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常用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一、復習內容,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聽寫詞語,訂正。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
師小結:本文介紹了松鼠的特點和生活習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和段落。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松鼠“漂亮”
生讀課文第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1.默讀,找一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_____”畫出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呢?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的?邊讀邊思考,邊畫出相關語句。
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
3.朗讀練習:無論是玲瓏的小面孔,還是帽纓形的尾巴,都讓我們感受到小松鼠的漂亮與可愛,能不能通過朗讀讓別人也體會到小松鼠的漂亮可愛呢?誰來試試?
(二)松鼠“習性”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說一說這部分介紹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總結,匯報
板書:性格特征---膽小(活動范圍活動時間)
2.讀第三部分,看看這部分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松鼠的特點?
生總結、匯報
師:你們瞧,作者把松鼠搭窩的過程寫得多具體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畫出來?(先……再……然后……)
師生對讀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4.讀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
生總結、匯報(生育、毛發、愛干凈)
小結:本文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突出了它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學習了本文后,我們也對松鼠產生了喜愛的感情。
三、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師: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生充分討論)
學會觀察;抓住動物的特點;語言準確、生動;融入自己的感情。
課后作業:
1.完成課后第3題;
2.繼續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仿照《松鼠》的寫作方法,接著寫一寫它的生活習性。(簡寫一段,字數100字左右)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語句,認真做積累;
2、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夠練習說話;
3、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夠練習說話。
難點:
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交流平臺: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我們先來看看交流平臺有哪些有趣的內容吧。
生:我在讀書時,常常讀到一些很有新鮮感的詞句。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這位同學說,這是很有新鮮感的句子,你覺得“新鮮感”在哪里呢?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的觀點。
生:這句話寫的是窗外十分安靜,同學們在很專心地朗讀課文,而且聲音一定很好聽,吸引的小鳥和蝴蝶都過來聽了。
這個句子和我們平時讀到的句子不一樣,很生動,是一個有新鮮感的句子。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句子
生讀: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這也是一個有新鮮感的句子,這個句子的語言風格跟我們學過的泰戈爾的《花的學校》非常相近。其實,這個句子也是泰戈爾寫的,你知道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意思嗎?
生:“更夫”是個有新鮮感的詞,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給人們報時的人,是一種職業。“提了燈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寫得生動有趣。
同學們,你在課內課外的閱讀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呢?大家可以像這位同學一樣,多讀幾遍,然后摘抄積累。(出示學生摘抄)
語句段運用
1、巧識成語
積累了有新鮮感的詞語,我們再來看幾組成語。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詞語,把音讀準。(生讀)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同學們要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聽老師讀:爪
張牙舞爪,吊
提心吊膽,赤
面紅耳赤,燥
口干舌燥
自己再讀一讀吧,可以一邊讀,一邊做動作。
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些成語都含有身體部位名稱,都和人有關。
(課件標紅身體部位詞)
真善于發現。下面幾個成語迷路了,試著把它們送回家吧!
搖頭晃腦
提心吊膽
披頭散發
口干舌燥
1、妹妹一邊朗誦一邊(
),可愛極了。
2、沙漠里實在太熱了,大家都覺得(
)。
3、生怕被媽媽發現我偷玩手機,整個晚上我都(
)的。
4、妹妹不會扎頭發,只好(
)地去上學。
你還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成語里都含有一組近義詞。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
師:真是火眼金睛。還有類似這樣的詞語
心靈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畫腳
牽腸掛肚
……
你還知道哪些?不妨都積累下來,和同學分享吧。
2、趣讀句子
同學們,學完了成語,我們再來看幾個句子。請朗讀下面幾句話,回憶課文學習時是如何把這些句子讀好的。
生讀: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學們,朗讀句子有很多種方法,怎樣朗讀才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呢?我們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關注句子中的一些詞語,有的需要重讀,有的需要輕讀,有的需要讀得快一點,有的需要讀得慢一點。老師也來試一試。(師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加點詞語“真的”“一點兒”“不懂就要問”)
現在,請你按下暫停鍵,根據屏幕上的提示,再試著讀一讀吧。
我們再來聽一聽
剛剛哪位同學的朗讀。
(播放生讀)
朗讀時,關注句子中一些需要讀重音的'詞語,可以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3、巧取名字
同學們,我們在學校一定參加了多種有意義的活動吧!
不如在班里也組織幾個興趣小組吧!試著給每個興趣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
我們先來觀察這幾個興趣小組的名字怎么樣吧!
生1:我為興趣小組取的名字能體現出活動的特點。
生2:我在名字中加入有個性的詞語,讓人一看就能記住。
你也來大展身手,像這樣給你的興趣小組取一個響亮的名字吧!
我們來看看聰明的同學給自己的興趣小組起了什么名字吧!
生:我給我們的合唱小組起名“天籟之音合唱團”,我們的歌聲如天籟之音一樣悅耳動聽。
我給我們的書法小組起名“妙筆生花書社”
我給我們的田徑隊起名“飛毛腿田徑隊”
我給我們的播音小組起名“金嗓子播音組”……
同學們起的名字真是令人過目不忘呢!
4、日積月累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蟬鳴)
知了在樹林鳴叫,有一個小牧童,騎著一頭黃牛走進了這片樹林。樹陰下很涼快,牧童高興地放聲歌唱。突然,牧童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望著樹上。怎么回事呢?
(出示古詩)
借助拼音讀一讀,試著把這首詩讀準確。
(借助插圖、聯系上下詩句理解詩意)
所見,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詩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一天,他在樹林里偶然間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牧童騎黃牛,
牧童,放牛的孩子
歌聲振林樾。
振林樾:在樹林中振蕩。
意欲捕鳴蟬,
欲:想要
鳴:叫
忽然閉口立
立:站立
你能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生: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山林中。他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忽然間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
帶著理解,我們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讀。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生:唱歌的牧童,無拘無束的牧童,因為想捉蟬,一下子不唱歌的調皮樣。
真是一個快樂牧童又調皮的牧童!你能嘗試背一背嗎?
5、作業設置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課后將這首有趣的詩背給你的家人聽吧!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優秀詩文,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文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本課的兩則文言文都是經典之作,《伯牙鼓琴》運用了敘事、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由面及點地展開敘述,創設了一幅意境深遠的“高山流水知音”圖。《書戴嵩畫牛》通過牧童對戴嵩的畫的評價,揭示道理,文章有理有據,暗含了實踐出真知的深刻道理。教學本文,教師要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藝術文化的熏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課文插圖,激趣導入:同學們,請一邊看圖,一邊聽音樂,說說圖和音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預設:
生1:這位正在聚精會神挑指彈琴的人必是俞伯牙了,而這位身著粗布大衣,正在傾聽,滿臉沉醉的必是鍾子期了。
生2:兩個人那么醉心地沉醉在音樂中,是多快樂的事啊!
2.導入:就這樣的一幅圖,還有一段故事呢!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伯牙鼓琴》去細細聆聽吧!
3.學生簡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設計意圖:開篇音樂、圖片引入新課,既可活躍學生的思維,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圖片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從而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檢測字詞句
1.檢查預習。
(1)寫出正確字音。
湯( )湯乎若流水 善哉( )
巍( )巍乎若太山
(2)形近字組詞。
栽( )(哉( )) 魏( )(巍( )) 炫( )(弦( ))
(3)教師指導書寫生字“哉、巍、弦”,學生交流書寫注意點。
2.自讀課文。
要求: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通句子;三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指名讀課文,劃分節奏:
請兩位同學讀課文,分別進行評點,找出較難的句子進行點撥指導。
4.教師配樂誦讀,學生聽后說感受。(放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5.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自主學習生字、詞語的.能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文言文關注誦讀,引導學生誦讀的方法,感受文言文語言的魅力。
三、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導問: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哪些方法可以幫我們疏通文意呢?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及自學能力。
預設:
生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小組研討。
生2:不懂之處在詞句旁邊畫問號,請教小組同學或教師。
2.導問:是的,這是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其實還有一種方法是閱讀文言文值得推崇的,那便是做閱讀批注,初步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接下來,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吧!
3.教師巡視,相機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4.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定教,學生運用喜歡的方法自主領悟,教師要激發、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文言文。
四、質疑解難,讀懂道理
1.學生自由讀文,一邊讀一邊思考:哪些問題是不懂的,需要大家一起討論的呢?
2.梳理問題:伯牙為何破琴絕弦呢?通過閱讀懂得了什么?
3.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適時點撥。
4.學生匯報。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知音”的意義。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質疑,教師要適當地點撥、引導,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脈絡,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同時引導學生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特色,從而體會文章的中心,提高文言文的學習能力。
五、回讀課文,體會表達。
1.誦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說一說對文中人物的感受。
2.閱讀課后“資料袋”內容,進一步把握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全文。
設計意圖: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注重文本的整體把握,理清文章的結構,關注寫法特點,這也是教學的關鍵,正所謂: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創造性復述故事、續編故事,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2、體會相同意思的不同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3、學習擴寫段落。
4、積累古詩詞。
教學重點:
1、學習創造性復述故事、續編故事,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2、體會相同意思的不同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3、積累古詩詞
教學難點:
學習擴寫段落。
教具準備:
課件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完了這一單元,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語文園地,去汲取里面的營養吧。
板書:語文園地三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興趣,激發他們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出示課件2)
同學們,你給別人講過故事嗎?你講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內容?是不是對故事進行了創編?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樣創編故事。
板書:創編故事
(1)師:同學們,你知道怎樣創編故事嗎?你知道創編故事的要求嗎?現在,老師就跟大家談一談。(出示課件3)
A、可以換一種人稱講。根據講述的需要,我們可以改變原文的人稱。
B、可以對故事“添油加醋”,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這樣會讓故事更加生動。
C、可以大膽想象,續編故事。這樣會使情節更加完整。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故事的方法,指導他們的習作,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2)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要點,把課文中的例子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在自學的基礎上把握詞語、段落的特點,提高他們對詞語運用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2、詞句段運用
(1)讀一讀,體會左右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出示課件4)
A、大聲朗讀詞語。
B、尋找左邊詞語和右邊詞語的差別。
C、體會表達效果。
生總結、匯報
(出示課件5)
左邊的詞語是俗語,比較口語化;右邊的是成語,較為簡潔。在表達效果上,口語化的語言更貼近生活,顯得更為生動。
板書:口語化的語言更生動
成語較為簡練
如:一毛不拔鐵公雞
膽小怕事顧慮太多杞人憂天
拿不定主意舉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出示課件6)
A、讀44頁兩段文字,比較二者的不同。
師:我們讀文中給出的例子,發現原文比較簡潔,而改寫的文章較為生動。這是因為在改寫過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對話描寫得非常詳細。但是小羊的結局并沒有改變,這說明改寫的同時也要忠于原文。
B、師總結:我們在寫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時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們的語言、動作描寫得詳細一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意思,從而達到對詩歌的理解。】
3、日積月累
學習《乞巧》這首詩。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度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1)指導朗讀這首詩。
(2)簡介作者。
(出示課件7)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詩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六。《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3)板書:說說詩句的意思。
(出示課件8)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明白了俗語和成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樣進行創編故事,還學習了古詩。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板書內容:
板書設計
創編故事
語文園地三口語化的語言更生動成語較為簡練
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詞語、句子的重點,讓學生在品味詞語的基礎上,體會俗語和成語的表達效果;在“故事創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發現原文與新作的不同,從而讓他們明白創編故事的要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積月累”的授課中,摒棄了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舊模式,鼓勵孩子們自己學習,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同時,讓孩子們多讀,達到當堂成誦。效果較好。
美中不足之處在于,對《乞巧》這首詩的背景介紹得不夠詳細,致使同學們對我國這個傳統的節日了解得不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盡力做到講解詳細,讓同學們獲得更多的知識。
備課素材
古詩相關資料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這首詩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乞巧:中國古時風俗,是七夕節最普遍的風俗。農歷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民間各地乞巧的傳統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歷程,給我們留下了至今未解的宇宙之謎。本單元訓練重點是“有目的的閱讀”,教學本課,主要是借助課文旁邊的批注,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學會用精讀、跳讀、細讀、瀏覽等方法,來閱讀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根據批注提示,分組學習、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辯論交流中,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有關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
2.制作有銀河系、太陽系、火星圖片的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1.閱讀《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了解與宇宙之謎相關的知識。
2.查找宇宙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賞圖片,引入新課
1.導入:(出示星球圖)同學們,浩瀚的宇宙一望無際,它往往給予人們神秘的色彩,面對廣闊,美麗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間,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呢?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宇宙生命之謎》一課,走進這神秘的宇宙。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呈現,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詞語
1.出示課文配樂朗讀的音頻,學生看書聽讀課文。
2.出示自讀要求,指導學生再讀課文,學習字詞。
(1)一邊讀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確,不理解的詞語做出標記。
(2)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標上自然段序號。
(3)小組合作識記生字:①朗讀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詞語:
生命之謎嫦娥奔月尚未找到攝氏度
傾角揭開斑點干燥沙漠磁場抵御
海盜
(2)指名讀詞語,強調個別字的讀音:“嫦”“尚”“攝”都是翹舌音;“傾”是后鼻音,讀qīnɡ;“揭”讀jiē。相機正音:“磁場”的.“磁”讀cí;“干燥”的“燥”讀zào。
(3)形近字辨析。
①迷 謎 ②御 銜
③揭 渴 喝 ④燥 澡 躁
(4)屏幕出示下面的詞語,學生查字典后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滄海一粟傾角揭開磁場抵御
(5)提示學生書寫注意事項。
“傾”字的第四畫是“豎提”。
“揭”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最后一筆是“豎折”。
設計意圖:生字詞教學在高年級依然是重點,但通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可以通過自學解決字詞的學習。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對一些較難的字只需從字音、字形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
(1)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課文部分自然段旁邊的小字是什么內容,為什么要標注在旁邊呢?
2.小組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3.小結:課文一共有10個自然段。按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向我們講述了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歷程。課文旁邊空白處的小字就是批注。那么,為什么在課文部分自然段旁邊進行批注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是第三學段關于閱讀中學習目標的表述,本環節為課文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脈絡,正是訓練學生這一閱讀能力的體現,同時為下一步的深入閱讀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查找和宇宙生命相關的資料,讀一讀。
設計意圖:布置學生課外搜集和宇宙生命相關的資料,進行拓展閱讀,這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 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田園詩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課后學生可以將搜集到的古詩詞共同分享對比了解更多的關于田園詩的信息感受詩人創作時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晝、耘、桑”三個生字,并會正確書寫。
2、能通過看注釋、組詞和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詩大意。
3、能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難點:能想象畫面,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教學準備:
希沃白板5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方法:
誦讀法、想象補白、講授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詩
1、回憶古詩引詩題。
師:古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以凝練的語言和優美的意境而深受人們喜歡,這節課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曾經學過的幾首古詩,請看大屏幕。一起讀《宿新市徐公店》、《牧童》男生讀、《小兒垂釣》女生讀、《村居》齊讀。剛剛讀的這些詩大家發現他們有什么特點了嗎?誰來說?
生:都是與兒童有關的詩。
生:都是描寫鄉下景色的詩。
師:像這些以描寫鄉村景色為題材的詩,我們把它叫做田園詩。今天我們再來積累一首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請看老師寫詩題。(板書課題)
2、讀詩題,解題意。
師:誰能讀讀這詩題?(指名生讀)
師:聲音真洪亮,注意“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 在這兒表示的是——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師:瞧,抓住重點詞突破,然后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題目的意思!看來以后在學習其他古詩文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抓住重點詞突破”的方式來理解詩題。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一起齊讀題目。
二、初讀感知——原境之讀
1、師:詩題讀準了,那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呢?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的內容,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2、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你的聲音真好聽,字詞也很準確。那你讀出是哪個季節的風光了嗎?從哪個詞讀到的?理解“桑陰”師:桑就是桑樹,陰就是——桑樹成陰了,當桑樹成陰時,那就是——夏天)
師:你真了不起!找的很準確!咱們一起再讀讀這首詩吧。
師:字正腔圓,而且很整齊!但還不夠,因為古詩講究的是要有節奏美,所以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同桌合作讀讀這首詩,要求讀出、讀準古詩的節奏。
3、同桌合作度讀、指名一組同桌讀。(讀出節奏)
師:我發現咱們可真有默契,劃的節奏都是一樣的。(PPT出示劃了節奏的古詩文本)其他同學呢?都是這樣的嗎?看來君子所見略同呀!為了咱們的這種默契,老師想配上美美的音樂,咱們一起再讀讀這首詩吧!
4、全班配樂齊讀。
5、解意
師: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讀準、讀美,還要了解詩的大意,我想問問大家,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隨生說,師板書:看注釋、組詞、聯系上下文)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默讀古詩,試著借助這些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大致意思!
6、學生默讀思考大意
7、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1)誰能說說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什么?(指名生說)
師:我想你一定很認真地思考過,才說得那么準確。誰還想挑戰他?再說說。
(指名生說)
師:看來咱們班的同學對古詩的理解掌握得真不錯,都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現在,請大家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次齊讀這首詩,注意停頓。
(生齊讀)
三、精讀領悟——意境之讀
1、(過渡) 師:“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通過剛剛的朗讀,你的腦海里,出現了哪些畫面嗎?再細細地讀讀古詩,圈一圈你是借助哪些詞語想象出來的。邊讀邊想象畫面,想好的同學可以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老師在這里想要溫馨提示大家,所謂的想象畫面可不是把古詩的意思復述出來,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古詩的內容串成一個小故事,可以給人物加上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來將內容豐富。
(生自由讀詩,想象畫面,小組交流)
2、品讀第一句
師:請你來讀一、二兩行詩。(指名讀)剛才你在讀的時候,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預設生1:通過“晝、夜、耘田、績麻”這些詞語仿佛看到了村里的男人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搓麻的樣子。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忙著干農活呢!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聽了你說的,我都忍不住想去這村莊看看。誰還想說?
預設生2:通過“各當家”這個詞仿佛看到了白天男人們扛著鋤頭去地里干活,女人們在家忙家務,大家各有各的活,各個忙的不亦樂的和諧場面。
師:好一個和諧的畫面,我必須要給你點個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美好的畫面吧!(播放視頻)
師:除了剛剛兩位同學想象到的畫面,村莊里的男男女女們還會做些什么農活呢?
生:插秧、種豆、織布……
師:沒錯,看到這樣的勞動場面,你感受到什么?
生:村里的人們可真勤勞!
4、品讀第二句
師:是呀,他們可真勤勞!其實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盡所能,做著分內事,就連那小孩也沒閑著。詩中是怎么說的?一起讀出來。(齊讀后兩句)從這兩句詩中,你們又看到了什么?誰來說?
預設生:通過“未解、傍桑陰、學種瓜”這些詞,我們仿佛看到了村莊里的小孩子們雖然不會耕、也不會織,但并未閑著,他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在桑樹陰下種起瓜來。
師:那他們是怎么種瓜的呢?請大家展開想象說一說。別著急,老師這里有一些小貼士要送給大家,請你借助小貼士的提示把想象到的內容說得生動有趣。大家先獨立思考,想好的同學可以在組內說一說。
(PPT出示小貼士)
師:哪一組的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指名生說)
預設生1:在炎熱的夏天,孩子們拿著裝滿水的小木桶和小鐵鍬,來到桑樹陰下,他們還不會干農活,但是也學著大人的樣子,挖挖土,埋種子,有的甚至把泥土都弄到臉上、身上,可大家一點也不覺得臟,反而哈哈大笑。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可見想象畫面(板書:想象畫面)是感受古詩情感的好方法呀!誰還愿意繼續說?
生2:
師:我感覺你就是這里面的孩子呀!說得太好了!此時此景,看到這樣的畫
面,如果能夠穿越時空,來到他們的村莊,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生:如果能穿越時空,來到他們的村莊,我想對他們說: 師:是的,正如你們所言,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讓我們牢牢地把這美好的畫面記在心里吧!一起再帶著自己的情感齊讀這首詩。
(全班齊讀)
四、拓展品讀——對比之讀
師:同學們,古詩到這就學完了,但詩人范成大對田園生活的記錄卻并且僅此而已。請大家再讀讀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時田園雜興》,(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試著用我們這節課所學到的方法思考:
1、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風光,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試著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說說你看到了怎么的畫面?
(生自由讀)
(指名生讀)交流思考問題。
五、積累古詩,激發興趣
師:是啊 ! 鄉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歷來許多詩人就以描寫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為主,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品讀更多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六、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兒女(辛勤勞動) 看注釋
童孫(天真可愛) 組詞
聯系上下文
想象畫面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本組單元課文,明確什么是段落的關鍵句;
2、了解關鍵句和本段落之間的關系。
3、能夠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找到并掌握關鍵句出現的地方及作用。
4、提煉出“圍繞關鍵句寫一段話”的寫法,為本單元習作做準備。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關鍵句和本段落之間的關系。
2、難點:能夠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找到并掌握關鍵句出現的地方及作用。
教學過程:
1.一認識“關鍵句”。
師:昨天,我讀到特別有意思的兩段話,你們有興趣讀讀嗎?出示兩段“關鍵句”在開頭的段落。點生讀。
師問:“你發現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圍繞第一句的意思寫。
師:相機引出“關鍵句”。
有兩個聰明的小朋友,他們還有更多的發現呢!你快讀讀他倆的對話,看看他們的對話中你能發現什么秘密?
2.生合作讀“交流平臺”。動筆勾畫其中的“秘密”。
3.師生交流。
師:說說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羅列“關鍵句”出現的三個地方和作用。
回顧課文、回歸整體、提煉寫法
師:
“小福爾摩斯”們,現在去到本組單元課文中去找找“蛛絲馬跡”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學生小組交流,找出所學精彩段落,師相機出示,讓學生美美地讀;
(2)師:去掉段落這三個“關鍵句”,進行對比朗讀,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總結出“關鍵句幫我們更好理解一段話”,“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聯系生活練習說話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圖。
2.學生自由練說:媽媽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圖學生自由練說:春天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
4總結:
師:看來,關鍵句作用真大啊!同學們發現了這么重要的一個寫作方法,以后習作中我們一定要記得用上喲!
設計意圖
“交流平臺”在平常上課中很容易被老師忽略,要么是老師不太明確要求,要么授課時“一筆帶過”。事實上它的.存在對學生“習得”過程中的學習方法、寫作手法等提煉具有指導意義。用“以段代段”的理念,借助課外閱讀段落,引領學生在充分交流中發現、在發現中學會總結,在總結中提升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這也符合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里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并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從“天堂”入手,激趣導入
1.在人們印象中,“天堂”是怎樣美好的存在?
板書:天堂
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
2.想象:鳥的天堂應該是什么樣的地方?
(小鳥生活的樂園)
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可以邊讀邊思考:
(1)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間?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每次看后“我”分別有什么感受?請用“ ”畫出有關語句。
(3)鳥的天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復讀書后,在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1.在小組內交流讀書的收獲,討論不懂的問題。
2.全班交流(可以小組推薦,也可以自由發言,交流)
(1)就三個思考的問題集中交流。
①大榕樹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
②“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是什么意思?
③最后一句中的兩個“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引號,有的不加引號?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了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④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為什么“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⑤為什么“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為什么作者說“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⑥為什么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為什么說是“鳥的天堂”而不用鳥的樂園(或世界)? “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將梳理的疑難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質疑解疑成為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四、選擇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你們愿意再仔細地讀讀課文嗎?
1.練習讀課文,重點讀自己最感興趣或最喜歡的.段落。并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讀書的體會或感想。
2.把自己認為讀得最精彩的段落讀給同學聽。
(1)指導朗讀:要讀出榕樹的靜態美,抓住: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綠、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美麗等重點詞語。
(2)想象:是啊!這榕樹枝繁葉茂,綠得多么可愛!一簇樹葉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層層的陽光照在翠綠的葉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陣微風吹來,鮮亮的葉子一動一動,像在長啊長的!請同學閉目想象。
3.關于眾鳥活動的場面。
讀一讀,說說感受:
(鳥多:到處、大、小、花、黑、應接不暇快樂:叫、飛、撲)
五、擴展討論交流:
1.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就是這里的一只小鳥,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地方嗎?
(1)這兒生態環境好。
①這兒環境幽美。
②這兒氣候溫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于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而有生機。
③這兒資源豐富,由于氣候溫暖濕潤,各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就豐富。
④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符其實的鳥的天堂。
(2)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人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繁衍。
2.假如你是一只小鳥,看到這么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你的同伴呢?
小結:榕樹為鳥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環境,鳥在此生活,使得榕樹更能茁壯成長,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是多好哇!它使得人類的家園更加美好。
六、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這時候“我”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1)“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一句中的“回頭看”是什么意思?(體會到留戀之情)
(2)讀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第二個為什么不加引號?(體會到無限贊美)
2.用留戀、贊美的語氣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七、總結:同學們,“鳥的天堂”之所以成為鳥的天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受到人類保護。可怕的是,讓鳥兒自由快樂生活的地方現在已經不多了。如果有一天世界失去了鳥兒的叫聲,看不到鳥兒的飛翔,大自然會變得多么寂寞、冷清啊!因此,我們一定要保護鳥類,為它們創造更美的生活環境!
八、作業: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試將你的做法寫下來。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一、精彩回顧,激發興趣
1.背誦: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板書課題。
3.釋題:西江月(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的題目:晚上走在黃沙嶺的山路上的所見所聞。
4.介紹宋詞:宋詞是繼唐詩后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子,叫做“詞牌名”。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
5.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詞牌名。(如:如夢令、清平樂等)
6.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市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辛棄疾遭貶職后在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7.小結引導:本課三首詩詞都寫了自然風光,那么辛棄疾的詞是如何描寫的呢?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到辛棄疾怎樣的詩詞風格?
設計意圖:由詩及詞,學生由自己的學習儲備進入新的學習領域,把了解詩詞風格作為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富有挑戰性,能激發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品讀詞句,感悟內容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試著畫出節奏。
2.照著老師的樣子朗讀這首詞。
3.品讀上闋:
(1)出示內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自讀自悟:
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聽到的分別用不同的符號標注出來。
(3)交流:
①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稻子。
聞到的:稻花香。
想象豐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豐收的圖片,圖文對照,理解詩句意思。
②聽到的:蟬鳴、蛙聲。
(4)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夏夜?(清幽、靜謐的夏夜)
(5)配樂有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后一句讀出“喜”。朗讀時,前一句語氣輕一些,后一句語調上揚,突出欣喜之情。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設計意圖:“詞”的教學重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鍵處給予巧妙引導,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容,然后通過品讀悟情,媒體煽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與詞產生共鳴。
4.品讀下闋。
(1)過渡: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如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
(2)出示內容: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3)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4)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天空中輕云飄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5)此刻他的心情怎樣?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6)質疑引讀: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轉溪橋忽見。(拐個彎轉過小溪上的小橋,頓時發現它就在眼前。)
(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心情。
(8)指名讀,比賽讀。
(9)配樂朗讀。
5.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6.有感情朗讀整首詞。
設計意圖:該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去感受和體驗詞的優美意境,體會詞人的心境,又通過美麗的畫面和音樂,創設出其樂融融的學習情境。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豐富了文本的內容。
三、詩詞對比,感受不同
1.回顧宿建德江,讀一讀。
2.說說同樣寫的是月夜景色。這兩首詩詞中作者的情感一樣嗎?結合詩句說一說。
3.宿建德江表達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體現一個“愁”。《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表現的是詞人面對美麗月夜,豐收之景的愉悅之情,對田園生活的怡然自得。
4.分別朗讀這兩首詩詞,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5.交流其他描寫月夜的詩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對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對親人的思念)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悲愴郁憤)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比閱讀,來感悟不同詩詞。即使寫是的同樣的意象,由于所處的環境不同也可以表達不同的心境。本環節以這首詞作為一個生長點,引發學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詩詞,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轉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四、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1.朗讀本首詞并背誦默寫。
2.搜集辛棄疾的其他詞作讀一讀。
設計意圖:適時、適度拓展閱讀課外相關古詩,有利于學生更多、更好地進行積累。
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夏夜 清幽 靜謐
豐收景象的喜悅 峰回路轉的驚喜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詩詞,教學應該努力在朗讀、感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誦讀吟唱中升情。“詩詞”的教學重在想象、品讀、悟情。教學過程中,我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鍵處給予巧妙引導,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容,然后通過品讀悟情,畫面煽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與詩詞產生共鳴。
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備課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去感受和體驗詩詞的優美意境,體會詩人的心境,我設計了通過美麗的畫面和音樂,創設出其樂融融的學習情境。這樣做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趣,也豐富了文本的內容。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達自己對詩詞的感悟,再一次促進學生與課文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作為一個生長點,引導學生去搜集詞,吟誦詞,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轉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胸、婉”等5個生字,會正確讀寫由“散、誠”等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透過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神態描寫,體悟他們的心理活動。
4、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聚焦重點
師:今天這節課咱們繼續來學習《灰雀》,齊讀課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課文中的灰雀嗎?(課件出示:“xx的灰雀”)
(讓學生自由填寫,并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理由,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回顧
故事情節,談出不同感受,為下一步的習作鋪墊。)
師:說得多好啊!看來大家對這個故事已經有了各自初步的感受,不錯!讀書就應該如此。
(卡片逐個出示詞語:惹人喜愛、白樺樹、胸脯、婉轉、列寧、男孩、仰望、面包渣、找遍、歡蹦亂跳。)
師:下面老師再考考大家,這些詞語已經跟你們都見過面了,還能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1、認讀“惹人喜愛”: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灰雀很惹人喜愛?
2、認讀“白樺樹、胸脯、來回跳動、婉轉歌唱”:的確,這是幾只多么可愛的灰雀啊!
3、出示詞語卡片認讀“列寧、男孩”:它們贏得了誰的喜愛?從哪兒看出小男孩喜歡灰雀?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
板書:
列寧、男孩。
4、認讀“仰望、面包渣”:你又從哪里感受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用文中的詞語或句子說一說。
5、認讀“找遍”:是啊,列寧每天都去看灰雀,還給他喂吃的,可是有一天突然發現其中一只灰雀不見了,列寧在周圍的樹林──?此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誰來說說?
6、認讀“歡蹦亂跳”:可是第二天這只失蹤的灰雀又在枝頭──?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回到灰雀失蹤后的情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第三至第十自然段,從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聚焦“列寧的一言一行”,體會他對灰雀的愛,對小男孩的循循善誘。
課件出示:
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列寧問:“會飛回來嗎?”
1、自由讀,同桌合作讀,齊讀:
合作時要注意方法,特別要學會聽同桌讀的本領,聽后認為他讀得不錯,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表揚表揚他,認為讀得不夠好,就應該幫他指出不好在哪里,或者和他一起再讀一讀。
2、學生交流:
對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3、是啊,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都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4、列寧真的以為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嗎?引導學生明白他是想通過表達對惹人喜愛的灰雀的擔心,使孩子內心受到震動、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
5、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列寧的話。
三、聚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體會他對灰雀的愛,感受他知錯就改的好品質
課件出示: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1、請學生用剛才的方法學習小男孩的話。
2、交流體會男孩的心理活動過程:
⑴男孩說話時為什么要停頓一下呢?他心里會想到什么?
⑵孩子擔心列寧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說又不敢說。
⑶“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男孩說這句話時,他“看看”列寧,
這個“看看”表明他已經下定決心,鼓起勇氣的心理變化過程。
“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進一步說明了男孩決定改正錯誤的心變得更加堅決。
3、指導感情朗讀小男孩的話。
四、整合對話
對比列寧和小男孩對灰雀的愛,進一步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愛護,男孩知錯就改的誠實品質。
課件出示:
“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
1、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同桌讀、男女對讀。)
2、師相機小結過渡:
其實列寧和小男孩都非常喜歡這幾只灰雀,只是他們愛的方式不同,引導學生明白: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第二天就把灰雀放回了樹林。
課件出示畫面:
灰雀在枝頭歌唱,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理解第11至13自然段。
1、自由讀最后三段話。
2、師:看,可愛的灰雀又在枝頭歡唱了,此時的它會對列寧說點什么呢?又會對小男孩說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灰雀在枝頭歡唱,好像在對___說:
3、理解:列寧為什么不問小男孩而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列寧對小男孩的尊重和愛護。
4、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此時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出示句式:
小男孩在心里默默地對___說:“______。”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知錯能改的好品質。
5、激情總結:
列寧對灰雀的愛感動了男孩,他對男孩的尊重和愛護也贏得了男孩的喜愛,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五、快樂作業
1、指導書寫:
“或、者”等六個生字。
2、任選一題,寫幾句話:
⑴學了課文,我想對列寧說:“________________。”
⑵學了課文,我想對小男孩說:“________________。”
⑶學了課文,我想對灰雀說:“________________。”
學了課文,我想對每一個人說:“________________。”
3、拓展:觀看搜集到了人與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的思想感情,升華文章的主題。
板書設計:灰雀
愛愛
列寧更愛男孩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為兩課時。有以下幾點反思:
1、在導入部分,我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喚起他們已有的感受與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2、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課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資料提供給學生,雖然這樣做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知識整合。從課堂教學的反饋來看,讓學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徑地收集資料,效果會更好。
3、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列寧的言行,神態、感受對灰雀的喜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在這點的處理上我有意設計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希望能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學時,缺乏對學生問題的及時有效引導,這部分內容學生學得有些被動,教學氣氛略顯沉悶。
4、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雖然意識到要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學會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因此在教學第一段時,我滲透了一些有關描寫動物的寫作方法,但深入得還不夠,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如當時讓學生照樣子說說,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
5、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積極有效地評價,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但我在教學中,評價方式太過單一,只有師評,還應該給學生提供自評與互評的機會,這樣做會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一、學習目標:
1.學習古詩《池上》,會認詩中的生字,會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詩中兒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二、重難點:
能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課前準備:
1.制作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教師)
2.自學字詞,熟讀課文。(學生)
一、回顧引入。
1.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古詩,指名背誦。
2.揭題,釋題。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出示課文插圖課件,引導學生借助圖畫說出圖畫大意。
(1)學生展示平時積累的古詩。
(2)自由發言,互相補充。預設:“池上”就是荷花池里。
(3)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表達,說清楚誰在干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質疑。
1.出示學習要求。
自學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
二讀:畫出生字,記住字形。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
2.指導學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2)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1.按照學習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圈畫生字,識記字形,輕聲讀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生字。
(1)自己練讀、開火車讀。
(2)同桌對讀,檢查。
三、再讀感悟,解決疑問。
1.出示課文中的插圖,過渡:《池上》這首詩,寫的就是圖上的事情。讓我們看看圖,請大家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3.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4.組織小組合作交流每句詩的`意思。
5.組織全班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6.指導朗讀:全詩語速平緩,語氣輕松活潑。要讀出小娃天真機靈、調皮可愛的形象。
7.指導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邊范寫邊強調書寫要點。
3.組織學生描紅、臨寫。
4.組織全班展示。
(1)認真觀察要求會寫的生字,交流書寫要注意的問題。
(2)仔細觀察教師范寫。
(3)描紅、臨寫。
(4)全班展示。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春天美景,感受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古詩,弄懂詩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兒童生活情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春天的腳步",昨天我們學習了本單元《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詩《絕句》,誰來給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們來學習本課的第二首古詩《村居》,伸出手來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你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嗎?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高鼎所寫。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朗讀,指名讀,讀詩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有讀出節奏和韻味。
3、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4、這首詩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誰來提出來?
拂堤:輕拂著堤岸。
春煙:春天騰起的煙霧。
散學:放學。
紙鳶:風箏。
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嗎?先自己說一說,然后再和同桌進行交流交流。
三、品詩古詩、感悟詩情
1、出示前兩句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1)指名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這兩句詩中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樣的?這綠綠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長,真是惹人喜愛,你們還想去讀一讀另外一些詩人筆下的小草嗎?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詩人寫詩時所處的時間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盡同一種事物,也會呈現中不同的狀態。
(3)這拂堤的楊柳真美!我們還學習一首描寫柳樹的古詩巜詠柳》,指名讀、齊讀。
(4)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兩句詩。這首詩前兩句寫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春景嗎?
2、出示三、四句古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過渡)這迷人的春景,不僅吸引了我們,更讓一群孩子歡樂不已。誰來讀一讀后兩句詩。誰來說說后兩句話的意思?誰放過風箏呢?誰來給大家描述一下放風箏的景象?
(2)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這兩句詩寫人物的活動,寫了孩子們放學后放風箏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滿了生機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3、閉目想象,老師有感情的范讀。
4、齊讀古詩,背誦古詩。
5、指導書寫生字。
四、布置作業。(任選兩項完成)
1、背寫古詩《村居》。
2、摘錄描寫春天的詩句。
3、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寫下來。
板書設計:
村居
景(美麗) 人(生機)
贊美熱愛春天
教學反思:
《村居》寫的是詩人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的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古詩是一幅有聲的畫。在學習古詩時,我首先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聽到了什么?學生就會大膽交流:看見鶯在天上飛來飛去;小草長出來了;楊柳樹也發芽了,長長的枝條垂下來隨著春風輕輕地擺動,輕撫著堤面;孩子們放學了,在放風箏;煙囪里冒出了縷縷炊煙。聽到了鶯的鳴叫聲;孩子們的歡笑聲;下課的鈴聲。這樣學生和詩人一起走進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賞那醉人的美景,從而使學生漸入古詩意境,達到人入畫中、人融畫中。
情感是古詩的魂。學生主要通過情感體驗而喜歡讀古詩,在學習“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時,我特別注重創設情境,從情感體驗為主線,首先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放紙鳶的樂趣。再引導學生交流情感從而體會詩人所表達的對春天的喜悅和贊美。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認識“霧、蒙、翅、膀”等5個生字,聯系上下文與實際理解“霧蒙蒙”“幽深”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霧、蒙、翅、膀”等5個生字,聯系上下文與實際理解“霧蒙蒙”“幽深”等詞語。
難點:掌握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如聯系上下文、聯系實際、組詞法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游戲導入:看到這個字——鳥,大家想起哪些成語或是詩句呢?
小鳥依人
鳥語花香
百鳥朝鳳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杜甫《望岳》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大家對鳥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來學一篇和鳥有關的課文,請看到課題:父親、樹林和鳥,看到課文題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嗎?父親、樹林和鳥之間是什么關系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讀感知,疏通字詞
(一)初讀全文,標出自然段,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疏通長難句。
父親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1、指名學生朗讀,檢查初讀效果;
2、指導朗讀:長句子要注意停頓,幽深的霧蒙蒙的這兩個詞語比較難度,大家可要都準確啦!可以重讀望了又望,聞了又聞,來表示強調!
3、學習一類字:霧、蒙,。
①我們先來看霧字,上下結構,一個雨字頭,一個任務的務,請注意雨字頭寫扁,同學們看過霧嗎?
②再來看蒙字,這是個多音字,同學們知道嗎?它有三個讀音。蒙字也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中間有兩筆短橫。
4、聯系實際理解字詞:霧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學們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的方法,你看過霧嗎?有霧的時候是怎樣的呢?這句話中還有比較難懂的詞語——幽深,我們可以通過組詞法來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靜/深遠的意思;那現在請大家想想這是怎樣一個樹林,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我茫茫然地望著凝神靜氣的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
1、指名朗讀;
2、理解字詞:凝神靜氣、兀立,同學們可以聯系上下文和結合實際去理解,同學們請起立,我們來演一演父親,像父親一樣望一望。
3、通讀一類、二類字詞。
(三)學習一類字:這篇課文中還有這些字需要同學們學會書寫,請同學們準備好《寫字本》,我們先來讀一讀這些字!
1、一類字按結構歸類;
2、重點學習:鼻、翅、膀三個字;
3、每個字描紅兩遍,臨帖兩遍。寫好了同桌交換互相評一評。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觀看朗讀視頻,在文中圈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時間是一個春天的黎明,地點是滹沱河岸的一片樹林,人物有我和父親,事件是父親和我在樹林里談論鳥兒。
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課后作業:完成本課的《寫字本》;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上網搜集關于鳥兒的百科知識。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等7個生字,會寫“鶴、宜”等10個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3.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通過對比的手法和從多角度描寫白鷺的美。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一課時
一、謎語引入,介紹資料。(出示課件2)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則謎語,這是一首古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對,是白鷺,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出示白鷺的圖片)今天我們就學習現代杰出文學家郭沫若的《白鷺》這篇課文,同學們知道郭沫若嗎?(板書:白鷺)
2.展示交流有關郭沫若的資料。(出示課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劇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選自《郭沫若全集·文學篇》,寫于1942年10月31日。《白鷺》也作《鷺鷥》。白鷺就是鷺鷥,它是鷺的'一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魚蝦等。
3.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謎語引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增加學生的詩歌積累。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出示課件4)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帶著以下問題默讀課文:(出示課件5)
(1)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2)作者描繪了幾幅圖?分別給這幾幅圖取一個名字。
(3)作者對白鷺是怎樣的情感?你能找出相應的句子嗎?
(4)你能給課文分成幾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么?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非常重要,這是在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同時也是在掃清閱讀的障礙,為接下來的理解分析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交流自學成果,解決問題。
師:這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這個特點希望同學們用一個詞語總結出來。
(板書:白鷺-----外形美)
作者描繪了幾幅圖?你分別給它們取了什么名字?
(板書:清田獨釣圖。(出示課件7)
清晨望哨圖(出示課件8)
黃昏低飛圖。(出示課件9)
我們可以給課文分成幾部分?
生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師總結:
這篇散文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總體介紹白鷺的美。
第二部分(2-10)從不同方面介紹白鷺的美。
第三部分(11)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再次表達對白鷺的贊美之情。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下一環節的教學打下基礎。】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白鷺,明白了白鷺的美,體會到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可以說,這一課是很有收獲的。
六、布置作業。
1.掌握課后生字詞。
2.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背誦優美的段落,讓學生積累優美的語句,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愛好。】
課堂作業新設計
一、讀拼音,寫字詞。
1.這個xiá zi( )里裝著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師送給我的禮物。
2.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歡在這里停留。
二、選詞填空。
嗜好愛好
1.打籃球是我的( ),因為打籃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增進大家的友誼。
2.他有吸煙這個不良( ),因此身體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仿寫比喻句)
xxxxxxxx是xxxxxxxxxxxxx。
2.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改為陳述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_
四、“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說說你對這句話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口哨2.白鶴
二、1.愛好2.嗜好
三、1.我們祖國的花朵
2.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蘊含在常見的事物中,我們往往因為常見而忽略。我們應該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常見事物中的美。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準備: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爬山虎實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回憶舊知識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三、對課題質疑,提出目標
從課題上看,你認為課文主要寫什么?還會寫什么?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爬山虎的腳有那些特點?四、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字詞,理出重點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交流反饋: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四、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話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自瀆第三自然段
2、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交流反饋:為什么這樣畫?
3、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
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4、實物對照,朗讀。
交流話題:怎么爬的
1、自讀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2、覺得有趣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交流話題: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五、總結評估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六、引發期待,布置作業
1、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葉子也與眾不同哦,同學們可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我們下堂課在交流吧!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課后評析: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反思我這堂課,有效體現在:
1、圍繞重點目標,展開教學,課一開始,就告知學習任務,緊緊抓住腳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中研讀,在單位時間內解決重要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
2、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們學習的全體參與性。利用實物,有選擇地運用教學軟件來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我認為這些運用沒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5-16
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1-23
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01-09
部編版語文烏鴉喝水教學設計12-05
關于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0-02
部編版上冊語文園地教學設計04-12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經典【15篇】05-17
部編版語文母雞教學設計(精選10篇)07-11
部編版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經典【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