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詩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2、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內容與形式統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建立了現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二、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敘事詩,帶有強烈的諷喻色彩。詩的開頭先交代時間和背景。終年勞作的農民,到了五月麥收時節更忙了。這時候,婦女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冒著炎炎烈日,來到田里給正在收麥的人們送飯送水。男人們正在埋頭割麥,他們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雖然已經累得筋疲力盡卻全然不顧,只是希望趁著夏日天長能夠多干一些活。這是寫的全景。在這個景的襯托下,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什么交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農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三、引導探究
1、思考:(1)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個場景?各有各的側重——農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民的勞苦。
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黃
場面描寫:足蒸……光
語言描寫:家田……腸
心理描寫:力盡……長
(3)從文中找出敘事與抒情的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討論書后練習一
(5)將農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慚愧、譴責自己,對統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2、借助朗讀,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過誦讀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鑒賞古詩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說一說,有哪些詩歌表現了朋友之間的友誼深厚的。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導入課題。再背有關朋友情深的詩歌。
二、初讀。
1、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
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朗讀,明確要求。
2、學生自學,師巡視。
三、看看畫面。
[輕音樂作為背景,出示畫面:茂密的樹林把整個村莊圍繞,給人以靜謐的感覺,隱隱約約的斜山在遠處蜿蜒起伏]
1、欣賞圖片
2、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重點讓學生描述出農家生活環境的安謐悠閑。
四、朗讀全詩。
1、詩歌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本詩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國畫,淺顯易懂,但是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此教學之前首先要讀通詩歌,讀熟詩歌。
2、學生練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教師指導朗讀:讀文言詩詞,重要的是吟讀。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
4、聽錄音。
5、學生大聲自由吟讀《過故人莊》。
6、齊吟全詩。
五、學詩。
1、交流(回到老師的界面)
(1)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的事。)
(2)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3)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2、交流:點擊邀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讀詩句,理解字詞
故人老朋友
具雞黍準備豐盛的飯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請,看到這一桌豐盛的.飯菜,詩人心情怎樣?(開心、高興)
(3)指導讀好這句詩句。
3、交流:點擊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指名讀。
(2)把你的體會說說。(打開窗子,面對谷場和菜園,舉起酒杯暢飲美酒,閑談農事。只有老朋友之間才會談家常事。)
(3)隨機理解桑麻
(4)看著插圖,發揮你的想象,完成說一說想象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一些什么?)
(5)學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謝你為我準備了這么豐富的菜肴,下次歡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們這兒真美,真想一直住在這兒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樣?還好,有可能是個大豐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幾句詢問農事中,就在這悠然地舉杯飲酒,閑談農事中。
(7)齊讀話句
4、交流:點擊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指名讀
(2)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將分別了,孟浩然會和友人說寫什么?和旁邊的同學說說。
(4)交流。
5、是啊,秀美如畫的景致,閑適恬靜的農家生活讓詩人向往,真摯深厚的友情讓詩人依戀。
六、想象意境。
即興表演
指導表演:
注意老朋友之間談話的內容是有關農事,神態自然大方,語言淳樸自然,氣氛融洽和諧,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
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準備表演:
組織語言,醞釀情感。
即興表演:
及時評價:
七、拓展。
1、孟浩然的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你根據對這首詩的理解畫一幅畫,或用第一人稱寫一篇優美散文
2、自學一首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
9、初中語文教學案例:《春》教學設計
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被選入了語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課本中,作者以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爭榮的景象,贊美了春的創造力,激勵人們珍惜大好時光、奮發向上,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在誦讀的基礎上欣賞文章優美的語言,體味語言的準確生動性,感受景物形象,體會作者的感情并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節課,我面臨著如下需要解決的難題:
第一,學生們只在早自習的時間對這篇文章進行了誦讀,解決了生字詞的困擾,對文章并未做很深的了解。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對于類似寫景的文章,學生在判斷作者的感情色彩時根據字面的描述只能做較浮淺的判斷,我如何能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按照慣例,這是一篇需要學生背誦的課文。背誦是令大多數學生頭疼的問題,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快速而有效的完成對課文的背誦?
第三,依據課表的安排,我的語文課排在星期五上午的最后一節,按照常規,上完這最后一節課,學生們就放雙休假了,歸家心切的學生們能否在那個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
[描述]:
星期五,我在上課之前進入了教室,學生們臉上流露出放假回家的期盼與興奮,有的同學甚至開始收拾將要帶回家的練習本,一副“鈴聲響起就往外沖”的架勢,教室里的氣氛比平常下課時要熱烈得多,走過一群學生旁邊,聽見他們正在商量出校門后到商店去買卡片的事(學生們最近正熱衷于收集一些動漫人物的小卡片),語文課本被歪放在一邊,絲毫沒有為上課做準備的打算。我明白我既不可以直接對學生說“不要急著回家”,也不可以批評他們收集卡片,“玩物喪志”。回家心切,是我也會有的狀況,人之常情;而玩具更是孩子們的天使,童心未泯的初中生其實也很可愛。但這樣的一個狀況,肯定會影響到我的授課效果,必須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課鈴響了,看著學生們心不在焉的表情,我覺得自己應該直面問題,我首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現在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呢?如我所料的,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了“回家”!在回答的同時,有同學調皮地笑了,接著他們的回答,我很理解的祝賀他們終于可以回家了,接著,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同學們盼望回家只要盼兩個星期就可以了,有一個人也有盼望,他盼望春天,而他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他是誰呢?這次,依然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朱自清”!這次的回答讓我很高興,因為大家終于開始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了。然后,我提出了第三個問題:朱自清他是怎么盼望春天的呢?學生很整齊的說除了《春》這篇文章中的第一句,也是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知道,這個時候的同學們已經進入課堂了。
在介紹了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之后,我請一位朗誦基礎較好的同學讀完了課文。接下來本來準備按照事先確定好的模式讓學生劃分文章段落的,突然又覺得這樣的方式用在這個時候太平常,應該換個方式,讓學生們記住這節課。看著他們桌上放著的動漫卡片,我決定這節課我要“畫”出來。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把朱自清先生的春天畫出來。根據課文內容,文章可分成“春歸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個大的畫面,第一個“春歸圖”只有兩個自然段,三句話,很容易背誦,學生在理解了“春歸圖”總領全文后,很快就能將內容背誦下來。對于“春草圖”,我請了剛才在課間時商量去買卡片的同學到黑板上華出他們心中的小草,其中一個同學很快就畫好了,看得出來他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而另一個同學似乎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他告訴我,他知道是什么樣子的,但是卻畫不出來。我微笑著告訴所有的學生:是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副圖。在那兩位同學回到座位上之后,我在他們已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當然,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畫畫,結合課文內容,學生們邊念課文,我邊畫,他們的目光不時的在課本與黑板間來回……
在畫完之后,我讓學生們合上課本,看著黑板上的“春草圖”,邊回憶我畫畫的步驟,邊試著背誦課文內容,讓人驚喜的是,不少學生已經能夠背誦出來了,看來這個方法確實有效。接下來的春花圖,順序性更強,雖然畫出來的畫很抽象,但學生卻是牢牢的記住了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有很多學生還能將所許學的內容背下來。剩下的內容我準備在下次課完成,在下課之前,我將全班學生分成了四個小組,讓他們去收集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完成的很好。
[思考]:
很慶幸當初沒有放棄美術這一愛好,今天用到了。這節課我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在學生狀態松散的情況下如何將學生帶入課堂并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了解課本內容。從授課結束之前學生的反應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課文,這一點基本上實現了我的期望,對于假期過后的第二節課,相信學生們也能像這節課一樣地參與進課堂,因為他們是帶著感興趣的問題回家的。
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開發與保護他們的創造能力。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改變教學策略,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有能力上的提高,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完這節可課,我有很深的感想: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用小的成功誘發學生的興趣,用學生的興趣堅定成功的信念,用成功的信念贏得學業成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重要的位置,語文教學的大部分都是閱讀教學,只有學會閱讀,掌握閱讀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學好語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師來引導學生被動閱讀,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創新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呢?
一、引導學生獨立感知,突顯個性
在閱讀課堂上,學生常常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很難達到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個性化的突顯,引導學生有獨立的感知和見解。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自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批注,對文章中感到有意義的字、詞、句子可以進行圈點,并寫下自己的見解。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同時,學生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標記,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展示了學生的思維深度,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圈點批注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個性化發展的方式。
1.培養學生在閱讀中養成良好的批注習慣
在圈點批注中,學生要有自己的符號系統,在以后的閱讀學習中,可以明白圈點的意思。其次,圈點的內容應該是閱讀內容的重點、難點,或有疑問的地方。再次,要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進行圈點。
2.批注應該主觀思考與客觀實際相結合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文章旁邊進行批注,寫下文章層次大意、觀點見解和作者思路。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學生要及時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標記,不要主觀猜測。學生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反復閱讀,認真思考、分析之后再進行批注。在批注時要注意用簡潔的文字,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技巧、語言表達等作出評價。對圈點出來的重點,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聯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點相結合,批注內容的位置要和圈點處的位置相對應,一般都寫在書頁左側或右側的空白處,如果批注的`內容較長,也可以在書頁中加一張批注的紙條。
二、注重學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在閱讀教學中,要鍛煉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優美、情感飽滿的優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韻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結晶。閱讀是學生認識社會、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導。學生理解文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細細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會有不同的見解,因人而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給學生足夠的分析文章的時間和空間,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師要多多聽取學生的講解和看法,并且鼓勵學生繼續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也要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互相討論中互相幫助,解決問題,開發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強閱讀拓展與延伸,結合生活與其他學科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覺,還要鍛煉學生的語文遷移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遷移能力是為了拓展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時帶有目的性,要積極地思考文章,然后將自己閱讀到的知識聯系到其他學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學生對社會的了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然后把學到的知識能夠綜合運用起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要鼓勵學生寫觀后感,表達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和想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和延伸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自己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掌握寫作技巧。除了在語文本學科延伸和拓展外,也把閱讀教學延伸到各門學科和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有很多與語文有關的地方,語文與生活本就緊密相連著,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與閱讀內容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激發學生去思考和發現,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縮短課本與生活的距離,把課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樂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思考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獨自進行閱讀,培養學生的獨立感知,突顯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加強閱讀拓展與延伸。讓學生把閱讀當做是一種樂趣,快樂地進行閱讀,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見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學生也學到了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龔風迎。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xx(12)。
[2]王國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xx(04)。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把握文學,并萌生對文學的興趣;
2、品位并積累優美的文學語言;
3、投入“我愛文學”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了解文學,學會合作。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了解把握文學,并萌生對文學的興趣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把握生字詞,理解課文;
2、能正確朗讀并書寫文中字詞;
二、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并對照注釋把不認識的字詞標注在文中相對位置。(用圈點讀書法)
學生自己解決字詞教師補充:
閱世:經歷世事。
瀏覽:大略地看。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洞開:(門窗)大開。
千姿百態:形容姿態多種多樣,各不相同。
風俗: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的總和。
憧憬;向往。
肅穆:嚴肅安靜。
帷幕:掛在較大的屋子里或舞臺上的遮擋用的`幕。
熱淚:因非常高興、感激或悲傷而流的淚。
沾襟:浸濕衣襟。
無拘無束:不受任何約束,形容自由自在。
跌宕:這里只起伏、上下。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追名逐利:追求名利。
(二)分組朗讀自己體會課文。
初步體會什么是文學?
(三)作業:
1、抄寫生字詞,一個三遍。
2、準備材料,辦手抄報。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把我了解文學的意義、作用。
2、能夠對文學產生興趣。
3、積累優美好詞好句。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能夠對文學產生興趣。
三、教學方法:分析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全體朗讀
同學們,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個關于們的故事,女主人每打開一扇門,總會在門里看見許多珍禽異獸、其珍異寶,從今天起老師也將為你們打開一扇門,在這扇門里只要你愿意你會發現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你會看到一個未曾體驗過的世界。。
(二)、請同學朗讀1、2段。請同學弄清“世界上有無數關閉的門”指的有哪些們?題目中的“門”具體指什么門?(學生討論完成)
文學之門――也就是老師今天要為你們打開的門。
(三)請同學讀3-4段;
思考:1、什么是文學?
2、如何理解文學這個概念?
3、文學與我們有什么關系?
4、如何才能打開文學這扇門?
學生討論完成思考題。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四)全體朗讀第4段,并背誦。
(五)作業:造句
徘徊、千姿百態、憧憬、危言聳聽、廣袤、帷幕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擴展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文學的豐富多彩。
2、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
3、朗讀比賽
二、教學重點:
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擴展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文學的豐富多彩。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情況。
全班集體背誦。個別抽查。
(二)文學可以把我們引進遼闊美好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世界上最奇麗的風景,讓我們懂得人生的真諦。我們已年了6年的書,也已接觸了一些文學作品,那位同學可以給大家講講你了解到的文學作品。
(同學自由發展)
(三)六個小組分組朗讀《致文學》
評出最優秀的一組,教師適當點評。
要求:1、聲音洪亮。
2、字正腔圓。
3、抑揚頓挫。
(四)作業:
寫一篇介紹你最喜歡的書或文學人物的短文,200字以上。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 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 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 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游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 、 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 教師示范朗讀。 (多媒體配樂)
⒉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 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 母子別 新婚別 生死別 故園別
⒌ 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 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 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詩。
2. 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母子別 郵票
新婚別 船票
生死別 墳墓
故園別 海峽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學生已養成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深入思考的習慣。但是八年級的學生大多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對于黃河的了解實在有限。即便是查找資料,也多是蒼白和空洞的,時空的距離讓學生的心理體驗產生了難度;本文語言精美,含義深刻,所承載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讓學生的理解產生了難度,難以與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如何將對文本的理解與寫法的感悟結合,如何將教師的講授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所以我覺得既不能脫離文字空談感悟,也不能只學習語言而缺乏情感感悟,二者應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沉下心來細品文字,對情感的理解方面難免會膚淺。因此我認
為學習本課的一大難點是:感悟作者所思所感,感受黃河的偉大力量和民族精神,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所在。
效果分析:
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結合本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本堂課主要采用了朗讀品味法、討論點撥法、思想遷移法。
一、就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品味語言是本節課的主旋律,課堂上要通過朗讀、品讀等多種形式,導學生和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課堂上,學生或感情的朗讀,或深入的尋找,或主動的探究,或積極的討論,或暢所欲言的表達、評價,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循序漸進地對文章主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語言賞析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二、就學生的課下評測練習作業來看:得分率均在95%左右,由此次可以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是比較扎實的。在學生的頭腦不僅僅是純知識的積累,更有語文素養的積淀。
總之,《壺口瀑布》給予學生的不僅有思考的深入,合作的快樂,探究的情趣,還有情感的升華,心智的開啟,更有精神的陶冶和語文素養的提升,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目標。
教材分析:
語文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游記散文中的第一篇。游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學體裁,它的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社會生活,無不可以成為游記的題材;它的寫法比較自由,風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長讀者的知識,廣大其見聞,也能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共鳴。難怪作家徐遲要說:“游記,這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文學體裁。”但是,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游記的數量并不多。過去許多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并沒有安排游記單元,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游記的課文也寥寥可數,且多為文言文:《小石潭記》《滿井游記》是游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雖也寫景,卻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游記;《三峽》《與朱元思書》等雖然對柳宗元、袁宏道的游記寫作影響很大,但本身畢竟還屬于游記的“早期形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安排游記單元,是一個頗具新意的設計。從八年級上冊教材開始的“文體學習”的主線。這幾篇游記都是比較新的課文,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比較廣闊的空間
《壺口瀑布》所寫的景物雄渾壯美,剛柔并濟,視角獨特,表現黃河壺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體觀照,也有細節刻畫,描寫景物,表達情感,寫法比較典型。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傳達出作者對人生、生命的某種感悟與思考。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說過:“科學地確定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新課程標準明確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確立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1.領會文中所寫的黃河的偉大性格,激發熱愛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感情
2.感受課文獨特的寫景角度,把握所寫景物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游記的文體要素、各要素的特點及要素之間的關系
4.仔細品味本文獨具特色的語言,體會課文的.風格特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16分)
①第二次我專選了個枯水季節。春寒剛過,山還未青,谷底顯得異常開闊。我們從從容容地下到溝底,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我一直走到河心,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 ,這便是“壺口”。我依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 ,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溝底飛轉著一個個漩渦,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
②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1.根據上下文,在第①段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依次是 、 。
2.上文主要描寫了枯水季節壺口瀑布的情態。請從中摘選一句描寫的語句,并簡析作者是怎樣描述壺口瀑布的特點的。
3.第①段末尾寫了當地一個關于黑豬的故事,作者的用意是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公輸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公輸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公輸》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公輸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公輸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公輸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公輸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公輸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公輸,以智慧揭露公輸“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公輸》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公輸》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公輸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公輸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公輸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公輸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公輸》,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一、借助范文,巧用仿寫,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推動力,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往往具有主動性、自覺性,并能樂此不疲。”從培養興趣入手,是克服初一學生“寫作難”的關鍵。以筆者拙見:培養這個興趣,我們可以從仿寫入手,通過仿寫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
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模仿別人的句子和文章,它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又通過實例的借鑒,讓學生學習了語言的表達和寫作的技巧。如果你問初一的學生“生活是什么?”如此抽象的問題,對初一學生來說思維常常是受到限制的,如果你給他一個模仿的范例,“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生活是一條崎嶇的路”,那么學生便也能寫出“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盤莫測的棋,生活是一場出色的戲;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靈的歌,生活是一扇未知的門;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列遠行的車,生活是一杯自釀的酒。”這類形象生動又含義豐富的語句,表達他們自己對生活獨特的理解。而這些語句的誕生也讓學生發現了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潛力,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原來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佳句。
仿寫借助于可循的“章”,仿寫激活了學生的潛在記憶,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檢和語言經驗,從而讓他們體會到了表達的快樂。當學生仿寫出諸如“山間的清泉,你何必與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純;叢林的小花,你何必與大樹比高低呢?你自有你的芬芳;溪邊的小草,你何必與繁花比艷麗呢?你自有你的堅韌”時,他們便明白了什么是獨到的思想,什么是文采兼備的語句,特別是當教師以無比欣賞的眼光注視他們時,他們怎能不產生出一種表達的激情和寫作的欲望呢?興趣來自于積極的嘗試和嘗試后成功的喜悅,就如海倫·凱勒說過:“當一個人感覺到高飛的沖動時,他將不會滿足于在地上爬。”
二、找準切入點,從仿句、仿片段入手,夯實語言表達的技能基礎
在初一作文教學中,筆者也曾洋洋灑灑地向學生大談什么結構、立意、修辭、過渡等等一大堆所謂的寫作技巧,可他們卻聽得云里霧里,無從入手,尤其是他們的詞匯掌握還不豐富,語言運用還不那么自如,他們聽后則更害怕作文,覺得作文“高不可攀”。他們需要一種借鑒,一種可以效仿的東西作為自己寫作的支持。從這種意義上說,模仿也是一種需要。如中國傳統的書法,都是從摹仿開始的,臨碑臨帖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同理,我以為仿寫在較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意識地錘煉語言,展現文采提高寫作能力等方面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句子是語言構成的最基本單位,它具有意境美、節奏美、音韻美等特點。因此,要夯實語言表達的技能基礎,可以先從仿句開始。教師要精心選擇有訓練價值的句子,指導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先找到對句子的感覺,體驗句子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從而提升表達的技巧。仿句訓練時教師可以先從介紹知識點、欣賞優美句式開始,而后強化仿寫訓練。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不必說……也不必說……單說……”是值得學生仿寫的一個經典句式,通過這種句式的仿寫,使學生知道有些句式它既能夠使你的表述詳略得當,又能使說話范圍逐漸縮小,引出描寫對象或議論話題,言簡意明又重點突出。
片段是以語段形式出現的,內容單一,篇幅短小,幾句話、幾十字、上百字,都適合訓練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能力。教師如給予及時的指導,學生往往也易于掌握,可以真正解決寫什么,如何寫的問題。還是以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在教學“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這一片段時,作者抓住了連貫的動作,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將冬天捕鳥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令人懷念,而我們的學生來自漁村,對捕魚捉蝦身有體會,借助這一語段進行仿寫,讓學生仔細回味捕魚捉蝦的過程,揣摩怎樣用詞才能把這一過程—真實生動地再現出來,學生經過思考及動詞的錘煉也能把捕魚和捉蝦的過程寫得具體生動又趣味盎然。
當然在具體的仿寫指導和練習中,除了可以仿寫句式、片段外,還可以指導學生仿寫文章的開頭結尾,仿寫過渡照應、抒情聯想等。引導學生把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巧妙的轉變為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并鼓勵他們力求有變化有創新。仿得多了,也就掌握多了,熟悉多了,學生便會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從中所悟出的規律,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夸美紐斯說過:“好的教學必須能夠促使學生學得快些,學得愉快些,學得透徹些。”這說的也許就是仿寫所帶來的功效吧。
三、加強課外閱讀,借助閱讀由簡單的模仿向復雜模仿突破
心理學家認為:簡單的模仿是本能,復雜的模仿包括對模仿對象的感知和理解,這些認識和理解是理性的。它既需要訓練者有語言模仿的功力,又需要模仿者有獨特的審美趣味。在模仿過程中接受思想的錘煉,折射創造性思維火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材分析:
1.寫作背景:《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寫于1926年,當時國共兩黨合作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正處在高潮時期,同時革命也遭到封建軍閥、帝國主義等惡勢力的阻撓和破壞。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士,在這一革命中當然始終戰斗在革命的最前線,用手中的筆與反動勢力進行斗爭,被北洋政府誣陷通緝,1926年9月到廈門大學任教,遭到以校長林文慶為首的頑固守舊分子的排擠,在渴望戰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與苦悶中于是“《舊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帶露之花──朝花”來慰籍自己此時“離奇和蕪雜”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敘事而志在寫人抒情,寄托了魯迅的豐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為主題的單元中,選這一名篇作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豐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的先驅,其文美在樸實詼諧幽默的語言,美在清晰的寫作思路,簡潔的寫法,豐富的思想,這些內容也正是我們語文學科的重要學習內容,無疑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典范。
3.關于本文的.主題: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題一直有爭議,長期以來堅持本文是對封建教育的批判,這一點我想是長期以來“左”的思想影響的結果,就本文的寫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來看,我認為本文主題應定位在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回憶懷念的層面上,這是處理本文的難點之一。
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據此并結合初一學生首次接觸魯迅作品的學況,將本文教學設計如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書掌握重要字詞。
2.學習認識魯迅了解《朝花夕拾》,幫助理解課文.
3.借鑒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層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寫的寫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4.揣摩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珍視人生中亦真亦夢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準確描摹、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2.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材料安排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敘。
2.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
3.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閱讀、鑒賞、質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思維表達能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思路及課時安排: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第一部分。第二課時研讀第二部分,整體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題,品味本文語言。
教具:多媒體課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關于魯迅這一大師你了解多少?(學生說一說)
2.教師小結: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魯迅的童年和我們一樣,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無味的冬日里難得的情趣;嚴肅勤奮的學習生活,偶爾淘氣的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進這位大家的童年,體味其豐富的情感,學習他的寫作方法,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介紹:引導學生約度注釋并記憶,教師適當講授。(課件)
2.寫作背景:
教師下發相關材料:《朝花夕拾》介紹及作者小引。學生閱讀增強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老師播放課件學生聽讀,了解文意并畫出自己的生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工具書處理字詞。教師明確(課件)。
3.學生競讀,師生點評。
4.引導學生談談讀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師抓住題目提示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并明確空間變化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據此將課文分成兩部分,并概括大意。(課件)
5.學生速讀課文,找出過渡段,初步談談此段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小結明確本文的結構(課件)
四、研讀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說:百草園是一個荒園,可為什么是我兒時的樂園?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課件)
4.進一步研讀:
聽讀第二段作者是怎樣寫百草園景物的,讀后你有什么感受(聽讀)?小組探究教師提示寫作順序、描寫的角度、情感等。(課件)
師生小結,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著高低的順序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并將高興愉快自由無憂無慮的心情寓于其中,寫出了童真,寫出了情趣,體現了一個樂字,做到層次井然,情景交融。(課件)
訪寫句子:請同學們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寫一句話。(課件)
5.作者寫景中,為什么寫美女蛇的故事,是多余的嗎?學生結組討論發言。教師小結,明確插敘及作用。(課件)
五、應用:說一說你兒時的樂園,注意要做到層次井然,富有感情
六、默讀第一部分,體會魯迅在百草園中的樂趣及文中情感。
七、教師總結:百草園是荒園但在我卻兒時樂園,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愛眷戀懷念之情。
八、聽讀第一部分,結束本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百草園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長大了,不得不離開我的樂園──百草園,我不明白大人為什么把我送進三味書屋隨先生讀書。
二、研讀過渡段
1.學生聽讀體味作者的情感。自由發言,教師明確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使用及文字中所蘊含的眷戀、惆悵、無奈、擔憂、猜測之情。
2.請學生談一談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和感受。
3.學生自薦朗讀再次體會作者情感。
三、研讀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以下問題:(課件)
2.學生分組討論探究,代表發言
3.師生求同存異,教師明確,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與百草園相比很單調、嚴肅、受約束但是不乏樂趣,仍然充滿了歡樂與天真,體現了童真童趣,三味書屋的生活仍讓作者留戀,難以忘懷。
四、理解本文主題
1.教師出示幾種觀點,讓學生探討并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2.教師明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課件)
五、揣摩語言
本文語言準確傳神,除描寫景物的語言生動形象外,再寫兒時游戲時更是用詞準確
1.課件:學生填入適當動詞
2.對照課文品味用詞的準確性
3.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兒時做過的一種游戲
4.除此外,你還覺得哪些詞句用的好,說一說理由。
六、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童年的魯迅離我們遙遠嗎?(課件)
七、結束語
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童趣的語調回憶自己的童年,獲得些許溫馨,聊以慰藉自己現實的孤寂與苦悶。歌頌了自由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的自己對童年的喜愛眷戀懷念惆悵的心情。
童年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記憶,冰心詩言“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永遠留在記憶中。
八、聽讀,結束(課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一、語文作為社會學科其人文性無與倫比,因此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采取聽讀,朗讀,默讀,速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爭取引起學生共鳴,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語文作為工具學科,其基礎性更不容忽視,本課設計重基礎,注意培養學生讀、聽、寫、說的基本能力比較成功。
1)令作課人困惑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任務的分配與操作問題,怎樣做到照顧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2)由于學生所掌握的材料及自身的知識儲備有限,因此在探究學習中難以收到培養創新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渠道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以促進課堂教學中的學習。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內容預覽:
初中作文教學專題系列訓練教案
初中語文作文專題訓練教案之一—切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掌握切題的具體要求和方法。
2、能針對寫作實際分析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
3、能運用切題提升要訣提升自己的作文。
教學重點:
1、掌握切題得分點的策略和提升要訣。
2、能運用所學知識寫作。
教學難點:
分析自己作文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及在寫作中能運用切題的方法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經過一系列的分類訓練后,我們掌握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的寫法,以及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類型作文的寫法。從今天開始,我們對中考作文進行專題訓練,擬從切題、中心、內容、選材、感情(這五個點屬于基礎等級三大項之一“內容”的范圍 ),結構、條理、語言、表達方式、文體(這五個點屬于基礎等級三大項之二“表達”的范圍 ),文面(基礎等級的又一個評分項),特征、創新(屬發展等級一層)。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專題訓練,給你一個成功的支點,你的立意更新,構思更美,作文更上一層樓。
今天我們進行第一個專題訓練——切題。它的具體要求是:審準題目,切合題意。
二、學生自主學習“得分點概述”和“得分點策略”,掌握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和得分的方法。然后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切題”點的得分方法。
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中,絕大多數把“切題”、“扣題”擺在了首位。在作文評分的表述中,有許多省市,如北京、四川等地分別將“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列為一類文、二類文的首要標準;也有許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將“切題”作為一、二類文的首要標準。中考作文評卷,依照扣題的程度將文章分為四等: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
得分點策略:
一是扣準話題擬新題。話題作文需要我們自己擬題,如果將獨詞句式的話題擴展成短語以此來作為題目,就能將題目限定在命題者設定的范圍內。如以“感恩”為話題,可擬題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諧”等,突出了話題的重要地位,讓后面的構思選材等工作自然圍繞題目開展。
二是下筆扣題開一槍。起筆開門見山,直擊題目,引得下文圍繞這個方向展開。比如,有一滿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這樣開頭的:“人海茫茫,許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為匆匆過客,如天空中劃過的流星——只留下美麗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腦海中卻保留著一張張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飄散”。開頭強調“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飄散”,很自然地就此展開了話題,引出了下文合乎題意的表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題。可圍繞題目擬一組小標題,穿插在文章之中;可根據題目擬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如滿分作文《和諧畫展》,分別以“嬰兒哺乳圖”、“淚眼朦朧圖”、“夕陽攙扶圖”為小標題,圍繞“和諧”的主題,著力描寫了各圖的內容。這樣,保證文章運行在題目的軌道里。
四是鎖定題目作結尾。文章的題目一定要回扣題目,這一點至關重要的。如滿分作文《充滿活力的歲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樂曲境界中與音樂為伴的生活之后,結尾寫道:“我就和音樂一起同喜同悲著,她讓我的心不曾單調,把我年少的心填滿了繽紛的旋律。有音樂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會是充滿活力的歲月。”這樣一來,很自然地點明了題意,也留給讀者很大的品味空間。”
三 、針對學生的習作,分析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
1、學生根據“失分會診”,對照自己過去的作文,分析失分的原因。
2、小組合作學習,總結本小組在切題方面存在的問題。
3、小組選代表發言。
4、教師選病例文分析。
5、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切題方面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因誤解而離題。或者對題目的含義理解不準;或者對題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準;或者將題目中的局部當作整體,只扣住其中的一部分。這些做法都是偏題離題的。二是因隨意而脫軌。作者沒有緊扣題目和中心的寫作意識,寫到哪里就順勢說下去。三是因忽視而偏向。只重視狹義的“題目”或“話題”,而沒有認真地讀導語或寫作提示的限制。希望同學們今后在這幾個方面要注意。
四、結合例文分析、掌握“提升要訣”。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分析例文,掌握提升要訣。
2、教師重點引導分析滿分作文的秘訣。
考題回放(20xx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試題):
面對紛繁的生活,我們常常有許多感悟:當我們看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氣蓬勃與旺盛的生命力,當我們看見葉子從樹上落下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生命的短暫,而應該珍惜時光發奮進取……
朋友,你對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請以“感悟———————”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處填一個詞或短語。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書寫工整,600字左右。
滿分作文:
感悟感恩
不知不覺之中,西方的節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與民族的界線,逐漸融于我們的生活。面對著這些因新奇而充滿誘惑力的節日,我惟獨鐘愛感恩節。它不如情人節浪漫,也不似圣誕節熱情,卻以一種平和的溫暖的方式提醒著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那顆感恩的心。的確,感恩需要提醒,在現代社會尤其如此。因為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趨于隱匿,取而代之的是無休無止的抱怨。
過上了平淡安穩的日子,我們卻抱怨它不夠富裕;擁有了關愛我們的親人,我們卻抱怨他們太過嘮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們卻抱怨他們還不夠體貼……我們似乎忘卻了,忘卻了曾經貧窮時,能過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們會感恩;忘卻了曾經失意時,能有人鼓勵,哪怕只有一句,我們也會感恩;忘卻了曾經無助,能有人關心,哪怕只有一點,我們同樣也會感恩……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忘卻了感恩,無暇去感恩,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來,變得喧囂不安。我們需要提醒,感恩需要提醒。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許生活真的有很多不如意之處,但換個角度去審視它,以一顆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們會發現心情明朗了許多。
提醒感恩是為了讓我們學會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謝它給了我們體驗生活的入場券;感恩于愛,感謝它給了我們感受溫暖的熱源;感恩于機遇,感謝它給了我們升華自我的階梯;感恩于苦難,感謝它給了我們繼續拼搏的籌碼……
常言道:感恩圖報。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要讓我們能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去回報我們感恩的對象。對生命最好的'回報莫過于珍惜,對愛的回報莫過于傳遞,對機遇的回報莫過于把握,對苦難的回報莫過于升華……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與內涵。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賴于外界的給予,而忽視了自身努力的價值,磨滅了繼續進取的斗志。畢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進取才是生活的法則。感恩可以是一種慰藉,卻不可以成為一種麻醉。
感恩如一場及時的春雨,沖刷掉浮躁的塵埃與腐朽的氣息,讓一切在塵埃落定的平靜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提醒感恩,在每一個感恩節,也在每一天。
滿分解秘:文章行文大膽,收放自如,筆法嫻熟,是一篇頗具思想深度的大氣文章。
滿分點:“感悟感恩”,一個語意明確、簡潔扣題的作文題目。文章開頭由獨愛感恩節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話題,結尾強調要“提醒感恩”時,仍不忘提及感恩節。可謂前后呼應,首尾圓合,結構緊湊。這是文章的一大優點。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圍繞“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的原則是什么”等問題,作者提出了“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與內涵”等全新的觀點,顯示了考生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力與一定的思考深度。
3、小結:切題的提升要訣是:
第一,認真審題。一是要特別注意認真解讀題目“導語”和“要求”兩部分,決不輕易放過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讀懂題目或者話題的真正含義。三是要讀懂題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規劃。在動筆之前,要考慮好文章的立意、結構、材料、順序等,寫好提綱。
第三,及時補救。每寫一段話后,要審視其是否與主題和提綱相符。如果發現離題,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話,并轉移到中心話題上來。
五、指導學生寫作。
文題:有人說歲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說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說親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說快樂宛如一首歌,還有人說苦難宛如一首歌……、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動人的樂章,請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節,寫出你的感受和認識。請你以“宛如一首歌”為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說明: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要有真情實感。
六、學生自改。
七、教師抽學生作文評講。
八、教師總結:
主要總結這次作文訓練的得與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材說明、分析:
本篇課文為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著重講授"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為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為短篇小說的典范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鑒賞分析,學會并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鑒賞原則,再通過后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鑒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鑒賞的基本能力,為以后學習、鑒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復"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于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2)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感情。
(3)重點: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4)難點: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重復"、"對比"手法在實際寫
三、程序設計說明:
1、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么是小說?小說鑒賞應注意些什么?(幻燈展示)
2、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3、講解"重復"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復: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4、找出《故鄉》中運用反復與對比的地方。(看前四個自然段)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師示范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復、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才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復、對比手法。)
4、檢查、實際操作: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
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復"、"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回指導、點評)
5、小結:通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了解了重復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對象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并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6、作業布置:(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運用能力。)
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復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第四課《貓》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
,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能正確理解并運用“貪玩”、“盡職”、“任憑”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 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2. 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生---預習課文
師---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題研究勢在必行,學校確立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本課設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價值體現在教學關系上是教服務于學,師生關系上是師服務于生,從而造就了充滿生命活力,和諧高效課堂。
教學過程:
一、 學法導課。
1、 同學們,當你遇到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時候,你是怎樣讀懂它的?
2、
3、 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讀,圈,畫,批等) 你們可真會讀書呀,有這么多好的讀書方法。這節課,我們就試著用大家說的這些方法來學習第15課《貓》。(板書課題)
二、 出示預習題。
1、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貓與眾不同,它給你
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古怪、淘氣)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只貓,了解它的特點吧! 我們一起讀讀預學題。(出示幻燈片2) 請大家拿起手中的書和筆,用這些方法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吧!
三、 學生自學。
1、安排學生自主學習。
2、 教師巡回指導。 同桌互相檢查對方的學習情況。
四、 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在了解演講背景的基礎上能把握演講詞的語言特點,練習有感情的模擬演講。
2.感受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文本句子把握演講詞的語言特點,練習有感情的模擬演講,深入感受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模擬演講,能更好的體現演講詞的風格,展現原演講者的風采。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在了解演講背景的基礎上能把握演講詞的語言特點,能有感情的模擬演講。
2.感受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三、預習檢查
1.給下列斜體字注音:
卑蔑鄙劣( ) 誣( )卑( )
間橫予離( )蠻( )賦( )
2.說說作者及演講背景
三、活動一:感受真情
1.教師有感情模擬演講
2.學生思考
從聞一多的演講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李公樸、昆明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分別是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活動二:體悟語言
1.讀下列句子,說說句式有何特點。
(1). “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2) .“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
(3).“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
2.總結
特點一:大量運用了____句、____句、____句,增強了感染力。
3.特點二:不斷變換人稱。
(1).對敵人正面指斥、揭露,用 _________;
(2).向聽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或揭穿其用心時,用_________;
(3).鼓舞人們團結斗爭時用_________;
4. 特點三:多用口語化的語言。
(1).有什么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什么事實拿出來說啊!
(2).說什么“桃色事件”,說什么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
5.總結
五、活動三:模擬演講
1.組內先模擬演講,評價,討論,改進提高。
2.推薦學生上臺演講,評選出四名優秀同學,授予“小小演講家”的稱號,給予一本好書的獎勵。
六、以 “我的中國夢”為主題撰寫一篇演講稿
[學情分析]
八年級這一時期是一個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但是學生因為這一年齡處于“不安定”時期,有些學生開始思想松懈,學習成績下滑。由于學生都是農村孩子,加上鄉下學生不太重視教育,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不平衡。語文學科基礎也較差,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十分必要。如何讓學生更多參與活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一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我覺得是讓學生更好愛上語文,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的契機。鄉鎮學生雖然成績不理想,但是我們的學生卻十分活躍,好動,語言表達較強,兩個班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十分濃厚。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一點,更好調動學生。我一直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層次四人一組(班級學生較少),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在組內模擬演講,能互評互助。我們的學生雖然好動好說,但到了最關鍵時候表現就不盡人意了。像學生演講,能圍繞一個話題即席演講的學生就寥寥無幾了。這和城市的孩子差距就很大。應借助這次活動,讓學生敢于上臺,學會演講,真正表現自我。所以我設計了課前練習模擬演講,課中小組練習,上臺演講的主要活動。
[效果分析]
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義憤填膺,慷慨激昂.部編教材不是把它作為一般課文,而是編入專門的“活動探究”單元。如果按照一般閱讀課文處理,不符合編者的意圖。我選擇了設計“感受真情,體悟語言,模擬演講”三個活動來教學。學生參與度較高,教學效果很好.
這篇講演雖然有時代性,但聞一多強烈的愛憎情感,激昂的愛國情懷,今天讀來仍讓人心中猶如一團火,群情激昂。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進聞一多,這需要拉近學生與時代的距離,我設計了預習關于作者及背景,課上檢查的學習環節。然后教師模擬演講,教師的率先示范,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印象是深遠的。我在模擬講演中,學生確實感受到了老師的強烈的感染力。文章中有關于群眾的鼓掌,學生也不由自主的熱烈鼓掌,效果是明顯的,為學生下一步模擬演講做了很好的樣子。學生對于演講雖然不陌生,但對演講特點,如何演講卻知之甚少,所以我安排的第二環節是體悟語言,結合具體的例子,認識演講詞的特點,同時指導學生注意演講的重音、語氣、語調等。學生練習的有了進步,下一步學生模擬演講就有了底子。當然這一環節課上給予學生的指導還不夠到位,學生練習有感情的讀仍然十分重要,這還不夠充分。
第三環節設計的活動是一重點,學生因為課前做了準備,小組活動較為熱烈,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了演講的訓練,有些學生還對其他同學做了評價,氣氛非常活躍。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還要堅持這一教學形式。演講重在演和講,上臺模擬演講十分重要,應給學生這些機會,我讓小組推薦的學生分別上臺,訓練了膽量,提高了演講的水平。還對四名學生做了獎勵,鼓勵學生要敢于演講,善于演講,為以后學生即席演講打下基礎。從學生的演講看,有的學生放開了自我,表現的自信;有的學生還用手勢,掌握了一些演講技巧。效果是明顯的。也說明給學生“陽光”,學生就會“燦爛”。
最后布置撰寫講演稿,這是一個讀與寫的鏈接,目的也是為下步學生做演講做準備。學生綜合素養是實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扎實落實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應該是我們老師始終如一的堅持。
[教材分析]
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義憤填膺,慷慨激昂.是一篇演講的典范。對于教材首先應把握本文的寫作背景,了解寫作背景才能更好的走進文本,走進聞一多。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政府內外勾結,瘋狂策劃內戰,妄圖使中國永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這種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反內戰、反獨裁"的愛國主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國民黨反動派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撕毀政協會議,派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另一方面,在他們暫時統治的區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殺手段瘋狂鎮壓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學召開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聞一多先生主持了這次大會,會上由于混入了國民黨分子,在李公樸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說笑取鬧,擾亂會場,使人們忍無可忍,李夫人剛剛離開講臺,聞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滿腔悲憤地發表了這一篇演講。會后聞一多先生又參加了記者招待會,在他離社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殺了。這篇演講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講。"
在內容上,聞一多先生在嚴厲聲討反動派的無恥罪行和卑劣行徑的同時,也高度頌揚了李先生為民主與和平而獻身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而且還號召廣大民人民站起來,一起與反動派作堅決的斗爭。而且堅信人民的力量,光明最終會到來的.。開篇,開門見山。“這幾天,大家都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演講者一開始便義正辭嚴地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恥罪行。“最卑劣最無恥”、“失掉良心的中國人”、“偷偷摸摸地來暗殺”更是表現演講者的義憤填膺,表明了立場和所持的態度。第二節中,“這是某集團的無恥,卻是李先生的光榮!”把反動派與李公樸置于對比的立場,以反動派的“恥”襯托李先生的“榮”,又以李先生的“榮”反襯反動派的“恥”,兩者互為作用。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對反動派的憎和對李先生的愛,充分表達出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愛國主義感情。演講者又注意對心理的描述與剖析。“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的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是怎樣長的!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在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有恐怖啊!”一針見血地戳穿敵人的虛弱本質,證明敵人不過是只“紙老虎”,鼓舞人民斗志。 文章結尾“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以發出號令的形式向敵人發出一戰到底的挑戰,不僅聞一多,還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將會站立起來,同時表達了廣大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整篇演講用事實說理,融入強烈的愛憎情感,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猶如心中有一團火,在積蓄無窮的力量,要噴薄,要迸發。有著強烈的感染力,戰斗力,可謂義薄云天,氣貫長虹。不愧為一名真正的民主戰士。
[評測練習]
一、預習評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卑劣( ) 誣蔑( ) 卑鄙( )
離間( ) 蠻橫( ) 賦予( )
2.說說作者及演講背景
3.模擬講演展示
二、作業
以 “我的中國夢”為主題撰寫一篇演講稿
[課后反思]
“經驗+反思=成長”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通過教學反思能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下面我就本節課做一反思:
1、要相信每個學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預習檢查,挨順序檢查,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模擬演講,讓每一個組都有上臺表現的機會。給女生機會,也給男生機會,讓男生上臺講演。真正做到了眼中有每一個學生。
2、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即親其師,學其道。課上始終注意溫柔的目光,真情的鼓勵,殷切地希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單元的“活動探究”,我加強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自我模擬演講,小組模擬演講,上臺自我展示。這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效果較好,總之,因為很好了研究了教材,更好理解了課程標準,也深入了解了學情,這堂課學生成為了主體,成為了課的主人,有讀、有思、有寫、有討論,較成功的完成了目標。課堂沒有完美,我在指導句子講演時,學生訓練的不夠充分。我在示范演講時,還沒有全情投入,身臨其境,做“聞一多”的講演還有很大距離,我下一步在普通話上需要下更大功夫。學生在模擬演講時,指導還不夠及時到位。農村孩子在演講時,問題還是不少。比如:比較膽怯,不敢直視觀眾,語氣語調上還應訓練,沒有一些手勢,感情還不夠投入等。其中學生上臺模擬演講的問題,應讓更多學生參與評價,明確學生演講問題,有的應當時指出,可以練習改正。這是細節問題,我注意的還不夠。學生課堂氣氛還可以更熱烈些,調動的方式手段上還顯單一,這也是我在教學上需要努力的。
[課標分析]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1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思想貫穿于初中語文的六冊書,三個階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
來的散文名篇,是表現父子間相憐相愛的感人之作.2 這篇文章講述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兒子北上讀書的情景 ,卻永遠
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永生揮之不去。
學情分析
優勢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
弱勢:課堂聽講精力集中不會超過15分鐘,回答問題較少通過大腦思考。
措施:精講多練,講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練習以讀為主,穿插口語、書寫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通過“背影”這樣感情聚焦點,展現人物心靈的寫法。
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本文表現的父子情深,聯系自身,凈化心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文章細致的人物描寫,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難點: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會深情無限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么,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于1925年10月間,屬于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范讀錄音,然后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后,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后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為什么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后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著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為兒子前前后后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為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采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后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為什么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后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去,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去,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致具體描繪背影,著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著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舍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為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著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舍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舍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復叮囑我要小心并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為父親有點迂。并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凄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著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干。心甘情愿為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并暗笑他有點迂,后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舍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口頭作文的定義以及口頭作文的訓練功能。
2.技能目標:了解并掌握口頭作文的一些技巧,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口頭作文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人間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了解并掌握口頭作文的技巧。
三、教具:
一幅漫畫《砸缸手續批下來了》多媒體課件歌曲《父親》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師述:從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因為出色的口才而成就了一番偉業:春秋戰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著生花妙口免受人格的侮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藺相如僅靠一張嘴完璧歸趙,澠池立功;楊利偉靠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良好的口才成為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難怪有人說口才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武器。如何練就出色的口才呢?口頭作文訓練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口頭作文的定義
首先是中心明確,有內容、有條理、有文彩的文章。口頭作文是借助聲音和表情等手段來表情達意的。我們往往重視書面作文的訓練,而忽視口頭作文的練習,可如果我們說話前言不搭后語,想到哪說到哪,能寫出好文章嗎?葉圣陶老先生說:“我手寫我口”,因而書面作文是口頭作文的加工形式,口頭作文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
(三)口頭作文的要求
①審準題目,明確主題;
②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③吐詞清晰,語言流暢;
④儀態端莊,表情大方。
(四)訓練1看圖作文
多媒體展示第一幅漫畫《砸缸手續批下來了》,和學生一起欣賞并進行指導。
a.觀察畫面上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請學生說說漫畫的內容。
b.再請學生仔細觀察,想像一下掉在瓦缸中的孩子會有何反映,高高舉著石頭的孩子會怎么想,拿著批條的那個人會有什么舉動?
c.分析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象,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或合理化建議。
采用互動的方式,學生講,學生和老師聽。學生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得到及時的交流。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生在口頭表達中出現的問題能得到及時的更正,學生可以在與學生交流,與老師交流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口頭作文。
d.總結欣賞漫畫的方法:
①要仔細觀察漫畫,弄清畫面的含義,抓住畫面的主體。
②要根據畫面內容,進行合理想象,使畫面“動”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小故事。
③判斷漫畫所反映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辦法或者合理化建議。
e.多媒體展示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分組討論并組內口頭作文,然后指名到臺前口頭作文,師生點評。
(五)命題作文
1.命題式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一樣,形式有全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無論是怎樣的命題形式,我們口頭作文的材料都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我們作文的源頭活水,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何愁不能文思泉涌?
2.播放歌曲《父親》:
①學生邊聽歌曲邊看畫面,聽完后讓學生說說畫面中有哪些細節令自己感動。
②以“父親”為話題,請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最令自己感動的細節,自己擬題,進行口頭作文。老師可以作示范,如:《有爸爸陪伴的日子》、《愛在不言中》、《溫馨的一刻》、《那一幕,我難以忘懷
③學生準備3分鐘,然后指名進行口頭作文。
④師生點評。可從審題、材料、構思、中心、語言、表情等幾個方面來點評。五、反思口頭作文的訓練1、基本功的訓練方法。
(1)正音、辨字。
平時遇到不懂的字要查字典,切忌“有邊讀邊,沒邊讀上下”,如:如火如荼(tú)不能讀成茶(chá),劉禪(shàn)不讀(chán)。一些漢字當姓氏的時候,有不同的讀法,這也要注意,如樸要讀成(piáo)不讀(bǔ)。所以平時讀書看報的時候要做個有心人,遇到不懂的要查字典,平時做一些積累。字正歸音:語速說下去,可以訓練吐字的清晰度、氣息和聲音的穩定性,鍛煉口腔肌肉的靈活性。
(2)節奏控制
I、恰當地停頓: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恰如其分地停頓能產生非凡的'效果,這是語言本身難以達到的。”好的停頓確有很強的表情、表義的功能,常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而且不恰當的停頓還能引起誤解。
II、說話的節奏:說話時如果節奏過于松散緩慢,聽者的注意容易渙散;如果節奏過快,像連珠炮一樣咄咄逼人,又使人產生逆反心理,而且表達的內容、語境的不同,節奏也應該不同。一般來說,淺顯的文字快于艱深;描述快于闡述;議論快于抒情;激烈快于輕松;歡愉快于憂傷;活潑快于持重。平時可選取一些短文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根據表達情感的不同,選取不同的節奏進行朗讀。
(3)聲氣傳情
不同的發聲方式,不同的氣息狀態,可以形成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
(4)體態語言
人的表情身姿態勢傳遞著一定的信息,能有效輔助有聲語言,包括表情、動作和眼神。平時看影視時可適當地模仿一些演員的手勢與表情。不同的神態透露出不同的情感。也可自己選擇一些文章,邊朗讀邊設計一些手勢、動作。
2、思維能力的訓練
A、思維反應的敏捷性訓練:逼問快答,100秒限時答問:請同學設計一組常識性或“腦筋急轉彎”的問題,然后向你快速提問,你作快速流暢的回答,看在100秒鐘內能回答出多少問題。例題略(可參考中央臺《幸運五十二》的做法)
B、思維的生動性訓練:人的頭腦是潛力很大的記憶倉庫,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儲存了大量的語言材料,但當表達迫切地要用到它時,它卻總是躲躲閃閃不“蹦”出來,或者姍姍來遲,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表達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那么就應該對頭腦里“庫存”的語言材料經常地翻翻新,敘敘舊,免得忘了。
I、語詞薈萃訓練:近義詞描摹:說“冷”偏不說“冷”。就是說到“冷”時,偏不出現“冷”這個字,而用其他的同義、近義的詞或短語去描摹。
例:說“冷”不說“冷”。
冬天的早晨,北風打著尖厲的口哨,夾著寒氣涼颼颼地撲面而來。北風吹在臉上,像針刺,像刀割。大雪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玉屑似的雪末兒飄在臉上,涼冰冰的。
還有成語接龍,詞語接龍。俗語、諺語接龍等等。
II、速喻明理:人們常常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枯燥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善于打比方,是一種語言的智慧。可常做這方面的訓練,
C、思維拓展訓練:
I、突破慣性訓練:人們的慣性思維認為“磚頭”是用來造房子的。請你用1分鐘說出“磚頭”的其他10種用途。人們認為老鼠是害人精,偷吃糧食,損壞衣物。請以“老鼠的貢獻”為題說一段話。
II、反向思辨,并作獨白式的講述:如三個和尚沒水喝錯,三個和尚有水喝。講述:三個和尚肯定有水喝,沒水喝是“大鍋飯”造成的。只要注意勞動調配,明確分工,獎優罰劣,建立崗位責任制,有的挑,有的抬,有的找水源,有的燒水,不僅有質量很好的水喝,而且生活會大大改善。
良藥苦口“良藥”應當“甜口”;忠言逆耳“忠言”應當“順耳”;眼見為實“眼見”未必“為實”。
3、綜合能力訓練:經常性地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就是對同學們的口頭作文能力的一次綜合檢驗。講故事比賽、演講、辯論、情景劇或課本劇、小記者的訪問、語文知識競賽、競選答辯、就職講話等等,都是一次綜合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娛樂中得到發展。
4、同學們的收獲就是我的快樂,練口才的六字“秘訣”:多讀、多背、多講。大家只要掌握了這六字“秘訣”,我相信你們人人會擁有伶俐的口齒,精彩的表達。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春酒的教學設計04-10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5-15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3-31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