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理解成語“將心比心”的意思,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遇到的類似情況時自己的感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名句欣賞
1、多媒體出示名句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分類:誠信類——;寬容、關愛類——
3、理解句子: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a、理解詞語“人、己、責、恕”
b、你受到責備時怎樣的心情;得到別人的寬恕心情又怎樣?、
c、你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揭題:將心比心)說說“將心比心”的意思
二、自主探究
研讀課文,看看文章中哪些語段是“將心比心”的意思。
三、品析語段
生1、“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師、阿姨是什么時候說的`,說明她是個什么人?
學生展示:(板書: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師、假如阿姨沒有那樣做,會出現什么情況?如果你是哪位阿姨你會怎樣做?
學生展示
生2、“這是我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師、母親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說明母親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展示(板書:寬容、體諒、善良)
師、母親的做法有什么作用,如果當時母親責備她又會出現什么狀況?
學生展示
四、拓展提升
1、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將心比心的話會是怎樣的一番美景?
2、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3、遷移練習:片段聯系——扔香蕉皮,吐痰、擠座位
五、欣賞學生片段 進一步感受“將心比心”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將心比心
我 為人人,人人為我; 寬容、體諒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字11個,寫字8個,理解“關注、滅絕、蹤跡”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體會文章題目飽含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發現并精心保護朱鹮的經過,培養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通過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深思人與自然的關系,體會文章的題目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3.在指導朗讀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科考隊員們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現并精心保護朱鷯的經過,培養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展示朱鹮的圖片
認識這些可愛的鳥兒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對朱鹮都有哪些了解?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吧。(學生反饋)師簡介朱鹮。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朱鹮飛回來了》這篇課文。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朱鹮飛走過嗎?朱鹮為什么飛回來了?是誰讓朱鹮飛回來了?)
板書: 飛走(?) 飛回(?)
二、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播放課文錄音。師:我們先來聽一遍課文錄音,請大家認真聽,遇到生字新詞不懂得讀或不理解得詞語做好標記。
2.認讀字詞:
(1)我會認:偏僻 頻繁 陜西 紅鶴 董事長 襲擾 孵化 田螺 珍禽異獸
(2)我會寫:推敲 敘述 蚊蟲 襲擾 珍稀 叮囑 搜索
(3)說一說,“敲、擾、搜”書寫哪些地方比較容易出錯?
“敲”字注意右邊不能寫成“支”;
“擾”字注意右邊是“尤”不能寫成“龍”;
“搜”字右邊一豎要透下來。
(二)、再讀詩歌,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思考:①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一支科考隊來到小山村,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尋找到朱鹮,并想方設法保護朱鹮,使朱鹮在自然保護區內快樂生活的事。)
②文章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呢?(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寫了:小光的生活環境→接待科考隊→得到線索→尋找朱鹮→發現朱鹮→保護朱鹮→快樂生活)
2.理清脈絡。師:那你們能不能根據這個順序為課文分段?(指名反饋)
(三)、學習4-5段,體會科考隊的精神
師:接下來快速讀一讀4-5自然段。
同學們,課文以《朱鹮飛回來了》為題,那朱鹮原來是飛走了嗎?結合課文“飛走”指的是什么?
(飛走,其實是指瀕臨滅絕)。板書:瀕臨滅絕 課件出示
1.從哪里知道了朱鹮瀕臨滅絕?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看哪一位細心的同學最先找到。(生:1978年,一份有關野生動物的緊急報告......) 讀一讀
師總結:從這份報告我們可以知道朱鹮是瀕臨滅絕的動物,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所以非常珍稀。
2.朱鹮為什么會瀕臨滅絕?原因可能都有哪幾個方面?(板書:環境、捕殺、食用)
(擦掉飛走后面問號)
3.為什么科考隊又會來到陜西洋縣呢?自由讀一讀第5自然段(他們認為那里森林茂密......)從這里可以看出這支科學考察隊工作的任務和使命是什么?(發現朱鹮的蹤跡,查明朱鹮在我國的生存情況)
4.學習科考隊員的科學精神,讀第5自然段前面兩句話。從“毫無收獲”這個詞能看出什么?文中只是簡單提了一下科考隊員在各地尋覓了很久,其實,這支科考隊已經尋找了20年,去過了14個省,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科考隊員屢經失敗和挫折而不氣餒,始終追求找到朱鹮的理想)“認真的推敲和考證”可以看出什么?(需要有豐厚的科學知識和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5.科考隊為什么把尋找朱鹮的事情講給小光和爸爸聽?(1.宣傳尋找和保護朱鹮的道理;2.希望得到村民們的幫助)說明了只有動員起廣大群眾,才能更快地找到朱鹮,也才能有效地保護朱鹮,這是一條正確的環保路線。
6.總結:學習了這兩個自然段我們知道了小光不僅學到了有關朱鹮的知識,了解科考隊工作的任務和意義,還被科考隊員的科學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所以小光積極地參與到幫忙尋找和保護朱鹮的行動中來,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朱鹮飛回來了》這篇課文,那誰來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朱鹮原來是飛走了嗎?結合課文“飛走”指的是什么?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6-14段,體會大家為朱鹮飛回來所做的努力
師:請同學自由讀課文6-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為了朱鹮能夠“飛回來”,小光和小伙伴配合科考隊做了哪些努力?用簡要的詞語概括。
(板書:宣傳---尋找----保護)
1.學習“宣傳”部分,體會小光的認真和投入。
(1)師:我們先來學習“宣傳”這一部分,大家快速讀一下6-10自然段。思考:文中哪個詞語最能看出小光對尋找朱鹮這件事的態度?(兩個“高興”)兩個“高興”說明了什么?(小光非常投入、非常認真)。從“真的?這可不能騙人”可以看出什么?(非常認真)
(2)小光不僅積極宣傳尋找朱鹮的事,而且還發動他的同學們幫忙尋找。
(板書:發動)
(3)組織有感情朗讀: ①分角色讀小光和小胖的對話,師點撥。②再讀,生評價。
(4)小光的這份認真、投入的熱情沒有白費。這不,從小胖那里得到了關于朱鹮的重要線索,既然有了線索,那當然是要盡快展開尋找行動了。
2.學習“尋找”部分,體會大家的'苦苦等候。
(1)請大家自由讀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本段主要圍繞哪個詞來展開描寫?(中心詞:等候)那他們是怎么等候的?(苦苦)。
(2)“苦”體現在哪里?(①環境苦,②人們焦急企盼又極具耐心的心理)
(3)為什么要詳細描寫他們等候的情況?(詳細描寫他們等候的情況讓人清晰的感受到他們為找到朱鹮所付出的努力及堅定的信念,讓人身臨其境)
(4)總結: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漫長的等待有了結果,這美麗、圣潔的鳥兒出現了。看,他們來了......
(板書:發現)
3.學習“發現”部分,體會對朱鹮的珍愛
師:請大家快速讀一讀12自然段。
(1)找出描寫朱鹮外形的句子。“......”的作用(內容的省略,省略的是對朱鹮其他部位的描寫)
(2)踏破鐵鞋、千辛萬苦的尋覓終于有了結果。科考隊員和小朋友們的心情怎樣?(興奮、激動)。讓我們帶著興奮、激動的心情讀一讀第一句話。
(3)朗讀指導:雖然興奮、激動,但大家并大喊大叫、歡呼雀躍?所以語速要快,語調要低一點
(4)從“像守候著一只易碎的寶瓶”和“小心翼翼、悄悄、生怕”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什么?(科考隊員嚴謹的工作態度,也表現了他們對朱鹮的珍愛)
(5)讀一讀,比一比
★他們像守候著一只易碎的寶瓶一樣,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悄悄拍攝照片......
☆他們守候在這兩只鳥兒旁邊
(第一句不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把每個動作都描寫的很具體,把人們愛護朱鹮的行為寫的更加生動。后一句是陳訴句,沒有感染力)
3.學習第13自然段。齊讀,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所以它是(過渡段),哪些句子是承上?哪個句子是啟下?
4.學習“保護”部分。自由讀。千辛萬苦的尋覓終于找到朱鹮,大家還來不及高興就立即投入到緊張的保護工作當中。師:自己快速讀一讀第14自然段,
(1)思考:科學考察隊員是怎么工作的?小光和小伙伴們又做了哪些事?把“精心地觀察、守護著這幾只朱鹮。”和“小光和小伙伴們也挖來田螺、泥鰍、捉來小魚、小蝦喂它,悉心照料”這兩個句子劃起來。你是怎么理解“精心”和“悉心”的?
(2)本段并未詳細描寫如何保護7只朱鹮,而是主要詳細寫了人們救助飼養小朱鹮的事
5.一起讀一讀第15自然段。成立自然保護區的最主要目是什么?(保護朱鹮的生活環境)。
3.現在誰來說一說朱鹮為什么能飛回來?小光從科考隊那明白了尋找和保護朱鹮的道理后,幫忙宣傳、發動大家一起幫助科考隊尋找朱鹮,經過千辛萬苦的尋找,終于發現了朱鹮,在大家的關愛和保護下,朱鹮得以回歸家園、快樂生活。(板書:回歸 快樂生活)
三、探究課題:
1.看到朱鹮終于飛回來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高興、欣慰、感謝.....)
2.再讀一讀課題,你又能體會到作者此刻什么樣的感情?(為朱鹮的成功繁衍而歡呼,為保護動物而吶喊)對于朱鹮能夠飛回來,作者無限欣喜,同時作者也在告誡人們,不要等野生動物瀕臨滅絕了才想起要保護它們,也就是在呼吁人們保護野生動物、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保護生態環境(板書: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也就是說希望人與動物能夠.....(和諧相處)
3.齊讀課題,體會作者感情。
四、拓展升華:
師:朱鹮是不幸的,因為它曾瀕臨滅絕。它又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努力與關愛它又回歸家園,回歸自然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世界上的許多珍稀動物都已瀕臨滅絕,有些甚至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1.此情此景,你想對大家說什么?(不要再捕殺動物、保護環境給動物一個家......)
2.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寫一份倡議書,讓全世界的人們都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讓它們回家吧!
3.小組合作寫倡議書
五、概括主題:
六、作業
1.繼續完成倡議書
2.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
3.辦一次珍稀動物圖片展覽會,要配上簡略的介紹。
七、 板書設計:
朱鹮飛回來了
飛走(?) 飛回(?)
環境 宣傳 發動
捕殺 尋找 發現
食用 保護 回歸
瀕臨滅絕 快樂生活
保護野生動物 保護生態環境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3
素質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
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愛護圖書的意義,要求,學會方法。
2、在實踐中養成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討論:如何寫好作文?
勤于觀察,勤于積累,把觀察的東西及時積累下來。
二、講明寫日記的意義
寫日記有什么好處?
分組討論。
交流。
小結。
寫日記能夠為自己提供寫作機會,幫助提高寫作水平。
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三、交給寫日記的方法
日記的內容和注意點。
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日記的主體部分可以寫什么?該怎么寫?
怎樣才能寫好日記?
1, 要持之以恒。
2, 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
3, 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
日記的書寫及格式
討論交流。
四、總結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五、作業:
按照寫日記的`要求、格式練習開始堅持寫日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講明愛護圖書的意義
二、指導看圖。
書架上的圖書保管得怎樣?
指名說。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位同學是什么樣的學生?
為什么要愛護圖書呢?
怎樣愛護圖書
說說該怎么翻看圖書、怎樣擺放、怎樣整理圖書?
三、說說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學們,聽了這些破書的哭訴,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
如何修補圖書呢?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愛護圖書的意義,該怎樣保護圖書,希望在你們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從愛護課本做起,愛護書、讀好書。
五、作業:
給新課本包上封皮。
做書簽。
把辦公室圖書分類整理好。
六、板書設計: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
分類整理
保持整潔
愛護圖書
使用書簽(或絲
線)
及時修補
1 走,我們去植樹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文章“總—分—總”的敘述方法,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讓學生初步體會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方法的妙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留戀與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學(5分鐘左右)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在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處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學生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導入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陳淼先生的一篇觀賞桂林山水的課文。(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人們觀賞歸來時都喜歡用這樣一句話來贊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話呢?誰知道呀?(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板書課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給你怎樣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錄像片)
(三)出示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出示自學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1——2遍,在讀通課文的過程中自主識記生字。
2、試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課文的內容。
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二、自學
(一)預習生字的情況
1、分形式讀,指小組讀——齊讀——指到那個生字詞就讀那個
2、學生在練字本上把生字詞寫一次,寫時要注意那個字比較容易寫錯(容易錯在哪),小組長檢查同學寫的情況,并及時糾正組員寫錯的或寫得不好的。
3、指導書寫:瑕、攀、泰
(二)檢查讀的情況
1、指名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2、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
三、互學(不超10分鐘)
1、出示互學的要求,并合作完成。
2、小組長逐一檢查組員讀生字詞的情況,要每個組員過關。
3、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四、展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2、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文將________、_________與漓江的水進行比較,是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顯示了漓江的獨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應了漓江“______”的特點。
(3)“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采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具體寫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5)思考:作者是怎樣把漓江水的特點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小組內互相交流
五、測評
1、智引精練,靈活拓展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匯報自主學習內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體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學生憑借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漓江水的獨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讀出來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
(3)說一說: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漓江的水靜、清、綠。)
(4)句式練習
A、天氣真熱啊,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反思
通過朗讀課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作業1、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學:
1、師:導入新課。(播放畫面1桂林山水圖,)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能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嗎?多生展示。師: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嗎?生。師:嗯,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陳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師板書《桂林山水》,請生齊讀。
2、師:(播放畫面2詞語薈萃。)師: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開火車讀詞語,要求:聲音洪亮,字正腔圓。生讀,可隨機正音。
二、自學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2、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三、互學
1、談話激發合作興趣,組建合作小組學習。
2、小組合作,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
4、教師發現表現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四、展示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瀏覽課文。師;字詞讀準確了,才能把課文讀流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一語道出陳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預設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總結段意。(師播放畫面3)師:請問,這個“甲”是什么意思?預設生:第一。師:顯而易見,這句話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師板書“甲天下”。師指名讀文。
3、師:同學們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預設生:總起。師: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豈有不游之理?出發前老師還有個問題,你能否把“觀賞”換個詞,而句子的意思不變?預設生:欣賞。師:觀賞僅限于看,我們可不能說我在觀賞音樂,應該說……預設生:欣賞音樂。
4、師:好,出發,我們現在就去欣賞桂林的山水。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讀文。
師:那么誰來做我們的導游,讀讀第2自然段?
生讀。
師:指名。請你來說說,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生:漓江水的特點。
師: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靜、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2、對比—不同。
師:(播放畫面4并讀文。)同學們,老師不大明白,我們是來賞游桂林的,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
生。
師:那么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風光。(點擊超鏈接。)
師:大海什么樣?預設生:波瀾壯闊;師:西湖什么樣?
預設生:水平如鏡。
師: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靜、清、綠。
師:現在明白了嗎?大海有大海的氣勢,西湖有西湖的嫵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過對比這三種景觀的不同特色,來突出漓江水別具一格的美。(點擊畫面,出現“對比”。)
3、漓江水特點分析。
師:(播放畫面5。)作者是怎么樣描寫漓江水的靜的?
生讀。
師:靜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
生。
師:請讀一讀關于描寫漓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讀。
師:請問,清得你還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預設生:小魚、浮萍。
師:描寫漓江水最后一個特點的句子誰來讀?
生讀。
師:你認為綠得還像什么?
生。
師:對于這句話的描寫,細心的同學發現沒有,作者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預設生:排比和比喻。
師:讀排比句應由弱到強,讀出它遞進的語勢,誰再來展示讀?
生讀。
師:漓江水這么美,我們不由贊嘆起來,應該怎么讀?(變陳述為感嘆)
預設生: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師:面對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的水,你最想做什么?
預設生:歌唱、洗臉等。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學。
師:下面請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方式,自學第3自然段的內容。稍后請你匯報學習成果,可以組內同學互助,生自學,師巡視。
2、自學展示。
師:指名讀,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師適時
板書:桂林山奇、秀、險。
3、桂林山特點分析。
師:同學們在自學中碩果累累,值得表揚。(播放畫面6)誰來讀文?
生讀。
師:這一段中,作者繼續采用什么方法寫桂林山的與眾不同?
預設生:對比。(師點擊超鏈接)
師:(指泰山畫面)泰山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峰巒雄偉。
師:(指香山畫面)香山呢?
預設生:紅葉似火。
師: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則是?
預設生:奇、秀、險。
4、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師:(播放畫面7)想親身體驗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險嗎?
生:想。
師:請看!(播放畫面8)
生齊讀。
好,我們先來見識一下桂林山的奇———(師點擊超鏈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駱駝山。)除了這三座山峰作者沒有再一一舉例,而用兩個詞語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是哪兩個詞?
預設生: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師:我們再來欣賞桂林山的秀———(師點擊超鏈接—屏障、竹筍。)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翠綠。
師:竹筍呢?
預設生: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明麗也就是?
預設生:艷麗。
師:我們最后來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險。(師點擊超鏈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樣?
生。
師:怪石嶙峋呢?
生。
師:面對桂林山,我們無法不驚嘆———
預設師生齊: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注意“啊”的變音。)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畫,由畫及詩。
師:(播放畫面9)風景美嗎?
生。
由畫及文,你想到課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寫?
生讀文。
師指導:你陶醉了嗎?這么美的山水沒令你陶醉嗎?哪位自覺已經陶醉了,好,請你讀!
生再讀。
師:有山無水則失靈氣,有水無山則少剛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節作者除了山水還寫了哪些景物?
預設生: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作者從空中到山間到江上,簡單幾筆勾勒出桂林山水圖,請問:是圖畫嗎?
預設生:是連續不斷的畫卷。
師:是啊,圖畫局限的,而從桂林市到陽朔縣全程83公里,沿途處處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詩興大發,不由吟道———
預設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師板書:畫中游。
2、總結寫作方法。
師:(播放畫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嗎?
生說。
師:最后,文章以詩句收尾,畫龍點睛地概括了全文,這與首句的“人們說”———
預設生:遙相呼應。
師:(播放畫面11)縱觀全文,同學們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寫作順序。
預設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而2、3自然段則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則是對全文的總結。
師:這種寫作方法就叫———
預設生:總—分—總的寫法。
師:我們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嘗試運用這種“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楚。同時別忘了,還要學習作者細心觀察,采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特點進行景物描寫的寫法。
五、測評
(一)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桂林山水美嗎?
生答。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國山河多壯麗!慨嘆之余,我們不由贊嘆陳淼先生的文筆更美!讓我們伴著音樂,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嘗試著背誦全文,好嗎?
生齊誦。
(二)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賞讀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觀—兩洞的資料。
(三)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虐”的書寫,并通過查字典或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虐待、警醒”的意思。
2、能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助板書的提示,簡要復述事件內容。
3、重點研讀課文第4節,能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特別方案的“特別”之處,懂得“樹木是我們的朋友,每一個人都應該愛護他。”,并能用幾句話表達自己讀文后的感受。
一、初步理解“擁抱”所表達的特殊情感
1、借助圖片,說說平時人們用“擁抱”這個動作表達怎樣的情感?
擁抱是肌膚間的親密接觸,是人們情感的釋放,老師請大家欣賞幾幅照片,看一看在什么時候人們會擁抱?
過渡:是啊!擁抱可以傳達愛意,表示祝賀,表達高興的心情,也可以給人以安慰。
2、出示課題,今天我們所學的第十課就與擁抱有關,齊讀課題。
3、反饋預習,了解擁抱所表達的特殊情感。
師: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丹尼爾通過擁抱大樹來表達怎樣的情感呢?
(板書)道歉
丹尼爾——————擁抱大樹
二、繼續反饋預習,整體了解故事內容
過渡:丹尼爾用擁抱對一顆大樹表達愧疚之情,看到這奇怪的一幕,大家一定都非常想了解這是怎么回事?
1、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師:讀了課文以后,同學們都知道,這一幕的發生,除了丹尼爾以外,還牽涉到綠化管理局,愛護樹木的紳士,請你們再讀讀課文,借助這幾個人物的提示說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2、交流板書:
綠化管理局
處罰道歉
愛護樹木的紳士——丹尼爾———擁抱大樹
虐待違法
3.借助板書,你們能不能抓住這些關鍵詞語,連貫地說說這件事情。
4.引讀節
1、2,感受“奇怪”(出示圖片)
引讀:于是就有人們看到文章開頭這(板書)奇怪的一幕―――
三、圍繞“虐待”一詞,研讀第3節
過渡:整件事源于丹尼爾被人投訴虐待大樹。
1、查字典,理解“虐待”的含義(出示)
“待”的意思是——生:對待。虐待在字典上是怎樣解釋的呢?
(出示:殘暴地對待)
2、引讀第
3、4節
引讀:有人投訴丹尼爾殘暴地虐待大樹,其實——,這樣一個隨意的舉動卻被一位愛護樹木的紳士看見了——而當地政府對這樣的行為也不姑息,不久——上面寫著——丹尼爾大吃一驚,這才醒悟——他向綠化管理局——。為了——也給——綠化管理局提出了一個特別的方案。(板書)
四、深入研讀第4節,聯系上下文體會特別方案的特別之處。
1、借助詞語提示復述方案
(1)這個方案包含著哪幾方面的內容呢?老師請一位同學讀,其余邊讀邊思考(出示)
(2)試著用上老師提供的詞語來說說這個特別的方案。
(出示)免去——擁抱——澆水——
引讀這個特別的方案。
2、小組討論:請你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個方案特別在哪兒?
(1)處罰形式特別,與眾不同。
(2)能教育丹尼爾,給眾人以警醒。
師:是呀,正如丹尼爾所說,這件事給了他深刻的教訓。
A、那么,這個處罰究竟給了丹尼爾怎樣的教訓呢?請你讀讀第5節,劃出相關的內容。(交流后引讀相關句子)
B、為什么會給丹尼爾更為深刻的教訓呢?請你結合課文
1、2節的內容來說一說。
C、小結,引讀:是呀,一個堂堂男子漢,在大庭廣眾之下擁抱大樹,向大樹表示歉意,這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壓力呀!這樣的處罰給了丹尼爾更為深刻的教訓,使他深深地懂得了——“大自然給人們……快樂、美好。”于是,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確,丹尼爾是真心誠意地擁抱大樹的,你瞧他雙手——嘴里——他緊緊地擁抱著大樹——直到有人喊停他才——。
所以這個處罰對丹尼爾而言在經濟上沒有受到損失,但卻使他在思想上深受教育(板書)。
3、想象說話,深入理解“警醒”
(1)、(出示)這個方案看上去處罰的`是丹尼爾,實際上提醒了更多的人。對圍觀的人來說,他們又受到了怎樣的提醒和警戒呢?請同學們借助畫面,展開想象(小組討論)誰能把前面交流的內容聯系起來,用“不僅——而且”的句式說說這奇特方案的奇特之處。是啊,當第二天報紙上登出了這則新聞時,有更多的人將會從中受到教育和警醒。(板書)警醒
(2)、引讀:正是這特別的方案產生了奇特的效果,不僅——生:教育了丹尼爾,而且這種擁抱大樹的奇特道歉方式,也使更多的人——生:得到了深刻的警醒同樣使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懂得――。(出示)
4、通過這件事,你對紐約市有什么印象呢?
小結:其實環保不是一個人的努力還要靠全社會去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每個人的公民意識,那么環境保護就不是紙上談兵,一紙空文了。
5、課外作業:寫一份倡議書
總結: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還屢有發生。同學們也用相機捕捉到了不少這樣的鏡頭。20xx年我們將迎來世博會,屆時會有許多的世界友人來到上海。作為上海小公民,我們來寫倡議,共同努力,將世博的藍圖化為現實。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6
(自設話題)
教學目標
1.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樂,能進一步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愿意將秋天中自己覺得最快樂、印象最深的事講給大家聽,在講述中培養表達、傾聽和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設計理念
本設計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交際欲望;注重多向互動,提高交際實效;注重習慣培養,提高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走進自然,回憶過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為課上的交際作準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憑借課本插圖,引入交際話題
1.課件出示課本插圖,學生讀圖,說說畫面所展現的內容,知道這節課要說的是秋天的事情。
2.講一講家鄉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從畫面的內容說開去。
3.師談話:同學們說得真好!是的,秋天是個五彩斑斕的季節,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帶來豐收的喜悅,帶來無盡的快樂。在這美好的金秋季節,讓我們一起來講述秋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好嗎?(板書交際話題:秋天的快樂)
[設計意圖:教學伊始,憑借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說畫面內容,交流家鄉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把學生帶入具體的交際情境。]
二、播放活動情景,明確交際重點
師過渡:同學們請看錄像片段,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說說讓你感受到快樂的是什么?
1.情境一:班級學生秋游情景(課件播放錄像片段)
學生觀看錄像片段后,師生互動示例: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秋游錄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秋游那一天,我看到了美麗的楓葉,它們有黃色的、紅色的,在那郁郁蔥蔥的松林中顯得十分耀眼。我還揀了幾片楓葉,用它們來做書簽。
師:很好!你不僅欣賞到秋天的美景,還享受到用楓葉做書簽的樂趣。
生:看了錄像,我想起了秋游時和林林同學一起采集野白菊花送給王老師的.情景,王老師可高興了。
師:王老師很高興,為什么高興能說一說嗎?
生:王老師說野白菊花能明目清火,可以泡菊花茶喝。
生:……
2.情境二:學生到果園參觀,和果農一起采摘果子(課件播放錄像片段)
學生觀看錄像片段后,師生互動示例:
師:看了剛才的錄像片段,你想說些什么?
生:果園里的果子種類很多,有火紅的柿子,金黃的橘子……看著它們我可高興啦!
師:看到豐收的果園很高興,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從農民伯伯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農民的口袋里一定又多了不少錢。
生:看著錄像,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可愛的果子,想起它們給我帶來的快樂。
師:能說說哪些果子可愛在哪里嗎?
生:柿子像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樹梢多么惹人喜愛,水靈靈的葡萄像珍珠一樣真好看,小石榴還張開嘴巴向我微笑呢!
師:你說得太棒了!是啊,看到豐收的景色怎能不高興呢!
生:……
(在學生講述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本次交際的重點在于把秋天的快樂說具體,老師的指導語言要流露出高興的心情,以便為學生作出示范。)
[設計意圖:選擇播放學生自身參與過的、感興趣的活動錄像片段,師生互動,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本次交際的重點,為下一環節學生講述秋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作鋪墊。]
三、回憶生活經歷,說出秋天的快樂
師過渡:秋天里,讓我們感到快樂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想想說說美好的秋天都給自己帶來了哪些快樂的事情?
1.回憶生活說話題
(1)學生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回味秋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指名說說自己所回憶的事情,激活學生的記憶表象。(在學生說話題時,老師要提示學生說清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事情,是做什么事情感受到的快樂,以觸發學生的思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秋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最大限度地拓展交際話題。]
師過渡:從剛才同學們說話題的發言中,老師發現同學們對秋天的了解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認為能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說給大家聽。(課件出示講述要求:要把秋天讓人感到快樂的地方講清楚,要說出自己的快樂,要讓人聽了受到感染。)
2.自主準備,自己說給自己聽
在學生自主準備時,可提示學生先想一想自己要說哪幾個方面,然后再說一說。
3.小組合作,說給組內的同學聽
(1)學生分組。(學生的分組要注意不同地區學生的合理搭配,做到組內質異,組間質同。)
(2)學生小組互動交流,教師要參與到小組的交流中去,并依據交際要求作相應的指導,物色在班上交流的人選。
[設計意圖: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先是學生個體自主梳理、試說,讓學生在自主的語言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再是小組合作、互動交流,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交際活動中,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交流、表達的范圍。]
4.多向互動,讓全班同學分享“我”的快樂
師過渡:剛才,同學們就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快樂與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從大家的表情中老師可以感受到你們的交流一定非常精彩,現在請各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讓我們一起分享秋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我們來比一比、評一評,看看誰的介紹最能吸引大家。
全班的交流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發言代表的代表性。如農村的、城鎮的、山區的、平原的、產稻區的、產茶區的……
(2)要注意讓沒有經歷過體驗某種秋天快樂的同學,在聽后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內容。
(3)同學的補充要根據實際進行合理的調控,教師要憑借自己的童年經驗參與交際。
[設計意圖:班級交流,既為全體學生提供示范,又是落實多向互動的憑借,是提升交際質量的重要保證。]
四、拓展訓練時空,為習作作準備
1.師總結談話:這節課,同學們個個都能說會道,在交際中,我們感受到秋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感受到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的快樂,讓我們走向自然、親近自然,去發現大自然更多的奧妙吧!
2.拓展訓練:開展留住秋天的快樂的活動,憑借我們靈巧的小手,把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樂畫下來,并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者鄰居家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圖畫。
[設計意圖:該環節的教學,通過教師的總結談話,把交際活動從課內引向課外,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拓展訓練的安排,注重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理解體會其品質。
2、進行個性化閱讀,培養閱讀想象能力。
3、認識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內在品質。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誰能說說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是呀,你們都擁有一個充滿快樂和幸福的童年,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一些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在他們當中,就有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那么他的命運又如何呢?今天,讓我們共同的走近這個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書:14小珊迪)
過渡語: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讀一讀課文,了解小珊迪的童年生活呢?(生回答:)想讀就讀,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課件出示1:旅館可憐掏錢孤兒目不轉睛糾纏流露上當又薄又破先令便士)
師:有聲的朗讀是一種表達,無聲的朗讀有助于思考。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三、細讀課文體會小珊迪的可憐。
1、體會外貌描寫:
師: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篇課文與其他寫人的文章一樣,開篇就描
寫了小珊迪的樣子,現在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珊迪外貌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你的體會記錄在句子的旁邊。
(1)自由讀:體會小珊迪的外貌描寫。
(2)指名讀:思考,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就是這樣一位可憐的小男孩他徘徊在街頭乞討。
(3)生齊讀:(課件出示2:這時走過來一個小男孩————————————)
問:從珊迪的外貌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可憐)
問:哪些詞語讓你更加體會到珊迪的可憐呢?生回答:(課件出示:又薄又破、瘦瘦的、凍得發青、赤腳、凍得通紅)
師:我發現,咱班同學關鍵詞語找的真準啊,老師很佩服你們,不過能找出來還不行,還要透過這些關鍵詞語把小珊迪的可憐形象讀出來,誰愿意來試試?
生讀師評。
2、體會對話描寫:
師:多么可憐的孩子呀!這么冷的天他在街上做什么呢?(生回答:賣火柴)
師:是呀,小珊迪在不停的請求我買一盒火柴,那文中主要寫了小珊迪的幾次請求呢?請同學們找出小珊迪與我們的對話部分讀一讀,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自由讀:體會對話。
(2)指名讀:問:在這段對話中寫了小珊迪的`幾次請求?(生回答:三次)
(3)師生分角色讀:問:體會一下,在小珊迪的乞求中你發現有什么變化?(生回答:一次比一次急)從哪幾個詞語中感受到的?
師: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速度來讀小珊迪的話呢?誰能來試一試?
(4)指名讀:(課件出示3:先生請買盒火柴吧——————————我可以給您換零錢。)
師:小珊迪的話語由請到請求最后變成了乞求(課件出示:請—————請求————乞求)
問:“乞求”什么意思你知道嗎?()
師:這個可憐的孩子就為了這僅有的一點希望乞求著。
(5)生齊讀:(先生請買盒火柴吧——————————我可以給您換零錢)
師:在小珊迪的那苦苦的乞求中讓我們看出他已被饑餓、寒冷折磨到無法容忍的程度了。為了使他不再糾纏,我給了他一先令,他轉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見他回來,于是我猜想可能怎么了?(生回答:可能上當了)但是從那孩子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中我又做出了怎樣的判斷呢?
(生回答:他不是那種人。)
問:那種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生回答:見錢眼開貪圖錢財坑蒙拐騙)
問:既然他不是那種人,為什么還沒回來呢?(生回答:因為他被馬車撞了)你是從誰的話中得知的呢?(生回答:小利比)
四、展開聯想,體會小珊迪的可敬:
1、指名讀小利比的話:
師:這樣一個誠實善良的孩子,在換好零錢回來的路上究竟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愛丁堡的那條街道去看一看,看看小珊迪在回來的路上究竟遇到了什么?(課件出示4:音樂)
2、展開想象
(1)、體會得到錢的喜悅
師:小珊迪握著剛剛換回來的12個便士高高興興的往回跑。(課件出示:他想————)
(2)體會小珊迪的遭受到的痛苦
師:可是,就在這時,前方路口,一輛馬車極快的奔來,小珊迪來不及躲閃,被馬車撞倒了,那馬車(課件出示:不但—————————反而—————————)
(3)、體會小珊迪的堅強
師:小珊迪掙扎著坐起來,忍著疼痛,用手四處摸索著。他在找什么呀?此時此刻他又會想些什么呢?
(4)、體會小珊迪對弟弟的親情
師:太陽快落山了,小珊迪的腿斷了,他無法站起來,只能依靠著雙手向前一點點爬去,他要爬回家,(課件出示:因為————————所以—————)
(5)、體會小珊迪的誠實、守信、可敬。
師:就這樣他在幾個同伴的攙扶下回到了家,迎面撲來小利比,驚慌失措的喊著,哥哥,你怎么啦?哥哥告訴他發生的一切,小利比說:我們拿著錢去找醫生吧,,一定會治好你的腿!可是小珊迪仍然堅持著說——————小利比說:“你的傷那么嚴重說不定你會死!小珊迪仍然搖了搖頭說———————
3、感受小珊迪的可敬
問:通過這一段的情境,你有看到一個怎樣的小珊迪?(板書:可敬)
五、體會情感,豐富小珊迪的形象。
師:我隨同小利比來到了小珊迪的家,推開那破舊的門,映入眼簾的都是什么呢?(課件出示5:圖片。)
師:這時,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聲音又對我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小珊迪的話。
(1)自由讀小珊迪的話:問,從他的話語中你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回答:(他非常關心他的弟弟)
師:就在這樣的時刻,他仍然想著弟弟,想著對先生的承諾。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聲音對我說:(課件出示:生齊讀:我換好零錢—————————————)
師: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遭遇車禍、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盡快把錢還給我,想到的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這就更加證實了我開始對小珊迪的判斷是正確的,他絕不是那種人!
問: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板書:誠實守信)
師:此時此刻,我們看到的是可憐的,可敬的小珊迪。作者深深的同情他,我們也深深的同情他,我們懷著深深的同情對他說:(生齊讀:我會永遠照顧小利比的。)
師:面對這可憐又可敬的小珊迪,我們許下重重的承諾。(生齊讀:——————————)
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可憐、可敬、誠實、守信的孩子死了!
5、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此時,我真不愿意用“死”這個字眼來形容珊迪最后的結局,但是,珊迪是真的死了。他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唯一的親人。
師:孩子們,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想對小珊迪說嗎?
六、情動辭發,總結全文。
師:說的多好啊!他很窮,他非常需要那些錢,但他絕不是那種人,這樣的孩子可愛嗎?這樣的孩子可敬嗎?這樣的孩子我們會把它遺忘嗎?永遠不會,我們忘不了這個可愛又可敬的小珊迪,又怎能忘記他給我們帶來的無數的啟示。同學們,讓我們像小珊迪一樣,(課件出示6:多一份誠實的面容,多一點守信的品質吧,我們相信,擁有誠信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美好,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8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從“牧場之國”的角度來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課文用形象生動、極為傳神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荷蘭牧場白日的遼闊無際、寧靜和諧和夜晚的祥和寂靜、神秘含蓄,讓我們看到了荷蘭牧場和運河交錯的獨特地形,看到了畜牧業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蘭國計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蘭藍天、碧草、牛羊組成的優美迷人、自然和諧的景觀,所以作者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既是作者在向人們介紹荷蘭的特點,更是對荷蘭的美景發出的贊嘆。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本課語言優美,但“形”比較散,教學時,將著重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通過朗讀,感受風光之美,并學習運用文中的寫作方法來表達。根據班級學生特點,應用余映潮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將教學設計成四大板塊:整體感知、細讀品味、誦讀實踐、拓展遷移。
學習目標
1. 認識“鑲、嵌、駿、膘、垠、爵、悠、畜”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荷蘭獨特的牧場風光之美。
3. 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教學重點
抓住生動傳神的.語句,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感受其獨特的風光之美。
教學難點
讓學生明白課文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荷蘭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3分鐘)
在咱們的地球上,有一個綠水幽幽鮮花盛開的美麗國度,她就是——荷蘭。荷蘭以郁金香、風車、牧場和運河而聞名天下。同學們,你們了解荷蘭嗎?(請2~3名同學交流有關荷蘭的圖片和資料)的確,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讓我們隨作者一同走進這優美、恬靜的地方吧!
二、授課
板塊一:整體感知(6分鐘)
1、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組合作學習: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自己對荷蘭的初步印象。
3、全班簡單交流。
板塊二:細讀品味(14分鐘)
1、默讀課文,思考:①牧場之國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②作者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③ 畫出你喜歡的語句,并寫寫你喜歡的原因。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并適時引導學生從寫法上來談,感受語言的優美,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
預設:
①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
這是一個總起句,句子緊扣課題,開門見山,點明了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后,強調了本文重點要描寫的是荷蘭獨特的地形特點──“牧場之國”,因為荷蘭三分之一的地區為牧場,所以這句話總領全文,下面就具體地描寫了荷蘭廣闊無際的牧場和生活在牧場上的無憂無慮的家畜家禽。
②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
“專注”指專心注意,這一擬人寫法讓人感到牛無論吃草還是站立時都像一個人那樣深沉含蓄,不時地琢磨著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回味著草原的無邊美景,由此可以看出整個低地是何等的安靜祥和,外界對牛沒有一點干擾。
③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的碧綠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
這一句是對前面具體地描寫了牛群活動的場面總括,句中“全是”讓人想象到如同絲絨般柔軟而細密的碧綠草原上,活動著的全是黑白兩色的花牛,景致壯觀,色彩明麗,于是作者發出了贊嘆“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④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
沒有牧人的吆喝,沒有食物的紛爭,沒有強敵的進攻,馬兒是這無邊草原尊貴的主人,作者面對駿馬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們在草原上無拘無束的自在和任意馳騁的英姿,感嘆這草場與駿馬和諧。
⑤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遠處的幾座燈塔在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晚霞消逝,夜幕降臨,牲畜沉睡,一切都顯得無聲無息,只有遠處的燈塔像瞌睡人的眼閃著昏黃暗淡的光,這是多么安然與寧靜的境界,作者由衷地發出贊嘆“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夜晚的寧靜也是荷蘭的一大特點。
板塊三:誦讀實踐(9分鐘)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小組實踐:以導游的角色,抓住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內容,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向游人介紹“牧場之國”。
3、小組推薦代表班級交流,其他小組評議。
板塊四:拓展遷移(6分鐘)
根據課文內容和搜集的相關資料,展開想象,把下面的話寫具體。
1、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蘭是“牧場之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國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結課(2分鐘)
荷蘭之所以能擁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潔凈、風景宜人的環境,是因為荷蘭人民由衷的熱愛和保護,他們的付出同樣也得到了自然的回報,使他們能在這片優美、獨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閑地生活。課后,我們可以繼續搜集更多有關荷蘭的風景、風情,更立體地了解這個美麗的國度。
板書設計
22* 牧場之國
真正的荷蘭!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以學生合作交流為主,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只是適時地點撥。同時,注重對學生說話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9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張迎善那雙寬大、粗糙、有力、勤勞,創造了綠色寶庫的手,投射出這位普通勞動者質樸美好的心靈及其高尚的情懷,贊美了普通勞動者堅忍、敬業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意。
教學目標:
1.學習專注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學重點:
1. 體會林業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2. 學習抓住特征表現人物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感悟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圖片導入:人人都有一雙手,可由于人的年齡和社會經歷不同,它們絕不會是一模一樣的,每雙手都有它的特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張關于手的圖片,請大家猜猜它是屬于誰的手?
生:
媽媽的手(溫柔細膩的撫摸著嬰兒,藏著濃濃的母愛)
農民的手(手上布滿老繭和泥土,藏著農民的辛勞)
醫生的手(帶著手術用的手套,藏著救死扶傷)
……
2.引導質疑:每雙手都有它的特點今天我們也來認識一雙特殊的手。(板書課題:一雙手)通過上節課的初步了解,這節課你還有哪些疑問?
生:
張迎善的手是什么樣的?
他的手有什么特點?
他的手做了什么?
……
3. 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讀課文,邊讀邊用筆把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抓住關鍵詞把你感受到的手的特點批注在旁邊。
2.思考:為什么這雙手會是這個樣子?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細細品味。
二、解疑合探
(一)1.小組合作,匯報自學成果。分小組展示自學時找到的關于手的樣子的句子,并簡單談一談在讀這句話時的感悟。
2.轉關鍵詞,深入分析張迎善手的特點。
A. 出示句子“ 在兩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沒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方法指導:從哪些地方看出張迎善手的特點?
粗糙(“活像半截老松木”聯系實際生活中老松木的樣子進一步理解手的粗糙)
有力(“想抽回手沒得逞”、“緊緊裹住”說明張迎善得手有力)
讀書指導:出示“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半截老松木!”讀出驚訝的感覺。(差生讀,中等生評價后再讀,優生再評價再讀。比一比誰讀的更好)
并且多次閱讀后讓學生觀察句子特點:前面是問句,后面是對問句的回答,這樣的句子叫做設問句,出示設問句的作用,讓學生進行句子練習。)
結合圖片認真觀察感受手的粗糙
B.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干蘑。”
方法指導:這里運用打比方的手法,把______比作 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手的粗和硬)
C. 出示“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節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閱讀感知:從文段中抓關鍵詞了解手的特點,從“沒有指甲”、“刻”、“黑且深的裂紋”等知道這雙手是傷痕累累的。
D. 出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感知手大的特點,總結列數字說明方法。
展示按照這個尺寸畫的一只手,組織學生比一比,在直觀形象對比中是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總結張迎善手的特點,讓學生看一看自己的手,再對比張迎善的手,想一想他到底做了什么?為什么和我們的手千差萬別?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答案。
(二)從文中找出這雙手形成原因的句子,進行朗讀。
A. 出示:栽樹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塊塊得用手揀出來。保證苗苗不窩根,得用手把苗根送進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貼膠布涂手油不管用。
(讓學生邊讀,邊做出動作,體會張迎善對樹苗的愛惜,再帶著愛惜之情讀一讀,明白張迎善必須親自用手種樹,因此才會傷痕累累,手上布滿老繭。)
B.計算器請:
我們為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張迎善一共種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780000次)
組織交流: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接觸了幾十萬次,這一串數字多令人驚訝,作者在得知這一數字后驚訝的說道: 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請盡情地用驚訝的語氣讀出這句話來。學到這里,讓我們想一想這雙手的付出,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雙手。
生:勤勞的手,堅硬的手,比鋼鐵還硬的手,無私奉獻的手,默默無聞的手,創建綠色寶庫的手……
(三)林業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綠色金庫指的是什么?植樹造林還有哪些好處?小結:這大森林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是張迎善這雙手,讓我們再重溫一下張迎善的手。
三、質疑再探
課前的問題大家都弄明白了嗎?誰還有那些疑問?
預設:看著雙手老師看到了翠綠的森林,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四.運用拓展
一雙手一個動人的故事,一雙手一個奇跡的見證,一雙手一個美好心靈的展現!張迎善用他普通的雙手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學們我們人人都有一雙手,你愿意用你的手為社會做哪些好事呢?
(拾金不昧,助人為樂,扶老愛幼……)
五、布置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干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后請你仔細觀察,試著把它寫一寫。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安靜的神奇之處,感悟盲童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教學的重點: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請同學回憶校園春景圖,說說大家是通過什么來感受這明媚的春光的?
2、體驗盲人的黑暗。(請同學閉上眼睛,想想假如自己失去了光明,會有怎樣的感受?)
3、生交流感受后揭題
師: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假如我們失去了光明,我們就看不見美麗的校園,看不見敬愛的老師和同學,更看不見色彩斑斕的春天,我們的眼前將永遠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可是,有個8歲的盲女孩,她 雖然不能用眼睛去觀察春天,但她眼中的春天依然是多姿多彩的,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這個盲女孩。
板書課題:觸摸春天
4、讀題,理解"觸摸"后再讀題。
5、質疑。
二、合作交流
(一)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詞語。
2、思考,課文寫了誰用什么觸摸春天?你認為她是個怎樣的孩子?
交流:
1、說說課文講了什么?
2、說說你眼中的安靜是個怎么樣的孩子?(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安靜是神奇的女孩。)
(二)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安靜的神奇體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到讓你的心靈怦然一動的地方劃劃點點,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自學情況。
過渡:在這個春天的早晨,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鏡頭?
三、品讀感悟
重點句子一:
"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
1、生所說自己的體會。
2、找個學生蒙上眼睛,從后面走到前面,大家說說這個同學走路時的樣子,然后讀好這個句子。
3、師:同學們,安靜為什么能走得那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4、出示:"安靜整體在花香中流連。"理解"流連",說說為什么?(熱愛生活)
5、讀第二自然段,用讀把春天的美麗景色告訴安靜。
6、小結:安靜就是這樣愛生活,才能夠在花園里神奇般地穿梭!
重點句子二: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1、生說說從哪里看出安靜的神奇?
2、出示句子,比較: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A 自由讀句子,體會這兩句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為什么?
B 帶著自己的感覺(驚訝、贊嘆等語氣)讀第二句。
3、小結:多么愛生活的安靜啊,竟然能準確地伸向月季花,真是一個奇跡!
重點句子三: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掙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生談體會
2、師:同學們,一個盲童居然能抓住一只蝴蝶,你們覺得怎么樣? 請你通過朗讀把你的這種心情表現出來--自由讀--齊讀
3、師:同學們,安靜是個盲童,她是憑什么抓住這只睜著眼睛的蝴蝶的?
4、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神奇的靈性"。
5、師歸納引讀:
這靈性來自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她抓住蝴蝶的那一刻是多么高興啊,讀……
安靜抓住的不是靜靜開放的花朵,而是撲騰翅膀的蝴蝶,多么激動人心啊,再讀……
6、師:同學們相信這個奇跡的發生嗎?讓我們來聽聽盲人海倫凱勒的切身體會吧。
出示:"我是個盲人,但是我光憑觸覺就能發現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我能摸出樹葉精巧的圖形,或者松樹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覺到花朵美妙的絲絨般的質地。如果我幸運的話,在我把手輕輕地放在小樹上時,還能偶然感到小鳥在枝頭謳歌時所引起的歡樂的顫動。"
7、小結:上天是公平的,他使你失去視覺,便會讓你的嗅覺和觸覺非常靈敏,安靜雖然不能用眼睛看春天,卻會用心靈觸摸春天,她就是這樣 一個神奇的女孩。
重點句子四:
"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1、師:自己讀讀,想想,這句話中哪些描寫感受到了安靜的神奇?"張望"這個詞放這里有問題嗎?
2、指名讀。
師:同學們,安靜是個盲童,她仰起頭來張望,此刻她會張望些什么呢?
3、語言訓練:安靜仰著頭張望著,她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
4、配樂讀上面研讀的四句話。(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
師:這是一個多么愛生活的女孩,這是一個多么神奇的女孩!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創造奇跡的還有許多人。教師講述:
(1)海倫凱勒: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的女性,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
張海迪姐姐:身體高位疾癱,卻會說四個國家的語言。
(2)21位聾啞姑娘: 平均年齡才17歲,卻在20xx年的春節晚會上為全國的觀眾朋友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千手觀音》。
(3)少年指揮家舟舟:加減法只會算一位數,卻用一根小小的指揮棒揮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4)培智學校的兩男孩:剛從北京領回了第二屆全國聽障兒童才藝繪畫大賽優秀獎。
(5)許村青年周月峰:5歲失去雙臂,卻成為我省第一位殘疾人博士研究生。
師:聽了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學生有感而發,自由交流。
師小結:同學們,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人,他們都有權利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出光和熱,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生活中我們要像他們那樣珍惜生命。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們同作者一樣感動,感動安靜創造的奇跡,我想,我們一定有很多的話想說,或者你想對安靜說點什么,或者你想對作者說點什么,或者你想對自己說點什么,或者你想對家人、朋友、同學說點什么,那么,就拿起筆,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教學準備:搜集天山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跟隨葉圣陶先生到金華的雙龍洞走了一轉,今節課,我們將來到西部,新疆的天山。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用波浪線劃出今節課的學習內容。
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結構,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在文中找出有關地點變換的句子,用“——”劃出來。
3、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二、新授
(一)、第1自然段總寫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寫了什么景物?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讀了后,你覺得天山怎么樣?
3、指名讀。
師: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景物?
師:雪峰、雪水和溪流有什么特點呢?作者用什么修辭手法把這些景物描寫出來的?
師:你們覺得哪些比喻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劃出比喻句。
師出示比喻句。說說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句讀,齊讀。
師:的確,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讓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除了比喻,這一段話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去欣賞?
(三)、這篇課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現在小組合作探究。等一下與大家交流。(出示學習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3、劃出好詞好句。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你覺得這里的天山又怎樣?
師:作者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比喻)
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3、天山的水給天山增添了無限生機,樹是那么的密,花是那樣的綿延,要是讓你用一個字來概括七月天山的特點,你會用哪個字呢?(美)所以作者不由得發出贊嘆?
1、這句話是什么句?怎樣改成陳述句?這句話強調節了什么。
(四)、概括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
三、總結寫作方法:這單元里我們跟隨作者們來到了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白銀一般的----洞庭湖,風景舊曾諳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著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聲異的石鐘乳和石筍的.-----雙龍洞,有著奇異風光的——天山,我們發現,我們的祖國可真是----美!”有空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暢游大自然,并學課文的作者把看到的景物寫來。要注意:⑴ 講究寫景的順序。 ⑵ 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3)運用比喻、夸張、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四、作業:
1、填空。
2、請把你喜歡的優美語句找出來,并抄寫在摘抄部上。
板書:
進入天山:雪峰、雪水、溪流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密林
走進天山深處:野花
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匯的豐富,風景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講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要求學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全神貫注》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卻如癡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寫,生動傳神,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教學理念】
葉圣陶先生說:“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補充。”結合略讀課文特點,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悟、體驗與感受,理解內容,體會寫法;以語言為本體,以學生為主體,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回歸本色教學。
【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對記敘一個人的寫作方法應該有初步的了解,但還不是特別深入。通過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的重點語句,感悟人物的形象,體會作者的寫法非常重要。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新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并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通過具體事例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重難點】
體會并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通過具體事例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的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讀品味法、表演法
【課前準備】
PPT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關注“閱讀提示”,導入新課
1、同學們,知道大家喜歡名言,老師帶來了一句,請看:
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名言背后的故事,共同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26* 全神貫注,強調“貫”的筆順,第三筆是小豎,第四筆是長橫。
2、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
請同學們看著老師,看看誰做到了全神貫注。
3、關注“閱讀提示”,導讀是學習一篇略課課文的法寶,默讀自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認為最能體現羅丹工作時全神貫注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并談一談你的體會。
(3)聯系實際說說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體會。
讓我們圍繞“閱讀提示”的三個問題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開課以斯蒂芬·茨威格在故事中的說的一句話開課,引入課題,并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并引導關注這篇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教給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
二、自主初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準新詞:
羅丹 斯蒂芬·茨威格
邀請 摯友 儀態端莊
嘰里咕嚕 吱吱響 癡癡地笑
(重點強調讀準人名、理解“摯友、儀態端莊”的意思,讀好“嘰里咕嚕、吱吱響”兩個擬聲詞。)
3、討論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幫助學生通過抓住兩個主要人物羅丹和斯蒂芬·茨威格,并用上全神貫注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并簡單總結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用上“全神貫注”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解決閱讀提示的第一個問題,并教給孩子概括課文內容的主要方法,是中段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
三、合作探究,感悟“全神貫注”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中的第二個問題:找出能體現羅丹“全神貫注”的語句,把它畫下來,并且可以在旁邊寫上批注。
2、學生交流反饋:
A、預設1:
羅丹自己端詳一陣,卻皺著眉頭,說:“啊,不!還有毛病……左肩偏了點兒,臉上……對不起,請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來。
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哪句話、甚至是標點符號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師范讀,一個學生當雕塑進行表演,學生自由交流。
(1)抓住神態的詞語“端詳”,理解“端詳”的含義。
(2)抓住人物語言的句子,讀一讀你讀出什么?體會羅丹對作品要求的精益求精。
(3)“……”毛病后面有省略什么?(仔細地尋找)
(4)一個感嘆句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5)學生朗讀體會。
總結:同學們,一個詞、一個標點、一句話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羅丹的全神貫注。
B、預設2:
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
(1)他一會兒上前,一會兒退后,在干什么?
(2)他嘴里嘰里咕嚕的會和誰說話?想象一下,他會說些什么?爭吵些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此時的羅丹在在干嘛?讓你感受到什么?
(4)一個學生進行現場表演,想象羅丹當時的工作狀態。
(5)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C、預設3:
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女像癡癡地微笑,然后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
(1)學生談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
(2)點撥:見過醉酒的人嗎?此時的羅丹是這樣的人嗎?
是啊,這個時候,他忘記了( ),忘記了( ),忘記了( ),好像整個世界都已經消失了,只剩下( )。
(3)引讀:
羅丹對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戀、陶醉的.程度,“他——(生讀)”
此時的羅丹,他如癡如醉。就讓我們再如癡如醉地讀一讀。“他——(生讀)”
總結: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全神貫注的羅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人物“全神貫注”的重點語句,通過品讀這些關鍵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并且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探究閱讀提示第二個問題,為學生創設自主交流與表達的空間。】
四、 再讀名言,總結寫法。
1.再次出示斯蒂芬·茨威格說的話,生讀,此時此刻你又會有哪些新的理解和體會?
2、總結寫法:文章通過具體事例的描寫,讓我們認識了羅丹這個人特珍貴的品質,希望大家學習這種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3、的確,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希望同學們課外好好閱讀《中外名人故事》,繼續了解名人故事,學習名人精神。
4、請嘗試運用今天學到的寫法描寫一個人。
【設計意圖:再次以名言結束,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談一談體會,學生的理解將更加深入,并推薦有關本單元專題的書目,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同時布置關于讀寫結合的作業。】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3
教材處理思路:
通過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倔強、荒無人煙、忍饑挨餓、疲憊、口吻、遞給、香港、硬邦邦”等詞語。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細心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所蘊含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朗讀能力,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小紅軍堅強勇敢一心為別人著想的`品質。
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內心。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談話導入
板書課題,認識“倔強”一詞的讀音。簡介二萬五干里長征和小紅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由于國民黨瘋狂圍剿革命根據地,革命形勢十分危急。黨中央被迫決定撤離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路途遙遠而艱險,途經冰封的雪山、荒蕪人煙的草地……許多紅軍戰士犧牲在長征途中。在紅軍隊伍里,不少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有的只有十四、五歲,有的甚至只有十一、二歲。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紅軍”或“紅小鬼”。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發生在一個小紅軍身上的故事。
二、整體把握課文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忍饑挨餓”的挨(ái),不要讀成“挨家挨戶”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讀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頭,后者多用于書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讀成“漆(qī)”的音。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講了誰?是個怎樣的人?
3、通過閱讀這篇課文,小紅軍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陳賡同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布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分角色表演。
教學過程:
一、圖畫導入。
1、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2、教師導言:東西掉進水里會發出咕咚的響聲,可就是這個響聲卻把兔子、狐貍、猴子、小鹿嚇得撒腿就跑,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咕咚》。師板書課題并教讀:咕咚
3、認讀生字“咕、咚”,師相機講解:這兩個字可以組成“咕咚”一詞,像這樣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引導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不會讀的`想辦法解決。
(2)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
2、組織同桌互讀,互相幫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評價。
4、組織采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5、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引導齊讀課文,啟發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組織同桌互相說一說。
3、組織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特點?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組織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指導讀好這些詞語或短語: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攔住、拔腿就跑、可怕極了。
二、整體讀文,理解內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課件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是呀,在他們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都嚇得跑起來?
6、全班齊讀5~7自然段。
(1)指名反饋:野牛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野牛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相大白了,那么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攔住”。
7、分角色讀課文。
8、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9、教師小結。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果呢?唉,虛驚一場。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故事。
3、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品讀名言,交流感受。
媒體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這兩句名言告訴我們什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用生動的故事詮釋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這兩句名言。
3.板書課題:將心比心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根據“自學要求”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課文寫了幾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畫下相關語句。
2.檢查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
(1)奶奶講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開門,一直等到奶奶進門才松手,面對奶奶的道謝,阿姨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板書:幫助推門)
(2)我親自遇到媽媽看見實習護士扎針技術欠佳,鼓勵她再來一次,護士連聲感謝,媽媽說:“我的女兒……也能得到寬容和鼓勵。”(板書:理解過失)
(3)指導學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師小結:
本課講了兩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為奶奶開門以及說的話讓人感動;另一件是我的媽媽鼓勵護士并談及自己的女兒的話讓人深思,揭示出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將心比心,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點句
1.閱讀第一節,這節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讀給大家聽。
(1)媒體出示句子:
“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①“這種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沉重的大門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開,而且很可能會撞到緊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媽媽能獲得他人的幫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體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③你從阿姨的做法中讀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別人能幫助自己的媽媽,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關心、幫助他人。
用行動告訴我們想獲得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心、幫助別人。
老師隨機點撥:是啊,關愛老人是人類美好的道德修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訴說著關愛老人、愛護孩子的可貴和必要。阿姨的行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溫暖了我的心許久。讓我們一起以深情的朗讀來贊美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齊讀第一節。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1.媒體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里,眼見針眼處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她正在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邊的話。
(1)說說為什么讓你感動?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2.媒體出示:
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成功了。
(1)“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
(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時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2)引讀:
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如果你是母親,你會怎么說——
(引言: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3)你認識到了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善良、寬容、和藹可親……
3.媒體出示:
母親用另一只手拉著我,平靜地對護士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1)文章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么感情?
(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不是。原來是抱怨的。)
小練筆:
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
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
我自省的.角度: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
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才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媒體出示:阿姨對奶奶的話。
“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媒體出示:媽媽對護士的話。
“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4.媒體出示最后一節。
將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
體會別人的心理,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齊讀。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小結: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抄寫名言:
3.拓展作業:
(1)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我把座位讓給抱著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來人往的超市里,我幫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買的東西。
(3)大街上,我幫助一位殘疾的叔叔撿他掉在地上的東西。
要求:
1.選擇一個內容來寫。
2.把自己做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板書設計]
↗ 幫助推門
8* 將心比心
↘理解過失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分享: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03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05-03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03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6-10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03-27
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設計10-13
語文下冊《蜘蛛開店》教學設計05-3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05-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推薦】05-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熱】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