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一次面就記憶深刻,無法忘記的人呢?如果有,請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生自由回答,談自己的發現與感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見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給他留下的印象而寫的,你們知道是誰嗎?(學生一起回答:魯迅)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累的《一面》,看看他為什么只見到魯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利用多媒體)
1、作者簡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1909年1月生,江蘇漣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同文書院學習過,畢業于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旋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偵悉,迫令出境。1936年復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抗戰開始,參加新四軍。此后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
2、關于魯迅
魯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才,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后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雜文集《墳》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xx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3、字詞積累
地窖(jiào)赫(hè)然窘(jiǒng)相捻(niǎn)摩挲(mósuō)虐(nüè)待憎惡(zēngwù)揩(kāi)油恣(zì)情
4、文章大意
本文以時間為序,回憶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內山書店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作者抓住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從而激勵作者不斷努力,并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三、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經很自然地給我們分成了兩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內容較長,你能給它分層嗎?并說說每層的意思。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第1、2自然段),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第二層(3——17自然段),寫內山老板熱情接待“我”。第三層(18——38自然段),寫“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二層,并介紹了“我”的職業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層寫職業特點,聯系下文可以看出魯迅對“我”的態度,實質上是對普通工人、對人民群眾的態度。第二層寫內山老板的熱情襯托出魯迅的人民大眾立場,這兩層起到巧設伏筆、層層鋪墊的作用。
3、有人說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與回憶性文章的寫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認為呢?
提示:(總結發言)課文第二部分寫出來“一面”對作者的深遠影響個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靜的思索。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議論,對深化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課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通讀了《一面》,并就全文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作了討論,同學們想一想,在本文中,魯迅個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外貌)好,下一節課我們就作者對先生的外貌描寫作些探討,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魯迅的外貌進行描寫的。下去以后同學們要將作者寫魯迅外貌的語段找到。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嗎?(學生答)
2、在第一、二層寫“我”的職業和內山老板的熱情的作用是什么?(學生答,教師補充)
二、研讀三次外貌描寫(投影顯示)
1、請同學們把三處外貌描寫的段落找出來,并朗讀。
2、這三處外貌描寫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各有什么不同?
3、三處外貌描寫集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么特征,從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明確:文章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不避重復,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隨著“我”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富清晰起來。第一次描寫,由于“陰天,暗得很”,加上距離較遠,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齡,五十上下;衣著,“穿一件牙黃長衫”;嗜好,“嘴里咬著一枝煙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雖只是模糊辨認,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寫,由于離得近,觀察得更細致了,作者對第一次的描寫作了補充。剛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現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臉色是“黃里帶白”。還增加了對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接著又寫了他的頭發和胡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寫,雖疏淡的幾筆,卻刻畫了魯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鑠、意志頑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寫,除了臉色、頭發和胡須這些帶有特征性的描寫以外,作者對其“長衫”和“煙嘴”又進行了更細致的刻畫。不僅連長衫、煙嘴的顏色,甚至連長衫質地“羽紗”,煙嘴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較集中的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突出他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三、品味語言
1、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鮮明,很明顯,作者眼前為之一亮的感覺,表明了對魯迅的.敬仰和見到魯迅譯著的興奮心情。因為是魯迅譯的,而魯迅在當時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說“像得了保證似的”。
2、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親密無間;父親,表示崇敬熱愛;師傅,表示效仿學習。不同的稱謂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戰士”則歌頌了魯迅為革命而獻身的頑強斗志。
3、我摩挲著那本書,舍不得丟開,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提示:“摩挲”就是反復撫摸,反復摸又“舍不得”,寫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難以得到的那種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提示:既寫出了作者為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也表達出作者對魯迅由衷的感謝和崇敬之情。
5、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
提示:結結巴巴”顯示出作者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在身邊,一種深感激動和幸福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沒有蹦出”,一是當時環境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示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征;(2)多視角;(3)現個性。
2、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一件小事來突出魯迅的偉大人格。
3、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表達對魯迅的崇敬之情。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次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讓人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廉價賣書,甚至親自送書給一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孩子般天真的笑聲,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么謙遜,那“帶著獎勵似的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于細微處見精神,魯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偉大啊!本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響一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愛心、善心,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我們現在用魯迅先生的《自嘲》來結束這一節課。(齊讀)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六、課外練筆(投影顯示圖片)
作者抓住了魯迅先生的特征描寫外貌,并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請同學們從老師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選一幅或你身邊的人,通過你的仔細觀察,抓住人物的特征進行外貌描寫,最好能凸顯人物的思想性格。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云的形態、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系,應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云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1)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2)掌握課文注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3)朗讀課文,注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云和天氣的關系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三)正音、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別)霎(與“剎”區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則)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點字寫法》
解釋詞語:
姿態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彌漫
(四)統觀全文,了解結構
提示:聯系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后總說”的結構。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發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識天氣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構形式?
學生發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構。
“姿態萬千”總說云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云的特征。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后,“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看云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言,歸納。
(l)為了具體寫“姿態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合課后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特點。
為了具體寫“變化無常”。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云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著,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五)重點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系?起什么作用?
學生發言,歸納。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云的各種形態”,啟下引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構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為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云的形態和天氣的關系;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象和天氣的關系。
按課后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可以補充每一類云的“位置”一欄。
┌───────────┬─────┬────────────────┐
│云種類│ 云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
├───┬───────┼─────┼────────────────┤
│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
│卷積云│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
├───┼───────┼─────┼────────────────┤
│ 積云 │像棉花團 │20xx米左右│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 │
├───┼───────┼─────┼────────────────┤
│高積云│像羊群 │20xx米左右│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
├───┼───────┼─────┼────────────────┤
│卷層云│仿佛白色調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陰 │
├───┼───────┼─────┼────────────────┤
│高層云│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層云│布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
├───┼───────┼─────┼────────────────┤
│積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
└───┴───────┴─────┴────────────────┘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系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象征”“預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
│光名│產生和分布情況│光彩│天氣征兆│ │ │
├──┼───────────────┼────┼────────────┤
│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
├──┼───────────────┼────┼────────────┤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 │
│ │ │ │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一 │
├──┼───────────────┼────┼────────────┤
│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
├──┼───────────────┼────┼────────────┤
│ 露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致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后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么,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局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后兩句話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時’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三只貓不同的命運遭遇。
2、感悟作者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慨。
3、聯系生活,感受身邊善待平凡生命的舉止。
課前預習: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1、如此親密的”接觸”,你有過嗎?(學生自由談論)
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親密的接觸過不同種類的小動物,甚至愛上了他們。然而有一位作家卻在和小貓幾次親密”接觸”后就再也不愿養貓,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鄭振鐸學習這篇課文——《貓》來揭開謎底。
(設計意圖:由一幅有趣的圖片談起易勾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作者也親密接觸過小動物,卻為何不愿再養小動物,以此導入到文本中去,水到渠成。)
教學過程:
一、 文中作者有幾次養貓經歷?三次的結局總是怎么樣的呢?
三次;失蹤或死亡
二、把握”遭遇”“感悟”“歷程”:
過渡語:三次養貓的結局為什么總是失蹤或死亡呢?難道作者不會養貓嗎?我想,這其中必有復雜的原因吧!
1、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第一次是如何養貓的。
(1)同學們覺得這只貓的最大特點是什么?有具體的根據嗎?
很活潑;(學生自由尋找并抓住重點語句談論)
(2)這樣的一只貓,“我“喜歡嗎?但是這種快樂長久了嗎?
我坐在……微笑……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當聽說小貓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感著一縷的酸辛):”我”喜歡這只小貓,所以當它突然離去時,”我”感到”一縷的酸辛”。
2、不管怎樣這只小貓還是離”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這份酸辛的呢?(向別處要一只新的小貓)那這一次的境況又是如何的呢?
(1)與第一只小貓相比,這只小貓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體說說你的理由嗎?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潑,那”我”喜愛這只小貓的嗎?
更有趣 更活潑;(學生具體談論)
(2)看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了,那么當有一天它突然失蹤了,你猜”我”會怎么樣?
找出反映”我”當時的心理變化(狀況)的語句。
(4)盡管作者企圖存在僥幸心理,但是結果還是殘酷擺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悵然 憤恨
小結:”我”喜愛這只小貓,所以當它被人捉去后,”我”十分的悵然和憤恨。
3、第二次養的黃色小貓被人捉去應該說令”我”傷心不已,但俗話說的好時間是撫平心靈創傷最好的藥。”我”最終又養貓了嗎?
(1)這只貓是如何得來的?我家為何要收養它?
追問:(一只流浪貓)(同情、可憐它)
(2)這只小貓與前兩只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什么?(難看、憂郁)
(3)如此難看、不活潑的小貓在”我”家受歡迎嗎?雖然它如此地不受歡迎,但是也有引起我們”留心”的時候,你能找出來嗎?它在”凝望”什么呢,僅僅是那對黃鳥嗎?
(不大喜歡、若有若無)那只花白貓對于……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凝望著。
(4)然而就是這一”凝望”埋下了禍根,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當”我”得知芙蓉鳥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斷是誰干的?為何說”一定是貓”? 真的是它嗎?說說你的證據。
(芙蓉鳥遇害事件)
(5)于是,”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錯在了哪里?(冤枉了它)
(6)此時,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要求找出描寫心情的小節)
小結:”我”冤枉了這只流浪貓,所以當它被”我”一棒打跑并死去后,”我”很難過。
全文小結:作者之所以不愿再養貓,從表面上講是因為他曾經愛過貓,而且愛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經恨過貓,而且恨得太沖動,以至于終身遺憾。從根本上講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把世間所有的生命當作生命的愛心,即善待身邊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個小的切入口來一步步從不同角度解讀三只小貓的不同命運遭遇,同時在此過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渾然一體,當然重點語句的品味又將增強文本解讀的語文味)
課堂練習:
1、我想,我們身邊肯定也有許多愛好并且善待小動物的人和事,也許就包括你自己,同學能談談他們嗎?
2、以”我與 (小動物名稱)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片斷。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重要生字詞,了解作者。
2.掌握文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3.體會作者賦予燈籠的雙重意義及作者的家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文藝工作者張志民同志曾說:“他的文章質樸、味厚,他把濃郁的感情揉進樸素的文字里,從不使用華麗的辭藻,從不多加一點可有可無的裝飾,那簡潔的語言,淡雅的敘述……”這個深受贊譽的“他”就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吳伯簫先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燈籠》,來感受吳伯簫先生文章的“質樸、味厚”。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焚身(fén) 恐嚇(hè) 神龕(kān) 皎潔(jiǎo) 犬吠(fèi) 爭訟(sòng) 斡旋(wò) 靜穆(mù) 悵惘(wǎng) 鏗然(kēng) 官銜(xián) 褪色(tuì) 可憫(mǐn)
2.解釋下面詞語。
斡旋:調停,調解。
幽悄:幽深寂靜。
靜穆:安靜莊嚴。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悵惘:惆悵迷惘;心里有事,沒精打采。
鏗然:形容聲音響亮有力。
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道理。
3.作者鏈接。
吳伯簫(1906—1982),山東省萊蕪人。原名熙成,筆名山屋、山蓀,散文家、教育家。吳伯簫一生鞠躬盡瘁,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寫了大量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譯過海涅的詩《波羅的海》。代表作有《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1.通讀全文,說說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點撥】
①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關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
②許多鄉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
④燈籠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
⑤燈籠使作者聯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愛國熱情。
2.第一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
3.讀第八段,說說你對“垂珠聯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一句的理解。
【交流點撥】古代王侯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以示尊貴,古以“朱門”為貴族宅邸的代稱。表面寫族姊家華貴朱門顏色已褪,實際上寫族姊家早已衰敗。
4.讀第十一段,說說“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一句運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雪夜入蔡”指的是唐代名將李晟之子李愬的故事,他有謀略,善騎射。憲宗元和八年(814年),淮西吳元濟反叛,朝廷出兵討伐,屢招敗績。這時,李愬自求參戰。元和十一年(817年)十月,雨雪不止,李愬乘吳元濟不備,突出奇兵,襲擊吳元濟的重地蔡州。此戰役為歷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指的是蒙恬率軍反擊匈奴的故事。公元前215年,在黃河之濱,蒙恬率軍與匈奴騎兵開戰,蒙恬的軍隊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這里借用典故,寫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國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5.文章結尾說:“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結合文章,分析并評價這句話所表現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交流點撥】作者熱烈贊頌了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打敗敵人,保衛好自己的家園。
評價:作者的愛國情懷值得肯定。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蕩著愛國主義的激越旋律,催人奮進。作者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中,也沒有單純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績,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國難現實,并大聲疾呼,表達了愛國的熱情。這種情感在我們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6.結合全文,說說文中“燈籠”的意義有哪些。
【交流點撥】文化意義:在紗燈上描紅的雅致;對宮燈的想象,是深長的歷史況味。情感意義:提著燈籠迎接祖父,體現長幼深情;上學放學母親接燈的母子深情;跟著各種燈跑,是飛揚的青春激情;族姐家門的官銜等,記錄的是歲月的滄桑感。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吳伯簫的其他散文,如《南泥灣》《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我沒見過長城》等,試比較與本文的風格有什么異同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知識。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創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2、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1.探究式教學基礎理論
探究式教學,英文全稱為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現法或者研究法,一般情況下指教師依托一定教學媒介,設定具體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觀察解析,自行發現學習內容內在有效信息的過程。探究式教學的主體實施原則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監督作用。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在初中報刊閱讀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探究式教學的一般教學過程包括積極創設,激發學習動機;有效開放課堂,引發學習潛能;教師適時引導,指明探究方向;合作與獨立培養并行,有效完成自主探究教學目標,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2.英語閱讀基礎理論
閱讀是認知過程,也是心理過程。閱讀主體在閱讀過程中,對英語語言文字的感知、記憶、思維、想象,以及對其判斷、分析、總結、歸納,都需要意志、動機、情感的作用才能完成。英語閱讀是英語技能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還要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將閱讀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之中。
英語閱讀可以是通過報刊閱讀對課程內的閱讀進行拓展,報刊閱讀比傳統的.習題閱讀有著很大優勢。首先,報刊閱讀語言真實、圖文并茂,更能適應初中生的性格特點,符合初中生的需求。在我國現行的報刊當中,幾乎都在報刊中設有一定的互動專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愿參與活動。其次,報刊內容通俗,緊跟時代,有效彌補教材中的滯后性。再次,報刊內題材廣泛,涉及領域繁多,更有利于學生豐富英語知識,增加詞匯量。最后,現行的不少報刊都英語教材同步,教師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擴展教學內容。
3.報刊閱讀具體實施
3.1報刊選取
教師進行探究式英語報刊閱讀的準備,就是教師對于報刊的選取工作。選取的基本條件就是必須要和教材配套,不同版本的教材要選擇不同的報刊,不同地區,還要根據地區中考要求,進行教材選取。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語教材,選取空中英語教室系列報刊為例進行分析。
3.2閱讀目標的確定
探究式教學開展的前提就是閱讀目標的確定,如果沒有準確的閱讀目標,教學就無法開展。以牛津版教材9A中Unit 2 Colours一課為教學目標,閱讀材料的選取以Colour相關內容為主。選取空中英語教室系列報刊中《大家說英語》教材中September 1中的文章,What Color Is It?進行擴展講解。
3.3閱讀課程設計
圍繞Colour設定閱讀任務,圍繞探究閱讀目標進行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保證將教材的基礎內容進行有效講解之后,并確定學生可以對其掌握的基礎上,再進行擴展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課程環節設計,保證學生注意力可以有效集中,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要特別注意,從閱讀開始就要有效掌控學生的閱讀進度,在閱讀之后要對閱讀文章進行講解分析。
3.4閱讀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對閱讀報刊的選擇進行反思。針對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對報刊選擇是否恰當進行有效反思,總結選擇經驗。其次,對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反思探究式教學是否在報刊閱讀過程中發揮了有效作用,設計是否合理,學生是否接受。再次,反思探究式教學、教材、報刊三者之間的融合情況,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否真正地發揮出來了。最后,反思教學效果。例如:反思學生是否通過報刊閱讀,豐富了知識。反思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是否提高了閱讀速度。反思學生通過探究式教學,是否增強了對英語閱讀的興趣等等。無論何種課程,教學反思都是必要的,教師要將教學反思作為提升教學專業能力的途徑,完善探究式教學設計,將其應用在實際英語教學之中。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了解舞蹈尤其是印度舞基本特點,提高審美能力和舞蹈欣賞能力。(內容)
2. 理解、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舞蹈的寫作技巧。(形式)
3. 學習本課優美的語言描寫與修辭手法。(語言)
一. 整體感知
1.導入:視頻:印度舞蹈片段。
——學生談觀后感想,引入本課
2.釋題:正標題與副標題
副標題起補充說明作用。
3.文體特點:
——記敘性散文
以記敘兼描寫為主,適當加以抒情議論。
4.補充資料:
什么是舞蹈藝術?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肢體)為主的藝術。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5.考考你的識字量:
顰蹙 pín cù 粲然 càn 嗔視chēn
叱咤風云chì zhà 雛鳳 chú 盡態極妍yán
花鬘 mán 斗藪sǒ 妥帖 t i
渾身解數 xi è 褶裙 z h e 驚鴻hóng
二. 研讀課文
(一)結構研討:
1、瀏覽全文,思考:文章哪一部分是寫觀舞的?這一部分的前
后分別寫什么?分別用三個字概括這三個部分.
——觀后感;觀舞記;表感激。
2、一般是先寫觀的內容,再寫感想,本文為什么先寫感想?這
樣有什么好處?
——突出“被感動”,鋪墊蓄勢,產生懸念。
(二)第一部分研討:齊讀后思考
1. 四個“假如”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排比句式。從不同的藝術角度全面贊美了該舞蹈的美。
2. “咿啞”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何好處?
——驚嘆。口語,更有真實感,突出“被感動”。
3. 作者用哪個短語集中表達了她觀舞的感受?結合舞蹈特點,
賞析這個短語。
——飛動的美。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主的藝術。
(三) 第二部分研討:齊讀后思考
1. 如何理解“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解說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結合書中的語言回答。由此可見印度舞蹈怎樣的明顯特點?書中還有一句話與本句的意思相同,是哪一句?
——第十六、十七自然段。
印度舞蹈的明顯特點是身體語言異常豐富。
“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2. 畫出本段里的排比句,作用如何?
——豐富多樣的表情、姿態、動作演繹著故事多彩的內容,突出了舞蹈的飛動的美。
3. 作者描寫蛇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如何?
——引用。形象準確地表現了蛇舞的柔美纏綿,更有說服力。
4. 綜上所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飛動的美”的?
——動作,舞姿,服飾,外貌,神態,心靈
(四)第三部分研討:齊讀后思考
1. 為什么說:卡拉瑪和拉達是“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用書上
的話回答,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第20自然段。比喻。
2. 作者為什么要感謝印度人民?
——第23自然段。
三. 探究賞析
1. 請用三個“贊美”來概括全文主旨。
——贊美舞蹈家卡拉瑪姐妹,贊美印度文化,贊美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誼。
2. 這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
美的舞蹈找出你認為寫得精妙的`句段,細心體會,并加以仿寫。
四.遷移拓展
1.本文與《安塞腰鼓》都是寫舞蹈的,兩文所表現的美有何不同?
——本文寫的舞蹈是“飛動的美”,給人靈動、優美的享受。《安》展現的是力量的美,給人以極大的鼓舞與震撼。
2.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舞蹈。下面,請學習剛
才所提到的觀察方法,欣賞《千手觀音》的舞蹈畫面。(視頻)
要求:學習文章的寫法,抓住舞蹈的特點,用精致的形容詞和恰
當的修辭手法來多方面來表現自己所見所思,寫一段優美的文字。
指導教師點評:
本設計可謂我們在民校初中語文培訓中的經典之作,也是最好的樣板。第一,它鮮明地體現了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質特點——既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又兼顧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第二,它準確地體現了我們強調的十六字教學方針,即“四步流程,設問導思,緊扣文本,瞄準中考”。第三,它精要地體現了我們倡導的新343教學法,即新課標的三個目標,四步流程(整體感知—研讀課文—探究深入—拓寬遷移)和三種訓練(思維,語言,遷移)。值得大家結合文本閱讀好好體味,并體現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能初步閱讀淺易的記敘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品位語言。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選編了一組游記,其內容豐富,描寫生動,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學習,學生應掌握游記的特點及寫作手法;了解祖國山河的秀美壯麗;學會品味游記中不同的語言風格及作者的情感;學寫游記,要反映游蹤及順序,突出特點,情景交融。
二、設計思路
本單元是八年級(上)第一單元,它由四篇游記組成。四篇游記的寫法各有特點,或寫旅游的全過程,或寫多次重游同一景點,或寫同一景點的不同側面。幾篇游記的語言風格也各不相同,或質樸,或華麗;或舒緩,或急促。
教學本單元,旨在讓學生了解游記的特點。在閱讀與寫作中,學習游記的各種寫作手法和不同語言風格,學習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在學法上,主要通過誦讀品味、質疑研習、討論交流等形式,單篇閱讀或多篇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領會作品敘述的條理,描寫的生動,情感的細膩,從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對于精讀篇目,教師重在學法指導,而對于略讀篇目,應放手給學生閱讀,以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的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學習目標
了解游記的特點,品味語言,體會情感,學寫游記。
四、設計說明
《周莊水韻》記錄的是作者對同一個景點的多次游覽以及獲得的多方感受,景致因時不同而繽紛多彩,感受因景不同而豐富微妙。又因作者筆端細膩婉轉,文采豐沛華麗,文章猶如周莊之水韻,閃動著靈性與仙光。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必須由教師巧妙引導,帶領學生細致深入地品味,方能讓學生入情入韻,獲得獨特的美感。教學時要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突出景致的特點,領會作者獨特的感悟。特別要突出對作者寫景技巧的學習,抓住重點詞句品析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借助朗讀與分析營造詩情畫意,促進學生對美的感悟和表達。
五、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2 、學習用準確、優美、細致的語言,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表達對景致的感悟。
3 、感知周莊水鄉的動人情韻,感受祖國河山的美好。
六、教學重點的突破方法
1、精讀,細品,從景致本身的特點和作者描摹技巧上作解析;
2、多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情致;
3、重點語句做專項研析,訓練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
七、學法指導
反復誦讀,圈點勾畫,討論探究,摘抄應用。
八、教學切入點
1、根據作者游覽時間不同、所看景致不同、所獲感悟不同,理清課文的行文思路;
2、緊扣文中三游周莊的三個比喻:“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仿佛進入了夢境”,體會作者對周莊的獨特感悟;
3、引導學生分析重點語句,從描繪角度、描寫手法、表達效果等方面體會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
九、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意在讓學生建立對周莊的直觀印象,為學習課文鋪墊感性認識。)
展示周莊風光圖片或影像資料,讓學生觀察,特別引導學生感受周莊與水的密切關系。明確:碧水環抱,宋湖環列,條條小河清流水,座座石橋顯古韻。周莊之韻在水,周莊之魂在水,領略周莊之美,則須領略周莊之水韻。
(二)誦讀感知(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結構和內容。)
1、默讀課文一遍,圈出自己不理解和覺得重要的詞和句;
2、交流對字詞的標識情況,讀準字音,介紹自己對所畫重要詞句的初步理解;
3、再讀課文,找出能體現文章結構思路的句子,排出作者游周莊的次數、各次的時令、各次最突出的感受。分組朗讀三游周莊的文段。
(三)研讀品味(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精巧構思、獨特感悟,以深入領略周莊之美和作者行文之美。)
1、精讀第4自然段,討論作者對“像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般的周莊作了哪些描繪。
討論后明確:第一次游周莊是在仲春雨季,春雨綿綿,如絲如霧,石橋屋脊,粉墻灰瓦,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游者似在霧中觀景,朦朦朧朧,恰似走進像一幅水墨畫中。這里從視覺角度突出了周莊如詩如畫的恬靜意境。
2、再讀第4自然段,討論二游周莊為什么會有如一幅“版畫”的印象。
討論后明確:版畫的特點是黑白分明,凹凸有致,雪后初晴的周莊,古老的青石磚和清新的.白雪參差交織,黑白對比強烈,有強烈的明暗視覺效果,恰似版畫。但周莊不是靜態的版畫,融雪的滴水聲和流水聲為這幅版畫配上了低旋而纏綿的旋律。凝固的水——雪,動態的水——滴水和流水,共同構筑了周莊如歌如畫的神韻。
3、精讀第5自然段,討論三游周莊看到的是夜景,夜色中的水韻如何表現?用下述問題引導學生去研討:
①這個夜晚的特別之處是什么?(節日的夜晚,到處張燈結彩,色彩繽紛,氣氛熱烈,這就有了如夢幻、如童話般美麗氛圍。)
②這個夜晚的水中,多出了哪些色彩?營造出怎樣的意境?(房屋街道點綴的彩燈、空中閃爍的禮花,倒映在水中,小河變成一條多姿多彩的光帶;水中朦朧模糊的倒影,搖曳生姿,迷離飄忽,更有河上飄繞不絕的絲竹管弦聲,游客泛舟其上,猶如走進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
(四)歸納提升(讓學生形成對課文的總體感知,從中提煉出知識要點。)
1、回頭誦讀課文前三自然段,歸納周莊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2、提煉文章的寫景技巧:
a、從不同角度、抓住不同景致來表現同一事物,可突出事物特征,也可使作者的感受更獨特。
b、感受景物要動用多種感官,從多方面撲捉景物特征。
c、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技巧,才能將景物及對景物的感受寫得形象、準確、到位。
(五)積累拓展(知識運用,進行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1、編寫全文的結構思路圖。
2、摘錄文中佳詞佳句;品析文中重點修辭句的表達效果。
3、比較課文與《三峽》寫法上的區別。
4、課外練筆,描寫如月下校園、河中倒影等景致。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并積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
情感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設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要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小康的心理,這樣更切合學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當時假如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等。
2、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鴨群的活動、蘆蕩的描寫、風雨的描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學的 一個重點。不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訓練,使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寫法。
3、課外引導學生閱讀《孤獨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歷程。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學習這篇課文,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勵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 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六、教學過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話題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進入一個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這個男孩,他曾經可是一個人物。他的年齡和大家差不多,是個班長,而且還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生。除此之外,他家還是當地最有錢的人家,當別的同學穿著單衣哆嗦著進入冬天時,他卻擁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別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級也只能用草繩當褲帶時,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一條油汪汪的皮帶;當別人幾乎還沒有見過自行車是啥樣子的時候,他已經騎上了專屬于他自己的自行車。這個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杜小康) 師: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個呼風喚雨的杜小康。不過,今天我們要去認識的杜小康好像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獨之旅。
(二)、跟著杜小康走孤獨之旅
(一) 無奈。
(屏顯。)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出于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著他。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要離家了,請同學們關注課文第1段,看看他離家的原因是曹文軒講的哪一點?并說說你是從哪個詞讀出來的。他為什么會感覺無奈呢?
齊讀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無奈之情。
(屏顯,請一生讀。)關于父親的放鴨計劃,《草房子》里是這樣介紹的。
夏天,杜小康跟著父親,趕著那群已經一斤多的500只鴨子離開油麻地一帶的水面。船是被加工過的,有船篷,有一只燒飯的泥爐。船上有被子、糧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要將鴨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蘆蕩去。因為,那邊 魚蝦多,活食多。鴨子在那里生活,會提前一個月下蛋,并且會使勁下蛋,甚至會大量地下雙黃蛋。那時,就在蘆蕩圍一個鴨欄,鴨蛋就在當地賣掉,到明年春天,再將鴨一路放回油麻地。
師:這就是杜小康父親為挽救家道而設計的宏偉藍圖,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運拋出原來的生活軌道的時候,即使一 萬個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帶著對“明年春天”的等待,帶著對這個藍幽幽的大“鴨蛋”的期盼,無奈地“離家”去放鴨了。等待他的將會是什么呢?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杜小康,一起踏上這趟“放鴨之旅”。
(二)恐慌。
(屏顯。)
“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借著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這樣跟著父親趕著鴨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請大家關注課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離家去蘆蕩的路上和到達蘆蕩的頭兩天,杜小康有怎樣的心理感受?請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狀態的詞語。
生(七嘴八舌):恐懼、害怕、膽怯、恐慌……
(師選擇“恐慌”板書。)
師: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親一起外出去放鴨的,而且那里的風景好像也不錯哦,這又有什么好恐慌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后全 班交流。 師:是的,這個時候,他害怕了。還有什么原因讓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為什么是真正害怕?難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嗎?
一起來讀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樂齊讀。)
(三)孤獨、驚喜。
(屏顯。)
“前方充滿艱辛,充滿危險……”
——曹文軒《前方》
師: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如果說之前困擾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話,那么后來,他的前方出現了更大的艱辛和危險,那是什么? 師:是的,孤獨。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朗讀第28到31段,其他同學思考,你能從哪些字詞句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來?
(一生朗讀。 ) 師:那你說說看,你為什么從中感到了孤獨?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獨,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給他造成的孤獨。
師:是嗎?你能跟我們說得再具體些嗎?
齊讀第33段。
(生齊讀第33段。)
(小結):現在,杜小康因為接受了孤獨,他慢慢地學著去適應“浮云、蘆蕩、炊煙”這些極具有孤獨感的景色了,這些在他的眼里變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磨難,那是什么?接下來,請你研讀文章暴風雨來臨后的段落,結合預習,說說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
(小結):暴風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壯大了發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堅強,冷靜,有責任心,他面對孤獨已不再逃離,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來甚至似乎開始享受孤獨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復蘇了。接下來,讓我們齊讀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風雨后的那個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復蘇后的那份美。
(生配樂齊讀。)
師:杜小康長大了,那么,我們說,這僅僅只是一趟放鴨之旅或者孤獨之旅嗎?
師:還是什么之旅?
成長之旅。而暴風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長的舞臺。
(師播放杜小康用雙手捧起溫熱的鴨蛋時的影片片段。)
師:當杜小康用雙手捧起那溫熱的鴨蛋的時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鴨或者杜孤獨了,他成了杜收獲了。而回望成長背后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杜小康最應該感謝 的是什么?(孤獨)。
(小結):是的,孤獨啊,或者說是那個以孤獨為底色,由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饑餓、憂傷、恐慌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曹文軒他是這樣評價孤獨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屏顯。生讀。)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回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師:現在,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么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嗎?是的,孤獨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這趟放鴨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齊讀文章最后兩段,在深情的朗讀中結束這趟孤獨之旅。
(生齊讀。)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話題結束
孤獨之旅 走完了,而我們的小康他還得接著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還有無數個未知的前方在等著他。后來啊,他的前方出現了很多比孤獨更可怕的敵人,他的鴨子都沒了,鴨蛋也泡湯了,父親又病重了。但我們的杜小康卻變得越來越坦然,越來越堅強了。當他穿著破爛的衣服重新出現在油麻地時,他面容清瘦,但一雙眼睛卻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幾個月后,他甚至不帶一絲卑微地在自己曾經就讀的“油麻地小學”門口擺起了地攤。同學們,我們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經可是油麻地最具有優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這些變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 學校長桑喬最后說了這么一句話:“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了!”
板書:(略)
七、教學反思
《孤獨之旅》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孤獨。因此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通過反復誦讀和小組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按整體感知-—明確故事情節的內在聯系—明確主題,進而培養奮進、勇敢的精神情。
上課時,我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獲取極為珍貴的對文本的第一感受和體驗。能夠理清故事的情節,并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歷程。我認為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進師生的對話,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相一致。因此我以為任何問題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閱讀文本。也就是讓學生帶著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課時,因安排的內容過多,一節課的時間教完太倉促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顯得太少,甚至有些學生想回答都沒有給予機會。做老師的,還是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揮灑,對于本文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很多值得一一欣賞,但為了教學程序的有條不紊和教學主題的鮮明突出,我放棄了這些精彩描寫。
總之,這一堂課學生把握了故事情節,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說的主題。但對環境的描寫的作用理解得不夠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將會教得更好。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教學難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教師方面: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于“三顧茅廬”這一情節的前后內容,查閱關于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的指導和補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才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說是如何表現這一情節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二、研讀課文。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加點字字音。
拜謁嘔心寰宇荷鋤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風邂逅不省慵懶千仞不棲熟諳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作業。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繼續研讀課文。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于表現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是如何變化的?有什么特點?
情節曲折,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來小說的結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愿“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了他為興蜀漢大業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業。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第三課時
一、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來的失敗?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3.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后來得此二人,蜀國為什么最終還為晉所滅?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并按規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業。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依據課文注釋及工具書,掌握重要文言詞句,讀通文章大意,并用簡潔的話概括文章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范讀、分角色朗讀,能結合情節分析形象,總結寓意,得到人生啟示。
3.學會運用文章以對話展開情節的表達方式,體會文章邏輯嚴謹、文氣貫通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積累文言知識與文言詞語,明了文章大意。
難點:準確理解文章寓意,學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培養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杞人憂天”這個成語,點明了“憂”。“憂”指的是憂慮、擔憂。“杞人”憂慮哪些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杞人憂天》,一起去了解這個故事。(板書課題,集體朗讀)【板書:杞人憂天 憂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確,把握重要實詞。
2.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次圈畫沒有解決的讀音和重要詞句。(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朗讀,帶領學生整體解決文章中的疑難。)
3.再次齊讀(帶著問題進行朗讀)。教師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這個故事在講什么?
明確:杞國有個人整天神色憂慮,擔憂天會塌地會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有一個人就去開導他,為他解釋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狀態,一經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小組討論:杞人為什么會“廢寢食”?試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憂天地崩墜,身所寄。【板書:起因——擔心天地塌陷】
2.提問:“曉之者”開導“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開始信服了嗎?從兩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兩人什么樣的性格?
明確:理由是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人們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動,天空不會墜落;日月星辰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也不會對人有傷害;大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人們整天在地上活動,大地不會陷落。杞人不完全相信曉之者的勸導,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擔憂。從兩者對話中,可以看出杞人性格比較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人;曉之者比較理性,關心他人,大度從容。
【板書:發展——曉者開導;結果——放下憂慮】
3.同桌討論:從這則故事當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確:我們可以不必為沒有必要或毫無根據的事情擔憂。
4.再次朗讀課文,相互交流探討:杞人對天地、日月星宿的.思考以及曉之者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啟發?
明確:在古時候,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還處于懵懂的階段,此刻如果有人能夠對自然存在的狀態產生疑問,表現了這個人善于思考、勤學好問的優秀品質。但這個杞國人因為思考這些問題而導致自己整天處于憂慮狀態,因此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妥當了。在這個世界,未知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做到去思考、去探索、去認識,而非自顧自的憂慮。
從現階段看,曉之者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這則寓言展現人物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對話表現出來的,請仿照這種形式用現代漢語寫一寫生活中類似的現象。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本節課后的收獲。
2.查找《列子》的資料,對比閱讀《兩小兒辯日》和《杞人憂天》,談談你對《列子》內涵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杞人憂天》這則寓言比較易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多次朗讀并引導學生去理解、體會,學生們基本上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啟示。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朗讀為線,以提問的方式將課程不斷推進,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對話,讓寓意默會于心。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體會父子深情
2、感受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
感受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人們常說“慈母嚴父”——是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為我們展開的是濃濃母愛的畫卷,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作者朱自清,去感受一位平凡的父親在平凡的生活瑣事中表現出的如山的父愛。
2、作者簡介
二、初識背影:
聽讀文章,思考:
這是一位的父親,理由是
三、感悟背影:
1、父親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兒子的腦海之中,幾十年、甚至這輩子都揮之不去了。在兒子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2、父親的體貼入微讓人為之動容,“我”更是情不自禁的幾次熱淚盈眶,為什么?
四、品讀背影:
“我”從之前對父親的不理解和對他此次送行的不在意到理解、“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父親買橘子回來,“我趕緊去攙他”,可見,兒子是真的被感動了。兒子感情的變化,顯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
齊讀第6小節,感受這濃濃的父子深情,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個“背影”的?
請你找出1—2句話進行賞析,做好批注、全班交流。
五、尋找“背影”
在我們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和文中的父親一樣,整天為我們擔心操勞,也許在我們看來那些不經意的小事在他們的眼中卻是不能馬虎的大事。請你運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方法描寫一個自己親情故事的片段。字數:300字左右。(全班交流)
六、小結:
也許我們會對父母的嘮叨滿不在乎甚至心存怨恨,也許我們會期盼早日掙脫他們的臂彎享受“自由”的新鮮空氣,但我們總跳過了他們忙碌的身影、總忽視了他們期盼的眼神、總認為今日的安逸生活理所當然。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去品讀他們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合作學習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強團結及交際的能力。此教學模式跳出了傳統束縛,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進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課程改革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激發其創造性。而我們的農村初中傳統的'語文教學卻不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廣大的農村教師往往習慣于遵從教考或固執于自己的定向思維,呆板地進行教學,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阻礙了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鑒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種種問題,我們可以借助新課標中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合作學習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培養其合作、創新能力,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1 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語文合作學習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視,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幾種不良的共性傾向。
1.1 分組不合理。在當前很多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多數語文教師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組的方法,這種簡單的分組方法往往會導致組別間的整體水平差異,全班學習到小組合作學習的轉變還只是表面的變化,而非結構性的變化。在整體實力較弱或者整體學生表現不積極的學習小組內,合作學習模式就很難組織和進行,學習效果較差。
1.2 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全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模式實踐中,另一個更為嚴重的不良傾向是組內學習重“個體”,輕“群體”。由于沒有明確分工,在小組學習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喜歡討論式的學法,樂于獨立思考,在組內討論發言時表現更為積極;而成績落后的同學則更多是處于傾聽者的角色,獨立思考能力和積極參與討論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激發和提高。
1.3 學生的“競合”意識和技能整體都有待提高。在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從整體上看,雖然在課堂內也廣泛采用了小組討論、組間競賽等形式,但是由于在組內學生合作意識較差、合作技能較低,以組為單位的團隊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相對更弱,這就出現了重“形式”,輕“實效”的弊病。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礎上,聯系自身經驗,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單元的篇課文。本單元主要體現注視,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之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因此,研究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研究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有很強的獵奇心和表現欲望,所以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認識,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和探究熱情。并且,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雅觀、代價觀的`時期,但他們的觀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學生的現有水平、研究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進程與方法:
3、情緒態度與代價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法
誦讀法
依據
是一種欣賞教學法,優美的散文需要閱讀,不僅可以鍛煉朗誦能力之美,從而獲得語感的訓練。
對話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開導學生思維,培養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研究的主動性、積極性,打造動態情境教學法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開展,盡量給學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
2、學法:
學法
預法
依據
初步了解文本,破除與文本的陌生感,可有效地進入文章的研究化的理解,有助于問題思考意識的養成。評點閱讀法在閱讀過程中,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在主動的思維研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合作討論探究法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勵學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進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3分鐘)
(一)課前預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使用藏書樓、收集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情境導入
二、窺一斑而知全豹(12分鐘)
整體感知全文,挑選樞紐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三、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并且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
(一)研讀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學生運用遐設法主意,交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致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并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評邊議,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并作好評價的引導。
(三)涵詠入理勇質疑
這個環節安排在這里是為了給學生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學生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生的。產生的疑問可由學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師進行補充。四、XXX總是情(8分鐘)
(一)拓展遷徙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范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二)課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學生總結。這不僅是對學生研究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作業布置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學著賞析詩歌。(難點) 3.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豐富文化積累,陶冶情操。
二、教學過程
(一)瀏覽圖片,情景導入。
教師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是我國旅游文化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今天,我們就跟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領略西湖的春日美景。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 作者、寫著背景介紹。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著有《白氏長慶集》。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人。白居易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因此又被稱為“詩王 ” “詩魔”。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四)掌握七言律詩朗讀節奏,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1、一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教師明確: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2、再讀詩歌,讀出內容。 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
3、三讀詩歌,讀出韻味。(個人范讀)
(五)整體感知:反復誦讀,感悟詩歌內容。
1、考一考:看看誰最快,解釋詩中紅色詞的詞義。 (1)水面初平云腳低 ...(2)幾處早鶯爭暖樹 ..(3)亂花漸欲迷人眼 ..(4)淺草才能沒馬蹄 ..(5)最愛湖東行不足 ..
2、比一比:看誰最棒
(1)通讀全詩,從中歸納出詩人的游蹤 。
(2)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時候的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尾聯是如何結束全詩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哪兩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
(六) 研讀賞析,品析詩歌語言。
品一品:學詩中妙筆,請同學選取喜歡的詩句,描述它所表現的畫面,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溫馨提示:從修辭、用詞等角度分析。) 小組合作完成,教師歸納賞析技巧。
畫面描寫技巧:
1、找全景物;
2、加修飾語;
3、展開聯想、想象加以描述;
4、語言流暢生動。
鑒賞技巧:詞性或修辭+作用+作者的思想情感 (七) 拓展延伸。
1、找一找:看誰最有才,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請給大家分享一下。(學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師歸納總結描寫西湖美景的經典詩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宋】林升 《題臨安邸》
(4)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唐】劉禹錫
3、說一說:假如你是一位小導游,結合本詩,請用自己的生花妙語向游人介紹一下西湖的美景。 (八) 布置課后作業。
1.背誦全詩。
2.請同學們課后以飛花令的形式搜集有關“春”的詩歌,進行才藝大比拼。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春酒的教學設計04-10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5-15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3-31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