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課題
秋天的懷念
課時
1
上課時間
XX年9月14日
課型
閱讀課
閱讀目標
閱讀導語,設定學習目標:
核心解讀
本文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透過對母親一個個平凡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從字里行間詮釋了母愛的內涵。本文是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語言樸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目標鏈接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習時,要讀懂課文,并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通過質疑、抓重點詞句等學習方法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感受崇高的母愛以及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
學習過程
導學過程
一、學生獨學,初讀生疑(用時:5分鐘)
1、檢查預習情況。
2、根據導語設定學習目標。
3、學生圍繞目標靜學,并做好讀書筆記。有不懂的請教小組同學。
(一)導入語:
1、故事導入:
2、閱讀導語,設定目標。
(二)結合“十注”、進行“三讀”,獨學課文,獨學課文初步解決問題。
1、讀文自主學習:
一讀:快速瀏覽,對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排除生字詞語障礙。整體感受文章基本內容。
三讀: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想,做到三動“眼動、手動、心動”。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對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見解,做好旁注。
2、測查獨學情況。
(1)、()無常()來()去()出()外
()拉拉潑潑()絮絮()
熱烈而()()而高潔咱娘兒倆()。
(2)、我的疑問:。
二、學生合作,研讀解疑(用時:10分鐘)
1、抓住“神態,語言和動作”等細節描寫,多讀多悟。
2、“抓住重點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于無聲處聽驚雷
3、讀書─質疑
4、每一個答案,都要找出相關的句子,說出怎樣體會的,學習做閱讀筆記
環節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交流獨學成果,小結問題,引出探究話題。
2、關于教師預設的話題進行探討研究。
探究:
話題一:秋天()(填干什么)(以此找出文章線索)
話題二:()的母親。(找出寫母親的語段,朗讀,感悟,體會)
話題三:()的“我”(找出寫“我”的語段,朗讀,體會)
三、學生展示,品讀釋疑(用時:15分鐘)
仔細傾聽,對不同觀點進行辯駁
環節要求:通過組內展示和班內展示,陳述自己的意見,組間辯論,教師適時點撥。
展示合作學習成果。
提出問題,請教其他同學解決。
四、學生探究,發展擴讀(用時:5分鐘)
用文中的表達手法寫話
探究:父母之愛
提示:怎樣透過平時生活中不值一提的一些小事,來表現父母關懷我們。我們又是如何回報父母的。
五、學生達標,能力測讀(用時:5分鐘)
閱讀下面這篇短文,你想說什么?
媽媽的賬單
一天晚上,我正在準備晚飯,我的兒子走進廚房遞給我一張紙,他在紙上寫了一些東西。我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仔細地看了看,上面寫著:割草,5美元;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鋪1美元;去商店,50美元;你去購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優秀的成績,5美元;還有打掃院子2美分。
看著他滿懷期待地站在那里,千萬個記憶一瞬間閃過我的腦海。我接過那張紙,翻到背面,在上面寫道:
懷你9個月,免費,為你熬夜,請醫生為你看病,免費;多年來花在你身上的時光,為了你流過的淚,扶養你成長所付出的一切,免費;日日夜夜為你擔憂,將來還要為你操心,免費;給你忠告和教你知識,供你上學,免費;給你買玩具、食品、衣服,為你擦鼻涕,免費;兒子,當你把這些都加到一起時,媽媽付出的所有的愛都是免費的。
看完之后,兒子的眼睛浸滿了大滴的淚水。他望著我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
說著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很大的幾個字——賬已付清
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走進紐約》。
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游記單元,共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巴東三峽》、《周莊水韻》、《青海湖,夢幻般的湖》都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讓學生在感受祖國山河壯麗可愛的基礎上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走進紐約》是一篇描繪異國風光的游記,作者以多種修辭、急促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繁榮景象和緊張的生活節奏,讓我們開闊了視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增強改革開放意識,學習其先進之處,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現代文的閱讀與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步驟,但本文的教學我還要注入新的元素,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選擇此文也考慮到當今的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渴望交流,渴望走出國門,了解世界。
三、 教學目標確立
根據大綱、教參及本單元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查閱資料、結合圖片較全面地了解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狀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悟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立志為祖國昌盛而努力。
四、 重點、難點確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文在寫作語言上獨具特色:大量的修辭、很多的短句、連續的疊詞疊句,節奏感強、具有震撼力、妙不勝收。這些知識點在以往的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較為了解,同時,這些知識的大量積累和運用對學生的寫作極有幫助,應視為重點;本文屬游記散文,學生接觸很少,對它的寫作順序及方法不甚了解,只是在《竹林深處人家》(七年級上冊)中提到過“移步換景”,應視為難點。故明確如下:
重點:學習和掌握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及節奏急促的語言、句式變換的作用。
難點: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的反映描寫對象。
五、 教法與學法說明
新課標提倡“先學后教”,教法是為學法服務的,因為教法只有在適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才是有效的,教無定法。新課標提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六、 課前準備說明
1、 預習課文,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掌握生字、新詞的音、形、義,積累特色詞語。
2、 熟練查閱有關世界大都市的資料,配合理解課文。
3、 電腦制作配樂朗讀,開心辭典式競賽題。
4、 本文是自讀課,一課時完成。
七、 教學流程的`預測與分析
教 學 設 計
1、 導入新課 (3分)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象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聚攏提升,所以我很重視導語的設計。同時倡導讓學生先預習,根據所得所感自行設計導語,教給他們設計方法,鼓勵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擴大閱讀面,各盡其能,各展其才。
此文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大屏幕展示——紐約街景:畫面上有一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也可播放《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千萬次地問》)
2、 整體感知 (12分)
形式:播放電腦制作的配樂朗讀,圖文并茂,展現課文內容,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3、 感悟探究(幻燈片展示 20分)
(1) 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紐約給你的整體印象。
(2) 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觀察事物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寫景順序是怎樣的?試舉例說明。(此題的設計便于把握全文,突破難點)
(3) 你認為本文在語言上有那些特點?試舉例說明并分析其作用。
(此題的設計利于學生積累運用,把握重點。)
(4) 文中反映了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找出來并加以揣摩。
(此題的設計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5) 說出你的問題 (進一步體現自主、合作、探究之精神)
4、 拓展升華(開心辭典式競賽題 6分)
(1) 紐約城的城標是 A大衛雕像 B自由女神像 C大思想家雕像
(2) 自由女神像是哪國人民為慶祝美國100周年國慶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 A英國 B德國 C法國 D意大利
(3) 自由女神像的設計者 A布朗格 B克魯司 C艾菲爾
(4) 帝國大廈頂部的泛光燈顏色會因時間或重大事件而改變,9、11事件亮的是
A藍色 B綠色 C黃色 D紅色
(5) 世貿中心分東樓西樓,兩府并立,均有多少層 A88 B100 C110D130
(6) 華爾街僅長500多米,卻是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征。它的著名標志是
A猛獅 B奔馬 C銅牛 D巨象
(7) 請用下列字母拼出紐約市區一著名大街 A A O I B U L H I
(8) 1993年紐約與我國的哪一城市結為友好城市?A北京B天津C上海D深圳。
(9) 你能以“丑陋的美國”為內容列舉出三、四種現象嗎?
(10) 請以“飛躍的中國”為內容,舉三、四例加以說明。
結束語:(4分)
紐約美國、美國紐約,是五光十色的萬花筒,是光怪陸離的魔幻鏡。這里有高雅的藝術,也有最低級的娛樂;有優雅的教堂圣地,也是犯罪的溫床;有豪門,也有乞丐,所以說它是天堂也是地獄。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要集其所長,棄其糟粕,你們是建設者,要用智慧辨識是與非,假惡丑,努力學習,為國震威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
3.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領會文章的表達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播放圖片);朗誦法(配樂朗誦、自由朗讀);討論法;教師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秋季風景圖,提問:“同學們,看到這一幅幅秋季美景大家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美麗的秋天里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預習方式介紹文章寫作背景,指導學生朗讀,突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注意:朗讀過程中借助工具書解決有疑問的生字)。
2.教師播放音頻,學生跟隨音樂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課文題目為秋天的懷念,懷念的是誰?文中都寫了那幾件事情,用原文中的話概括回答。
明確:懷念的是母親,寫了四件事,分別是:我雙腿癱瘓,母親安慰我;母親重病纏身,瞞著我;為看菊花,央求我;臨終囑托,牽掛我。(板書:母親)
(三)合作交流,深入研讀
1.再次朗讀課文并思考:21歲,正是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去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沒有了雙腿的.史鐵生心里非常痛苦,請同學們找找課文中敘述作者心里痛苦的句子,談談你感受到什么?
明確:①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地墻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從這兩句話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絕望,因此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作者此刻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板書:兒子、易怒、輕生)
2.面對如此痛苦的兒子,母親又是怎么勸他的呢?大家找找課文中的句子,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怎樣母親形象?
明確: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撲過來”,勸慰我“好好兒活”,通過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位堅強而感人的母親形象,母親此時忍住的不僅是兒子輕生的痛苦,同時也是自己身患重病的痛苦。)
3.小組合作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小心翼翼的照顧與關愛?
明確:(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母親充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兒子發脾氣時,悄悄躲出去,讓兒子徹底發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擔心兒子做出“傻事”,偷偷地聽著兒子的動靜。母親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來到我身邊,眼圈紅紅地,是因為看到兒子這般模樣,心疼而哭了。依然看著我,目光始終陪伴著我,讓內心孤獨的我并不孤獨。)
(2)那天我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一個“擋”字將母親唯恐我會因看到窗外落葉而觸景傷情的心理刻畫地真切感人。央求我去看菊花,這是母親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絕,說明母親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想讓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從“憔悴”,又看出了,母親已經病入膏肓,但她還是沒有放棄讓我好好活下去念頭。)(板書:照顧、關心)
4.默讀課文并思考,在母親病重時,仍然忍住病痛照顧自己殘疾的兒子,在母親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依舊是自己的兒女,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而多年過去了,當作者再次回憶母親時內心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整篇文章在創作上有什么特色?指定學生回答。
明確:這是一個無私寬容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同時隨著作者年紀的增長,當作者再次回憶起母親時,內心除了懷念就是深深的愧疚。作家用凝重的筆觸通過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板書:偉大、無私,懷念、愧疚)
5.朗讀課文并思考:文中多次母親提起要去看菊花,在最后一段也著意寫北海的菊花,用意是什么?
明確:一方面是母親帶我看菊花,這是對生命的熱愛,菊花既寫出了秋天的美,也寫了母愛的美,寫出了母親希望“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樣堅強!另一方面菊花的淡雅高潔,正是母親品質的寫照;菊花熱烈深沉,也是母愛的寫照;母親愛花,我看菊花又是對母親的緬懷。最后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了嗎?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母親和我”的故事。學生自主回答,教師總結:母愛是無私的,在感受到偉大母愛的同時,請多給母親一點愛與關懷,哪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讓母親時刻感受到兒女的關心。愿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這篇文章作者通過抓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對母親動作、語言、心理的刻畫,展現了一位偉大、無私、寬容的母親給作者重燃生命的勇氣與信心,感動了一位又一位讀者。
作業:下課后請同學們學習作者這種寫作方式,選擇一位你生活中對你重要的一位親人來描寫,字數不限,下節課一起交流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所以在本課中設計了多次閱讀,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讀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旨在把學生引向作者豐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對母愛內涵的深層詮釋,引向對活著意義的深層追尋。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基于此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重點和難點得以突破。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縱觀我國教育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設計模式的發展,呈現出這樣的兩種大體趨勢:一種是繼承和完善中國傳統教育,“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設計理論確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課堂實踐中我們已經充分地發揮了它的優點: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方便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方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適用于科學知識的系統傳授;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另一種是美化和宣揚美國式教育,效顰基于建構主義的“以學為主”教學設計模式,該模式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并要求較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認知探究工具的支持,因而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培養了大量的創造型人才,這是其突出的優點。但是,由于這種教學設計模式只強調學生的“學”,往往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不利于各學科知識的系統傳授;另外,由于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
筆者認同這種“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模式,它能將“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兩種教學系統設計完美地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即注重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注意了學生素質的培養。
《桃花源記》的設計課時是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教師適當指導,主要學習字詞、難句翻譯及誦讀。對字詞的學習,進行了適當的整理,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以求得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重點在第二課時。通過對目標、學生特點的分析及第一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教學。
一、導入
由《飲酒》導入,并問: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由于這首詩是八年級學過的,通過對舊知識的溫習,較自然地引入作者及背景,導入過程較為自然,新舊知識也有了關聯。
二、初讀感知
1.配樂朗讀,請兩位學生朗讀課文,教師課件配樂。
2.師生對兩位同學的朗讀進行評價,正音正字。
3.解決文言詞語。課件展示一些重點文言詞語(分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提問。
4.翻譯重點語句。
這一環節主要是對上節課的復習,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為整體理解課文打下基礎,也為下一環節的開展蓄勢。
三、創造性閱讀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陷入對課文的逐句翻譯中,使得課堂教學呆板、缺乏生氣,筆者的這一設計就是要打破常規,使之成為一堂課的高潮,這就是創設情境,創造性地再讀課文,變枯燥的翻譯為有趣的再閱讀。具體設計如下:
師:我們剛才的學習,大家的勁頭都很足,很好。桃花源最后沒有人找到,這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憧憬。可是,當時,誰也不知道,有一位教師先生和他的學生在漁人離去的一個月后,又一次來到了桃花源。
大家的表情很驚訝,課堂初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師:假如老師就是晉太元年間的'那位教書先生,你們就是我的學生(我指了指靠邊的一組學生),我們的教室就是桃花源,在座的各位是桃花源的百姓,我們來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好不好?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師:漁人發現了一處叫做桃花源的好去處,吸引了無數的人前去,可是這個地方卻如海市蜃樓一般,不見了蹤影,真是令人神往啊。聽說周圍風景絕佳。也罷,今日就帶著弟子們去見識一下(大家笑)。
我示意了一下讓大家安靜。
師:泛舟溪上。百聞不如一見,果然絕佳(課件展示美景圖),觀之使人流連忘返啊!
問一生:我們走了多遠了?
生1:不知道(生笑)。
師:忘路之遠近,是不知道啊。咦,前面風景怎么大不同?你來說一下(指另一生)。
生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芳草鮮美(生笑)。
師:看來你就是陶淵明啊(善意的笑)!
……
師:真是太高興了,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別人想破了頭,找斷了路都沒來到桃花源,我們師徒卻于無意之間進來了。哈哈哈!
隨意走到一位學生跟前,叫起他。
師:老人家,你老高壽啊(生笑)。
生3(有點扭捏):100歲了(眾笑)。
師:那可是老壽星了。你老看上去精神蠻不錯的。
生3:別看我歲數大,可是頭不暈,眼不花,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再活50年(眾大笑)。
師:呵呵,老人家,就您這精神頭兒,再活100歲也有可能啊。祝您長命百歲(有生笑)。呵呵,說錯了,應該是祝您長命兩百歲(生大笑)。
……
從這里的情境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在此處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體現得恰到好處,而作為主體的學生因為信息技術創設的情境感染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再學習,使“學”和“教”相得益彰,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體驗得到知識的快樂。
四、探究考證
經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大家意猶未盡,筆者借此又適時地拋出這樣兩個問題:
1.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
2.漁人在本文中是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的?
引導大家分組討論。大家在討論中,都能夠查找資料(雖然不多),依據課文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對于第2個問題,以往教學中容易忽視,筆者也借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揣測或許在陶淵明的筆下,“漁人”就是“愚人”吧。
最后,對于主題,筆者做了如下的總結:本文借武陵漁人偶然發現桃花源的故事,表現作者對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動亂、黑暗生活的不滿,同時表現了對不守信用、虛偽奸詐、趨炎附勢的市井媚俗之徒的強烈諷刺和批判。
總體上看,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真意切的課堂氛圍,從而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來,這樣便能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完美結合。但以上僅僅是一兩節課的一個實踐片斷。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把信息技術的手段運用到課堂上,這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主旨概述
課文記述公輸盤替楚國造云梯,準備去攻打宋國,墨子聽到消息后連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表現了墨子臨危不懼,智勇雙全的性格。
二、結構內容
全文共22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說服公輸盤,并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文章開頭先介紹事情的緣由,中間部分詳細敘述了墨子與楚王和公輸盤斗爭的經過,最后一部分清楚地介紹了事情的結局,脈絡清晰。
三、嚴密的邏輯性
《公輸》一文記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和實踐精神。文章通俗平易,樸實無華,特別講究邏輯的嚴密和說理的充分。
墨子首先從道理上說服公輸盤。攻城殺人是不義的行為,墨子以獻金請公輸助殺辱己之人,從而引出公輸的話“吾義固不殺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責公輸四個不義的表現,指出其“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弓弩齊發,步步進逼,使公輸退無余地,理虧而折服。這是止楚攻宋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以楚王攻來如棄貴偷賤的荒謬之舉,來說服楚王。巧設三個生動的比喻(舍文軒而竊敝輿,舍錦繡而竊短褐,舍梁肉而竊糠糟)、三層鮮明的對比(大而富的楚國與小而貧的宋國),使楚王不得不稱“善”。第三步則是在義勝理足的基礎上以實力戰勝公輸,以智慧揭露公輸“我知所以距子”的陰謀詭計,正告楚王宋國早有防御,迫使楚王放棄襲宋的.。計劃。文章充分表現了墨子的勇敢和反攻伐的主動精神。
總之,《公輸》以假設、類比和推理的方法巧妙說理,透辟有力,特別是運用欲擒故縱、誘敵入套的技巧,不僅使文章邏輯嚴密、說理充分,而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文中的特殊句式
1、“宋何罪之有?”,正確翻譯是“宋國有什么罪呢?”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正確的語序是“宋有何罪”,“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2、“夫子何命焉為”,正確的翻譯為“你(有)什么見教呢?”本句中,本來沒有謂語,在翻譯時應補充出來。“焉為”表示疑問語氣。
3、“胡不見我于王”正確的翻譯為:“為什么不把我引見給大王呢?”“見我”,理解為“(把)我引見。”
五、曲折的故事情節
《公輸》一文以生動的對話、鮮明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采用對話形式,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侵略精神,而且可以從中領略墨家崇尚樸質的文風——以達意為主,不講求文采。故事情節卻是一波三折,懸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去見公輸盤,出人意料的是,見面后墨子并沒有直接勸阻公輸盤,而是宕開一筆,先邀請公輸盤替他去殺人,制造了一個懸念。墨子見楚王時也是如此,大家都以為他要勸說楚王,但墨子卻和楚王聊起了偷竊病,又是一處懸念。當讀到“公輸盤服”和楚王稱“善”時,讀者一定會以為問題解決了,但這兩處各自均是波瀾又起,懸念再生,令人不讀不快。
六、比喻與排比手法的運用
在說理的過程中,本文不僅巧妙地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如用“文軒”比喻楚國的地域遼闊富饒,用“敝輿”比喻來國土地的狹小貧瘠,用“粱肉”和“錦繡”比喻楚國的富足,用“糠糟”和“短褐”比喻宋國的貧窮,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擴張領土的野心,發人深省,很有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了排比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墨子與公輸盤的第一輪辯論中,連續用了五個“……不可謂……”,在語勢上你連發的炮彈一樣有力,在內容上從不同角度對公輸盤進行了斥責,令其難以招架,無可推脫。
七、抓住文中的辯論進行教學的方法建議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種辯論,有辯論就必須有矛盾的焦點、矛盾的雙方。因此,學習《公輸》,我們應在熟知文義的基礎上理解幾組辯論中雙方的焦點及立場,分析他們辯論的方式及技巧,以及他們在語言中所表現的各自的性格特征。攻宋和反攻宋是全文的矛盾,文章就抓住這個矛盾,步步深入。起初墨子和公輸盤辯論,譴責攻宋“不義”;接著和楚王辯論,將攻宋與患“竊疾”相提并論,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實質;后來由辯論轉到了攻防之術的實際較量,直到打破了敵人的一切幻想,更加深入地證明攻宋的不足取。就在這對矛盾不斷發展、激化、解決的過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越來越鮮明。學習這些知識后,我們也可嘗試著運用這些知識,找幾個辯題和同學練習辯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本期課程《初中語文提問的設計與生成》,主講教師楊美俊,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學院教師。聽了楊老師的課后,我頗有收獲。
正如楊老師所講,教師在備課時,主問題的設計是不可少的,而課堂問題的設計首先要求老師正確解讀文本。教師把文本讀懂讀透,教師盡可能去揣摩學生在課堂里可能會提出的疑難問題,做到胸中有“丘壑”,課堂就活了。
今年春天,縣教研室杜主任要求我去龍泉中學講示范課,我選擇講《那樹》。我當時特意把文章多讀了幾遍,力求讀懂讀透。之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1。那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我還要求學生用“那是一棵的樹,因為課文第段中說。”的句式回答。這是一個具有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學生不可能用“是”或“不是”來做簡單作答。
這樣,學生就必須在全文中搜索答案,要么用原文回答,要么簡單概括作答。我認為,學生認真做完本題之后,會對大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事實也確是如此。
主問題:2。人們對不同時期的大樹態度如何?
要求學生用“我認為人們××(感激……)大樹,因為課文第段中說。”的.句式作答。這也需要學生逐段看課文,學生認真回答本題之后,會把人們分成贊成砍伐、漠視(也就是無所謂)、不贊成砍伐三類。
在那次示范課上,這兩個主問題讓學生觀點得以表現、情感得以流露、表達能力得以鍛煉。從這個意義上講,好的課堂提問對語文教學而言,真的是功不可沒。
是啊,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對于初中生而言,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景教學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效率的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較大的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將教學重心放在教材內容的講述上,很少注重請教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針對這種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主動進行英語情境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情境教育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根據教師的引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但事實上,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成為整個課堂的主導,他們說什么,學生就怎么做,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缺少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并且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事實上,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并要保證問題的開放性,從而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Dream homes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情境。由于該單元的主題和夢中的家相關,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設計:“If you have any choice,can you talk about how to design your dream home?”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解答。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認為夢想的家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永不分開,有的學生設計的夢中的家是一座風景別致的古堡,總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聽過這樣的提問環節,教師創設出脫口秀的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表現自己。由此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繼續擰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設情境,深化學生所學知識
情景教學的實施同樣離不開多媒體的作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灌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他們的英語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設情境,將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音樂文件等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對所學內容加以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Colour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設情境。由于該單元的主題和顏色相關,教師可以這樣設計:“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has its own color,then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教師讓學生根據各種實物圖片,認識圖片中的顏色。有些顏色游戲分為很多顏色,比如黃色可以分為淺黃和金黃等,而紅色可以分為鮮紅和粉紅等。每一種顏色都對應著不同的英文表達。教師應該根據所展示的圖片向學生進行說明,讓學生能夠熟練區分這些顏色的不同,并掌握對應的英文單詞。
三、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以外,情境創設同樣離不開生活實際的應用。任何理論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生活實際。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所學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分隔開來看,他們只是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讓學生對某些考點加以背誦,這樣并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反而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對英語情境加以創設,讓學生看到英語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School life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由于該部分學習內容和學生的校園生活相關,教師應該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這樣說:“Please talk about your school life 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教師首先說出自己的校園生活,也就是每天和學生見面,在課堂上和學生相處,然后和其他的教師探討教學。教師分享自己的現實生活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會變得更加主動,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認真回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門課,列舉自己某一節語文課的教學板書,談一談設計意圖。
板書是一個藝術整體,是教師根據需要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具有邏輯聯系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文結構或圖表形式,是教師在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理解、儲存、應用信息的視覺渠道,是提高智力、發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橋梁。
人們接受知識,有85%以上來自眼睛。可見視覺信息獲得中的作用可想而知,而板書是課堂教學中視覺住處獲得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板書這個視覺渠道的作用,把它和口頭講述、課堂演示和動用操作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作為語文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板書的設計,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規劃板書的設計:
1、板書體現示范性的直觀性原則。要重點突出,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板書設計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藝術性,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
3、板書設計應有利于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課文內容,富于科學性。
春
朱自清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文,開啟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一、板書要做到目的明確,可以在板書設計之前就要考慮好突出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目的`,做到胸有丘壑。
二、板書講究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欣賞、理解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設計出反映自己特色而又千姿百態的板書。
三、板書設計要悅目、醒目。板書是教師一種創造,是一種既能傳遞知識,又能給學生美感體驗的載體,所以在設計板書時只有做到醒目和悅目,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師可用不同符號、色彩或勾劃、或圈點、或調整字體等。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預習要求
1、充分預習,了解珠穆朗瑪峰的有關知識,搜集與課文有關特別是劉連滿后來情況的資料。2、熟讀課文,能概括內容。
3、掌握字詞(課后、文中)
4、圈點好詞句。
教學目標
1、提高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的能力。
2、敘事要注意詳略,選材要有典型性。
3、體會探險隊員表現出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4、體會環境的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提高復述的能力,感悟登山勇士的優秀品質和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環境的描寫的作用。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瑪拉雅山和珠峰的相關圖片。
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看看屏幕,這就是世界最高峰,被稱為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有關這座山峰的具體情況。
珠穆朗瑪峰的神奇、美麗是人類的向往,其北坡被許多登山家認為連飛鳥都無法越過,是一條充滿死亡的路線。1960年5月,中國人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那激動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
二、檢查預習
1、解決字詞問題
(1)課后生字詞一人領讀
砭骨履踐崔巍養精蓄銳齊心協力頭暈眼花腰酸背痛勇往直前
(2)文中生字詞峰巔滯留繚繞窒息匍匐迸散斬釘截鐵
(3)解詞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精蓄銳:養,休養。蓄,積蓄。養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2、師: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能在題目前加上一些信息來概括課文內容嗎?
生: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把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過劃分成幾個階段,在原文中畫出相關語句。然后講述這是一個怎樣激動人心的過程。
明確復述重點:
(1)5月24日9時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出發。
(2)巖壁陡滑,第二臺階擋住了去路。他們冒著嚴寒,劉連滿甘作人梯,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用了五個多小時。
(3)天漸黑,由于缺氧,劉連滿留下,其余人沖頂。
(4)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寫下遺言信。
(5)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無氧攀登。
(6)凌晨,登頂成功。
師: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了,我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非常真實地感受到了那種艱難,但是,隊員們卻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登上了頂峰。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師:反復誦讀剛才大家提到的內容。思考:我們的隊員能夠登頂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1)他們有堅強的毅力。
如第五段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和第七段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腿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但是,劉連滿一直堅持著。還有第十四段: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著氧氣,他又掙扎著坐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掙扎一詞體現了他的艱難與毅力。
(2)他們頭腦冷靜,想出辦法克服困難。
第七段劉連滿想出做人梯的辦法,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
(3)隊員們團結協作的精神,特別是劉連滿那種崇高的獻身精神。
如: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來,讓別人的雙手能抓住巖壁頂端的支撐點攀登上去。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毅然表明劉連滿已經做出犧牲的準備;慢慢地站起來,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這些動作描寫都體現了他自我犧牲的精神。
還有第十三段:他決定,寧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脅,也要保最后一點氧氣留給戰友。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并寫下遺言信。
師: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會面臨死亡的恐懼,可是最可怕的是去選擇死亡,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呢?劉連滿也有對生的渴望,但是他選擇了死,他的偉大就在于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坦蕩的面對死神。我們想想,是什么力量讓他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生自由回答:是強烈的愛國精神,堅定的信念……
教師小結: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使他們在大自然對人類生命極限的挑戰中贏得了勝利,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所以文章表現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勝利,或是他們四個人的`勝利,而是集體的勝利和祖國的勝利。希望同學們從本文學習探險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獻精神,從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五、質疑討論,各抒己見
師:課文中有不少寫景的句子,請在書上勾畫出寫景的句子,討論一下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前后四位同學討論分析。
朝著云霧茫茫的珠穆朗瑪峰巔勇敢地邁進,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的巖壁上登攀,……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過程環境惡劣,非常危險,同時更好地體現了登山隊員們不畏艱險,勇于和環境作斗爭的精神。除盡力渲染惡劣的自然環境外還描寫了珠穆朗瑪峰的景色。如: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峰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嶺間繚繞不散,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都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等,這樣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二者相結合,起到一張一弛的閱讀效果。
教師歸納: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場景等,渲染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烘托了氣氛,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六、聯想體驗,拓展延伸
師:劉連滿在整個攀登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還差點犧牲,同學們,你們說,劉連滿是不是英雄?
生:是。
師:你知道劉連滿后來的情況嗎?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
當年登頂的隊員有的作了領導,有的當了記者,而劉連滿生活很困難,被分配到哈爾濱電機廠一車間作了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還要給人打更以維持生活。三個孩子下崗,老伴沒工作。住的一套陳舊的小房子是省長批示后,廠里照顧給他的。
師:劉連滿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遭遇的?他是否滿腹怨恨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沒有。他說,生活要從低水平看,工作向高水平看。還說,人不能都當官,都當官,就沒兵了。
師:英雄遭遇困頓卻無怨無悔,這是一個心胸多么廣闊的人啊!劉連滿從小就沒有父親,靠母親要飯把他養大。當母親不能要飯了,他八九歲出去過流浪生活。所以劉連滿特能吃苦,
最容易滿足,處處替別人著想。這是普通勞動者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板書:英雄本色)
七、布置作業,收束全文
同學們,當所有的華夏兒女為自己的祖國的強盛感到驕傲時,我們更應該對那些默默無聞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們產生由衷的敬意。同學們,學習本文后,相信你還有很多話要說,參考我們搜集的材料,請你以《我看劉連滿》為題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要充分發表個人的見解,寫在周記本上。
同學們,有探險就會有犧牲,但是人類從沒有因此而停留下腳步。希望大家不斷挑戰自我,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戰勝學習生活中的一個個珠穆朗瑪。
教學板書:
登上地球之巔
堅毅品質
集體力量英雄本色
犧牲精神
愛國精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一、簡要復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梳理小說故事情節,理解“心聲”的含義。
三、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
學習重點:
在熟悉小說情節的基礎上理解“心聲”含義,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學習運用心理活動描寫寫人物。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么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今天,我們來聆聽一下別人的心聲。(板書課題)看到標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呢?(學生發言:誰的心聲?什么心聲?為什么有這樣的心聲?心聲有沒有實現?)
二、感知心聲
1、介紹作者—黃蓓佳
2、檢查預習。
3、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的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換等關鍵詞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瀏覽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300字以內)
三、解讀心聲
1、探討:文章取名為“心聲”,你認為主要表現誰的心聲?(學生很容易明確: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要求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僅僅表達的是李京京的心聲嗎?
鋪墊問題一: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凡卡》?
鋪墊問題二:李京京為什么這么想讀這篇課文?(提示學生在文中尋找相關語句)
2、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可能會從文中找些語句。如有學生會找“……凡卡,不知怎么,總纏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寫的多像多像啊!……”正因為京京與文中的凡卡有著相同的不幸,有著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所以渴望朗讀這篇小說,表現了京京對親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過朗讀的方式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3、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可以歸納出對“心聲”的理解。
如: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明確:
“心聲”的含義: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說一說,感悟心聲
1、《萬卡》為什么那樣打動李京京?你從中得到有關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2、這篇文章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些現象,你對這些現象有什么看法?
啟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啟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媒體手段、運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6097(20xx)08-0009-02
作者簡介:王美英(1970―),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十總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在當今信息社會,計算機技術已經融入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悄然改變著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步伐。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學手段的升級換代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工作實際和初中生思維特點等方面的因素,不斷優化教學模式與方式,將多媒體手段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為提升語文教學成效發揮積極作用。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較好地促進了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本文將對此作簡要論述。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意義
一直以來,受制于教學投入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手段長期停滯不前,掛圖、投影等靜態教學演示手段占據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遠遠無法滿足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近年來,教育投入的增加為這一瓶頸的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多媒體手段基本普及到了初中課堂,能夠成為語文教師開展教學的得力助手。多媒體手段相對于傳統語文教學手段,具有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
一是信息量大。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下載海量的信息,對教材枯燥的文字進行補充,各種所需的信息都可以儲存在多媒體之中,鼠標一點,隨手拈來,不再受傳統教學手段信息量的制約。二是形象生動。多媒體手段在語文課堂上演示的信息主要分為圖標、文字、影像等類型,尤其是影像資料,打破了以往教學手段靜態演示的限制,將更為生動的教學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立體感和形象性大大提升,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三是便于操作。多媒體手段在語文課堂上的運用極其方便,鼠標輕輕一點,各種信息就能夠躍然屏幕之上,教師的操作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課前準備充分的前提下,教師的運用能夠得心應手、非常方便。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原則
一是堅持合理運用原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一定要堅持科學運用,具體來講就是精練、科學。精練是指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一定要控制次數和總時間,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手段反而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混亂、教學活動本末倒置,不利于教學成效的提升。科學就是要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運用,要體現畫龍點睛的效果,要將有限的次數、時間運用在最需要運用的地方,更好地提高教學的生動效果。
二是堅持師生為主原則。堅持師生為主原則是相對于部分教師過于迷信多媒體手段,以設計好的教學全流程課件代替教師的啟發引導而言的。無論多媒體手段具有多么形象生動的效果,師生互動始終是教學的核心與關鍵,教師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方面,不能出現電腦指揮人腦的現象,要將其促進、輔助的作用與地位明確下來,防止走進“為運用而運用”的誤區。
三是堅持自主設計原則。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手段,一定要逐步加大自主設計的比例,可以在前期參考借鑒成品課件制作方式、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嘗試自己搜集課件素材,運用設計軟件進行自主設計。自主設計的多媒體課件,最大的優勢在于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思維特點,與教材、教法能夠零距離配合,提高教學成效。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案例
一是以多媒體情趣導入,激發興趣。語文課堂最忌諱“枯燥”,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就無法全面達成。部分教師沒能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新課導入程式化,導致學生漠然待之。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可以將多媒體的作用發揮出來,以多媒體的形象導入代替簡單的口頭導入,為整節課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例如在教學《社戲》時,教學內容反映的是浙江一帶農村的民俗,學生并不熟悉,筆者沒有進行直接的口頭導入,而是從影視作品中截取了反映浙江紹興一帶水鄉社戲的'精彩場面片段,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具有濃厚地方文化特色的節目一下子將學生吸引住了,在此基礎上,筆者向學生簡要介紹了流行于紹興地區的這一傳統民間娛樂風俗,讓學生對其起源、時間、方式等進一步了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材中相關敘述的理解,同時這樣的導入形式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為語文課堂教學創設了濃厚的氛圍。
二是以多媒體補充信息,豐富課堂。編者在編輯初中語文教材的過程中,留下了巨大的信息補充空間,課文簡要的文字描述與學生的形象理解之間有一定的差距。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手段的輔助,將枯燥的文字轉變為生動的畫面、形象的場景,從而讓語文教材“活”起來。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為了讓學生在直觀上對濟南冬景增強感悟,筆者專門從網絡上下載了一段介紹濟南冬天雪后美麗景色的視頻,播放時學生紛紛發出了贊嘆之聲,對于巧奪天工的景色無比向往。有了這樣的感知基礎以及積極情感,學生對接下來的閱讀分析與欣賞就會懷有濃厚的興趣和感情,欣賞與感悟的效果也會明顯提升。
三是以多媒體滲透情感,深化教育。知識、能力與情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重視了前兩個方面,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與情感教育。造成這一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口頭說教難以在學生內心激起強烈共鳴。有了多媒體手段的幫助,這一問題就能夠得到較好的解決,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手段,創設與教材相關聯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和教材同呼吸,感受教材的脈搏,從而實現強化思想教育的目標。例如在教學《海燕》時,筆者播放了海燕在驚濤駭浪、狂風驟雨中勇敢飛行的動人畫面,讓學生對海燕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險的品質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筆者此時以海燕為引導,讓學生感受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并積極反思,受到教育,圓滿完成了本課的情感教育目標。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活動,能夠較好地提升教學吸引力,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提高教學深入性都具有顯著成效。在具體運用環節,教師一定要注重優化與篩選,在最為合適的環節使用多媒體手段,并且逐步提高自主設計程度,讓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綻放精彩魅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煩惱。
2、了解他人的煩惱,重新審視并評價自我。
3、學會溝通與理解,幫助別人解脫煩惱
4、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關注并熱愛生活的情趣。
活動重點:
1、 正確認識、審視、評價自我。
2、能正確表達感受、心理和體會。
3、激發熱愛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學生:1、提前布置學生玉溪,準備好小記者的資料。2、可以自由結合,互設情景,做采訪準備。3、可向爸爸、媽媽、朋友了解少年時期的煩惱。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美國故事片《成長的煩惱》。
活動過程:
一、播放故事片《成長的煩惱》(片段),學生暢所欲言談感想。
1、你喜歡這部影片嗎?為什么?
2、你喜歡戲劇中的哪一個人物?說說自己的觀后體驗。
3、小組選一名發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爭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5、教師小結:無論你喜歡哪個任務,都無可非議,關鍵是你明白了這是一群可愛的少年成長中的煩惱,這些煩惱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們身邊或我們的成長中,最可貴的是不僅能說出,而且還能不斷地審視和正確評價自我,這就是笑聲中的煩惱,也是《成長的煩惱》一片帶給人的.藝術 魅力。
二、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我們是否也有成長的煩惱。
1、全班分四大組,各族抽取一格題目。
2、題目打在屏幕上:(1)說說自己的煩惱一組。(2)替朋友解脫煩惱為(二組)(3)回首成長中的煩惱。(三組、四組。三組是記者,四組是被采訪人。)
3、在預習的基礎上,各組準備五分鐘后,各組進行小組擂臺賽。
4、準備好后各組派代表進行交流,其余同學可參與評析。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語言流暢,敢于直言,態度誠懇,用語禮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動小結:
全班四個大組同學的三項活動都圍繞“成長中的煩惱”這個主題展開的,大家不僅說出了自己的煩惱,了解了他人的煩惱,同時也有了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向上的態度,這對同學們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假使我們能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為他人著想,以冷靜的思索和應有的諒解去化解、釋然許多煩惱,那么,生活將變得更加燦爛美好!
四、作業:
將今天的知心話、心中情寫在作文本上,記下自己成長中的煩惱和快樂。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詩大意,并能說出作者創作的觀察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出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請學生試著用語言描述圖片上的美景。
進過幾輪互動,教師點出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1語句啰嗦,用詞不講究;2敘述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描述沒有情感滲透。然后教師引題:“美景之所以美,是因為有好的詩句清晰細致地描述。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中唐的偉大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體出示白居易個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后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體出示“律詩”的相關知識:律詩是一種中國詩歌體裁,體詩的一種,興盛于唐。律詩對格律要求非常嚴格,每句有幾個字就稱幾言,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稱一聯,共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首的頷聯、頸聯的兩句是對仗句。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體感知
老師設置如下問題,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請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解釋全文,并找出詩中所描繪景物的地點。
從孤山寺的北面來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點明地點,即孤山寺北賈亭西。
(三)深入研讀
教師繼續設置如下任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回答:
1.本詩的前兩句中出現了哪些景物?這些觀察景物是按照怎樣的順序?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描寫了水、云、鶯、樹、燕、泥、花、草。這些景物大致可分為如下兩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遠景,靜景
鶯、樹、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動景
則,此處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再到遠,由靜及動再到靜。
此處教師須著重解釋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是寫愿景。因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遠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繽紛,讓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綠蔭連綿猶如水一般的草。
2.這樣寫有何好處?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從距離上講,由遠及近再到遠,突出了景觀優美而豐富,遠近四處都是美好的景色,也側面寫出了景色太美讓人目不暇接的感受;從動靜上講,由靜到動再到靜,體現了觀察的`真實性,遠處的景觀體現靜態的美感,近處的景觀鮮活生動,符合真實生活的邏輯;遠近結合,動靜交叉,使整首詩既富有整體上的畫面美感,局部又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既描述了美景,又寫實地體現了客觀存在,呈獻給讀者一副非常真實,具體的西湖春景圖。
3.頷聯中的“爭”和頸聯中的“沒”兩字可否“啼”“遮”?為什么?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不可以。此兩處都是在運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觀的特點:首先,“幾處早鶯爭暖樹”是將“鶯”擬人,用人爭先恐后的樣子描述早春的鶯鳥成群結隊地在樹上鳴叫的場景,若將“爭”換成“啼”,使“群鶯鳴樹”的樣子不夠形象生動,也缺乏動態的活潑感;其次,“淺草才能沒馬蹄”是將“草”擬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沒”,而春天的綠草還不是很茂盛,被風吹也不會顯現出劇烈的搖動,就像是剛剛沒過馬蹄的水灣一般,清淺而柔順。此處若是將“沒”換成“遮”,讀者就失去了將草和水相關聯的想象空間,語言表達就會略顯平淡,不夠真實生動。
4.本詩中除了比擬,作者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除了比擬,還有對仗,每聯上下句之間不但字詞對偶,平仄和押韻也都達到了律詩的要求;另外首聯下句還使用了夸張,用云水同低夸張地表現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場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師再次用多媒體出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請學生任選一張再次進行口頭描述,注意描述的順序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辭增加畫面的真實感,遣詞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邏輯。
(五)小結作業
總結文章內容,請同學將上述口頭描述寫成一篇200-300字的習作。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理解“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復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讀音和區分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
3.了解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經過。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復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具準備
1.查資料了解扁鵲和蔡桓公的生平。
2.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10)
1.自讀課文,留心生字新詞的讀音。檢測正音。
2.提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詞語,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簡介扁鵲生平。
二、激發興趣,深入研讀(20)
1.同學們想把這個寓言故事演一演嗎?
(引導明確要演好故事,必須先精讀課文。)
2.自由分組,研讀課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讀悟結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發現時間的變化,即時間順序:一天——過了十來天——十來天后——又過了十幾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斷惡化:病在皮膚——發展到皮肉之間——發展到腸胃里——深入骨髓——渾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鵲拜見蔡桓公神色動作的變化:站了一會兒——只好退出——連忙退出——立刻掉頭就跑——最后跑到秦國。
(鼓勵展開想象。注意精讀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語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說“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請賞。“
②假裝沒聽見,沒有理睬他。
③滿臉不高興。
④覺得奇怪,派人去問原因。
⑤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
⑥病死。
(注意透過這些詞句走進蔡桓公的內心世界,指導讀出感情。)
三、課堂小結(3)
四、布置作業(5)
1.寫本課生字新詞。
2.復述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諱疾忌醫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點難點
自讀自悟了解蔡桓公“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反復的讀扁鵲的解釋,明白寓意。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8)
1.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和書寫。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內容。
二、小組合作,表演評價(20)
(強調表演和評價都要緊扣課文內容,最好能展開想象。)
1.小組合作,分角色,根據課文內容彩排。
2.表演評價:是否理解了解課文內容,人物形象是否鮮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諱疾忌醫十分有害)
2.你從故事中還得到了什么啟示?
(比如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自己的壞習慣、壞毛病要盡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業(10)
1.看拼音,寫漢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請( )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天,扁鵲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告訴蔡桓公皮膚上()。過了十來天,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發現他的病已經發展到()之間了。十來天之后,扁鵲第()次拜見蔡桓公告訴他的病已經發展到()里。又過了十來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立刻掉頭就跑,因為蔡桓公的病已經(),無藥可治了。
板書設計
扁鵲的診斷 蔡桓公的反應
扁 病在皮膚 豪不在意
鵲 病在皮肉之間 假裝沒聽見 諱疾忌醫
治 病在腸胃里 滿臉不高興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覺得奇怪
結局在意料之中 渾身疼痛而死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體會父子深情
2、感受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
感受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人們常說“慈母嚴父”——是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為我們展開的是濃濃母愛的畫卷,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作者朱自清,去感受一位平凡的父親在平凡的生活瑣事中表現出的如山的父愛。
2、作者簡介
二、初識背影:
聽讀文章,思考:
這是一位的父親,理由是
三、感悟背影:
1、父親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兒子的腦海之中,幾十年、甚至這輩子都揮之不去了。在兒子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2、父親的體貼入微讓人為之動容,“我”更是情不自禁的幾次熱淚盈眶,為什么?
四、品讀背影:
“我”從之前對父親的不理解和對他此次送行的不在意到理解、“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父親買橘子回來,“我趕緊去攙他”,可見,兒子是真的被感動了。兒子感情的變化,顯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
齊讀第6小節,感受這濃濃的父子深情,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個“背影”的?
請你找出1—2句話進行賞析,做好批注、全班交流。
五、尋找“背影”
在我們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和文中的父親一樣,整天為我們擔心操勞,也許在我們看來那些不經意的小事在他們的眼中卻是不能馬虎的大事。請你運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方法描寫一個自己親情故事的片段。字數:300字左右。(全班交流)
六、小結:
也許我們會對父母的嘮叨滿不在乎甚至心存怨恨,也許我們會期盼早日掙脫他們的臂彎享受“自由”的新鮮空氣,但我們總跳過了他們忙碌的身影、總忽視了他們期盼的眼神、總認為今日的安逸生活理所當然。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去品讀他們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5-15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3-31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9-25
初中語文春酒的教學設計04-10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