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面試高中語文《望洞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招聘面試高中語文《望洞庭》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詩歌主要意象。
2.通過小組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
3.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描繪夜間洞庭湖景色特點,體會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感受劉禹錫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五張圖片,為學生介紹中國五大淡水湖,重點介紹洞庭湖,進而引入文本。(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課前預習,介紹作者劉禹錫。
明確: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2.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播放音頻。
3.學生自讀課文,提問:通過題目中的“望”字,尋找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身處秋季夜晚的洞庭湖之中,看見了遠處的君山、看見了波平如鏡的湖面,天上明亮的秋月。(板書:潭面、君山)
(三)深入研讀
1.仔細閱讀第一句,思考那個字用得好?
明確:詩句的第一句“和”字用的好,將月光與湖面緊密的結合起來,即皎潔的月光與澄澈空明的湖水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畫卷。
2.小組討論,詩歌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明確:詩歌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二句將潭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潭面無風鏡未磨”以生動形象的比喻補足了“湖光秋月兩相和”的詩意。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
第四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君山比作一顆小小的青螺,將湖面比作是一個大大的銀盤,想象豐富,比喻恰當,色調淡雅,銀盤與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板書:青螺、銀盤、比喻)
3.朗讀詩歌,你看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徹空明的,與素月的清光交相輝映。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恰似白銀盤里托著青青的田螺。
4.整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情感?
明確:整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地刻畫了洞庭湖的山、水、月,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
(四)拓展延伸
運用多媒體呈現其他山水詩,進一步感受,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五)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首詩歌借描寫秋月下的洞庭湖,細致地刻畫洞庭湖的山、水、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
作業:以“我心中的洞庭湖”為題準備演講稿,下節課一起分享。
五、板書設計
【教師招聘面試高中語文《望洞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洞庭教學設計06-07
《望洞庭》教學設計05-30
(精品)《望洞庭》教學設計02-07
《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11-28
望洞庭教學設計優秀12-13
《望洞庭》教學設計【實用】04-23
《望洞庭》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1篇)06-02
《望洞庭》的美景06-06
改寫《望洞庭》09-17
《望洞庭》改寫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