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霖鈴》教學設計優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雨霖鈴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霖鈴教學設計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霖鈴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柳永詞的特點,感受評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寫景、敘事、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詠,整體把握詞的內容,感受詞的音律美。
2、品味語言,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濃濃的離情。
2、領略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培養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雨霖鈴》是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一課《柳永詞兩首》的第一首。本單元主要涉及宋詞,而柳永在宋代詞人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專力寫詞的文人,他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詞人,他是婉約詞派的創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單元的第一課,也是高中課本宋詞的第一課,凸顯了其重要性。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的能力。《望海潮》和《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議在教授時把《雨霖鈴》放在第一課時,因為學生有先入為主的思維,而這首詞更能體現詞人的婉約風格,還有,《雨霖鈴》這首詞感情細膩,可分析的內容較多,理解了這首詞,對于《望海潮》的分析就變得簡單而且水到渠成了。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宋詞的接觸較少,通過對初中階段詩歌的學習,已經能感受其中的語言美、意境美,但鑒賞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及突出重點的措施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情景交融與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
突出重點的措施:一是在教學時間分配上要適當多一點。二是板書時重點內容要放在顯眼的地方。三是用具體、生動、貼切的事例來說明重點內容,對非重點內容可以少舉例。四是要用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開動腦筋,進行思考。五是講究教學語言藝術,促使學生對重點內容集中注意、認真聽講和做好課堂筆記。
教學難點及突破難點的方法
難點:感受、品賞詞的意境、詞的情韻;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突破難點的方法:第一,多媒體輔助法。第二,補充背景知識、相關文學常識和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第三,引導學生分析意象,感受意境,進而了解作者的情感。第四,采用討論式學習法,讓學生立足文本,從不同的視角見仁見智。第五,精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階段
環節一:學情診測
要求學生展示學案或作業。
1、生生互查。
2、教師抽查。
3、學生反映預習中的問題。
環節二:修正教學目標,確認教學重點。
二、導學階段
環節三:激趣導入。
文才飛揚、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柳永,考場接連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連于勾欄瓦舍,為歌女填詞作曲,并與她們結下不解的情緣;但同時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游,以期謀得一官半職,又不得不與佳人分離,浪跡江湖,致使“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現在我們來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時期的一首詞《雨霖鈴》。
環節四:自主學習,自我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揣摩,感悟。
學生梳理、積累相關知識,組內交流,互相訂正。
學生反復誦讀。
環節五:問題引路,討論、合作、探究。
教師啟發設疑、展示預設問題:
1、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
2、本詞有哪些意象詞?這些意象詞起到怎樣的作用?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句話在上闋的結尾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放在此處有何作用?
4、“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覺得它好在哪里?
5、本詞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教師巡查時滲透強調教學重點,發現或提出預設教學難點。
環節六:交流展示,體驗成功。
各組推薦代表朗讀比賽。
各組推薦代表發言。
預設問題答案:
1、明確:濃情厚意從低回婉轉、一唱三嘆的旋律里汩汩而出,離愁別恨也從悱惻動人、纏綿哀怨的詩意里幽幽而瀉。
在蕭瑟的秋天里,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詞人人離別的傷感之情。
2、明確:①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楊柳、曉風、殘月;②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3、明確:邈遠之景,襯托出情人相見無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悵;承上啟下,既是總結上闋的離別情景,又是為下闕寫別后情景作鋪墊。
4、明確:這兩句之所以成為名句,就在于它沒有一個字寫情,而又沒有一個字不寫情。詞人設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將身在何方呢?我的身邊還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嗎?不會有了,陪伴我的將只有岸邊楊柳,耳畔清風,天邊殘月!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闋,詞人已經寫到“都門帳飲無緒”,既然是沒有情緒,為什么還要喝呢?無非是借酒澆愁而已。第二句中的“楊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楊柳,并經常用折柳表示送別之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柳”與“留”讀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戀”之意。
5、明確:(1)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這首詞以冷落的秋景作襯托,精心刻畫難分難舍的惜別場景,進而想象別后的離愁別恨,情景相生。作為封建時代的文人,自傷身世,慨嘆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盡管真實,而情調未免凄愴;對現實盡管憂憤,而意志未免消沉,這是受時代局限的反映。(2)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上闋重點在記別,下闋重點在述懷,前后呼應,渾然一體。作者善于運用鋪敘手法在前后呼應對照中逐步深入。下闋想象部分與上闋的寫實部分有一定內在聯系。(3)白描的藝術手法:詞作在表現離人分別時,通過離別場面的描寫、鋪敘,讓讀者深切感悟離情。
三、四環節落實解決重點、難點,學生講不到、講不透的地方教師補充深化。
環節七:練習鞏固、遷移拓展。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宋代俞文豹《吹劍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指蘇東坡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段話說明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請你將《雨霖鈴》與《念奴嬌》比較鑒賞,體味豪放、婉約兩派詞風的不同。
三、評價階段
環節八:自測互評。
1、自我評價。
2、組內評價,課堂表現分出甲、乙、丙。
環節九:補充完善學案。完成學案相關作業。
雨霖鈴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詞的特點,感受品味詞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反復吟詠,感受詞的節奏美、音韻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詞“傷離別”的悲涼情懷。
一(課前預習)
一、作者簡介
柳永(約9xx—10xx)
北宋(朝代)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景佑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柳永博學多才,被稱為“才子詞人”,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長調)的詞人。
其詞多描繪都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作品集《樂章集》。
二、掌握生字詞
凄()切驟()雨
都()門凝噎()
暮aǐ()良chén()好景
今xiāo()云xiāo()
三、課文對譯
上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時值深秋,暮色蒼茫,你送我到長亭,驟雨剛剛停歇,寒蟬發出凄凄悲鳴。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在都城門外設宴餞別,卻因將要分別沒有了情緒;多想再留戀一會,船夫卻催著出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握著手淚眼相互凝視,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一句也說不出。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這一別越去越遠,千里煙波之上,暮靄低沉,楚地的天空遼闊無邊。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自古以來,多情人離別都很悲傷。離別之時若能有個好天氣,或許能稍微沖淡些愁緒,卻遇上個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
得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晚酒醒夢回,我身在何處呢?也許我的小船停泊在岸邊,只見習習晨風吹拂著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梢頭。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離別以后雖然還會有良辰好景,卻無人共賞,等同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離別了戀人,雖有萬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誰來傾吐呢?
四、全詞內容概括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外地漂泊時和心愛的人依依惜別的痛苦心情。
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寫別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五、背誦全詞
二(合作探究)
一、B案學習效果檢測
1、作者及作品概況
2、生字詞
3、檢查背誦
二、聽錄音,體會這首詞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
1、首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向我們交代了哪些內容?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詞人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從而傳達出怎樣的情感?這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五、快樂創意
請根據《雨霖鈴》這首詞的意境及文中出現的`人物拍一段MTV,要求:
1、有畫面的描述,有人物的語言(唱詞)及動作、神情等
2、有環境(鏡頭)的轉換,有配樂(古典、現代均可,但一定要與表現的氛圍一致)
3、想象合理,不可脫離本詞隨意揣度。
4、
六:課堂小結
三(課后鞏固)
一、基礎落實,默寫名句
1、寒蟬凄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自古傷離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宵酒醒何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去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與何人說!
二、能力提升,詩歌鑒賞練習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注釋:①瀟瀟:雨聲急驟;②凄緊:形容秋風寒冷蕭瑟;③關河:關山河流;④是處紅衰翠減: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朵調零,綠葉枯萎。李商隱《贈荷槍實彈花》的“此荷此葉常相映,紅衰翠減愁煞人”句。⑤苒苒:漸漸地;⑥物華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復存在;⑦淹留:久留;⑧顒:抬頭;⑨天際識歸舟:謝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誤回天際識歸舟指多少次將遠處來的船誤認作是丈夫的歸舟,極寫思情之深。
⑩爭知:怎知;恁:如此,這樣。⑾凝愁:愁思凝結難解。)
1、上片中,詞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來渲染蕭條、冷落的氣氛?
2、下片中,詞人抒發了什么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點?
三、知識拓展,有關送別、離愁的名句
1、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
2、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烏夜啼》)
4、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5、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6、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7、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8、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9、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10、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11、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12、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1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四、課外閱讀
梁衡《讀柳永》
雨霖鈴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學難點)
(2)鑒賞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教學難點)
(3)深刻體會《雨霖鈴》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特色。(教學重點)
2、能力目標:
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以真情品讀作品,培養學習詩歌的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教學方法
1.誦讀法。2.問答法。3.討論法。4.點拔法。
三、教學過程
(一) 導語
有關離別的詩詞名句: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6、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在現實生活中,離別是一種常事。江淹曾經寫道: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寫離別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鈴》。[板書課題]
(二)柳永簡介(略)
(三)創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是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變,大約在38歲時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以自己的才華,柳三變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等了5 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其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三變這首牢騷歌被廣為傳唱,竟傳到了皇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三變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之后,“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才改名為柳永,54歲時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最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不得不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正音和節奏
2。指讀,注意詩歌基調。本詞是詞人與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離別場景,因此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訣別的悲壯不同,是“凄苦”。
3。結合注釋理解詞意,描述詩意:
《雨霖鈴》
秋蟬的鳴叫凄涼急切,面對著暮色中的長亭,一陣暴雨剛剛停歇。在京城門外設帳飲酒餞別,卻沒有好心情,正當難舍難分之時,行船的人催著要出發。手拉著手淚眼相望,哽咽著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想到我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離別遠去,舟行千里,水上霧靄朦朧,夜晚濃云籠罩著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遠遼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無不悲傷地離別,偏偏又在這冷落凄清的深秋時節,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處呢?也許是泊舟楊柳岸邊,晨風習習,天空掛著一鉤殘月。這一去經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虛設。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誰訴說!
4。整體把握:
1)全詩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傷離別”,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寫離別,抒“傷”情。
2)錘煉詩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可結合背景,知人論世)
該句在詩中為“過片”,承上啟下,并表明詩歌主旨情感,為全詞“詩眼”。而且本句由傷離別——自古傷(見下)——多情更傷——秋更傷(見下)——清秋更傷——冷落更傷來層層突出“那堪”“傷離別”的情感,表達細膩,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離別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謂“生離死別”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發達,遠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諸多難以預見的阻隔因素,從而讓分別之人產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復、歸期難料的紛繁情緒。加上離人多半因為被貶、流放,或為生活所迫,或因戰爭離亂或男女情緣,這就特別惹起人的萬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百花凋零的季節,人在秋中往往會有一種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寫秋天的時候,經常與“愁苦悲涼”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南宋吳文英在《唐多令》中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中則說:“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些詩句都寫出了懷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悲苦再加凄涼,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圍繞詩眼,體會全詩的基本結構:
上片:別時(實寫) 晚(黃昏) 長亭(餞別——催發——執手——念)
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別后 (虛寫) 今宵 楊柳岸
經年 未卜
(五)合作探究賞析(理解文句 ,具體賞析意象和意境)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分析角度提示:
1、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注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來分析)
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
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長亭: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驟雨初歇,涼意徹骨,暮色蒼茫,云低風冷的環境中,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讓人黯然銷魂!首句借景抒情,營造了凄清慘淡的畫面,奠定全詩低沉傷感的情感基調。
2、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注意從離人心理的矛盾現實的無情入手)
3。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注意抓離人的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4。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注意從該句的空間感、色彩感入手體會“念”而難舍的情感)
5。“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從白描手法、想象虛寫、景語皆情語、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體會)明確:楊柳離,曉風冷,殘月缺,更酒醒。
6.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注意抓想象、反問、虛詞等體會情感中的無限悵恨!)
(六)朗誦,總結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 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 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多情自古傷離別,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 “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 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 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 的不盡愁思。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七)作業布置
1、 背誦全詞。
2、 查找有關描寫離別的詩詞或文章,比較鑒賞。
雨霖鈴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格。
3、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作者簡介:
柳永 (約987——約1053年),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詞壇上是一個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時代到汴京應試,流連于秦樓楚館,常為歌伎填詞作曲。由于流傳的軼事和詞中所表現的內容,人們都把他看作是一個風流浪子,以致不為時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揚。
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晚年死于潤州(今江蘇鎮江),有《樂章集》問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較多地同中下層市民接觸,因此他的詞語言比較樸素,接近口語。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間新聲的優點,寫的詞不僅音律和諧,美妙動聽,而且創制了大量樂調繁復的慢詞,大大擴充了詞的體制容量,對詞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在詞的發展史上,他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人)在表現手法上他善于鋪敘,盡情描繪,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在內容上,柳詞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華風光,體現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抒發離愁別恨的痛苦,表現婦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淪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因而他的詞曾傳唱一時,甚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足見柳詞深受當時市民的歡迎。
這首詞寫他要離開汴京(今開封)去各地飄泊時和他的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離愁別恨。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本詞分上下兩闕。
寒蟬凄切, 對 長亭晚,(2) 驟雨初 歇。
凄涼急促地叫著 面對著 正是傍晚的時候 急雨剛剛停歇 凄切: 形作動。
分析: 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釀造出足以觸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
試想: 在樹上寒蟬凄切的叫聲里,在暮色蒼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別時面對長亭,該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啊! 就在這個時候,陣陣驟雨,剛剛收住了雨腳,好朋友啊,就要走了! 這時節,動人的愁思將怎樣地抒發出來呢?
都門 帳飲(3) 無緒(4), 留戀處 蘭舟(5)催發。
在京城門外設帳餞別沒有心思 時候(船家卻)催著船兒出發
分析: 接著寫“帳飲無緒”,寫“蘭舟催發”,就在汴京城外,送別筵上,依依惜別,心緒不寧的場合里,作品用“留戀處”結合上下文,表明“驟雨”是“留戀”的短暫時機;而“初歇”是“催發”的緣由;同時,“留戀”表明不得不別,一個“處”字既點明關節,又揭示出比較微妙的心理活動。于是這主觀現實和客觀現實之間的矛盾,使“無緒”鋪寫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又是怎樣進一步地抒發情懷呢?
執手 相 看 淚眼, 竟無語凝噎(6)。
拉著手互相看著飽含淚水的雙眼 竟喉嚨哽噎(連半句話也)沒有說
噎: 阻塞。話: 動詞,說。
分析: 既然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這時,縱有千言萬語也因喉嚨噎住而說不出口,只有淚眼相對,執手告別罷了,滿腹哀傷情,盡在不言中。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現。
以上是實寫離別時難分難舍的心情。
念去去(7)、千里煙波, 暮靄(8) 沈沈(9)楚天(10)闊。
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千里煙波 傍晚的云氣沉沉空闊千里: 極言路途之遠。煙波: 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
分析: 結句望空凝思,情意綿綿。這里,一個“急”字,一方面緊扣上文的“無緒”,接榫自然,同時領起結句,把近景和遠景連成一片;另一方面,這個“念”字貫注到下闕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帶景,在結構上有結有領。
上闕: 寫離別時難分難舍的心情。
分析: 從抒情的重點和層次上看,上闕扣住“別”字,由出行到“帳飲”,到“催發”,到“執手”,到“遙念”,突出了惜別的深情,離別的痛苦。( 寫景抒情顯得黯淡凄清)
多情自古 傷 離別,更那堪 冷落清秋節!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 怎能(叫人)忍受,竟值這冷落的清秋節
傷:動詞,憂愁、憂思,這里作意動,以……為傷。更: 復,又。那:何、怎。
堪: 承當、忍受。清秋: 凄涼清苦的秋天。
分析:
起筆緊承上闕的“念”字推展開去,泛論離愁別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翻進一層,突出當秋而悲,甚于常情。這樣,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為具有普遍意義提了出來,豐富了主題,同時也呼應上文,點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來渲染,情意更濃。作者馳騁想象,并運用以情帶景的寫法,唱出了傳誦一時的名句。
今宵酒醒 何處? 楊柳岸 曉風 殘月。
夜 時(身在)哪里,(也許在) 邊(面對那)晨風和
曉: 早晨。殘月與滿月相對,指陰歷初的新月。
分析:
從呼應上闕來看,“酒醒”遙接“帳飲”,盡管“帳飲無緒”然而借酒澆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設問,倍增惆悵。從以情帶景來看,頂承“念去去千里煙波”,盡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涼的心情隨著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覺孤寂;從意境上看,推想與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時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見岸邊的楊柳隨著曉風在飄拂,一彎殘月,孤零零地掛在梢頭。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楊柳”、“風”“月”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義,李白有“此夜曲中聞折柳”,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楊柳”就成了送別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時分踏上征程,送別也在這個時刻,韋莊就有“惆悵曉鶯殘月”,因而“曉風殘月”更見依依惜別之情。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作品鋪寫到這里,似乎已經詞絕意盡,然而作者卻宕開一筆,思緒又轉入新的境地。
此去 經年(11), 應是 良辰好景 虛設。
這一去,一年又一年 (即使是) 美 (也該是)形同
應: 該。良辰: 美好的時辰。此句意為: 良辰好景應是虛設。
便縱 有千種風情(12),更 與何 人說!
就算是 多少 又(能)跟什么人訴說
千種: 極言其多。風情: 深情密意,舊指男女之間的情戀。
分析:
作者進一步推想到離別之后慘不成歡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見時難別亦難”,如此離別,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賞流連,可也等于“虛設”,而千種情,萬種意又能向誰傾訴呢? 然后以“此去經年”的孤寂冷寞來收束整首詞,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無窮的哀怨。
下闕: 寫想象中的別后情景。
小結:
一、對本詞的評價:
這首詞以冷落的秋景作襯托,精心刻畫難分難舍的惜別場景,進而想象別后的離愁別恨,層層鋪寫,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抑郁不滿的心情。作為封建時代的文人,自傷身世,慨嘆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盡管真實,而情調未免凄愴;對現實盡管憂憤,而意志未免消沉,這是受時代局限的反映。
二、結構嚴密,重點分明:
上闕重點在記別,下闕重點在懷人,前后呼應,渾然一體。作者善于運用鋪敘手法在前后呼應對照中逐步深入。下闕想象部分與上闕的寫實部分有一定內在聯系。由“寒蟬凄切”想到“酒醒何處”,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暮靄沉沉”想到“曉風殘月”,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
三、關于本文的表現手法:
作者在本詞中寫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通篇層層鋪敘,寫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細致。
柳永在這首詞里放筆直書,讓雙方的內心感情都盡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勝的手法。這是適合多數市民欣賞趣味的,他們一聽就“入耳酸心”,以獲得感情上的充分滿足。
昔人所謂“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吹劍錄》),說明本詞所含的樂曲適宜于少女的歌喉,美妙婉轉而且凄楚,動人心弦,這是與內容的纏綿多感起著配合作用的。
全詞以“離情”為線索來貫穿全篇。以時間而論,先點出“秋天”,后點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遙想到“經年”,不管時間怎樣變化,處處都是只寫“離情”。以空間而論,從送別都門的“長亭”,到暮靄沉沉的“江上”,到“曉風殘月”的遠方,空間轉換,仍然不離寫“別情”,從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暢,主題突出。
雨霖鈴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
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領會這首詞的情景交融的寫法和表現出來的意境美。
理解這首詞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鋪敘點染的寫法。
教學方法:
以”互動—探究”為主,輔以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及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歌曲《送別》導入,渲染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進入到詩歌賞析的情境。【提問1】大家知道這首是什么歌曲嗎?(學生齊答是《送別》)好,我們一起來唱幾句。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
【提問2】自古“離別”是文人抒寫的.一個主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我們以前所學的詩詞當中有哪些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呢?(學生爭相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課件展示)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慘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夢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景別)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慰別)
我們透過這些詩行,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親呆望游子歸家的淚眼愁眉。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另外一篇抒寫離別之情的名作,那就是北宋柳永的《雨霖鈴》。(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詞的相關知識(以檢查課前預習的形式展現)
詞的起源: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展到高峰。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歌詞”等。
慢詞是宋詞主要體式之一,“慢”是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鍀遲緩了。
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三作家作品簡介(以檢查課前預習的形式展現)
(1)(約980——約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狂放不羈,擅長詞曲,熟悉許多歌妓,經常流連于秦樓楚館,為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還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當時有人向仁宗舉薦他,但仁宗聞其名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詞去!”遂落第。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后,別
雨霖鈴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詞的意境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鑒賞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凄涼、哀傷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課是《柳永詞兩首》中的第二首,通過上節課對《望海潮》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柳永以及他的個人經歷,對詞的相關知識有了充分的認識。授課班級是普通校文科平行班,成績在年級平行班中較好,但學生學習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死板。
【學法指導】
預設學法: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創作背景。
2、把握全詞感情基調,有感情的誦讀課文。
3、品讀課文,仔細品味語言。
即時學法:加強教師引導
【課情前置】
(1)學案批改評分
小組蘋果組安卓組聯想組百度組捷徑組荏苒組
得分
(2)作業批改評分
小組蘋果組安卓組聯想組百度組捷徑組荏苒組
得分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情景設置】
介紹“雨霖鈴”這個詞牌,渲染氛圍。
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感受本詞的所傳遞的情感和情境,進而提高自身審美能力。
2、了解詞的語言特點。
3、學習分析詞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1、體會本詞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體會本詞所運用的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婉約詞的特點。
二、閱讀教材、自主習標
(A級)問題一
反復朗讀,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熟讀成誦。
拓展:本詞的感情基調。
(A級)問題二
詞中哪句話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多情”是指多情的人。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是感傷離別的,更何況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時節。
三、問題探究、重點講解
(B級)問題一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這首詞中,哪些句子是景語,哪些句子是情語?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入景?
(B級)問題二
作者選取的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凄涼、沉寂。
在作者哀婉傷感心情的。籠罩下,“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
情景交融
(B級)問題三
探討古典詩詞中代表性意象的內涵。
(1)意象內涵——月
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思人、思鄉。
意象內涵——柳
“柳”與“留”諧音,古人折柳送別,即挽留之意,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意象內涵——風
古語有云: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
(B級)問題四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句歷來被稱頌為千古名句,請簡要賞析。
作者借景抒情,“酒”“楊柳”“風月”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澆愁、苦悶難捱的.愁苦心情。
這一句被詞評家賀裳稱為“千古俊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酒”無味,“柳”留人,“曉風”秀麗,“殘月”凄迷,作者的心卻是悲苦的。
(B級)問題五
作者選取的這些意象都是眼前看到的實景嗎?哪些是眼前景,哪些是虛設景?
虛實相生
(B級)問題六
根據以上的分析,總結本詞的藝術特色。
創讀拓展(以下項目供選擇):
1、詩意仿寫:從詞作核心意象中任選一二,嘗試創作一首小詩;
2、為詞配畫:根據詞作意境,為課文配上一幅插圖,并說明你的構思。
四、練測拓展、達成目標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凄切(qiè)執拗(niù)良辰美景(chén)
B、凝噎(yè)吮吸(yǔn)遂心如意(suì)
C、輯錄(jí)恪守(kè)數見不鮮(xiān)
D、血液(xuè)腦髓(suǐ)蘭舟催發(fà)
2、下面的詩(詞)句與“楊柳岸、曉風殘月”所用的表現手法不同的是()
A、杏花春雨江南
B、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C、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D、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柳永和戀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學會了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這兩種表現手法。這首詞的確具有獨特的魅力,讓人回味無窮。讀這首詞,我們知道了,人世間有一種情感叫離別,有一種感覺叫心痛,有一種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間彌漫的是柳永說不盡的離別情,道不盡的相思苦。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感受蘊含其中的無盡韻味!
【布置作業】
1、背誦
2、優化學案相應練習題
雨霖鈴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知識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三)能力目標
通過課堂教學與網絡技術的整合,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方法:
(1)網絡環境與課堂教學整合
(2)美讀法
(3)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與設備
多媒體電腦平臺(配備寬帶上網)、Frontpage網頁制作軟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深情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我們昨天學習了豪放派詞人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感受了豪放派豪邁的詞風,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詞風——婉約派。而其中的代表詞人是柳永。大家在課文注釋上看到,這是一首離別詞。生離死別都是人間最傷心的事情,人們最不愿遇到的事情。下面,請大家欣賞配樂朗讀,感悟詞人的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點擊網頁“配樂朗誦”)
二、整體把握,感知作品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1、點擊網頁“配樂朗讀”,讓學生沉浸在離愁別緒的傷感氛圍里。
2、學生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師板書:
感情:無奈、傷痛、眷戀
三、了解背景,學會“知人論世”。
1、教師設問:
有同學曾經問我:《琵琶行》里琵琶女的悲慘遭遇告訴我們,在封建時代,歌伎是很沒有地位的,是受歧視、受迫害的社會底層市民。那么作為封建文人學士的柳永,一個上層的文化人,與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談起戀愛來,豈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賤?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大家怎么看這個問題呢?
說明:針對該生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點擊網頁介紹有關柳永的經歷。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柳永的背景及與歌伎情深意切的.關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論世”,鑒賞詩歌。
2、點擊網頁“關于柳永”,教師同時簡要點撥:
教師: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窮困。經常出入娼館酒樓,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蕩公子,紈绔子弟之流的風花雪月,雖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樓酒館,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發揮才華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在他的很多佳作,很多取材于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
這首詞就是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歌伎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
四、點擊網頁“配樂朗讀”,學生朗讀一遍,加深對作品的整體認識。教師對學生的閱讀作簡要評價,并指導學生注意停頓和節奏。
五、分析上闋的情與景的關系,重點鑒賞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1、教師:寫景抒情詩的最大特點是“情景交融”,俗話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在作者筆下,一景一物,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飽含著離別的無奈和傷感。大家討論幾分鐘,試以上片為例,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寫景(選擇什么意象)來準確傳情的。同時,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細膩的刻畫,試舉例說說。
2、學生分小組討論。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書:
上闋:
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云氣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重點從朗讀的角度分析:(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里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
例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兩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是指汴京門外。“帳飲”是說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無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留戀處,蘭舟催發”,是說正在留戀不舍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么依依不舍。從這種依依不舍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里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進一步刻畫兩人難舍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5、教師示范朗讀一遍,將所儲備的感情傳染給學生。
6、學生深情背誦上片。
六、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
1、教師引入:下闋字字珠磯,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樣是寫景但下闋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
2、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邊板書:
下片: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
3、教師點擊網頁有關詩歌意象部分,并點評學生發言,深化學生認識。
關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
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琵琶行》幾個地方寫到月: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關于風: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總結: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作者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4、學生自主朗讀作品,鼓勵毛遂自薦,作示范朗讀。
5、學生作示范朗讀。
七、師生共同歸納本詩的寫作技巧:
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鑒賞詩歌,如果準確把握了意象的特點和情景交融的寫法,就不難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們再細細分析,作者在上下闋的寫景角度上有點不同,那就是——上片實寫,下片虛寫。而其中的轉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們可以歸納本詞的主要的寫作技巧是:
板書:
寫作技巧:
1)寫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虛實結合
八、點擊網頁“配樂朗讀”,學生背誦全詞。
九、課內外遷移:初步掌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我們之前學了豪放派,現在又接觸了婉約派,如果各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兩者,應該怎樣形容呢?
1、學生馬上思考,自由發言。
2、教師準備以下范例,必要時作引導:
例:如果說豪放派是一位東北大漢的話,那么,婉約派就是江南女子;
如果說豪放派是長江黃河,那么婉約派就是小橋流水。
如果說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約派就是山澗小溪。
如果說豪放派是《黃河大合唱》,那么婉約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十一、演示網頁,鏈接寬帶網,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校園網和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
本網站將掛上校園網,請同學們根據本網站提供的內容,課后自行上網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進行學習,并將有價值的內容上傳到本網頁或發郵件到:E-mail:daiqingzhong@hotmail.com,老師將把同學們發來的資料鏈接到本網頁,以供課后進一步學習交流。
十二、下課。
十三、板書設計:
雨霖鈴(柳永)
感情:無奈、傷痛、眷戀
上片:話別之時
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云氣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人物形象:無緒、淚眼、凝噎
下片:別后之境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
寫作技巧:
1)寫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虛實結合
作者郵箱:daiqingzhong@hotmail.com
雨霖鈴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詞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鑒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凄涼、哀傷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詞人在詞中所流露出的濃濃別離之愁;領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難點: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痛痛快快的說
1.大千世界,悲歡離合仿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離愁別緒也似乎是一種永恒的情懷,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通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們仿佛看到荊軻離開時的悲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又是怎樣的凄苦之別。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嗅著淺淺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現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那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霖鈴》,去感受一下柳永筆下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
2.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
3.《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二、認認真真的聽
1、播放《雨霖鈴》的視頻朗誦,學生聽了后談初步感受。
2、這首詞抒發的是怎樣的情感?離別時依依惜別之情,濃濃的離愁別緒。
本詞的感情基調。明確:哀婉、悲傷、凄清。
三、反反復復的讀
1.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詞作大意。補充:
(1)對長亭晚: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
(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3)楚天:楚地的天空,這里泛指南方天空。
3.用通俗的語言翻譯這首詞。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剛停歇。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夫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凝望,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在楊柳岸邊,對著凄冷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縱然我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4.學生展示朗讀,師生點評。(語調、節奏、情感表達)
5.討論: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
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
離別前:勾勒環境;
離別時:描寫情態;
離別后:刻畫心理。
四、仔仔細細的賞
(一)體悟直接抒情
1.自由朗讀,找出詞中表現作者離別心情、神態、動作的句子并細細體味。
上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以上詞句都屬于直接抒情。
2、示范鑒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
關鍵詞:寫實筆法、矛盾之處、情感。
詞人以寫實筆法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尖銳!無緒:飽含別離的苦澀;催發:浸透留戀的深情。“都門帳飲”,是指在京都的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從這句看,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離開汴京南去,跟戀人話別時所寫。依戀不舍卻又不得不分離,因而也沒有了心緒;可這時候,蘭舟無情,正在催人出發。
3、小組合作探究,鑒賞其他幾句。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無語凝噎——白描,柔情蜜意。
關鍵詞:表現手法、表現情感(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既然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這時,縱有千言萬語也說不出口,只有淚眼相對,執手告別罷了,滿腹哀傷情,盡在不言中。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現。
這兩句通過白描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哀婉纏綿、無比依戀、難舍難分的離別場景。臨別之際,一對戀人該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叮囑,可是手拉著手,淚眼朦朧,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正因為氣結聲阻,就更能見出內心的悲傷。
此時無聲勝有聲,說是“無語”,其實有千言萬語。柳永和戀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悲痛得說不出話來。你能試著代他說兩句嗎?請展開想象替永哥說出心里話,和大家分享。
參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娘子,我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還再見到娘子,望你我各自保重!”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主題:傷離別、詞眼。
關鍵詞:主題、感情。
這三句,由個人的離別之苦而推及于一般離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難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們普遍的感情體驗。可是跟蘇軾在的中秋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超曠態度不同,詞人越是把個人悲苦的離情放到歷史發展的廣闊時空中來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傷之中,并讓讀者越發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節”,照應到上頭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關鍵詞:表現手法、虛寫。
這兩句更推開去,愈想愈遠,愈遠愈悲。和心愛的人長期分離,再好的時光,再美的景色,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領受了。失去你,再美的風景也是暗淡無光!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關鍵詞:收束全詞、情感。
這兩句照應到上片“執手相看”兩句,離別時是千言萬語說不出,離別后是千種風無處說,這就在眼前與將來、現實與推想的對比中,把真摯深沉的情愛和凄苦難言的相思,表現得更加充分,在感情發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詞。
(二)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1、找出詞中寫景的句子,分析這些景物有何特定含義。
2、分析“寒蟬、長亭、晚、驟雨、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傳達出的作者情感。
3、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開開心心的寫
1、概括本詞藝術特色。
借景抒情:寒蟬、長亭、驟雨、蘭舟、楊柳、曉風、殘月、煙波、暮靄、楚天。
虛實結合:“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描寫了離別時凄清的環境和兩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寫的是現實之景,是實寫。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想象中的別后所見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虛寫。
本詩虛實結合,豐富了詩歌離別的內容,拓展了詩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強化了詩歌詞人與戀人離別時的傷感,孤獨,無奈的感情。
2.延伸拓展: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手相看,柴門扶杖,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
雨霖鈴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藝術風格。
2、具體體會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3、認清詞作情調過于傷感低沉的負面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體味這首詞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2、難點:對詞中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鑒賞。
三、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簡介作者
1、從名句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及柳永,大家也許不像對蘇軾那樣熟悉,但他的兩句名句早已廣為傳誦。(提問、啟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多么熾熱如火的愛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過西學影響的王國維還震驚于這種愛情表白的熾烈,并將其用來比喻對于大事業、大學問不懈、執著的追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艱苦探索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執著追求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2、明確三點,簡要介紹寫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三)整體點撥
《雨霖鈴》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歷來被認為是抒寫離別之情的典范之作。要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請結合“自讀提示”閱讀全詞并思考:
1、這首詞是按什么順序寫離別之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2、這首詞哪些句子寫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樣情景交融的?板書:(線索)(重點),離別前:勾勒環境,離別時:描寫情態,離別后:刻畫心理
(四)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凄清、蕭瑟(板書:凄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
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
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舍)
第5句:點題。用“傷別離”點題(板書),并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鑒賞見后)
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難。多么傷感!多么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小結歸納】
寫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本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于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書:情景交融)
(五)難點討論(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眼前景曉風—“涼”(特點),襯別后心情之凄涼。別后情(明)(暗)“殘”月—不團圓,透出凄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六)朗讀、背誦
要求:正確流利、感情充沛、熟讀成誦、瑯瑯上口。(盡量當堂完成)方式:檢查學生、教師示范。
(七)課外作業
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擴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別前:勾勒環境、凄清、蕭瑟
雨霖鈴,柳永,(線索):帳飲無緒、蘭舟催發、相看淚眼、無語凝噎
情景:傷離別、別時
描寫情態:留戀、難舍、交融、
(主題):望空凝思、情意綿綿、
(特點):良辰美景如同虛設別后:刻畫心理傷感、苦澀千種風情無人訴說
雨霖鈴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3.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二.教材內容、重點難點分析及策略
1.教材內容:
《雨霖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第四課的一首詞,這首詞是柳永的代表作,該詞通過描寫詞人與愛人分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景及想象離別后羈旅生活的情狀,集中反映詞人的復雜內心世界,為世人所傳誦。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
2.教學重點及教學策略:
(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
對策:這是一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朗讀鑒賞課,因此我安排以下四個步驟的學法引導。
多媒體播放《別亦難》歌曲,創設“傷離別”意境
1.指導誦讀:
指導學生注意誦讀,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學生齊讀——教師范讀——聽讀——齊讀
讓學生感受到詞中所蘊含的深深的離愁別緒。
⒉指導想象:體會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通過引導,讓學生根據意象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詞中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畫面。
⒊引導學生進行名句的鑒賞:主要通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分析鑒賞其中運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⒋課外拓展,通過補充相關意象詩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現總結古典詩詞中存在的一個規律性的特點:通過固定意象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教學難點及教學策略:
品味詩詞意象,體會作者情感。
對策:鑒于這節課的難點,我擬采用以下教學策略:①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對詞的意境美的感受。②通過逐句點撥賞析使學生對融情入景,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產生深切的感悟。
三.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但對詞這種體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時已有接觸,曾經學習過蘇軾和辛棄疾等人的詞,初步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雖然對詞的基本概念有了朦朧的了解,但畢竟只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感性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柳永這位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為同學們所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所以本課教授目標主要定位在“感受”二字上,拋開了一些分析詩詞的術語,以情來帶動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便成為本節課教學的主要教學策略。
四、教學策略圖
五、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討論—鑒賞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對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體演示法、誦讀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采取“創設情景——設置問題——反復朗讀——探究討論”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深刻體悟、積極探究的平臺。
六.學習方法
整體把握察內容,再現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熟讀背誦多識記。
《雨霖鈴》課堂實錄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別亦難》歌曲,創設“傷離別”意境
師:剛才聽到的歌曲表達的是什么主旨?
生:離愁別緒(板書)
李商隱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呀,在現實生活中,離別是一種常事,也是文學作品中長盛不衰的主題。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以前都接觸過哪些描寫離別的詩?
生回憶: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適的《別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透過這些詩句,我們可以看到母親送別孩子時的淚眼愁眉,朋友送別時的牽掛、不舍和祝福,正像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江淹所說的那樣——“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那么,北宋婉約派的著名代表詞人柳永又是怎樣表現“傷離別”(板書)這一主題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雨霖鈴》。(顯示課題)
大屏幕展示學習目標
二、作者簡介
大屏幕顯示 “走近柳永”。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柳詞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詞集《樂章集》。
三.整體感知
1、師:下面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大家朗讀一下這首詞。(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提問:讀完后,你能說說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
叫一生回答
生答:哀婉、悲傷、凄清。 教師(板書)
2、叫一生學生讀,教師點撥。
3、多媒體播放《雨霖鈴》配樂誦讀。
要求:注意作品的節奏、韻律、讀音,并且注意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
四.鑒賞
【學法指導】 教師作詩詞鑒賞技法指導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語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
(3)寫作技巧的探討:
師:請同學們回顧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以樂寫哀,以哀寫樂)。(板書)
師:本詞采用的是什么表達技巧?
生:…
師:這首詞的重點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板書)鑒賞時圍繞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特點?
(2)哪些句子抒寫了作者的感情?
(3) 怎樣理解千古傳誦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1、 賞析上闋。
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分析:“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師:開頭一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內容?
一生:這三個句子交代了時間、地點以及詞人所處的特定環境。
師:這三句描寫,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還有別的什么作用嗎?(教師引導:聯系《琵琶行》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
生:這幾句除了交代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氣氛。
師:這句話渲染了怎樣一種氣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意象品意境。
生:意象:寒蟬、長亭、驟雨
師生共同分析意象
寒蟬:
師問:寒蟬有何寓意?
生討論回答:憂愁
師:是啊,古人在文學作品中寫到“蟬”的時候,往往都是和“憂愁悲苦”聯系在一起的。
寒蟬——憂愁悲苦
(大屏幕顯示)例如: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中說:“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中說:“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師:這些詩句都是借“蟬鳴”來抒發悲苦憂愁的思想感情的。因為蟬的鳴叫,嘔啞嘲哳難為聽,而秋蟬的鳴叫就更加凄涼,這里再加上一個“寒”字,就愈發使人感到特別的悲苦,因而“寒蟬凄切”四字在詞作之首就為全篇奠定了一種令人心碎情感基調。
師:長亭有什么寓意?
一生答: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詞中的長亭(短亭)是古代的人們送別的場所。所以我覺得也是傷感的載體
師:許多文人學士在寫離別時經常要寫到長亭。例如: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大屏幕顯示)
結論:環境悲涼
分析:“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師: “無緒”是什么意思?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回答:沒有心思。
師:為什么“無緒”?
一生:因為要離別,所以即使有山珍海味也無沒有心思。
師:哪個字能體現出二人難分難舍的情感?
生:催
師:請大家通過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亭送別時的情景。 (學生思考)
一生:在那樣一種令人銷魂蝕骨的環境中,城門外,帳篷宴餞行。正在難舍難分之際,縱然有山珍海味,美饌佳肴,也必然是食之無味;而船家又看不出個眉眼高低,竟然在這樣的時刻催促登程!詞人不想走不愿走卻又不得不走
矛盾:留戀←→催發
情深意長→不想走,我想留
師:想一想這是一種什么心情?
生:痛苦、無奈、戀戀不舍的心情
結論:難分難舍
分析:“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詞人用細節描寫推出的特寫鏡頭。
師提示: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特寫鏡頭。
(學生思考一分鐘回答) 一生:因為難分難舍,因為不想走,因為我想留,所以在這痛苦萬分時候,即使有萬語千言,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訴,兩雙無力而有意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只好我望著你,你望著我,淚眼相對,無語凝視。“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啊。
師:此生用詩意的.語言描寫了詩意的鏡頭
師生鼓掌
分析:“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上闕的結句
師:這三句寫的還是人嗎?
生:是寫景
師:這里的景物描寫是作者想象的還是虛構的?
生:想象。
師:詞人這里描寫想象中的景物,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請用幾個形容詞加以概括。 生:詞人此時的心情是惆悵、凄苦、悲涼的。
師:為什么此句又在寫景呢?
一生:我覺得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情感,主要是以景寫情。
師補充:直接寫人已經講感情表現到盡頭了,再用景烘托,更能突出詞人的愁緒和前途的黯淡無光,同時也暗示出情侶的分別是久遠而漫長
結論:惆悵傷感
上闋重在寫離別前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2、賞析下闋
分析:“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師:在這兩句中,有三個字點明了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三字?
生:傷離別。
師:詞人在這一句中除點明主旨外,還從兩個角度去抒情,一個是歷史時間,一個是季節,分別在那些字里體現出來?
生思考后回答:“自古”“清秋節”。 師: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詞人的情感:
生思考
一生: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會因為離別而感覺到悲傷。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離別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是在清秋節,可謂愁意濃濃啊
結論:愁意濃濃
分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教師提問,啟發引導學生體會本句的精妙之處。
師:這兩句中有直接表達感情的字嗎?
生:沒有
師:這里的景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
生:想象
師: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抒發作者什么情感?
生:楊柳 曉風 殘月
師:說說這一句為什么能成為千古名句?
學生討論,叫一生回答
一生:它沒有一個字是寫情的,而又沒有一個字不寫情。詞人設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將身在何方呢?我的身邊還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嗎?不會有了,陪伴我的將只有岸邊楊柳,耳畔清風。
教師補充:(大屏幕顯示)
把楊柳、風、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
惆悵曉鶯殘月—— 韋莊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愿為西南風 長逝入君還—— 曹植
此畫面出現在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后
醉不成歡慘將別 —— 白居易
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
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 李清照
作者通過寫景,點染(烘托)出那種說不完訴不盡的離愁別緒。
結論:酒醒傷情
分析:“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問:詞人這里為什么說“虛設”?
生思考后,叫一生答
一生:因為沒有人陪伴,無論怎樣的良辰好景,對詞人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
師:請大家注意,詞人在這里只寫到良辰好景,而沒有寫到平常時日。為什么呢?
一生:因為連良辰好景都形同虛設,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種深情,萬般愛意,又向誰去說呢?只有獨對清風冷月,望空興嘆,為伊消得人憔悴了。這樣,作者就在令人灑淚傷情的抒寫中,結束了全詞。
五、小結
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并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大家在誦讀時要注意體會本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還要注意把握婉約詞的情感基調:哀婉、無奈、凄清。另外,以后在鑒賞詩詞的時候,要通過品位詩詞的意象,體會作者感情。
六、情景再現
多媒體播放《雨霖鈴》動畫。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
七、全班同學背誦本詞
學生自背四分鐘(注意把握傷離別的思想感情)
叫一生背誦
學生齊背
八、作業:
1、背誦全詞
2、用借景抒情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體裁不限,也可填詞作詩。②要寫真情實感,不得無病呻吟。
雨霖鈴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宋詞婉約派的藝術特點;把握詞的意境,感受詞中濃濃的別情;掌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鑒賞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帶領學生用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二、教學重點:
學習名句鑒賞的方法,感受詞中濃濃的別情。
三、教學難點:
掌握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情境法、研討法
五、教具準備:
PPT課件flash朗讀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語
(先看《送別》歌曲視頻,情境導入)“人有悲渾合,月有陰晴圓缺,”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當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一縷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就會從平平仄仄里飄出,打濕我們的雙眼。現在我們就走進柳永的《雨霖鈴》,一起感受離別詩詞的萬種風情。
(二)資料助讀(幻燈片1-5)
1、關于柳永(約9871053)
1)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他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由于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無聊,往返于秦樓楚館,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支持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創作了大量合于歌唱的新樂府(慢詞)。柳永開創了婉約詞派,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
2)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于是,柳永半是解嘲、半是哀怨,遂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留連坊曲。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歲時方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2、關于柳詞
從題材方面看,大體可分三類:寫都市生活和風光;寫婦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間的戀情;寫羈旅行役之苦。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苦。柳詞在藝術表現上自成風格,感情真摯、大膽,以白描見長,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柳永的≈章集》有詞近二百首,《雨霖鈴》是柳永的代表作,為“宋金十大曲之一”。
3、關于本首雨霖鈴
雨霖鈴,也作雨淋鈴。原為唐教坊曲名。相傳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時,陰雨連日,棧道中聞鈴聲,為悼念楊貴妃,遂制此曲。宋代人依舊聲填詞,遂為詞牌。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各地漂泊時和他心愛的人難舍難分的痛苦心情。
(三)朗讀
1、聽朗讀,整體感知(flash配樂朗讀)
2、生反復誦讀,然后嘗試配樂朗讀。
3、誦讀過程中的任務:
(1)字詞積累。(幻燈片6、7)
讀出下列字音
凝噎(yē)暮靄(ǎi)沈沈(chén)更那(nǎ)堪
解釋詞語
長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人們常在長亭送別。
無緒:沒有心思,情緒不好。
蘭舟:木蘭木制造的船。這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對船的美稱,此處指船夫。
凝噎:因為激動,嗓子被氣憋住,說不出話,哭不出聲。
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走得很遠。
暮靄:傍晚的云氣。
沈沈:深沉。沈,通“沉”。
楚天:楚地的天空,這里泛指南方天空。
經年:一年又一年,表示日期很長。
(2)找出詞中借助了哪些景物來表達別情。
(四)合作探究,討論上闋
1、通過哪幾句你得到了離別的節令時間地點的信息?
2、最打動你的離別之景是哪幅畫面?運用了哪種手法?令你想到了哪些與此相關的詩文?
3、詞中還設想了離別之后的前途渺茫相見無期,你能找出來嗎?
交流明確:(幻燈片8-12)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交代離別的節令深秋(寒蟬)、時間(晚)、地點(長亭)、天氣(驟雨初歇),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啊!這里不止以寒秋、昏暮、急雨烘托“都門帳飲無緒”的悲苦凄涼氣氛,更寫出了離別之際的痛苦心情。
---古人常將“長亭”作為抒發別情相思的對象(生交流)
“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王褒
“長亭更短亭,何處書程。”李白
“迤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王實甫
2、估計此問題學生會有兩種答法,師進行點撥
(1)“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
實寫不忍別又不能不別的情況。從依依不舍的情形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無緒”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正在難舍難分之際,船夫的一聲催叫將離人的心揪得緊緊的,誰能模仿舟子催促的語氣來個情景再現呢?(找男生模仿)
“無緒”“留戀”表現了兩人依依不舍的真實情形,但要說將離別之情態定格成一幅畫面的還是下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白描手法:是一種不加修飾的描寫。是從繪畫中借鑒來的術語,指中國畫中完全用線條來表現物象的技法。白描,用魯迅的說法,叫做“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此二句,用白描手法加深涂抹,寫出了人物離別的動作、情態,兩雙無力而有情的手握在一起,無神而有淚的眼,對視呆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噎住說不出口了,只好無言相對,更使人傷心失魄。描繪出了一個“真情無言”“至愛無聲”的感情境界。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流淚眼望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與蘇軾“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江城子》)異曲同工。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此三句以“念”字帶起,借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的無期。雖然其景是設想的,是虛的,但給讀者的感受卻是真實的,景也無邊,情也無限。時間接近黃昏,景色模糊了,而離別的情緒也是黯淡的。這么一來,給予讀者的感覺就不光是自然的景色,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色中充塞著茫無邊際的離愁別恨。結構上,這兩句既是對上闋的所寫景物的收束,又為獻寫別后離人的心情張本,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小結上闋(幻燈片13)
上闋以景襯情,以景達情,虛實結合,寫出了離別之際的無盡愁思。尤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最為動人,運用白描手法,將戀人恨別時的動作、神態勾畫得極為生動逼真,把難舍難分的離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六)合作探究,討論獻
1、哪句點明了全詞的主題?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以景襯情載滿離愁的句子,并試著加以賞析。
交流明確:(幻燈片14-21)
1、“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中“傷離別”點明主題。“自古”是把自己的感情賦予普遍的意義。“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又推進一層,多情的人因離別而傷感,現在正是冷落清秋的時節,這就更加叫人難以忍受。這里作者有意識的把自己的私情作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提出來了,說明在冷落的清秋的時候這種難堪的離情,凡是多情得人都會具有的。這種把個別的特殊的現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現象,也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自古傷離別的詩句(生交流)
“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江淹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2、同學們的賞析都表達出了自己的理解,師進行總結指導。
(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歷來為人所稱誦的句子。就詞義看,是承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煙波”兩句而來,是深一層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的時候,不見心愛的人,只對著岸上的楊柳,曉風輕拂,殘月微明,這情景是多么難受啊!這也是情景交融的寫法。這兩句為什么特別為人們所欣賞,甚至有人拿來代表柳詞呢?這兩句的好處怕還是在于集中了許多觸動離愁的東西來表現他內心的愁懷。
---關于酒:離人飲酒,是作為麻醉劑來削減愁懷的,酒醒就無異愁醒。經過麻醉后再醒過來的愁,就越發使人感到無法排遣了。
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邊病。李煜《應長天》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彥《關河令》
---關于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風俗。“留”與“柳”諧音,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留下來。離別的人一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心中就會涌起縷縷離愁。柳總是和離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關于風:載滿離愁的清秋,曉風輕拂,陣陣寒意,更增添了凄涼之感。
---關于月:人有悲渾合,月有陰晴圓缺。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人無限的愁思。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碼情別緒。
有關月的歌曲:生唱出借月抒懷的歌曲,如《彎彎的月亮》等。
有關月的情思:(生交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作者把楊柳、風、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出現在特定的時刻“酒醒”之后,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后?愁更思愁,難以排遣。
---“今宵”二句承上片念去去,想象別后酒醒所見,是虛景。遙想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著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凄涼的氣氛,清幽的風景,綿綿的離愁,便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中。與前面實寫離別場景融為一體,更形象地抒發離別愁思。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佳句。
(2)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四句是更深一層推想到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情況,“良辰好景”因無人共賞而如同“虛設”,即使有“千種風情”也因無人共語而倍覺痛楚。以虛景、虛情收束全篇,把離別之情藝術地推向高潮,真所謂“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七)小結獻(幻燈片22)
獻設想分別以后彼此的凄涼處境,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融孤苦之情于凄清的景中,意境十分高遠,成為代表柳詞的經典佳句。
(八)總結全詞(幻燈片23)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后的種種設想,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劃心理。其中,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后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以景襯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一切景語皆情語”,使人不覺的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因此,這首《雨霖鈴》也成為柳永的代表作品。
(九)課堂延伸(幻燈片24、25、26)
1、引導學生總結出詩歌鑒賞的初步方法:
反復誦讀細品味走馬觀花抓關鍵多方聯系明真情
2、比較閱讀
這首《雨霖鈴》是柳永婉約派的代表作,表達情感細膩、委婉,纏綿哀怨。
據俞文豹《吹劍錄》云:“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剛學過的蘇軾詞☆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體會詞學兩大宗豪放派、婉約派的特點。
豪放派縱橫捭闔,氣魄宏大,豪放不羈。
婉約派纏綿悱惻,婉麗多姿,音調諧婉。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背一背這“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輕敲慢打、柔聲細語”唱出來的《雨霖鈴》。
(十)指導背誦
按照將別臨別別后的線索,先寫實景,然后進行設想,描繪了別后凄清孤苦的斷腸畫面。抓住關鍵詞“淚眼”、“凝噎”“念”“傷離別”“楊柳”“曉風殘月”等來背誦效果會更好。
(十一)作業
1、搜集婉約派詞人的相關詞作,進一步體會婉約派的特點。
2、背誦本首詞。
雨霖鈴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藝術風格。
2、具體體會這首詞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3、認清詞作情調過于傷感低沉的負面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體味這首詞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2、難點:對詞中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鑒賞。
三、教學方法:
以學生活動為主,點撥啟發,引導討論,朗讀背誦,檢查落實。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詞,不能不提到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鈴》。多年來,它常誦不衰。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二)簡介作者
1、從名句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及柳永,大家也許不像對蘇軾那樣熟悉,但他的兩句名句早已廣為傳誦。(提問、啟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多么熾熱如火的愛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過西學影響的王國維還震驚于這種愛情表白的熾烈,并將其用來比喻對于大事業、大學問不懈、執著的追求。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艱苦探索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執著追求
(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2、明確三點,簡要介紹寫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
(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三)整體點撥
《雨霖鈴》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歷來被認為是抒寫離別之情的典范之作。要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請結合“自讀提示”閱讀全詞并思考:
1、這首詞是按什么順序寫離別之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2、這首詞哪些句子寫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樣情景交融的?
板書:(線索)(重點)
離別前:勾勒環境
離別時:描寫情態
離別后:刻畫心理
(四)重點分析(邊朗讀邊進行)
第1句:寫景。通過寒蟬凄切痛楚的叫聲、令人傷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驟雨初歇后的蕭條冷落的景物,映襯出離人此時內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寫人。京城門外,情人臨時搭起帳篷,設宴餞行,然而離人心情不好,食之無味。正當二人難分難舍之時,船公卻催促登船。兩個轉折句,足見其留戀之情深。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都是為了勾勒出離別前的環境:凄清、蕭瑟(板書:凄清、蕭瑟)
第3句:寫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寫出了二人分手時的情況,刻畫出“別亦難”時的悲痛心情。“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與蘇軾的《江城子》中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提問),簡直使人柔腸寸斷,悲痛欲絕,“語雖不奇,而意致綿密”。
第4句:過渡。一個“念”字,說明下面所寫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虛寫。雖無語凝噎,但思緒萬千: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
提問:此處的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解說:不是。結合寫作背景,不難看出此處是借此景襯托離愁的無邊無際、離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見之無期;也反襯離人孤舟行駛的飄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離人在離別時雖無無語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綿綿之態,自然引出了下文對別后漂泊孤寂的聯想,承上啟下。(板書:留戀、難舍)第5句:點題。用“傷別離”點題(板書),并用對比手法,襯托出自己的離愁比古人更深更重。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鑒賞見后)第7句:高潮。兩個讓步假設句,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縱有“良晨美景”,誰與共歡?縱有“千種風情”,誰與共話?設想細膩,語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難。多么傷感!多么苦澀!(板書:傷感、苦澀)
小結歸納:寫離愁別緒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題材。顯然,本詞膾炙人口不是以題材取勝,而在于它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把“自古傷別離”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結合,把“千種風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結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書:情景交融)
(五)難點討論(小黑板)“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古人:折柳相贈,暗“留”之意楊“柳”—“留”的諧音離人:見柳思人,離愁又生。眼前景曉風—“涼”(特點),襯別后心情之凄涼。別后情(明)(暗)“殘”月—不團圓,透出凄涼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六)朗讀、背誦要求:正確流利、感情充沛、熟讀成誦、瑯瑯上口。(盡量當堂完成)方式:檢查學生、教師示范。
(七)課外作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這首詞擴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寒蟬凄切驟雨初歇
別前:勾勒環境凄清、蕭瑟
雨霖鈴柳永(線索)
帳飲無緒蘭舟催發相看淚眼無語凝噎情景傷離別
別時:描寫情態留戀、難舍交融(主題)望空凝思情意綿綿(特點)良辰美景如同虛設
別后:刻畫心理傷感、苦澀千種風情無人訴說
雨霖鈴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詞意,體會詞人宦途的失意及與戀人離別的愁苦。
2.了解“婉約詞”的特點。
3.背誦默寫。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詞牌名與作者(參看課文注釋)
二、初步感知詞意
1.朗讀詞,讀準字音
2.利用注釋,結合“課文導讀”,初步了解詞意
三、賞析詞
(一)賞析詞的思想內容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這首詞寫的是與戀人的離別。此時詞人因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故而與戀人惜別。
“寒蟬”,點明離別的季節是在秋初(因為晚秋已無蟬鳴)。“凄切”,寒蟬的叫聲給人一種凄凄切切之感,襯托出離別的凄涼傷感。“對長亭晚”,傍晚時分,在長亭外送別。“長亭”,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古代在交通要道邊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長亭供行人休息,又稱“十里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驟雨初歇”,點明送別的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
這些景物描寫,字字寫景而字字含請,準確地將與戀人分別時的凄涼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凄涼傷感的調子。
2.“都門帳飲無緒。”
“都”,指北宋都成汴京,汴州(“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都成,杭州是南宋都城)。“門”,指城門。“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無緒”,沒有心情(柳永因作詞忤逆仁宗,因而不得意,于是流連坊曲,為歌妓作詞)。
3.“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正在依依惜別之時,船家頻頻催促:走啦,走啦,開船了!于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對情人,緊握雙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同桌之間表演此句)。
同學們,你有過這種無語凝噎的時候嗎?一個人要傷心到怎樣的地步,才會“無語凝噎”!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問一句:既然分別讓兩人如此痛苦,“柳郎,不能不走嗎?”同學們,你覺得詞人能不能不走?不能!在古代,仕途幾乎是一個有志男兒唯一的`出路。一個男人不能沒有事業,事業給男人活著的分量。作為一個女人,她如果真心愛一個男人,就不能拖后腿。
4.“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去去”,即越走越遠。想到這次去南方,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霧沉沉的楚地一望無邊。暮靄沉沉,離愁深深,使人想到王勃的“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這一句是別后思念的預想,是虛寫。
5.“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就是離別,更何況是在這冷落凄涼的清秋時節,叫人情何以堪!
6.“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晚酒醒時分,我身在何處呢?只怕是在楊柳岸邊,吹著凄涼的晨風,眼望黎明時天邊的一彎殘月,身邊再也沒有你。
這句寫詞人酒醒之后漂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景語即情語,將離人凄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成為名句。
7.“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經年”,一年又一年。“良辰”,好天氣。“好景”,好風景。這一去,年復一年,即便是遇上良辰好景,過得花紅柳綠,但沒有你,也形同虛設。對你,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去和誰說呢?(相信,你也一樣吧!)
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后慘不成歡的境況,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更顯強烈。
(二)賞析詞的藝術風格
1.詞的上片、下片分別寫什么內容?
上片:寫離別的場面。(實寫,虛寫)
下片:寫離別后的情景。(虛寫)
2.這首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現情感的?
抒發了詞人仕途失意及與戀人離別的愁苦。
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戀人難以割舍的感情。
用景寫情,情景交融。
3.詞的藝術風格——婉約詞
婉約詞與豪放詞
婉約,即婉轉含蓄。婉約詞在取材上,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情;在表現手法上,多用含蓄蘊藉的方法表現情緒。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等。柳永《雨霖鈴》是婉約詞的典型代表。
豪放詞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不拘音律。代表詞人有蘇軾、辛棄疾等。《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詞的典型代表。
宋人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四、有感情地誦讀
雨霖鈴教學設計 14
[設計思想]
《雨霖鈴》這首詞抒情色彩非常之濃,如果賞析時用語貧乏瑣碎,那么詩情就會打大折扣,如溫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沒有完全泡開,或完全沒有泡開。因此,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賞析此文成了最佳選擇。以“詩”解詞,情味不減,能更好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心靈;同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詩情,促進學生學以致用,以點帶面,融會貫通。具體操作就是根據文本內容,緊抓教學重點,對教學任務進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濃濃的離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以“詩”解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媒體上說周杰倫走到哪里都能刮起一陣龍卷風,足見周杰倫影響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時期,有位詞人,他創作的許多作品不僅當時廣為傳唱,而且流傳至今已近千年。他在當時的影響,有言為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大家能根據這句話猜出他是誰嗎?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感
1.自讀兩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長亭,靠近城市的長亭往往是古人送別的地方。念,想到。
3.再讀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3.誦讀指導:節奏緩慢,語調低沉。
4.播放課文錄音。
5.學生模仿誦讀。
6.找出寫“離別”情景的句子和寫“清秋節”的句子。
明確: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三、以“詩”解詞,體會深情
1.“一切景語皆情語”,請體會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詩一般優美而深情的語言加以渲染。
2.學生從中任選一句加以鑒賞,寫在草稿紙上。
3.根據所選對象分組進行探究、交流、討論。
4.在討論基礎上,組內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賞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師點評。
6.教師下水:
①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賞析:一聲聲,一遍遍,秋蟬嘶鳴,纏綿哀怨。面對長亭,天色將晚,天邊的落日像哭紅的淚眼,充滿無限眷戀,一點一點,正依依不舍地挨下山去。驟雨剛過,葉尖上的水珠敲打著干枯的樹葉,其聲如泣如訴,點點滴滴,是離人淚。
②“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賞析:桌上的酒食,嘗著似土和泥。未飲先醉,心內成灰。眼中淚,杯中酒,蓄著的.是憂,咽下的是愁,正當難舍難分之時,艄公催行;離愁越來越濃,感情之弦越繃越緊,終于情不自禁地握住對方的手,流淚眼望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哽在喉間,悲痛欲絕。
③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賞析: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離愁漸遠漸無窮,如千里煙波,浩渺無邊,如楚天清秋,萬里遼闊。無邊的離愁像暮靄一樣,沉沉地壓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賞析:從前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而今風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風吹來,心頭一顫,酒醒愁未醒,頓時生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楊柳依舊笑晨風”的悲涼。
7.總結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抓住“念”字)
四、余音繞梁
1.播放毛寧的《晚秋》。
2.課后請大家再次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后,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并以《與君別離后》為題,借鑒課文情景交融的寫法,寫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詩。
雨霖鈴教學設計 15
一、 導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相聚是欣喜,是快樂;而離別卻往往令人無限傷感,無限惆悵。抒寫離情別緒是歷代詞人施展才情與筆力所詠嘆的主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宋代著名詞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出示課題)。
二、作者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后改名為永,排行第七,世稱“柳七”;宋仁宗進士,官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仕途坎坷,為人放蕩不羈,終生窮困潦倒。精通音律,創作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當時流傳著“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其詞多描繪淪落不遇、離愁別恨、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形成一種鋪敘、白描、抒情相結合的詞風,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鳳棲梧》等較有名。
三、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
2、了解柳永詞的風格。
四、分析情與景的關系:
(一)整體感知,領會文中情
1、學生自由讀(讀出感情,體會意境)
2、聽配音朗誦。(投入理解)
3、把握總體基調——————傷感凄切。
文中哪句直接點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述離別情形的句子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接著問:他們為什么會如此傷心?相見時難別亦難。此時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離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紅顏知己前來相送,此番離別,歸期難料,猶如生離死別,往日千般柔情,萬種恩愛都蘊含在兩雙含情的淚眼中,千言萬語,百般千慮,一切盡在不言中。江淹《別賦》:“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二)文中景:(選用了哪些景?為什么選用這些景?)
問題:為了渲染悲傷凄涼的離別,作者選擇哪些景和物作背景來加以烘托?明確:寒蟬(凄切,“孟秋之月,寒蟬鳴”)點明清秋節
長亭(天下傷心處,長亭更短亭)暗示離別
蘭舟(催發,客觀原因驟雨初歇,天色已晚。另外從蘭舟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中,可見離人的難舍難分,從“乘船的留戀”與駕船的催發”這一對矛盾中,可見離人的留戀之情深。就在這不想別而不得不別的最后時刻,真是情意深長,因此迸發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江水(乘舟而去,水路而別)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江上的煙霧波濤)使人愁。”詞人愁緒如千里煙波般的綿長,如沉沉暮靄般的濃重,如楚地天空一樣無邊無際。籠罩在江面上的霧氣水波長時間難以散開與纏繞在人心頭的惆悵長時間難以消除相似;黃昏云霧沉沉的特點與人心情的沉重相似。用這些把離愁寫得纏纏綿綿,充分表現了離別的愁緒。)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佳句賞析)
1、 從照應的角度考慮,此句照應了上闋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明確:照應了“都門帳飲無緒”。上句是借酒澆愁愁更愁,這里是酒醒之后更惆悵,前后照應襯托了離人傷心到極點的痛苦心情。
2、 楊柳、曉風、殘月有什么象征義?
柳,諧音“留”,古人用“楊柳”來作為贈別的信物,折柳送別,它成了送別的象征。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時分登程,送別也在這一時刻,“曉風”意味著離別,另外,天剛亮時較涼,由此襯托心境的凄涼;“圓月”是團聚的`象征,“殘月”含別離之意。
補充古典詩詞中用“楊柳”意象寫離愁別緒的句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去矣,雨雪霏霏。
————《詩經。采薇》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樂府《折柳枝》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
—————馮延巳《鵲踏枝》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歐陽修《蝶戀花》
補充古典詠月詩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張祜《中秋月》)
3、 這句話寫景方面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景中含情,這句中詞人組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構成凄涼的意境,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傷離別的悲涼情懷。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深切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綿綿愁思。
(四)總結:文中句句寫景,卻處處含情,景中見情,緣情設景,一切景語皆情語。(出示表格)
(五)帶著感情,身臨其竟境地集體朗讀全文。
五、了解柳詞的風格特點:
閱讀討論(一):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閱讀討論(二)
(東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學士院內)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俞文豹《吹劍錄》
你認為從以上形象的評論中(選擇的不同歌者和不同的伴奏樂器)可以看出柳永的詞有何特點?
討論后明確:具有輕柔凄惻的婉約美。具體表現
1、 描繪的景物具有輕、柔、纖的特點。
2、 情感具有陰柔美:悲慟的離別情懷,思念之苦,細致入微,低婉纏綿。
3、 創設的意境具有婉約之美。景為冷落的秋景,情為傷感的離別,狀清秋之蕭瑟,寫別離之凄惻,情景交融。
六、學唱《雨霖鈴》
七、課后作業:
今天我們賞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戀人的纏綿別離;其實,離別是沒有時空界限的;它會超越歷史,跨過江河,不知不覺來到我們身旁:月假結束,要與父母告別;高中畢業,要與同學分別;出差在外,要與親人離別……同學們,把你最美好的別離留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好嗎?
好,下課!
【雨霖鈴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雨霖鈴》教學設計優秀05-25
雨霖鈴07-05
柳永的《雨霖鈴》賞析11-17
《雨霖鈴》原文賞析11-10
《雨霖鈴》古詩賞析08-15
《雨霖鈴》高中說課稿10-12
高一《雨霖鈴》語文教學反思03-19
雨霖鈴教案(通用10篇)07-25
高二語文《雨霖鈴》說課稿06-29
《雨霖鈴》古詩鑒賞_古詩大全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