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實用】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材理解:
第四組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請你支持我”,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交際中學會怎樣更好地獲得別人的支持,了解獲得別人支持的應注意的問題,學會恰當的表達和應對。
學情簡介: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表達方法,但在應對方面能力還不足。在交際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適當指導,在練習中不斷提升口語交際的能力,掌握獲取別人支持的方法和語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獲取別人支持的方法和語言特點。
能力目標:提高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獲取別人支持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如何提高口語交際中的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又到了大家期待的口語交際時間了,這節課我們口語交際的題是一請你支持我。想要讓這節課更充實更有趣,老師也需要大家的支持,我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傾聽,積極思考,樂于表達。有的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說得不好或者說錯了。沒關系,在老師的眼里積極思考,樂于表達的孩子都最美的。那么大家能不能把你美的樣子展現出來呢?好,謝謝你們我的支持,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現。
二、搭建平臺,引導發言。
(一)和同桌說一說你想得到別人的支持或幫助的經歷(如愿或者未如愿都可以)。
要求:
1、把話講清楚,能讓對方聽明白。
2、認真傾聽,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四人一組討論:想要順利地爭取他人支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要求:
1、每個人都要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能與前面的發言重復。
2、后發言的同學必須要對別人的.意見作評價。
3、討論結束后,選一人作總結。
(三)四人一組活動:自主選擇書上其中一個任務,進行情景模擬。
要求:
1、小組內自主分配角色,積極表達,恰當應對。
2、認真傾聽,然后評一評誰最有可能獲得支持,并說明理由。
三、總結升華,延伸生活。
這節課我們以“請你支持我”為話題進行了一次口語交際訓練,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需要別人支持的情況,希望你能夠禮貌誠懇地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講具體,想法設法地打消對方的疑慮,順利地得到別人的支持。
教學反思
本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的內容為《請你支持我》,我為學生創設了各種各樣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學生特別積極,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聽著學生妙語連珠,我不禁自責起來,平時只重視讀寫,忽略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太不應該了。那么,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怎樣才能得到切實的發展呢?
1、創設情境,使學生想說、愛說、樂說。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景。”在口語交際課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課型創設貼近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想說、愛說、樂說的興趣,真正地做到“我口說我心”。
2、注重參與,多種互動形式交流。
(1)生生互動。口語交際課的生生互動多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在口語交際中,把優、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際小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機會練說,讓學生在問、說、議、評、辯中交流,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師生互動。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平時不善于交談的學生,多給他們交流的機會,多些“夸張式”的表揚,多給他們自信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3)群體間的互動。群體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互問互答,表演,爭辯,比賽等形式,既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評價能力,又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及集體榮譽感。
3、激活思維,促進創新和想象能力的發展。發展和創新是新時期教育的主題。想象是創新之母,給學生提供空間大膽想象,然后進行口語交際,既有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比如在這次《請你支持我》的口語交際訓練中,我就故意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設置了關卡,提高了交際的難度,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勸說,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完書上的例子后,我又讓學生從生活中提取事例,進行交際,讓面更寬。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
朗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非常重要,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朗讀時間少,未能達到預期效果。(2)朗讀目的不明確,學生容易養成壞習慣。(3)朗讀參與面狹窄,造成部分學生失去信心與機會。(4)朗讀指導方法單一化,學生不能真正掌握朗讀技巧,缺失范讀,無法起到激勵作用。因此,優化朗讀教學勢在必行。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朗讀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讀的效果好與不好,完全取決于教師對朗讀教學的態度。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還要讓學生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常常用到的就是創設情境法和朗讀表演法。創設情境法是指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或者具有感染力的情境,進而刺激學生的視覺或者感覺等,快速地將學生帶入情境中來,達到一定的效果。而朗讀表演法是指通過角色朗讀扮演的方法促使學生對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結合學生學段、文章文體的特點提高朗讀技巧
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指導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等特點,對不同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比如,朗讀選擇標準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也需要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側重點或者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掌握的詞匯量有限,而且小學生對句子結構沒有全面的概念。對此,教師應該不用過多地注重語言的分析和解釋。教師首要做的就是能夠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并且促進朗讀效果。低年級的學生適合反復的朗讀并且背誦,也適合圖文并茂的方法令其感知事物,指導朗讀。
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其語言基礎水平略高于低年級學生,也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詞匯量也有所提高。對此,教師就要適當地關注文體培養,對一些優美語句、經典語句等進行反復朗讀,強調詠讀,指導學生用心去讀,用心感悟每一個字、每一個詞以及每一句話。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設計的文體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詩歌、寓言以及童話等,對于不同的文體教師采用不同的朗讀技巧引導。比如,在學習童話或者寓言文體時,對于人物形象的表述大部分都是采用擬人化的小動物形象,大概在一個到兩個之間。教師可以采用夸張、幽默的語言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將學生進行分組或者分角色地扮演課文內容,寓言課文側重于對道理的描述,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深刻的道路。詩歌課文側重于內容的節律性、情感性以及神韻性,其作為朗讀教材最好的內容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培養學生達到朗朗上口的最佳效果。朗讀過程中,學生對音節、音律等存在差異,教師要適當地給予引導,鼓勵學生向個性化方向發展,深刻理解詩歌等文體的情感表達,進而體會內容的深層次含義。
3.強化朗讀評價
教學評價是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不能缺乏的重要部分,朗讀教學亦如此。在評價體系中,朗讀評價可以是藝術性的評價,也可以是激勵性的評價。藝術性的評價是指對學生的朗讀表現不直接做出評價語言,而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做出的信息反饋之后,引導學生深層次領悟文章內容,促使學生形成一種高于一般性評價的自我評價。所謂的激勵性評價是指通過學生對朗讀內容的表現,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本著肯定學生、激勵學生的原則,對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語言。目的在于鼓舞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已經看到學生的優點和表現,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鼓勵學生不斷努力改進。例如,學生的朗讀表現并不如何好,但是教師依然可以夸贊學生朗讀的認真、聲音響亮等其他優點,促使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教師面對這樣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關愛以及期待之情,促使學生不斷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技能。但是,教師也要適度地應用激勵語言,要科學合理地利用,不能讓學生產生自愧蒙羞、自愧不如的感覺。教師要盡量靠近真實性、藝術性的表達,帶給學生更加真實、舒服的感受。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要徹底摒棄傳統教學理念,不斷改革創新,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爺爺和小樹》是一篇充滿趣味的短文。它以小孩的口吻、孩子的觸覺、孩子的語言,敘述了父親跟小樹之間的親密和睦的關系。冬天,熱心、慈愛的奶奶為樹葉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草為父親遮陽。這是一幅多么美好、動人,富有人情味的圖畫。人與樹的關系是親密的,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人與自然也必須是和睦相處的,而我們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最應該互幫互助。
二、設計意圖
1、小學1——2年級要認讀生字1600——1800個。同時又要讓學員在起始的閱讀教學中,感受到閱讀課本興趣,因此,本課課堂中,力求落實好10個生字以及5個偏旁的課堂,同時,把認讀字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體會;讓教師在整體的跟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力圖很好地表現英語課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2、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來探討課文,認讀韻母,掌握偏旁。教學設計中,通過使學生“說、認、讀、找、比”等方式,來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指責、討論,來突破“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這兩個閱讀理解的難點。
3、運用想象,延伸課外。小學生是很富想象力的。本課富有趣味,從而設計“假如你是小樹,你會說些什么?”“爺爺跟小樹之間會說些什么?”來激活學生的認知,充分利用學生經常生活心得的積累,給小樹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課結束小學音樂教案范文模版,以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作為課外的延展,從而促使學生熱愛樹木,珍惜自然的美麗心靈。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四個字。認識1筆畫“?]”和五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
(1)培養合作互愛的感情,學會與人共處。
(2)懂得樹木是人類的同事,人人都應愛護花木。
四、教學流程
一、由圖片引發課題
1、貼“小樹”請學生用“小樹”一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2、貼“爺爺”出示詞語“爺爺”教學生字“爺”(1)比較爺——爸(2)教“父”字頭
3、在兩幅圖中貼上“和”,齊讀課題。你們想編一個爺爺跟小樹之間的'故事嗎?
4、出示圖一、二,讓學生說。(什么時候,誰在干什么?)
(1)自由說(2)指名說
看課文是如何寫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本讀正確。
2、同桌互讀,檢查。
5、出示詞語(請學生讀準“和”兩種讀音,以及“不”的變調)爺爺跟樹葉暖和不涼了不熱了
4、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在短文中找到生字,圈起來,讀讀字音,看看你可記住它嗎?你是如何記住的?
2、四人一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讀。
(2)說說用哪個方法記住生字
3、教師把生字貼在黑板上,指名上臺說說你認識什么字?是如何記住的?領讀(組詞讀)
4、師隨機出示新部首“刂、冫、人、灬”讓學生認認、讀讀、記記
四、再讀課文
1、四人合作一起讀2、比賽,指名小組讀
五、游戲“當小小啄木鳥”
1、師在黑板上貼一棵“流著淚”的小樹,告訴學生,小樹上有許多老鼠,讓學生當啄木鳥醫生給小樹捉蟲。
2、學生拿出信封里的畫,樹上的“小蟲”上都有一個生字或偏旁,讀給同學聽,讀對了,就劃去一條小蟲,看誰捉的小蟲多。
3、最后同學在黑板上貼出“有笑臉”的小樹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來認讀12個生字,學習“手”的正確寫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既要多動腦又要多動手的道理。
教學策略的選擇和使用:隨文識字,讀中感悟。
教學課時: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冬冬制作飛機模型的課件提問。
(1)冬冬在做什么?(注意把話講完整)
(2)制作一個完整的飛機模型需要我們人身體的哪些部位呢?
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動手和動腦,手和腦是我們人體的兩件寶,能幫我們做很多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陶行知爺爺為我們寫的兒歌《兩件寶》。
2、板書課題
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寶”,上面是寶蓋頭,它代表房屋,下面的“玉”代表珠貝、寶石。誰有更好的方法記住“件”和“寶”這兩個生字寶寶?(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想象、猜謎語等)
3 、讀課題
二、初讀兒歌,讀通讀準
1、自由讀兒歌,讀準字音
翻開課本第66頁,想一想:如果你想把這首小兒歌讀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字你該怎么辦?(識字方法:讀生字條上的拼音、問別人、在查字表中查找等)現在請同學們手指著字自由讀課文,用這些方法解決你不認識的字。
2、聽讀兒歌,讀好停頓
同學們讀得可認真了,老師也想讀一讀,你不會讀的字聽老師讀了可要記住,注意手指著字。
3、同桌互讀,做到: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通詩句
很多同學已經會讀了,同桌之間相互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4、齊讀兒歌
同學們讀得可真有勁兒呀,會讀的請舉手,會讀的同學站起來讀兒歌,不會讀的同學手指著字認真聽,記住不會的字。
三、再讀兒歌,讀中識字
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就能把小兒歌讀得這么好。同學們,我們知道一個句號就是一句話,那么這首小兒歌共有幾句話呢?
1、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
(2)隨文識字“雙、腦”
古人用“又”代表手,兩個又就代表一雙手。“手”的第四筆是彎鉤,不是豎鉤。“腦”的一點一橫代表頭發,下面的“兇”代表腦子;月字旁表示它是身體的一部分。拼讀“腦”
(3)齊讀(第一組同學配上你喜歡的動作讀一讀)
2、學習第二句
為什么說手和腦是兩件寶呢?
(1)指名讀第二句
(2)隨文識字“會、工”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呢?同桌之間討論討論吧。(交流:一人站在云上面是“會”,二加一筆是“工”)
(3)齊讀(第二組同學配上你喜歡的動作讀一讀)
3、學習第三句
(1)手和腦有這么大的本領,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2)學習“才”指導“手”和“才”彎鉤和豎鉤的區分。
(3)齊讀(第三組的同學也配上你喜歡的動作讀一讀)
4、學習第四句
(1)第四組的同學讀一讀最后一句
(2)隨文識字“切、勞動”(怎樣記住這些字?)
5、認讀生字詞
(1)我會讀詞語
一會兒工夫我們就和兒歌中的生字娃娃相識了,一些詞語娃娃很想知道如果他們從兒歌中跳出來,你們是否還認識他們。(出示詞語)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我會認生字
生字寶寶也迫不及待地從兒歌中跳出來了,你們認識他們嗎?
小老師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3)我會選
有一天,有幾個字寶寶出去玩,晚上回到家,媽媽們嚇了一大跳,每家門口都站著兩個寶寶,這兩個寶寶長得很像,媽媽們認不出哪個是自己的寶寶了,你們是火眼金睛,幫媽媽們認一認吧。
6、齊讀兒歌
我們和兒歌中的生字寶寶們相識了,并且成了好朋友,你們再讀兒歌時一定會更流利了,想試試嗎?
五、品讀兒歌
我們的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我們擁有健全的雙手和大腦,是多么幸運,多么開心的事情呀!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讀一讀兒歌吧。
1、齊讀
2、指導朗讀
會讀兒歌就就很棒嗎?怎樣才算讀得棒呢?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讀課文的時候會把讀不好的句子抽出來多讀幾遍,邊讀邊想:這句是什么意思呢?再通過讀表現出來,這樣我就把課文讀得很好了。你們想試試嗎?
3、自由讀兒歌,請同學們用老師的方法自由讀兒歌。讀出開心
4、指名讀兒歌
誰愿意起來讀給大家聽呢?沒有讀的手指著字,邊聽邊想:他讀得哪里好哪里不好,如果自己讀會怎樣讀呢?(讀——評價)
5、全班齊讀兒歌
小朋友們,你們能像他一樣繪聲繪色地讀嗎?請同學們繪聲繪色地、開開心心地讀一讀兒歌吧!
六、指導書寫
同學們們動了小腦子,把兒歌讀得這么好,現在我們要動動小手,把字也寫好。
1、老師范寫“手”
寫手的時候應注意:第一筆是橫撇,第四筆是彎鉤。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寫“手”。
2、寫字
強調書寫姿勢,在書上描一個,本子上寫一個。老師巡視
3、展示、點評
七、拓展延伸
1、同學們動手又動腦會讀兒歌會寫字,手和腦還能幫我們做什么事呢?
2、出示校園圖片(配樂)
9月1日開學時我們學校是什么樣的.呢?現在呢?播放圖片,越來越美的校園,都離不開人們的手和腦。簡筆畫手和腦,提問:是什么樣的手?是什么樣的腦?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
3、背誦兒歌
我們為有這樣的雙手和大腦高興、自豪,同學們讓我們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開開心心地背誦兒歌吧。
八、教師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手和腦,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們只要勤于動手和動腦,就能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
九、布置作業:回家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生字詞,理解詩文含義,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人王建的生平經歷。
2.通過合作探究、以讀促悟的過程,學生能夠理解直接抒情這一抒情方式,學習并掌握擬人修辭手法在詩文中的運用。
3.體會意境的描摹,感受詩人王建的秋思懷人之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直接抒情這一抒情方式,學習并掌握擬人的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王建的秋思懷人之感。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朗讀感悟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溫故知新法進行導入:李白《靜夜思》。對話同學: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夜晚望月,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盡思念。今天我們再來走進一個被皎皎月光籠罩的世界,走進詩人王建的內心。(板書:十五夜望月)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1.學生根據預習,自讀課文,教師講解字詞含義(十五夜: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鴉:鴉雀;冷露:秋天的露水;盡:都;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落:在,到。)師生共同翻譯本詩。
2.學生大聲讀詩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朗讀問題。
3.讀詩文同時思考,詩中景色是通過哪個字描繪出來的?
明確:詩人在中秋節的夜晚望月,由“望”字引出對夜晚景色的描寫。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默讀詩文,思考:詩人一“望”都“望”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先是望到庭院中地面潔白的樣子,通過“地白”二字可以看出月光的透明、如水、清冷,描繪了一幅非常靜謐、柔和的畫面。(板書:地白)
2.除了潔白如水的月亮,詩人還望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還望到了鴉雀棲息在樹枝上。這樣的景象既是望到的,更像是詩人聽到的,運用簡潔、明白的語言進行描寫,能夠讓讀者全面感知到詩人所處的環境。(板書:樹棲鴉)
3.學生齊聲讀,思考:從“冷露無聲濕桂花”中可以看到什么景象?
明確:在夜深露重之時,詩人看到了濕潤的桂花,通過“濕桂花”的描寫,可以看出露水停在桂花中已經很久,同時也說明了露水的輕盈之態,從而描繪了這樣一個美妙的意境。(板書:濕桂花)
4.小組討論,探究:“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字換成“到”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落”有“到、在”的意思,用“落”字更能表現出秋思的動態感,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秋思”擬人化,化無形為有形,使表述更加新穎生動。(板書:秋思)
5.學生配樂朗讀,思考:詩人望月,望到了如水的月光,望到了無聲的冷露,望到了飄逸的桂花,從這一“望”字,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詩人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抒情的?
明確:從景物的描寫、意境的描摹,可以讀出詩人運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達了自身含蓄的秋思,思念親人的孤寂之情。(板書:直接抒情)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運用多媒體呈現王建的《雨過山村》,引導學生思考:本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明確:這首詩描寫雨、雞鳴、綠竹、小溪、板橋、梔子花等景色,描摹了一個山村生活的景象。
2.師生共同總結,通過本詩的學習,感受到了詩人王建通過描摹在中秋節的月夜“望”到的景色,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景象,運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達作者的秋思之情。
3.背誦本詩;課下搜集描寫中秋節的詩詞還有什么,選擇自己喜歡的抄寫下來,下節課共同分享。
五、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歌詞,由蔣蔭棠創作。講述的是西漢使節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間克服種.種困難,頑強不屈的故事。歌詞取材于歷史故事,歌頌了蘇武不辱使命,氣節堅定的可貴品質。
本課篇幅不長,韻腳清晰,語句長短適宜,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結合資料把課文內容讀懂,并產生真切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夠根據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蘇武受到的苦難,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了解蘇武的生平和關于他的故事。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中“匈”的寫法需要提醒學生,不要丟掉最后一筆“丨”。
2.朗讀指導
從結構上講,本課分為兩部分。
(1)第一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
“雪地又冰天”“渴飲雪,饑吞氈”等語句講述的都是蘇武受到的磨難,而此時蘇武仍能“心存漢社稷”。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以“身臨其境”為基礎,首先使學生感覺到蘇武經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時蘇武的堅定態度,學生才能產生對蘇武的崇敬之情。
(2)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白發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短短11個字,把人生之中最關切的兩種思念表達得格外清楚。對母親、對妻子的思念時刻煎熬著蘇武,而這樣的身心磨礪經歷了漫長的十九年。“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這又是怎樣堅定的意志、對祖國怎樣的赤誠啊!所漫在朗讀時,理解蘇武經受的苦難是基礎,產生崇敬之情是關鍵。
3.閱讀教學
(1)結合朗讀的重點而言,本課的閱讀教學著重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體會蘇武的“苦”,這種苦包括自然的風霜對身體的摧殘,更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而帶來的心靈上的痛苦。當一個人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時候,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從這一點上講,蘇武歷經十九年磨難而氣節絲毫不改,的確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二是產生對蘇武的“敬”。理解了“苦”,自然就會產生“敬”,這種敬是敬重他的為人、崇敬他的氣節、敬佩他的品質。
(2)蘇武的意志堅定如鐵,面對匈奴貴族的威嚇而面不改色,歷經十九年的磨難而毫不動搖,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著重體會這一點。
“渴飲雪,饑吞氈”“入耳痛心酸”“兩地誰夢誰”,這些語句都說明蘇武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對于痛苦的感受絲毫不比其他人遲鈍。正因如此,人們才敬佩他,匈奴才會“心驚膽碎”。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就是因為他們在關鍵時刻多了一份堅定,多了一份信仰。
(3)學習課文時,要注意兩處對比,即“歷盡難中難”與“心如鐵石堅”的對比,“任海枯石爛”與“大節不稍虧”的對比,這兩處對比正是人的意志與所經歷的磨難的對比。越是艱苦,越是襯托出蘇武的堅定;越是感受到這種艱苦,就越能使學生產生崇敬和感動之情。
4.活動提示
(1)“朗讀”中提出要體會蘇武的堅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貴精神,教學策略參見上述。
(2)思考與交流
這兩個問題,是要讓學生讀過課文后能夠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正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三學段的相關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至于蘇武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同的學生也許會用不同的詞語來概括,但是一定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第二個題中出示的三個句子,前兩句反映的是蘇武經受的磨難,第三句表現的是蘇武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拓展與運用
講蘇武的故事不必強求每個人都講,也不必占用過多的時間來完成。
(4)積累
這里安排的是清朝詩人、書法家、畫家鄭燮的《竹石》,要求學生背誦下來。
5.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學生也許對“匈奴”一詞比較陌生。“匈奴”是我國古代的一個民族。我國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民族和漢族同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同漢族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探索大自然的熱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
教學重點:
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教學準備:
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出新課:
1、導入:我們的家鄉在下沙,作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個來下沙參觀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紹下沙,你會怎么來介紹,我們都知道有下沙開發區,那么還有嗎?(錢塘江大潮)
你們看到過錢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沒有)
2)播放錄象。(創設情境,想象我們已經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遲遲不肯來,同學么著急么?)
3、過渡:看完之后,請你來談談感受?(真壯觀;真雄偉;真有氣勢;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學習“潮來之時”部分:
1、我們小作者把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象用他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2,3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2、學生自由朗讀。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課件演示“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什么變化。(課件演示,鼎沸→人聲鼎沸)過了一會兒…一條白線…沸騰起來。(借助圖片理解“一條白線”。)那條白線……橫貫江面。(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江面”。指導朗讀)再近些……白色城墻。(通過對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讀。)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師范讀、個別賽讀、齊讀)那聲音……顫動起來。(課件演示,比較詞語,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小組賽讀。(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3、理清寫作順序,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邊演示邊練習說話)
4、根據提示,創設情景,練習說話。(課件出示(圖片):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看看作者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
5、小結: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認識的錢塘江,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聲音氣勢)
三觀看錄像,激發情感
1、觀看錄象,,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動手寫幾句想對錢塘江大潮說的話)
2、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現在錢塘江大潮還沒有被科學家利用,等你們長大后可以去研究)
3、課外延伸:介紹書籍,網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⑶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⑶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7、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借助詩境,訓練說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布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⑵ 《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⑶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篇、薦、燥”等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學會運用。
3.從葉老身上體會做人做事一絲不茍、認真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體會葉老做人做事一絲不茍、認真的態度。
【教學難點】
將學習到的修改作文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回顧之前剛剛學過葉圣陶先生的另外一篇課文《爬山虎的腳》,和本課建立聯系。
導入語:這學期剛剛學過的《爬山虎的腳》是哪位作家寫的?從葉圣陶先生身上學習到了什么?今天來學習新的`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看看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從葉圣陶先生身上學習到什么?激發好奇心,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疏通文意)
1.讀準字音,認識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并適時指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燥、躁”字進行區分。
3.疏通文意:文中回憶了葉圣陶先生的幾件事情?指名同學簡單概括。
(生回答并總結)修改作文,拜訪葉老。
(三)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請同學再次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出感觸最深的事情,和同桌交流感受。
2.在批改作文這件事中,指名學生讀讀作者看到葉老修改作文后感受的句子。并展示葉老批改作文的原稿,讓學生直觀感受“密密麻麻”“到處”,體會葉老的一絲不茍、認真的做人做事態度。
3.接下來以同桌兩人為一個小組,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五分鐘的討論。
找一找葉老一共修改了作者的作文幾個地方?
每個地方都是如何修改的?
修改之后好在哪里?
從中你又學到了什么?
4.最后再請同學齊聲朗讀葉老給作者寫下的評語感受評語中那份溫暖和給予自信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學以致用,給每個學生發一份簡短的作文初稿,用學習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對其進行修改,不理解的地方同桌交流或者詢問老師,老師進行巡場指導。
(五)總結全文,回顧知識
請同學上臺當小老師,總結本節課上所學習的內容,可以從字詞、情感等方面來談談。
(六)課后作業
自學后半部分,并明確提問:文章一共出現了幾次爬山虎,每次都是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作者當時又是怎樣的心情?下節課來和大家分享學習成果。
五、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了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女媧的獻身精神。學會幾種復述課文的方法。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感受女媧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學會復述課文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詞語,連詞復述:
導語:上節課我深入學習女媧補天的原因,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誰能讀出這些詞語?
1、指名讀出下列詞語
歡歌笑語轟隆隆黑黑的.大窟窿道道深溝熊熊大火圍困掙扎零零星星冶煉
2、連詞復述。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呢?誰能講一講這個故事,最好能用上這里面的詞語。
二、品詞析句,解讀文章
1、女媧看到人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難過極了。她要救人類,那么她為人類做了什么呢?到書中找*。
生讀書后匯報
2、女媧就是人類的恩人。人類現在暫時脫離了危險,但是洪水還會再來,大火還會再燃燒。女媧深知這一點,所以,她又為人類做了什么?我們找出關于女媧如何補天的詞句,看看哪些地方讓感動就劃出來,作上標注。
3、品句:她忙了“幾天幾夜”換成“好幾天”。
4、說話訓練。女媧不辭辛苦為人作了這么多。你現在想對女媧說點什么?帶著對女媧的敬佩,朗讀這一段。
5、聽了你的朗讀我好象看到了女媧正不怕辛苦的找五彩石。找五彩石辛苦,冶煉五彩石補天更不易。讀課文第四段看看哪些詞句表現出女媧這些品質。
6、找煉石補天的動詞。
7、加關聯詞準備復述課文。
經過千難萬險女媧終于把天補上了,她是什么心情?咱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一起讀第四段。如果在這段文字中加上一組關聯詞。“先……然后……最后……”請你試試應該加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用關聯詞梳理層次,為學生復述課文提供了一個抓手。)
學生試填
引導學生復述課文。
8、小拓展。這個神話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說法不一樣,除了書中的這個結局之外,你還知道別的說法嗎?
三、體悟主旨、深化理解
1、寫作方法指導。“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這段話,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2、到文中找一找象這樣的句子。學生讀找到的句子。
四、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五、板書設計:
31女媧補天
起因天塌了一大塊
經過找五彩石、煉五彩石、補天
結果天補好了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材簡介
本課是一則寓言,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學會“青”的正確書寫,認識其他生字。
過程和方法: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
三、設計理念
1、以學定教,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相信學生,讓學生使用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充分展開自主學習,發揮教師“組織者”的功能。
2、低年級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觀、新異的刺激活動調動起來,激起學習的興趣。
3、讀中品位,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小河與青草》
齊讀課題
2、把“與”換個詞嗎?
(二)、精讀課文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
貼圖出示:小河說說:()的小河
在小河邊貼上:青草說說:()的青草
2、出示課文第一小節
(1)問:小草就一叢嗎?課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的?
請學生起來貼圖:長滿青草
(2)指導讀:小朋友,美嗎?用美美的語氣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3、師:小河邊為什么會長滿青青的小草呢?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出示第二、三小節(第一次對話)
(1)小草對小河說了句什么話?
出示一杯清水:你們覺得這杯水怎么樣?
在杯底放上一張小魚圖片,請學生上臺觀察,問:你看到了什么?
師: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清澈見底
自讀詞語,指名讀,齊讀。
誰能夸夸小河?
自讀,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通過觀察實物的`方式來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讓學生多讀多悟,并注意語詞的積累]
(2)聽了小草的話,小河驕傲了嗎?他怎么樣了,說了什么?
指名讀小河的話
出示:緊緊抱住個別讀
師:誰能來把這個詞語表演一下
再指名讀,齊讀。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課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緊緊抱住。
如果沒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小河會怎么樣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變成渾濁的泥水,理解“渾濁”。
[表演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以演助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更好地理解了“緊緊抱住”。另外,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抽象的語詞形象化了。]
(3)說話:因為小草將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說
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
[通過說話訓練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讓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情景朗讀,在讀中更好地感悟]
3、接著,他們又說起了悄悄話。
出示第四、五小節
(1)自讀這段對話
(2)比較讀:你長得碧綠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你長得碧綠的,真讓人喜愛。
如果你是小草,你會喜歡哪一句?為什么?指名讀,夸夸小草。
(3)小草聽了小河的話有沒有驕傲呢?他是怎么說的?
讀小草的話
實物比較:碧綠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問:青草會在什么情況下干枯呢?
(4)說話:因為,所以。
(5)指導朗讀:讀出感謝的語氣。
自讀,分角色朗讀。
4、正因為小河與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節)
(1)自讀這一小節
(2)問:為什么“更歡了”“更綠了”?
(3)指導讀:讀出歡快的語氣。
[讓學生通過比較的朗讀來體會詞語的運用,在讀中感悟。同時貫穿說話訓練,并在上次說話的基礎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魚,我想對小草說……
如果我是愛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對小草說……
[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說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學“青”
1、觀察字,說說記憶方法
2、指導書寫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都有同感:指導學生作文時頗感棘手。我們學習了新《語文課程標準》后,懂得了新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要求,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這個要求給語文教師的啟示就是:作文課堂教學應是以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有效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習作時變被動為主動,從“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作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呢?我認為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習作興趣
以往作文教學都是根據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個單元就讓學生習作,叫同步訓練,這種方法當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學生的選材范圍。領會能力強的學生當然不在話下。學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領會程度布置習作,讓學生感興趣,這樣作文起來就會輕松了。
在新課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習作,這樣的編排就很科學,有三個題材供學生選擇:1.寫“難忘的第一次”;2.請你認真觀察某個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個道理;3.寫觀看漫畫“假文盲”的感受。從這三個題目看,第二和第三個題目很多學生是放棄選擇的,因為他們不感興趣。而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第一個題目,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了,所以記憶猶新。有話可說,寫起來就輕松了。給學生選擇大的習作空間,學生才會感興趣,才能達到習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養學生習作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學生的習作感悟
以前,很多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習作方法的指導,文章的“開頭——過程——結尾”用什么樣的方法寫,怎樣寫都一一講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節課時間幾乎都用于指導上,這種限制思維的指導顯然是不科學的,會導致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沒有創意。在一次統考評卷抽查中,我發現五十個學生的作文,就有幾個學生作文雷同,他們幾乎都是寫同樣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寫“我與書的故事”,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看完一本書后的感受。寫記敘文的學生中,九個學生這樣寫“我把書收在懷中,不讓雨水淋濕,回到家里,書安然無恙,我卻成了落湯雞。”顯然,這些學生要么是在教師范讀佳作時記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師在指導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學生只能如此寫才符合教師的要求,學生的個性化容易受到壓抑,自然在習作中自我表達的情感也不會流露。然而,要張揚學生自身的習作個性,主動習作極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習作感悟,哪怕教師在作文課堂中只講了一篇文章開頭如何寫,只要學生一旦有了習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維發展很快把過程、結尾寫出。學生習作感悟就如同我們平常所說的語感一樣,有語感,對文字的理解就會順理成章。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注重學生習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學生的習作感悟,我們可以依靠學生閱讀文章,體會寫法上去培養。例如,教師在上作文課前布置學生從《同步作文選》和《優秀作文選》中,找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然后帶進課堂進行集體交流,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體會寫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寫法,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除體會自己的文章寫法外,還體會了其它許多別的同學喜愛的文章的寫法。這樣,由學生自己感悟總比教師一味傳授寫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三、注重習作教學中的發展性
如果教師以看學生習作結果,來衡量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學水平,那是因為我們的教師往往從學生習作的字數,學生習作中的文字表達的優美與否,文章結構等這些結果來看待學生的習作,這很容易導致教師向學生的習作提出高要求。對于不會寫或寫不好的學生只會挫傷他們的寫作自信心,讓學生怕寫作文以致寫不出文章;對于能寫的學生則讓他們在習作中只向教師的目標邁進,湊字數、抄襲范文,亂套結構的現象就會出現。學生習作根本談不上有獨特的個性,而且這也只不過是“要我寫作文”而已。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習作的發展性過程,學生習作完全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張揚了個性,作文教學實效就會大大提高。
四、注重學生生活體驗
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這就表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少教師雖然理論上認同這個觀點,但實際上與其背道而馳,刻意追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范文進行習作,立意要統一,寫法要統一,這樣的作文訓練使得學生思維個性嚴重地受到束縛,學生作文也就只能夠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文章并不是依靠教師灌輸習作觀念,而是讓他們親自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讓學生的心靈、思想說話,讓真實作文在他們心中安營扎寨。比如,習作要求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農村的孩子參加了勞動,他們會懂得馬蹄草是生長在泥土里的,他們會知道怎樣去從泥土里挖出來。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認為是長在樹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場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壞蛋,要消滅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錯,但你要他寫怎樣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農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樂趣寫得具體生動,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體驗;同樣,你讓城市的孩子寫參觀記,他們去參觀過了,所以能寫,而農村的孩子,連城都沒進過,更別說去參觀風景名勝了,要他們寫就寫不出來。因此,同一題材的習作,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生活體驗不同,寫出的文章就不同。這就表明了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就是他們心靈的軌跡,也是他們習作的真實題材。“新穎的題材源自真實”,正是這樣一個道理。由此可見,注重學生生活體驗,才會讓作文教學走上一條光明的大道。
五、注重多元的開放式習作評改
對學生習作后進行評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而評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寫作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寫作水平。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都是教師包攬了評改。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的包攬,容易使教師用主觀標準去評價作文。因此,給學生評改作文時會導致評價落差大,結果是評價為低下的學生則受到了習作上的打擊,習作上稍有進步的學生卻受到了忽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學會評價與修改自己的作文,實質上也是對這種教師包攬一切的習作評改的改革。
筆者在開放式評改習作時,多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方法進行。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這樣的幾個環節后,學生能從自己的作文中看到優點,也看到不足;從同學的作文中,也能吸取經驗,資源共享。評改完之后,可以由學生小組推薦佳作,作自我展示,讓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習作成功的快樂。因此,注重學生多元開放式習作評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張揚自我的個性并參與到習作評改中來,促使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有更深刻更主動的反思,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寫作上不斷取長補短,取得進步。
總之,如何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總結、提高。我相信,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作文教學可以說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吧!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一、小故事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覺得安徒生的語言怎么樣?是的,安徒生有智慧的語言很有魅力,駁得那人啞口無言。
1、小結: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語言:交流要運用口頭語言、思考要依靠思維語言、寫作要駕馭書面語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語言的魅力》這一課,去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2、回顧課文內容。(課件)
二、瀏覽閱讀,初步感知文中最就有魅力的語言。
1、默讀課文1—5自然段,你認為,在這篇文章中哪句話最有魅力,請你把它畫下來。同桌互相討論、交流。
2、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面的表格。(語言要簡練)
3、匯報交流情況。哪句話最有魅力?開始牌子上寫的是什么?比較兩個句子。(板書)
三、理解重點語句,感悟語言的魅力。
1、品味句子1:我什么也看不見!(課件出示段落)
(1)誰來讀一讀?
(2)通過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這是一位失明老人……)
(3)指導朗讀。(用痛苦、悲傷、無奈……的語氣讀)
(4)面對這位可憐的老人,路上的行人們看到木牌時態度是怎樣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抓住“無動于衷”、“淡淡一笑”、“姍姍而去”等詞體會行人的冷漠、無情,并指導朗讀。(生答,相機填表)
板書:無動于衷
教師導語:同學們,老人一上午什么也沒有得到,這是多么令人同情呀!難到在偌大個繁華的巴黎街頭就沒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嗎?是誰使事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呢?他是怎樣幫助老人的?(1、給錢;2、添幾個字)結果怎樣呀?(生答,相機填表)板書:解囊相助
2、品味句子2:春天到了,可是……
(1)指導朗讀,師生對話(愉快、熱烈、親切、美好)
教師相機引導:是啊,“春天到了”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令人富于想象,讓我們大聲喊:春天到了!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百花齊放,柳枝飄動……)
這詩一般的語言讓路上的行人和同學們一樣產生了美好的聯想。請仔細閱讀第6段,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①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②播放春景課件,隨景朗讀。
③教師導語;春天的美景又何止是這些呢?
仿說句子:是啊,春天到了,……那……那……那……那……,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同學們,路上的行人們,當你們正沉浸在這美好的春景想象之中時,請大家再往木牌上看看,可是怎樣?(屏幕全黑)
(2)朗讀對話: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老人家,你看不見什么?……)
面對雙目失明的老人,路上的先生、女士、夫人,此時你們有什么感受?
這位小姐,你說……你會給錢嗎?
這位先生,你此時什么感受?給他錢了嗎?
這位夫人,您上午路過這里了嗎?此時你給錢了嗎?為什么?
(3)指導朗讀最后兩句。(課件)
(4)質疑:學習到這,讓我們比較上午、下午的情況……是什么使老人乞討的結果發生巨大變化?(看表格)同學們,“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句話之所以能夠產生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詩人把人間最美好的景色和人間最悲慘的現實放在了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打動了每個善良人的心,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板書:語言的魅力)
(5)、看來同學們的心已經被這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請把你的這種感動送到字里行間,自己讀一讀。(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6)、詩人運用了有魅力的語言幫助了老人,他的這種相助是用金錢不能衡量的`,他僅僅幫助了老人嗎?(不,他不僅僅幫助了老人,還幫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幫助了這個世界,喚醒了人們的善良之心,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3、小結過渡:法國大文學家雨果曾有一句名言:“語言就是力量!”。
四、拓展延伸。
1、在我們生活中就隨處可以看見能夠打動人心的有魅力的語言。誰能把課前搜集到的能打動人心的話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2、觀看老師搜集的資料。
師:能喚起人們同情心的語言才是有魅力的嗎?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那些能帶給人們力量,信念,激發人們向上,給人以安慰、鼓勵幫助的話都是有魅力的!下面給大家看個小故事。
師:能改變你一生的語言,這不僅僅只是具有魅力了,還教會了你如何做人!
3、你能給下面的幾幅畫配上有魅力的語言嗎?
五、小結提升: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也說過:“只有智慧的語言才有魅力。讓我們在語言中學習智慧,用智慧打造亮麗的語言。這樣我們的語言才富有魅力!”
六、板書設計
我什么也看不見!
無動于衷
春天到了,可是……解囊相助語言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會正確區別和使用學過的漢字,了解相反意思的詞語。
2.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收集資料的習慣。
3.學習怎樣向別人道歉,培養學生做人的品質。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本課學習內容:語海暢游、讀一讀和我的采集本。
一、激趣引入
二、到語海中暢游
1.玩玩說說
(1)出示第一題中的字,學生自由認讀。
(2)看看漢字的讀音和結構,你發現了什么?
(3)把這些漢字進行分類。
(4)小組交流是怎樣分類的。
2.連一連
(1)讀一讀,把詞語讀準確。
(2)說一說:每組左右兩邊的詞語有什么共同點?
(3)用筆把左邊表示動作的詞和右邊表示名稱的詞連起來。
3.讀句子,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1)自由朗讀短文。
(2)小組互讀,注意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提出意見。
(3)一邊讀,一邊想象短文描寫的畫面。
4.我的采集本
(1)出示采集本的內容,向同學說說。
(2)誰能補充幾個?
(3)把你知道的故事或古詩采摘到采集本上。
第二課時
本課學習內容:說話寫話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二、了解內容,說說圖意
1.讀讀要求,然后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上畫的是誰和2。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看圖的收獲。
3.學生提問題。
4.小組合作解決。
5.教師點評。
三、獨立寫話,互相交流
1.引導學生把剛才說的`寫下來。
2.小組合作交流,互相提出意見。
3.欣賞優秀習作。
第三課時
本課學習內容:能說會道(口語交際)
一、情景引入
1.表演:小明畫畫的時候,不小心把顏料弄到小芳的衣服上。
2.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樣做?
3.揭示課題:道歉
二、明確要求
1.態度大方,語言誠懇。
2.認真觀察,把情節生動地說出來,再演一演。
三、情境交際
1.認真看看畫面和對話,想想這個故事上怎樣發生的,后來他們又是怎樣做的?
2.指導學生把兩幅畫看仔細,把內容說具體,說生動。
3.分工合作,演一演。
4.小組互相說一說,評一評。
5.自薦面向全班表演,其它同學注意把情節看清楚,記住情節,然后有條理說出來。
6.評出最佳表演者和最佳口才者。
四、教師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結合自己經歷體會莘莘學子對母校的深情。反復誦讀,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反復誦讀,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構想
通過談話導入本課內容,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全詩結構。學生再讀深入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寫批注,體會全詩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校慶的時候嗎?當你們畢業后,也來參加母校的校慶你的'心情會怎么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萬歲,母校》這篇現代敘事詩。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學生容易讀錯的字,注音
2。自由讀詩歌,你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新知:
1、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找生說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萬歲,母校》是一首現代敘事詩,這首詩通過敘述母校校慶時學生紛紛回母校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校的贊美之情。)
3、分層次,概括內容。
(1)第一、二小節,點出建校五十年許多學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節,介紹了不同職業的學生。再現了當年母校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3)第八至十一節,描述了師生共聚的感人場景。
(4)理解最后一小節。指出從母校畢業的學生,奔赴祖國四面八方,在不同崗位貢獻自己的力量。也體現母校的作用,培養我們成為祖國明天的棟梁。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5、找學生朗讀。
6、分組比賽。
四、編排情景劇《20年后再相會》
五、生談感受。
作業設計:
1、寫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會》。
2、描繪20年后的校園景象。
板書設計:
萬歲,母校
對母校的贊美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早春》教學設計07-22
小學語文《畫》教學設計08-09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5-09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5-08
小學語文母雞的教學設計04-25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設計04-09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9-23
小學語文《白楊》教學設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