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范例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設計1
【教材說明、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課文為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著重講授“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為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為短篇小說的典范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鑒賞分析,學會并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鑒賞原則,再通過后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鑒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鑒賞的基本能力,為以后學習、鑒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復”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于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可作以下圖示: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
① 了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② 明確作者是如何運用“重復”、“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和展現主題的。
⑵ 能力目標:
① 掌握從細節、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題的鑒賞方法。
② 能模擬運用“重復”、“對比”手法進行寫作。
⑶ 情感目標:
① 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感情。
② 珍愛新生活,樹立為遠大理想而奮斗的決心和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⑴ 重點:
① 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② “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⑵ 難點:
① 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
② “重復”、“對比”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教法說明】
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大弊端就在于把整體教學肢解為板塊教學,對教材所選課文利用不夠,講解課文和寫作教學結合不緊或不當,甚至完全分離,對課文的寫法分析流于表面,即用簡單而模式化的語言來概括,習慣地歸納寫作特點(一般還加上點舉例分析)就草草收場,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于是就通過大量的寫作訓練來希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各種大小作文鋪天蓋地,愚以為這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和對教材的利用不足,在這節課中我將努力為學生展示較為詳細的“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模擬片段操作、改進幾個步驟來掌握這兩種手法的運用。為實現課案目標,我在學生熟讀課文、認真預習、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簡單回憶作者,重點完成課文內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二課時簡單回憶第一課時所講要點,重點完成寫法分析和寫作片段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實際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思維操作為主,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靈感誘發法、直觀教學法和操作訓練法,并注重教師示范。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給大家重點展示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學法說明】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之前,必須認真預習課文,并十分熟悉課文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注意吸收、借鑒、模寫和自評。按“聽──看──想──寫──想──寫”的步驟進行學習。
【程序設計說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圍繞“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展開分析,按“回憶舊知識──講解知識點──例證知識點──分析知識點──運用知識點”的思路進行教學。下面作簡單分析: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就魯迅進行了簡單的回憶,對小說的基本知識和鑒賞方法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對《故鄉》的內容和人物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把握。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地回憶一下。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么是小說?小說鑒賞應注意些什么?(幻燈展示)
小說就是用散體文章寫虛擬人生幻象的自足的文字語言藝術。鑒賞小說應采用金字塔結構分析法。如圖:
二、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將就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這篇課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運用“重復”和“對比”手法,那么,什么是“重復”和“對比”?運用“重復”和“對比”有些什么好處和注意事項呢?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讓我們將一起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在這節課中我們將重點分析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并力求通過分析讓大家對重復和對比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并能運用到以后的寫作實踐中。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為實現這目標而共同完成下面的學習內容。
三、講解“重復”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復: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四、舉例分析
旨在讓學生對重復、對比手法有更清晰的了解。
1、《天凈沙·秋思》的例子: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講析:在這首元曲小令中我們幾乎找不到語法結構,但由于重復與對比的巧妙運用,使她成為千古絕唱。首句運用三個情調相同而形象不同的材料對象:“枯藤,老樹,昏鴉”。重復手法的精彩運用,渲染出一種濃郁的生命感受──悲涼、絕望、死寂。接著再采用對比手法,展現了一副明快、清新、溫暖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和審美感受,使前者更孤寂,后者更溫馨。后兩句同樣運用重復的手法將那種悲壯蒼涼、孤寂凄清的生命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2、我們再來看故都的秋開頭通過運用“反復”所達到的藝術效果: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講析:“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是對秋天的重復、渲染、強調。第二、第三句則更進一層,寫故都的“秋味”特別的美,這是對文章中心立意的渲染、重復。“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三個“來得”是典型的排比、渲染、重復。“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在此,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無非是“我”不遠千里到北平的理由是飽嘗故都的秋意,作者還是采用重復、渲染,把一個“趕到”分說成兩個“趕上”,渲染旅途的輾轉艱辛,以形成反襯,突出對故都的秋的眷戀、神往。“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把一個“秋”字分為兩次說是為了渲染、強化對秋意的印象。)
《故鄉》中這樣的反復與對比也很多,先看前四個自然段: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么好心緒。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第一段:對故鄉的急切渴望的熱烈心情。
第二段:渲染所見故鄉的凄涼、蕭索、荒涼和自己的悲涼心情。
第三段:一種驚詫,在這背后是對故鄉的美麗的回憶和印象,對第二自然段的重復。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師示范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復、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才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復、對比手法。)
問題6:大家通過剛才的分析明白了《故鄉》的寫作過程中“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起到的巨大的表達效果。我們再來看下面的例子:(旨在通過學生獨立分析后再進一步體會、提高。分析略):
長城啊長城!你真是太美了,太美了,實在太美了。(這是我們所說的“重復”的寫法嗎?)
(不是,重復不是簡單的語言的消極同一再現,而是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的再現)。
富豪按了一下開關,天花板上的枝形吊燈亮了;監獄里也按了一下開關,電流通過了那位工人的身體。富豪打了個呵欠,躺在椅子上睡去;工人抽搐了一下,躺在地上死去。
(結構、物體對象的重復,內容、環境、人物的對比突出了主題,有強大的藝術震撼力。可見“對比”是材料性質的差異、相反、對立,是要為整體服務的,小橋流水人家只有在《天凈沙秋思》中才有其強大的藝術魅力。在運用“重復”、“對比”手法時首先要注意明了文章的立意,主題的內涵,給行文定下基調再進行謀篇。)
我為從前的自己放上一紙玫瑰,一支黑色的玫瑰。黑色的氣氛,黑色的禮服,黑色的靈柩,黑色心情的暗影,徐徐隨風飄去……
五、檢查、實際操作(初步把知識轉變為能力)
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復”、“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回指導、點評)
六、小結
通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了解了重復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對象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并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七、作業布置
(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運用能力。)
1、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復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塞馬秋風薊北杏花春雨江南
2、自選題材,運用重復和對比的手法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學后記】
(批改作業后作課后總結。)
語文教學設計2
1、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這篇課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詞語?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互相解答)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配樂朗讀,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體感知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大家各抒己見。
明確;親情。關愛老人,尊老愛幼等等。
文中描繪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讀句子,體會一家人的和睦與關愛。)
2、課文描寫了發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感人故事。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中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你覺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嗎?
學生評論: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可愛聰明的小孫子,還有賢惠懂事的兒媳婦,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的老人,你覺得他們幸福嗎?
──幸福。他們子女事業有成,孝敬老人……
──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無人照顧,甚至有的被當成累贅;或者有的雖然兒女在身邊,但卻不能體諒老人內心的孤獨……
你的爺爺奶奶幸福嗎?學了這篇課文后,你以準備為他們作些什么?
(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四、分析研討,重點賞析
1、課文結尾說:“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如何理解這句話?
學生分小組討論:
—明確:作為中年人“我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兒子(既要尊老又要愛幼)。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語言也很優美,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找出你喜歡的句子來,小組交流,說說它美在何處?
例:
兒子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對稱美)
小結:這篇文章有三處美,語言美、景色美、情景美。
五、拓展遷移
1、讀課后《三代》一文,比較一下,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散步》:孝順第一。
──《三代》: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少。
2、“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被人忽略了,你覺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愛幼”?
──—教師做適當的引導。
3、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將它發揚下去,愛小家,更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圓。聽歌曲《我愛我家》。
六、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對“親情”對“生命”有了更多的認識,聯系社會與生活我們也懂得了許多。請大家談一談學習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從課文的寫法,主題等各方面去說)
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同學們,你準備對他們說些什么?
【板書設計】
中年人
善待衰老的生命愛護幼小的生命
(尊老)(愛幼)
啟示:中年人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傳統美德不能忘。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我的發現:通過形象的字形分析,啟發學生運用拆分、整合的識字方法認字。
2、日積月累:學生能夠區分字形、字義;能把短文讀正確,讀流利。
3、展示臺: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周圍;能根據情境合理想象;能準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口語交際(未來的橋)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說話大方、自然,運用禮貌語言。
【課前準備】 結合32課《蘭蘭過橋》的學習,學生自己設計“未來的橋”。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我的發現”
1、把韻文和帶音節的生字讀給學習小組的.同學聽。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生評議。
3、讀學習伙伴的話。
4、學習小組討論發現什么識字方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拆分、整合”的識字方法。
5、出示韻文中要求認識的幾個生字。(生字卡片)
6、帶音節、去音節、改變語境讀生字。
7、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形。
8、 學生用拆分、整合的方法認其他字,看誰認得多。
9、學生仿照韻文自編韻文。
如:(明)日月齊照,大放光明。(淚)眼睛流水,淚水汪汪。
二、教學“日積月累”
1、找找每組字的異同點。(音、形、意)
2、學生選字填空,填完后讀一讀詞,集體交流。
3、拓展練習。
聲 生 身 遠 圓 園 做 坐
笑( ) ( )方 ( )好 ( )體
學( ) 花( ) 請( ) 團( )
4、“我會讀”。
讓學生自己讀一讀,不會讀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者老師。
5、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把短文讀給小組的同學聽,學生互相幫助,看誰最先把短文讀正確、讀流利。
6、小組推薦讀得好的同學比賽讀短文,再評一評。
7、齊讀短文,然后說說讀懂了什么?
8、學了這則短文,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你以后想發明什么呢?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9、作業:學生自己發明一樣小制作。(或把自己設計的方案畫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口語交際(未來的橋)
一、創設情景,導入學習
學習《蘭蘭過橋》的時候,我們大家聽說小熊過生日,請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條大河對面,河面上沒有船,也沒有其他的方法能幫助小猴過河。請大家幫助小猴設計一座橋。現在,把你們設計的大橋圖樣拿出來,準備向小猴子推薦自己設計的橋。
二、商議介紹詞,準備交流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怎樣向小猴子介紹自己的橋梁,才能讓他采用自己的設計方案。
三、小組間交流
1、每個小組選代表向小猴子(另一組同學扮演)介紹自己小組設計的橋。(代表說清橋的樣子、形狀、顏色等)
2、其他組對他們進行質疑。(從橋的造型、材料、色彩、承重力等方面質疑)。
四、評選、展示最優橋梁
把每組設計的橋貼在黑板上,請學生評選最優橋梁設計,并說說好在什么地方。
五、拓展情景、延伸交流
學生表演:小猴子過橋后,到了小熊家向小熊介紹他過的什么橋,感覺怎么樣。
可以設計多種多樣“未來的橋”,而不必僅限于河面上的橋。比如學生設計空中立交橋,太空橋,或是其他類型的橋,都應加以鼓勵。
第三課時 教學“展示臺”
1、學生自己認真看圖,找找每幅圖的異同點。
2、能說清楚每幅圖的意思嗎?
3、根據幾幅圖的意思,學習小組合作想象小猴子們是怎樣把掉進河里的皮球撈上來的。可以從畫面上的事物(大樹、石子、木棍)或其他事物找到撈球的方法,只要想象合理都應給予充分肯定。
4、集體交流,說說猴子們撈球的方法。評一評誰的方法最好。
5、根據學生的想象把四幅圖的意思完整的講出來。
6、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猴子們撈球的方法畫在第三幅圖里,學生互評。
7、小結。
語文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教師成了平等中首席。教師啟發談話以激發習作興趣,指導交流以引發思維,拓展思路,采用比賽、游戲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這樣,學生就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有趣快樂。
【教學目標】
1.了解漢字一字多義的現象,歸類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的意義。
2.樂府詩《游子吟》,詩的大意。
3.展示綜合性學習活動成果。
4.體驗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的愛。說說自己應該怎樣愛父母。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識字卡片,掛圖等。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口語交際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先講述關于父母之愛的動人小故事,然后激情導入: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世界上最親情的愛是父愛。我們每一天對生活在快樂的日子里,在父母的關懷下健康成長。能不能告訴老師,你的父母是怎樣愛你的呢?
2、教師提示:愛的方式不同,如生活中的愛、生病時的愛、學習上的愛、游戲中的愛等等。你愿意介紹哪一方面父母的關愛呢?
3、教師激勵:請同學們準備一下,今天我們就來一個口語交際大賽,說一說父母是如何關愛我們的。比一比誰說得好。有信心嗎?(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二、準備發言
1、想一想父母關愛自己的事情。把事情的過程想完整。
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3、小組交流。每人說一件事情,談談父母的關愛。
三、小小比賽會
1、教師提示:
(1) 比賽主題:談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2)比賽方式:個人介紹。
(3)教師提示: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提醒學生口語交際中應注意的問題,如,談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可以只談具體的事情,也可以結合感受來談。其他學生當評委,等同學講完后,評價一下他講的如何。
2、學生比賽
3、學生評價。
四、討論交流
1、教師啟發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父母這樣愛我們,我們應該如愛自己的父母呢?
2、分小組討論:談談應該怎樣愛自己的父母
3、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4、集體討論:如果自己在向父母表達愛時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應該怎么辦?
① 不會向父母表達愛,怎么辦?
② 自己想向父母表達愛,但父母不同意怎么辦?
③ 你在向父母表達愛時,遇到什么困難或問題,說出了,大家幫幫你。
④ 如父母不在了或父母不在身邊,你應該怎么辦?
5、大家互相交流,想辦法,出主意。
生活拓展
自己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感動一次。
與自己父母一起交流一次,體驗愛和親情。
動手做一件小禮物,在父母生日時送給他(她),讓父母驚喜一次。
[設計意圖]
本設計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參與、合作的意識,教師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學生的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小學生動腦、動嘴的能力。
第二、三課時 習作教學
【課時目標】:習作指導與評價
一、啟發談話,導入激趣
1.導語:同學們,我們已經進行了口語交際的練習,每一個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把自己的心里話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來,就是很棒的作文了。大家愿意寫出來嗎?
2、指導閱讀習作提示
二、充分交流,開拓思路
1、習作前小組學生充分交流,說說自己最想寫什么?
2、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啟發,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把思路打開。
強調:在習作時,想想自己最想寫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寫完整,寫清楚。要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寫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鮮感的語句
3、再讀習作提示,拓展思路。
[設計意圖]
啟發談話以激發習作興趣,指導交流以引發思維,拓展思路,使學生想寫、樂寫。
三、范文引路,激發興趣。
1、范文引路
①出示范文
生日禮物
今天是我的生日。
以前,每年過生日,爸爸媽媽總是給我買來許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可是,今年卻不同了,我過生日這一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地球儀。難道這就是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嗎?我瞧了一眼,很不高興。
晚飯后,媽媽拿出地球儀給我講了起來。媽媽指著地球儀告訴我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大海,哪里是南極,哪里是北極,哪里是中國,哪里是我的家鄉……我越聽越有趣。啊,多么好的生日禮物啊!
原來爸爸媽媽是為了讓我開闊眼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我高興地說:“爸爸、媽媽,我明白你們為什么給我買這樣的禮物了。”
老師點評:由不喜歡到喜歡,寫出了自己的心理變化過程,自然貼切。爸爸媽媽的愛是多么有價值啊!
我給媽媽買禮物
平時,都是媽媽給我買禮物。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決定拿出平時節省下來的零花錢給媽媽買禮物。
到了商場,一看,東西真多啊!我一個柜臺一個柜臺地去挑選。最后,我看中了一枚胸花。這枚胸花是白顏色的,四周鑲著一顆顆亮晶晶的珠子,看上去閃閃發光。我想,媽媽帶上它一定非常漂亮。于是,我就把它買了下來。回到家,看見媽媽正在廚房里。我連忙走上前去,雙手托著胸花,說:“媽媽,這是送給您的節日禮物。”
媽媽高興極了,伸出雙手接了過去,說:“唉呀!真是太漂亮了。謝謝你,我女兒長大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真高興。
老師點評:開頭交代了買禮物的原因,親切自然;中間寫了買禮物的過程,十分具體。結尾寫了事情的結果,媽媽見到禮物后的高興心情和對我的夸獎,十分有趣。
2、教師點評和小結:從內容和體裁兩方面點評習作的示范作用。
[設計意圖]
范文引路,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借鑒的范例;指導評說,使學生從范文中獲得寫作的智慧,醞釀寫作的情趣,打開寫作的思路。
四、自主習作
1、教師提示:
①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較啦清楚。
②要注意把事情經過 寫具體。人物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神態有什么變化,心情有什么變化等,要寫具體,力求寫得活靈活現。
③結尾要自然,要寫出自己的快樂心情。
2、學生自由習作,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
五、與家長交流評議作文
1、把自己的習作讀給父母聽,并請父母提出修改意見。
2、在家長提出建議的基礎上,自己修改文章。
3、 小組之內交流讀習作,自己先說說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點。
3、讀自己的習作。
4、同學初步評價習作,合作批改。選出大家認為比較優秀的文章,并說說好在哪。
5、教師推薦一篇有明顯優點也存在問題的文章,引導大家讀、修改。修改后再讀一讀。
6、自己修改習作。
[設計意圖]
動筆之前,就組織學生就自己的想法與同學交流交流;寫完后,根據學生習作情況,又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讀給父母聽,并請父母提出修改意見。對習作的修改,在家長提出建議的基礎上,師生合作共同來完成。這樣,小學生就能夠表達真情實感,同時又能有創意的表達;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自改和互改,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習作水平。
第四課時
【課時目標】: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
一、我的發現
1、我們的漢字最有趣,有的字就像孫悟空一樣,會變化意思。讀一讀下面的巨資,你能夠理解帶點的字的意思嗎?
2、指導學生讀句子。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明亮的月光,照在靜靜的原野上。
弟弟把我的零用錢都花光了。
3、組織小學生討論,練習句子理解字的意思。明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的意義。
【在第一個句子里,“光”是“只、單”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里,是“光線”的意思;第三個句子里,是“一點兒不剩,全沒有了”的意思。】
4、拓展練習:此外,“光”還有多個意思,(出示小黑板)(1)景物:如,風光;(2)光彩;榮譽:為國增光;(3)比喻好處:沾光;(4)敬辭,表示光榮,用于對方來臨;(5)明亮;光明;(6)光滑;光溜:這種紙很光;(7)身體露著:光著頭。誰能根據其中的一個意思來說一句話呢?比一比誰聰明。
5、下面我們理解第二組句子。
他從信封里抽出信紙,展開來讀。
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
趕車人把鞭子一抽,馬兒就飛跑起來。
6、組織小學生討論,明確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的意義。
在第一個句子里,“抽”是“把夾在中間的東西取出來”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里,是“(植物)長出”的意思;在第三個句子里,是“打”的意思。
7 、拓展練習:關于抽字,還有有一些其他的意思。如“抽”還有:(1)從中取出一部分:抽查;(2)吸:抽煙;(3)收縮:這件衣服剛洗了一次,就抽了不少。【出示小黑板】誰能根據其中的一個意思來說一句話呢?比一比誰聰明。
8、我們再來讀一讀上面的句子,看自己能否發現這些特點。你能否可以仿照例子說一些類似的句子呢?(讓學生試著說一說。)
【預設:如第一組:“媽媽不光為我做飯洗衣服,還教我讀書。”“明亮的燈光,灑在我的作業本上。”“我很快就把飯吃光了。”第二組:“爸爸從書架上抽出了那本他最珍愛的書。”“小麥抽穗了。”“他把鞭子揮一揮,猛抽了一下。” 】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聯系句子,進行討論,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解字的意思,這樣就激發了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學的積極主動。恰當地進行拓展練習,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使學用學會應用的方法。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認認
1、誰能正確地讀一讀下面的短文中的字。
① 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字音。
② 同桌互相檢查。
③然后教師抽查本班學生認讀情況。
【指明學生讀,開火車讀等】
2、比一比誰聰明,誰能說說認識的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認識的字基本上是帶“木”字的形聲字。
3、看一看誰細心,誰能說說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翹舌音?
【“桐、桑、棕、橡”是后鼻音,“桑、棕”是平舌音】
4、賽一賽,誰讀的準。
5、自由讀韻文。比一比誰先背誦會。
6、說一說你在讀韻文的過程中了解到的一些關于樹木的常識。
[設計意圖]
采用比賽、游戲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這樣,學生就學得積極主動,學得有趣快樂。
第五課時
一、讀讀背背
1、出示古詩課件
2、教師點撥提示:樂府詩《游子吟》,詩的大意是,孩子要離開母親遠行,母親一針一線仔細地為他縫制衣衫,針腳縫得密密的,擔心他不能早日歸來。母親的關懷就像春天的陽光,哺育了小草,這樣無私的母愛,做子女的如何能報答得盡?
3、自由讀詩句。
4、說一說對詩句意思的大致了解。
5、練習背誦詩句。
6、拓展延伸:把這首詩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二、展示臺
【讓學生課前準備自己要展示的內容】
1、激發情趣、啟發談話
我們班級里有很多小能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今天我就給大家一個機會,讓每一個人都展示自己風采。你可以朗讀,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還可以展示自己畫的圖畫,還可以唱歌或表演舞蹈等等。我們先分小組展示,大家可以在小組內演一演。
2、分小組展示。每個活動小組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讓學生在全班匯報之前進行組內“演練”。
3、組織交流、展示風采
①學生展示。
②其他學生評價。教師參與評價。注意要以鼓勵為主,同時巧妙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爭取做得更好。
4、總結經驗,找出成績和不足。
①自己總結經驗,找出成績和不足。
②小組同學幫助總結經驗,找出成績和不足。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表演中展示,學生一定會情趣盎然,一定會快于表達。引導每個活動小組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根據本班教學實踐,靈活選擇展示的方法和方式。在展示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把成果展示與對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總結和反思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回顧本次活動的過程,把活動成果與參與程度、態度、合作意識等各方面結合起來,進行適當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同時巧妙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激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爭取做得更好。這樣,學生就成了學習的主人。
[教學反思]
本設計力求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如習作、展示臺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試圖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撥動了學生情感思維的琴弦,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發出屬于自己的心聲,產生自己的思想,充滿了創造發現的魅力,顯現出生命的多姿多彩。我們的語文課堂不應該只是一個教師教知識、學生學知識的場所,它同時應該是一個教師、學生生命得以激揚的精神家園。理想的語文課堂,能激活生命的潛能;語文課堂的理想,則能提升生命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應進入學生生命的領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作為生命體參與其中,讓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關懷,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師在課堂上應選擇恰當的觸發點,激發學生從各個角度求答的創造性熱情,通過聯想、補充、借意發揮,以求掌握作品的廣度和深度。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教材在呈現時出于某種考慮,留下一定的空白,這就為學生馳騁想像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在教學時,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已有知識水平和可接受能力,來點撥學生思維的方向,鼓勵學生展開大膽而又合理的想像,予以補充。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突破重點難點。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生命個體間的各個方面都充滿著差異,語文課堂教學就是要將這種差異作為一種教學的資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感悟,激活學生的情感思維,創造條件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
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課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飽含深情地記敘了一群南飛的燕子。為了到達目的地不分晝夜、不畏艱辛在飛過海的情景,贊頌了燕子勇敢頑強的精神,表達對燕子的無限憐惜與崇敬之情。
二、教學過程及分析
片斷一:如此激趣導入,結果事倍功半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來猜個謎語:春天到,百花開,有種小鳥往南飛,白肚皮,黑衣裳,身上還有一把小剪刀。
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燕子
師:看來這個難不倒你們了,對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師:(板書:燕子)你們見過燕子嗎?你能來描述一下燕子嗎?
生:燕子有小小的頭,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師:你們能用手比劃一下燕子有多大嗎?(學生用手比劃)老師還要考考大家,這是什么?(板書:海)
生:海
師:你們看到過海嗎?
生:看到過
生:沒有看到過
師:有的同學看到過,有的沒有看到過,那你們能用手來比劃一下大海嗎?(生用手比劃)比劃的出來嗎?
生:不能
師:那么小的燕子要過那么大的海,它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第九課,一起讀讀課題《燕子過海》(把剛才的板書補完,學生齊讀課題)。讀完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沒有飛過大海?
生:燕子為什么要飛過大海?
生:燕子會不會在飛的時候累死?
……
師: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老師想來表現一下,先聽老師來朗讀這篇課文,請大家認真聽,仔細看文中的生字新詞。
分析:這段上課前的導入,從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謎語、有用手比劃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細想來,這么費神費力的引入似乎沒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過是一個課題。而要引出這個《燕子過海》的課題,為何不選擇更簡潔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節約時間而且也能讓學生直接明白本節課上課的內容。可以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朗讀上,在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上,這也是這節課的重難點所在,也是應該花時間的地方。在這個開頭上花了這么多的'時間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覺。
片斷二:學習重點句
生:燕子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回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們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師:(課件出示句子)大家來看看,這個句子中你從哪個詞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晝夜
師:那你能說說不分心晝夜的意思嗎?
生:不分晝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師:說得真棒,請你們用筆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詞語
生:寒冷---溫暖
生:北方----南方
生:晝----夜
師(板書這些反意詞)燕子要從北方飛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晝夜地飛,一定非常累,你們想來體會一下?(全體起立,學燕子飛)采訪幾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輕松
生:好辛苦
師:你們才幾分鐘就累了,而我們的燕子要不分晝夜地飛,可想而知它們一定非常累。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要把它們的這種感覺朗讀出來,我們一起來試試好不好?(集體朗讀)
師:你還能找到其它表現燕子過海艱難的句子嗎?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伏在甲板上休息。過了一會兒,……
師:你的句子好長啊,說一個句子,好嗎?再想一想
(分析:從這里可以看出,初上課的新老師沒有上課的機智,其實剛才學生說的兩個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說了出來,老師給予的就是否定,讓他想一想再說。其實完全可以表揚這位學生,他不但能找準確,而且把兩個句子連起來說了,更說明這個孩子的聰明所在,老師可以表揚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們一句一句來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內容。而老師的這一否定,不但讓那個孩子心里感覺不好,而且后面的內容也許那個孩子也沒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課的時候隨時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給出正確的反饋這是很重要的。)
生: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飛了,有的卻停止了呼吸,再也飛不起來了。
師:(課件出示句子)請你四人小組合作,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小組討論)誰來說一說?
生:我讀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讀出了燕子很頑強
生:我學得那些不能飛的燕子很可憐
師:嗯,大家讀出了燕子的頑強,同時對那些死去的燕子也產生了一種同情,那么在讀的時候就要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我們來試試。(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組討論在這里似乎成了一種形式,四個學生在一起說,可結果卻沒有能討論出什么來,更沒有調動一些同學積極地參與其中,只是在做給老師看。這種討論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師:還有其它句子嗎?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師:(課件出示句子)我們說理解一個句子先從理解重點詞語開始,那么這個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詞表現了燕子的艱難與辛苦嗎?
生:太疲倦、落、伏
師:(板書這些詞)從這些詞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艱難辛苦。我現在想來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塊兒出示,讓學生找改了些什么?學生很快找到了。“太”沒有了,“落”改成了“飛”,“伏”改成了“停”)這樣改了以后意思有沒有發生變化?
生:變了,這樣改了后就不能表現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說明沒有力氣了,而飛還能力氣;“伏”也是沒有力氣,而“停”的話,它還能站著。
師:你來表現一下伏,是什么樣子的。(全體學生伏在桌子上,再次體會燕子的辛苦,勞累)我們就把它們這種勞累的語氣讀出來,好不好,我們一起來試試。(集體朗讀)
再次集體朗讀三句話,體會燕子過海的艱難與辛苦。男生與女生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課后反思:
這是《燕子過海》的第一課時,上完后,也聽了不少的評析,再對照自己的上課過程,似乎發現了有許多問題。
表演流于形式。開頭為了引出課題,卻花了大量時間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更深和地考慮到學生。
小組討論中,也是在走過場似的,有這么一個交流的樣子,其實學生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獲得討論的幫助。
在課堂上的機智仍沒有,不能及時而正確地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而且整一節課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卻忽視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所以只會讓學生機械地反應些問題的答案,卻不能讓他們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它的內涵。更不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因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無法從情感上去體會。
語文教學設計6
今天有幸在區陳老師和校陳主任的調研工作中被聽《小蝦》的第二課時。
由于課前我準備的還算充分,所以對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就有所掌握。本課重在帶領學生學習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趣。??”的段落結構,以及重點詞語在
句子中的作用,來了解小蝦的特點,在學會學習模式的基礎上自學第四自然段,再在學習刊物問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基礎上認識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動物的興趣,使他們熱愛小生靈。
課堂上學生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在我拋出“找一找整段都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這一問題后,學生們認真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后,紛紛舉手發言。張偉:“我認為整段都是圍繞小蝦真有趣。寫的”。我心里暗暗高興,滿以為再叫的一名同學也會答出相同的答案時,陳博是這樣回答的:“中心句是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這回勢必是要討論出一個結果來了!于是我調查看有多少同學是和陳博同一觀點的,結果只有兩人,我心里這才有底。雖說人數不多,但我還是想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自己的錯誤。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不對,而是讓他們繼續讀課文,和討論中他倆自己就發現了不對勁,自然而然的就否定了自己,使我的教學很有說服力。這是我在課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也是我臨場解決的,我認為自己很有>收獲。在拋出另外一個問題:“用有的??有的??有的??”結合生活說一句話,學生代表李帥良說的很好:“天上的云朵形態萬千,有的想駿馬在奔騰,有的想小兔在吃蘿卜,有的象連綿起伏的群山。”課后,經過對我的課的研討,此處還有更好更合理的安排!如果讓學生先想象一下,自在的小蝦還可能在干什么?在激發學生的'想象之后,再結合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補充說想象的內容,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緊密結合課文做練筆,可以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還會不斷的反思、學習,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利于投身到我的教育工作中去!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一、談話導入
1.回顧并揭題: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寫詩》和《雨點兒》四篇課文,好學的你,相信都有了自己的收獲。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繼續學習。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園地六。
設計意圖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簡單回顧本單元課文,以小老師帶讀課題的方式,讓待優生參與課堂,全班跟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促進識字。
2.激趣:這節課,我們的學習伙伴是聰聰,他有話對大家講呢!哪位同學來讀一讀聰聰的話?
指名讀:“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一起到語文樂園大闖關呢!在闖關的過程中,認真傾聽、積極發言的同學能積累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哦!”
3.介紹:我們的語文樂園一共有三大關:第一關字詞句運用;第二關展示臺;第三關日積月累。讓我們跟著聰聰一起出發吧。
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巧妙地調整了環節的順序,以聰聰從早到晚的游玩見聞為明線,以“字詞句運用”、“展示臺”和“日積月累”的學習為暗線,教師積極、主動創造一種學習情景,致力于把學生被動的“學”變成主動式的“體驗”。指名讀聰聰的話,既激發了學生的學期熱情,又能推動學生的識字。
二、字詞句運用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聰聰帶著我們去語文樂園玩,可是,他迷路了,“我只知道要去東邊的果園,小朋友,你愿意幫助我嗎?”
2.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孩子。老師這里有個小錦囊,可以幫助我們怎樣辨別方向哦。出示兒歌。
設計意圖
及時肯定孩子們的樂于助人的品質,滲透人文教育。
3.小老師帶讀——全班齊讀——師生對讀。
4.同學們,現在你們都學會這些方位詞了嗎?
齊讀:前后左右東南西北
5.挑戰背誦(全班)。
設計意圖
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讓學生熟悉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最后嘗試(挖空)背誦。
(二)連一連
1.終于,聰聰帶著我們來到果園了。樹上結了好多蘋果啊!現在,我們要幫果農把蘋果送回果籃里呢!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助果農來分一分嗎?(投影語文書90頁)
2.(教師在黑板上貼出“蘋果”和“籃子”)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該怎么分。
設計意圖
把知識點的落實,變為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規律,并解決問題。
3.請大家翻開書90頁,完成練習。
4.請學生上臺分一分。
5.除了果園里的生字,在我們第六單元里也有很多這樣的生字,請同學們把字卡拿出來。口令:小小字卡手中拿,邊讀邊擺我最棒。會讀的擺上面,不會讀的擺下面。
設計意圖
利用書中資源及十張生本字卡(“黑寫空傘公到朋短給以”),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教師隨機滲透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的知識點。
6.你發現還有哪些生字寶寶是上下結構或者是左右結構的呢?請舉起你的小手指告訴我。請學生上臺展示。強調:為了讓更多的人有展示的機會,每個人只能帶兩張字卡上臺,并且不能跟前面的重復了。運作要求:黑,上下結構。全班跟讀。
7.老師準備一些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的蘋果形字卡。老師這里還有蘋果,勤勞的小朋友,你們還愿意幫助果農分一分嗎?開火車分“蘋果”。運作要求:影,左右結構。全班跟讀。把“蘋果”放進籃子里。
設計意圖
掌握了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馬上做練習鞏固,再通過生本字卡游戲鞏固。有效學習,及時反饋。
8.學得認真有獎勵,唱方向歌。
兒歌歌詞如下: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設計意圖
及時鼓勵學生,并通過兒歌、簡單的舞蹈動作鞏固方向詞。
三、展示臺:生活識字樂趣多
過渡:運動完真是一身輕松,趕緊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們要準備出發,去下一個景點玩啦!“坐如——鐘”。
設計意圖
生活識字樂趣多,調動學生生活體驗,把課堂盤“活”。選取部分學生作品,讓他們當小老師帶讀,讓學生體會識字帶來的快樂,再以點帶面,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全班識字。
1.小朋友們,現在聰聰帶我們來到了樂學鎮,鎮上有好多建筑物呢,誰會讀?指名讀。
2.在我們大廣州也有好多這樣漂亮的建筑物,上面有好多招牌呢!看,老師這里就有你們收集到的招牌。看,這個是XX幫我們收集的,請他來帶大家讀一讀。指名讀。
(梓恬同學:廣東廣播電視臺;希瑤同學:廣東省地震局;左磊同學:華陽小學華成校區)
3.老師只選取部分同學的作品,我們很多同學都在生活中找了招牌呢!因此,聰聰給我們每個人都下了一個秘密任務,善于傾聽的小朋友一定能完成。發布小組學習任務單,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任務單:
(1)每人拿著準備好的圖片,介紹自己在路上所認識的字,時間2分鐘。
(2)發言的同學大聲說,請大家認真聽。
4.學得認真有獎勵,出示識字兒歌:招牌廣告隨處有,處處藏著字寶寶。生活識字樂趣多,找找記記勤動腦。
設計意圖
鼓勵孩子進一步在生活中識字。
四、日積月累
1.不知不覺到了晚上了,聰聰抬頭一看,哇,多美的月亮啊!在唐,詩人李白看著這皎潔的月光,寫了一首詩來贊美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讓孩子更好地體會詩情。
2.老師想邀請三位同學(每人讀一行)和我一起讀。
設計意圖
師生共讀,能注意對孩子朗讀節奏和語氣的指導。
3.指名讀一讀。
4.好學的小朋友們,你還會背哪些古詩呢?
設計意圖
詩歌由課內拓展到課外,課堂容量大。
五、閱讀識字收獲大
1.學得認真有獎勵,出示《誰會飛》,布置作業,回家和大人一起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
讓家長參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親子共讀。
六、總結回顧
1.請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
2.總結:這節課我們跟著聰聰一起暢游了語文樂園,我們玩了游戲,還積累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只要大家留心觀察,就會學到很多知識。處處留心皆學問,希望我們都能做個有心人,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閱讀中學語文。
3.作業:(1)和大人一起讀《誰會飛》。(2)背誦《古朗月行》。
設計意圖
課堂的最后,幫助孩子更好吸收、歸納課堂知識,簡單的回顧,讓孩子在腦海中加深學習的印象。
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需要教師語言的點撥。
板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體會孩子走向橫木時的危險處境。
4、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3、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交流資料。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跳水嗎?這是一項體育項目,在各種賽事上,我國的體育健兒在跳水項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自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不是體育比賽,而是一個驚險的故事。
2、出示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誰跳水?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況下跳的水?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等。)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3、《跳水》是誰寫的?你還知道什么?(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等。)。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一)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熟讀通順。
(四)檢查自學情況。交流字、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電腦課件,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這些生字詞你掌握了嗎?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點,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2、理解詞語。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一)檢查朗讀課文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師生進行評議。
(二)學生讀書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在書中標畫出課文中都有誰?他們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因為水手拿猴子取樂,所以猴子放肆;因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誰能接著老師的話,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將事情的過程介紹完整?(指名練說)
(水手們拿猴子取樂,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發生了危險,船長要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一)課件出示思考題: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要求:(1)學生自己讀書做批注筆記。(2)小組內互相交流個人收獲。(3)在班上匯報交流。
(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五、品讀感悟,理解重點部分。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但對課文做了細致的學習,而且還做了認真的討論探究,這對我們學習文章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學生品讀課文中的段落,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以下段落。
(一)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1、猴子跳到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來,戴在自己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桿。
水手們都笑了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光著頭站在那里。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把帽子摘下來,用牙齒和爪子撕。他好像故意讓這孩子生氣,指著孩子,沖著他做種種鬼臉。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聲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兇了。指導學生理解“放肆”,猴子為什么會放肆起來?(因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它做鬼臉,模仿人的樣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咬。)(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沒有辦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們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沒辦法,只能哭笑不得。)
2、水手們笑的聲音更大了,孩子的臉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
引導: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只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不時回過頭來逗孩子,孩子氣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后??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
孩子氣極了。他丟開桅桿,走上橫木。
(猴子越來越放肆,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橫木去取帽子。)引導:區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
(二)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指導學生理解以下兩個句子。
1、出示句子理解
(1)當時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現?
抓住“嚇呆”一詞,從中感悟這些經歷許多困難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險的情境)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著,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從側面襯托出事態的嚴重。)
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孩子會不會失足?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孩子有可能會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講,即使不失足,也難以回轉身來,桅桿太高、太險。)從“桅桿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學習方法引導: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可聯系上文。
2、出示電腦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發、危在旦夕??)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再快一點、聲稍高一些,突出重點詞語。你們讀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師欣賞了!
(三)看到這里緊張嗎?你想救他嗎?如果當時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這樣危險的情景,你會怎樣做呢?你想用什么辦法救孩子?趕快想辦法,時間可不等人啊!(讓學生各抒己見。)(找海綿墊(床上被褥)、讓水手圍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著、找直升飛機、讓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組討論的辦法,逐個分析,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四)這些辦法實際上都不能行,默讀課文,“正在這時候”指什么時候?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這時是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這句話是個過渡句,上文講孩子處境險惡,下文講船長出來果斷處理。)
(五)面對這樣危險的情景,那船長----孩子的父親是怎樣做得呢?自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看一看船長是怎樣做得?請同學們再把這幾個自然段讀一讀,想一想:船長為什么要用槍瞄準孩子,命令他跳水?
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小組展開辯論。)從課文中找出根據,說明父親不會開槍。結果怎樣?
(這時,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來必然粉身碎骨。船長擔心孩子不當機立斷,所以一再提到“開槍”。)船長當時會怎樣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示:你可以這樣說:船長當時會這樣想或船長還可能這樣想?
感情朗讀:這是一位機智、勇敢、果斷的船長。你能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四十秒鐘以后――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里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鐘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已經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八)這段和課文題目有什么關系?作者要贊揚什么?(末尾回應課題,“跳水”是事情發展的結局。課文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跳水做題目,這既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又突出了船長處事的果斷。
(九)文章對船長的描寫只有寥寥幾筆,僅僅兩句而已,但卻把一個沉著冷靜,機智果斷的船長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真實又生動。這種對人物的描寫手法,是我們在寫作中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六、總結全文。
(一)教師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二)學習課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么?
(這篇課文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無策,要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三)此時此刻,你想對船長的兒子說些什么?(你做錯了事,要敢于回頭,不要怕別人笑話。)(你為了一頂帽子,差點失足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過沒有,萬一失足,你會給親人、朋友帶來多么大的痛苦。你為了贏回一點兒面子,險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七、拓展延伸。
(一)孩子被救上來以后,會說些什么?船長會說些什么?水手們又會說些什么?展開想象,
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體會詩歌主旨的多樣性。
重點難點
本詩的畫面感和抒情性的結合是教學中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
裴多菲是19世紀的匈牙利愛國詩人。他當過兵,作過流浪藝人。1849年7月在職和沙皇軍隊的一次戰斗中英勇犧牲,年僅26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愛情詩。尤其是在1846年愛上森德萊尤麗亞以后,寫了不少優美的愛情詩。1847年裴多裴與心愛的人結成伉儷。這首詩的創作可以看出愛情的表達。
《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二、內容大意
全詩共五節,采用的都是“我愿意……”開頭的格式。詩人把自己說成是“激流”“荒林”“廢墟”“云朵”“破旗”。把愛人比作小魚小鳥長春藤火焰夕陽構成五個有層次的充滿活力的藝術畫面,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
三、鑒賞要點
1、多樣解讀
首先將其看作一首愛情詩,它抒發了對愛人深摯的戀情,歌頌了純潔而高尚的愛情;其次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詩,它委婉地表現出19世紀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爭事業。歌頌了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的精神和執著追求理想的精神。詩中的“我”可能指詩人自己,也可能指革命戰士們;“愛人”可以是詩人的'愛侶,也可以是詩人追求的革命理想。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
2、意象的獨特性排列:
本詩沒有空泛的說教,而是通過一系列鮮活意象的排列,遞進,營造了一個情感流動的回旋天地,層層遞進,使詩人情感富于變化,呈現出多側面多層次,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
我愿是我的愛人是
急流(崎嶇)小魚(魚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風)小鳥(是你的可愛家園)
廢墟(荒涼)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擊)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陽(是你的,相依伙伴)
在我的懷抱中接受我的關愛與呵護,我們相依相伴,我愿為你奉獻一切。
注意修飾詞語的暗色調,可體現:
1、生活的艱難
2、男人的勇敢
3、也可能是革命斗爭的艱難
《籬笆那邊》
自讀導言
1.理解本詩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體內容及詩歌蘊涵的寓意。
2.擴展閱讀:賞析芒克的詩《陽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詩中蘊涵的寓意。
(解說:這是一首蘊涵著深刻寓意的哲理詩,理解詩歌的寓意是學習本詩的重點,也是難點。)
自讀程序
一、總體把握,理清思路
討論:這首詩從表層意象看,寫了哪幾個層面?
明確:兩個。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顧忌,另一個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會爬過籬笆去摘草莓。
二、研讀全詩,討論以下問題
1.詩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確:草莓指代世間美好的事物。思考這一問題應從草莓的特點入手。草莓色澤鮮艷,圓潤可愛,在外形上給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水果。
2.“我”想不想爬過籬笆?為什么?
明確:想。因為那兒“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過?為什么?
明確:能。因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過”。
4.那么,“我”愿不愿爬過?為什么?
明確:不愿。因為“臟了圍裙/上帝一定要罵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確:上帝號令一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是權威的代表,又是正統思想的化身。思考這一問題應從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過”、“能爬過”卻又因為怕臟了圍裙挨上帝的罵而不愿爬過?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明確:“想爬過”“能爬過”,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臟了圍裙挨罵則說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過程中有種.種顧慮,擔心會遭受責備。歸根到底,這一切是“上帝”的行為約束、思想禁錮造成的。
聯系實際示例:
孩子本是純真無邪的,他們活潑好動,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其中蘊藏著多少創造的萌芽啊。但我們現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許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規的行為,用很多清規戒律來束縛他們的思想,壓制他們的個性,從而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解說: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惟一的標準的答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討論,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應加以肯定,答案不強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這個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確: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權威的代表,是正統思想的化身,是別人思想的禁錮者;其實“上帝”又何嘗不是禁錮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決心拋開一切束縛,走下神壇,重新撿拾起純真,他也會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東西。
(解說:這一層次的理解是這首詩的深刻之處,學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錮者這一點,教者要作適當的提示。)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鴻門宴》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的第3篇文章,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古代記敘散文。這些文章都選自史傳性文學作品中。《鴻門宴》選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是本章節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體現了《史記》對人物描寫、細節描寫的技巧。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學生曾學過《史記陳涉世家》,但篇幅較短。學生在初中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但對于長篇的古代記敘散文的解析能力還有待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在關鍵時刻對學生的點撥。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文中出現的古文字詞和句式。
2、了解鴻門宴的事情經過以及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寫作技巧。
3、從項羽人物性格弱點分析悲劇結局的原因,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確認識鴻門宴會斗爭的性質,實事求是地評價有關人物。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多義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等。
2、分析劉邦項羽的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3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朗讀劉邦的《大風歌》和項羽《垓下歌》。
《大風歌》《垓下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力拔山兮氣蓋世,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時不利兮騅不逝。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是劉邦率兵即將大局初定時唱出的,首句既是描寫客觀自然現象,又暗語當時的風云局勢。第二句表現了初定天下,榮歸故里的得意之情。最后一句傳達出一種激切而又憂慮的盼望。全詩氣勢恢宏、豪邁雄壯,極富帝王的霸氣。而《垓下歌》是項羽在進行必死戰斗前夕的絕命詞。在這首詩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無可奈何的嘆息。全詩透露出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涼。楚漢爭霸最終以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建立漢朝結束,楚漢爭霸中,劉邦項羽是如何斗智斗勇的?項羽是如何從風光無限一步步走到了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悲涼局面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楚漢爭霸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鴻門宴。
文言知識學習:請同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結合課下的注釋整理文中重點字詞、句式疏通文意,并標注出無法理解的字詞或句子。
主要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距—拒:把守、抵御
內—納:接納、納入
要—邀:邀請
倍—背:背叛、背棄
蚤—早
郤—隙:隔閡、嫌怨
(二)一詞多義
謝:道歉、認錯: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辭別、離開: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酌,不能辭。
感激: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因:就、便: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趁、乘機: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為:介詞,替、給:為擊破沛公軍。
對、對于:為之奈何?
被:若屬皆且為虜。
④充當、擔當:使子嬰為相
⑤構成“何…為”格式,表示疑問或感嘆:何辭為?
從:①跟隨、追隨:張良是時從沛公。
②使跟隨、率領: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③挨著:樊噲從良坐。
5:如:①只是: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②至、往:沛公起如廁
(三)重點實詞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前往、到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觸、沾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披帷西向立:分開、打開、劈開(披荊斬棘)
加彘肩上:置放、安放(兩手加額)
大行不顧細謹:考慮、憐惜(奮不顧身、顧慮)
會其怒:恰巧遇到(會天大雨,道不通)
沛公則置車騎:放棄、丟下
結語:大家知道秦末是個群雄競逐的時代。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從文章開頭我們已經知道最后是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駐軍霸上。既然有約在先,為什么項羽還要擊打劉邦軍?項羽設鴻門宴的意圖何在?在鴻門宴上雙方是如何爭斗的?這些問題在文章中都能得到解答,所以請同學在課后結合今天所學字詞,再次閱讀文章,理解文意,列出文中事件的提綱,并畫出人物關系表,我們在下節課將帶領大家一起去探尋這些問題。
第二課時
一、初步疏通:讓同學展示所列提綱和人物關系表。
事件提綱:
宴前:無傷告密→夜訪張良→沛公約親→項伯說情
宴中:沛公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
宴后:沛公逃席→張良謝罪→誅殺無傷
籍別楚漢
君王項羽劉邦
謀士范增張良
武將項莊樊噲
間諜項伯曹無傷
軍力40萬10萬
人物關系表:
二、整體感知:通過列提綱和畫表格,我們對故事情節以及人物關系已經清楚了。項羽軍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兵力,這樣懸殊的實力,項羽怎么甘心就讓劉邦稱王呢?所以他揚言要攻打劉邦軍也就不難理解了。同時我們能夠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鴻門宴》中雙方出現的人物幾乎都是一一對應的,雙方沖突的力量是并駕齊驅的兩條線,項羽一方有他的準備、調度等,劉邦一方也有他一系列的應付措施。那么雙方是如何斗智斗勇的?圍繞這個飯局,始終透露著暗藏殺機、劍拔弩張的氛圍,請同學思考處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的劉邦是如何化險為夷,從殺機四伏的鴻門宴中金蟬脫殼的?
首先是討好項伯。張良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劉邦則一點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為壽,約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攏,由“聯絡感情”進而自我辯解,終于使項伯受其蒙蔽,成為幫他扭轉局面的關鍵人物。
其次是劉邦高超的說話藝術。劉邦見項王說出的一番話雖然簡短,但卻包含了極大的信息。一上來劉邦就開始拉攏感情:我與將軍合力攻打秦軍,告訴項羽我們是戰友,而非敵人。劉邦用雙方過去的合作關系來轉換當前的敵對關系,這就模糊了項羽的政治警覺;然后將必然事件轉為偶然事件:我是不經意就先入了秦關,并非是我的主觀意愿,劉邦避重就輕,將雙方的沖突說成小人挑撥的結果,既淡化到了矛盾,也給項羽臺階下。而在整個講話過程中,劉邦一直保持著低姿態,一口一個“將軍”,一口一個“臣”,極大的迎合了項羽愛面子、圖虛榮的心理。而這招也非常管用,不但成功化解了項羽的怒氣,而且還誘導項羽說出了藏在自己內部的奸細。
再次是樊噲闖帳營救。“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樊噲無所顧忌,無所畏懼的忠勇形象得到項羽的欣賞,樊噲講話跟劉邦講話中心大體一致,只是各有側重。劉邦側重于辯解,強調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噲則是理直氣壯責之以“義”,首先申明自己“死且不避”,繼而陳述秦王“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將項羽推向了審判臺。而后明確指出懷王有約在先,沛公雖然先入咸陽,卻又“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言沛公“勞苦功高”,責項羽“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實為“亡秦之續”。從策略上看,二者區別也明顯。劉邦之言屬于“以屈求伸”,樊噲義責項羽已是“軟硬皆施”了。
劉邦集團精彩的一唱一和最后攻陷了項羽的心理,讓項羽把設宴的最初目的拋于腦后,使項羽的情緒由怒轉為喜(劉邦的恭維),再轉為愧(樊噲的秦王不義之說),錯過了除去劉邦的最佳機會,讓劉邦看準機會,逃離鴻門宴,從而導致后來形式的逆轉。
三、結語:通過對劉邦逃席過程的分析,我們對整篇文章的故事線索有了細致的了解。那同學們看課下的注釋,我們知道這篇課文選自司馬遷《史記》的《項羽本紀》,也就是說這是項羽的傳記。既然是人物傳記,就請同學們課后仔細閱讀文本,看看司馬遷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我們將在下節課進行討論。
第三課時
導入:劉邦是個_____________的人,項羽是個_____________的人。請同學用適合的詞語填空,并說說你的理由。提示:從文本中找出關于劉邦、項羽的描寫(包括神態、語言、動作、行為等)
可能出現的答案:
劉邦:陰險狡詐、老謀深算/能言善辯、善于觀察形勢(拉攏項伯)
懦弱無能/能屈能伸、謙卑隱忍(為之奈何?對項羽的稱呼等)
知人善任、識人之智/兩面三刀(聽取張良建議;大罵鯫生糊弄項伯等)
項羽:自矜功伐、寡謀輕信(大怒、急擊等)
剛愎自用(不理睬范增的示意)
優柔寡斷/坦誠直率(殺不死劉邦)
貪圖虛名/重情重義(義)
有勇無謀/英雄相惜(對樊噲的態度)
妄自尊大(座次之分)
知識拓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發現這些詞里很多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卻反差強烈。同學們對于這兩個人物的評價都帶著自己的喜好。那么本文的作者司馬遷對這兩個人物是怎樣的一個態度呢?如何理解司馬遷把項羽列入帝王本紀?
(引導學生閱讀擴展材料《項羽本紀》其他經典片段(如斬殺宋義、烏江自刎、大史公曰等);《高祖本紀》片段等,分析討論司馬遷對這兩個歷史人物的復雜情感)
在《史記》里我們看到的項羽是有情有義但卻自矜功伐的悲劇英雄,劉邦懦弱無賴而又有大智慧大胸懷的偉大帝王。因此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將其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更要看到他的多面的、立體的形象。
課后作業:在《鴻門宴》中還出現了許多關鍵人物,如項伯、范增、張良、樊噲等人,但課堂交流時間有限,請同學們在課下立足文本,結合相關史料,對其中一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并寫一篇500字的短文。
【板書設計】
沛公約親
夜訪張良
宴前:
無傷告密項伯說情失去警惕
樊噲闖帳
項莊舞劍
坐失良機
鴻門宴范增舉玦
宴中:
沛公謝罪
沛公逃席
宴后:放虎歸山
張良謝罪
誅殺無傷
牟丹
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小蝦》,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說明文。通過我觀察小蝦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7個字,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學習寫作方法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3、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樣子、生活習性,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4、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文章寫具體的。
三、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細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
四、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寫作結構、寫作方法,并靈活運用。
五、課時:兩課時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語引入:
1、大千世界中,有很多可愛的小生靈,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繼續走近小蝦,(齊讀課題)深切認識小蝦的特色,領會作者的情感。
2、翻開書23頁,根據劉老師的問題讀第一自然段。(引讀第一段)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的一口缸怎么樣?陽光呢?我產生了怎樣的想法?
3、過渡語:是的,院子里的一口缸積了大半缸雨水,讓作者萌發了養蝦的興趣。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小蝦的樣子
1、于是,和鄰居阿成哥去溪邊捉蝦,他們捉到的蝦是什么樣子的呢?
(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線畫出描寫小蝦樣子的句子。
(2)學生匯報朗讀自己畫的句子。你覺得這些小蝦怎么樣?(板書:可愛)
(3)出示小蝦的圖片學生欣賞,在描寫小蝦樣子時,作者還充分發揮了想象,進行了比喻,你找到相關的句子了嗎?(再讀句子)
(4)所以我們在寫作中應注意發揮想象,恰當比喻,使文章更生動。(板書:發揮想象 恰當比喻)
(二)學習小蝦有趣的特點:
(1)小蝦的樣子那么可愛,那它吃東西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句子:
他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著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著食物吃起來。
(2)學生朗讀。劉老師也寫了一段,誰來幫我讀一讀,出示句子,對比朗讀。你認為哪句好?說說你的理由。
你覺得小蝦吃食怎么樣?(板書:吃食小心)
(3)找出體現小蝦吃東西小心這一特點的動作詞,讓學生帶著動作來讀這個句子。(板書:抓動作描寫)
(4)作者在寫這些動作的時候,還注意了什么才把這些動作寫的這樣準確、清楚的呢?找出這些順序詞。
(5)我們寫作的時候,如果是一連串的動作也要用到順序詞,這樣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做到言之有序。(板書:言之有序)
過渡:小蝦吃東西時是那么小心,那吃飽后的小蝦都在干什么呢?出示:
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在缸壁上休息。(學生讀)
想一想,吃飽后的小蝦又是怎樣的?
小蝦們在吃飽后還會干什么?(板書:吃后自在)
填空: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在缸壁上休息,還有的( )。(學生口頭填空)
過渡句:作者真是一位有心人,觀察得很仔細,才能寫得如此生動。(板書:仔細觀察)
(3)讓我們一起美美的讀一讀,邊讀邊想:小蝦吃食小心和吃后自在都體現了小蝦的什么特點,從這一段找到句子,用橫線畫出來。這種能概括全段的句子,稱為中心句,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先概括后具體,寫作結構是先總后分,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就經常要用到。
(4)小蝦這樣有趣。,作者喜歡嗎?同學們喜歡嗎?用喜歡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小結寫作方法:本段以中心句開頭進行概括,后面具體寫小蝦吃食小心和吃飽自在,在具體寫時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寫作層次清楚
過渡:小蝦是那么可愛,又那么有趣,那它還有什么特點呢?
(三)、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特點。
(1)出示自學建議:
①、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該段一共有幾句話?用序號標注。
②、這一段又是圍繞哪句話再寫?用橫線勾畫來。
③、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劃出來。
④、把你自學后的情況與同桌一起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一>生讀,匯報。有幾句話?圍繞哪句話再寫?
<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小蝦脾氣不好的?抓“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領會:(做動作組詞,口頭填空)
<三>誦讀領會:你覺得這是一群這樣的小蝦?(板書:受打擾生氣 搏斗猛烈) <四>小蝦的搏斗到底有多猛烈,你能想象一下他們的動作和語言來說一說嗎?
(發揮想象,說一說)
(3)一般情況下,我們說誰脾氣不好是他的缺點,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小結語:在作者眼里,小蝦脾氣不好卻讓人感覺是那么的有趣,作者看他們打架,自己肯定躲在旁邊偷著樂呢,這說明作者對小蝦充滿了?(板書:喜歡)請同學
們用喜歡的語氣讀這一段話。
(四)、學習5-5段:
(1)請同學迅速瀏覽課文5-6段,還從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
(2)作者不僅為小蝦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還不怕麻煩地從小溪拿回一些石塊和金魚草,讓小蝦更有家的感覺,由此可見,作者是多么地喜愛小蝦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顧下,小蝦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活潑可愛的小蝦越來越多,帶給作者的快樂也將會更多!
三、總結拓展:
1、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了些什么收獲?(圍繞文章內容、寫作建議兩方面來談)
2、感情提升: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向這樣的可愛的小生靈,如果我們都像小作者愛護小蝦一樣愛護我們身邊的小動物,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美好。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也會給咱們的生存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走進他們的天下,專心去察看,去體驗,你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歡喜。課下把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寫一寫,和同學們來分享你的快樂。
四、課后作業:
1、在生活中認真觀察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了解它的樣子及其生活習性。
2、練習用你的筆把你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用上本節課學到的寫作方法。 附:板書設計:
樣子 可愛 寫作建議
吃食小心 仔細觀察 有趣 喜愛 發揮想象 小蝦 吃后自在 恰當比喻
習性 受打擾生氣 言之有序
脾氣不好 抓細節描寫
搏斗猛烈
《小蝦》教學反思
《小蝦》是三年級下冊第三主題單元“可愛的小生靈”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文章語言清新活潑,充滿童真童趣,字里行間流露著小作者對小蝦的喜愛。
一、談話導入,激起共鳴
教學伊始,我從單元主題“可愛的小生靈”入手與孩子們親切談話:在大千世界中,有許多可愛的小生靈,今天我們就繼續走進小蝦,去深切認識小蝦的特色,體會作者的情感。緊接著,老師引讀第一自然段,順勢過渡到小蝦的樣子。在我語言的調動下,孩子讀文時很認真很投入。他們在與小作者一起品讀著蝦趣。
二、讀文品悟,感受蝦趣
在交流課文內容時,我圍繞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導學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體會。在體會“小蝦有趣”這一特點時抓住“碰、后退、再碰、又后退、捧著吃”等小蝦吃東西時的動作。而體會小蝦“脾氣不好”時抓住“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受小蝦的可愛,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本課重在帶領學生學習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 趣……”的段落結構,以及重點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來了解小蝦的特點,在學會學習模式的基礎上自學第四自然段,再在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基礎上認識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動物的興趣,使他們熱愛小生靈。 課堂上學生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踴躍發言……
三、滲透寫法,學習仿編
在學習吃飽后的小蝦那悠然自得的樣子后,我引導孩子們用“有的……有的……有的……”對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進描寫仿編。
語文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2.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手法。
3.反復閱讀,領會作者意志和情趣。
課前準備
1、背景資料《飲酒(其五)》《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陸續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這組詩共20首,以這一首的格調最為閑雅有致。此詩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歸田的第20年(417年)。此詩寫他在農村里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找到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難》是李白在天寶三載(744)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抑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詩中描繪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是盛唐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也成為邊塞詩的名篇佳作。
《己亥雜詩》龔自珍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榮之際,就向當局發出了警告,極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視,他48歲,對清朝統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
2、熟讀背誦這五首詩歌。
課文研討
飲酒(其五)
1、怎樣理解陶詩中的“而無車馬喧”與“心遠地自偏”?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行路難》
1、《行路難》(其一)的主旨是什么?
2、李白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作者為何會有這種感受的?
3、陶淵明的《飲酒》詩序中說:“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然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而李白這首《行路難》卻寫了對酒停杯的情境。一個是“既飲”之作,一個是“未飲”之歌,這兩首詩抒發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這首詩可分為幾節?概括內容。
2、怎樣看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什么說這兩句詩是詠雪的千古名句?
2、“風掣紅旗凍不翻”寫出了邊塞怎樣的情景?’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4、岑詩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是“歌行體”詩,請從句式、敘事、抒情等方面說說這兩首詩的異同。
《己亥雜詩》
1、怎樣理解龔自珍的“化作春泥更護花”?
2、你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句詩中你聯想到什么?
我的收獲
詩人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課堂練習
填寫詩句。
1、飲酒(其五)中達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詩句
2、李白《行路難》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的句子
表現他豪邁氣概的句子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達詩人美好的愿望的句子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寫雪后景色的名句
5、《己亥雜詩》中表現詩人獻身精神的名句
是:
6、《行路難》中用典的語句是:
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寫北方邊地風狂雪大的句子是:
(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相間映襯的兩句詩是:
文學常識填空
1、《行路難》作者,字,號。代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偉大的主義詩人。現存作品有《》。
2、杜甫,字,代偉大的主義詩人。他的詩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后世稱為“”,他被稱為。杜甫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表現力,并且形成了“”的獨特風格。
3、《己亥雜詩》選自《》。龔自珍(1792—1841),代浙江人。代家、家。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代詩人,和并稱高岑。
讀《飲酒》,做題。
1.全詩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填原文)的道理。
2.詩人在與大自然的親近中獲得了怎樣的心境?
3.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用的非常精妙,換成“望”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為什么。
語文教學設計13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課堂教學開始時
上課開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當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了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愿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的時候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意活躍課堂的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活躍課堂的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
2、積累名言,從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說。
4、了解民間傳統傳唱藝術,熱愛民間健康的藝術式樣。教學重、難點
在詞句訓練中,抓特點,找規律,培養語感。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語文七色光七的內容,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自學提示:獨立或者合作完成練習。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含討論)。
二、日積月累
1、自讀自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小組交流自己的收獲。
3、說說自己對這三個名人的.了解。請學生在小組內熟讀這些名言。互相學習。
看誰一口氣背得多。
三、知識窗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些短文。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篇征文與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小說?這叫什么小說?這樣的小說有什么特點?
四、開心一刻
自讀這段快板,說說你在什么時候聽過這樣的快板。你喜歡嗎?為什么?讀出這段快板的感覺與韻味,你會讀嗎?用課件補充民間傳唱藝術,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
五、當堂作業基礎練習
A、寫出下列詞語。
第一組的詞語小組內四個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組完成得快。第二組同學自己獨立完成。
B、讀兩組句子,體會每組句子的寫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
C、仿寫句子。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描寫喜怒哀樂的一種心情。
六、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 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 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 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游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 、 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 教師示范朗讀。 (多媒體配樂)
⒉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 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 母子別 新婚別 生死別 故園別
⒌ 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 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 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詩。
2. 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母子別 郵票
新婚別 船票
生死別 墳墓
故園別 海峽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7-20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02-21
語文《咕咚》教學設計02-16
語文教學設計[精選]07-04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4-23
語文《母雞》教學設計04-23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2-25
《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2-26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