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學設計15篇(通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命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生命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消防安全標志,知道不同顏色的消防安全標志向我們傳遞著不一樣安全信息含義,火災發生時能選擇正確的逃生路線。
2、 學習正確的毛巾捂鼻。
3、 增強消防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教學重點:
1、認識消防安全標志,知道它們傳遞的安全信息,
2、學習正確的毛巾捂鼻。
三、教學準備:
玻璃瓶、乒乓球、課件、毛巾、水盆等。
四、教學內容:
(一) 看圖片,敲響警鐘。
1、師:同學們都知道,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沒有火,就沒有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可是如果利用不好,火失去控制的燃燒,就會發展成災害――火災。它會將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毀于一旦,更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2、觀看火災照片,敲響消防安全的警鐘。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防火于未然。但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怎樣才能正確的逃生呢?這就是今天我們班會課的主題:生命沒有如果――公共場所失火如何逃生。
(二)玩游戲,明白道理。
1、一旦發生火災,我們首先應該怎么辦呢?玩逃生游戲。
2、師:為什么大家都沒能逃出來呢?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逃生首先必須做到冷靜有序不慌張。
3、齊讀逃生兒歌。
(三)學方法,正確逃生。
師:但是,孩子們,要想從火災現場安全撤離,只是冷靜有序行嗎?對,我們還必須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今天,老師就教你們幾招。
方法一:謹記安全疏散標志。
1、 小組交流收集的消防安全標志。
2、 集體交流,在交流中認識更多的消防安全標志。
3、 了解消防標志的特點,知道不同顏色的消防安全標志向我們傳遞著不一樣安全信息含義。
根據他們的主體顏色,可以分為三種:紅色傳遞禁止、停止、危險或提示消防設備、設施的信息。禁止堵塞,禁止用水滅火,禁止吸煙等禁止標志使用的就是紅色;火警電話、消防梯、滅火器等等消防設備標志也是紅色。
黃色:向我們傳遞注意、警告的信息。如消防標志中的當心火災――易燃物質,當心火災――氧化物使用的就是黃色。黃色其實就是告訴你:小心點,不然容易出事。
綠色:向我們傳遞安全的提示性信息。如緊急出口、滑動開門、疏散通道方向使用的就是綠色。綠色其實就是告訴你:不知道怎么辦?跟我走吧。
小結:不同顏色的.消防安全標志向我們傳遞著不一樣安全信息含義。在生活中學會辨別安全色也是很重要的。
4、再仔細觀察這些標志,你還會發現其實他們除了顏色還標識了方向,這正是火災發生時我們所需選擇的逃生方向。
小結:平時出入商場、影劇院、公園等公共場所,我們一定要熟悉環境,記清消防標志,如緊急出口、安全通道、防火樓梯的具體位置,一旦發生火災,我們可通過這些出口、通道、樓梯快速撤出火場,進行應急避難。他們可是我們的救命符。
5、設計逃生路線。
師:親愛的孩子,現在你所住的賓館失火啦!你此時處在這個位置,怎樣才能安全有序的撤離呢?請根據圖上的安全標志,小組內商量設計出逃離火災現場的路線。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展示設計的路線。適當點撥逃生時一定要避開起火點,不乘坐電梯。
6、 小結,齊讀逃生兒歌:消防標志要記牢 ,發生火災向下跑 ,不乘電梯走通道 ,緊急出口方向逃
方法二:低頭捂嘴彎腰逃。
1、 看資料,知道火災中最大的殺手濃煙。
2、如何才能躲避濃煙呢?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小結躲避濃煙的辦法。
3、小專家教正確毛巾捂鼻法。
4、模擬逃生。
師小結:躲避煙霧時濕毛巾捂口鼻可是有講究的,不能不濕,也不能過濕。火災發生時,我們一定要切記低頭捂嘴彎腰逃。齊讀逃生兒歌
(四)掌握了以上科學的逃生方法,火災逃生我們還要謹記:
1、逃生時,時間就是生命!切記不要貪戀財物,安全撤離后更不可返回火災現場。
2、如果身上著火時,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衣物壓火。
3、火災逃生時切記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臺、落水管、繩子或床單等逃生自救。
總結:孩子們,生命沒有如果,火災無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逃生方法,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五)通過今天的學習,孩子們都有哪些收獲呢?交流學習心得。
總結:孩子們,生命沒有如果,火災無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逃生方法,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讓我們一起牢記正確的火災逃生方法。孩子們,正確逃生,平安是福。下課。
生命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脈絡,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資料下載]
1.作者介紹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個北洋水師的軍官家庭,福建長樂人。五四運動爆發時,滿腔熱情地投入青年愛國運動,并以寫“問題小說”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報國.婚姻家庭等問題。在此同時,還寫了許多清新雋美的小詩,其詩集《繁星》.《春水》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筆雋逸,藝術精巧。冰心最喜歡的文學形式還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穎,構思靈巧,獨成一體,被當時讀者譽為“冰心體”。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說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燈》.《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等。
2.時代背景
本文原發表于《京滬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帶有哲理寓意的“生命體驗”散文。這位世紀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慶郊外歌樂山閑居時,看到英文《讀者文摘》上一個使她驚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幾十年以后,才體會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也一樣。
3.名家品評
冰心,是一顆巨星,在中國文壇和讀者心頭已經亮了七十多年,這位最富有詩情的散文大家,其藝術成就曾得到許多作家的贊揚和肯定。清新婉麗,以情感人,是冰心散文的獨特風格。她善于擷取生活中的片斷,編織在自己的情感之中,憑著敏銳的觀察和細密的情思,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給人以崇高真摯的審美感受。
冰心,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將近一個世紀,在這張人生的風雨表上,留下的生活腳印并不在一條直線上,且有深有淺。她是正直的,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她那支多彩之筆,記下了她的成長,她的觀察,她的感受,她的愛憎,她的憂患……
冰心,我們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我們中國新文學的第一代開拓者,在她七十多年的文學創作中,真誠地展現了自己的時代。她那光彩奪目的作品,是給祖國人民的最大奉獻,是留給人類的寶貴精神遺產。
《中國近代經典散文》
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可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記得雪萊的《詠云雀》的詩里,仿佛曾說過云雀是初生的歡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樣來把歌聲散溢于宇宙之中的使者,是虹霓的雨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樂師……這一首千古的杰作,我現在記也記不清了,總而言之,把一首詩全部拿來,以詩人贊美云雀的清詞妙句,一字不易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評之上,我想是最適當也沒有的事情。
——著名作家沈從文
[整體感知]
1.語知歸類
①生字注音
云翳yì 巉巖chán 羞怯qiè 心魂驚駭hài 休憩qì 驕奢shē 梟鳥xiāo 蔭庇(yìn) 芳馨xīn 朔風shuò 叢莽mǎng
②詞語積累
巉巖:高而險的山巖。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驚駭:驚慌害怕。
休憩:休息。
蔭遮:枝葉遮蔽。
驕奢:驕橫奢侈。
喧鬧:喧嘩熱鬧。
清吟:這里指清脆地鳴叫。
梟鳥:貓頭鷹之類的鳥。
蔭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比喻保護.照顧。
芳馨:芳香。
叢莽:大片茂盛的草。
葉落歸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
云翳:陰暗的云。
2.理清思路
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例,揭示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同時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規律
揭示話題
談 蓬勃成長 始而渺小.微弱,
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奮勇前進 繼而強健、壯大,
生 (復雜.曲折.多變)
任何力量 終而歸于消亡,其
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命 (發榮滋長.繁盛凋零) 也無法阻礙 間幸福與苦難,順
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 它、壓制它 利與曲折相伴隨
3.討論解惑
①“一江春水”經歷了哪些生命過程的體驗?(可用文中的關鍵語句回答)這些體驗有無先后順序?從中你領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經歷的生命過程的體驗:有時候他遇到巉巖前阻,他憤激的奔騰了起來,怒吼著,回旋著;有時候他經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靜靜的流著,低低的吟唱著;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使他心魂驚駭,他暫時渾濁了,擾亂了;有時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這時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走。
所描寫的幾個“有時候”的情況,從事物性質和發生的狀態來看,不分先后階段,即不與人的生命歷程的階段一一對應。
這些情況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中的幾種狀況,顯示了人生的豐富多彩:人生總是幸福與苦難.順利與曲折相伴而隨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說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現象,其實是生命的歷程,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②通過“一棵小樹”的經歷,使我們得到哪些啟示?
幾個連續的階段,勾畫著或喻示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的規律就是從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最終歸于消亡。生命始終向前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擋的。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弄清以下兩點:①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語;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對生命的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
2.學習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對生命感悟的寫法,體會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蘊含的意義。
[溫故知新]
1.作者在談生命時用了什么手法?
(用了多方設喻的方法,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
2.各用一段話概括“一江春水”的流程和“一棵小樹”的成長歷程。(各不超過50個字)
(答案不必統一,扣住關鍵語句說清楚。)
[討論解惑]
①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層全是議論,從表達主題方面說,在前文對生命的現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之后,再點明命意.闡明文旨.深化主題;從結構方面說,起著總綰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議論性的特點,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結論的性質。
②怎樣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
這是一句形象生動的話,本可以有多種理解,但在本文中,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這里的“云翳”喻指豐富多樣的經歷.體驗;“美麗的黃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齡,或者說到了老年,具有無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況,可以指老年時,但也未必確指老年景況。
這句話是詩句,很有意味,可以讓學生背誦下來,對于學生理解本文.體驗生活.認識人生都有好處。如果可能,還可讓學生仿寫類似的語句。
③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細說起來,隨文章的展開,感情呈起伏變化狀。文章描寫一江春水時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略有不同,一開始充分喜悅,充滿希望,繼而是“寧靜和怡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
盡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變化,但總的說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弄清以下兩點:①準確理解文章主旨;②培養生命意識,以樂觀的人生態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難.挫折。
生命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順流利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8個生字,正確理解讀寫“粗制濫造、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水就是生命”,讓學生懂得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
3、學習課文圍繞中心按一定順序準確生動的說明事物的方法。
4、初步了解寫提綱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初步了解寫提綱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境激趣,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水的種類》,讓學生體會水的神奇魅力,談談自己的感受。
【點評:以播放課件形式導入新課,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下文打基礎。】
2、出示課題,就題質疑。(學生可能提出:為什么說“水就是生命”?課文是怎樣寫“水就是生命”的?水和生命的關系很密切嗎?)
【點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自己來質疑,激活了學生思維,明確了閱讀的目的,調動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同時,避免了教師閉門造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小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
2、檢查字詞認讀,集體正音:(課件出示)(指名讀——齊讀)溶解、腸胃、尿液、新陳代謝、排泄、唾液、警惕、不言自明、潤滑劑、粗制濫造、吐故納新、免疫(理解“新陳代謝、不言自明、粗制濫造、吐故納新”;指導書寫:“唾、惕、疫”;區分:唾(唾液)與捶(捶打),惕(警惕)與踢(踢球)疫(防疫)與役(兵役))
3、指名朗讀課文,進一步正音理句。(師生稍作評議)
【點評:讓學生通過自學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為后面學習文章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水講了哪些知識?((學生邊讀、邊找、邊畫,理清文章的脈絡。教師巡視讀書情況。)
5、讀后交流:用簡練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寫出小標題。(幫助學生梳理出課文主要寫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點評: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結構,對課文有個初步認識。并培養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感悟文章特點
1、自由讀課文,將課文中有關水的內容記錄下來。
【點評:讓學生邊讀邊記,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品讀課文的第二部分。
(1)課件出示:液、汗、淚、尿、泄,齊讀,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都和水有關,它們都和我們人體的排泄有關。師:是啊,它們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又和水有關系。)
(2)水在我們的身體中究竟扮演著什么角色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認真讀書,邊讀邊劃出有關語句。
(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化學師、運輸兵、調節器、潤滑劑、衛士)
(3)默讀課文2—6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水是“技藝高超的化學師、優秀的運輸兵、體溫的調節器、良好的潤滑劑、人體的衛士”呢?一邊讀,一邊劃出有關的語句,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旁邊做好批注。
【點評:以讀促思,抓住重點句子,點、畫、批注,讓學生把讀書的感受、體驗表達出來。】
(4)全班交流。一邊交流一邊談感受,并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a、第二自然段:技藝高超的化學師
生命教學設計4
【情景說明】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新課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凋零,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冊教材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課文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血脈親情。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自讀自悟教學法,以學生的“讀”為主線貫穿全文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同學們,在我國的東南海上,有一座美麗而富饒的島嶼,它也堪稱我國的第一大島,你們知道是什么島嗎?
(中國臺灣島。)
2、對,是中國臺灣島!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兩岸人民的親情血濃于水,雖然有一些險惡勢力妄想稱,但這絲毫不能阻隔兩岸人民的深情,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感受海峽兩岸的深情。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讀正確。
3、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4、分組學習討論。
5、全班交流:
⑴ 指名認讀生字,詞語。
⑵ 分段讀課文。
⑶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令你感動?
三、自主閱讀,體會感動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中國臺灣與大陸之間真實故事,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非常感動,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這樣的感受,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大家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2、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還可以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然后交流。
學情預測:
(學生可能提出的體驗點。)
⑴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余震中隨時會有危險,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沒有為自己著想,只想著快點抽取骨髓。)
這段中的“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面對突如其來的余震,李博士和捐骨髓的青年為什么還這樣沉著,安定?
⑵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對白血病,唯一救治的辦法是骨髓移植,小錢能找到合適的骨髓,令人感動。)
⑶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不顧自己家人的安危,一心想著捐出骨髓,挽救小錢的生命,令人感動。)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個小時。……和當地的醫務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李博士幾乎是24小時連續工作,為了挽救小錢的生命不顧勞累,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3、對學生在閱讀中的以上體驗,教師可以隨時通過評價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感悟。
四、總結
在救助小錢的過程中,有許多感動我們的地方,讓我們再讀課文,讀出我們的感動之情吧!
五、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在這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地方,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海峽兩岸的深厚情誼。
二、走進文本,感受生命之危
1、自由讀課文1~2段,讀后說一說此刻你眼中的小錢是什么樣子的?
2、自由交流。
(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只有18歲,患白血病,生命垂危)
3、出示句子: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4、教師引導:
⑴ 感悟18歲:同學們,你們向往18歲嗎?在大家眼中,18歲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18歲是走向成熟的年齡,18歲就屬于成年人,18歲正是美好人生的開始。)
⑵ 引導感情朗讀:18歲是多么美好的青春年華,然而小錢卻……(引導學生讀描寫小錢的句子)讀到這里,你的 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⑶ 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體會“即將凋零”的含義。
(讀出“痛心、惋惜”的感情。)
⑷ 帶著對“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的理解,再讀描寫小錢在病床上的句子。
5、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痛心、焦急。是呀,對白血病這個難治的癌癥,唯一的辦法是進行骨髓移植,而要找到合適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大約在十萬人里才能找到一個,也就是說救治小錢的機會只有十萬分之一。這對于才18歲的小錢來說,怎能不讓人痛心、焦急?小錢能得救嗎?
三、自主閱讀,感悟兩岸深情
1、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有一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正等待抽取骨髓,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他在捐獻骨髓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2、生自由讀課文。學情預測:
⑴ 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⑵ 家人知道后會反對;
⑶ 此時有余震發生。
3、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這位青年放棄捐獻骨髓,但他是如何做的呢?請大家讀課文4~5段。
(自由讀,指名讀。)
4、引導換位思考:
我們知道,捐獻骨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人都認為捐獻骨髓會影響自己的健康,難道中國臺灣青年不擔心嗎?而此時正有余震發生,他不怕嗎?假如你是那位中國臺灣青年,此刻你是怎樣想的.呢?
5、師深情朗讀:
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
6、指導朗讀:
這位捐獻骨髓的青年,不知道他的家人在地震中怎樣了,也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同意他捐獻骨髓,更沒有擔心正在發生的余震,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抽取骨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決心!小錢能不感動嗎?我們能不感動嗎?把我們的感動之情讀出來吧!
(有感情地朗讀3~5段。)
四、合作探究,領悟橋之含義
1、在大陸,有一位青年急需骨髓,在中國臺灣,有一位青年捐獻骨髓(畫圖板書),是誰在這茫茫的海峽上架起了橋,讓這救命的骨髓到達大陸?
(?)李博士等
小錢──中國臺灣青年
(李博士,醫護人員,朋友,父母,為小錢的病努力的人們等)
2、在這些人中,課文重點寫了誰?讀課文第5、6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3、根據回答出示句子:
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你從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李博士為救小錢,付出了許多努力?結合句子理解 “沉著”“奔波”等詞。
4、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表:
9月22日早晨7點 抽取骨髓
9月22日上午 從中國臺灣趕往香港,再到杭州(歷時十幾小時)
9月22日晚上 到達杭州,連夜做手術
看到這樣一份工作表,你想到了什么?
5、這位李博士就是中國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讀這段話,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
6、救助小錢的過程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過程,除了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還有海峽兩岸的很多人付出了努力,正是因為有這么多人的關心,所以,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道長長的海峽,盡管還有一些人為的阻隔,中國臺灣和大陸還沒有通航,但還是不能阻隔海峽兩岸人們的血脈親情,正是海峽兩岸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⑴ 現在,你對這座“生命橋”有什么新的認識?
⑵ 你是怎樣理解“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句話的?
⑶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中國臺灣人民說?有什么話想對大陸人民說?有什么話想對世界人民說?
五、拓展延伸,升華思想感情
1、一年以后,小錢康復了,假如有一天他和那位捐骨髓的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2、進行大膽的想象。
3、自由表演。
4、你認為這個場面感人嗎?請把這個場景描寫下來。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這樣閱讀,才能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因此,我引導學生潛心閱讀,之后再對內容進行理解,感悟,使學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設計本節課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讀中體會”的方式,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課文的感人之處。在初讀課文時,在學生讀通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最感動的地方,了解小錢生命的危險,另一方面感受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高貴品質。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情感之中,激發他們與文本對話的熱情。
其次,以讀為主,體會課文的情感。教學中以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討論、思考,讓學生從詞、句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入了學生的情感提煉,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后有感情的朗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最后,文中設計了幾處引導想象的地方,如“小錢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你想對中國臺灣人民說些什么?”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讀寫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
生命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教學重點:體會親情。
教學難點:從男孩的神態、語言、動作中體會人物心理感受。
一、揭題
板書“生命”同學們,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對生命的理解嗎?
板書“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對這個課題,你肯定會有很多疑問,你想知道什么?這么多問題怎么辦?(從課文中去找)怎么讀?(輕聲讀、……)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
誰和誰平分生命?為什么平分生命?怎樣平分生命?
三、細讀課文,領會中心
1、當醫生要求男孩抽血時,男孩是(出示:男孩開始猶豫……終于點了點頭)
你就是那個男孩,你心中在猶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猶豫,思考寫在空白處。
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個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對誰都是寶貴的,更何況是個10的孩子,所以一開始男孩開始……)多善良的孩子,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決心。當你有了這些感悟時,請你在來讀讀這段話。
2、抽血時,(出示:讀男孩安靜地不發出………)望著殷紅的鮮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時,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說(2個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微笑。)
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們再深情地讀讀這句話。
3、當醫生告訴他還能活100歲時,男孩(出示:確認……)
第一次抽血時,男孩是猶豫的,而現在男孩卻(說勇敢的、毫不猶豫的、慷慨讀,)勇敢的男孩們,站起來,挽起你們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讀第5段……
所有的人震驚了,這就是人類最無私、純真的親情!這就是濃濃的兄妹親情!
四、讀寫結合,情動辭發。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現在,你對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請把你的感受寫在讀書筆記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學生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教學重點:從男孩的神態、語言、動作中體會人物心理感受,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一、回顧
1、上節課大家的收獲一定很多,愿意和我們一起分享嗎?(交流各自的所得)
2、在大家對課文的回顧中,我們再次體會了男孩子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這種濃濃的'親情使我們震撼,也使我們向往。讓我們再次回到文中細細感受這可以觸摸的真情。
二、品讀
1、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
2、品讀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結合7-8頁的讀一讀,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意思時的作用。
三、積累
1、在積累本上摘抄本課好詞。7頁抄一抄以及學生自己的詞語。
2、“金鑰匙”指點:把最感動自己的句子,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來。
四、拓展
收集感動自己的有關親情的故事,等課前3分鐘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生字,書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點:正確、美觀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易錯生字的識記。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一、課前3分鐘:講親情故事。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自學生字,找出難記的字小組內獨立解決。
3、師重點和學生學習易錯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種方式幫助學生)
4、書寫生字。(正確、美觀)
三、學習7頁比一比。
1、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讀后先說一說這幾個詞的意思)
2、把這些詞語分別放在語境中體會用法。
四、作業超市
1、選用學過的詞語編寫一段話。
2、幫家長做家務。
3、給家長洗腳。
生命教學設計6
【教學設想】
本文作者強烈地呼喚“生命 生命”,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愿每個人珍惜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學的思路擬為比讀式思路。教學結構為三部分: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二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較閱讀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學過程】
一、用圈讀法讀課文
要求認讀下列詞語、了解其詞義: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二、再讀課文,用抓關鍵詞的方式朗讀課文前三段。然后交流關鍵詞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齊讀前三段(第三段只讀前一部分)
探討:每個事例的寫的是關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飛蛾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下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請舉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備生長的條件(磚縫里,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還要沖破堅硬的外殼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
3、事例三: 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
四、分段齊讀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討:作者分別發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說明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2、思考二: 怎樣對待短暫的生命,怎樣對待生老病死,正確的態度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將目標與信念付諸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各種困難。
4 、請訪照作者的宣言發表我們的生命宣言。
五、比讀課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閱讀。
活動:沃森的文章寫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則是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六、學會提問
1、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下列問題,請同學們回答:
⑴ 說小瓜苗“茁壯成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是不是矛盾?
明確:小瓜苗的生長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茁壯成長,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養分消耗盡了,就沒有新的養分可以吸收,活了幾天就夭折了。
⑵ 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面舉的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生命?
⑶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稱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2、同學們,你們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嗎?也提出來考一考我們大家。
七、積累生命的警句
(老師贈送)
1、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于我們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張海迪
4、認識了生命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設計
(代日記)
1、本文第一段寫的是小飛蛾在面臨生存的嚴重威脅時,仍然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第二段寫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環境里倔強地發芽生長,直至生命的能量耗盡,可以看出生命力的無比頑強。第三段寫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動。那么,你們是否認真觀察過自然界的動植物,是否從他們身上發現了生命力的頑強、發現了強烈的求生欲望、是否發現了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或者,當你自己某一時刻對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強烈的感受。請你以“發現生命”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現生命的意識,有自己的觀察與體驗,有自己獨到的思考。
2、寫句練習:
(納入課堂作業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生命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是第24章《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開篇,是本章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本節簡略而完整地介紹了生命起源,內容設計涵蓋了地球上生命產生的假設推理和過程。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渴望對人類的起源有更多的了解,因此這節內容是前面知識的自然延伸,同時會讓他們對這些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確定依據:課程標準的規定、單元章節的要求、課時教學的任務、學生情況
知識與技能: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舉例說出生命起源的實驗證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生命起源的猜想和討論,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
(2)通過討論,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認識生命的起源,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教學重點:
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2、舉例說出生命起源的實驗證據。
教學難點: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突破策略:學生通過圖片、Flash課件等直觀手段進入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情境,繼而對實驗展開討論,有助于對生命起源過程第一步(即如何由原始大氣到有機分子演變)的理解,進而理解生命起源的全過程,樹立生命的物質性觀點,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另外,通過討論,還可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前提分析:學生對生命的基本特征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他們迫切想知道生命是從哪來的,這也是學生學習本章的一個動力源泉。
2、知識障礙分析: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正確的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
3、學生心理分析:八年級學生年齡一般在13—15歲之間,正處于人生發展的轉折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觀察生物現象與實驗的習慣尚未養成,但好奇心很強,學習生物的興趣需要誘發產生,所以教師應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心理特征來誘發學生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知識。
三、教學方法
1、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針對這一要求以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為了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愉快學習,使生物課上得生動,有趣,高效,故本節課將猜想、觀看實驗、合作、交流與討論貫穿整個教學之中。
2、在教法的選擇上我綜合應用目標導學、講授、討論、以及多媒體課件演示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研究,步步深入,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3、創設情境,讓學生邊看課件演示邊思考,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把抽象的人類起源知識建構成為學生的認知結構。
四、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課前通過上網、查資料等方式收集有關原始地球條件的資料,以及對生命起源的各種假說。本節的內容抽象、理論化,但也不乏樂趣,學生應充分發揮想象力,再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進入情境,推理生命起源
五、教學設計
【導入】
課件展示:出示大量的圖片,看看我們可愛的朋友
當我們參觀動物園、植物園和水族館的`時候,當我們在森林,草原和田間漫步的時候,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生命世界的奇異和浩瀚。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萬類霜天競自由。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種類繁多的世界是怎樣產生的呢?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設計思想: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尋找、去認同,把學生原有的知識提取出來,把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出來,這樣的教學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新課教學]
課件展示:有關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種假說:
1、神創說: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設計創造的。
2、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物質可隨時從非生命物質直接迅速產生出來(如:腐肉生蛆)。
3、宇宙發生說:認為生命來自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著在星際塵埃顆粒上而到達地球,從而使地球具有初始的生命。
4、化學進化說:生命在歷史早期特殊環境中,由非生命物質經歷長期的化學進化過程而產生的。
展示科學家關于人類起源方面的幾種假說,并讓學生說出自己更愿意接受哪一種假說,讓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世界觀和認識觀,知道后面的米勒實驗的結論也僅僅只是一種假說。
[設計思想]通過自由發表議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和想像,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部分學生能夠達成共識,統一思想,同意“化學進化說”的觀點。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40億年前的地球狀況,并讓學生閱讀課本,完成思考題。
學生活動:觀看圖片,了解原始地球的狀況。
思考題(課件):
1、地球產生的年代?
2原始地球的狀況如何?
3、原始大氣是怎樣形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教師進行點評。
教師小結: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早期的地球是一個很熾熱的球體,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噴發、熔巖橫溢、電閃雷鳴、煙塵滾滾。原始大氣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氣、硫化氫等簡單物質。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便開始了。
教師活動:學生閱讀課本“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課件展示:思考題
1、米勒實驗提出的問題?
2、米勒實驗提出的假設?
3、米勒采用了什么模擬原始地球上的閃電?
4、米勒在實驗中輸入什么氣體?
5、實驗的結果產生了什么?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上述問題。教師點評并予以指導。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米勒實驗的flash動畫
課件展示【思考與討論】
1、實驗的結果說明了什么?
2、為什么米勒的實驗引起同行的注意?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教師點評
教師小結:米勒的實驗說明:
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是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如何進行的呢?
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有機小分子合成蛋白質、核酸等有機大分子
教師活動: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從有機大分子到原始細胞
課件展示: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
1、原始生命起源于何處?
2、原始生命的標志是什么?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總結、回答,教師補充點評
教師活動:探究原始生命誕生的條件
課件展示:米勒的實驗裝置,并分析原始生命誕生的條件
原始地球為生命起源提供的條件
物質條件:原始大氣
(CO2,H2,H2O,NH3,CH4,沒有O2);
能量條件: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熱能;
場所條件:原始海洋
教師小結:生命起源的過程(課件展示)
結合課件講解生命起源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整個生命起源的過程,了解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進而說明化學進化學說目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與開始學生的猜想形成互應。
教師活動:思考題(課件):
1、在生命起源的三個階段中,哪個階段是最復雜,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
2、在現今地球條件下,非生命物質能不能再演化為原始生命了?
3、我們應如何對待現存的生命,尤其是瀕臨滅絕的生物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總結、回答,教師補充點評。
教師小結:我們知道了原始生命的產生過程,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是原始地球條件和各種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而現在的地球,不具備這些條件,現在的地球不再是一個到處炙日炎炎、火山噴發、電閃雷鳴、熔巖橫溢的地球,而現在大氣與原始大氣的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現在的地球環境下是不可能產生新的原始生命的,正因為如此,倘若地球上滅絕一種生物,那么它將是永遠的消失,一去不復返。因此,我們要珍惜現有的生物,我們要保護生物,保護地球。
設計思想:本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主要認識地球起源化學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教師精心設置疑問,可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展開積極思考和討論。通過學生的認真分析和討論,提高了學生信息獲取的能力。
教師活動:出示幻燈片,介紹我國在探索生命起源問題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首次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含有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
2、1981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即酵母菌體內轉運丙氨酸的tRNA)。
教師活動:這兩項發現,對生命起源化學進化過程的第二階段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反映了我國在生命起源問題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設計思想:通過介紹我國為生命起源問題做出的重大貢獻,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要為祖國科學事業而努力學習動力。
課堂練習
1、原始的地球大氣與現在的空氣在成分上有明顯的差別,那時的大氣成分主要是()
A、水蒸氣、氨、甲烷等B、氮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等
C、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D、水蒸氣、氧氣、氮氣等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礎物質是()
A、小分子有機物B、大分子有機物C、小分子無機物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形成的場所是()
A、原始大氣B、原始海洋C、陸地上D、大氣層中
4、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學家是()
A、愛因斯坦B、米勒C、愛迪生D、牛頓
5、下列有關生命的起源的敘述的正確的是()
A、生命是上帝和神創造出來的
B、生命是從外星球遷移過來的
C、生命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順序逐漸進行的
6、思維拓展
有人說,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外星球來的,因為從隕石中發現了有機小分子。如果真是這樣你能用類似“生命起源過程示意圖”的方式表示地球生命的起源過程嗎?
設計思想:通過練習,拓寬學生知識面,學以致用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
1、痹始生命產生的條件。
2、被學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
教師活動:地球距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而生命的起源也是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還有很多未解之謎,還需要人們經過長期的努力和探索,尋找更多的證據去證實。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我們相信這些科學奧秘總有一天會揭開的。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生命的誕生
一、生命的誕生過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發-----原始大氣------有機小分子
原始單細胞生物-----原始生命----有機大分子
二、原始生命產生的條件:
物質條件:原始大氣
能量條件:紫外線,閃電,熱能
場所條件:原始海洋
生命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書寫“鼓動、躍動、欲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導入
1、小時候,在小院的墻角丟下幾顆葵花子,不料過了一些日子,竟然長出兩棵葵花秧苗,我不禁驚嘆起向日葵那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同學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能列舉一些嗎?生交流,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從這些生命現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簡介作者: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遇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學習,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就是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體把握
1、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搶讀生字,讀的好的學生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簡潔的語言對三個事例概括,并進行板書,共同進行評點。
三、細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瀆自悟,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暢談自己的體會,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指名讀學生自己選擇的段落,聯系實際談感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復誦讀。
2、小組交流: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學生自由交流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通讀課文,暢談收獲
1、回讀全文,在我總結學習收獲。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
四、讀背說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并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秘訣。
2、練習背誦: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蘊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a. 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這段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關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訴給大家?
b. 在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布置作業: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生命教學設計9
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段。
2、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體會作者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初步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羅曼·羅蘭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海倫·凱勒
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杏林子
(一) 齊讀課題,復習導入
1、師:孩子們,在上一節課中,我們知道了杏林子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誰來?
預設:生命是什么呢?(在課題第一個生命下面板書“?”)
2、師:出于對生命的思考,作者寫了三個事例,誰來回憶一下?
預設: 飛蛾求生瓜苗破土 “我”聽心跳 ( 相機板書)
(師相機板書)
過渡:作者從這三個事例中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這節課讓我再次走入課文,走入作者的內心深處,相信給我們帶來的是一次難忘的心靈之旅。請同學們先打開課本,小聲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作者描寫飛蛾的句子。在你認為作者用得比較好的詞語下面畫三角號,并在詞語或句子的一旁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可以寫詞語,也可以寫句子。
(二) 品讀感悟,體會生命的含義
1、 走近飛蛾
(1) 出示讀書要求,生根據讀書提示小聲讀書思考。
①交流:抓重點詞語,感悟飛蛾極力求生的表現。
隨生的匯報出示課件:“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預設:抓住“掙扎”來體會。
師:我們理解詞語還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從下文哪個詞中可以感受到飛蛾在掙扎?(生:極力鼓動)我們讀書時還可以把文字想象成有聲有色的畫面,孩子們,你聽到飛蛾在對自己說什么?(生:我一定要活下去!生:我要用盡自己的力量去擺脫,逃出去。)你們是用心聽到的呀!就這樣抓住重點詞體會,邊讀邊想象畫面,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作者想什么?(生:多么強烈的生命力呀!多么令人震驚呀!……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不好,老師可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段話,有一個詞語反復使用。(那樣)再一次強調了飛蛾求生的欲望是強烈的,是鮮明的。能讀出來嗎?(生讀,評價 再讀齊讀)你們能用這個句式說句話嗎?(相機出示句式訓練)
師:孩子們,再觀察這段話,作者還連續用了三個(生:感嘆號)這感嘆號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生:驚訝震驚感動 敬佩)多么善于體會!把你們體會到的情感化成自己有聲的語言吧!(生齊讀)
師:小小的標點也能表達作者的情感,在寫作文時,我們也要正確使用呀!
c.感悟生命
師:學了這段文字,也許你們會和作者有一樣的感受。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完成:(出示)在作者眼里,在她手中的不只是一只小小的飛蛾,而是一個 生命。生命就是 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 。無論在多么 的處境中,都沒有 。這就是(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過渡:小小的飛蛾使作者震驚,那么香瓜子呢?下面請同學們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讓生回憶一下讀書方法:畫詞句,并寫批注;邊讀邊想象)
2、 走近香瓜子
(1)生先默讀第三自然段讀,交流。
(老師巡視,及時給認真讀書的孩子肯定。孩子們,邊讀邊思考邊動筆,這是一種讀書的好習慣!)
生匯報
讓生說感受,把體會讀出來。
師過渡:孩子們,小小的飛蛾,小小的香瓜子帶給杏林子的是震驚,而且對卑微的生命非常敬畏。)(相機板書:震驚敬畏)當她用聽診器靜聽自己心跳的時候,她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四段。
3、 走近杏林子
(1)生默讀交流
預設:生: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預設:
師:“糟蹋”是什么意思?生:浪費。師:那怎樣做就是浪費生命呢?生談
師:那怎樣做就是好好使用生命呢?生:做有益的事情,珍惜時間,學知識……
師過渡:是的,杏林子就是這樣想的——
齊讀第五自然段。(出示以詩歌的形式呈現)
(2)了解杏林子
師:杏林子對自己生命的態度是 (預設:負責 珍惜)也許你們想不到杏林子曾經是一個想放棄生命的人。她曾經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出示文稿)
十二歲那年,我得了一場大病,“類風濕關節炎”,聽都沒聽過的怪病,醫生也始終找不出病源,于是西醫中醫、中醫西醫,左看右看、右看左看,最后,不用別人告訴我,我也能從醫生和父母臉上看出來,我永遠不會好了!
我的希望一點點幻滅,我的心一點點死去。
我曾經以為,我已經死了。
雖然,那時候我還能行動,還能做很多事情,但我卻覺得我死了,心死了。
師:同學們,你們再看(出示照片:杏林子的手)杏林子十二歲的時候開始患病,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壞死,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里,她坐在輪椅上保持著一種姿勢,用她這樣一雙手完成了60多部作品。
師小結:此時,你們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覺得生命僅僅是心臟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生命還是什么?
生談
師:同學們,像杏林子這樣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的人還有許多,你知道嗎?
同學們,讓我們來聯系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認識的名人、偉人,來說說生命的真諦。生談
師:這里老師想讓一位同學介紹這位人物劉偉——(出示圖片)
(三)回歸問題,提升生命
過渡:此時,你們心中的問號化成了什么標點符號呢?(預設:!)善于觀察和感悟的孩子還不止是感嘆,還有思考。(師板書省略號)請把你們的感悟寫出來吧!
1、小練筆:
根據提示,打開你的記憶的盒子,拿起筆,以“生命是什么”為題寫一首詩,或寫一兩句生命的感言。也可以以“生命”為主題寫一段話。
出示: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花叢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荒漠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汶川地震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
生命感言
心中有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才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_ _ _ _ _ _ _ _的,但也是_ _ _ _ _ _ _ _的。
生命因 而美麗
2、交流
3、師總結: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可是我們的心靈之旅并沒有畫上句號。讓我們記住: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讓我們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板書設計:
19 生命 生命
? ! ……
飛蛾求生 震驚
瓜苗破土 敬畏
“我”聽心跳 負責珍惜
生命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空氣對生命的意義,意識到保護空氣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夠用測量降塵的方法考察當地空氣污染的情況。
3、了解空氣污染的含義、原因、危害及養活空氣污染的方法。
4、關心空氣環境、并能提出保護空氣的建議。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我們怎樣為凈化空氣作貢獻。
教學難點是調查居室空氣污染的原因。
教學準備:
1、課前準備:學生課前上網收集空氣污染給人類、動植物造成的災害資料、人們保護空氣所采取的措施。
2、課前調查:用三面小玻璃鏡,在鏡面涂搽面油脂,分別置于陽臺外、臥室、客廳,幾天后,看哪個地方污染最嚴重。
3、課前調查:和家長一同在路邊感受汽車污染。
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1、做憋氣活動,體會憋氣時有什么感覺?
2、人憋氣時感覺很難受,這說明什么?(空氣的重要,人離不開空氣)
3、登山運動員登山時要攜帶氧氣瓶、抽掉玻璃罩里的'空氣,植物會枯萎、給金魚缸裝上增氧泵,這些都說明了什么?(空氣的重要,人、動植物離不開空氣)
4、你還知道生命離不開空氣的例子嗎?
5、小結:人、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空氣十分重要。所以說,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和水、陽光一樣,都是生命之源。
6、板書課題:空氣是生命之源
二、認識空氣的污染、污染原因及危害
1、看書第13頁上面兩幅圖,你經歷過這兩種環境嗎?你喜歡哪樣的空氣環境?為什么呢?閱讀13頁的資料,了解清潔空氣對健康的好處和污染空氣的危害
2、匯報課前調查情況:
(1)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否受到了污染?
(2)什么地方的空氣污染最嚴重?
(3)我們居室的空氣質量怎樣?
3、經過調查,你對我們目前的空氣狀況有感想?
5、小結:通過考察,我們發現,我們周圍的空氣質量不令人滿意。汽車多、建筑施工多、能源消耗多,人們對更舒適的生活的追求,反而不斷的加劇對空氣的污染。空氣污染已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
三、探究保護空氣的措施
1、看書14頁的圖,閱讀資料。
(1)森林有什么作用?
(2)汽車尾氣對人有什么危害?
(3)焚燒垃圾有什么危害?
2、我們能夠為凈化空氣,做些什么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四、總結
1、空氣是生命之源,我們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空氣。
2、我們要為凈化空氣做些事情。
五、作業
1、針對南京錦湖輪胎廠對我們周圍空氣造成的污染狀況,請你提出合理的整治意見。
2、繼續關注我們周圍的環境。
生命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關愛,正確的價值取向等人文素養。
二、教法學法
1、教法:順學生思路,組織讀書交流。
2、學法:自讀自悟,交流提高。
三、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法,以利自學。
1、繼續學習18課“生命的壯歌”。這節課學習這課的第二個故事“生命橋”。
2、這課的第一個故事“蟻國英雄”,我們是怎么學的?
①先讀課文,把生字讀準,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②反復讀自己感動的地方,說感動的原因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動表現出來。
3、下面我們就用前面的讀書方法來讀“生命橋”這個故事。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一)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①出示:狩獵 下墜 山澗 橋墩 猛蹬一下 目瞪口呆
②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二)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現在我們進行讀書學習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待會兒、交流。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2、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估計學生可能有以下一些匯報交流。
①第一節的第4句。“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突然奔跑著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后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讓學生通過朗讀談感受弄清老羚羊躍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愿的而并不是其他原因,同時交流讀書學習的方法。如聯系上下文讀書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內容。
a、先說說為什么感動,再讀一讀。
b、評讀,重點評一評讀的好的地方。引導學生體會“猛蹬一下…”年輕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動畫演示)再現奇跡: 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一剎那間它就要墜入山澗摔得粉身碎骨,這時老羚羊飛躍到年輕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撐年輕羚羊作第二次跳躍。年輕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卻永遠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讓給了________、把死亡留給了______,這是多么偉大而神圣的壯舉啊,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
c、學生試讀。
d、指名讀后齊讀。
③第三自然段。
“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
(動畫演示):體會平靜中的偉大。
讀讀議議,教師也可講講自己的感受。
“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a、指3人連讀這句話。
b、教師作簡筆畫并激情講述。
這是一座懸崖,這是懸崖的對面,年輕的羚羊快速向對面飛躍,可是它只能飛躍到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澗,此刻老羚羊縱身一躍,飛躍到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飛躍,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墜入山澗,摔得粉身碎骨。頓時——(學生接讀)
c、這已不是一道道弧線,它是——(學生接讀)
d、讀題:生命橋。
e、透過這座生命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誰先飛過山澗誰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機會,誰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獵人的槍殺,在這生命存亡的關鍵時刻,這群羚羊決不爭先恐后,一個接一個有秩序地飛躍山澗,以一個個老羚羊的死亡換來一個個年輕羚羊的'生命,這簡直是一首——生命的壯歌(讀題)。
三、由此及彼,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小練筆:
選一個話題寫一寫:
我是老羚羊,我會說:
我是年輕羚羊,我會說:
我是獵人,我會說:
我想對(老羚羊、年輕羚羊、獵人伯伯)說:
音樂“愛的奉獻”
四、分層作業,拓展閱讀。
背背有關看待生與死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壯烈地死,茍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 周恩來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臧克家
閱讀《斑羚飛渡》,有感想的地方寫上批注。
教后反思:
課堂是學生練習、糾錯、發展的主渠道。把課文讀通,整體感知課文大概,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基礎。教師的隨機了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教學中,我始終抓住“課文哪些情景令人感動,它為什么令人感動?”這一問題,引領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找出文章的重點語段,讓他們在各自的閱讀中思考、感悟、交流感受,并從語文課程的特點出發,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從語言文字中受到了熏陶感染;多媒體課件展現課文二、三自然段所描述的那一幕幕感人情景,又一次引領學生走進那悲壯的場面,進入那讓人蕩氣回腸的境界,通過學生進入情境的想象,受到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從而豐富個人的生命體驗。
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并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結尾我把學語文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關注課堂中生成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感受人類文化的無窮魅力。)
生命教學設計12
1.性別之謎
設計意圖
雌雄之分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現象,性別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本課旨在幫助學生從人的性別形成的生理基礎來認識性別差異,為進一步建構性別平等的觀念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到雌雄之分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
(2)初步了解人類性別形成的生理基礎,理解性別差異的自然屬性;
(3)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個體差異的觀念與態度。
教學重難點
1)性別差異的生理基礎;
2)形成男女平等的觀念。
課時建議
2~3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我的自畫像
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畫出自己的自畫像,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發型、服裝,還可以畫出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教師把黑板分成兩個區域,一邊貼上女生的畫像,另一邊貼上男生的畫像。讓學生感知男生、女生各自的共同特點,引出性別差異的話題。
主題活動
(一)生命小問號
“生命小問號”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歸納,認識到性別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種生命現象,人、大多數動物和一些植物都有性別之分。教師可通過以下活動開展教學。
活動一:看圖說話
引導學生閱讀圖片,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或植物有性別之分。教師可以使用更多的圖片和視頻短片,講述自然界動物雌雄的外貌差異、群體生活中的自然分工現象等。
活動二:女生PK男生
讓女生組和男生組分別根據自己的活動強項,向對方提出挑戰,展開趣味比賽。例如:男生可以要求與女生掰手腕;女生要求與男生比賽踢毽子等。比賽項目的'選定最好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評估其課堂可操作性和安全.陛,決定展開方式。教師應注意淡化比賽結果,強調男生、女生各有所長,應相互協作。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是個男孩(女孩)?
(二)生命小秘密
“生命小秘密”旨在讓學生了解遺傳信息、染色體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決定人類性別的因素,認識到在自然繁殖過程中,產生男性和女性的概率是相等的。這是自然賦予兩性的平等。
活動一:走進細胞大迷宮
同學們已經知道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里藏著每個生命的設計圖紙,關于性別的秘密就在細胞里。教師先畫出細胞膜,再畫出細胞核,復習構成細胞的三個主要部分: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讓大家一起來看看細胞核里有什么?
讓學生閱讀第2頁課文第一段,鼓勵學生嘗試把染色體畫在細胞結構圖的合適的位置,即細胞核里。
活動二:再談生命起源的故事
(三)生命小智慧
“生命小智慧”旨在幫助學生理解人的性別產生的原因,進一步拓展對自然界生物性別決定的因素的認知,從性別現象的角度展示生命的奇妙,培養學生接受不同生命現象,尊重自然生理差異的態度。
板書設計:1.性別之謎
哪些動物或植物有性別之分?為什么我是個男孩(女孩)?
外貌差異群體生活中的自然分工
細胞內遺傳物質對性別的作用
性別由性染色體差異決定
生命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語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
“生命”這個話題相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像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 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初一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里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螞蟻,你會選擇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摸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音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在它的熏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后,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后兩節,并指名學生示范朗讀,然后齊讀。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初一的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回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學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 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學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五 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獲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鏈接]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但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設計意圖]
課外閱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閱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于新課教學目標的鞏固。
生命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的成長旅程;理解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運用閱讀加品味重點詞句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① 整體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歷程。
② 結合海倫戰勝挫折的經歷談談海倫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結合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和“愛”之偉大,陶冶情操,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教學過程:
導入: 以“瞎子猜字”這個游戲導入,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試著走進聾啞人的世界。
同學們,世界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感覺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花兒的婀娜多姿,鳥鳴的婉轉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里,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對于他們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有所成就,那簡直便是一個奇跡。今天,我們便要走進一個奇跡,共同見證一個奇跡的誕生時刻。讓我們共同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游戲要求: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名同學按照幻燈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寫一個字,計算成功率;做完后,兩人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
第二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生平事跡的認識和了解。
① 學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學生將資料進行整理,用投影儀或幻燈片進行演示)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啟發等要點歸納。不重復不羅嗦,適合多媒體演示。
② 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進行相應補充)
幻燈片1: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馬克·吐溫
幻燈片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幻燈片3: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所創造的奇跡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燈片4: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幻燈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教育方法,20歲開始教海倫。她的教授方法是:將字母按入海倫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稱。
幻燈片6: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主線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一、仔細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所記敘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綱領句。
明確:主要寫了三件事:
(1)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2)老師讓我認識、了解美麗的大自然。
(3)老師引導我認識“愛”的含義。
文章的綱領句是:“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二、同學們,本篇文章的題目是<<重塑生命>>,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回答要求:要求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 ________(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組把我抱在懷中的圖片)
③幸福的復蘇: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識字的圖片)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_______(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海倫和莎莉文小姐在樹上的圖片)
⑤生命的升華:生命中擁有了______(愛,課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緊緊摟住海倫的圖片)
B.談談對“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學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1、同學們,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在對“重塑生命”是怎樣理解的呢?
明確: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1)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2)是莎利文老師讓“我”回歸自然,理解自然。(3)是莎利文老師還教“我”懂得什么是“愛”。正如作者所說“她就是那個來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莎利文老師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問題2、同學們,“重塑生命”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說說。(引導學生分析海倫學習“懷”和“水”的區別段落,討論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燈片展示)
挫折:將“杯”和“水”混為一談(不能分清“杯”和“水”)
在 海倫: 與老師發生爭執 不耐煩,摔洋娃娃 高興
房
里 莎莉文: 重新練習“doll” 把洋娃娃掃到爐邊 把帽子給我
在 海倫: 清泉從我手中流過 理解
井
房 莎莉文: 將我的手放在噴水口下 在我掌心寫“water”
總結: 海倫最終最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跡,完成了生命的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
明確:毅力: 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
靈感: 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
求和欲: 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的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根據學生回答補充)
第四步:探究與討論:莎莉文小姐應該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重點寫“認識文字”“擁抱大自然”“理解愛”三個部分呢?
同學們,當海倫回憶起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倫在回憶“老師”給自己的幫助時,將“認識文字” “了解大自然”“理解愛”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認為莎莉文教給海倫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明確:文字是人類交流的靈魂
大自然是人類的依靠
愛讓我們變得崇高,人類因愛而偉大
……開放式命題,根據學生回答恰當引導既可。
老師小結:回顧生命再塑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美讓海倫變得堅強。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
第五步:結束學習,布置作業。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記,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讓我們一起說!(做春節晚會的手語:我愛你)
(背景音樂:劉歡<<重頭再來>>徐徐響起)
作業:
1.到圖書館或上網搜集更多關于殘疾人成才的事跡,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許多關于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3.板書設計:
再塑生命
給了我光明、自由、快樂
莎利文老師 讓我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為我再塑生命
教我懂得什么是愛
生命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成長歷程理解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結構。
2、過程與方法:
閱讀及重點語句分析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積極態度以及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敬愛。
【教學重點】
1、梳理再塑生命的歷程。
2、體會并能分析出海倫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
體會到海倫對生命的積極態度。
【課前準備】
搜集并整理海倫和莎莉文老師的有關事跡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千手觀音》精彩畫面,請同學們談談節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讓你把這個故事告訴給一個生活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樣告訴他?
(同學討論)
同學們會感到很為難,可是在19世紀美國的莎莉文老師就創造了一個奇跡。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個奇跡。
二、認識并了解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事跡
1、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2、教師準備材料:
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相片。
海倫·凱勒一歲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隨著又喪失了說話能力,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以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各國民眾的贊揚。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馬克·吐溫
三、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1、閱讀課文,概括本文記敘的主要事件:
明確:
⑴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⑵老師讓我了解大自然。
⑶老師引導我理解愛。
2、迅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標劃出能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
⑴生命原貌:像大霧中的航船
⑵再塑生命的起始:與莎莉文老師的相識
⑶再塑生命的發展:認識具體事物、了解大自然
⑷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證:生命中擁有了(愛)
四、細節把握、重點研讀
我靜靜地在那里坐了許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腦海中用新的觀念來尋求“愛”的解釋。那天,烏云密布,間或有陣陣的細雨,突然間太陽突破云層,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問老師:“愛是不是太陽?”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師回答說。她似乎意識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淺顯、但當時我依然無法理解的話解釋說:“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會是多么高興呀!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學生活動:
研讀本部分,討論下列問題:
1、讀選文,把握文章,結合課外搜集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討論:為什么海倫對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2、愛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視可觸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卻處處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么愛的句子,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著寫幾句話。
五、分析文章主題
問題1:
剛才我們一起見證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在對“再塑生命”該怎樣理解呢?
明確:原意指“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師從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引領出來,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問題2:
海倫最終戰勝困難,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讀了她的故事,同學們你認為一個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備那些因素呢?
明確:堅強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師……
問題3:
從這些因素中,你認為莎莉文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結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與探究
莎莉文老師應該教會海倫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只寫了“認識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愛”三件事呢?
明確:
1、文字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2、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3、愛是人類的靈魂。
(根據學生回答適當引導)
教師總結:
回顧生命再塑的過程,海倫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溝坎,莎莉文老師用博大而深沉的師愛改變了海倫的生命軌跡。
拓展1:
生活中許多殘疾人克服自身殘疾刻畫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
通過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本課結束(鄭智化《水手》響起)
實踐作業: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我們身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用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讓世界變得更美麗、更溫暖。
【生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命教學設計04-21
《欣賞生命》教學設計09-05
談生命教學設計09-11
《生命的壯歌》教學設計06-23
談生命教學設計05-27
《生命的林子》教學設計04-16
《談生命》教學設計06-12
石縫間的生命教學設計06-10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學設計09-13
《再塑生命》教學設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