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優秀教學設計經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重點難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1、自由讀。
2、談談讀后明白了些什么?
(對于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么,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導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注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業: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么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么?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于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后匯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么?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舍、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四、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后集體交流。)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寫本課要求書寫的6個生字,學習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會正確認讀本課要求認讀的12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3、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聯系實際生活理解“孤單”的意思。
教學重點
1、會正確、規范書寫本課生字,認讀本課生詞,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理解“孤單”的意思。
教法:根據學生識字和讀課文的學情,運用字不離詞、隨文學習的策略,在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突出重點。
學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總結識字、寫字規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才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猜一個有關鳥的謎語,看誰猜的快。(課件出示:頭黑肚白尾巴長,站在樹上叫喳喳,因為常來報吉祥,人人見了都愛它 喜鵲)
1、板書課題,學生用小手指在空中跟著老師一起寫。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老師先泛讀課文一遍,學生注意老師的發音,圈出文中的生字詞。
一、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自由試讀課文,圈出本課的12個生字、新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2、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子,看誰讀的好。
3、在這12個字中找出三個多音字,我們一起來組詞。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5、找出文中的反義詞,一起來讀一讀。
二、熟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2、提出問題:文中的樹和喜鵲為什么感覺孤單,說說孤單是什么意思。
讀了課文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故事呢?
3、大家一起用孤單這個詞語造句,看誰說的好。
三、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需要會寫的六個生字:單、招、呼、居、快、樂。
2、仔細觀察這幾個字有什么共同之處。
3、教師范寫,學生跟寫。
4、評價學生的寫字情況,展示優秀作品。
四、總結學習,布置作業
1、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2、借助板書,說說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的故事。
3、熟讀課文。
4、抄寫生字。
【板書展示】
樹和喜鵲
居 招 呼
單 快 樂
【教學反思】
《樹和喜鵲》是一篇簡單易懂的課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喜鵲和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就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開課伊始,我以學生最感興趣的謎語入手,讓他們具有學習本課的欲望,同時和他們一起談談喜鵲的相關知識,從而讓學生迅速走進課文,接下來我以范讀的形式讀課文,讓學生自己去勾畫生字詞,幫助他們認識新字詞,接下來讓他們自由去朗讀,本節課的重點就是掃描課文中的生字詞,讓學生能流利的朗讀課文,應該先掃描生字詞障礙,再讓他們去朗讀,通過反復的朗讀和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順利過了字詞關,學生認識了生字詞后朗讀起來就有很打信心了。
在朗讀課文時,重點指導多音字的讀音,通過示范讀、分組度、自由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課文。
在指導寫字時,扎住字的結構和重點筆畫去觀察,通過示范寫,學生書空,描紅、臨寫等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讓學生從小寫好字。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運用數據、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學習體驗,培養語感。
3、認識自然,熱愛自然。
教學過程:
預備鈴兩分鐘:《種太陽》歌曲播放。
學生了解歌詞,跟著學唱。
一、散文欣賞引入:
1、出現巴金的《海上日出》片斷,
師讀
師:什么感覺?這段話給你什么感覺?
生:很美!很生動!
2、師:巴金爺爺的描寫非常美,自己也有感情地讀讀。
學生朗讀感受。
二、初讀文,感知《太陽》的語言
1、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是寫太陽,它是一篇說明文,它的語言又有什么特點呢?走進課文讀一讀。
2、師:課文語言給你什么感覺?
生:硬梆梆的
生:單調
師:同樣寫太陽語言怎會不同?巴金的這篇文章寫什么?(生:日出)寫景的。而這篇寫什么呢?
三、再讀文,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
1、課文寫了些什么,每一自然段用一個詞或一個短句概括,注寫在課文上。
學生默讀,注寫。
師板書:
1、4、6、8、
2、5、7、
3、
8個自然段分別讓學生板書段的概括。
教師與同學討論:根據自然段的意思,歸并意義段。
交流板書內容,小結:課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和它與人類的關系。
四、細讀1-3節,品味語言特點
1、再讀課文,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
2、交流,邊讓學生板書。(數字、舉例等等)
生:①舉例說明太陽離我們遠,步行差不多要3500年,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師舉例中國到美國坐飛機16小時,可見太陽離我們多遠。請學生把“舉例”寫上黑板。)
②用比較的說明太陽的大。(請學生把“比較”寫上黑板)
③用詞準確。(師:把“用詞準確”寫上黑板。)
④師:剛才說到太陽的表面溫度有6000度,你們知道6000度有多熱?想到了什么?
生:天氣30度已經很熱了。
生:開水100度非常燙。
師:是呀!可見6000度有多熱了。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數字。
師:“數字”寫上去。
3、自讀,把特點表現出來。
4、抽讀課文。
5、師生合作讀。談感受:說明文的語言給你的感受。
師:原來說明文的語言也很——生動,生動來自——舉例、比較、用詞準確、數字。這是說明文的——特點。
五、讀4-8節,感受密切關系
1、看錄像。(大自然中陽光下的動植物茁壯成長,背景音樂:意語《太陽》)
2、
師:走在陽光里,你是否感受到太陽雖離我們很遠卻和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系。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讀到哪些地方你聯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些鏡頭或的知識,就在這句話旁邊打五角星。
3、用“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他跟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開頭進行說話。
生: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他跟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林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師: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的。
生: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他跟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沒有太陽,就不會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師:用假設說明。
……
師:可以說太陽打個噴嚏,地球就發燒。請同學們去搜集一些資料。
師:剛才你們都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的?(舉例)
4、小結。
5、引讀第8節
6、對大家,對太陽說句話,寫在課文后面,交流。
生:啊!太陽給了我們世界,給了我們生命。
生:太陽,你真偉大,沒有你,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生:太陽,你是大地的母親,是萬物生存的源泉。
……
師:還可以說說愿望。
生:人類呀,一定要好好開發太陽,讓太陽為我們服務。
……
六、拓展閱讀
1、艾青的《給太陽》(師生互讀)
結語:
今天一起學習,心里充滿了陽光,這陽光指什么?(快樂)太陽成了快樂的代名詞。帶著陽光般的笑臉道別。帶著陽光般燦爛的心情回去了。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三)《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三、布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二、研讀作品
(一)《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e4)
綺戶(qi3)
嬋娟(chan2)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么農歷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1)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提問:
①什么語氣?
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懷念誰?
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③提問:用什么語氣、態度?
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④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點內容,而如何使學生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則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教學策略
本文作為略讀課文,學習時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就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他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教學時,重點指導學生透過宋慶齡與家人的對話及動作來感悟人物內心及可貴的品質。鼓勵學生運用默讀、朗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讀通讀懂課文。
教學準備
師生搜集與宋慶齡有關的資料。教師制作宋慶齡簡介的課件,課前讓一學生準備講故事《機智勇敢的宋慶齡》。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故事激趣 導入新課
1.課前給學生講故事:《機智勇敢的宋慶齡》
2.故事里講了誰的故事?從故事中你了解了一個怎樣的宋慶齡?
3.學生閱讀“資料袋”,然后提問:從資料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對宋慶齡還了解些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師補充介紹資料。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寫的就是這位偉大女性小時候的事,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說一說小慶齡是個怎樣的人?(板書課題并讀課題)
二、交流讀 感知課文
1.同桌互讀正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2.認讀詞語,教師出示本文生詞及幾個難讀的詞學生認讀:照耀、早餐、疊花籃、解釋、歉意、道歉
3.文中講到了哪幾個人?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根據他們之間的聯系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讀 走進人物內心
1.默讀自悟:這篇課文講了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默讀課文,把你認為能說明宋慶齡守信的語句找出來畫上“──”,并簡要批注自己的想法。
2.交流點拔:引導學生抓住以下重點內容進行討論交流并指導朗讀:
(1)“ 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只呢!”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帶點的詞句,體會鴿子的漂亮、可愛及對小慶齡的誘惑,明白宋慶齡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看那些可愛的鴿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個孩子為守信做出犧牲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2)“‘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慶齡的話說明她已認識到盡管明天教小珍疊花籃是可以的`,但是讓她來了撲空會使自己對不住小珍;如果說父親問慶齡怎么不走時,她的回答還略顯猶豫的話,那么此時“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則直截了當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3)“ 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說宋慶齡在回答爸爸的建議時還只是想到會讓小珍撲空從而對不住小珍的話,那么她在回答媽媽的建議時則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為沒有忘記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現,這種明知故犯的失信,比無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對了。也更說明了宋慶齡人品的高尚。
四、分角色讀體驗情境
師:這篇課文的對話比較多,我們來扮演慶齡一家人分角色朗讀課文:(1)示范讀。(2)分小組自由練習讀。(3)組間賽讀。
2通過大家的朗讀,一個誠實守信的小慶齡仿佛就站在我們面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像小慶齡這樣的事?你是怎么處理的?讀了本文后有什么想法?
五、拓展讀積累語言
1.你還知道哪些誠實守信的成語、俗語或故事?請介紹給大家。
2.課外延伸:課外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成語、俗語記在采蜜本上,找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讀一讀。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6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強教學研究,總結一線教學經驗,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設計的能力,全面提高我縣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根據工作計劃安排,經研究決定開展全縣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競賽活動。
二、教學設計評選組織
1、評選活動總負責:李xx主任
2、教學設計競賽評委:戴x、郭x、李x、李x、白x、羅x、郭x
三、送審教學設計要求
1、教學設計應力求體現“三性一特色”,即:規范性、科學性、先進性和突出課堂教學改革的特色。
(1)規范性
教學設計內容包括:設計意圖;教學目標: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時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及教學媒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板書設計;作業。
(2)科學性
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設計意圖切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案既能體現傳授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又能體現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多樣化。
(3)先進性
教學設計能很好地反映本學科的知識特點,做到教書育人有機結合;能合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案要能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的培養,教學過程能體現師生互動的活動空間,并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4)突出課改特色
在設計中充分體現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
2.參賽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的`教學內容均可,字數不限。
3.來稿文責自負,送審的教學設計應切合自身教學實際,嚴禁抄襲,凡是有發現抄襲或從網上下載的教學設計,將在全縣通報批評,該作者的設計三年內不準參評。
4.封面:為了保證設計評比的公平、公正,封面一律使用(附件一)提供的樣板。設計正文不能出現作者姓名及單位名稱。每篇設計一式五份(只需一個封面,見附表二)。
5.排版:設計一律用A4紙打印,word格式排版,頁邊距上2cm,下2cm,左2cm,右2cm,紙張文稿在左邊裝訂。正文標題(黑體,加粗,小二號,居中),副標題(仿宋,四號,居中),正文(宋體,小四號,行距:單倍行距),大標題:一、二、三中標題:(一)(二)(三)小標題:1.2.3.小小標題:(1)(2)(3)再小標題:①②③
6、作者請自留底稿,選用與否恕不退稿。
四、送審教學設計數量
各直屬學校送審教學設計的篇數為4篇,多送無效。并認真填寫附表二(20xx年墨江縣小學語文優秀教學(參評)設計送審清單)。
五、教學設計送審時間及方式
請各直屬學校首先完成本校教學設計的評選,于20xx年5月31日前按縣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給定篇數,將評選出的教學設計(一式五份)送至墨江縣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教科研辦公室,并將送審的教學設計的電子文檔(相關教學課件可自愿上傳)和送審清單(附表二)上傳至mjxksb@126.com電子郵箱。聯系人:郭琳(手機:13769900638辦公室電話:08794238533)。逾期不送審視為自動棄權。
六、獎勵辦法
此次評選活動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評審,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凡獲獎作品均由墨江縣教育局頒發獲獎證書。部分優秀教學設計將刊登在《墨江教育》期刊上。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疲憊不堪、面呈菜色、例外、狼吞虎咽”等詞語,能積累文中描寫人疲勞、饑餓、營養不良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通過提取人物語言中的要點來轉述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從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中體會到他的人格魅力,感悟“尊嚴”的真正內涵,感受做人要有尊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反饋預習,了解文章大致內容。
(板書:課題 36、尊嚴)
師: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與做人的“尊嚴”有關的課文。看老師寫課題,注意“尊”字的第8筆是一短橫。
師:誰來讀好課題?[指名讀]
師:讀得很好,你讀準了這個“尊”字的平舌音和前鼻音。一起來讀好這個詞語。[全班齊讀]
(媒體:尊嚴:尊貴莊重)
師:什么是“尊嚴”?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是字典上的解釋。
師:今天的課文講的是跟“尊嚴”有關的故事,學完課文,相信大家會對“尊嚴”這個詞有進一步的感受。
(媒體:時間 地點 人物)
師: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相信大家了解了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誰為大家交流一下?[指名講]
(媒體:時間:寒冷的冬天
地點:美國南加州沃爾遜小鎮
人物:年輕人 哈默
鎮長 杰克遜大叔)
師:你預習得很認真。這個小鎮的名字是:一齊讀沃爾遜
(板書:杰克遜 年輕人)
師:年輕人就是哈默 鎮長叫杰克遜
師:哈默是誰呢,他是美國石油大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講述了哈默年輕時的一件事。
師:大家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解,你能借助這些提示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指名講]
師:你把這件事說得很具體,看來你對課文內容已經很熟悉了。要把這件事能簡要地說清楚,現在還有困難。不急,我們慢慢來。
你把這件事的原因講得很具體了,經過講得太概要了。要把這件事的經過全面地說清楚,現在還有困難。不急,我們慢慢來。
二、了解事情起因,理解詞語“面呈菜色、疲憊不堪”
師: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美國南加洲沃爾遜小鎮上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節。[指名讀]
(媒體:一個寒冷的冬天,美國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上來了一群逃難的人。)
師:你讀得很好,讀準了這句話中,這個“難”字的字音。再來讀好這個詞語,全班齊讀
師:文中用了哪些詞來描寫沃爾遜小鎮上來的這群逃難的人?請大家讀讀課文的第1、2節,圈出這些詞語。
板書出示詞語:
卡片分三類豎地依次貼出:面呈菜色、臉色蒼白
骨瘦如柴
疲憊不堪
(黑板上制藥貼出課文中的描寫的詞,其余不要)
師:面呈菜色:呈的意思是呈現,面呈菜色就是臉上呈現出菜般的色彩,是因營養不良造成的臉色。這是描寫人臉色的詞語。讀好這個詞語。
師:疲憊不堪:這個詞請你讀。要理解這個詞,我們先理解“堪”,昨天查過字典了,“堪”忍受。那整個詞語的意思就是疲憊得無法忍受。
師:這群逃難的人很久沒有東西吃了,臉色很差,體力很差了,文章中用(讀:面呈菜色、疲憊不堪)來形容。想一想,你曾經積累過哪些詞語也是描寫這群逃難的人?
師:是啊,大冬天的,一直沒東西吃,又冷又餓,真是卡片貼出:饑寒交迫不要貼,講就可以……)
師:此時,這群面呈菜色、骨瘦如柴的逃難者最需要的是食物;
師:這群疲憊不堪、渾身乏力的逃難者最需要休息;
師:是的,他們太需要得到好心人幫助了。請大家看課文第一節,與老師配合讀:他們逃難到了沃爾遜小鎮上,立刻得到善良而樸實的沃爾遜人的幫助,沃爾遜人生讀:(家家燒火做飯,款待他們)。而此時,饑餓不堪的逃難者生讀:(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三、理解“例外”一詞,聯系內容了解年輕人的“例外”表現在哪些方面,指導概括相關的內容。
1、理解“例外”的意思。
師:這時,大家在狼吞虎咽地吃著,只有一個人例外。
(卡片出示:“例外”)
師: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與別人的表現不一樣)
師:沒有像大家一樣,也就是“與眾不同”。看來大家已經理解了“例外”意思了。
2、默讀2--5節,找到描寫年輕人“例外”具體表現的語句。
師:這個年輕人的例外表現,課文主要是描寫他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的,請你默讀25小節,找到有關句子。
[學生默讀課文]
3、交流讀句。
師:把你們找到的句子讀一下(請三人,一人讀一處)
(媒體1:當鎮長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
(媒體2: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媒體3:“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說。)
師:自己讀讀這些話,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媒體1:當鎮長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
師:你來讀第一句。這是一種詢問的口吻。試著讀好這句話。
師:讀得真好!年輕人對杰克遜大叔的尊敬。不因為自己是逃難者就瞧不起自己。一起讀。
(媒體2: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師:你來讀第二句。
(媒體:出示畫線句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
師:讀得真好!注意了感嘆號這個標點!把年輕人堅決態度讀出來了。劃線部分能換一種說法嗎?(自己練一練)
師:你是用肯定的句式來說的,很好;你是用反問句來表達哈默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的到食物的意思。
師:文中用了雙重否定的句式來表達年輕人一定要勞動換取食物的意思。一起再來讀讀,把他態度的堅決表現出來。
(媒體3:“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說。)
師:你來讀第3句!
師:讀得真好!年輕人要等勞動完后,再吃別人的東西(一邊說,一邊把“等”、“再”兩個字變紅)。
4、指導概括年輕人“例外”的表現。
1)用“當……時,年輕人怎么說”的句式來說說他的“例外”的表現。
(媒體:
杰克遜 年輕人
1、“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2、“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3:“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師:這些話是年輕人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請你聯系課文內容,用“當……時,年輕人怎么說”的句式,簡要概括地說說他“例外”的表現。
(媒體:當……時)
(媒體:將食物送到年輕人面前時
詢問有什么活需要他做)
師:聽清楚簡要概括,是不能有對話的。你得把年輕人的話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意思告訴大家,該怎么說?
師:我們繼續交流。
(媒體:沒有活需要他做
一定要通過勞動得到食物。)
師:很好,你真棒!你簡要概括了杰克遜大叔的話。
(媒體:等吃過飯再給他派活兒)
師:很好,你也真棒!
師:杰克遜要他吃過飯再去干活,而年輕人卻一定要讀句,一個要他吃過飯再干活,而一個卻堅持要干完活再吃。他堅持這樣,不肯讓步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媒體:執意)這里都有“等……再……”說這句話的時候要說清楚,否則意思就不一樣了。請你用上“執意”這個詞來概括地說一說。
(媒體:等干完了活兒再吃東西)
2)完整地說說年輕人“例外”的表現。
(媒體: 杰克遜 年輕人[書上帶引號的對話])
師:現在請你把這幾點連起來說一說,自己練一練。
自由練習后交流。
師:學到這兒,我們已經對課文的重點內容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也能簡要、概括地說清楚了(這句提到這里講)
3)總結
師:年輕人的“例外”表現在:
(板書:堅持用勞動換取食物。
執意先勞動后吃食物。)
四、研讀對年輕人的細節描寫,感受他的尊嚴。
1、從細節描寫上感受年輕人的饑餓。
師:難道年輕人真的不餓嗎?你是從文中哪些語句知道的?說說你的理由?
(媒體: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
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師:你找得很好。目光一下子灰暗了,從對年輕人細微的目光變化的描寫中你體會到因為沒有活干就吃不到飯,他很失望;從喉結動了動,你知道他在克制自己。
師:你也找得很對!年輕人從一干完活后就狼吞虎咽的吃飯這個舉動中我們也感受到他餓極了,他太需要食物了。
師:從這些細節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年輕人其實是餓極了。
2、對比引讀相關內容,進一步感受年輕人的與眾不同,感受他做人的尊嚴。
師:是呀,年輕人同樣在逃難,同樣面呈(菜色);同樣疲憊(不堪);同樣很久(沒有吃到這么好的食物了)。他太需要馬上就吃到食物了。
引讀24節。
師:可是,當杰克遜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卻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
師:當杰克遜告訴他(“不,我沒有什么活兒需要您做。” )這時,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此時,他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可他克制了饑餓,堅定地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多么執著而有個性的年輕人啊。
師:望著眼前的這位執意要用勞動來換取食物的年輕人,杰克遜尊重了他的意愿(可以貼出“尊重”一詞),并告訴他(“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您幫忙。不過,等您吃過飯,我再給您派活兒。” )可年輕人卻堅持道(“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
五、領悟年輕人的尊嚴表現在任何時候都能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則。
1、思考杰克遜大叔贊賞這位年輕人什么。
師:這位年輕人“例外”的表現,得到了鎮長杰克遜大叔的“贊賞”。
(板書:贊賞)
師:杰克遜大叔贊賞年輕人什么?
(學生交流:有骨氣、有志氣、人窮志不窮、靠勞動不靠施舍……)
師:是啊,當這群逃難者饑餓不堪時得到了食物,他們都讀:
(媒體: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都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生讀: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都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師:這是人們的一種求生的本能,是人之常情的表現。然而,此時這位同樣是饑餓到了極點的年輕人克制著自己想要立刻得到食物的愿望,堅持(讀板書)用勞動換取食物,堅持(讀板書)先勞動后吃食物。當他終于勞動完了,這才讀
(媒體: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生讀: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師:從這個“狼吞虎咽”中你看出了年輕人此時的心里(很坦然)。因為年輕人哈默是這樣認為的:(媒體:不勞而獲得到的是施舍;靠勞動得到的才是報酬。
哈默)
2、總結、品悟杰克遜對哈默稱贊道的話中“富翁”的含義
師:年輕人“例外”的舉動是超乎常人,它需要極強的克制力。他這樣做其實是在嚴格遵守自己做人的準則。三年級就學過這個詞(出示詞卡生齊讀:恪守),意思就是“嚴格遵守”
是啊,哈默這樣做是在(貼板書: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則齊讀)
師:這位年輕的做人的原則就是(讓學生說一說)
(貼板書:用勞動換取報酬)
師:能恪守做人的原則的人,就是有尊嚴的人。這就是這位年輕人的可貴之處。這也是杰克遜大叔最為贊賞他的地方。
師:難怪杰克遜大叔這樣評價他
(媒體:“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齊讀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中“富翁”的意思?
(學生交流:“富翁”不僅僅是財富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在杰克遜眼里,一個擁有尊嚴的人就等于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六、進一步感受文章主旨。
(媒體:尊嚴:尊貴莊重)
師:學到這里,你能談談自己對“尊嚴”一詞有了哪些深入的理解。請你用一句話寫一寫你的理解。
學生交流
師:有尊嚴的人就有精神財富。尊嚴就是: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則。一個人可以沒有豐厚的物質財富,但卻不可以沒有精神財富,當你擁有做人的尊嚴時,你就擁有了一筆豐厚精神財富。
師:一個人活得有“尊嚴”,他會受人尊敬;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尊嚴”,會令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無比自豪。“尊嚴”是我們的立身之本,立國之本,有了它,我們便擁有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記住一個人活著就要有,讀課題“尊嚴”。
板書:
尊嚴
恪守做人的原則
杰克遜 年輕人
用勞動換取食物
尊重 贊賞 先勞動后吃食物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繼續領會關鍵詞句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教學重點:
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邊防戰士熱愛海島、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教學難點:
是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前閱讀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祖國南部的領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為了保衛祖國,解放軍戰士就駐守在這些遠離大陸、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個有關海島戰士的美麗而感人的故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翻開書25頁,先看這篇文章的連接語,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節課有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么?用線畫下來并寫上序號。
2、誰來說一下這節課的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么?。生邊交流,師邊點擊課件,出示學習任務:1、想想小高為什么把昆蟲帶往寶石島? 2、交流讀文后的體會。
3、齊讀任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第一個任務
1下面,就讓我們來挑戰第一個任務: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小高為什么把昆蟲帶往寶石島?要邊讀邊想,(注意聯系課前閱讀的資料考慮用因為……所以……來回答)。
3、誰來挑戰第一個任務,說一說小高為什么把昆蟲帶往寶石島?四、精讀課文體會交流關鍵詞句
(一)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板書:戰士 愛島
(二)、這些感受你又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讀課文,走進文章的字里行間,靜靜地看,細細地品,畫出最能體現戰士愛島的句子,多讀幾次,并在旁邊做上批注,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三)、學生交流:
同學們讀得多認真啊,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抓住關鍵詞語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1)哎呀,那個大提包可裝著許多好東西呀,有媽媽為他準備的他最愛吃的黑龍江土特產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么的,這些東西在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呀!而嚴重暈船的小高卻把大提包扔一邊,懷里卻抱著那只裝滿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蟲的紙箱子,而且還是緊緊地抱著。小高真愛海島呀!
(2)小高懷里抱得僅僅是一只紙箱子嗎?
(3)你看,就這樣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來體會戰士對海島的熱愛之情。
2、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哦,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使這片布滿礁石的海島也有了塊塊良田,使這片不毛之地也煥發了勃勃生機。他們播種下的是種子,更是什么?改造海島的那份美麗的愿望,更是熱愛海島的那一顆顆火熱的心呀!
(3)男孩子們你們來讀一下這句話。
3、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著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也不馬虎。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同學們,你們幫助大人照料過嬰兒嗎?你知道照料那樣嬌嫩的嬰兒有多難嗎?
(3)海島上的戰士們哪,像撫養柔弱的小嬰兒一樣,精心照看著這個小瓜。想一下,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都會遇到哪些情況呢?戰士們又是怎么做的?當島上嚴重干旱時——,戰士們是怎么做的?當刮起臺風時,戰士們是怎么做的?當下起暴雨的時候,戰士們又是怎么做的?
(4)誰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戰士對小瓜的愛讀出來吧。
4、戰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贊嘆聲。
(1)戰士們對海島的這份愛呀,創造了一個奇跡。在這個荒涼的小島上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在嘗瓜會上,你找到哪句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體會到什么?
(2)同學們平日吃西瓜都是怎么吃的,而此時:戰士們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著,細細地端詳著,慢慢地咬著,不住嘖嘖的贊嘆著:(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做動作)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呢?
(3)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找學生讀,一起讀。
5、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愿在這里安居樂業。
(1)剛才我們和戰士們品嘗了一起品嘗了島上第一個西瓜的甘甜,體會到戰士們愛島建島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許許多多小高那樣的戰士的努力下,島上會結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帶的那些小昆蟲帶現在怎么樣了?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學讀作者,女同學讀小高,老師讀旁白
(2)從小高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讀把小高的這種感情讀出來?
6、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
(1)小高說的沒錯呀,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一樣,已經在祖國的海島上安居樂業了。從哪兒看出來的,齊讀這句話。
(2)文章結尾用“彩色的翅膀”點題了。這彩色的翅膀啊,不僅代表了在海島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蟲,還代表了什么?想想海島在邊防戰士的建設下,會有彩色的什么?還代表的戰士們那豐富多彩的、建島愛島的革命生活。
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更是對祖國那深深的愛!
五、練筆 現在的海島
是啊,這是一個多美麗的故事啊,這是一群多可愛的戰士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一心改造著祖國的海島,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也乘著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
六、
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現在的海島,美麗、富饒,由原來蠻荒小島成為一座座海上花園。
七、美讀課文
戰士們對海島對祖國的這份愛呀,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著,就閃現在文章的字里行間里啊!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再課文,你想讀哪一段,就可以讀哪一段,讀出戰士對祖國海島的愛,讀吧,同學們,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好嗎?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9
本課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初中階段我們學過不少寫景狀物的詩作,想必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大家還記得吧,師生一起誦讀: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撻送青來。
詩人描寫景物時,畢其形傳其神,一水多情地呵護著綠田,兩山像從遠處奔騰而來,來不及敲門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摹景狀物,但手法卻別具一格,言簡而神具,這就是王羲之以書中神品稱著于世的《蘭亭集序》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教師略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出示王羲之《蘭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錄音、正音。
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
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
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四、朗讀課文。
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五、品讀課文。
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
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六、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師生搜集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容作好準備。
2、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你們見過哪些橋?
2、板書課題,根據課題質疑:
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什么是“生命橋”?
二、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邊讀邊思考: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分組討論。
三、全班匯報交流
1、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朗讀。
2、指名認讀生字。
3、交流:
⑴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 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動?
通過交流,學生要對課文內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從兩方面想:一是骨髓對小錢的重要;二是在余震中中國臺灣青年捐獻骨髓,李博士抽取骨髓并連夜趕往杭州為小錢做手術。
四、指導朗讀
人們救助小錢,是源于一種最樸素、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從文中那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到“愛”呢?我們要怎樣讀才能體會到這種愛呢?
1、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讀一讀,說說理由。
2、同桌交流:同桌之間讀一讀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3、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預想:
⑴ 最后一段:
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一個美麗的結果,患有嚴重白血病的小錢最終得救了。這是一種感動。)
⑵ 第五段:
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發生的時間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來的余震中,還要進行著手術,真是令人感動。)
⑶ 第二段:
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小錢只有18歲,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難醫治,很可憐;骨髓很難找,終于找到了,真讓人高興。)
⑷ 第四段:
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這位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捐獻骨髓,因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很令人感動。)
⑸ 描寫李博士的句子和段落。
五、總結,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救助小錢的過程中,人們用情、用愛,編織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讓我們再讀讀課文,去體會人與人之間這美好的感情!
六、抄寫生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學生抄寫生字和生詞。
(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抄寫內容。)
第二課時
一、繼續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1、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3、全班交流:
預想:
⑴ 捐獻骨髓的那位中國臺灣青年:
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這是所有的醫學研究和臨床經驗表明,捐獻骨髓對于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陸的中華骨髓庫中的庫存量只有4萬多份,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庫存23萬份,而我國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萬,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獻骨髓。而這位中國臺灣青年就是這樣一位志愿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卻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并且他不顧親人的安危來為小錢捐獻骨髓。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出示地震的圖片)
又一次余震發生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身體下的病床吱吱作響……但是,這個青年人──仍靜靜地趟在病床上。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決心。
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動。
小結:在大地震過后,在劇烈的余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 他還會非常感謝李博士:
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從中國臺灣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為小錢作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李博士就是中國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創辦了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攜帶著臺灣同胞捐獻的骨髓來到大陸。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理解“奔波”一詞。提問:李博士為什么要奔波十幾個小時呢?
(出示地圖看中國臺灣和杭州的位置,解釋到香港中轉的原因。)
(由于歷史和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在《愛的奉獻》的旋律中有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補充閱讀材料,加深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補充材料的片段。
2、學生自己閱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這篇文章后找出自己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是啊,這些人就在小錢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小錢關心、愛護和支持。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人關心、愛護這小錢,奇跡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么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想象拓展,指導寫話
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小錢會對那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呢?請用幾句話寫下來吧!
1、學生自己寫。
2、指名讀,評價,修改:
評價應著眼于學生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允許學生內容有所不同,只要發自內心,合乎情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內容,點明主題
1、你現在是怎樣理解“生命橋”的?
2、總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時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也許僅僅需要說一句溫暖的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板書設計】
杭州 中國臺灣
小錢──愛心──年輕人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么事?(種花生,過收獲節)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系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為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獲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獲節?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是什么?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贊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么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么?(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獲節”作者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
8、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后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于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并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啟發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出很多奇思妙想,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好的課堂導入語可以為課堂增光添彩,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眼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來設計導入語,在適合學生學習和教學環境的雙重條件下實現豐富、靈活、生動地導入教學。
一、借由講故事,導入教學內容
初中生喜歡聽故事,可以借由故事導入,使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課文就非常適合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教師要充分閱讀研究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編出或引用適合教學氛圍、適合學生學習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教學《最后一課》,這篇課文以記敘為主,卻給人留下深遠的思考,非常適合采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導入。上課伊始,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人們總是望著蔚藍的天空,好奇天空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們決定從地上建造一座很長很長的天梯,直通天空,建造的人很多,建造的進度也很快,馬上就能伸手摸到天空了。住在天上的上帝發現這件事之后很著急,他不想讓平凡的人類上天來打擾他,因此,他想了一個辦法,讓所有建造天梯的人都不能互相交流,讓他們說不同地方的語言,這樣一來,他們就不能互相交流,也不能了解對方在說什么,最后這個天梯就不能完工。這個故事就告訴大家,語言有著很強大的力量,每一種語言就擁有一種民族精神,而這個強大的民族精神在課文當中也一再描述。當自己的民族被打壓,不能使用、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時,人們是多么的氣憤。
借由這個故事,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大致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產生強烈的興趣,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創設課文情境,導入教學內容
形象的描述為整堂課的`教學添加幾分生動,更加突出課堂導入的作用。蘇教版的初中語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教師應把課文知識包含在導入語中,把握課文內容的重點,緊緊扣住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仿佛置身其中,課堂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就可以充分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導入語的設計。在課堂開始,教師就可以這樣說:“同學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擁有各自獨特的魅力,那么在我們的家鄉,大家最喜歡什么季節呢理由是什么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講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今天大家就跟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吧!”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五、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今后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六、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七、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征。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人教版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2:《秦兵馬俑》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理解課文中幾個重點成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和鮮明個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初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他們民族自豪感。
2. 學會分析課文結構,會使用課文中所運用的描寫手法,寫作手法來造句,寫作文。比如:舉例子、列數據、想像、排比、過渡句、前后呼應等。
三:教學過程
㈠課堂導入
1. 介紹背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1974年在我國陜西臨潼東南秦始皇陵的驪山陵東側,人們發現了三個兵馬俑陪葬坑,從中出土了大量刻畫精致、形態逼真的兵馬俑。就這樣,氣勢恢宏、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被發現了!它們讓生活在現代的人們領略到了幾千年錢秦始皇率領千軍萬馬統一六國、創造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宏偉場面。秦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便是介紹秦兵馬俑的一篇佳作。現在請用學們看向屏幕,跟著老師齊讀本課的題目,開始去領略神奇的秦兵馬俑吧!(教師領讀幾遍)
2. 學習生字生詞
從剛才同學們整齊響亮的讀書聲中,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相信你們一定是很好奇秦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獨特的魅力能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吧?不過,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學習新課還要先學習生字生詞才行。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來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這樣,在接下來的課文朗讀和學習探究中同學們才能更快更準的理解課文大意,解答心中存在的疑問。來看大屏幕。
(出示生字詞)
可先詢問學生是否會讀,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老師針對學生讀錯的進行糾正。在帶領同學們讀一遍。學生再自己齊讀一遍。
(出示重點詞語)
詢問學生對這幾個詞的理解。教師針對點評,在說出標準的解釋。講解完畢,學生再讀一次,加深理解。
㈡課堂教學
1. 朗讀課文,解讀課文
同學們,學習了生字和生詞,大家都掌握了它們的讀音和意思了吧?下面請打開課本,大聲地、有感情的把課文齊讀一遍。在讀的時候要帶著屏幕上的這幾個問題,邊度邊思考,一會看誰能幫老師解答。(出示題目,引導學生開始讀)。 給學生讀完后自由思考回答,教師再點評,引導,講解。
⑴這篇課文是以什么結構來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
(總分總,三,位置地位、特點、概括)
⑵秦兵馬俑有什么特點?那一段是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概括?
(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最后一段)
⑶哪一自然段說明秦兵馬俑類型眾多?這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三自然段 過渡段:承上啟下)
2. 詳細剖析課文內容
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能理清思路,找出了課文的結構和重點段落,并大概的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了秦兵馬俑的特點。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進一步走進課文,詳細分析秦兵馬俑的特點,看看它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具體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看看老師給你們的幾個小要求:
①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3-9自然段。
② 這幾個自然段共寫了幾種兵馬俑?
③ 每種兵馬俑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自由讀,老師讓學生舉手回答,或點名回答。注意適時適當的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相應兵馬俑的圖片和文字解說)。
齊讀第十自然段,分析這一段的寫法有什么特別之處?運用哪些描寫手法?(排比,想象,比喻。。。再讓學生造句,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注意加以運用,增加作文的文采)。
3. 激發情感和想象
同學們都讀了課文,大概的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跟老師欣賞了很多關于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圖片。現在老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一聽,你仿佛聽見了什么?問一問,你又聞到了什么?自由跟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學討論,一會跟老師和同學分享你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要尊重和肯定學生的想法,加以鼓勵)
(教師小結):是啊,同學嗎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能穿越千年,置身處地的感受到那時的場景。那一匹匹戰馬,那一輛輛戰車,還有那軍容肅穆、整裝待發的戰士···似乎讓我們看到他們在戰場上英勇廝殺的壯觀場面,讓我們聽到那響徹云霄的戰鼓聲和吶喊聲還是聞到那濃濃的硝煙味兒。
我們因這如此宏偉壯觀的場景而震撼,為我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雕塑手藝而驚嘆折服。下面,就再請同學們大聲而有感情齊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筆下那偉大而神奇的秦兵馬俑。(讀完后)同學們現在心情是不是很激
動?很驕傲很自豪?是啊,擁有這么偉大的藝術珍品誰能不自豪呢。不只我們自豪,連外國的很多名人都對秦兵馬俑高度贊揚!大家來看屏幕,讀一下都有誰也被秦兵馬俑的魅力折服了。
(出示收集到的一些人對兵馬俑的評價語)
四:教學總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很棒。非常積極的思考和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在為中華民族擁有如此偉大神奇的藝術珍品——秦兵馬俑而驕傲的同時,也深深的為我們祖國擁有像同學們這么聰明可愛的繼承人而驕傲。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繼承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并將之發揚光大。將來為祖國的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的課已經接近尾聲,下面老師在給同學們布置幾個小作業。課后希望同學們自覺完成。
1. 收集中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跡都有哪些?
2. 在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很多表現手法和描寫手法,找找都有哪些,并各造一個句子。
3. 背誦課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段落的句子,然后背給家長和同學聽。
五:教學反思
反思在教學中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的價值觀的培養,是否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主思考;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程度如何等。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 (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 ?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⑵ 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⑴ 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⑵ 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⑶ 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 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 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⑵ 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⑶ 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⑷ 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⑸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
三、布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
二、研讀作品
《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è) 綺戶(qǐ) 嬋娟 (chán)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么農歷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⑴ 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 )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 (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
提問:
① 什么語氣?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 懷念誰?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③ 提問:用什么語氣、態度?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④ 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4、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 (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⑴ 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⑵ 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⑶ 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6、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云莊,天歷二年 (1329年),征拜陜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 8年期間,登華不注,游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題跋”的特點、作用。
2、景、情、理交融的寫作特點。
(二)能力目標
觸類旁通,學以致用。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在閱讀中體悟道理,提高寫作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短文的學習,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靈感的出現或問題來臨,只是一瞬,必須隨機應變,不能固執成局。
教學重點夾敘夾議,層層推進的結構方式。
教學難點景中含理,寓理于情的寫作特點。
教學關鍵
注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體驗,發揮想象,進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和作者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藝術主張。
教學方法啟發與點撥結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具多媒體
課時兩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二、作者介紹
鄭板橋(1693-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出身寒微,幼喪母,由后母撫養。康熙時秀才,雍正時舉人,乾隆時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因請賑得罪上司而被罷官。鄭板橋為政清廉,有才干,關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擅畫蘭、竹、松、菊、石等,尤以蘭、竹著稱。其畫取法石濤,又吸取徐渭、高其佩等人的創作思想和筆意。其畫構圖注重剪裁,崇尚簡潔,以側鋒畫蘭、竹,筆墨瀟灑縱逸,蒼勁豪邁。其畫通過題跋詩文,表現出對民間疾苦的同情,具有新意。論畫主張對所繪對象作直接觀察,抒發個人的真情實感。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聯系和區別,反映了藝術的創作過程。其書法在行、隸之間,以畫法作書、結體,行款縱橫錯落,整整斜斜,人稱亂石鋪街,自稱六分半書。鄭板橋工詩文,為文主張“理必歸于圣賢,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其詩能反映、揭露社會 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直率自然。有《鄭板
橋集》行世。
三、解題
題跋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有的文體,指的是寫在書籍、字畫、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寫在畫幅上的叫題畫。題畫或文或詩,一般比較簡短。從內容上看,有的敘寫作畫緣由,有的點撥墨情畫意,有的借題寄意寫志,涉筆相當寬泛自由,然均追求畫面與題詞相互補充之用和相映成趣之妙。
據載,有一次鄭板橋畫了一幅《墨竹圖》,非常滿意,同時又覺意猶未盡,遂握筆題畫,成此名文。
四、聽讀課文,注意讀音,節奏、語速、語調。
五、疏通文意
1、解釋詞語
勃勃遂倏趣
意筆定則化機
2、通譯全文
六、小結這是一則題畫竹的小品文。
七、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做《練習冊》。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所學內容。
1、介紹作者。
2、解釋詞語。
二、新課
學生齊讀后,思考:
1、作者在清秋的早晨,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請你根據文中的描寫,再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寫出來。
2、文中引發了作者作畫的愿望和沖動的句子是那一句?
3、從凝神構思到揮筆落墨,畫竹過程中可分為哪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明確:(1)整個藝術創作過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先是觀察,晨起看竹,得“眼中之竹”;次是畫意勃勃,有繪畫的欲望和思路,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筆作畫,成“手中之竹”。
(2)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眼、心、手的作用,竹子發生了多次“變相”:由現實之象,到心中之象,再到畫幅之象。在敘寫中點明:胸中竹不同于眼中竹,手中竹又不同于胸中竹。表明藝術創作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
(3)最后總結說:“意在筆先”是“定則”,“趣在法外”是“化機”。“意在筆先”是藝術創作的必然規律。在這里,“意在筆先”是必須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之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稱之為“定則”。“趣在法外”是藝術創作的特有規律。這里的“趣”,指的是滲透、展現在畫面中的審美情趣。“趣在法外”的大致意思是說,藝術創造雖有一定的理,但沒有固定的法,審美情趣的有無、大小、濃淡、雅俗,不是由法框定的,全憑作者心靈的妙運,即在深切領悟創作規律后的巧妙運化,故而作者稱之為“化機”,而“化機”的大小,則取決于作者的智能和才養,即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4、作者由畫竹的經驗總結出了怎樣的創作原則?你這樣理解?
5、《胸中之竹》中說“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又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可是鄭板橋在另一則題畫中又說“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兩者之間是否矛盾?
參考答案:不矛盾。胸有成竹,并不是胸有定竹。雖有成竹,也只是初步的構思,是一片朦朧不甚明晰的印象,及至下筆一畫,可能又會有靈感出現或問題來臨,這時必須隨機應變,不能固執成局。先有成竹,后無成竹是境界的'提升;后無成竹,必須從先有成竹的熟練而來。所以說都是一個道理。
6、作者在結尾說:“獨畫云乎哉!”看來,作者的意圖并不止于就事論事,而是要借題發揮。請結合你的切身經歷或者讀書積累,說說你對鄭板橋這一創作原則的理解。
三、小結本文有怎樣的藝術特點?
(1)寓理于生動的形象描繪之中。
(2)將理融化在親切微妙的情致之中。
(3)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四、課堂練習
五、拓展延伸
鄭板橋既是書畫家又是文學家,《胸中之竹》就是他的題畫之作。本文在章法上很有特點:先就畫竹之事稍事渲染--這是本文的主體,接著以“總之”歸納“定則”與“化機”的不同--這是就事論事,最后拓展題旨(獨畫云乎哉)--這是觸類旁通。這樣的章法對你的作文構思有何啟迪?
參考答案:《胸中之竹》借畫竹論藝,它的章法是寫感悟類作文常用的好方法。它啟迪我們寫作此類文章,構思時就要掌握兩個要點,一是“借題”,二是“發揮”。借題一定要借其精髓、內涵;發揮一定要發己之創新見解、深刻見解或具有普遍意義的見解。
六、總結
鄭板橋畫竹,畫了一輩子,他有繼承,更有創造,他勇于探索,也善于總結。他的畫竹題記里面就記載了豐富的經驗和精辟的見解。同時,他的畫竹題記又往往是優美的小品散文,短短數語,寫得那么清新自然,活潑生動,有記事,有抒情,也有議論。他的人品、畫風、生活情趣、藝術主張都包含在其中,文筆簡凈,含意深閎。他的畫竹既然早已在藝林中享有盛名,那么他的題記,也應該被我們看做是文壇上的一朵艷麗的小花。
七、布置作業
1、查找資料,了解鄭板橋其人其事。
2、做《練習冊》。
板書設計
眼中之竹--客觀世界--形
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主觀感受--靈感
手中之竹--藝術創造--神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1-02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28
【優秀】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12
語文《養花》教學設計優秀12-13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優秀]04-24
[優秀]語文教學設計04-10
語文教學設計【優秀】11-15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8-05
語文教學設計[優秀]07-05
語文韻母的教學設計優秀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