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15篇【熱門】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區別形近字,會寫四字詞語,積累表示“看、說、走”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平時的積累,利用小組合作優勢解決學習中的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將平時積累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學習、生活中。
教學重點:
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運用語言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讀、寫、議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區別形近字
1.出示“但、擔、峰、蜂、鋒”
2.指名讀
3.交流討論這兩組字中三個字的不同之處。
4.分別給它們組詞。
二、走進“我能寫”
1.學生自由讀這四個詞語。
2.把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借助工具書或在小組內討論學習。
3.從這些帶點的字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
匯報你的發現。
4.寫一寫這樣的四字詞語。
三、走進“我能填”
1.出示這些詞語,學生讀一讀,背一背。
2.在小組內互相學習詞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徘徊盤問
溜達疾步
3.把詞語按要求分類,完成填空。
4.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看、說、走”的詞語?
四、積累詞語
把你喜歡的`詞語讀一讀,抄一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理解古詩,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完成春聯的活動策劃。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讀、思、議等方式完成語文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古詩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感受春聯的奇妙。
教學重點:
端正態度,放開手腳,以主人翁的姿態面對各種活動
教學難點:
深入生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團結協作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學習古詩《惠崇〈春江晚景〉》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解題,作者介紹。
解題:惠崇,宋朝著名畫家,是個和尚。
《春江晚景》,這是惠崇創作的一幅畫,這首詩就題寫在這幅畫上。
作者介紹: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和藝術家。
3.理解詩意。
用自己的話試著說說詩的意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甜辭方法?
4.小結
5.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春聯活動策劃
1.出示春聯,指名把這副春聯讀出來。
2.介紹春聯的有關知識。
春聯在我國源遠流長,是祖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
3.活動策劃
收集你感興趣的春聯,策劃一次活動。
收集春聯,朗誦春聯,書寫春聯,張貼春聯。
4.布置任務:課余時按策劃完成活動。
5.檢查活動完成情況。
語文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結合本次習作訓練要求,教學設計應從“生活”入手,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促進學生真正“關注生活,自主感受”,努力體現“學生為本,興趣為重,生活為實,實踐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
目標要求
1認知目標:了解采訪的基本知識,學習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為重點具體寫。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采訪,靈活運用描寫方法,按一定順序安排材料,展開想像結構全文。
3情意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存理念和善待自然界萬物的思想。
教學重點
從采訪中零碎的、粗略的素材里選擇表現中心的材料作為寫作重點。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寫清楚、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引發興趣
師:你們想扮演一下記者這個角色嗎?
生:想!
師:今天,老師就滿足大家的要求,讓你們過把記者癮。
師:今天我們采訪的主題是“關懷環保”,采訪對象是我校的自然老師張老師。
二、現場采訪真切感受
小記者:張老師,您好,我是小記者黃維。您的自然課很精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老師:噢,謝謝!
小記者: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什么要節約呢?您能談談這個問題嗎?
張老師: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水。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在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所以從長遠來說:珍惜水源,保護水質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生鼓掌)
小記者:張老師,您都五十多歲的人了,聽說您還有雅號“張隊長”,那是怎么回事?能給大伙說說嗎?
張老師:這學期,我們學校成立了“假日綠色小隊”,下設“宣傳小隊”“植綠小隊”“護綠小隊”,我具體負責,就自然成了張隊長。
小記者:看來您真是名副其實的隊長了,您能給我們提點建議嗎?
張老師:大伙兒平時做得都不錯,我要說的只有一句話:“關愛自然,我們的家園會天藍水清,綠色無限。”
小記者: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的采訪,祝愿您在隊長的崗位上越干越有起勁,越活越年輕。(生熱烈鼓掌)
三、評價交流明確要求
師:看了剛才的采訪,你是怎樣想的?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四人小組討論討論,交流交流。(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生:我認為這次采訪成功之處在于小記者設計的采訪問題很巧妙。
師:談得很好,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生:我感受到張老師對自然的深切關愛,給我們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的環保課。
師:你們講得太好了。要是一個一個地說,太多了,我建議大家有選擇地寫,你準備怎么寫?
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寫,比如參加張老師組織的雛鷹假日綠色小隊。
生:我認為寫活動時要抓住張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
(投影出示)
師:大家一定要根據自己文章的重點,選好題目。然后圍繞重點寫(學生自由習作)。
10、四年級教案:作文教學:《我們的校園》作文教學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一)啟發談話,激發情感,確定中心
師:同學們喜歡咱們的校園嗎?
生:我在這里度過了童年的時光,我特別喜歡校園。
師:喜歡校園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園里綠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樹,還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樹,特別是夏天和秋天,校園里有各種鮮花。
生:我喜歡校園里很多體育設施。如:聯合器械架,攀登架,單、雙杠等等。我可愛在這兒活動了。
師:除了以上同學們說的喜歡校園的環境和設施,最讓你們留戀的是什么?
生:在校園里我們搞了許多有意義、有趣的活動,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師:是的,我們都熱愛這座校園,在作文中就要表達出這種情感,也就是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書:一、中心思想)
(二)指導寫作條理
師:我們描述校園必須按一定的順序,你們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進校的路線來寫校園的各個地方。如:進了校門走上甬道,來到操場,然后進入教學樓。
師:思路很清楚。
生:老師,我按校園的各個方面分類寫行嗎?
師:當然可以,你說說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樓窗口俯瞰校園。我按這樣的順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操場的景物和同學們活動的情況,再寫校園的花草樹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機勃勃,有特色,最后寫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及師生的關系。
師:很好,無論按怎樣的順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間的銜接。
(板書:二、敘述要有條理)
(三)指導寫重點段
師:文章的思路有了條理,是不是這些內容平均使用筆墨?還要考慮什么問題?
生:應該考慮詳寫和略寫的問題。
師:是的。文章中要有一兩處細致描寫,其它方面略寫,文章就既完整又詳細得當了。下面我們來共同研究一下詳寫部分。
生:重點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順序。
師:很好。首先要確定“立足點”,也就是觀察點,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間表達自己的情感。
現在每個同學練寫一個詳寫片斷。
〔板書:三、詳細描寫(重點段落)
(一)確定立足點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達真情實感〕
生:寫片斷后談:我走出教學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樓旁左側的參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葉遮住了陽光,我們在樹蔭下跳皮筋,做游戲。再往前走,有幾棵石榴樹,結的石榴又紅又大,真想摘下一個嘗嘗鮮。不,那是集體的財富。接待室的兩側的柿子樹更引人注目,在這金秋季節,深綠色的葉子中透著紅,紅中閃著亮,遠遠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個個熟透的柿子,墜在樹上,把樹枝都壓彎了。這一棵棵高大的樹木,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多美呀!
生:教學樓里有幾個專用教室,我特別喜歡四樓的計算機教室。這里全是先進設備。地上鋪著木紋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頭望去,嗬,一盞盞圓形花紋吊燈,鑲嵌在屋頂。平視教室,數十臺中華學習機和“310”機整整齊齊地排成兩列長隊。瞧,正中的那臺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殼,紅色的鍵盤,打開顯示器發出了“嘟嘟”的響聲。在這里上課真是一種享受。
二、教師總結:幾位同學寫的內容都較具體。在完成全篇作文時,不僅寫景物,還要寫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氣息。
語文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么多老師來到咱們班做客,大家高興嗎?其實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同學們想不想快一點認識它?聽,它唱著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鳥。
看老師板書,一起手空。(提示:翠字上邊是羽毛的羽,不帶鉤,下邊十字這一豎不要太長,別把上邊的兩個人分開。
2.齊讀課題——《翠鳥》
二、檢查預習
1.翠鳥給大家帶了很多小禮物,不過要有個要求:誰把它的名字讀正確就送給誰。(出示本課詞語)
2.看來大家課前預習的非常好,老師相信課文也一定讀的很棒,讓我們把優美的朗讀送給在座的.各位老師當禮物吧
指名分段朗讀。適當點撥、正音。
三、研讀課文,體會翠鳥的外貌和活動特點
1.同學們讀的真美,誰能說一說讀完后翠鳥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顏色鮮艷或美麗 、小巧玲瓏會捕魚
2.看,老師這兒也有只翠鳥,你覺得它美嗎?美在哪里?
師:說的真不錯,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把翠鳥寫的這么美嗎?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段。
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生:書上先寫了翠鳥的爪子, 接著寫了翠鳥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寫翠鳥的眼睛,最后寫翠鳥的嘴。)
作者按照這樣的順序寫出了翠鳥哪些美麗的特點呢?
3.哦,老師看到翠鳥想這樣來寫:翠鳥的頭是橄欖色的,背是淺綠色的,腹部是赤褐色的,現在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你喜歡老師寫的還是作者寫的呢?
生:作者用比喻寫出了翠鳥的美麗。
4.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麗讀出來?指名讀、同桌讀、全班一起來讀
5.大家剛才讀得精彩極了,老師認為你們一定記住翠鳥的美麗了,讓我們一起來闖下面這關“我會填”。能填上的同學舉手。你來試一試。
6.翠鳥不僅長得美,它還有一絕招不知道各位小朋友知道不知道?——生:捕魚
文中哪幾段是寫翠鳥捕魚的呢?生:二三自然段。
7.現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二三段,劃出描寫翠鳥捕魚的動作畫下來,可以做一下批注。
交流:你認為翠鳥捕魚的動作如何?生:快、很快…
那老師寫個敏捷來概括可以嗎?
同學們你認為哪句話最能體現翠鳥的動作敏捷呢?
(1)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桿上了。
師:什么是“疾飛”?翠鳥在“疾飛”中,又能“輕輕地停在葦稈上”說明了什么?
疾飛”是指飛得很快的意思。這句話充分表現出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
(2)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師:這句話描寫的小魚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機靈
可是這么機靈的小魚都逃不過翠鳥——(銳利)的眼睛。
(3)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出示:翠鳥離開桅桿,很快地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指導朗讀:讀一讀比較一下,這兩個句子你更喜歡哪個?
在這里巧妙地運用比喻句讓我們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鳥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還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夠感受翠鳥的速度之快。同學們體會的真好,誰能把第二句來讀一讀?誰再來試一試,我覺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鳥可真是捕魚能手啊,連老師都佩服!讓我們拿起書一起再來品味一下翠鳥那敏捷的動作吧,齊讀二三段。
三、感受喜愛之情,啟發保護意識
1同學們,看著這小巧玲瓏、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飼養一只)
看來,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們和小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你覺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呢? 文中老漁翁的一番話我認為很有內涵,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同學們你們現在的想法是什么?(同學們的種種想法,都緣于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我們要愛護鳥類,和鳥類做朋友。)
聽了你們的交流,小作者的臉也紅了,他也打消了飼養翠鳥的想法,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愿意讀文中最后一段話的同學請站起來。
看來,和翠鳥零距離接觸的愿望不能實現了,不過沒關系。這里有一個溝通你們交流的渠道:那就是世界綠色和平組織者,今天他們的部分成員也來到了我們班,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話需要這些綠色使者轉告給翠鳥嗎?
2.教師小結:多么善良而又真誠的孩子啊,翠鳥們收到你們的話語特別開心,看:他們正在桅桿上看著大家呢!
3.現在請同學們去智慧樹挑選自己適合的作業吧。
語文教學設計4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公輸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公輸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公輸》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公輸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公輸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公輸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公輸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公輸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公輸,以智慧揭露公輸“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公輸》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公輸》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公輸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公輸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公輸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公輸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公輸》,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默讀課文,會寫垂、越、彩、蜘蛛等12個生字。
2、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變化特征。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PPT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一)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8課。學生齊讀課題。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課件出示會認的生字,學生讀字,組詞。
(二)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生字這個攔路虎看來已經被我們的小朋友消滅了。在這節課中你想學會哪些新知識呢?
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小朋友提出的問題走進18課,感受作者筆下的雷雨吧!請小朋友們把書打開。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小朋友知道作者都寫了雷雨哪幾個時期的景象?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
2、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讀讀課文,想一想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讀課文最合適呢?為什么?
學生自由說:可以找三個同學,按照雷雨前、中、后每個人讀一部分;可以找8個同學來讀,每個人讀一個自然段。
教師抓住學生提出按照雷雨前中后的順序的'讀法,引導學生讀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
指名讀文。讀后匯報。
3、過渡:小朋友想不想欣賞雷雨這三個不同時期的景色呢?下面就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三、分段讀議,朗讀感悟
(一)學習雷雨前。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雷雨前的這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雷雨前都寫了哪些景象呢?
小組同學討論后,學生自由說說,教師相機板書(烏云蟬大風樹枝蜘蛛樹葉)
教師引讀課文,通過適當范讀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并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朗讀,逐句匯報讀,再整體讀1—3自然段。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和學生一起欣賞范讀。
(二)學習雷雨中。過渡: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黑沉沉的烏云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卷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趕緊湊熱鬧,雨馬上就要下下來了。和老師一起看一看雷雨中作者又寫了哪些景象?準備好筆,在樹上圈一圈,畫一畫。
以同桌為單位,讀一讀,說一說。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雨聲也小了)師:雷雨是變化的,來的快,去的也快,那小朋友們應該怎樣把雷雨的漸變過程讀出來呢?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指導朗讀,學生匯報讀,齊讀。
(三)學習雷雨后。
過渡:萬物經過大雨的洗禮,一切都變得那么清新,那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
7、8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雨后都寫了哪些景象?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太陽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
師: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都變得那么清新。花兒開了,小鳥、小青蛙歡快的唱著歌,這個時候你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去讀課文呢?(高興、喜悅)
師: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讀讀
7、8自然段,看誰能讀出雷雨后那美麗的景致。
生練讀,教師指名讀。
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配樂朗讀。
師:剛才的同學配樂朗讀讀的很美,那全班同學想不想試一試呢?教師播放音樂和畫面,學生隨樂齊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把書翻到82頁,書上有12個要求大家會寫的生字,看一看這些生字你認為哪個比較難寫,老師給大家做指導?
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老師利用課件進行集中指導垂、越、蜘蛛、彩。
五、課外延伸
課文有兩幅插圖,第一幅是雷雨中,第二幅是雷雨后,只有雷雨前沒有插圖,;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用靈巧的雙手給我們雷雨前的景象也配上一幅插圖。
六、課后總結
1、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總結匯報
2、師:生活中除了有下雨這種天氣現象之外,還有下雪,下霧,下冰雹等天氣現象,那同學們都應該認真觀察,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寫的精彩!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為歌曲《小白楊》,畫面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后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為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欲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為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閱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 沒有??沒有??也沒有?? 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并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著這樣的句子,品著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為后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說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么直,這么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白楊樹很直。
2)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說。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當風沙襲來時,白楊_____;當雨雪來臨時,白楊_____;當干旱來到時,白楊。
(設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為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熏陶中激蕩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筑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著,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里默默奉獻著?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愿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愿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于“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為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里需要哪里扎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于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后,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沒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境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境展開述說環節,還有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啟發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提高傾聽、應對、表達等語言能力。
2、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3、積累農業氣象諺語。
4、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時間】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展示臺
“大自然的啟示”成果匯報會:
1、根據自己的資料和了解的內容分類(有關大自然啟示的、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從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發、想發明什么)組合小組。
2、帶著自己要展示的.東西,把自己課外查找的資料先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
3、各小組推選出自己組的“小博士”,在全班交流。
4、老師提出聽、說要求,全班交流后評出“最佳聽眾”、“超酷小博士”等稱號,以資鼓勵。
5、把同學們的作品展示在班里。
第二課時
習作
1、總結前一階段綜合性學習活動情況。(可以將隨時拍成的照片做成課件,幫助學生回憶。)
2、總結哪些內容可以作為寫作素材來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發現、活動經過、這次整個活動心得……)
3、自己總結,整理資料。
4、小組內進行交流。
5、獲得啟發后,再次總結自己的寫作內容。
6、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初步想法。
7、同學評說,教師指導(寫法、選材)。
第三課時
習作 講評
1、自己先閱讀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認為精彩的字詞、句段展示給組內同學。
2、老師根據全班本次作文情況,進行評說,展示好的,師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共性存在的不足問題。
3、根據自己作文的情況找出問題所在。
4、在作文中進行修改。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自讀感悟。
2、全班交流,分析每個句子。
第一組:“終于”說明了科學家揭開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復試驗的結果。
第二組:“根本”強調了“如果不是我們”自作聰明,這些海龜是完全不會受到傷害的。
第三組:“居然”進一步強調了這的確是“令人難以相信”。
3、指導朗讀。
4、舉出這樣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自由讀,想一想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對這些諺語的理解,教師適當點撥。
3、多種形式積累:自主背、相互背、齊背、指名背。
4、你還知道哪些氣象諺語?教師可給提供一些。
語文教學設計8
崔顥早期詩歌多寫閨情,反映婦女生活;后赴邊塞,所寫邊塞詩慷慨豪邁,詩風變為雄渾奔放。但崔顥詩最負盛名的則是《黃鶴樓》。相傳這首詩為大詩人李白所傾服。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一在《黃鶴樓》詩下注曰:“世傳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遂作《鳳凰臺》詩以較勝負。”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也記載了李白登黃鶴樓,因見崔顥此詩,即“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云”。
一是意境美
當黃鶴樓因其所在的黃鶴山而得名,所謂“仙人乘鶴”之事,當由其名附會而出,本屬子虛烏有。詩人卻巧妙地利用了這些傳說,從虛處生發開去,從而使詩篇產生了令人神往的藝術魅力。接著就寫實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彌望:晴朗的江面,漢陽地區的綠樹分明可數,鸚鵡洲上的青草,生長得十分茂盛。漢陽鸚鵡洲,原是今武漢市西南長江中的一個沙洲,相傳因東漢末年禰衡在此作《鸚鵡賦》而得名,后來漸被江水沖沒,今鸚鵡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勝景明朗開闊,充滿著勃勃生氣,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靄襲來。崔顥南下漫游。離家日久,面對著沉沉暮色,浩渺煙波,便產生了思鄉懷歸之情:“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縱筆順勢一路寫去,既表現了作者豐富復雜的內心感受,又展示出黃鶴樓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變化著的感情和變化著的景色,造成了一種優美動人的藝術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卷十三中對此詩所作的評論:“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標準,《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既形勢。頷聯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白云繚繞的壯觀。頸聯游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徘徊低吟,間接呈現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三是聲調自然、音節瀏亮的音樂美。
律詩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其實《黃鶴樓》并不是規范的七律。其一、二兩句第五、第六字竟都為“黃鶴”,第三句連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調煞尾。也不用對仗,幾乎都是古體詩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漢陽樹”、“鸚鵡洲”,亦似對非對。其所以被認為是“七言律詩”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繪畫美之外,就是聲調自然、音節瀏亮。此詩前四句脫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氣呵成,順勢直下,以至于無暇顧及七律的格律對仗,五、六雖斷寫景,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清人方東樹評語,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五。)由于全詩一氣轉折,所以讀來自然流轉。此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或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返”等雙聲詞,雙聲詞組,“此地”,“江上”等疊韻詞組,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造成了此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于音樂美。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04~754),字不詳,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開元年間考中進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青年時詩風輕艷,多寫婦女題材,晚年出入邊塞,寫下了不少優秀的邊塞詩篇,詩風亦轉為剛健雄渾、豪邁壯逸。
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蛇山的黃鵠磯頭,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歷代屢毀屢建。傳說費祎登仙后,常乘黃鶴于此憩息,故名黃鶴樓。這首詩描寫了登樓所見所感,并抒發了久客思鄉之情。
黃鶴樓是著名古跡,且有費祎在此登仙的傳說,因此登上黃鶴樓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這一美麗而凄傷的神話。昔人即指費祎。昔人已乘黃鶴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復返了,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以及那樓的上空終日飄浮無所依歸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涼,則不能不令人感傷不已。前四句兩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襯托自身之孤獨凄涼,四句一氣呵成,純用古調,既寫出甫一登樓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傳說為詩境涂上神奇的色調。
五、六句描寫登樓所見實景,漢陽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所以景物歷歷在目,鸚鵡洲在漢陽西南長江之中,因《鸚鵡賦》的作者禰衡被黃祖殺于此洲而得名,因此鸚鵡洲顯然并非單純的景象,而是帶有的詩人的濃厚的情感因素。最后寫到日暮時分,江上煙波浩渺,暮靄蒼茫,視線阻隔,家鄉不見,更增旅人思鄉情懷,詩境亦被推至極度蒼莽空闊。
語文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再引出課題理清寫作順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填制自己喜歡的奇異植物的表格并在小組內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使他們在自己的思維空間內自由的翱翔,更充實的學習課文,達到教學目標。
一、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激發探索植物世界奧秘,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植物世界的奇異。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引導分析:從課題你能知道課文寫的對象是什么嗎?你能看出課文要寫的重點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讀中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
1、畫出生字,借助注音讀準字音。有有興趣的學生可結合詞語查字典了解字義。
2、老師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3、說一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
4、質疑問難。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疑難,一般放在細讀課文時解決。有的問題則可立即解決。
四、作業布置
1、書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認讀生字詞。
2、老師強調作業中的書寫錯誤。
3、回憶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
2、引導學生讀。學生邊讀邊想:李叔叔向同學們介紹了哪幾種植物?這些植物奇異的地方是什么?
3、引導學生學習第二、三自然段課文,教給方法。
4、教師出示思考題。學生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然后組織議論。
思考題: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2)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3)這個自然段的第1句話和寫植物有什么關系?
三、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1、提出朗讀要求,學生自由練讀。
2、教師范讀,并指導。
四、疏理全文,體會寫法。
1、畫出文中描寫同學們行走路線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2、引導思考:想一想,課文是圍繞什么意思,從哪幾方面寫具體的。
五、課外延伸,讀寫結合。
1、把自己知道的奇異的植物,說給大家聽。
2、到野外或植物園游覽參觀,重點觀察幾種植物,看有什么特性?把它寫下來。
板書:15奇異的植物世界
到植物園去參觀
在植物園參觀
作者的贊嘆
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少年中國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國所具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
2、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鋪墊導語引入
1、師:同學們,在中國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寫下了一篇文章,激勵了當時無數的中國有志青年,這篇文章是《少年中國說》,有沒有同學知道這位作者是誰?
2、作者鏈接: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之一,學者,詩人,宣傳家。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師從康有為,受改良思想影響。曾經參與“公車上書”,又與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宣傳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豐,大部分收入《飲冰室合集》。
3、背景資料:本文寫于1900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后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茍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
二、初步感知,解決生字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鷹、隼、發、硎(xíng)、澌
2、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少年的責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說明中國少年的勃勃生機。
第三部分(第三段)贊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點明了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
三、深入閱讀。
1、細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弄懂重點文言字詞和文章的譯文。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為少年中國;二是因為少年象征著國家如朝陽般蓬勃興旺,生機勃勃;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國。
3、閱讀課文,說一說少年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紅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發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以“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干將”兩句,前者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后者是以剛剛磨礪過的寶劍比喻為創建少年中國立功的中國少年。
四、拓展遷移。
特色品評:小組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結構完整,推理嚴密,以人喻國,富有鮮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業
我們的祖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闊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國”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書設計:
少年的責任
少年中國說、少年和祖國的關系
作者對少年和中國的贊美
語文教學設計11
一、學習“我會填”
1.投影出示四組詞語。
2.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四組詞語的特點。
ABB式: 汗涔涔火辣辣AABC式:滔滔不絕彬彬有禮
ABCC式:眾目暌暌饑腸轆轆AABB式:踉踉蹌蹌瑟瑟縮縮
3.學生根據每組詞語的特點仿寫詞語。
4.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二、學習“我學會”
1.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我們將閱讀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你怎么樣才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它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自讀故事。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把短文讀正確,讀流利。
(2)短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給短文加上一個小標題。
(4)文章的字里行間表達了盲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短文講述了一位盲人琴師在一位長者的指引下,平心靜氣地生活,彈斷了一千根琴弦,終于明白了人生真諦的故事。
三、學習“百寶箱”
1.學生自由朗讀名人名言,注意讀準字音。
2.熟讀名人名言,說說自己讀懂了哪則名人名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4.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制成書簽。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大舞臺。
一、導入激趣
同學們,你了解現在的.自己嗎?你設想過未來的自己嗎?今天,讓我們心情展現自我的風彩吧!
二、展現自我風采
1.交流自己選用的圖片、照片、影像資料。
2.展示個人作品,舉辦個人作品展。
三、舉行演講比賽
以“未來的我”為主題,舉行一次演講賽。
1.投影出示演講的“金鑰匙”
(1)圍繞一個主題;
(2)抓準幾個方面;
(3)列舉有力事例
(4)組織通順語言;
(5)表達有聲有色
2.自主準備。
(1)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未來的我”。
(2)列一個簡單提綱,自己先試著說一說。
3.組內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試講,并提出改善意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班組比賽。
4.演講比賽。
5.全班評選演講優勝隊。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系,特別是了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
能力目標:1、認識“坡”“割”等12個生字,會寫“嗎”“吧”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1、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初步了解動物活動與天氣的關系,特別是了解下雨前動物的活動。
3、養成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觀看動畫。
(出示課件:烏云密布,狂風驟起,雷電交加的動畫情景。)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設計激發出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2.學生自由地說說看到的`畫面和聽到的聲音。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設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觀看動畫片,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觀看動畫片,是學生最喜歡的一個教學環節,學生不僅專心欣賞課本上的故事情節,而且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動畫片,生動有趣,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吸引住了,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白兔在路上遇到了誰?
【設計意圖】邊看邊思考,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2.再讀課文,思考:小白兔和三個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讓孩子們對課文認識得更深刻,而且老師布置的問題循序漸進,有遞進的難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指名分段讀課文。
【設計意圖】指名分段朗讀,避免了大面積的唱讀現象,如果一開始就全班齊讀,那孩子們的朗讀水平肯定得不到提高。指名讀,可以讓孩子欣賞完同學的朗讀后,再進行點評。經過點評,經過幾位同學的朗讀,其他同學都能領悟到這篇課文如何讀才能更好體現課文中出現的不同角色。
4.指導全班讀課文。
三、多種活動,識記生字。
1.指名上黑板認生字。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孩子們積極性十分高,都爭先恐后舉手要到講臺上去認生字,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
【設計意圖】老師帶讀,孩子們已經失去了興趣,如果讓孩子自己帶讀,不僅可以檢驗個別孩子對生字詞的掌握,而且孩子們比較感興趣。
3.以排火車的形式熟讀詞組。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設計可以檢驗出每個孩子對生字詞的掌握。
語文教學設計13
上了《小蝦》這一課,我確實覺得先不說我這節課的問題,我確實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多讀文學作品,多看教學實錄,多看別人的教學設計,這些才是幫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徑。
在這篇文章中,小蝦吃食時的動作描寫,是很好的表現了小蝦吃食時的謹慎,可是,我卻只停留在了抓住幾個寫順序的詞語上,折騰過來,折騰過去,到底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去刻畫小蝦吃食的過程,我并沒有透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去體會到,小蝦吃食的與眾不同正是這篇課文的精妙之處,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出來,那孩子去寫自己的作文時,他們一定能比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點來描寫的方法了。而不一定是象我課堂上講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幾個表示順序的詞語,那幾個詞語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也不是按照那幾個詞語去描寫了,文章就寫好,關鍵是能象《小蝦》這篇文章一樣,抓住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這樣才是最好的。文章寫出來才生動,才有特色。
在教學中,孩子們的'朗讀,反映出我自己的閱讀教學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沒有把小蝦的有趣之處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所以,讀的不理想,其實,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的閱讀教學過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學生讀不到位。
這一課上完了,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我也覺得收獲頗豐,也觸動了我去思考我該如何去備課。
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課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飽含深情地記敘了一群南飛的燕子。為了到達目的地不分晝夜、不畏艱辛在飛過海的情景,贊頌了燕子勇敢頑強的精神,表達對燕子的無限憐惜與崇敬之情。
二、教學過程及分析
片斷一:如此激趣導入,結果事倍功半
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來猜個謎語:春天到,百花開,有種小鳥往南飛,白肚皮,黑衣裳,身上還有一把小剪刀。
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燕子
師:看來這個難不倒你們了,對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師:(板書:燕子)你們見過燕子嗎?你能來描述一下燕子嗎?
生:燕子有小小的頭,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師:你們能用手比劃一下燕子有多大嗎?(學生用手比劃)老師還要考考大家,這是什么?(板書:海)
生:海
師:你們看到過海嗎?
生:看到過
生:沒有看到過
師:有的同學看到過,有的沒有看到過,那你們能用手來比劃一下大海嗎?(生用手比劃)比劃的出來嗎?
生:不能
師:那么小的燕子要過那么大的海,它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第九課,一起讀讀課題《燕子過海》(把剛才的板書補完,學生齊讀課題)。讀完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沒有飛過大海?
生:燕子為什么要飛過大海?
生:燕子會不會在飛的時候累死?
……
師: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老師想來表現一下,先聽老師來朗讀這篇課文,請大家認真聽,仔細看文中的生字新詞。
分析:這段上課前的導入,從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謎語、有用手比劃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細想來,這么費神費力的引入似乎沒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過是一個課題。而要引出這個《燕子過海》的課題,為何不選擇更簡潔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節約時間而且也能讓學生直接明白本節課上課的內容。可以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朗讀上,在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上,這也是這節課的重難點所在,也是應該花時間的地方。在這個開頭上花了這么多的時間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覺。
片斷二:學習重點句
生:燕子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回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們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師:(課件出示句子)大家來看看,這個句子中你從哪個詞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晝夜
師:那你能說說不分心晝夜的意思嗎?
生:不分晝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師:說得真棒,請你們用筆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詞語
生:寒冷---溫暖
生:北方----南方
生:晝----夜
師(板書這些反意詞)燕子要從北方飛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晝夜地飛,一定非常累,你們想來體會一下?(全體起立,學燕子飛)采訪幾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輕松
生:好辛苦
師:你們才幾分鐘就累了,而我們的燕子要不分晝夜地飛,可想而知它們一定非常累。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要把它們的這種感覺朗讀出來,我們一起來試試好不好?(集體朗讀)
師:你還能找到其它表現燕子過海艱難的句子嗎?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伏在甲板上休息。過了一會兒,……
師:你的句子好長啊,說一個句子,好嗎?再想一想
(分析:從這里可以看出,初上課的新老師沒有上課的機智,其實剛才學生說的兩個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說了出來,老師給予的就是否定,讓他想一想再說。其實完全可以表揚這位學生,他不但能找準確,而且把兩個句子連起來說了,更說明這個孩子的聰明所在,老師可以表揚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們一句一句來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內容。而老師的這一否定,不但讓那個孩子心里感覺不好,而且后面的內容也許那個孩子也沒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課的時候隨時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給出正確的反饋這是很重要的。)
生: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飛了,有的卻停止了呼吸,再也飛不起來了。
師:(課件出示句子)請你四人小組合作,說說你自己的感受。(小組討論)誰來說一說?
生:我讀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讀出了燕子很頑強
生:我學得那些不能飛的燕子很可憐
師:嗯,大家讀出了燕子的頑強,同時對那些死去的燕子也產生了一種同情,那么在讀的時候就要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我們來試試。(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組討論在這里似乎成了一種形式,四個學生在一起說,可結果卻沒有能討論出什么來,更沒有調動一些同學積極地參與其中,只是在做給老師看。這種討論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師:還有其它句子嗎?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師:(課件出示句子)我們說理解一個句子先從理解重點詞語開始,那么這個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詞表現了燕子的艱難與辛苦嗎?
生:太疲倦、落、伏
師:(板書這些詞)從這些詞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艱難辛苦。我現在想來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塊兒出示,讓學生找改了些什么?學生很快找到了。“太”沒有了,“落”改成了“飛”,“伏”改成了“停”)這樣改了以后意思有沒有發生變化?
生:變了,這樣改了后就不能表現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說明沒有力氣了,而飛還能力氣;“伏”也是沒有力氣,而“停”的話,它還能站著。
師:你來表現一下伏,是什么樣子的。(全體學生伏在桌子上,再次體會燕子的辛苦,勞累)我們就把它們這種勞累的語氣讀出來,好不好,我們一起來試試。(集體朗讀)
再次集體朗讀三句話,體會燕子過海的艱難與辛苦。男生與女生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課后反思:
這是《燕子過海》的第一課時,上完后,也聽了不少的評析,再對照自己的上課過程,似乎發現了有許多問題。
表演流于形式。開頭為了引出課題,卻花了大量時間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更深和地考慮到學生。
小組討論中,也是在走過場似的,有這么一個交流的樣子,其實學生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獲得討論的幫助。
在課堂上的機智仍沒有,不能及時而正確地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應。而且整一節課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卻忽視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所以只會讓學生機械地反應些問題的答案,卻不能讓他們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義上去了解它的內涵。更不能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因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無法從情感上去體會。
語文教學設計15
設計背景
新課程理念強調“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設計秉承這樣的理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把教師訓練的意圖和訓練的技巧藏起來,以讀激情,以情帶讀,以讀傳情,通過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跟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品味語言,感受課文所蘊含的語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活動目標
1、認識1個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擬人童話的特點,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3、通過朗讀,感受童話故事對高尚友情的贊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教師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入(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聽,一只美麗的小鳥,正在動情的為這棵大樹唱歌呢,大樹正搖曳著枝條認真地聽著,多美的畫面,他們之間有個動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童話故事《去年的樹》
2、學生自由讀課文。(生字詞可問同學,問老師,查字典)
3、交流收獲。
師:讀了課文,你一定有了些許收獲,請你談一談讀后的感受,或者說一說課文哪些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說說你在讀書中產生的疑問。
4、指名學生交流。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詞
1、請同學們再放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讀書要求:
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思考: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___________。于是鳥兒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樹。
2、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
練習:一(棵)樹一(把)斧子一(雙)眼睛一(盞)煤油燈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鳥兒一(個)伐木工
3、交流思考題,梳理課文。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說說選擇這一句的理由。
四、總結并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學反思
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我落淚了,為文中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著傷感的友情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著、忠貞、真情,正是我們所漸漸淡忘和遺失了的東西,因此顯得尤為珍貴。本著“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我設計了學生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一堂課下來,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很高,教學目標二、三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大樹給小鳥說悄悄話這一環節,學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剛開始時沒進入狀態,老師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足。
大班去年的.樹反思二:語言活動《去年的樹》大班教學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語言組上了一堂公開課,是語言活動《去年的樹》。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內容情深意長,帶著些傷感色彩。整個童話的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詞句,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
整個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討論――欣賞――理解――談話。對這個故事文本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因為我認為這個故事內容比較深奧、抽象,對于中班幼兒怕難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當地“小鳥看著燈火,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再有為了渲染小鳥追尋大樹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鳥找尋大樹的過程中用了“趕緊”、“急忙”兩個詞語,使幼兒更易理解。活動下來,老師們給了我中肯的評價。點出了成功之處:活動環節清楚,設計合理,課件運用較好。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題也很好,發揮了幼兒的想象,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語言活動中的詞語解釋能自然隨機,把握較好。看到成功的同時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1、語言活動中的對話可以著重復述。2、是否可以讓幼兒先看圖說說,別完整呈現整個故事,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更好發揮。3、在第二環節提問到最后時,可以設置一個問題:小鳥的朋友大樹沒了,小朋友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覺?再教師總結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真摯友誼,這樣的話目標達成度會更好。
總之老師們對我的評價恰到好處,真是應了古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是啊!通過老師們的評價和討論。我從中發現了自己在活動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課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談話環節,不用深入挖掘大樹的用處,太過了會偏離主題。再例:對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情感缺乏總結。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實踐反思,使自己在業務上更進一步。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7-20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02-21
語文《咕咚》教學設計02-16
語文教學設計[精選]07-04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4-23
語文《母雞》教學設計04-23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2-25
《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2-26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