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學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
【文本分析】
《水調歌頭》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5課,要求學生在大致讀懂古詩詞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了解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藝術,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這首詞描繪了詞人中秋之夜望月懷人的心路歷程,渲染了空有一輪明月,家人卻難團圓的凄清氛圍,表達了對詞人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詞人雖遭貶謫卻依然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構思精巧,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情感真摯,融入了帶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悟。
【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花好月圓人團圓,月亮的圓缺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審美體驗。在漫漫的文學長廊中,眾多文人墨客對月抒懷,寫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既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真無邪,又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溫婉浪漫。那么在這么一個美好的夜晚中秋之夜,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作品《水調歌頭》,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初讀課文,體驗情感之美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介紹方法:自由誦讀,在誦讀中體驗詞的情感美;讀完后能用一句話說說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自由誦讀后,每人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位說說。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詞人雖遭貶謫卻依然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接著深入學習,以對詩歌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體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學習體會,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文載道,詞緣情,詩言志。好的詩詞能表現作者的獨特情感。詞中作者的情感是復雜多樣的,既有作者懷才不遇的惆悵與憂傷,既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又有對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愿之情,但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傳達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一正一反,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本詞多了一份曠達的氣息。
在此處順勢介紹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弟合稱“三蘇”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詞寫于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詞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蘇軾仕途失意被貶,心情抑郁。其弟蘇轍(字子由)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兩人已有七年未見。中秋賞月,詞人歡飲達旦,在醉意中寫下這首詞,抒發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第二回,深入體驗地讀。帶上深入一步的理解,全班齊讀,在齊讀中一起體驗作者的.情感。讀前讓學生討論:這次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體驗?上闋在朗讀中要讀出詞人的矛盾心理,下闋在朗讀中要讀出詞人對天下所有人的祝愿,情感的基調是從消極、惆悵轉向豁達、樂觀。
三、再讀課文,體驗內容之美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說明:現在用讀來體驗詞的內容美,邊讀邊體驗;讀完后能說說作者先后用哪些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內容有怎樣的美感或特點。
每人先獨立學習,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形成基本共識;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位小組長向全班介紹本組的學習體會。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學習體會,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
這首詩先后寫了以下內容:
上闋望月,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作是知心朋友,把酒相問,展現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一正一反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此處的描寫,既寫出詞人留戀人間,又寫出其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相伴,一起舞蹈嬉戲。
下闋懷人,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嘆人生的離合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月亮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但愿人長久”,突破了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打通了空間的阻隔。讓空中的一輪圓月將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板書)
上闋 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
下闋 懷人(抒情) 情景交融
四、三讀課文,體驗語言之美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說明:請各位邊讀邊體驗和欣賞表達內容的語言;讀完后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兩個詞句,寫下自己的“一句話欣賞”,說說作者在語言形式(包括音韻)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每人獨立進行,然后在小組內書面交流。
最后教師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這首詞有個小序,咋看無足輕重,其實不可或缺。其交代了寫作的緣由,通過這個小序,可以讀出背后的很多信息,詞中所表達的曠達的胸襟與小序中的“歡飲”合拍,“兼懷子由”一個兼字,引出了下闋對兄弟的思念之情,顯現了詞人的情感歷程,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細微處的信息。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五、四讀課文,換位體驗情感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說明:人們運用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表情達意,或者說,是想用特定的語言來表達特定的情感。有人說,詩和詞在表達上的區別是:詩言志,詞言情。詩表達的是“大我”,詞表達的是“小我”,是個人真切細膩的情感。現在讓我們在前面第一環節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再深入一步:換位體驗。就是說,要化身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現在的你,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文豪蘇軾,當時已是近不惑之年,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中秋之夜家人難團圓,現在,請你用生命去體驗,去朗讀。
朗讀之后繼續提出學習要求:請用散文化的語言,加入適當的想象和聯想,依次對詞句進行情景描述。
然后抽點兩人左右現場表達,以渲染課堂氣氛。教師接著介紹自己的描述,繼續渲染課堂氣氛:
丙辰年的中秋節,我高興地飲酒直至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我端起酒杯問青天: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的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陪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是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雖然相隔千里之外,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然后讓每人說說此時的感受。先在紙上寫下來,然后自主發言。
第二回,深入體驗的讀。合上書本,帶上深入一步的體驗,全班一起背誦著讀,要讀出自己的生命體驗,外聲內情,聲情合一。
六、五讀課文,美讀成誦
在前面“三美”依次理解、逐個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情感美、內容美、語言美融合在一起,在誦讀中整體體驗,讀出自己完整的理解,讀出感受,讀出享受,最后能夠美讀成誦。
七、總結學習收獲或感受
每人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學習感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之后每個小組長代表本組向全班綜合介紹。
八、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經典的古典詩詞可以為同學們打開一扇扇敞亮的“天窗”,透過這些天窗,大家可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向同學們推薦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再次感受蘇軾的曠達的胸襟和博大胸懷。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的文學常識,了解作者的主要經歷和作品的主要題材及風格。
2、學習作者善于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3、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4、體驗文中流露出的真摯的親情。
【學法建議】
要重視誦讀。本文是歸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摯強烈,應通過誦讀讀出文氣,讀出意蘊,讀出感受。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項脊軒( ) 垣墻周庭( ) 珊珊( )
偃仰( ) 兀坐( ) 迨諸父異爨( )( )
先妣( ) 門扉( ) 欄楯(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可容一人居: 顧視無可置者:
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室始洞然: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
客逾庖而宴: 凡再變矣:
先妣撫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茲:
一、文本研習
1、 層次結構
全文可劃分為兩個部分:
文章開頭,具體地寫項脊軒的小、舊、破漏而又陰暗:舊稱“ ”,“ , ” 見其小; “ ”直接點明舊;“ , ” 見其破漏;“ , , ”則見其陰暗。這樣寫,跟下面寫修葺后的.項脊軒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出作者對它的喜愛。修葺后的項脊軒變得不漏、不暗了。作者在這樣的環境里讀書,怡然自得。
這一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寫可喜事,記項脊軒內外的景物,著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
后面四節是第二部分,寫可悲事。作者寫了“ , ,
”這三個典型的細節,寫出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這是可悲事之一。 ,是可悲事之二。 ,是可悲事之三。十幾年后作者又補記了最后兩段, ,是可悲事之四。
2、藝術特色
(1)文氣貫通,渾然一體
文章寫于不同時期,思念的人有三代,但作者以 為線索,把人物、事件串聯起來,又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得文章渾然天成,毫無松散凌亂的感覺。
(2)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寫出真情實感。
表現大家庭的破敗衰落,作者選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細節,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見;寫祖母,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幾句話和“ ”“ ”兩個動作,就表現出責備、疼愛和喜悅交織的復雜情感。
三、問題探討
1、作者在修葺后的項脊軒中有時“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有什么好處?請從古代詩歌中再找出一些用了這種手法的詩句并加以體會。
2、第二節中寫作者的悲情寫得很有層次,請劃分出層次并加以品讀。
3、有人認為第三節是多余的,應該刪去。你是怎么看的?請說出理由。
4、本文的結尾,不言悲而悲不可禁,說說這樣的結尾妙在何處。
5、有人說《項脊軒志》的主題是寫親子和夫婦之情,有人說是表達對昔日家庭生活的懷念,也有人說是對家道中落的身世的哀鳴和對個人遭際的不幸的憑吊,請談談你的看法。
【課堂檢測】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欄楯(shǔn) 棲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闔門(hé) 老嫗(ōu)
C.塵泥滲漉(shèn) 長號(háo) 異爨(cuàn) 冥然(míng)
D.萬籟(lài) 偃仰嘯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B.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今已亭亭如蓋矣
C.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室西連于中閨
D.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
A.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B.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室始洞然(寬暢的樣子)
②桂影班駁(錯雜)
③先妣撫(撫摸)之甚惜
④嫗每(每次)謂余曰
⑤風移影動,姍姍(美好的樣子)可愛
⑥吾妻來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異于前
⑧或憑幾學書(學寫字)
⑨舊時欄楯(橫的叫欄,縱的叫楯)
⑩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5、翻譯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④.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你寫過春么?你筆下的春是怎樣的呢?
朱自清先生也寫過春,讓我們一起聽聽吧。
二、整體感知
1.聽師范讀,配樂《漁舟唱晚》。
閉上眼睛,跟著音樂,我們一起來走進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話或者一首詩,來形容你聽后的感受。
三、美讀
1.如此美文,該如何讀?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么?能示范一下么?
2.綜合剛才同學們的建議,并保留自己對文章的獨特理解,大聲地、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吧!
3.這么好的文章,真該多讀幾遍啊!大家打擂臺吧,看看誰讀得最有感情,有自告奮勇當擂主的嗎?各選自己讀得最好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勝負取決于在座同學的舉手表決,以支持人數多者為擂主。
四、想象畫
1.聽著大家優美的讀書,老師的眼前不時會浮動著一幅幅春天的畫面,大家也有這樣的體會嗎?我們來一起畫一畫朱自清的《春》吧!記著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2.畫之前,可以再讀讀課文,作簡單的圈點勾畫,熟悉朱自清筆下的《春》。
3.動手繪一繪吧,任選文中的一處春景畫一畫,別忘了添上你的想象。
五、反思
1.一幅幅別具匠心的春景圖在我們同學的筆下誕生了,現在我們來看圖描繪一下春景吧。
分別用朱自清的《春》的原文和自己的語言描繪所畫的春。
小組同學相互說一說,評一評,小組代表全班交流。
2.你發現了什么嗎?
六、研讀品味
名家的語言是我們須去開掘的寶藏,怎么去開掘呢?不妨再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并做簡單的旁批,嘗試做些賞析,并與小組成員交流你的賞析成果。
七、欣賞美文
讀完《春》,我們只想說一個字,那就是美!其實在朱自清的筆下,還有很多這樣的美文,甚至比《春》更美。
1.欣賞《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的寫景的經典片段。
2.讀中感悟朱自清的語言特色。
八、布置作業
1.練筆
A.模仿《春》,寫《秋》;B.與《春》對話,寫《春,我想對你說》。二者任選其一。
2.積累
摘抄你認為美的句子在摘抄隨筆本上。
3.美文推薦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綠》
[體驗與反思]
本課重在感受、領悟朱自清《春》的語言美,從語言的角度切入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走進課文,并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寫作背景,只留下《春》,突顯《春》的語言。
在聽老師誦讀課文這一環節,隨著古典的《漁舟唱晚》的響起,學生閉上了眼睛,陶醉于美的意境當中。
老師感情誦讀這一環節的情境營造較為成功,較好地發揮了老師的朗讀優勢,起到了正面的示范作用。學生古詩吟誦《春》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致頗高,在課堂一開始就體會到了被欣賞的喜悅,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而朗讀擂臺賽這一環節讓學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斷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過程中,課堂掌聲不斷,激情飛揚,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在競爭中學習了競爭并學著做人。
課堂在讀上下足了工夫,學生讀得充滿激情,但課堂發言方面,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就比較薄弱。課堂一開始的用自己的語言詠春,畫好春圖后的描繪春,學生大多不敢說,小聲說,說得無條理,不完整,口頭表達還要加強。
課堂設置了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但遺憾的是學生拘泥于書本,想象毫無生氣,更無新意,思維始終沒有被打開,創新只是美好的愿望。
在圈點勾畫中,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和語言美,通過旁批,學生也學著鑒賞,學著反思,初步學會讀書的方法。但相對而言,學生的興致不高,反思顯得無所適從,缺乏反思的意識。
美文推薦這一環節還是相當有意義的,不僅拓寬了知識面,增大了信息量,而且更深入地感受了朱自清的語言美。
學生練筆內容很豐富,并且都在有心地模仿朱自清的語言。安排積累好句,意在培養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欣賞詞的能力。
2、感知蘇東坡豪放的詞風,復雜的性格。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一首《水調歌頭》牽動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表達了天下多少離人的美好祝愿。這位北宋的蘇軾又引起了多少后人的關注。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中就接觸到幾篇與蘇軾相關的文章。請作回憶。
《水調歌頭》《渙溪紗》《核舟記》《記承天寺夜游》《荷》
二、溫故知新,簡介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四大家”
詞風豪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三、文體小常識
是否問過自己何謂豪放,何謂婉約?(學生思考)
婉約派:語言暢達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內容多以雄奇闊大意境抒發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豪放派:語言清新、含蓄、委婉,情思曲折而真切;內容以情感為題材。
四、文本解析
(一)初讀感知判斷風格
1、輕聲自讀課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礙的詞句。
2、組合作,交流疑難,理解詞的大意
3、小組推選代表概述詞意,可以合作完善。
4、在了解詞意的基礎上初步判定風格——豪放
5、以怎樣的語氣腔調讀這種風格的`作品?——豪邁奔放,高亢激昂
6、個別試讀——聽錄音——齊讀(注意讀出高亢激昂,豪邁奔放)
(二)二讀品析感受豪放
1、聽同學們的朗讀,老師感受到風格豪放的作品在語言上的氣勢。剛剛僅僅是了解大意,初步判斷風格為豪放,現在細讀課文找出判斷的依據,作進一步的確認。請再讀本文從內容上判斷哪個字最能表達詞人當時的豪放之情?——狂
2、狂在何處,采用什么手法寫出這種狂?——狂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舉黃,右擎蒼”,“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干騎卷平岡”的陣容
狂在,“為報傾城隨太守”的場面
狂在“親射虎,看孫狼”的氣概
狂在“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典故:(補充背景,出示地圖,幫助理解詞人情感)
親射虎,看孫郎自喻孫權,雖年近四十,仍有少年狂氣,意氣奮發。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小結:以“狂”字統攝全詞,豪放在其出獵場景的壯闊,在其報國之心的濃烈。上片的敘事為下片的抒情鋪墊。全詞巧用典故,借出獵的表達報國之心。這也確實是一首風格豪放的詞篇。(中心主題)
(三)三讀吟誦再現豪放
以高亢的音調、充沛的激情,再現詞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對照板書,嘗試背誦)
五、拓展研讀
1、這首詞不僅我們讀來感受到萬丈豪情,就連蘇軾自己也較為得意,他自己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其實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風格的詞,在豪放派詞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蘇軾也成為豪放派詞風的開創者。再欣賞他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豪放風格的詞篇。(讀出豪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思考:如果說《密州出獵》豪放在其場面的壯闊,報國心的濃烈,那這首詞有表現在何處?——雄奇壯麗的景色、如畫的江山、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一切都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2、詞人在豪放詞篇中表現出其昂揚的風姿,豪邁的氣概,是一名響當當的漢子。可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殊不知蘇軾同樣擅長婉約風格。
就在創作本文的同一年正月二十日這天夜里,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被陳師道夸贊為“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起欣賞,并結合對蘇軾的了解用一句話來概括蘇軾的形象。
3、一句話概括蘇軾形象
(我心目中的蘇軾)例如:
他是一位有著錚錚鐵骨而又綿綿情意的詞人;
他是一位內柔外剛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
他是一個兒女私情與家國在計兼顧的矛盾體;
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背誦本文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5
項脊軒志
執教者:陳玉萍(甘肅)
創設情境:
中國的文人喜歡給自己的書齋取個雅致的名字如蒲松齡“聊齋”,梁實秋“飲冰室”,等,明代歸有光給自己的書齋取名“項脊軒”
作者簡介:
歸有光
取項脊軒的原因
1、書齋小如人的脖子、脊梁般
2、懷遠追宗
3、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整體感知:
一、 感情誦讀()其余學生靜聽
學生評價并質疑(學生表現的太可愛了如果學生整節課都表現的如此靈動,該多好啊!期待中,教師千萬不要讓可愛的孩子們噤聲了!)
正音:
滲漉 修葺 老嫗 姊妹 闔門 偃仰 扃牖 象笏 垣墻 先妣 呱呱而泣
(學生齊讀)
解析實詞含義
過:大母過余曰;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比:比去,以手闔門;去民之所惡,以民之所比;
置:
顧:顧視無可置者;三顧茅廬;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引導:
實詞的含義應如何解析?
生1:語感結合上下文
生2:根據字形判定
師總結:推斷詞義的方法:字形推斷法 古今詞義對照法 語境分析法 聯想推斷法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這樣一些內容:一間書房、兩種情感、三個女人
研習文本:
生齊讀關于“一間書房”的文字
方:一丈見方,形容面積小
北向:門朝向北
思考:沒修葺前的項脊軒有什么特點?
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凍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梁實秋《雅舍》
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風無事亂翻書梅影橫窗知月上,花香浮動覺春來
思考:讀二三兩段思考作者寫了哪兩種感情?
先:表示對長輩的.尊重
主要運用了細節描寫
學生齊讀
思考:
運用了哪些細節描寫你最喜歡哪些細節描寫?說說喜歡的理由
生1:文中最后一句有種物是人非的悲涼感“亭亭如蓋矣”樂景寫哀情
生2:兒寒乎?欲食乎?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關愛有此想到了現實中的自己(學生的發言太精彩了!善于將文本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語文課堂的精髓 為這些學生原來的老師鼓掌沒有平時的訓練,是不會有這樣的思維的深刻和鮮活的)
生3:吾妻死,室壞不修——夫妻情深,當時只道是尋常
拓展延伸:
古人曾言:“人生四大不幸之事,歸有光擁有其三,但其文字卻沒有絲毫的頹廢和悲涼”
點評:文言文教學應“言”“文”并重,很多的優質課只重“文”忽視了“言”的學習,而陳老師卻并沒有厚此薄彼,將“言”講的也是興味盎然如關于實詞含義理解的指導 內容的概括很簡潔凝練,如能引導學生概括出來就更好啦!課堂知識的梳理老師越俎代庖的過多,學生的大腦不是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應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文本內容的前后對比,知道滴水為何能夠穿石。
3、與文本對話過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業的人,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畫挖井人,通過課內外聯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
一、揭題導入
普普通通的水(板書:水),
平平凡凡的石(板書:石,書寫較大),
卻演繹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話(板書:滴、穿;穿字長些),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啟示。(板書:的啟示)
留下了什么啟示呢?下面就請大家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1、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老師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們要銘記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大家讀一讀,自己體會體會。。
2、哪位同學愿意讀給大家聽。
3、實現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為什么會給我們這么重要的啟示呢?
二、初識奇觀,淺悟啟示。
讓我們走進太極洞,去見識一下滴水穿石這個奇觀,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細讀第一節,思考水滴為何能夠穿石?
1、誰愿意做個導游,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太極洞奇觀介紹給大家。
讀第一節,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導游,誰來說說微不足道的水滴為何能夠穿石?
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的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一大奇觀。
3、你再讀讀這部分,看能不能讓大家聽出來水滴是如何滴穿石頭的。
4、停,打斷一下,老師感覺水滴著滴著停了,你再讀一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感覺。
5、誰聽出來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
6、哪些詞語表現了水滴的品格?
因為水滴接連不斷的滴,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
水滴靠的是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確,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讀這部分,然后讀給你的同桌聽,看你的同桌有沒有與你相同的感受。
互讀這一部分。
三、將雨水和水滴比較,感受水滴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雨水同樣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從高空落下來,力量肯定比太極洞里的水滴大得多,為什么卻沒有把石塊滴穿呢?
1、雨水的致命弱點是什么?
2、水滴和雨水比,我們更喜歡誰?
3、我們帶著喜歡水滴的感情,再來朗讀第二節,注意突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有感情朗讀第二節。
4、剛才我們讀到了一個帶問號的句子,不改變原來的意思,能將反問句換一種說法嗎?
5、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這句起什么作用?
第二節在全文起
6、其實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用標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終就能創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跡,讓我們再讀一讀需要我們銘記的啟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讀啟示。
四、解讀名人,深悟啟示。
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這樣,人也一樣,如果誰擁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將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關內容,邊讀邊想想從這些名人身上你學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關語句畫下來,反復地讀讀,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對這些名人說的話寫下來。
老師剛才和大家一起,先讀一遍李時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這個詞來理解李時珍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讀。現在各學習小組按照這個方法來選學愛迪生、齊白石的故事好嗎?
1、在品讀的過程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我先不找同學說,看誰能把你最佩服的人通過朗讀,讓同桌也擁有和你一樣的感受。
同桌互讀。
2、我看有些同學已迫不及待地想說自己的感受了,先別急,你們小組內先互相說說,交流交流。
小組內交流看法。
3、哪位同學愿意把你的讀書體會、個人感受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分享。
●李時珍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現出李時珍很努力不懈呢?
①是啊,為了完成巨著,經過了二十幾年的努力,人生有幾個二十幾年啊!
②說出啟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議大家把掌聲送給他。
③訪名醫、嘗草藥,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就是滴水穿石的啟示,才使他堅持到最后!
④出示文本框:誰能通過板書提示把這段話補充完整?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們也能像
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⑤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感情來朗讀李時珍的故事呢?
我們就帶著這種感情一起朗讀李時珍的故事吧,讀的時候注意突出表現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詞語。
●
愛迪生
①是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為我們都能成為一個有心人鼓掌!
③孜孜不倦理解了嗎?愛迪生孜孜不倦的結果怎樣呢?
④出示文本框:我們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嗎?先說給自己聽聽,然后再舉手回答。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們也能像
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們再來朗讀愛迪生的故事,體會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
齊白石
①的確,時間就是生命!
②老師問一下,白石老人小時侯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不錯,書是知識的海洋
③精辟,老師想到一句話: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④哪個詞更能反映齊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爐火純青什么意思?相傳道家煉丹煉到爐里的火發出青色的火焰時就成功了,后來比喻學問、技藝等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謂的煉丹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齊白石煉的是什么?
⑤故事里哪些詞語能表現他的畫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⑥對啊,齊白石老人用一輩子就從來沒有離開過畫畫。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風里描畫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陰涼的樹陰下觀察小溪里的魚蝦;秋天,他在習習的涼風里觀賞各式各樣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筆凍硬了,墨水凍成塊了,他還是堅持著作畫
所以他畫的蝦像在水里游動!所以他畫的蝦叫人垂涎欲滴!
⑦老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剛才學習三個故事的時候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么書讀不成呢?
讓我們一起朗讀齊白石的故事吧。
五、聯系實際,體悟啟示。
1、訪名醫,嘗藥草,完成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畢生孜孜不倦給人類留下了1093項發明的愛迪生,還有不叫一日閑過的白石老人更是令我們欽佩不已。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①對,靠的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是呀!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咱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3、嗯,說的好!我建議大家再去讀讀這個耐人尋味的啟示,我想此時此刻你的感覺一定更不一樣了。
生:讀啟示。
4、我們講了這么多故事,概括起來說就是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5、引號中的三個詞語理解嗎?
出示文本框:能把你的理解溶進填空里去說一段完整的話嗎?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
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6、所以我們要銘記
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7、找出兩組反義詞。
目標專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廢。
8、剛才大家介紹了那么多名人,今天老師也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老師,是個挖井人。(師出示漫畫《挖井人》,介紹: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著一把半途而廢锨,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勞,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斷的水)通過這幅漫畫,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說的好,要想成功,持之以恒和目標專一這兩者缺一不可的。
經典!
的確。有時成功離你只有一步之遙!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對他說些什么,使他盡快的挖到水?
9、同學們,對于你們的思維、你們的回答,老師只想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精彩。
六、領會特色,賞悟啟示
這篇課文先給我們呈現太極洞奇觀,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啟示,接著舉三個典型事例并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有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實現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給我們提出希望。我們再來回眸太極洞奇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奇觀!
有感情朗讀太極洞奇觀。
七、布置作業
咱們這堂課馬上就要結束了,老師這還有項作業(小黑板出示)。
板書:
22
滴水穿石的啟示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愛迪生
目標專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項發明
齊白石
爐火純青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7
一、導入新課:
我們曾經學過小說《變色龍》,文中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媚上欺下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魯迅說:“契訶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契訶夫的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板書),看看作者筆下的別里科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作者又想借助這個形象表現什么主題。
二、相關介紹:
1、關于作者:契訶夫(1860—1904),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也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而登上世界文學高峰的作家。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典型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現實。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劇本,代表作有中篇《第六病室》,短篇《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櫻桃園》等。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列夫·托爾斯泰稱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
2、關于背景:《裝在套子里的人》發表于1898年。19世紀末期,俄國正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工人運動逐漸展開,馬克思主義已在全國傳播,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形成,一場革命風暴即將到來。沙皇政府面臨著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瘋狂鎮壓人民,這種專制統治剝奪控制了人們的自由,全國密探遍布,告密者橫行,一切反動勢力糾合起來,在全國造成了陰沉郁悶的氣氛。沙皇政府的忠實衛道者,也極力維護沙皇的反動統治。他們死守著舊有的陣地,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這種人不但出現在官場,而且也出現在知識界。別里科夫就是這種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
三、課文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梳理小說情節。
問1:小說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小說故事情節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具體如下:1、別里科夫的特征(1-5)。主要是從各個側面介紹別里科夫的特征。2、別里科夫的戀愛(6-37)。主要寫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戀愛和失敗。3、別里科夫的辭世(38-40)。主要寫我們埋葬了別里科夫,但生活中還有許多“別里科夫”。
研習第一部分,探究形象特征。
學生齊讀第一部分。
問1: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
明確:1、衣著:晴天穿雨鞋,帶雨傘,穿棉大衣;臉藏衣領中,戴黑眼鏡,穿羊毛衫,棉花堵耳。2、習慣:傘、表、小刀都放在套中;坐馬車時支車篷;臥室像箱子,床上掛帳子,蒙著被子睡覺,關緊房門。3、論調: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4、思想:歌頌過去和從不存在的東西;只有政府的告示、報紙上的文章規定著禁止什么,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起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悶悶不樂。5、職業:教古代語言。
問2:從別里科夫身上眾多的“套子”中,你能否歸納出他的形象特點?
明確:1、懼怕逃避現實——他封閉、懷舊、膽小、多疑,利用“套子”隔絕人世,免受外界影響;2、維護現行秩序——希望一切都合乎法度,害怕鬧出什么亂子。
問3:你認為別里科夫到底是怕什么?
明確:別里科夫整天戰戰兢兢、六神無主,是因為他害怕新思想、新事物,害怕社會變革,害怕動搖了舊秩序。
問4:別里科夫是一位普通的希臘文教師,且膽小如鼠、弱不經風,可他又為什么能轄制全城呢?
明確: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他的言行、思想都與沙皇專制制度保持一致,自覺維護舊制度舊思想;二是舊勢力依然頑固,革命力量較為薄弱,周圍的人還沒有勇氣敢與他斗。正因為如此,別里科夫才能“轄制”全城。
(師)說:“戀愛”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渴望的美好東西。別里科夫的戀愛又是怎樣的呢?最終結局又能引發我們怎樣的思考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第二部分。
問5:“別里科夫的戀愛”部分包含哪幾個情節?
明確:此部分包括四個情節:漫畫事件、騎車事件、爭吵風波、回家病倒。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把握父親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切合文章聯系實際感悟真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父輩的堅韌,體悟父輩的艱辛與責任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把握父親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點撥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一、導入,板書課題
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閱讀課文
1、檢查預習,認清字詞
2、講述故事情節(簡要概括主要情節,理清思路)
三、理解閱讀
問題探究一:
1、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筆墨
2、“父親坐在綠蔭里,……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表現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么
4、父親回來時,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小結)
問題探究二:說說父親
1、說說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2、說說為了臺階,父親付出了什么你從哪里讀出來的(跳讀、思考、討論、交流)
四、感悟閱讀
1、思考文章的標題能否用“父親”或者“新屋”等來替換,原因何在
2、你從文中讀出了我對父親怎樣的情感反復咀嚼文末句話,體味一下。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9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研究》課題開題以來,我們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已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研究工作,結合第一階段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課題研究第二階段的時間:
xx年2月——xx年12月
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在學校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全體課題研究人員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以教科研服務教育教學,以教科研促進教育教學,以教科研優化教育教學的工作原則,踏實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科研質量,因此本階段我們本著課題為教學服務的原則,主要的是教學實踐研究為核心,把前期的研究的成果付諸于教學案例的研究中,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的質量。挖掘和探討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手段。
三、課題研究的措施
(1)把課題研究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相結合
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個人教科研計劃,建立個人課題研究檔案,圍繞課題撰寫教案、上探究課,讓課題研究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2)注重調查,讓教科研深入學生,深入課堂
科研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發展。在課題的研究的過程中注重把研究的成果應用到平時的日常教學中,運用有效的問題來進行課堂教學,同時要關注運用的效果,為此我們結合課題的內容,定期做好問卷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使我們的課題研究有實效和推廣價值。
四、具體工作:
1、把第一階段所得出的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去,放開傳統教學的束縛,打破以往陳規的教學模式,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2、積極組織課題組活動。每月一次,組內的研究人員分享和總結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和后期的研究措施。
3、把課堂教學和研究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進行課題研究內容的實踐與探索,針對問題,及時進行思考,并提出相關策略,與校研活動相結合
4、研究策略:理論指導——實際試驗——階段分析——反思改進——總結推廣
五、具體工作安排:
xx年1—2月
1、召開課題組研討會,討論第二階段工作重點;
2、參加課題組一些活動。
xx年3—6月
1、對第一階段的初步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檢測與再實踐,與日常教學相結合。本月組織組內的岳麗麗老師、崔迎春老師和我上一節“同課異構”課《社戲》,三位老師分別從人物、情節和環境這小說的三個不同要素入手設置不同的問題,進行教學實踐。
本階段主要是學習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設計有效的問題讓學生來理解抒情類記敘文如何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掌握文章能容,理解作者情感。
根據最新中考說明的信息我們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進行非文本閱讀,從宏觀上把握理解每篇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掌握說明內的內容。
2、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并且請教資深教師指導課題的研究。
xx年7月--xx年12月
按之前的總方案制定本階段工作計劃,結合課本進行研究探討。
定期開會
整理充實內容調整方案,繼續開展研究。
具體分工:
XX老師
負責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燈籠》《小石潭記》《大雁歸來》《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壺口瀑布》《登勃朗峰》《馬說》
XX老師
負責八年級下冊《社戲》《桃花源記》《大自然的語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在黃河源頭格拉丹冬》《莊子》
XXX老師
負責八年級下冊《回延安》《核舟記》《時間的腳印》《詩經》《禮記》二則《唐詩二首》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0
以前文言文的教學比較困難,重點不突出,現在通過國培計劃的學習終于明白了:在七年級應打好文言基礎,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文言文興趣;在八年級,則需強化學生文言文思維能力,在夯實雙基的.前提下,開始鑒賞;到了九年級就需要學生能看出文言文文本后面所蘊含的道理和文化了。初中三年,每段各有任務,如果沒有教師這種教學的連續性,則學生的文言文認知水平始終會在原地打轉轉。
文言文的教學應避免從有“言”無“文”的極端進入到了有“文”無“言”的另一個極端的弊病。
文言斷句可以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和細致理解的能力。這種教法使學生對一些文言規律會自主找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由于教學中不是死摳詞句,嚼得過細,這就留下了較多的“空白”, 便于學生自己去感知和領悟。恰當的使用白文斷句,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文言字、詞、語、句以及文學、文化方面的知識。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1
設計思想:
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先試后導這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我在講授《春》一課時,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口頭訓練入手,分層設置思考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學習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各個學習環節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主動的想、主動的說、主動的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了整體感知課文、語感的培養和讀寫結合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訓練,突出重點,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并把它們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做到學為所用。
教材分析:
它是傳統名篇,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寫的,各套課本都會選的;它在情調、布局謀篇、修辭方法、遣詞造句方面都堪稱典范,學生盡可模仿學習。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寫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寫出了春的什么特點?
(3)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4)熟讀、背誦。
本課遇到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方法的學習任務,這里作兩點提示:一、學習這課,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是一重點,課本里的知識嫌少,僅在練習里附了一點,教師應該找參考書,作一點補充;二、應該多結合課文語句消化知識,將修辭學習與揣摩語言結合起來,而不要單純地講知識。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2
1. 體會詩人貶謫郁悶之思
2. 學習理性的敘事之法
3. 品味描寫音樂手法
4. 理解詩歌主旨意蘊
教學重難點:
1. 詩歌敘事特點
2. 音樂描寫特色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語
長安米貴典故,說明未顯明的白居易才情逼人,以次引入本課學習
二、介紹寫作背景
參見教學參考課文研討
三、誦讀詩篇
教師范讀、釋詞、
千呼萬喚始出來(始:才)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是動詞)
四、研讀詩篇
一)序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
三、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今天我們通過-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
四、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五、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六、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七、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 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相似、聯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八、作業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等12個文言常用實詞和“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2.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3.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4.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觀點。
【使用說明】
1.第一課時落實學習目標1-2,第二課時落實學習目標3-4;
2. 第一課時落實基礎演練1-3,第二課時落實基礎演練4-5;
3. 第一課時落實合作探究1-4,第二課時落實合作探究5-10;
4. 第一課時落實鞏固訓練1-8,第二課時落實鞏固訓練9-13;
【知識導學】
1.關于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內容分前后兩個部分,前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后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勉勵人們學習須持之以恒,以求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品德。
2.關于勸學的名言名句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3.關于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體 ” ,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體 ” ,聯系二者的詞語叫 “ 喻詞 ”(像、是、如等)。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如可以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春蠶,說明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卻不能將他們比喻成能使別人干凈起來,可他們自己卻像越來越臟的抹布、掃帚,這樣運用比喻法,叫“引喻失義”,應當注意。因為比喻的雙方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論述一個問題,不能僅靠幾個比喻,應把它和例證法、分析法等結合起來使用。比喻論證不是議論文寫作的主要論證方法,要求慎重使用。
【基礎演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靛青( ) 蓼藍( ) 木直中繩( ) 參省( )
須臾( ) 以為輪( ) 跬步( ) 生非異也( )
槁暴( ) 騏驥( ) 駑馬( ) 跂而望矣( )
二螯( ) 鍥而不舍( ) 金石可鏤( ) 則知( )明而行無過矣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勸學(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吾嘗跂而望矣( ) (4)假輿馬者( )
(5)而絕江河( ) (6)風雨興焉( )
(7)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9)駑馬十駕( ) (10)用心躁也( )
(11)學不可以已( ) (12) 金就礪則利( )
(13)而聞者彰( ) (1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15)用心一也( ) (1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
(17)木直中繩,以為輪( ) (18)聲非加疾也( )
(19)非能水也( ) (20)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3.名句默寫填空。
(1)(20xx江蘇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20xx福建高考)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
(3)(20xx天津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4)(20xx全國高考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復挺者,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
4.找出文中的20個比喻句。
5.結合已學知識,說明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號填在句后的括號里。
a.連詞,表并列關系。b.連詞,表遞進關系。c.連詞,表轉折關系。d.連詞,表因果關系。 e.連詞,表順承關系。f.連詞,表修飾關系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
④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2)按照“之”字的意義的用法,選出全是代詞的一項( )
①青,取之于藍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③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⑤冰,水為之⑥君將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3)下列句子中加點介詞“于”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青取于藍,而青于藍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國也
④屈原至于江濱 ⑤頒白不負于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見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合作探究】
一、說說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根據提示,梳理本文內容
文本圍繞“ ”從三方面展開說理分析,其中第二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 、 ,第三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 、 ,第四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要求 、 、 。
三、分析第一段五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四、荀子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五、分析第三段五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六、我們今天認為,在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途徑上,“思”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荀子卻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應該怎樣理解?
七、分析第四段十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八、結合文本,說說本文比喻說理的特點
九、荀子認為學習可以改變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惡”的本質,從而具備圣心,成為君子,對此,你有著怎樣的評價和認識?
十、在知識急增的社會,我們對于學習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認為荀子的觀點是否過時?有哪些觀點需要補充發展?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倡導的是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情境,凸顯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所扮演的是一種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但在應試教育導引下的現時語文教學卻沒有注重其基礎性,而是偏離了其本來的方向,從而使語文學科失去了本身應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由于應試教育的推動和中考指揮棒的左右,當前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籠上了濃厚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為了中考而教,為了中考而學,從而忽略了語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學藝術魅力,陷入了一個“舍本求末”的怪圈中。
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借助語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來引起學生對語文的重視和喜愛,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學好語文對其以后自身發展的關鍵作用,要讓學生明白,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流利的.語言、優美的文字、廣博的知識、雄辯的口才,甚至健全的人格都依靠語文學習來獲得,只有學好語文才能“踏遍”天下,這是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
在現實教學中,過去所強調的是教師的權威作用,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成被動吸收的“倉庫”。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由枯燥、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師生和諧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新課堂。這就要求教者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形成基本的閱讀能力,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更多的充當教學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互相交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過去用“例子”傳授知識,現在應用“例子”傳授閱讀方法與技巧。在教學中,每篇課文都應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材料,不是教學生理解分析的結果,而是要訓練學生得出這個結果的思維過程。鑒于這一點,我認為,過去是側重知識的落實,現在強調的是能力的檢測。因此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答案重要得多。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活躍學生學習氣氛的場地,引導學生做學習主人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編排意圖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搞好學習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首先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愛勞動愛人民的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樹立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習的遠大抱負,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原動力。其次是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激趣激思、動手動口的問題,推動他們自己看書、查資料、討論、做實驗、觀察、思考,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適時對其引導、鼓勵、評價,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只要自己認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就能成功”的自我評價意識,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只要教師教學中能堅持正面教育為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鋪路搭橋,就會逐步形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生不會再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產生越來越帶勁的主動學習氛圍。
四、要注重教師的評價作用
對學生的回答或表現的評價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的是多鼓勵、多表揚、多肯定,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應豐富、恰當、客觀,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形成自評與互評的習慣。而現實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濫用表揚,不管學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教師都是一味地表揚,隨意地表揚。這樣過多的表揚會使學生懷疑教師的真誠,對問題缺乏實質性的認識。教師應真誠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其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識上的認識,千萬不能含糊其詞。
總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新課改下更應清晰化。其中教師的轉化是前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以學習的替代者變成學習的引導者,把學生從學習的牢籠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05-15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02-18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優】05-15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模板01-03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評價12-20
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04-03
【精華】中學語文教學設計05-15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01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02-24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3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