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鄉的實景。
二十余年過去,故鄉景色在作者眼中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呢?作品中的我懷的是什么感情呢?讓我們深入地了解寫作背景,認真閱讀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背景探究
學生交流從各種信息渠道收集的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村現實的材料,最后明確: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專制的政權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由于這雙重的壓迫,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小說寫于1921年1月,這以后作者把它編入小說集《吶喊》,它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現實生活。1919年12月初,魯迅從北京回故鄉紹興接母親,親眼看到故鄉的破舊不堪和農民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后就以這次經歷為素材,創作了小說《故鄉》。小說著重刻畫了一個受盡當時社會摧殘剝削的勞苦農民閏土的形象。通過對閏土悲慘遭遇的描述,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揭露舊社會對農民從肉體到精神的重重殘害,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念。
三、整體感知
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教師正音。
聽課文錄音,熟悉課文,思考小說的線索,情節結構。
要求學生在聽錄音時,要在書上圈點勾畫,聽錄音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明確:
小說以時間為序,以我回故鄉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全文可按漸近故鄉──在故鄉──離開故鄉三個方面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我漸近故鄉時見到的一片破敗蕭索的景象及當時的感觸,交代了時間、地點、回家原因及心情。
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經一掃而光了):我在故鄉期間的見聞和感受,著重刻畫了閏土、楊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農村破產、農民生活貧困的社會根源,是小說的主干部分。
第一層(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寫我到家時的情況: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天真無畏,深厚友誼;對楊二嫂的比照──小市民習性更厲害。
第二層(到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寫我和中年閏土見面的情況:(全文重點)閏土從外貌到精神的巨大變化(社會根源)。
第三層(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告別閏土與故鄉。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結束):我離開故鄉時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社會極大的憤懣,表現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心。
四、布置作業
1、識記字詞、抄寫課下注釋的詞語含義。
陰晦 蕭索 心緒 無端 如許 潮訊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惘然 隔膜 恣睢
2、完成下列表格。
變化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外貌 動作語態 對我的態度 對生活的態度
優秀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認識6個生字:橙、嗬、偎、饞、揉、屁。理解并積累8個詞語。
2、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理解課文重點語句的意思。默讀課文,復述第二件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奶奶的美好心靈和作者家鄉的淳樸民風,初步懂得好東西要與人分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復述第二件事。
2、初步懂得與人分享的美好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成熟的杏兒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揭示課題:19杏兒熟了(齊讀)
課題中“熟”是什么意思?(“熟”指成熟,植物的果實或種子長成了的意思)
2、看到這些杏兒熟了,你最想說些什么?
成熟的杏兒是多么誘人,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棵大杏樹。
3、出示第1節,讀句子。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我家大杏樹上的杏兒怎么樣?
2、根據交流,出示第2節,指名朗讀。
3、夏天,到了麥收時節,樹上就結滿了杏兒,讀讀這一小節,說說你從哪里可以看出杏兒長得好呢?
預設:橙黃橙黃,說明杏兒成熟了;總忍不住,說明杏兒長得好,非常誘人……
相機學習:橙、嗬;完成詞句活動室第1題。
4、齊讀第2節分享杏兒成熟的喜悅。
三、深入研讀,感悟體會。
1、默讀課文,思考:杏兒熟了,作者回憶了小時候與杏兒熟了相關的哪兩件事呢?
2、交流(數杏兒、分杏兒)
3、學習“數杏兒”這部分內容
(1)找找哪幾節寫了數杏兒這部分內容。
(2)讀讀“我”和“奶奶”的對話,讀出不同的語氣。
相機學習“偎”,動作體會“依偎”的含義。
(3)討論:奶奶到底是在笑什么?
預設:體會奶奶歡樂的心情,奶奶的笑既是對孫子愛的體現,又是對杏兒結得多的歡欣。
4、學習“分杏兒”這部分內容
(1)默讀課文6~8節,找找主要講了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交流,板書:小淘氣、“我”、奶奶
(2)深入討論,交流體會
小淘氣有什么舉動?(小淘氣想吃杏兒所以來偷杏兒)
你能理解小淘氣的做法嗎?說說你的見解。
發現小淘氣想偷杏兒,“我”是怎么說的?
出示句子:“你們這些小饞貓,摔了活該!”
指導朗讀:如果是你,當時你會怎么說這句話?
說話練習:如果是你,還有可能會怎么說?
奶奶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在課文中找一找,并同桌討論: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奶奶?
隨機出示奶奶動作的句子,相機學習生字“揉”、“屁”。
果子成熟,奶奶開心,看孩子吃杏兒奶奶也開心。多好的奶奶啊,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
(3)奶奶還說了一句讓人回味的話。找出奶奶說的.這句話并出示:“傻孩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記住,杏兒熟了,讓鄉親們嘗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
學生暢談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這里的“香甜”是不是指酒和果子的香和甜呢?酒和果子會因為誰吃,多少人吃而有所變化嗎?誰能聽懂奶奶話里的意思?(“人與人分享快樂”能得到心靈上的滿足這既是一種農村的好風尚,又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
(4)角色體驗,指導復述
奶奶親手栽下了這棵杏樹,又親手摘下這杏兒,再親手送到孩子們的手里,看著孩子們吃得那樣香甜。奶奶心里覺得很高興,所以她的嘴角——(生讀)
是啊,與人分享是一種幸福,誰能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們重溫這個能帶來快樂的故事,感受奶奶的美好心靈。
(讓學生在板書的幫助下復述“分杏兒”的故事)
*復述提示:
首先:找到事情的起因:小淘氣等人偷杏兒從樹上摔下來。
接著:要注意我和奶奶的不同表現:“我”“沒好氣”認為他們“活該”,奶奶又是“扶”,又是“揉”,還進屋拿竹竿打杏兒給他們。
最后:當“我”怪奶奶偏向他們時,奶奶用“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教育了“我”。
四、總結全文,拓展學習。
1、引讀課文最后一節,說說奶奶的“吩咐”是什么?
2、分享是一種喜悅,在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與人分享的快樂經歷嗎?
3、總結:同學們,杏兒熟了,這是一個鮮甜的季節,一個喜悅的季節,更是一個分享快樂的季節。奶奶寬厚待人的品格,以及她所說的“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不僅影響了她的孫子,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好東西要與人分享。這樣,我們就會變得更快樂。
優秀的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高一數學第五章《三角比》第三單元中正弦定理的第一課時,它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內容的直接延拓,也是坐標法等知識在三角形中的具體運用,是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正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的邊角之間的一種等量關系,它與后面的余弦定理都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本節課其主要任務是引入證明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基本應用,在課型上屬于“定理教學課”。因此,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學,不僅能復習鞏固舊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識,體會聯系、發展等辯證觀點,學生通過對定理證明的探究和討論,體驗到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進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高一的學生來說,一方面已經學習了平面幾何,解直角三角形,任意角的三角比等知識,具有一定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理解、應用往往會出現思維障礙,思維靈活性、深刻性受到制約。根據以上特點,教師恰當引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注意前后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設計思想: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是全面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如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呢?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被動吸收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這個觀點從教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并通過與他人(在教師指導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協作,主動建構而獲得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本節“正弦定理”的教學,將遵循這個原則而進行設計。
四、教學目標:
1、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從已有的幾何知識和處理幾何圖形的常用方法出發,探索和證明正弦定理,體驗坐標法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論證的嚴謹性.
2、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能運用正弦定理解決三角形的兩類基本問題,并初步認識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時,會有一解、兩解、無解三種情況。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與生活。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正弦定理的探索與證明;正弦定理的基本應用。
教學難點:正弦定理的探索與證明。
突破難點的手段:抓知識選擇的切入點,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識特點入手,教師在學生
主體下給于適當的提示和指導。
六、復習引入:
1.在任意三角形行中有大邊對大角,小邊對小角的邊角關系?是否可以把邊、角關系準確量化?
2.在ABC中,角A、B、C的正弦對邊分別是a,b,c,你能發現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結論:
證明:(向量法)過A作單位向量j垂直于AC,由AC+CB=AB邊同乘以單位向量。
正弦定理:在一個三角形中,各邊和它所對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正弦定理》教學反思
本節是“正弦定理”定理的第一節,在備課中有兩個問題需要精心設計.一個是問題的引入,一個是定理的證明.通過兩個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要學習這節課,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進行設計,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的思路就是從解決課本的實際問題入手展開,將問題一般化導出三角形中的邊角關系——正弦定理.因此,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學既能復習鞏固舊知識,也能讓學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識,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的思維發生,發展,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是如何解決的,給學生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從學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把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問題也轉化為直角三角形的性,從而得到解決,并滲透了分類討論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等思想。
2.在教學中我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是突破教學難點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幾何畫板》探究比值的值,由動到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3.由于設計的內容比較的多,教學時間的超時,這說明我自己對學生情況的把握不夠準確到位,致使教學過程中時間的分配不夠適當,教學語言不夠精簡,今后我一定避免此類問題,爭取更大的進步。
優秀的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規律,對于學習電路和深入理解電學知識至關重要。本次課程將重點介紹歐姆定律,內容邏輯性強且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學生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并理解歐姆定律,其中實驗方法和歐姆定律是最關鍵的兩個方面。歐姆定律的含義將在學生進行實驗過程中逐漸領悟,其形式簡單明了,因此并非難點而是重點。然而,學生掌握實驗方法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個實驗的難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實驗設計、數據記錄以及數據分析等方面。由于實驗難度較大,學生可能會犯錯誤,因此評估實驗結果和進行交流溝通也顯得十分重要。在這些方面,教師的引導和協助不可或缺,因此本節課將采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來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并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并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系: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師:我們到目前已經學了電學方面的幾個物理量?
生:電流I、電壓U、電阻R(教師板書1)
師:這幾個物理量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系。當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較高時,通過它的電流將增加。換句話說,電壓和電流是正相關的,電壓越高,電流越大。相反地,當導體的電阻較大時,通過它的電流將減小。也就是說,電阻和電流是負相關的,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這種關系可以用歐姆定律來描述:電流等于電壓與電阻的比值,即I = V/R。這個公式表明,電壓和電阻決定了電流的大小。
生:(對于這個簡單的問題,大家的回答都很積極和準確)
師:這僅僅是一種初步的建議,它是一種定性關系。例如:當一個5Ω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從5V增加到10V時,通過它的電流會有何變化?進一步問大家,電流將變化多少呢?
生:學生對于第一個問題能夠輕而易舉地給出答案,但是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感到困惑和挑戰,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師:如果我們知道一段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具體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這個問題對于我們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我們能具體知道電流的值,那么就不僅僅能知道電壓升高后電流會變大,還能精確地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三個物理量之間存在一種什么定量關系。
探究課題
師:既然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存在關系,讓我們大膽猜想一下電流I與電壓U和電阻R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形式?
生:(學生的各種猜想……)
(教師板書2.這里的猜想不是一段語言表述,而是一個具體的公式,因此學生可能會沒有把握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需要鼓勵,即使有的學生說出一個公式也不一定能夠說出猜想的理由,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替他向同學說出猜想的理由,理由的正確與否不重要。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
師:到底哪一種想法是對的,我們只能通過實驗來驗證。這個實驗要怎么做呢?
生:用電源和一段已知阻值的導體組成一個電路,用電壓表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導體的電流,看三個值滿足哪一個關系式。
師:說出你所需的器材有哪些?
生: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
(教師板書3)
生: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測出在不同的電壓下通過電阻的電流。
師:如果我得出了結論,你可能會懷疑是不是因為我使用了一種特殊的電阻。然而,這個結論只是一個巧合,很可能當使用其他電阻時就沒有這個規律了。
生:可以換幾個電阻,測出不同電阻情況下的電壓和電流。
師:換電阻很簡單,這里老師可以給你們5Ω和10Ω兩個不同的電阻;如何改變電壓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電源的角度(用的電源是干電池或學生電源怎么操作?)和從電路的組成結構角度(電路中增加一個什么元件?)進行思考]
①增減干電池的個數。
②調節學生電源的輸出電壓。
③與定值電阻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
師:由于滑動變阻器的.連續調節特性,使得它在使用過程中非常方便。為了改變電壓,我們采用了串聯滑動變阻器的方法。[補充教師板書3(增加“滑動變阻器”)]。
師:現在我們已經確定了使用的器材,讓我們一起繪制一個能夠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吧。(引導:我們研究的目標是定值電阻,因此電流表和電壓表所測量的是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那么電流表和電壓表應該如何連接到定值電阻上呢?另外,為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我們需要使用滑動變阻器。那么滑動變阻器應該如何與定值電阻連接呢?)。
生:(學生將自己畫的電路圖展示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修改)
師:同學們畫的電路圖可能不同,但只要把握住關鍵的要點就可以。
要點:
①電源、開關、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電流表串聯;
②電壓表并聯在定值電阻的兩端。(見圖-11)
師:記錄數據是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且在記錄數據時還需要一定的技巧。因為我們需要從這些數據中尋找規律,所以數據的排布要合理,以便一目了然。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表格進行記錄。表格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工具,我們每天上課都會用到課程表,考試結束后也會看到全班的成績表。那么當我們改變電壓和電阻并測量電流時,應該如何設計數據記錄的表格呢?
生:一些學生喜歡查看自己的課程表,而另一些學生則會設想將課程表中的星期和節次轉化為電壓和電阻。教師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揭示答案。
師:為了能夠與其他小組的數據進行比較,在實驗完成后,我們需要保持相同的實驗條件。因此,在本實驗中,我們將使用兩個定值電阻,分別為5Ω和10Ω。我們將調節定值電阻的兩端電壓依次設置為1V、2V、3V,并記錄相應的實驗數據。這些實驗條件將有助于我們在實驗結果分析中進行比較。
師: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協力下,我們成功地完成了實驗設計。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取得了實驗的成功。如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實驗很可能會因此失敗。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想向大家提幾個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
(投影儀投影: ①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開關應該斷開。 ②在開關閉合之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調節到合適的位置。 ③如果已經知道實驗中遇到的最大電流是0.6A,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生:(第一個問題相對簡單,大多數學生應該能夠回答。第二個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能需要給予提示。第三個問題需要學生學會從實驗設計中找到數據,教師可以提供引導。最后,教師可以投影出答案。)
師:請同學按照上面的實驗方案開始實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展示實驗數據】在黑板上,我將學生們的實驗數據進行了展示(補充教師板書5)。每個小組都非常積極地向我展示了他們的實驗數據。【重點強調誤差】同時,我提醒同學們,任何實驗都存在誤差,因此他們的數據之間會有一定的差別,這是正常現象。然而,我們可以發現,盡管數據有所差異,但差異并不大,這并不影響我們總結規律。【引導觀察關系】接著,我請同學們觀察這些數據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系。請同學們仔細思考,探索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并共同尋找數據間可能存在的規律。
(投影:觀察表格的縱行。當電阻是5Ω時,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1/2倍,電壓增大到原來的3倍,通過它的電流增大到原來的1/3倍。對于10Ω的電阻,電流和電壓沒有這種關系。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②觀察表格的橫行。當電壓是1V時,電阻增大到原來的2倍,通過它的電流變為原來的1/2倍。對于2V和3V的情況,電流和電阻有這種關系嗎?。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③將電流I、電壓U、電阻R的關系用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
生:(數據的規律性很明顯,學生基本能自己獨立得出結論)
師:這個規律最早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發現的,因此稱為歐姆定律。
師:實驗完成了,大家分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然后做出回答。
①實驗的結論具不具有普遍性?
我們的研究采用了多次改變電壓和電阻進行測量的方法,結果顯示在條件改變后得到的規律是一致的。這表明該規律具有普遍性。
②為什么少數小組的數據偏差比較大?
會有多種因素導致這種結果的錯誤。比如:電路連接是否正確;電壓表是否正確地與定值電阻并聯;選擇了錯誤的電表量程而沒有意識到;誤將電流表當做電壓表,或者將電壓表當做電流表使用;在填寫數據時是否將其正確地放入表格中等等。
③為什么多數小組的數據總有一些小小的偏差?
這是一種正常的誤差情況。例如,在讀取數值時,由于每個人的習慣不同,當電表指示在刻度的半格時,有些人可能會忽略半格,而其他人可能會多讀半格;此外,使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以及電表的準確性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這些因素都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
鞏固練習
①(擴展教師板書5的虛線部分)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規律,不用測量,大家能不能把表格中的空白部分補充完整?
(教師任意添加一個電阻和電壓,學生補充電流)
除了應用規律求電流,我們能不能求電壓或電阻?
(教師任意添加一個電流,學生補充電壓或電阻)
②同學們家中使用的電冰箱阻值大約是500Ω,請你根據歐姆定律估算一下當它工作時通過的電流大約是多少?
探究過程小結
①應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部分元件兩端的電壓。
②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通過某導體的電流和它兩端的電壓。
③改變實驗條件多次測量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④實驗要按照要求規范操作。
⑤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歐姆定律。
優秀的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教法:引導、點撥、探究
學法: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釘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著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并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二、認識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么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并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才同學們摸著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才同學們摸著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圍找一找這些角嗎?看看它們都藏在什么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邊?
(1)學生在小組里交流 (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節通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 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優秀的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72頁、73頁《有幾瓶牛奶》。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理解“湊十”方法的簡便性。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使其初步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對數學的積極情感,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教學重點:
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滲透轉化思想,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優化算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準備兩種顏色的小棒(或圓片)各10根或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在今天的數學課上,老師請來了一位老朋友,猜猜看是誰呢?(課件出示皺著眉頭的笑笑圖片)大家一起和她打個招呼吧。笑笑是個快樂的小女孩,今天怎么變得愁眉苦臉的呢?我們快來聽她說一說。(課件播放畫外音:小朋友們,我有一個表弟名字叫淘淘,他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可是他平時總是挑食,長得太瘦弱了,像個小豆芽,還經常生病,為這事家人都特別著急。小朋友們,有什么好辦法能使他變得健壯起來呢?)
指名說。生可能回答:吃有營養的食物、看醫生、 做運動……
師:同學們的建議可真不少。說起吃東西學問可大了。哪個小朋友愿意將營養豐富的食品介紹給笑笑?(指名說)在眾多的食品中牛奶的營養價值高可是大家公認的。笑笑知道了這個秘訣后就馬上把自己的牛奶拿出來準備給表弟送去。(課件出示:兩盒牛奶的畫面)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么?
師: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有幾瓶牛奶的問題,其余的問題存到問題銀行以后再解決好嗎?(板書課題:有幾瓶牛奶)
二、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1、指導列式
(1)誰能把畫面中的數學信息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指課題)連起來說一說。
(2)誰能根據這個同學復述的圖意,來列出算式?
2、探索算法
師:其他的同學有什么辦法來幫助笑笑算一算9+5= ?呢?可先自己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或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再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要注意用小棒或圓片的同學要用不同的顏色來代表兩箱牛奶。
生動手操作學具探索算法。師注意巡視,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
師: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如果能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那將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匯報或聽取同學們匯報時,相信會學習的你一定能做到這兩點:(課件出示下面要求)
①認真仔細聽其他同學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等同學匯報完后再提出。
②匯報時如果用到學具,最好能一邊動手操作一邊說。
(1)生:我是先數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接著數下去,10、11、12、13、14。
師:這位小朋友在9根小棒的基礎上一根一根的去加。(板貼小棒圖)列出的算式就是:9+1+1+1+1+1=14(板書算式)
師:這是一個一個數的方法,誰的想法和他不一樣?
(2)生:我是用圓片擺的,我先擺9個圓片,又拿出5個圓片,9個加一個是10個,再加4個就是14個。
師:誰跟他的方法是一樣的,請再來說一說。
師指一名用小棒計算的同學說。
師相機板貼小棒圖,再板書計算過程。
師點明:這兩個同學雖然用的學具不一樣,但計算的道理是一樣的。
(3)生:我是用扳手指的方法計算的。我把9記在心里,再伸出5個手指數下去就是14。
師:噢!你是用我們身體上的計算器——手指來幫忙的,那哪位同學聽清楚了,她的這種方法跟黑板上的哪種方法其實是一樣的。
生:他這也是一個一個數的方法。
師:看這位同學是個會聽課的孩子。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是用計數器來幫忙,愿意說說你的想法嗎?
指名學生到前面用計數器演示(師相機滲透“滿十進一”的思想,同時把用計數器計算的分解圖片貼在黑板上)那么我們看看用這種方法與前面匯報的`那種方法是有聯系的。
生觀察后匯報:與第二種方法有聯系。
(如果學生能說出來更好,說不出來由老師點明)
師質疑:為什么要把5分拆成1和幾,而不分拆成其他的數呢?
生:因為9+1=10
師:對,這兩種方法都是先把5分拆成1和4,然后再用9+1=10 最后算10+4=14。這種方法就是把一個加數分拆成1和幾,1把9湊成10,十加幾就等于十幾了,這在數學上叫湊十法。
(4)師:誰還有和黑板上都不一樣的算法嗎?
生如果匯報:把9分成4和5 ,5+5=10 10+4=14
師就注意把這種方法與板書的湊十法聯系起來。
生如果匯報:先算10+5=15 然后15-1=14 教師要追問:為什么最后要減1?
(5)師:9+5=14 ,那5+9=?呢 ?
3、優化算法
(1)師:比較幾種算法,你最喜歡哪種?為什么?
笑笑看到你們這么喜歡幫助別人,她一定很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笑笑最喜歡你們的哪一種方法吧。(電腦演示湊十法。)
師:這種方法你覺得好嗎?你能試著再說一說嗎?(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2)媽媽知道笑笑要給表弟送牛奶,就拿來了一些水果讓她一同帶去。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 一盤9個 另一盤6個的蘋果圖 讓學生列出求一共有多少個的算式 : 9+6
師: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我們分兩組,剛才想用湊十法的為一組,其他方法的同學為一組,比一比誰算得快好嗎?
(3)出示7+9 先讓學生說說這個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再進行試算。
三、實踐應用、深化認知
1、圈一圈,算一算(73頁1題)
小淘淘接受了笑笑的禮物,聽取了同學們的健康小秘訣,沒過多久真的變得強壯起來。他為了感謝大家特意寄來了一些鉛筆想送給每個小組,但是老師不知道寄來了多少枝,想請你們幫忙圈一圈、算一算。下面老師發題卡,請四人小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并把你的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順利通過。
①學生看圖,明確怎么圈,然后圈一圈,獨立完成每一個小題。
②小組內交流,任選一小題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組代表匯報、展示,集體交流訂正。
2、做媽媽的小幫手
師:同學們,其實每位媽媽都關心孩子的健康,總是注意營養搭配合理。今天媽媽帶了20元去上街購買一些青菜和魚、肉等,下面有商品的標簽和每袋的價錢。她只想好了豬肉必須買,其它的卻不知怎么選,你能做媽媽的小幫手嗎?
西紅柿圖片 豬肉圖片 鯉魚圖片 蘑菇圖片 茄子圖片 白菜圖片
3元 9元 5元 4元 6元 2元
請聽清要求,除了豬肉外,你還想選哪些,就在練習本上把圖片下的號碼記下來,再列出算式。要注意一共花的錢數不能超過20元。我們看誰設計的方案多,同時會注意合理搭配?
學生計算后讓同桌互相檢查算式的正誤,集體交流時注意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計算準確性,還要讓學生初步懂得副食的葷素搭配是比較合理的。
3、數學游戲——比比誰算得多
笑笑和他的表弟想請同學們做數學游戲,你們喜歡嗎?
老師發給每個小組分別寫上1、2、3、4、5、6、7、8、9、10這十個數的小紙片,然后折起來,用輪流抓的方式,抓到幾就把它與9相加,組長記錄算對的題數,看在相同的時間里哪個小組算得又對又多。
四、暢談收獲、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笑笑的陪伴下度過了充實的四十分鐘,你都有哪些收獲呢?愿意說給她聽一聽嗎?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老師也真誠希望你們在平日里能珍愛自己,做到營養合理搭配、多運動,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
課下我們自己留心自己的身邊還有哪些關于9加幾的問題,請記下來。我們下節課交流好嗎?
優秀的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和掌握電學計算的一般方法,培養和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答電學問題時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歐姆的人生經歷,激發對科學家敬業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熱愛,激發學習的動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并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還記得上節課我們進行的電流、電壓和電阻關系的實驗嗎?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實驗結論。
生答:當導體電阻R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電壓U成正比;當導體兩端電壓U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I與導體電阻R成反比。
這兩個結論是通用的規律。當我們綜合考慮這兩個結論時,可以得出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關系,與電阻成反比關系。這個關系可以用公式來表示:I=U/R。這個公式是19世紀時由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歐姆通過大量實驗得出的,我們稱之為歐姆定律。接下來將引入該課題。
(二)、探究學習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導體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根據歐姆定律,電流通過一段導體時,其大小與該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該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簡而言之,當我們施加電壓到一個導體上時,導體內部會產生電流,而電流的大小取決于電壓的大小和導體的'電阻。這個定律不僅幫助我們理解電路中的電流流動規律,也為設計和分析電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歐姆定律的公式為:U=IR。下面分別介紹三個字母的含義:U代表電壓,其國際單位是伏特,用符號V表示;R代表電阻,其國際單位是歐姆,用符號Ω表示;I代表電流,其國際單位是安培,用符號A表示。
歐姆定律是電學的核心定律,有兩條需要重點注意,分別是:
1.歐姆定律有兩個變形公式:U=IR, R=U/I(不是決定式)。
2.在I=U/R表達式中的三個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導體”的“同一狀態”;分別用實際電路圖來感受理解。
(三)、鞏固提升
科學家介紹:請同學小組輪流上臺分享課前搜集的有關歐姆的事跡資料。
歐姆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和研究者。他致力于研究電流與電源以及導線長度之間的關系。為了解決電流測量中的難題,歐姆親自設計了電流扭秤。他的重要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非常重要,我們用一個題目來加深理解并運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問題。
例:一段導體的兩端加2V電壓時,通過他的電流是5mA;如果在它兩端加3V電壓,通過他的電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但是給出了這個導體的兩個狀態。在計算題的計算中,要有規范的步驟:我們先要畫出等效電路圖,要有計算表達式,接著帶入數據(單位),算得結果(單位)。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說一說歐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項。
作業: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好好理解體會歐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歐姆資料,編入班級的科學家手冊中。
【優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優秀教學設計04-13
優秀的教學設計07-06
jqx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4-28
養花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1-20
《夾竹桃》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3-22
比的化簡教學設計優秀05-08
《假如》教學設計優秀09-25
美術教學設計優秀10-09
《村居》教學設計優秀10-09
(優秀)bpmf教學設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