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知識能力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南極的長城站,體會少年兒童與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
3. 了解日記的寫法。能通過課外渠道查詢資料了解南極。
人文教育目標:
了解南極,培養孩子們查閱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南極的資料。
2、生字、生詞卡片。
3、《世界地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南極在哪兒嗎?(出示《中國地圖》,并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南極的位置。)
你們知道南極是個什么地方嗎?(交流孩子們課前搜集的有關南極的資料。)
有一位小朋友去過南極,他把他的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下面,我們就隨著小作者去南極游覽一番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不讀破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3、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小作者的日記中了解了哪些關于南極的情況。
三、朗讀思考,交流感悟。
小作者在南極度過了難忘的日子。
1、再讀課文。你覺得這五天里,小作者的`什么經歷最難忘,找出有關的內容多讀幾遍,體會一下小作者的心情。(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學生匯報交流。
(1)“我們”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令人難忘。
(2)象海豹令人難忘。
(3)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令人難忘。
(4)紀念標的揭幕式令人難忘。
3、質疑解疑,領悟寫法。
(1)質疑:課文中還有哪些沒讀懂的內容?
(2)師生共同解疑。
(3)讀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收獲?
速讀課文,觀察一下,這五篇日記在寫法上有哪些相似之處?——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出日記的寫法:
形式上:要寫清楚當天的日期、星期和天氣情況。
內容上:記下當天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可寫一個方面,也可寫多個方面。力求生動,再讀,仿佛重見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回味無窮。
四、布置作業:一篇日記。
教后小結:
這篇課文以小作者去南極的經歷,寫了三篇日記。教給了學生日記的寫法,并向學生展開了一幅南極的畫面,表達了對南極的依依不舍之情,仿佛把學說帶到了南極。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運用學過的方法自己讀懂課文,而且要學習人家寫日記的方法,自己也能寫這樣有意義的日記。所以,我和學生展開了討論,使學生對寫日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不再感到遙遠,激發起寫日記的興趣。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1、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蕭、梧”四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難點:感受詩人由郁悶轉為歡快的心情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4、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 “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口語表達能力不錯哦,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借助拼音、字典等讀準字音,把這首詩正確、流利的讀出來。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在讀準字音的情況下,注意讀準節奏。
5、教師范讀,指導停頓。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全班一起讀課題夜書所見,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2、那誰能說說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3、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4、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5、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么吹?發出什么聲音?(呼呼)什么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6、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么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么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7、詩人還看到了什么?(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么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么?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團圓的日子。此時的月亮真美啊!
8、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不美。)說說理由。
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9、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一定……
10、說的真好,這里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當當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么?
11、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么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2、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3、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么?(籬笆下的一盞燈)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4、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后,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5、詩人想到后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師:你從哪一句詩里知道的?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6、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后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啊?)
18、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19、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后兩句? (個別讀齊讀)
20、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復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幾句詩句表達的淋漓盡致。
五、背誦詩文
(一)把《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二)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三)老師讀詩的前面,學生接后面,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六、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詩,飽含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身處異鄉,詩人不僅熱愛家鄉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鄉的親人!有一天我們出門在外,也會思念家鄉的親人的!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①通過“讀讀認認”,認識“肩、臂、瞠”等7個字。
②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識字并理解字義,學會在學習中觀察發現。
③學習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④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了解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
⑤樂于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課前準備
①學生課外搜集形聲字并制成字卡,準備一兩個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
②教師準備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①創設情境。
a.改變座位排列方式和教室環境,營造一個舉行觀察發布會的氛圍。
b.教師宣布觀察發布會的有關規則。
以小組與小組對抗賽的方式進行。
一比選手發布的觀察發現過程有沒有說清楚。
二比選手發布時的語言、儀態是否自然大方。
三比選手回答其他組的提問是否從容應對。
②在組內先發布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發現。
組內其他學生針對發布的'情況提出疑惑要求解答。
③推選代表,向全班發布觀察中的發現。
④評選最佳發布員,并交流從這些同學的觀察與發布上學到了什么。
⑤比照自己的觀察和發布,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一下。可以再說給同桌聽聽,也可以再組織一下語言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一、單元教材文本解讀
本組教材圍繞“多彩的生活”安排了4篇課文。其中《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讀課文,《槐鄉的孩子》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有的描寫了小學生歡樂幸福的學校生活,體現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有的講述了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快樂地成長以及他們是如何用兒童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過記敘兒童攀登黃山天都峰,反映了兒童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贊美了鄉村兒童純樸、勤儉、熱愛勞動的好品質。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將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學校里學習、活動的情景,感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情趣,感受鄉村兒童生活的愜意。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童真、童趣,學生們讀來定會感到十分親切。
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教材首次提出開展“記錄自己課余生活” 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安排在《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后面,目的是使師生了解安排此項活動意義、目的及開展活動的方法。因綜合性學習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提醒學生繼續完成綜合性學習的任務。
本組無論是閱讀、還是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訓練,都與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這一主題密切相關。比如,在導讀中,點出了本組的專題,課文為這一專題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從課內到課外,繼續圍繞本組專題展開,“語文園地” 中的“展示臺” 則是這一專題訓練的拓展和延伸。
二、單元教學目標設定
1.掌握本組的生字、詞語,會認22個字,會寫36個字,正確讀寫4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單元的4篇課文。《爬天都峰》中人物的對話要讀出不同的語氣和心情。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
4.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圖片等途徑培養學生的搜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5.背誦、摘抄文中的優美句段,積累語言,感受語言美。
6.進行“記錄自己課余生活”的綜合性學習,記錄、交流自己的課余生活,并寫一寫,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7.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余生活。
三、教學整體構思與教學建議
(一)整體感知,初步涉略
1.學習單元導語,了解這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圍繞什么主題,寫了哪些內容。
2.討論學習這個單元要做哪些準備,需要搜集哪些資料。
3.部署這一階段課外閱讀和積累的重點。
(二)具體建議,篇篇勾連
“課前布置 ──中間鋪墊──課后拓展”,以資料的搜集、語言的積累為“經線”,以綜合性學習“記錄自己的課余生活”為“緯線”,貫連本組的學習。具體安排如下:
1.課前布置。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準備課上交流。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可搜集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服飾的圖片及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關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關黃山的文字、圖片等資料;《槐鄉的孩子》可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等。
2.中間鋪墊。
在《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精讀課文后,提出開展“記錄自己的課余生活” 的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提出了活動內容、要求以及記錄活動的方式。并例舉了用文字敘述、填表格、畫圖畫三種形式,教師可引導學生選擇一兩種,也可以選教材沒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學習了《金色的草地》這一課后,又引導學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發現、經歷、感受作為課余生活記錄下來。
在《爬天都峰》后,編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一是督促學生繼續做好課余生活的記錄;二是讓學生對自己的記錄進行階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時候,可提示學生,教材中所列表格僅是一種記錄的形式,要允許和鼓勵學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強求一致。為后續語文園地的匯報、交流活動做好準備。
3.課后拓展。
(1)在課后練習中加強詞、句、段的積累。
我們要引導學生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段多讀讀,或抄一抄。如,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時,可以提示學生:“我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了下來,你抄了哪些?”;在教學《爬天都峰》一文時,提示學生:“讀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這一段抄下來。”;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文時,提示學生:“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寫下來,你抄了哪些?”。
(2)讀、背訓練。
課后練習大都是由學生自己選擇背誦的部分。如, “課文寫得很美,我要好好讀一讀,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我要多讀幾遍課文,把對草地和蒲公英喜愛的感情讀出來。”,“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教師酌情推薦、檢查和組織交流,既體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因人而異,又體現兼顧基本要求。
(3)“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口語交際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可以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讓興趣相同的同學一起交流,交流的時候可以互相詢問,互相評價;教師要參與其中,作必要的引導。最后,就這次口語交際的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并為習作做些準備。
學生第一次寫作文,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寫好作文的`信心。因此,要求不可提得過高,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表達一個較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對習作的評改要以鼓勵表揚為主。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讀一讀習作要求,回憶在口語交際中自己所講的內容,想一想準備寫哪方面的內容,并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內容寫下來。寫好后,可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習作,也可以讀給爸爸、媽媽聽。
這次展示臺的活動要圍繞課余生活這一主題進行。活動要能體現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主要展示學生課余生活的內容和收獲,教學中不要受課本展示臺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余生活。要給學生互相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整體回歸,拓展延伸
結合作業超市和語文園地進行,可選內容:
1.基礎大會戰:詞語接龍、猜字謎等 。
2.展示自己的積累本,互相交流積累的好詞佳句。
3.本單元學習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舉行“多彩的課余生活”展示會。
5.小練筆:自由練筆,可以寫身邊有趣的動植物或是游覽過的名山美景,與本單元學習有關即可。
四、教學資源
1. 生活中的經驗積累。本組四篇課文都是反映兒童生活的文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在教學中會經常拓展到這類資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們身邊熟悉的景物。因此,結合本單元的教學,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進行觀察,嘗試練筆;可以引導學生沉靜下來回味自己學校的學習生活,提煉素材;可以有條件組織學生秋游,感受家鄉的美麗;還可以鼓勵學生去游覽祖國名山大川,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書籍、網絡資源。教師先提出要求,進行指導,讓學生學習搜集資料,如《我們的民族小學》可搜集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服飾的圖片及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關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關黃山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內心的情感,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樹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1、課前查找資料,準備幻燈片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預習生字詞
學生準備
1、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2、試著朗讀全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創設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故事,人們為此感動。你們想聽嗎?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學生介紹作者。
那么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樹(板書:路旁的橡樹)誰來知道橡樹?學生介紹橡樹:橡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淀粉。樹皮和殼都可以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二、學習詞語,梳理結構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讀課文,糾錯。
4、指名領讀,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說,多找幾名學生說。
三、再讀課文,質疑而學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如;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完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都不說話,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2、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3、作業: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進入新課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指名說。
這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指導閱讀,解決問題。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筑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2)學習2.3自然段,指名讀。工人們為什么停下來,找出有關句子讀出來。課件出示橡樹圖片。
板書: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有關橡樹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3)那么看到這樣一棵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學習第4.5.6自然段。指導朗讀,找出有關句子,朗讀的語氣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顯出工程師的無奈和工人們的擔心、沉重。(課件出示朗讀片段)
板書: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師是怎么做的,學習7.8自然段。齊讀。
板書: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5)指導閱讀第9自然段。
默讀。
思考: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么?
生:贊嘆筑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板書: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三、總結升華,學以致用(課件出示)
1、你從筑路人的做法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課件出示作業)
1、結合生活實際,爭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8路旁的橡樹
筑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是最近我講授的兩節語文課,由于和學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時也發現學生的朗讀很好,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整體不錯,由于我講課的節奏有些快,學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組織課堂聽課效果不佳。因為語文注重的是朗讀,在這節課中,我著重從朗讀出發,自由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領讀,反復讀,在讀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內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決詞語中,我以為沒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結果在課堂中有個男生提出“瀝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時,我當時愣了一下。“楔子”課前我查了是指“木釘子”,沒有準備“瀝青”、“排水管”之類的知識,幸好有個學生發言說“瀝青”就是我們每天上學在公路上看到鋪的黑色的東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來,比我照參考書說的還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據生活中實際排水用的管子,有鐵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不多,回答如保護橡樹,保護植物,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自然,比較空洞,也許與平時接觸觀察有關,對環境保護理解不夠深刻,認識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植樹,給花澆水等,就是有效果了。總之,都應該記住一句耳熟能詳標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并適當注意感情。
2.能根據課后提示預習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背涌。
4.能抓特點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個小動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貼燕子圖,板書課題燕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燕子是什么樣的
3.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燕子外形的句子。
5.填空:
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著它剪刀似的尾巴,()著身子在天空里()過,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
6.讀讀這個句子,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燕子。
二、感知全文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朗讀體會:讀完這篇課文你能說說小燕子是如何給出春天帶來光彩的第二小節要點:
1)理解“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色彩一一各種顏色的花)
2)理解“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從四面八方集合到一起,這都是因為春天到了,是季節的原因,才使得百花盛開,作者用非常形象的句子,把春天的特征寫清楚了,也正因為春天的緣故,小燕子才從南方飛來,為春光增添色彩。
第三小節要點:
這小節寫小燕子的個體活動,是小燕子的飛行,寫了幾個場景:天空里;稻田邊;高柳下;湖面。
從中可以看出小燕子飛行之處多,飛行速度快,也可以看出小燕子的靈巧。
3.再讀課文2,3節,區分兩個小節的不同風格。
4.讀課文最后一小節說說燕子飛倦了,它又會怎么樣呢小聲讀最后小節,完成填空:
有幾對燕子()倦了,()在電線上。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5.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請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意見。
6.自己讀全文,選擇喜歡的一個小結背誦。
三、語言實踐和延伸。
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抓住小動物的特征。 )在電線上。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教學設計【第3篇】活動目標
1、了解燕子的基本特征,生活習性。
2、通過觀察能大膽地講述。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知道燕子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習性。活動難點
能用語言大膽表述。
難點形成原因
現在的'幼兒對于小燕子的基本特征了解比較少,因此講述成為了本次的難點。
難點解決策略
教師主要采用引導法、提示法、鼓勵法來解決,幼兒采用討論法、觀察法來突破。
活動過程
(一)傾聽歌曲《小燕子》:
模仿小燕子飛翔,與燕子交朋友。(這一環節,孩子們身心都動了起來,都能沉浸在美好地幻想中。)
(二)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回憶講述可愛的燕子。
80%的孩子們從父母、媒體等方面簡單地了解過小燕子,能夠講出小燕子吃小蟲,從而引導幼兒歸納出“益鳥”。
(三)出示燕子的,讓幼兒從感官上了解燕子。
這一環節主要掌握燕子的外形特征。孩子們能夠自主地觀察,而且觀察得較為細致,有70%的幼兒能夠用語言及簡單的動作來表現。
(四)鼓勵教育
鼓勵教育孩子們保護小燕子,與燕子交朋友,進行游戲《小燕子和媽媽》。
教學反思:
幼兒預期表現
能跟隨音樂動起來,進入到情境中。
能將自己的已有經驗,講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仔細觀察。
小百科:燕子學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單色,或有帶金屬光澤的藍或綠色;大多數種類兩性都很相似。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道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葡萄的特點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讀好長句,練習背誦。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葡萄的特點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讀好長句。
教具:音響設備、紙做的葡萄、水彩筆、搭滿葡萄架的掛圖、各種顏色的真葡萄、xxx產的葡萄干、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這是什么,知道我國哪個地方的葡萄最有名嗎?老師先和你們一起跟隨攝影師的腳步來欣賞一下葡萄溝的的美麗風光吧,美么,鏡頭下的葡萄溝美,作者筆下的葡萄溝更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十課葡萄溝。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3頁,老師先來讀一遍課文,小朋友們用心聽,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老師讀完了,給小朋友一點時間,你們再來快速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讀完之后可以自己練習說一說。
小朋友們很有自己的見解,說得很好,有一個小朋友還抓住了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是的.這句話就告訴了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也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一個好的方法,希望小朋友們能夠認真閱讀,發現這樣的句子,以后可以經常運用。
三細讀課文,學習字詞
請同學們保持正確的讀書姿勢。認真地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生字寶寶,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課文下面的小魚可以幫助你最后別忘了把劃出來的生字寶寶多讀幾遍哦
老師現在想請一名小朋友來讀一遍課文,大家一起認真傾聽看看文中的生字寶寶是不是已經和她成了好朋友。
現在淘氣的生字寶寶已經從課文中跑到了大屏幕上,快來和她成為好朋友吧。開火車領讀。
四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生字同學們呢掌握的非常好,現在又有新的任務要交給你了,連貫的把課文讀一讀,看看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誰來讀一下課文,所以說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然后試著用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開頭寫了什么,中間寫了什么,結尾寫了什么的形式說一說
這篇課文主要了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先寫了葡萄溝在xxx吐魯番,那里盛產水果,中間寫了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葡萄很多很美,維吾爾族老鄉很熱情。最后寫了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五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這么美的地方,這么美的文章,一定要美美的讀出來,誰來讀,
看,這個畫面,你能從文中找到相應的文字嗎?老師注意到他把讀得很重,把美感讀出來了誰能像他這樣再來讀一讀。
同學們讀得真不錯,現在多給幾個小朋友機會,老師找三個同學,每人一段,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完成好么?、
讀的真是太好了,說一說,你從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表達了什么。
課堂小結文章讀完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吧。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開頭寫了什么,中間寫了什么,結尾寫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六指導寫字,
今天的生字老師挑出了兩個,一起寫一下,誰來分析一下這個字怎樣寫。
七練習背誦,這么美的文章,一定要讓他永遠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挑選你喜歡的段落
快來背一背吧,同樣的時間看誰積累的最多最美。每個小朋友都要加油呀。開始。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材簡介:
《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因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而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關心別人,特別是要關心身處困境的人。
二、設計理念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關愛和自信”。教學時應該充分抓住這個主題線索,逐層深入地展開教學。通過感情朗讀、交流體驗,注意英子的神態、動作變化,感受英子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通過品詞析句、研討對話、朗讀感悟等方式,體會文本的價值,啟迪學生的思想情感。加強閱讀與生活的聯系。以文本為載體,拓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關愛之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通過學習懂得做人的道理: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你得到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嗎?
(二)、復習生字詞
(三)、研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描寫了幾次掌聲。分別是哪幾次?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并標上序號。
2、出示兩次描寫掌聲的句子,指導朗讀,著重引導學生通過熱烈的鼓掌來體驗“熱烈”,體驗“持久”和“經久不息”,這兩個詞要讀得時間長一點,重一點。
解讀第一次掌聲: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出示句子、齊讀)
1、請同學們讀讀第一次掌聲前面的內容,說說給她掌聲的理由。
⑴找到相關的句子讀悟。指導學生從“低下了頭”“慢吞吞”“憂郁”體會英子的內心世界
⑵了解原因: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Ⅰ、你們見過腿有殘疾的人走路的樣子嗎?演一演
師引讀課文她總是(生默默地坐在……)指名演一演
Ⅱ、此時的英子,在猶豫什么呢?你覺得英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小組討論
②匯報交流(板書:自卑、憂郁)
⑶體會英子戰勝自我:英子猶豫了一會兒,她想,又想。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⑷身體的殘疾使她難過,使她緊張,使自卑,但她終于站起來了,讓我們為英子鼓掌。
出示:那掌聲,似乎在說:“()”同學們,身體的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殘疾,讓我們為英子站起來,走上講臺講故事鼓掌,更為她戰勝了自己而鼓掌。
2、如果老師就是英子,你會對我說些什么?
①說給同桌聽一聽
②個別說
解讀第二次掌聲: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1、為什么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普通話正確,聲音好聽;向她表示祝賀)
2、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學,此刻你想說什么或做什么?
3、面對同學們的掌聲,英子有多少話想說呀,她想說:“()。”千言萬語化作深深地一鞠躬。
4、現在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板書:開朗、自信)
5、原來憂郁的英子,現在變得開朗、快樂,什么使英子變了?
小結:掌聲的力量真的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強大?
解讀三:英子的來信。
1、出示:英子的來信,師范讀最后一段:請你想一想:英子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這封信的?請你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課文。
2、引讀課文:英子要感謝的是,生讀:沒有……
要感謝的是,生讀:大家的掌聲給了她……
掌聲使英子不再自卑,變得快樂與開朗,能微笑著面對生活,使生命煥發出新的活力。
(四)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1、配樂朗誦詩歌(愛的奉獻)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
愛是還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
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
愛是黑暗中的一只蠟燭
這個世界事由愛組成的,只要人人都現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2、總結:同學們,掌聲真的充滿著神奇的力量,我們的生活需要掌聲,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掌聲,我們可以把這充滿神奇的力量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
(五)積累語言:
1、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2、寫一寫:讀著英子的來信,我又想起了上小學時那次講故事的情景,我想對英子說:_____
附:板書設計
掌聲
自卑(尊重、鼓勵、感激、關愛)自信
憂郁開朗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大自然的美好”為思想主題組織教學。選編了課文《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燒云》,以及《口語交際:勸說》《習作:國寶大熊貓》和《語文園地》。
《我們奇妙的世界》分別從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顏色和形狀等來描寫世界的奇妙,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告訴我們要發現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細尋找的道理。
《海底世界》用生動、準確、具體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抒發了作者對海底世界的贊美之情。
《火燒云》描寫了火燒云上來和下去的過程中,紅霞飛舞、瞬息萬變,讓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贊美。
“口語交際”圍繞“勸說”這個話題分享說話技巧,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習作”要求圍繞教材中提示的大熊貓的相關資料和自己查找的相關資料,介紹大熊貓。習作內容可以包括介紹大熊貓的外形特點、習性、被稱為國寶的原因等等。
“語文園地”由“交流平臺”“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和“日積月累”四個部分組成。這部分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在習作中有意識地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學習寫作“尋物啟事”;試著仿寫句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進行八字成語學習、積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文章的主旨。
3.學習按一定順序描寫事物的寫作方法。
4.理解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5.通過“口語交際”和“習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做好課前準備,預習字詞,疏通文意。
2.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閱讀書本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小組交流分享等,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3.通過討論和想象,提高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世界的奇妙、美好,懂得留心觀察,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
1.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2.理解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措施
1.重視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讀、悟理解課文。
2.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課件,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3.加強學科整合意識,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關注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4.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學生創設寬松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課時安排
《我們奇妙的世界》2課時
《海底世界》2課時
《火燒云》2課時
口語交際:勸說1課時
習作:國寶大熊貓1課時
語文園地1課時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本次習作是讓學生給自己畫一張像,畫好以后,結合畫像介紹自己。要求抓住人物的整體形象、外貌、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介紹自己。
教學目標
1.通過《我的自畫像》習作訓練,從而獲得一個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
2.初步掌握介紹人物的'基本要領:抓住人物的整體形象、外貌、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
3.在自我觀察和老師指導下,寫一段介紹自己外貌特點的話,說一說自己的性格特點,記得舉一個典型事例來說明。
教學重點
抓住自己獨特的外貌特征,反映自己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能較準確而生動地寫出自己的外貌特點。
教學方法
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習作7——我的自畫像,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指導外貌描寫1.猜人物
師:我們先來猜個謎語。請你猜猜他是誰?出示:
我,個子不高也不矮,身體不胖也不瘦,臉色不黑也不白,眼睛
不大也不小,鼻子不高也不低,嘴巴不寬也不窄,耳朵不圓也不長。——我是誰?
學生猜一猜:人。
師:但是具體是哪個人看得出來嗎?生:看不出來。
師:是的,因為沒有抓住人物的具體特點,所以猜不出是誰。我們繼續猜。
出示:我是誰?
我,全身灰色,臉上有一條長長的傷疤,眼睛時常滴溜溜地轉,左耳缺了一塊,大嘴巴里也缺了一顆牙齒。我是新一任狼族族長,是草原上最聰明卻又最倒霉的一只狼。
生:灰太狼。
師:你是根據什么特征猜出來的?
出示:我,長長的鼻子經常呼哧呼哧響,一雙蒲扇耳呼呼地拍個不停,一張大嘴巴吃起東西來沒完沒了,結果身材粗短,肚子肥大,外貌丑陋極了。我常提著一把九齒釘耙,唐僧西天取經少不了我。(豬八戒)
生:豬八戒。
師:你是根據什么特征猜出來的?生:交流。
2.小結概括人物外貌描寫方法
孩子們,我們為什么能一下子猜出灰太狼、豬八戒呢?是因為這兩段文字都能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
3.請各位同學想想杜小虎是怎樣給自己畫像的呢?他又是怎樣描寫自己的外貌的?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簡說:
口語交際是“說說我自己”通過這次活動,不僅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點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習作根握口語交際內容來選取合適的角度來介紹自己。我的發現中安排是的反問句和陳述句進行對比的兩組句子。反問是修辭方法的一種。無疑而問,只問不答。有兩種類型:
1、否定形式的反問,表示肯定的內容。
2、肯定形成的反問,表示否定的回答。
讓學生體會兩組句子之間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語氣上存在的差異。“讀讀記記”選取了課文中富有表現力的句子,還有思想方法的諺語。“成語故事”《買櫝還珠》選自(韓非子)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沒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當,舍本逐末的人。
教學目標:
1、以介紹自己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2、能抓住自己的特點,寫寫自己。
3、能發現并體會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問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積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諺語,閱讀成語故事。
教學準備:
1、問問同學老師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學課時三課時(3月26日)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說說我自己,與班隊活動相結合,之前,請學生去向老師、朋友、同學了解自己,看看在別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一、班隊形式展開活動(主持:老師)
同學們,課前,你們都做了采訪,知道了在別人眼里的自己。組織一下,請你們來說一說。
(抽一部分學生說說別人眼中的自己)
通過三年的同班學習,老師和同學對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關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們也許不知道,有興趣向大家介紹一下真實的你嗎?
二、老師自我介紹
三、組織語言,小隊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紹自己什么?
2、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3、評一評,誰說出了自己的特點。
4、請小組上臺演示。
四、招聘啟示“找朋友記者”
1、掛招聘啟示牌。要求介紹自己。
2、由介紹得好的幾位同學一起擔任評委。
五、找朋友游戲
1、邊唱邊找朋友,介紹自己。
2、金話筒采訪。讓別人介紹自己。
同學相互評價。
老師總結:通過今天各種活動形式,同學們與同學們的距離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處。
習作
一、結合口語交際導入。
師:同學們都做了自我介紹,可惜有些同學還沒做好準備,今天我們就把介紹自己的內容寫下來,上次如果是面試的話,這次是筆試。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個男孩,已經11歲了。你要問我長得怎么樣啊,一個詞——其貌不揚。奶奶卻說我喜相,俊著呢,眼睛小卻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翹,一看就會侃,再加上一對大耳朵往前扇著,準是個有福人。)
這段介紹是向誰介紹的?
1、自己的老師,同學,朋友?
2、新來的朋友?
3、 不認識的人?
三、下筆寫作。
四、評價,修改。
1、自評自改
2、聽取別人意見,修改。
3、在班級交流,師生評。
五、優秀作品賞評。
老師讀一讀, 同學們猜一猜。
我的發現
修辭法引入
一、學過的修辭方法
師:同學們,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我們學了不少修辭方法,誰能舉例說一說。
(比喻、擬人、夸張等)
二、修辭的好處
師:說一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文字更優美,表達更加清楚。語氣不同。)
交流新的修辭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修辭方法,叫反問句。
學生質疑。
老師留懸。為什么是反問?與問句有什么區別?
出示句子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就越遠了嗎?
#馬跑得越快,離楚國就越遠了。
*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這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
自已體會,有什么不同與相同?(語氣不同,表達意思相同)
歸納反問句的特點:無疑而問,只問不答。把一個確定了的意思用疑問形成表達出來叫反問。
句式轉換練習
題:認真學習正是好學生的表現。
翠鳥美麗機靈,我們喜歡它。
改成反問句。
同學互相出題,相互轉換。
日積月累
一、讀一讀。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別出現在什么課文中,寫出課題/
抽生上臺寫一寫。
(結合讀讀記記與平時對課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綠的葉,各式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翠鳥》
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著滿滿的一擔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擬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擬人句。
讀讀背背
一、回憶語文園地二
上次我們讀讀背背的內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寫什么呢?(與風景有關)
今天的與什么有關呢?讀一讀。
(都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的。)
二、小組合作背誦,比一比,賽一賽。
成語故事
自讀故事,讀熟短文
1、自己練心讀短文,讀準生字
2、找好朋友練一練,看誰讀得好~
3、檢查朗讀。
自讀自悟
根據下文理解櫝的含義。
理解成語告訴我的道理。
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飛速發展的經濟與科技給人們創造的美好生活,極力學生要不斷創新。
2、學會課文生字15個,讀準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積累詞語。
3、會用“相當于”“差不多”寫句子,初步學會打比方的句子。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自動人行道的特點和作用。
5、結合課文,展開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新詞,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2、教學難點:“相當于“的正確理解和運用。
三、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生字15個,讀準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積累詞語。
2、會用“相當于”、“差不多”寫句子,初步學會打比方的句子。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自動人行道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
1、你乘過電梯嗎?誰來說說電梯的.樣子和作用?
2、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種新型的電梯。(板書:自動人行道)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
1、聽老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課文。
2、聽后說說對自動人行道有哪些新的認識。
三、自學課文。
1、師生共同商量擬定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效果。
1、學生自主匯報學習成果:你學懂了什么?(你想把哪個字、詞教給大家?)
2、教師隨機加以指導或強調:
(1)讀準字音:型、增、景(后鼻音)。
(2)教學多音字。
的 dì ( ) 都 dōu ( )
de ( ) dū ( )
(3)注意形近字的區別
形 速 旅 購
型 束 族 鉤
(4)強調“港”的寫法:“港”字右下部分是“橫折橫、豎彎鉤”三筆。
(5)隨機完成課后作業第2題。
五、研讀第1、2段。
1、自動人行道是一種特殊的電梯,是一種特殊的人行道。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自由讀課文,劃劃有關的句子。
集體交流。
2、細讀重點句,理解課文。
問:讀了這兩段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號又從腦袋里冒出來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穿插解決下列2個重點句的理解。)
(1)“它是一條大型自動傳送帶,有人叫它平面電梯。”
A、重點理解“大型”、“傳送帶”這些詞語。
B、為什么有人叫它平面電梯?
教師隨機以課本為利,演示電梯的垂直運行和自動人行道的平面運行,幫助學生理解。
C、特點:平面運行(板書)
(2)“它像一條長龍穿行在高樓大廈的峽谷中,給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A、重點理解“穿行”、“峽谷”、“增添”、“亮麗”等詞語。
B、讀讀、比比下面的句子。
自動人行道像一條長龍穿行在高樓大廈的峽谷中。
自動人行道像一條長龍臥在高樓大廈的峽谷中。
長長的自動人行道穿行在高樓大廈之間。
通過研讀、比較,體會文中的句子。用“長龍”、“峽谷”這樣的比喻,寫出了自動人行道的“長”。用“穿行”寫出了它的“活動”。教師隨機可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高樓大廈的峽谷中”。
C、指導朗讀:注意句子的停頓,用朗讀表現它的“長”與“亮麗”。
D、概括特點:長(板書)。
六、小結并完成作業。
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完成《課堂作業本》上的相關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飛速發展的經濟與科技給人們創造的美好生活,極力學生要不斷創新。
2、結合課文,展開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通過上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二、繼續研究“特點”,學習第3段。
1、自動人行道還有什么特點呢?自由讀讀上節課研讀的幾個句子。
研讀重點句,理解課文。
(1)“自動人行道分快速道和慢速道。”
A、理解“快速道”、“慢速道”的詞義。
B、自動人行道的快速道、慢速道分別是怎樣的速度?
自由讀讀文中有關句子,然后集體交流。
C、找找“相當于”的近義詞。(與……差不多)能不能換成“等于”?(不能)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一、課標相關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在“閱讀”上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介于這些要求,加之《雪頓節上看賽牛》又是小學階段描寫場面的開篇之作,因此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以及作者表達特點的體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領悟寫法應該是本文學習的價值所在。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雪頓節上看賽牛》是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教材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先概括后具體地記敘了藏族牧民一場賽牦牛會,反映了西藏人民歡度傳統節日“雪頓節”的歡樂情景。
本文顯著的特點是作者以事情的發展順序,按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后三部分構篇。通過比賽前的節日盛裝;比賽時的壯觀、有趣、揪心,比賽后的高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牦牛比賽;從比賽后沒有獲得名次的選手也并不介意,圖的就是高興,讓我們看到了藏族人民的豁達,樂觀。
本單元主要圍繞我國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進行介紹。“認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而《雪頓節上看賽牛》課文脈絡清晰,情節簡單,富有情趣,只是記敘了一次賽牦牛會,但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反映出藏族人民過著歡樂、美好的幸福生活。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課文順序的基礎上把握主要內容。教學中應有效利用課文的有利資源,充分體現單元的學習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并積累詞語。
2.初步讀文,抓住重點詞語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細讀課文,通過抓重點段落、句子、詞語,結合上下文、看圖片、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牦牛時的歡樂心情,認識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豐厚。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閱讀,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能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抓重點段、句、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牦牛時的歡樂心情。
(四)教材課型、課時
閱讀教學 兩課時
三、教學方法設計
(一)教學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預習課文,搜集有關雪頓節的資料,字典
教師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CAI課件
(二)教法與學法設計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借助拼音認讀生字詞和課文的能力已經具備,但對于文中的一些多音字和篇幅較長的文章,需要進行方法上的點撥和學習實踐。在內容理解方面,部分學生能夠了解文章寫了什么,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學生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但對于作者情感的體悟、寫作手法的運用、觀察場面的方法等等則需要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提升。因此,設計的教法是:
1.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充分閱讀,做到一邊讀一邊想,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段首語句弄清作者寫這場賽牦牛會的順序。通過討論交流大體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和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找出雪頓節賽牦牛會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讓人揪心,進一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抓重點的詞句品讀,體會情感。在指導朗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抓住賽前、賽中和賽后出現的壯觀場面、牦牛發怒奔跑的驚險和它與主人的親近及賽后歡樂的情景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藏族人民過雪頓節參賽牦牛的歡樂之情。
3.引導學生讀課后學習鏈接的內容,了解雪頓節的有關民俗,還可以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其他資料,或者在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主要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習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關資料,擴大閱讀范圍。三年級的學生社會經驗缺乏,對于藏族節日雪頓節了解得不多,因此,教學時,可采用課件教學搜集關于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和藏族的民俗風情圖片,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學習課文。
4.課標要求:“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優美的詞句。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牦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讀背背,再抄寫下來,進行語言積累。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和比賽有關的文章,拿出你的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重點提示“雪”的第三筆和第九筆、“頓”的第二筆和第四筆。齊讀課題。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生質疑,師相機引導并梳理板書。(“雪頓節”是什么節?賽牛是怎樣的場面?)
【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指導學生寫好字。并且引導學生抓住課題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觀察力,以及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
2.請同學們打開書131頁看“學習連接”,自由讀一讀,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有關“雪頓節”你還了解哪些內容,介紹給大家聽聽。
【引導學生充分運用教材中現有的教學資源,了解雪頓節的有關風俗,并且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在此時進行交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今天,咱們就一起到拉薩看看那里的賽牦牛會。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此環節要尊重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2.字音都讀準了的同學把書立好就大聲讀課文。
3.檢查生字、生詞、句子掌握情況:屏幕出示,開火車認讀詞語,出現問題及時訂正。
4.重點生字的學習:足字旁的生字和足字加偏旁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踢”和“踩”,注意足字旁的寫法以及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教師邊指導邊范寫,學生練習寫,師巡視指導,然后進行展示。
【引導學生發現書寫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把字不但要寫正確,更要寫工整、美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自由讀文,用書上的一個詞語概括這是一場怎樣的賽牛會?(板書:別開生面)“別開生面”怎么理解?知道的同學說一說,若不知道,也沒關系,學了課文大家一定會明白。把這個詞語加到題目里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一篇課文,我們不但要弄清楚寫了什么,還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的?出示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一場賽牦牛的?具體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從文中找一找,劃一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是主要內容,可以指思想感情,可以指表達方式。內容,情感,都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葉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圓球,組成文章的所有詞句段都環繞于這個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圓球。所以教學一篇文章,要著眼于整體。“一般都是先全篇閱讀(整體)――分段閱讀(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體)。本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抓關鍵詞語和擴充題目相結合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字卡,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并組詞。
(2)聽寫生字。
2.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寫一場賽牦牛的?具體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板書: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后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默讀課文,思考:(1)雪頓節賽牦牛會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讓人揪心?畫出有關語句,做好批注。(2)讀一讀這些句子。
2.組織交流,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體會
(1)讀第三自然段的兩句話,看圖片或者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精神抖擻”“節日盛裝”“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說明什么?
(2)“幾十頭牦牛一起奔跑,場面頗為壯觀。騎手的甩鞭聲、牛蹄的砸地聲和觀眾激動的喊叫聲交織在一起,氣氖熱烈極了。”主人的動作、牦牛往前沖的情景及“甩鞭聲、砸地聲、叫喊聲”客人們的擔心,寫出了比賽場面的壯觀、驚險、熱烈。
仿寫:過“六一”了,( )一起( ),場面頗為壯觀。( )聲、( )聲、和觀眾的( )交織在一起,氣氛熱烈極了。
(3)騎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韁繩,緊緊趴在牛背上,隨著牛的身體上下起伏。沒過多久,騎手啪的一聲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對比理解:去掉劃橫線的這些詞語好不好,為什么?讀一讀體會。體現了牛的脾氣很大,比賽的緊張和驚險。引導學生讀出比賽的緊張、驚險。采用抽讀,師范讀、全班齊讀的方式。
(4)“沒有取得名次的騎手,也不介意。”“介意”能不能換個詞,說明什么?說明參賽者都有一個好心態,目的是圖個好心情,跟著高興。引導學生讀出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牦牛時的歡樂心情。
【本環節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讀書、思考、圈畫,可按照“讀文――找句子――讀句子――說感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思路引導學生學習。尤其在“說感受”時教師在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前提下,要給學生適當的點撥、一定的評價,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獲得切身的情感體驗,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對于學生理解不了的詞句,先要指點他們怎樣理解――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聯系自己的體驗,或變換句式,或仿寫句子,或找近義詞及反義詞等】
(三)回歸整體,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再看板書,進一步領會“別開生面”的意思,切實體會雪頓節上場面的壯觀,賽牛比賽的驚險刺激,以及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心情。
3.按照寫作順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布置作業,進行拓展
1.積累詞句:把喜歡的詞語記下來;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牦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2.查找、收集有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剪報。
3.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三年級下冊)中的《牦牛》和《川北草原觀馬記》兩篇文章。
【語文課程的開放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決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應在此基礎上深化、延伸,使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雪頓節上看賽牛
比賽前 ―― 比賽中 ―― 比賽后
別開生面 就圖心情好
節日盛裝 驚險壯觀 滿意而歸
【板書力求簡潔,突出重點。把課文的順序、結構和重點詞語直觀地反應其上。】
五、教學效果預測及反思
1.本設計緊扣文本內容、單元訓練重點、課后題,打破傳統的串講串問教學模式,先從整體入手,大體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和內容,然后直奔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比賽時,再學比賽前和比賽后,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抓住重點詞語“別開生面”,貫穿教學始終,通過比賽前主人的節日盛裝,比賽時場面的壯觀、有趣、揪心,比賽后人們的心情是只圖高興加以理解。
2.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別是藏族濃郁的民俗風情,尤其是牦牛比賽時的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場面的壯觀,同時,把課文里一些重點語段提煉出來,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對一些重點詞語用不同顏色的字標記出來,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讀指導。
3.重視了朗讀訓練,尤其幾個重點段落。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除此之外,適當加入了語文擴展練習:變換句式和仿寫句子,在語言實踐中加深理解,培養語感。
本課設計容量較大,學生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課時就難以完成,尤其是讀的能力,因此在預習和第一課時教學時一定要掃請閱讀障礙,才能為后續學習基礎。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并正確運用四字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重點難點】
1、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2、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3、積累一些四字詞語,并學會恰當地運動。
【課前準備】
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圖片(植物、動物、人種等),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圖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圖片,并制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欣賞,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喜歡)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地方——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師介紹大瀑布及其地方特色,展示圖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文中的四字詞語,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多媒體展示四字詞語,請生讀,一邊讀一邊歸納。
(景色)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十分壯觀
(物品)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人)五官端正 語無倫次 愛不釋手
3、請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感悟
1、朗讀第2-4自然段,想想“我”是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從而激發了“我”購買的欲望的?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填一填。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_________,這里________,景色十分_____。攤點里陳列的木雕________,________。其中坐凳_________,大象雕得________,我一看就________。
2、這么美麗的'工藝品,卻沒有買成。“我”和少年的心理有什么感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到這個句子。
出示句子: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思考:我為什么會感到遺憾呢?
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出示吳晴選的木雕,理解“愛不釋手”的意思,來體會作者對木雕的喜愛之情。)
3、賣木雕的少年怎么樣?他說了什么?想象他會有什么想法?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請求)
“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有禮貌 誠懇)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語無倫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猜測)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遺憾)
①思考:少年為什么會感到遺憾呢?
②指導朗讀,分角色朗讀。
4、面對這一份遺憾,少年做了什么?請同學們默讀10~15自然段,用“——”畫出少年語言和行為的句子。
我們住的賓館就在瀑布附近。晚飯后,我們到賓館外的小樹林里一邊散步,一邊聊天。瀑布的響聲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發現在一堆隆起的巖石上,坐著一位少年,晚風吹拂著他的衣襟。他聽到談話聲,來到我們面前,原來是白天賣木雕的那個少年。看樣子,他是專門在這里等候我的。
①設計情境,想象當時的場景,模擬“我”與少年之間的對話。
② 少年送給“我”的木雕是什么樣子? (體會“拳頭大小?的木雕)怎么會沉甸甸的?
③想象:從白天到晚上,這段時間里少年在干什么?這個小象墩從何而來?沉甸甸僅僅是重量嗎?
④當我掏出錢包就要付錢,少年卻連連擺手,不要錢,這是為什么?(我們是朋友)
5、師生合作讀10——15段
過渡: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景區游人如織,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成千上萬的游客,非洲少年為何單單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7、補充資料:中國援建坦贊鐵路
8、讓我們再一次回讀一下這兩組對話,從對話中再來感受一下這種深厚的友誼吧。
a、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b、“我們是朋友!”我感動極了,連聲說,“我們是朋友!”
9.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這最后一段,寫到了少年的( )、( ),使我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個( )的黑人少年。
四、情感升華
1、木雕少年的笑容回蕩在我的記憶里,現在“我”已經帶著心愛的木雕回國了。同學們,我們深深地記住了這一位善良、友好的伙伴,深深地記住了他那不大標準卻又真誠的中國話——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2、對于這句“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大聲地回答:
不論貧富與距離,我們是朋友;
不論膚色與種族,我們是朋友。
3.此時此刻,你想對黑人少年說點什么?學生自由表達。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6個字,會寫14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等20個詞語。
2、讀懂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下讀懂課文。
2、學習作者按事情發展順序有重點地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并學習李四光勤于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圖片導入(課件出示各種小石子)
師:石頭是咱們生活中常遇到的石頭,就像這些可愛的小石頭,有時忍不住,就會隨手撿回來,那么你有撿過石頭嗎?你撿來的石頭什么樣的?
師:這么漂亮的小石頭的確讓人喜愛。可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孤零零地臥在草叢中,也引起了一位小朋友的注意。(出示,大石頭)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課文。一起寫課題:奇怪的大石頭。
二、 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
2、此時讀完這篇課文,你最想說什么?
聯系學生所說,重點講解:
⑴李時珍的有關生平,并閱讀課文中的資料袋。
⑵有關名詞做出解釋: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后一個紀。約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于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兒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語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
⑶對課文大意有關介紹:
師:講講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3、再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三、字詞檢查
⑴讀:分段指讀課文、同學互讀課文
⑵寫:重點指導:藏、臥、旅、秦
第二課時:
一、“奇怪”
師:上節課,咱們知道了,兒時的李四光對一塊突兀的大石頭發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竟然在他留學之后仍是念念不忘,只為了尋找它的來歷。那么,這到底是塊怎樣的石頭呢,讓我們再一起去讀讀第7課,奇怪的大石頭,也來尋找一下答案。石頭奇怪在哪?
1怪——獨個兒:“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怪——體積大:“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
3怪——時間久:“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了”
4怪——來自何方:問老師、問爸爸。沒有答案。
(生選擇課文內容講,師適當概括并板書)邊讀書邊感悟
二、“解迷”
師:這真是一塊奇怪的石頭,誰也不知道,它來自何方,難道真的是天上的隕石落下來嗎?還是哪個大力士將它搬到這兒來的?答案李四光的老師知道嗎?從哪看出來?
1、 練讀:“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不肯定的語氣),適當地進行對話練習。
2、 老師沒能給李四光一個滿意的答案,接下來他又去——(生接:問爸爸)得到的答案又是不知道。
3、 盡管這樣。好奇的李四光卻沒有放棄尋找答案,請同學們讀課文的最后的兩個自然段。
讀完后,你最想說什么?
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刨根問底,不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
從哪可以看出李四光的這些品質:(學生邊說邊出示句子,并點明重點詞)
⑴關于這石頭為什么會在這,李四光想了許多年。
⑵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⑶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
⑷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的遺跡。
總結:想不到,當李四光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全世界的時候,誰也沒想到,這竟跟他小時候的疑問有著不可缺的關系。正是因為小時候的他善于提問,更是因為長大后的他,仍是對著未解之謎有著執著地追求。讓我們再一次領略一直李四光的好奇,認真,勤勞。讀全篇課文。
三、“延伸”
1、師:正因為有了李四光爺爺有著遇到問題認真思考,追究到底,才會取得巨大的成功。你想對李四光爺爺說些什么嗎?
2、師:是啊,我們也要向李四光爺爺學習,從小就養成問問題的習慣,善于思考,努力探究,就算現在的我們解決不了這些難題,長大后,在豐富知識后,咱們再接再厲。讓我們再來欣賞兩則故事,從中你又可以學到什么呢?(生自由讀材料)
關于蘋果落地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發一位科學家思想的閃光。這是1666年夏末一個溫曖的傍晚,在英格蘭林肯郡烏爾斯索普,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里,坐在一棵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只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伊薩克牛頓的頭上。恰巧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么這只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的答案——萬有引力理論。
3、你的感言請你跟學習小組的人討論一下。
4、你還知道這方面的故事嗎?
總結:小時候的一個小想法,也許就會帶來巨大的驚喜,希望咱們都能善于觀察與思考,將小問號變成大學問!
【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04-02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05-17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精選】05-17
[經典]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05-17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02-21
語文《咕咚》教學設計02-16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03-08
語文《麋鹿》教學設計03-07
語文《畫》教學設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