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教學設計(錦集15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鶴樓》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鶴樓》教學設計1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潛心會文的過程,應給足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閱讀品味,領悟內容,體驗情感。通過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動情地讀。補充部分送別詩,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
【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送別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回憶了不少關于送別的詩。請你與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相送》《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送孟浩然治廣陵》……
2、板書:黃鶴樓
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通過這篇課文來細細品讀李白的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二、學文悟情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介紹黃鶴樓
黃鶴樓是李白與孟浩然友情的見證地,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高50多米,巍峨聳立,踞山臨江,凌空而起。
出示圖片
課文中有兩個詞語寫出了黃鶴樓的雄偉壯觀。
出示: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指導朗讀詞語
(2)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設酒送行,(板書:餞行)
a理解“煙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濃,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可以用一個詞,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
柳絮飄飛,繁花似錦,春意盎然,這就是詩中所描述的——
“煙花三月”
c結合地圖理解“下揚州”
出示地圖,煙花三月,好友孟浩然從黃鶴樓出發,自西向東,前往繁華的揚州城,揚州那時候也叫廣陵。
(3)絢麗多彩的季節,在巍峨聳立的黃鶴樓上,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出示1,2自然段
學生交流,抓住“一會兒……一會兒……”“藏”“依依惜別”
李白與孟浩然相視無語,誰也不忍開口道別。配音朗讀1,2自然段。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不忍別,終需別,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說——引讀
課件出示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
江東下,前往揚州,不只到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灑脫、率直的禮拜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間,請你細細品讀李白的話,從他的言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對孟浩然尊稱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
生:從多個“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看出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
師:通過課外閱讀,你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指名讀,
師: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而在鄉村種菜種花。這樣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讀1、2句
生:孟浩然的詩篇也譽滿天下。他一共寫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僅多,還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曉》《過故人莊》……
師:的確,這些詩篇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誦。
師: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讓李白深深折服。
指導朗讀,
生:我從“兄長”和“老師”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師:孟浩然比年輕的李白大12歲,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兄長,老師。
齊讀
b、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交流
就是這樣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的朋友、兄長、老師 ,此時就要順江東下前往萬里之遙的揚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酒請您——
引讀
為什么遙滿飲此杯?(這酒中裝著濃濃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師徒之情。)
這依依惜別之情酒在這滿滿的一杯酒中。齊讀李白的話
板書:依依惜別之情
(2)其實孟浩然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畢竟比李白年長,他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請你來
品品孟浩然的話,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交流,從孟浩然的話中也體會到依依惜別之情。
a“一飲而盡”飲下去的僅僅是杯中的酒嗎?(是與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師徒情)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究竟是怎樣的朋友才稱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師徒,正因為如此,兩人的友誼才象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此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暫時分別)
板書:話別
小組分角色練讀。
(3)引讀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說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著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這樣站著,站著,看著,看著…
…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還在默默地說什么?
學生交流
板書:目送
c齊讀第四小節
(4)他的祝福,他的牽掛就讓這滾滾的長江水伴隨友人直到揚州。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此時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板書:吟誦
配音齊讀
(2)喜歡這一首詩嗎?它是一首千古傳誦,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膾炙人口的名詩。配音背誦。
板書:
餞行
黃鶴樓送別 話別 依依惜別
目送
吟誦
【教后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朗讀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云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
《黃鶴樓》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古詩所表達的是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本節課以“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
結合課文注釋、網絡資源、朗讀、想象等方法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中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知道同學們會背許多古詩,著名詩人李白了解嗎?他有幾個名字?
2.詩仙李白的詩我們已學了好幾首,你能背一首嗎?
從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情感豐富的李白,李白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廣交朋友的詩人,著名詩人孟浩然、王維、杜甫、賀知章、王昌齡都是李白的摯友。今天,我們再跟隨李白的詩句感受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深厚情誼。
3.齊讀課題。
二、讀詩題
1.“送”是什么意思?這是首送別詩,從題目中可知道些什么?
2.齊讀詩題。
三、讀詩文、知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讀準字音和節奏。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句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你都讀明白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書下的注釋,老師為你提供的'關鍵詞和網址,查找相關的資料來體會詩句的含義。先完成的同學在組內互相說說。
3.說古詩大意
師:有什么不懂的嗎?
(1)西辭。大家不妨看地圖,黃鶴樓與楊州的位置關系,明白了嗎?
(2)下的意思長江水自西向東順流而下,“到、去”的意思
(3)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你們想知道么?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揚州三月的圖片,你們看看還可以用什么樣的詞描繪這揚州的煙花三月?(出示課件)
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黃鶴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組織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任務:
任務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任務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導入課題
上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播放歌曲《煙花三月》)。
誰牽著誰的手,相別在黃鶴樓?(生交流)老師介紹關于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當時話別的場面非常感人,想不想看看。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別》,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指導“鶴”字要寫緊湊,寫字態度要認真)生齊讀課題。
(二)明確目標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弄明白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效果預期
孩子們有信心學好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學得很棒!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一)任務呈現(課件出示任務一)。
(二)自主學習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展示交流
1、課件出示易讀錯的詞:
餞行佇立暫時友誼
按捺不住膾炙人口
(1)學生練讀。(2)指名讀,師生評價。
(3)理解“餞行”、“佇立”
(4)齊讀。
2、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
遠眺仰望凝視
(1)指名讀
(2)讓學生說說這組詞有什么特點?然后說說還知道那些表示看的詞語。(學生交流)
3、課件出示第三組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譽滿天下永世不絕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1)學生試讀。
(2)指名讀,學生評價,再指名讀。
(3)引導學生不僅要讀好,還要讀出我們的理解,生齊讀。
師小結:同學們的詞讀得意猶未盡,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吧!
任務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任務呈現(課件出示任務二)。
(二)自主學習
學生默讀課文,給足時間,老師巡視學情。
(三)展示交流
1、誰愿意讀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理解“暮春”,將“暮”與它的幾個好朋友做比較,區分記憶。(生交流)
(3)師引讀:暮春三月,長江邊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生交流找到的詞語,配圖理解。)
2、誰愿意讀讀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大家去過黃鶴樓嗎?(課件出示黃鶴樓的圖,教師介紹相關資料。)
(3)說說黃鶴樓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生交流)
(4)文中是怎樣描寫黃鶴樓的呢?學生從文中找找詞語后交流。引導學生借助圖片理解詞語,再讀句子。
(5)齊讀全段。
3、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
指名讀,讀后師生評價,再指名朗讀。
4、此時,友人登上了船,白帆漸漸遠去,誰愿意讀讀第4自然段。
指名讀,讀后生評價,師指導讀,再指名讀,齊讀。
5、師引讀: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生讀詩句。
學生給“按捺不住”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來理解這個詞。
6、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
7、師創設情境:是啊,文章寫了李白在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送別的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1)生齊讀古詩。
(2)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詩句相對應,畫一畫。(課件出示)
(3)師生合作齊讀句子。
8、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兩位大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呢?(生交流,師板書:依依惜別)下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體會他們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檢測導結
課件出示:
1、想一想,連一連
(1)抬頭向上看凝視
(2)從高處向低處看仰視
(3)注意力集中地看俯視
(4)站在高處向遠處看環視
(5)向四周看遠視
2、我會填
課文記敘了()在()為()送別的事,抒發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之情。
板書設計:
25、黃鶴樓送別
李白孟浩然
依依惜別
《黃鶴樓》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動態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卻余味無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學過很多古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讓我們動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令我們落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詩句催我們奮起……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來體會李白的心路歷程。
二、淺嘗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引出課題:
過渡: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詩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他詩篇的內容豐富多樣,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
背景材料:詩人李白所在的唐朝,歷史上地域遼闊,交通極不便利,親人朋友一旦分別,再相見,極為困難。李白有一位摯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許人也?“詩仙”李白對他的贊美是“吾愛孟夫子”;“詩圣”杜甫對他的贊美是“清詩句句盡堪傳”。由此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才華確實天下聞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李白望著孟浩然漸行漸遠的船只,不禁動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信同學們了解了這樣的一段背景資料,再來品讀詩句就會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詩句:
指名讀古詩,糾正讀音。
題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題)
廣陵是指揚州。古代的別稱。
之:到,去。
試著連起來解釋題目的'意思。
全班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句。
學生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辭”、“煙花三月”、“下”…
地名:揚州
4.學生質疑:為什么是“西辭”呢?(點名答)
A、孟浩然向東而去,與地處西方的黃鶴樓漸行漸遠,是向西辭行的意思。
B、詩中還有這樣的詞語,注意到了嗎?下:順流而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煙花: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5、讓學生根據這些重點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名答,看書上配圖。
三、品讀古詩。
1、自由讀詩,讀完之后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這首詩。(依依惜別、難舍難分、依依不舍……)
過渡:面對離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 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過渡:如今又將面臨分別,這時候的李白,面對孟浩然這位朋友,兄長,老師,會說什么?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還是坐著小船走了,李白這時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沒有走,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離去。)
(出示課件)
齊讀最后兩句。讓學生試著理解后兩句是什么意思。
解釋“盡:窮盡,消失”“天際:天邊”的意思。
2、學生質疑:
a、.長江之上,過境千帆,為什么李白卻說是孤帆呢?
b、為什么又唯見呢?
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再自由讀詩。
指名回答問題a和b。
3、師總結。
雖然是過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見孟浩然。“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情境。) 深情朗誦全詩。
( 師生同讀)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老師也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讀出這對好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全班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與詩人對話,得到了語言的滋養,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課的課后小練筆是把古詩中動人的友情寫出來,可以加上自己大膽的想象。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
黃鶴樓————————→廣陵
李白 依依惜別 孟浩然
《黃鶴樓》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本課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暫時"、"凝視"說話。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本課時教學目標:
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本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范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首古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4)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5)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復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詩文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小結: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這兩句的出示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實踐性活動。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這一課件的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課件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4、師生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誰能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師生小結: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為了貫徹落實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升華理解,通過背誦把"依依惜別"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并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愿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閱讀專題(1):閱讀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
閱讀專題(2):閱讀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我準備……,你準備怎么做呢?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鶴樓》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古詩涵蓋面寬,意韻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唱響“讀”的主旋律,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讀中悟美,在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借助工具書、注釋、圖片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相關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揭示詩題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指名背誦《贈汪倫》、《別董大》。
【設計意圖】
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
3、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爭相歌詠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堪稱送別詩中極品,被人們傳誦至今。
4、板書詩題,學習“孟、浩、陵”三個生字,了解詩題中有關“送”的內容:誰送誰?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設計意圖】
40分鐘的課堂是有限的,教師應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此環節緊扣題目,隨文識字,從詩題入手,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詩歌講述的故事。
二、互動交流,分享信息
1、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認識這座江南名樓。
2、出示地圖,了解“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位置,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
3、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設計意圖】
古詩的創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板畫不但助于學生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詩中“西辭”等意思。互動交流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朗讀全詩,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借助注釋等方式了解詩的大意。集體交流:
⑴、指名概述詩的`大意。
⑵、引導學生質疑。
⑶、結合板畫弄懂“西辭” 意思。
【設計意圖】
疑者,覺悟之機也。質疑環節有助于提煉研度專題,體現課標提倡的順學而導的課程理念。
四、賞析儷句,入境悟情
賞析“煙花三月”
1、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畫面,并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共議“煙”的豐富內涵。(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出示多媒體課件,配樂欣賞煙花三月的揚州如詩如畫的春景。
【設計意圖】
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視頻,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
《黃鶴樓》教學設計7
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詩中勾勒的是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離去。孤帆漸漸消失于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孟、浩、唯、鶴、陵、州”
2、會寫“州、帆、孟、陵、樓、浩、唯、鶴”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并導入新課。
二、授新:
(一)生字教學
1、教讀生字,糾正每一個字的字音,平翹舌、邊鼻音。
2、書寫生字,規范的填寫在田字格里。
(二)古詩教學
1、范讀古詩,初步感受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結合課文注釋、查字典、結合插圖在老師帶領下學習詩句,逐字逐句學習,理解。
5、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8、指導、練習背誦。
三、拓展: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情,古人寫離別的'詩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交流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黃鶴樓》,拓展學生的知識范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資料:1、(敘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故人——————老朋友。
西辭——————辭別了西邊的。
2、(寫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站在江邊,目送有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連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孤帆———————好友乘坐的那條船。
碧空———————碧藍的天空。
盡———————消失。
唯見———————只見。
天際——————天邊。
《黃鶴樓》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朋友間依依惜別之情。
3、初步感受中華詩文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對古詩誦讀的興趣。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黃鶴樓送別》
朋友即將遠離,人海茫茫,再次相遇不知何年何月。請再讀課題。(生有感情地讀課題)
2、師:從課文1、2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板書“餞行”),他們二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板書“依依惜別”)
3、師:好!讓我們打開書齊讀課文的1、2自然段,再次用心去感受那份藏在心底的深情。(生讀)
二、朗讀感悟
1、師: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指名接讀)(點擊課件,出示李白的話)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李白說的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在你有體會的地方做上標記。(生自讀)
2、交流體會:從李白說的話中體會到了他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體會到了那份依依惜別之情。
3、從哪些詞看出李白很敬仰孟浩然?(“您”、“夫子”、“兄長”、“老師”、“令人敬仰”、“譽滿天下”……)師相機畫出。
這段話中一連用了幾個“您”?數一數。(六個)只有怎樣的人才會被稱為“夫子”?(生答)當時的孟浩然42歲,比李白大了12歲,所以李白稱孟浩然為“兄長”。可我們知道,李白號稱“詩仙“啊,這孟浩然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值得李白把他當作老師,如此尊敬呢?
4、理解“詩篇譽滿天下”時,請學生背誦他的古詩。(《春曉》……)再讀“譽滿天下”一詞兩遍。
就是這個滿腹詩篇的孟浩然,不愿意與貪官污吏為伍,不想做官,李白還有一首詩,就是這樣贊美孟浩然的。大家一起來讀。(出示《贈孟浩然》)
師:孟浩然年輕的時候,他不愿意為官,他寧愿和青松白云相伴到老,他的人品怎能不——生讀“令人敬仰”,再讀一遍。
指名學生讀李白的話,讀出那份敬仰之情。
5、師:從哪里又體會到了依依惜別之情?(生答:“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滿飲此杯吧”)交流體會。師:不知何日才能見面,未曾分手,已經盼著再次的相見。從這里,足見他對孟浩然的難舍難分。請學生把李白的話再讀一次,大家聽一聽這份難舍之情。
6、師:在我們班誰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請接著讀孟浩然的話。你知道什么叫知己嗎?(友誼深厚的朋友,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師:好的。你是他的知己,他是你的故人,相信你們一定心心相印,能夠感受到話中那份難舍之情,一起讀一遍,我們大家再聽一聽孟浩然的話。
7、師:(畫出此句)王勃的這首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師:雖然我們會分手,但是我們的心卻永遠在一起。請同學讀孟浩然的話,評價。
女同學你們來做一回李白,男同學做一回孟浩然,我們一起合作一下,再現一下那個話別的場面。師引,讀白,女生讀,男生讀。
8、師:多么感人的話別呀!(板書:話別)不忍別,終需別。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點擊出示第4自然段)
友人登上了船。——(生讀: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生讀: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小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生讀: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9、師:這兒有一句話,寫得比較精練,它能代替文章中的原句嗎?讀一讀,比較一下。(點擊對比的兩句)師:誰來讀讀看?(生讀)能替換嗎?
師:不能,為什么?(生答)
師:你能將自己的理解融會在你的朗讀中嗎?配上音樂。(指名一個一個讀)
師:(想象說話)別時的話語仍在耳邊回響,往日一起飲酒作詩的歡樂場面一幕幕又在眼前閃現,一種淡淡的.離愁在心間彌漫著……白帆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此時此刻,李白會想些什么呢?(指名說)
來,伴著音樂一齊讀一讀。
10、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送友人孟浩然登船遠去(板書:目送),觸景生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點擊出示古詩)
考考學生是否知道“之廣陵”、“故人”、“西辭”等詞語的意思。找出文中與詩句相對應的解釋。試背古詩。
三、積累拓展
將課前布置搜集的送別詩拿出來大家交流,把寫有送別詩的書簽送給好友。
教后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文中。教學這篇課文,應引導學生了解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創作背景,知道詩人的創作經歷,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文佳句。
在教學中對一些關鍵詞的點撥、推敲是為了更深入地感受詩的意境。如讀李白的話,引導學生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和一系列的尊稱,體會他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面”感悟他對孟浩然的難舍之情。讀孟浩然的話,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等詞語的理解,體味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惜別之情。在第4自然段李白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可以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獲得的最基本的東西應該是語文積累。在理解“譽滿天下”一詞時,我注意到學生對孟浩然詩的積累,讓學生把積累的古詩背誦給大家聽。補充了《贈孟浩然》一詩,讓大家更好地體會孟浩然的人格的高尚。這樣在課堂上就擴大了知識的信息量。另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收集送別詩制成書簽,互贈友人。以這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積累更多的送別詩,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友情的珍貴。
《黃鶴樓》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難點】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方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也成了詩人們爭先歌詠的題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板書標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朗讀)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詩人李白和寫作背景。
3.回顧以前學詩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4.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詩的大意,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作者在黃鶴樓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廣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讀
1.學生思考詩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誰?
2.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是什么意思?
(武漢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西辭是西邊辭行的意思,就是離開西邊,順江東下到揚州。)
4.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引領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四)鞏固提高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小組內交流,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五)小結作業
小結: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作業: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搜集這一類詩的興趣。布置預習作業。
四、教學反思
首先,小學段的詩詞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需要老師采用多種朗讀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其次小學課堂應是非常活潑,充滿活力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寓教于樂,從而樂學、好學。此外,古詩詞約義豐,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黃鶴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欣賞樂曲《送別》,說說自己聽懂了什么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了解這是一首送別詩。)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許多的送別詩被人們廣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指名拼音較差的學生拼讀生字、新詞。
2、指名個別讀生字,新詞。
3、觀察要寫的生字,重點指導“陵”。
4、學生練習生字的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詩的大意再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課件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想象華美畫面。)板書: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么,無“盡”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板書:心隨送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聽范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師生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高適的《別董大》。
(理解高適與董大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發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說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總結
在家里,我們享受著親情的溫暖。走出家門,我們又將感受到友情的快樂。愿大家都能尋找到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這首《找朋友》送給在座的每位老師與同學們,愿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友誼天長地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收集送別詩
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名樓送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目光送
唯見長江天際流。 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舍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借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于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題時,卻忽視了對詩題的理解,使部分學生誤認為黃鶴樓為一人名,同樣的,對于“之”字的理解也過分依賴于書本上的注釋,對于此類難理解的字詞,教師沒有單獨提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掌握。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注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愛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黃鶴樓的傳說》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把精美的建筑和美妙的傳說有機結合,向我們介紹了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的地理位置、歷史地位、屢毀屢修的經歷、現今建筑格局規模以及黃鶴樓名字的由來、歷代詩人對它的題詩。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在第2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中提出了學習略讀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在教學中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讀書,自我感悟,自我構建,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和較快地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2、拓展閱讀,擴大閱讀量,創設愉悅輕松的讀書氛圍,引導學生享受讀書的樂趣,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了解黃鶴樓的建筑特點及名字由來的傳說,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認識課后10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
3、通過了解祖國名勝古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黃鶴樓名字的由來及歷代文人對黃鶴樓的贊美。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黃鶴樓的風景圖片或多媒體課件,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的風景圖片、文字資料。同時也布置學生課前查找、搜集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
同學們,在本單元的閱讀中,我們隨著課文,領略了萬里長城的雄偉氣魄,走進了敦煌莫高窟燦爛的藝術殿堂,足不出戶,遍訪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這是讀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今天我們再做一次“不走路的旅行”,到湖北省武昌的蛇山之巔去看雄偉輝煌的黃鶴樓,去聽黃鶴樓美麗神奇的傳說!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讀書屋六”《黃鶴樓的傳說》。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
借助注音把課文讀通順,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
2、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具體介紹了黃鶴樓,哪些段落寫關于黃鶴樓的傳說?
課文6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1部分(第1、2自然段),介紹黃鶴樓的地理位置、歷史地位和經歷,現今建筑規模。
第2部分(第3~6自然段),介紹黃鶴樓名字由來的傳說以及歷代詩人對它的題詩。
3、簡要概括文章大意。
三、精略交互,自讀自悟
1、自由讀第1部分。
讀書提示:
(1)畫出數字說明的句子,體會數字說明的`作用;
(2)畫出描寫黃鶴樓建筑結構精美、氣勢雄偉的詞語和句子,仔細品讀;
(3)同桌交流讀后收獲:通過讀第1部分內容,你知道了黃鶴樓哪些方面的情況?
2、小組內學習第2部分。
讀書提示:
(1)快速自讀3~6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黃鶴樓名字由來的傳說;
(3)誦讀古詩《黃鶴樓》。
四、匯報交流,內化積累
1、指名讀“黃鶴樓由主樓、配亭、廊院組成……是一處觀賞長江勝景的極好場所。”
2、大屏幕出示黃鶴樓風景圖:把課文中描寫的黃鶴樓和風景圖中的黃鶴樓結合對照,你覺得黃鶴樓怎樣?你想用哪個詞形容?
(氣勢雄偉 倍顯輝煌)
板書:雄偉輝煌的名樓
3、教師引讀:黃鶴樓歷史悠久、景色美妙、風光無限,不愧千古名勝、江南名樓!同學們齊聲朗讀——“黃鶴樓由主樓、配亭、廊院組成……是一處觀賞長江勝景的極好場所。”
4、指名講講黃鶴樓名字由來的傳說。
5、道士墻上畫鶴及騎鶴飛去的傳說多么神奇。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情好客和知恩思報的良好風尚。
板書:知恩思報的美德
6、積累詞匯,寫在摘抄本上。如:流丹滴翠、疊角高挑、翩翩起舞、膾炙人口等。
7、背誦古詩《黃鶴樓》。
五、檢查落實識字
六、拓展延伸,補充積累
1、通過閱讀,我們感受到了黃鶴樓的雄偉輝煌,知道了它名字由來的神奇傳說以及大詩人為它的題詩,這次黃鶴樓之行收獲可真大!關于黃鶴樓還有許多對聯呢,我們一起來看。
大屏幕出示:吹笛聞梅落
登樓待鶴歸
白云黃鶴傳千古
漢水長江會一樓
美盡東南 懷江抱水三分地
名傳今古 戀鶴迷云一座樓
這3副對聯太精彩了,課后摘抄下來,背下來。
2、簡單交流查找的岳陽樓和滕王閣的資料。
《黃鶴樓》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么,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么呢?
整體感知古詩意思,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二、讀懂詩題
⑴黃鶴樓在哪里?
出示:黃鶴樓背景介紹。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⑵揚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揚州風光圖。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⑶體驗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讀詩題。
三、讀懂詩意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李白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了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游。李白也喜歡漫游,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說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⑶帶著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2、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出示“煙花三月”
①看著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②什么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④誦讀有關江南三月的優美詩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么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為什么只看到一只小船呢?
⑵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
⑶看了送別場面,有什么話想對李白說?
四、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盡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出示: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別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板書: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
李白 …… 孟浩然
難舍難分
《黃鶴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加導入:
1、(播放音樂)平時大家積累了許多古詩,想和老師對對詩嗎?
2、能記住這么多的古詩,你們真棒。知道我們剛才所對的古詩是誰寫的嗎?你了解李白嗎?(課件李白素描圖出現)
3、(過渡)千年圣地黃鶴樓,如詩如畫江南春。當時詩人李白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此時老朋友卻要東下揚州,這真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出示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1、師:同學們,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課題少了哪個字呀?(陵)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現在你們觀察下,有什么要給大家提個醒的?(“陵”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觀察細致,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把課題補充完整。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讀題后所得:送的地點、誰送誰、“之”的含義、對黃鶴樓、廣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等)
3、教師隨機點撥學習方法:是啊,搜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都知道了,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生試著說題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后就很難再見,于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么這么著名呢?這里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就是這么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了吧,來自己先放聲讀讀,讀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讀吧。
2、學習生字(我們先和剛才還未認識的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愿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個別讀——所有生字詞語都來了,全班齊讀)
3、請一個同學來讀這首詩,老師給你加點伴奏,希望你能讀出韻味。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想你的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說的,這首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和李白站在岸邊目送孟浩然遠去這兩個情景。有誰知道哪幾句詩描寫了孟浩然在黃鶴樓向李白告別的情景,哪幾句詩描寫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黃鶴樓》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利用多種渠道了解武漢黃鶴樓人文景觀及文化底蘊,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得信息。
2、能力目標:能運用搜索引擎(百度搜索)搜索網上有關介紹黃鶴樓文化的文字、圖片能及視頻等信息,并能夠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內。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黃鶴樓的一些信息,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道德情操。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武漢黃鶴樓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將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
[教材分析與教法建議]
教材分析:話說黃鶴樓(上)是武漢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5冊第15課內容,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這節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了解黃鶴樓的一些人文景觀及文化底蘊,并能夠利用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在互聯網上搜索黃鶴樓的有關信息,目的是提高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搜集、保存,整理、展示信息的能力,以及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建議:
通過學生的知識結構來看,學生已學過網絡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可利用專題學習網站來組織教學,在網站中,提供黃鶴樓的一些信息及視頻供學生欣賞和教學使用,也可提供一些技術支持相關版塊,如,百度搜索的使用方法的相關視頻等供學生自學,甚至在對學生的小組分工上老師也可使用專題網站進行展示,讓學生自選,最后在作品的保存和展示上,建議老師讓學生將保存的信息上傳到相關的欄目,然后由各小組推選一人,打開本組所上傳的欄目進行小組展示(如:傳說、歷史、詩詞、景點)等,最后可組織全班的同學采用各種形式,如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投票等方式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
教 法:創設情境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分組合作
教學資源:主題學習網站等資源
一、激情導入
專題網站出示黃鶴樓視頻。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這段視頻,你們知不知道上面說的是哪個地方呢?你們去過這個地方嗎?你對它有什么了解呢?
生:視頻中介紹的是黃鶴樓。我去過這個地方,我知道黃鶴樓在武昌,他的`歷史非常悠久,黃鶴樓里面有很多的詩和字,站在黃鶴樓的最上層可以看江長江……
師:你了解的可真多呀!
師:同學們,我們武漢的黃鶴樓,可有著“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呢!今天呀,老師想辦一張電子小報專門來宣傳一下我們黃鶴樓的文化,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黃鶴樓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但是老師手里所掌握的資料還不夠全面,想請同學們來幫忙搜集一些有關武漢黃鶴樓的資料,同學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嗎?
生:愿意!
二、自主學習,相互交流
師:好,要想搜集信息使用什么方法最簡便、快捷?
生:討論(查資料、問老師、親自走訪、運用百度引擎搜索)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正確,哪種方法最簡便呢?
生:運用百度引擎搜索
師:請同學們登錄我們的專題學習網站中的請跟我學版塊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學到了些什么呢?
師:請一名學生上吧來跟同學們演示一下百度搜索的方法。
師:剛才這位同學掌握的非常的熟練而且介紹的也非常的詳細,下面同學知道了嗎?
三、明確任務 掌握規則
師:打開專題學習網站,出示四個任務(主題)[黃鶴樓的傳說、黃鶴樓的歷史、黃鶴樓的詩詞、黃鶴樓的景點介紹]并附說明。
規則:三人一組小組合作
學習任務:
1、各小組討論選擇一項任務作為本組的搜索對象;
2、在共享文檔內建立與任務名相一致的文件夾,將資料保存在文件夾內;
3、將所搜索到的相關的信息上傳到專題學習網站中的相對應欄目中;
4、每組選派一名學生展示本組搜索的信息并做簡要的介紹。
四、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分成四個小組。
師:好了,同學們開始行動吧!
教師巡回指導
師:下面請一個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你們組所搜索的信息!
師:信息搜集的非常全面,同學們你們是不是這樣做的呢?
師:下面請搜集完信息的同學將你們的信息,進行整理然后將他們上傳到我們專題學習網站中相對應欄目。
五、成果交流評價
通過同學們的分工合作,各組基本上完成了任務,下面請各組來展示一下你們成果。
師:組織學生生生評價,教師做總結評價。(或者組織學生瀏覽各組的作品,進行投票)
評比表彰
師: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表現的非常出色,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老師獲得了很多有關黃鶴樓的有關信息,下節課我們將利用這些信息制作電子小報,向全世界來展示“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的風姿,同學們有沒有興趣!
《黃鶴樓》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初步感受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喜愛中國古典文化。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朗讀古詩。
1、友人話別,依依不舍,令人傷感,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播放歌曲《長亭送別》),有的則用詩來釋懷。(吟誦幾首送別詩)
“人生自古傷離別。”說一聲再見,道一聲珍重,其中夾雜著多少無奈與留戀,多少傷感與難舍。在1000多年前,有兩位風流蕭灑,有著深厚感情的詩人,即將在此分別,于是就有了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
二、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出示課文畫面)大家一定被眼前的這幅美景吸引了吧!你能用一些學過的詞語或詩句來描繪一下嗎?
2、古人常“折柳贈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齊說:《黃鶴樓送別》)
3、(出示兩組文中第一小節的詞語)老師這有組詞語,誰來用其中的一些,連起來說一段話,再現一下當時的話別場景。
4、如此迷人的美景,其實就是文中的__?(生齊說:第一小節)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本美美的欣賞一番吧!(生齊讀第一小節)
三、品詞析句,感悟“惜別”
過渡:楊柳依依,繁花似錦,讓人感覺仿佛漂浮于煙霧之中,又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如此迷人的景色,李白有沒有陶醉在其中?
1、在這兩位大詩人心底都藏怎樣的情感?(依依惜別)輕輕讀讀第二小節,找一找他們是怎樣“藏”的?出示第二自然段。
2、他們為什么要把這份惜別之情藏起來呢?
3、齊讀。讓我們通過朗讀去體會兩人藏在心底的那份惜別之情。
四、情景再現,體驗“話別”
1、送別是一艘小小的船,它載著滿滿的眷戀;送別是一杯釅釅的茶,讓人慢慢地去品味。朝夕相處的兄弟、心心相印的朋友就要分別,他們是怎樣揮灑依依惜別之情的呢?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領略和感受吧!用筆畫出,批注。
2、重點指導學生體會:第三段
課件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敬仰之情
1)、“六個您”說明了什么?從多個“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2)、李白對孟浩然尊稱為“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
3)、從“兄長”和“老師”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孟浩然比年輕的李白大12歲,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兄長,老師。
4)、“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看出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詩篇”我們學過孟浩然的哪些詩篇?《春曉》、
5)、通過課外閱讀,你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而在鄉村種菜種花。這樣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讀1、2句)孟浩然的詩篇也譽滿天下。他一共寫了二百六十多篇呢。(生背)
b、依依惜別之情。
為什么要滿飲此杯?(這酒中裝著濃濃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師徒之情。)這依依惜別之情酒在這滿滿的一杯酒中。齊讀李白的話。
板書:依依惜別之情
過渡:聽了李賢弟的話,孟浩然有沒有淚濕衣裳?你從孟浩然的話中又讀出了什么?自由讀孟浩然說的話。
6)其實孟浩然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畢竟比李白年長,他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請大家品品孟浩然的話,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交流,從孟浩然的話中也體會到依依惜別之情。
a“一飲而盡”飲下去的僅僅是杯中的酒嗎?(是與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師徒情)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究竟是怎樣的朋友才稱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師徒,正因為如此,兩人的友誼才象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此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暫時分別)
小組分角色練讀。板書:話別
3、小結:讀的不錯,孟浩然一方面在勸慰李白不要為離別傷感,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兩人的友誼之深。兩生上講臺分角色再現話別情景。
4、聽了兩人臨別前的這番話你有什么感受?
5、讓我們也來做做李白、孟浩然,去感受一下兩位大詩人離別的心情。(男生做孟浩然,女生做李白,師旁白,配樂再次體驗話別場景)
四、想象補白,豐富情境
過渡:說不完的別情,道不完的友誼,俗話說的好“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此時,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情境引讀,指名接讀第四小節)
1、聽了他的朗讀,你有怎樣的感受?是什么打動了你?
2、此情此景,不僅打動了我們,就連江邊的景物也被打動了。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段話補充完整嗎?
(課件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上沙鷗點點,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品詩入境,內化文本
過渡:此時此刻,禮拜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課件播放古詩誦讀)
1、你能像詩人一樣來吟這首詩嗎?(指名兩生,再齊吟)
2、文中說,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是一首怎樣的名詩?“膾炙人口”是什么意思?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詩文的最后兩句展現了課文第四自然段描繪的景象,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瀏覽一下。
師:文中說隨著江風遠去的是“白帆”,而詩里卻說是“孤帆”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孤”字是整首詩的眼睛,讓我們真切的感悟到了是人內心的離愁別緒。讓我們記住這兩位大詩人的真摯友情,也記住了這首流芳百世的經典詩篇,齊背誦。
六、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過渡:李白不僅是偉大詩人,也是個重友情的人,他還寫了許多送別詩,不同的送別詩也表達了不同的情懷。
1、《贈汪倫》就是其中的一首(課件出示)誰來讀讀這首詩?(指名兩生,齊讀)
2、說說,這首詩你最欣賞哪里?再齊讀
3、記一記,課件出示。
七、作業
1:積累送別詩,了解作者寫詩的背景,選擇其中的一首,模仿課文,將它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2:課文語言優美,處處融情,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
【《黃鶴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黃鶴樓》教學設計05-30
《黃鶴樓》教學設計【精品】05-30
初中語文《黃鶴樓》教學設計12-27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精選11篇)08-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優秀04-29
語文教學反思《黃鶴樓送別》03-21
《黃鶴樓》崔顥語文教學教案12-20
黃鶴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