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推薦】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疤、噓”2個生字,學會“疤、洛、膝、礙、碟、噓、臂、肘、饒、憋、握”11個生字,掌握“傷病、膝蓋、礙手礙腳、小菜一碟、雙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無人”等詞語。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了解體育課上涅利在同學、老師、媽媽的關心和鼓勵下,是怎樣爬上橫木頂上的,體會涅利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質,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體育課上涅利在同學、老師、媽媽的關心和鼓勵下,爬上橫木頂上的故事,體會涅利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畫出自己不懂的內容。
4、閱讀《愛的教育》。
二、導入:
出示:《愛的教育》這本書的封面
1.看到這個書名,你會想到什么?
2.今天,我們就從中選取其中一個小故事讀一讀。(板書課題)
三、預習匯報:
1.聽寫:傷疤膝蓋礙手礙腳雙臂碟子握住
2.出示:饒
(1)指名讀
(2)“饒”字,換掉一部分可以變成哪些字?
3.出示:君臨天下
(1)指名讀
(2)君臨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誰,在什么 時候有君臨天下的感覺。(文中指諾比斯在爬上橫桿很得意時)
(4)那把這個詞放在句子里該怎么讀?
4.課文主要講了誰?(涅利)
寫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全文圍繞“涅利”上體育課,在同學和老師的鼓勵下,鍥而不舍地爬上橫木這件事,分幾部分來寫的.。(默讀、分段)
2.討論、交流(上體育課和體育課后兩部分)
五、再次讀書,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檢測反饋
1、比一比,組成詞。
疤() 洛() 膝() 噓()瘟() 絡() 漆() 墟()碟() 臂() 肘() 握()蝶() 劈() 忖() 喔()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猶豫—( ) 嘲笑—() 允許—( )
靈巧—( ) 希望—() 勇敢—(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體育課》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因為涅利太瘦弱了,媽媽認為他做不了那樣的活動,所以前來請求校長免去涅利的體育課。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體育課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橫木往上爬,在同學們的鼓勵下涅利終于爬到了橫木頂,站到了平臺上。)
2.誰給你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涅利加侖德洛西……)
二、深入學習、感悟理解
(一)默讀課文,找出寫上體育課的段落,多讀幾遍,用筆畫出描寫涅利的語句,反復讀幾遍,把讀的感受批注在文章邊上。
(二)組織交流
1.出示:
可憐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臉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滾落下來。
(1)仔細讀讀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渾身的力氣……)
(2)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滾落……)
(3)抓住這些重點詞,讀出感受(學生抓重點詞練讀)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訴大家你心中是怎樣想的嗎?(一定要堅持)
(5)讀出你的堅定,再來讀讀這句話
(6)還從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堅持不懈,找出來讀讀。
2.換位體驗
(1)看著涅利那樣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學,你想怎么做?(鼓勵他、幫助他)
(2)我們一起來鼓勵涅利,用鼓勵的語氣來讀讀同學的話。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學、老師的鼓勵下,終于站在最高處時,你的心理一定有許多話要說,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出示:
1.對自己說……
2.對老師說……
3.對媽媽說……
4.對同學說……
3.提煉中心:文章讀到這兒,評價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發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體育課,整個第二大段把體育課上的故事寫得很清楚了,為什么要寫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畫蛇添足嗎?
2.學生討論
3.組織交流
四、總結歸納:
你能用圖形來表示一下人物關系嗎?
五、檢測反饋
1給下面的句子加上關聯詞語。
(1)( )涅利非常瘦弱,他()堅強地爬上了高高的橫木頂上。
(2)涅利( )能堅持到底,()有同學、老師的鼓勵。
2、寫一個同學們開展體育活動的場面,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板書設計:
17、體育課
涅利:爬橫桿——自強自立
老師、同學:鼓勵——關心、愛護
課后反思:本課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真是感人,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不過一些重點語句需要引導學生細細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抓重點語句進行理解和感悟,并利用角色轉換、想象人物心理等方法,多角度地引導學生感悟涅利自信、自強、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外閱讀方法進行讀《飛翔的教室》,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課內向課外延伸的目的。
2、通過學生讀凱斯特納的讀書成果展示,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指導重點:
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2、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二、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1、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
(2)班級內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三、走進凱斯特納
1、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偉大的德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腳本和廣播劇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埃里希凱斯特納,一同去閱讀這位20世紀最出名的德國兒童小說家的作品《飛翔的教室》。
2、你都讀過埃里希凱斯特納的哪些作品呢?生自由發言。
3、簡介作者。
四、感受《飛翔的教室》
1、認識文中的主要人物。
將人物的性格特點與人物名稱對號入座。(題略)
2、生交流故事情節。
3、說出喜歡的人物、故事情節及喜歡的理由。
五、我心中的故事
1、師生共同探討“你怎樣看待完全中學和實德中學學生間的那場大戰?對那場戰爭中每個人的表現你有什么看法?”
2、“烏利為什么要從體操梯上跳下來?烏利的一跳獲得了什么?如果你是烏利的同學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3、伯克博士是怎樣對待以上兩件事的,對博士的態度你有什么評價?
4、馬丁在誰的幫助下終于和家人團聚了?如果你是馬丁,你會怎樣感謝幫助你的人?
師:這是一本寫我們同學自己的故事的書,書中那份份珍貴的友誼,讓我們感到成長的快樂;這是一本為我們引路的書,我們和書中的人一樣會和同學發生爭執,會受到別人的嘲笑,遇到許多麻煩,當我們讀著他們的故事時,這些困惑會慢慢地消失;這是一本深受同學們喜歡的一本書,因為書中的人物和我們一樣有不會聽寫的單詞,有極強的自尊。同學們,你們說是嗎?
5、這本書為我們講述的主題有:友情、勇氣、自信。你能說說你是從哪些人之間讀懂了友情?從哪些人身上讀懂了勇氣和自信呢?
6、結合文中人物說說你對“友情、勇氣、自信”的理解。
7、讀P8兩段話(略)。生談感受。
六、圣誕之夜
師:同學們還記得在那個飄灑著雪花,散發著芬芳,閃爍著霓虹,回蕩著歌聲的'圣誕之夜,馬丁一家是多么的幸福吧!那個孤身一人的約尼,躺在床上的烏利,還有正直的博克,不抽煙的人,他們是怎樣過的圣誕節呢,請根據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做合理的想象,寫一段故事。
七、總結
埃里希凱斯特納曾經說過:“很多很多人像對待一頂舊帽子一樣把自己的童年丟在一邊,把它們像一個不用了的電話號碼那樣忘得一干二凈。以前他們都曾經是孩子,后來他們都長大了,可他們現在又如何呢?只有那些已經長大,但卻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讓我們像作者所寫的那樣始終保持著一顆真誠的心。
閱讀交流課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 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會“供、唯、謠、噩、耗”5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于盡、代價”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志愿軍幫助朝鮮人民三年抗戰,五年建設,1958年,他們要回國了,朝鮮人民依依不舍,紛紛前來送行,他們握著志愿軍的手,激動的淚水不往地流:志愿軍握著朝鮮人民的手,干言萬語涌上心頭,他們發出深情地呼喊:親人,再見了!再見了,親人!(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寫的。
問:“親人,再見了”與“再見,親人”有什么區別呢?等課上完了咱們再來討論、解答。
二、自讀課文,完成作業。
1.把這篇課文分為兩大段,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分。
2.學會五個生字:供、唯、謠、噩、耗。
3.說說這幾個詞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歸于盡、代價。
三、檢查討論作業。
第1題:課文按主要敘事和主要抒情分為兩段,第—大段三個自然段的結構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據是自然段歸并法。
第2題:提供多音字,讀g6ng;謠(yáo)隨口唱出的沒有伴奏的歌:噩耗( è hào),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題:釋文見“資料拾闕”部分。具體檢查步驟為:在哪里出現(讀一讀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字、詞典上是怎么說的,課文中的具體意思。(這4個詞語為第一大段的重點詞語,通過4個詞語的檢查討論.使學生了解這3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指讀、齊讀、試背第二自然段,指導背誦的方法——按結構線索記憶:請求——回憶——安慰。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4。
2、看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采用“舉一反三”法學習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學會3個生字“跺、萊、挎”;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課題是“再見了,親人”,那么,“親人”指誰呢?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板書: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舉“—”學第一自然段。
1. 指讀(讀出親切、勸慰和感謝的語氣)。
2.梳理,給這一自然段分為3個層次。并說說每個層次各對大娘說了什么。(第一層中“勸”,勸大娘停住送別的腳步,勸大娘別擔心,“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媽媽;第二層是“憶”,回憶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事,具體說了兩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孫子:第三層是“頌”,贊頌大娘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這一自然段有一個詞語“雪中送炭”,詞面我們都知道是下雪的時候送來了炭。那么在這一段中,“雪”“炭”“送”分別指什么?(雪:供應困難、空著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勵、關懷與愛:送:帶、頂、冒、穿、送)(板書送打糕昏倒路旁)
(2)這一自然段還有一個詞語,“唯一”。為什么用“唯一”這個詞?(兒子、兒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戰死了,只剩下這么一個親人)。大娘為什么為救傷員而不顧自己唯一的親人?(板書:救傷員,失去孫子)
4、感受反問句的作用。
這位老大娘是志愿軍的親屬嗎?可是為了志愿軍戰士,她卻付出了這樣大的代價,在大娘的心中,志愿軍戰士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志愿軍戰士在心里深情地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是不會忘記的。課文是這樣說的嗎?(對比: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板書:比山高,比海深)
三、齊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比較與第—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何相同,在話別對象上有何不同,該用怎樣的朗讀語氣(親切、關懷、鼓勵的語氣)。
2.你能根據第一自然段的板書,補上這一自然段的板書嗎?
3.根掘板書,說一說這一段的內容。
(提要:小金花為救偵察員老王,不顧生命危險,失去媽媽沒有落淚,和志愿軍分別的今天卻落淚了,她把志愿軍看作是比媽媽還親的親人,即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
4.小結本段寫法:勸憶頌。
四、放手自讀第三自然段。
1.補充板書。
2.指導朗讀:用關切、敬重的語氣。
3.檢查3個生字:跺、萊、挎。
五、依據板書,總結升華,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附:板書
再見了,親人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大娘
志愿軍 救傷員 失去孫孫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媽媽 剛強 流淚
大嫂 挖野菜 失去雙腳 代價
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永垂不朽
六、作業。閱讀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業:
1.選擇加點字正確的注音,打√。
深情厚誼(yl yì) 挎著籃子(kuā kuà)
血泊(p6 b6) 嫌(xián yán) 架著(jiá jià)
2.將第三自然段劃分為3層。
3.按“起因、經過、結果”分別用6個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能用“唯—”、“深情厚誼”造句: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教學過程
一、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主要是敘事的話,那么接下來的3個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是在車站與朝鮮親人話別,那么后面這3個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車上。
二、借助配樂(火車啟動,緩慢離站),教師引讀: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志愿軍為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流血犧牲,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優秀中華兒女鮮血灑落,黃繼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軍眼里,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朝鮮人民眼里志愿軍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列車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別。隔著鴨綠江,從心底里高聲呼喚——(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列車隆隆向前,戰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車越駛越遠,戰士們從心底發出呼喚——(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三、討論:為什么課題“再見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難以忘懷的場面)
四、分角色或輪讀全文。
五、作業。
1.將文中有關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的生字。閱讀過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桂花香、桂花帶給我們的快樂以及字里行間濃濃的鄉情,進而體會母親和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出來,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和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并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課前談話】
初次見面,聊點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們先問吧,你們問五個問題。接下去我問了,能說說你記憶中的美好的、難忘的回憶嗎?先與同桌說,再推薦三位同學來說,開始吧。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出課題,簡介作家
1、同學們,我們都說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樂,又幸福。一個人長大以后,回憶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無窮。許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筆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時光,臺灣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電擊鼠標:
簡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縣,十二歲時隨父母遷居杭州,讀中學。1949年去臺灣,后來定居美國。
2、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經歷的奇妙的──板書《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讓我們用心讀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屬于自己的生字念準,把課文讀通,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2、交流生字和難讀的句子:
評價:
同學們讀得真投入,剛才你遇到難讀的句子嗎?請你讀一讀。(讀2~3句,每句2~3人)
要是能把這個地方讀得更準確就好了,再讀一次。
你把字讀得準確,句子讀的流利,真棒!
老師也覺得這句話挺難讀的,你都能讀得這么好,真會讀書啊!
三、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文本所蘊涵的`豐富內涵
1、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讀課文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問題隨之產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決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請同學們仔細地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疑惑的一個問題,用橫線劃出來,打上問號。
2、來說說自己的問題,大家共同確定哪個問題最能統領全文,最有價值。(請3位)
3、提出問題:
為什么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引領學習全文(出示)
評價: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那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⑴先請你自己讀讀這句話,找到這里是什么地方?
來讀一讀描寫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從全是和才是香飄十里感受到)
⑵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親說──(引出學生讀),那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樣的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
⑶討論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從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真香,想讀的同學再一起來讀一讀,讀出花的香!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從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沒錯,桂花盛開時,滿樹生香,花香飄逸,人們都浸在桂花香里。誰也喜歡讀這句話?──你來──你來──想讀的同學一起來讀。但這香真的能比過杭州的桂花香嗎?──沒錯,花開季節,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氣更濃烈,然而母親說──這究竟是因為什么呢?
⑷感受香以外的鄉情: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你從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啊,這里有寫到了一個──(浸加圈)這個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而課文中說──,這里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她又說,全年,整個村子都──你又作何理解呢?──是啊,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難怪她說──
那整個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據──說得真好,家家戶戶都可以分享,呷幾口桂花茶,這香沁人心脾,嘗一口桂花糕,這香唇齒流芳。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僅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更沉浸在了鄉里鄉親間濃濃的──(鄉情)里。誰想讀讀這句話──你來──想讀的同學一起讀。
⑸現在,同學們領悟到母親為什么這么說了嗎?
(出示母親的話。)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其實包含著月是故鄉明的道理。母親每年都聞著院子里的桂花香,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豐收的喜悅,饋贈的快樂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間。還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母親其實是對家鄉的一種什么情懷──思鄉。所以當我把一袋桂花給她時,母親深情地說──(指導朗讀母親的話)
4、感受家鄉桂花帶給我的快樂:
而對于童年時的我來說,除了聞花香,吃桂花糕,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對,是快樂。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
第五自然段:
(重點體會快樂)是件大事,總是纏著母親──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著搖花,感受這快樂啊!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是啊!這就是搖花的樂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師覺得你還不夠樂,能更樂一些嗎?──你來樂一樂──你來──想讀的同學一起讀。能把抱著桂花樹,使勁搖的樣子讀出來嗎?──多么有意思啊!老師也想享受一下搖花的快樂,請大家輕輕閉上眼睛──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聽著聽著,你笑了,能告訴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動的畫面啊!所以我喊著──你來喊一喊──你來喊一喊──你來──你來──想喊的同學一起來──同學們,就讓我們想象著這樣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這段話──是啊,這桂花雨,讓我們沉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更讓我們沉浸在濃濃的鄉情和無盡的──(板書:快樂)中,難怪母親這么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讀第八小節)
點擊鼠標:
哦,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對童年的懷念,其實也都是源自我對故鄉的──思念(給思鄉加線)。
四、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許多年過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別了童年,離別了母親,遠離了家鄉,如今,她已經89歲高齡,可是她依然喜歡用自己的筆寫童年,寫母親,寫故土。──感謝琦君,感謝桂花,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麗,人生的美好。讓我們挑選文中你喜歡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說的這些話再讀一讀,記一記,把它們留在你記憶的深處吧!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3.體會詩人與友人分別時流露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你能列舉出一些你熟悉的詩人的名字嗎?
指名回答、相機點評
如有同學提到楊萬里,則及時介紹詩人。
是的,楊萬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詩人,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詩人。
投影出示,介紹詩人,請一位同學幫忙向大家介紹一下。板書:一位詩人。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與陸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詩20000多首,有4200首留傳下來,被譽為一代詩宗。
謝謝你為我們大家介紹了楊萬里。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兩首詩,你還記得嗎?學生背誦所學的楊萬里的詩。
這兩首詩,都是描寫自然美景的,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學們很容易讀懂詩歌給我們呈現的畫面。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外一首楊萬里寫的古詩,相信你也能讀懂它。請把書翻到132頁。
(板書:一首古詩)
二、整體感知
(一)理解詩題。
課件出示詩題
1.請看詩題,來,讀一讀。曉出 / 凈慈寺 / 送 / 林子方。
指名讀,你讀得很準確、你把停頓讀對了,齊讀。
2.讀了這個詩題,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時間:曉,早上。地點:凈慈寺,在西湖邊上,凈慈寺的大雄寶殿有濟祖殿,殿內供奉著婦孺皆知的濟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個主語,誰在送林子方?(課件:南宋 楊萬里)
一個簡單的題目,就讓我們知道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可見,詩人的語言是多么簡潔明了呀!
3.請你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早晨詩人楊萬里走出凈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
可見這是一首送別詩
4.如果要強調送別的時間,怎么讀?指名讀。
嗯,知道了送行的時間。如果要強調送行的地點,怎么讀呢?指名讀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對象呢?指名讀
小結:一個句子,因為強調的內容不同,讀法是不一樣的
這首詩是南宋著名的詩人楊萬里,在送好友林子方離開杭州,去福建做官時寫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把這首詩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出示整首詩
(二)初讀,讀正確、讀通順。
1.把詩讀正確。
(生練讀;師巡視并提醒讀書姿勢)
好,字讀準,詩讀順了嗎?誰來試試?
指名朗讀,正音、評價。
適當評價語速,節奏,也可生自評,互評
2.過渡:不錯,你不僅讀正確,流利了;還讀出了節奏,有點詩人的味道。
課件出示朗讀節奏劃分,我們一起來一遍。
3.在讀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個字?明確押ong韻。押韻的字讀的時候一般聲音要延長,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
下面,請你們來讀前四個字,我來讀后三個字。調換,我來讀前四個字,你們來讀后三個字。下面一起來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遍。
你看,我們注重了詩的節奏、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多有詩人的感覺啊!
(三)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意。
1.剛才,同學們反復讀了好幾遍詩,讀得很美,你讀懂了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嗎?
2.杭州西湖的景色嫵媚多姿,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贊美過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贊美西湖的古詩嗎?生答,出示詩句,指名朗讀。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們自然就想到了蘇軾的這首詩。
西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我們先來欣賞一組西湖美景圖(課件配樂播放西湖十景圖),剛才給同學們欣賞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風光值得描繪的有很多,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里主要為我們描寫了西湖哪一個著名的景點呢?——曲院風荷
3.此時,詩人來到西湖,為何不寫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那為何也不寫雷峰夕照、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呢?如果我們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請同桌合作,結合課文插圖,借助字典,試著理解這首詩每句話的意思。看看哪些詞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詞句待會兒我們一起討論。
學生討論,老師巡視
指名回答:你讀懂了哪些詞語或句子,最好告訴我們你為什么會這樣理解。其他同學贊同嗎?你們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的呢?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畢竟:終歸、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畢竟”說一句話表達“到底”的意思)
中:時候。
四時:四季(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節)
接天:與天相接。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的。
無窮碧:一片碧綠,無邊無際,寫蓮葉之多,望不到盡頭。
別樣紅:與往日不一樣的紅,因為荷花在陽光映照下,顯得特別紅艷。
你看,我們通過查字典、結合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把詩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說一遍整首詩的意思呢?先準備一下,指名兩位同學講述。一起說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時節,此時的風光和其他季節不相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陽的映照下荷花顯得格外艷麗鮮紅。
學生齊讀
當我們把整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的時候,一幅美麗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板書:一幅畫面)
現在你明白了嗎,詩人楊萬里為何獨寫“曲院風荷”這一美景?原來西湖的六月風光與眾不同,原來西湖的六月有接天無窮碧的蓮葉,有映日別樣紅的荷花。
同學們,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讓我們把這幅畫面美美地讀出來。(讀兩遍)
三、深入體會,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復雜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學們,當我們從這一池荷葉荷花中抬起頭來,再來讀詩的題目時,你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出示題目)(有送別之意嗎?有林子方嗎?)全寫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對題啊。詩人為什么這樣寫?
2.先讓我們來作一些猜想。在這景色宜人的西湖邊上,詩人楊萬里要送別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學們,請你結合詩句內容猜測一下,詩人楊萬里會說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還是別走吧!”“你一定要回來呀!”“你看這兒的景色多美呀!”
原來詩人是想借這滿湖的荷花來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學們的聯想真豐富,下面老師給你提供一則資料,結合資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覺得楊萬里還會說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資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擔任皇帝的秘書,當時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強國主張、抗金建議,也曾一同切磋詩詞文藝,兩人互視對方為知己。后來,林子方連升兩級,要到福州擔任高官。楊萬里為他送行時就寫下了這首詩 。
猜想二:提示:“無窮碧”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業像這蓮葉一樣蓬蓬勃勃。
提示:“別樣紅”紅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祝愿你的事業紅紅火火。祝愿前程似錦、前途無量、飛黃騰達。
再給你提供一則關于荷花的資料,想想楊萬里是否還會說些別的。
荷花
荷花是圣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凈潔的象征。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征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
猜想三:盡管我們將天各一方,但我們的友誼要像這蓮葉一樣碧綠深厚。
盡管我們將天各一方,但我們的友誼要像這映日荷花一樣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3.同學們說得真好!可是這些話楊萬里說出口了嗎?
總結:古人寫詩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這片美景映在了詩人的眼中,而與林子方的這份深情,詩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來,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感情。(板書:一份感情)
現在你明白了嗎?為什么詩的題目和詩的內容看起來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罷,祝福也罷,一切盡在不言中。所以,題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別詩,而詩的具體內容卻只字未提別離,而是描寫了滿湖的荷葉荷花。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2.使學生懂得平時要認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習慣。
3.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使學生了解小學階段應使用哪些工具書和為什么使用這些工具書。
4.使學生逐步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和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做讀書筆記時要專注、認真。訓練學生查工具書解決讀書時的實際問題,逐步養成做讀書筆記和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使學生明白讀書做筆記的重要性
1.師講汪得凈讀書不做筆記的故事。
2.生聽后討論:聽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3.引導學生說說讀書做筆記的重要性。
4.教師小結:讀書做筆記可幫助我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積累資料,因此,我們應當養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
二.觀看插圖,讓學生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1頁的圖。
(1)上面一幅圖上的學生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師在干什么?說說黑板上寫了些什么。“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什么意思?
(2)下面一幅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度怎樣?
(3)園形特寫圖上有什么?這告訴我們,讀書做筆記要準備好哪些東西?
2.指導觀察第2頁和第3頁的通版圖。
(1)第2頁上面的圖中,同學們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度怎樣?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第3頁下面的圖上畫的是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明白了什么?(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要用鋼筆做筆記;書寫要工整;筆記要做在專用的卡片上等等)
(3)第2頁下面的2幅圖和第3頁上面的3幅圖,都是讀書筆記,分別是讀后感和摘抄。
3.講授做讀書筆記常用的方法。
(1)摘抄。(精彩詞句)
(2)編寫提綱。(概括主要內容)
(3)寫讀后感受。
三.引導學生說說學習收獲。
第二課時
一.看圖揭題,了解工具書的意義
1.出示教學掛圖,讀讀橢圓形框內的兩行文字,說說圖上是誰,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以明確該圖的主題。
2.指名回答。
3.教師小結。
二.指導看圖,教給學生使用工具書的常識。
1.先觀察第4頁的圖畫,說說圖上有哪些工具書,自己現在有哪些工具書,還準備購買什么工具書,框內中間兩幅小圖上畫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教師小結。
3.然后觀察第5頁上部兩幅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4.口述怎樣選擇和購買工具書。
5.教師小結。
6.最后觀察第5頁中間和下面的兩面三刀幅圖,說說這兩面三刀位小學生是怎樣使用工具書的,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舉例說說在什么情況下怎樣使用工具書。
7.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三.分角色表演,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1.一名學生安靜地在“書店”的柜臺旁選擇工具書。
2.他在認真聽“營業員”介紹工具書。
3.他選中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到“收款臺”交款。
4.他“回家”后閱讀《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篇課文,他不理解“溫馨”這個詞語的意思,用上了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準確地理解了這信詞語的意思,并在課本上摘抄了這個詞語的解釋。
5.總結。
第三課時
一.觀摩優秀讀書筆記,激發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濃度嘗試做讀書筆記
1.分發課外閱讀材料。
2.學生閱讀材料,做讀書筆記。
要求:(1)認真閱讀材料。
(2)用上常用的三種做筆記的方法。
(3)摘抄重點詞句,讀后感以三言兩語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3.教師巡視指導,多做點撥。
4.學生小組交流所做的讀書筆記,相互取長補短。
5.展示同學們所做的讀書筆記。
三.教師小結。
四.訓練使用工具書,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浩hàn”這個詞語,要求查出“hàn”的字形和這個詞語的意思。
2.出示:“洋溢”這個詞語中的“溢”怎么讀?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在字典里查找的?
3.學生動手查工具書。
4.總結評比。
五.總結全課,勉勵鞭策
1.通過這三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么?
2.你準備怎樣做讀書筆記和使用工具書呢?
3.老師相信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一定能認真學做讀書筆記。本學期中,班級將進行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我們看誰讀書筆記做得最好。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結核、呻吟、研究、規律、風調雨順。
2.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事物之間的復雜聯系。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情感目標:初步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發展目標:從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索的做事習慣
教學重點:
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事物之間的復雜聯系。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事物之間的復雜聯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大自然充滿了神奇與奧妙,探索和了解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樂趣。著名散文家秦牧爺爺從自然界一些事物的聯系中發現了一些道理,寫了一篇說明道理的文章。
板書課題。
“蛇與莊稼”到底有什么聯系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發現吧。
二、初讀質疑
1.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幾組事物的聯系?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秦牧爺爺告訴了我們一個科學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他舉了哪些具體事例?
(文章主要寫了蛇與莊稼的聯系、貓與苜蓿的聯系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有簡單,也有復雜的`情況。)
邊說邊板書:蛇--莊稼
貓--苜蓿
吐痰--肺結核
3.默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重點段落,畫出文中不懂的地方。
(1)讀后試著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2)質疑(簡單問題隨機解決,重點問題進行梳理,下節課解決)
三、詞語預習的檢查
1.出示生字詞,學生讀一讀。
一批、糟蹋、放肆、吐痰、肺結核、呻吟、研究、規律、風調雨順。
2.詞語訓練:選其中三個詞,連詞
3.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1)正音:呻吟吐痰
(2)寫法:肆(左半部);肺(最后一筆是豎);吟(不要多一點)
4.堂上書寫生字。
附:板書設計
27蛇與莊稼
蛇--莊稼
貓--苜蓿
吐痰--肺結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事物之間的聯系?
二、精讀探究。
(一)探究“蛇與莊稼”的聯系:
請大家認真讀第一自然段,了解蛇與莊稼的故事。
1.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覺?(奇怪)
2.品讀描寫“奇怪”的句子。
讀完后說出你心中的“奇怪”。
預設:
為什么風調雨順,莊稼卻不見起色?
為什么把蛇放入田里,莊稼就獲得了豐收?
請帶著心中的疑惑再讀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奇怪”的語氣)
3.老師讀了這個故事后,也感到很奇怪,很想問問老農是什么原因,你們能幫助老農說出其中的秘密嗎?
學生讀寫聯系的句子。
4.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出“蛇與莊稼”的聯系。
不用修飾詞,直接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5.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示意圖。
老師邊板書:
6.老農太高明了,他竟然用蛇解決了莊稼欠收的問題。可是老師還是有些納悶,你們能猜到老師心中的疑惑嗎?
放手讓學生猜測提問,一般問題隨機解答。
7.預設:
為什么只有老農才想出這個辦法呢?
老農遇事肯動腦筋,他通過仔細研究,掌握了它們之間的規律,才變魔術般地解決了莊稼欠收的問題。(盡量讓學生就具體事例說明原因)
小結:看來我們要學習老農,遇事肯動腦筋,通過仔細研究,掌握了事物之間的規律,才能解決問題。
(二)探究“貓和苜蓿”的聯系。
1.分組自學第二自然段,試畫事物聯系示意圖。2.學生完成板書,并根據示意圖講解“貓和苜蓿”的關系。
3.回歸課文,體會作者語言的精練。
對比發現:老農和生物學家都能發現事物之間的復雜聯系。
(只要仔細研究,掌握規律,誰都可以解決問題。)
三、解決問題。
研究隨地吐痰的危害。
其實課文中就有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誰發現了是什么問題呢?
1.學生說出要解決的問題--“吐痰和肺結核病人”的聯系。
2.學生說出“吐痰和肺結核病人”的聯系。
用箭頭圖表示出吐痰與肺結核之間的關系。
3.理解“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么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這句話的含義。
(要控制傳染病的流行,只有斷絕傳染源。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結:看來,只有弄清楚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才能把事情做好,才不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讓我們時刻牢記秦牧爺爺告訴我們的真理:“事物之間......咱們的意愿。”
五、總結延伸。
1.解釋“顯而易見”的意思。(露在外面的,容易看出來的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簡單聯系。)
2.用“事物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復雜的”做總起句,舉兩個例子。最后用“所以咱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才能把事兒做得更合咱們的意愿”做結尾句說一段話。
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顯而易見的或復雜的聯系。
預設類似的回答
3.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投影出示下列句子,朗讀)
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是非常復雜的,咱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才能把事兒做得更合咱們的意愿。
4.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事物之間有簡單聯系,也有復雜聯系,生活當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聯系。像老農一樣經過研究掌握了它們的規律,就能把事情做好,為人類造福。說明了掌握事物之間聯系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不怕麻煩,去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
附:板書設計
27蛇與莊稼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師思考
新的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主體如何發展的最基本形式,要求個體對為什么學習、是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映,是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質量的學習。
二、教學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應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和諧統一,要堅持以“讀”為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教學特色
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四、設計說明
1、學習目標的自主性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什么有“作主”的權力,教師不能包辦。學習目標的自主確定,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的學習目標來取代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
片斷1:
師: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種樹人是怎樣種桃花心木的。
生:我讀懂了種樹人澆水沒規律。
[這樣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學習方法的自主性
學習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有能按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課堂上就會形成“場”的效應。
片斷2:
師:你最喜歡課文的那一段?
生:我最喜歡種樹人語重心長的那段話。
生:我最喜歡種樹人種樹的那一段。
[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閱讀教學中人本思想,意味著對每個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同時教師也并沒有放棄指導,只是指導開放性的。]
3、體驗感悟的自主性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手的情感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第斯奪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
片斷3:
師:閱讀別人的作品,要和閱讀自己的生活相結合。誰愿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廣泛地自由談。
[學生的感受是獨特的,這種獨特的感受是教參上沒有的,所以這迷人的個性色彩,非常珍貴的。]
4、問題情景的自主性
“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最有魅力的教學,就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與知識產生共鳴。因此,我們要盡量克服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應讓學生擺脫思維的束縛,激活創新的火花,從而形成閱讀能力。
片斷4:
師:大家讀懂的內容可真多,那么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眼前樹木僅及膝蓋,急需管理和照顧,種樹人為什么還那么懶懶散散、漫不經心呢?
[“你想知道什么?”這里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位置,并激勵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教師把自己扮演成與學生一起探索
問題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高質量的。]
五、教案設計
桃花心木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能力培養點
1、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作者接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成依賴的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于學會自立、自強。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
探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并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學生學法
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三、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準備
CAI課件
五、教學步驟
桃花心木
一、導言: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遠風平浪靜,人生的旅途也決非平原縱馬,永遠一路順風。人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再不幸與磨難中,有的人悲觀消沉,最后被困難所擊倒。而有的人卻不甘沉淪,將腰桿挺的更直,從而成為杰出的人才。正如種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樣,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驗中枯萎了,有的卻能長成百年的大樹。這節課我們就繼續的欣賞和學習臺灣當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學習課文
(一)師:誰愿意朗讀課文。師指名讀,其他同學看屏幕,邊聽邊思考:你聽懂了什么?
師引導學生讀懂種樹人是怎樣種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師:同學們讀懂的內容可真多,這說明咱們讀書都非常認真,那么,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三)師:請同學們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哪些問題能夠獨立解決,哪些問題能夠合作解決。
實物投影相繼打出:
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樹,長陳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師小結:
種樹人不定時,不定量地澆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規律,他善于創造自然的成長環境。讓樹苗在不確定中汲水成長,這樣樹苗自己就能夠學會適應自然,并戰勝自然,最終尋找到適合自己存活的辦法。
師指導朗讀
(四)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因為這種與眾不同的種樹方法,使桃花心木適應了不斷變化的環境,學會了獨立生存的本領。種樹人的一番話解開了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謎。而且從種樹人的一番話中,作者還領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
師總結閱讀方法
三、師總結:
是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更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正如俗話說得那樣:“不經風雨,難成大樹。”“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為男。”人和樹是一樣的,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的人更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從而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像課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樣,能夠經得起生活的磨練,最后長成參天大樹,長成棟梁之材。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手指》是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描畫得淋漓盡致。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已不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開始更加獨特,對生活有所體驗與感悟,思想也開始向成熟發展,正是引導他們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語文能力,培養人文素養的關鍵期。他們具有一些學習能力,更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關注每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拇、弦”等14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拇、搔”等15個會寫字;正確讀寫“搔癢、窈窕、愛憎、養尊處優”等詞語。
2、默讀課文,感受語言的風趣,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聯想到生活中的人,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感受語言的風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由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聯想到生活中的人,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謎底汲取:同學們一定非常喜歡猜謎語吧,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人身體的一個器官:“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誰猜到謎底了?(你們真聰明,謎底就是手。)
2、問題交流: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你們用這雙靈巧的小手寫字、畫畫、彈琴、打球……你或許用這雙靈巧的小手幫助別人而得到過老師的表揚,你或許用這雙靈巧的小手淘氣惹禍被爸媽批評……這雙手上長著十個手指,你仔細觀察過這些手指嗎?
a、短處: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他因為身體最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并不出力。)
b、長處: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的幸福的幸福。(地位最優、相貌堂皇、曲線優美,養尊處優。)
3、無名指和小指:
a、短處: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于他們了。無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戒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們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b、長處: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于他們了。他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2)指明五個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讀描寫五根手指的課文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悟風趣。
1、課文的語言很風趣,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畫出文中風趣的語言進行體會。
2、全班交流,感受文中分區的語言。
(1)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
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要讀書來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叫他撳門鈴。(“死力”“拼命”“用勁”一個吃苦耐勞的大拇指活脫脫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利用排比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有節奏感,瑯瑯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
(2)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輪不上”“呆呆”讓人感覺到大拇指的委屈的同時感受到他工作踏實、對人忠誠卻不好大喜功的優秀品質。)
(3)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拿筆的時候,全靠他推動筆桿;
遇到危險的事,都要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利用排比句表現了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征。)
(4)他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槍機必須請他,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大拇指相助,終是由他主干的。(“必須”“雖有……終是……”寫出了食指在五指中的重要地位。)
(5)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借用小說中人物的關系形象地說明了中指的優越地位。)
(6)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的幸福的幸福。(運用擬人的寫法表現了中指“養尊處優”。)
(7)每逢做事,名義上他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他因為身體最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把一個好大喜功的中指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8)無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戒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一揚“多用于”,一抑“而已”,耐人尋味。)
(9)他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他們的能力不讓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3、教師引讀。
(1)我是大拇指,我在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我只有一個。但在五指中,我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由我相幫扶住琴身;
水要噴出來——叫我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我拼命按住;重東西翻倒去——叫我用勁扳住;要讀書了——叫我翻書頁;要進門——叫我撳門鈴。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上我。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我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2)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我食指。我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我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拿筆的時候——全靠我推動筆桿;
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我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我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我消受的機會最多。我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打電話、扳槍機必須請我,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雖有大拇指相助,終是我主干的。
(3)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我中指。我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我身高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我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的幸福。每逢做事——名義上我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我因為身體最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這物是我一人的功勞,其實我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我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
(4)我們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于我們了。我無名指本身的用處——多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戒指。我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我們也有被重用的時候——在絲竹管弦上,我們的能力不讓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我們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除了這等享樂的風光事以外,遇到工作——我們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4、表演讀——“五指爭論”。
(1)小組同學分工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
(2)推薦學生表演給全班同學看。
5、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四、學習末段,讀文明理。
1、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級里的同學?寫在這段話的旁邊。
2、全班交流,說說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3、全班交流,說想法,說理由。
(1)具有大拇指特點的人:有的同學按時完成值日,值日時搶著做臟活累活;
學校組織大掃除時,有的同學主動挑選繁重的勞動任務……就像吃苦耐勞的大拇指。
(2)具有食指特點的人:班長和老師密切配合,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
學習委員輔助老師,帶動和幫助全班同學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文藝委員和老師密切合作,組織各種文藝節目,活躍班級氣氛,創造力濃厚的文化氛圍……他們就像食指一樣機敏能干。
(3)具有中指特點的人:班里也有個別的“小公主”“小皇帝”,每逢做事,名義上是參加的,實際并不出力,嘴上招呼得很響,其實做事時往往退在一旁,讓別的團學去出力,他只在旁邊略為扶襯而已。就像中指一樣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的幸福。
(4)具有無名指和小指特點的人:有的同學學習很好,老師和同學們對他們的評價也很高,可是由于缺乏鍛煉,除學習以外的其他方面能力很差,遇到勞動、運動會、文藝匯演等集體活動時他們只是其他同學的附庸。他們就像無名指和小指一樣能力薄弱。
4、朗讀課文具體描寫五指特點的段落,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5、作者從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1)學生齊讀。
(2)引讀思考: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3)交流: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能舉例說說嗎?(學生各抒己見)
(4)教師評議并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正如作者所說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夠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我們人類更是這樣,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
板書設計
手指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團結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
教學反思: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學生能很容易把握五根手指的特點,教師應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2、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
接著,讓學生認真讀課文,找出五根手指的優缺點并制成表格。再引導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3、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求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簡單的詞語搭配,練習用比喻詞造比喻句,學習名言,閱讀練習,習作《那一次,我流淚了》
過程與方法:以課本為主適當延伸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學習積累,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數: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
自由讀讀這些詞語搭配
想一想每一個搭配的上下兩個詞語有什么區別
交流:一個指具體事物另一個則不是
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二、讀一讀
自由讀句子
想一想這三個句子有什么共同點?(比喻句)
師:三個句子用了三個不同的比喻詞:好象、像、是
再讀句子
你能用這些比喻詞再造幾個比喻句嗎?
三、讀一讀、記一記
自由讀句子
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練習背誦
四、讀一讀
自由讀短文想想朗讀有什么要求,這些要求如何做到
全班交流
第二、三課時
習作:那一次,我流淚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寫清楚事情經過
2、能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來寫,有真情實感
3、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4、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寫出人物的真情實感。
一、談話導入
師:成長過程中,不僅有歡笑,也有淚水,你一定有過流淚的經歷吧,你愿意談一談嗎?
全班交流
師注意點撥:你為什么會禁不住流淚?現在當你回想這件事情,你會怎么想?
二、指導書寫
師巡視輔導
同時選擇典型習作隨堂講評
注意從以下方面引導:
整件事情寫具體,尤其是令你流淚的部分
你當時心里有什么感受?請寫下來,能打動自己的東西才能打動別人
生自由習作、謄寫作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父親在救助兒子的過程中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父愛的偉大的。
3、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并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什么嗎?
2、是啊,從古到今,贊頌媽媽的詩句、篇章有很多,母親用她無私的愛哺育著自己的兒女,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父親給予兒女的愛。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第十七課,體驗生命中另一份偉大的愛——父愛。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板書課題并讓學生齊讀課題。
2、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生交流匯報。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細細品讀,寫下感受,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聚焦父親,感受“愛”的了不起。
師生交流后,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以下語句: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了什么?(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課文中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四、悉心關注兒子,感受“讓”的了不起。
1、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2、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
3、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為豐滿“愛”而吟誦。
1、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跡”此時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筆就把心里想得寫下來。
2、教師與學生交流感受。
3、父親的形象已經刻在我的心中,父親的這種讓人心痛地愛,我們深深地感動。此時,我想起了一本書《感悟父愛》,在書的開頭有這樣一句話很感人,很有哲理,請大家一起讀讀: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4、同學們,課余時間你們可以讀讀《感悟父愛》這本書,相信你們一定收獲不少!
六、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愛
父 子
信任
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強的文章。堅定的父親和勇敢的兒子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可是,高年級的文章這么長,時間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長文短教呢?在組內我們認真分析后,決定抓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進行教學。這個中心線索就是父與子始終信守的諾言、毫不動搖的信念:“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兩個基本點就是“父親的了不起”和“兒子的了不起”。在這兩個點上把朗讀、感受、想象結合起來,反復誦讀、反復感悟,使其發揮以點帶面的功效。
課前設計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在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地把握中獲得體驗,以增強語感。比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先指導學生從時間上讀出父親的勞累;再接著從父親的形象上讀出父親偉大的愛。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與主人公共同體驗,共同感受,他們的心靈受到熏陶,從而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可是在教學中,由于我的語言過于平淡,沒有激情,沒能調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雖然學生能體會到父親救兒子的那種著急、悲痛的心情,但是讀的時候過于拘謹,語調也很平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詞語。
3、掌握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說明順序和方法。
一、導入新課
1、《西游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不已——他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寫。但這一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
2、板書――《奇妙的克隆》
二、釋題:
1、生齊讀課題,說說中心語是什么?
2、“奇妙的”在這里起什么作用?那么克隆到底奇妙在哪兒呢?帶著這個問題初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生字的字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注意正音:“卓、畜、薯”都是翹舌音,“例、率”聲母都是“”,“雌、飼”都是平舌音。
四、默讀課文,劃分段落
1、文章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2、交流:第一段(1-4):介紹克隆是什么。
第二段(5-):介紹1996年人類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
第三段(6-8):介紹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第四段(9-):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五、學習第一段
1、克隆到底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巧妙、有趣地作了說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我們身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
(1)什么是“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呢?它們有什么區別?(第二自然段)(下定義、比較說明的'說明方法)
(2)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克隆”本領?(第三自然段)
(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低等生物又是怎樣“克隆”的呢?(第四自然段)(舉例子說明)
六、指導寫字。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所講的幾點意思。
2.熟悉讀書的重要,了解讀書基本方法,學會精讀和泛讀,努力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
教學重點:
介紹略讀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一些介紹讀書方法的`課文,如《“煮書”》、《讀書做記號的學問》)把握了好的讀書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今天,我們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來讀一篇新課文——《精讀和略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指導
1、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說說課文講了幾層意思。
2、交流:什么是精讀?什么是略讀?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什么是精讀?朗讀第一段,用橫線畫出。
出示: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認真讀、反復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鉆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這就是精讀。
(2)朗讀這兩句話,留意要害詞語。
2.學習第二段。
(1)什么是略讀?(大略地讀)
(2)既然精讀這么重要,為什么還需要具有略讀能力呢?
(指名讀第2自然段)說說自己的理解。
引導學生留意:“不可能……更不可能……為了……又必須……因此……”,課文用這些詞語巧妙地起承轉合,將要表達的意思說得清楚明白。課文后面敘述中還有類似的用法,大家要留意學習。
(3)略讀有什么作用?讀第3自然段,畫一畫要害詞語。
交流:“通過泛讀,可以……從而……獲得……”
(4)怎樣進行略讀?默讀第5自然段。
四人小組討論:面對一大堆讀物,如何略讀?
對一本讀物來說,如何略讀?
交流: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略讀的方法。
(5)略讀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留意什么?(讀第6、7自然段)
討論交流。
3.學習第三段。
引讀,只要我們善于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就能達到最佳的讀書效果。
四、總結全文
1.這篇文章中,你還在什么地方做了記號?
(出色詞畫圖,如浩如煙海、走馬觀花) (有疑問處畫問號)
2.小結:這篇課文側重介紹了泛讀,泛讀的意義、方法、方式、留意點等幾方面的內容。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六個生字;通過朗讀課文以及查資料、查字典了解詞語的意思。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重點句,正確抄寫第十自然段,會用“居然”造句。
3.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達手法,借以關注此類寫作方法的文章。
4.通過學習花生最可貴之處,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學習感悟身邊的事物,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嘗試著寫一寫。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本,重感悟,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重實踐,在實踐中運用語言體會表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感悟身邊的事物,從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啟示,逐步培養邊觀察邊感悟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花生最可貴之處,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學習感悟身邊的事物,從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啟示,嘗試著寫一寫。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達手法,借以關注此類寫作方法的文章。
教學難點:
1.通過學習花生最可貴之處,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學習感悟身邊的事物,從中得到一些生活中的啟示,嘗試著寫一寫。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初步感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達手法,借以關注此類寫作方法的文章。
三、教學策略
1.品讀與感悟相結合,在讀中悟,悟后促讀。
2.自主學習與集體交流相結合,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3.設置不同角度的問題,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多種表達手法,學會觀察即生活、思考即表達。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1.啟發談話:同學們,大家都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寫花生的課文。“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我們來聽聽這個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是否說出了其中的原因。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我們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落花生”的。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閱讀資料袋了解許地山,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后大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落花生”的含義。出示課件:有關許地山照片及篩選整理的情況資料。
3.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了解作者與“落花生”的聯系,進而繼續學習。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在預習的基礎上,同桌互讀互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2.用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評議讀的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哪些事?
①種花生、收花生。②準備收獲節。③嘗花生和議花生。
按照課文講的這三件事,我們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來理解。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在母親的建議下,我們開辟出來種花生。經過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一天晚上,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叫上父親辦了個收獲節。我們一邊品嘗花生,一邊討論花生的可貴之處。最后,父親說到讓我們要像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出示課件:全家人過收獲節的圖片。
4.默讀第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細讀課文時,同學們哪些想一起深入探討的問題。
預設:為什么要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呢?桃子、石榴、蘋果不是也挺好吃的,為什么讓他的孩子們要像花生一樣?為什么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當年爸爸的教誨,給許地山后來的影響是什么?他是如何勉勵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這篇文章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有什么好處?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寫法?同學們的主要問題集中在第三部分的內容,那就讓我們仔細品味。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結構,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三)深入品味,感悟表達
1.默讀課文,想一想“議花生”這部分內容講了幾層意思?
講了兩層意思,第一層(三至十一自然段)議論花生的好處;第二層(十二至十五自然段)從談花生到論做人。
2.自讀課文,畫出父親說的話,談談你的理解,體會文中對花生好處的議論以及怎樣從談花生到論做人的。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1)體會第一層意思。(重點理解父親的話。)
①課件出示父親的話。
②指名讀父親的話,然后完成師生對讀的填空。
③讀讀父親的話,學生討論有關的問題,教師點撥。
a.“愛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愛慕之心”?
b.誰能讀讀描寫桃子、石榴和蘋果的句子,表達出“愛慕之心”。
c.父親認為花生的哪一樣最可貴?為什么是“最可貴”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蘋果、桃子、石榴高掛枝頭,愛炫耀;而花生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對比著讀一讀,再次感受花生的可貴之處。
④同學們之前提出的問題,查看一下解決了嗎?
原來父親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
⑤生活中有沒有具有花生品質的其他事物呢?大家觀察過嗎?
(2)體會第二層意思。
過渡:父親給我們指出了花生有別于桃子、石榴、蘋果的可貴之處,我們都知道這不僅僅是在說花生,而是要說到做人,父親是怎樣說的?
①學生自讀,談理解。
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的目的是為了論做人,他贊美花生默默奉獻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應該做這樣人;父親教育孩子們要學習花生的優秀品格,不炫耀自己,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人。
②教師:對于父親的話,孩子們聽明白了嗎?從哪兒看出來?
③理解“我”說的話。
a.齊讀。
b.討論交流。“體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講體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聯系?
c.你身邊有沒有這種默默奉獻的人?請說一說。
d.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師生對讀。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感受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
由于落花生的特點就是“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這跟社會上那些甘于寂寞、默默無聞的人有著內在精神的契合。作者許地山就是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從落花生的可貴之處延伸到做人的品格,從而揭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做人道理,這種表達的手法顯而易見,特點鮮明,值得學習。
今天向大家推薦此類表達手法的文章,有袁鷹的《白楊》;茅盾的《白楊禮贊》;楊朔的《荔枝蜜》。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從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進一步學習感悟身邊的人和事,從中得到生活中的.啟示,在反復回讀中,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
(四)布局謀篇,突出中心
1.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填空,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種花生→( )→( )→( )
2.思考: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談花生、從談花生到論做人又經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這樣詳略得當的安排,就是為了重點突出作者最想表達的內容學習落花生的品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達觀點的方法。
(五)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的問題都解決了嗎?談談你的收獲。
3.總結:課文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收獲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教導子女要做對別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課文在講述的時候詳略得當。正是由于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鮮明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哲理。今后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注意詳略得當,突出中心。
4.延伸拓展。
(1)人們常常從某種事物的特點上,體會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些常見的事物為例,說說你得到的啟示嗎?
(2)許地山當年真的記住了父親的話,讀讀文章的結尾部分。
出示課件:許地山生平簡介。
后人的評價:許地山是“五四”新文學運動時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因勞累過度而病逝。在許地山的文字當中走一個來回,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在談話。
5.讓我們一起記住許地山的話,齊讀。
【設計意圖】一是幫助學生了解課文詳略得當的描寫方法以及這樣表達的目的。二是學以致用,學習感悟身邊的事物,把學到的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運用到學生的習作中,培養學生關注此類寫作方法的文章。
6.布置作業。
小練筆: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么?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把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掌握的寫作方法及表達方法把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具體有序地寫下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
習作的要求:
這次習作不限定內容、范圍,無論是見聞、感受還是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寫的內容都可以寫。在寫之前,先想清楚自己要寫什么,再回憶一下這學期學習了哪些表達方法,并試著把一些方法運用到這次習作中。習作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語句要通順,最好不少于400字。寫完以后讀一讀,有不滿意的地方認真改一改。
第一課時
一、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習作要求
這次習作不限定內容、范圍,無論是見聞、感受還是想象,只要是自己想寫的內容都可以寫。在寫之前,先想清楚自己要寫什么,再回憶一下這學期學習了哪些表達方法,并試著把一些方法運用到這次習作中。習作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語句要通順,最好不少于400字。寫完以后讀一讀,有不滿意的地方認真改一改。
二、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可能游覽過許多美麗的地方,哪里的景色象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在你們生活中發生過許多難忘的事,哪一件事仍常常在腦海里浮現?你敬佩的人是誰?你喜歡什么動物或植物,你曾經有過哪些大膽而美妙的幻想?你最想說的是什么?今天就讓我們暢所欲言,把自己想說的話盡情地傾吐出來。(同桌之間互相說)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尊重學生習作的自主選擇權,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空間,消除學習習作的畏懼心理。
三、打開思路暢所欲言
1. 這次習作是一次自由作文,作文的內容及范圍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寫,你最想寫的是什么?請在草稿紙上寫上題目,用幾句簡練的話說出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如果大家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受約束地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出來,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得很精彩。
【設計意圖】:重點引導學生聯系各自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選擇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的思路打開,鼓勵學生在內容的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點不同,有點新意。
四、回顧寫作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寫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寫得好,還需要有好的表達方法。在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表達的'方法?
1、從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來看:有直接在敘事的基礎上直接抒發感情:如《再見了,親人》;有借景抒情的:如《草原》;有借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如《白楊》;有的課文把思想感情含在敘事的過程中:如《金色的魚鉤》……
2、從修辭的角度來看: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
3、我們還學習一些細節描寫:如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如《金色的魚鉤》一課,對老班長進行了細致的描寫。下面考考大家,看看這些片段進行了哪些細節描寫?。
4、根據寫作的內容來,不同內容的作文寫作方法也不一樣。
寫人:抓住人物的特點選取典型的事例;
寫事: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無論是寫人或寫事,都要注意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
寫景: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寫,適當地抒發自己的感情。
狀物:抓住物品的外形和用途,表達出自己喜愛之情。
寫想象:要有大膽而美好的想象……
5、過渡:一篇好的文章,還需要好的開頭和結尾。有人用鳳頭來形容開頭(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豬肚形容經過(具體、重點部分寫具體);豹尾形容結尾(點題、扣題、深化中心)。
6、出示各種開頭與結尾。
7、選擇目標:寫作文要有目標。下面來看看優和良的目標。你選擇哪一個目標來寫?
8、溫馨提示:自由作文無論寫什么,都要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在寫作之前,下面就請同學們進入自己寫作的王國,專心寫作吧!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領悟寫法。引導學生歸納寫法。注重激發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把生活作為習作的原動力,學會觀察生活,運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在書面表達中提升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巡堂指導學生自由習作
(一)個別學困生當面指導寫作。
(二)學生完成整篇習作。
第二課時(習作講評)
一、檢查學生作文完成情況。并要求學生自讀自改。
二、朗讀表達真情實感的習作
1.教師帶領學生欣賞習作,說說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
2.找出精彩之處,說說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進行描寫,抒發了內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說說你覺得有什么不夠好的,提出修改建議。
4.教師總結:這是一篇自由命題,自定內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夠寫得這么好,(針對文章的內容以及表達方法)主要在于他在文中盡情地抒發了內心的感受,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如何來評價作文:文章內容是否具體,表達的事情是否真實,語句是否通順,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習作是否有序地敘述。
三、同學互改
同桌之間互改。
①文章是否做到內容具體?語句是否通順?
②你欣賞哪些精彩的詞語或句子,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③你認為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設計意圖】:
四、學生自改:根據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修改習作:
1.對比別人的習作,看看自己的習作有哪些地方寫得比較好。
2.檢查一下自己的習作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3.看看語句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
4.看看文章中還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這樣來培養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
繼續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3-26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04-08
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精選)09-27
語文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03-28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五年級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3-01
五年級語文鯨教學設計10-20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12
五年級語文白楊教學設計04-26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設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