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湖》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理解有關詞語及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種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一起到西湖岸過去欣賞了西湖那迷人的風光,回
憶一下,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什么?
2.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
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圈出。這些景點分別有什么特點,用" "在文中畫一畫。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十里明湖中,孤山有什么特點?指名答、板書
"格外秀美、典雅"是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試讀--齊讀)
(3)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又有什么特點呢?
a.看投影"蘇堤、白堤"(簡介有關蘇堤、白堤的知識)
b.再看書上是怎樣描寫的?
這句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寫的?把什么比作什么?
這綢帶怎樣?(綠、輕柔的飄帶拂在碧水之上。)
把白堤和蘇堤比作這樣的綢帶,突出了兩堤的什么?(綠、輕柔)
板書:綠、輕柔
指導朗讀(試讀--范讀--女生讀)
(4)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那湖心的三個小島又有什么特點呢?(投影兩島)
看圖理解"掩映"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造句板書:仙境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
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試讀--男生讀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板書: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三、自學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4自然段
要求:(1)完成填空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填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 ),( ),( )。岸邊的華燈( ),宛如( )。遠處,( )。人們泛舟湖上,會覺得( ),( )。
2.指名讀
(1)描述"夜幕初垂……湖水蕩漾"的情景。
(2)理解"岸邊的華燈……游動"這一比喻句
把"宛如"換詞。造句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放錄音看投影)
齊讀最后一句。
3.指導背誦
(1)看投影、配樂、師朗誦第四自然段
(2)自由準備2分鐘,指名上講臺邊指圖邊背誦
(3)齊背
4.小結:從大家的朗讀中,從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最后,讓我們再由遠到近欣賞一次西湖的奇麗風光。(多媒體)
四、布置作業: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起伏明月( )( )神怡
( )疊疊湖水( )( )徐來
2.造句:
(1)猶如--
(2)仿佛--
3.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6.西湖
孤山秀美、典雅
近賞兩堤綠、輕柔心曠神怡
三個小島仙境
華燈游動
夜游溶為一體
琴聲悠揚
《西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 默讀課文34自然段,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復習,鞏固生字。
1、 導入:昨天我們開始學習《西湖》這課,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進問題)讓學生研究解決。
精讀思考,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檢查學習效果時,可讓學生不按自然段順序匯報。
各自然段精讀設計:
第二自然段:你認為寫遠山和湖面景色的句子中,哪些詞很重要?(綠、青、濃、淡、銀鏡、飛、一閃一閃等詞語)能說說理由嗎?你能把這些詞讀好嗎?讓學生反復品讀。
找出兩個比喻句并口頭造句。
第三自然段:什么叫心曠神怡?文中哪些景物讓你心曠神怡,感到特別舒暢?學生自由說。
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
第五自然段:先讓學生看圖,讀出圖中意境,再配上舒緩優雅的音樂范讀課文,反復體會月光下西湖的美麗景色。
通過二、三、四自然段學習,誰能說一句贊美西湖的'話(西湖真美啊!等),自然引出: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三、學做導游,背誦積累
同學們對西湖的美景都感受到了嗎?現在有一批外國友人來西湖參觀,你們可以給他們當導游嗎?
學生對照課前準備好的西湖圖片(全景、遠山和湖面美麗景色、小洲等主要景點、月光下的西湖風光)當導游講解,部分學生戴上頭飾、面具扮游人。
試背課文。
做詞語匯展游戲,積累詞語。老師說意思,學生猜詞語;老師說近義詞,學生猜詞;老師指(或述)圖中景物,學生用一個準確的詞描繪。
《西湖》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領略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賞西湖的美,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受到熱愛美的教育。
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來描寫景物的。
讀文章,想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看圖激情,導入新課
(出示課文插圖)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確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這(指圖),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有誰到過那個地方?能談談感受嗎?老師也去過杭州西湖,想不想聽聽我對西湖的獨特感受?(板書)
二、范讀課文
(生靜靜地聽)
三、自學課文(出示閱讀提示)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現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目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自由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感受語言文字美
1.本文化美的詞匯十分豐富,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詞句。
七、聽課文朗讀錄音
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板書設計:
二、形近字組詞。
傾( ) 炯( ) 梔( ) 瀲( ) 訪( )
頃( ) 迥( ) 桅( ) 斂( ) 防( )
般( ) 濺( ) 堤( )
股( ) 淺( ) 提( )
三、填空。
1、《西湖的綠》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 ),看到的;二是( ),看到的;三是在( ),看到的。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
2、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 )。”峰下蜿蜒的小徑:“( )。”此外還有溪水:“( )” 。
3、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 )。”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 )。
4、在花港現魚,作者抓住了( ),與( )相比,“( )。”
三、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①美好 ②贊許
無論能不能得到嘉獎,我們都要繼續努力。( )
今天來到現場的嘉賓都是來自大連的年輕朋友。( )
(2)①聚集 ②村莊
今年,我們屯子里有六個年輕人報名參軍了。( )
因為有關云長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
四、填空。
(1)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 ),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 )和( )。
(2)這篇文章作者按照從( )到( ),由( )到( )的觀察順序寫的。
參考答案:
一、崇山峻嶺、蜿蜒、嘉峪關、垛子、堡壘、陡峭、氣魄雄偉。
二、蜿蜒、婉轉;蜻蜓、蜿蜒;凝結、疑惑;堡壘、光明磊落;峭壁、俊俏。
三、(1) ②、① (2) ②、①
四、(1)象征、智慧、結晶(2)遠看、近看、整體、部分。
《西湖》教學設計4
西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估計有很多學生沒有去過西湖,對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使用網絡資源和媒體中等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這篇課文文句優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朗讀課文時間,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
投影片、生字卡片、網絡資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我說的一句話里,請你認真聽,聽清楚,還要講清楚。說得好,我們就去這個地方游玩,好嗎?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西湖的山、湖(板書:山湖)
3.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4.提供網絡資源,讓學生上網瀏覽各類文本、圖片、視頻資料,豐富學生對西湖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預習準備)
第二課時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么樣?湖是什么的
2.交流剛才的問題:
3.同時板書: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或讀讓一兩個來贊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
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
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教師指著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白堤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聽了同學的介紹,我覺得西湖真美。不過,課文也寫得也很美,有幾詞用得特別好,你能讀一讀把它找出來嗎?
3.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游介紹西湖。
4.誰愿意當個小導游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
剛才聽了小導游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游興難盡。置身其間,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課我就帶同學們去觀賞西湖秋色。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學生自由朗讀。
五、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背誦你喜歡的一段
板書: 青山 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西湖 湖水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景點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東升 華燈倒映
教學反思:
一、引導學生走向生活,使之體驗情境
語文教學受傳統的“應試”束縛,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課堂,沒有融合于鮮活、生動的社會生活,造成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學生由此失去體驗的樂趣,更談不上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融的情感了。《語文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植根于現實生活。”以課堂為軸心,向學生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
生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聯系生活進行思想感悟,人文教育陶冶情操,培養其審美意識,在生活學習,獲得美的享受。 語文教學不僅僅應重視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牟探究,同時也要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會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師應當聯系課文情境去體味,聯系生活用品經歷去體驗,使語言表達與思想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語文內容中的自然美,人文景觀美,社會生活美,人物形象美以及語文形式中的詞語美、音韻美、意境美和事物整體美。使學生與生活、學習、社會進行整體融合。
《西湖》教學設計5
一、教材解讀: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是本單元寫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課文先概括地介紹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觀察順序,循著“遠眺——近賞——月下”的線索,緊緊扣住景物的特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圖。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還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的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三、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奠基石。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新課前,首先利用課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風光,讓學生隨著展示,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領略自然創造的奇跡。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乘勢導入新課。(西湖的山美水也美,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去親眼看看。)
此設計意在以西湖優美的畫面,對學生產生視覺沖擊,讓學生陶醉,激發他們對西湖美景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以教師優美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
2、學生自由讀。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過一遍一遍地通讀,整體地記,整體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
(三)再讀生疑,梳理問題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問。待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行梳理主要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述問題)以待研究解決。
這一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活動中,掌握主動權,也就是優化了學習目標指向,能極大地激活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四)精讀思考,解決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引導學生朗讀交流,通過讀中感悟賞析語言文字。
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讀課文,小組討論: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樣?引導學生通過“綠”、“青”、“濃”、“淡”“白鷗”等詞語體會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山巒”的“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給人的美妙意境。通過對“銀鏡”、“飛掠”、“一閃一閃”等詞語的品讀,感受西湖有動有靜的美妙畫卷。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學習的方法。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啟發學生運用賞、議、品、讀的方法,來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通過抓住“綠色鑲邊”、“蔥綠”、“掩映”、“晃動”、“華燈倒映”等詞語的理解,來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風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五)評讀促悟,提高能力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朗讀自己喜愛的句子,在讀中感悟對西湖美景的贊美之情。然后指名讀,引導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析這位同學的朗讀好在哪里,為什么,還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評析的同學朗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這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析教師和學生的朗讀情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六)真情流露 瀟灑導游
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可以及時引導:(西湖這樣美麗,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去西湖游覽過,你能給他當小導游,介紹一下西湖的一個景點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方面進行介紹(可以介紹遠眺西湖,也可以介紹近賞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師可允許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組成幾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圖片或課文為依據,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講解或提問)進行介紹,帶著“游客”游覽。全班匯報時,各組推薦一名小導游作介紹,教師適時點撥,最后評出“最佳小導游”。
這一環節,把讀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情感得到了升華,既是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檢測過程。允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讀、說、練,調動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注:此處對教者的課堂組織能力是個巨大的挑戰)
(七)小結談話 拓展延伸
(西湖的美麗,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詩句來贊美西湖。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對西湖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的)
1、布置學生收集西湖圖片、文字資料以及描寫西湖的古詩等,拓展相關知識。
2、動腦筋思考: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去,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書本之外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西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堤素 綿 伏 濃 優 掠 念 宋”等生字。能聯系上下文和借助媒體理解“素、鑲嵌、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錦帶”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西湖美景的語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蘇堤和白堤的來歷,并能根據提示用幾句話連貫地表達。
3、初步感受西湖與名堤之間的關系。能依據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西湖秀麗的山水,景物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板書:堤(dī)
(1)要求學生注意生字“堤”的偏旁“提土旁”。
(2)給“堤”標注拼音,正音。
(3)了解“堤”的意思。
2、補全課題:西湖名堤
(1)讀課題。
(2)了解課題的意思。
二、預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思考:課文哪一小節直接告訴我們西湖名堤的名稱和它們有名的原因?
3、學習第三節,了解這一節的兩句話所介紹的內容。
三、學習課文4-5節。
1、輕聲讀課文的4-5小節,思考:為什么要用詩人的名字來命名這兩條長堤呢?)
(1)根據提示簡要地說一說“白堤”。
傳說——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道堤叫做——(教師依據學生的表達隨機作相關的提示,并要求學生能連貫表達。)
(2)根據提示簡要地說一說“蘇堤”。
①要求學生根據介紹“白堤”的方式來介紹“蘇堤”。
②隨機了解“傳說”的意思。
2、教師歸納“名堤”有名的原因之一——它們與歷史上兩個有名的`詩人有關。
3、自由讀4-5節,思考:這兩條名堤之所以出名,還有什么原因呢?
4、再讀4-5小節,用直線劃出描寫名堤景色的句子。
(1)自由讀,完成學習要求并交流。
(2) 出示兩句句子,讀一讀,發現了什么?(都描寫了桃花和柳樹)
①學習“一到春天,堤上桃紅柳綠,如同一條錦帶。”體會比喻句的表達效果。
白堤就像錦帶一樣 。
②學習“春天的早晨,在蘇提上漫步,晨霧像輕紗籠罩著水面,堤上桃花綻開了笑臉,柳枝輕輕地搖擺,真是美妙極了。”體會擬人句的表達效果。
桃花綻開了笑臉,好像在說:“ ”。
柳枝,柳枝,在干什么呢?
③指導背誦。
師歸納:同樣是寫桃花和柳樹,作者筆下描繪的白堤是一幅靜止的畫面,那么蘇堤則是一幅——動態的畫面。
5、思考:這兩條堤有名的另一個原因是什么?
師小結:這兩道長堤有名是因為,它們與歷史上兩個有名的詩人有關,與堤岸上的美景有關。
四、學習課文的第一二小節。
過渡:課文的3-5小節已經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蘇堤和白堤,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二兩小節呢?
1、出示寫杭州和西湖的句子,組織學習。從第一節的兩句話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教師指導學生關注“人間天堂”“鑲嵌”“明珠”等詞語。關注第二句話中的“逗號”要求學生讀出“美”。
2、學習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的第二小節,借助漢語拼音自學生字新詞,把句子讀得再通順些。
(2)指名讀(每人讀一句)反饋。
(3)思考: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可以看見什么呢?
(4)師生合作讀第二小節。
(5)思考:西湖給人以怎樣的感覺?
(6)思考:這兩道長堤有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7)根據提示表達:
每到春天,如果漫步在白堤(蘇堤)上,我看見 ……
五、根據板書,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西湖》教學設計7
設計構思
西湖除了景美,其蘊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蘊,更顯其無盡魅力。一個個神話,一篇篇詩文,一曲曲悠揚的樂聲在西子湖畔回旋飄蕩著,難怪詩人張岱由衷感嘆“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為了讓學生了解西湖秀麗的景色,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在課件制作中可配上相關的圖片、音樂以及視頻,借助鮮活的畫面幫助學生領略本課語言文字的清新、流暢。課件以網頁形式呈現,體現了良好的交互性。學生可根據老師提出的各種要求,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體會通過博客回復發表出來。課件的設計,在圍繞課文的基礎上,大膽挖掘,使之成為一個關于西湖的綜合性學習網站。
課前準備
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搜集、整理、篩選有關西湖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頻和視頻。建構網頁框架,確立網頁欄目,選定網頁色調,用Frontpage制作一個網絡課件,用于課堂教學。
基本演示
《西湖》是三年級上學期的一篇課文,在教學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嘗試上了一堂網絡課。
一、錄像導入,引導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錄像。教師配以優美的語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鏡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鏡。亭、臺、樓、閣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猶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畫卷。
二、初讀課文,正確讀詞
請學生自己讀一讀課文,再從語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讀時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學生可借助于每小節后的小花所連接的詞語FLASH,掃除朗讀障礙。
三、再讀課文,媒體解難
請學生再讀課文,這一次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讀時,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看看相關的連接;讀不好的句子,點點小喇叭,聽聽電腦中的朗讀。
四、質疑問難,學習文首。
播放悠揚的琴聲,讓學生借著《春江花月夜》這首優美的曲子朗讀課文第一小節,并鼓勵學生讀后質疑。
五、感情朗讀,理清脈絡。
西湖這顆明珠一景一物,無不突顯出它獨特的美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景讀給大家聽,要求讀出它的美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配上音樂選上一景來讀一讀。
六、學習生字,體現自主。
請學生點擊生字FLASH,自主學習左右結構的生字,了解生字的書寫筆順,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記憶生字。
七、結束本課,布置作業。
結束本課之前,激發學生深入了解西湖的興趣,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瀏覽網站,去領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課特色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運用,網絡教學也在基礎教育領域不斷發展。本課,我嘗試利用網絡使第一課時也出彩。
一、新課導入——教學伊始的第一個高潮
課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錄像導入,讓學生從錄像中,親自體驗西湖的美,孩子們一邊看,一邊輕聲地贊嘆著,渾然一個旅游者的角色。錄像的介入渲染了氣氛,使學生對所學習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較快地進入情境,為下面的'學習作了一個鋪墊。
二、讀通課文——不經意間所蘊涵的興趣
學生要讀通順課文,首先要讀準讀好生字組成的詞語。當學生知道點擊每小節的后面的小花里藏著難讀的詞語時,都想試上一試,朗讀詞語的興趣濃厚。而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或一些常識性的詞語,我在文中做了許多的連接,有圖片的,有視頻的,也有網頁形式結合圖片、文字的。這些視頻和畫面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表象。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當他們碰到學習障礙時,就能點點相關連接幫助掃除障礙,理解詞語。
三、自主學字——無形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在字詞教學中,我設計制作的一些FLASH動畫,將傳統教學手段中相對枯燥的讀音、筆順、記憶等環節通過動畫、聲音、小游戲的形式來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學生在自主地選擇生字FLASH進行學習。自學時,他們通過操作知道了生字的筆順、讀音、組詞等,并能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相互交流自己記憶生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借助網絡,通過眼、耳、手、腦多中感官自主地學習,讓學習生字也“活”了起來。
《西湖》教學設計8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課《西湖》。下面 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2.學生分析:學生都沒有到過西湖,對西湖的美景毫無感知,再加上學生只有九歲,常規教學中,單憑語言文字的描述他們是不能夠完全領會西湖如詩如畫的美景的。因此,根據學生特點,我在本節課主要應用了信息技術手段,解決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要求,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步:(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三)、全課小結。 (四)、拓展延伸。其中前兩個是我在本節課中整合點的主要表現部分。具體我是這樣操作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風光,隨著播放,學生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二)、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首先我讓學生認真傾聽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讀,讓他們從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麗,再結合圖片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鑲嵌”和“明珠”的意思;接著我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讓他們從優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麗風光。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只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是無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麗的。這時我就想到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親自到西湖體驗一回。因此我為學生展示了由聲音、文字和圖片組成的.畫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我為學生展示了夕陽斜射和華燈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將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我讓學生配樂朗讀,提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這也是對教學重點的鞏固。
(三).全課小結:
我以蘇軾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結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覽,也為本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幾個西湖的相關網址,讓學生課后自由發揮, ,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西湖的興趣,也增大了本節課的信息量,使語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我的說課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西湖》教學設計9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學習文中比喻句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聽過這句詩嗎?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知道說的是哪兒嗎?對,就是杭州西湖。師板書課題:6 西湖。齊讀課題。今天,咱們就來認真學習這篇描寫西湖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陳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非常認真的預習了這篇課文,這篇課文長,生字又多,挺難讀的,是不是啊?我們小朋友待會要在這么多老師面前好好展示,先自己練練吧。聽清要求:大聲的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好嗎?
2、出示生字詞。
鑲嵌 掩映 悠揚 遠眺 蕩漾 蔥綠 輕柔 圍繞 吹拂 一幅畫 蘇堤
指名讀。指導讀好:一幅畫 和“副”比較。吹拂 蘇堤。(圖)
師簡單介紹蘇堤、白堤。
3、剛才的詞語難不倒大家,現在來點高難度的。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四字詞語。
你找到了嗎?
出示: 柳絲輕拂 層層疊疊 連綿起伏 (出示圖)
秀美典雅 心曠神怡
夜幕初垂 明月東升 輕風徐來
指名讀。讀得準。預設:你為什么“秀美典雅”讀得這么輕柔啊?對,你不但讀準了字音,還讀出了畫面感,真了不起。自由讀,指名讀。
4、同學們,下面我們把詞語送到到課文中去。第一排三個詞,出現在課文的第二小節,誰來讀?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這是作者在哪兒看西湖?你從哪個詞知道的。(放眼遠眺)。板書:遠眺。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我們就能發現,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5、那第二行詞在第幾小節?同樣的方法指名請學生讀三、四小節。分別板書:近賞 夜游
6、 你最喜歡哪個自然段,就好好讀一讀,待會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
根據孩子的回答相機學習段落。
學習第二小節
1、指名讀,你為什么喜歡這個部分?學生談感受。
“作者先看的是哪兒?他是怎么看的?引導學生讀課文,認識到作者是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依次看到山,水, 白鷗,你理解“放眼遠眺”這個詞了嗎?并且讓生考慮:如果讓你寫,你會按照什么順序寫呢?從而使生明白寫一處景物,有多種寫作順序。
2、師引導:你覺得這山怎樣?從哪里體現出來的?(引導理解:層層疊疊,讀一讀、連綿起伏、)這連綿起伏的山顏色也很有層次,(看圖引說,這山綠,--有濃--有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
( 那你能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齊讀。) 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3、“猶如” 可以換成“好像,仿佛”,為什么把湖面看作“銀鏡”?(抓住“平靜的湖面”)對啊,這樣的比喻多貼切啊!你能用“猶如”說句話嗎?
評價: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你能把這兩句讀好嗎?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指名讀,齊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7、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
8、難怪都說.齊讀。出示: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配樂朗讀。
學習第三小節
1、課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圈畫一下。
2、文中寫了哪些景點呢?你喜歡西湖中的什么景點呢?
a:十里名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顏色很美,看多么秀麗雅致的孤山啊!)小結:西湖周圍全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孤山在碧水之間,顯得格外秀美,它并不險峻,十分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b: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似青綢綠帶的長堤在漂浮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朗讀體會)
出示: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c;湖心——仙境一般。(朗讀體會)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板書:小島)
出示: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d: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看了后我們感到十分舒暢,真是——“心曠神怡”啊!你能把“心曠神怡”的舒暢心情讀出來嗎?讀最后一句。
你能當小導游介紹介紹嗎?
出示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學習第四小節
1、有人喜歡白天的西湖,月夜下的西湖也別有一番景象。
(1)游客們,月下的西湖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華燈倒映在湖中比作什么?朗讀這個比喻句。“宛如”可以換成什么?(猶如、好像等)你覺得用哪個詞更合適?
(2)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還缺點什么?對,如果你伴著悠揚的琴聲,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2、指名讀(電腦出示畫面)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同學們,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
齊讀第一段。
背誦。
孩子們,喜歡西湖嗎?將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好嗎?
四、總結
師:無論是遠觀還是近賞,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西湖就是鑲嵌在杭州這座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板書:
6 西湖
遠眺
近賞 孤山 蘇堤 白堤 小島
夜游
《西湖》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2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教學重點:
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背誦描寫西湖的詩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勝收。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來到凈慈寺送別好友林子方,寫下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題林安邸》
3、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導入
這幾首古詩都是描寫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們要學習《6、西湖》(板書課題)。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來到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杭州,飽 覽西湖美景。
生齊讀課題
(三)、引導學生質疑或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們來到了西湖,那你們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誰去過西湖?請來大家介紹介紹!(學生談談對西湖的印象。)
(四)、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散文,以優美的筆調和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秀麗的景色。讓我們趕快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去讀讀課文,去感受西湖獨特的美。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聯系上下文仔細想想。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表揚表現出色的同學。同時把學生圈出來的不易讀準的字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如:鑲嵌 碩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學生逐段初讀課文。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4、重點指導第二節中的長句: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5、重點指導第三節中的句子:
(1)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6、學生讀完全文后,表揚學生能把課文讀通順了。教師配樂范讀課文。(適時獎勵西湖圖片。)
7、學生配樂朗讀全文。(獎勵西湖圖片。)
8、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剛才同學們讀課文讀得都非常認真投入,欣賞到西湖獨特的美。現在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覺得怎樣美?可以選擇文中語句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選擇讀課文)。
9、齊聲朗讀全文。
(五)、指導書寫
1、復習詞語。(出示詞語,讓學生讀一讀。)
2、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素 令(上下結構)
學生說說書寫要點,教師范寫。
《西湖》教學反思
本文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能體會作者以動靜結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躍然紙上,讓讀者感覺到:在盈盈湖水中,遠山隱隱約約,孤山朦朦朧朧,若有若無,仿佛仙境一般。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加深朗讀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我通過個別讀、比賽讀、想象讀等不同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和句子,并在讀中加深體驗,受到美的熏陶。這種自由、開放、多種形式的表達,能清楚地看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成長。沒有整個課堂的開放,就不會出現這種活力四射,個性充分張揚的教學效果。
《西湖》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勝,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遠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們人類共同創造的杰作。許多聲名顯赫的文人賢士曾用詩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長堤數痕、島浮幾點”的基本格局。“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都呈現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靜之美。
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暢的水彩畫,二者在審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課整體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觀為內容,以水彩畫的技巧技法為形式,兩者有機結合,既讓學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培養了他們熱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課內容編排上,先讓學生在古人贊譽西湖的詩詞佳句和西湖圖片的欣賞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尋找表現形式,既而轉到對水彩畫的欣賞。
水彩畫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本課盡量避開這一點,從比較容易掌握的水彩風景畫切入。色彩調和等知識、技能、技巧,安排學生在嘗試探索中自主獲得。在呈現順序上較之傳統的水彩畫教學有了較大轉變,如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小技法,再由學生說說這些技法最適合表現什么。降低了難度,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風景畫的基礎知識。
2.初步掌握水彩風景畫的技法,學習用濕畫法、干畫法表現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體會水彩畫的美感。
難點:掌握水彩畫技法中的濕畫法、干畫法以及對樹木、景物的造型與表現。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西湖的傳說、詩詞等
(教師)音樂、有關西湖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從西湖的神話傳說導入課題,揭示課題,板書《美麗的西湖》
2、感受西湖
(1) 我們班有沒有同學游過西湖?老師想請他們為沒游過西湖的同學做個小導游,談談西湖的美景,及對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導向:三潭印月(出示圖片:月西湖之美)、斷橋殘雪(出示圖片:雪西湖之美)......
(2)還有哪些詩詞也是贊譽西湖之美的?
學生討論、教師導向: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示圖片:雨西湖之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示圖片:晴西湖之美)
教師評價:西湖是歷代文人賢士共同筑建的一個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不同的情景會給人不同的美感。
(3)由學生講述、討論他最喜歡什么時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樣的美。
教師小結:西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秀麗的美、淡雅的美、恬靜的美。
3、欣賞作品
你覺得下面這些水彩畫是否把西湖的那種秀美感覺描繪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水彩畫《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滿湖曲折》。
(1)欣賞課本中的《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感受水彩畫是通過怎樣的效果表現出西湖春意盎然。 (畫面表現出的是淡雅、輕快、朦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霧朦朧。簡介并板書濕畫法)
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
(2)欣賞《滿湖曲折》,可以通過與“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進行對比欣賞。
(畫面表現出的是淡泊、簡單、蕭疏的美。線條畫在底色上不滲化且很干枯,簡介并板書干畫法)
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
夕陽余輝下,西湖的殘荷別具一番風味,讓人感受到了“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但是同一景點和事物,往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取決于作者當時的心境與對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4、嘗試與探索
帶著干、濕畫法的效果如何表現的問題,請四組同學分別按相應的四個要求做一些嘗試與探索:
第一組:將整張紙弄濕,也可以弄濕一小塊地方,向紙中分別滴入或涂上不同顏色觀察其效果。
第二組:將含水量較多的顏色抹在紙上,趁濕往上滴清水或另一種顏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第三組:將含水量較多的顏色抹在紙上,趁濕緊挨邊上畫上另一種顏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第四組:將含水量較少的顏色抹在紙上,干后緊挨邊上畫上另一種顏色,或這兩種顏色相互的疊加,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1)注意觀察畫面的變化,并請每組選出代表談談你發現了什么?
(2)說說哪組是濕畫法?哪組是干畫法?
(3)這些效果分別在以上欣賞的畫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5、深入了解
(1)結合潘天壽先生的《荷花圖》 ,請學生說說水彩畫與我國傳統水墨畫有什么相同之處。
(2)根據水彩畫的藝術特點,由學生談談它還適宜表現什么樣的景物。
6、課堂總結
附:課件
《西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口頭造句。
3、學習歸納自然段段意。
4、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集和處理資料。【教師事先要了解,精選學生的圖片,可以事先存入電腦,也可以用u盤當堂展示。不管用何種方法,一定要幫助學生精選圖片,圖片不是越多越好
教學過程:
一、走進西湖
1、導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今天這節課,就請同學們和陳老師一起,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出示課題,齊讀)
2、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賞,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看,遠處就是西湖!(幻燈片播放一組西湖的圖片,定格在課文插圖:西湖全景圖。)
3、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
二、感受西湖
1、同學們說的真精彩,其他同學聽的也很認真,我知道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走進西湖去欣賞一番。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語文書打開到32頁,再去回顧一下課文。
2、課前,同學們都已經借助評價手冊做了充分的預習,陳老師就來考察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效。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每自然段讀完,出示本段生字詞,指名生讀,齊讀字詞。
三、感受西湖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置身西湖,我們的眼里有山,有水,有景。一切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讀。
2、從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
△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指導理解 “素有”、體會“天堂”。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指導理解“明珠”。
3、請同學們通過你們的朗讀,把西湖這顆鑲嵌在人間天堂里的明珠的魅力展現出來吧!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西湖這顆明珠,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1、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地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尋找答案。(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生交流。
(1)(板書:山巒)你覺得這山怎樣?從哪里體現出來的?
a、山多:從哪兒看出多?
△理解“層層疊疊”。指名讀。【評價朗讀: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山很多,是層層疊疊的,你讀出了那種感覺……
△理解“連綿起伏”。指名讀一讀“連綿起伏……”,師做手勢幫助理解“連綿起伏”。【評價朗讀:山巒通常既不高,也不陡,這連綿起伏的山巒,顏色也很有層次
b、山的顏色不同: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評價朗讀:你讀出了不同顏色的美
△看圖引說:這山綠,那山青,一山濃,一山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c、請你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自己讀,指名生讀,齊讀。【評價朗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2)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西湖的水美在哪里?
△平靜:怎么看出很平靜的?(課文把它比作銀鏡,說明它很平靜)
師:是的,鏡子是很平的。把湖面比作鏡子,就等于告訴我們,作者當時看到的湖面是風平浪靜的。誰愿來讀這句話?(指讀1人)
師:有人知道“碩大”的意思嗎?(讓學生說,學生不會則由老師說)
師:說到“碩大的銀鏡”,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樣的情景嗎?(生說。很大、閃閃發光。)
師:真是太漂亮了。誰能讀出它的大,讀出它的美?(生讀。關鍵是讓學生讀好“碩大的銀鏡”
師:這句中的“猶如” 可以換成什么?(好像,仿佛)你能試著用“猶如”來說個句子嗎?(說話訓練)
出示:西湖岸邊隨風飄拂的柳絲,猶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猶如__________。
你可以根據老師給你的提示來填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補充句子。
b、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讀好這兩句。自由試讀,指名讀,齊讀。
(3)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那兩層意思?遠處的山(或環繞西湖的山)很美;西湖的湖面(或西湖的水)很美。合在一起該怎么說?這一段主要寫(環繞西湖的)遠山和湖面都很美。
教師小結: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今后學習每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鍛煉一項新本領——能用比較簡潔的話來說自然段的意思,掌握了這項本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這一自然段看起來挺長,其實是抓住兩點來寫的,一是山,一是水。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3、面對如此美麗的遠山和美景,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背誦第二自然段。
4、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西子湖。人們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宋代詩人蘇軾就曾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漂亮的人怎么打扮都是美的。西湖之美,使人賞心悅目。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作為著名的風景名勝,西湖與我們南京的玄武湖一樣有眾多的景點。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景點,然后在地圖上找出來。(電腦出示地圖)
2、交流課文寫到的景點,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在地圖上指出來。
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口頭填空):這一自然段首先寫了圍繞著西湖的一圈綠色鑲邊,接著寫了十里明湖中蔥綠的孤山,又寫了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最后寫了湖心的三個小島。
3、把你喜歡的景點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呢?(電腦出示第三自然段,但其形式與課文不一樣,它把各個景點都作為一段出示,而且可以去掉最后一句寫總體感受的部分。每個景點最好做成“熱點”,以便于在隨機匯報時隨機點出)
4、隨機匯報,隨機點出,隨機朗讀。
△圍繞著西湖的是一圈樹木織成的綠色鑲邊。
(出示句子和圖片)指名生讀,說說喜歡它的理由,指導讀好句子。
小結:如果我們把美麗的西湖比作漂亮的裙子,那它就是綠色的裙邊;如果我們把美麗的西湖比作一幅畫,那它就是活生生的畫框,真是夠神奇的。
△十里明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蔥綠”——孤山上樹木繁茂,滿眼青翠,顏色很美。)
小結:蔥綠的孤山靜靜地處在碧水之間,它雖不險峻,卻格外秀美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
我們都見過隨風輕輕飄動的紅旗,輕輕柔柔的(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課文說“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那該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請同學們一邊想象著畫面,一面讀一讀這句話。
【評價朗讀:建議讓學生朗讀,分層次評價,如第一次提示為“似青綢綠帶的長堤漂浮在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第二次提示“輕柔(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或用手摸摸學生的小臉),就像媽媽輕輕撫摸你的臉的那樣一種感覺,那是很美好的,要讀出這種感覺”。這里的關鍵是“輕柔地漂浮”要讀慢些、讀輕些。學生讀不好,教師要范讀,然后讓每個學生自讀體會,再指名讀,最后齊讀。“輕柔”的漂浮又是怎樣的感覺呢?沒有對“輕柔”之義的提示,學生可能讀不好。故由教師提示詞義。
△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板書:小島)
仙境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景?朗讀體會。
小結: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
5、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看了之后我們感到十分舒暢,真是 “心曠神怡”啊!請你來讀一讀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一邊想象西湖的美景,一邊用舒暢的心情朗讀。
6、誰能像第二自然段那樣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主要講了西湖的各個景點都很美。
△學生羅列景點“主要講了湖的四周、孤山、蘇堤白堤、湖心小島很美”時,首先要肯定其正確,然后指導:可以抓住你認為最重要的兩個景點,其它的用一個“等”來代替就可以了,如“主要講了湖的四周、孤山等景點很美”。誰會像老師這樣來概括。(學生嘗試概括)指名生回答。
7、你還知道哪些景點?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指名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可配圖片。老師這里還有班上其他同學收集的許多關于西湖的資料,課后我們再去交流。
7、西湖各個景點的風光如此旖旎,難怪作者說: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呢!(出示第三段最后一句話)齊讀。
8、這是作者欣賞了西湖美景后的感受,那么你欣賞后又有怎樣的感受呢?請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
出示:看到了這樣的美景,我( )
9、讓我們再一次齊聲朗讀第三段,把美麗的西湖深深地映入我們的腦海。
10、白天的西湖美景使中外賓客目不暇接,而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
四、印象西湖: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的畫卷,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板書設計
6、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西湖》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誦讀,積累背誦詩詞。
2.通過讀寫感受詩詞的優美意境。
3.在品讀中把握詩情,感受作者對潁州西湖的喜愛和那份生活的閑雅。
教學重難點
誦讀中感受這首詞的優美意境,把握《采桑子》的言中心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假期旅游你最想去哪個地方?為什么?
2.蘇軾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蘇軾描寫潁州西湖的詩句。
太山秋毫兩無窮,鉅細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
《西湖》教學設計14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五冊第6課《西湖》
二、教材解讀:
蘇教版第小學語文第五冊《西湖》一課,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課文先概括地介紹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觀察順序,循著“遠眺——近賞——月下”的線索,緊緊扣住景物的特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圖。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三、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四、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六、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七、課時安排: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新課前,首先利用課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風光,讓學生隨著展示,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領略自然創造的奇跡。之后,讓學生敞開心扉說說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此設計意在以西湖優美的.畫面,讓學生陶醉,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讓學生自讀感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讀通課文,把最喜歡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二讀初知,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三讀感知,“西湖有哪些美麗的景觀”。此時,教師不問也不講,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過一遍一遍地通讀,整體地記,整體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
(三)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問。待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行梳理主要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述問題)以待研究解決。
這一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活動中,掌握主動權,也就是優化了學習目標指向,能極大地激活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2.精讀思考,解決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教者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化解難點,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賞析語言文字。
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可通過析詞賞句抓特點的方法來領悟文中的情感。學習伊始,可組織學生欣賞第二自然段的錄像,然后讀課文,小組討論: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樣?引導學生通過“綠”、“青”、“濃”、“淡”等詞語聯系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給人的美妙意境。通過對“銀鏡”、“飛掠”、“一閃一閃”等詞語的品讀,感受“平靜的湖面”那獨特迷人的美景。
此處設計意在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同時,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感悟賞析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如此一來,學生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如:“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碩大”等也就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這樣處理教材,學生思維品質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得到了發揮,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促進了學生認識的發展。[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學習的方法。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啟發學生運用賞、議、品、讀的方法,來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通過抓住“綠色鑲邊”、“蔥綠”、“掩映”、“晃動”、“華燈倒映”等詞語的理解,來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風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四)評讀促悟,提高能力
在領悟了文中的情感之后,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朗讀自己喜愛的句子。然后請一名同學試讀,引導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論這位同學的朗讀好在哪里,為什么,還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評論的同學試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這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論教師和學生的朗讀情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的閱讀質量。
(五)真情流露瀟灑導游
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可以及時引導:西湖這樣美麗,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去西湖游覽過,你能給他當小導游,介紹一下西湖的一個景點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方面進行介紹(可以介紹遠眺西湖,也可以介紹近賞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師可允許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組成幾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圖片或課文為依據,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講解或提問)進行介紹,帶著“游客”游覽。全班匯報時,各組推薦一名小導游作介紹,教師適時點撥,最后評出“最佳小導游”。
這一環節,把讀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情感得到了升華,既是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檢測過程。允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讀、說、練,調動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六)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1.指名匯報收集的西湖圖片、資料以及描寫西湖的古詩等。
2.四人小組交流資料,實現學習資源共享。
3.動腦筋思考: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西湖的美麗,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詩句來贊美西湖,現在,你能不能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
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去,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書本之外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九、自我評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注意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讓學生感受學習空間的自由和探究內容的深刻,激發、維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一)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的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最后安排自我評價、調節補救環節。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發展。
(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
1、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體現教為學服務。
課前預習,讓學生質疑;課內學習,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讓學生自由品讀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暢談感想;課外延伸,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去探究。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
2、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設計中,我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找有關介紹西湖的圖片、資料以及有關描寫西湖的古詩等,讓學生對西湖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課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單獨或與人合作完成一份研究報告。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架起了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橋梁。
《西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感受歌曲《西湖春曉》的合唱聲音效果與歌曲所營造的意境。
2、知識目標:走進西湖,了解西湖。
3、能力目標:隨音樂節拍輕輕晃動圣體,培養學生的感知力。
學生分析:
因為我所教的學生學習生活在北方,所以對江南的生活、文化、音樂并不了解、熟悉,但這也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欣賞《西湖春曉》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并運用到今后歌曲的演唱中;課前請學生查閱關于西湖的資料(詩歌、圖片、有關西湖的美麗傳說)進行課上交流,并在課下收入到個人成長記錄中。
教材分析:
《西湖春曉》是由賀培真作詞,賀綠汀作曲。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合唱歌曲,歌詞充滿了詩情畫意,這首歌曲的節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飄蕩的感覺,形象地表現了“人在鏡中喧,船在畫里搖”的意境。欣賞這首歌曲,在讓學生感受合唱所營造的意境和藝術魅力的同時,了解與西湖有關的音樂與文化,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西湖春曉》的合唱聲音效果。
教學難點:
了解贊美西湖的詩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鋼琴、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訓練。
二、導入新課: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對杭州有什么了解嗎?在北宋時期曾有人蘇軾就曾在詩中這樣寫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可見,西湖有多么的美麗。今天,我們就共同欣賞一首贊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曉》。
三、欣賞《西湖春曉》
1、初聽歌曲,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課題并初聽歌曲)生:朝陽、綠水、青山。
2、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歌中又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種演唱形式?(復聽歌曲)生:淡淡青煙漫山腰、皓皓朝陽上柳梢;這首歌曲是合唱(出示歌詞)
3、請大家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這首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生:優美。
5、看來,同學們已經被優美的.旋律感染了,這首歌曲的作曲家賀綠汀就是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他在創作這首歌曲時采用了6/8拍這種復拍子,營造了歌曲亦詩亦畫的意境。
6、請同學們邊聽歌曲邊輕聲哼唱,并用身體來感受歌曲的韻律。
三、拓展——走進西湖
1、我們從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這遠遠不夠,讓我們走進西湖,更深層地去了解西湖。西湖歷來就被文人墨客所稱頌,他們是怎樣贊美西湖的呢?生:朗讀(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2、接下來,讓我們來讓我們來聽一聽關于西湖的故事。生:《雷峰塔》、《白蛇傳》。
3、文人墨客贊美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現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畫中人,邀請全班的同學和我一起去欣賞西湖的美景。(師播放西湖風景課件,背景音樂《西湖春曉》)生:觀看課件,欣賞西湖的美景,并隨音樂邊聽邊哼唱。
四、小結:
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在祖國各地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美麗的景色,在以后的教學中讓我們共同去發現、去觀賞吧!
作業布置:課下多唱唱這首歌曲,注意八六拍的韻律。板書設計: 《西湖春曉》
演唱形式:(童聲合唱)節拍:8分之6拍
含義: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六拍 強弱規律:強 弱 弱 次強 弱 弱
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我所教的學生學習生活在北方,所以對江南的生活、文化、音樂并不了解、熟悉,但這也正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欣賞《西湖春曉》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合唱的聲音效果,并運用到今后的歌曲演唱中,課前我準備了有關西湖的詩歌、圖片、故事,學生欣賞之后,加深了對西湖的了解,同時對西湖及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西湖的資料,并進行故事的講述,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欣賞這首歌曲,在讓學生感受合唱所營造的意境和藝術魅力的同時,了解與西湖有關的音樂與文化,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拓展環節可準備一些畫家描繪西湖的作品,還可以讓學生聆聽一些有關西湖的其他歌曲,讓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筆畫一畫西湖。學生在隨歌曲節拍輕輕晃動身體時,由于是6/8拍復拍子,學生在掌握時有一定難度,如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輕輕晃動,會好一些。
【《西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經典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07-13
西湖08-13
西湖06-09
西湖05-11
西湖10-09
西湖05-13
西湖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