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蘆花蕩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蘆花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蘆花蕩》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蘆花蕩》教學設計1
一、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是“三位一體”,互生共長的。而學生又是閱讀對話活動關注的中心,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自主地與文本(作者)對話,去自行發現、自行構建文本的意義,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閱讀,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根據《蘆花蕩》這篇文章的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要充分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起橋梁作用,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以便學生更好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能快速默讀課文,并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
2、理解和感受老頭子的形象。
3、欣賞詩情畫意的描寫及其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能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教育學生既不要淡忘歷史,又要維護和平。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復述故事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法、學法:
教法: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2、朗讀分析法;3、啟發式教學法;4、分組討論法。
學法:1、自主學習法;2、合作探究法;3、歸納學習法。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本節課安排第一課時。(第二課時主要分析小說的環境描寫,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
六、教學流程:
第 一 課 時
(一)走進蘆花蕩
1、大屏幕播放蘆花蕩的圖片,畫外音:在古老的燕趙大地上,有一片富饒的水域,她仿佛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映射著美麗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古往今來,白洋淀不僅以她美麗的環境,富饒的物產而聞名遐邇,更令人廣為傳頌的,還有她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成為痛擊侵略者的戰場。有“壕溝設險殲頑偽,蘆蕩出奇滅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謳歌頌雁翎”的傳頌。婦孺皆知的經典戰爭影片《新兒女英雄傳》、《小兵張嘎》皆取材于此。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著名作家孫犁寫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蘆花蕩》。
2、談感受:用“這是一片 的蘆花蕩”談自己看了圖片后的感受。
(二)“蘆花蕩”中游
1、出示重點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蘆花蕩》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收集相應的背景資料,理解文章內容。
2、能找出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3、理解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4、體會作品的散文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找出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2、理解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能找出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2、理解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學設想】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收集相應的背景資料,理解文章內容。
2、速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情節。在理解小說的情節的基礎上,引學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情節。在理解小說的情節的基礎上,引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教學難點〗
速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情節。在理解小說的情節的基礎上,引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可以由孫犁的《荷花淀》在文壇上的影響導入。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對作者的介紹和對背景介紹。
附(作者簡介與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2歲在安國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14歲考入保定育德中學。1936年暑假后,在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在這里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主要在冀中地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編印出版革命詩集《海燕之歌》。1938年秋,在冀中區辦的抗戰學學院任教。此后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教員。1941年回冀中區參加編輯群眾性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一日》。1944年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工作和學習。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回冀中農村從事土地革命,從事寫作。解放后,他在《天津日報》工作,1956年后,因病長期擱筆,但以《天津日報》副刊為陣地,發現并培養了許多青年作家。
在延安時,孫犁有代表作《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在冀中區時,寫有《鐘》《碑》《囑咐》等作品,建國后,有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和散文集《津門小集》,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1958年),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些作品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稱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被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寫作背景:
白洋淀位于冀是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達四十多萬畝,淀中水道縱橫,共的三千余道。孫犁長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孫犁以白洋淀為背景,創作了一系列的優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二、速讀課文
要求:
1、能夠復述故事情節。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第一題中的兩個問題。
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
四、再讀課文,討論
老頭子究竟是不是一個英雄?請說明理由。
老頭子是一個英雄,他的英雄性格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他的愛國熱情、抗日熱情與老當益壯的氣慨上。老頭子年近六十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了老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卻像青壯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之下,出沒葦塘,成為一名貢獻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員。“這不僅是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境,更是因為他有過人的英雄氣慨。
老頭子的英雄氣慨,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對家鄉,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是如此的深情,對日寇則是滿懷仇恨。老頭子是那么喜歡那兩個孩子,對敵人又是那般恨。愛得熱烈深切,恨得咬牙切齒,他堅持血債血還,這也是他英雄性格的一種體現。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自尊上。他因自信也失手,至使大菱掛彩,他便覺得有負囑托,開始嚴厲地自責,自愧得無地自容。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上。他用竹篙痛砸敵人的腦袋,足以表現他的智退勇雙全。
作者刻畫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有何深刻的用意?
這篇小說刻畫了老頭子這樣一個老英雄形象,由這個形象還引出了少年抗日英雄形象,還讓我們讀者聯想到葦塘里的堅持抗日的革命隊伍。從葦塘里的歌聲可以想像出他們是不怕困難,不畏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一支隊伍。通過這種以點帶面的寫法,可以感受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里,男女老少都發動起來,進一步突出中國人民中不可戰勝的這一主旨。
怎樣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之嫌。大菱的受傷,跟老頭子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分不開的。小女孩洗臉,大女孩還警惕一些,而老頭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敵人的、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到他們,可事實上卻把兩個女孩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而導致的一種麻痹的表現。“過于自信與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均有此生發出來的。
五、小結本課時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找出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2、理解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3、體會作品的散文化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找出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2、理解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能找出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描寫,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2、理解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作品中的作用。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復習導入
二、圍繞專題,研讀課文
思考題:文章是何如直接刻畫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的?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具體的語句加以說明。
三、討論明確
1、肖像描寫。
2、行動描寫。
3、語言描寫。
4、心理描寫。
要求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句來談一談,在這基礎上,說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追問:在肖像描寫中,著重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
四、提問激疑
小說中有許多環境描寫,這些環境描寫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討論,并在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對刻畫人物形象的輔助作用與推動故事情節方面的作用。
五、賞讀課文,品味文章中的優美的語言
六、小結課文教學,補充推薦讀物為《荷花淀》與《躲在書后的孫犁》
附(躲在書后的孫犁):
躲在書后面的孫犁
舒乙
作家不必像演員,尤其不必像明星。作家的名字可以很響亮;但是讀者不認識他們,沒見過他們,不知道他們長什么樣。他們有名,是他們的作品頻繁地在雜志上、報紙上、書上出現。
作家是躲在書后面的人。最典型的要數孫犁先生。
孫犁先生從來不出席各種熱鬧場合,甚至害怕照相。他是真正的深居簡出。沒有見過新聞報道中出現過孫犁的名字,因為他拒不出席各類活動。整天整天地躲在家里寫東西,頻頻地發表作品。這才是孫犁。
晚年,到了實在不能寫的時候,孫犁甚至不說話了。在病床上,他頭腦清晰但極少說話。偶爾,他說一句話,會讓家人和朋友們高興好半天。記得新年伊始,我和文學館的同事們到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去看望孫犁先生。接待我們的是他的兒子孫曉達。兒子向他介紹:“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他說:“我知道。”特別麻利。又介紹:“這是舒乙。”他說:“我知道。”又特別干脆。令孫曉達大為高興,說:“好幾天不說話了,今天真棒!”
在住院之前,差不多有20年時間里,孫犁連續寫了本新書!為這10本新書,我參加過一次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行的研討會。與會者都他的復出與高產而感到驚嘆。
晚年,他的文章越寫越短,卻居然寫了10本。
中國優秀的老作家有一個特點,晚年復出后掀起一個寫作高潮,巴老如此,冰心如此,蕭乾如此,孫犁也如此。因為寫得好,這次高潮構成了他們第二個寫作高峰,一點也弱于《家》、《寄小讀者》或者《荷花淀》。
孫犁的《荷花淀》《蘆花蕩》和《鐵木前傳》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大師級的作家地位。
但是,他晚年這10本書,卻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偉人級的作家。
躲在這10本書后面的孫犁是一個心地善良、目光犀利、襟懷坦蕩、敢說敢為、嫉惡如仇的真君子。
他很像一座浮出海面的冰山,不顯山,不顯水,平平靜靜,安安穩穩;可哪能里知道,海面之下是那么龐大,那么威嚴,那么厚重,也那么厲害。
這種厲害,是一種痛快,一種淋漓盡致,一種不隱諱,一種一針見血。
念孫犁的文章就有了一種難得的對他的崇敬感,因為他敢講真話,敢抒己見,敢一語道破。
于是躲在書山后面的孫犁一下子就成了一座大山,巍峨的大山。
你也因此而明白,他為什么不愛出頭露面,不愛上鏡,不愛出席公眾場合。
只因為他不愛掩飾自己的觀點。
孫犁,應該說,是中國最有學問的作家之一。他擁有大量的書,念過大量的書。
孫犁愛書如命。他愛書,愛尋書,愛買書,愛藏書,愛念書,愛談書。
更有甚者,他愛給書包書皮,打扮書,包裝書,是親手做。
他還愛在書上題辭,寫好多話,信手寫來,皆成文章。這機關報書,是他的寶,也是他的象征,大眾多作家中,在這方面他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冠軍。
中國現代文學館多次派人去拜訪孫犁先生,去看他這些可愛的書,后來又去各孫家子女談這些書的歸宿和《孫犁文庫》的未來。這些書上有孫犁的手藝,有孫犁的筆跡,有孫犁的思想,有孫犁的感情。它們是孫犁,孫犁是它們。必須善待這些書。
未來的《孫犁文庫》就是“孫犁博物館”,是一個最有特色的中國現代文人的紀念館。一旦成立起來,肯定,它最有中國文人味兒,既有文獻性,也具有極大的啟示性。
想一想,一個解放區來的作家,一個南征北戰的人,一個寫過那么美的傳世作品的人,一個緊跟時代步伐的人,一個極有學問的人,一
個惜書如命的人,放在一起,看似矛盾,但確實扎扎實實地集于一身,豈不是天下一大奇觀嗎?
有一次,孫犁在他的藏書《西游記》上做了以下的書箴:
“淡泊晚年,無競無爭,抱殘守缺,以安以寧。惟對于,不能忘情。我之于書,愛護備至;污者凈之,折者平之,閱前沐手,閱后安置。溫公惜書,不過如此。
“勿作收蠹,勿為書癡,勿拘泥之,勿盡信之。天道多變,有陰有晴;登山涉水,遇風遇雨;物有聚散,時損時贈。不以為累,是高水平。”
這些話,是孫犁先生的人生觀。
是一個大儒的人生觀。
是一個大作家的人生觀。
躲在書后的,竟是這么一個偉大的現代人。
他去世了,可是他的遺產夠后人受用很久很久。想著想著,我的心慢慢平靜下來。慢慢地,漸漸地。
《蘆花蕩》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與要求:
1、復述故事情節,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展開想像,體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播放蘆花蕩優美景色,老師激情導入: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傳奇人物吧。
2、師生誦讀。再次感受蘆花蕩的魅力。
二、課文探究。
1、自由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并思考下列問題。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
發生了哪些事?
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分析: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2、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___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師生討論后小結: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3、重點探究事件發生的過程和意義。
可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___”“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___”的句式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結論: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4、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人物描寫藝術探究
三、課時總結。
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他還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四、課后思考:
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第二課時
一、故事復述,再現蘆花蕩。
復述故事情節,再現老頭子的英雄事跡。(主要復述故事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二、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1、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自讀品析,想像體驗,揣摩體會。例: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了怎樣的心理。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2、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三、景物描寫,揣摩作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四、語言品味,升華情感。
本站有專文論述,此處可直接引用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后研讀與練習。
②課外閱讀《荷花淀》,更多地了解孫犁,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蘆花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點。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賞析中,品味語句的優美,把握作用;著眼于文本,在熟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四、教學重點:把握故事情節,感知老英雄的性格。
五、教學難點:揣摩文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查找資料。一些影片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創設問題,2分鐘
電影《小兵張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你們知道電影中的小男孩是誰嗎?(小兵張嘎)有哪位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 (河北白洋淀)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大片的蘆葦、美麗的荷花還有一望無際的水域,以及白洋淀獨有的水上生活、斗爭情景。這部電影中小英雄嘎子機智勇敢,智斗鬼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洋淀優美奇特的水上風光也令我們心生向往。 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講述的也是抗戰時期打鬼子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河北白洋淀上,只不過,其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位小英雄,而是一位老英雄。讓我們一起走近課文《蘆花蕩》。
二、作者簡介 學生補充,板書鞏固。3分鐘
孫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蘆花蕩》《白洋淀記事》等。
三、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梗概:
1、邊閱讀邊標出段序,并注意以下字詞和詞語解釋 閱讀感悟,自主研討。15分鐘
提防 瘧子 寒噤 吆喝 躥 仄 颯颯 泅水
2、解釋詞語:
轉彎抹角: 悠閑:
張皇失措: 月明風清:
3、復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快速默讀課文,理清記敘要素。(學生口述,教師引導。5分鐘)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復述故事情節: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突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示例: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隊伍駐扎在葦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女孩受了傷,他發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引誘鬼子進入他的埋伏圈,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確即可)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行文思路。
反復閱讀感悟,理清思路。13分鐘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和主要人物。(為情節展開作鋪墊)
第二部分:(9-54) 在一次護送兩個女孩進蘆花蕩的看病途中,由于老頭子過分的自信, 導致大女孩受傷,老頭子感到丟人,決定當著小女孩的面教訓敵人,挽回面 子。 (開端、發展)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 由于老頭子的過分的自信和自尊,導致大女孩受傷。 。
三層:老頭子為沒能完成護送任務而內疚,發誓要為女孩報仇。
第三部分:(55-末尾) 寫老頭子用計謀通達了幾十個日本鬼子,為大女孩報了仇,找回了自己的自尊。 (高潮、結局)
五、課堂小結:學生梳理本節課的收獲。學生口述,2分鐘)
六、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完成練習冊,將故事內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
B組(中等生):將故事內容復述整理在筆記上,字詞小楷。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楷,識記文學常識。
板書 蘆花蕩
一、作者簡介:
二、字詞
三、故事情節: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文學常識、字詞等 口頭提問,筆試小考。3分鐘
二、導入新課:創設問題,提問導入。2分鐘
1、本文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說。
三要素: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找出來分析 學生齊答,1分鐘
主人公:老頭子。刻畫手法:外貌,語言,行動,心理,動作。
三、研究閱讀 閱讀文本,勾畫圈讀,學生補充。10分鐘
請用不同的標記分別從文中畫出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的句子。
外貌描寫: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語言描寫: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著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
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4、這些描寫表現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特點? 教師引導,歸納總結。15分鐘
①具有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老頭子將近60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理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可是他像青壯年一樣,充滿了活力,無所畏懼,為葦塘里的部隊輸送糧食。
②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對同胞姐妹充滿了摯愛,對日本鬼子滿懷仇恨,大菱受了傷,他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并且付諸實際行動。
③智勇雙全——他為了給大菱報仇,預先在水中設好埋伏。然后在船頭放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上當,把他們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④過于自信與自尊——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 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為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這些都體現了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
5、小說中著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過于自信與自尊”的“過于”應當怎樣理解?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組討論,深入理解。10分鐘)
——過于自信與自尊;“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過于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
五、課堂小結 教師一語帶過
這篇小說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表現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
六、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口頭作文: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完成習題。
B組(中等生):口頭作文: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完成布置的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外貌 老當益壯
老頭子 語言 愛憎分明
心理 智勇雙全
動作 過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一語帶過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老頭子的人物形象,了解老頭子的性格特點,今節課我們來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分析文中環境描寫 教師引導,學生研讀教材。25分鐘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
(1段)“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里去了。”從這句話里,你能感受到當時蘆花蕩處于一種什么環境中? 說明當時蘆花蕩一帶處于日寇占領、嚴密的封鎖中。(抗日戰爭時期,敵人把白洋淀重重包圍,我軍處境異常艱難)。
——“呆望”一詞還可以看出敵人的束手無策;——“狠狠地往上鉆” 象征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意志和斗爭的力量。
(2段)“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表現老頭子的身輕如燕,可用一種輕快、瀟灑的語調來讀。
(9段)“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天空的明凈,用環境的寧靜、優美來為下文所發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鋪墊。
-
(13段)“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梁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去,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暗喻著時光的流逝。“天邊的北斗“也是一種暗喻,暗喻她們在黨的光輝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38段)“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用颯颯的風響”來形容老頭子此時的心情,月亮也落下去了,老頭子心情十分沮喪。
(55段)“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咽氣。”
——因為天氣悶熱,所以鬼子要出來洗澡,為下面情節作鋪墊。
(59段)“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通過靜來反襯下面的情景,引出下文的情節。以靜來寫動。
(60段)“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老頭正狠狠地敲打著鬼子,內心萌發著輕松、痛快的感受,鮮嫩的蘆花也顯得格外美麗。
小結:《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件,但決沒有那種凄慘的描繪,就連那個女孩子受傷后的幾聲呻吟,也被輕輕一筆帶過,作品要高昂濃重地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
——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三、探究討論 閱讀文本,發現問題,15分鐘
1、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象?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可由歌聲想象戰士的情緒,想象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的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因為 炮樓里的敵人監視著蘆花蕩企圖用這種卑劣手段困死蕩中的軍民。
2、老頭子的船頭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蓮蓬?
——為了引誘鬼子上當。
3、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現了老頭子什么樣的心理?你能夠寫出老頭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怎么樣,我沒有夸海口吧,小鬼子傷了人,我一定要叫他們付出代價。
4、結尾段寫有個女孩子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是誰?她當時心理是怎樣想的?請同學們把她當時的心理補寫出來。
——二菱;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話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里轉來轉去怎么會不敢動彈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么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四、課堂小結
真正的愛國情感,是從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開始,從你接觸的每一位憑著誠實勞動養活全家的人開始,從平凡的生活中解讀人的情感開始,從逐步了解用 血汗寫就的幾千年文明開始,而不是空喊。
五、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練習冊同步
B組(中等生):書后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六.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人物——真實
環境——詩情畫意
情節——傳奇色彩
《蘆花蕩》教學設計5
[教學設計A] 步步感受
創意說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到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觀看《鐵道游擊隊》導入:
在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讓我們——
一、走進蘆花蕩
1.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將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說出來。
2.將《蘆花蕩》中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如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2.重點探究
①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說話,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以有如下結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過于自信自尊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②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重點探究事件發生的過程與意義。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③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在”“屈辱的亡國痛表現在”的句式發現說話。
三.探究詩性美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詩性美”。
討論交流,明確:
①輕緩的節奏。
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圖以情節取勝。《蘆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的進行,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②白描的手法。
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刻畫主人公——協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出了這點。他“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在氣質。在戰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③詩意的意境。
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
“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④清新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煉、含蓄、優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教學設計B] 網絡閱讀
創意說明:以課文為基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閱讀面,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實踐活動中感性鑒賞詩體小說的藝術美.。
[教學步驟]
一.第一次上網,查詢寫作背景及蘆花蕩的地理特征。
搜索關鍵詞:蘆花蕩
二.第二次上網,發現孫犁其人。
搜索關鍵詞:孫犁
三.第三次上網,更多地了解孫犁,擴展閱讀“詩體小說”的另一篇代表作《荷花淀》,具體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搜索關鍵詞:詩體小說
四.更多地尋找并閱讀在孫犁影響下的“荷花淀派”作家群“詩體小說”的代表作。
搜索關鍵詞:荷花淀派
五.將閱讀收獲交流共享。
[教學設計C] 添加配讀
創意說明:讓學生自主閱讀、自由選擇、自由活動,給文章配樂、配圖、配畫外音、配詩,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沸揚揚讀,整體感知。
二.教師出示《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高山流水》《魚舟唱晚》《十面埋伏》等經典國樂,要求根據文字與內容選擇朗讀時的背景音樂。
明確:讀文中景物描寫時宜選配《平湖秋月》,而朗讀“老頭抓鬼子”的內容宜配《十面埋伏》。
三.使用學生選擇的背景音樂,指名朗讀1—8段,要求給這段內容配一幅插圖。
明確:可以是美麗的蘆花蕩為背景,一個干瘦的老頭在荷花淀里撐著船。
四.分組讀老頭護送女孩子掛花的內容(9—54段),想象老頭沒完成任務時的心理活動,給老頭和二曼配上獨白式的話外音。
活動設計一:
一學生讀課文: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
一學生配畫外音:多可愛的兩個孩子,都怪我,怎么這次就不小心點呢?該怎么向部隊交代呢?平日可是在大家面前夸過海口的,這張老臉往哪擱去?
活動設計二:
一學生讀課文:在那葦塘的邊緣,蘆花下面,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為。
一學生配畫外音:這位老同志昨天說的活可不是放空炮,別看他這么大年紀,真是老英雄呢!你看他,面對十幾個鬼子,毫不畏懼。想不到他足智多謀,原來把一大捆蓮蓬放在船頭,自己有滋有味剝著蓮蓬吃,是在引誘鬼子。他駕船的本領神了,好像牽著鬼子的鼻子在轉。鬼子在水里轉來轉去怎么會不敢動彈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來呢?老同志還沒動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設了什么機關,他真有點子。原來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槍,一個人就能對付十幾個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沒有還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們頭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報了,回去告訴大菱,讓她知道這英雄的故事,讓她早日養好傷,向老英雄學習,打敗日本鬼子。
五.師范讀老頭抓敵的部分(55—63),感受作者字里行間對老頭的情感,以“老頭的形象”為主題,給前面的插圖提上一首詩。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孫犁與“荷花淀派”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孫犁,河北安平縣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說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詩的藝術腕力,最能代表這種風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寫于1945年。發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并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我國杰出的語言大師、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茅盾在評介孫犁時說過:孫犁有他自己的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象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2.課文擴讀材料
《蘆花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尖利、能耐、悠閑、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⑵了解作者及故事發生的背景。
⑶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及環境特征,感受其傳奇色彩。
2、能力目標:
⑴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⑵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⑶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德育目標:
從文中智勇雙全的“老頭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葦塘里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英雄品格,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探究問題: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通過反復誦讀,把握故事情節,在復述中再現文章內容,感受其傳奇色彩。在熟悉內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美點追尋,賞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感受課文內容的傳奇色彩,并探究傳奇色彩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到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老頭子”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可謂智勇雙全,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板書文題。)
設計二:
請大家翻開課本前面的彩色插圖《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們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反映抗戰時期的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顯示白洋淀優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
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1、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g)竹篙(gāo)葦塘(wěi)瘧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 he)一梭機槍(suō)躥(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颯(sà)轉彎抹角(mò)
2、辨析詞義: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傾斜、歪斜)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2、學生自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同學復述故事,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點撥: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一個干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著一只小船,無數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運干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馳騁,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里飄出來;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才得以維系。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接著復述故事情節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開頭,續說下文。
四、美點大追尋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一次美點大追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美。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同學讀這篇小說的感受,要求同學用“我喜歡_____,因為______”這樣的句式說話。
學生各抒己見,暢談閱讀的感受。
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情節,因為它具有濃濃的傳奇色彩。”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因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戰勝十幾個鬼子,本領神奇。”
“我喜歡這篇小說中的兩個俊女子,因為她們小小年紀便投身革命,大菱受傷后表現得異常堅強,是個真正的革命戰士。”
“我喜歡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因為它富于詩情畫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
“我喜歡小說把嚴酷的戰爭與溫柔的水鄉結合在一起的寫法,因為它具有一種搖曳的美。”
……
2、教師對同學的發言作總結歸納,明確這篇小說的美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情節、人物、環境描寫。
五、教師引導學生深層體味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
1、要求學生就“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在什么地方?”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2、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言,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表現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干瘦,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就是因為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表現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為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3、深層探究:
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
⑴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⑵“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后,老人發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后來竟說“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后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小說的人物美、景物美,把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充分體會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感覺《蘆花蕩》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們,身處磁場,我們似乎身不由己。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蘆花蕩》,賞析小說的人物、景物。
二、賞讀小說中的人物
1、以小組為單位,就“你認為小說中人物的刻畫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小組組長作總結歸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明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為“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很豐滿,很真實,很可愛。“豐滿”表現在小說中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寫出了人物的各個方面,具有一種立體美;“真實”表現在作為一個大英雄,小說不僅寫其智勇雙全,而且寫其過于自信、自尊,寫他自責、歉疚;“可愛”表現在“老頭子”對待兩個女孩的態度上。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并說明表現人物的手段,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語段。
明確: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
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著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動作描寫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教師點撥: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
教師補充:除了對老英雄的正面刻畫外,也有側面描寫,如“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歌聲、香味讓我們想像到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從側面表現老英雄的功勞。再如“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寫敵人的束手無策,從側面表現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寫二菱對老英雄的懷疑、不信任,側面寫老人的英雄行為。
3、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⑴提問: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
①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
②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
③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
④老頭子發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⑵仔細揣摩文中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實、可愛。
學生齊讀相關語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復雜心理。
三、賞讀小說中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好處
1、課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并摘抄,仔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明確:
⑴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⑵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⑶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⑷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⑸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⑹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⑺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⑻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寫景的作用:
⑴教師示范分析第⑴、第⑻句。
明確:“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美的水鄉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⑻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⑵學生品味其他寫景句,分析其作用。可從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等角度入手。
四、課堂小結
孫犁的《蘆花蕩》寫得異常優美,那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實、可愛,那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讓我們流連駐足,不忍離去,這是孫犁創作魅力的最高體現。特別是文中那位智勇雙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讓我們贊嘆不已。從他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把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教師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贊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選三位同學口頭回答,其余同學點評。
六、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孫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詩意美。
【板書設計】
↗情節──傳奇色彩
蘆花蕩:美→人物──立體美,真實美
↘環境──詩情畫意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假如你是小說中的二菱,請你以第一人稱改寫這篇小說。
2、小說中,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請用一段文字描述葦塘里的部隊生活。
3、仿寫小說中景物描寫的句子,來寫你的家鄉,注意體現時代特色,體現抒情韻味。
二、探究性學習活動設計
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領土,殺害我國同胞,是非正義的戰爭;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消滅敵人,是民族自衛,是正義戰爭。請就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探究以下問題:為什么會發生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誰該對這場戰爭負責?
三、組織以“英雄的故事”為題的故事演講會
同學也許看過一些表現戰爭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其中勇敢的英雄形象驚天地、泣鬼神,讓我們以講述故事的形式表達對他們的敬仰與追思,請以“英雄的故事”為題寫一篇演講稿,全班交流,選擇較好的發言人參加全校的演講比賽。
四、開放性探究
閱讀微型小說《午后的故事》,回答文后問題:
午后的故事
一聲尖嘯刺耳的叫罵聲在大街上響起,像平空炸起一顆響雷,撕破了大街的寧靜。當時是午后,陽光明亮亮的,沒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們三五成堆聚在大街兩旁侃大山下閑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樣的行人。聽到這一聲叫罵,人們不約而同地伸長脖子睜圓眼睛朝叫罵的地方望去。
只見一個壯漢手持一把鋒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滿臉殺氣,一邊狂奔一邊叫罵。
壯漢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繩燒灼著人們的眼簾。大街的行人紛紛停下來,像被誰無聲指揮著似的一同往街道兩旁擠靠。街道兩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來,緊張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擠靠。一時間街道兩旁形成兩堵人墻,人們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著大街上那個狂奔的壯漢。
壯漢還在叫罵,狂奔。大街上空蕩蕩的,仿佛靜止的流水。在午后,整個大街上只有一個壯漢在狂奔,在叫罵。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聲炸雷在大街上炸響,震得兩旁的人墻悸動一下,人墻上的一雙雙眼睛齊刷刷地循聲望去。
一個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攔住狂奔叫罵的壯漢。
壯漢仿佛沒有聽見老人的喊聲,仍然揮舞著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閃著亮光猶如一條吐著毒芯的長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聲,聲若洪鐘。
壯漢這次聽到了,他一愣怔停下來,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攔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壯漢又兇相畢露,狂囂起來,他瘋狂地揮舞著手中的菜刀,像空中無數條毒蛇在吐芯。
“讓開!我要殺林三,不關你的事。”
老人巋然不動,威嚴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壯漢聲嘶力竭地叫道:“你讓開!不讓開我先殺了你再去殺林三。”
老人說:“放下你的刀!我不會讓你走過去,除非我倒下。你聽著,要是死我已經死過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彈從我前胸穿過后背鉆出,我沒有死;紅衛兵把我踹下高臺,昏迷了三天我沒有死;歹徒的刀從我前胸刺進去,鮮血淌了一地我還是沒有死。這三次我都沒有死,難道還怕再有一次嗎?”
壯漢無望地說:“不,你讓開。”
老人說:“放下你的刀!我是一個失去兒子的父親,我不能再讓一個父親失去兒子。”
聽著老人這句悲涼的話語,街道兩旁的人墻又一陣悸動,像一陣寒風貼著人墻刮過,人們的心都不住地顫抖著。人們都清楚地記得也是這樣一個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兩旁侃大山下閑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個歹徒在毆打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就是老人的兒子。當時沒有誰出來阻攔,大街上仿佛空無一人,老人的兒子被打倒在地,腸子流出了一堆,一個鮮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陽光下,在眾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聲吼道。
壯漢無力地哀號一聲:“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來,劇烈地抖動起來,“哐啷”一聲,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條僵死的蛇。
壯漢捧著臉蹲下來,忽然放聲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著,午后的陽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1、小說的題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寫到午后明亮亮的陽光,作用是什么?
2、作品是如何從正面、側面表現老人的崇高品格的?
3、文中三次以毒蛇為喻對菜刀進行對比性描寫,作用是什么?
〖參考答案〗
1、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暗示有人在光天化日下行兇;暗示竟無人制止陽光下的罪惡;映襯老人見義勇為的高大形象。
2、正面描寫:通過語言、行動描寫表現老人的嫉惡如仇、大義凜然。
側面描寫:寫周圍人的膽小怕事,襯托老人的見義勇為;描寫壯漢的窮兇極惡,反襯老人的英勇無畏。
3、表現壯漢由瘋狂到恐懼的心理變化,側面表現老人強大的震懾力。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關于《白洋淀紀事》
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1958),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二、課文賞析
戰斗的詩情畫意
《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小說一開頭,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寫: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美好的幻覺。這是多么優美的自然環境呀!然而,敵人侵占著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到窩里,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多么鮮明的愛憎情感!接下來,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很富于生活實感。這讓我們不由得想到了《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一樣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融情入景,寄寓著作者深沉的情懷。
小說結尾部分有一段關于蘆花的描寫: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這段描寫,表面上看,似乎離開了具體的斗爭環境,不過,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這是老人戰勝鬼子后產生的心理感受。在輕松、愉快的老人眼中,鮮嫩的蘆花自然會顯得格外的美。
從這兩段景物描寫可以看出,戰爭在孫犁筆下,已褪去了它那猙獰的面目,有濃濃的詩情畫意。這是作者內在氣質的集中表現。
《蘆花蕩》教學設計7
【設計簡說】
蘆花蕩是編排在人教版八(上)一戰爭為主題的單元,本文人物充滿了傳奇色彩,語言詩意盎然。以下課堂實錄是備課組成員集思廣益形成的教學流程的課堂呈現。
意在讓學生通過多種閱讀活動去熟悉人物──走近人物──喜愛人物──敬佩人物。同時感受孫犁文章語言清新淡雅,充滿詩情畫意的特點。
【課堂實錄】
一、導入:話說英雄
師:英雄就是這樣的人:他有關云長刮骨療毒時的談笑風生,有諸葛亮空城撫琴的從容悠閑;他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他有林則徐收復失地的殫精竭慮;他有邱少云“烈火焚燒若等閑”的獻身精神,有劉胡蘭慷慨就義的凜然正氣……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由這些有名的和更多無名的英雄所寫成的。今天,我們要結識一位戰斗在冀中平原蘆花蕩里的老英雄。
二、尋讀:感知全文
師:蘆花蕩講述的就是一位老英雄的傳奇故事,速讀全文,四人小組用“接龍”的方式概括這個故事。(提示:四句話把握記敘要素。)
生1:老頭子護送兩個小女孩過敵人的封鎖線。
生2:由于過于自信,大女孩掛花了。
生3:老頭子心里感到懊喪,發誓叫敵人十個人流血。
生4:老頭子手無寸鐵,智殲鬼子為孩子報了仇。
三、析讀:賞析人物
師:講完老人的故事,喜歡這位老人嗎?最喜歡他哪一點?說說自己的感受。
生1: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自信。
生2:“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生3:“舉起鎬來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對敵人恨之入骨。
生4:事先設好埋伏,引誘鬼子上鉤──機智、聰明。
生5:像個沒事人,早出晚歸,悠閑的心情撐著船──勇敢、身懷絕技、樂觀。
師:老頭子這個無名英雄,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奇就奇在他神通廣大的本領,奇就奇在他自信而有自尊的性格,奇就奇在他悠閑而又樂觀的情緒。
四、品讀:感悟主題
師:老人有沒有讓人不喜歡的地方?找出有關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1:過于自信自尊“不怕,洗一洗吧。不怕,他打不著我們。”太自以為是。
生2:愛逞能,打鬼子還要二菱跟著來看熱鬧。
生3:愛面子,出了一點差錯,就覺得沒臉見人。
師:從中,你還能讀出別的嗎?
生1:我認為大菱受傷不是老頭子的自以為是造成的。“不怕,他打不著我們”柔和地說,“柔和”可以看出他對孩子們的喜歡和愛
生2:我認為,他的過于自尊自信,正是體現了他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1:堅毅剛強的老人。
生2:是一位把對孩子的慈祥和愛深埋心底的老人。
生3: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老人。
生4:是一位有高度責任心的老人。
師:老頭子不是一個高、大、全式的人物,他是一位極具個性美、人性美、有立體感、多面性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他的過于自尊自信絲毫不會成為我們不喜歡他的理由,反而更促使我們喜歡這位傳奇英雄。
五、集讀:積累語言
師:孫犁曾說:“抗日戰爭時期,人民愛國的熱情和戰斗的英勇,是善良和美好達到極致時的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美到極致的'境界。”因此他筆下的戰爭不是彌漫著血腥味,而是籠罩著詩情畫意。因為他要用美好的環境來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靈。
請在文中找出寫景語句,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說說它是怎樣為表現老頭子的英雄形象服務的。
生1:“看見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寫出小船的輕快敏捷,也烘托出撐船者的高超技藝。
生2:“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象征斗爭的勝利,英雄凱旋而歸。
師:孫犁不是正面描寫刀光劍影,而是采取武戲文唱,以明媚如畫的風光來烘托老人的傳奇英雄形象。
《蘆花蕩》教學設計8
學習目的:
1、復述故事情節,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展開想像,體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文章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
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教學設想:
《蘆花蕩》是以白洋淀地區軍民抗日斗爭為題材的小說。隊伍駐扎在葦塘,里外交通全靠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他毫不懼怕敵人的嚴密監視,乃至過于自信。一次,送兩個十幾歲的女孩進葦塘,被鬼子發現,其中一個孩子掛了花,他發恨要討還血債,赤手空拳,引誘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幾個鬼子進入他的圈套,用鋒利的鉤子把鬼子鉤住,用竹篙痛砸鬼子。無論是日常斗爭,還是這場英雄行為,都頗有點傳奇色彩。小說在飄逸精巧的敘事中蘊含著一股謳歌抗日軍民的激情。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愛與憎,智與勇,對他的過于自信自尊,要作實事求是的分析。根據這篇小說敘事、寫景、抒情的特點,可以探究小說的傳奇色彩是怎樣造成的,還可以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人物形象到故事情節到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境及有關故事。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蘆花蕩景,激趣引讀。
1、蘆花蕩景:學生一邊欣賞蘆花蕩優美景色,一邊聽鐵道游擊隊、地道戰等冀中平原上的故事。
2、激趣引讀:同學們,在那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傳奇人物吧。
作者簡介: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戰爆發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蘆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二、配樂誦讀,走進蘆花蕩。
1、配樂誦讀:學生聽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并將感受用這是一片的蘆花蕩說出來。
2、走進蘆花蕩: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自由細讀文章,將自己對人、事情的感受說出來。
如:
人物: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愛國情/一份屈辱的亡國痛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和情。
設置問題情景一:
合作閱讀,重點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可用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可以有如下結論: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老頭的英雄性格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設置問題情景二:
合作閱讀,重點探究事件發生的過程和意義。
可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的句式說話,(先由學生歸納,再教師總結)
可以有如下結論: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路途的危險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軍密集的火力上;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上。
設置問題情景三:
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
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設置問題情景四:
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四、總結存儲,體驗拓展。
1、總結存儲: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他還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體驗拓展:
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第二課時
一、故事復述,再現蘆花蕩。
復述故事情節,再現老頭子的英雄事跡。(主要復述故事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二、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1、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自讀品析,想像體驗,揣摩體會。例: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了怎樣的心理。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2、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三、景物描寫,揣摩作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展開想象,感受美景。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或家鄉的景物。
四、語言品味,升華情感。
感受、體驗文章的語言美(學生若能談到其中的二、三個方面即可)
《蘆花蕩》是孫犁詩體小說的代表作之一,讀之有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文章的語言美。
例:
①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在氣質。
②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③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④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討論交流,明確:
①輕緩節奏。孫犁的小說一般不具有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他著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是力圖以情節取勝。《蘆花蕩》就是這樣,講的是一位老人護送兩個小女戰士,又為她們負傷報仇的故事,全文幾乎沒有明顯的情節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蘆花蕩里緩緩地進行著,就像那脈脈的流水一樣。
②白描的手法。寫人不以外形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傳神之處,突出重點,通過簡潔的、最具有特征性的語言和行動描寫,點出人物的神韻,展現他們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畫主人公協助我軍的老頭子就體現出了這一點。他只穿一條蘭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魚鷹,這是形貌的描寫。緊接著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點出老人矍鑠干練的內在氣質。在戰斗中,又以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嘆了一口氣像連珠箭射穿了老頭子的心等幾處心理描寫,展現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幾句精簡的語言描寫,如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們看吧,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強,愛憎分明的性格表現得生動而深刻。著墨不多卻直指人物的靈魂精神,卻反映人物的人性美和靈魂美。
③詩意的意境。作者追求作品中詩的情調、詩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月明風清一片葦葉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颯颯的風響等情境和語言的選擇,就連寫戰斗,也不忘那蓮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選擇。景物的描寫是為展現情感的,即古人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從而使作品的情與景都飽含著詩意,展現出作者對美好的事物和光明的人生以及優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對罪惡、丑陋、陳舊和黯淡的事物的厭棄。
④清新的語言。本文語言的特色是凝練、含蓄、優美、生動,富于色彩美和音響效果。課文的第一段,寫葦塘、星光和水鳥,都是那么的輕婉柔美,把讀者帶到一個清新的語境中。悠悠彎彎颯颯溜溜等疊音詞的運用,給人以輕緩的節奏美感。風清月明清爽悠閑絲絨清香等詞語也給人以舒適、光亮的情感體驗,使文章清麗自然,含蓄雋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2、課外延伸:
①完成課后研讀與練習。
②課外閱讀《荷花淀》,更多地了解孫犁,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蘆花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復述故事情節,感知人物形象。
展開想像,體驗人物心理。
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探究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預習課文生字詞,查閱作者孫犁的有關資料,了解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環境。
教學內容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教學設計
導入(可讓學生講抗日戰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的故事)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更有一些群眾英雄,智斗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斗敵人的故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投影字詞(學生齊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邊聽邊思考。
復述故事情節,說說老頭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故事主要表現老頭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內容表現出來的?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目的:
把握課文內容,抓住老頭子的思想核心過于自信和自尊
想像體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體會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地完成任務而產生的心理。
從文中找出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一段話。重點品讀并評析他的心理。
在品讀中展開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有怎樣的心理活動?
學生齊讀或自由讀,小組討論交流。
預期目的:
體味老頭子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動,提高體驗性閱讀的能力。
探究特色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領悟這種描寫的高妙之處。
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預期目的:
學習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
教師小結
作者筆下的老頭子有鮮明、倔強的個性,智勇雙全,決不認輸,決不退縮。他的身上展示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為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還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懷。
■布置作業
完成研讀與練習。
試把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連成一段話,寫在練習本上。
點評
本教案的設計,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轉化成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敘事性作品的特點,重在復述故事情節和分析人物形象。在閱讀方面,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和默讀的質量,重視培養默讀的技能。閱讀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從感性到理性;從閱讀教材到自我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體驗性、創造性閱讀,比較鮮明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設計比較新穎,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蘆花蕩》教學設計10
【設計說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形象再到景物描寫藝術手法進行感知、感受、感悟,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步驟】
導入: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張嘎、在長長的鐵道線上英勇殺敵的鐵道游擊隊員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來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1、粗略感知:
美麗的蘆花蕩里生活著哪些人?發生了哪些事?請自由細讀文章,準備復述故事。
2、口述:
小說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用“這是……”復述。
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護送兩個小女孩的故事。
這是講述一個老英雄為受傷的女孩報仇,痛打幾十個鬼子的故事……
3、分小組總述: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4、根據故事梗概理清寫作思路:
交待故事發生的環境蘆花蕩和人物老頭。
一天夜里老頭護送兩女孩,一女孩受傷。
第二天老頭設計斗鬼子,為女孩報仇。
二、探究人物的性格內涵
小說通過對老頭的外貌和事件描寫,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性格與品質?請用:“他是____人”的形式說話,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1、他是一個自信又自尊的人。課文描寫他為部隊運送糧食、護送干部,從沒有出現過意外。當他這一次送兩女孩時,一女孩受傷,就使他感到無臉見人,決心為受傷的大菱報仇。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現。
2、他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六十多歲了,深夜獨自一人出入蘆花蕩,神出鬼沒,不帶一枝槍,負責淀內淀外的聯系,這是他機智的表現。特別是他單身一人,設下計謀,痛打十多個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謀的表現。
3、他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與小女孩無親無故,在護送中他與盡了力,但對小女孩的負傷,他是那樣的自責,這表現出的是對小女孩、對自己同胞的愛。而痛打鬼子則是體現了他對敵人的憎恨……
作者表現了這樣一位無名的老頭還有什么深意?
1、他沒有姓名,因為他代表著千千萬萬個與他一樣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這樣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英雄品質,正是喻為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中華民族是堅強不屈的民族。
三、感受蘆花蕩的美景,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1、劃出全文景物描寫的語句,結合課文前的圖片,展開想象,用“這是一片____的蘆花蕩”說出來。
2、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它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了抒情韻味的作用,藝術上是融情入景。
四、課外作業
閱讀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較異同,進一步感受孫犁作品的特色。
《蘆花蕩》教學設計11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尖利、能耐、悠閑、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2。了解有關作家、作品的文學常識;了解小說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節。
3。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教學重難點
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河北保定的白洋淀嗎?白洋淀有“華北明珠” 之稱,這里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風景如畫。在春天,蘆芽競出,滿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花飛絮,稻谷飄香;隆冬季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但在七十多年前,這里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在抗戰時,白洋淀人民積極投身到保衛家園的民族戰爭之中。在美麗的白洋淀里,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驚天我們要講的《蘆花蕩》的故事,就發生在白洋淀。
課堂實錄
一、作者簡介
【設計意圖:設計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跡和作品。】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原名孫樹勛,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7年冬投身革命,他的文學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生活的,贊頌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蘆花蕩》等,后來都收在《白洋淀紀事》,這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
二、了解小說的有關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的學習,了解小說的三要素及其在小說中的作用。】
1。情節要素
小說的情節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2。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3。環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境。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環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三、掌握文中的生字解詞。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準確掌握漢字的音形義。】
1。掌握生字。
提防( dī) 瘧子( 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躥(cuān) 仄歪( zè )
颯颯( sà) 泅著( qiú) 轉彎抹角(mò) 張皇失措( huáng )
2。理解詞語的`意思。
編算:方言。這里有計劃、盤算的意思。
央告:央求。
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的意思。
四、閱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與復述了解故事的情節。】
點撥: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
《蘆花蕩》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
五、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意在是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本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寫了些什么?
明確:
全文共63段,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54)敘述老頭子護送兩女孩回葦塘途中的事。(開端、發展)——護送
一層:寫老頭子載了兩個女孩回葦塘找隊伍。
二層:寫大女孩在沖破敵人封鎖線時負了傷。
三層:老頭子為沒能完成護送任務而內疚,發誓要為女孩報仇。(情節的一波三折)
第三部分:(55—63)敘述老頭子智懲鬼子,為大菱報仇,討回了自尊。(高潮、結局)
課后小結
同學們,學了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白洋淀里,神秘的蘆葦蕩中,潛藏著我們英勇智慧的抗日英雄。大家軍民一條心,共同抗擊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華北大平原上譜寫出了一曲抗戰的激昂樂曲。希望同學們能從中感悟到我們人民偉大的抗戰精神。
課后習題
請同學們展開想像,把二菱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寫作點撥:抓住對老英雄的崇敬、贊嘆,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昨天自己懷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來寫
板書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教學重難點
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肖像、動作、心理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起到課程上的承上啟下,是學生盡快進入課堂。】
上節課我們從小說的三要素著手,理清了文章思路,復述了故事情節,著重分析了小說的主要人物——老英雄,(引導學生復習上節課對老英雄這個人物形象的把握)這節課我們先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寫,再歸納文章的主旨,最后感悟下文章的詩意美。
課堂實錄
一、解讀小說的人物——老頭子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全方位了解老頭子的形象。】
1。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立體美。
從課文中畫出描寫老頭子的語段,并說明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明確:
(1)外貌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枝竹篙。”
(2)肖像描寫:“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3)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不怕,他打不著我們!”“我沒臉見人。”“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
(4)心理描寫:“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5)動作描寫:集中表現在那一場英雄行為中,他捉弄鬼子,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
小結:這些片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頭子”的英雄性格: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有老當益壯的氣概;他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他愛鄉土、同胞,他恨敵人;他過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氣,有膽略,只身制服敵人。
2。引導學生賞析小說中人物的真實美。
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學生明確:
(1)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許諾一切靠他,一切保險;
(2)通過敵人封鎖線,老人就像一個沒事人,顯得悠閑自得;
(3)送兩個女孩進葦塘,他以為萬無一失,結果大菱受傷,確實過于自信;他覺得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又有些過于自尊。
(4)老頭子發誓要討回血債,這場極其精彩的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自信的。
二、揣摩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對環境描寫句子的賞析,領會環境描寫對小說中人物和主旨的作用。】
學生從文中找出環境描寫的句子,仔細體味寫景的作用。
1。景物描寫: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6)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學生齊讀寫景語段,展開想像,感受那濃濃的詩情畫意。
2。寫景的作用
“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么優美的水鄉卻被敵人封鎖。白天一片死寂,連水鳥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鮮明的愛憎情感。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敵人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之中,那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美麗。這段景物描寫有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決非可有可無。
三、文章主旨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通過寫主人公這位老英雄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船夫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課后小結
年近六十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特別是他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課后習題
1。摘抄文章環境描寫的句子,并細細體味寫景的妙處。
2。閱讀孫犁的名篇《荷花淀》,比較異同,進一步感受孫犁作品的特色。
板書
《蘆花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學重點】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2、學習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教學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核心的理解。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為了保衛祖國,優秀的華夏兒女奮起抵抗,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本文描述的就是在我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對敵斗爭的生活,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全篇洋溢著戰斗的樂觀主義的革命激,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真摯的熱愛。
二、分析課文
1、整體把握:
⑴人物要素:
主要人物:老頭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⑵環境:
抗日戰爭中我軍抗日根據地的蘆花蕩。
⑶情節:
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
⑷主旨:
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2、把握文章的結構:
主人公是一位擔負著重要交通任務的老艄公,他活動的背景是蘆花蕩。根據文章安排,可以把文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敵人發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及人物介紹。(1~8段)
這是在敵人炮樓監視下的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只有到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而白天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環境寫到社會背景。敵人嚴密地監視著葦塘,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抗日隊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隊伍會跑出來。然后介紹了主人公──負責“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的年近六十歲的老艄公。在簡潔地描寫他的衣著、外貌時,著重點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這是他完成任務特別重要的條件之一;介紹他的任務和工作范圍時,特別強調他“不帶一支槍”就能“一切保險”地完成任務。這給故事的曲折發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畫埋下了伏筆。
第二部分從“一天夜里”至結尾,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是從“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這是故事的開端──護送。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兩個孩子睡不著,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里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第二層是從“遠遠有一片陰慘的黃色的光”到“有熱鬧哩”,這是故事的發展──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著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后“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了他的內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第三層是從“第二天”至文章結尾,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復仇。
這一層講述老艄公元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讓一只只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他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斗,充分表現了老艄公巧妙的戰術、高超的本領和機智勇敢、自尊自信、樂觀豪邁的性格。
3、小結課文:
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分析第一段:
⑴第一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抗日戰爭時期敵人對我軍根據地的嚴密封鎖。表現出戰爭的殘酷性。
⑵分析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呆望”能不能改成“遠望”,為什么?
答:不可以,呆望表現了敵人拿游擊隊沒有辦法的怯懦心理。反襯了我軍的神勇,同時也表達了對敵人藐視的態度。
②“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作者抓住“水鳥飛動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義?“才”字有什么表現力?
答:這是自由的生靈,含蓄地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現了戰爭的殘酷,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③“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答:表現了葦子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烘托了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2、分析老頭子形象:
⑴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之下,我們的軍隊是否被困死了?從文章里找出相關的語句。
答:沒有。“半夜以后,小船又飄了回來。”(“飄”字的運用有何巧妙之處,請你簡單的加以分析。(飄這個字眼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小船的輕快,表現老頭子在敵人嚴密的封鎖下神出鬼沒的特點。)
⑵文章到此自然的引出了主人公:老頭子,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大家一起來加以分析:
①肖像描寫: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一方面表現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蕩里,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老人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鑠。
②為什么要交代老頭子的年紀?
答:一方面更能夠表現老頭子的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抗日根據地,從老到小廣大人民都被發動起來,投入偉大的抗日戰爭中。(60歲的年紀在今天應該是要安度晚年,但他卻像青年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成為一名出色的交通員。)
③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
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槍。(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④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⑤“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過于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文章中的那些情節表現了他這一性格特點?
答:“過于”有非常的意思,老頭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另一方面,確實有過頭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是有關系的。小女孩子洗臉,大女孩子還警惕一些,老頭子卻說“不怕,洗一洗吧”,洗臉有響聲。老頭子以為小火輪上的探照燈照不見他們,事實上探照燈把兩個女孩子的臉照得雪白。這些都是他過于自信以致有點麻痹的表現。“過于自信和自尊”,是老頭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與過,都由此生發。
⑥“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答: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二、分析文章的主體部分
1、分析第一部分──“護送”:
⑴這一層講述老艄公護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老艄公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兩個孩子睡不著,小女孩趴在船邊淘水玩,洗臉、洗頭。這里埋下伏筆,舀動水的聲音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呢?
環境描寫:小女孩趴在船邊戲水,使情節有張有弛,時見波瀾。
⑵大些的輕聲吆喝她:“看你,這時洗臉干什么?什么時候啊,還這么愛干凈!”大女孩為什么要吆喝制止小女孩洗臉?
現在正要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應該提高警惕,避免驚動敵人。
⑶你是如何認識大菱和二菱這兩個女兵的?
年紀小,天真活潑,又相互關愛,而且還很勇敢。
⑷老頭子對小孩子的態度:喜愛。
2、分析第二層──“受傷”:
果然,敵人的探照燈照到了兩個女孩子的臉上,緊接著就是一陣掃射,大女孩子負了傷。老艄公知道后“頓時失去了力量”,表現了他的內疚心情,他覺得沒有完成好任務,而無顏見他人了,萬箭穿胸般痛苦。于是自己立下誓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以充滿自信的復仇誓言來安慰女孩們,也安慰自己“受了輕視”的心。
⑴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老頭子過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不怕。他打不著我們!”
⑵找出老頭子的動作描寫:
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懷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蓋了她。
“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動作描寫,真實的表現了老頭子內疚的心情。
⑶大女孩子負了傷,雖說她沒有叫一聲也沒有哼一聲,可是胳膊沒有了力量,再也摟不住那個小的,她翻了下去。
大女孩子微微睜了一下眼,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里去吧!”
表現出女孩的勇敢。
⑷在大女孩受傷之后,作者是如何來刻畫老頭子的形象的?
①老頭子無力地坐下來,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老頭子嘆了一口氣,停了半天才說:
“我不能送你們進去了。”
寫月落之后葦塘的颯颯風響,襯托了老艄公沮喪的心情,語言描寫表現老人極度沮喪的心情。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老人的自尊的性格。
②老頭子直直地望著前面說:
“我沒臉見人。”
過于自尊的特點。
③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他叫著大菱說:
“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心理描寫,形象地表現了老頭子因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的心理。
④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老頭子覺得受了輕視。他說:
“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老頭子狠狠地說:
“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哩!”(過于自信的特點)
神態、語言描寫。表現了老人對敵人充滿了仇恨;也表現了老人自信、勇敢的特點。
對于老頭子的刻畫,無論是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還是心理,都充分的體現了老頭子自尊自信的這一核心性格特點。
⑸為什么要寫“女孩的懷疑”?
反襯老頭子的英雄行為之奇。
3、小結課文:布置作業:
思考:如果在護送的過程中,兩個小女孩沒有受傷,第二天老頭子還會不會像文中那樣智斗日本鬼子?
也可能要顯示自己的本領,這時還會像文中寫的那樣智斗日本鬼子,也可能因自信和自尊保存完好而暫時沒有激起對日本鬼子的痛恨,不會像文中寫的那樣智斗日本鬼子。
第三課時
一、分析新課:復仇部分
1、幾筆繪出“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空無人影,渲染出了戰斗前平靜中的緊張。
2、老頭子的船頭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蓮蓬?
為了引誘鬼子上當。
3、“老頭子把船撐來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來砸鬼子們的腦袋,像敲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句話的修辭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地描寫了老頭子對敵人的無比的恨,他要叫敵人償還血債。
4、“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現了老頭子什么樣的心理?你能夠寫出老頭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怎么樣,我沒有夸海口吧,小鬼子傷了人,我一定要叫他們付出代價。
5、第62段(倒數第2段)中景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景物描寫,用了一系列形象、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詞語。“鮮嫩”“紫色的絲絨”“迎風飄撒”,營造出一幅充滿旺盛的生命力而又高貴典雅的畫面。實際上寓示著以大菱、二菱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光明美好幸福的未來,這是老一輩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因此這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對老頭子英雄行為的贊美。(寫老艄公眼中所見“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這一筆使老艄公鎮定、樂觀、充滿自信的性格躍然紙上。)
小結景物描寫的特點:在作者的筆下,環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嚴酷的戰斗也是美的,字里行間自然地流露出對祖國、對人民的由衷的熱愛,這正是作者獨特風格之所在。
思考:在這個高潮部分,作者并沒有交代老頭子是如何事先設置埋伏的,如果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事先先加以交代,可以嗎?效果如何?
二、小結:作者是如何來塑造老頭子的傳奇色彩的?
傳奇是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越尋常的故事。本文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艄公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而老艄公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又不帶一支槍。另一方面,寫老艄公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這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艄公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特別是結尾部分老艄公與鬼子的沖突,尤其表現了這一傳奇性。
文中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老頭子的傳奇色彩。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次,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去回味出其所以然,使傳奇的色彩更加的濃郁。文中寫老艄公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是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艄公的船圍著鬼子轉圈,其用意是讓鬼子上鉤。果然鬼子被鉤子咬住了,這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老艄公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斗,很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卻置十幾個鬼子于死地,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蘆花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梳理故事情節,整體把握小說內容。
2.解讀“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讀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揣摩其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解讀“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2.品讀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揣摩其作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語: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文學流派,這就是“荷花淀”派。這個流派作品的內容大都反映了我們河北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斗爭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荷花淀”派主要代表人物孫犁先生所寫的一篇作品——《蘆花蕩》。
(二)出示目標
1.梳理故事情節,整體把握小說內容。
2.解讀“老頭子”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3.品讀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揣摩其作用。
過渡語:讓我們帶著目標,根據自主學習的要求,先來自主學習。
二、先學環節
(一)自學指導
1.默讀鏈接資料,了解小說的文學文化常識,了解作者。(把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勾畫出來)
2.讀課文,標出段序,查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在課本上注音,把你認為重點的字詞寫一寫。
3.再讀課文,試著復述文章故事情節,高潮部分要有所體現。
關于作者
孫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他寫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記紀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夠代表其風格的一部作品。
關于小說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二) 情節要素
小說的情節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三) 環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境。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環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自學檢測
要求:
1.自主完成自學檢測題。
2.完成后,組長組織對桌交換,根據答案互相批閱。
3.用紅筆改錯,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組其他成員。
自學檢測題:
1.給加點字注音
提防( ) 竹篙( ) 瘧子( ) 寒噤( ) 吆喝( ) 躥( ) 颯 ( ) 仄歪( ) 趴( ) 轉彎抹角( ) 張皇失措( )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綱
(2)瘧:瘧( )子 瘧(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 指名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精講點撥:
1.給加點字注音
提防( dī ) 竹篙( gāo )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躥(cuān) 颯(sà) 仄歪(zè) 趴(pā) 轉彎抹角(mò) 張皇失措 (huáng)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dī )防 提( tí)綱
(2)瘧:瘧(yào )子 瘧( nùe )疾
(3)喝:吆喝( he ) 喝( hē )水
3.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一個干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著一只小船,無數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運干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馳騁,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魚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里飄出來;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才得以維系。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接著復述故事情節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開頭,續說下文。
我的疑惑
在自學過程中有沒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請同學或者老師幫你解答。
過渡語:了解了故事情節,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文中刻畫了那幾個人物,主要人物是誰。
后教環節
要求:
1.跳讀課文,根據指導自學,按照下列句式說話。(在課本上做好批注即可,不需要寫出來)
2.小組內按照組長指定的順序展示,修改完善后準備在班里展示。
句式:小說主要人物是老頭子,我認為他是一個——————的人,我從文中——————(原文句子)中看出,這個句子用了——————描寫(描寫人物的方法)。
精講點撥:
肖像描寫: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品味:
一方面表現老人常年穿梭在蘆花花蕩里,辛苦勞作;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老人為革命工作后心情愉快,精神矍鑠。了了數筆,便刻畫了一個精明強干、敏銳、機智、特別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員的形象。
心理描寫: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
品味:細膩的心理描寫,寫出了老頭子過于自尊的性格特點。
語言描寫: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這是他的豪言壯語。表現了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他的自信。
動作描寫: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品味
老艄公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把鬼子引進蘆花蕩的木樁圈里。寫老艄公剝蓮蓬,船圍著鬼子轉圈,假裝溜,張皇失措,其用意都是讓鬼子上鉤。果然鬼子被鉤子咬住了,這復仇的鉤子穿透敵人的腿;老艄公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這場不用槍的戰斗,很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卻置十幾個鬼子于死地,可以說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傳奇英雄。
課后小結
結束語:美麗的蘆花蕩,智勇雙全的老艄公,這節課讓我們感受了一個不同的抗日戰爭,如詩如畫,輕松愉悅的抗日戰爭,這就是孫犁,孫犁的清新的文筆讓我們耳目一新。課下我們可以再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進一步感受孫犁小說的魅力。
《蘆花蕩》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蘆花蕩》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戰爭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第四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本單元要求學生閱讀了戰爭題材的作品后,能了解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看到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兩個極端,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生在蘆花蕩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一個老頭子撐著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干部。他不帶一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從未發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擊隊才維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但有一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一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一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斗敵人,一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少數生詞學生自學即可解決,不過篇幅較長,可能閱讀速度方面會受到影響,好在八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感悟,相信學生可以了解到“老頭子”智勇雙全,痛打鬼子,討還血債的民族英雄的性格,可以通過詩化的語言感受到蘆花蕩環境的優美,看到在你死我活的戰斗中,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表現,從而區分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情節,體味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
2、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提高描寫的能力。
3、學習本文的描寫,從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領會文章謳歌抗日軍民的戰斗精神的主題。
【教學理念】
遵循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創設民主、和諧的情境,把課堂還給學生;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課程文本互動,讓學生、老師、文本三者進行多重對話,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鼓勵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與此同時,語文教學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學會復述課文情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景物描寫的妙處。
2、難點: 體會英故事的傳奇色彩。
【教學過程】
一、品讀全文:體味故事的傳奇色彩
1、你認為文中有哪些內容富有傳奇色彩?
2、小說是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
提問,教師學生共同探討如下:
1、內容: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老了,我們的老英雄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老英雄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2、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了兩個方法加以渲染。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是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
二、品味語言,欣賞詩情畫意的美景
1、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關于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2、畫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四人小組討論。
3、請你任選一句,談談你的審美感受。
教師示例:欣賞第一處景物描寫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體味:“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氣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寫出了淀水的晶瑩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環境的優美。可是,在這美麗的周圍,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愛和憎。“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的生存姿態烘托了出來。
學生根據老師的示例,小組討論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
⑴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4、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
三、研讀重點:感悟老英雄的愛國主義精神
精讀文章的55~63段,問題如下: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高潮和結局的內容。
2、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最能體現老英雄的智勇雙全?
3、第55段、第63段的景物描寫各有什么妙處?
學生討論要點如下:
1、老頭子智斗敵人,討揮血債,為大菱報了仇,找回了自尊。
2、這一問題主要抓住老頭子的行動回答。
(見文中,要求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3、第55段渲染一種神秘氣氛。第62段用美景來渲染老頭子內心的快慰。
四、小結
孫犁在文中運用詩化的語言,描寫了蘆葦蕩美麗的景色,創造了美的意境,讓我們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不得不痛恨破壞美的日本鬼子,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老英雄的壯舉,不得不相信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五、作業
1、從課文中摘抄你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評析。
2、試仿照課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寫寫學校周圍的景物。
3、學習本文運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的寫法,寫自己身邊的一個人,字數200字左右。
《蘆花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學習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景物描寫。
3、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
【教材分析】
1、重點:
⑴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義。
⑵學習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2、難點:
對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刺秦王的壯士荊軻、三國勇士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到了近代有小兵張嘎、在長長的鐵道線上英勇殺敵的鐵道游擊隊員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來孫犁的小說《蘆花蕩》,去認識一位無名老英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⑴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戰爆發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進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蘆花蕩》是一短篇小說。
⑵生字生詞:
瘧子(yào)提防(dī fáng)吆喝(yāo hē)躥(cuān)仄(è)歪颯颯(sà sà)寒噤(jìn)張皇失措央告
2、聽課文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蘆花蕩,用“這是一片______的蘆花蕩”陳述。
3、再讀課文,劃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三、品讀研討
1、美麗的蘆花蕩里有著哪些人?
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老頭。
一對可愛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課文記敘了哪些事情?
⑴一次驚心動魄的護送(夜送兩個小女孩進蘆花蕩);
⑵一場酣暢淋漓的復仇(老頭子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
3、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愛國熱情。
四、復述課文
1、小組合作,學會概括性復述課文,用“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_____”和“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________”復述故事情節。
預設:
護送的驚心動魄表現在交通工具的簡陋上;
表現在敵我勢力的懸殊上;
復仇的酣暢淋漓表現在老頭設下的圈套上;
表現在敵人的愚蠢上鉤上;
表現在老頭痛打敵人的腦袋上。
2、學生評價。
3、拓展延伸。
請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愛國情表現在______”的句式說話。
五、課堂小結
燕趙多慷慨之士。這個極具傳奇色彩的《蘆花蕩》故事,讓我們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屬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質。小說寫的是殘酷戰爭里的人和事,但決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的描繪,其高昂濃重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
六、本節課配套習題設計
1、抄寫生詞。
2、通讀課文,感受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課外閱讀短篇小說《荷花淀》。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朗讀課文
三、品讀研討
1、小說的主角是誰?老頭子。
2、請用“老頭子的英雄性格表現在______”說話,探究人物性格。
(學生小組討論、補充完善。)
預設:
⑴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外貌:“撐船的是一個……除非在白洋淀上。”
語言:“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心情:“悠閑”“編算”。
⑵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對女孩:喜愛;
對鬼子:滿懷仇恨。
⑶表現在他智勇雙全的行為上。
勇:不帶一枝槍;
智:設下計謀。
⑷表現在他的過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課堂練習: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會想些什么呢?請你以二菱的身份,設身處地,把心理活動補寫出來。
四、品味語言
1、文中有不少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請找出來,細心加以體會。
(詳見課文。)
2、請你任選一句,談談你的審美感受:
預設:
⑴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擬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⑵ “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比喻手法,體現出老頭子的英勇、干練。
⑶ “鮮敕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散。”
語言清新雋永,柔婉秀美,富有詩情畫意。
五、課堂小結
年近六十,照例該養養老了,我們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特別是他手無寸鐵,獨自一人,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本節課配套習題設計
1、完成《學案》練習;
2、課外閱讀《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蘇聯·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蘆花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蘆花蕩教學設計(通用11篇)11-07
《蘆花蕩》閱讀理解09-21
《蘆花蕩》閱讀練習09-18
蘆花蕩課后閱讀題09-16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反思02-18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反思4篇02-18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反思5篇02-18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反思(5篇)02-18
閱讀理解解題技巧的蘆花蕩描寫作用09-15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反思(匯編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