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
2、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
3、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變量控制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嘗試用圖象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變換式的物理意義。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中,用圖像法分析實驗數據和對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準備】
電源(干電池)、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Α)、電壓表、電流表、學生實驗報告單(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教學法、分層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類比教學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及創設情景
1、播放多媒體課件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調節聲音的強弱。
2、[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教師是通過什么方法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學生]:老師是通過旋動音量開關改變聲音的強弱的。
[教師]:你知道為什么通過旋動音量開關可以改變聲音的強弱嗎?
[學生]:可能是旋動音量開關改變電流的大小改變了聲音的強弱。
[教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進行新課
(一)、實驗探究: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先回憶電流是怎樣產生的?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源是提供持續電流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再回憶電阻的概念。
[學生]: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教師]:請同學們對比水流的大小與落差和阻力的關系猜想電流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板書]猜想1:“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有關,可能是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猜想2:“電流大小也可能與電阻有關,可能是電阻越小,電流越大。”
猜想3:“電流大小可能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可能是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
[教師]: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節是什么?
[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溫度計的構造、原理及攝氏溫標的規定,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通過觀察了解溫度計的結構;通過學習活動,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通過溫度計的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并樂于探索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物理學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溫度計的構造、原理,攝氏溫度。
【難點】體溫計的構造及用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1 1 :導入新課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熱水。提出問題:如何分辨一杯冷水、一杯熱水?
【學生】用手感受冷熱分辨溫度高低。
【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現在有一杯溫水繼續用剛才的手感受冷熱一樣嗎?
【學生】感受到相同的一杯溫水,手卻感覺不同的.冷熱。
【教師】指出我們的感官可以感受冷熱,但往往不準確,此時我們需要用準確的儀器來表示溫度的冷熱,這種儀器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溫度計。
環節2 2 :認識儀器
【教師】提問: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儀器,那么溫度計是如何測量溫度的呢?接下來老師給大家制作了一個簡易的溫度計,老師把這個溫度計先放入熱水中,再放冷水中,大家仔細觀察細玻璃管中紅色液體的液面變化。同學觀察到熱水中時液面上升了,冷水中時液面又下降了。
【教師】總結,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因此利用這個性質制作了溫度計。
【教師】教師給學生發放溫度計,進行觀察。
【學生】觀察溫度計構造,說出溫度計的刻度和玻璃泡中是什么液體。
【教師】由刻度引出溫度的單位攝氏度,并介紹1攝氏度的劃分。教會攝氏度的寫法和讀法,并設置提
問考一考大家自然界中常見的溫度;由玻璃泡中液體的分類介紹幾種不同的溫度計。
環節3 3 :使用儀器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溫度計,那么我們該如何利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呢?設置比賽活動,參考課本操作,看看誰操作最準確。
【學生】自主操作,測量一杯溫水的溫度
【教師】強調規范。使用前估測被測物的溫度,選合適的量程;使用時溫度計與液體充分接觸,不接觸杯壁或杯底;讀數時要等液面穩定后讀數,且讀數時不能離開被測物,視線應與液面相平。
環節4 4 :鞏固提高
【教師】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是體溫計,大家仔細觀察體溫計,體溫計和溫度計有沒有不同之處?
【學生】體溫計玻璃泡后有個小口,刻度很密集,且醫生看體溫計都是離開人體讀數的。
【教師】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這與體溫計構造息息相關,玻璃泡后的小口稱為縮口,它可以防止液體回流,體溫計測量溫度后就可以離開被測物了,但使用前需要甩一甩把液體甩下去,才能測量準確;體溫計量程為35℃~42℃,分度值是0.1℃,所以刻度會比較密集。
環節5 5 :小結作業
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并且回去利用體溫計測量一下自己的溫度并準確讀數。
五、板書設計
溫度計
一、原理及構造
二、正確使用
使用前、使用時、讀數時
三、體溫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3
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作者及工作單位 教材分析 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學情分析 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為后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后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通過探究實驗,進一步熟悉天平的構造、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學會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測定液體和固體的體積與質量。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出物體的質量、體積和密度三個物理量之間的數學關系,理解物質的屬性之一——密度。 會查密度表。記住水的密度 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方面: 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問題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體驗和感悟密度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實驗探究及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及能運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中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種方式進行科學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結合教學內容,將公式P=I2R的呈現做了處理,用閱讀探究的方式出臺,并以“探究卷”為橋,完成本次課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與處理】
“電和熱”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的內容。本節的主體內容是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與電阻成正比。編者的實施建議是根據生活現象發現問 題,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結論,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中,體現從生活走得物理──再從物理走進社會這一新課程基本理念。
尊重編者的建議,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第一環節:打開探究之門。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電爐子、電餅鐺通電時發生的現象,并說出啟示,提出問題。
第二環節:探究與發現。
通過實驗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電阻的定性關系;再通過閱讀探究;電熱功率P與導體的R及通過的電流I之間的'關系式。
第三環節:應用與創新。
用結論解答課前實驗現象,繼而再觀察多媒體的兩個演示實驗,根據結論判斷實驗現象,并加以解釋,最后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第四環節:拓展與延伸。
讓學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進意見。并對課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個變量電流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即對于同一個用電器熱功率P與電流I的關系探究,使課堂得以延伸……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具有熱效應,知道在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2.通過實驗,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跟電阻大小的關系。
3.領悟從生活走進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這一課改基本理念。
【教學準備】
電池組、帶蠟油的鉛筆芯、帶蠟油的銅絲、導線、“探究卷”、。
重點: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難點:P=I2R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做好探究實驗,認識現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師語:請同學觀察通電的電爐子和電餅鐺,回答它們工作時能的轉化。
學生:電能轉化成熱能。
師語:請仔細觀察,談談你的“發現”,并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生:可能性的發現和提問(摘選)。
1.電阻絲很快地發紅,電餅鐺也很快地熱起來,而與之相連的導線卻不太熱。
2.為什么電阻絲熱得發紅,而導線幾乎不熱。
(若學生沒有“發現”,則提示用手觸摸電餅擋、導線,“發現”問題。)
師語:結合2引思:探究課題──在電流相同時,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與電阻有什么關系?
(“導入”中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與發現(15分鐘)
1.實驗與發現。
目的:探究在電流相同時,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
過程:學生根據所給器材操作(參考裝置圖如下)。
學生:根據銅絲和鉛筆芯上的蠟油熔化的快慢,推斷出電流相同的條件下,電熱功率P與電阻R的定性關系。
發現小結:在電流相同時,電阻越大,產生的熱功率越大。
2.閱讀與探究。
目的:了解電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
過程: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并分析數據,得出熱功率P與電流I及電阻R的關系式。(附閱讀卷)
小結關系式:P=I2R
師再引導:由P=UI、U=IR推導P=I2R,根據關系式,用語言描述熱功率P與電阻R的關系。
探究結論: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為熱的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此教學目的,一是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總結,突破P=I2R這一教學難點;二是學會閱讀探究方法。)
三、應用與創新(2分鐘)
目的:用剛剛得到的結論去解釋開課的實驗現象。
(教師給出提示語,學生填相關知識)
1.過程:以探究卷形式學生解答實驗現象。
師:多媒體大屏幕演示實驗。
師:應用結論指出實驗出現的現象,并加以解釋。
2.將結論應用于生活。
師語:請你回憶一下,生活中和許多產業中,哪些場合用到了電熱器,請說出兩個場景及包含的物理原理。
生:聯想。
師語:利用電熱器加熱時,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哪些場合用電器通電時發熱,但我們并不希望它們發熱?我們采用什么辦法降低它的溫度?
生:交流,解決問題。
師語:若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被研究的問題,關于這兩方面,你有那么改進意見。
生:交流、評估,教師做總結性發言。
(教師贈語:科學靠我們發現、探究、改進──科學永無止境。)
(此環節教學目的有三,一是培養學生聯想、解決問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評估能力;三是培養學生另一種探究思維程序:通過閱讀得出結論→根據結論解釋某些現象→再將這結論應用于生活中→將問題做創造性改進、發展。)
四、小結與延伸(5分鐘)
1.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結構。
2.通過多媒體給出生活中電熱危害的實例,學生課后分析原因,找出防止危害的辦法;課后設計實驗探究電熱功率P與電流I之間的關系,要求說出所需要的物品,并畫出電路圖。
板書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5
第三節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這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礎知識,是后面學習浮力、液體壓強的基礎;二是科學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設計思想:新的課程改革對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落實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入手提出問題,這樣的例子讓學生既覺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創設了探究情景,為后面的探究教學奠定了基礎;密度的概念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探究,經過計算、分析、比較、交流,最后得出的。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又讓學生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還加深了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課時,著重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密度知識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感受物理有用,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6
摘 要: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設計 更新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物理教學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極大地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伴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思想的進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理念有本質不同,可以說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比如在傳統觀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過多強調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結果使學生養成被動的接受性學習習慣,久而久之教學就成為教師自己的事情,忽視學生的發展,教師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結果與新課程理念中的教學設計理念相悖。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就要求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與時俱進,以學生發展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即堅持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突出學
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是新課程對于教學設計提出的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擺脫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主動更新觀念,用新課程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傳統教學設計中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
1.教材第一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在傳統教學中,教科書有絕對的權威。教師的教要嚴格根據教材展開,而且教學的答案不允許更改和變通,考試有著標準答案,這個答案就在教科書上。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絲毫的自主性,嚴格按照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教學和實施教學。然后,教師的教學過程便成了對“教案”的照本宣科,一堂課基本上是按教師的預先設計進行的,當教學設計環節完成后,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至于學生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到考試時看學生的分數才知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因素被忽略,有時甚至成為阻礙教師實施教學的不利因素,因為學生有時提出的問題并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活力的,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教得辛苦,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學習體驗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學生的疑問不能得到解答。在應試教育的價值取向下,他們不得不學習那些不想學、不愿意學的知識內容,從這一方面說,學生學得很苦,而且憑記憶學到的一些書本知識不能直接運用于實際,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
負擔。最重要的是在教師的教學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無法實現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2.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習過程。
傳統教學理念關注的是教學的結論,以及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這些結論,而不在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有沒有經歷應有的學習過程。而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學生應該體驗的學習過程恰恰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師所教知識的內涵,否則即使讓學習記住教學的結論,學生也不明白和理解其中的原因。只能似懂非懂,其實是不懂。傳統教學設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企圖通過讓學生記住教學結論達到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很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學生自身發展規律。這種教學設計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導致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缺少質疑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下帶來的變化
新課程針對教學提出新的觀念,其中明確指出: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所以教師要更新觀念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1.教學設計應是有機的生態系統。
新課程打破舊課程的束縛,把課程看做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系統中教師、學生、教學媒介及環境四個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共同決定新課程的全新面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要同時考慮這
四個因素。教師與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是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溝通以平等為基礎,以真誠為紐帶。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題因素,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
2.教學設計出發點的變化。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都是從教師和課程的設置出發,忽視學生的因素,導致課程本末倒置,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因素。而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學設計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教師要相應地對教材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改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學生應成為老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3.學生的發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課程打破傳統教學只注重知識傳授,不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弊端,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進行強調。強調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從初中物理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看,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關鍵在于教師,老師的觀念不更新,很難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從自我做起,更新觀念,深入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初步了解電路和電路的連接的基礎上來認識電流的概念,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對電流表的使用教材以電流表說明書的形式出現,學生可對照電流表的實物結合說明書來了解電流表的使用,有利于學生的自學,使學生養成在測量儀器使用前閱讀說明書的好習慣。
通過教材中的“動手做”,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電流表的使用,為后面的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的特點做準備。教材突出了過程與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持經歷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過程,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電路的基礎上來學習電流,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們可能就聽說過電流,但那種認識是膚淺的,是模糊的,在頭腦中沒有構成知識體系,現在來真正的學習這些內容,他們會懷有極大的興趣。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滿足他們好動手操作的愿望。在學習中使用電學中的重要的測量儀器——電流表學習也會有新鮮感,可讓學生通過閱讀說明書來進行自學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的單位,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通過探究,知道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3、通過關于“電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難點
電流表的使用。
重、難點突破
讓學生經歷“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的過程,通過探究進行理解來突破重點,
通過閱讀說明書,討論交流和實際操作等形式來突破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流表仿真課件、電流表、干電池若干、小燈泡、導線若干。
學生準備
電流表、小燈泡、干電池若干、導線若干。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片、實驗,引入新課
1、播放一組圖片:手電筒的光亮和汽車前燈的光亮對比
2、演示實驗:用一節和三節干電池分別供電的一個小燈泡的發光情況對比。
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燈發光的亮暗不同,電路中有了電流,流過它們的電流變化了。
說明:圖片及演示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這樣引入新課,體現了從生活到物理的教學理念。
二、進行新課
(一)認識電流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電流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關于電流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怎樣來描述電流?電流的單位是什么?怎樣能測量電流的大小?……
教師介紹:物理學中用每秒通過導體某一橫截面的電荷多少來表示電流的大小。用I表示,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指出不同的用電器工作時,電流的大小一般不同。打出幻燈片:常見的電流,使學生對電流的大小有個初步的印象。
(二)電流的測量
1、觀察認識電流表
教師:電路中電流的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大家桌上擺的儀表就是電流表,請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手中的電流表,看看都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個標記符號A;②標有“—”、“0、6”和“3”三個接線柱,“0、6”和“3”是“+”接線柱;標有“+”號、“0、6”和“3”三個接線柱,“0、6”和“3”是“—”接線柱。因為電流有方向,“+”和“—”接線柱告訴我們:電流應該從哪個接線柱流進電流表或流出電流表。③電流表表盤上有兩種刻度。表明有0~0、6A和0~3A兩個量程,分度值分別為0、02A和0、1A。
教師補充電流表的符號。
說明:認識電流表是正確使用電流表的前提。從觀察開始來讓學生接觸一個新的儀表,比直接講解怎樣把電流表連入電路要來得緩和,學生在心理上不會感到突然,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認識上有充分的準備,又可以為后面的教學作好鋪墊。
2、電流表的使用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電流表的說明書,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電流表測電流。
學生閱讀教材中的電流表說明書,結合實物來了解如何使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學生敘述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①實驗前要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如有偏差,需調零。
②電流表要串聯在被測電路中。
③必須使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出來。
④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可以用試觸法確定量程的選擇。注意:絕不允許將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極上!
教師演示試觸現象,學生觀察電流表指針擺動情況。
說明:使學生理解為什么要試觸,清楚違反以上規則造成的危害,對此有一個較深刻的認識。
進行讀數練習(用電流表仿真課件演示),教師演示,學生讀數并說明是如何讀數的。
(三)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動手做”活動: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值。
教師強調:
(1)要遵守科學規則,即電流表連接電路時要遵循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2)連接電路時,開關是斷開的,檢查無誤后再閉合開關。
學生先畫出電路圖,再根據電路圖把電流表連入電路,測量電流。
交流、評價
1、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獲和體會。
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2.了解光的色散現象,知道白光可分解為紅、橙、黃、綠、靛、藍、紫等七種色。
3.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
4.知道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決定的。
5.知道光具有能量,以及光能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光源
1、定義:
2、分類: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二、光的色散
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可以被分解成七種色光
三、色光的混合
紅色玻璃紙只能通過
藍色玻璃紙只能通過
綠色玻璃紙只能通過
透明物體只能透過
紅+綠=紅+藍=綠+藍=紅+綠+藍=
光的三原色
四、物體的顏色
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決定的',其余的色光被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決定的,其余的色光被
3、無色
五、光能
1、光具有能量,這種能我們稱之為
2、光能可以轉化為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系后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壓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②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學生能從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會對獲得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采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并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采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并茂視聽并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只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觀察圖片,并引發對此現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1.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筑,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
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
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
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
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
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后,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
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于斷開狀態;
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并聯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
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于閉合開關S;
②系好安全帶,相當于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知道磁鐵有磁性。
2、方法與過程目標:能夠對具體事物和現象進行自主與合作探究活動,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究活動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樂于探究和發現周圍事物的奧秘。
教學重難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教學準備:
觀察演示用: 各種形狀的磁鐵、磁針等。
分組實驗用:各種形狀的磁鐵、銅線、回形針、大頭針、小鐵釘、牙簽、橡皮、玻璃珠、螺絲、硬幣、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今天老師在這里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怎么樣?(出示筆和錢)。我能用筆穿過這張錢以后,再修復它,您信嗎?
2.現在老師就來給大家露一手。(老師演示)很神奇吧!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3.對了,其實魔術并不神奇,它都是在巧妙的利用一些科學知識來完成的。今天,就是磁鐵幫了老師的大忙。這節課,咱們就來研究磁鐵的秘密。(課件出示課題并板書:研究磁鐵)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魔術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由自主就被老師設計的情境帶入課堂。不同的方法引入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支筆是我預先準備好的一支魔術筆。 】
二、認識磁鐵的形狀及用途
1、同學們都玩過磁鐵嗎?誰能說說你玩過的磁鐵是什么形狀的?
2、學生匯報。
3、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形狀的磁鐵,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可以分為這么幾類。(課件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讓學生辨認)
【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所見到磁鐵大多數是條形或環形,借助課件讓學生多認識其他形狀的磁鐵,讓學生體會到磁鐵的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磁鐵的興趣。】
4、上面所出示的磁鐵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相同之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說說看。
【經過仔細觀察,可發現圖片上的磁鐵上面都標有字母“N”和“S”,這里教師可不用先講“N”和“S”的意義,為下面學習南北極作鋪墊。】
4、這么多的磁鐵,你知道它們在哪些地方有用到?用來干嘛?(讓學生多說)如指南針、磁性玩具、磁盤等。
【知道磁鐵與生活息息相關,了解科學就在身邊,它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三、探究活動
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
(一)磁性 實驗活動一、指導學生用磁鐵去吸各種不同的.物體。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各種不同的物品,動手前,教師要先說說活動規則及注意事項(幻燈片展示注意事項)組內同學先討論討論怎么來研究呢?實驗時,大家要注意觀察,并且及時做好實驗記錄,完成實驗記錄表。由組長上來領取實驗材料。
通過實驗可發現磁鐵能吸引鐵的物體,我們把磁鐵的這一性質叫做磁性。(課件出示)
實驗活動二、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可發現----磁性能夠傳遞,磁性越傳越小。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懂磁鐵會吸引鐵的物體,所以在本節課準備時,多準備一些不同種類的東西,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共同探究 “磁鐵到底吸引哪些物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去吸不同的物體,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被吸引。再用玩游戲的方法,讓吸起來的鐵釘排成隊。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且也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
(二)磁極
先讓學生討論,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一樣嗎?該如何驗證?
實驗活動三:讓學生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小鐵釘,觀察哪個部位磁性最強?
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鐵。可發現---------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極。
磁鐵的磁極除了磁力大,還能指示南北極。教師演示分別把3塊不同形狀磁鐵用細繩懸吊空中,等待靜止。再和指南針進行比較,磁鐵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極,用“N”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極,用“S”表示。磁鐵的S極總是指向地球南端、N極總是指向地球北端。因此,我們也把磁鐵的S極稱為南極,把磁鐵的N極稱為北極。(板書:指示南北)
[在這里要揭示前面提到的“S”和“N”,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并且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進行實驗,很快就能發現磁性最強的是兩極。]
(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實驗活動四:剛才我們研究時,只用到了一塊磁鐵,如果把兩塊條形磁鐵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大家動手實驗,并且要把把觀察到的現象及發現記錄下來。組長領取一塊條形磁鐵。你試著讓磁鐵的相同磁極和不同磁極靠近,看看會有什么現象?
【教師在以上環節中,主要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機會,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現了磁鐵間、磁鐵與物體間奇妙而有趣的現象,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究能力。】
四、介紹司南和指南針
(1)師出示:指南針。(介紹指南針其實就是一塊小磁鐵,它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為南極,用“S”表示,指
北的一端成為北極,用“N”表示。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戰國時被稱為司南。磁鐵和指南針都有一樣的性質。)
指南針也是利用了磁鐵能指示南北極的性質。在軍事或野外旅游、考察時用得較多。
五、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幻燈片展示)
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門吸、磁盤、帶磁性的冰箱門。
師:1、課前我不小心將一根鐵釘掉入裝滿水的水槽中,如果要求手不沾水,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老師把鐵釘取出來?生說辦法并操作。
2、小華在玩耍時,不小心將鐵釘倒在了大米里,請你想辦法將鐵釘和米分離開來?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在探究得出磁鐵的磁性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會立即就會想到用磁鐵。這樣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正是我們學習科學的最終目的。】
六、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這節課,我們發現了磁鐵的許多性質,關于磁鐵,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2、延伸:利用磁鐵的磁性我們可以設計很多玩具,要求每個同學回家制作一個磁性玩具,自己實在不會設計的可以仿造各種磁性玩具進行制作,下節課我們要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創意,誰發現的問題最多。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②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2、能力目標
觀察實驗,認識物體變化,形成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3、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探索一些自然現象奧秘的興趣及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培養其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察實驗,認識物體變化,形成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探索一些自然現象奧秘的興趣及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物態變化?發生這些物態變化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寫下列空白。
教師:培養復習的好習慣且可以“溫故知新”
二、引入課題
教師:除了以上四個物態變化,還有沒有其它變化嗎?
學生:討論:還有沒有其它物態物態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培養學生的聯系實際和探索思維。
學生:觀看新舊燈泡的實物投影,觀察、對比燈絲的粗細。
教師:創設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質疑。
提出問題:為什么用久的燈絲會變細?
學生:思考、分析、小組討論,回答:物體不需要經過液華過程,直接變成了氣體和固體。
教師:直接引出升華和凝華的概念。
物體由固體直接變成氣體的過程叫升華;物體由氣體直接變成固體的過程叫凝華。
三、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
教師:通過實驗“碘的升華和凝華”讓學生想想“升華和凝華”過程需要什么條件?是要放熱還是要吸熱?引導學生觀察物態變化條件。培養學生的聯系對比思維。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互逆過程現象,回答:升華過程中需要吸熱;凝華過程需要放熱。
四、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
教師:播放霧松、冰箱內結霜的圖片及冰凍的衣服變干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物態變化現象和過程。
學生:觀察、思考、判斷,進一步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
教師: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升華凝華提出實例。
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屬“升華和凝華”,同學們可根據課前收集的信息回答。
學生:感受、思考、分析、討論收集到的信息并綜合應用聯系發散思維,回答:“樟腦丸”變小、“干冰”制冷、燈絲變細等是升華;霜的形成、燈泡發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華。
教師: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感受物理來源于生活。加深對“升華凝華”的認識。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科學世界》。讓學生閱讀“科學世界”的內容,學生根據所學的“物態變化”知識來對此現象做出解釋。
學生:分析、小組討論。
教師:培養學生尋找答案的過程,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現象中的物理學道理,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五、小結
教師:請學生對照板書進行小結。
學生:思考,總結歸納本課的主要內容,談談學生學習感受。
教師: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3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912年秋天,奧林匹克號正在大海上航行,在距離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遠洋輪的100米處,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鐵甲巡洋艦豪克號正在向前疾駛,兩艘船似乎在比賽,彼此靠得較攏,平行著駛向前方。忽然,正在疾駛中的豪克號好像被大船吸引似地,一點也不服從舵手的操縱,竟一頭向奧林匹克號闖去。最后,豪克號的船頭撞在奧林匹克號的船舷上,撞出個大洞,釀成一件重大海難事故。
科學探究要素:提出問題并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學習方法:從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嘗試根據經驗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
師:同學們,請先看一個實驗,如圖1所示,我打開閥門A,關閉閥門B,讓紅色的水流入管徑粗細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請注意觀察三支小豎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觀察到什么?
學生回答。
師:請看如果我打開閥門B,可以看到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
師:這時請看三支小豎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
學生回答。
師:你看高度發現什么特點呢?
學生回答。
師:根據學過的連通器原理,當水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總保持相平。如今當水流動時,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卻不相同,說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p=ρgh根據液體的壓強公式,也就是說各個粗細管中水的壓強就不相同。同學們猜一猜,想一想,這個不相同可能會跟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回答。
實驗一:
(如圖2)在兩紙中間吹氣,觀察兩張紙的運動情況。(課件出示)
教師:如果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你們認為這兩張紙應怎樣運動呢?
學生:兩張紙應該會向一塊靠攏。
教師:各組實際來做一做,看看是不是這樣。
學生操作,教師邊巡視邊與同學們交流。各組敘述觀察到的現象并簡單加以分析。
實驗二:分別讓兩位學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實驗,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里,一位朝上用力吹,一位朝下用力吹(如圖1)。
吹前先讓其他同學猜,哪位同學的球會被吹走,哪位同學的球不會掉下來,然后實驗。實驗現象與學生猜想會有很大差距,鼓勵不相信的同學可以再親自做一下,此時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課“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師:介紹流體和流體壓強。液體和氣體都
具有流動性,統稱為流體。如:空氣、水等。流體流動時的壓強稱作流體壓強。學生回答。
師:我們猜想這種關系無非存在兩種情況:
一種是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小;另一種是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反而大。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下面我們將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
2、創新實驗展示
三個小組展示
3、教師創新實驗展示
二個小實驗
4.實驗教具制作
飛機的升力
教師:幾十噸重的飛機之所以能騰空而起秘密在于其機翼。大家觀察一下飛機的機翼,看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狀?(課件出示飛機和機翼截面圖)
學生:認真觀察。
教師:這樣的形狀有什么好處呢?我們用自己制作的機翼模型來做小實驗。
實驗四:兩同學從兩邊拉平繃緊機翼模型的細線,固定機翼模型,另一同學用嘴對著機翼前端細線位置用力水平吹氣,觀察發生的現象。
學生合作操作實驗,觀察到機翼向上翹起。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飛機飛行時,機翼的形狀決定了機翼上下表面空氣流動的速度是不同(如下圖所示),從機翼橫截面的形狀可知,其上方彎曲,下方近似于直線,因此,飛機飛行時,空氣和飛機做相對運動,相同時間內,由于上方的空氣比下方的空氣走的距離要長,所以機翼上方空氣流動比下方要快,壓強變小。機翼下方空氣流動較慢,壓強較大,上下的壓強差造成了空氣對飛機有一個向上的升力。
教師:同學們思考,如果把機翼反著安裝使用會收到什么效果呢?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跑車的尾翼,防止飄起來。
評估 : 你的實驗現象是否與其他同學做得完全一樣?
實驗中你是否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利用其他比較簡單的實驗器材是否也能說明問題?
本節課為魯教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章第五節的內容,是教材中壓強部分的升華,本節課的特點是探究活動多、生動有趣,所得規律應用性強。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調控好探究與討論等幾個主要教學環節,合理安排教學順序。教材正是按照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興趣的激勵下,親身經歷科學的探究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學到方法、發展能力、提高科學素養。本節從一個小演示實驗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并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物理規律,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本節課為魯教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章第五節的內容,是教材中壓強部分的升華,本節課的特點是探究活動多、生動有趣,所得規律應用性強。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調控好探究與討論等幾個主要教學環節,合理安排教學順序。教材正是按照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興趣的激勵下,親身經歷科學的探究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學到方法、發展能力、提高科學素養。本節從一個小演示實驗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并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物理規律,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
學習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演示實驗能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②通過分析推理能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分析機翼升力產生的原因。
③通過學習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知識能簡單解釋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現象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認識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的現象。
②通過探究,獲得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的初步規律。
③通過體驗,理解由流體壓強差異產生的`力。
④通過應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飛機升力的理解能領略流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感受物理學的魅力,獲得對物理現象的親近感,激發對物理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身邊現象關注的習慣和對科學的熱愛。
②透過飛機對本節知識的運用,讓學生看到科學原理的價值,培養科學的價值觀。
③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分析,小組能增強交流討論意識和協作精神。
學習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到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學習難點:運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飛機升力成因及其他相關物理現象。
學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維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渡期。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現象比較感興趣,喜歡動手,但欠缺對問題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維。因此本節課主要采用從直觀現象入手,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特別是讓學生通過創造性地學習,來探究物理規律,拉近了學生與物理的距離,激發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的能力。
五、【當堂達標】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體流速越大,氣壓越小;B.氣體流速越大,氣壓越大;
C.氣體流速不影響氣壓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 在火車站或地鐵站的站臺上,離站臺邊緣1米左右的地方標有一條安全線,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位置上候車,關于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 離車越近,車的吸引力越大; B. 防止車上掉下物品砸傷行人;
C. 火車駛過時,空氣流速較大,氣壓會減小,安全線外氣壓大于線內氣壓,大氣壓力會把人推向火車,容易發生事故; D. 以上說法都有道理。
3. 一場大雪過后,在公路雪地上行駛的小汽車,車后部常常會有雪附著在上面,對于這種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汽車與空氣摩擦而吸住雪; B. 車上原來有雪;
C. 司機為了保持車體干凈而故意做的;
D. 汽車行駛時車體兩邊的空氣流速較大,是氣壓差的作用把雪掀起附著在上面的。
4. 觀察右圖所示實驗,當用力向A管吹氣時,會看到B管中水位_______的現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這個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實用價值,舉一例說明_____________。
5.探究:用手拿著試卷紙相鄰的兩角,讓試卷自由下垂,用嘴分別向試卷的兩側吹氣,觀察、對比、分析兩次吹氣時,試卷運動情況、受力情況有什么不同?
(1)在試卷上側吹氣時的受力情況;
(2)在試卷下側吹氣時的受力情況。
6、把兩只杯子并排放在一起。2.把乒乓球放進其中一個杯子里面。3.對著球的 上方持續地吹氣。 這時你會看到,乒乓球慢慢地浮起來,然后跳到另一個杯子里去了。 注意:要對著乒乓球的上方吹氣,如果從其他角度吹氣,實驗不容易成功。
試一試,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效果分析
1.整節課以“巧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生活應用”為主線的思維程序讓學生自己探究,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便于學生的整體把握。
2.整個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合作實驗、討論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轉變。
3.創設的情景、設計的實驗、列舉的實例、布置的作業都貼近生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
4.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作用,使相關現象的解釋直觀明了。
1.注意知識與實驗內容要有機結合。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所以實驗要注意其有效性和可參與性;而同時知識又為實驗提供了理論基礎,要注意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完后,還要回頭想一想,“嘗試對相關現象進行解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揭開科學神秘的棉紗,又可以讓學生具有成就感。
2.活動與實驗要有選擇性。活動不必過多,也不必過雜,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有目標地完成幾個有趣的可操作性大一點的實驗,然后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時間,這是這一堂課成功的關鍵。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4
一、視頻、實驗引入,設疑激趣
1、視頻
“瓶吞雞蛋”實驗讓同學們感受觀看神奇的現象。
2、用一個普通的飲料瓶,在瓶上扎孔。灌滿水時水從孔中流出,但
是當瓶蓋擰緊時,竟然不出水了,又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作用在瓶上呢?
教師:為什么出現如此神奇的現象?請同學們討論。
學生:大氣壓強。
教師: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大氣壓強,回想一下什么是液體壓強?什么又是大氣壓強?
二、進行新課
一、大氣壓強
1、通過兩幅圖片讓學生回憶液體壓強,得出大氣壓強的定義。
2、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最早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通過視頻展示
實驗,讓學生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3、學生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現有的器材自己動手來試試看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水槽、廣口瓶、乒乓球、紙片、膠頭滴管、塑料吸鉤)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動手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學生積極動手,通過設計、實踐,感知大氣壓的存在。并且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設計的實驗,邊演示邊講解,大家既學會了知識,又加強了印象,學生還能獲得一種成就感。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說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呢?
學生思考,可能的答案:(自己解釋這些簡單的現象)
(1)用吸管吸飲料。
(2)塑料吸鉤被大氣壓壓在墻上。
(3)墨水被吸到鋼筆里。
4、提出思考問題
(1)大氣壓是怎樣產生的?
(2)大氣壓的方向?
(3)為什么人感受不到大氣壓?
學生通過積極討論加深對大氣壓強的理解。
二、大氣壓有多大
1、估測大氣壓
教師介紹一種方法粗略測量大氣壓大小,利用公式P=F/S,知道面積和力,就可以得出大氣壓大小。學生可以課后尋找其它方法測量大氣壓。
2、精確測量大氣壓強
早在1644年意大利的科學家托里拆利就利用水銀來做實驗,精確地得出了大氣壓的數值。通過視頻播放托里拆利實驗,讓學生認識到測量方法,仔細分析,通過液體的壓強和大氣壓強相等,得出大氣壓強的數值。
討論:(1)玻璃管傾斜有無影響?
(2)玻璃管粗細有無影響?
(3)上方進入空氣會怎樣?
三、介紹: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高度越高氣壓越小。
氣壓還與天氣有關。
四、本節小結
讓學生自己談收獲,自己總結。
五、習題鞏固
學情分析
八年級第二學期,學生對物理科目已經有了了解,有一定的興趣,但是他們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對物理知識本質的理解和對事物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比較薄弱,需要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要激發孩子參與課堂的興趣,多設計物理實驗。尤其是針對17班孩子,思維活躍,既要保護孩子的興趣,又要強調課堂的紀律性。
效果分析
本節課由視頻和小實驗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去感受大氣壓強,還設計了學生實驗,學生可以自己選取實驗器材,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在整個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尤其是學生實驗都在積極的`展現自我,效果很好。
在引入難點大氣壓的測量時,粗略估測由于時間問題沒有留給學生更多時間自己設計實驗,但是托里拆利實驗精確測出大氣壓數值學生能跟著一起分析,并計算的出大氣壓,表現很好。
在最后的習題檢測部分,學生能積極回答問題,表現較好。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講的市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了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由于學生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已經知道壓強及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但因為人體體驗不到大氣壓的存在這一客觀原因,而需要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才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這會造成學生對大氣壓知識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尤其是測量大氣壓和利用大氣壓知識分析解釋有關現象時,可能弄不清其中的物理情景,思路和表述語言都會出現混亂,教師要引起注意,并做好指導學習。
鞏固練習
1.___________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______________實驗測出
了大氣壓的值。
2.自來水筆吸墨水時,把筆上的彈簧片按幾下,筆膽里氣體壓強
_________,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墨水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3、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如果使玻璃管傾斜,那么管內水銀柱()
A、長度減小
B、高度不變
C、高度增大
D、高度減小
4.在冬天,保溫瓶未裝滿水,當瓶內溫度下降時軟木塞不易拔出,這主要是()
A、塞子與瓶口間摩擦力太大C、瓶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B、瓶口遇冷收縮D、原先塞子塞的太緊
5.做托里拆利實驗時,當玻璃管中的水銀柱穩定后,在管的頂穿一小孔,那么管中水銀將()
A、往上噴出C、保持不變
B、稍微下降D、降到與外面水銀面相平
6.拉動注射器的活塞將藥水吸進注射器中是利用了()
A注射器中的壓力C液體內部的壓強
B大氣壓強的作用D連通器的原理
7、在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細與測量結果_______,在實驗中應豎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傾斜,則管內水銀柱長度_____,水銀柱的豎直高度將___________.
8、假如用水來做托里拆利實驗,管內上方為真空,大氣壓可支持約_____米高的水柱。
課后反思
本節課通過視頻及演示實驗,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課堂注重學生參與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將學生的思維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比如:感知大氣壓的活動中,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通過解釋大氣壓的有關現象,將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題,給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改變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灌輸式教學”。
課標分析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發展。而本節課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有:1、知道大氣壓強的存在。2、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3、知道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過程和結論。過程與方法上要求:1、進行實驗探究,估測大氣壓的大小,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2、通過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用液體壓強來研究大氣壓強的等效替代法。最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運用大氣壓強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具有將物理知識用于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的意識。
新課標對本節課在教學上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有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組成,它們在物理教學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設計:
1、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浮力。
(2)知道物體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簡單測量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定量觀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浮力。無論上浮的物體,還是下沉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生掌握簡單的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
實驗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頭、乒乓球、釘子、木塊、鉤碼、測力計、筆、盆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文彥博樹洞取球故事,好嗎?
生:好!
師:從前有個小孩名叫文彥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當他們玩得起勁時,皮球掉進了旁邊的樹洞里。小朋友都望著樹洞興嘆:“唉!沒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當大家都手足無措時,文彥博鎮定地說:“有辦法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取到樹洞里的球呢?
生:給樹洞灌水。
師:為什么給樹洞灌水能把球救出來呢?
生:因為水能把球浮起來!
師:你們真聰明!今天,這節課就來研究一下有關浮力的現象。(出示板書:浮力)
二、科學實驗,探究新知。
(一)活動一:判斷物體在水中是浮還是沉。
師: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發現的,文彥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請同學們大膽地猜想一下,我們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塊、鉤碼、乒乓球、釘子、石頭。如果把我們準備的6種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會沉下去呢?
生1:泡沫塑料、木塊都會浮起來。
生2:乒乓球也會浮起來。
生3:鉤碼、釘子、石頭會沉下去。
師:大家都說了自己的猜想。現在我們來親自試一試,究竟我們的猜想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呢?請同學們把材料一個一個輕輕放入水中,一邊做一邊把實驗結果填在表格一的“實驗結果”那一行里。注意:在格中填的答案可以是“沉”或者是“浮”。
(學生分小組進行試驗并填寫表格)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的結果是怎樣?
生1:上浮物體:木塊泡沫塑料乒乓球
師板書:上浮物體:木塊泡沫塑料乒乓球
生2:下沉物體:鉤碼釘子石頭
師板書:下沉物體:鉤碼釘子石頭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木塊、泡沫塑料、乒乓球能浮在水面上,為什么他們能浮在水面上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可以知道了。
師:首先把氣球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入水中,再稍稍抬一抬手,反復幾次,看看手有什么感覺?
(師動手壓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
生1:手向下壓一壓,感覺到手有一種向上托的力,被壓到水底的物體又被一種力托到水面上。
師:手的感覺和泡沫塑料等被壓入水底又浮上來的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2:水有浮力。
師引導:在水中浮著的物體都受到一種向上的力這就是水的浮力。
師問:你們知道浮力的方向怎樣嗎?
生齊答:豎直向上。(課件演示)
(三)活動二:簡單測量物體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師:既然在水中浮著的物體都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課件:演示實驗的操作順序)
師:現在我來教大家怎樣使用測力計。力的單位是:牛頓(N)現在老師出示三把測力計,誰能準確讀出以下三把測力計的.讀數?第一把是多少?
生1:0.5牛頓。
師:第二把是多少?
生2:0.4牛頓。
師:第三把呢?
生3:0.1牛頓。
師:現在老師說一說稱鉤碼的實驗步驟:(老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
師:首先,在空氣中用測力計測量一下鉤碼的重量,記錄測力計的讀數,然后把讀數填在表格二鉤碼在空氣中的重量。接著將鉤碼緩慢放入水中,把全部鉤碼浸入水中,但鉤碼不要碰到水槽的底部。待指針平穩后,再記錄測力計的讀數。然后把讀數填在表格二鉤碼在水中的重量。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做完后,請來告訴老師你的實驗結果是怎樣?
(學生分組活動并記錄實驗數據)
師:從這個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一下,哪個讀數大?哪個讀數小呢?學生小組討論并齊答:在空氣中讀數大。
師追問:為什么在水中會變輕了?
生齊答:因為水中有浮力!
師高興地:那么怎樣計算鉤碼的浮力呢?現在小組討論一下。誰來說說鉤碼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第二小組組長展示實驗記錄表。
師問:你知道鉤碼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嗎?
該組長:物體浸入水中,變“輕”了多少,就是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也就是用空氣中測到的數減去水中測得的數。
師問全班: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齊答:同意!
師肯定并表揚該組長!
師強調:通過表格一和表格二,我們已經知道在水中浮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也就是說: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三、浮力的應用。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了解有關水的浮力現象。水的浮力是自然界中一種很普通的力,與人有很密切的關系,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有很大的幫助。那么水的浮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哪些應用呢?(出示圖片)
師:我們回想一下在三年級下學期學到哪篇課文有關浮力的呢?(撈鐵牛)宋朝時的出色工程家懷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把一只只陷入海底淤泥的鐵牛拉回了岸邊。
師:(出示小朋友用救生圈游泳的圖片)這幅圖哪些地方應用了水的浮力?
生1:救生圈利用水的浮力承載人的體重浮出水面。
師出示木排圖:這幅圖哪里應用了水的浮力?
生2:木排利用水的浮力載人。
師:此外,渡河用的浮橋、浮在水上的航標燈,它用來指揮海上的交通。以上這些也都應用了水的浮力。(多媒體出示圖片)
四、課外拓展:
師:同學們,你們曾記得在二年級語文下冊有一篇《稱象》的課文,曹操的兒子曹沖利用水的浮力稱出大象的重量。這頭大象又大又重,又不能用大秤去稱,也不能砍了再稱。于是他想出一個方法,那就是首先把大象趕上一艘大船上接著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然后把大象趕上岸,再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最后稱一稱石頭的重量,石頭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
五、課堂小結。
師:現在我們回想一下,今天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生1:知道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有上浮、下沉、懸浮
生2:學習了浮力的應用
生3:怎樣計算浮力的大小……
師:人們對浮力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只要我們注意認真觀察,就不難找到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的事例。這節課同學們表現非常不錯!相信你們一定收獲不小!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06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6-17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優秀01-04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15篇06-24
【通用】初中物理教學設計15篇09-21
物理教學設計07-01
物理教學設計【實用】07-01
物理教學設計【集合15篇】07-01
物理信息型專題教學設計09-10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學設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