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優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礎上,聯系自身經驗,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單元的篇課文。本單元主要體現注視,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之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因此,研究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研究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有很強的獵奇心和表現欲望,所以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認識,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和探究熱情。并且,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雅觀、代價觀的時期,但他們的觀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學生的現有水平、研究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進程與方法:
3、情緒態度與代價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1.教法:
教法
誦讀法
依據
是一種欣賞教學法,優美的散文需要閱讀,不僅可以鍛煉朗誦能力之美,從而獲得語感的訓練。
對話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開導學生思維,培養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研究的主動性、積極性,打造動態情境教學法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開展,盡量給學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
2、學法:
學法
預法
依據
初步了解文本,破除與文本的陌生感,可有效地進入文章的研究化的理解,有助于問題思考意識的養成。評點閱讀法在閱讀過程中,圈圈點點,心有所感,筆墨追錄。在主動的思維研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合作討論探究法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勵學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進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3分鐘)
(一)課前預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使用藏書樓、收集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情境導入
二、窺一斑而知全豹(12分鐘)
整體感知全文,挑選樞紐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三、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并且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
(一)研讀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學生運用遐設法主意,交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致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并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評邊議,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并作好評價的引導。
(三)涵詠入理勇質疑
這個環節安排在這里是為了給學生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學生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生的。產生的疑問可由學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師進行補充。四、XXX總是情(8分鐘)
(一)拓展遷徙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范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二)課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學生總結。這不僅是對學生研究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作業布置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觀點的提出,確立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但課堂教學如此,就是在寫作及其批改活動中,也同樣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應打破作文評改是教師專利的傳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系,使作文評改日益向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發展,讓學生主動參與,提倡自批、互批等形式,創造良好的作文氛圍,使學生的作文水平能夠真正得到提高。
經過不斷的學習、摸索、實踐,我認為互動式作文評改方式能夠較為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具體方法如下:
一、教師主導,營造互動批改的氛圍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在作文批改中要重視這個“教”的作用: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引導、示范、鼓勵、點撥,使學生先有所依靠,最終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這種主導作用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一)總體把握:在學生完成習作之后,教師首先要對他們的寫作情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教師在評判這些文章時,要走出成人角色的評判誤區,盡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視平線上去品評、去發現,去讓學生通過寫作表現率真、張揚個性。鼓勵學生寫生活、寫真情實感,讓自己的.作品保持個性,讓學生學會自我發現、自我欣賞、自我提高。
(二)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互改時,教師應注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用古今中外文學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來進行引導,使他們認識到“好文章三分靠寫,七分靠改”的道理,真正意識到修改作文的確能提高寫作水平。這樣學生才會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批改活動之中。
(三)明確要求:在寫作前提出作文的十項要求,以指導學生寫作以及評改作文:一、格式是否正確;二、卷面是否整潔;三、錯別字幾個;四、病句有幾處;五、標點有幾處明顯錯誤,強調句號、引號、嘆號、問號的使用;六、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集中;七、看文章的選材:這條批語提三點要求:①是否圍繞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實際。③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的結構:就結構而言,也要寫清三點批語:①層次段落是否清晰。②過渡是否自然。③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九、看表達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體裁的要求;十、看語言:是否簡練、通順、準確,是否形象生動。這十項標準是常規性要求。
(四)教師示范:學生開始修改作文時,往往不得要領,不知如何改。此時教師要進行示范批改:將具有典范性的作文,用多媒體投出來,結合寫作要求對學生予以點撥,使其明白如何評價一篇作文?怎樣發現作品優點?熟悉各種修改要領:改什么、怎么改、為什么這樣改。
(五)操作指導:包括批改步驟的確定;各種批改符號的介紹運用;批改過程對學生的巡視指導、排疑解難;如何寫批語;共性問題的歸納與分析;過程的組織控制;課后對學生批改過的作文的再度瀏覽批閱等。
二、學生主體,實施互動式批改
在教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做好了一系列的鋪墊后,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作文評改以及寫作能力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一)自批自改:讓學生自主評改作文可以使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并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小組互動式評改:《課標》在“教學建議”及“評價建議”中指出:要引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學生學會了自改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的互評互改。具體操作如下:
1.教師指導。教師先從學生習作中選出極富代表性的文章一到兩篇,投影或事先抄在黑板上,或提前印刷發給學生,指導學生對這篇文章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從文章的立意、結構、語言、情感、文面等各個方面進行評改,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刪、增、調、換等修改符號的使用和學會做旁批。
2.分組批改。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與作文評改的幾方面相對應,組內有幾位同學,便批改幾篇作文,每位同學批改一方面。這樣,每篇作文被批改達六七遍,優點與不足也就完全顯露出來了。同時,批改者通過批改,提高了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再與自己的作文相比較,也明白了自己寫作的優劣得失。各類學生皆得其所,寫作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3.互推佳作。這也是“互動”時必不可少的環節。其意義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那些寫作水平一直比較高的同學,當然應鼓勵其“冒尖”;那些小組內一直無緣入“圍”的同學,更應予以“關愛”,鼓勵其“出墻”。
4.教師點評。教師應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參考學生的批語,再次批改。教師的批語應尊重學生的觀點,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不宜對學生的作文內容和批語做較大的改動,以防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在互評互改中,學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脅,無拘無束,學生此時既是“教師”又是讀者,角色不斷變換,在評改中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學會合作,思維活躍,集思廣益,促進“集體創造力”的發展。因為他們能創造性的審視、評價他人的習作,有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并使這種思維活動達到激發狀態,增強信心,體驗成功。
總之,以上方法都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為老師減了負,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學效果。夸美紐斯說得好:“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腳步。”讓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求實探索,為有效提升學生作文水平而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知識。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創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2、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成功的教學設計方案中凝聚著教師個人的經驗、智慧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中,要創新教學設計方案,在已有的豐富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汲取和吸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成果,使得教學設計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即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創新教學設計對于我們剛起步的教師而言,可以簡單理解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那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設計呢?
一、設計教學環境,給學生輕松愉快的氛圍
學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思維才能夠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動靜搭配才能恰到好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生的靜心聆聽與主動思維才能處于同步發展之中。嚴謹的課堂上不乏歡歌笑語,緊張的學習中也有活潑互動,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是促進學生創新思想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帶著師生民主的教學理念,設計一段創新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
如學習詩歌《漁歌子》,我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后,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詩歌《漁歌子》內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常動手,可以刺激他們的思維發展,提高智力水平。
二、設計教學手段,給學生積極創新的欲望
教法靈活,引導學生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地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種種“假設”,敢于“冒險”,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地就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一次,我在上《五人墓碑記》起始課時,拿了一架托盤天平走進教室,學生大惑不解,語文老師又要搞什么新花樣?上課一開始,我在天平兩端各放上一張白紙,天平保持平衡。接著,我問學生,如果在左邊紙條上寫上周順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邊紙條上寫上眾多凡夫俗子或高爵顯位卻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嗎?
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有效地啟發學生研究課文,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從教師這一富有創新意識的教法中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創新的種子。
三、設計教學流程,給學生大膽質疑的時機
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行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學生的質疑水平是在老師的鼓勵中不斷提高的.。“你要提倡什么,就贊美什么”“好孩子是夸獎出來的”。
在學《〈論語〉十則》時,同學們因解釋“何有于我哉?”而爭論了起來。有的說:“它是孔子的自謙之辭,意思是‘哪一樣是我能做的到呢?’”有的說:“其意是孔子說,哪一樣我做不到呢?是說孔子全都做到了。”兩種解釋截然不同,我鼓勵學生去查閱完資料后,大家再共同探討。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位同學查閱各種資料后,專門寫出了一篇題為《“何有于我哉”之論》的小論文。
這充分說明了學生中蘊藏著何等可貴的潛力,而我們的教學缺少的就是對學生質疑水平的鼓勵和珍愛。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課堂,將會是高質量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它能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觀察力、想象力,聯想和頓悟等各種能力,尤其是創新和求異的能力。此處,它還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善于提問,勇于提問,創造性地提問;而且,學生不但會質疑,還會獨立解決問題,尤其是會在諸多問題中發現它們聯系,尋找到新的突破口。
四、設計教學方式,給學生親身實踐的空間
課堂上教師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體驗的環境,還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后“作品”“成果”“匯報內容”的質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要及時了解學生在開展研究活動時將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來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更不能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么方式呢?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編演課本劇”,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
請同學們注意,剛才老師寫出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鑒它,但更需要大家去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來。
在語文課堂實踐中,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中學習、創新,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健康成長。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整體來說,這節課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原因主要是流程設計缺少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板塊是割裂的,文本解讀難以到位。我不由想到了“主問題”這個關鍵詞,應該說,上述板塊式教學能簡化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條理清晰,只不過,互不相連的問題不能稱之為“主問題”。余映潮老師提出,在閱讀教學中要用盡可能少的關鍵性提問或問題,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更集中、更深入的思考。這是針對課堂上的隨意連問,簡單追問和習慣性碎問而言的。“主問題”指的是閱讀教學中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提問或問題。閱讀教學中設計“主問題”,我們的課堂才精彩紛呈,活力四射。那么,如何設計“主問題”呢?
一、深入解讀文本,優化主問題設計
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決定著課堂教學的高度,教師只有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從而收獲到課堂教學的美麗風景。
主問題設計需要教者精細閱讀課文和精心思考教學。閱讀教學要“潛心會本文”(葉圣陶語),于永正老師也說:這法那法,讀不懂教材,沒法。教師要依據自己的閱讀經驗,揣摩解讀文本的每一個細節,預想學生閱讀文本時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從而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進行主問題設計可從如下方面入手:扣住課題,因為標題能概括中心,往往是內容的濃縮,情感的出發點;找準文眼,品味、體悟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感悟作者的情感;根據文章結構,任何文體都有一定的行文思路,教學時若能抓住作者思路自能悟出深意;聯系文章背景,有助于深入地解讀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
比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我從標題入手設計了如下問題:
1.我的叔叔于勒是什么樣的人,請做于勒的簡歷;
2.對叔叔于勒應持什么態度?我們一家對叔叔于勒是什么態度?
3.菲利普夫婦對親兄弟于勒態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4.揣摩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變化的語句,說說他們是什么樣的人?
這樣的設計改變了傳統教學一律從小說三要素入手,概括情節,分析人物、明確環境描寫作用的不變教法,設計有遞進性,由淺入深,問題之間有邏輯性,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揣摩教學目標,優化主問題設計
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必須講求教學效率,所以,每一堂課必須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面面俱到式的教學,只能導致教學目標不明,課堂教學沒有重點。
一位老師這樣設計教學鐵凝的`《生命與和平相愛》。設定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分析文章所描寫的戴維這一人物形象,探究其具有優秀才能的根源,從而了解猶太民族珍惜生命,祈禱和平的感情及猶太民族重視文化教育,重視培養生存能力的情況。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了這樣幾個主問題:
1.猶太民族中的優秀青年戴維是怎樣的形象呢?請捕捉有價值信息為戴維設計一份全面、別致的小檔案,檔案中必須包含評語這一項。
2.如此優秀的猶太青年,其優秀才能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呢?請閱讀課文,并結合對猶太民族的了解,探究其中的原因。
3.有人認為,本文題目“生命與和平相愛”可以換成“個人——家庭——民族”,也有人認為不能換,因為這三者之間相距甚遠。你認為呢?請結合課文內容,具體闡述理由。
這幾個教學問題,目標指向非常明確,第一問解決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而設計小檔案及評語的形式,比形象分析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第二問探究“優秀才能形成的根源“,旨在揭示戴維這一形象背后蘊含的社會意義,引導學生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從而達成“了解猶太民族珍惜生命,祈禱和平”這一目標;第三問解決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通過設置對矛盾問題的選擇回答,巧妙地把教學引向深入。
這幾個問題成了支撐此課的骨架,從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到對文章思想內涵的把握,逐漸達成教學目標。
三、考慮學生學情,優化主問題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說:“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戰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在課堂問題設計上應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學定“問”。
有位老師為《天上的街市》這樣設計課堂問題: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描繪出的“天上的街市”;詩人是通過怎樣的寫法創造出這樣美好的境界的?你能分清哪些是詩人的聯想,哪些又是他的想象嗎?課堂至此晦澀不暢,氣氛沉悶。
究其原因,在于問題設計背離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狀況。初中生興趣廣泛,思想活躍,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課堂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但概念定義下的內容理解,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意義不大。更何況 “聯想”、“想象”的手法是本單元學習目標,直問哪些詩句運用了聯想,哪些詩句運用了想象,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難于理解。
根據學生的學情,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問法,效果可能就會大大不同。我們不妨這樣設計《天上的街市》:
1.詩人描繪的“天上的街市”是個怎樣的世界,請用一、兩個詞語概括。
2.詩人描繪出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與民間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請圈出體會。
3.詩人為什么要對民間故事作這么大的改動?他的用意是什么?這種寫法叫什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系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借助范文,巧用仿寫,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推動力,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往往具有主動性、自覺性,并能樂此不疲。”從培養興趣入手,是克服初一學生“寫作難”的關鍵。以筆者拙見:培養這個興趣,我們可以從仿寫入手,通過仿寫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
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模仿別人的句子和文章,它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又通過實例的借鑒,讓學生學習了語言的表達和寫作的技巧。如果你問初一的學生“生活是什么?”如此抽象的問題,對初一學生來說思維常常是受到限制的,如果你給他一個模仿的范例,“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生活是一條崎嶇的路”,那么學生便也能寫出“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盤莫測的棋,生活是一場出色的戲;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靈的歌,生活是一扇未知的門;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列遠行的車,生活是一杯自釀的酒。”這類形象生動又含義豐富的語句,表達他們自己對生活獨特的理解。而這些語句的誕生也讓學生發現了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潛力,增強了寫作的信心:原來我也能寫出這樣的佳句。
仿寫借助于可循的“章”,仿寫激活了學生的潛在記憶,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檢和語言經驗,從而讓他們體會到了表達的快樂。當學生仿寫出諸如“山間的清泉,你何必與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純;叢林的小花,你何必與大樹比高低呢?你自有你的芬芳;溪邊的小草,你何必與繁花比艷麗呢?你自有你的堅韌”時,他們便明白了什么是獨到的思想,什么是文采兼備的語句,特別是當教師以無比欣賞的.眼光注視他們時,他們怎能不產生出一種表達的激情和寫作的欲望呢?興趣來自于積極的嘗試和嘗試后成功的喜悅,就如海倫·凱勒說過:“當一個人感覺到高飛的沖動時,他將不會滿足于在地上爬。”
二、找準切入點,從仿句、仿片段入手,夯實語言表達的技能基礎
在初一作文教學中,筆者也曾洋洋灑灑地向學生大談什么結構、立意、修辭、過渡等等一大堆所謂的寫作技巧,可他們卻聽得云里霧里,無從入手,尤其是他們的詞匯掌握還不豐富,語言運用還不那么自如,他們聽后則更害怕作文,覺得作文“高不可攀”。他們需要一種借鑒,一種可以效仿的東西作為自己寫作的支持。從這種意義上說,模仿也是一種需要。如中國傳統的書法,都是從摹仿開始的,臨碑臨帖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同理,我以為仿寫在較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意識地錘煉語言,展現文采提高寫作能力等方面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句子是語言構成的最基本單位,它具有意境美、節奏美、音韻美等特點。因此,要夯實語言表達的技能基礎,可以先從仿句開始。教師要精心選擇有訓練價值的句子,指導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先找到對句子的感覺,體驗句子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從而提升表達的技巧。仿句訓練時教師可以先從介紹知識點、欣賞優美句式開始,而后強化仿寫訓練。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不必說……也不必說……單說……”是值得學生仿寫的一個經典句式,通過這種句式的仿寫,使學生知道有些句式它既能夠使你的表述詳略得當,又能使說話范圍逐漸縮小,引出描寫對象或議論話題,言簡意明又重點突出。
片段是以語段形式出現的,內容單一,篇幅短小,幾句話、幾十字、上百字,都適合訓練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能力。教師如給予及時的指導,學生往往也易于掌握,可以真正解決寫什么,如何寫的問題。還是以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在教學“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這一片段時,作者抓住了連貫的動作,運用了一系列的動詞,將冬天捕鳥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令人懷念,而我們的學生來自漁村,對捕魚捉蝦身有體會,借助這一語段進行仿寫,讓學生仔細回味捕魚捉蝦的過程,揣摩怎樣用詞才能把這一過程—真實生動地再現出來,學生經過思考及動詞的錘煉也能把捕魚和捉蝦的過程寫得具體生動又趣味盎然。
當然在具體的仿寫指導和練習中,除了可以仿寫句式、片段外,還可以指導學生仿寫文章的開頭結尾,仿寫過渡照應、抒情聯想等。引導學生把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巧妙的轉變為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并鼓勵他們力求有變化有創新。仿得多了,也就掌握多了,熟悉多了,學生便會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從中所悟出的規律,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夸美紐斯說過:“好的教學必須能夠促使學生學得快些,學得愉快些,學得透徹些。”這說的也許就是仿寫所帶來的功效吧。
三、加強課外閱讀,借助閱讀由簡單的模仿向復雜模仿突破
心理學家認為:簡單的模仿是本能,復雜的模仿包括對模仿對象的感知和理解,這些認識和理解是理性的。它既需要訓練者有語言模仿的功力,又需要模仿者有獨特的審美趣味。在模仿過程中接受思想的錘煉,折射創造性思維火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一、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良好的課堂環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我們教師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變化,師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促進老師與學生的互相溝通,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輕松學習,創造一個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從而能夠更加地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初中英語時,興趣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十分鐘老師與學生之間開展交流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運用多種現代化技術的教學模式,以做游戲、風趣幽默地講英文故事、唱英文歌曲,播放英文電影片段等形式,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教師要將教學的整個環節圍繞著學生的興趣來進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個充滿快樂的課堂環境下,學習到更多英語知識,從而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正確合理地設計教學場景,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可引導和啟發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多樣化地為學生設計教學,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做到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實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中正確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知識,更能使課本上老師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對知識能夠一目了然。
例如,在講解“This is my sister”一課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前表述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的稱謂,學會用特殊的疑問句來詢問家人和介紹家人。老師通過制作PPT用圖片的形式來介紹家庭成員的特征,對于一些難點的單詞用顏色鮮艷的字體來標注,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學會簡單地進行家庭成員的介紹,能夠指認出人物關系,并且能夠進行熟練掌握。老師要求學生之間展開互相對話練習,互換角色分別練習。通過介紹,了解到學生的家庭成員。老師也可以通過錄音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合上課本聚精會神地去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印象,從而能夠更好地去練習口語和對話。
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選取一些比較勵志的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片段讓學生來欣賞,運用簡短的片段讓學生之間互相對話,分配角色,激發學生運用電影中人物的角色來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在培養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增加學生的英語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堂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和活躍性,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好初中英語就要從學習方法入手,教師在培養學生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師要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采用優生幫學困生的互動交流方法,指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初中時期的學生比較貪玩,控制能力差,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采用設置懸疑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課下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初中英語是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需要學量的英語詞匯,這也是學習中的難點,在對詞匯背誦的過程中要將記憶單詞變為長期的記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詞語進行相互比較,相互對比,通過反復的復習,這對記憶單詞有著很大的幫助。當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促進優質教學課堂的合理構建。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課堂上將問題解決并且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課后鞏固課堂知識內容,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來查閱資料,網絡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庫,促進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快速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教師要提倡學生健康上網學習,促進學生更快、更新穎、更全面地學習。
初中英語不單是為了成績而學習,而是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創新和諧的教學環境,不斷地探究和摸索,正確合理地使用教學方法,實現我們英語課堂的優質教學,使英語教學充滿活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初中語文國培反思與展望初中語文國培反思與展望
通過北京大學中小學教師培訓平臺長時間的培訓,感慨良多,受益匪淺。
一、提高了思想,凈化了心靈
通過這次培訓,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看到了新課程改革美好的前景。因而提高了思想,心靈也得到凈化。受考評制度的影響,我平時的語文教學也存在功利性,一切為了分數,一切為了考學,成績不理想時鬧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培養,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聽了各位教授的課后,我開始重新思考語文教學的意義,從長遠考慮,老師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現在,更是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能力,不能培育高分低能的人。功利如浮云,不能為了外在的物質,影響了學生的前途。
二、提高了能力,內化了知識
通過這次培訓,對學生我注重了對他們語文學科興趣的培養。課堂上,將問題分層設置,調度好不同水平的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敢說,能說,會說。讓學生參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明白語文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語文,語文無處不在的道理。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通過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視野。可我知道,僅僅學到知識還遠遠不夠,不能當兩只腳的書櫥,應該將學到的知識內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學有所有,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努力將這次培訓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第一線,在實踐中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
三、注重了情感,碰撞了心靈
通過這次培訓,我開始重視情感投入。我明白沒有愛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以前我以為,只要學識淵博,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讓學生心生佩服,學生自然會效仿,會努力學習。可是這次學習卻讓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現在,我開始有意識的關注學生,詢問他們的生活,在意他們的情緒,和他們做朋友,拉近彼此的距離,讓自己走近學生,讓學生走近自己,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何愁達不到師生同心,黃土變金的教學效果。心靈的碰撞產生的火花,是世上最美的教育。
四、注重了內修,加強了讀書
要想教好語文,自己必須先學好語文。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高低,要以“讀書”為先,多讀書,有才情,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人說外修修身,內修修心。我會注重自己的內修,汲取中外經典名著的營養,滋養自己的心靈。摒棄世俗名利的引誘,為學生做好為人師的榜
樣。讓學生也多閱讀,提高語文文學素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與實踐結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本次培訓按照遠程研討與課程資源等培訓相結合的方式。
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積極展開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實現了教師與課程專家的面對面交流,既利于課程專家的專業引領,更利于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培訓主體的作用,將理論指導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專家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次培訓為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幫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對于“后進生“的認識,我以前有所誤區,聽了教授的報告后,改進了我之前的認識。后進生的形成有三個原因: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家庭教育差。前兩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結果,他們都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而改變的。所以從某個意義上講沒有絕對的差生。
六、此次培訓讓我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為我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我認識了許多仰慕的專家,還接觸了許多優秀的同行,他們中有全國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有經常在語文教育教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的老師。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更被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所感動。此次培訓鍛煉了我的意志品質。我平時的語文教學任務繁重,很少有機會到處參加培訓。而有些培訓是搞形式主義,沒有實質性作用。這次培訓我認真聽講座,寫心得體會,寫教學設計與反思,作業按時按質完成,撰寫日志、總結、論文,參與研修論壇等,讓我感覺到了學習的充實與快樂。培訓讓我認識到了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培訓學習,為我的語文教學奠定了實戰基礎,我會學習老師們的經驗,理論聯系實際,因材施教,讓我的語文教學錦上添花。此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通過這次培訓,我發現了自身視野之局限,猶如井底之蛙。我隨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陳舊僵化的理念,那將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完整的社會人,不僅僅是接受知識,還需要我們了解學生成長需求,創造各種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條件。培訓使我更進一步地明白了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角色。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
七、通過培訓更新觀念。
以往的語文課堂完全是程式化的,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聽講、記憶、回答題目是學生的
任務,老師只需在規定的時間內講授完規定的教學內容,一切教學活動都在老師預設的框架內展開,學天生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在聽專家講座與交換中使我明白了,若想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必須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預備工作,把課堂可能發生的種種情形預設出來,把每個細節,沒個環節都要設計的周到,才不至于在課上浪費大量的無必要時間,比我們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效果要好很多,課堂氣氛也能活躍起來,學生更愛學了,愛好有了,效力固然就高了。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根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進行操縱。我知道了語文教學要從學生學習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進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展開;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培養學生的利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進程,增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新視角新理念新思惟,正在更新著已成定勢的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在先進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勢必取得豐富成果。
八、在以后的教學中展開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行為的轉變。對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熟悉。在平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末些個落后生,教師已忙得不可開交,談何天天仔細備課,認真研究教材,平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講實在讓人堪憂。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平常工作中根據本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致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應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取得更為有效的教學。教研方法的更新。一直以來,校公然課的展開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展現,不但讓我對如何課堂改革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也讓我熟悉到在平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展開學校公然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后反思和相互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為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九、從培訓中得到了深入的反思。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面對以推動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新課程時,真懷疑憑自己這點學識能否自若地駕馭新課程的教學,能否真正自覺地把新課程的理念滲透到實實在在的教學進程中,能否頂住考試和成績為唯一衡量標準的主流觀念的沖擊。我問自己:你瀏覽了多少本中外經典著作?你能背誦出多少篇首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優美詩文?你能出口成章、提筆成篇嗎?你的知識面能應付得了信息如此暢通的今天的學生的海闊天空的提問嗎?你有扎實雄
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廣博的文化常識嗎?面對一篇陌生的文章,你能快速讀完并正確掌控主旨、思路和特點嗎?你能以高雅不俗的氣質和睿智幽默的談吐征服自己的學生嗎?面對這些題目,我不由酡顏心跳,忐忑不安。的確,我欠缺太多太多的適應新課改的學養和能力啊,不學習、不讀書、不研究,就趕不上新課改的步伐,要落伍要淘汰啊!開卷有益,充電要緊啊!
十、通過此次培訓展望未來
通過此次培訓,我心里也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在提倡課改的今天,我們是否是都預備好了來迎接新課改呢?以分數成績升學率為標準的教育大環境能否發生實質性改變?教育部分評價學校,校長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高校錄取新生,社會衡量人才??這一系列的標準能否完全發生改變?學校能否給語文教師提供充足的讀書時間和寬松的工作環境?我們希冀這一切發生可喜的變化,我們都來迎接新課改,適應新課改,實踐新課改,收獲新課改吧!
最后,經過此次培訓,我熟悉到每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新的技術,以書為載體,活到老學到老,以愛的滲透為激活點,抓住學生的心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的路還很長,我會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勤練業務,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竭盡全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口頭作文的定義以及口頭作文的訓練功能。
2.技能目標:了解并掌握口頭作文的一些技巧,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口頭作文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人間真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了解并掌握口頭作文的技巧。
三、教具:
一幅漫畫《砸缸手續批下來了》多媒體課件歌曲《父親》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師述:從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因為出色的口才而成就了一番偉業:春秋戰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著生花妙口免受人格的侮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藺相如僅靠一張嘴完璧歸趙,澠池立功;楊利偉靠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良好的口才成為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難怪有人說口才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武器。如何練就出色的口才呢?口頭作文訓練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口頭作文的定義
首先是中心明確,有內容、有條理、有文彩的文章。口頭作文是借助聲音和表情等手段來表情達意的。我們往往重視書面作文的訓練,而忽視口頭作文的練習,可如果我們說話前言不搭后語,想到哪說到哪,能寫出好文章嗎?葉圣陶老先生說:“我手寫我口”,因而書面作文是口頭作文的加工形式,口頭作文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
(三)口頭作文的要求
①審準題目,明確主題;
②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③吐詞清晰,語言流暢;
④儀態端莊,表情大方。
(四)訓練1看圖作文
多媒體展示第一幅漫畫《砸缸手續批下來了》,和學生一起欣賞并進行指導。
a.觀察畫面上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請學生說說漫畫的內容。
b.再請學生仔細觀察,想像一下掉在瓦缸中的孩子會有何反映,高高舉著石頭的孩子會怎么想,拿著批條的那個人會有什么舉動?
c.分析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象,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或合理化建議。
采用互動的方式,學生講,學生和老師聽。學生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得到及時的交流。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學生在口頭表達中出現的問題能得到及時的更正,學生可以在與學生交流,與老師交流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口頭作文。
d.總結欣賞漫畫的方法:
①要仔細觀察漫畫,弄清畫面的含義,抓住畫面的主體。
②要根據畫面內容,進行合理想象,使畫面“動”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小故事。
③判斷漫畫所反映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辦法或者合理化建議。
e.多媒體展示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分組討論并組內口頭作文,然后指名到臺前口頭作文,師生點評。
(五)命題作文
1.命題式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一樣,形式有全命題、半命題、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等。無論是怎樣的命題形式,我們口頭作文的材料都來源于生活,生活是我們作文的源頭活水,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何愁不能文思泉涌?
2.播放歌曲《父親》:
①學生邊聽歌曲邊看畫面,聽完后讓學生說說畫面中有哪些細節令自己感動。
②以“父親”為話題,請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最令自己感動的細節,自己擬題,進行口頭作文。老師可以作示范,如:《有爸爸陪伴的日子》、《愛在不言中》、《溫馨的一刻》、《那一幕,我難以忘懷
③學生準備3分鐘,然后指名進行口頭作文。
④師生點評。可從審題、材料、構思、中心、語言、表情等幾個方面來點評。五、反思口頭作文的訓練1、基本功的訓練方法。
(1)正音、辨字。
平時遇到不懂的字要查字典,切忌“有邊讀邊,沒邊讀上下”,如:如火如荼(tú)不能讀成茶(chá),劉禪(shàn)不讀(chán)。一些漢字當姓氏的時候,有不同的`讀法,這也要注意,如樸要讀成(piáo)不讀(bǔ)。所以平時讀書看報的時候要做個有心人,遇到不懂的要查字典,平時做一些積累。字正歸音:語速說下去,可以訓練吐字的清晰度、氣息和聲音的穩定性,鍛煉口腔肌肉的靈活性。
(2)節奏控制
I、恰當地停頓: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恰如其分地停頓能產生非凡的效果,這是語言本身難以達到的。”好的停頓確有很強的表情、表義的功能,常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而且不恰當的停頓還能引起誤解。
II、說話的節奏:說話時如果節奏過于松散緩慢,聽者的注意容易渙散;如果節奏過快,像連珠炮一樣咄咄逼人,又使人產生逆反心理,而且表達的內容、語境的不同,節奏也應該不同。一般來說,淺顯的文字快于艱深;描述快于闡述;議論快于抒情;激烈快于輕松;歡愉快于憂傷;活潑快于持重。平時可選取一些短文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根據表達情感的不同,選取不同的節奏進行朗讀。
(3)聲氣傳情
不同的發聲方式,不同的氣息狀態,可以形成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
(4)體態語言
人的表情身姿態勢傳遞著一定的信息,能有效輔助有聲語言,包括表情、動作和眼神。平時看影視時可適當地模仿一些演員的手勢與表情。不同的神態透露出不同的情感。也可自己選擇一些文章,邊朗讀邊設計一些手勢、動作。
2、思維能力的訓練
A、思維反應的敏捷性訓練:逼問快答,100秒限時答問:請同學設計一組常識性或“腦筋急轉彎”的問題,然后向你快速提問,你作快速流暢的回答,看在100秒鐘內能回答出多少問題。例題略(可參考中央臺《幸運五十二》的做法)
B、思維的生動性訓練:人的頭腦是潛力很大的記憶倉庫,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儲存了大量的語言材料,但當表達迫切地要用到它時,它卻總是躲躲閃閃不“蹦”出來,或者姍姍來遲,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表達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那么就應該對頭腦里“庫存”的語言材料經常地翻翻新,敘敘舊,免得忘了。
I、語詞薈萃訓練:近義詞描摹:說“冷”偏不說“冷”。就是說到“冷”時,偏不出現“冷”這個字,而用其他的同義、近義的詞或短語去描摹。
例:說“冷”不說“冷”。
冬天的早晨,北風打著尖厲的口哨,夾著寒氣涼颼颼地撲面而來。北風吹在臉上,像針刺,像刀割。大雪紛紛揚揚地下個不停,玉屑似的雪末兒飄在臉上,涼冰冰的。
還有成語接龍,詞語接龍。俗語、諺語接龍等等。
II、速喻明理:人們常常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枯燥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善于打比方,是一種語言的智慧。可常做這方面的訓練,
C、思維拓展訓練:
I、突破慣性訓練:人們的慣性思維認為“磚頭”是用來造房子的。請你用1分鐘說出“磚頭”的其他10種用途。人們認為老鼠是害人精,偷吃糧食,損壞衣物。請以“老鼠的貢獻”為題說一段話。
II、反向思辨,并作獨白式的講述:如三個和尚沒水喝錯,三個和尚有水喝。講述:三個和尚肯定有水喝,沒水喝是“大鍋飯”造成的。只要注意勞動調配,明確分工,獎優罰劣,建立崗位責任制,有的挑,有的抬,有的找水源,有的燒水,不僅有質量很好的水喝,而且生活會大大改善。
良藥苦口“良藥”應當“甜口”;忠言逆耳“忠言”應當“順耳”;眼見為實“眼見”未必“為實”。
3、綜合能力訓練:經常性地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就是對同學們的口頭作文能力的一次綜合檢驗。講故事比賽、演講、辯論、情景劇或課本劇、小記者的訪問、語文知識競賽、競選答辯、就職講話等等,都是一次綜合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娛樂中得到發展。
4、同學們的收獲就是我的快樂,練口才的六字“秘訣”:多讀、多背、多講。大家只要掌握了這六字“秘訣”,我相信你們人人會擁有伶俐的口齒,精彩的表達。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新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環節。這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與能力,使學生養成創新的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教學設計應由師生雙方共同制定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個性發展的做法;要強調語文教學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師應針對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每堂課的教育目標,提倡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的制定,盡量鼓勵學生參與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設計。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目的性。
二、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為了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真正落實,新課改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為學生活動留有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新課程標準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培養學生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更有個性。研究表明,人具有與生具來的探究愿望和渴望獲得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獲得新體驗的需求和獲得被人認可與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心理需求。而這些需求的滿足,必須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恰當的方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切實可行的能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實行探究性教學。在這里,采取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探究學習的過程,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精心的設計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探究學習,這不僅使學生獲得有關的語文知識和經驗,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悅,并深刻認識到知識就在身邊,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真正體會并感受到身邊的語文物質和所發生的語文變化,感受到語文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的有關知識時,可讓學生觀察自己家中使用了哪些金屬用具,觀察使用的鐵鍋在刷完后的第二天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含有油性的用具用清水不好刷,加上清洗劑就很容易刷洗干凈?從而使學生體會并感受到語文無處不在、學語文對日常生活非常有用,原來自己也可以應用語文知識來解釋甚至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成就感,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因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習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各地、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各不相同,不可能每所學校都擁有豐富的書籍、雜志和實驗設備、網絡等教學資源。但是,各個學校都有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感的人力資源和可供挖掘的社會學習資源。初中語文教師應把適當的時間放在為學生選擇并提供大量的本地經濟實用、切實可行且富有實效的學習資源上,那就能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有實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可以自己選擇的最能滿足自己學習需要的課程資源。例如,當學習與水有關的知識時,可以到當地環保部門查閱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有關資料和數據,以培養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以及學會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有關實驗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品制成簡易的實驗器材,或者替代實驗用的語文藥品。例如,用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鮮花或者紫蘿卜一類的蔬菜等制作酸堿指示劑、利用廢棄的飲料瓶或者藥瓶用做反應器具等。這樣既可以解決實驗器材、藥品的短缺問題,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節約意識、環保觀念,一舉多得。
五、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堅持的幾個原則1.堅持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是判斷一節課好壞的主要標準之一。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多種教學目標的落實,讓新課改素質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有所轉變,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1.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及學習任務的落實,從而把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統一起來。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設計課題教學時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體驗、主動感知和主動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以促使學生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真正落實。
2.堅持教學資源的多元化
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努力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尤其應重視語文實驗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教學手段,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繼續開展。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一、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化的內涵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種活動,但我們所說的活動化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有很大的區別。它是一種在動態和變化的教育情境中進行的教育活動,它力求使語文學習的結構和組織形式活動化,開發學習資源,將要學習的內容通過活動來實施和完成,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和形成各項語文能力。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心理愿望組織學生參加活動,通過學生自身的活動去經歷、體驗、感受、領悟、總結,形成個體的系統知識和能力素質。在“教師、教材、學生”三者關系上,摒棄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思路,強調課堂教學必須切切實實地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學生是確實的“學”和“做”,而非單純的“受教”。在活動內容上,應根據教材和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設計學生聽、說、讀、寫、看的活動;在課堂教學方法上,教師應以組織、指導、調控學生活動為主;在活動方式上,要根據目標力求豐富多彩與多種多樣;在活動范圍上,要以全體學生的活動取代一問一答或少數尖子生的活動;在教學效果上,不僅要看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還要注重學生是否主動、積極而有興趣地參與和活動質量的高低。
二、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化的活動原則
1、目標性與豐富性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活動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通過活動,須讓學生有所得,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為調節課堂氣氛而活動。在注重活動目標的同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豐富性與形式的多樣性,滿堂問、滿堂讀、滿堂練都是與活動化相悖離的。例如,教學《水調歌頭》,要讓學生體會到蘇軾屢遭排擠,一再被貶的苦悶和雖一生坎坷卻能樂觀面對的曠達胸襟,筆者首先安排學生閱讀了余秋雨的《坡突圍》,了解了坡坎坷人生中的一段屈辱歷程。然后,在反復朗誦全詞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寫作背景與作者的人生經歷交流心得,最后全班交流討論結果。在教師未做任何講解與提示的前提下,有一組同學依據詞前小序的提示,從“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句中讀出了詩人對親人的懷念;據“丙辰中秋”與“起舞弄清影”等句讀出了在這萬家團聚的中秋佳節,詩人獨自飲酒正是為排解內心孤寂、抑郁的情懷……這些活動的設計使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自己讀,自己領會,自己演練,然后小組、全班同學互相交流切磋,最終巧妙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2、自主性與合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活動中,首先強調自主活動,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再進行充分的合作。教師要改變觀念,大膽放手,盡量讓學生組織活動。例如,筆者設計的“課前三分鐘創新解讀”就由學生自己組織,效果很好。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檢查預習,激發興趣,調節情緒,活動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內容要與教學目標有關。一年多來,學生創造了許多新穎的形式,大大地豐富了課堂的內容,使每節課都有一個良好的情緒開端,如成語故事、新詞例說、名言解讀、詩詞賞析、改詩改詞、名人軼事、作品推介、我的故事、奇談妙論……這些內容都需要學生課外通過語文學習去獲得,所以不但有利于課堂教學,也促進了課外活動。
3、全體性與全面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
課堂活動是少數人的活動,尤其是有限的幾個尖子生的活動現象,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盡管提出很多問題,但由于學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異無法使所有學生全參與進來,一些同學只能成為看客。課堂教學一方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為目的,另一方面四人小組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在獨立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共同活動,互幫互學,那些即使暫不能獨立行走的學生,可以由其它成員扶著走。在《土地的誓言》教學的“欣賞與評價”中,有同學就對結尾“我必須看見一個更好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提出了異議:為什么是“用淚水”而不是“用鮮血”洗去“污穢和恥辱”?筆者把問題留給了全體同學,由各小組長組織討論哪個用詞更恰當,為什么。經過一番爭論最終達成共識:文中所說的“淚水”是見到家鄉解放后的喜悅、激動的淚水,而不是家鄉慘遭踐踏與蹂躪時痛苦的淚。這就更能體現出作者必勝的信念。而“鮮血”只能表明愿為故鄉奮戰到死的決心,卻沒能預見到奮戰的結果,未免不夠自信,較為悲觀。
4、課后作業與課堂教學相一致的原則
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讓學生在作業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生動,活潑,完美的發展,它給學生的是動力而不是壓力,是活力而不是束縛。如果作業缺乏活動性,就會削減課堂教學活動性的效果。為此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要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順延,補充和拓展,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再學習,再研究的欲望,使語文學習走向深入。
(1)、教師要盡可能利用教材間的內部聯系,讓學生比較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譬如讓學生將《傷仲永》和《送東陽馬生序》進行比較閱讀,從中探討“后天教育與主觀努力對命運的決定作用”的問題。讓學生把《喂――出來》和《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連在一起,分析同一題材不同文體風格特點。《春》和《濟南的冬天》同是寫景抒情散文,讓學生在比較中分析研究出散文寫景色特點和技法。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學生一進入新的學校,往往是充滿美好的憧憬與向往的,但也不排除對語文學習的誤解。我們教師在與學生接觸時,如果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點燃其求知的火種,激發其求知的興趣,帶著他們順利跨入求知殿堂的大門,就能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上第一堂初中語文課應注意些什么呢?我采用了這樣三招來開始初中語文的教學之旅:
第一招、以生動的開場白吸引學生
第一次和學生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對象,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七八要散伙。因此,第一堂課的開場白一定得精心設計,讓其能達到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我曾引用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導入語:
語文是什么?是一筆好字,是龐中華;是一張鐵嘴,是晏嬰;是秦漢明月,是先秦諸子;是歷史的見證,是司馬遷;是壯美的山河,是李白;是對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愛國的情懷,是岳飛;是開闊的胸懷,是蘇軾;是田園的閑逸,是陶淵明;是對社會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燦爛的中華文化。
多讀胸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花。讀得多才能寫得好,寫是讀的運用,讀是寫的基礎。寫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寫下豐富多彩的生活,寫出生活的豐富多彩;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愛好語文吧,同學們!他能使你腹滿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筆下生彩。
這樣的開場白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呢?等到看學生的日記時,我心中就有底了。學生史志雯寫道:老師的幾句開場白就讓我更加喜歡上了語文,愛上了那絕妙的語言文字,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語文。趙飛寫道:過去我一點也不喜歡語文,所以我的語文成績不好,今天的語文課才上了幾分鐘,我就喜歡上了語文。
第二招、以親切的形象感染學生
因為是第一節課,學生對老師還不熟悉,會充滿好奇感神秘感,所以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爭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讓學生敬佩你、喜愛你、親近你。我注意了這樣三點來塑造自己的形象:
第一:先入為主夸自己。介紹自己的姓名、求學從教的經歷,適當放大自己的優點。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于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介紹里去感受到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讓學生以“師“為榮。這就為“愛師”奠定了基礎。
第二:揮灑自如展形象。先把自己修飾一下,做到容光煥發,情緒飽滿,突出自己儒雅親切的形象。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書寫時既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又著意展示書法的藝術。課堂上,保持微笑,多些幽默,語氣溫和,鼓勵學生參與,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
第三:真心實意愛學生。教師愛學生,應當向像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出于真心和真情。我時而送學生一個贊許的目光,時而給學生一個輕輕的撫摸,或是遞上幾句真誠的贊美,或是傳達一些殷切的期勉,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把我的愛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因愛而產生親近老師、學好語文的動力。
第三招、以明確的目標引領學生
第一節課不宜照本宣科,抓著課本就講。這會讓學生因好奇心不能滿足而索然寡味,感受不到新學期新老師新知識的新鮮勁,所以我安排了這樣的內容:
首先,講清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強調語文學習是其他各科學習的基礎,要想學好其他各科知識,就必須學好語文,我引用了原上海復旦大學校長、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的一句話:“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建議第一堂先考語文,然后再判其他卷子。”許多同學事后談論:“我還真不知道語文這樣重要,看來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學習。”
其次,樹立語文學習的榜樣,我從小升初考試中選出語文成績在前三名的,讓他們談談學習語文的方法。被點名的同學異常興奮,他們從知識點的積累談到作文的訓練,從課內的學習談到課外的閱讀,口若懸河,喜形于色(當然這是事先通知準備)的。他們扎實的知識基礎、豐富的知識閱歷、刻苦的求學態度是那樣的可信可學,同學們聽得入神,都能認識到:態度決定一切,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學好語文。
最后,授以語文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學習方法是必要的,我強調了語文學習的重點:仔細聽、大膽說、廣泛讀、勤奮寫。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現身說法,傳授了一些竅門和絕招,讓學生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學、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師的工作。針對時下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我抄了一首語文學習歌訣給學生:
練好語文基本功,優秀詩文勤記誦。
報紙雜志常翻閱,買書看書做書蟲。
語文筆記貴堅持,課外練筆不放松。
生活處處皆學問,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礎知識早復習,課本學習貫始終。
總之,初中語文的第一堂課,應以激發學習興趣為起點,用親切的師表形象、精湛的教學藝術、真誠的關愛態度感染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重要一步,對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解決文中的關鍵詞句,以及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解決基本問題;
2.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3.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三、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有沒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經歷呢?正在你沒有前進之路時,突然發現三兩處美景,頓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走進漁人的行程,跟隨陶淵明進入虛幻的世外桃源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文章,解決字詞、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等基本問題:解決文中出現的“儼然”“嘆惋”“垂髫”等字詞含義;穿插作者以及寫作背景:陶淵明,字元亮,名潛,謚“靖節”。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等作品。頗有壯志、博學能文,性情豪放,偏愛田園生活。他所處于東晉社會 動蕩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痛苦不堪。詩人不甘此種社會現狀,也無法改變,只能用創作來抒懷。
2.學生通讀文章,掌握文章大意:文章借漁人行蹤,將現實和理想聯結在一起。作者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桃花源是曠世美景,更是世外桃源,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明確:①自然風光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體現優美的自然美景和純粹無暇的世外花源;②人文社會之美:“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體現出熱情好客和淳樸的民風。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滿無限向往和沉醉。此外,還可酌情答“朦朧的意境”之美等。
2.桃花源總是令很多人贊不絕口,不同人有什么態度和做法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
明確:①漁人——甚異,欲窮其林——好奇,驚奇以及想要一探究竟;②太守——遣人隨其往卻不復得路——向往,急切之情,無功而返;③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期望。正是由于:當時社會,百姓居無定所,朝野動蕩不安,人們對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與無奈,充滿了對虛幻世界的向往與期盼。
3.你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重點是要體現怎樣的意旨呢?
明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虛構出來的圖景。主要是為了反襯社會現實的黑暗和不堪,寄托自己對于和平、安穩和淳樸的'社會生活的向往。陶淵明心懷大志,想要“救濟蒼生”,但是,政治黑暗,相互傾軋,賦役繁重,一腔熱血無處施展、壯志難酬,加之其性格耿介、清正廉明,不愿攀附權貴。因此,自我與現實之間產生極大的隔閡和矛盾,這才想要一個脫離人間的世外桃源。體現了作者——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拓展延伸,觸類旁通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文章,你們會采用哪個呢?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指的是與世隔絕、不受戰亂危害的美好世界,更是我們向往的精神家園或者美好愿望。
(五)師生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板書總結本次課程: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捋順板書內容。課下作業布置: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中漁人從發現桃花源,到進入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的行程。
四、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好的課堂導入語可以為課堂增光添彩,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眼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來設計導入語,在適合學生學習和教學環境的雙重條件下實現豐富、靈活、生動地導入教學。
一、借由講故事,導入教學內容
初中生喜歡聽故事,可以借由故事導入,使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課文就非常適合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教師要充分閱讀研究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編出或引用適合教學氛圍、適合學生學習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教學《最后一課》,這篇課文以記敘為主,卻給人留下深遠的思考,非常適合采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導入。上課伊始,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人們總是望著蔚藍的天空,好奇天空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們決定從地上建造一座很長很長的天梯,直通天空,建造的人很多,建造的'進度也很快,馬上就能伸手摸到天空了。住在天上的上帝發現這件事之后很著急,他不想讓平凡的人類上天來打擾他,因此,他想了一個辦法,讓所有建造天梯的人都不能互相交流,讓他們說不同地方的語言,這樣一來,他們就不能互相交流,也不能了解對方在說什么,最后這個天梯就不能完工。這個故事就告訴大家,語言有著很強大的力量,每一種語言就擁有一種民族精神,而這個強大的民族精神在課文當中也一再描述。當自己的民族被打壓,不能使用、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時,人們是多么的氣憤。
借由這個故事,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大致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產生強烈的興趣,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創設課文情境,導入教學內容
形象的描述為整堂課的教學添加幾分生動,更加突出課堂導入的作用。蘇教版的初中語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教師應把課文知識包含在導入語中,把握課文內容的重點,緊緊扣住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仿佛置身其中,課堂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就可以充分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導入語的設計。在課堂開始,教師就可以這樣說:“同學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擁有各自獨特的魅力,那么在我們的家鄉,大家最喜歡什么季節呢理由是什么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講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今天大家就跟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5-15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3-31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9-25
初中語文春酒的教學設計04-10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