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品讀名言,交流感受。
媒體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這兩句名言告訴我們什么?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用生動的故事詮釋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這兩句名言。
3.板書課題:將心比心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根據“自學要求”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課文寫了幾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畫下相關語句。
2.檢查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
(1)奶奶講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開門,一直等到奶奶進門才松手,面對奶奶的道謝,阿姨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板書:幫助推門)
(2)我親自遇到媽媽看見實習護士扎針技術欠佳,鼓勵她再來一次,護士連聲感謝,媽媽說:“我的女兒……也能得到寬容和鼓勵。”(板書:理解過失)
(3)指導學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師小結:
本課講了兩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為奶奶開門以及說的話讓人感動;另一件是我的媽媽鼓勵護士并談及自己的女兒的話讓人深思,揭示出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將心比心,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點句
1.閱讀第一節,這節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讀給大家聽。
(1)媒體出示句子:
“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①“這種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沉重的大門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開,而且很可能會撞到緊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媽媽能獲得他人的幫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體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
③你從阿姨的做法中讀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別人能幫助自己的媽媽,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關心、幫助他人。
用行動告訴我們想獲得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心、幫助別人。
老師隨機點撥:是啊,關愛老人是人類美好的道德修養,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訴說著關愛老人、愛護孩子的可貴和必要。阿姨的行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溫暖了我的心許久。讓我們一起以深情的朗讀來贊美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齊讀第一節。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1.媒體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里,眼見針眼處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她正在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邊的話。
(1)說說為什么讓你感動?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疼,你猜猜他當時怎么想?(從哪里看出母親的敏感、關愛理解別人的心?)
2.媒體出示:
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成功了。
(1)“不要緊,再來一次”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
(已經打了兩針了,而且還起了青包,當時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
(2)引讀:
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當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母親分明已經察覺到年輕護士是個新手,有可能面臨第三次的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如果我就是母親,我會這么說——“不要緊,再來一次。”如果你是母親,你會怎么說——
(引言:啊!這是寬慰的說,鼓勵的、耐心的……)
(3)你認識到了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善良、寬容、和藹可親……
3.媒體出示:
母親用另一只手拉著我,平靜地對護士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1)文章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平靜”這個詞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平靜這個詞,你體會到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什么感情?
(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
(2)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是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不是。原來是抱怨的。)
小練筆:
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 。”
母親的角度:母親太愛我了,真是我的好母親。
我自省的角度: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母親一樣體諒別人呢?我太小氣了。
道理的角度: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寬容對待,學會理解。只要我們將心比心,才會獲得快樂與幸福。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親這樣想:
1.媒體出示:阿姨對奶奶的話。
“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2.媒體出示:媽媽對護士的話。
“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3.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4.媒體出示最后一節。
將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別人的心。
體會別人的心理,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齊讀。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為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
2.學生回答,逐一板書。(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3.小結: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抄寫名言:
3.拓展作業:
(1)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我把座位讓給抱著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來人往的超市里,我幫素不相識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買的東西。
(3)大街上,我幫助一位殘疾的叔叔撿他掉在地上的東西。
要求:
1.選擇一個內容來寫。
2.把自己做的過程寫清楚、寫具體。
[板書設計]
↗ 幫助推門
8* 將心比心
↘理解過失
(幫助、關心、寬容、理解、信任、鼓勵、支持、尊重……)
分享: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尊嚴》這篇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這份食物。后來,他留在杰克遜家里干活,成為莊園里的一把好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可以沒有財富,但必須要有做人的尊嚴,這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嚴,就有可能擁有財富乃至一切。
這是一篇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感悟、理解并從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讓學生在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理解并積累“愜意、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繪人們苦難生活的詞語。
2.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后再接受食物的事,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通過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態,體會他自尊的可貴品質。
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將來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有一個饑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他面前,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指導“尊”字的寫法及易漏筆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建議: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尊嚴”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獨立自讀。
3.反饋自讀情況。
(1)簡述故事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3)指導練寫難寫生字。
三、聚焦“尊嚴”。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表現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作者通過什么寫作方法來表現哈默的尊嚴的?
2.指名學生匯報朗讀,教師相機點撥。
(1)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從年輕人跟其他難民的不同表現,暗示他的“尊嚴”使他不接受別人的施舍。
(2)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堅持通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3)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勞動就不能白吃東西。這就是尊嚴。
(4)“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年輕人的倔強正顯示出他對于尊嚴的堅持,無論如何絕不放棄尊嚴。
(5)杰克遜大叔十分贊賞地望著這位年輕人,他知道如果不讓他干活兒,他是不會吃東西的。
正是年輕人身上的尊嚴贏得了杰克遜大叔的贊賞。
(6)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即使餓到了極點也要忍住,也要先通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7)杰克遜大叔微笑地注視著這個年輕人,說:“小伙子,我的莊園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來的話,我太高興了。”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工作的機會。
(8)過了兩年,杰克遜大叔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幸福。
四、布置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2.課外閱讀名人傳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聽寫生字新詞。
二、復述課文內容,再現“尊嚴”形象。
(運用積累的詞語:“沃爾遜、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許配”,引導復述課文內容。)
三、走進杰克遜,領悟“尊嚴”神韻。
1.回顧大叔的言行,體會其內心,感受其獨具慧眼,真誠待人的品行。
2.想象哈默兩年中的行為,聯系哈默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大叔對女兒說的話,體會尊嚴的價值。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四、討論、拓展,體會“尊嚴”價值。
2.默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從哈默和大叔身上學到了什么?
3.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做“尊嚴”?根據自我體驗練讀課題。
4.師生交流收集的資料,受到維護自我尊嚴的熏陶。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父親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為“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體現出作者對父親、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依次寫了“失去菜園、決定開墾、開墾荒地、壘上石墻、種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糞肥田、菜園豐收”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及部分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積累并學習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
4、理解“父親的菜園”的來之不易。感受并學習父親的勤勞與執著。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描寫父親開墾菜園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愛是教學重點。體會父親在荒坡上開墾菜園的艱辛,對城市的學生來說是教學上的難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開出了一塊菜園,但子女收獲的不僅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種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二、根據自讀提示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并在空白處批注。
三、全班交流,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師:為了把“貧瘠的土地”變成“翡翠似的菜園”,父親都做了些什么?
預設:
交流一:望著我們疑惑的神情,父親堅毅地說:“我們去開一塊新的菜地!”
(開辟新菜園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當時的神情是“詫異”,是“疑惑”。可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梁柱的父親現應承擔起這一份責任啊!)
交流二: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著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起一擔柴草回家來。
(父親起早貪黑地勞動,一干就是一星期呀!我想,父親的勤勞肯吃苦,堅韌不拔的品質不用我多說了!)
交流三: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
(一個“丟”字,一個“沖”字足以看出父親很在乎他的菜園,盡管現在下著暴雨,他也要出去看一看。可見,他對這塊菜園是如此地熱愛。)
交流四: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墻,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
(多么頑強的父親呀!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大雨沖毀了菜園,卻沖不垮———父親的決心!)
交流五:父親摸摸我的后腦勺,信心十足地說:“當然能!”
(父親很自信。只要認準目標,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交流六:春天到了,父親在他的新菜園里,種上了豌豆。沒過多久。菜園里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就在我做著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親說:“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干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同學們,作者這里有一個字用的非常好,“翻”,你們覺得這一“翻”翻掉了什么?(翻掉了父親的辛苦和努力,翻掉了作者想吃炒豌豆的美夢……)
那這一“翻”又為以后翻出了什么?(翻出了土地的肥沃,翻出了全家的期盼和希望,翻出了以后全家幸福的生活,翻出了父親菜園的更好的收成)
四、探討課題的含義
師:現在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將這個菜園命名為“父親的菜園”,而不是“我家的菜園”“我們的菜園”了嗎?(師在題目上打個問號)
預設:
這塊土地傾注了父親的愛。
這塊菜園全是父親的付出。
父親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這片菜園
正是因為父親的精心侍候,才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這個菜園布滿了父親的汗水還有他的心血。沒有父親,也許這個菜園根本就不會出現。
五、總結課文,情感升華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從父親的身上得到了什么 (如;執著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勤勞,為了理想竭盡全力地付出等)
六、布置作業
積累語言選擇你最受感動的語句抄下來、
板書設計:
28* 父親的菜園
每天早出晚歸 不怕苦
暴雨過后重建 不氣餒
豐收之后肥地 不只顧眼前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理解體會其品質。
2、進行個性化閱讀,培養閱讀想象能力。
3、認識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內在品質。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誰能說說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是呀,你們都擁有一個充滿快樂和幸福的童年,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國,一些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在他們當中,就有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那么他的命運又如何呢?今天,讓我們共同的走近這個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書:14小珊迪)
過渡語: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讀一讀課文,了解小珊迪的童年生活呢?(生回答:)想讀就讀,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課件出示1:旅館可憐掏錢孤兒目不轉睛糾纏流露上當又薄又破先令便士)
師:有聲的朗讀是一種表達,無聲的朗讀有助于思考。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三、細讀課文體會小珊迪的可憐。
1、體會外貌描寫:
師: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篇課文與其他寫人的文章一樣,開篇就描
寫了小珊迪的樣子,現在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珊迪外貌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你的體會記錄在句子的旁邊。
(1)自由讀:體會小珊迪的外貌描寫。
(2)指名讀:思考,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就是這樣一位可憐的小男孩他徘徊在街頭乞討。
(3)生齊讀:(課件出示2:這時走過來一個小男孩————————————)
問:從珊迪的外貌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可憐)
問:哪些詞語讓你更加體會到珊迪的可憐呢?生回答:(課件出示:又薄又破、瘦瘦的、凍得發青、赤腳、凍得通紅)
師:我發現,咱班同學關鍵詞語找的真準啊,老師很佩服你們,不過能找出來還不行,還要透過這些關鍵詞語把小珊迪的可憐形象讀出來,誰愿意來試試?
生讀師評。
2、體會對話描寫:
師:多么可憐的孩子呀!這么冷的天他在街上做什么呢?(生回答:賣火柴)
師:是呀,小珊迪在不停的請求我買一盒火柴,那文中主要寫了小珊迪的幾次請求呢?請同學們找出小珊迪與我們的對話部分讀一讀,看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1)自由讀:體會對話。
(2)指名讀:問:在這段對話中寫了小珊迪的幾次請求?(生回答:三次)
(3)師生分角色讀:問:體會一下,在小珊迪的乞求中你發現有什么變化?(生回答:一次比一次急)從哪幾個詞語中感受到的?
師: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速度來讀小珊迪的話呢?誰能來試一試?
(4)指名讀:(課件出示3:先生請買盒火柴吧——————————我可以給您換零錢。)
師:小珊迪的話語由請到請求最后變成了乞求(課件出示:請—————請求————乞求)
問:“乞求”什么意思你知道嗎?()
師:這個可憐的孩子就為了這僅有的一點希望乞求著。
(5)生齊讀:(先生請買盒火柴吧——————————我可以給您換零錢)
師:在小珊迪的那苦苦的乞求中讓我們看出他已被饑餓、寒冷折磨到無法容忍的程度了。為了使他不再糾纏,我給了他一先令,他轉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見他回來,于是我猜想可能怎么了?(生回答:可能上當了)但是從那孩子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中我又做出了怎樣的判斷呢?
(生回答:他不是那種人。)
問:那種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生回答:見錢眼開貪圖錢財坑蒙拐騙)
問:既然他不是那種人,為什么還沒回來呢?(生回答:因為他被馬車撞了)你是從誰的話中得知的呢?(生回答:小利比)
四、展開聯想,體會小珊迪的可敬:
1、指名讀小利比的話:
師:這樣一個誠實善良的孩子,在換好零錢回來的路上究竟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愛丁堡的那條街道去看一看,看看小珊迪在回來的路上究竟遇到了什么?(課件出示4:音樂)
2、展開想象
(1)、體會得到錢的喜悅
師:小珊迪握著剛剛換回來的12個便士高高興興的往回跑。(課件出示:他想————)
(2)體會小珊迪的遭受到的痛苦
師:可是,就在這時,前方路口,一輛馬車極快的奔來,小珊迪來不及躲閃,被馬車撞倒了,那馬車(課件出示:不但—————————反而—————————)
(3)、體會小珊迪的堅強
師:小珊迪掙扎著坐起來,忍著疼痛,用手四處摸索著。他在找什么呀?此時此刻他又會想些什么呢?
(4)、體會小珊迪對弟弟的親情
師:太陽快落山了,小珊迪的腿斷了,他無法站起來,只能依靠著雙手向前一點點爬去,他要爬回家,(課件出示:因為————————所以—————)
(5)、體會小珊迪的'誠實、守信、可敬。
師:就這樣他在幾個同伴的攙扶下回到了家,迎面撲來小利比,驚慌失措的喊著,哥哥,你怎么啦?哥哥告訴他發生的一切,小利比說:我們拿著錢去找醫生吧,,一定會治好你的腿!可是小珊迪仍然堅持著說——————小利比說:“你的傷那么嚴重說不定你會死!小珊迪仍然搖了搖頭說———————
3、感受小珊迪的可敬
問:通過這一段的情境,你有看到一個怎樣的小珊迪?(板書:可敬)
五、體會情感,豐富小珊迪的形象。
師:我隨同小利比來到了小珊迪的家,推開那破舊的門,映入眼簾的都是什么呢?(課件出示5:圖片。)
師:這時,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聲音又對我說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小珊迪的話。
(1)自由讀小珊迪的話:問,從他的話語中你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回答:(他非常關心他的弟弟)
師:就在這樣的時刻,他仍然想著弟弟,想著對先生的承諾。小珊迪用他那奄奄一息的聲音對我說:(課件出示:生齊讀:我換好零錢—————————————)
師: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使是在自己遭遇車禍、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盡快把錢還給我,想到的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這就更加證實了我開始對小珊迪的判斷是正確的,他絕不是那種人!
問: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板書:誠實守信)
師:此時此刻,我們看到的是可憐的,可敬的小珊迪。作者深深的同情他,我們也深深的同情他,我們懷著深深的同情對他說:(生齊讀:我會永遠照顧小利比的。)
師:面對這可憐又可敬的小珊迪,我們許下重重的承諾。(生齊讀:——————————)
師: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為了那四個需要找還的便士,一個可憐、可敬、誠實、守信的孩子死了!
5、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此時,我真不愿意用“死”這個字眼來形容珊迪最后的結局,但是,珊迪是真的死了。他靜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唯一的親人。
師:孩子們,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想對小珊迪說嗎?
六、情動辭發,總結全文。
師:說的多好啊!他很窮,他非常需要那些錢,但他絕不是那種人,這樣的孩子可愛嗎?這樣的孩子可敬嗎?這樣的孩子我們會把它遺忘嗎?永遠不會,我們忘不了這個可愛又可敬的小珊迪,又怎能忘記他給我們帶來的無數的啟示。同學們,讓我們像小珊迪一樣,(課件出示6:多一份誠實的面容,多一點守信的品質吧,我們相信,擁有誠信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美好,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5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自然之道》板書題目,你是怎么理解自然之道的“道”的?
預設:
學生能回答的:
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中存在的道理。
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中存在的規律。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的。
師:你們理解的很好,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確都有他自己的規律。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自然之道呢?
同學們都進行了課前的預習,通過預習,你都讀懂什么了?還有哪些不懂的?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然后小組長帶領大家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二、小組交流
1.主要內容: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要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救了一只偵察龜,使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喪了性命。他們感覺到很后悔、很自責。(如果有不足、遺漏、多余要糾正和補充。)
我們知道了大自然是有規律的,不能隨意破壞大自然的規律。
2.我們知道海龜的生活是有自然之道的。我們是從第三段讀出來的。海龜是偵查龜。探、欲出又止。躊躇:猶豫,文中指幼龜探頭出穴欲出又止偵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樣子。
3.我們從第五段也可以看出海龜是有自然之道的。因為巢中的海龜得到錯誤信息,所以才會爭先恐后的結伴而出。
師:同學們能夠利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體會,讓我們對海龜生活的自然之道有了更多的了解。聯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課文的一種好方法。
4.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第五段)
(板書:愚不可及)“愚不可及”是沒有比這再愚蠢的了。愚是二聲,愚蠢的不能再愚蠢了。你們從哪知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
“魚貫而出”“爭先恐后”幼龜的想法。
“成百上千”“飽餐一頓”
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教師引導:先前嘲鶇沒吃到海龜的時候是什么樣的?“頹喪”情緒低落,很失意的樣子。
師:因為救了第一只偵察龜,使那么多原本可以幸免的海龜都成了食肉鳥的腹中之食,這種好心辦的是一件徹徹底底的壞事,真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啊!為什么會發生這樣愚不可及的蠢事呢?
5.生物學家向導知道自然之道。第四段(我和同伴們是愛護海龜的)緊張、焦急向導“若無其事”指導讀。(蘑菇云理解課文)他們對太平洋綠龜習性的了解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與感情不同。
6.提出問題:
為什么向導明白自然之道,還認同他們的做法?
觀點一:大家都說他見死不救,他只好按大家的說法做。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向導極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極不情愿”
觀點二:他想通過事實來教育大家,但是沒想到后果會這樣嚴重。所以當災難發生的時候,他盡力去補救。
或者:向導知道自己錯了。極力在彌補自己的錯誤。
第七段抓住趕緊、迅速、奔、氣喘吁吁來讀。
7.我們感到同伴們和向導他們很后悔、很自責、悲傷。第8段低著頭、慢慢地走(他們在想什么因為我們的無知,不了解自然之道,強迫向導做了錯誤的決定,造成了悲慘的結局)
向導發出的悲嘆(悲傷的嘆息)讓我感到(傷心、悲傷、愧疚、懊悔)
師:可能對于他一生來說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是他懊悔終生的事情。
所以,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引讀)
向導一定會在心里發出這樣的悲嘆:
多年以后,當他回想這個錯誤的決定,想到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時,他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悲嘆:
如果不尊重規律,不知道還要發出多少這樣的悲嘆!
此時,你對自然之道又有了哪些感受呢?
談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能違背的)
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壞事)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自然界的一切生靈都有自己的生命規律,我們應該了解自然,尊重自然。
生活之中還有很多的自然奧秘,希望你們去探索、去發現!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3. 學習作者一家人正確對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用具:
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永生的眼睛》。齊讀課題。 本文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為題?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要求 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2.指名讀課文,并糾正讀音。
3.練習復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 詳細地復述課文
(2) 簡要地復述課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誰捐贈了角膜?
(母親 父親 女兒)
(4) 用幾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作者的三位親人死后捐獻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分別指名讀"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三部分內容。
2.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為什么寫女兒溫迪捐獻角膜的經過要簡略地寫?
3.指名回答。
4.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
2.指生認讀。
三、品讀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母親捐獻角膜
(1) 默讀課文,找出"我"對父親同意母親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態度的句子,體會一下當時"我"的態度是怎樣的?(不理解)
(2) 畫出父親說的話,并出示投影:
父親平靜地摟著我,"你所能給以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 自由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思考:父親認為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②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
③ 指導背誦這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父親捐獻角膜
(1) 自由讀課文,畫出父親的心愿。
交流:
他愉快地告訴我:"我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 體會父親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愉快)
③ 指導背誦這段話
(2)"我"將父親的心愿告訴了溫迪,溫迪有什么表現?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體現出溫迪對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親也遵照遺愿捐贈了他的角膜,這使溫迪有了怎樣的認識?
體會最后一句話: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睛里的一種驕傲!自己默讀這句話體會"驕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
3.學習第三部分:女兒溫迪捐贈角膜
(1) 齊讀"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來信的內容"
(2) 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① 指名讀句子
② 結合題目"永生的眼睛"來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
③ 請同學說自幾的理解。
四、擴展延伸
1.請你結合實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贈角膜"這件事的?
2.指名說
1.請你課下寫一件給你感觸最深的事情,要求內容要有詳有略。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7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將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結合,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語: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請有實地感受的同學具體談一談。
2.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視頻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說說感受。
過渡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贊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為什么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4.檢查自讀效果。
(l)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2)引導學生體會本課新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8
學情分析:
本次《語文園地六》共有四個板塊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其中后三個板塊中的一些題目是圍繞本單元關愛、奉獻這一主題而設置的,教學中要注意相互的聯系。
我的發現包含發現識字規律和多音字用法兩項內容。運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記生字這個學生在平時的識字中都已經學會了,因此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并不難,重點是運用多種方法當堂識記6個生字。我會填是讓學生在讀讀、說說、用用的過程中,發現漢字的一字多音現象,多音字的認讀需要在具體的語境中多加訓練,反復朗讀才能鞏固。
日積月累:
包括讀記短語、填標點、讀兒歌三項內容,意圖是積累語言、學習使用標點符號、培養學生的愛心。讀讀記記有六個偏正式短語,要求反復朗讀,不斷積累這種短語,還可以創設情境進行感悟。我會填是根據例句,通過自己讀句子,填標點,引導學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感嘆號;要填的第一句也可以填問號;要通過朗讀來體會不同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氣。我會讀要求誦讀兒歌;重點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感情;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從兒歌中體會到什么;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對讀或表演讀,體會語言的韻味和兒歌中蘊含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口語交際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想這樣做。這個話題圍繞著關愛這個主題進行,很有現實意義,面對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我們的孩子應該做些什么呢?平時我們也看到一些孩子拿殘疾人取樂,瞧不起他們,不愿去幫助他們的現象。因此在課前先讓孩子們去體驗殘疾人的生活,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引發同情心。再在課堂中提供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境,讓孩子們在創設的情境中與殘疾人真誠對話,溝通彼此的心靈,從而達到提升孩子們關愛他人的情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展示臺在本單元一開始就落實到每位學生的身上,課堂上只作交流、展示,教師要設法讓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差距,異質分組,讓學生邊展示邊學習。
本課的學習更多體現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夠運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自主識字,分辨多音字,朗讀積累短語,根據不同的語意填不同的標點符號,能以我想這樣做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和識字方法的練習,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詞語的搭配,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標點符號的運用,設置口語交際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語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自己選擇內容進行學習,在合作中懂得團隊精神的可貴和自我價值,使他們具有我是學習小主人的思想。在體驗中感悟,在情境中對話,提升孩子們的情感,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通過展示日記,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教學理念:
自主、開放、快樂學語文;合作、探究學語文。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準備學習錦囊(內裝漢字構字部件)
教學時間:
2-3個課時(機動安排)
教學過程:
一、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課件出示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四個版塊。問學生:今天,我們要當一個學習的小主人。請你首先選擇一項你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吧?(按1到4的版塊順序用手勢表示)(學生喜歡哪個內容多的,就先進入哪個版塊)
二、隨機進入學習版塊
我的發現
(一)我會認
1、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自由讀;指名讀,糾正字音;同學對讀,互相檢查。
2、課件出示6個要認的生字(去掉拼音)
開火車認讀,再次鞏固字音。
自由讀,讓學生自主發現熟字相加的識字方法,學生也可以運用其他識字方法識字。
3、拓展練習
①從6個生字中選一個字擴詞或說一句話。
②拼字游戲。(見課件)
每四人一組發給一個學習錦囊,袋內有一些漢字的構字部件:
心、力、廠、愁、工、角、
止、羽、戶、月、石、貝、
分、饣、犭、豆、幾、青、
斗、宀、辶、米、奇、貝
請小組在兩分鐘內用這些構字部件拼成一些字:
愁、歷、貢、肯、
扇、確、貧、饑、
猜、逗、料、寄。
哪組速度最快,哪組就獲勝。
(二)我會填(課件)
1、學生自由讀文中的兩個句子,并填字,教師巡視。
2、指名4位學生上臺板演所填的字。
3、你們發現要填的字有什么特點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個多音字,字形相同,字音不同,字義也不同。
4、指名讀這2個句子。
齊讀。
5、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6個句子(把本冊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加以整理編成句子)。
①媽媽背著背包上班去了。
②阿英是個聰明好學的好姑娘。
③建筑工人為了建設我們的祖國,四海為家。
④我轉身看見一架大風車正在慢慢轉動。
⑤丁丁興奮地說:我能去北京玩了,太高興了!
⑥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我一邊走,一邊哼著輕快的小曲。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讀好這些句子中帶點的多音字。
匯報交流。
日積月累
(一)讀讀說說(課件)
1、自由讀文中的詞組。
2、開火車讀,糾正字音。
3、有感情地讀這些詞組。(如健康的身體讀出自信的語氣)
4、拓展練習
①如()的身體,()的眼光。(和文中的不同)
②你還能說出其他象這樣子的詞組嗎?(引導學生回憶起這樣的詞組)
(二)我會填(課件)
1、回想一下,一個句子講完了,可以用上哪些標點符號。
2、自由讀一讀文中的4個句子,獨立完成作業。
3、指名反饋,要求讀出你所填的符號的語氣。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體會不同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氣。
5、完成拓展練習.(課件出示)
媽媽說那份禮物是給阿英妹妹的(。)阿英妹妹是誰(?)她在哪里(?)媽媽明明知道我喜歡那條裙子,卻不給我買,媽媽真小氣(!)
(三)我會讀
1、自由讀通讀順《誰和誰好》。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四人小組合作讀。選擇自己小組喜歡的方式來合作讀。
3、小組朗讀對抗賽。評出最佳朗讀小組。
口語交際
我想這樣做
(一)課前體驗殘疾人的艱辛生活。
1、每位同學在家中模擬過半個小時的殘疾人的生活,如蒙上眼睛做一回盲人;綁住一條腿做一回腿廢人等等。
2、收集一些反映殘疾人艱辛生活的例子。
(二)談談當殘疾人的感受。
師:同學們,我們在家中都體驗了一下當殘疾人的滋味。現在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做殘疾人的感受,講一講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當時自己心里想些什么?
請幾個同學講一講。
(三)以前遇到殘疾人,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師:同學們,現在我國約有6000萬的殘疾人,這些殘疾人絕大部分過著十分艱辛的生活,而我們每天都能見到幾個殘疾人,那你平時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朋友可要實話實說噢!
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再選擇幾位有代表性的講一講,其他同學評議一下,這樣想,這樣做對不對,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四)在情境中進行口語交流,現在你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師:下面是幾種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如果現在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
1、有一天,一位盲人要過馬路,馬路上車很多。
2、有一天,一位拄著拐杖的獨腳人上了公共汽車。
3、學校門口,有一個沒有雙腳的老人躺在地上討飯。
4、我們班的某某同學得過小兒麻痹癥,走起路來跌跌撞撞的。
四人小組選一種感興趣的(也可以自己創設一種不同的情景),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在表演中進行口語交際,要求有禮貌,態度自然,聲音響亮,語言清楚明白。
請幾個小組上臺表演,大家評議。
(五)升華情感,指導行為。
師::看到小朋友能如此設身處地地為殘疾人著想,這么的有愛心,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有一首歌,就是描寫人們關心幫助他人的美好心靈的,你們想聽嗎?
播放《愛的奉獻》,同時出示歌詞。
同學們跟唱。
師:同學們,就象歌中唱的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在以后的日子里,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板書(可用簡筆畫在黑板上板書,也可用課件出示):
展示臺
展示活動讓學生自己組織、開展,體現自主性。教師做好指導。(時間可安排在午間或自修課,讓學生把課桌圍成一個大圈,作簡單的舞臺布置)(課件)
1、在教學《日記兩則》時就鼓勵學生記日記,并提醒學生注意保存。先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自認為寫的最好的日記,再全班交流。
2、課前讓有興趣的學生收集《愛的奉獻》的歌詞,并主動地識字、學唱。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新識的字,把他們新識的字寫在各自的《閱讀識字本》上。可以進行個人表演或小合唱。
3、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唱其他關愛和奉獻的歌、跳舞;講關愛和奉獻的故事;說一件令自己感動的事;記名言等。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美國著名的作家琳達向我們講述了他們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贊美了他們高尚的品質。課文中的“我”由當年對父親捐獻母親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親自捐獻了因病去世的父親和因車禍喪生的女兒的角膜,這是多么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展現了“我”傳統觀念和思想認識的升華。當年十四歲的“我”和現在十四歲的女兒,對親人捐獻角膜的兩種不同態度,也反映了前輩的言傳身教對后輩所產生的影響。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語言生動細致的描寫,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寫法。
2.讓學生從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學生準備:查找有關捐獻器官的資料,調查周圍人對捐獻器官的認識、態度。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歐洲諺語:“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恒的筵席。”正因為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人間處處顯真情。可見,善良和愛是人世間永恒的主題。我們領略了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和受眾人愛戴的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這都源于他們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源于他們對世人的一種大愛的精神境界。今天,讓我們帶著一顆溫潤的心,一顆感恩的心,走進琳達一家,領略他們一家三代無私而偉大的愛。
二、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提示:
a自由放聲朗讀課文一次,遇到難讀的字詞或句子多讀幾遍,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b 讀后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一件什么事?
2.檢查詞語
捐贈 角膜 給予 重見天日 不假思索平靜 熱淚盈眶
3.讓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說說什么是“角膜”以及對“角膜”的認識及其捐獻角膜的意義。
三、理解課文
1.這篇課文講一件什么事?
2.琳達,琳達的父母親,還有琳達的女兒溫迪,她們對捐獻眼角膜的態度一樣不一樣?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a 出示句子。“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父親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琳達對捐獻眼角膜是怎樣的態度?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讀句子,體會琳達的氣憤。對父親的氣憤正好說明了琳達對母親那深深的愛。難道父親就不愛母親了嗎?——不是的,那是因為——出示 )
b “琳達,”父親做在我身旁,平靜到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哪個詞表現了父親對捐獻角膜的態度?
父親的平靜是因為——“如果我們的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父親的平靜是因為——他和媽媽很久以前就決定死后捐贈器官了。
c 體會愛
琳達想到的是母親,是自己的感受,那是一種——(小愛);父親想到的卻是他人,是他人的健康,他人的幸福,那就是一種—(大愛)呀!
3.出示補充資料
據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看了這一段資料,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結合資料體會器官捐獻的意義。)
小結:是呀,原來有那么多患者急需器官捐獻移植,那么多人熱切地盼望著這份禮物,這份禮物也就顯得格外的珍貴。所以父親說——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這個偉大的.決定,你會為琳達的父親感到——(驕傲)敬佩 高興
是呀,難怪溫迪說(出示)“媽媽,我真為你、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溫迪為外公驕傲是因為——————————,溫迪為媽媽驕傲是因為——————————。
難怪溫迪說:“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送給失明的人,讓他重見天日。”
(齊讀,個別讀)
讀著,讀著,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溫迪?
有這么一位善良,可愛的女兒,琳達怎么能不感到驕傲呢?
(齊讀)“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句式訓練:琳達為溫迪的__________感到驕傲。
溫迪的___________, 怎能____________感到驕傲呢?
四 、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故事講到這兒,并沒有結束,就在琳達的父親去世的兩周后,傳來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噩耗(出示)
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琳達又失去了她那可愛的、才華橫溢的女兒小溫迪,這對于一個剛剛失去父親,舊痛未愈、新傷又起的琳達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呀!她應該咒罵老天的不公,應該哭訴自己凄慘的命運,而博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可是她沒有,她是平靜地簽署了女兒的器官捐贈同意書。此時,溫迪的話還縈繞在她的耳邊:“你想過如果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此時此刻你為誰而驕傲?
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出示——)
“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你怎么理解“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這句話?
2.是呀,永生的眼睛是溫迪外婆的眼睛,是外公的眼睛,是溫迪的眼睛,也會是琳達的眼睛。出示____
①鄧小平爺爺逝世后,捐獻了自己的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②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獻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③深圳眼科醫院醫生姚曉明母親捐獻角膜,他親手為母親摘除角膜。
3.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你的理解。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做標題?(小組討論,再指名)
五、總結
永生的不僅是溫迪外婆的眼睛,外公的眼睛,溫迪的眼睛,鄧小平爺爺的眼睛,吳翼飛的眼睛,姚曉明母親的眼睛,更是千千萬萬顆愛心!
板書設計:
18、永生的眼睛
父親 關愛他人
琳達 捐獻角膜
溫迪 無私奉獻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 學會8個字,會認3個字。
2 學習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3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少年那朝氣蓬勃、斗志昂揚、充滿無限希望的精神風貌。
4 通過閱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體會作為少年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理解“紅通通”、“萬仞高山”、“翱翔”、“乳虎、“刀刃”,讓學生有形象的感受。
教學難點:
感悟少年的精神風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 播放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學生齊唱。
2 談話“作為一名少年,當你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你的心中會有怎樣的感情?”
3 板書課題《少年》
二、學習生字、生詞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畫出生字、詞。
2 同位合作學習生字、生詞。
3 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三、學生自讀課文
1 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2 這首詩歌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 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自豪地告訴大家,你有哪些不懂的`,大膽地說出,虛心求教。
4 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 指名朗讀課文。
2 討論:在這首詩歌中,作者說少年像什么?
3 分組合作學習,思考:
我們少年與這些事物有什么聯系?作者這樣寫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點?
4 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5 比較句子:
少年--像剛磨好的刀刃,發出閃閃的亮光。
少年像剛磨好的發出閃閃的亮光的刀刃。
少年像刀刃。
二、練習朗讀
1 領讀,請一名學生讀每節的第一行,其他學生齊讀后兩行。
2 分男女生讀課文。
3 分小組比賽朗讀。
4 讀誦后評議。
5 表演朗誦。
6 將詩中的“少年”換成“我們”,自豪地讀課文。
三、拓展訓練
1 仿寫詩句
2 閱讀作者后五節詩,進一步體會作為少年的自豪感。
3 學唱歌曲《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
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贈出來,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也教育了周圍的人,所以說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讓人尊敬,讓人懷念。
文中的父親用耐人尋味的話語教育了“我”,影響了小溫迪,使小溫迪為媽媽和外公感到驕傲,“我”也為小溫迪從小就具有愛心而感到驕傲。教學時,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采用倒敘的方法,從故事的結尾出發,抓住“驕傲”一詞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和“我”態度的變化,深入體會“永生”的含義,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情分析】
經過三年多的積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了,他們能自覺做記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學句。在閱讀中能通過做批注、自讀自悟等學習方式,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趨于個性化,從而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詳細教案】
教學目標:
1.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觸動心靈,升華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質疑揭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永生的眼睛》(板書)齊讀兩遍。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課文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來,完成課后的表格。
1965年炎熱的夏日母親因病去世父親給“我”上了一課
1980年的一天父親因病搬來與我們同住“我們”經常討論生與死的問題
1986年的這一天后的兩周女兒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我”同意捐獻女兒的器官
又三周后收到角膜銀行的信女兒的眼睛永生了
誰的眼睛獲得了永生?(指名說)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這節課,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走進課文,相信你會對“永生”一詞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二、探究學習,釋疑解惑:
(一)讀中品味,領悟情感。
1.1965年炎熱的夏日,母親因病去世,面對器官捐獻,琳達和父親的反應有什么不同?快速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自由地讀一讀。
2.指名讀句子。
3.(出示父親的話)“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抓住重要詞語(“最珍貴” “有意義”),聯系上下文談理解。
4、創情境指導讀父親的話。
5、1980年的一天,父親因病搬來與我們同住,“我們”經常討論生與死的問題,聽到器官捐贈,溫迪是怎樣的反應?同是14歲,面對母女倆的不同反應,你有什么疑問?
隨機處理,引出父親言語的重要性。
父親不僅教育了“我” ,還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溫迪。)
6、找一找父親的語句,談談你的理解。
①指名讀:“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并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么美妙!”
②師生接讀:“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么自豪。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么驕傲。”
③抓住重要詞語(“美妙”、“自豪”、“驕傲” ),與同學交流感受。
(讓學生體會到:這份禮物會給盲童、盲童的家庭、捐贈者家庭帶來美妙、自豪和驕傲,這份禮物也就顯得格外的珍貴。)
④指導學生想象朗讀父親的三段話,讀出自己的感受,并用一句話概括父親的心愿。
7、你覺得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二)心靈體驗,深化情感。
1.琳達會為父親所作的一切感到驕傲,還有誰會感到驕傲?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擁抱外公。”
指導學生朗讀,感受溫迪激動的淚,驕傲的淚。
2.分角色讀溫迪與母親的對話,再次感受這份“驕傲”,師生合作讀。
3.父親的一番話曾給琳達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此時此刻,女兒的話又給她怎樣的觸動?
讀句子:“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怎樣的一種驕傲!”
父親所遺留的不僅僅是一幅角膜,留下的是什么?
請帶著你的理解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____________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
這是怎樣的一種驕傲!再讀文中的句子。
4.此時此刻,在溫迪的身上我看到了愛的延續!
5.1986年失去父親僅僅兩周之后,女兒溫迪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此時此刻的琳達,平靜地面對這一切,再一次簽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
6.三周后,琳達收到了一封來自角膜銀行的信,讓我們懷著感激之情自由讀。
7、角膜銀行的信讓琳達倍受安慰,也讓她萬分驕傲,因為她想到了兩位盲人正用她女兒的眼睛欣賞著這個多彩的世界!猜想:琳達以后會怎么做?兩位受到幫助的盲人呢?
8、琳達家感人的故事講完了,說說:除了眼睛,還有什么獲得了永生?(精神)
三、升華情感,回歸主題:
1.琳達一家捐獻器官令人感動,而向他們為器官捐獻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還有很多,出示人物圖片及簡介。
2.交流有關調查資料(一組數據)。學了這篇課文,看了這些資料,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3.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用心記住這段觸動我們心靈的話語,再讀父親的話(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四、課外延伸,實踐活動:
通過講事例、辦手抄報或寫倡議書等方式向你的家人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2
【案例背景】
《鳥語》是一篇充滿童趣、耐人品味、文質兼美的好文章。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課堂片段一】
引入課文,板書課題
1、多媒體播放“百鳥爭鳴”的場面
2、談談你的感受
3、出示課題
【教學反思】
課一開始,我借助多媒體播放“百鳥爭鳴”的場面,以此把領進鳥兒的世界,面對如此熱鬧的場面,學生怎能無動于衷,熱情洋溢?于是,他們也像鳥兒一樣情不自禁地嘰嘰喳喳議論開來,此時的情緒表達是他們的主觀所需,于是感嘆句、反問句等表達強烈感情的'話語此起彼伏:“多么可愛的鳥兒呀!”“怎么會有這么多鳥兒呢?”“太壯觀了!”“鳥兒的鳴叫怎么這么好聽?”由此可見,鳥兒的形象美已把學生心中的“愛鳥情”激活。
【課堂片段二】
1、引讀課文1、2節
(師)文中的“我”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愛鳥,愛看鳥兒那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它們的歌聲和軟語。后來聽爺爺說,鳥兒會說話的,有人也真懂鳥語。據說——(學生接讀公冶長的故事)
2、細讀課文第3節
(1)師引讀第3節: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生接讀第3節)
①指導讀長句: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指名讀,齊讀。提示停頓,范讀,全班齊讀)
②理解“通曉”的意思。簡介“公冶長”
3、第10、11節
1、過渡:布谷鳥在學習上幫助了我,喜鵲則給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
2、自由讀第10節,說說喜鵲給我們帶來什么樂趣?
3、指名讀第11節,想一想:我還能編織出什么有趣的故事來?
4、小組合作:發揮想象,編寫一段與畫眉的有趣的對話,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在學生對鳥兒已有“好感”的基礎上,我繪聲繪色地講述公冶長的故事,使鳥兒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此時也成為孩子們的心聲。“鳥兒”真能表白?我們能否聽懂?他們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走進文本。此時,把課文讀通、感知課文內容便是“觸及精神需要”,他們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進行自主、有效的對話。
他們也想嘗試著做鳥兒的知音,把自己的收獲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在這種“有我之境”中,學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進他們曾經經歷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們獨特的心態聆聽鳥語,并將他們的獨特的感受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有的在文中搜索與“我”同感的句段,細細欣賞品味;有一位學生談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這一句時說:“有一次,我考了雙百分,放學的路上,喜鵲枝頭叫,仿佛在說:‘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認為喜鵲真能給我們帶來喜訊。”有的迫不及待地尋找恰當的語言,進行了創造性的表述:小燕子“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布谷鳥“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讀點書,多讀點書”,白鴿“咕咕咕咕”仿佛在說:“世界和平,人類和平!”白頭翁在告訴我“少壯不,老大徒傷悲”……孩子們盡情地渲染著,多角色、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26年前父親帶著十歲的我沿著又彎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父親告訴我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訴我要用心欣賞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從大山的身上學到了沉靜。
學習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激發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學習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預習檢測
談話引出課題
二、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展示師生共評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個小組內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言。
3、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組內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劃分結構段。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達標測評總結提高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你讀懂了什么?(小組內先互相交流,互相糾正。)反饋學習情況:
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圍繞課文內容都可以)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學習課文2-10自然段;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背誦最后以自然段。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預習檢測
二、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3、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4、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疑?
5、在爬山過程中,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找出父親的話。
6、聽懂父親的話嗎?找出說明的詞語來。(似懂非懂)
7、一起朗讀父親說的話后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8、當登上山頂時,父親又對我說了什么?我理解父親說的話了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9、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鴨子一樣紅?(因為在這次數學考試中我沒有盡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卻說已經盡力了,被爸爸識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
三、交流展示師生共評
1、指名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下山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我聽懂了父親的話嗎?
2、反饋思考情況。
3、父親告訴我應該怎樣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呢?(學生自由發言)
4、讀了父親說的這句話,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不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來體會,用腦去思考。)
四、達標測評總結提高
1、齊讀本段內容,自主學習本段。
2、學生質疑。
(1)你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3、反饋學習情況。
4、父親是怎樣帶著我走那個黑暗而又寧靜的山林的?5、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學生自由發言)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盡力去做,并且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驗,用腦去思考。)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正確、規范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檢查讀書(20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
2、各小組準備5分鐘,看誰能像老師那樣讀書。
等會各小組要進行讀書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好。
3、展示:小組之間比賽讀書,力爭人人正確、流利(一般讓5、6號讀)
4、認識字詞:拿出學案,讀學案上的字詞。小組比賽讀詞語。
疾病嫻熟給予檢測疲憊通暢搏斗勞累身先士卒聲色俱厲
5、再讀書。這次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自己讀。小組之間比賽讀。互相挑戰。學生要互相評價。
三、寫字
1、仔細觀察紅字
2、教師范寫2——3個。
老師要在田字格里寫。要分析起筆、頓筆,間架結構。
疾、癥:要注意病字框的書寫。
乏:要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學生描紅。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臨寫。
3、再臨寫兩遍
4、教師檢測
5、學生互改:1號改2、3、6號
2號改4、1、5號
老師給寫錯的糾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找出課文中的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
3、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4、寫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讀懂課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永遠的白衣戰士》(齊讀課題)
這位白衣戰士是指誰?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護士長葉欣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臨危不懼,舍己為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
二、精讀課文,體會形象。
(一)學習2—3小節
1、“非典”奪走了這位白衣戰士的生命,“非典”還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可見非典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非常危險。在課文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一點嗎?課文哪一句話體現了這種危險性?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課文。(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2、出示,你為什么能從這句話感受到非典的危險性?(戰爭是殘酷的、艱苦的,充滿著血腥的氣味和生命的死亡。雖然防治“非典”沒有炮火紛飛,沒有硝煙彌漫,但是有著與戰爭一樣的殘酷和危險,用“沒有硝煙的戰爭”來比喻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表現了防治工作的巨大危險和極度艱巨。)
3、這真是一場充滿危險的戰爭啊!誰能讀好?
4、對!就要讀出戰爭的緊張、危險。齊讀。
(二)學習4—7小節
過渡:面對這樣的危險,我們的白衣戰士沒有退縮,課文的主人公葉欣就是這樣一位代表,她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讀一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葉欣的,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1、隨著醫院“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忙的.時候甚至拒絕接聽家人的電話。
(抓緊時間、不受打擾、病人為重)
她為了病人的安危放棄了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讓我們帶著敬仰之情讀好這句話。
2、葉欣急速趕來,嫻熟地將病床搖高,讓患者呈半坐臥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靜脈注射強心藥,檢測心率、血壓、呼吸……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于脫離了危險。(精湛的業務,“高效率”)
3、葉欣顧不上休息,又拖著疲憊的身軀投入到對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葉欣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高強度)
4、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必須將堵塞期間的大量濃血痰排除出來,而這又是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癥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這里危險,讓我來吧!”……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自己的同時受感染,她心甘情愿!(高危險)
師:面對危險葉欣想到的是同事,但是她絲毫沒有想到自己也有父母等著她去照顧,她的丈夫等著她去支持,她的孩子等著她去呵護。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這樣的話語(引讀“這里危險,讓我來吧!”)她是怎樣說的?(斬釘截鐵)什么是“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我們再來讀一讀。面對危險和死亡,同事們總能聽到葉欣斬釘截鐵的話語——引讀。
三、深化課題
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為她是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英勇犧牲的,是在抗擊“非典”的生死搏斗中光榮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的(她倒在了與非典型肺炎晝夜搏斗的戰場上),所以她更是一名“白衣戰士”。
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
四、小練筆
葉欣,為了病人和同事,為了抗擊“非典”,不惜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事跡感動著所有她曾經關心過的和曾經關心過她的人。有一位熟悉她的醫學專家曾經這樣說:“葉欣是一本書,每一頁都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熱烈的追求。”面對這樣一本人生的書,我們心中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對她說。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后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03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05-03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03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6-10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03-27
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設計10-13
語文下冊《蜘蛛開店》教學設計05-3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05-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推薦】05-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熱】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