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盲童安靜是怎樣觸摸春天的。
2、通過體會安靜觸摸春天的舉動,懂得熱愛生活就能創造繽紛的世界。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可以結合“思考練
習題”重點來體會。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生活中頑強拼搏的人的事跡。
【教學流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學生評議。
二、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四、自主探究、整體感悟
1、你覺得安靜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默讀課文,看看從那些語句可以看出安靜是個熱愛生命的孩子?劃下來,反復讀一讀,寫下自己的體會。
3、小組交流。
五、品詞析句、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與同伴交流是快樂,與大家分享是更大的快樂。誰來說說安靜是怎樣熱愛生命的?
2、教師引導學生匯報,并結合重點句子進行深入體會:
a“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學生匯報讀,大家齊讀。
(2)學生所體會
(3)小黑板展示句子,學生齊讀,比較帶點詞語的作用。
邊讀邊思考,“竟然”是什么意思?神奇的靈性是什么?
說說帶點詞語的作用。
(4)教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就是安靜,請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描述放飛我們的想象。你可以邊想象邊做動作。“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教師:當“神奇的靈性”跳到你眼前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師:你們真是一只善解人意的蝴蝶,是啊,與其說蝴蝶是被安靜的'手掌攏住,還不如是說她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無限憧憬,才會使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帶著這樣的感受,誰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練讀后,指名朗讀。
b“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述說著飛翔的概念。”
(1)學生朗讀,大家奇讀。(2)說說對句子的體會。
(3)教師朗讀,學生閉眼想象,做動作。
教師:你能做一個張望的動作嗎?(學生做動作)同學們,此時,如果你剛剛放飛了一只蝴蝶,當你仰起頭張望,你能看到什么?
教師: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安靜也許永遠都不會看到了,可是她仍要仰起頭來張望,因為她與我們一樣,也有一顆渴望飛翔的心。這段話深深地打動了老師,愿意用朗讀的方式抒發內心感受嗎?(學生配樂感情朗讀。)
六、梳理總結,情感升華
1、教師過度:在哪個清香裊裊的早晨,我沒有驚動安靜,因為我從心底深深的感受到一個道理。齊讀:小黑板出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教師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課前搜集到的生活實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配樂奇讀課文,再次感受生命的可貴。
七、課外拓展:
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老人與海》《熱愛生命》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2
一、學習目標:
1.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并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
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3.激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培養起足夠的學習興趣。
二、重點難點:
1、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
2、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3、快速閱讀,在規定時間內讀完全文,并能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要點。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
1、網上或圖書館查找有關人類登月的資料,培養足夠的學習興趣。
2、收集有關月亮的古詩詞。
五、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 激情導入
導入一: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嗎?對,是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飛上月宮。如今,幻想已經變為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現在,就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吧……
導語二:同學們,自古以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文化意義,許多民族都有關于月亮的文章詩賦、對聯、謎語、音樂、繪畫等,你能說出有關月亮的古詩詞嗎?
例如:
①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⑤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⑦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⑧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⑨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第二環節 檢查預習
1、聽寫下列字詞:(共10個)
指令 合算 海域 暢談 神往 里程碑
觀測 昂首挺立 一葉孤舟 遙遙在望
2、解釋下列詞語:(共5個)
①暢談:盡情地談。
②昂首挺立:抬起頭筆直地站著。
③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⑤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類是什么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
4、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
第三環節 速讀課文,篩選信息
1、默讀課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明確: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號”火箭準備發射。
④三名宇航員進入指令艙。
⑤“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后進入預定的軌道。
⑥“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登月軌道。
⑦三名宇航員進入夢鄉休息。
⑧“阿波羅11號”飛船到達離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⑨登月艙和飛船脫離,登月艙開始降落。
⑩登月艙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先后來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在月面上緊張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⒁登月艙和“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登月艙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⒃對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總結
⒄三位宇航員暢談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談登月的意義。
2、歸納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可分四個階段:
①升空準備(3、4)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這一過程的?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
4、找出有關表示時間的詞語并指出相應事件。
明確: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號”火箭準備發射。
②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
③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
④發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開始進入夢鄉。
⑤19日晚上8點33分,飛船飛過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⑥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
⑦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
⑧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
⑩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點56分20秒,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
⑿(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7月21日14點,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⒀7月22日0點15分,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進入預定軌道。
⒁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阿波羅11號”飛船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暢談登月的感受。
5、作者為什么詳細的交代時間,這些表示時間的數字有何作用?
明確: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6、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確: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把紀念碑樹立在月球上。
④把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表面
⑤安裝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來檢測宇宙射線
⑥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⑦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⑧把美國的星條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
7、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
明確:科學家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
8、教師小結:本文就是真實記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全過程的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可以說,引人入勝是本文的特色。
9、作業: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
第二課時
第四環節 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
明確:“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2、找出文中議論性的句子,并說明其作用。
明確:(表明觀點或看法的句子即為議論性句子,具體句子略。)作用:起畫龍點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閱讀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確: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魅力,感受到人類智慧的'無窮魅力,并對人類未來的美好充滿信心。
第五環節 暢所欲言 拓展延伸
1、現時篇
①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如今,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又有哪些新成果呢?請你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②我國作為一只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況又有哪些驚天動地的成果呢?請你介紹一下好嗎?
③聽完這些介紹,你有什么感受嗎?
2、想象篇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④ “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該怎么做合適?
⑤月球上有什么?第一個生物是什么?什么樣子?
⑥飛船萬一出現意外飛不回來怎么辦?
⑦在多達每秒10.5公里的飛行速度中,宇航中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⑧宇航員在飛行中怎樣吃飯?大小便如何處理?
3、寫作篇(任選其一)
①傳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號休斯敦的指揮中心聯系時,突然吃驚地說:“這些東西大得驚人!天哪!簡直難以置信,我要告訴你們,這里有其他宇宙飛船,它們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側,他們在月球上,他們正在注視著我們……”此時,電訊信號突然中斷。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請發揮想象寫一篇作文。
②1968年12月21日,美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發射了第一艘探測飛船,當這艘飛船進入月球軌道之后,宇航員在100公里高空用望遠鏡照相機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許多年后,人們在研究這些照片的時候意外發現,在火山口中有一個巨大的圓形物體,它十分規則,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著陸或起飛。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③有人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也有人說,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請你去想辦法證實一下自己的觀點并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④根據下面的情境,展開想像,寫一篇短文:
你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第六環節 總結語
月的故事引人入勝,月的情愫豐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但我國航天技術仍無法登上月球。隨著我國神舟六號飛船的發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在座的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愿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培養如何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么細致、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系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么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為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后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二)讀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里前后兩句都有什么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里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里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現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后,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歷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農歷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我們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如何將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我們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如何將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方法:
練講結合
以提綱為主線,學生自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從題入手,了解大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提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預設: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來的;松鼠活潑可愛……)
3.預習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獲,現在分組交流,組長記錄要點,各組選一名同學匯報預習情況。要求:不重復前面同學的發言,可以提出疑問。
二、根據提示,擬訂提綱
1.讀自讀提示,想想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
2.指導學生擬訂自學提綱。(盡量考慮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訓練。)
三、指導閱讀,體會情感
1.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綱自學課文。
2.分組交流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可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匯報,也可先匯報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談感受,也可夾敘夾議。)
(預設:松鼠千方百計儲存冬糧,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頂上;松鼠把我們采來的鮮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們的手套頭巾墊窩……從中體會到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四、朗讀深化,學習表達方法
1.快速閱讀,找出你認為最能表達我們一家與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讀,想象作者怎樣把這種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2.交流作者表達方法。
(要點:通過松鼠在“我”家的幾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愛,表達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這種喜愛之情是隱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話和作者的議論從側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
3.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及自己觀察的情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與故事(可以是我與小動物也可以是別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板書設計
2跑進家來的松鼠
儲備冬糧
晾曬蘑菇
拿手套、頭巾墊窩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預習自學、小組交流掃清了字詞障礙,課堂上學生自己擬訂自學提綱,然后自學、交流,教師作為教學的傾聽者,當然在學習中作些許指導,完完全全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二、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聯系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忘情:不能節制自己的感情。
⑵狂舞:縱情的跳舞。
⑶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⑷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⑸亢奮(kàng):極度興奮。
⑹晦暗(huì):昏暗,不明顯。
⑺羈絆(jī):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⑻碰撞:運動著的物體與別的物體突然接觸。
⑼搏擊:奮力斗爭和沖擊。
⑽燒灼(zhuó):燒、燙,使受傷。
⑾奔突:橫沖直撞;奔馳。
⑿輻射(fú):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
⒀翻飛:上下或內外交換位置。
⒁淋漓(línlì):①形容濕淋淋往下滴。
②形容暢快。
二、導入
大家在電視節目上看過陜西安塞地區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或學生齊讀、輪讀、個別讀均可)
2、提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討論并歸納: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討論并歸納:
分成4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給人的聯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
啊”。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提問: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討論并歸納:
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
從人物寫:是藍騰騰的后生。
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5、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6、提問:作者與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討論并歸納:
壯闊、豪放、火烈。
7、提問:作者是怎樣寫的?討論并歸納:
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
8、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討論并歸納:
空氣(冰冷~燥熱),陽光(恬靜~飛濺),世界(困倦~亢奮)
10、提問:運用反義詞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寫?
討論并歸納:虛寫。
12、提問:用虛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虛寫使人產生聯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13、提問:作者聯想到什么?
討論并歸納:聯想到落日古戰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14、提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這句話怎么理解?
討論并歸納: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征,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四、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虛寫,通過聯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出了陜北人們的性格特征。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⑴給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 )閃射( )
火烈( )亢奮( )
晦暗( )羈絆( )
搏擊( )輻射( )
⑵境空:
①驟雨一樣,是( );旋風一樣,是( );亂蛙一樣,是( );火花一樣,是( );斗虎一樣,是( )。
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 )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 )了。
③容不得( ),容不得( ),容不得(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勁。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奏、重音、感情。
2、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回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出回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里,觀眾的心里發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3、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4、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討論并歸納:先寫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陜北農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5、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6、提問: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討論并歸納: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7、提問: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凈化。從后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8、提問: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提問:為什么說“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討論并歸納: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0、提問;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討論并歸納: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⑴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⑵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⑶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
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12、提問: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四、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⑴寫出了面詞的反義詞:
晦暗( )束縛( )
閉塞( )歡樂( )
擺脫( )冰冷( )
恬靜( )困倦( )
⑵簡答:
①本文以什么作為線索?
②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么?
③“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么類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④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義,了解樂器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反復研讀文本,深入分析此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較閱讀《琵琶行》《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
3、情感目標:體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比較閱讀《琵琶行》《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自主學習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課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有關于寫音樂的詩歌?
明確:白居易《琵琶行》
問:誰能背誦出其中的一些描寫音樂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補充:白居易《琵琶行》 韓愈《聽穎師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被稱為摹寫聲音至文 。(板書:李憑箜篌引)
學生自己課前查閱資料了解有關作者和題目的內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內容。
二.走近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陽)是唐宗室鄭王后裔,到李賀時家道已經徹底沒落了,父親李晉肅只不過是邊疆上的一個小縣令。李賀少年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被冤枉諱父名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后只做過一個九品的奉禮郎,不久辭官歸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僅27歲。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世,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為詩鬼。
李賀年少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為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憑箜篌引》是李賀的代表作,大約作于811-813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
三.解題
李憑:唐朝著名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超過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龜年。
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箜篌:又名 坎侯、空 侯,是我國古代的彈撥樂器。箜篌酷似一只顧盼生姿的大鳳凰。
四.鑒賞詩歌
㈠誦讀全詩,劃分層次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鮫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1(1—4句)先聲奪人,李憑出場
2(5、6句)正面描寫樂聲,各具特色。
3(7—14句)描寫音響效果,側面烘托技藝高超。
㈡鑒賞、背誦
Ⅰ、賞析第一節:(1—4句)先聲奪人,李憑出場
⒈吳絲蜀桐張高秋
問:開篇吳絲蜀桐寫出了箜篌構造的精良,其意義僅在于此嗎?
明確: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寫出了演奏環境),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張字不僅僅是演奏的抽象動作,而且很容易引起這樣的聯想:音樂的情韻高遠飽滿,直上云天。
⒉空山凝云頹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
這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云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后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云被音樂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⒊李憑中國彈箜篌。
問:詩人是如何安排李憑出場的?這樣表達有何妙處?
明確: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Ⅱ、賞析第二節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問:這四句是樂曲發展的第二個段落。這兩句正面描寫樂聲,分別運用什么方法?表現了樂聲的什么特色?
明確:前句以聲寫聲,后句以形寫聲。有密有疏,有悲有歡。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正面寫樂聲,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聲寫聲;而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
昆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云。昆山,昆侖山,自古以來就被叫做玉山或群玉之山,用昆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鳳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昆侖山。昆山玉碎后,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凄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
——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哭泣的聲音摹寫樂聲的悲慘,又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似乎比鳳凰叫還要和緩。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詩中僅有的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以聲類聲不是通感,但這兩句詩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喚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樂聲乍起的壯觀;
鳳凰叫可以喚起孤獨哀鳴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凄涼;
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同樂聲的歡快愉悅。
另外,石破天驚逗秋雨也兼具以聲類聲以形類聲兩種屬性。秋雨密密匝匝地墜落聲,可以摹狀樂聲的急促,同時,秋雨也可以喚起連綿不絕的憂郁形象。李賀詩中的通感往往是復合通感,既有視覺感受,也有聽覺感受,同時還有動感,碎叫泣笑逗等語匯都有很強的動感。
Ⅲ、賞析第三節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鮫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⒈賞析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寫樂聲由歡快轉為清冷,回到了音樂的主體情緒。
十二門代指長安,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詩人用融這個充滿暖意的字來極力渲染音樂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滲透力。雖然用語浪漫夸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冷光和高秋不謀而合,都散發出清寒之氣,音樂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諧一體。
這句詩給人以清空之感,整個長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蕩。
下句承接十二門所營造的時空感來寫。李憑的演奏感動了紫皇。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人間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巧妙地寫出清冷的樂聲從人間傳到天界。此時,整個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這里的十二門紫皇等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仿佛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
⒉第四聯紫皇一語雙關,兼指當時的皇帝和天帝。聯系下文,其意義僅在于此嗎?
明確:這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⒊第五聯中哪一個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
明確:逗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兩句詩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開。清冷的音樂情緒發展到極致,達到整個樂曲的高潮。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秋雨又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秋雨是一個憂愁的意象,石破天驚之后氣勢磅礴的秋雨,象征鋪天蓋地的茫茫愁緒;秋雨落地的聲響,恰如緊湊繁復的樂聲。樂曲就在這種驚天動地的凄冷情緒中結束了。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曲終人寂,詩意本該完結,但是詩人又在夢幻中展開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⒋六聯中詩人用老和瘦兩個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何妙處?
妙處=手法+作用
明確:詩人運用反襯的手法,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演奏結束了,詩人還沒從音樂的境界中走出來,神志還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覺中。整個演奏過程像一場夢,李憑不是在人間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嫗彈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魚和龍聽到樂曲聲都隨之追風逐浪,在波濤中翩翩起舞。(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Ⅳ、探究
問題思考一:后八句描寫樂聲,是從哪個角度描寫?用了那些表現手法?
明確:這長長的.一段都是從側面寫出了李憑彈奏樂曲時所產生的動人心弦的效果。以音響效果,側面烘托彈奏者的技藝高超。同時想象豐富,動靜結合。
月宮中的吳剛聽到樂曲聲也忘記了砍樹,倚在桂樹上凝神傾聽,不知困倦;桂樹下的玉兔聽到樂曲聲也渾然入境,全然覺察不到寒露打濕了全身。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癡迷狀態,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陌上桑》: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問題思考二::這首詩是怎樣表現箜篌演奏出來的優美音樂的?
要點提示:
(1)主要運用側面烘托手法,通過描摹音樂效果來襯托音樂本身。
(2)運用化無形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張手法。
(3)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馳騁自由的想象力,通過瑰麗的神話世界來表現音樂的世界。
㈢小結
此詩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把自己對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物象,使之可見可感。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令人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五.總結
這首詩用瑰麗的辭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動地。詩本身也和樂曲一樣具有了一種凄寒冷艷的氣質。南朝有一則著名的講經傳說:云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鮮花紛紛墜落。李憑彈奏箜篌就有這樣美妙的效果,通過李憑的生花妙筆,表現出音樂繁花似錦、萬物動容的天花亂墜之感。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于把自己對于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于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六.比較閱讀
分組討論:
閱讀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憑箜篌引》,比較它們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說說它們各自的藝術風格。
參考答案:
⑴在音樂描寫時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憑箜篌引》主要描寫音樂產生的藝術效果,對于音樂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著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為側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過比喻描摹音色的強弱緩急,為直接描寫的手法,江州司馬青衫濕為側面烘托。
《聽穎師彈琴》前十句運用形象的比喻摹寫琴聲的起落變化,并且描摹出音樂所表現的意境,是直接描寫;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達聽琴的感受,是側面烘托。
⑵風格迥異: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純為描摹音樂,沒有詩人的情感寄托,風格凄寒冷艷、浪漫瑰麗。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在描摹音樂時也在敘事和抒情,琵琶女彈奏時的情態動作和作者的身世體驗都穿插其中,其風格平易感傷。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前十句寫琴聲,后八句寫詩人聽樂的感受,至于琴聲引發了怎樣的人生體驗,并未直言,因而此詩風格悲愴含蓄。
七.作業
背誦全詩。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深入分析此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三)《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三、布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二、研讀作品
(一)《水調歌頭》。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e4)
綺戶(qi3)
嬋娟(chan2)
2.解題。
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么農歷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
(1)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提問:
①什么語氣?
要點提示:反詰埋怨。
②懷念誰?
要點提示:弟弟子由。
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
③提問:用什么語氣、態度?
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④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關懷古》。
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
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現問題進行糾正。
4.教師簡要講解。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會認5個生字,會讀指定的詞語。
2.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 形,能結合學生實際和兒歌的內容了解生字的意義。
3.以讀為主、聯系生活實際、自主識 字的教學方法。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愛學語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能讀準字音,認請字形,能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聲字的本意。
教學難點:
能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了解聲字的意思。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兩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學生實際了解生字 的意義。
2.能按筆順規律,依照田字格的范字書寫。
3.看圖識字、聯系生活實際,自主識字 的方法。
4.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習慣。
教學難點:
清楚工整的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有意思的對子歌《上對下》。 出示課題: shangdu xia 師:誰借助拼音來讀讀課題?輕輕翻開書第48頁,借助拼音來讀一讀這首對子歌。注意讀準 字音。
(二)初讀兒歌,讀準字音
1.前后桌兩個人共用一本書檢查兩個人是否把字音讀正確。
2.指名讀.注意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困。
3.師出示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指名讀。生在文中圈生字。 4.將生字朋友送回文中,再讀讀對子歌,要求讀準字音。 游戲鞏固生字讀音:給字寶寶找朋友。
(三)再讀兒歌,聯系生活實際
了解字義,發展學生語言 出示課件。
重點理解: 用心愛心 專心 課中休息:猜字游戲:師在前書空生來猜。
(四)自主識字,寫好漢字
1.看筆順跟隨自學。 復習舊筆畫。 看著書上49 頁的筆順跟隨,用手指著邊寫邊說出每一筆的`名稱。有問題可以問老師。
2.交流自學成果。 指名書空,集體跟寫。
集體書空3 個生字。 靜態觀察:讀字讓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大”字,看清字形,找出關鍵筆畫。
動態觀察:看范字 觀察老師的范寫,注意占格和筆順。 學生描紅。 描紅之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找到描得不好看的筆畫,再寫一個。
對比觀察:品字 師拿兩本作業利用展臺展示。 修改寫得不好看的筆畫,努力把字寫端正,寫漂亮。 靜態觀察:讀字讓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天”字,看清字形,找出關鍵筆畫。
動態觀察:看范字 觀察老師的范寫,注意占格和筆順。 學生描紅。 描紅之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找到描得不好看的筆畫,再寫一個。
對比觀察:品字 師拿兩本作業利用展臺展示。 修改寫得不好看的筆畫,努力把字寫端正,寫漂亮。
(五)教師總結
用心 愛心 專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三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插圖了解生字的意義。能按 筆順規律,依照田字格的范字書寫。
2.看圖識字、聯系生活實際,自主識字的方法。
3.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習慣。
教學難點:
清楚工整的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節課你都學了什么新知識?
1.學習“大、小、也”。
(1)自學。
(2)集體一塊學習:重點理解“也”字,強調也字的寫法。
2.讀一讀,大小 大大小小。
(二)鞏固練習
1.讀生字并組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幾個字的?
(三)作業
書寫大、小、也各3
板書設計:
shang xia da xiao ye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煦、環、犁、耕、儼、嘴、棚、廠、盲”。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慢條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品質。能根據提示語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3、體會孩子純潔善良的心靈。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品質。能根據提示語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體會孩子純潔善良的心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大家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
2、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我畫什么》。板書:3我畫什么
讀題。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馬良那樣的神筆,那他們想畫什么呢?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聽清:小朋友們用神筆畫什么?
2、預習要求:
(1)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通過各種方法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儼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讀通課文,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填空:
五個小學生羨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檢查反饋
(1)檢查字詞學習。出示詞語,指名讀。
(2)指名分節讀課文,及時正音。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3——15節,思考:文中寫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樣描寫他們的?
讀讀,填填:
例:(卷發)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
()的張小麗()的王斌
————————————
2、交流朗讀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書:卷發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翹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張小麗
認真提議的王斌
師:作者通過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態特征來描寫五位小主人公。
小試身手:你能根據不同的特征,來描寫人物嗎?試試看:
()的()()的.()
————————————————————
3、文中的幾個小學生分別想用神筆畫什么?找到句子多讀兩遍,讀正確。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導朗讀句子。
(1)“慢條斯理”的語氣怎么讀?
(2)提問:“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麗為什么這樣?讀出語氣。
(3)假如有一支神筆,又只能畫一次,大家一定先讓小麗是因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9——15節。
7、想象說話:如果你有神筆,你想畫什么》
四、總結
這些小朋友的心靈是多么善良啊,他們都想到了自己的親人,想到了需要幫助的人。
五、復習鞏固
1、根據注釋填寫適當的詞語:
(1)“我呀,”周明動作緩慢,不慌不忙地說:“要畫一個涼棚,給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擋風遮雨。”()
(2)“我……”張小麗想要說又停住了。()
2、想一想,寫一寫
(1)假如有一支神筆,又只能畫一次,大家一定先讓小麗畫,是因為()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想畫什么?寫幾句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矛盾、喉嚨”等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反復揣摩描寫將軍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語句,感悟將軍的情感。
(4)體會夸張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聯系上下文等理解將軍向小島敬禮的深意,體會將軍的情感。
3、情感與價值
體會守島部隊在艱苦的條件下駐守海島,保衛祖國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學習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用歸納的方法把課文分成若干部分。
【教學難點】
體會戰士們對祖國海島的熱愛,理解“小島”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在異地的游子,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駐扎在海島上的守島部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對海島的愛。今天,我們隨一位將軍登上小島,一起感受守島部隊的愛國情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習生字生詞。
2、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幾部分?
3、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4、這件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歸納總結:
①全文有3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②課文講述了一位將軍登上小島后發生的事情。
③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
三、生字生詞認讀學習
會認字:瞞、域、艇、矛、盾、哼、喉、嚨、勺、攪、舀
辨字:瞞——滿、矛——予、勺——勻
多音字:哼
四、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1部分。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主要介紹小島的地理環境和特點。)
2、思考:
這個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了什么?
“樹少,草少,土也很少”,三個連續的“少”,表現了小島的荒涼。
(表現了海軍士兵們生活環境的艱苦。)
(二)學習第2部分。
第二部分是第2~19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主要講述了將軍發現和了解戰士們在島上種菜的情況。)
①“將軍不由一愣。”將軍為什么會有此神情?
(這里土少,而且溫度高,不適合植物的生長,就連運送來的食物都不能完好地保存。然而戰士們卻讓這島上出現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地。)
②隊長建“菜地”是從哪里得到的啟示?
(“隊長說,他是北方人,從大棚種菜得到啟示,就搞了這個油布棚,北方大棚是為防凍,這個棚卻是防曬和防鹽。”)
③戰士們為什么不用海島上的土?
(“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戰士們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
“戰士們愿意從家鄉背,連菜種也是從老家帶來的。”
體現出戰士們的思鄉之情,吃起菜來有家鄉的味道。)
④“晚飯后,我們就可以把油布都掀開,讓您看看菜地的全貌。”隊長自豪而又神秘地一笑。
問題一:為什么要在晚飯后才能掀開油布?
問題二:這句有什么作用?
⑤將軍定下了一個什么樣的規矩?為什么?同行的'秘書為何著急?
“在這一海域,為了減輕島上的負擔,吃住必須返回軍艦。”
將軍的身體不大好,又上了年紀,秘書擔心島上的晚餐會影響將軍的病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生詞
教師聽寫詞語,學生寫在習字本上。
二、學習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第20~35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主要講述了戰士們為將軍送上一盤珍貴的小白菜,而將軍也對戰士們有了更深的了解,把蔬菜倒入湯中與戰士們一同分享。)
這部分主要描寫了將軍的神情變化:
臉色馬上變了——重重地放下筷子——一愣——凝視——鼻子有些發酸——喉嚨哽了一下——眼睛一亮。
①將軍看到端上來的小白菜臉色馬上變了的原因是什么?
(將軍深知蔬菜的珍貴,不想因為自己讓戰士們受苦。)
②將軍看了看他們桌子上的罐頭,喉嚨哽了一下,說:“同志們……”停了一下,又說:“孩子們,我給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為什么把“同志們”稱為“孩子們”?
三、學習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是第36、37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
他向著太陽,向著那片綠色,也向著小島,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兩個自然段表現出將軍對戰士們的無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總結全文,將情感升華推向高潮。
四、課后作業
思考本文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也請你用這種手法寫一篇日記。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五、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今后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后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六、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七、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征。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人教版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2:《秦兵馬俑》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理解課文中幾個重點成語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和鮮明個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初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激發他們民族自豪感。
2. 學會分析課文結構,會使用課文中所運用的描寫手法,寫作手法來造句,寫作文。比如:舉例子、列數據、想像、排比、過渡句、前后呼應等。
三:教學過程
㈠課堂導入
1. 介紹背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1974年在我國陜西臨潼東南秦始皇陵的驪山陵東側,人們發現了三個兵馬俑陪葬坑,從中出土了大量刻畫精致、形態逼真的兵馬俑。就這樣,氣勢恢宏、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被發現了!它們讓生活在現代的人們領略到了幾千年錢秦始皇率領千軍萬馬統一六國、創造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宏偉場面。秦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便是介紹秦兵馬俑的一篇佳作。現在請用學們看向屏幕,跟著老師齊讀本課的題目,開始去領略神奇的秦兵馬俑吧!(教師領讀幾遍)
2. 學習生字生詞
從剛才同學們整齊響亮的讀書聲中,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相信你們一定是很好奇秦兵馬俑到底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獨特的魅力能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吧?不過,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學習新課還要先學習生字生詞才行。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來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這樣,在接下來的課文朗讀和學習探究中同學們才能更快更準的理解課文大意,解答心中存在的疑問。來看大屏幕。
(出示生字詞)
可先詢問學生是否會讀,請同學們自己讀一遍。老師針對學生讀錯的進行糾正。在帶領同學們讀一遍。學生再自己齊讀一遍。
(出示重點詞語)
詢問學生對這幾個詞的理解。教師針對點評,在說出標準的解釋。講解完畢,學生再讀一次,加深理解。
㈡課堂教學
1. 朗讀課文,解讀課文
同學們,學習了生字和生詞,大家都掌握了它們的讀音和意思了吧?下面請打開課本,大聲地、有感情的把課文齊讀一遍。在讀的時候要帶著屏幕上的這幾個問題,邊度邊思考,一會看誰能幫老師解答。(出示題目,引導學生開始讀)。 給學生讀完后自由思考回答,教師再點評,引導,講解。
⑴這篇課文是以什么結構來寫的?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
(總分總,三,位置地位、特點、概括)
⑵秦兵馬俑有什么特點?那一段是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概括?
(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最后一段)
⑶哪一自然段說明秦兵馬俑類型眾多?這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三自然段 過渡段:承上啟下)
2. 詳細剖析課文內容
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能理清思路,找出了課文的結構和重點段落,并大概的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了秦兵馬俑的特點。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進一步走進課文,詳細分析秦兵馬俑的特點,看看它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具體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看看老師給你們的幾個小要求:
①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3-9自然段。
② 這幾個自然段共寫了幾種兵馬俑?
③ 每種兵馬俑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自由讀,老師讓學生舉手回答,或點名回答。注意適時適當的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回答后老師出示相應兵馬俑的圖片和文字解說)。
齊讀第十自然段,分析這一段的寫法有什么特別之處?運用哪些描寫手法?(排比,想象,比喻。。。再讓學生造句,指導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注意加以運用,增加作文的文采)。
3. 激發情感和想象
同學們都讀了課文,大概的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跟老師欣賞了很多關于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圖片。現在老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一聽,你仿佛聽見了什么?問一問,你又聞到了什么?自由跟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學討論,一會跟老師和同學分享你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要尊重和肯定學生的想法,加以鼓勵)
(教師小結):是啊,同學嗎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能穿越千年,置身處地的感受到那時的場景。那一匹匹戰馬,那一輛輛戰車,還有那軍容肅穆、整裝待發的戰士···似乎讓我們看到他們在戰場上英勇廝殺的壯觀場面,讓我們聽到那響徹云霄的戰鼓聲和吶喊聲還是聞到那濃濃的硝煙味兒。
我們因這如此宏偉壯觀的場景而震撼,為我國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雕塑手藝而驚嘆折服。下面,就再請同學們大聲而有感情齊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筆下那偉大而神奇的秦兵馬俑。(讀完后)同學們現在心情是不是很激
動?很驕傲很自豪?是啊,擁有這么偉大的藝術珍品誰能不自豪呢。不只我們自豪,連外國的很多名人都對秦兵馬俑高度贊揚!大家來看屏幕,讀一下都有誰也被秦兵馬俑的魅力折服了。
(出示收集到的一些人對兵馬俑的評價語)
四:教學總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很棒。非常積極的思考和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在為中華民族擁有如此偉大神奇的藝術珍品——秦兵馬俑而驕傲的同時,也深深的為我們祖國擁有像同學們這么聰明可愛的繼承人而驕傲。你們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繼承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并將之發揚光大。將來為祖國的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的課已經接近尾聲,下面老師在給同學們布置幾個小作業。課后希望同學們自覺完成。
1. 收集中國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跡都有哪些?
2. 在課文中作者運用了很多表現手法和描寫手法,找找都有哪些,并各造一個句子。
3. 背誦課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段落的句子,然后背給家長和同學聽。
五:教學反思
反思在教學中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的價值觀的培養,是否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主思考;教學目標是否達到;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程度如何等。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生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觀察晴朗的夜空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小朋友都觀察了晴朗的夜空,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暢談)
2、老師也看了美麗的夜空,并把它拍攝了下來,想欣賞嗎?(出示課件: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在藍天中一閃一閃,并配有《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歌曲)
師:這么美的夜空,要是給它加點什么,一定會變得更美!在學生的提議下,畫上“月兒”。出示 的月兒,誰能說一說。學習生字“彎”(wān).
3、有了這月兒,老師又想到了一首歌曲,想聽嗎?播放《小小的船》。
4、引入:這首歌曲好聽嗎?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等學完了課文,我們也來唱一唱,好嗎?
二、初讀全文,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己跟讀)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你在兒歌中認識了哪些字?與同桌交流識記方法。
4、推薦交流得好的小朋友當小老師領讀,并隨機點擊課件,出示生字,讓隱藏在畫面的星星里的生字閃現出來,在認識“閃”時,請大家認識新偏旁──“門”。
三、誦讀課文,感悟體味。
1、再創情境:天上有閃閃的星星,彎彎的月兒,這彎彎的月兒多像一艘小小的船呀!(放音樂)有一位小朋友就聽著這美妙的音樂乘上了月亮船,飛上了藍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兒歌)
2、學生自主朗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讀給同桌聽,讀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也可以讀給老師聽。
3、交流展示: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愿意的還可以表演,說說讀這一句時自己心里的感覺或想法。隨機引導學生體會“彎彎的”“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這些疊詞的韻味,并適當指導朗讀。
4、背誦表演,積累語言:
這么美的兒歌,老師真想讓它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里。你呢?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自由準備,可以一人,也可以合作,還可以表演背。
上臺展示,教師評價,學生評價。
四、發揮想象,練習說話。
1、課件再次出現課文情境:
小朋友這么美的朗讀,老師聽著聽著,仿佛也乘上了月亮船,到美麗的星空去游玩了一番。你們想乘上月亮船嗎?(音樂響起)師生一起邊做劃船動作,邊閉上眼睛,想象自己飛上藍天。
2、你看到什么了嗎?聽到什么了嗎?插上你想象的翅膀,說一說。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見了 ,
(聽見了) 。
3、你覺得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空還像什么?
彎彎的月兒像______
閃閃的星星像______
藍藍的天空像______
4、總結談話:關于月兒、藍天、星星還有跟多有趣和優美的兒歌呢!只要我們大膽想象,我們自己也能編好多好多優美的兒歌呢。
五、鞏固識字,“情境”書寫。
1、開“小火車”認讀要學會書寫的4個生字。
2、課件展示書寫過程,看清書寫順序。
3、學生試寫感悟,交流書寫體會。說說書寫時發現什么或覺得哪一筆有困難。
4、教師根據學生書寫情況示范指導,學生練寫。
5、引導欣賞:自我欣賞,組內欣賞,集體欣賞。
六、引伸課外。
課外查找有關月兒星空的兒歌,讀一讀,你覺得好的推薦給班級展示臺,讓更多的小朋友來讀。
【板書設計】
小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像______
閃閃的星星像______
藍藍的天空像______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3
總學習目標:
1.學生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了解人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初步了解關掌握閱讀現代文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3.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5.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學常識
課時按排:8-10課時
求學之道——①勸學
教學目標:1)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學常識。
教學重點: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導入新課: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一、作者簡介: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主張“明禮義而化之”,即后天的環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惡,所以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強調教育的功能,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本性。他的思想體現在荀子一書中.《荀子》是后人為其編,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多用比喻排比,這些在《勸學》中有所體現。《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二、自學提示:請同學們查古漢語字詞典,掌握重點詞,并思考幾個問題
勸,君子,已;藍,青,雖,挺,就,暴;須臾,望,疾,至,能水,絕,生,聞;跬,駕,鏤,用,跪,強,躁
1、中心論點是什么?怎么理解?
2、分了那幾個論點論述?
3、采用了什么論述方法,找出相關句子
三、課文分析:
1、解題:《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是什么意思?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什么意思? “勸勉”。“勸”的繁體字“勤”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學習。
2、文章結構:(分析同時串講課文)
* 論點:學不可以已(開門見山)
已:停止11]一生都不能停止 2]方法態度是:持之以恒
* 論證過程:為什么學?怎么學?
1] 君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古今異義。此處增強論據力度[曰:學不可以已[停止]。青[n.],取之于藍[于藍取之],而青[adj.]于藍;冰,水為[凝結]之[代冰],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于]繩。輮[糅,以火烘木,使之彎曲]以為[做成]輪,其曲[彎度]中規。雖[即使]有[又]槁暴[曝,曬干],不復挺[直]者,輮使之然[(彎曲成)這樣]也。故[所以]木受繩[經墨線量過]則直,金[金屬刀,借代。]就[接近,靠近]礪[磨刀石,即金屬刀拿到磨刀石上磨]則利,君子博學[廣泛學習]而[并列]日[n作狀,每日]參省[參,檢查。省,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青——藍;水——冰;木——輪;金——利
外物加工結果
1 博學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
五個比喻(嘗試背誦)
2] 吾嘗[曾經]終日而[表修飾]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跂[提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眺望[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強,宏大]也,而聞者彰[清楚,明顯(欲蓋彌彰)]。假[借助,利用]輿[車]馬者,非利足[腳步快]也,而致[達到。注意字形]千里;假舟楫[槳,這里是用作借代指船]者,非能水[n作動,游水]也,而絕[橫渡]江河,君子生[性,本性,資質]非異[(同一般人)沒有差別]也,善假于物也。
1 順風而呼聞者彰;登高而招見者遠;假輿馬至千里;假舟楫絕江河
善假于物的結果 君子生非異
1 學習的結果能: 提高改變自身;彌補不足學不可以已
五個比喻(嘗試背誦)
3] 積土成山,風雨興[興,起]焉[兼詞,于此];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神明”即“神靈”]自得[“自”是自然,“得”是通.全句意為:精神智慧就得到提升],圣心備焉[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焉,表肯定的語助詞]。故不積跬[半步]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千里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馬拉車走一天為一駕],功[成功]在不舍[停止]。鍥[用刀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蚓無爪牙之利[難點:之,定語后置標志,鋒利的爪牙],筋骨之強,上食埃土[細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也[舊版,用:以,因為。一,專一]。蟹六跪[腳]而二螯[鉗夾],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藏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心]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積水成淵,蛟龍生 積1、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積1、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朽木不折 舍1、
駑馬十駕;金石可鏤 不舍
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專1、
六跪二驁-非蛇鱔之不可寄托 躁
學習方法態度:積累、堅持、專心
十個比喻(嘗試背誦)
* 論證手法:比喻:形象生動
排比:說理透徹氣勢磅礴
對比論證:鮮明有理
四、知識點小結:(字詞句段)
* 第一組:通假字
(l)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zhōng礪lì參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3)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4)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虛詞溫故知新
于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介詞:從青取之于藍
苛政猛于虎介詞:比而青于藍
告之于帝介詞: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有蔣氏者,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明原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君將哀而生之乎連詞:并列關系知明而行無過矣
潭西南而望連詞:修飾關系吾嘗終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連詞:轉折關系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連詞:順接關系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 取之于藍(介賓后置);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
* 見文章結構 分析。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 在這里指什么?
明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 “說”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說明、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于議論。那么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為“談談愛蓮花的道理”或“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他愛蓮花有什么道理呢?我們來讀課文。先請聽錄音,注意聽準字音,以及句子的語氣語調。(大家還有不會讀的生詞了嗎?不過這里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鮮”應讀為xin)
聽了一遍后我們初步了解到在本文中作者是借寫蓮來抒發感情并說明道理的,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這類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評價:這一遍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但是沒讀出韻味來)
三、指導朗讀
1、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點不同,文言文要讀出韻味來,因此要讀得慢些讀得舒緩些: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語氣貫通,又使全句語氣舒緩,富有節奏。相同的還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體會一下。
2、還要讀出抑揚頓挫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讀起來,要一頓一挫,一抑一揚,讀出節奏和韻味來。“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揚一抑,體會一下。
3、文中還有些排比句,讀的時候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讀出氣勢來。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們掌握了朗讀的方法之后,再齊讀一遍課文,這一遍要讀出韻味來。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這一遍讀得有點味兒了,但要更好地讀,還有待于我們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來讀。下面大家自由小聲讀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前后左右可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時間為五分鐘。
(時間到,大家讀懂了沒有?如有疑問請提出來。)
好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應試知道作者為什么這樣愛蓮花了吧。請大家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五、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又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描寫角度 語 句 賦予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不妖)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中……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亭……褻玩焉) ----清高
2、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這次要讀出感情來)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開頭卻為什么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學過他的《桃花源記》,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不愿意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為什么?
因為牡丹色彩艷麗,嫵媚動人,象征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有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寫蓮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過對所托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那么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隱逸者也)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贊賞呢?(不是)作者贊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茍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對于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貴者也)對于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么情感?(贊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后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復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什么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么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預備讀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現在,大家把書關上,能不能根據黑板上的提示背出這篇課文來?試一下,齊背《愛蓮說》
七、總結課文
1、 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法上、學法上,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學法上:應注意多讀及朗讀的方法。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贊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業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蠟燭,因為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恰如默默無聞,甘為孺子牛的老師。
2、熟練背誦并默寫課文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5
【背景描述 春的序曲】
《找春天》是人教版實驗教材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開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春天為主題的。
翻開課本,輕輕地讀,發現這是一篇極美的文章,充滿了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讀著讀著,我感覺到自己就是那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會有一種躍躍欲試、按捺不住的驚喜。我想,教材的編寫意圖不僅是要引導學生去感受春天,更是要激勵學生在春天的大課堂里主動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去想象。
怎奈,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很遲。昨日,對面的山上居然還出現積雪。否則,和孩子們一起倘徉在春天的校園里,一邊觀賞,一邊吟誦著“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該是何等的愜意啊。
沉思之后,我決定把《找春天》的教學分為兩大塊:第一,用好教材。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孩子們從記憶的倉庫里提取春的印象,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語言的美。第二、超越教材。開展一系列有關春天的活動,給學生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并在實踐中積累、提高。
【課堂回放 春的追尋】
一、在被激活的狀態中踏上學習旅程
記得小時候聽越劇《紅樓夢》,林黛玉初到大觀園時,園里驚喜的聲音此起彼伏:“林姑娘來了!”“林姑娘來了!”“哎呀你們快來看呀,林姑娘來了!”……我聽了,不由深受感染,眼前似乎浮現出那迎接的熱鬧場面。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我靈機一動,何不用多媒體制作這樣先聲奪人的一個片斷,渲染氛圍呢?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進教室坐好。忽然,教室里彌漫著鳥叫聲,流水聲,小孩的歡呼聲,還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只見孩子們睜大眼睛,轉著小腦袋四處張望,連嘴巴都是半張著的。那激動的心情簡直無以言表。
音樂漸小。孩子們早已按捺不住表達的欲望,小手如林,小眼放光。有的說,我聽到了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有的說,我聽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聲音;有的說,老師,這聲音真好聽,我覺得自己很激動耶;有的站起來說,我知道,春天來了,小孩子們去找春天了。
那我還等什么,快和他們一起去找春天吧!帶著一顆顆被激活的心,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二、在童話般的情境中閱讀感悟
從“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句子入手,我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對“害羞”的理解,引導學生抓住初春的特點,體會課題中的“找”。
(教師播放課件:早春圖)
師:你們發現春天這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兒了嗎?
生1:在大地上,小草長出來了,花兒也開了。
生2:還有,樹木發芽了。
生3:冰融化了,小溪在向前奔跑。
師:和她們打打招呼吧!
(課件演示那秀眉一般的小草,欣然眨著眼睛的野花……卡通、動態的畫面讓孩子們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
生1:嗨,小草你好!讓我們握握手吧。
生2:小花你好!你真美麗。我們交個朋友吧!
生3:小溪小溪,你到哪里去啊?
生4:小樹你好!你真精神。
師:小朋友們真有禮貌,也很友好。看得出大家都非常喜歡她們。現在讓我們美美地讀讀課文,用我們的聲音來描繪美麗的春天吧!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展示)
師:小朋友們讀了課文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1:我覺得春天和小朋友一樣,也喜歡捉迷藏,要我們去找她。
生2:我知道為什么說春天是害羞的小姑娘了。因為春天剛剛來到,還不明顯。
生3:春天太美了,我喜歡春天。
生4:春天來了,大自然悄悄地改變,熱鬧起來了。
師: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為自己鼓掌吧!
三、在詩一般的意境中進行言語實踐
為使學生能在讀懂課文后形成獨特體驗,也使思維進一步發展,我引導他們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感受。
師(沉醉地):“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早開的野花……”多生動的比喻啊!小朋友們也能學著說一說嗎?
生(剛買了一個發夾):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那是春姑娘的發夾吧?
(多形象啊,孩子們自發地給予掌聲。)
師:你真會聯想,一點也不比作者差。
(受到鼓舞,其他孩子又蹦出了許多美麗的句子)
生1:小草短短的,那是春姑娘挺著的鼻梁吧?
生2:風兒輕輕地吹著,那是春姑娘的小手吧?
生3:小雨輕輕地下,那是春姑娘薄薄的紗衣吧?
師:多么詩意的想象,多么美麗的句子啊!其實我們還可以大膽想象,使我們的比喻更有創意,也可以把句子的形式改一改。
生1:迎春花是春姑娘心愛的小喇叭!
生2:你看,小燕子穿著晚禮服在天空中飛舞,那是春天的使者。
生3:長長的柳枝垂到河里,那是柳樹姐姐在和小魚做游戲呢。
師:老師真是佩服我們班的小詩人。春天已經不知不覺走進我們的心中。作者眼里的春天是害羞的,你們心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
生:我覺得春天是彩色的。你看,桃花是粉紅色的,梨花是白色的,迎春花是黃色的,茶花是紅色的,還有小草小樹是綠色的。
師:你眼里的.春天真是豐富多彩。
生:讀了課文,我覺得春天有時很害羞,有時很活潑。因為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
師:說得真棒,真會讀書,真會思考!
生:我覺得春天是個美麗的姑娘,穿著花衣裳和綠裙子,走路婀娜多姿。
(眾生在笑)
師:多么有詩意的句子啊,你真會比喻。
生:我可以朗讀自己寫的小詩嗎?
師(驚喜地):當然可以。
生:春天來了!她在剛睡醒的小草里,在穿著新衣的小樹里,她在已經變暖的江水里,在和煦的春風里……”
生:春天來了!她在柳枝上蕩,在田野里長,在小樹上搖,在小燕子嘴里叫……
學生興趣盎然地把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匯聚成一首首小詩,有聲有色地念著,班上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大家沉浸在濃濃詩意中。
我讓學生把這些句子寫下來,張貼在“小荷尖尖”園地里,他們有著說不出的得意。
【課外延伸 春的贊歌】
在春天的大課堂里主動學習
再看看我們在課外開展的尋春系列活動吧。
1、積累描繪春天的詞語:
這些都是孩子們可以脫口而出的: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冰雪消融、桃紅柳綠、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百花齊放、鶯歌燕舞……
2、閱讀描寫春天的文章:
有《春的消息》《春在路上》……除了指定篇目,孩子們還自主閱讀了不少。
3、找春天的腳印,并作記載:
于是,便有了“今天,我發現田徑場中間的草坪上,尖尖的小草長出來了,遠遠看去,像鋪了一層綠豆”“今天,學校里的玉蘭花開了,像一盞盞壁燈。真奇怪,玉蘭花是先開花再長葉的”這些有著真實印跡的語句。
4、唱一唱春天的歌,畫一畫春天的景色。
5、感受生活:
于是,天氣好時,有人會說“春暖花開”。下雨了,有人會說“春風化雨”。氣溫突降,又會有人說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一陣又一陣的尋春熱,一股又一股春的氣息。孩子們熱情不減,似乎也知道了“一年之計在于春”。于是,我又想到了一個詞“春華秋實”。
【教學反思 春的回響】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這里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他們在學習中成長。反思教學的過程,有以下幾個收獲: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我想,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新課程致力追求的新理念。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與文本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需要老師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新奇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
由于氣候的關系,我沒能事先帶著學生去觀察春天,但我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模擬了一個令人向往的境地,使他們興趣盎然,為接下來的學習調好了情感基調。“找找春姑娘藏在哪兒”“和它們打打招呼”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參與的興趣。
二、營造寬松的氛圍,平等對話,個性閱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在本案例中,無不體現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在潛心會文后,談及對春天的感受時,更是折射出多元理解。學生在課堂上靈性飛揚。正因為教師創沒了讓學生思維自由馳騁的空間,學生在進行語言實踐的過程中,處處閃現出智慧的火花。
三、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標指出,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必須要有開放性的課程意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巧妙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融合課內課外,把語文與生活融為一體。同時,語文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正是在這種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的指引下,我引導學生課內吟春頌春,課外尋春賞春,多次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28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1-02
【優秀】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12
人教版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4-24
語文韻母的教學設計優秀10-29
語文《養花》教學設計優秀12-13
語文教學設計【優秀】11-15
[優秀]語文教學設計04-10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優秀]04-24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