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1.精設預習,建構知識
復習課開始前教師應認真研究初中階段所學的知識,結合中考考點和新課程標準,精心安排好課時主題,設計好每一課時的預習題。筆者在備《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前,首先考慮應該讓學生對說明方法的相應知識點有所了解,于是設計了以“常見說明方法”“判斷依據”“作用”為內容的表格,達到讓學生回顧已學知識、初步了解授課內容的目的。同時,通過學生對表格的填寫,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為課堂教學奠基。在“預習展示”環節中,學生展示了對這一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為進一步有的放矢地完善和建構學生的說明文閱讀知識體系做了有效的準備。
2.預設學程,精心導航
要了解學生“所缺”“所困”,一般是要通過實際的預習展示來了解,而更多的情況要靠教師平時的細心觀察和總結。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得做個有心人,多關注學情、分析學情,在設計學程時要不斷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預先設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精心設計導學策略。比如,根據以往的答題情況,我了解到學生對于“下定義”和“作詮釋”這兩種說明方法不太了解,容易混淆,于是我設計了辨析這兩種說明方法的策略。用“激光是一種顏色單純的光”這句話為什么是“作詮釋”而不是“下定義”作為導火線,通過“精講例題—討論方法—習題再練—鞏固方法”,鼓勵學生調動自己的已有知識,去辨析二者的本質區別,最終攻克這一知識堡壘。又如,學生在解答“說明方法的作用”時常常不能正確概括該方法在具體語境中的作用,不能用規范的語言準確表述作用,于是我就將這兩點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進行突破。在“問題再現—方法指導—規律總結—能力提升”的導學過程中,使問題迎刃而解。
3.飲水思源,溫故知新
《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是說明文閱讀專題的第二課時,在解題時,不可將前后的知識點割裂開來,獨自為戰,這會缺乏系統性,影響復習的效果。因此,我在進行習題演練時,先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回顧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找出說明對象及其特征,然后提問“作者是如何進行說明的”。由此串聯起前一課時的內容,為本課新知識的.獲取做好鋪墊,也使學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4.靈活應變,關注發展
命題者在依據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沿承經典題型的基礎上,在不斷地進行著命題的改革和創新。因此,我們在復習時也不能墨守成規,只講基本題型而忽略變式題型。以南通中考語文考試為例,從近年的中考題型及學生答題情況來看,有些學生能掌握基本題型的答題技巧,一看到這些題目他們就能進行相應的思維,并胸有成竹地進行解答,但題目的問法一變,他們就會束手無策,盲目答題。例如,20xx年南通市語文中考卷閱讀材料《 中國結 》一文中有這樣一題:“第②段中引用《 易·系辭 》和梁武帝《 有所思 》中相關文獻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學生因沒有審明題意而盲目解答,導致失分嚴重。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這道題考查的是“引資料”這一說明方法的作用,仍屬于“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點范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的人才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語文教學承擔著極其重要的任務。只有構建開放創新的語文教學環境,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構建開放創新的語文教學環境。
“開放”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魅力之所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必須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觀,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溝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教學渠道,形成立體式、交互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綜合多種教育方式,借助課外閱讀、社會調查、觀察體驗、專題交流會等形式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中可開展多彩的活動,如對對聯、開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自編課本劇表演、辦手抄報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這樣就將課堂教學跟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引入活動課程理念,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
活動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突出特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干一點他們高興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關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對當前的教學改革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為了真正使語文課堂“活動”起來,我們廣大的教師應敢于打破“唯語傾向”,樹立“大語文”觀念,不僅指導學生抓好文本,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努力拓展知識面,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活動課程是以親身實踐為主的體驗性學習,學生在實踐中要注意學習和運用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強調理論與實際、知識與社會生活和生產實際之間的聯系。活動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統一完美的答案,而在于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參與社會、勇于實踐的情感態度。
三、自主設計活動,體現學生地位的主體性。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參與從活動設計到評價的全過程,既是學習者也是活動的組織者。首先要自己確定活動專題,制訂活動計劃,利用課余時間按制定好的計劃具體實施。主要采用查閱資料、觀察、考察、訪談、討論或社會調查的形式,獲得感性認識和體驗;然后分析整理資料,形成最后成果,用自己獨特的形式進行展示,最后參與活動的評價。從學生的這些活動看,學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動實踐者、活動體驗者、成果展示者和評價者。這樣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們把學生作為活動主角,把學生看成是處在不斷發展中的學習者。在“實踐”中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充分發揮了學生自身的探索和創造精神。
四、對話——生成: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
教師在活動中擔任傾聽者的.角色,慎于發言,適度參與。活動課的目標則在于使學生獲得主體意識、行為能力、情感態度的綜合發展。因此,活動課程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的心理水平、學習興趣、社會生活以及跨學科的綜合性知識為基礎設計學習內容;強調學科間的聯系、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要與課本對話,與學生對話,與老師對話。教師要留給學生時間,創設對話環境,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允許學生質疑。“生成”是一種價值追求,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在質疑的過程中就會主動生成知識。
五、突破單一評價模式,建立多元和諧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學科教學評價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其評價目標和內容主要是學科知識點,評價的標準是統一的,主要方式是教師實施的書面考試或測驗,其性質是靜態和終結性的。與之相比,在活動課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活動課的評價應體現多元性和和諧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是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評價采用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多元性方式進行。通過這樣多元性的評價機制,使我們的評價機制更完善,對學生激勵性更大,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學生和諧發展的教學評價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對學生的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個性與情趣等方面的評價。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以開放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主,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在于分出成果的高低,而在于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重視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和目標的達成,重視方法的掌握,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增加吟詠誦讀教學
在初中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只需要會讀和背誦古詩就行了,所以對于具體的理解和體驗教學不夠重視,語文古詩教學被簡單理解成為背誦和朗讀。這樣會使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收到影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該突破這種教學模式的束縛,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想象,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誦讀活動。在誦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古詩中的情景。這樣學生在吟詠誦讀的過程中對于古詩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升。
二、加強教學指導,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
在初中古文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注重灌輸式教學,注重讓學生通過機械的記憶和背誦來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更多的時候,教師會引導學生在語文教材中進行注解,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指導,引導學生采取一種更加有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使學生的語文古文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學商隱的《夜雨寄北》的時候,古文中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去感受作者對于美好事物的想象。只有通過這樣的.理解性記憶,學生對于其中的內容才會有更好的掌握,學習的效率才會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優化教學觀念,實行文言并重
在初中語文古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把字、詞、句的理解和翻譯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進行逐句背誦。但是卻忽略了文與言之間的關系,走入了教學的誤區。所以,想要提高語文古文教學效率,優化教學目標設計,教師應該注重結合文言開展教學,全方位加強學生對于古文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的同時,應該強化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和學生思想情感的理解。同時,需要對于文章進行適當的評價,使學生可以在掌握古詩語言表達技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例如,在學習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理解,對于古詩中表達的情感進行感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展示了詩人愛國的情懷,甘愿為國獻身。
四、開展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標強調,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組織合作探究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初中語文古文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可以使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古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結合古詩內容分析作者所處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通過這兩句對秋風的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思考詩人的情感,深入開展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巧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學著賞析詩歌。(難點) 3.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豐富文化積累,陶冶情操。
二、教學過程
(一)瀏覽圖片,情景導入。
教師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是我國旅游文化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今天,我們就跟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領略西湖的春日美景。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 作者、寫著背景介紹。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著有《白氏長慶集》。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人。白居易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因此又被稱為“詩王 ” “詩魔”。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四)掌握七言律詩朗讀節奏,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1、一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教師明確: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2、再讀詩歌,讀出內容。 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
3、三讀詩歌,讀出韻味。(個人范讀)
(五)整體感知:反復誦讀,感悟詩歌內容。
1、考一考:看看誰最快,解釋詩中紅色詞的`詞義。 (1)水面初平云腳低 ...(2)幾處早鶯爭暖樹 ..(3)亂花漸欲迷人眼 ..(4)淺草才能沒馬蹄 ..(5)最愛湖東行不足 ..
2、比一比:看誰最棒
(1)通讀全詩,從中歸納出詩人的游蹤 。
(2)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時候的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尾聯是如何結束全詩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哪兩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
(六) 研讀賞析,品析詩歌語言。
品一品:學詩中妙筆,請同學選取喜歡的詩句,描述它所表現的畫面,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溫馨提示:從修辭、用詞等角度分析。) 小組合作完成,教師歸納賞析技巧。
畫面描寫技巧:
1、找全景物;
2、加修飾語;
3、展開聯想、想象加以描述;
4、語言流暢生動。
鑒賞技巧:詞性或修辭+作用+作者的思想情感 (七) 拓展延伸。
1、找一找:看誰最有才,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請給大家分享一下。(學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師歸納總結描寫西湖美景的經典詩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宋】林升 《題臨安邸》
(4)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唐】劉禹錫
3、說一說:假如你是一位小導游,結合本詩,請用自己的生花妙語向游人介紹一下西湖的美景。 (八) 布置課后作業。
1.背誦全詩。
2.請同學們課后以飛花令的形式搜集有關“春”的詩歌,進行才藝大比拼。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認真回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門課,列舉自己某一節語文課的教學板書,談一談設計意圖。
板書是一個藝術整體,是教師根據需要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具有邏輯聯系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文結構或圖表形式,是教師在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理解、儲存、應用信息的視覺渠道,是提高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橋梁。
人們接受知識,有85%以上來自眼睛。可見視覺信息獲得中的作用可想而知,而板書是課堂教學中視覺住處獲得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板書這個視覺渠道的作用,把它和口頭講述、課堂演示和動用操作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作為語文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板書的設計,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規劃板書的設計:
1、板書體現示范性的直觀性原則。要重點突出,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板書設計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藝術性,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
3、板書設計應有利于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富于科學性。
春
朱自清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啟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一、板書要做到目的明確,可以在板書設計之前就要考慮好突出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目的,做到胸有丘壑。
二、板書講究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欣賞、理解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設計出反映自己特色而又千姿百態的板書。
三、板書設計要悅目、醒目。板書是教師一種創造,是一種既能傳遞知識,又能給學生美感體驗的載體,所以在設計板書時只有做到醒目和悅目,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可用不同符號、色彩或勾劃、或圈點、或調整字體等。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導語
1、同學們!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將相和》里面有兩個人物廉頗和藺相如,廉頗憑借幾百次戰功位居上將,而藺相如僅僅憑借“完壁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口舌之利位居上卿,廉頗不服氣,非要和藺相如比個高低,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多次忍讓,最終廉頗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折服廉頗的是藺相如的精神和靈魂。人類的靈魂到底可貴、珍貴、高貴在哪里呢?相信學了我國當代學者周國平的文章后同學們會有所了解。
2、不過,請同學們先不忙去了解周國平的想法,我先來了解同學們的想法。人的靈魂有高貴、平庸乃至卑鄙之分,那你認為人的靈魂高貴在哪里?
答:有愛心、富有犧牲精神、能堅持自己的理想、誠實守信等等
3、題目中的“高貴”能否換成“高尚”?
“高尚”往往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形容靈魂通常用“高貴”。
二、拎清觀點并理清思路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是如何提出這個論點的?
(1)、題目點出來的。所以議論文,有時題目就點出了論點。
第一小節中的有關語句。
(2)、引用名言,并在分析名言過后得出本文的論點。這是什么論證方法?引證。
(3)、背誦這句名言并講解。
人是脆弱的,任何一場疾病或一場意外都可奪去人的生命,就像風中搖曳的柔弱的蘆葦,但人又是不可戰勝的,是無比堅強的,因為他會思想。
2、周國平認為人高貴的靈魂體現在哪里?
(1) ①找出有關語句,總結得出“愛自由的思想”。
②用什么論證方法來證明這一點?例證,舉了阿基米德、第歐根尼的例子。
③這些優秀人物把思想的權利看作生命的價值,他們為了思想的自由,不屈從于權勢,更無懼于死亡。你能舉出其他的人物或名言嗎?
如為了言論思想的自由而被權勢處死的蘇格拉底;為了真理甘受火刑的布魯諾;法國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等。
(2) ①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
②用什么論證方法?同樣是例證,舉了王爾德的例子。
③介紹王爾德其人和猶太人教育子女要愛書愛知識的故事。
④你所擁有的房子車子錢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你很容易因為某種緣故而喪失它們,唯有你學到的知識和從中養成的思想是永遠屬于你的,只要你不愿意,任何人都奪走不了。所以明智的人,高貴的人應該養成以求知識為榮的意識,要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
(3) ①有著純正的追求。
②用的什么論證方法?也是例證,所以全文的主要論證方法就是例證。舉了少女專心讀書和青年畫家參看名畫展覽的例子。
③前面舉的都是名人的例子,這兒卻舉了普通人的例子,能否去掉或換成名人的例子? -
不行。那些都是名人的事例,沒有普遍意義。有這兩個事例說明普通的人也能擁有高貴的靈魂,使論述更嚴密準確。
④“動人的光彩”指什么?在大多數人都追求物質生活的社會中,能堅守內心對精神的追求,不被外界誘惑,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如,當一個班大多數同學都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學習是得過且過,但卻有一個或幾個同學內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顧周圍環境的影響,依然能不放松自己的學習,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學習,那我們就說,這個同學的靈魂是高貴的。希望同學們都能積極地追求屬于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不要把大好的青春時光白白地耗費掉。
背誦這句話。
3、最后一小節能否去掉?
揭示了一個十分普遍也十分嚴重的.問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往往為了物質享受而放棄自己靈魂的追求,甚至出賣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精神空虛,迷失自己。這一節從反面再次強調了人要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讓自己的靈魂高貴。
4、區別這幾句話中“靈魂”的含義(通過比較讓學生更清楚本文所論的“靈魂”的含義):
①人的高貴在于靈魂:自由獨立的思想②他的靈魂深處有一絲懺悔:心靈③他是這個組織的靈魂人物:指這個組織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人物④他的靈魂已飛升天堂了:宗教迷信中指離開人的軀體而獨立存在的非物質的東西。
5、課后請模仿周國平分角度來論述的方法,同樣以《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的題目寫一篇練筆。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實詞、虛詞,重點掌握“食、見、策、盡”的詞義和“之、其、以”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理解短文闡明的道理;背誦并默寫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
2.認識當今時代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從斯皮爾伯格的最新力作《戰馬》導入
學生結合預習及已有知識儲備簡介作者,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其他古代仁人志士的作品,找出他們身上的相似之處。
預設:這些在中國古代文學星空中璀璨奪目的詩文大家們竟有著如此多的相似之處呢?
韓愈究竟在馬兒們的嘶鳴聲中聽出了什么?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三、“四讀”感知,涵詠生味
學生活動:
一讀:讀準字音(判斷、標注生字詞);
二讀:讀出節奏(區別句子主干,準確句讀);
三讀:讀懂文意(結合注釋及工具書梳理文章內容);
四讀:讀出感情(抓住關鍵句,讀出感情、韻味)。
四、質疑啟思,釋疑解惑
在了解文章大意之后,你產生了怎樣的疑問,再讀一遍,把問題或困惑之處和你的同桌交流。
師巡視、參與。
預設:韓愈是不是食馬者?
韓愈為什么能聽懂馬語?
他聽出了千里馬們怎樣的心聲?
引導:1,借物喻人
韓愈和千里馬有著類似的遭遇:
千里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里之間
韓愈:失意被貶,沉淪下僚
共同的心境:
千里馬:“鳴之”,發胸中愁苦
韓愈:為文,抒士子心聲
2,托物寓意
誰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何以見得?
誰決定了韓愈們的命運?何以見得?
共識:對封建社會人才選拔、任用制度的有力抨擊;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摧殘人才的不滿;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五、暢談感悟,關注人生
讀完本文后,對你有哪些啟發?你準備如何做現代的千里馬?
六、作業設計:
1、背誦并默寫全文;
2、以練筆形式完成第五環節,并在接下來的學習實踐中以實際行動來做出改變,完善自己,為未來積學儲寶。
板書設計:
馬說
韓愈
伯樂(能發現、賞識、重用人才的人)
千里馬(人才)
食馬者(埋沒、摧殘人才之人)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設計思想:
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先試后導這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我在講授《春》一課時,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口頭訓練入手,分層設置思考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學習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各個學習環節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主動的想、主動的說、主動的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了整體感知課文、語感的培養和讀寫結合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訓練,突出重點,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并把它們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做到學為所用。
教材分析:
它是傳統名篇,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寫的,各套課本都會選的;它在情調、布局謀篇、修辭方法、遣詞造句方面都堪稱典范,學生盡可模仿學習。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寫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寫出了春的什么特點?
(3)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4)熟讀、背誦。
本課遇到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方法的學習任務,這里作兩點提示:
1、學習這課,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是一重點,課本里的知識嫌少,僅在練習里附了一點,教師應該找參考書,作一點補充;
2、應該多結合課文語句消化知識,將修辭學習與揣摩語言結合起來,而不要單純地講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掌握字詞,了解作者。
⑵了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為寫作對象抒發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
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致描寫景物的寫法。
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為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范讀,為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為鞏固并理解課堂內容又設置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后作業。
2、學法:本文著眼于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為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一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贊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致入微、形象生動,那么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游春景之后,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二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三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范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四聽著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么本文分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說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五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注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鉆”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并說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
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里?
5、迎春圖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么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為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
“偷偷”、“鉆”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溫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于觀察,然后將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個特定的范圍內,以一定事物為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特征,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托物言志目的。七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著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說明:此項設計為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為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
八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九布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蘊。
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盡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共90分鐘,真正老師講授的只有20分鐘,學生“動”起來占70分鐘(45分鐘朗讀,5分鐘討論,20分鐘發言。)這才是真正把主動權還給學生。(1)班通過自主實踐,合作討論,探究疑難,可以說人人都在這節課中“動”了起來。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個別同學趁討論之機說閑話等,今后,我要更大膽地嘗試教學改革新路,逐漸完善美中不足之處。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本期課程《初中語文提問的設計與生成》,主講教師楊美俊,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學院教師。聽了楊老師的課后,我頗有收獲。
正如楊老師所講,教師在備課時,主問題的設計是不可少的,而課堂問題的設計首先要求老師正確解讀文本。教師把文本讀懂讀透,教師盡可能去揣摩學生在課堂里可能會提出的疑難問題,做到胸中有“丘壑”,課堂就活了。
今年春天,縣教研室杜主任要求我去龍泉中學講示范課,我選擇講《那樹》。我當時特意把文章多讀了幾遍,力求讀懂讀透。之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1。那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我還要求學生用“那是一棵的樹,因為課文第段中說。”的句式回答。這是一個具有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學生不可能用“是”或“不是”來做簡單作答。
這樣,學生就必須在全文中搜索答案,要么用原文回答,要么簡單概括作答。我認為,學生認真做完本題之后,會對大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事實也確是如此。
主問題:2。人們對不同時期的大樹態度如何?
要求學生用“我認為人們××(感激……)大樹,因為課文第段中說。”的句式作答。這也需要學生逐段看課文,學生認真回答本題之后,會把人們分成贊成砍伐、漠視(也就是無所謂)、不贊成砍伐三類。
在那次示范課上,這兩個主問題讓學生觀點得以表現、情感得以流露、表達能力得以鍛煉。從這個意義上講,好的課堂提問對語文教學而言,真的是功不可沒。
是啊,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通譯全文。
2.分析屠戶和狠展開搏斗的情節和過程。
3.掌握小說主題。
(二)能力訓練點
指導學生認清狼陰險狡詐的本質,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結合小說主題,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中確實存在假、惡、丑等陰暗面,教育學生要同它們作斗爭,以凈化我們的社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四)美育滲透點
這個故事結構精巧、情節曲折、引導學生從生動形象的描寫中體會屠夫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美。
二.學法引導
1.本文故事性很強,教學時,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教師或基礎較好的學生先講故事,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如領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以達到銘記于心的目的。
2.查閱工具書,結合課文注釋,掃除文字障礙,準確理解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要注意分辨。課文中有些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敵、顧、洞、隧。止、幾何。股”等。
3.反復誦讀,理解課文的意思,領悟小說的生動描繪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理清層次線索,分析小說是怎樣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狠的形象,表現各自的性格特點。體會一波三折、富于變化的情節特點,文中狼和屠戶雙方矛盾的白熱化的轉變過程是“顧野有麥場”的描寫,精彩細膩,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礎上,對作品做拓展性思考:這僅僅是在寫狼嗎?
通過思考作品給人們的啟示,認真體味議論性文字的深刻含義,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意義。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對情節和主題的把握上。要通過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在充分了解屠戶與狼之間攻防轉換和最終結局的基礎上加以解決。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學生制作文言實詞以及“眈眈相向”、議論性句子的卡片,進行知識積累。
3.投影儀。
4.有條件的可制作多媒體課件,效果會更好。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熟讀課文,根據注釋嘗試翻譯,了解放事梗概。
2.分析屠戶和狠展開搏斗的情節和過程。
3.思考、歸納小說的主題。
4.背誦全文。
七.教學步驟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當前,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應當與時俱進地提升自己的履職能力,要強化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現代教育手段學習,汲取先進的教改經驗,并建立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自身角色的順利轉換。
一、研究學生特點,做學生溝通交流的貼心人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育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強化對學生身心特點的研究,與學生經常性開展溝通交流,為教學活動打好情感基礎。
一是研究學生學習基礎。初中語文教師在接手一個班級之初,就要通過對學生入學成績、課堂表現、作業效果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具有初步的判斷與評價,并以此為參考,合理制定針對每一個層面的教學目標,體現差異化原則,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針對性。
二是研究學生思想動態。初中生的世界是精彩的,學生渴望獨立、自由、自主,但其自身閱歷與思維深度不足以獨立面對各種問題,在這種思想的矛盾與交織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作為語文教師,應當結合自己教學工作的需求,對教學對象的思想動態進行及時分析疏導,消除影響語文學習的不良情緒,讓學生更加安心地開展語文學習。
三是研究學生內在需求。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余,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之中,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需求,尤其要聽取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建議和意見,通過這樣的渠道,廣泛搜集改進教學活動的'各種因素,有助于教學的提升與優化。
二、吸收先進經驗,做語文教學改革的先行者
現代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投身教學改革,將先進的教學經驗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成為教學改革的領路人。
一是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只有走出去開拓眼界,才能夠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技巧技能。語文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參加各種教研活動,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學習而耽擱的教學時間,完全可以在教學效率提高的增值中得到回報。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當珍惜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的教研深造機會,在學習中提高教學改革的能力。
二是認真開展業務學習。一方面,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教育刊物,以先進的教學改革經驗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參加各種學歷教育,通過系統性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履職能力,為全面提升教學成效奠定基礎。
三是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學到先進的經驗,關鍵在于怎樣消化吸收和合理運用,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學以致用,理念聯系實際,否則,學到的理論只能是空洞的理論,無法在教育實踐中發揮促進作用。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當堅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穿插灌輸各種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手段,并且在教學改革經驗運用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發現不足予以糾正,在學習借鑒提升的螺旋上升中提高教學履職能力。
三、掌握電教手段,做教學現代化推進示范者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當具備基本的電化手段運用能力,積極引領現代教學手段的推廣與運用。
一是要科學運用電教手段。在電教手段的運用中,部分教師使用頻率過高過濫,也有的過于迷信多媒體教學手段,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中,一定要講究科學性,要控制使用的頻率,保持在恰當的水平。同時,要擺正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多媒體的輔助配合之間的關系。讓多媒體手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主導整個教學流程。
二是要嘗試自主設計課件。廣泛的多媒體課件在兼顧學生實際差異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制約,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提高自主設計能力,能夠通過自主設計素材,運用專門軟件進行編程設計,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與認知實際。
三是要學會使用維護保養。在多媒體手段的使用中,廣大語文教師不僅要會熟練使用,還要掌握必要的維護保養技巧。隨著多媒體手段的普及,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無法也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候都安排專人進行維護,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學會一些基礎的軟件安裝、故障排除等技能,為多媒體手段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
四、開展課外活動,做教學資源整合的多面手
初中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履職能力,就是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要抓好課堂教學,還要整合好各種教學資源,成為資源整合的多面手。
一是要延伸課堂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意猶未盡的地方要進行延伸拓展,讓學生深化理解,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續寫課文結尾,撰寫讀后感、心得體會等,延伸課堂教學活動,通過這些形式的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教材主題思想感悟的認識。
二是要建立課外興趣載體。課外興趣活動一直都是初中語文教師滿足學生語文個性化學習需求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狀況,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建立文學朗讀等興趣小組,讓學生增長知識,全面發展。
三是要整合校外基地資源。在整合校外基地資源環節,教師主要應當做好紐帶連接角色,組織學生按照確定的活動主題,到相關單位場所開展專門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提高作文素材的積累,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在這一活動中,教師要能夠放眼課內外,走出單純課堂教學模式的制約,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造良好平臺。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了解蘇州園林的特征,了解課文多角度進行說明的方法。
2.品味文章語言嚴密生動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習由整體把握到具體揣摩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蘇州素以園林著稱于世,葉圣陶先生也是蘇州人,蘇州人游園林,蘇州人寫園林,更覺得親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入葉圣陶先生的文章《蘇州園林》。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用各自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讀后說說對蘇州園林的了解。
方法提示:在文章關鍵詞句下做標注。
閱讀后,學生交流對蘇州園林的了解。
1.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文,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文章,讀完后說說你對蘇州園林有了哪些了解?給大家6分鐘時間,專注的閱讀,可以在書上做勾畫。開始,
2.時間到,請同學起來談談,你從文章中了解了什么?
三、以關鍵詞語“標本”作為教學切入口進入對文章的講析。
剛才大家都談了對蘇州園林的了解。同學看書的時候,我也在讀,我在想,要把蘇州人熟悉的蘇州園林介紹給大家,應該怎么來寫呢?我找到了一個詞語,足以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起找找看。在第一自然段中,是“標本”。(板書:標本)
1、什么是“標本”?
2、為什么說蘇州園林是各地園林的“標本”?
明確:因為它具有代表性,“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就是蘇州園林的特征。
3、那么,這幅圖畫中有些什么內容呢?在蘇州園林這幅畫中都有些什么景致呢?我們一起到文章里去看看。
閱讀相關語段,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抓住“布局、配合、映襯、層次”四個詞語。(用課件輔助。)
明確:有亭臺軒榭
(1)作者是怎么樣來介紹亭臺軒榭的呢?好,我們來朗讀有關語段。
齊讀第3自然段。(打圖片PPT)
亭臺軒榭布局時最大的一個特點是:絕不講究對稱。(打PPT“亭臺軒榭布局”)
這樣的布局最終是要讓蘇州園林成為一副?美術畫。
(2)畫里還有什么?
有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近景遠景。假山池沼要講究配合,他們是怎樣配合的?(默讀2分鐘)讓我們也來直接感受一下。(打圖片)
高墻之外是喧鬧的城市,可是在里面,你覺得身在山間。池沼的河岸,用文章中的'話來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要用花草點綴,不僅是岸上,水中也有,水陸草木之花各盡其妙。
因此說,畫里還要講究花草樹木的配合。
這些景致,方寸之間而有山林之趣。
4、其實大家發現沒有,任何一副圖畫雖然都有側重,但實際都體現了這四個講究。畫中有亭臺軒榭、池沼、花草,將構成美麗途徑的諸多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很難把它們分開。可見,布局、配合、映襯、層次都體現著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1)追問,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明確:完美的。
如果要講到完美,那僅有這四副還遠遠不夠。完美是什么?無可挑剔,沒有一絲缺憾,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都要像一副畫,這才稱得上完美。因此,同學們在文化章中找找,還有哪些地方也是要講究的?
學生繼續閱讀文本,明確園林的角落要注意圖畫美,門窗要有圖案美,色彩要引起人安靜閑適的感覺。
明確:角落、門窗,另外,不要忘了,什么都注意到,構成圖畫還要講究色彩。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有,作者寫到,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
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發現,補充講講還要注意些什么?
5、小結:只有這樣,才能構成完美的圖畫。(板書:完美)一座園林,大到亭臺軒榭、假山池沼,小到一個角落、一扇門窗,都體現出設計者的用心。如果說,我們以前去蘇州園林,覺得她美,可是又說不出它美在哪里。那么,我們現在再去蘇州園林,你就會知道如何去觀賞園林的美了。我想,這就好似標本,因為它代表了園林的特征。
我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了解蘇州園林的特征,我們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來寫蘇州園林的。葉圣陶先生從游覽者的角度來鑒賞園林,我們也借用這個詞語,“鑒賞”文章的片段。
四、分析重要語段
以第5自然段為例。(PPT打出字幕)教師范讀。
這一段是從花草樹木的映襯來說明蘇州園林特征的。我來朗讀,同學們注意字音,看看哪一句是中心句。
1.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哪幾句寫“栽種”?哪幾句寫“修剪”?
(明確層次)
2.品味“寂寞”這個詞語,誰不感到寂寞?
明確:游覽者不感到寂寞,為什么?因為他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花木。想想看,還有誰也不寂寞啊?另外,花草樹木之間也不寂寞。
明確: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為什么不說“高低錯落”,是什么手法?擬人。多么靈動而富有生機啊!我飄升秒落葉,你綻開花朵,我們也不寂寞啊!
3.“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中國畫的審美觀點”指的是什么?文中有相關的信息,把它找出來。
明確:好西哪個是藝術課程的范疇了,那么我們看看文章里怎么說的,我們把相關信息找出來。
回到前文,“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而松柏和道旁樹是講究對稱的。
文章從正面寫樹木的栽種,從反面寫修剪,也和河道上的橋梁一樣,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4.體會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展開聯想,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感來。
和圖片相比,感受文字的魅力。
朗讀文章,讀出感情來。
(1)舉例說明。“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就是一副好畫”,已經是一副好畫了,國畫中寥寥數筆一枝枯藤。開花時又將是什么樣子的呢?“開花的時候……沒法說出來”,我們學過《紫藤蘿瀑布》,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春日陽光下,開著紫色花朵的滿架的藤蘿,站在這藤蘿前,你想說什么呢?
你來說說看,作者沒法說出來,“好美啊!”
確實已經很難用語言來表達了,當作者沒法說出來,可是他還是寫了他的感受“無限的繁華和歡悅”,比我們說得好!“
(2)老師手邊正好有一副畫片,我們來看一下。應該說,畫面很美。但是看畫面,僅僅是從欣賞者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一副畫。當你置身于蘇州園林這副立體的畫卷時,完美的圖畫中,你除了滿心的歡躍,滿眼竟的繁華,你還能說什么呢?我想,這就是文字的魅力,讓我們帶著歡躍把這些句子再讀一遍。
學生齊讀。
5.拓展
找出文中其他用字用得好的地方,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中用詞精妙之處。
文章的好處要細細體會,真正好的作品經得起咀嚼,這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文章里還有。找找看,說一說。
五、結語
蘇州園林一百多處,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作者在這篇短文中把蘇州園林說得清清楚楚,讓讀者油然生出“如在圖畫中”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呢?剛才我們研究過了,他抓住了蘇州園林的特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說明。他的語言平實中蘊涵著生動,富有畫意,也和蘇州園林一樣,很美很美。
學了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都希望再到蘇州園林去游覽一下,一定會發現以前所沒有發現的獨特的美。
板書設計
文本框:蘇州園林
葉圣陶
標本:完美的圖畫
鑒賞:結構美語言美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依據課文注釋及工具書,掌握重要文言詞句,讀通文章大意,并用簡潔的話概括文章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范讀、分角色朗讀,能結合情節分析形象,總結寓意,得到人生啟示。
3.學會運用文章以對話展開情節的表達方式,體會文章邏輯嚴謹、文氣貫通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積累文言知識與文言詞語,明了文章大意。
難點:準確理解文章寓意,學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培養思維能力。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杞人憂天”這個成語,點明了“憂”。“憂”指的是憂慮、擔憂。“杞人”憂慮哪些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杞人憂天》,一起去了解這個故事。(板書課題,集體朗讀)【板書:杞人憂天 憂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字音讀準確,把握重要實詞。
2.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次圈畫沒有解決的讀音和重要詞句。(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朗讀,帶領學生整體解決文章中的疑難。)
3.再次齊讀(帶著問題進行朗讀)。教師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這個故事在講什么?
明確:杞國有個人整天神色憂慮,擔憂天會塌地會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有一個人就去開導他,為他解釋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狀態,一經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小組討論:杞人為什么會“廢寢食”?試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憂天地崩墜,身所寄。【板書:起因——擔心天地塌陷】
2.提問:“曉之者”開導“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開始信服了嗎?從兩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兩人什么樣的性格?
明確:理由是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人們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動,天空不會墜落;日月星辰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也不會對人有傷害;大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人們整天在地上活動,大地不會陷落。杞人不完全相信曉之者的勸導,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擔憂。從兩者對話中,可以看出杞人性格比較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人;曉之者比較理性,關心他人,大度從容。
【板書:發展——曉者開導;結果——放下憂慮】
3.同桌討論:從這則故事當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確:我們可以不必為沒有必要或毫無根據的事情擔憂。
4.再次朗讀課文,相互交流探討:杞人對天地、日月星宿的思考以及曉之者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啟發?
明確:在古時候,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還處于懵懂的階段,此刻如果有人能夠對自然存在的狀態產生疑問,表現了這個人善于思考、勤學好問的優秀品質。但這個杞國人因為思考這些問題而導致自己整天處于憂慮狀態,因此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妥當了。在這個世界,未知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做到去思考、去探索、去認識,而非自顧自的憂慮。
從現階段看,曉之者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這則寓言展現人物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對話表現出來的,請仿照這種形式用現代漢語寫一寫生活中類似的現象。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本節課后的收獲。
2.查找《列子》的資料,對比閱讀《兩小兒辯日》和《杞人憂天》,談談你對《列子》內涵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杞人憂天》這則寓言比較易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多次朗讀并引導學生去理解、體會,學生們基本上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啟示。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以朗讀為線,以提問的方式將課程不斷推進,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對話,讓寓意默會于心。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愛蓮說》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并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并熟背課文;
2、了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點撥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
2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3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什么是“說”?
2、看課文注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為什么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么?為什么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采用了什么寫法?花與人有什么關系?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喜歡蓮花?
8、作者為什么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并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為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寫幾句關于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了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么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與眾不同)
予愛蓮
(2)菊花之隱逸者
牡丹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眾
板書設計
愛蓮說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媚于世
體態———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高潔獨立
風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著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并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容太多,課堂太緊張。可以考慮減去課堂環節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為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及黃果樹瀑布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暢的景物描寫,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趣,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難點】
個別難理解的抒寫情感體驗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之前同學們先來一起看一組我國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圖片,俯仰高低角度不同大家看完的感受如何?老師聽見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很壯觀。的確,黃果樹瀑布素有“天下奇觀”的美名,圖片旁有相應的資料大家可以看一看,好,看大家都很迫不及待的樣子那咱們就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黃果樹瀑布》,看看作者筆下的瀑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并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主要寫作者以前對黃果樹瀑布間接了解的印象和后來身臨其境的情感。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游覽黃果樹瀑布心情變化是什么?
明確:心情變化:不激動—無聊—激動—震撼—贊美
(三)深入研讀
1.作者在實地游覽前的感受是什么,從文章中何處體現?為什么要這么寫?
明確:開頭兩段寫自己看到黃果樹的圖片并不激動,看到旅游紀念品會產生無聊感。因為這些統一制作的東西只是一種公共的概念,沒有個人的、獨特的體驗,干癟而空洞。這樣寫與下文那有聲有形有生命的、具體生動的、震撼人心的實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獨特感受。
2.作者實地游覽后,對黃果樹瀑布產生了哪些獨特的感受?
明確:(引導學生通過“撫摸”、“親近”、“誕生”、“復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去體會。)作者游覽后的驚喜發現:瀑布是有聲的、潮濕的;瀑布是立體的,可以抵達它的后面。有聲的瀑布令作者異常激動;潮濕的瀑布能把“我”淹沒;立體的瀑布可與之親密接觸。從文中描寫可見,作者沉浸在喜悅、歡樂和激動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體的`、強烈的生命,產生對瀑布的親近感和崇高感。
3.找出文章當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越走越近,我看見水柱像龐貝城在火山中毀滅時的大教堂的圓柱那樣崩裂,轟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變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毀滅,在誕生……”
(2)“這里是瀑布的聲帶,唯一的發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話都聽不見,哪怕你在贊美,哪怕你像圣經那樣說話。
(3)“這可能意味著死亡,也可能意味著得救。”
(四)鞏固延伸
本文與《站在黃果樹瀑布上》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你從比較中能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
學生可各抒己見。于堅的文章集中表現個人的獨特感受,表達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藝術性、創造性上更勝一籌;呂游的文章不少地方描寫過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氣、雄壯、神奇、壯觀絕美等詞,感染力較一般,但他另辟蹊徑地寫尋源所見,獲得“平凡與偉大只差一瞬間”的人生感悟,這是可取之處。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
2.寫一篇黃果樹瀑布的導游詞
四、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春酒的教學設計04-10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5-15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3-31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