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5篇【通用】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
新課程要求我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所以對《李廣射虎》一課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出示《塞下曲》,讀詩悟詩,質疑。
二、讀準課文,通過小組交流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
三、聽寫三組詞:
神勇無比 將領 據說 邊境
月色朦朧 搜尋 拈弓搭箭 硬弓
隨從 獵物 驚呆 扎進
從中任選一組詞同桌互相復述課文內容,集體討李廣是個怎樣的人?相機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四、課本劇表演。
1、以課文為載體,找出人物的動作、神情和相應的環境。
2、展開合理的想象,補充人物的對話。
3、自選伙伴合作表演。
五、課外延伸
出示李廣射虎的“文言”: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
讀一讀,說說其意思
六、背誦《塞下曲》
七、作業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完成:
1、找一找盧綸另外五首《塞下曲》
2、聯系課文說說《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
3、默寫《塞下曲》。
4、練筆:用“月色朦朧、影影綽綽”說幾句話。
整個教學設計旨在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綜合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和課堂實效。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2
教材解析
本單元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小故事大道理。這樣的主題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相契合。
整個主題又分為兩部分,一是你讀過這本書嗎,向學生推薦了《中國古代寓言》這本書,旨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繼續深化本單元的學習寓言,理解道理這一主題。二是相信你可以讀更多,向學生推薦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這三部外國著名寓言集,旨在引導學生打開世界寓言寶庫的大門。
教學目標
1、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2、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感受世界寓言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本采取讀書報告會的形式進行,教師制作相關PPT。
學生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
教學過程
一、飽覽寓言悟真知
1、在《中國古代寓言》中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進行小組內部交流。
(1)運用復述故事的方法,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介紹一則寓言故事。
(2)把這則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講清楚。
(3)小組內部進行故事整合,選取有代表性的,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
2、小組之間交流彼此準備的寓言故事。
(1)復述故事時,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態。
(2)講述道理時,講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
【設計意圖:本節的形式是讀書報告會,因此需要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在匯報自學成果過程中,與其說復述故事,不如說表演故事。這樣可以將學生的語素養充分表現出。】
二、放眼海外讀萬卷
感受《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一個炎熱的夏日,狐貍走過一個果園,它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狐貍想我正口渴呢。于是它后退了幾步,向前一沖,跳起,卻無法夠到葡萄。狐貍后退又試。一次,兩次,三次,但是都沒有得到葡萄。
狐貍試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功。
最后,它決定放棄,他昂起頭,邊走邊說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比喻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在生活中尋找創作的素材,談談自己的希望,鼓勵學生談出新意,而不是天馬行空地空想。
2.學習運用“植物嫁接法”把自己心中的希望嫁接在大自然的景物上,賦予景物生命的力量,在“物化”中表達自己的心聲。
教學過程:
一、希望暢想
師:有希望就有夢想,同學們心中一定有很多的夢想,有夢的明天是美好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自己的世界與你的朋友們談談你的希望好嗎?(板書:希望)
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希望……/
當你高興的時候,你希望……/
當你后悔的時候,你希望……/
你看到……會希望……
你聽到……又會希望……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交流后,每組選一個代表發言。)
師:希望從生活中來,希望在生活中長大。因為我們有希望,所有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充實。
二、移花接木
1.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隨即板書可以引發思考的事物
教學中的簡要記錄:
眼睛——希望不再近視
同桌——希望變得勤奮好學
翅膀——希望飛得高看得遠
口袋——希望有機器貓的萬能口袋……
2.教師點撥
找到你希望中的奇特點,在希望中要包含美好;在希望中學會講述一點道理。
指名答——你希望中的美好與奇特。
3.范詩賞析
小小的希望
我有一個小小的希望。
我希望能有那么一天:
小鳥能聽懂我的話,
我也能學會講小鳥的話。
那樣,我就可以告訴它們:
“不要往那邊飛,
有個獵人正舉著槍;
也不要到這里來,
這里張著捉鳥的網!”
我希望和小鳥一起飛,
到沒有危險的地方。
我躺在林中的草地上,
望著綠葉間的小鳥,
用我們彼此都能聽懂的話,
交談著永恒的春天、樹林,
還有越來越多的花園……
⑴自由讀,詩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因此,他的希望是 。
⑵說說這首詩中的希望的美好與奇特:希望人類愛護小鳥、美化環境;小鳥懂得人類的語言,我和小鳥可以自由的交流。
⑶誦讀
4、找到與事物的聯系點,例如從看到人類傷害小鳥,想到自己能講話,如果小鳥能說話,美好的希望可以實現。那么可以說些什么?
根據這個創作的思路,再次說說自己的希望。——(從自己的角度轉移到事物上)
三、學生創作
1.啟發引導
以眼睛為例,可以從幾種小動物的眼睛著手,引導學生講述預防近視的道理。
注意點:從自己講述的希望中,搜尋特點,然后把這幾點嫁接在事物上。接著從找到的事物的角度抒發自己的情感。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全文共1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列寧在郊外養病期間,每天都到公園散步,他非常喜歡公園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講有一天,列寧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以為它凍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只是堅定地說,灰雀會飛回來的。第11~13自然段講第二天,列寧果然又看見了那只灰雀,但他沒有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發展,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為什么說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及小男孩的認識過程。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二、教學重點:
1、認識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保護鳥類的教育。
2、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教學難點:
1、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2、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四、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閱讀法
五、教學課時:兩課時
六、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
2、教學掛圖。
3、多媒體課件。
4、收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三.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學生描紅、摹寫。
第二課時
一、貼圖導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4、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5、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四、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板書:
惹人喜愛每次……都要…… “沒看見”
經常帶…… “一定會飛回來”
可惜果然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問》講了一件孫中山小時侯學習的故事。選編這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不懂就要問”的好習慣。學生在學習時,要體會孫中山不懂就問、敢于質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要問”的好處。
二、學情分析
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并提出了對這類課文教學的要求: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借助“閱讀提示”進行自學,教師在課文重點處,在學生疑點、難點等處適時指導,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五、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理解為什么孫中山寧可冒著挨打的危險,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質疑課題
1.播放視頻《孫中山》,讓學生了解孫中山生平。
課件出示:
孫中山是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稱為國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揭題:不懂就要問。(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了解略讀課文。
(1)在學習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瀏覽這篇課文,看看它跟前面兩篇課文有什么不同。
(課題帶*,課前有閱讀提示,課后沒有田字格生字等。)
(2)引領學生明白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背誦例圈段練
背誦記誦照例圈出一段練習
背書誦讀例如圓圈段落老練
背叛朗誦例外圈套段意熟練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涂呆戒厲挨楚
糊里糊涂涂抹嚇呆戒尺厲聲挨打清楚
面糊涂色呆住戒掉嚴厲挨宰楚楚動人
養家糊口涂料驚呆戒酒雷厲風行挨批楚劇
(1)指名讀,相機正音。
“頌”是平舌音,“背、圈、挨”是多音字。“背”的另一個讀音是“bēi”,背包。“圈”的另兩個讀音是“juàn”(組詞:羊圈)和“quān”。“挨”的另一個讀音是“āi”,挨家挨戶,挨近。)
(2)開火車認讀、識記。
(3)摘蘋果識字游戲。
4.理解詞語。
(1)詞語解釋:
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
咿咿呀呀:形容聲音,課文中指學生們的讀書聲。
照例:依照慣例或常情。
霎時:形容極短的時間。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戒尺: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體罰時所用的木板。
(2)詞語積累。
表示安靜的四字詞語:
鴉雀無聲萬籟俱寂無聲無息悄然無聲夜深人靜噤若寒蟬
5.指生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讀,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句子是否讀通順。
(三)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參照閱讀提示,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同桌交流、匯報。
(孫中山小時侯在私塾讀書,想要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地向先生提出問題。)
(四)品讀感悟,重點點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你覺得有新鮮感的詞句,在小組內交流。
2.學生交流、匯報。
(1)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候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①師生合讀這一段。
②孫中山小時候,私塾先生是怎樣教的?學生怎么學的?
(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于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③你覺得這樣學習,效果好嗎?(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
孫中山功課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出色,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看出來的)
(3)于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①“壯著膽子”說明了什么?(說明當時的教學方法不允許學生這樣提問,孫中山這一問是冒著被戒尺打的風險。)
②孫中山的學業很出色,他為什么還要甘冒風險向先生提問呢?(他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希望進一步理解課文意思。)
(4)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說道:“你會背了嗎?”..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討論問題: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同學們的反應是什么?先生的態度一開始怎樣,后來又是怎樣?為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詞語“嚇呆了、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進行體會。)
(5)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誰來說說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
(這段話寫出了孫中山壯著膽子問的原因和孫中山對“學問”的理解,反映了他的好學精神。)
②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五)拓展延伸,學習精神
1.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了弄清楚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學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樣做的?
(1)小組內討論。
(2)全班交流。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把《不懂就要問》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不懂就要問
弄清楚道理
不懂就要問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6
【課前解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故事講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們覺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嘗試著做圓帽子像碗一樣扣在頭上。再后來在方帽子店的對面開了一家各式各樣的帽子店,人們逐漸進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事物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關注略讀: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有所不同,教學目標指向“粗知文章大意”。呈現方式也不同,在文前有“學習提示”。本文中“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內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是對前面精讀課文中學到的復述方法的遷移運用。
關注課文插圖:插圖中,在方帽子店門口,兩個扣著方帽子的大人,看到戴著圓帽子的小孩時一臉驚訝。課文插圖與故事內容相對應,有助于圖文對照,理解故事內容,感悟故事主旨——時代在發展,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
關注寫作特點:課文能對比的手法表現新舊事物的不同與更替的原因。如:方帽子與圓帽子,大人與孩子對待方帽子、圓帽子的態度,兩家帽子店,人們戴上不同帽子的感受。對比在文中處處可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關注課后拓展:
◇有關創新的名言:
茍日新,日日新。
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
不斷變革創新,就會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可能會變得僵化。
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教學目標】
1.認識“櫥、改”等6個生字,讀準“嚷、溜”2個多音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舊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規律。
3.能說出故事中讓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內容,并復述這部分內容。
【教學重點】
1.懂得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的道理。
2.了解故事內容,復述故事內容。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櫥、改”等6個生字,讀準“嚷、溜”2個多音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舊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規律。
3.能說出故事中讓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內容,并復述這部分內容。
【教學過程】
一、生活入手,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說到帽子,大家都很熟悉。你們喜歡戴什么樣的帽子呢?可以從質地、形狀、款式等方面說一說。
學生交流。
預設:舒服的、流行的、漂亮的等等。
出示課件1:
2.各式各樣的帽子,同學們是各有所愛。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頂奇特的帽子,你們瞧!這樣的帽子戴起來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出示課件2:
學生交流。
預設:看上去硬邦邦的,戴著不太舒服。
3.想一想如果有一家只賣方帽子的店,你覺得這家店的生意會怎么樣?
集體交流。
4.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到方帽子店去看一看。
出示課件3:
(設計意圖:從生活談帽子、談感受入手導入新課,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一遍。教師提出讀書要求。
出示課件4:
2.認讀詞語
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詞語寶寶從課文中跑出來,你還認識它們嗎?
(1)帶拼音,男女對讀詞語
(2)去掉拼音,指名讀
出示課件5.6:
(3)理解詞義
理解“櫥窗、古董、一溜煙”的詞義。
出示課件7.8.9:
3.識記生字
(1)指名讀,注意讀準字音。強調“櫥”是翹舌音,“筒、董”是后鼻音。
出示課件10:
(2)學習多音字“嚷、溜”
出示課件11.12:
(3)說說識字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
出示課件13:
②開火車組一組
出示課件14:
(設計意圖:先解決生字新詞問題,讀準字音、理解詞義,為閱讀理解課文打下基礎,掃清障礙。)
三、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默讀課文,厘清脈絡。
出示課件15: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
出示課件16: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結構,層層深入,便于學生整體把握好文本。)
四、默讀課文,細讀感悟
1.說說你最意想不到的內容
出示課件17:
預設1:大人們明明戴著方帽子不舒服卻不肯改變。
點撥:從“總是”“一直”我們可以看出大人們的思想保守,不愿改變。
出示課件18:
預設2: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自己兒子戴圓帽子時惱羞成怒。
點撥:從對方帽子店主人和兒子的語言、動作描寫中可以看出他的固執己見,對于新生事物不能接受。而他的兒子則不同,適應時代的發展。
出示課件19:
預設3:方帽子店不肯改變,還和新帽子店互相較勁。
點撥:從不同的廣告詞中可以看出新帽子店順應潮流,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方帽子店
卻仍然堅持。
出示課件20:
2.人們最終選擇了什么帽子?方帽子的結局如何呢?
指名交流。
出示課件21:
3.師小結,引導學生明白道理:時代在發展,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板書:時代在發展,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
出示課件22: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來解決提示中的'主要問題,引導學生啟發思維、分析
理解課文,輕松掌握內容、明白事理。)
五、遷移學法,練習復述
1.借助表格、復述內容
請同學們回想25課,借助表格復述故事的方法,來復述課文中你最意想不到的內容。
出示課件23:
2.練習復述11——16段,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出示課件24:
3.集體交流、教師點評。
出示課件25:
(設計意圖:借助25課學習的借助表格復述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到本課的復述中,學以致用。)
六、課后作業
結束語: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26課,明白了時代在發展,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的道理。課后同學們可以搜集一下關于“墨守成規、不思變通”的故事,與大家交流分享。
出示課件26:
(設計意圖:在收集資料和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七、板書設計
26*方帽子店
時代在發展,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
【課后反思】
《方帽子店》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們覺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們嘗試著做圓帽子像碗一樣扣在頭上,很舒服。人們逐漸的進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為古董。這個故事提醒人們事物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首先在學生初讀課文后,解決生字詞,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著根據學習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自主交流哪部分內容是讓人“最意想不到的”。讓學生在自讀思考中明白事理。最后進行方法遷移,練習復述。通過借助25課的表格法進行復述,不但讓學生對新知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復述的一種方法程序結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
教學中只有真正地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我的教學還應加強以生為本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讀中感悟”,讓學生多動口,多動腦,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注意讓學生適時地進行拓展訓練,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7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后,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后的資料袋為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為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后提供的關于孔子的介紹,都屬于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為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后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系,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么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于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后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并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于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為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后并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后自覺主動地進行。至于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對于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盡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后關于圣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后關于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于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后共同交流。對于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盡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能通過閱讀和想象,感情詩的意境、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朗讀、感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知作者
1、今天,余老師和大家學習一首古詩,相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能夠得到進步和提高。
2、這首詩就是——(板書:舟夜書所見)請同學們齊讀詩題,感謝同學們嘹亮的嗓童,請看看余老師的手勢再讀一遍詩題。(手勢突出“舟夜“和”書“,以及”書“和”所見“之間的停頓。)
3、讀了詩題,聰明的小朋友能不能從中了解到一些詩的內容呢?(在教師的手勢提醒下,學生回答:一夜晚,詩人在船上把看到的景色寫了下來。只有可能學生對“書”的意思產生聯系,教師以“書寫”一詞引導學生理解。)突出“所見”一詞,并在課題下的“所見”一詞下劃橫線。
4、那首詩的作者是誰呢?請大家把書翻到89頁,誰來告訴大家?(可以由經常讀課外書,識字多的同學說出“棵”、“慎”、“行”的字音。實在不會就查字典)(教師板書:查慎行)詩人棵慎行,同學們認識嗎?這樣吧,我們這兒有一段關于詩人查慎行的介紹,咱們來看一看。(出示課件,你知道了什么?)[點評:導題快慢,運用激勵性評價激發了學習興趣和信心,依照讀題情況,用手勢點撥,領悟了題意,豐富了語感,進而自主了解作者。]
二、整體感知,讀正確讀流利。
1、在學習古詩前,讓我們回憶一下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對學生學情地及時把握)
2、那咱們就來讀讀這首古詩吧。把字音讀準,把古詩讀流利,自由讀,開始吧!
3、(出示課件)指名讀。(評價:感謝學生們地大膽朗讀)
4、正音:
1)見:xian。回憶《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xian)牛羊。“讀字。再讀一讀這行詩,(指名:多讀,再齊讀。)
2)螢:(ying)后鼻音,保(cu)平舌音,讀字,再分讀一讀這兩行詩。(滲透節奏感。)
5、邀上你的好伙伴讀。(評價:感謝好伙伴地友情朗讀,善于捕捉詩的節奏美,)
6、讀(評價、感謝同學們正確流利地朗讀)
7、教師指著“所見”一詞,詩人看見了什么?學生自由交流,重在對古詩地了解和感受。)(評價學生有自己的感受)
[點評:關注真實地學情,落實“實”字。把新的學習,建立在自己的學習和方法上。不走過場,生字正音。帶入每一行詩,再讀,教師的角色正確定位于“平等者的首席”,抓住題眼“所見”一詞,引導學生整體感情。]
三、精讀品味,有方法指導的想象體驗。
1、到底作者看到了怎樣的景色?為了進一步學習古詩,下一步,我們該干什么?回憶我們在第二組課文學到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抓“理解重點詞句”與“理解”的途徑,主要有: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結合生活實際等等)
2、小組合作學習,幾個同學湊在一塊,[先讀一行,再找一找重點詞,,說一說作者看到的景色,其他同學可以補充,修正。咱們就這樣讀一行,找一行,說一行,一行一行地學習古詩,(學生小組學習時,教師適時參與,和學生共同感受“漆黑無月”,“閃爍微光”,“層層細浪”,“水里的微光散開,,星光跳動”,兼顧每一個學習小組,表揚小組合作學習好的)
3、全班交流
1)(出示課件:前兩行及配圖)指名讀,多指名,說說重點詞語,談談自己體會,適時出示“孤光”一詞,讀詞,解詞,孤零零的感覺你是怎么體會到的?聯系第一行詩,輕聲讀一讀,邊讀邊體會。指名說一說,讀一讀。(評價學生時應與其產生共鳴,并致力于培養語感,景象美韻律美,)而且這點光怎么樣?(板畫)齊讀第二行,出示“螢”字,讀字,解字,小朋友平時見過螢火蟲嗎?什么樣的?把你告訴到的讀出來,范讀。指名讀。男女生讀。組織學生評價。(指導學生評價,可以說出自己聽讀時的感覺,也可以談自己的朗讀建議。)
2)(出示課件,后兩行及配圖)方法同上。出示“簇”,讀字,查字典,解字。(邊板書)當微風吹拂河面,泛起層層波浪,怎么樣了呢?齊讀第四行,出示“散”字,讀字,解字。什么散開了?散成什么樣兒了?(引導學生依圖展開想象)(評價:感謝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給我們帶來了富有童趣的體驗,)指名讀,評價,小組讀。
4、在同學們的讀書聲中,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作者見到的景色,你們呢?想不想身臨其境呀?讓我們隨詩人一起走進如詩的美景。(出示動畫課件)
5、交流感受
作者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評價感謝學生的同時,引導學生理出自己的情感,圖畫形成的軌跡,即“學習之法”、“語感形成之法”。)
6、,(出示配音課件)范背
7、自由背、作手勢、指名背、小組背、齊背。
[點評:這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學生通過“自主回憶,選擇閱讀方法,小組合作,讀一行,找一行,說一行”,討論學習,全班交流,體會,感受詩意,詩境,讓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了體現,整個學習過程,學生朗讀課文從正確到流利地有感情,情感體驗活動逐步加深,體現了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引”是教學效率的可靠保證。]
四、延伸拓展,自主學習
1、詩美,景美,學生的背誦更美!真是一群會想象,愛學習的小精靈!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選擇下面的學習內容。
2、(出示課件)指名說學習內容。“小練筆”、“學古詩”這些內容有難度,看看哪位勇敢的同學愿來嘗試。
3、學生分組。
[點評: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延伸拓展以教材、課堂教學為橋梁,向課外語文,生動語文延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內因,鼓勵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主動獲得更廣的知識。]板書設計;
舟夜書所見
查慎行
孤光螢簇散
[點評:這堂課三個主要特點:
“實”是這堂課的第一個特點,體現在
1、處處關心學生的學情,關注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
2、以讀為本,不走過聲,層次分明,且一次有一次的目的。
3、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生發問題,又在思考、想象、交流、討論中解決問題。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這一堂課的又一特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標準標準》)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讀、自司、討論、交流,教師則以學習伙伴的角色,注意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落實語文實踐,引導學生自學自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
這堂課的第三個特點是:對話過程情真意切,這歸功于余老師具備豐富的語文涵養,扎實的語言功底,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她首先自己走進文本,走進學生。其次能根據學生的困惑,巧妙地“點”、“撥”、“引”架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橋梁,把課上到學生心上。)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做一個善良、助人為樂的人。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七色花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珍妮善良、純真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義,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閱讀要求
二、學生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順。
2、按閱讀提示的要求回答問題。
三、自學匯報
1、指名分小節朗讀,匯報朗讀情況。
2、匯報自學的詞句。
3、說一說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4、從這篇課文中都體會到了什么?
5、學生根據自學情況質疑。
四、全班交流,精讀解疑
1、練讀小姑娘使用七色花的經過,分析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
2、分段朗讀課文,說說說珍妮的每片花瓣都是如何使用的?體會小姑娘的`心理變化。
3、你認為珍妮是個怎樣的人?注意讀一讀珍妮所想、所說的話,仔細分析,認真思考,要把你的觀點和看法講清楚。
五、想象拓展
1、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怎么用?
2、把你的想象寫下來,注意寫完后讀一讀,把語句寫通順。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生字、詞音,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神氣十足、左顧右盼、安靜、沉靜、蘊藏、緩和、驚喜等詞語意思。
聯系上下文體會:“異口同聲”、“索性”、“寂然無聲”、“赦免”、“稚拙”等詞語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抓住課文熱鬧——沉默——熱鬧的變化,體會其中變化原因,懂得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也要用實際行動去愛父母。
3、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變化的描寫把“熱鬧”、“沉默”的情形寫具體的,學習“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4、、通過學習課文,根據熱鬧——沉默——熱鬧的表面和學生內心情感變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熟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認識和讀不懂的字句,借助工具書,讀準音,并結合生活實際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師導入:同學們,有一首歌在特定的日子總會被唱起(播放生日快樂歌)。
2、提問:有人記得自己的生日,給自己過生日是一件幸福的事,爸爸媽媽是怎樣給你們過生日的?
今天我們一起讀一篇跟生日有關的文章《可貴的沉默》(板書課題)。
“可貴”就是寶貴,值得珍視的東西,什么樣的沉默這么可貴?讓我們共同走進文章!
設計意圖:音樂激趣,學生討論,即引出課題,同時又為學習下文“學生們討論父母怎樣給自己過生日”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體會詞語意思
1、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討論。
2、結合生活實際重點進行:神氣十足、左顧右盼、安靜、沉靜、緩和、驚喜等詞語的意思交流。
(神氣十足:自以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擺出一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
左顧右盼:形容向左右兩邊看或洋洋自得的樣子。
這兩個詞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是一樣的,引導學生進行體會,為寫下文學生們的沉默做鋪墊,做一個比較大的反差對比。
安靜和沉靜,都是沒有聲音的意思,但沉靜所表述的場景更大,以此反襯出教師內的安靜。
蘊藏:蓄積深藏未露。學生們內心深處有的意識沒有被發現,被察覺。這個沒有被發現、沒有被察覺的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么?引發思考。
赦免:指減輕或者免除對罪犯的'刑罰。不知道父母的生日這顯然并不是犯罪,作者這樣用詞是想說,孩子們從內心真的深刻意識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內疚。這個詞將孩子們因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而感覺自己像犯了錯、犯了罪一樣的神情描寫的很生動。
讀懂了學生查字典查到了“稚拙”兩個字的意思后,合并在一起,體會稚拙寫出來的是動作,而在這寫的是“禮物”,體會這個詞語寫的是禮物稚嫩、不成熟、不完美的意思。然后讀句子,聯系“珍貴”讀懂這個禮物在父母眼中的特點。再回過頭來體會“蘊藏的極為珍貴的東西是什么”,結合上下文讀懂“極為珍貴的東西”“是對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初讀文章,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本課有許多詞是學生日常口語交流見很少見的,因此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和老師的引導等,進一步體會詞語在文中的含義,進而為深入理解文章服務。
三、交流討論后再讀課文,讀正確,讀熟練。
設計意圖:交流后同學們再讀文章,這是又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反復誦讀,會有不同的感受,。
四、再讀課文,嘗試著講述故事。學生離文復述,能夠抓住重點,復述清楚熱鬧——沉默——熱鬧的變化過程和相關情形。
設計意圖:
中年級是復述階段。讀完了課文,讓學生自己把課文內容比較完整的復述下來,到了四年級下學期開始,逐漸地加以簡化——抽取主要的內容,來作出比較簡要的表述。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打基礎。
五、找出:熱鬧——沉默——熱鬧的原因
一開始的熱鬧原因:炫耀有人給自己過生日,洋洋自得,開心幸福的感覺溢于言表。
中間的沉默原因:首先,父母給自己過生日,自己卻連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自責,內心愧疚。
其次,在自責和愧疚的同時,沉默中學生們其實已經開始思考怎樣去做。
最后的熱鬧原因:與第一次不同。討論怎樣知道父母的生日,怎樣給父母過一個生日。
設計意圖:學生在找原因的同時,就是在思考為什么的過程,加上教師的引導:側重對比兩次熱鬧的原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讀1至9段,體會“熱鬧”。
1、(課文1到9段主要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渲染了熱鬧的場面。這和下文中的10到13段寫“沉默”的場面做了一個極為鮮明的對比。)
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找出你認為能突出“熱鬧”的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的詞語、句子找出來大家交流。
語言:“知道!”“知道!”
“當然祝賀了!”“祝賀的!”
(重復出現的回答,語速快肯定,也能體現出熱鬧的場面,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體會)
動作神態:驕傲地舉起了手
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
索性站了起來
(這些動作神態的描寫更能凸顯出熱鬧的場景,引導學生著重體會,學生們的情緒高漲,尤其“索性”一次的使用,使本來熱鬧的場面更加的熱鬧,學生們抑制不住激動地情緒,站了起來,學生可以演一演,可以使體會更加深刻。)
“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這是一個描寫熱鬧場景的重點句,大家驕傲、興奮、自豪。
2、課件出示刪掉了8-9自然段內容,提交學生討論:刪掉課文7-9段行不行。
教師提示:作者在這里就是寫的孩子們談其父母給我們過生日的時候情形非常熱鬧。作者用了八個自然段來寫這些內容。如果,我們用6個自然段來寫行不行?
教師引導學生講刪掉的和原文對比,體會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
要點:沒有了“越來越多熱鬧的程度”,刪掉后,場面就不如原來熱鬧了。原文不但寫了語言,還寫出了孩子們越來越熱鬧的行為。
指導學生讀課文8-9自然段,體會“越來越多”是怎么寫出來的——
“孩子們的行為變化和‘幾乎所有’”,寫出了開始提問時候沒有的“熱鬧程度”。
抓住“驕傲”,體會學生當時“自豪、驕傲”的心情,體會驕傲的含義——內心想到了什么是驕傲的,自豪的?
練習朗讀,讀出“越來越多熱鬧”的氣氛。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圍繞“熱鬧”這一個意思來寫的,了解一段話中哪些句子是圍繞一個意思來寫的(讀懂句子之間的聯系);明白:驕傲地舉起了手、神氣十足地左顧右盼、索性站了起來、“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這些都是為了把熱鬧寫具體而服務的。
二、讀10到13段,體會“沉默”的可貴。
1、讀課文10到13段,再結合前邊我們交流的“熱鬧”,找出能體現出“沉默”的詞語。
安靜-----依然很安靜-------寂然無聲--------沉默
這些詞語都含有安靜、沒有聲音的意思,但是程度卻是遞增的。當老師問學生們誰知道父母的生日時,教師“霎時”安靜下來,這里的“安靜”是孩子們被這突如其來的看似簡單的問題難住了的安靜,“依然很安靜”“寂然無聲”
這個過程是學生有所思的過程,也是學生內心成長的過程,有所得。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孩子們從內心真的深刻意識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內疚,因為剛剛他們還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的生日聚會、生日禮物、父母的祝福。
2、值得著重提出的是“沉靜”是說女生沉穩、文靜的舉手,和前邊的“索性站起來”又形成一個對比,從興奮炫耀到沉穩文靜,這個外部神態動作的描寫其實隱含的是內心的變化。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圍繞“沉默”這一個意思來寫的,安靜-----依然很安靜-------寂然無聲--------沉默這些詞語是為了把沉默寫具體而服務的。
三、讀14自然段,體會再次熱鬧的不同。
學生自讀14自然段,體會再次熱鬧與沉默前的熱鬧有什么不同?同學之間可相互交流
重點引導:1、犯了錯誤的神色——沒有人說他們錯了,而他們自己通過老師的一個問題就意識到了。
2、赦免——指減輕或者免除對罪犯的刑罰。”不知道父母的生日,這不是犯罪,但孩子們從內心真的深刻意識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內疚。這個詞將孩子們因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而感覺自己像犯了錯、犯了罪一樣的神情描寫的很生動,
3、學生們再次熱鬧交流的問題是:怎樣知道父母的生日和怎樣給父母過生日!
四、讀文章15到17段,體會“沉默的可貴”
學生讀文章,交流最后一段,為什么說: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很大的享受?
老師享受的是父母收到的愛,其實是學生們的沉默后的,有所思后的行動。這一片沉默不僅僅是沉默了事,而是喚起了孩子們心靈深處極為珍貴的東西——在享受愛的同時也懂得要付出,關愛父母,關愛他人。這是老師真正的享受之處。
設計意圖: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可貴的,但本文章中學生們的沉默是可貴的,因為這次沉默使學生們懂得享受愛的同時也要回報。
五、再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學習課文,根據熱鬧——沉默——熱鬧的表面和學生內心情感變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布置課后作業:回家,給爸爸或者媽媽做一件“稚嫩”的禮物,看看爸爸媽媽是否覺得很貴?回來后全班一起交流,把他們覺得珍貴的表現寫下來,寫具體。(神態、語言動作及其變化)
或:我們班獲獎了,大家真高興啊!(續寫大家高興的場面)
設計意圖:在體會了如何把“熱鬧”“沉默”寫具體的同時,安排一個小練筆,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了解關于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A案
第一課時
揭題導入
1.上節課大家學習了前蘇聯革命領袖列寧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是一個小攝影師。
2.板書課題。讀準生字:攝(shè)。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攝影”是怎么回事,“攝影師”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學掛圖,學生交流高爾基生平情況,教師相機補充講解。
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重點指導“鞠(jū)躬(gōng)”、“膠(jiāo)卷”,輕聲字“停當(dang)”、“打量(liang)”、注意:擺弄(nòng)聲母是n 。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齊讀全文后,完整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并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 墻報 鞠躬 打量 吩咐 擺弄 膠卷 秘書 雜志社 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讓學生反復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愿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后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課外延伸,想想續寫
1.小男孩匆匆趕往高爾基的辦公室,再次見面時他們會說寫什么?做些什么呢?請你展開想想,接著往下編寫這個故事,同學間相互交流。
B案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學生說說課前自讀課文的情況以及體會,介紹搜集到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由此導入新課。
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在學習小組內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3.畫出不理解的字詞,通過讀句子、聯系生活實際、同伴討論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認讀,開火車認讀。
5.自由說說課文的大體內容。
細讀感悟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為什么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 ”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么?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
第二課時
精讀入情
1.男女生、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運用適當的語氣表達情感。
2.教師范讀,再指名讀,師生給予評價。
演讀入境
1.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
2.學生兩人一組,借助道具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提示學生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協調統一,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
識字寫字
1.投影出示下列詞語
陽光明媚 鞠了個躬 咧開嘴 吩咐 準備停當
膠卷 秘書 雜志社 記者 突然 側過臉
a.讀一讀
b.用實物、動作、換詞、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詞義。
c.各小組以競賽的方式用帶點的字口頭組詞,詞語組得又多又正確的小組獲勝。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要寫的字,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學生描紅仿寫,然后說說自己什么字寫得好,介紹經驗。
拓展活動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高爾基對記者和小男孩的態度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聯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進了高爾基的辦公室,高爾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萬事俱備,他卻忘了帶膠卷,所以他哭了,這是懊悔,這是自責。對這一點,高爾基是完全能體會得到的。因此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小男孩還會再來嗎?討論中讓學生聯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據,并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4、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收集了解關于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了解內容。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初步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習質疑。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課前同學們自己已經讀過了課文,查閱了有關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高爾基?
2、學生之間交流收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老師小結:高爾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爾基的筆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愛他。今天學習的課文講的是關于他非常愛孩子的事。
二、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
6、畫出不懂的問題,留待下節課交流解決。
三、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并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詞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墻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卷秘書雜志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回憶上節課歸納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盡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則照以下步驟進行)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為什么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么?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
四、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讓學生反復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愿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五、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后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六、拓展活動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板書設計
小攝影師 男孩 扔紙團 擺弄 坐哭 襯托
(明寫)
關心 愛護 高爾基 放他進 微笑 站喊 對比
(暗寫)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3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力求運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并享受審美的樂趣。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新字新詞。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內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題思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體會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3、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文中作者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內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題思想,體會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鳥朋友偵察了哪些鳥的消息了?鳥兒們的生活怎么樣?這只偵察鳥命運如何?)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自由讀文,圈出生字,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組內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
1.個人讀文,劃分段落。
2.組內交流,指名匯報。
四、品讀感悟、探究主題
1.學習文中第二部分:(6~11自然段)
師:作者的鳥兒朋友真是一個稱職的“偵察員”,它發回了三份報告,其中一定有你最感興趣的報告吧!就請選擇相同報告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細心閱讀,批注感悟,然后交流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你們的感悟啊?(學生自由說,教師適機引導和補充。)
2.學習三份報告內容:
(課件出示動畫二、三、四幅畫面內容)
“燕子、海鷗、鳥兒朋友”它們遭受了哪些不幸呢?
(各小組代表匯報)
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燕子、海鷗、鳥兒朋友”的不幸遭遇呢?
(引導學生用低沉、舒緩的語氣來讀。)
(學生練讀,指名讀文并評價。)
3.師:作者失去心愛的鳥兒朋友后痛惜不已,他是怎樣表白內心的情感的.呢?
(齊讀最后一段)
(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交流合作中,活躍思維,激發學習熱情。)
五、暢談收獲,拓展延伸
1.師:學習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
2.師:補充《鳥的天堂》的資料。
師: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走向社會做好宣傳,讓更多的人關注生態環境,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到處充滿鳥語花香,處處都有鳥的天堂。
燕子在哭泣
16鳥兒的偵察報告 海鷗再也飛不起來
“我”的鳥兒迷失方向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敘事較強的記敘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記敘的。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人類拯救白鯨的故事。表現了人類對動物的熱愛和幫助,反映了人類和動物和諧共處、互相幫助的主題。
教育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1 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續編故事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1、識字重點:學習9個生字。
2、了解課文內容,懂得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課時安排:
2課時
授課時間: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簡單了解了同學們最喜歡的`恐龍,也知道了聰明、可愛的海豚能為人類服務,那么今天我們要再認識人類的朋友,它是迄今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猜猜是什么? (鯨)
二、檢查預習
1、字詞(重點關注“召、克、拼”的讀音)
2、檢查讀文: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學習前三自然段
1、指讀前3自然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說到第幾自然段,教師隨機學習“夠、召、克、望”。“夠”字,學生往往把字寫顛倒,可以這樣記:一句話說多了就是“夠”。)
2、具體指導朗讀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要讀出那種頑皮、高興、自由的勁兒。通過多種朗讀方式體會。
3、練習有感情朗讀前3 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
選擇前3自然段喜歡的句段讀一讀
二、學習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話“白鯨著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塊,但是冰塊太大了,他們絕望地叫起來。”反復朗讀。(這句話中關鍵是拼命、撞、絕望這三個詞語,只有準確理解了,才能體會出白鯨身陷絕境那種無奈和絕望。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過個性化的朗讀體現出來,以便加深感悟。學習慌和拼,完成書寫
2、第四自然段要讀出遇到寒流后很絕望,很無助的感情。與前兩段的讀法形成比較鮮明的對比。
3、默讀5、6、7自然段,邊讀邊想白鯨是怎樣獲救的?畫出相關的句子。
(抓住“馬上—立刻一動不動擠成群結隊一邊一邊”等詞語理解)
4、指導朗讀:
5、6自然段要讀出緊張的氣氛。7自然段要讀出白鯨得救后,人們輕松、愉悅的心情。
5、感情朗讀全文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你能想象一下白鯨得救以后會發生什么事嗎?(續編故事)
2、讓學生匯報關于鯨的資料。
四、作業
讀課后讀一讀中詞語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3。 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2。學生齊讀課題,教師指導讀好題目。
二、讀中質疑,讀中感悟
(一)讀中悟美。
1。在上節課開始的時候,有小朋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草為什么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在哪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能在哪個自然段能夠找到答案。(第一自然段)好,就請大家仔細地讀第一自然段吧!
2。誰來給大伙說說,你找到的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嗎?(指名回答。)
3。誰能用朗讀向我們展示你所看到的金色的草地。(教師隨機評價指導朗讀,引導語如下:a。我聽出來了,是一大片草地;b。噢,蒲公英已經長滿了;c。草地真的變成金色的了!)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演讀尋趣。
過渡語:聽了你們的朗讀,金黃色的蒲公英甜甜地笑了,草地變成金色的了。(課件演示:一大片金色的草地)看到這片金燦燦的草地,我真想在上面痛痛快快地打幾個滾,玩一玩。
1。(面對學生)小朋友,你們想怎么玩呢?(學生自由回答)
“2。 我”和弟弟是怎樣玩的呢?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地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和同桌商量試著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要把課文讀懂、讀好。老師要仔細地看你們的表情,聽你們的聲音,誰演得好,我就請誰上到講臺前面來表演。(學生和同桌合作,讀課文,表演。教師巡視)
3。請一組同桌上臺來
表演吧!請大家當評委,給他們打分,要說出打分的理由。(在觀看同學表演的過程中,提醒學生做文明觀眾,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別人。可以多請兩組來表演。引導學生評價別人的導語如下:a你很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評得好!b。為什么是!"分呢?分扣在哪里?說說看。c。你認為他的表情不是“一本正經”的,那你能做出這種表情嗎?你真了不起。)
4。小朋友們,在金色的草地上玩的時候,你心里是怎樣想的或者你想說什么呢?(此時需要尊重、珍視學生內心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同他們一起享受快樂)
5。(課件出示句子,引讀:教師“讀是啊,就這樣”,學生接著往下讀)就這樣,這些公英,給我們帶來了并?不少不?快引?樂人??注?目的.蒲(此引讀可以在每一個學生說出內心的快樂后就讀一次,讓學生用朗讀這個句子來表達他們的快樂。)
6。小朋友們,你讀懂了這個句子嗎?(引導學生聯系前文讀懂“ 并”和“ 引人注目”)是呀,原來快樂這么容易找到,它就在這可愛的蒲公英身上,就在這可愛的草地上!
(三)研讀釋疑、朗讀表達。
1。這金色的草地除了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就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來。(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質疑)
2。有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來,把你的問題說說看。
(隨機評價學生提問的角度,指導學生提問的表述要準確,引導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詞、句)預計提問及部分引導如下:a。為什么這里要“說我起得很早去釣魚”?引導:如果不去很早會怎么樣呢?我們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b。為什么說“ 發現草地并不是金色的”?這里為什么要“用 并”?引導:我們不用“ 并”來試試,讀讀看。誰弄明白了?“c。蒲公英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引導:蒲公英花怎么張開、合上的?誰來做給大家看?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d。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也許學生還提有自然方面的問題,教師可這樣引導:看到你們對大自然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因為那時的我也像你們這樣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你們肯定能在下課后找到好方法。
3。(如果學生沒有提出,則由教師提出)這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連續出現了兩次,引起了我的注意,你們發現了嗎?(發現)這兩“次 發現”有什么不一樣?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呢?(學生思考,回答)
4。請你再讀讀這段文字,把這句話補充完整,再說說你的理由。
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這金色的草地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 " )。
5。這就是你們的內心感悟,簡直精彩極了!你們的朗讀一定也很精彩。請你把在蒲公英、草地上所感受到的快樂、通過朗讀與大家一起分享吧!(括號中空白的字眼為學生剛才所補充的內容。學生自己練讀,教師指名朗讀。指導朗讀的預設導語如下:“a。 你讀的是句號吧?再試試,你能讀成問號的。b。你發現什么啦?讀吧!c。你這朵蒲公英沒張開,來,再讀一次,你肯定行!d。來,把草地變色的秘密告訴我們吧!e。老師也想讀,愿意給我這個機會嗎?請你們給老師的朗讀評評分吧!)
三、讀中升華
“1。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這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請你細細地去品一品這些話,你能聽出作者想說什么嗎?如果
你聽出來了,可以在旁邊做上批注,就寫一句話。(學生默讀、批注,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寫的話)
2。小朋友們,今天通過學習,我們和蒲公英、草地以及大自然交上了朋友,只要你們留心觀察,還能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秘密。在這里,老師請大家課后閱讀《 十萬個為什么》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快樂。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04-02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05-17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9-28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語文燕子教學設計05-06
語文《陽光》教學設計04-01
語文《老王》教學設計04-20
語文《挑山工》教學設計04-22
語文橋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