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
一、素質教育目標
㈠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體會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通過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聯系的訓練。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參”和“量”。
㈡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會用“普通”、“物產豐富”造句。
3、培養學生寫一段話的能力。
㈢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海底石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㈠重點
了解海底石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是教學重點。
㈡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是教學難點。
㈢解決方法
1、重點解決方法。
理解全文,弄清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從而體會到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難點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讀懂三、四自然段中每個句子的意思,抓住重點詞語,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三、課時安排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㈠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㈡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閃爍”。
㈢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㈣背誦課文。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海底世界的錄像資料。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指出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提出初讀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是講海底景色奇異的,哪些地方是講海底物產豐富的。
2、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寫有生字的活動卡片,糾正字音。
(2)出示寫有詞語的卡片,學生讀,其中“發光器官”、“水中聽音器”、“反推力”、“稀有金屬”這些詞語,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明白了上述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課文內容大有幫助)
(3)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4)試回答初讀要求第(3)題。
(三)分析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文中哪菊花回答了這個問題?(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2)用投影出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在理解加點詞的基礎上,用“物產豐富”說一句話。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海底是寧靜的;海底是黑暗的,卻有閃爍的光點)
(2)從哪菊花可以看出海底是寧靜的?
①用卡片出示“波濤澎湃”,指名讀,理解它的意思。
②引導學生理解“依然”(海面上沒有風浪海底是寧靜的,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仍然是寧靜的)
③把“依然”換成另外一個詞語,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3)海底為什么是寧靜的?(因為最大的風浪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深)
(4)海底為什么是黑暗的?黑暗中的光點是什么?像什么?(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閃爍”)
(5)小結: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寧靜;海底是黑暗的,但有許多光點閃爍,海底的景色真是奇異!
(6)指名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著一段共有幾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一共五句話,告訴我們海底有聲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前三句,想一想從這三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2)結合句子理解“是否”、“竊竊私語”。
①把“是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又不改變原句的意思,這句話可以怎么說?
②指名讀“竊竊私語”,說出它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試著模擬竊竊私語,體會這里用“竊竊私語”顯得特別生動。
(3)指名讀后兩句,想一想從這兩句話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海底有很多聲音)
(4)海底都有什么樣的`聲音呢?(四個“有的像……”吃東西的聲音,進行的聲音,發出警報)
(5)這些是不是海底所有的聲音?你從哪知道的?
(6)課文中寫出了這么多種聲音后,還用了省略號,說明海底的聲音怎樣?(海底的聲音多種多樣)
(7)從這么多種聲音中,可以看出海底的景色怎么樣?(景色奇異)
3、指明:在這一自然段中,前三句告訴我們海底有聲音,但不知道是什么樣的聲音,這就是概括地寫;讀了后兩句才知道海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這就是具體的寫,先概括后具體,句與句之間就是這樣聯系起來的。
4、聯系第二、三自然段,讓學生思考:
(1)這兩段的內容有什么聯系?在寧靜的海底,如果你聽到各種聲音,會有什么感覺?(使學生感到“靜中有聲”,顯得奇異)
(2)為什么海底有這樣奇異的景象?(海底奇異的景象離不開豐富的物產)
(3)指名讀二、三自然段,要求讀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二)理解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海底物產豐富的?(動物、植物、礦物)
(1)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輕聲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一共有幾句話,講的是什么?(一共有六句話,講的是海底有很多動物,它們的活動方式不同。)
②(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內容)指名讀第一句,想一想告訴了我們什么?(海地有很多動物)
從哪看出海底的動物有很多?(“三萬種”是很大的數目,這還是已經知道的,還有不知道的)
③快速讀第二句,告訴我們什么?(它們有不同的活動方式)
④指名讀3——6句,想一想講的是什么?(不同的動物是怎樣活動的)
⑤重點理解:
“伸縮”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什么動物是*肌肉伸縮爬行的?
“只能”說明什么?
“普通”是什么意思?用“普通”說一句話。比普通火車還快說明什么?
“反推力”怎樣理解?想一想你見過什么是*反推力前進的?
“巴”是什么意思?
⑥放錄像向學生介紹動物的活動方式。(形象感知動物的活動方式)
⑦小結3——6句,具體介紹了五種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速度極慢,有的速度極快;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就在這快與慢、進與退、動與不動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它們的活動方法不同,說明了各有個的活動方法。
⑧引讀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每句講的是什么)
⑨依照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第四自然段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⑩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海底的物產怎樣?
(2)自學五、六自然段,討論: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礦物?
①海底有哪些植物?(投影出示海底植物圖)說明海底植物怎么樣?(種類繁多)
②海底有哪些礦物?“稀有”是什么意思?說明海底蘊藏的礦物怎么樣?(蘊藏豐富)
③從這兩個自然段中也可以體會到海底的物產怎么樣?
(3)四、五、六三個自然段都寫出了海底豐富的物產,從這些物產中還能看到海底的什么特點?景色奇異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真正理解海底豐富的物產顯示出景色的奇異)
(三)把2——6自然段連起來讀。思考:海底是一個什么世界?
指出:每段中的內容雖各有側重,但又互相聯系,不可分割。在景色奇異中包括著物產豐富,豐富的物產中也顯示出景色的奇異。
(四)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學生想一想,為了說明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課文開頭、中間和結尾各寫了什么?
第三課時
(一)讀全文(找出課文中的重點段)。
(二)練習朗讀(以訓練中差生為主)。
(三)指導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四)分析字形,學習寫字。
1、重點指導的字:
“卻”的右半部是,不要寫成。異的上半部分是“巳”,不是“已”。
2、寫出下面字的偏旁。
卻()否()普()類()免()絲()
3、先說說下面每組字的不同,再組成詞語。
胞()私()類()異()
抱()積()糞()導()
(五)練習寫一段話,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七、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4題。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詩歌創作背景。
2. 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3.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鑒賞的三種方法。
教學難點:
誦讀詩歌,體會作者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方法:誦讀鑒賞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音像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飛花令”形式導入
規則:先指定一位同學說一句關于秋天的詩,再由其指定其他同學接力。
(板書:登高 杜甫)
二、整體感知:
首先,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和讀音。
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思考:本文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找一生示范朗讀,另找一生評價。明確:(景物)描寫、抒情。
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詩中的一個字來回答。
生:悲
分析“哀”、“苦”、“恨”與“悲”哪個更適合作詩眼。
明確:“悲”是作者直接抒發情感的表現,“苦”、“恨”和“哀”都是作者間接抒發情感的表現,因此用“悲”字更恰當準確。
師:這是詩的感情基調,即詩眼。
三、寫作背景
師:請學生回憶作者的生平事跡。
明確:杜甫詩歌創作風格:沉郁頓挫。在初中學過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體 現了詩人具有憂國憂民、兼濟天下的情懷。
本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767年作者流落夔州時寫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但國家仍是一片混亂,好友李白、高適和嚴武相繼去世,此時恰逢九月初九,杜甫登高寫下了這首詩。三年后,杜甫病死在離開四川的途中。
總結鑒賞詩歌的方法之一:知人論世法(并板書)。
四、分析意象
師:作者“登高”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同桌之間討論。
生2展示。
明確:景物 特點
風 急
天 高
猿 嘯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回
落葉 無邊 蕭蕭 下
長江 不盡 滾滾 來
師:補充意象和意境的概念、“落木”和“落葉”的區別。
明確:意象:詩歌中具體的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和景等;
意境: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達出來,達到“內情”與“外物”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
“落葉”給人一種枝繁葉茂之感,“落木”給人一種干枯干燥的感覺,因此用“落木”更符合秋天的特點。總結鑒賞詩歌的'方法之二:由象入境法(并板書)。
師:找一生朗讀描繪畫面的文字,請大家閉眼,試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誦讀指導:首聯兩句,“風急”——要讀得很凄涼,似乎在唇齒間顫抖的讀出來;“天高”——調子要很高并帶拖腔;“猿嘯哀”——要有欲哭的感覺;“鳥飛回”——聯想到作者,孤獨漂泊、遠離家鄉,他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頷聯兩句,要將蒼涼之感和曠達之悲讀出來。
五、體會情感
師:宋代羅大經曾說頸聯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意思來?
生3展示。
明確:萬里—地之遠也;
秋—時之凄慘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炯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師:點撥通過具體的字詞來體會作者的情感。總結鑒賞詩歌的方法之三:情景交融法(并板書)。
誦讀指導:“萬”“悲”“常”都要重讀。讀“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遙遠之狀;讀“常坐客”,要倍感自己身世凄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多病孤獨,形單影只,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最后一聯,“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中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六、課堂小結1.情境式默寫(PPT15中幾句話對應的詩句)
2.背誦全詩
七、課后作業
根據本課學習的幾種方法,自學《秋興八首(其一)》
八、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登高》教學設計 自然之秋 知人論世法
“悲” 人生之秋 由象入境法
國家之秋 情景交融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3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后,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后的資料袋為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為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后提供的.關于孔子的介紹,都屬于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為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后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系,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么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于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后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并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于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為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后并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后自覺主動地進行。至于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對于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盡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后關于圣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后關于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于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后共同交流。對于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盡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學會“德、測、慕”等八個生字,求學網,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不懂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多讀多想,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倫納德老師對學生的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在耳語測試中“我”是怎樣做的。
2、體會“我”聽到老師說出“我希望你是我女兒”這八個字后的感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在我們身邊常有些殘疾人,你了解他們嗎?你理解他們的需要嗎?你知道關愛、尊敬殘疾人,就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嗎?現在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殘疾的小姑娘,體驗一下她的感情生活。 板書:《難忘的八個字》
2.(哪八個字?誰說的這個八個字?為什么難忘?……)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認認真真地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默讀,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思考:你讀懂了什么?哪里沒讀懂?
(1)思考后自由發言,概述課文內容。
(作者因為先天缺陷,因此很自卑,為了避免同學們的嘲笑,她撒謊,她弄虛作假。自從老師對著她的耳朵說了“八個字”后,使她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
(2)請同學們把沒有讀懂的語句,和上下文聯系起來多讀幾遍,多讀多想。還不懂的,作上記號,有疑問的,把問題寫在旁邊。
三、細讀課文質疑交流。
1.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
(①小女孩為什么對同學撒謊心里就好受點?②“沒有一個人比我更愛她”,是什么原因?③用做假的辦法對付耳語測試,怎么理解?④為什么倫納德夫人說的八個字會對小女孩產生那么大影響?等等)。
2.你對哪個問題感興趣,你認為哪個問題重要,你就帶著這個問題,讀一讀有關的課文。可以與身邊的同學討論,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討論。
3.交流。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求發言者,先交代探討的是什么問題,再說說是怎么讀書思考的,然后闡明自己的見解,在交流中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4.探究:說說你心目中的倫納德夫人。
(對這個問題的探究,要依據學生的實際,不要強求達到某種目標。能對倫納德夫人的愛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談了對倫納德老師的初步印象,我們都被倫納德老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以及“我”愛倫納德老師的深情所感動著。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繼續欣賞這篇課文。
二、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配背景音樂)
2、多媒體出示中心問題:“我”為什么對倫納德老師說的八個字難以忘懷?
要求:(1)自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并說說理由。
(2)在小組內交流、歸納大家的看法,組織好語言,最后把本組意見在全班交流。
3、人學習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要點:
a “我越來越敢肯定……甚至沒人喜歡我”
就是這樣一個孩子,老師卻對她說出了那溫暖的八個字,這怎么能不讓人感動呢?她又怎樣會忘記呢?
b “很美、溫柔可愛……笑瞇瞇的眼睛”
倫納德老師不僅有著美麗的外表,更有一顆愛殘疾學生的美好心靈,這樣的老師怎不讓人喜歡呢!
c “這八個字仿佛是……人生的看法”
倫納德老師輕輕的對“我”說:“我希望你是我女兒。”這溫馨的、充滿愛意的話語似一束陽光射進“我”的心田。他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老師不因為“我”長得難看而嫌棄“我”,卻給了“我”比一般孩子更多的關愛;他的愛讓自卑的“我“恢復了自信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擴展:課前同學們搜集了很多有關的資料和故事,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和大家分享。在學生介紹的同時,老師根據情況適當補充張海迪、海倫凱勒、桑蘭等故事,激發學生的情感。
四、總結并布置延展性作業:
黑夜里的一盞燈火,寒冷時的一件外衣,都會讓我們感到無比溫暖。同學們,伸出你的手,獻出你的愛心,去關心你的朋友,不幫助那些需要有困難的人,你也會體驗到一種快樂。
2、找出描寫人物相貌的語句,先讀讀,后說說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人物相貌特點的。
(先讓學生多讀,然后要說清楚兩個人物相貌描寫部位不同,都是具體的形象的描寫。)
板書:
31 難忘的八個字
溫暖我冰冷的心
老師對我真摯的愛 → 我希望你是我女兒 → 安慰我受傷的心
改變我對生活的看法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鯨喜愛音樂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探索生物奧秘的興趣,產生喜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紛紛”“馬上”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類對動物的關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白鯨喜愛音樂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探索生物奧秘的興趣,產生喜愛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
1、查看地圖,找到北極,了解北極的.特點,搜集白鯨及《藍色多瑙河》的有關資料。
2、用自己的辦法自學生字,把課文讀通順,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 導入課文
1、板書并齊讀課題。
2、學生根據課題質疑。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分小組帶問題自學課文,認識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大意。
2、請學生分節讀課文,師生共議、正音。
四、學習生字新詞
1、認讀詞語:
zhāo wán hán jiānyìng yōu yǎ qì qū
召喚 頑皮 寒冷 堅 硬優 雅 奇跡 冰區
jīng jǐ liè záo zhèngfǔ yuán
白鯨 脊背 獵人 鑿開政 府援助
2、共同討論該如何記住生字
3、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得好看?
(練習書寫)
4、重點理解詞語:召喚頑皮堅硬優雅脊背
5、選詞造句
五、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2、比一比,組詞:
招()玩()堅()雅()區()
召()頑()豎()準()醫()
第二課時
一、聽音樂,導入新課。
播放《藍色多瑙河》師述:居住在海洋中的白鯨也喜歡這首曲子,它們還和這首樂曲之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呢,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喜愛音樂的白鯨》。
二、小組討論學習
1、讀課文,說說小白鯨和藍色多瑙河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2、為什么說白鯨得救是個奇跡?
3、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人們對白鯨的關愛?找出來讀一讀。
4、交流反饋自學情況。
三、自由讀課文,質疑。
讀完課文,你有什么跟課文講到的內容有關的疑問?請大膽提出來。
四、學生間交流相關資料,解決部分問題。
五、老師提供“知識大餐”,供學生“點單”。
六、小組交流自己學習的收獲。
七、指導朗讀(聽音樂讀課文)
八、發散:聽聲音編故事。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整個課堂設計我以“豐富學生知識,開拓學生視野”為目標,將學生收集的大量資料和自己整理的大量資料作為“知識大餐”供學生“享用”,確實達到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突破教材局限,使學生學到教材以外的知識的目的。
老師們聽了課后,整體感覺還不錯,覺得課堂設計比較“新”、“活”,但課文學習還不夠“實”,朗讀訓練還不夠到位。怎樣解決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學習在時間上反映出的矛盾?這是我今后要探究的。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
2、能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3、在朗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對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能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及土地爺爺頭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袋麥子》這一課的生字詞,初略讀了讀課文,那么現在老師要來考考大家,誰能把這些詞語大聲讀出來?
(幻燈片出示) 迫不及待 麥子 各種各樣 食品
保存 防止 透風 曬太陽
麥種 拜訪 撫摸 聰明
指名讀,一行一行讀,平時我們說,讀詞語,腦海中邊讀邊“過電影”,“迫不及待”我們應讀出非常著急的心理,而麥子,我們平時吃的食品,如面包、饅頭、面條都是由麥子磨成面粉加工而成的各種各種的食物,腦海中有這樣一些畫面后,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這幾個詞語。齊讀。
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良好的感覺,把第二行詞語也來美美地讀一讀,誰先來試一試? (“很好,讀得很美。”“再讀一次,讀得更美一點。”)
指名讀,示范讀,齊讀(曬太陽我們可以讀出懶懶的感覺)
相信,第三行同學們可以讀得更美,我來請一個同學來試一試
指名讀,“撫摸,動作很輕,輕輕地摸”“聰明,可以讀出一種很有靈氣的`感覺。”
結合課文,選擇其中任意幾個詞語來說一句話。
二、精讀訓練
同學們都說得很棒,每到過年的時候,是我們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禮物來自我們的長輩,而在動物王國中,小動物同樣在快要過年的時候,也收到了一份來自土地爺爺的禮物,是——一口袋麥子(齊說)(幻燈片出示)
收到這份貴重的節日禮物之后,小豬、小牛、小猴心情怎樣?開心嗎?他們分別是怎樣處理這袋麥子的?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小聲讀讀課文,用漂亮的波浪線劃出有關的句子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你認為朗讀時需要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的。(幻燈片出示)
自讀要求: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小聲讀讀課文
2、用漂亮的波浪線劃出這種小動物的處理方式
3、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你認為朗讀時需要注意的這種小動物的表情、動作、語氣等。
生自行勾畫閱讀,師巡視指點。
同學們讀得很投入,勾畫得也很認真,標注的符號也很清晰,很不錯。
下面,在四人小組內把自己閱讀的收獲與體會相互交流交流。
生小組交流。
師:來,把你讀書的收獲,與全班同學分享,誰先發言?
幻燈片出示表格:
主人公處理方式一年之后土地爺爺的評價性格特點
小豬
小牛
小猴
評析:小豬,黃燦燦 想到了要趕緊吃
開心地喊道 讀出小豬高興、饞的樣子
迫不及待 非常著急,等不及了
師:誰來讀得更高興一點、更饞一點?試著加一些動作、表情。
師:你不但讀出了小豬的高興,還做了動作,很有想象力,來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小牛,捧起,看了又看,慢慢吃,可以讀出一種滿足感,很愛惜,很舍不得吃的感覺,可以有怎樣的動作?指名讀。
小豬:全種下了地,“全”字你看出了小猴怎樣的特點呢?
收完這份禮物之后,三種小動物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袋麥子,春去冬來,又到了過年的時候,土地爺爺又來拜訪這三個小動物,請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來讀一讀,劃一劃。
評析:小豬:舔了舔舌頭,土地爺爺可能心里想些什么?你覺得小豬怎樣?
小牛:仍有半袋 土地爺爺可能心里想些什么?你覺得小牛怎樣?
小猴:這段話我們可以讀出小猴怎樣的一種語氣?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的?你覺得小猴的做法你喜歡嗎?
三、拓展說話
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如果是你,會怎么做?
正確引導:只有耕耘,才會收獲。
四、自由表演
這篇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大家想演一演嗎?每四個同學一組,一人扮演小豬,一人扮演小牛,一人扮演小猴,還有土地爺爺。待會兒,我們請同學上臺表演。
大家表演得很投入,也很有意思,哪一組來給全班同學表演表演?(戴上頭飾)
同學們,對文中主人公,故事情節進行了表演,相信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有了更深的體會,誰來給我們全班同學講一講這個童話故事,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說得生動一些,充滿童話色彩一些,誰來試試?
講得非常好,來點掌聲。課后,每位同學試著把這個很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一聽,聽一聽他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評價,可以和同學、老師來交流交流。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答、應、骨、幾”,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青頭為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點。
3、體會青頭臨危不懼,解救紅頭所表現出來的朋友間真摯的情感。激發學生珍惜友情,團結互助。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青頭為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
2、體會青頭與紅頭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質疑
1、同學們,你們去過外地嗎?你去那里干什么?問題即出,孩子們可能會回答:“我去過北京,是去天安門玩。”“我去過山東,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學生說到興起時,老師及時總結:人們為了辦事或游覽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就叫旅行。(我這樣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談話和點撥的方式讓學生正確理解“旅行”。)
2、學習“旅”字。“旅”是本課會寫字,老師板書“旅行”時要求學生一起書空,并引導:“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如果學生沒有好的辦法,老師可以提供一個形象的謎語:“西方人橫臥,下穿半截衣”幫助學生記憶。
3、質疑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書“在牛肚子里”,補充完整課題。讀一讀后質疑:讀完題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題目體現了故事的主要情節,它是新鮮的,引人遐思的。學生可能提出許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系的問題。比如:誰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會在牛肚子里旅行?因為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學生讀書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為學習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試著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學生提出了問題,就有了讀書的需要與興趣,這時讓學生自己去讀書,試著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讀結束后,讓學生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這一反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讀有所獲的快樂)
3、指名讀文,指導將字音讀準確,將課文讀通順。
(在這篇課文中,“貯藏、悲哀、一骨碌”,雖然不是會認字,但學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師指導其讀音。還有一些長句子的朗讀,比如“可憐的紅頭還沒有來得及跳開,就和草一起被大黃牛吞到嘴里了。”學生不容易讀通順,這時可以多叫幾個同學讀,必要時老師可以范讀。)
4、課文中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
(初讀環節不能忘記生字的任務。老師通過出示詞卡,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多種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自學情況。)
5、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我準備采用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A、默讀課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紅頭旅行的故事嗎?
B、你能用兩三句話說清課文講的主要意思嗎?
C、完成填空練習,準確把握主要內容。
青頭和紅頭是()。有一天,紅頭不小心(),青頭()。在青頭的幫助下,紅頭()。
(三年級正處于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時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感知環節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設計時,我特別注重層次性。在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故事,在敘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簡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師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由易到難,讀書與說話訓練得到有機統一,突破了第一課時的難點。)
三、學習生字
1、出示字卡,先進行抽讀,再練習組詞造句。
2、學生小組內說說生字的間架結構,交流書寫時的注意事項。
3、學生練寫。(學生的書寫工具已經由鉛筆變為鋼筆,寫字教學要注意提示使用鋼筆寫字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作業
1、練習寫生字,鞏固記憶。
2、朗讀課文,為下一節課的細讀感悟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青頭和紅頭是()。有一天,紅頭不小心(),青頭()。在青頭的幫助下,紅頭()。
二、細讀感悟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紅頭的這次旅行,都到過哪些地方呢?結合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紅頭: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紅頭的旅行路線。)
2、這是一次危險的旅行,紅頭的轉危為安離不開青頭的幫助。沿著紅頭的旅行路線,邊讀邊畫出描寫青頭的句子。想一想,青頭是怎么樣幫助和鼓勵紅頭的呢?老師隨機板書:青頭:“鼓勵幫助”。(明確讀書任務)
3、交流指導,品讀感悟。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體驗朗讀。這里沒有設計電教媒體的使用,只有老師繪聲繪色地用語言來渲染,精辟巧妙地點撥,把學生從旁觀者變為當事人,帶領學生進入教材與文本對話。隨后,將體驗所得通過朗讀凸顯出來。我認為只有抓住紅頭的心理變化,才能深入理解青頭的言行,所以由老師來引讀紅頭的話,用語言來創設情境是必要的。)
(1)在牛嘴里
我首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青頭和紅頭正在興致勃勃地玩著捉迷藏呢,這時意外發生了,一只大黃牛低下頭吃草,可憐的紅頭和草一起被大黃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紅頭只能看到大黃牛那白白的牙齒,你能想象小紅頭此時的心情嗎?”學生可能會說到“害怕、慌張”,老師順勢而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去讀紅頭的話。在一問一答中,通過想象朗讀,學生體驗到了當時的危險場面。接著老師繼續問:“這時青頭是怎么幫助和鼓勵紅頭的呢?”指名讀相關段落。引導學生明白青頭是在告訴紅頭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徹青頭話語的用意后我這樣要求學生:“再讀這一部分,說說你在這些描寫青頭的句子中能體會到什么?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住“大吃一驚、一下子、不顧、一骨碌、大聲喊”這些詞語體會青頭不顧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讀出青頭在朋友遇到危險時那種著急的關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過渡語:當紅頭聽說大黃牛會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時,紅頭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說出紅頭大哭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死掉了。)此后我再次用語言創設情境:“紅頭已經進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你能想象此時紅頭的感受嗎?”學生可能說出它害怕,近乎絕望了。老師追問:“作為朋友的青頭此時又在做什么呢?”讀相關段落,談體會。在指導感情朗讀中使學生悟出青頭是在用話語鼓勵紅頭,給它以信心。青頭的'知識豐富,明白牛吃食的特點,用上這知識幫助自己的朋友。理解透徹后再次進行朗讀訓練,此時可以采用分角色讀,體會青頭對朋友的真心鼓勵。讀后,我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小紅頭,聽了青頭的話,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想象青頭的話產生的作用和結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難時,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3)回到牛嘴里
“紅頭終于又見到了光明,可是他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想一想這時如果沒有人幫助它,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學生可能會說:“紅頭又被牛吞下去吃了。”此時老師話鋒一轉:“多虧紅頭有個好朋友,青頭是怎么做的?”指名說一說青頭的做法。
4、想象對話
在青頭的幫助下,紅頭死里逃生,這時他會對自己的朋友說些什么呢?同桌一人當青頭,一人當紅頭,想象當時的對話。充分交流后再進行全班交流。(這是因課而設的語言訓練,利用文本的空白點給予學生個性表達的機會,要鼓勵學生的不同說法,不要急于否定學生的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5、分角色朗讀
再次體會青頭是怎樣幫助、鼓勵紅頭的。
三、總結升華
讀了青頭和紅頭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說些什么?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紅頭和青頭是好朋友,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讀了它們的故事,你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朋友?”讓學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幫助他,我們的幫助對他來說很重要。從而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四、延伸擴展
這篇童話故事,還包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處。指名學生讀文中相關語句和信息窗的知識,了解牛的反芻(chú)現象。提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查資料進行深入地了解。
五、作業
1、自主積累語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延伸,是語言內化的過程。)
板書設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頭:鼓勵幫助
紅頭:牛嘴里牛肚里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8
課題名稱
16.金色的草地
課時2
課標要求
1.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背景分析
本篇課文內容貼近兒童,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為描寫對象,重在引導學生體會觀察的細致和好處,增強留心觀察的意識。
學習目標
1.會認“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難點: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
所需條件
學生:課前觀察身邊的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
教師:制作教學課件。
板書設計
16.金色的草地
時間:
早上——中午——傍晚
草地顏色:綠色——金色——綠色
花的形狀:合攏——張開——合攏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草地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
2.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
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我們一起到課文中間去找答案吧!
3.出示學習目標:
(1)會認“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窗前、蒲公英”等15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二、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指導提出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可概括為四讀:
一讀:掃讀(掃除障礙讀)。小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音讀準,把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做上記號,查字典解決。
二讀:連讀。小組內成員分自然段連讀課文,讀通課文,檢查字的讀音。
三讀:想讀。小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四讀:選讀。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生自學課文。
小組內相互認讀生字,難記的生字反復認讀,想辦法認讀。
3.開火車讀生字。
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如“蒲、盛”等。
4.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5.檢查課文朗讀。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評價標準:朗讀正確
☆
朗讀流利
☆
三、學習任務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指導一:
四人一組,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通過具體的描寫想象文章內容是什么樣的圖景?試著給自然段起個小標題。
學生匯報,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段:金色草地圖。
第二段:兄弟草地玩耍圖。
第三段:草地的變化圖。
第四段:我們喜歡蒲公英。
2.將每個自然段的內容連接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3.自由朗讀課文,同桌間討論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
先讓學生自主歸納出“美麗”“可愛”“有趣”等詞,再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贊美的語句“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課堂小結
1.交流收集的蒲公英的圖片和資料。
2.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了解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引入學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今天我們
繼續學習《金色的草地》,齊讀。
2.出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2)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二、學習任務三:研讀課文,體會變化
1.出示自學指導二:
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草地會是金黃色的?找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看滿地盛開的蒲公英花圖理解草地是金黃色的,結合感受讀一讀句子。
2.同桌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文中的哥弟倆是怎么玩的。
(1)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像他們這樣玩一玩,一名學生上臺幫忙讀一讀文本。(課件播放蒲公英四處飄散的樣子。)
(2)師生評一評,相機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幾個詞語。
(3)再指導讀第二自然段,請兩位學生上臺演一演,一生幫忙讀。
一起來玩一玩,體會玩蒲公英帶來的樂趣。(課件播放無數蒲公英飄散遠
散去的情景。)
3.出示自學指導三: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草地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在文中畫出來;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請用“
”畫出來。
評價標準:找出草地發生的變化
☆
找出變化的原因
☆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畫相關句子。
(2)出示填空題,學生口頭完成填空。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說一說,加上動作說一說,不看提示說一說。
(3)說說草地的變化:
早上的草地是綠色的;中午的草地變成金色;傍晚的草地又變綠了。
小結:草地的變化主要是顏色的變化。在不同的時間,草地的顏色是不同的。
(4)交流變化的原因:
①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③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小結:
早上的草地是綠色的,因為蒲公英的花朵合攏了;
中午的草地變成金色的了,因為蒲公英的花朵張開了;
傍晚的草地又變綠了,因為蒲公英花朵又合攏了。
(5)齊讀本段。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邊讀邊思考,蒲公英為什么成了我們最喜愛的
一種花?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感受。
四.學習任務四:拓展延伸,觀察實踐
1.播放有獨特之處的動植物的視頻,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找出事物的變化特點。
2.學生仔細觀察視頻播放的動植物,記錄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特點。
3.出示觀察記錄單,學生交流觀察所得。
4.交流課前準備的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5.教師小結: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再平常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一定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發現。
五、點評反饋、交流修正
選擇好的觀察記錄單與大家共享,并且對記錄好的學生口頭表揚,給以鼓勵。
當堂檢測
將所觀察到的某一種植物、動物或生活中的某處場景,試著寫下來自己的觀察所得。
作業內容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寫在摘抄本上。
2.用你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你喜歡的花草樹木,寫寫你的新發現。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選編本課的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景色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三、設計理念:
依據課文“總—分—總”的構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礎上,從文章最后的總結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人”,“美麗的大花園”,“巨大的寶庫”逆推至前文的閱讀。在細讀課文時,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一年四季景物的特點。落實新課程倡導的大閱讀教學觀理念,擬按“自主—合作—精讀—拓展”四個學習階段開展教學。
教學流程
導入:(課前,組織學生收集有關小興安嶺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互相交流,激發學生對小興安嶺向往的情感。)教師點擊課件,板書課題,引發思考。
(一)自主學習階段:
1.課件出示自主學習要求:①讀正確;②讀通順;③讀中思。
2.自學反饋:通過讀課題,知道什么?讀課文,知道什么?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收獲。相機板書:
美麗的小興安嶺
總:樹多景美
分:春夏秋冬
總:大花園巨大寶庫
(二)合作學習階段:
1.小組合作探究: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兩個問題討論。
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印象很深?組織議論。(這時不要求學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2.合作成果交流。
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具體介紹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景色的段落,仔細閱讀,體會作者有順序的描寫方法。這篇課文,畫面感強,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畫面。
(三)精讀學習階段:
1.抓關鍵句、關鍵詞精讀片段,學習寫法。
例:指名讀課文第2自然段。這個自然段寫小興安嶺什么季節的景色?這個自然段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書上做上記號。(樹木積雪小溪小鹿原木)抓關鍵詞“抽出”“匯成”“淙淙”“映在”“原木”等細讀品味,感知春景美,學習寫法。
2.分小組精讀,交流、展示(夏、秋、冬季節)。
教材在文后以學習伙伴的口吻說:“我仿佛看到了各個季節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啟發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把語言文字迅速地轉換成表象,想象課文描述的美麗景色。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相互說一說或者畫一畫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合作學習與精讀學習階段,視學情可有機融合。)
(四)拓展學習階段:
1.學有所得:暢談學習收獲。
2.語言文字訓練(進行詞語替換練習):①我會說;②我會寫。
(五)作業布置:
1.抄寫課后生字并組詞。
2.結合本地(黃山、太平湖等地風景)實際,仿寫一篇文章,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與贊美。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生借助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初步觀察圖畫,初讀課文。學習前兩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初步觀察畫面,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春天來了,春光是這樣地明媚,這是放風箏的好季節。你們喜歡放風箏嗎?你們當中誰放過風箏?誰能給大家說說自己放風箏的情景?風箏上天了,我們的心也跟著風箏飛上了藍天,想象的翅膀隨著飄蕩的風箏展開了。放風箏這是一項愉快而有意義的活動。今天我們就學習《放風箏》這一課。(出示圖片)
二、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初讀課文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寫了()和()星期天()的事。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分析結構,識記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詞義。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間。“宙”古往今來所有的時間。因此這個詞是指所有的空間和時間,也可理解為無邊無際的天空。
各式各樣:許多不同的式樣或方式。文中是指風箏的式樣各不相同。
緩緩: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風箏在慢慢地飛上天空。
精致:“致”是細密、精細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細致的意思。課文中是指稱“小衛星”的風箏做得精巧細致。
三、朗讀課文初步觀察圖畫。
1、讀課文。
2、問題:有幾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寫了我和哥哥放風箏?
3、看圖讀課文,說說圖上的內容。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段寫了什么?(放風箏的時間、地點、和天氣。)
3、理解“陽光明媚”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讀課文中描述了畫面中“我”和哥哥放風箏的情景的語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風箏?重點寫了什么?
3、匯報交流。
4。熟讀本段文字體會寫法。(由點到面)
5。用自己的話說說,五顏六色的風箏在天上飛是怎樣的情景,想像空中還會有什么風箏?(小組交流)
6、對照圖片說說。
六、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是如何將風箏飛上天的過程以及美麗、熱鬧的天空寫具體的。
2、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和敘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里對放風箏具體過程的描寫,感受孩子們的喜悅心情。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對天空中的風箏進行想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都是什么樣的?
2、談話: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放風箏》這篇課文。
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時候,在哪兒放風箏,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風箏在天上飛,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他們是怎樣放風箏的!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教師提問:讀課文的第三段,想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課文中這一段主要寫“我”和哥哥放風箏的情景。
2、安排小組自學,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①讀一讀,弄清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
②畫一畫,段中描寫有“我”和哥哥動作的詞語。
③演一演,說一說。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邊演邊說。
3、表演復述。
①請出一組同學上臺表演,一邊演一邊說。
②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比一比:加點的字換成()里的字號不好,為什么?
哥哥讓我端端正正地舉著(拿著)“大蜻蜓”……哥哥拽著(拿著)風箏又跑了一陣才收(停)住腳。
(因為“舉”含有用力向上高于頭頂的意思,“拽”有緊抓的意思,“收”因為在奔跑中急停下來)
4、總結寫法:通過學習這一段,作者是怎樣把我和哥哥放風箏的過程些具體的?(準確使用表示動作的詞語,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
5、教師出示句子:
它那兩只眼睛骨碌碌直轉,兩對大翅膀微微地呼扇。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大蜻蜓’賽過飛機啦!‘大蜻蜓’賽過飛機啦!”
①教師提問:讀這句話,想這句話又寫出了“大蜻蜓”的什么特點?
估計學生的回答:“大蜻蜓”飛得很高,比飛機還高。
教師說明:由于飛機大,風箏小,飛機遠,風箏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們看上去感覺到飛機到飛得比較低,“大蜻蜓”仿佛比飛機飛得還高。
②教師引導:把換成“說”好不好?為什么?
教師強調:“嚷”突出了人物高興的心情。
③有語氣的讀句子。教師指導:“嚷”的聲音要大些。聲音的大小,朗讀出來的效果也不同。教師可以分別用大聲和小聲讀一讀,讓學生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
三、學習四自然段。
1、過渡:成功地將風箏放飛上天,給“我”和哥哥帶來了快樂。欣賞風箏在天上隨風飄蕩的情景,更是一種無窮的樂趣。
2、指名讀課文,其余的同學思考: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的是什么?是圍繞那一句話來寫的?指名回答。
3、比較句子,哪句話好為什么?
①那美麗的“大蝴蝶”橘黃色的身子布滿墨綠的斑點,呼扇著翅膀徐徐上升。
②那美麗的“大蝴蝶”徐徐上升。
指名說。
教師引導:第①句比第②句多的詞語寫出了風箏的什么特點?
顏色橘黃色的身子布滿墨綠的斑點
姿態呼扇著翅膀徐徐上升。
有語氣的朗讀。
4、教師說明:作者是通過寫“大蝴蝶”顏色、姿態把“大蝴蝶”寫具體的。作者又是通過寫什么把“小蜜蜂”“大金魚”“小衛星”寫具體的?
教師依據學生回答講解:作者的想象,如
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飛行是作者的想象。
5、學習課文的寫法,說話練習。
那美麗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那碧綠的“大蜻蜓”,(),猶如()。
這一段的結尾處是……,作者省略了什么?哪能補充嗎?
6、總結寫法:怎樣使觀察更細致、生動?
四、做課后的選做題。
五、總結全文。
1、總結語:“天空中的風箏隨風飄蕩,襯著瓦藍瓦藍的天空,顯得更加鮮艷,更加美麗。”多么美麗的風箏,多么美麗的天空,多么快樂的心情。放風箏,其實放飛的更是一種心情:快樂、無憂無慮……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
2放風箏
放風箏的過程:動作:舉拽收
“大蝴蝶”顏色
“小蜜蜂”姿態
風箏多熱鬧:“大金魚”想象
“小衛星”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1
一、 設計思想:
圍繞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專題展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較為全面地思考問題。《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4段)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識字量比較大,教學先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在自讀課文的時候,標出不認識的字,憑借字典,讀準字音,感知字義。文中有一些詞語較難理解,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弄懂詞語,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再指導學習和討論,著重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部分。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了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五、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課件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鄉鎮意見個人意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3、
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這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1)默讀思考后同桌互相說-指名說,教師隨機歸納概括板書:矛-進攻-槍或炮口;盾-自衛-鐵屋子;
(2)概括成一句話,提供詞語:自衛 進攻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教學中要著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并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演示這7 個字的布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說明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詞,下面老師這兒有一些字詞,你們能讀準字音嗎?
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首次 長處
大顯神威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勝利者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坦克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導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多厲害的坦克啊。
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
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優秀品質。)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再讀讀2——4自然段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會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內因。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學習本文的情境,為后面深入領悟文章的內容、情感打下基礎。)
3、
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坦克的發明本源于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怎么樣呢?你能找到有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嗎?
4、 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雨點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雨點嗎,如春雨般溫柔嗎?是疾風驟雨啊,雨點又大又密集。請學生好好讀一讀
(2)在引導學生讀這段話的過程中,理解“左抵右擋”的意思。
(在這里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
(3)自己比劃比劃什么是“左抵右擋”,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么激烈啊。你能把當時的場面通過讀再現出來嗎?
(5)自由讀,指讀。
(要引導學生聯系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在理解“難以招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
(三年級學生,在教學中還是要培養學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接受性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怎么樣做呢?
(這里設計的目的是發散思維,說一說大家的想法,這樣更能體會出發明家思維的活躍。)
發明家此時卻是突發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關的內容進行默讀。邊讀邊思考,思考發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給出提綱:
1、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_________________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6、交流討論。
(1)誰先來說說,他想到了什么辦法?
這個辦法好嗎?怎么好呢?用書上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做(自衛)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這是他先想到的,后來他又想到了什么辦法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
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于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據他想的內容,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如果在鐵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補充這句話、(補充出兩句完整的話、)
那么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又可進攻)
(3)發明家先想到了自衛,又想到了進攻,他就是這樣經過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這樣成熟的想法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里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4)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7、 提問: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打仗的時候,自衛重要還是進攻重要?(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
8、老師小結:看來,自衛和進攻都是很重要的,應該把它們合而為一。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現在你再想想看,科學家集合的是矛與盾的什么呢?(它們的長處)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里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點,因此,使得自己優勢倍增。坦克的發明,在后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課外資料的引入,進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長處后的優勢。
三、總結全文
1
發明家將矛盾的好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極具戰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或是聽說過這樣的事?
在這里是處理課文中黃泡泡提出的問題,這是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采納別人的優點等等,如:孔子拜師。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嗎?
3 齊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綻開、波浪滔天”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3.理解詩歌內容,通過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想象大海優美的畫面,體會夜色中大海的美麗與靜謐,以及大海的萬千氣象,領略大海的神奇壯觀。
4.注意積累好的詞句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海的神奇與變化多端,培養自己的想象力。
2.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搜集關于海的有關資料,特別是圖片資料。
2.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年--月--日授課人: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激發情趣。
1.教師導語:同學們,見過大海嗎?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大海的風光吧!(出示課件:大海的圖片)
2.初談對大海的感受。
看了圖片,再結合你見過的大海,說一說你感覺到大海怎樣?
學生自由發言。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組描寫大海的詩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兩首詩,認識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指導學生讀通讀順
三、品讀詩歌,讀中感悟。
1.默讀詩歌。
2.課件出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1)默讀思考:每首詩中的大海給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點?畫出相關詩句。
(2)你最喜歡哪些語句所描寫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樣?試試怎樣讀出你的感受。
2.根據喜歡的不同內容,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年--月--日授課人:
一、集體交流、感悟《海上的風》。
(一)入情入境讀詩歌。
1.播放一段有關海風聲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大膽發揮想象,伴隨著呼呼的風聲,看到了什么?(學生展開想象)
2.學生們思維活躍時,教師順勢引導:“讓我們睜開雙眼,隨著風姐姐一起漫步海邊去感受‘海上的風’”。
3.教師泛讀,將孩子們帶入情境。
4.各種形式讀文
同位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使他們忘了此刻是在課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課文朗讀中,被大自然的美麗、神秘所傾倒。
(二)感悟大海風的神奇。
1.從話題的交流中,感受神奇。相機指導朗讀。
把海上的風比作花神,展現海上浪花翻滾。
把海上的風比作琴師,展現浪花翻滾發出的聲音。
把海上的風比作大力士,展現漁船來往的繁榮景象。
把海上的風比作獅子,展現海風來臨時海上波浪滔天的壯觀氣勢。
2.讀中體會:師生交流感悟的同時,多種形式品味朗讀。
3.思考:詩歌的最后為什么用省略號?還會怎樣?(引發想象)
4.展開想象,感悟海上風的神奇
(1)(課件出示)大海美麗富饒的動態畫面,海灣、帆船、藍天……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浪花的拍打聲,柔柔的風聲,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2)仿照這首詩的語句說一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課件出示填空:
海上的風是--,它一來,就________;
海上的風是--,它一來,就________;
海上的風是--,它一來,就________;
海上的風是--,它一來,就________。
二、仿寫詩句,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教師導入: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小詩人,寫下自己的小詩。續寫“大海的歌”,寫在小本本上。
(課件出示)
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小組里說說。
小組匯報,完成詩歌的創作。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滔”字。
(1)自主學習7個生字。(讀準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2)小組合作討論。(音、形、義、寫。)
(3)小組匯報,教師點撥:“濤”與“淘”、“朝”與“潮”、“綻”與“淀”的對比、區分。
(4)學生選出最難寫的字,師生探究。
(5)學生練寫,小組交流、評改。
四、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合作朗讀課文。
2.配樂讀文
3.指導背誦。
五、拓展活動。
收集有關大海的詩文,了解有關大海的知識,小組合作辦一期關于大海的手抄報。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年--月--日授課人:
一、集體交流、感悟《大海睡了》。
1.體悟大海沉睡時的靜。
(1)讀讀這首詩,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給你什么感受?板書:靜
(2)交流: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的?
隨機點出“不鬧了,不笑了”,指導讀好第一句,體會大海的靜謐。
(3)還從哪兒讀到了大海睡覺時的寧靜?
教師隨機點撥“輕輕的”一詞,指導讀好第二句,體會大海的靜謐。
(4)深夜的.大海沒有白天的喧囂,沒有了風浪的嬉鬧,多么靜啊,別打破這份寧靜。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課文里,體會著讀出來。
2.體悟大海沉睡時的美。
(1)交流理解“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
這個“她”是誰?點出:“抱”、“背”,她怎樣抱著明月,背著星星?
出示畫面,如果你是明月,你是星星,在大海媽媽的懷抱里、背脊上,你會做些什么?又會想些什么?
(2)大海媽媽的臂彎里抱著月亮姐姐,背脊上背著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愛的媽媽正在哄孩子睡覺呢!哄著哄著,她自己也睡著了。聽,播放潮聲。
出示: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大海睡熟的鼾聲。
誰能讀好它。自己先試試。指名讀。
(3)配樂,朗讀第二句。
(4)當我們再讀這首詩時,你是不是對沉睡的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你從大海身上體會到了什么?
(5)大海和星月,母親和孩子,多美的畫面,多美的情感哪!板書:美。
(6)指導朗讀
二、遷移運用,內化語言。
(畫面出示)當黑夜漸漸離去,一輪紅日從大海里慢慢地升起,此時的大海又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交流說說。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釣、攏”兩個生字,會寫課后“耍、裝、勁、絨”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等14個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樂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話解釋草地變色的原因。
3.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生活帶來的樂趣,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4.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讓學生在感情朗讀、表演、交流中,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3.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品味語言,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結合學生自己走進大自然時經歷的有趣事情或獨特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體會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2.體會文中“我”的情感變化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難點:
能體會到課文描寫的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學策略
1.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師借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
2.多媒體情景法: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設懸導入新課
1.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蒲公英的.文字或圖片。介紹自己所知道的關于蒲公英的知識。
2.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蒲公英,請學生們欣賞。
3.導語: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變化,你有沒有細心觀察過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細心觀察這種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發現了什么。
引出課題并板書:金色的草地。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入語文學習。多媒體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學生感受蒲公英的美麗。通過圖片展示,設懸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教師隨機出示卡片,檢查鞏固生字、新詞。
玩耍 一本正經 謝寥(liào)沙 絨毛 假裝 釣(diào)魚
觀察 花瓣 合攏(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詞語。
一本正經:形容很規矩、很莊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上。
4.指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作者是誰?有什么感受?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5.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有困難的生字,給學生自由識字的空間。
【設計意圖】讀通文本是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種形式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為深入體驗文本做好鋪墊。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培養學生的朗讀、審美能力。
(三)理解課文,品悟作者情感
1.營造氛圍,感受草地之美。
(1)出示圖片,誰能借助朗讀把大家帶入這金色的草地?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配樂出示一組圖片。
導語: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真的來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開了,放眼望去,布滿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小鳥飛來了,蝴蝶飛來了,空中彌漫著青草的香氣飄飛著蒲公英柔嫩的絨毛。那絨毛輕輕地貼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頭發上,親吻著我們的面頰……小朋友,這時,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3)看來文中的小朋友和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片草地,請大家齊讀。
2.趣為主線,生成教學過程。
課文最后一段“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讓學生說說“你感覺課文哪里寫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
預設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朗讀第2自然段。
(2)抓住描寫哥倆神情的詞語“裝著一本正經”“使勁一吹”“假裝打哈欠”體會互相吹絨毛的有趣,指導朗讀出愉快的心情。
(3)用自己的話說說“引人注目”一詞的意思并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在什么情況下,有什么東西很引人注目。
(4)蒲公英開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過的,可是課文為什么說“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預設2:觀察草地的變化很有趣。
(1)默讀課文3自然段,看看他們又有什么新發現?并出示蒲公英變化表,按課文內容填完整。
時間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顏色 綠色 花的顏色
(2)草地的顏色會變化,這是多么有趣的發現啊!朗讀第3自然段。
3.讀演結合,探究草地變化之謎。
(1)出示蒲公英張開和合攏的圖片,并用手勢圖來解釋蒲公英和草地顏色的變化。
(2)對照表格,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地在一天的三個時間里是怎樣變化的,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出來。再指名說一說。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早晨,花朵________時,___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___;中午,花朵________時,它是___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___,草地就又變成________的了。
(3)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許許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們卻有了這樣一個奇妙的發現,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同學們請你們就帶著這種感情來練習朗讀,先自己練著讀一讀。
4.體會段落寫法。
(1)齊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找一找作者在寫蒲公英一天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時,由哪個句子連起來寫的?
預設:這是為什么呢?
(2)“這是為什么呢”這句話把蒲公英一天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連接起來了,這一自然段寫草地變顏色的一段話先寫發現草地變顏色的事實,然后用“這是為什么呢?”來連接草地變顏色的原因。兩層意思不但講得十分清楚,而且還很通順。同學們以后在寫文章時也要學習這樣的方法,當然可以用其他的連接句。
(3)小主人公2次發現有什么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第一次發現是在無意中看到的,有的人可能不把它當一回事。第二次發現是帶著問題,特意去觀察后所看到的。引導學生明白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有所發現。
5.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1)為什么說草地是可愛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2)文中小朋友說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你覺得這種說法恰當不恰當?
(3)聯系上文所講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開合情況體會。你覺得這句話寫得怎樣?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主動探究的強烈愿望。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讓學生感受“美”,二是讓學生體會“趣”,三是讓學生探究“謎”。 “美”是輻射整篇文章的基調,“趣”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線,而“謎”則是引發學生進行探究的火種。
(四)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實踐
1.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獲,并給學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識小檔案,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蒲公英的知識。
2.利用課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喚起學生的回憶,引發學生談這些植物的神奇之處,從而對課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實踐性要求。
大自然里有植物、動物,各式各樣的物種千千萬萬,它們色彩繽紛、形態獨特、習性各異,經常親近它們,仔細觀察它們,你會有獨特的發現、新穎的感受,因而你會激動、興奮,由此產生眷戀、喜愛。請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現、經歷、感受作為課余生活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一篇課文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學習探索空間。因此,在本課教學的最后,我設計了3個拓展延伸的環節,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逐層加深。
(五)布置作業。
1.有選擇地布置檢測練習。
2.把你在大自然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去體驗發現和探索的樂趣吧!
【設計意圖】1.基礎檢測練習。2.讓學生體驗發現和探索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青頭為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點。
3、體會青頭臨危不懼,解救紅頭所表現出來的朋友間真摯的情感。激發學生珍惜友情,團結互助。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青頭為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
2、體會青頭與紅頭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開門見山,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質疑: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說的?
4、教師梳理問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并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分段指名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詞,指名認讀。
5、教師強調識字難點。
6、學生齊讀詞語,鞏固識記。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讀課文。
三、讀文解疑,整體感知
1、誰在牛肚子里旅行?(紅頭)
2、紅頭為什么會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學生默讀課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饋。
(3)引導體會紅頭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3、紅頭是怎樣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學生自由讀課文5—17自然段。
(2)從文中畫出說明紅頭所在地點的語句。
(3)引導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將以上各句連起來,來介紹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過程。
四、總結課堂,了解牛吃食的特點
1、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1—17自然段。
2、說說:從紅頭的旅行過程,你還發現牛吃東西時有什么特別的表現?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說說:紅頭是怎樣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先……再……接著……最后……”
2、導言: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紅頭能順利回來,離不開誰的幫助和鼓勵?(青頭)
二、再讀課文,了解青頭對紅頭的幫助和鼓勵
1、學生默讀課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寫青頭幫助、鼓勵紅頭的語句,進行朗讀、體會。
(1)指名反饋找句子。
(2)練習說話:
當紅頭被大黃牛吃到嘴里時,青頭……
當紅頭被吞進牛肚子里時,青頭……
當紅頭感到悲哀沮喪時,青頭……
當紅頭重新來到牛嘴里,但已經不能動彈時,青頭……
當紅頭流著淚感謝它時,青頭……
(3)組織談話:從青頭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三、總結想象,拓展延伸
1、總結:在青頭的幫助和鼓勵下,紅頭驚險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這可真是個奇跡啊!
2、引導想象:當紅頭從牛肚子里出來后,還會對青頭說些什么?
3、拓展:你能試著講一個有趣的歷險故事嗎?
板書設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頭:鼓勵幫助
紅頭:牛嘴里牛肚里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15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9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蘊含的父子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習作者運用心理、動作、情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父子之間的真情,并從中受到啟發,學會關愛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與方法:
讀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師點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見證了一對地震中的了不起的父與子的愛,他們的愛震撼了我們的心靈,今天讓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父與子的愛的文章,也許,這對父與子的愛,不會像阿曼達與父親的愛那樣給我們帶來強烈的震撼,但它卻會像涓涓細流一樣,輕輕流過我們的心田,那劃過的痕跡依然會令我們回味無窮。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輪讀、糾正字音。注意“攢、挪”的讀音。
(2)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①借助詞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條、嗚咽。
②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2、檢查讀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聽的同學注意評價、糾正字音。
三、 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在小組內分析記憶字形,給生字組詞。
2、注意“殊、嗚、彼、套”容易寫錯。
3、指導書寫,把子寫規范、些漂亮。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先給你的同桌講一講。
第二課時:
五、品詞悟情,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對于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復述一下這個故事?
指名復述課文
(設計理念:鍛煉學生復述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做一個整體的回顧。)
師:提到“禮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麥克的禮物是一件怎樣的禮物呢?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說出麥克的’禮物”是一件”特別的禮物”,進而追問麥克的禮物有什么特別?為什么要送這樣的禮物?)
預設一:
學生可能回答“麥克覺得父親非常辛勞,他愛他的父親,所以要送父親這樣的禮物……”
教師可抓住這一點向學生提問:你從哪兒能體會出麥克對父親的愛?
學生通過再讀課文,勾畫出重點詞語或句子加以深刻體會和感悟。
預設一:
學生可能回答:“麥克的父親很愛他,為了感謝父親,麥克要送父親一件特別的禮物……”
對于學生的這一回答教師可勁兒提問學生:“你從文中的哪些地方能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學生通過再讀課文,勾畫出重點詞語或句子加以深刻體會和感悟。
六、深層感悟
1、師:為了感謝父親,麥克要給父親一個驚喜,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聽著樓下父親沉重的鼾聲,他思忖著: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辭辛勞地工作著,他是多么愛我呀!送件什么東西給父親作為新年禮物呢?麥克已經積攢了一點兒錢,夠買一條花色領帶。不過他知道父親是不喜歡多花錢的。
(引導學生抓住“沉重的鼾聲”“不辭辛勞地工作著”體會麥克家境的貧寒,體會父親為了家人的生活整天的奔波勞碌以及他對家人深深地愛。)
“啊,對了,我明天可以早點兒起來,在四點鐘以前就溜進牲口 棚,擠完牛奶。等到父親去干活的時候,一切干得井井有條 。 ”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寫、感情朗讀來理解人物形象,來體會父子深情。
2、抓住三處細節深層感悟文本
師:麥克兩次覺得時間過得漫長:
(1)“或許是第二十次醒來了,每一次他都劃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鐘。一點半,兩點……三點差一刻了,他激動地坐起來,套上衣服,摸索著溜下樓梯,悄悄地打開吱吱嘎嘎作響的木門。”
引導學生抓住“二十次”“ 一點半,兩點……三點差一刻了”來體會麥克為了送這件禮物生怕錯過時間的心情。讓學生換位想象一下,此時麥克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興奮、激動、急切)
師:你覺得麥克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體會人物性格特征)
(2)他豎起耳朵聽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挪動著——十分鐘、十五分鐘……
抓住“挪動”體會麥克急切的`盼望看到父親收到禮物后的反應。
(3)體“麥克,”父親笑著,一種帶著嗚咽聲的笑,“你想讓我吃一驚,是嗎?”
師:為什么父親會帶著嗚咽聲的笑?
因為兒子所做的事令父親非常感動。父親是如此的高興,以至于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只是緊緊抱住兒子。盡管屋里很黑,他們彼此瞧不見對方的臉,但是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那是愛的暖流在涌動。此時的父親已經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動,讓我們幫父親說出他想說的話吧……
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
通過這一說話訓練,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父子情深,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七|:拓展升華
麥克的禮物如此的不平凡,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深刻的體會,你收獲了什么?將你的感悟寫下來。
板書設計:
新年禮物
禮物
兒子——————父親
愛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5-04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篇)05-04
語文上冊《媽媽睡了》教學設計01-26
語文上冊《索溪峪的“野”》教學設計04-15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05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4-02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設計05-03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