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頁。
教具、學具準備
有關例10的簡單動畫課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學設計
舊知復習,新授鋪墊
師生進行“數的組成”的練習。
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5個十和8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46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
28里面有幾個十,幾個一?
[通過“數的組成”這部分的復習,為下面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進行必要的鋪墊。]
通過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創設情境,利用課件進行動畫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歡喝酸奶啦!由于這些天小明的表現特別好,媽媽就答應帶小明到商場去買酸奶。(課件顯示媽媽領著小明到商場的情景。)售貨員阿姨先拿給媽媽30瓶(課件顯示30瓶酸奶在左邊),又拿給小明2瓶(課件顯示2瓶酸奶在右邊),問: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通過課件展示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這樣的問題設計主要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經常思考、提問的意識。]
2.解決30+2。
教師表揚學生愛動腦筋,選擇一個問題問: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應該怎樣計算?
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30+2=32
請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讓學生看大屏幕上的圖列式,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進行加法計算,將30和2合起來,計算30+2的結果,是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
3.解決32-2。
教師問:現在我們知道媽媽給小明買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還剩多少瓶?請學生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里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里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個十和2個一加在一起就是32,從32中減去2個一,就剩下3個十即30。]
4.解決2+30。
教師板書:2+30=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4人小組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由學生發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義來計算,也可能是交換30和2的位置來算,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不僅可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特別是不愛發言的學生,同時還體現了算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通過交流,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
運用實踐操作,鞏固練習
1.擺一擺,算一算,并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a.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擺小棒,請學生仔細觀察后,擺出相應的算式,再列式計算,并由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先擺5捆,再擺6根。
◆先擺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據教師的描述先擺小棒,然后根據操作列出相應的算式。
◆先擺8根,再擺2捆。
◆先擺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加深對所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數學游戲:誰先吃到玉米?
教師創設情境:熊媽媽帶著她的熊寶寶來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媽媽架起烤爐,烤起寶寶們最愛吃的玉米。熊寶寶聞到陣陣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來了真想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媽媽卻一點都不著急,她要求她的寶寶開動腦筋,誰能找出結果和玉米前的數字相同的算式,誰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過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游戲情境之中,利用游戲進行口算練習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愉快的活動中。通過這個練習,可檢驗學生對本課知識掌握的程度。]
a.教師和3名學生進行示范:先將12張寫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師做扮演熊媽媽(做裁判),其余三名學生每人每次任選一張,算好后將結果告訴老師,如正確,教師則發給一張畫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選四次,先拿到4張卡片的為優勝者。
b.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教師加入到活動能力較弱的小組中參與活動。游戲結束后,對每組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
反饋練習
1.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在書上做第43頁的第5題,限時2分鐘。學生做題,教師計時,做后集體訂正,并指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75-5,90+8這兩道題的。
[通過計時計算,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度,通過說兩題的計算過程,加強對新知的鞏固程度。]
2.做第43頁的第6題。
在這里將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表現出課本上兩人對話的場景(有老師3名,學生40名,45瓶礦泉水夠嗎?),使學生看后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自己在此時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么辦,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會用算式表達的同學,可以列出算式來。
[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為學生的思維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思維盡可能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可讓程度較好的學生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抽象成數學算式。]
3.按順序填數:做第43頁的第7題。首先讓學生觀察每一組所給的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找到規律后再填數,做后由學生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即題目中每組數之間的規律。
[在這樣的觀察與思考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初步的邏輯判斷推理能力。]
小結
專家評析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色是:本節課選取的教材是一節常規的數學課堂內容。它體現了平凡的教學中的不同一般的教學理念,主要表現在下列諸方面:
1.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提出數學問題,符合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認識規律,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精神,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聯想,思維能力。
2.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也實踐了“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數學理念。其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培育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運用操作,讓學生嘗試練習,是注重“動手實踐”的過程,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
4.數學游戲的設計,有利于“寓教于樂”,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知識與能力得到了長進。特別是,教師參與活動能力弱的小組活動,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角色。
5.練習中,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過程,體現了重視學習過程的學習方法,鼓勵會用數學式表示的同學列出算式,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教學理念。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了新課程實驗教材的特點,將新的教學歷年融入了常規教學,讓學生在事實的學習與能力的鍛煉中,相關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豐富的操作活動認識幾分之幾。會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幾分之幾。
教學難點:認識分子的含義和幾分之幾與幾分之幾的比較。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一)認識幾分之幾
1、 出示:分西瓜場景圖(用圓片代替西瓜)
(1)問:他們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師口述:小紅吃了一塊,媽媽吃了三塊。
問:小紅和媽媽各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同桌說一說
追問:什么是3/8呢?
(3)問: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問:什么是4/8?同桌討論一下
(4)師:3/8 4/8也是分數(教師板書:分數)
(5)師:今天學的分數跟我們以前學的分數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張正長方形紙,
要求: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給其中的幾份涂上顏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3、出示:一張長方形紙
提問:你能折出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請你折一折,并涂上顏色
學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 那么,如果把一張紙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師小結:涂了10份中的幾份就是(十分之幾)?
5、出示:試一試
提問: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觀察判斷,同桌交流想法
獨立填寫,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二)分數的大小比較
二、比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問:3/5和2/5誰大誰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
小組討論比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練習:出示書本P103 第4題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學生介紹自己的`作業。
3、 如果沒有圖,你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嗎?
出示:1/32/3 4/73/7 4/95/9 5/83/8
(1)小組里交流
(2)出示
1/2 〇 1/4
1/2和1/4分子一樣大,它們相等嗎?
(3)總結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較大小:
5/63/6 2/75/7 3/52/5 3/124/12 9/1001/100 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 <( )<8/9 1/7<( )
三、鞏固練習:
1、 出示:(紅領巾試驗田)這塊地的3/9種了西紅柿,1/9種了茄子,4/9種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交流。
師:還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除了學習了幾分之幾外,還學了什么?(分數的比較大小)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幾
1/4 2/4 3/4 4/4
2/5 3/5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3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數表
二、小組合作,探索規律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四、總結
1、激趣導入:數學王國開運動會啦!數娃娃們排成了整齊的方隊(出示百數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娃娃是怎么排隊的?
追問:咦,方隊里還有不少位置是空著的,你知道是哪些數娃娃還沒來嗎?
1、各小組展示百數表。
2、先請小朋友橫著選幾排數讀一讀,在小組內說說數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規律。進一步啟發:豎著看又有什么規律?斜著看呢?轉彎看呢?把你發現的規律告訴小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種不同形狀的圖形分別在百數表里框出幾個數。要求讀一讀,并找一找這幾個數之間有什么聯系。
4、提問引導:(出示帶一個數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幾個數嗎?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出示分類標準:
(1)個位是5的數;
(2)個位是0的數;
(3)十位是5的數。
2、“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題
4、“想想做做”第4題出示掛圖后,
提問:這節課小朋友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哪些本領?發現了哪些奧秘?
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小組活動:邊數數邊填寫,在書上完成百數表。
指著不同橫排、豎排、斜排說一說。
在小組里照樣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發現。
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個標準,然后分小組活動,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們按順序排一排,讀一讀。
獨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體會
先填一填,再討論。
教學后記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4
一、導入:
1、教師在計算器上撥出:300、1000、35、600、48
學生讀一讀,并且寫出這些數
2、出示4版、5條方塊
這個數你會寫?學生嘗試寫一寫、讀一讀
二、新授:
1、直觀認識 :4版、5條方塊
學生匯報這個數是四百五十的'理由:4版――4個百 5條――5個十
4個百和5個十和起來是四百五十
板書:4個百和5個十和起來是四百五十
2、學生在計算器上撥數:(450)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四百五十后追問:為什么要在百位上撥4顆珠子?為什么要在十位上撥5顆珠子?
寫出450問4寫在了哪個數位上?5呢?個位上為什么要寫0?
撥數寫數:230 、 480、 890
3、完成“試一試”:
(1)同桌先互相數一數:一十一十地數,從370數到430。
師:把你們剛才數到的數填在書中的括號里
(2)同桌相互一十一十地數,從890數到1000。
學生如果數得有困難,老師可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數一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1、2題
獨立看圖填寫,集體交流匯報
2、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3、4題
讀數寫數,做過這兩題后你有什么想法?教育學生保護植物和野生動物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數數量是10的物體,會讀會寫數字10,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培養學生眼、腦、口、手協調活動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4.結合主題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
教學設想: 1.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蘋果"連線等創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在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愉悅的課堂物化環境和人際環境。
2.以操作為認知的突破口,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增加教學厚度,滲透有關數軸和數物、數形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準備:
主題畫、小圓片、小紅花、計數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圖、梨子圖片、貼在小黑板上的蘋果圖片(圖上有數)
學具準備:
直尺、10朵小紅花、10根小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導立美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日?對,10月1日是國慶節,今年國慶節天安門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非常熱鬧,大家想看看節日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嗎?(出示主題畫)引導學生觀察紅旗、燈籠的數量(8),每幅標語的字數(9),幾位小朋友、幾個汽球(9)。教師拿一張帶汽球的小朋友圖片邊跑邊說,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個汽球(貼上畫面),現在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幾個汽球?(10)
板書:10的認識
你能用10說一句完整的話嗎?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認識數字10。
(1)領讀10。
看看10和我們前面學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個數字,10是兩個數字組成)
(2)請同學們拿出10朵小紅花,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現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同學們經過動腦擺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案,老師也來擺幾種。
老師今天帶來了10朵小紅花,準備獎給那些守紀律、肯動腦的同學。
2.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
(1)出示計數器,先撥9個,再撥1個。"一共有幾個珠子?""10個珠子怎樣得來的?
(2)拿出直尺。我們數數,從哪個數字開始數?(0是起點)
從0到9有幾個數字?(10)第10個數字是幾?(9)找到10,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誰能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遍?
(3)幻燈出示:按順序填數。
①5口7口口口
②口9口口6口口
2. 比較9和10的大小。
貼第一、二幅五角星圖,板書:9 10
9和10誰大誰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左手中、食指叉開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圖,板書:10 9
10和9用什么符號連接?(右手中、食指叉開示" )" )
10還可以比哪些數大?(10比0→9中的每一個數都大)
4.教學10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邊擺邊輕輕地說組成,教師巡
視指導。)
指名學生回答,你想出幾種擺法?怎樣擺又好記又不會漏掉呢?(按順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學10的寫法。
投影片示范,10由兩個數字組成,所以寫時占兩格。第55頁書寫格學生先描后寫。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對口令。男:我說7。女:我對3。同位合:7和3組成10。(同時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請10位同學到講臺前來,每人一張寫上數字的梨子圖片。(叫了7名同學后問:"我還要叫幾名同學"?)分成二組,1--5一組,5--9一組。
手拿"1"的說:"我是1,誰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學迅速跑到"1"旁邊,"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齊答:"對對對,
請上位",兩人握手上位。
四、練習反饋,成功立美.
(1)第55頁"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數軸上填數,練習數序。
第2題讓學生用線連出組成10的兩個數。教師巡視指導,請學生板演。(小黑板上貼有寫上0-9的一個重復數字5的蘋果圖片)
(2)幻燈片出示練習題。填"〉"、"〈"號
口〉8 口〈10 口〉9
五、課堂小,整體立美。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老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0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和同學是好朋友"。
板書設計: 10的組成.
淺議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兼評吳曉秋老師的"10的認識"
周新高 (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豐采,發揮美能效應,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刨設情境一一學生在羹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境是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教學時,吳曉秋老師創設了如下情景:以國慶閱兵典禮和天安門主題畫面導人,通過燈籠數、紅旗數、標語字數復習8、9,在9個小朋友放飛9個汽球的.基礎上,跑來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汽球,自然導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教師補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梅花形圖案;10的組成連線練習,把數寫在紅紅的蘋果圖上。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簡潔美觀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優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組合,優化了課堂的物化環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學生在美的情意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擺小棒、比大小、對口令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一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境的重要手段。吳老師承續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以小紅花、紅五星、鼓掌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與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6
課題
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
課型
新授
教具
學生課前查找資料、圖片、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近3年的數學,每天都要和數打交道,這些數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
板書課題:數的產生
二、探究新知
1、數的產生 師:課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資料,哪組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數是怎么產生的?生:介紹 師:補充
2、記數符號
師:看來數的產生來源于生產、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紹一些記數符號。
出示: 巴比倫數字:(略)中國數字:(略) 羅馬數字:(略)
問:你們知道阿拉伯數字是怎么產生的嗎?
1、 然數的認識
師: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二、十進制計數法
師:生活中還有更大的數,需要用數級更多的數位表讀寫。
例如:
學生思考
學匯報
人們在生產勞動中需要人數、物體個數和捕獲的野獸數目等等,就產生了數。
學生看圖,古代人的計數方法
看圖片,三種古代數字。
介紹自然數的含義和特點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在全班交流。
設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
列舉實例,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使學生知道自然數概念的含義和特點、性質
(!)我國人口:1295330000人
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
(2)20xx年第5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人口總數是十二億九千五百三十三萬人。
(3)1999年聯合國公布世界人口已達到六十億,世界上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
(4)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中,我國城鎮新建住宅四十七億五千萬平方米。
(5)北京的密云水庫可以容納四十三億七千五百萬噸水。
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不能知道這些數字是多少了,所以要學習比億還大的數。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億級的數位和計數單位,拿出數位順序表。(出表)
1、小組合作研究:
(1)觀察數位順序表,個級與萬級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根據它們的`特點,順序填上億級的數位和計數單位。(2)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2、學生反饋
3、小結: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十進制計數法。4、做一做:1)一個五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個九位數,一個十二位數呢?2)說出下面每個數中“3”所在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
14320030000 353087030431
三、鞏固練習:
1、按從右往左的順序,說出千億以內的數位
2、回答下面各題:
(1)個級、萬級、億級各有哪些數位?
(2)從個位起,第幾位是萬位?第幾位是億位?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什么位?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掌握“整數數位順序表” 學生試著讀一讀
借助數位順序表試一試。
匯報交流
學生記數位順序表,互相提問練習。
相同點:每級都有四位,四位的順序是個、十、百、千。
不同點:每級表示的數目大小不同,即計數單位不同。
探索新的計數單位
獨立完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說數位順序
同桌互相回答,再全班交流。
使學會僧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了解數的產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認識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的全過程,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數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重點
使學生了解數的產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
難點
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十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比”教學設計04-17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5-31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06-01
《認識梯形》教學設計06-01
認識負數教學設計06-04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06-02
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06-07
“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6-07
《鐘表的認識》教學設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