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必備】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事例。
【擬訂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導入。
2、質疑:本文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是誰說的?為什么要說?
二、精讀指導。
自學課文:(1)本篇課文寫了幾個人?主要是誰?
(2)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
(3)畫出你最感動的句子,再讀一讀。
2、分組交流。
3、班級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1)他先是一楞,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
(為什么先是一楞,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么?)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為什么急了?)
(4)“對不起,我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他拍著我的肩頭,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馬,其實,沒事的,你繼續看書吧。”
(這句話道出了攤主“撒謊”的原因,是不想傷害我,是希望我能繼續看書,多么感人的謊話1讀時要表現攤主十分誠懇的語氣。)
4、指導朗讀。
三、總結。
課文寫攤主說謊是為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殘疾攤主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身邊又這樣感人的事跡嗎?
四、作業。
搜集這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
六年級上冊教案——《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給予他人真誠無私幫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體會作者對老教授的感激與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運用寫人文章的學法深入研讀。
2、理解文中老人的語言與神態描寫。
教學難點: 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師引導:同學們,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動聽,可是要能演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付出多少艱辛,經歷多少磨難!而一個別人認為是音樂白癡的人卻能在舞臺上演奏,這成功的背后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跡呢?(老教授)
板書課題:唯一的聽眾
好,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位小提琴手的成長歷程。
二、研讀:
(一)引導學生回憶寫人文章的學習方法:
1、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對于這樣一篇寫人的文章,該如何學,相信同學們自然心中有數了,該如何讀,如何畫批,請你用行動回答老師吧!
2、學生默讀,畫批人物的言、行、神。(主要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寫。)
(二)重點交流。
1、品味老婦人對“我”講的話,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況下講的?體會每句話的含義。
①“是我打擾了你嗎?……一會兒”“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請繼續吧!”“我能做你的聽眾嗎?”
(聽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婦人的語言里充滿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裝聾,是為了讓我練琴時無所顧忌,減輕負擔,鼓足勇氣。
這種善意的欺騙是一種真誠的鼓勵。
主動做聽眾,這是對我練習琴技的一種無言的督促。)
問:那么我聽了這樣的話,心理有什么變化嗎?
我由懊惱羞愧變得有了幾分信心。
從一開始的灰心,到現在有了信心,這是一個多么大的轉變啊!這正是由于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讀出來嗎?
②“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這是對我練琴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讓我產生了從未有的感覺,那種感覺是一種信心,一種勇氣,一份執著,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聲能給我帶來快樂和幸福”
(她的贊揚鼓舞,是我發奮練習的不竭動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誘,使我愛上了小提琴。)
問:我的反應如何?
我常忘記她是聾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
過渡:老人的語言是真誠的,作為一個自稱耳聾的音樂教授,她鼓勵、幫助我的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平靜、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態描寫。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寫,重點交流。(三次“平靜地望”)
1)當我拉出像鋸床腿的聲音時,她的平靜,給我勇氣和力量,讓我毫無顧忌的大膽練習。
2)當我有了幾分信心,每天去練琴。她的平靜,鼓勵我不斷努力。
3)當我漸感奏出了真正的音樂,她的平靜,體現了對我更高的要求,告訴我不要滿足,繼續提高。
3、解決學生的問題:
①為什么不拆穿這個謊言?
聯系《我看見了大海》,因為這體現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獨特,她并沒有給予我琴技上的指導,只是給予了我最寶貴的信心。其實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為什么當我在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演出時,總是忘了那唯一的觀眾?
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無限欽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誘,積極鼓勵,真誠無私地幫助,使我樹立了信心,刻苦練習,最終獲得成功。
配樂朗讀最后一段。
板書:真誠無私敬佩感激
三、拓展:
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樣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選一)
(真誠有愛心的老教授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對老教授說(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還想對小提琴手說(你真幸運,遇到了伯樂),我更想對自己說(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四、升華:
說實話,我們作為讀者都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養,有學者風范。她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予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眾矚目的舞臺中央。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歌詞,由蔣蔭棠創作。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于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本課篇幅不長,韻腳清晰,語句長短適宜,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結合資料把課文內容讀懂,并產生真切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夠根據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蘇武受到的苦難,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了解蘇武的生平和關于他的故事。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中“匈”的寫法需要提醒學生,不要丟掉最后一筆“丨”。
2.朗讀指導
從結構上講,本課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
“雪地又冰天”“渴飲雪,饑吞氈”等語句講述的都是蘇武受到的磨難,而此時蘇武仍能“心存漢社稷”。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身臨其境”為基礎,首先使學生感覺到蘇武經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時蘇武的堅定態度,學生才能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2)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白發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短短11個字,把人生之中最關切的兩種思念表達得格外清楚。對母親、對妻子的思念時刻煎熬著蘇武,而這樣的身心磨礪經歷了漫長的十九年。“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這又是怎樣堅定的意志、對祖國怎樣的赤誠啊!所漫在朗讀時,理解蘇武經受的苦難是基礎,產生崇敬之情是關鍵。
3.閱讀教學
(1)結合朗讀的重點而言,本課的閱讀教學著重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體會蘇武的“苦”,這種苦包括自然的風霜對身體的摧殘,更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而帶來的心靈上的痛苦。當一個人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時候,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從這一點上講,蘇武歷經十九年磨難而氣節絲毫不改,的確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二是產生對蘇武的“敬”。理解了“苦”,自然就會產生“敬”,這種敬是敬重他的為人、崇敬他的氣節、敬佩他的品質。
(2)蘇武的意志堅定如鐵,面對匈奴貴族的威嚇而面不改色,歷經十九年的磨難而毫不動搖,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著重體會這一點。
“渴飲雪,饑吞氈”“入耳痛心酸”“兩地誰夢誰”,這些語句都說明蘇武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對于痛苦的感受絲毫不比其他人遲鈍。正因如此,人們才敬佩他,匈奴才會“心驚膽碎”。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就是因為他們在關鍵時刻多了一份堅定,多了一份信仰。
(3)學習課文時,要注意兩處對比,即“歷盡難中難”與“心如鐵石堅”的對比,“任海枯石爛”與“大節不稍虧”的對比,這兩處對比正是人的意志與所經歷的磨難的對比。越是艱苦,越是襯托出蘇武的堅定;越是感受到這種艱苦,就越能使學生產生崇敬和感動之情。
4.活動提示
(1)“朗讀”中提出要體會蘇武的堅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貴精神,教學策略參見上述。
(2)思考與交流
這兩個問題,是要讓學生讀過課文后能夠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正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三學段的相關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至于蘇武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同的學生也許會用不同的詞語來概括,但是一定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第二個題中出示的三個句子,前兩句反映的是蘇武經受的磨難,第三句表現的是蘇武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拓展與運用
講蘇武的故事不必強求每個人都講,也不必占用過多的時間來完成。
(4)積累
這里安排的是清朝詩人、書法家、畫家鄭燮的《竹石》,要求學生背誦下來。
5.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學生也許對“匈奴”一詞比較陌生。“匈奴”是我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我國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民族和漢族同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同漢族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寫書中的故事,要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補充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發表自己的感想,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2、教學目標
(1)能借助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語文書中包含的故事有順序地記敘完整,寫出具體、生動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較為鮮明的人物形象。
(2)通過搜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打開思維,拓展視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逐步養成愛讀書、好讀書、會思考的良好讀書習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地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寫出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
授課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從學期初,就要為本次習作做好準備,每學習一課,讓學生做好預習,了解課文的歷史背景,相關故事,課后做好拓展,為本次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并要求每一位學生將搜集的資料結集成冊,為本次習作做好鋪墊。
2、習作前組織學生演好課本劇《完璧歸趙》,并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談感受。(引導說出看完后從故事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啟示,或從情節安排、人物設置等方面對課本劇本身說說看法。)
【教學過程】
流程一:作前指導
一、閱讀要求,明確指向
1.指導學生閱讀《習作7》,并通過問題啟發:讀了《習作7》,你了解到哪些內容?
2.引導學生發表對這次習作內容和要求的理解。
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并給予肯定,引導學生說出習作要求。
選擇范圍:可以在本冊書中尋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學階段學過的十一冊書中的故事。
選擇內容:選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語故事、詩歌創作的背景故事、小說章節的前后故事、神話故事、插圖故事等。還可以寫一寫讀完故事后從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啟示,可以側重于語文書里故事的記敘,也可以寫自己讀故事的收獲。
(設計簡析:指導學生閱讀習作要求,不但鍛煉了自學能力、審題能力,而且通過大家的交流,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對本次習作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二、打開課本,尋找“故事”
同學們,我們明確了習作要求,現在我們就打開冊課本(也可以是十一冊書)尋找故事。
1、學生尋找故事。
2、學生匯報并用一句話說出故事梗概。
教師點評發言,引導學生匯報時注意概括,用一句話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設計簡析:讓學生打開課本,喚起回憶,自己去尋找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動的事件浮現眼前,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激發他們的熱情,也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一句話概括梗概鍛煉了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利于習作時將情節寫完整。)
三、敞開心扉,訴說“故事”
過渡:我們轉眼間找到了這么多故事,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立雪求道”、“葉公好龍”的故事;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蠟燭》“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發生在《林沖棒打洪教頭》前后的故事;……可見同學們真是愛讀書、會讀書,我們如何把這些故事說得更具體、更精彩呢?
1、引導明確敘述要求
(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完整。
(2)敘述人物時,要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3)要有合理的想象。
(4)寫啟示時,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節,而應注重感受和啟示,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引導回憶觀看課本劇時的情景,教師引導說出。)
2、從眾多的選題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簡單講給同桌聽。
3、推選優秀者在班內講自己選取的故事。
教師引導點評(側重于是否完整、有順序、重點突出、并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設計簡析:這一環節提高了難度,因此讓學生同桌互說,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優秀者則給同學們做好了示范。這一環節完成了由易到難的巧妙過渡。)
流程二:下筆成文
四、點撥思路,編寫“故事”
我們已經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現在就開始寫一寫你找到的故事,作為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讀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啟示。寫的時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重點突出,也可以再次尋找所需要的材料閱讀連接,充實內容,要有合理的想象。
可以結合剛才所說的,先用幾句簡單的話或幾個詞語寫下自己的構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選不準的詞語或不會寫的字,可以先跳過去,以免影響全文的構思。有問題的同學可舉手示意,小聲交流,請大家動筆成文。
學生寫作,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設計簡析:從說到寫、先說后寫歷來被視為習作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讓學生盡情交流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地作了寫作方法的精要指導,使學生從“有話想說”到“有話會說”,從“想寫”到“會寫”。)
流程三:作后評改
五、修改習作,充實“故事”
1.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僅開頭就修改了二十多次。這可見修改的重要性。請大家先快速瀏覽作文,把剛才沒寫出的字詞查閱工具書補上,然后出聲讀自己的文章,從字詞句三方面看看有沒有要修改的;再讀時,注意考慮是否按照一定順序來寫,寫完整了,想想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在通讀中發現了問題,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及時修改。
2.集體評議。
選取一名學生,鼓勵他把習作讀給大家聽。教師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教師適時點評。點評時圍繞“寫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順序寫、重點突出、情節完整,寫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點,是否想象合理等。”
3.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文章不厭百回改”,在剛才評改這位同學習作的過程中,你一定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請同學們再一次出聲的讀自己的習作,用剛才的方法再次修改習作,并在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設計簡析:新課程標準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這一環節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習作修改,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同學的習作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六、結集成冊,分享“故事”
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識“故事”》《書中自有千古事》等書名將故事分類匯編,結集成冊,放入班級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
(設計簡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輕松的習作心態,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這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寫完后就沒了下文,學生會很失落,會認為習作是為了寫而寫,那么課后的拓展、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結集成冊,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讓他們更加熱愛習作,使訓練落到了實處。)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一、復習詞語,回顧舊知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擱在 錯綜 澄碧 萍藻 蕩漾 火焰 瘦削 瞬間 凝視 驟然 擲石頭 陡然
2.說一說文中的“好的故事”是什么,這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句子,齊讀:
(1)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
(2)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4.過渡:這是一篇富有散文詩性質的短文,作者通過這簡短的文字,展現給
讀者一種美麗而深邃的意境。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這“好的故事”,體會其中的意境。
設計意圖:由復習詞語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同時,由魯迅先生對這個故事的評價過渡到新課,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二、深入探究,品詞析句
1.默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里?畫出相關詞語,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后,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相機進行指導。
(1)PPT出示重點語句: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引導學生抓住“一天云錦”“萬顆奔星”體會夢境中的“好的故事”幻化無窮,充滿生機。
(2)學習第5自然段。
①說一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這一段主要寫夢中回憶故鄉紹興山陰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
②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美麗,幽雅,有趣”?(澄碧清新的江南水鄉,百花競放的山野風光,勤勞樸實的農夫村婦,時聚時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魚,諸影諸物,搖動,擴大,融和,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瑰麗多姿,令人愛戀。)
③小結:這些文字正是對故鄉綺麗風光的真實描寫。
④指導朗讀。
(3)感悟重點句: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①引導學生抓住“永是生動,永是展開,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來體會其有趣、幽雅。
②指導朗讀。
③小結:動靜結合,交相輝映,構成一篇“好的故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說明美好的事物終將代替丑惡的現實,光明一定驅散黑暗。
(4)品悟第7自然段。
①自由讀一讀第7自然段,圈一圈“好的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事物。(一丈紅、大紅花、斑紅花、茅屋、狗、塔、村女、云。)
②說一說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好的故事”中的“美麗,幽雅,有趣”。(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人、事,體會其“美麗,幽雅,有趣”;抓住“忽而碎散”“全被拉長了”“退縮了”“碎散”“伸長”等詞語體會畫面中的變化之美及無限的趣味。)
③小結:作者運用了細膩的筆觸,使他筆下的自然景物充滿了動感與光感,具體而優美,使人如臨其境,表現出像古人所說的“如鏡如圖”的感覺,突出了“好的故事”美的特質。
④指導朗讀。
(5)配樂引讀: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設計意圖:圍繞“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展開品讀活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來談感受,體會其中的畫面感,同時借助朗讀來抒發情感,以讀促講。
三、借助資料,深入閱讀
1.結合背景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樣的好的故事,再現這樣的夢境呢?(作者把自然景物寫得優美,創造了飽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盡快來到的期望。)
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
2.出示最后兩個自然段,指名讀。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3.默讀“閱讀鏈接”中的相關資料,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
4.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結合相關資料,抓住關鍵語句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體會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著眷戀和追求,決計要同“昏沉的夜”進行不懈的抗爭。)
5.魯迅先生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6.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談感受。
預設:
①這里,空氣的窒息、昏沉,令人厭惡,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影射。
②將夢幻與現實相交織,既表現了現實與理想的對抗,也揭示出作者內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2)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引導學生借助“閱讀鏈接”的補充閱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所表達的情感。同時,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領悟開頭和結尾中環境描寫的含義,體會首尾照應寫法的好處。
四、拓展練筆,積累運用
1.魯迅的夢中有那么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是那樣的“美麗,幽雅,有趣”。你的夢境中或心中幻想過這樣美麗、有趣的事物嗎?動筆寫一段自己的夢境或心中所想的美妙景物吧。寫時不妨借鑒一下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可以富于變化,突出色彩,傳遞細膩的美感。
2.學生動筆練寫。
3.交流評議。
4.書寫本課生字。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
焰 削 瞬 凝 驟 擲 陡
(2)引導學生獨立觀察,說一說生字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強調“臼”的筆順,強調“擲、陡”中“阝”的寫法,重點示范“瞬、凝、驟”。
(4)學生練習書寫,投影展示學生書寫作品,師生評價。
5.布置作業: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模仿課文中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美好的夢境或心中美好的景物。在指導書寫生字中,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累優美語句。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描繪的夢境非常美,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夢境的“美麗,幽雅,有趣”。但是由于時代差別,作者的語言表達與現在的不完全一樣。為了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我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的歷史背景,借助課后的“閱讀鏈接”來深入理解。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資料補充,學生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昏沉的夜”中的壓抑、苦悶,更能體會作者再現這“好的故事”的用意。特別是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時,由資料的介入補充,學生被魯迅先生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而深深感動,回頭再讀“好的故事”,融進更多的情感,學生的體會就更深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品讀林肯對參議員們說的三段話,了解其含義。
2、感受林肯高尚的人格,感悟林肯能成為美國歷最有為總統之原因。
教學重、難點:
體會林肯說的三段話,了解其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上一堂課,我們初步認識了一個偉人,他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林肯是——(齊讀課題:鞋匠的兒子),而且他說他永遠是——鞋匠的兒子。(課件:頭像)
過渡:這位有著貧民血統、出身卑微的總統,在剛當選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板書后提問:尷尬是什么意思?那些議院們為什么感到尷尬呢?(指名說出尷尬原因:那些出身于名門望族的人,自認為高貴,有強烈的優越感。他們從未想過要面對的總統是一個修鞋匠的兒子。當時的美國,等級觀念特別嚴重,參議員無法接受這個修鞋匠的兒子成為他們的總統。)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于是,林肯首次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想要羞辱他?(板:羞辱)
1、這位參議員是怎樣羞辱林肯的?誰來讀一讀?
(1)、指導讀參議員的話。
(教師評價:你的朗讀,分明使我感受到了一種傲慢和無禮的態度。語調拖長、聲音高而慢條斯理,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就是傲慢無禮,你用你的表達使我感受到這位參議員的無禮態度。)
(2)、你們覺得這句話,除有一種傲慢語氣,還有怎樣的語氣?(嘲諷、譏笑、蔑視……)
(3)、這位參議員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羞辱林肯),他何止是在羞辱林肯一個人?(引導體會:他還在羞辱林肯的父親。)
(4)、這時其余的參議員態度如何?——引讀: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但能羞辱他而開懷不已。在你聽來,這笑聲讓人感覺如何?(刺耳)你想對林肯說什么?(回擊、以牙還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駁他個啞口無言;毫不留情。)
過渡:林肯是如何表現的?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認真讀一讀,思考一下: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樣的人格魅力?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簡單的批注。比一比在最短的時間內誰完成得。(師述: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思維的火花及時記錄下來,養成習慣,受益無窮。)
2、品讀第一段話。
(課件出示:我非常……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1)指讀。
(2)(課件):比較兩組句子,有什么不同?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3)重點交流三個“永遠”所包含的情感。(寬容對方的無禮;為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而自豪;永遠懷念父親,尊敬父親。)
(4)激情:你們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試試!(齊讀)
(5)師述:通過剛才大家的講述,老師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位寬容、謙遜的總統。(板書:寬容、謙遜)我想和大家一起品讀這段文字,記住這段文字。
(6)啟發想像:當林肯說完這番話后,參議院一片靜默,當然也包括那位態度傲慢無禮的參議員,此時的他們在想些什么?
(懊悔:自己羞辱林肯,林肯卻寬容待人;不問青紅皂白去羞辱人,太不尊重人了。)
3、品讀第二段話。
過渡: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林肯這樣說——(課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女生齊讀。
(1)、你們從這段話中聽出了什么?(悟言外之意)
(貴為名門望族,但同樣要穿出自一位鞋匠之手的鞋子,平民百姓要穿,達官貴人也不例外;因為父親已過世,如鞋不合腳,自己樂意效勞,即使貴為總統,仍愿為他人服務;勤勞,是林肯跟父親相處時得到的財富。)——藝術,這是一種怎樣的藝術?(更應該理解為勤勞儉樸、自食其力的做人準則。有人人平等的思想。)
(2)、有感情朗讀這段話。
教師評價:如果說,林肯的第一段話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寬容和謙遜的話,那么這段回擊則讓我們感受到態度的不卑不亢。不以自己是個總統而妄自尊大,也不因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妄自菲薄。
4、品讀第三段話。
過渡:對所有的參議員,林肯說...
(課件出示)
(1)齊讀。
(2)看了這番話,你又是怎樣想的?(謙遜、詮釋了偉大的定義)
(3)林肯為什么說父親偉大呢?能聯系前后文說說原因嗎?
引導:做鞋的藝術,僅僅是指做鞋子嗎?作為一名鞋匠,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高貴的參議員,還是卑微的貧民,父親都能盡心盡力地為每一個人做出合腳的鞋子,這不僅是他擁有做鞋的藝術,更指的是他還懂得——做人的藝術呀。
正是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做人的藝術,所以林肯對那位傲慢的參議員說(引讀第二段)
正是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做人的藝術,所以林肯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引讀第三段)
同學們,父親在林肯心目中是偉大的,但是林肯僅僅是在贊嘆父親的偉大嗎,他還想借贊嘆父親的偉大,告訴參議員們什么呢?(課件出示:偉大與出身無關,即使是鞋匠的兒子也可以成為偉大的總統。)
【齊讀后板書完:偉大的總統】
當那位傲慢的參議員羞辱他時,他是那么鎮定;當所有的參議員大聲嘲笑他時,他是那么從容,而此刻他為何流淚了?(對父親的深切的懷念和真情的流露)
正是這份真情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使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贊嘆的掌聲。
“……”省略了什么?(掌聲經久不息,參議員激動不已)
師: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那些議員們,現在,聽完林肯溫和的演講,你們心里會有什么感受呢?我想現場采訪一下(現場請幾位同學到臺前接受采訪)
①你們還選林肯當總統嗎?
②你們還在意他是鞋匠的兒子嗎?
③你們認為這樣的.人能把美國領導好嗎?
三、學第三段。
1、同學們,一位平凡而偉大的鞋匠,給予了自己的兒子真誠坦蕩的胸懷,教給了兒子做人的藝術,所以一直以來林肯都是....
于是,這樣一位鞋匠的兒子——(引讀最后一段)
2、分句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逐句出示)
3、最終,這位鞋匠的兒子,憑借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成就,向世人證明了:偉大與出身地位無關,即使是鞋匠的兒子,同樣也可以成為——偉大的總統。
【點擊課件】也讓世人永遠地記住了他的名字——林肯
讓我們滿懷敬意地齊讀課題...
四、總結
1、同學們,美國總統林肯的小故事,它帶給你什么啟示呢?用一兩句簡潔的話,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后展示。
2、《鞋匠的兒子》一文是根據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改編的,看看原文的結尾。
(出示):批評、訕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階梯。那些沒有被嘲笑與批評的黑暗所包圍過的人,就永遠無法在心里點起一盞長明之燈。(齊讀)
3、小結:通過本單元“走進名人風采”的主題單元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不少名人,有世紀老人巴金爺爺,有導彈之父錢學森,有鞋匠的兒子,讓我們記住這個光輝的名字——林肯。
五、作業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閱讀林肯的小故事。(見《補充習題》和《課外補充閱讀》
3、回顧本單元名人風采,開展主題活動:課后采訪身邊的名人,然后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設計一
一、教師利用談話,引入課題,并板書課題,讓學生認識“鼎”字,書空。接著,教師提示上節課留下的問題:
1、為什么說世紀寶鼎堪稱“宏偉杰作”?
2、從哪可以看出世紀寶鼎顯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3、為什么說中國的世紀寶鼎比其他各國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意義更深刻?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還可以提出新的問題。學生自學后,按問題來匯報。
二、學生匯報第一個問題(課文的第一部分)時,學生抓住了鼎的樣子、重量、外形、藝術價值,以及寫作特點,邊讀邊體會。一學生提問:“為什么鼎上要設計商周時代的紋飾”其他學生補充自己查閱的資料,并聯想到了我國的青銅藝術。教師補充一個美國人要買“世紀寶鼎”的故事。學生對“宏偉”一詞展開辯論。教師小結,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帶著激情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讀中,注意了訓練與評價。
三、學生匯報第二個問題(課文的第二部分)時,學生抓住了關鍵的句子來體會燦爛文化的,其中一學生,理解了“一言九鼎”的意思,而且拓展帶“鼎”的成語。學生疑問:“世紀寶鼎為什么是‘團結、和平、統一、權威’的象征?”“為什么用鼎來象征中國?”師生共同研討,爭議。教師小結,激發情感朗讀課文。注意了讀的感受,與評價。
四、學生匯報第三個問題(課文的第三部分)時,學生也是邊讀邊體會的,重點體會“和平昌盛,寓意深遠”的含義。最后齊讀最后部分。
五、三個問題解決后,設計的是拓展訓練。教師出示“世紀寶鼎”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此時的感受。學生感受有三個層次,一是談到了我們的未來;二是談到了中國的富強;三是聯系到了戰爭與和平。
六、教師讓學生假象:假如你是中國的代表,來到聯合國,讓你發表個演說,你將怎么說?學生思考后,講演。
七、最后,圍繞“世紀寶鼎”設計4個活動建議。
設計二
一、直接導入課文,揭示問題并板書。回顧上節課內容,書空“鼎”字。
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的最重要的內容在哪里?讓學生結合閱讀提示,默讀課文,思考,怎么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生討論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方式來讀書、學習。學生小組合作。
四、學生匯報交流。重點讓學生體會表達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讓學生讀出情感。
五、出示世紀寶鼎畫面,假設學生去聯合國做導游,介紹中國的世紀寶鼎。學生練習后,指名學生解說。教師采訪其他學生的感受。
拓展練習。教師引導學生給奧運會設計吉祥物。然后,讓學生畫一畫,寫一寫,讀一讀。
這是我聽課后整理出來的,兩個老師設計的思路。顯然,這兩個教師設計的'切入點各有不同。設計一,是以問題為引線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尋找答案。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注重了學生多元的感受,意義的生成,以及新的問題發現。教學時依托文本,又沒局限文本,注意了課外的拓展,資料的補充。當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生成的時候,教師激發情緒,引導朗讀,讀出情感。教學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意義,教師能抓住有力的時機展開研討,交流。課堂教學體現了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感受,以及情感的教育。例如,讓學生看“世紀寶鼎”的圖片,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演講等。最后的活動建議,也是很有意義,讓學生感到不僅學到的是一篇課文知識,而且還有那么多的問題值得研究。體現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設計二,注重的是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先抓住重點段落與內容。然后是學法為先導,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匯報交流,基本是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但學生停留在文本的表層了,沒有深入意義的探究,教師也沒有深入的挖掘,思路凌亂。導游與采訪只是對文本的重復,沒有意義的生成。后面的讀寫結合,顯得牽強。
我的反思
1、沒有教師的解構(包括解讀)就沒有很好的課堂建構。所謂解構就是教師帶著一種對傳統的反思與挑戰來解讀文本。教師要考慮的是文本還有沒有其他意義的生成性,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過程,學生能夠向什么樣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該有所預測與估計,然后根據可能出現的情況,考慮怎么教,如何建構課堂教學。現在有的教師,不能駕馭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主要原因,教師事先沒有把課文解讀好,教師不能帶著一種逆向的思維,或叛逆的思想,或沒有多角度的考慮問題,那么課堂教學就會變成了教學的流程。設計一,對文本的解構,就有一種生成的意義,從課前的三個問題的設計足以看出對文本意義的理解。設計二,教學過程沒有生成意義,是因為教師就沒有對文本解讀到位,例如,對中國贈送聯合國世紀寶鼎的意義,究竟在哪里?我光靠學生是不能完全體會到位的,為什么要象征“團結、和平、統一、權威”這是最重要的價值。
2、不要過于追求教學形式。什么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值得探究,從實際課堂反應,學生所說的學習方式,其實都是形式,也很籠統,而且蜻蜓點水,有的可以說自己也沒明白。面對學習方式,學生說出了那么多花樣,可是真正怎么學的,學生還是用正統的方法。那么在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是怎么引導的呢?無非還是按著自己的預案,讓學生按著課文結構的有序性,課堂的程序性來匯報。因為不這樣教學無法操作,我稱為“掛羊頭賣狗肉”。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糊性,值得警惕,沒有明確的問題,泛泛的合作,到底能解決多少問題。設計二的讀寫結合,目的是體現語文教學的基礎性,但也不要牽強附會。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課文簡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玄奘于成名前,在師父的指導下,堅持在高僧濟濟的法門寺苦心潛修,終于成為一代名僧的幫事。說明“一個人的成才是離開社會的。就像一棵樹,不能遠離森林。“本文結構簡單。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玄奘遠離森林;第二部分寫玄奘在師父的指導下,決心留下法門寺。第三部分,玄奘終成名僧,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對兩處松樹的描寫和議論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導學生領會課文通過某種事物比喻一種道理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重、難點:
1、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對兩處松樹的描寫和議論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導學生領會課文通過某種事物比喻一種道理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小黑板教學理念:
本文是一個傳說,又是一個故事,作者通過這個小故事說明的一個含義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讓學生講故事,再由問題引領,帶任務學習。從中體會作者借某種事物比喻一種道理的寫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讀中,感悟到一個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學程序:
一、生活常識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誰能告訴我《西游記》的主人公是誰?那在這些人中,有一位鍥而不舍的取經人是誰?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講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門寺的一個故事。想聽嗎?板書課題:生命的林子。
二、整體感知,講述故事。
1、學生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書上作批注,為稍后的講故事做好準備。
2、個別學生生動的講故事。
三、讀文、悟意。
1、問題引領,出示小黑板:
(1)玄奘為什么要離開法門寺?
(2)玄奘最后為什么又留了下來?
(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
(4)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5)你最欣賞課文的哪些語句?
2、自學。在書上作批注。
3、交流收獲。
(1)玄奘為什么要離開法門寺?(①法門寺“香客如流”,“法事應酬太繁”,難得“靜思養神,潛心修身”。②“感到自己雖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談經論道卻是遠不如寺里的許多僧人。”他想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靜心學習,盡快成才。
(2)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從哪能詞可以看出來。我們把這個句子帶著感情讀讀,好嗎?
(3)玄奘最后為什么又留了下來?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個別學生讀第8自然段。)
(4)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在第幾自然段?(個別學生讀第5、6、7自然段,其余同學思考兩個問題:①老方丈問玄奘愿做燭火還是太陽的用意在哪兒?②老方丈是怎么勸說的?
(5)在這兒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么?(作比較,打比方)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齊讀最后一段。(一個人的成才是離開社會的。就像一棵樹,不能遠離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請批在書上。
(6)為什么離不開社會?(競爭!)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請批書上。
(7)練習用打比方說明一種道理的方法說話。
三、感情朗讀,總結全文。
1、有感地朗讀全文。
(1)說說全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你認為讀好本文的重點是哪些語句?
(2)練習有感情讀好自己認為重點的句子。
(3)有感情地讀好全文。
2、同學們,我們要想向唐僧一樣出人頭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會中去接受競爭,讓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樹一樣為了得到一點陽光而奮力向上拔。于是:“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讓我們牢記這兩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
A、天生我材必有用。B、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
四、鞏固延伸,布置作業。
出示小黑板(碩果累累):
(1)我想積累這些詞句:
(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處理:
(3)我想續寫《生命的林子》。
(4)我知道題目為什么叫《生命的林子》了。
選三個給自己的學習伙伴說說。
板書設計:
生命的林子
山野小寺玄奘法門寺
兩三棵樹松樹松林競爭成才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雖然感覺還可以,可總覺得有一點小問題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講一個小故事嗎?這好說。可我想錯了,我喊了一個舉手很積極的同學,可是他講得是那么生硬,且故事情節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時,該上場的教育機智也不知去哪兒了。還有一點小問題:課堂導入語的設計不是那么吸引人。我想,如果我把它改為:“同學們,你想讓自己成才嗎?好,那就讓我們一起為我們有這個遠大的志向而鼓掌吧!可是,在我們的奮斗中常會出現可怕的競爭呀,你能講講它們之間的關系嗎?好,現在我們學生的這篇課文就與這有關。”這樣多好,既很有吸引力,又在師生平等對話中把同學們帶進入了學習主題。不過,優點還是不少的。如: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
在本節課上,為了讓同學們讀好老方丈說的一席話(那是本文的重點部分,也是含義深刻的地方)。我選用了三次個別學生讀,兩次齊讀。第一次齊讀是想了解一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三個學生進行個別朗讀,教師隨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很讓我欣慰的是,個別學生的朗讀一個比一個好。所以在時機快到時,又進行了一次齊讀。真棒,這次,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2、關于培養學生說理能力方面。
本文老方丈運用打比方的方法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認為在節課當中,不僅要讓同學們記住這個道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正視競爭,還要讓同學們學會文老方丈的說理方法。于是,我在同學們明白此方法后,趕緊抓住時機讓學們練習一下。
3、知識的檢查與延伸與拓展方面。
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后,我設計了“碩果累累”對學生在本節課上的所學進行小組內匯報,這樣同學們通過自己選擇說話題目的交流,達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又收獲到了別人的新信息。課后作業題也是學生自己給自己留下的。這就體現了新課標的要充分尊重學生這個理念。
4、設計問題方面。
為幫學生學好本文,我精心設計了五個有層次、過渡性強的問題。(1)玄奘為什么要離開法門寺?(2)玄奘最后為什么又留了下來?(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4)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5)你最欣賞課文的哪些語句?在學生的學習中發現,還是能起到引領學生自學的作用的。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么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么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范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云。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展。
你還聽到了什么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么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作的過程,創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么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么說彈一首,怎么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么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里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了他的創作情思,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著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著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么?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注重提高學生的多種語文學習能力”這一教學理念,本案從新課的預習檢測到深入文本、鉆研內涵,再到領悟寫法、體會情感,這一系列的閱讀理解過程都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的合作探究中,以思激思,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幫助學生體驗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引導學生在妙趣橫生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總目標,也是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直奔中心,圍繞中心學習四件趣事,最后又聚焦到中心句的教學策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與合作探究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積累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并依據“我”與閏土的離別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力訓練的小練筆;最后幫助學生透視文章的寫作背景,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教學課件,設計學生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1.預習課文,完成課前預習卡。
2.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激發興趣
1.激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在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時,想起了他兒時的一個伙伴,當母親和他提起這位朋友時,他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奇異的畫面。(出示課文插圖)
2.導入:(伴隨音樂聲聽老師講故事)故事中的刺猹少年就是魯迅小說《故鄉》中的主人公——閏土。(板書:少年閏土)說說聽了故事之后的感受。(齊讀課題)
設疑:“閏土”是誰,他和“我”是什么關系?
3.快速默讀課文,找出依據。(“我”是少爺,閏土是給“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兒子。“我們”是主人和仆人的關系。)
4.質疑:為什么一個仆人能給作者留下這么深的印象?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出示圖片,音樂聲中聽故事,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理清課文中人物的關系,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難讀難記的地方多讀幾遍。
2.快速讀讀課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詞,做好記號,聯系上下文想想字詞的意思。(其間、仿佛、素、如許、單、無端)
3.利用課件檢查字詞預習的情況。
(1)認讀生字。
胯(kuà)、鄭(zhènɡ)、拜(bài)、租(zū)、廚(chú)、氈(zhān)、羞(xiū)、撒(sǎ)、縛(fù)、猬(wèi)、伶(línɡ)、俐(lì)、竄(cuàn)。
撒sā(撒手)(sǎ(撒種))
(2)臨寫生字。(強調寫字姿勢,做到身正、肩平、臂開、足安,握筆做到“三個一”。)
(3)用與生字有關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組詞,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垮( )(胯( )) 櫥( )(廚( )) 鄧( )(鄭( )) 搏( )(縛( ))
患( )(竄( )) 祖( )(租( )) 著( )(羞( ))
4.反饋交流,部分問題存疑。教師從學生的問題中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疑問點。
5.填填你讀課文后對閏土的認識:( )的少年閏土。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預習檢測”,使學生明確學會預習的重要性,同時向學生強化預習的方法,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注重學生的直接閱讀感受,開放性的填空,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幫助學生在心中形成對文中人物的初步印象。
三、提出問題,互釋疑點
1.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學習經驗,你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來學懂課文?(研讀描寫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句子,了解人物特點。)
2.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點)讓學生找到相應的片段。(第1自然段和描寫閏土外貌的片段)選擇讀書的方法。(自由讀,作批注讀,圈圈畫畫讀)
設計意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去研讀、感悟,并嘗試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四、學習課文,認識閏土
(一)學習第4自然段。初次相識時的閏土
1.過渡:一般情況下,我們認識、了解一個人的時候,首先要認識和了解這個人的什么呢?(要想認識一個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閏土長什么樣呢?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3.讀“他正在廚房里……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一句。
4.誰來說說閏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
(1)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輕輕劃掉,然后看看他是誰,想一想少年閏土有什么樣的特點。
(2)再仔細讀讀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看看閏土還有什么特點,體會出閏土“健康”的特點,因為他的臉是“紫色的”。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邊瓜地看瓜,在海邊撿貝殼、看跳魚兒,經風吹日曬變成紫色;閏土是一個“忙月的兒子”,是窮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農村。)
5.請一位同學總結閏土具有哪些特點。
6.交流:從外貌描寫中感受少年閏土是什么樣子的?
(二)學習第1自然段。記憶中的閏土
1.輕輕地讀讀這段話,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復讀讀,體會體會。
2.反饋交流,體味提升。
教學第一句:
(1)生讀第一句,說說感受到了什么。帶著理解,讀讀這句話,學生評價。比賽讀。
(2)點撥: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藍 金黃 碧綠) B.環境的空曠美。閏土奔馳在一望無際的海邊時,你的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再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試背誦句子。
教學第二、三句:
(1)生讀第二、三句,說說感受到了什么。帶著理解,讀讀這句話,學生評價。
點撥:閏土非常勇敢,看插圖中的.少年分明是一個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體味朗讀,鼓勵生生之間的評價與賞識。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腦海中了?閉上眼睛,再把這個形象回味一下,齊讀這一自然段。(試背誦句子)
(4)看圖,試背誦這一段。
3.照片凝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從你的照片中選出一張,仿照第1自然段的動靜寫法,寫一段話。
4.小結:這節課,我們與閏土初次見面,對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節課我們再與他繼續好好地交流。
設計意圖: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展開此環節的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與閏土初識時,對閏土的外貌的描寫,再引領學生體會30年后留在作者心中的一幅美好畫面,從而領悟作者寫人的方法。
五、回顧課文,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第1自然段。
3.課外查找有關魯迅的作品,感興趣的可先一睹為快,也可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的重點是為下一節課的深入學習做充分的準備,如“朗讀練習、鞏固生字詞、了解魯迅先生的資料及作品”等。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中國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的愛國人士,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等。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我們中國的偉大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出示詹天佑的圖片及簡介)閱讀:說說你了解到的詹天佑的情況。
引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請同學們根據上面的問題,快速朗讀課文,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問題:(1)詹天佑是怎樣的人?用波浪線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2)本文通過一件什么事來寫詹天佑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敘述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課文主要寫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這件事,課文2到6自然段具體寫這件事。)
2.認識過渡句,理清段落層次。
(1)課文哪幾小節寫詹天佑接受任務前的情況?哪幾小節寫詹天佑接受任務后怎樣完成任務?
(2)“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這句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給課文分段,用“‖”作記號。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默讀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投影給出的提示一起學習、討論。(投影出示問題)
3.請個別學生回答:
(1)當時的情況怎樣?
(帝國主義的阻撓)怎樣阻撓?“要挾”什么意思?
(要挾: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這里,帝國主義是利用我們什么弱點,強迫答應他們的什么要求呢?
(2)當地的情況怎樣?我們可以從外國報紙的一句話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這句話我們還能看出什么?
(外國人對中國人民十分藐視,認為中國人是不可能修成這條鐵路的。)
還能從課文的哪里看出這點?
(“至于中國人,是無論如何完成不了這樣的工程的。)
(3)全國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轟動)
你想象一下當時中國人民會怎樣議論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說?
(詹天佑真是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啊!)
表現了人民怎么樣的心愿?(殷切希望鐵路修筑成功)
有誰能根據投影的提示,把這個問題連起來回答一遍,注意當時和當地的情況?
(請2到3人回答)
4.這一段對當時的環境的描寫,對表現詹天佑這個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襯托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齊讀)
四、細讀第三段。
(一)默讀課文第三段,思考:這段主要選取了鐵路施工過程中哪幾件典型事例來寫的?
討論,板書:勘測線路
開鑿隧道
設計線路
(二)學習第四節。
1、輕聲讀第四節,思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什么困難?分別用不同記號劃出詹天佑說的﹑做的﹑想的句子,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檢查﹑討論。
(1)勘測線路時遇到的困難(地勢險峻﹑氣候惡劣)。
(2)理解詹天佑“說”的話并指導朗讀.(說明了詹天佑對工程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對工作人員的嚴格要求)
請女生讀詹天佑“做”的句子。
1. 勘測線路環境險惡、氣候惡劣,真是困難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2. 看投影,讀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帶點詞,并說說句子的意思。(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3.小結,引讀課文:瞻天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面前,憑著一顆灼熱的愛國之心,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依*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勘測線路的任務。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節。
(三)學習第五節。
1.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詹天佑又時怎樣開鑿隧道的呢?默讀第五節,劃出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練習紙上畫出示意圖,想想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
2.媒體出示:“從兩端向中間鑿井法”、“中部鑿井法”的示意圖。
3、說說不同的開鑿隧道的方法的好處。
(四)學習第六節.
詹天佑創造了開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這是他才華的'表現,他還有更杰出的表現呢﹗
1.那就是他還設計了一種“人”字型線路(投影),解決了火車爬陡坡的難題。請大家自學第六節,看看插圖,想想火車是怎樣爬坡的,畫畫示意圖。
2.同桌說,指名說,評議,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創造精神。
(五)小節: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型線路的高速設計,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見的。直到現在,公路、鐵路的修筑中,還運用著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方法。
五、細讀第四段。
1.外國人曾揚言說:不依*外國,中國至少得用五十年時間才能修筑好京張鐵路,而事實呢?齊讀末節。
板書:提早竣工
2.投影,京張鐵路提早竣工了,咱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了﹗為什么說這條鐵路的修筑成功是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請聯系當時情況想想。
板書:回擊
3.是的,外國人能辦到的事,中國人能辦到;外國人辦不到的事,中國人也能辦到﹗京張鐵路提前竣工這一事實,正是對曾經阻撓、要挾、嘲笑我們的帝國主義者的最有力的回擊﹗也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一大勝利。“詹天佑了不起!”“中國人真了不起?“就連現在到中國游覽的外賓,都不由自主地發出嘖嘖贊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1、課題名稱:
《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中華少年》
2、概述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所需課時:八課時
3、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詞語。能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感情朗讀,并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關的資料,為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過程與方法: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培養訓練學生分析比較的思維能力。
2)初讀課文,感知課內容,通過討論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課文交流感受。通過研究活動,使學生掌握應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4、學習者特征分析:根據以往在此班上課的觀察與了解我認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這節課前,學生們已經了解了單元大綱要求。該班學生的整體學習成績在年級中屬于中等,學習能力較強,思維活躍,肯動腦筋,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學生的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學法:
主要是啟發、講授為主要方式。由教師提供資料,引導學生根據資料進行學習。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課文內容主要通過老師的分課講授由學生圍繞課文題目進行分析、討論,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精神。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盡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利用課件和網絡媒體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掌握該單元的大綱要求
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課上積極參與思維、協作、討論。(主動參與策略),利用網絡收集、整理信息,與小組成員協作使用PPT制作電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問題解決策略、協作策略)講解調查結果,演示PPT作品。(表達策略、參與策略)
6、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
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按照近代到現代的順序,選編了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幾篇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感的課文。《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中華少年》這四篇課文都圍繞專題,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詹天佑》教學的重難點是:抓住關鍵句段,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并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懷念母親》教學的重難點是: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彩色的翅膀》、教學重點是::
1、了解邊防戰士愛祖國海島的獨特方式,體會戰士的愛海島、愛祖國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難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中華少年》教學重點:了解祖國的過去、今天、明天難點:感受中華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通過圖片演示和展示資料,為學生學習提供真實的`情景。為學生的協作學習創設適當的網絡環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出示圖片,談話引入
1、通過閱讀資料,同學們自由談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讀略讀提示,想想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
(
1、以充沛的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讀,然后交流讀后的體會。)
(三)分配任務,學生自讀詩文
1、生分四人小組,自己分工。教師出示學課文指導
A小組分工,分幾個角色。 B幾人合作朗讀課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與小組成員討論得出結論。(可借助學習工具幫助學習,如字典)
D討論每段課文分別講了什么,表達著怎么樣的一種感情。
E帶著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讀。
F換角色再讀詩文,將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話表達出來。(文體不限,字數不限)
2、生分組活動。
(四)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讀課文。
2、生交流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
3、生交流每段課文分別講了什么,表達著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
4、交流自己寫的感受,在聽別人感受后,可以充實自己的感受。
(五)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帶著激情在反復讀,然后背誦。
8、資源
·指導教師一名;網絡教室;
·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與教材配套的掛圖若干
·關于介紹第二單元的圖片、視頻和閱讀材料,關于學生討論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學生學習活動中可能用到的相關的網址以及與此主題相關的或類似的其他主題的材料。
9、 評價
請公平的為各個小組的表現打分!打分可以是1~5種的任意一個。其中5為最好,1為最差
10、幫助和總結拓展思考題/活動:
1、在讀中探討、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能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讀讓學生探討、理解課文。在課的結構上體現了“三大讀”:感知性讀、感悟性讀、鞏固性讀,很有層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讀、個別讀、范讀、引讀以及老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的分角色讀。
2、抓住重點進行學習
3、創設情景,激發情感,加深感悟
本組教材還圍繞專題安排了一次“祖國在我心中”的綜合性學習。從這個安排,我們不難看出編者的意圖在于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感悟、表達自己的愛國情,強調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養學生的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一、競賽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從電視上、報刊上、還有因特網上,同學們已或多或少地對北京申辦、籌辦2008奧運會有所了解。這堂課,就先來比一比,看誰對北京申辦和籌辦奧運會的情況了解得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北京申奧成功的當天晚上,北京城徹夜狂歡,作者肖復興更是激情滿懷。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再把最能表達作者當時感情的句子找出來,反復朗讀、體會。并把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
2.同學讀書、畫句、朗讀、思考、交流。
以-下語句,要給以適當的指點,使學生從中體會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能在朗讀中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1)如今,好夢成真,我真的很高興,很激動。
(2)我親身體味到,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能夠舉辦一次……
(3)在熟悉的北京采訪自己舉辦的奧運會,我想會帶給我不一樣的激情和靈感,寫出一點新的東西。我突然涌出這樣強烈的渴望這是很少出現過的。
(4)那時,我們正在積極申請舉辦2000年奧運會,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們國家也能夠承辦這樣一次美好的奧運會時候了。
(5)這一天終于到來了。
3.交流感受后,讓學生把這些句子連起來反復朗讀。
三、再讀課文,加深情感體驗
1.教師:情感來源于生活,作者對北京申奧成功所激發起來的民族自豪感是那么強烈,能深深打動人心,這和他十年體育記者生涯有關,和他對體育、對奧運會的深入了解有關。找出這樣的語句。朗讀、理解,然后與同學交流。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一是可以聯系上下文,二是可以聯系搜集到的有關資料。
2.抓住重點語句討論交流。
(1)體育不僅僅是體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響著一切。
學法指導:一是把上下分句連起來讀,感知體育自身"特殊的魅力";二是聯系北京申奧成功以來北京城的變化,如,市政建設的變化,文明程度的變化,乃至經濟發展的變化,進而具體感知體育能"影響著一切"。
(2)競技體育是面對世界所存在的種種強權、種族歧視和金錢掩蓋下的不公平的一種抗爭,一種理想。學法指導:一是聯系上文體會競技體育的"公正性、公開性、公平性和客觀性";二是聯系搜集的資料。體會體育比賽的'"錙銖必較,在零點零幾秒和零點零幾厘米中決勝負"。老師可子適當提示,如,百米游泳,百米賽跑,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差別往往只是零點零幾秒;跳高或跳遠,投擲標槍、鐵餅,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差別往往只是幾厘米。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比賽場上,強權不起作用,種族不起作用,金錢不起作用,競技體育體現了人類的理想。
(3)在那一刻,體育所進發的奧林匹克精神,確實在超越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膚色而連接著世界的和平、友誼、進步和發展。
學法指導:聯系搜集的資料,如,為奧運而奮戰的軼聞、運動員友好交往的事例,理解奧林匹克精神就是和平、友誼、進步和發展。
四、感情朗讀,升華體驗
教師:作者飛揚的激情來自他對奧運精神的洞察,來自他對奧運的特殊感情。理解了作者對體育、對奧運的認識,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讓我們自由地進行感情朗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一部分,通過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
五、自主選擇,抄寫詞語和喜歡的句子
六、收集資料,擴展學習
教師:在作者采訪的奧運明星中,有乒乓球明星,有體操明星,有擊劍明星,有短跑明星……你一定也很喜歡他們。請你課后再收集一些資料,并展開想象的翅膀,列出采訪的提綱,和其中的一位暢談2008年奧運會。你對什么感興趣就和他談什么。大家作好準備以后,我們再來進行模擬采訪。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一、導入
同學們,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們都看到過下雪,也領略過雪景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概你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自悟
自學要求如下: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著結合課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場雪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4、提出思考后還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
1、小組交流。
(1)小組成員合作讀文,檢查是否讀流利,難讀的部分集中練習。
(2)交流自學要求中的第二、三、四個要求。
2、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交流時,先讀特點,再通過讀相應部分,說說是怎樣體會到的。使學生體會到主要特點是“大”。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不僅寫了雪景的美,通過“厚厚、萬里江山、掛滿、堆滿”等詞說明了雪大;第五段,不僅是寫孩子們的快樂,通過“堆雪人、打雪仗、樹枝上的積雪”也寫出了雪大。
四、小組內互查學習生字情況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設計
8我的小桃樹
《我的小桃樹》是一篇語言含蓄,寓意深刻的記
物抒情散文。雖是自讀課文,但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
根據“自讀提示”,教學目的可確定為:一、人的生命
和生命的價值在于對理想、對幸福的執著的追求。二、
學習本文借所寫之物來抒寫自己的理想、情志的寫作
方法。
閱讀方法:
1.自讀、討論與教師提示相結合。
2.采用“以明線帶暗線”的方法。
授課時數:一課時
自讀步驟:
(一)預習:
1.通讀課文,弄懂課文大意,標出段。
2.教師緊扣教材內容介紹作者(見教師教學用
---------------本文為網絡收集精選范文、公文、論文、和其他應用文檔,如需本文,請下載--------------書)。
3.查字典、解釋下邊詞語,給加點字注音。
矜持:竭力保持端正嚴肅的態度。矜(j9n)。
搖撼:搖動。撼,念h4n。
恍然:猛然領悟。恍,念hu3ng。
欲綻:將要開放。綻,念Zh4。
淅淅瀝瀝:淅瀝,象聲,此處指細雨聲音。淅,念xī瀝,念l@。
懺悔:對自己的過錯請求容忍寬恕的意思。懺念ch4n。
悠然:悠閑自在的樣子。悠,念y#u。
(二)自讀課文,分析課文結構:
全文共14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耐人尋味。
第二部分(第2至最后一段)明寫小桃樹的經
歷,暗寫作者本人的歷。可分為三層:
第一(第2段):眼前情景。
第二(第3至8段)插敘,回憶過去。
第三(第9至14段)眼前情景。
(三)閱讀課文,討論問題:
1.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給我的小桃樹寫
點”,什么“只是自個兒仟悔,又自個兒安慰”呢?
---------------本文為網絡收集精選范文、公文、論文、和其他應用文檔,如需本文,請下載--------------提示:“常想寫”,說明“我的小桃樹”有點特殊經
歷。“常想寫”,一直沒寫,所以感到內疚,要仟悔;
現在“該給它寫了”,所以感到安慰”。開頭,造成懸念,能激發讀者興趣。
2.第2段,作者是怎樣寫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樹
的?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提示: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一個“瘦”字用得十分
恰貼。“容顏金”、令人辛酸、痛心。面對殘酷現實,“我”“萬般無奈”,只能罵自己“孱頭”。從這里就可以
看出“小桃樹”和“我”之間不同尋常的關系,自然引起
對往事的回憶。
3.第3段中,奶奶給桃吃時說的那番話,對我
有什么啟迪?
提示:啟發了“我”孩提時代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朦
朧想往。
4.作者多次寫到:“桃核兒在院子角落里”,“它長
的不是地方”,意味著
什么?
提示:小桃樹生長環境差,遭受冷落。
5.作者說埋桃核兒是“蓄著我的夢”,后來又說
“它是我的夢種兒長的”,這些話應當怎樣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從小就萌發了對幸
---------------本文為網絡收集精選范文、公文、論文、和其他應用文檔,如需本文,請下載--------------福生活的想往,就有著美好的理想,隨著小桃樹的長
高,這種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強烈了。
6.第7段中說:“我的夢是綠色的,將來開了花,我會幸福呢。”這句話該怎樣解釋?
提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機勃勃的,是充滿希望的。“綠色”是和平、希望
的象征。
7.第8段,作者明寫自己的經歷,和“小桃樹”
有什么聯系?
提示:作者少年時代努力奮斗,胸懷大志,很像“一
個春天長上二尺來高”的.小桃樹,充滿向上的朝氣,小
桃樹就是自己的化身。
(四)閱讀課文第三層,討論回答問題。
1.第9段寫了幾層意思,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
感?
提示:三層意思:自責的話,一場痛哭,又見到
了小桃樹。
極大痛苦和壓抑,國之不幸,家之不幸,己之不幸交
織在一起,只有用“痛哭”來發泄。作者看看多災多難
的小桃樹,想想自己坎坷的經歷,百感交集,托物言
志的主旨十分明顯。
是怎么寫的?其深刻含義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把小桃樹不幸遭遇同頑強向上的精
神揉和在一起寫的。既寫了小桃樹的“弱小”“孤獨”“命
薄”,變成“赤裸裸的了”,又寫了“它開了花”“花沒有
立即謝去”,在大雨中拼命“掙扎”,樹的高處還“保留
著一個欲綻的花苞……”。采用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再次顯示小桃樹“要開花”“要結果”的執著追求和美好
理想,也暗含著作者盡管幾經挫折,幾經磨難,仍然
百折不渝地追求著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3.說說最后一段的作用?
提示:小桃樹的頑強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堅定了
信。盡管經歷了生活的磨難,但是,堅信不屈不撓的
奮斗,定會創造美好的未來,實現美好的理想。是本
文的主旨所在。
(五)總結課文的線索:
明線,小桃樹的經歷:桃核兒埋在角落里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碧螺春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傳統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通過名茶碧螺春,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的茶文化。課文開頭,僅用一句話點明了碧螺春的“久負盛名及主要產地。接下來,課文依次介紹了碧螺春的傳說、采摘、制作、品嘗碧螺春以及人們對碧螺春的評價和喜愛。文章結構緊湊,前后連貫,描寫細致入微,用詞準確生動,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簍、煞”等11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霞、彌”等10個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并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還不算太多,本課就是有關馳名中外的中國茶文化的科普讀物,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
授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小黑板、碧螺春茶葉、杯子
學生:查找相關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如果讓你從飲食方面選一種,你會選擇什么?(餃子、茶……)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茶?(龍井、毛尖、碧螺春等)。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產茶、飲茶最早的國家,世界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就是出自我國唐代陸羽之手。今天,我們就透過中國名茶——碧螺春,領略我國茶文化的魅力。
板書課題:碧螺春
二、展示目標(出示小黑板)
三、自學文本
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是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兩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想一想,文中圍繞“碧螺春”講了哪些方面的知識?
四、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生字、生詞自學情況
五、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
本文先講了碧螺春的產地,然后用一個傳說介紹碧螺春名字的來歷,接著依次介紹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們的評價與喜愛。
給各段起個合適的名字: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
六、質疑答疑:
七、小結:
八、作業:熟讀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