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1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著名散文。朱自清先生將對美的認識融入文字其中,同時也在細膩的描寫之中展現出獨特的個人心境。
二、學情分析
高x的學生對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對于他們來說要將文字和情感聯系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很難體會語言蘊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學將立足在感受語言和情感的基礎之上。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課文脈絡、基調及大意。
3.尋找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
4.跟隨朱自清獨特的心境,鑒賞荷塘月色之美、語言之美。
5.培養學生對“生活之美”的向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學難點: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體驗到的另一個自己。
五、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也“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賞”。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今天我要將要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繪的那片天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我是揚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長詩《毀滅》(1923)、散文集《背影》(1928)、詩集《蹤跡》(1929)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傳統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學系學習。1920年畢業后在江、浙一帶的中學任教,極受歡迎。1925年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國倫敦學語言學及英國文學,回國后仍在清華大學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揚州瓊花觀街朱宅與武鐘謙女士完婚。武鐘謙曾隨朱自清輾轉杭州、臺州、溫州、白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鐘謙因肺病逝于揚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說《笑的歷史》、《別》、散文《給亡婦》和一些舊體詩詞記述了他們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三)掌握課文大意、基調和脈絡
1.學生再次深入閱讀x分鐘,概括課文段落大意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出發地點(家門)和緣由。
第2段:寫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聯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9、10段:在思鄉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2.從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線索
提示線索:線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間、時間等。
線索:空間和情感。
空間: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
情感:頗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四)整體感知
初步讀懂文章之后,我們回到我們這節課的主體——尋找另一個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換一句話說就是與平常有所差別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個平常的自己和一個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們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樣的。
平常的自己: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2.我愛熱鬧;愛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說的話。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愛冷靜;愛獨處。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透過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寫
朱自清另一個自己享用的是怎樣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什么?哪些段落描寫荷香月色。根據前面我們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我們且來看看第四自然段。我們先來聽一段朗讀,來感受一下。聽完之后,請說說你的感受。
美、寧靜、朦朧、優雅、清香、有音樂感,生機勃勃。是什么景物讓你有這種感覺,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這種景物的特點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討論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給你的感受。
2.分析作者如何描寫景物。
3.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
討論要點:
1.分析如何描寫景物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
2.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
(六)明確描寫方法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設問、反問、用典、借代、對偶、通感等。
2.描寫手法:遠近結合、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實寫虛、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七)賞析關鍵的詞
1.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
2.疊詞。
(八)明確景物描寫的作用
1.生動、形象、強調、突出、烘托、渲染等。
2.語氣(加重、減輕、表達喜愛色彩)、音樂感。
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們感受到了朱自清的另一個自己,在頗不寧靜之中,走到了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內心寧靜的自己。
(九)簡要鑒賞景物描寫
1.我們看到了如此美麗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當時也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寧靜。但是我們在創作背景中了解到,朱自清所處的年代、所處的境況并不如意,為什么他在荷塘月色之下能夠寫出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為對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在這樣的享受之中他也發現了拋開了生活中擾亂心緒的事情,然后盡情欣賞自然之美的.自己。
發現了熱鬧是它們(外界)的,我什么也沒有。或許正是這種“沒有”的簡單才能擁有精神的自由——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舊俗——采蓮。
3.采蓮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熱鬧、風流、有趣、舒服、歡愉、天真、清新、純凈······
4.這時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樣的自己?
與不寧靜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對比,看見了那個未受時代污染、騷擾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娛樂。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較符合朱自清先生尋找自我娛樂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鄉,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家,回歸到了平常的自己。
(十)總結
生活可能會讓你“不寧靜”,但是你卻可以在繁雜的生活之中,找到適合自己自由靈魂的自由天空,讓自己擺脫苦惱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樂,享受精神自由的快樂,享受自我娛樂的快樂。總之,生活的黯淡不能隱沒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2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自瀆了解巴金與《家》的有關背景資料。
2、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3、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二、過程與方法
了解巴金與《家》的有關內容。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四、重難點
1、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2、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3、封建大家庭罪惡,封建制度的黑暗。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可以讓你想到什么?
家,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愛的代名詞,是避風的港灣,是永恒的棲息地,但無論如何形容,家就是一個能給你幸福溫暖的處所,它就是愛。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說中,“家”卻是一個明爭暗斗卻不見硝煙的戰場。
(二)作者簡介及作品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xx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代表作: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筆調,描寫新知識青年對舊制度、舊文化的強烈憎恨和大膽抗爭,充滿激情,語言清新流暢。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1982年獲“但丁國際獎”,1983年又被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榮譽勛章。
(三)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本內容。
(四)內容分析
1.主題概括
三份愛情的毀滅,三個女性的死亡。
覺新——梅、瑞鈺、覺慧——鳴鳳。
2.人物賞析:
(1)梅
原名錢梅芬,覺新兄弟的姨表兄妹。與覺新青梅竹馬,相互愛戀,因家長之間的矛盾而被拆散,后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因婆家對她不好,在娘家抑郁而死。
(2)瑞鈺
家長們用抓鬮的辦法為覺新選定的妻子,善良賢惠,高老太爺死后因無法承擔迷信的“血光之災”的責任被迫到城外待產,最后難產而死。
(3)鳴鳳
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賣到高公館開始做苦事、吃打罵和流眼淚的生活,深愛三少爺覺慧,但高老太爺答應把她送給六七十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勇敢反抗,投湖自盡
(4)覺新
高家的長房長孫,覺民、覺慧的大哥,是一個長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禮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他同情新思潮又自甘落伍,不滿舊禮教又奉行“作揖主義”,具有復雜而豐富的性格內涵。
(5)覺慧
受“五四”新思想影響的青年學生代表。封建大家庭“幼稚而大膽的叛徒”,覺新、覺民的弟弟。參加了具體的反封建、反專制的斗爭,包括勇敢參與反對封建軍閥的斗爭,堅決反對“作揖主義”與“無抵抗主義”,蔑視等級制度與丫頭鳴鳳相愛,反對包辦婚姻支持覺民逃婚,大膽揭穿迷信的捉鬼、血光之災等邪說,最后義無反顧地從封建大家庭出走。
3.問題“誰是兇手?”
探究:覺慧和覺新在愛情中的表現
(1)覺新對于梅:
和梅表姐相愛,但是由于雙方家長在牌桌上的一些小矛盾就扼殺了這段美好的戀情。覺新很痛苦,但是沒有反抗,對于父親為他安排的與李家的婚事表示順從,回房蒙頭大哭一場,繼續與李家小姐瑞鈺完婚。
(2)覺新對于瑞鈺:
高老太爺去世后,瑞鈺產期將至,陳姨太因嫉妒怨恨瑞鈺,以“血光之災”為由要覺新把瑞鈺送到城郊外待產,覺新不想,但是沒有反抗,照做了;四天之后覺新去看瑞鈺聽到瑞鈺凄慘的叫聲,但是沒有人敢來為他開門,瑞鈺就這樣叫著他的名字死去了,他們最終也沒有見上一面。
(3)覺慧對于鳴鳳:
與鳴鳳相愛,又常常處于矛盾當中,下不了最后的決心,在鳴鳳被安排嫁給馮樂山做小妾是他還一無所知,在鳴鳳想要向他傾訴時他忙于自己的事業,最后鳴鳳被逼得投湖自盡了他才后悔地追去,已經晚了。
4.假設:時光可以倒流,覺慧和覺新會怎么做?
5.探究:是什么導致了覺慧和覺新的復雜的性格?
明確:覺新:不滿封建家庭的專制,但是他的長房長孫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禮教的約束,他養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個性。,為維護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和平相處”,他凡是采取“不抵抗政策”。家對于他來說是精神煉獄,但是又難以割舍,所以他最終“順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向封建勢力一次次地妥協退讓,甚至犧牲自己的愛人。陷在封建傳統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覺慧:一個充滿朝氣的反抗者、家族的叛逆者,他體察到封建家族的虛偽黑暗和腐朽,決心要做自己的主人。但是在抗爭的過程中,他也有一些大膽幼稚的行為,到外面尋找新生活。他沖破世俗與鳴鳳相愛,又經常處在矛盾中,下不了最后的決心。對于他祖父,覺得他們兩個像敵人,但是當他祖父去世之后他又覺得現在的確是太遲了。他們將永遠懷著隔膜,懷著祖孫兩代的隔膜而分別了。
6.時代背景:
明確:“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革命運動。它以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旗幟喚醒了整整一代中國青年。維護人的尊嚴,追求人性解放,在“五四”時期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吸引著無數新一代青年。
“五四”運動就像一場夢一樣,迷住了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但隨著這個夢逐漸地褪卻其夢幻色彩,其矛盾性就逐漸顯現出來。
7.作者的生活背景:長期的封建大家庭的生活
明確:李家是當地的殷富,數代都是書香人家。巴金等五個兄弟姐妹從小生活在五進三重的李公館里。然而,隨著父母親的離世,他的家族開始了內部分化。在其后的分家過程中,家族內部的傾軋丑態畢露,巴金看到了人情世態和詩禮傳家背后的齷齪。1920年,巴金的祖父也因病死去,遺產的爭奪由此引發,巴金在這些事情上看到了人性的復雜和善惡,這給了《家》豐富的創作素材。
作者身處五四運動之中,自然沾染了濃重的時代氣息,對舊社會既憤怒又留念,對封建人物既痛恨又同情,對新出路既渴盼又迷惘,作者本身就處于這樣一個痛苦、矛盾、掙扎的過程中,所以《家》中的人物,尤其是與作者最為相似的覺慧,不可避免的宣泄出作者的矛盾與痛苦。
8.小結:
巴金在談到《家》的創作時曾經說過,他要為青年寫作,他寫這部長小說的目的是“我要控訴”,“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宣告一個不合理制度的死刑”、“我要寫這種家庭怎樣必然走上奔潰的道路,走到他自己親手掘成的墓穴”。作品通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罪惡,描寫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家》中的覺慧和覺新是時代的產物,時代的矛盾性造成了人物性格的矛盾,人物的悲劇命運也是時代不可避免的,是無法被拯救的,唯一的出路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接受新思想的影響,自己拯救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聞一多的代表作品、貢獻及詩歌特點。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誦讀詩歌,感受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之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太陽吟》是詩人聞一收錄在詩集《紅燭》中的代表詩歌。留美期間,身為海外游子,每日見到的太陽同樣也照耀著祖國,于是他希望太陽能夠帶去自己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和熱愛之情。詩歌情感真摯,意象奇特,蘊含著濃濃的的愛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紅燭》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學生齊讀詩歌由聞一多《紅燭》詩集中的詩歌導入,更有針對性。
2、寫作背景
《紅燭》寫于1923年。面對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年輕的詩人有像紅燭一樣的赤子之心。盡管生活中不乏困頓、失望,但詩人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他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黑暗中搖曳的紅燭,正是有志青年的象征,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3、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現代愛國詩人,學者,戰士。自幼喜愛古典詩歌、繪畫和戲曲。五四運動后開始發表新詩。曾留學美國。先后在中山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發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講》,當日下午,即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早年參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體詩。他的詩具有極強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代表作《紅燭》、《死水》具有沉郁奇麗的藝術風格,整齊、和諧的藝術表現,影響頗大。
4、題目解說
紅燭:
紅色的蠟燭,多用于喜慶,如壽星像前,洞房內。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墓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原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5、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對紅燭的贊嘆
第二部分:(2—7)對紅燭奉獻精神的謳歌
第三部分:(8—9)對紅燭精神的總結
6、全文分析
a、第一小節:一開頭,詩人就懷著敬慕的心情贊嘆熒熒的紅燭。
“紅”是赤誠的象征。紅燭,在詩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這樣的紅燭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詩人的心應該也這樣的紅,否則就不配做詩人。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那顆心,真是一顆赤子之心,是那么純潔率真,晶明透亮,灼灼發熱。在這首詩中,可以說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人與物化,意與境融”。理解了這一點,對全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較容易把握了。一個“吐”字;逼真的描狀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
b、第四節,是詩人對紅燭的殷殷寄語,也是詩人的自勉自勵。“既制了,便燒著”,便要燃燒不息,“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人生的天職也在于奉獻,活著就要讓生命之火熊熊燃燒,讓智慧和才能放也燦爛的火光。詩人借著紅燭的形象激勵自己,表達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燒罷!燒罷!.....監獄!”
當時,民眾深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夢中尚未覺醒,血性猶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圇固受著禁錮。詩人認為:自己的職責,就在于從夢中喚醒世人、救治世人的靈魂。使民眾覺悟,使民眾奮起,使民眾熱血沸騰,使民眾走向光明,從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所設置的精神監獄中解放出來。
詩人愛國的赤誠之心是與祖國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
c、第八、九節的呼喚,--聲是同情的呼喚,一聲是對導鼓勵的呼喚。
“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這樣的因果關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為著“創造光明”,結果只落得“灰心流淚”,但這是社會使然。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獻,詩人勸勉紅燭,也就是勸勉自己:“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詩情得到了凝聚與升華。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本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在不合理的社會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創造光明,個人的得失榮辱一切在所不計。這正是聞一多人格美的集中體現。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毫不顧惜個人的得失榮辱,那是極其偉大崇高的獻身精神。
7、寫作特點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后照應和每節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可以說,聞一多融匯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4
1.通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點: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品讀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投影:
1.“美字筆畫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
2.“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贊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情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體會(略)
這位追求美愛與自由,熱愛青春與美的作家就是現代小說家——沈從文。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后曾入本鄉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表作品,并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志,并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抗戰爆發后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并繼續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作宏富,數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種,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于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并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于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后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燜菜( )竹篁( )碧溪且( )儺送( )涎皮( )甬道( )莞爾( )濱水( )蒿艾( )角隅( )胡謅( )嗤笑( )茨灘( )碾坊( )茶峒( )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以下步驟把握小說情節:
1請學生復述小說的情節
2提問:這篇小說的情節,前后有許多照應,請找幾個例子
點撥:
(1)翠翠夢中摘虎耳草。
——父母對歌相戀的故事翠翠問外公“萬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翠翠夢中聽歌“像跟了聲音各處飛
——外公講翠翠父母唱歌相戀,“就是這歌唱出了你”翠翠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夢見摘虎耳草,“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儺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說思路
(1)黃昏看景,幻想出走(2)無人理解,內心悲傷(3)月下故事,埋下陰影(4)夢中聽歌,感情清晰(5)兄弟比歌,天保闖灘(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7)吹笛談心,感情明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方法:品讀法。在小說中,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動往往給人以一種難以琢磨的感覺。翠翠作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幾處?
明確:
(1)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凄涼。
(2)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產生出走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后來心中又“很覺得悲傷”?
(4)在聽父母的故事是,翠翠為什么要“間或吁一口氣”?
(5)翠翠為什么要做那樣的夢?為什么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么“覺吹得不好”?祖父長長的曲子,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7)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朦朧清晰明確
5.作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親,祖父對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樣?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確:
心情:既憂愁又快樂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于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占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里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著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6.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爺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天保和儺送又是怎樣的人?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模板5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海》是蘇教版三年級的一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海》一文雖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小結: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一個動作”摸呀摸呀”、一個語氣詞“嘿”、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感嘆號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文中像這么有趣的畫面還有很多呢,你還覺得哪件事特別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萬能】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03-0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2-18
高中語文《師說》教學設計03-04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設計12-29
高中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1-25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教案02-17
優秀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2-18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精選20篇)04-15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4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