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鶴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鶴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本課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暫時"、"凝視"說話。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本課時教學目標:
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本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范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首古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4)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5)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復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詩文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小結: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這兩句的出示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實踐性活動。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這一課件的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課件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4、師生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誰能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師生小結: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為了貫徹落實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升華理解,通過背誦把"依依惜別"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并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愿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閱讀專題(1):閱讀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
閱讀專題(2):閱讀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我準備……,你準備怎么做呢?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鶴樓》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1、由點到面,感悟情感
2、引導想象,觸發情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問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
聯系語言環境體會詩人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由詞入手、初人情感
過渡: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長江邊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鴟點點、俯臨長江、飛檐臨空
2、用心地讀讀每個詞,你看到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3、齊讀
(設計意圖:由詞入手,漸人文本;美美讀詞,初人情感。這些都為學生理解文本,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鋪墊。另外,引導學生讀詞,說出理解,無疑引導學生讀中恩,讀中想,有助于后續教學環節的展開。也體現了為學而教的教學理念)
(二)由點帶面、感悟情感
1、就在這傷感而又美麗的煙花三月,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他們的心情是怎樣呢?
2、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呢?請同學們讀2-4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詞語,甚至是標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生邊默讀邊勾畫
4、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寫出人物的動作,感受到他們的惜別之情。
A、他們是在欣賞醉人的春色嗎?
B、古代交通落后,離別容易,相見難,他們一別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見,因此,他們的心情此時是什么樣?
C、誰能讀出這樣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從這里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B、哪些詞體會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個怎樣的人?學過孟浩然的哪些詩?
D、引導學生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導學生抓句子,談理解,談感受,使得學生由內而外的表達,擴散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的身心,促進了學生的表達,再通過引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引發了讀者與詩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學生在讀中說,說中品,漸漸地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氛圍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誰愿意做做那傷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認為在我們班誰會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學生表演并評價
(設計意圖:這里的“演”不是裝飾,是為了再現話別情境。拉近古近距離。以“演”促讀,以評促讀,讀中感悟,讀中體驗,感受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這種“演、評、讀”有機結合的方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優化了教學效果。)
(四)由圖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圖)“相見對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你們看,江邊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斂了笑容,他們在為這對友人的分手而傷感。
2、(音樂起)你們看到柳樹了嗎?你們覺得柳樹好像怎么樣了?
3、不忍離別但是終須別呀!李白佇立江邊,望著一江春水,不忍離去,此時他會在想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文本中的插圖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充分利用這一文本資源,引導學生細觀畫面,引導學生圍繞美景想象,給景以人的靈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強烈的渲染,學生深受感染,融化在離別的憂傷里,欲罷不能。)
(五)配樂讀詩升華情感
1、多少年過去了,每當我們和親朋好友離別的時候,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出示: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課文學到這兒,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詩句的意思。
3、在這美麗的陽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這段故事成為一段千古佳話,有人把他們之間的故事寫成了一首詩。(出示詩讓學生配樂朗誦)
4、希望同學們的友誼也能和李白與盂浩然一樣天長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絕。
(設計意圖:由樂曲導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激發,同時凄婉惆悵的樂曲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帶入佳境,學生感傷的情懷隨之升騰,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傷感的音樂中學生動情地誦,感傷地讀,那傷感的情懷彼此傳遞,那思念的話語靜靜地流淌,那感動的真情打動人心直至心靈深處。)
《黃鶴樓》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鶴、孟、陵、辭、唯”,會寫“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注釋、插圖、想象、誦讀,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古時候,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別后就很難再見面,所以那時候朋友要遠行,是一定要送別的,送別后還會作詩詞紀念。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送別詩,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新課,親切自然,同時不露痕跡地交代要學的古詩是一首送別詩。
(二)了解題目、了解作者
1.讀準課題中四個生字“鶴、孟、陵、浩”,重點讀音是“陵”后鼻音,引導學生想辦法記憶字形。
2.寫一寫“陵”字。廣陵還叫什么?課題中還有一位詩人的名字,你知道孟浩然嗎?通過讓學生匯報查找的資料了解兩位著名詩人間的情誼。
3.注意恰當的停頓,理解“之”的意思。讀懂題目。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解題目、知作者。這樣我們就能知道詩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中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對于“陵”字的指導既復習了漢字的識記方法,又給予了學生寫法的指導。
廣陵和揚州的關系大多數學生不明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明確了廣陵就是揚州,為學生理解詩句掃清了障礙。同時學生課下查資料,課上交流,使學生知道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關系,為兩人情深不忍離別做了鋪墊。
(三)初讀古詩
那是怎樣的情景呢,我們來讀這首詩。
1.誰來讀,聲音要洪亮,要把字音讀準。(課件顯示古詩)其他同學注意聽,看看他有沒有讀錯的字。
2.再讀強調停頓。
3.讀古詩,不但要讀準音,還要注意停頓,更要讀出它的味道來。
你自己練習讀一讀,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四)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有層次讀,讓學生讀出古詩的味道。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從而增強語感,促進思維。
(五)學習前兩行詩句,了解學詩方法
同學們讀著讀著就讀出了味道,不過我想你們可能還會有沒讀懂的地方,學生質疑。
1.(西辭、煙花三月)
(出示地圖長江兩岸 西辭 黃鶴樓,直接理解“西辭”意思)
煙花三月是怎樣的情景?理解了重點詞,這兩行詩意一定懂了。
(板書:明詩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質疑,順學而導,想象煙花三月是怎樣的情景。用四個字的詞語說一說,進行詞語拓展練習。
2.想象,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詩人可能和老朋友孟浩然干什么?(欣賞美景、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今天,卻要忍受離別之苦,你能把作者的感受和心情讀出來嗎?
生讀前兩句,這是多么讓人傷心無奈呀?讓我們感同身受,更加珍惜朋友間的真情。(板書:悟詩境)誰再來讀一遍?
【設計意圖】詩歌教學需要想象的介入,引導學生開展想象,詩人在如此美麗時節卻要忍受離別之苦,帶著這樣的心情入情入境的誦讀,學生自然就會體悟詩的意境,同時領悟到詩句的`學習方法。
(六)運用方法,學習后兩行詩句
就像這樣的學習后兩句(先抓住重點詞弄明白詩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釋,看圖,還不懂就提出來),和同座說一說,然后匯報。誰來讀這兩句?
1.你從中聽出了什么?船漸行漸遠,李白仍然站著,望著,他多么舍不得孟浩然呀?誰再來讀?猜一猜,大約站著望了多長時間?你這樣送過朋友嗎?這是多么深的情意呀!誰再來讀后兩句?
2.在唐朝盛世,長江是交通要道,按理說,江南三月,長江上一定是千帆競渡,可李白為什么說是“孤帆”呢?板書:孤帆盡。
板書:情意長。誰再來讀一讀?
3.這僅僅是在說帆船孤嗎?
小結:這小小的一個“孤”字,就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是多么深的情誼呀!誰來讀?
【設計意圖】利用前兩句的學習方法,學生自主學習后兩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開展想象,在想象中誦讀,在誦讀中體悟情感。
(七)創設意境,升華情感
1.有一首歌詞源自這首詩。我們來閉上眼睛聽一聽,看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孟浩然的船一槳一槳地劃著,最后沒有了蹤影,可是,李白還在望啊、望呀,誰再來讀全詩,再次感受那依依不舍之情?
3.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這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讓我們把這美好的情感,把這千古佳句永遠留在心中吧,誰來背一背?
小結:我們在學古詩時要解詩題、知作者,還要明詩意、悟詩境,以后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學習古詩。
【設計意圖】音樂拓展了想象,在音樂中,學生豐滿了意象,還原古詩描繪的場景畫面,這樣古詩中的文字鮮活起來,加之讓學生一遍一遍誦讀,使學生身臨其境,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
拓展閱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黃鶴樓》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利用多種渠道了解武漢黃鶴樓人文景觀及文化底蘊,并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得信息。
2、能力目標:能運用搜索引擎(百度搜索)搜索網上有關介紹黃鶴樓文化的文字、圖片能及視頻等信息,并能夠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內。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黃鶴樓的一些信息,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道德情操。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武漢黃鶴樓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將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
[教材分析與教法建議]
教材分析:話說黃鶴樓(上)是武漢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5冊第15課內容,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這節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了解黃鶴樓的一些人文景觀及文化底蘊,并能夠利用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在互聯網上搜索黃鶴樓的有關信息,目的是提高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搜集、保存,整理、展示信息的能力,以及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建議:
通過學生的知識結構來看,學生已學過網絡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可利用專題學習網站來組織教學,在網站中,提供黃鶴樓的一些信息及視頻供學生欣賞和教學使用,也可提供一些技術支持相關版塊,如,百度搜索的使用方法的相關視頻等供學生自學,甚至在對學生的小組分工上老師也可使用專題網站進行展示,讓學生自選,最后在作品的保存和展示上,建議老師讓學生將保存的信息上傳到相關的欄目,然后由各小組推選一人,打開本組所上傳的欄目進行小組展示(如:傳說、歷史、詩詞、景點)等,最后可組織全班的同學采用各種形式,如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投票等方式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
教 法:創設情境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分組合作
教學資源:主題學習網站等資源
一、激情導入
專題網站出示黃鶴樓視頻。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這段視頻,你們知不知道上面說的是哪個地方呢?你們去過這個地方嗎?你對它有什么了解呢?
生:視頻中介紹的是黃鶴樓。我去過這個地方,我知道黃鶴樓在武昌,他的歷史非常悠久,黃鶴樓里面有很多的詩和字,站在黃鶴樓的最上層可以看江長江……
師:你了解的可真多呀!
師:同學們,我們武漢的黃鶴樓,可有著“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呢!今天呀,老師想辦一張電子小報專門來宣傳一下我們黃鶴樓的文化,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黃鶴樓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但是老師手里所掌握的資料還不夠全面,想請同學們來幫忙搜集一些有關武漢黃鶴樓的資料,同學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嗎?
生:愿意!
二、自主學習,相互交流
師:好,要想搜集信息使用什么方法最簡便、快捷?
生:討論(查資料、問老師、親自走訪、運用百度引擎搜索)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正確,哪種方法最簡便呢?
生:運用百度引擎搜索
師:請同學們登錄我們的專題學習網站中的請跟我學版塊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學到了些什么呢?
師:請一名學生上吧來跟同學們演示一下百度搜索的方法。
師:剛才這位同學掌握的非常的熟練而且介紹的也非常的詳細,下面同學知道了嗎?
三、明確任務 掌握規則
師:打開專題學習網站,出示四個任務(主題)[黃鶴樓的傳說、黃鶴樓的歷史、黃鶴樓的詩詞、黃鶴樓的景點介紹]并附說明。
規則:三人一組小組合作
學習任務:
1、各小組討論選擇一項任務作為本組的'搜索對象;
2、在共享文檔內建立與任務名相一致的文件夾,將資料保存在文件夾內;
3、將所搜索到的相關的信息上傳到專題學習網站中的相對應欄目中;
4、每組選派一名學生展示本組搜索的信息并做簡要的介紹。
四、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分成四個小組。
師:好了,同學們開始行動吧!
教師巡回指導
師:下面請一個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你們組所搜索的信息!
師:信息搜集的非常全面,同學們你們是不是這樣做的呢?
師:下面請搜集完信息的同學將你們的信息,進行整理然后將他們上傳到我們專題學習網站中相對應欄目。
五、成果交流評價
通過同學們的分工合作,各組基本上完成了任務,下面請各組來展示一下你們成果。
師:組織學生生生評價,教師做總結評價。(或者組織學生瀏覽各組的作品,進行投票)
評比表彰
師: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表現的非常出色,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老師獲得了很多有關黃鶴樓的有關信息,下節課我們將利用這些信息制作電子小報,向全世界來展示“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的風姿,同學們有沒有興趣!
《黃鶴樓》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后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范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么?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盡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里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么意思?
這么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么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后,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里,還有很多關于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創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搜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談話導入,了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拓展學習”來進行。
一、情景導入,了解背景
本課教學從李白的《贈汪倫》導入,讓學生從詩人感受到朋友送別自己的深厚情誼中遷移到自己送別友人的真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題質疑、自學釋疑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么送”這兩個問題。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情
本環節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課件范讀、齊讀、教師范讀、劃分節奏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蘊含的畫面與情感。
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并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怎么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通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比如:“這時長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么?”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后,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后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誦讀詩文,感悟詩情
本環節通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學習,加強聯系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系,激發學生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
2、節奏顯得前松后緊,整體把握不夠好。
3、對于難點的突破,由于時間的關系,現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教學設計6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小調查,古詩和一般的課文相比更喜歡哪個?原因是什么?(生討論、交流。)
師總結:古詩言簡意賅,不錯。但就是在這么短小的篇幅里卻字字珠璣,大家在學古詩詞時不要輕易放過任何簡單的字眼,把詩詞讀深、讀透、并且讀長。
2、古詩唐詩李白《贈汪倫》,生齊聲背。邊背邊想: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生交流)
總結: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所以在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板書:送別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李白寫的另外一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深入詩題,解讀大意
1、汪倫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過預習加上詩題的提示作用,告訴我在這首詩中又是誰送走了誰?(板書:李白送孟浩然)
師點明預習的重要性,生試讀詩題。師講明古詩對停頓講究,要求停頓正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齊讀并個性解讀詩題。
師:讀了這么多遍詩題,再仔細對比幾首送別詩的題目《芙蓉樓送辛漸》、《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沒有什么新發現?(生自由交流)
師總結:送別詩的詩名往往會將送別的地點,送別的對象,還有送別對象的.去處融入其中,這是它的一大特點。
生用自己的話把詩題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
2、頭腦風暴。詩題也就是古詩的詩眼。讀懂了詩題,也就把整首古詩讀懂了一半。了不起!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師:問題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
三、細讀詩歌,體悟詩情。
1、強調讀的重要性。學生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爭取把它讀通順。
生閱讀,師檢查反饋,生齊讀。
2、師要求生讀通讀懂,邊讀邊解決問題。并強調批注的作用。
生自由讀詩,討論,交流。
理解故人:有詩為證(屏幕出示)講述他倆相識相知的經過。并說明借助注釋讀古詩的方法。
理解煙花三月(屏幕出示)
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用一個詞來形容當時的景色。
同學們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哪?是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相當于現在的上海。曾有詩云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況且是在煙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盡的美麗風光。(總結:景美)
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詩。齊讀。
良辰美景三月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但孟浩然又匆匆離李
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樣?(學生作答。)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李白是依依不舍的?
3、學生交流,教師引導理解。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目送著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著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
友的身影;目送著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白帆;最后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
想象一下:李白可能先會在哪里相送?當江邊看不到帆船,又可能到哪里?半山腰也看不見了呢?
師生一詠三嘆讀最后兩句。
4、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板畫孤帆,書寫帆盡)
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條帆船?(板畫眾帆,突出孤帆。)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船不見了,我看著帆,帆不見了,我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師范讀后兩句)真是帆盡,情未盡(板書)。(總結:情深)
古人說:相見時難別亦難,一點都不錯。帶著李白的深情,我們齊聲朗讀全詩。
這首詩在詩壇上有著千古一別和三名一別的美譽(屏幕出示)我們的詩題可以這么講:在名樓送名人到名城。足以見得它的分量非常之重。但最主要的還是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孟浩然走了,時光流逝,但他對孟浩然的思念永遠沒有停止。在送別一年后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屏幕出示《江下行》)這首詩非常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注釋。齊讀。
四、拓展訓練
模仿《贈汪倫》,并結合本詩的情境寫一首《贈李白》。(設置背景音樂吳滌清歌曲《煙花三月》)這首歌的詞兒是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的。課后可以去找來聽聽,它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首古詩。(檢查反饋,討論交流)
五、課外延伸
閱讀《黃鶴樓送別》,它是一篇文包詩的作品,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下節課要學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達的是不同的離別情。
《黃鶴樓》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做到書寫認真、規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技能目標
增強學生理解送別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熟讀古詩,試著理解詩歌。
師:課件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生字、詞語)。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說過李白嗎?你們以前學過他的什么詩?大家背一背李白的詩好不好?(學生背誦李白的詩歌,教師鼓勵)
2你們愿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說明】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利用課件播放伴有悠揚的古箏音樂的范讀,學生注意聽朗讀時的節奏。
2、你也想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朗讀)
3、學生齊讀古詩,感知詩意。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分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6、反復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設計說明】
多讀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古詩的一中捷徑,在讀中感知詩意,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悠揚的背景音樂更能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注釋理解題目意思、再次了解作者。
(出示課件中注釋及作者生平事跡)
2全班交流,了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得是誰?簡介孟浩然其人,并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了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了時間。(課件出示黃鶴樓的`圖貌和簡介)
(2)反復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試著解釋意思,先互評后師評)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里,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后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送別時意境的想象。
(學生根據注釋和圖文,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生練習朗讀,并加上動作。
(3)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設計說明】
將電教資源和參與式教學融為一體運用在課堂,尤其是在古詩的教學中效果很明顯,學生積極主動的討論,探究,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四、練習背誦,感悟全詩
1、聽課件范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音樂伴奏下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感悟全詩(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師問:學習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生答:依依不舍之情,或依依惜別之情,或兩人的深情厚誼等等。(教師鼓勵與總結)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說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學習本詩歌曲
(教師播放課件中關于這首詩所譜的歌曲,學生學唱,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說明】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六、教師總結
離別是憂,離別是愁,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通過敘事、寫景表現了朋友之間難分難舍、依依惜別之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老師也要和大家說聲再見了,讓我們一起背誦這首詩,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你我的感動和溫暖。
七、布置作業
解釋這首詩的意思并說說自己讀后的體會
【設計說明】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此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附: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依
煙花三月下揚州。依
孤帆遠影碧空盡,惜
唯見長江天際流。別
《黃鶴樓》教學設計8
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詩中勾勒的是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愿離去。孤帆漸漸消失于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孟、浩、唯、鶴、陵、州”
2、會寫“州、帆、孟、陵、樓、浩、唯、鶴”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并導入新課。
二、授新:
(一)生字教學
1、教讀生字,糾正每一個字的字音,平翹舌、邊鼻音。
2、書寫生字,規范的填寫在田字格里。
(二)古詩教學
1、范讀古詩,初步感受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結合課文注釋、查字典、結合插圖在老師帶領下學習詩句,逐字逐句學習,理解。
5、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8、指導、練習背誦。
三、拓展: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情,古人寫離別的詩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交流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黃鶴樓》,拓展學生的知識范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資料:1、(敘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故人——————老朋友。
西辭——————辭別了西邊的。
2、(寫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站在江邊,目送有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連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孤帆———————好友乘坐的那條船。
碧空———————碧藍的天空。
盡———————消失。
唯見———————只見。
天際——————天邊。
《黃鶴樓》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閱讀的過程是將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設適合學生想像、體驗、感悟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并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文、詩對照閱讀,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3、 品讀文、詩,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1、 詩文對照,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2、 在品讀中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教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5課,了解了課文大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齊讀課題。
2、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整體入手,觀照全文
1、 教師:讓我們跟隨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黃鶴樓,去看看兩位友人送別的情景。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語言描繪的情景,你能從課文中看到哪些圖景?
2、交流:美景圖 話別圖 目送圖
三、品讀1、2自然段(美景圖)
1、 教師: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到了美景圖?
2、 學生交流語句:多媒體畫面展現美景圖
3、 引導學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黃鶴樓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藍天、白云,江上美景
4、 教師:如此美景,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啊!兩位即將要分別的友人此時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讀讀第二小節中描寫兩位友人的句子,仔細地去體會體會。
5、 學生交流,你體會到什么?
“藏” 一個“藏”字你品出點什么深意了嗎?為什么要藏起來?(不想讓離別來得太早)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們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他們真的是像游人一樣在欣賞美景嗎?
引導學生體會感受到:他們不會像其他游人一樣盡心地欣賞美景,只是借賞景掩蓋自己心中的惜別之情,想讓這離別的時刻來得晚一點。
6、教師小結板書:這真是 滿目美景無心賞
過渡:剛才同學們一邊讀課文的語言文字,一邊想象那情境,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那你從課文的哪里看到了飲酒話別圖?(課文的第3小節)
四、品讀第3自然段(話別圖)
1、 出示圖片:自讀第3自然段,你能從他們的話別中感受到什么?
2、 出示句子李白的話
(1)指名讀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當作兄長和老師)
(2)“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補充資料 介紹有關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譽滿天下”?(名譽滿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贊美)
補充資料 唐朝大詩人杜甫贊譽:句句清詩堪可傳 (可見在當時真的是譽滿天下)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詩篇?指名背誦一二首。
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難舍)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見(還沒有分別就已經想再見面,可見難舍,可見情深)
滿飲此杯(這滿滿一杯裝著的僅僅是酒嗎?你仔細體會體會。更裝著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達對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對孟浩然的感情就像這杯中的酒一樣,滿滿的)
(2)指導朗讀,讀好語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話
(1)指名讀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勸慰之情
(1)從哪里感受到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知道這詩句出自哪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入鏈接了解詩句出處意思
(3)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詩句告訴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友誼……永世不絕)
(3)指導朗讀句子
4、教師總結板書:這真是 依依話別見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讀
6、分角色齊讀
五、品讀第4自然段(目送圖)
1、你是從課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圖?(第4小節)
2、出示圖片:自己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從目送圖你體會到了什么?在關鍵的詞語下圈圈畫畫
3、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體會:
深情,難舍(依然、佇立、凝視)
李白此時的心情怎樣?(心情失落,憂傷,難過)
4、指名讀——齊讀第四小節
5、教師:友人登船遠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了,望著浩浩蕩蕩流向天邊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6、出示圖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對自己師長般教導的情景;
他想到了——與孟浩然飲酒對詩的情景;
……
引導想像說話
教師過渡:想到這兒,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
六、品讀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片:聽錄音誦讀古詩
2、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3、教師:學到這兒,你有沒有發現這首古詩與課文的關系
(課文就是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展現了這首詩的情境,課文中的有些語句可以解釋詩句的意思)
4、詩、文對照起來讀讀,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解釋這首詩?
5、指名說說 再指名說說
6、教師:詩句中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7、質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為什么說“孤帆”?
8、教師小結板書: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見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過盡皆不見,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讀古詩 教師:詩人把自己的深情和當時的心境都融進了這首古詩,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古詩,讀出詩人的深情,讀出詩人的心境。
七、課外拓展
1、 在古詩中像這樣反映朋友離別的詩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 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送別詩。
3、 推薦閱讀《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板書設計: 送 李 白
25.黃鶴樓別 孟浩然
滿目美景無心賞
依依話別見真情
千帆過盡皆不見
心中唯有孟夫子
含英咀華,涵詠真情——《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盡量多的潛心會文的時間,讓學生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為宗旨。課始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你能看到哪幾幅圖景?(美景圖、話別圖、目送圖)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潛心會文,投入地走進文本,傾聽文本的聲音,在腦海中再現那感人的情景,真摯地走進人物的內心,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相遇”。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滿飲此杯、依然、凝視、佇立、孤帆等,雖然只是這樣短短幾個字,卻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我在課上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中,不斷地對文本的催化中,學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詩人的情感中。讓學生不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像
《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是只有五年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的。可是課文中有幾個空白點:話別時他們還會說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四、引入資料,促進深化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對人物以及古詩的背景了解又太淺,學生就很難與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以及對王勃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的引用,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讓孟浩然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豐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盡力拉近文中人物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又使孟浩然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對調動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黃鶴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寫作背景,積累字詞,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理解詩意和意境,品味語言,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感情。
教學重點:積累知識,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詩意和意境的把握,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課型:新授課。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整體感知:
黃鶴樓是位于武漢市蛇山上的一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當仕途失意,飄泊無依之際的崔顥登臨此樓,自然會有一種吊古傷今,人去樓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話傳說觸動,蓄積在胸中的詩情便噴涌而出,面對無限的時空唱出了一曲悠遠的千古絕唱。
作者簡介: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盛唐詩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詩名早著,影響深遠。著有《崔顥集》。
二、分組讀譯,概括意思:
1、自由誦讀,積累字詞
2、范讀指導,體會感情
3、小組合作,概括詩意
詩句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三、研讀共品,自由賞析:
1、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古代的仙人已乘黃鶴飛去,這里只剩下一座黃鶴樓。從樓的命名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板書:人去樓空)
2、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仙人駕鶴而去不回轉,只剩下白云千載浮蕩在空中。“一去不復返”,令人深感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板書:歲月蒼茫,探究:體會兩個“空”字的意思)
明確:前面的“空余”寫的是黃鶴樓,此處的“空悠悠”的“空”寫的是白云,黃鶴樓與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怎不令人生發歲月悠悠,世事茫茫的無限感慨!(板書:惆悵、失落、孤寂)
3、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空下的漢水,歷歷可見,對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鸚鵡洲。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歷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板書:寫景抒情)
4、尾聯——日暮時思念起遙遠的`故鄉?煙波中涌動著不盡的離愁。“鄉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板書:悠長纏綿)
四、試題點睛,研討探究:
1、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四句以傳說落筆,巧借今昔變化,抒發了寂寞惆悵之感,氣勢雄渾,感情真摯。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時登樓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轉到晴川草樹的景象,文勢波瀾起伏。
C.尾聯緊承前三聯,用煙波浩渺的長江烘托作者的歸思,與開頭意境相應,情融景中。
D.此詩起、承、轉、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變化,歷來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中的“歷歷”和“萋萋”描繪出了什么樣的景致?
明確:晴空下的漢水,歷歷可見,對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鸚鵡洲。
寫漢陽晴川和鸚鵡洲的景致。“歷歷”“萋萋”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狀貌。
五、拓展閱讀:
欣賞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到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使李白擱筆,崔顥從此名氣大盛。
六、布置作業:
朗讀并背誦默寫這首詩。
板書首聯↘
↗人去樓空
登臨懷古
頷聯↗
↘歲月蒼茫
頸聯↘
↗晴朗明麗
寫景抒情
尾聯↗
↘悠長纏綿
——→惆悵、失落、孤寂——→思鄉、憂愁
《黃鶴樓》教學設計11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結合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綠線中的只識不寫)。
3、通過詩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和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詩文。
2、領悟詩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間的深情。
3、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預習:自學字詞;讀通課文;簡單批注;提出問題。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朗讀(師生互動)。
3、說說詩句大意。(教師簡評:說得不好不要緊,讓我們一起學完了《黃鶴樓送別》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會理解詩意,而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分步板書:①板書“黃鶴樓”,介紹有關地理位置及歷史;②板書“送別”,理解意思;③讀題,指導讀出“別”味。)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分節讀課文。(教師視具體情況加以指導)
2、結合課題,理解課文大意:
誰送?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速讀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書本,看誰了解的信息多?(匯報、交流。)
時間:暮春三月;地點:長江邊的黃鶴樓;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餞行(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義)
3、以讀促悟。(讀出暮春三月的美;讀出將要惜“別”的情。)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兩位大詩人,一對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們的`心情怎樣?②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默讀2、3自然段。
2、討論:
①“……,一會兒……,一會兒……,……”(不去觸動,依依惜別)
②李白的語言;(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何日再見、滿飲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語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暫時、永世不絕等)
(以上三句話由多媒體出示,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語,并作簡要板書,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會說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因為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話別”場面誰也不清楚,編寫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學生也可以嘗試。)(這一環節的訓練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過渡: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教師引讀:)“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學生跟讀后文)
1、多媒體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邊……”
(在這段話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別之情的有哪些詞?)
(“佇立、凝視”,這兩個詞表面看起來如雕塑一般,但是透過這種“平靜”,我們可以看到李白的內心怎樣?)
(反復朗讀,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過渡: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一膾炙人口的詩篇——
2、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朗讀。
3、說詩句意思。
4、朗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師指導要到位)
六、拓展:
課文從孟浩然登船之后就沒有再寫到他,假如你是孟浩然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呢?(討論,由學生想象關于孟浩然別李白后的內容,并且完成板書。)(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七、學生質疑:(視質疑內容,隨機而定,教師也可適當提問。)
八、小結:(略)
九、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小練筆:孟浩然別李白
《黃鶴樓》教學設計12
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 利用課本注解理解“之、故人、煙花三月”意思,在具體語境中理解“煙花三月、孤、盡、唯”的豐富內涵。
3、 創設詩境,反復誦讀中體會詩人復雜心情,感受朋友之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4、 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步驟、借助工具書等理解詩意。)
二、 設計意圖及教學思路:
1、 從詩題入手,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初知大意。
2、 通過貼黃鶴樓和揚州位置,感知方位,理解西辭。自東向西,順流而下,理解“下”。
3、 抓住關鍵詞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體會心情及和友人的感情。“煙花三月”既寫出離別時節,又透露出詩人對于孟浩然此行既帶著羨慕和向往又有不舍,即詩意的送別。“孤帆、唯見”借景抒情,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友人的帆已消失卻還佇立在樓上目送,想象話別場面,感悟深情。
4、悟中讀,讀中悟,達到感情的升華。
三、 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課前積累本回顧摘錄送別詩;了解孟浩然,及李白寫詩背景,兩人相識故事。
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送別詩
這是一首名為《送別》的樂曲,邊看邊聽,你心中是否會飛濺起幾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幾首曾經讀過的古詩來。
生:《賦得古原草送別》 師:白居易的送別名篇。
《贈汪倫》 李白和汪倫感情深厚嗎?能讀出來嗎?(生進步)這樣是不是有詩的味道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的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送行時以作詩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別詩。(師板書)
(師寫到陵時)請同學們留意看老師寫這個陵。指導“陵”的寫法。請同學們寫兩個。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題目
題目當中就有兩個生字是帶后鼻音的,誰能讀準確?(課件出示二詞)
請你帶大家讀一讀。
師:他后鼻音讀得特別好聽讀準了音,詩句就讀得更好聽了,咱們一起來讀題目,黃鶴樓,齊——
2、讀懂詩題
同學們,從詩體題中讀懂了什么呢?
☆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
(你知道黃鶴樓在什么地方嗎?)
☆要遠行的人是孟浩然。
☆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師:廣陵是揚州的舊名。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
☆ “之”在古詩詞中出現頻率很高,用法不同,請你選一選在這兒是哪個意思?
題目告訴我們孟浩然要到揚州去,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
4、 感性讀題
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他們之間的相識相知還有段小故事呢!通過預習誰知道?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就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
師: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讓我們一起再讀詩題——
讀懂題目傳遞給我們的信息,體會詩人創作詩歌的背景,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
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讓我們從具體詩句中來體會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種真摯情感。
(三)自主學習,讀通句子
1、自由讀
學習古詩的第二步就是讀通句子。在咬準字音的基礎上注意詩的節奏。自己試試。
2、反饋,指名讀并隨機指導
誰能讀?(指導:生字辭的讀音平舌音讀準)
再指一名。師總結: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剛才這位同學是按“故人/西辭/黃鶴樓”停頓,這是二二三節奏。老師讀一句你們接一句。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就變成四三節奏(范讀),老師讀前四個字,后三個同學們讀。
同學們前四個字,老師后三個字。
就這種感覺,一起讀。
(四)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1、詩句讀通了,第三步就是理解詩句的意思。同學們可以一邊默讀一邊借助書中和詞語手冊的注釋,初步了解這首詩的意思。
2、理解“西辭、故人、下揚州”的意思。
(師邊板畫邊解說:)滾滾長江水由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哪個同學能幫我找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臺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師板書:揚州、黃鶴樓。為什么貼在這兒呢?能結合詩句說一說嗎?指名說。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說故人———
故人在這是指誰?(孟浩然)
由于長江水勢是自西向東,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所以詩人說煙花三月-----------,這個下就是指——
再一起讀讀這兩句詩。
3、煙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播放江南春圖配樂。)你們的眼前是一個怎樣的煙花三月?邊看邊想有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指名說(繁花似錦,楊柳如煙,五彩繽紛……)誰還能用讀過的詩句來形容這美妙的春天?指名說,教師相機導讀: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楊柳如煙,是詩人向往之地。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4、理解“孤帆、盡、唯見”,感悟離別之情。
師:看來三月的揚州是令人神往的地方,作為喜歡游玩、善于游玩的李白來說,在這美好的時光里,不能去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他的心中有的是一種羨慕,但和感情篤厚的好朋友分別,心中更多的會感到——
(生:孤獨、舍不得)
默讀后兩句,邊在書上做記號,詩中哪些地方向你傳遞著這種情感?
重點:
(①“盡”、“唯”字襯托了李白送別孟浩然的過程以及對孟浩然無限深情。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獨立江樓,目送友人。李白一直盯著孟浩然的船,直到從視線里消失,船都看不見了,他仍不肯離去,孤獨的站在那里,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東邊流去。仿佛要把孟浩然目送到揚州一樣。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目送之中!讀。
機動點撥:我們知道,家里有客人的時候,客人告別需要送送。一般關系的客人只是送出房門,而關系密切的要送到大門口,親近的朋友就送到街口,非常密切的朋友就送上車,等到車開動,也就回頭了。(李白怎么送)李白不是這樣,他不僅送到江邊,送上船,等到開船,而且一直站在江邊不回頭,直到看不見朋友的船。這是什么樣的朋友離開,這是怎么樣的友誼?
②孤帆。長江自古就是水上的交通要道,可以說是過江千帆,怎么會只有一只帆船呢?(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只關注友人的這只船,江帆點點,只見一船。)讀。 孤還有什么意思?(孤獨、寂寞。沒有了好朋友的親密相處,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獨寂寞的。)讀。讀出孤獨。
“我的心里只有你—孟浩然。 江帆點點,只見一帆,帆不見了,只看見長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揚州。”這唯見是什么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為什么李白還不離開啊?(生:舍不得。)
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舍。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指名讀。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延長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后兩句。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
(五)、展開想象,多元感悟。
1、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心里話想對孟浩然說呀!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來。
2、(放音樂)道不盡的千言萬語,這深深的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范讀。
男同學站起來吧。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賽讀。
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六)拓展
1、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帆去遠,心相隨啊!多么的情深意長啊!我們再來讀一讀。
2.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吟誦——
作業:課外摘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
《黃鶴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感情。
二、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導自讀
(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并完成以下作業:(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悒客舍盡故人(2)試著理解古詩的意思。
2討論自讀作業:(師生共同評定、明確)第1題:浥:悒(yì)濕潤。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盡:“進”。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第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注解①)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蘊,余味無窮。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蒙蒙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醞釀送別氣氛。第二句:為送別布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三、四兩句由寫景轉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舍,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能頻頻勸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蘊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譯文: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試背這首詩。
二、拓展練習。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送元二使安西》課堂教學實錄2(一等獎)
《送元二使安西》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以前見過我嗎?
生:沒有
師:這是第一次見面,肯定比較陌生,是吧!
生:是
師:那么大家再向下看,今天來了這么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看著這么多的老師,你們心里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不緊張是吧!好,那么一般情況下,人在緊張的情況下,會表現出來什么呢?來,你來說
生:冒出一身冷汗
生:就是全身顫抖
師:手會發抖,那么腿會怎么樣呢?
生:心跳加速
師:心跳加速,腿會發軟
師:好,那么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還比較陌生那么如果,我們通過這節課的了解以后,我們彼此之間有了了解后,我們就會成為什么呢?
生:朋友
師:好,那么想不想成為老師的朋友呢?
生:想
師:想的請把手舉起來對,那位同學舉得非常高,非常有誠意,好,好,咱們把手放下
師:同學們,知道老師姓什么嗎?
生: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老師告訴我們的
師:老師告訴你們的,好,你說
生:屏幕上面還有
師:你是個觀察仔細的孩子,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好,老師來自哪里呢?
生:陜西
師:是的,來自陜西西安在座的同學,有沒有去過西安的?你去過嗎?
生:我去過!
師:你對西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西安有兵馬俑
師:秦始皇兵馬俑
生:我知道那里還有大雁塔
師:對,大雁塔
生:我去過那里的大唐芙蓉園
生:我去過秦始皇墓
師:看來大家對西安了解的非常多,那能不能介紹下你自己啊?你來
生:我叫,今年十歲了!在實驗小學上學
師:好,還有嗎?
生:我叫,今年在實驗小學4年級1班上學
師:好,還有嗎?
生:我叫,今年在實驗小學4年級1班上學
師:好,還有嗎?你來!
生:我叫,我在實驗小學4年級1班上學
師:能不能說一些其他的?愛好?
生:我叫,我的愛好是發明創造
師:看來大家已經介紹了自己,那么還有許多同學想介紹的,那么把這個機會留到我們的課堂上,等會兒我們來認識剛才同學們已經說了,西安許多同學已經去過,也了解過了,那你知道在古時候的西安它又叫什么嗎?你來
生:秦國
師:秦國當時的國都在咸陽好,古時的西安又稱長安,有長治久安的意思,同學們,在漢與唐時期,長安尤其的繁榮,特別是在唐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詩人,你知道哪些詩人嗎?你來!
生:我知道李白
師:能不能背上一首李白的詩?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如果能再有感情些,那就更好了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背得倒不錯,但這僅僅是在讀字,誰來有感情的讀一下!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是不是有點緊張?
生:恩
師:好,是這樣,不要緊張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真棒,小詩人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也有一首詩,我來讀第一句,如果你們知道,就一起請接下去好嗎?
生:好
師:獨在異鄉為異客,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遙知兄弟登高處,
生: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生: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
師:是的,這首詩是王維17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在古都長安所做的,同學們,王維當時17歲,不僅才華橫溢,就對人生之間的離情別處理解的如此的深刻,可見,他能寫下這樣的千古名篇,與他的一些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其實、王維還與寧夏?有著密切的聯系,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贊美生在沙坡湖的黃河岸邊好了,經過現在這段談話后,你們還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好,手還發抖嗎?
生:不發抖
師:手還發軟嗎?
生:不發軟
師:心還跳嗎?
生笑
師:如果心不跳那就壞了,好了,同學們現在我們可以上課嗎?
生:可以
師:好了,上課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今天啊,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來欣賞他的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接下來,請大家把書翻到101頁,老師來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先讀一讀課題,想一想,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么?好開始吧!
生讀課文
師:好了,誰來說一說,從課題手中你讀懂了什么?好你來說
生:我知道了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的?
生:送
生:我覺得這是一首很有情分的師,我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出的
師:從課題中
生:送元二使
師:送誰呢?
生(齊):元二使
師:元二在這里是王維的朋友,他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稱他為——
生齊:元二
師:如果一個人姓董,在兄弟中排行為老大,我們稱他為:
生:董大
師:董大,《別董大》,這也是一首送別詩,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接觸到,好,從課題中你還懂得了什么?
生:這是在安西,王維送元二使
師:有么有不同意見?是在安西嗎?
生:不是駛向安西,是從安西往外走,是送元二駛向安西
師:在這里,駛是什么意思呢?
生齊:出使
師:誰出使安西呢?
生:元二呢?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生:王維
師:對,是的王維,送誰
生:元二
師:出使安西,知道安西在什么地方嗎?好,你來說
生:安西在陜西
師:是嗎?你來
生:安西,是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師:對,你一定預習了,很好下面誰來讀一讀課題,好你來讀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注意,在元二后面稍微停頓下
生再讀:送元二使安西
生2:送元二使安西
生3:送元二使安西
師:送元二使安西
生齊讀
師: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請同學們注意看大屏幕,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好,自己讀自己的,讀到你滿意為止
生自由讀
師:好,誰先來給大家讀一讀,做到讀準字音,都通詩句
生讀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他不僅讀出了古詩的韻味,而且還帶上了自己的情感好,你來
生讀
師:非常的準確!誰在來?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題目怎么讀?送元二——使安西
生讀
師: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讀的非常準在這首詩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剛才大家在讀的時候有一個字讀錯了,好了,看一下,這是一個多音字,那我們可以判斷一下,根據不同的意思,在這首詩中應該讀什么呢?
生:舍shè
師:那么客舍是什么意思?
生:旅店
師:對,旅店的意思同學們,舍,不僅是多音字,而且是我們教材中需要會寫的!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怎么寫的
師:舍:是個會意字,因此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上面人與一字是屋頂,十子字架放正中,口字根基定要穩,一所房子就建成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寫字的'紙,來把這個字寫兩遍,在寫字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姿勢要正確,頭要正,身要直,臂要?,足要安來,開始師:寫兩遍,好多同學已經寫好了,寫好的,請放在桌上好了,寫完了嗎?
生:寫完了
師:好,我們再根據要求來讀讀這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預備——起
生齊讀
師:好的,大家讀的聲音真響亮好,同學們,讀懂了,讀準了字音,讀通了古詩,這是我們學古詩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讀出感情,還需要我們了解這首詩寫了什么!接下來,請同學們輕聲讀讀這首詩,結合注釋,想想古詩寫了什么?
生輕聲讀課文
師:好,誰來說一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了哪些詩句!好,你是說詞語還是讀懂了詩句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送元二和他離別
師:好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這杯酒喝完了,元二就走出了陽關,王維就在陽關沒有了故人
師:好,誰能再來說得具體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就是西出了陽關就沒有了比我們更好的朋友了
生2:朝雨的意思是早晨下雨
師:對,早晨下了一場怎樣的雨?
生:非常大的雨
師:恩?有沒有不同意見?你來
生:應該是早晨下了一場小雨
師:為什么?你從哪個地方看出下來了一場小雨?
生:邑輕塵!
師:從哪個字?
生:邑
師:邑,是什么意思呢?
生:濕了
師:對,濕了路上的塵埃說明是一場?
生:小雨
師:那么誰能句子連接起來再說一遍?好,你來
生:這種下起了小雨,路上的塵土
師:塵土怎么樣了呢?
生:咸陽城的清晨下著小雨,很下的雨打濕了路上的輕塵
師:濕了地上的塵埃,這就是潤物細無聲誰能再說說第二句的意思,好,你來
生:第二句意思是客舍周圍的青青的柳樹的顏色更加青青了
師:為什么更加青青了?你來
生:因為早上下了一場小雨
師:在細雨潤物中,柳樹的顏色更加
生:鮮艷
師:那么誰能把前兩句連起來說一說呢?好,你來
生:意思說渭城早上一場零星下雨,滋潤了路上的塵埃,客舍周周的柳樹在雨水中顯得更青了
師:這樣的景色怎么呀?是啊,那你能不能帶上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你覺得他讀出了這樣的美了嗎?
生:讀出了
師:好,讀出了,誰再來讀一讀
生: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好,誰來說一說后一句什么意思?好,你來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請你再干一杯別離酒吧,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
師:在這里故人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老朋友
師:不僅在這里是老朋友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中,故人也是指?
生:老朋友
師:好,那么接下來,誰能用完整的具體生動的語言描述整個詩的意思呢?好你來
生:咸陽城的清晨下著小雨,打濕了地上的塵土,旅店旁邊的柳樹都顯得更加亭亭玉立了,王維好像再向元二說請再飲一杯酒吧,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個老朋友了!
師: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下面,讓我們帶著對這首詩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這首詩送元二使安西
生齊讀
師:好,同學們渭城的景色,美麗嗎?
生齊:美
師:然而就在這么一個美麗的早晨,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渭城在古城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因此被稱為渭城而陽關在今甘肅西南,是古時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當時的陽關以西就是那么遙遠這又是一幅怎么樣的畫呢?一路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黃沙漫天,舉目無親,陪伴他的是無盡的戈壁和滿目的荒涼,從渭城到安西總共3000多公里,就算用上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時間同學們,這就是元二一路所經之處,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觸的?你來說
生:我感覺元二當時很艱苦
師:路途非常的
生1:遙遠
師:還有
生2:人們現在不保護地球,讓那些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故址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元二一路上特別的艱辛
生3:我覺得元二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累了,再看見這一幕,肯定要累趴下了
師:好,說不定啊元二一路非常的辛苦,非常的艱辛那么作為王維的好朋友,他知道這些嗎?
生:不知道
師:同學們,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經有詩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讀
師生齊讀: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這樣一個離別的日子里,王維深知元二此行的艱辛,在這一刻,王維心里會想寫什么?說些什么呢?現在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
同桌互說
師:好了,誰來說一說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心里會想些什么?對朋友會說些什么呢
生:我覺得王維這時心里很傷心,因為多年的好朋友,就在此時離他而去了
師:為什么會傷心呢?因為在這時侯對朋友很——
生:思念
師:思念?對嗎?還可以怎么說
生:他會對老朋友覺得惋惜
師:惋惜,你來
生:戀戀不舍
師:戀戀不舍,除了戀戀不舍還有嗎?你來
生:王維心里很傷心,他希望元二能快點回來,和他重逢
師:對希望他早點回來還有嗎?你來
生:王維就想王維肯定戀戀不舍,想老朋友到了陽關沒有朋友,要記得給我寫信
師:對,還有嗎?
生:元二,你就要出使安西了,安西好遙遠,而且還要跋山涉水,希望你好運
師:好個之心的朋友啊
生:王維希望元二能多陪他一會兒多在這里多呆一會
師:這是對朋友的留戀,那么想一想,此次元二是奉著朝廷的旨意去安西的,肩負著建功立業的偉任,想一想在這離別的時刻元二還會對他說些什么?他又希望怎么樣?好你來說
生:他希望他朋友也和他一起去
師:是誰去呢?
生:元二
師:是元二嗎?
生:應該是王維,王維希望元二不要去,留在這里陪他
師:是嗎?有沒有不同的?
生:元二說,王維你在這里等我,等我出使完朝廷的旨意后,向皇上辭行后就回來陪你,你一定要等著我啊
師:好,想一想,在這個時候王維還會希望朋友怎么樣呢?他這次是帶著朝廷的使命去的,如果是你,你希望他怎么做
生:如果是我,我希望他能完成使命
師:這是對朋友最好的
生:使命
師:好,從同學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此時此刻的王維他一定充滿了對朋友的留戀,還有對朋友的關心關起,同時呢,還有對朋友最好的
生:祝福
師:然而在這離別的時刻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一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同學們,此時此刻,這還是一杯簡單的酒嗎?這酒中還包含了王維的什么情意?包含了什么?
生:戀戀不舍之情
師:好,帶著這種感情,你來讀一讀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充滿了留戀還有呢?
生:對他的朋友充滿了關愛
師:既然有這么多的關愛,一杯酒夠不夠?
生:不夠
師:那我們就來多幾杯酒讀一讀課文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除了留戀,除了關心,還會有什么?
生:還會有王維對元二的祝福
師:好,你來讀一讀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好,數不清這是第幾杯了,可是,喝了這杯酒,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讓我們也一起舉起酒杯再送元二一程吧!勸君更盡一杯酒——預備起
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同學們,在這里離別的時刻,酒逢知己千杯少,離別方知故人情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這樣的情感了嗎?
生體會到了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配樂朗讀一生讀
師:你已經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了
再指名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理解來了
再指名讀
師:你已經讀出了古詩的韻律,等到有一天,你能刷刷刷寫出到紙上來,你就是詩人好,你來
再指名讀
師:看到大家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一讀,好嗎?
生:好
師配樂朗讀
師:好,一起來
配樂生齊讀
師:細雨如絲柳色青,離別情深意更濃根據這首詩,人們把它譜成一首曲,叫《陽關三疊》,也叫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想聽一聽嗎?
生:想
師:老師來唱
老師配樂唱詩
師: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唱好嗎?
師生共唱
師:當時一杯酒,千古仍唱曲三疊,一杯酒,一句話,一首詩,一聲情,同學們,讓我們現在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畫面,背誦這首詩,預備起
學生背誦古詩
師:人生自古多離別,要想真正理解那段穿越時空的離別之情,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去品味這首詩好,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下,在學習這首詩中,我們運用了哪些方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首先我們運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我們運用了讀準字音的方法
師: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句,好,其次呢?
生:其次是結合古詩,理解詩句
師:然后呢
生:聯系生活,體會詩情
師:最后呢
生:讀出感情,注意節奏
師:這就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一些好的方法,同學們,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對我們寫出了朋友之間依依不舍地離別之情,那么當朋友遠去之后,詩人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接下來,讓我們欣賞王維的另外一手送別詩《山中送別》同學們可以結合我們剛才總結的學習古詩方法,也可以總結我們平時的學習經驗來讀一讀這首詩,小組之間合作學習,好,現在開始吧!
生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師:好了,同學們,哪個小組先來給我們讀一讀,你們是一個個讀呢?還是一起讀呢?
小組齊讀古詩
師:好,非常好你們是一起讀呢還是
小組齊讀
師:你們讀的非常棒,特別是把最后一個標點我們一起再來把最后兩句讀一讀
好,誰來說一說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嗎?好,你來很難說,但是老師相信你們能說
生:山中把老朋友相送之后,太陽落山的時候把——日落了,把柴堆掩蓋了
師:是嗎?太陽落山后,詩人回到家里關閉了家門后兩句誰能來說一說
生: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意思是,春草明年還能綠,但是王孫明年還能不能歸來?
師:王孫在這里就是——
生:老朋友元二,故人
師:那么從這首詩中,我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作者很想念王孫
師:很想念王孫,就是很想念他的什么?
生:老朋友
師: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聽到了朋友的召喚,你明年還會不會回來啊?
生:會
師:即便是不能回來,但我也相信啊只要友情在,哪怕天涯海角,我們的心也在一起,這就是
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這也是送別詩中的名句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古詩中還有很多有關送別的詩句,下課以后我們可以搜集這樣的名句,搜集出來讀一讀,背一背最后還留給大家一個作業,試著把《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改寫成為一篇記敘文最后老師還想借用高適的送別詩送給大家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宣布下課
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了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系。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于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后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后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搜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并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后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后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后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匯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了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了解由于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舍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布置自選作業。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搜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⑶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⑶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7、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借助詩境,訓練說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布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⑵《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⑶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一、讀懂詩題,指導學法。
1、誰來讀一讀題目
師:一個學生,你都讀準了。
2、誰有不同的讀法?
師:你還讀出了停頓。
3、一起讀課題。
3、大家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第一個學生:之:到——你是怎么學懂的?(“注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別忘了它。)
第二個學生:如果你能把誰從什么地方到哪兒去,放在前面說,會說得更通順。板書:送
第三個學生:原來,我們還可以從題目中讀出一件事情來。
4、再讀題目,讀出一件事情來。
5、廣陵,就是揚州,這個“陵”字比較難寫,我們一塊兒來寫一寫。
好,讓我們來把題目抄到第一行方格里。
6、投影、評價
二、讀通句子,基礎性朗讀
題目已經讀懂了,詩句又寫了什么呢?我們來讀一讀古詩,再借助課后的注釋,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全詩。
2、個讀檢查
3、個讀評價
4、齊讀古詩。
三、讀懂意思,理解性朗讀
(一)學懂1、2兩句——敘事
1、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現在,誰想說說詩句的意思了?
學生交流。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事情說清楚了。
如果把時間放前面說,能把事情說得更通順。
當我們連起來說事情時,可以簡單地說成是“煙花三月”,如果再具體展開,就顯得有些啰嗦了。
師:你的學習能力真強,老師請教一下,你是怎么學懂的?
u預設:煙花三月——你理解了。能不能煙花換一個詞,這是怎樣的三月呢?
師小結:通過換詞,我們不難發現,這里的煙花并不是現在所說的“鞭炮、禮花”?而是指煙霧迷蒙,萬紫千紅的春天。
u預設:西辭——這里的西辭是什么意思?你明白嗎?
課件出示,師:請看這幅圖,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孟浩然就要面對著黃鶴樓辭別了。這里“西辭”點明了黃鶴樓和揚州不同的地理位置。(稍停)大家發現沒有,老師用了這么多的話才說清它們的關系。而古詩卻只用了——兩個字。古詩的語言多凝練啊!
板書:西辭
2、誰還想說?(誰能連起來說,把送別的事情說清楚。)
3、小結:這兩句詩,就把送別這件事說得清清楚楚了。誰愿意再來讀讀這兩句?
4、再次朗讀。評價:你讀得很舒緩,一定在想象他們送別的情景。
你一定讀懂了,你的朗讀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呢。
你是用心在朗讀呀,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學懂3、4兩句——繪景、抒情
1、誰愿意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2、生交流。師:哦,你看到了滾滾長江東逝水。
你讀出了一幅畫面,誰能讀出更多?
能不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呢?難道這兩句僅僅寫的是景色嗎?你又體會到什么呢?(望得遠,站的時間長,依依不舍,惆悵,思念……)
你已經超越了想象,是心貼心的體會。
是啊,心中無限的惆悵啊!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他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啊!
大家理解得多好哪,老師相信大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的加深,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u預設:盡。師:盡就是——消失,不見了。你一定是通過想象讀懂的,是吧?如果能發揮想象,我們能讀懂更多。
3、讓我們來讀好這兩句。誰來?
引讀:李白目送著一葉扁舟,漸行漸遠,此時他是多么依依不舍啊!(一生讀)——方超穎
天涯一望,唯有空惆悵。——馮張弛
帆已盡,水自流,剪不斷的思念,才是李白的心。——程容
4、李白始終沒有離開,久久佇立江邊,望著滾滾江水,他會想些什么呢?
(課件:佇立的圖片)
5、(學生說到了往事)師:也許他們會回憶起歷歷往事吧,他會想起什么呢?
(課件補充文字閱讀)
6、往事如煙,還是祝福我的朋友吧,因為孟浩然要去面見張丞相了……
李白會怎么祝福呢?
評價:補充如“金榜題名。”“祝你一路順風。”等詞句。
7、(ppt拓展)李白久久佇立江邊,縱有千言萬語,有與何人說?就讓這滾滾江水,捎去李白的心里話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8、交流.
四、欣賞性朗讀
1、李白的心,盡在字里行間吶!誰愿意把詩人的心融進你的朗讀里呢?
2、生個讀師:為了獎勵你的勇敢,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我特別欣賞xx把……讀得好,這一份依依不舍,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們再來欣賞誰的朗誦呢?
有一位作家這樣說:會欣賞別人的人,也一定能被別人欣賞。
五、積累古詩。
1、誰能背了?
生讀得很出色——xx,我相信你長大了一定能做個出色的播音員!
老師本來也想來讀一讀,但是聽了xx的朗讀,自愧不如啊!
只要我們用心去吟誦,所有的老師一定會欣賞我們的朗讀。
2、配樂、齊頌詩歌。
3、抄寫全詩。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送別詩抄下來,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試著默一默。
評價:Xx同學已經寫好了,讓我們來看一看。
同學們寫的都很正確,但老師覺得字還可以更加端正一些。
過渡:李白期盼著好朋友早日歸來,可是半年過去,孟浩然沒有回來,一年過了,他還是沒有回來。李白思念朋友,一年后再一次登上了黃鶴樓,去年的今天,往事歷歷在目,他不禁吟誦起這樣一首詩。
4、補充詩歌——朗誦《江下行》,下課
《黃鶴樓》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品讀詩文,體會詩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2、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感受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輕輕走入離別之境。
1、離別是一首歌,是一首詩。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5課,一起讀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再讀。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寫的是誰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誰記得他們的詩篇?請學生各背一兩首。
3、也許都是詩人,他們成為好朋友,他們一起游玩祖國的山水。我們猜想他們在黃鶴樓會做些什么呢?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4、此時此刻,李白與孟浩然即將分離,他們心情如何?打開課文,快速瀏覽,哪個詞語最能表達他們的心情?
同意嗎?(板書:依依惜別)學習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5、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呢?請你把這深厚的感情送進這個詞,讀這個詞。依依惜別還可換成哪些詞?
過渡:此時,他們在黃鶴樓一會兒……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別之情。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看屏幕,齊讀“藏”。藏的是什么?對,藏的是深厚的友誼,離別的傷感。一個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誰能讀出這種情意?
過渡:離別之時,正值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三、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古詩,讀
2、自由讀文,找出文中表示詩句的意思
3、檢查、交流。
四、品語言,深層理解深厚情誼。
1、不忍別時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引讀李白的話。(出示李白的話)
2、離別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讀讀李白的話,你能讀出哪些感情?(很多同學都舉起了手,不要著急。再次默讀,用心觸摸每個字詞,你會有更多的體會,可以用筆在你體會深的字詞下加點)
3、讀盡人物的語言,讀進人物的心里。從李白的話中,讀出來哪些感情?交流。
(1)交流:從六個“您”和“夫子”體會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
指導朗讀:加進人物的提示語讀。誰能讀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2)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詩篇人品)
杜甫是這樣評價——清詩句句盡堪傳。孟浩然的詩句句優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傳。所以李白說,您的詩篇——
李白不僅敬仰孟浩然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樣贊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包括注釋),指名讀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注釋: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結合注釋,能看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人格嗎?齊讀《贈孟浩然》
這樣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呢?其實李白何嘗不是如此呢?用王勃的話來說,他們是志同道合的——知己,假如你就是李白,送別你的兄長老師知己,讀出你的'敬仰之情吧。
(3)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你還能讀出什么?(感情深,不忍離去)從哪兒知道的?指名讀最后一句。我聽到了一份離別的感傷,示范讀,齊讀。
(4)指導朗讀:這杯中盛的僅僅是滿滿的酒嗎?一切的一切都在這酒中,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讀讀李白的話。
同學們,你們就是李白,輕輕地站起來,舉起你的酒杯。一只手不夠尊敬,這是捧,再高點,面對你的兄長老師,你會深情地說——(齊讀)“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4、引讀: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到——“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詩,言下之意是什么?孟浩然何嘗忍心與好友分別,但作為兄長,此時更多的是在——安慰李白。你來安慰一下李白,指名讀。好一個永世不絕!除了安慰,你還讀出了什么?既是說長江之水,更是說友誼天長地久,你來讀孟浩然的話。好一個永世不絕!同學們漸漸走進詩人的心里。
5、分角色朗讀。現在,這邊的同學是李白,這邊的是孟浩然,再次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再次感受這份濃濃的離情別意吧!(配樂)
四、巧練筆,真切體驗依依別情。
1、音樂繼續,師范讀第4節,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佇立嗎?佇立前面還有個詞(依然)從中你體會到什么?李白是在欣賞江上美景嗎?是在仰望藍天白云嗎?他站在江邊干什么?
3、這離別之情就在久久的佇立中,李白似乎還有許多話要對好朋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在書上寫上幾句。
4、讓我們一起聽聽詩人的心情。岸邊楊柳依依,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遠,心里默默地說——
五、吟詩句,再次回味離情別意。
1、老師不禁有個疑惑: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尤其在古代,為何江面上只有一只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孤帆包含了詩人對孟浩然的深情。再來讀讀這首詩。
2、配樂領讀,誰想在音樂聲中深情誦讀?你讀出了李白的心聲,誰還想來讀。真好,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在這煙花三月,送別好友前往揚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對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地吟誦到——
3、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見證了一場千古絕唱。登樓遠眺,浮想聯翩。如果你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兩個人——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你一定會深情地吟誦到——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自古多情傷離別,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來千古名篇,六、交流同學們收集送別詩。感受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下課。
《黃鶴樓》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生字新詞,比較“仰望”、“遠眺”、“凝視”的差別,積累表示“看”的詞語。
3.由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孟浩然的深厚友誼及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你知道杜甫的這兩句詩寫的誰嗎?從這兩句你又讀出了李白的什么特點?”
“李白”“清高;孤傲;仙人;好酒;豪放;狂放不羈……”
“李白身上由內而外、骨子里面有一股氣。你感受到是什么氣?”
“豪氣,傲氣,仙氣,骨氣,有超脫世俗欲望的清氣,有生命力量的生氣……”
“李白斗灑詩百篇。他被尊稱為中國歷史上的‘詩仙’。”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寫他的課文——黃鶴樓送別。”
“黃鶴樓在今天湖北省武漢市內。知道為什么叫黃鶴樓嗎?”(示書上黃鶴樓圖)
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
“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書上怎樣寫黃鶴樓。”翻開書,誰讀出來。
示: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從這句你讀到了黃鶴樓的什么特點?”
“從‘俯’讀到它的高;從‘臨’讀到它在長江邊上;從‘飛檐凌空’讀到它的高、美。”
“一個詞——壯觀。黃鶴樓的神奇壯觀吸引了文人墨客在此題詩作畫。李白當然不能錯過這樣的地方。再讀——”
“黃鶴樓送別”
“課題只交待了地點、事情。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對題目作了具體的敘述。誰來讀——”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迷蒙是什么意思?”
“因煙、霧而看不清楚。”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這就叫‘煙花三月’。現在的‘煙花三月’去揚州看的是瓊花、芍藥、牡丹,且有一個‘萬花園’。”
“從這段你還讀到了——”先自由發言,后出現以下提綱。
時間:暮春三月
地點:黃鶴樓
人物:李白、孟浩然
“李白當時30歲,孟浩然42歲。所以說是——年輕的李白、大詩人孟浩然。”
事情:餞行
“什么叫餞行——”“設酒食送行”
去向:?
“李白是大詩人。面對這樣一個送別的場景,他潑墨揮毫寫下了一首詩。請看——”指名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去向’是哪里?”
“揚州”
“從哪里知道?”“下揚州”
“題目中的‘之’是到、往、去的意思。廣陵就是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揚州在當時相當于今天的上海,是一個繁華的、文化的都市,是文人們向往的地方。”
“讀出一二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故人就是老朋友,這里指誰?”“孟浩然”
“辭”是什么意思?“告別”
“誰告別誰?”“孟浩然告別李白”
“這里有兩個表示方向的詞:西、下。請看圖——”出示從黃鶴樓出發到揚州的長江示意圖。
“從圖上我們清楚地看到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面,揚州又在長江的下游。用‘順江東下’四個字就把這兩個表示方向的詞翻譯出來了。讀——”
“順江東下”示箭頭帶字
“誰用李白的語氣、第一人稱來說說這一二兩句詩的意思?”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孟浩然在黃鶴樓告別‘我’,順江東下,前往揚州。”
(到此只能用10分鐘)
“2-3自然段圍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送’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各自讀。思考:在這些文字中你讀到什么?”板書:送
“依依惜別;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他倆的深厚友誼。”
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惜別’的‘惜’是什么意思?”板書:惜
“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惜別’就是——舍不得分別。”
“‘依依’是用來形容舍不得分別的程度深。”
“從哪里看出是‘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從‘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看出,他們都想遮掩依依惜別之情。”讓兩個“一會兒”變成紅色。
“從兩個‘一會兒’看出,兩位詩人離別之前心緒很亂,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但性格狂放不羈的李白,再也控制不住這種依依惜別之情。終于——”
示: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實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請您滿飲此杯吧!”
“‘譽滿天下’的‘譽’是什么意思?整個詞呢?”
“名譽、名聲、名氣。這里指孟浩然的寫詩的名氣。天下人都知道孟浩然的詩寫得好。”
“你能背誦一首孟浩然的詩嗎?”
“對年輕的李白來說,孟浩然的詩令他敬仰。但李白首先敬仰的是孟浩然的人品。請看李白寫的《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范讀。注意把“頻中圣”中的“中”讀成去聲。
“你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這三句在我們這段話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部分。”讓這三句變為紅色
“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四句看出,孟浩然終身過著隱居的'生活,沒有做官。李白就敬仰孟浩然的這種人品。由此看出李白傲視權貴、超脫瀟灑。”
“還從哪些地方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孟夫子’(‘夫子’是對人的尊稱)。‘您’(5次)。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滿’(我們敬重人的習慣:茶斟八成酒斟滿)。”
“拿好書。讓我們把李白的敬仰之情、讀出來——”齊讀李白說的那段話。
“‘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請您滿飲此杯吧!’,依依惜別之情溢于言表。分別,往往帶給人的是酸楚和痛苦。此時,李白惆悵、傷感。讀出來——”
“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看出李白的心情,‘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道:——’”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誰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四海之內如果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心心相通。”
“孟浩然引用王勃這兩句詩的目的是什么?”
“強調他倆是知己。友誼永世不絕。不要悲傷。”
“‘贈別不作悲酸語’。
——清·孫洙《唐詩三百首批》”
“是說這兩句詩全然沒有憂愁苦恨,有的只是昂揚向上、樂觀自信。”
“讀出這種感覺——”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通過‘送’的場面看出李白、孟浩然之間情深、惜別”板書:情深、惜別
范讀: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這是寫的什么場面——”
“這是寫‘別’的場面。”板書:別
“在這字里行間你讀到了什么?”
“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深情,依依惜別之情。站立了很久很久。從‘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出,李白在江邊目送朋友離去后還站了很久很久。”讓“依然”、“佇立”、“凝視”變成紅色
“‘佇立’是長時間的站立;‘凝視’是指聚精會神地看。這兩個詞更體現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深情厚誼。”
“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久久地佇立在江邊;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地佇立在江邊;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李白依然地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
“讀出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深情、讀出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
“流哇、流哇——此處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
“一江春水永世不絕地流向天邊。”示有濤聲的一江春水
“為什么要寫這滔滔不絕的一江春水,請聽李白自己說。”
示: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哦,原來是以無盡的東流水喻無窮的離別情,以無盡的東流水喻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深情。這樣的寫法叫情景交融。”
“此時李白的內心就像這長江的浪頭一樣在翻滾。不忍分別的人還是走了,他的內心有哪些情感?”
“有依依惜別,有難過、有惆悵、有思念、傷感、悲傷……”
“此情此景,詩人的詩性大發——他按捺(nà)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配樂出示該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有對朋友的深情與不舍,你讀——”生1讀
“有朋友離去后的惆悵與傷感,你讀——”生2讀
“有對遠去朋友的牽掛與思念,你讀——”生3讀
“把所有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大家讀”齊讀
“在文中劃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思。”交流略
“‘唯’什么意思?”“只”
“組詞——唯獨、唯恐、唯一、唯有……
“長江上面應該是千帆競過,怎么會是‘孤帆’呢?”
“李白心有所屬,他的心已屬于孟浩然,所以目中無人。正如歌詞中所唱——我的心中只有你。此時,孤解釋為孤單;‘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白想,孟浩然也會和他一樣,因分別而孤獨。此時,孤解釋為孤獨。”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不要把它讀成一般送別詩的憂愁苦恨,要傷而不悲。說說你的理由——”到文中去找。
“其一,此時的唐朝還處在強盛時期。國家強盛,臣民樂觀自信。高適在《別董大》里就表達了這種感受: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其二,此時,‘年輕的李白’,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仕途上未受挫折,詩看似憂愁實質輕快。其三,這首詩寫的是煙花三月。繁花似錦,春意盎然。其四,孟浩然要去的地方是揚州,不是邊關塞外。其五,其六,從詩本身的節律來看,首句定韻、雙句壓韻,押“ou”韻,響亮,三個字中有兩個第二聲,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感覺。”出示一二四句末字注上音節。”
再配樂誦讀,讀出一種大氣、豪放……
示: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李白
“這兩句詩是李白精神氣質的寫照。李白是天地交會留給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厚禮。讀李白,讀李白寫的詩,能讓我們保持生命本真的浪漫與想象。”
【《黃鶴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黃鶴樓》教學設計12-27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精選11篇)08-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優秀04-29
語文教學反思《黃鶴樓送別》03-21
《黃鶴樓》崔顥語文教學教案12-20
黃鶴樓06-26
登黃鶴樓06-21
觀黃鶴樓06-19
語文教學反思《黃鶴樓送別》7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