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經典)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一、學習目標:
領略印度舞蹈,走進民俗文化。
二、學習重點:
了解作者冰心,識記“清楊”“咿呀”等詞語的讀音、寫法和意思。
三、學習難點:
體會文意,精妙的語言魅力,學習用巧妙的修辭來表現視覺形象。
四、預學部分【自主學習】
1、文學常識:
《觀舞記》的作者是 ,原名 , 作家,代表作有《 》詩集《 》《 》。上學期我們學過她的詩《 》。
2、給加點字注音:
咿呀( ) 靜穆( ) 端凝( ) 顰蹙( )
粲然( ) 嗔視( ) 叱咤( ) 解數( )
褶裙( ) 惆悵( ) 花鬘( ) 斗藪( )
3、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4、整體感知:
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是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本文主要運用 了 和 修辭手法,從 、 、 、 等方面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舞蹈的飛動的“美”的。
五、導學模塊【合作探究】
1、朗讀感悟:為什么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2、本文探究:請自選角度賞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處。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3、你觀看過我國“孔雀王”楊麗萍所舞蹈出的純凈柔美的舞蹈嗎?試用本文的寫法,描繪一下她的優美舞姿!
六、固學提高【課堂檢測】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1)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內行地贊美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是怎樣地“本色當行”。
(2)她只顧使出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3)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
2. 依照下列例句,仿寫句子。
示例: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炫舞。
仿寫:假如我是 ,我就要
七、課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回顧、樣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過寫作練習、交流總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知識回顧、樣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過寫作練習、交流總結等方式,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教學難點:
掌握將事件敘述得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好事情的經過。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法、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并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本節課會運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講練結合,幫助學生掌握將事件敘述清楚明白、生動具體的方法。
2.寫作部分相對獨立,又要與閱讀教學相互配合,本課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所選材料立足教材及課外名著,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3.寫作素材為電視劇《西游記》中劇情,一方面學生較為熟悉,方便寫作;另一方面,寫作內容有意思,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4.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自主思考、寫作、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授之以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計活動,話語導入
導語:入學以來,我們一直認真觀察、體驗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記錄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是我們在寫作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同學們在記事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希望大家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能有所提高。
同學們,你們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嗎?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完成一個任務,就是將電視劇《西游記》中的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情節用文字呈現出來。
【設計意圖】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創設情境,設計活動,引入新課。
(二)觀看劇情,列情節思路
1.學生觀看86版電視劇《西游記》第3集中孫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園,偷吃仙桃的情節(時長:5分33秒)。看完后,請同學們先列出寫作的情節思路。
注:
本集主要內容為“大圣鬧天宮”: 太白金星奉玉帝之命前往花果山招安孫悟空,封他作齊天大圣。玉帝擔心孫悟空閑游生事,便派他看守蟠桃園。王母娘娘蟠桃會沒有邀請孫悟空,惹怒了他。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天兵天將與之展開激戰,但無法降伏他。最后太上老君將悟空帶回,投入八卦爐中,用三味真火燒煉。不料猴王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盛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
學生觀看的視頻是截取的本集中一個較完整的情節:玉帝被告知孫悟空整日閑游,與眾仙稱兄道弟,怕他惹是生非,便派他去看守蟠桃園(時長:33秒);入園后,土地神為孫悟空介紹仙桃的神奇功效(時長:3分13秒);孫悟空忍不住偷吃仙桃(時長:2分05秒);吃完仙桃悟空變成一個仙桃睡去(時長:17秒)。
【設計意圖】確定寫作的情節思路,將事件講完整,將經過講清楚。
2.通過展示、交流,發現所呈現的問題。
3.通過回顧六要素知識,及分析《散步》情節作為樣例,使學生能列出理想的情節思路。
(1)知識回顧。
我們在記敘事件時,最基本的一點是把事情講清楚,這就要求下筆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想清楚,并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寫清楚是記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首先,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時空內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情,其意義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樣的,因而往往有交代的必要;其次,事件的“起因”(事件是怎樣引起的)如不交代清楚,就會令人產生疑惑,不明就里;再者,“經過”是事件的主體,是敘述的重心,要重點寫,寫詳細些;最后,“結果”是事件自然而然的收束,沒有它整個故事就是不完整的。當然,貫穿故事過程的主人公必不可少。
(2)分析課文樣例。
《散步》情節
4.再次列出情節思路。
學生再次列出故事的情節思路,并互相交流、完善。
教師預設:
(其中有些還可細分,如:偷吃仙桃時,孫悟空先在樹下摘吃,后來又脫掉冠服跳上樹吃。)
5.教師小結:我們在記事時,為了它的完整性,就要思考事件的要素。同時,也要想想事情的經過有幾個主要階段,并將這些材料按一定順序組織起來,這樣,我們的敘事才能清楚明白。
【設計意圖】通過兩種方式提示學生記事要以清楚、明白為基礎,并為寫作任務搭起框架,繪出“主干”。
6.完成寫作:請同學們依據所列情節思路,完成故事的寫作。
(三)探究方法,實現“具體、生動”
1.通過交流、展示,發現學生寫作中出現的敘事過于概括,難以吸引讀者的問題。指出:敘事過程中,僅僅是能夠把事情講明白還遠遠不夠,如果想讓故事吸引人,使人愛讀,則需要展開重要情節,詳述事情經過。
2.探討方法。
請同學們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用文字把這些情節生動地展現出來,引人入勝?
預設:為事件的主干“添枝加葉”:將桃的樣子、悟空垂涎欲滴的樣子、偷桃時的不安心理、吃桃時的貪婪模樣等細節,做細致刻畫。要多角度全方位關注所寫對象的信息:顏色、姿態、質地、容貌、神情、服飾、地點、種類等,一定程度而言,我們傳遞的信息越豐富,表達就越具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初步做到具體生動。
3.修改作品。
請同學們再次觀看一遍視頻,然后,對所寫作品加以修改,使之生動、具體。寫完后請同學們互相交流探討。
【設計意圖】運用方法,加以實踐。
4.總結方法。
教師巡視,查看同學們的寫作情況,將精彩的地方記錄下來,作為后面方法講解的示例,并結合《西游記》原著中的精彩細節描寫來總結方法。
預設:(1)恰當的.修飾語 (如:“熟透了的”大桃;大圣“一個翻身”躍上樹)
(2)具體可感的詞語(如:孫悟空“摘”下一個桃子,不如孫悟空“拽”下一個桃子具體可感)
(3)修辭手法(如:原著中作者寫到:“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左右樓臺并館舍,盈空常見罩云霓”,這就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桃林之美、仙桃的誘人刻畫得如在目前。)
(4)側面描寫(如:“看著碩大的桃子,聽著土地公公講桃子的神奇功效,孫悟空饞得要命”,不如“看著碩大的桃子,聽著土地公公講桃子的神奇功效,孫悟空兩眼放光、口水直流,手不自覺地直往桃子上伸。”后一句從側面呈現出孫悟空饞的模樣,生動具體。)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加以實踐的基礎上,補充方法,讓學生進一步做到敘事生動、具體。
(四)課堂總結
初一階段,我們要培養自己記事的能力,今天我們通過完成寫作任務,主要學習了兩點:首先要做到敘事完整、條理清晰、講述明白。第二,在敘事過程中要做到具體生動、引人入勝。希望同學們將今天所學內化為能力,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中去。
(五)布置作業
1.用本課所總結的方法將自己的課堂習作做出修改,使之完善,并完成故事的寫作。(注意:敘述完整清楚、條理清晰、具體生動。字數:不少于500字)
2.做課本第二單元的寫作實踐練習一。
下面這段文字記事過于簡單,讀起來讓人興味索然,請你幫作者“添枝加葉”,把它寫得豐滿、生動一些。
那天放學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傷,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心疼,囑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3.在自己的觀察筆記中選擇一篇記事的文章加以修改,要求同作業一。
(注:作業一必做,作業二和作業三可任選其一)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領悟詩詞佳句,感悟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和所創設的美妙意境
2、積累詩詞名句
二、重點難點:
重點:感悟詩詞表達的真摯情感和創設的美妙意境
難點: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一篇好的文章中往往引用許多詩詞名句,增加了文章的色彩。我們也要掌握一些詩詞名句,這對于提高文學修養,增強寫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要養成好的誦讀習慣。今天學習的古詩詞五首就需要我們背誦的。
(二)、誦讀方法:
一是有讀一首背一首的'習慣,學完一首馬上背誦;二是要理解詩詞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三是學會斷句、停頓,不破讀;四是有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的習慣,在想象中誦讀。如果在今后兩年的時間里切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就可以說是極大的成功——這將給以后的詩歌鑒賞訓練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并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三)、講授新課:
第 一 首:離京
一、作者、背景簡介:
龔自珍,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清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其祖、父皆為進士,在北京做官。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寫到“官吏士民狼艱狽厥,不士不農不工不商之人十將五六,又或餐煙草,習邪教,取誅戮或凍餒以死,終不肯治一寸之絲,一粒之飯以益人。”認為清王朝是“衰世”。他屢試不第,38歲才中進士,只做了幾任小京官,后辭官。他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專制,要求進行社會改革,是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他的詩氣勢磅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一八三九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下了短詩315首,題為《乙亥雜詩》。本詩是第一首,寫他被迫辭官,離開北京時所抒發的感想。
二、范讀:
三、詩意講解:
“浩蕩離愁白日斜”寫出了詩人離開京城時的感情。詩人究竟愁什么呢?詩人離京時,正是有害物質戰爭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辭官回鄉;但是他仍然為國家的命運憂愁,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命運憂愁。“浩蕩”本指水勢浩大,在這里喻“愁”,李煜曾有詞寫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以李煜亡國被囚之愁自詡,可見憂愁之深。詩人為了襯托離愁,特別把離京時間選在了傍晚,馬致遠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晚景襯托離愁。詩人通過喻、襯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吟鞭東指即天涯”本句雖無愁字,但也能表現詩人離京之愁。天涯是指詩人家鄉——杭州,馬鞭一揮,離京遠去,直至天涯 ,很難再回京城,用夸張的手法,表現離別之愁,傷懷之意,含而不露。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四、名句欣賞: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護花。詩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達自己雖前途不暢也不忘報國的情懷。
五、板書設計:
離 京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浩蕩(比喻)—離愁—(襯托)日斜
落紅 ———————————護花
(自比)
脫離官場——————不忘報國
第 二 首 : 夜 雨 寄 北
一、作者、背景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25歲中進士,曾做過幾任小官,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詩很著名,尤其“詠史”和“無題”最著名。本詩是客居四川時所作。
二、范讀:
三、詩意講解: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詩人終身潦倒,四處漂泊,此時正在四川做幕僚,與親人團聚遙遙無期,第一句就用問答的形式,表現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和不能團聚的無奈。然后,以景襯情,用自然景物的描寫襯托自己愁苦的心情,秋雨綿綿,以使池塘漲滿,孤燈只影,更能引起對親人的思念。李清照詞說“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也是用夜雨抒情,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剪燭”,可見談話時間之長;“共”,更能見關系之親密;“西窗”,西,鳥在巢上,日在西方而鳥棲,故以為東西之西,后用此指家中,并非實指西面之窗。詩人由實轉虛,設想日后相逢,窗下剪燭,促膝暢談此時的巴山夜雨、吟詩寄北的情景。以會晤的歡愉,襯托客居的寂寞,不僅使思念之情表達的更深刻,而且把思念轉化成對未來的希冀,格調更高,情味更濃。
四、名句欣賞: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如今常用“剪燭西窗,共話夜雨”來表達懷念同窗老友,盼望有時再聚之情。
五、板書設計: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隱——唐代詩人
歸期難定 思念 剪燭西窗
巴山夜雨 深長 共話夜雨
(孤寂思念) (擬想會晤)
六、作業:
背誦這兩首詩,理解名句含義。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掌握課文寫景特點: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②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
2.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經過朗讀訓練,要使學生能讀出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感情。
3.理解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體會語言中蘊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發的"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4.狀物抓住特征,寫景注意層次。
以上教學重點中,第一點與第二點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方法之一:"讀-講-讀-賞-讀"。讀書分三個層次:讓學生熟悉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領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遣詞用語的妙處。夾在讀書之中的"講"與"賞"分別是指:"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理清文章的結構,"賞",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實例賞析,體會作者選用詞語和句子的妙處和所抒發的感情。運用此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精要的指點下,在回環往復的讀書中,自己體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出理由;其次是師生相互質疑。
讓學生評述課文,這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有反復讀,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紹給大家,這既是思維的訓練,又是說話的訓練。
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形成多維態勢的交流,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媒體設計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響媒體,欣賞配樂朗誦的錄音。如果有條件,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冬春比較的畫面。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
(這樣導入課文有如下作用:①幫助學生回憶獲得春天時的美好感受,為課文教學做情感的鋪墊;②輕松自然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贊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繪出了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作者是我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記錄著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學讀書后期,開始創作新詩;1920年他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曾任中學教師,后任清華大學教授,這期間從事散文創作,做學問;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遭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醞釀(yùnniàng) 應和(hè) 籠(lǒng)著一層薄(bó)煙
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賣弄:炫耀
醞釀:文中是說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著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后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烘托:本是畫畫的一種方法,從旁邊或者周圍涂抹淡墨或淺的顏色,使畫的主要部分更鮮明,更突出。
B.整體感知:熟讀課文,分析結構。
結合課后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畫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設計說明:1.擴大識字量,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鋪平道路;2.讓學生熟讀課文,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
2.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設計說明:1.培養默讀習慣;2.讓學生"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一。該設計要求老師必須具有教學機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問題應盡量讓同學自己解決,學生需要時,老師給予點撥)
學生不懂詞句舉例:
①為什么用兩個"盼望著"?(體現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如果說成"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只能理解為小草本來就是這樣,課文的說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讓小草充滿生機,顯得極為可愛)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蜂鬧蝶舞,是側面寫春花繁茂、鮮艷和甜香,同時用蜂蝶的"鬧、飛"襯花的香甜艷麗,使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為什么要這樣寫春雨?(這是春雨迷蒙時特有的景狀,作者觀察細致,整個空間彌漫著牛毛、花針、細絲一般的春雨,遠望去,屋頂上像有一層薄煙,而且是"籠"著,一個"籠"字,非常傳神地顯示出細雨朦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這里的"工夫"是指時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好許多事情,告訴人們應當把握時機,奮發向上)
⑥文章的結尾為什么選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這些比喻非常形象、貼切,春天給人以新生命,給人以美麗多姿,給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這里,我們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間有相似點)
(注意:學生還可能提出許多問題,如是詞句方面的問題,應力求滿足學生;如涉及比喻、擬人方面的問題,也應該在這里解決;如屬其他方面的問題,應告訴學生以后解決)
3.齊聲朗讀課文。
要求:①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贊美的感情。
(設計說明:①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②讓學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有助于對課文的整體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
4.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設計說明: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績,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
①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說出理由,下一節課交流)
②熟讀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1-5段;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設計說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規定與鼓勵并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研習課文
1.齊聲誦讀課文
2.討論: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試說出理由)
第2段: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情態。用擬人手法勾畫大自然"剛睡醒的樣子",為下文具體的春景描繪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說,山、水、太陽最能向人顯示春天氣息,作者選用"朗潤"、"漲"和"紅"分別描繪山、水、太陽睡過一冬而醒來的情態,非常傳神。
第3段:春草圖。先正面寫,第一句用擬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遠,把春草人格化,顯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從質地、顏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后側面寫,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充滿活力。
第4段:春花圖。首先,這一段寫得很有層次:樹上-花下-遍地;其次,這一段文字注意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由與前后照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說到"花里帶著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由花味甜聯想到果實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艷的花們相映襯;第三,巧用擬人、排比、比喻,寫春花競相開放。總之,畫面五彩繽紛,富有立體感。(這一節應當讓學生充分討論,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鼓勵)
第5段:春風圖。風是無形的,但可以感覺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一個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風是無形的,但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第6段:春雨圖。引出春雨后,用"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特別親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導讀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處:細密、閃爍、綿長;親吻著"樹葉兒"、"小草兒";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夜";滋潤著鄉間的行人與農民,這一切充滿了詩情畫意。
第7段:迎春圖。"風箏"是春天的信使,寫風箏漸漸多了,實質是寫屋外的人多了,因為春天來了。全段都用短句,讀來富有節奏感,讓人感到精神抖擻,充滿希望,充滿力量。
(設計說明:讓學生由整體感知課文轉到局部感知課文;讓學生相互啟發,在討論中迸發思維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圓其說就行。這一環節,主要落實教學目標1和教學重點2、3、4)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春草圖:鮮嫩、勃發春花圖:繁茂、艷麗
春風圖:和煦、輕盈
春雨圖:細密、平和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春草圖:正面-側面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
春風圖:觸覺-嗅覺-聽覺
春雨圖:植物-人間
三、欣賞品味
要求:大聲朗讀,體會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感情。
(設計說明:讓學生再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上來)
四、布置作業
1.課堂練習:課文練習二、三。
2.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通報作業情況;
2.檢查背誦。
二、比較閱讀
1.投影林斤瀾的《春風》(或發講義)。
2.比較《春》《春風》的異同。
3.通過比較,讓學生概括兩文的主題、寫作特色。
(設計說明:①擴大學生的閱讀面;②比較異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對《春》這篇課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寫訓練
1.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課文練習四)。
2.口頭交流景物描寫的片段。
(設計說明:①以讀引寫,讀寫結合;②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四、自我總結學習本文所得
引導學生從形式(詞語的積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點)到內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進行歸納。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的
1、自讀文章,把握閱讀散文的方法,培養學生自讀能力。
2、品析描寫小桃樹的語句,體會作者對小桃樹的獨特情感。
3、托物言志、雙線交織的寫法
4、理解文章贊美小桃樹頑強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義,加深學生對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重點目標:
托物言志的`寫法和作者抒發的情感,自讀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課文導入,了解自讀學情: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賈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讀這篇文章,你讀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師要從學生的閱讀感受中準確地把握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難點。
關注課文旁批,理解自讀要求:這篇自讀課文,編者為我們做了幾處旁批?其中哪幾處是提問的?你自己能解決問題嗎?
編者在《一棵小桃樹》中標注了五處旁批。①尋常的情景,不尋常的情感。②課文中一些描寫反復出現,比如多次描寫小桃樹“沒出息”。散文中這類地方,往往寄托著深意,要仔細體會。③是什么使我遺忘了小桃樹?④“蓄著我的夢”的桃核長成了樹,而且真的開了花。作者僅僅在寫花嗎?⑤“我”的情感在這里來了一個轉折,您讀出來了嗎?
五處旁批,后三處提問,教學中利用這三處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作者情感以及相關主旨。
五個旁批當中哪個是告訴我們閱讀這類散文的方法的?
即第二處:課文中一些描寫反復出現,比如多次描寫小桃樹“沒出息”。散文中這類地方,往往寄托著深意,要仔細體會。
這樣引導學生閱讀第四段中這棵“沒出息”的小桃樹的描寫,品味語言,感受深意。第四段教師做出指導示范,再放手學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寫這棵“沒出息”的小桃樹的語句,重在感受品味,課堂上不做細致的研讀品析。
同學們,作者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寫這棵“沒出息”的小桃樹?——理解小桃樹中的深刻含義,理解本文托物言志、雙線交織的寫法。
最后一處旁批引領思考,即文章第一個旁批“尋常的情景,不尋常的情感”,理解散文閱讀重在悟情。《一棵小桃樹》的第一段文字研讀:“我常常想要給我的小桃樹寫點文章,但卻終沒有寫就一個字來。” 文章一開頭就飽含著作者對小桃樹的一往情深,“常常”一詞尤見感恩懷念之深。
問:如果作者只能寫一個字,來寫他的小桃樹,你覺得,他會寫哪個字?以此問把整節課推向高潮,打開學生閱讀思維的大門,進一步理解本文復雜深沉的情感和精神內涵,加深學生對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回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2.能通過讀課文,了解表現魯迅性格特點的幾件事情。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魯迅關心愛護他人、堅信科學、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表現魯迅性格特點的幾件事情。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魯迅關心。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預習,收集魯迅先生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談到魯迅也許我們對他并不陌生,你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匯報自己收集資料的情況,教師總結: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的作者是他的學生蕭紅,有人說她寫這篇文章是帶著一個女兒對父親的崇敬來寫的,下面我們就伴隨著作者一起去看看日常生活中的魯迅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吧。
下面我們邊讀邊思考課后第一題,并且自學本課的生字詞語。
二、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學
1、 教學魯迅喜歡笑的特點。
①結合生活中的人說說喜歡笑的人有哪些性格特點?(樂觀爽朗,平易近人)
②課文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到了魯迅先生的笑?這種寫法叫什么?有什么好處?
2、教學魯迅先生走路的特點。
①課文用了那幾個動詞來寫走路快的特點的?向學生講解魯迅這個筆名的由來,(魯迅自謙:取取愚魯而迅行)指導學生有意識地朗讀。
②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走路快的人有哪些性格特點?
3、教學魯迅先生不講究穿著的'特點,
①你如何理解“誰穿什么衣裳我是看不見的。”
“你的裙子配的顏色不對,并不是紅上衣不好看,各種顏色都是好看的,紅上衣要配紅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這兩種顏色放在一起很渾濁……你沒看到外國人在街上走的嗎?絕沒有下邊穿一件綠裙子,上邊穿一件紫上衣,也沒有穿一件紅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著,更橫寬了,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的寬……”
4、教學魯迅先生接待客人的部分
①作者寫了自己幾次到魯迅先生家里做客,第一次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目的是為了表現魯迅的什么性格特點?
②怎樣理解“天晴了,太陽出來啦”“魯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種對于沖破憂郁的嶄然的會心的”這句話?
教師講解時代背景。
分角色讀讀這一部分。
5、教學魯迅先生怎么對待青年部分
①體會魯迅先生對學生嚴格要求,結合同學們的書寫談談。
②在魯迅先生的看似矛盾的做法中,體會學生關心青年,教師補充講解阿累《一面》
6、教學踢鬼部分
①結合變化無常、躊躇兩個詞語,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文章內容理解魯迅相信科學,勇敢無畏的品質。
②“倘若是鬼,常常讓魯迅先生踢踢倒是好,因為給了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文中的鬼在課文中指哪些人,為什么魯迅能夠改變他們?
③教師補充講解魯迅棄醫從文和魯迅的《藥》以及《紀念劉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從踢鬼這件事,你看出魯迅先生身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三、總結魯迅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師生共同總結。
觀察圖片魯迅,用自己的話來敘述。
四、這一節課你學會了哪些寫作方法,怎么來寫“活”一個人?
寫人要抓住特點,而且要通過具體的事情來體現。
作業設計:寫一個你熟悉的人,抓住一個方面的特點。(片段)
師生相互評論,然后交流。
板書設計:
笑聲——樂觀爽朗
走路——雷厲風行
衣著——樸素為美
待客——平易近人 幽默風趣
讀信——關心青年 愛憎分明
踢鬼——相信科學 勇敢無畏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課時目標:
1.理解并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2.學習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品性
重難點:理解并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項目過程:
一、葉圣陶簡介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表作有童話集《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隔膜》《多收了三五斗》等。他先后主持編輯過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出現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說家”。
二、體會語言
1.作者在第1段說“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雙層的悲哀”的含義是什么?文中還有類似這樣含義豐富的語句,再找出來做品析(思考探究二)。
句子:譬如近些年來,有不少人是宣揚朦朧的,還有更多的人是順勢朦朧的,對于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
2.閱讀課文最后一段,結合全文內容,分析下列加點詞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作業本任務三)。
葉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業績。凡是拿筆的人,尤其或有意或無意而寫得不像話的人,都要常常想想葉圣陶先生的寫話的主張,以及提出這種主張的'深重的苦心。
⑴常常……常常……
⑵凡是……都要……
3.葉圣陶先生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里念,要讓那間房里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樣理解這種“寫話”的主張?本文具有這樣的“寫話”風格嗎?舉例說說(思考探究三)。
例子:我第一次見到葉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編課本,他領導編課本。這之前,我當然知道他,那是上學時期,大量讀新文學作品的時候。
4.本文的語言也有“如話”的風格,請舉例說明。
例子:萬想不到這繁碎而響亮的聲音也把他送走了。
例子: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
5.作者在敘述中不僅加入自己的評論,還引用古語名言。
在文中將這些名言劃出來,小組合作說說它們的意思,說說這些名言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6.作者眼中的葉圣陶先生是怎樣的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現的?
板書設計
三、課堂小結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寬以待人,嚴于律己,葉圣陶先生做到了,我們能做到嗎?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葉圣陶先生的品格,寬厚待人,嚴格要求自己。
四、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呂叔湘的《懷念圣陶先生》,文章寫了哪些事?從中你還看出葉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質和性格特點?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 把握父女之間真摯、深沉的情感。
2、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內容。
3、 了解記敘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難點]
1、 把握父女之間真摯、深沉的愛。
2、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內容。
[設計思路]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滲透在每個教學環節。該設計從探究問題入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幾個思考題的設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啟發學生怎樣透過現象看本質:爸爸的責打蘊含著深沉的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人生的體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了我們無限的關愛,可用“三春暉”來比喻。我們都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不錯,(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在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但父愛也是深沉的,(父愛就像那直插云霄的山峰,高大巍峨,讓人在孤寂之中有了依靠;父愛就像那一望無際的大海,博大深沉,他能包容兒女的美丑真假。)(父愛是一座山峰,讓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沉著堅定;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可敬可親的父親吧!與英子姑娘去感受人生的悲涼凄苦,一同體味父親的愛意。
(課前播放錄音帶,創設濃濃的親情氛圍,在悅耳悠揚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產生聯想,引起大家的共鳴,奠定學好該文的感情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 復述故事梗概。
(讀和說的能力是語文的基本功,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此題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與概括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熟悉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3、 出示思考題。
(1)、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有什么含義?
(2)、爸爸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花在文章結構中起著什么作用?
(本題旨在讓學生了解象征手法,雙關修辭。通過對爸爸性格的分析,體驗濃濃的親情,感知父愛的深沉。)
小組討論明確:
該文題目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一方面指爸爸種的花兒凋零了,另一方面指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爸爸是個教子有方的人,在嚴厲中寓含關愛,鼓勵孩子堅強;很重情感,雨中送夾襖,聽到弟弟遇害急得吐血;情趣高雅,非常愛花。文章多處寫到花,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
三、研讀課文,分折欣賞
1、 分角色朗讀13—30段,要求讀出角色的性格特點。
2、 出示思考題。
(1)、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2)、爸爸責打表明了對“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
(3)、這件事對“我”的成長有何影響?
(本題旨在讓學生掌握刻畫人物常見的幾種方法。鑒于學生情智發育尚不健全,此設計使他們學會透過現象去把握本質,從嚴厲中感悟父愛。)
討論明確:
這段文字作者主要運用了心理描寫(13、14、28段)、語言描寫(18—20段)、動作描寫(22—24段)等,描寫細膩,聲情并茂,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爸爸的責打,表現對“我”的嚴格要求,從小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我”上了一堂生動的家教課,對我的關愛也體貼入微,雨中送衣送錢,都是為了愛。這件事對“我”的成長影響重大,從此后“我”再不賴床,成為每天早晨最早到校的學生之一。
四、布置作業,思考練習
1、 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2、 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上堂課通過閱讀和賞析,把握了文章內容,初步感知文中的爸爸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爸爸,在濃濃的親情中,作者逐漸成長,這堂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這份溫馨中。
二、精讀課文,分析欣賞
分角色朗讀“我為什么總想到這些呢?——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種滿了薄公英。”
1、 出示思考題。
(1)、這些文字主要描述了哪些內容?
(2)、作者為什么說“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
(3)、爸爸是怎樣鼓勵“我”的?
(結合學生的近期發展,有針對性地從他人的成長中汲取營養,以人為鑒,可以正得失,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使他們能健康順利的成長。)
討論明確:這些文字主要描述了自己盼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的矛盾心理,同時描寫了大人們尤其是爸爸鼓勵“我”勇敢面對生活的情節。盼望長大,是“我”對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盼,能夠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害怕長大,是怕失去美好的童年,缺乏成熟的心理準備,缺乏成人的責任和社會適應能力。爸爸是抓住“我”的弱點,一方面鼓勵“我”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都過去了,另一方面讓“我”從生活實踐中鍛煉勇氣培養意志。
三、合作探究,援疑質理。
1、該文時間跨度大,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寫的是過去的事?過去的事是怎樣引出的?
2、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病得很重,將不久于人世的?
3、從哪些地方看“我”已經長大了?
(該文運用插敘的手法,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內容豐富而有序,事件交錯而有致。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點,學會閱讀復雜記敘文。)
討論明確:作者每次記述往事,都是由眼前事觸發展開聯想的。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之時的情景;通過記述探病時爸爸的囑托,引出去年因賴床受到爸爸責打的情節;由禮堂響起的鐘聲,想到爸爸不會來了也不能料理花兒了,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節;由畢業典禮上唱的歌想到自己就要長大,進而想到爸爸鼓勵自己的情形,等等。
文中有多處伏筆和暗示。比如去醫院探望爸爸之時,爸爸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這是伏筆。在畢業典禮上,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暗示媽媽對爸爸病情的擔憂。畢業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怕趕不上什么事似的”,這是預兆。至于進家門后,看到“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葉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預示爸爸已經去世了。
當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可以看出“我”在早年的人生打擊中,走出了幼稚,意志堅強,逐步趨向成熟。
四、互問互難,培養能力
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分組責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出示思考題
1、課文中你對哪些描寫感受最深?
2、在成長過程中,你有沒有類似的賴床經歷?父母怎樣處理的?
3、你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煩惱?
(讓學生拓寬思路,暢所欲言,言無不盡,教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出發展性評價。)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以及同學們的親身體驗及感悟,構成一曲美妙、豐富的人生交響樂,有低調婉轉、有高亢激昂,讓我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進一步去充實完美她,讓我們的人生更華美。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系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和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犸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于教法】
為此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謂化石,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贊嘆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并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于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考慮、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教學設想】
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出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教學程序】
一、提前安排好預習
1、劃出自身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于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詩歌朗讀
教師范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后指學生朗讀。
(注意維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于他們的缺乏,課外私下推薦。)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五、分組討論
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游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采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示。)
六、總結
科學家研究保管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漫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維護地球上接近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1~2節: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回應
七年級語文化石吟教學8
本學期,本人擔任七年級124班教學工作,能夠愛崗敬業,勤勤懇懇地工作。一個學期來,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以教書育人為本,對學生進行品德的學習教育,特別是后進生,關心他們的紀律和學生情況,鼓勵他們的學生。
2、貫徹班風、學風評比的要求,全面促進學生的學態發展。
1、備課:課前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寫好教案。既備教材,又備學生,針對學生分析、概括、表達能力差的特點,設計好教學方法。
2、上課:課堂上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圖讓學生學有所得。
3、作業和輔導:作業的布置適量,有針對性,重點放在句形轉換、完成句子,作業都能做到全批全改,并做好評講工作,對學生的輔導方面,做到有耐心,有方法,因材施教,平時一些無心向學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耐心教育,學習興趣明顯提高,成績也有較大的進步。
4、考試: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要求進行了多次考試,每次的考試,都能做到查漏補缺,從中改正教學方法,也讓學生調整學習方法,爭取更大的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將英語分成聽、說、讀、寫幾方面進行教學。
聽:平時放錄音,讓學生跟錄音讀,訓練學生的聽力,并且利用撐握英語進行訓練,還找一些專題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
說:充分利用早、晚讀,鼓勵學生大膽讀書,平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說英語,課堂上多讓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讀:讀方面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先教識學生怎樣做這些題目,平時讓學生多做一些閱讀理解的短文,專門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寫:貫徹新題型和新課標的要求,作文教學主要傳授寫作方法,進行一些針對性的短文寫作,強調字數和書寫這些硬件的東西,平時提倡學生利用時間用英語寫一些簡短的文章,從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抓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時間,全級各科任老師互相配合,統一教學法進度,順利完成了本期的教學任務。
2、同班主任老師互相合作,完成了本期的分工任務。
3、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多聯系,溝通,互相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總之,本人在過去的一年中,有過收獲,也有失落。我將繼續努力,力爭佳績。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點染的寫法。
2、體味詩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意境。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閑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
二、請學生朗讀,再齊讀。
三、這是一首山水詩,那我們可以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為: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個文眼。
1、第一句詩,講的是?(草)那么這個草是什么樣的草呢?(幽草)
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
幽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閑)那么這個“幽”字在這里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
那么請同學們自己來找其余三句詩中的文眼。(鳥鳴、潮急、舟橫)
2、鳥鳴——大家還知道哪些詩歌中出現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么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作者對它是什么態度呢?這就要從第一句詩中去尋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至于他為什么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
3、接著來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這里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象,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稱之為桃花汛。這時候山澗里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么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里享受清幽的環境,到晚上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漲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應該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急于歸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樣的呢?(舟自橫)為什么會橫著呢?(水的力度很大)進一步突出了當時這春潮的急!
四、、進入詩歌的意境
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賞析和FLASH中的圖景來想象一下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卷呢?請發言。
五、體會作者的情感
1、憐——喜愛,憐惜。開篇將幽草、黃鸝并提,用“獨憐”的字眼,很明顯地表露了詩人
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2、舟自橫——這里需要聯系著作者的身世來理解它的深意了!
韋應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著世襲特權,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衛隊中的一員,過著驕奢腐化的生活。經歷了安史之亂后,他深受震撼,發奮讀書,27歲中進士,走上了仕途。做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的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詩中的“舟自橫”蘊含著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以及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
七、背誦詩歌
八、判斷正誤
1、獨憐表現了詩人對滁州西澗春景的喜愛。()
2、幽字表現力詩人心情閑靜。()
3、潮急導致舟自橫,有著必然聯系。()
4、舟自橫表現力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臺階》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說,通過描寫父親終年辛苦,積銖累寸,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建成了一棟有九級臺階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反映出父親那輩農民為提高地位,贏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同時也贊美了父親吃苦耐勞、拼命硬干、堅忍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億萬農民渴望提高生產力、結束農村經濟落后狀況的心聲,回蕩著時代召喚的主旋律。
★學習目標
1.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
2.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3.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4.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5.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分析父親形象。
2.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播放背景音樂,筷子兄弟的《父親》)臺階,在我們看來是極為平凡的東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卻是他畢生的追求。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李森祥一起,走進他的小說《臺階》,去認識一位有著濃厚“臺階”情節的農民父親,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純的情懷。
設計二: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的一生可能是清平的,清平到讓人不愿在別人面前提起,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以至于我們無法從人群中分辨出來。他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不值一提,然而就是這樣的父親帶給我們很多深思和感動。下面讓我們一齊來理解一下這位父親。請打開課本。(板書:臺階)
二、檢查預習
1、讓一位同學介紹作者。李森祥,1956年出生,衢州人。1986年《煙雨樓》雜志發表他的處女作《半個月亮爬上來》,后迅速成長,近年來發表小說頗多。李森祥的小說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
2、檢查字詞,小組展示。
涎(xián)水揩(kāi)尷尬(gān gà)凹凼(dàng)籌(chóu)劃黏(nián)性鑲嵌(qiàn)躥(cuān)上摻(chān)上胯(kuà)骨糟糕(zāo gāo)撬(qiào)門檻(kǎn)茬(chá)倔強(ju? jiàng)硌(ga)
三、概括故事情節
1、大家事先都已經看過這篇小說了,下面老師就請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故事情節。給大家半分鐘時間考慮。(學生默讀課文。)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決心要蓋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建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但此時的父親老了,身體也垮了。)
2、本文題目是《臺階》,小說也是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臺階”是全文的焦點。
四、淺談對人物的初步印象
接下來,請大家交流一下你對“父親”的印象。用一句話表達,如:“父親是個……的人”。
(勤勞、要強、老實厚道、有些自卑、渴望得到別人尊重、有著堅韌意志的.人。)
五、賞析語句,感知人物形象:
1、“這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說明父親長時間惦記著這件事,他很看重臺階高低這個問題。
父親覺得自家臺階低、地位也低,他感到沒面子,我覺得他有點虛榮。臺階高低其實就是意味著地位的高低,看得出父親渴望提高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2、下面點評第13自然段。(父親總是看著別人家的高臺階,可見他有多么的羨慕。上一段說到煙抽夠了就能干活,父親一邊看著別人家的臺階,一邊老抽煙,他是不是想著快快干活,早點造出讓人家也羨慕的有高臺階的新屋。這段寫到柳樹枝搖來搖去都搖不散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的目光,告訴我們父親是很專注的,很認真的在想蓋新屋的事。)
3、這里的寫景就是為了襯托父親專注的目光,充分表現父親的羨慕向往之情,表現他決心的堅定。
4、接下來看第21自然段:放鞭炮時父親“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看出他很尷尬。(父親不敢放鞭炮,不是膽子小,而是他不習慣。父親一直都很老實,也沒什么地位,人家也沒把他當成重要人物。從來不引人注目,現在要讓那么多人看他放鞭炮,他當然不好意思不習慣了。)
5、第9段“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現在讓那么多人來看他蓋了有高臺階的新屋,自然是很不自在。雖然心里高興,但還是有點尷尬,想把胸挺高些卻因為背是駝慣了,無法挺得高。他不是那種張揚的人。
6、最后看第30自然段。(父親是因為自己老了,不能勞動了,很痛苦。這里寫到父親的“很倔的頭顱”,和他失去生機的灰白的頭發,看出他一輩子要強,現在不能干活了,很痛苦。)
7、是啊,父親辛勞了一生,勞動就是他的生命。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他是為不能勞動而痛苦。
8、剛才所點評的那些語句涉及到對“父親”的外貌、神態、語言和動作的描寫?當然,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只限于此。文中還有很多語句寫出了“父親”的形象特點。
9、第28段。父親腰閃了還不讓我幫他挑水,說明他很要強。也看出他不愿服老。
10、第11段。看出父親很勤勞,在努力準備蓋新屋。
11、第16段。“父親就是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說明父親很執著,很有毅力。
12、第15段。父親不知疲倦的勞動,他是個吃苦耐勞的人。 13、第5段。父親腳上常年都是泥,他是終年勤勤懇懇的人。
14、歸納一下對“父親”形象的分析,小說中的“父親”是個老實厚道、要強、有追求、堅韌不拔、勤勞、謙卑、執著……的人。
六、拓展延伸,思索人生。
1.想象體驗。假如自己是作者或旁觀者,目睹了這一切你會給人物配上怎樣的獨白?
2.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父親給自己的感人瞬間,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七、課堂總結: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希望大家有以下收獲:第一,知道本文是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塑造了“父親”這一形象,他淳樸、要強、堅韌……,令人尊重。第二,學會一些閱讀小說的方法:先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再抓住有表現力的語句仔細揣摩,得出自己對人物的認識、理解和感悟。
2、希望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再嘗試學習本單元的另外幾篇以寫人為主的文章,甚至可以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五、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六、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七、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誦全詩
八、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
3.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趣,提升鑒賞品位。
4.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
1. 在朗讀中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欣賞文章畫面美。
2.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雨絲畫面,配樂)
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寵兒。古人有很多寫雨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作者簡介
劉湛秋(1935——),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被譽為“抒情詩之王”。兼創作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及編輯詩歌。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歡樂》。
一、讀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詩人創作散文,終脫不了詩人的氣質。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詩化的語言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請同學們欣賞配樂朗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現自己對雨的喜愛的,四季雨景圖你最喜歡哪一幅呢?(學生聽讀)
同學們聽后,定會發現作者很喜歡雨,他是怎樣表現自己對雨的喜愛的呢?(通過對四季雨景的描繪),這四幅圖你最喜歡哪一幅?老師最喜歡“春雨圖”,我想請同學們先和我一塊來欣賞它。
2.分析“春雨圖”: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圖”,同學們還記得嗎?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的發亮,小草兒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這是一幅雨中即景圖,寫出了春雨輕柔的特點。
剛才同學們在欣賞配樂朗誦,我想,我們同學也能讀,而且會讀得更好。請一位同學朗讀,(同學們最想聽誰讀?)在聽的同時,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給我們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圖?寫了哪些景?寫出了春雨的什么特點?你可在文中找關鍵詞句。
(師生共同欣賞“春雨圖”):
一場春雨過后,給整個大地帶來了什么變化?
多媒體展示: 柔軟 春雨綿綿
嬌媚 驅走冬天
透明 改變姿容
教師小結:確切地說,這是一幅春雨后景觀圖,春雨“潤物無聲”“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一場春雨滋潤后,整個大自然都從睡眠中蘇醒過來,把你的五官都調動起來,我們看到樹木睜開明亮的眼睛,我們聽到小草生長的沙沙聲,我們嗅到空氣中芳甜的氣味,置身其中,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太美了!而這一切都是這一場春雨的功勞啊!在這里,作者對雨充滿了喜愛之情,把春雨寫得親切可愛。這段文字我最喜歡“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個深呼吸。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段文字)
3.同學們可用同樣的方法閱讀夏、秋、冬雨圖。
(師生共同欣賞其余三幅圖)
①夏雨圖:夏雨有什么特點?熱烈、粗獷的僅僅是雨嗎?
多媒體展示:
熱烈
夏雨傾盆 豐滿大地 展示誘惑
粗獷
教師小結:整段文字充斥著火熱奔放的豪情。
②秋雨圖:在文中找出描寫秋雨特點的詞語。多媒體展示:
端莊 深情
秋雨輕輕 傾訴 沉思 純凈靈魂 產生情思
輕 發光
教師小結:“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掃古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哀怨與凄涼,更沒有林黛玉“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秋雨助凄涼”的.傷感。
③冬雨圖: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冬雨和南國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體展示:
自然
冬雨透明 降臨溫暖 帶來蜜情
平靜
教師小結:冬雨自然、平靜給人帶來異樣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點到來。
歸納總結:王維的詩被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文也可說是“文中有畫”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說春雨是一個嬌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個潑辣的大嫂了;如果說秋雨是一個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那冬雨可就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了。作者在這里表現出對自然、生命的熱愛。
二、悟
1.體會情感:雨給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記憶,雨在作者筆下顯得如此可愛。對四季雨景的描繪,可謂一條線索,除此之外,還能找出一條線索來嗎?
喜歡(美) 愛戀(活力、滋潤、流動)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齊讀第1、6、7段)
作者也曾說過:“我好像是屬魚的,因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適起來,情緒進入那種靜謐的活躍,靈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潤了。”
這與作者有著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心是分不開的。
2.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三、延伸拓展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感受,隨著生活環境、生活處境的變化而變化。雨給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記憶,作者對雨的感受始終沒有變化,這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時代的滄桑之變,而蔣捷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一生顛沛流離,心系朝廷,對雨的感受自然會發生變化。
(多媒體展示、齊讀)
虞美人 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師生共同賞析)
聽雨有兩種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賞心樂事,雨聲具有一種樂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悵莫名,雨聲淅瀝,益增愁思。
結束語:
有人說“每個人不一定要成為詩人,但每個人可以詩意地活著”,但我要說:“沒有一顆鮮活靈動的心,沒有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是無法進入那詩意的境界的,讓我們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用心觀察自然,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很美。”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 ,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 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感情。
2.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學習,有了一定的語文根基。他們已經初 步具備了通過閱讀來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也有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他們可以發揮主體作用,在平時的課堂中已養成“敢想、敢說、敢寫、敢評、敢合作、樂探究”的 習慣。本課的教學以人為本,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搜 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設計 (設計者: )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出示大森林中各種鳥兒的畫面和叫聲)
你聽到了什么?
從催人播種的布谷鳥那里,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報喜的喜鵲那里,我明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現在我們就和作者一起走進鳥的世界,傾聽鳥語,感受鳥的悲喜。
二、瀏覽課文,清清楚楚鳥類別
1.哪一句話點明了作者對鳥的感情和態度?
提示:開篇“我愛鳥”點明了作者對鳥的“愛”。一個“愛”字,表明了他對鳥的態度和情感,也構成了 整篇文章的基本線索:文章就是圍繞著“愛”的情感來展 開的,其字里行間正飽含著“作者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現象的透辟洞察”。
2.作者筆下分別描述了哪幾類鳥?
提示:籠中的鳥、四川野外的'鳥、文學作品中的鳥、寒風中枝頭的鳥、現實中的鳥。
三、合作探究,明明白白作者心
1.對于筆下不同的鳥,作者流露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提示:對那“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著不動”的“胳膊上架著的鷹”、那“常年地關在柵欄里”的“籠子里的鳥”,作者是哀憐的。作者所愛的,是當年在四川所聽到和看到的自然形態的鳥。對把自己的主觀意念強加于自然界的鳥類 ,作者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不能容忍,所以偏要揭示其真相,還其真 實的面目,恢復其自然之本質。對寒風中枝頭的鳥,作者寄寓了同情。
2.作者最喜歡的是什么鳥?作者通過這類鳥寄寓了什么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喜愛的是當年在四川所聽到和看到的自然形態的鳥。表達自己對自由自在、瀟灑自信的美好生活狀態的向往和喜愛。
3.在開頭和結尾都寫到“籠中的鳥”,這對 于表達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通過對比,抒寫自己對那種自由自在、瀟灑自信的美好生活狀態的向往和喜愛。
總結:《鳥》這則散文。作者的 “愛” 鳥,“愛”的是鳥的自然形態,而“悲”鳥的失去自由自在,這已經超越了鳥本身。作者甚至對違背自然形態的關于鳥的典故產生質疑,更顯示出作者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現象情偽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鳥到“ 悲”人的人生體味,更給了人們深深的啟迪。
四、遷移寫作,表達愛鳥之情
出示教學目標:學習作者的寫法,寫一種鳥,表達愛鳥之情。
本文寫了很多種的鳥, 作者都能抓住它們獨特的地方進行描寫,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或叫聲。要求語言準確、通順。
結束語:
我們生活在鳥語花香的世界中,鳥兒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人的存在,使鳥兒有了依托;鳥兒的存在,給我們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今天學了這節課,讓我們以后共同譜一曲人與鳥和睦相處的贊歌!
【板書設計】
鳥
我愛鳥籠中鳥:蜷伏 無法高飛——苦悶四川鳥清脆嘹亮——交響樂凄絕哀楚——哀 樂形體動作——俊俏輕靈喜悅枝頭鳥——孤苦伶仃現 狀擠在檐下、寒鴉鼓噪鴟梟怪叫、囚在籠里悲苦對無拘無束生活向往對囚籠般的現實不滿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荷、珠”等12個生字,會寫“是、朵”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趣導入
1、出示荷葉圖:瞧!這是什么?板書:荷葉。你能說說荷葉長什么樣嗎?(課件出示句子: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多圓,多可愛的荷葉呀!多綠、多漂亮的荷葉呀!喜歡嗎?
2、有好多小伙伴都喜歡荷葉,我們一起進入課文中看看,都有誰喜歡荷葉,來和荷葉玩呢?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寶寶。并思考:荷葉吸引了哪些小伙伴?
2、識記生字
(1)老師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進行認讀,小老師領讀;
(2)去掉拼音再次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老師出示去拼音生字:這些生字你是怎樣認識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4)生字組詞識記
(5)鞏固識字:同桌拿出生字卡,抽讀生字,看誰讀的準認的多;摘蘋果
三、再讀課文,感悟表達
1、指名回答荷葉吸引了哪些小伙伴?
2、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快樂,他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指名四人分自然段讀課文。
3、想想還有哪些小伙伴會來?它們又會說什么?
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
小蜻蜓說:“荷葉是我的()。”
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
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
——說:“荷葉是我的——。”
4、你最喜歡誰,你就投入地去讀一讀那個自然段吧。
5、配樂,師引讀: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小水珠在圓圓的荷葉上滾來滾去,小水珠說:——生接。
荷葉圓圓的,平平的,就像飛機場,小蜻蜓說:——生接。
荷葉圓圓的,就像圓圓的歌臺,小青蛙在荷葉上興高采烈地跳來跳去,小青蛙說:——生接。
荷葉圓圓的,就像一把撐開的涼傘,為小魚兒擋住了刺眼的陽光,小魚兒說:——生接。
四、書寫指導
1、課文讀得這么美,能把生字寫漂亮嗎?
2、課件田字格里出示:荷、是、美;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嗎?
都是上下結構;有有一長橫;都有撇和捺。
是:橫要長,撇和捺要舒展。
美:先寫禿尾巴羊,再寫大。古代的人說:羊大為美。
五、板書設計
荷葉圓圓
小水珠—————搖籃躺
小蜻蜓—————停機坪立
小青蛙—————歌臺蹲
小魚兒—————涼傘游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2-22
七年級語文《老王》教學設計04-20
七年級語文《勇氣》教學設計04-27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15
七年級語文散步教學設計04-26
七年級語文《口技》教學設計04-03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15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1-12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七年級語文《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