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合集]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光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月光曲教學設計1
一、直接入課,整體感知
1.(板書課文題目)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
2.引發交流:《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請你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或者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
3.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一起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吧!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很重視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可以淺顯地告訴學生:讀懂你的信息資料,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表達出來,還可以談談你的想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學會加工和表達自己的信息資料了。
二、理清層次,概括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引發質疑:課文為什么用“傳說”呢?(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從這傳說故事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討論交流:請你默讀課文,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并嘗試說一說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要交代了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詳細記述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
設計意圖:能否正確歸納、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考查學生是否讀懂文章,評價其閱讀理解水平高低的標準。這里不僅要教會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的層次,還要讓學生能夠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也為下面歸納《月光曲》的創作經過做鋪墊。
三、深入學文,體會情感
(一)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
1.指名朗讀貝多芬彈奏第一首曲子的部分,引發想象:根據故事的發展,萊茵河邊上的小鎮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還應該有什么?說說貝多芬為什么彈琴給盲姑娘聽。
2.小結: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啊”,可以說這兒的小路是“幽靜的小路”。
3.說話訓練: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你猜貝多芬走在這僻靜的小鎮上,聽到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
貝多芬聽到了_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過渡: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來還走進了茅屋。
5.思考交流: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人的對話后,走進了茅屋。)
6.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并根據說話的內容,加上適當的提示語,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
(1)對話練習:
一個男的( )地說:“是呀,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
姑娘( )地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指兩名學生說。
7.教師相機采訪扮演姑娘的同學:你的這句話真的是隨便說的嗎?如果不是,那你為什么說“隨便說說”呢?
8.小結:“隨便說說”說明了這個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后悔。這體現出盲姑娘是一個多么懂事、多么體貼的人啊!
9.想象畫面: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兄妹倆的生活境遇,再練習朗讀。
10.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此時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讀第5、6自然段的對話。
(二)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曲子。
1.引發交流: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要留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
貝多芬心里是怎么想的?
2.繼續交流: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彈出來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3.批注讀書: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的?請你圈出有關語句,并批注你讀課文后的感悟。
4.教師配樂誦讀“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這一部分,學生閉目想象:月光是怎樣的?茅屋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自己眼前出現的圖畫。
5.交流:月光是這樣的清幽,盲姑娘卻看不見。可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無限的聯想。那么他們聽著聽著,眼前出現了幾幅畫面?(三幅畫面)
(1)第一幅畫面:月亮升起來了。
看,月亮升起來了。月亮在哪兒?海面怎樣?(隨機理解“微波粼粼、灑滿”的意思。)這時的貝多芬是怎樣彈琴的?(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著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2)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
貝多芬繼續彈著,月亮也越升越高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微云”是怎么樣的云?這時貝多芬的琴聲,是怎樣的?
(3)第三幅畫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
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情境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波濤洶涌)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可以看出來?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6.小結: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波濤洶涌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7.交流: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朗讀、想象說話等能力,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月光曲》所表達的意境,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整體感悟,總結全文
1.過渡:《月光曲》那美妙的旋律讓兄妹倆深深“陶醉”了,“等他們醒過神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貝多芬悄然而至,悄然離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他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引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啟發想象:當貝多芬走后,盲姑娘和他的哥哥會說些什么呢?請將你想象到的用對話的形式寫一寫。
3.(課件播放《月光曲》)總結引讀:這就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這首曲子不僅表現了貝多芬豐富的想象力,更體現了他對盲兄妹、對貧苦人民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體會一下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的過程吧。
4.布置作業:聽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設計意圖:想象說話既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積累,也是對情感的一種升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針對《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月光曲》所表現的畫面展開想象與交流,透過文字建立意象,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走進盲姑娘、走進皮鞋匠的內心世界,感受音樂創作過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值得思考的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細化理解,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建立在剖析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忽視了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月光曲教學設計2
一、談話導入
1、古往今來,以月亮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絕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凄婉、綿長,而世界著名鋼琴曲《月光曲》表達了音樂家內心的獨白,傾入了作者熾熱的、真摯的情感,關于它的譜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你們想了解嗎?那么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走進課文《月光曲》,去聆聽那美妙的樂章吧!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通過讀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都隱藏在課文中呢,請大家帶著自己的問題和老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到文中去尋找答案。請大家把課本打到38頁,自由地朗讀課文。
課件出示問題:
(1)貝多芬是誰?你對他還有哪些了解?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3)課文幾次提到彈曲子?分別是什么?
2、課文讀完了,課文中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
3、卡片出示:純熟、霎時、譜寫、恬靜等詞語。并相機提問:純熟、霎時、譜寫、恬靜的含義。
4、剛才老師提出的這幾個問題同學們認真思考了嗎?誰來匯報?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5、同學們,你們剛才在讀到課題時就提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記住,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讀課文之時,無論是看到了課題,還是讀里面的內容,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去解決它。你們的疑問全部都解決完了,那現在老師還幾個問題,你們能幫老師解決嗎?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月光曲”,我們知道,“月光曲”是一部音樂作品,那么課文中哪部分描寫月光曲音樂的內容了呢?《月光曲》的旋律應該是什么樣的?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讀。
課件出示:
(1)課文的哪部分寫了《月光曲》音樂的內容?
(2)皮鞋匠兄妹看到了什么?這是他們親眼看到的景象嗎?
(3)《月光曲》的旋律應該是什么樣的?
a舒緩—漸強—高昂b高昂—舒緩—較弱c較弱—舒緩—高昂
6、小組匯報,師讓學生不看課文說他們看到的畫面,相機出示圖片。
7、窮鞋匠兄妹真的看到這些景象了嗎?那是什么呢?對,是聽到《月光曲》后窮鞋匠兄妹聽后產生的'聯想。
8、 “月光曲”音樂的旋律應該是什么樣的,誰能結合板書中的圖片說一說,什么時候它的旋律應該是舒緩的,什么時候旋律應該漸強,什么時候旋律應該是高昂?
9、大家到課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去讀一讀,邊讀邊感受《月光曲》的旋律,再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
10、誰來讀一讀?
(1)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應用平靜、舒緩、柔和的語氣去讀)大家試著讀一讀,聲音要輕,語速要慢。
(2)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旋律漸強,語稍速快一些)
(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地朝著岸邊涌過來??(旋律激昂,語速要快)
11、月光曲究竟有怎樣的魔力,讓盲姑娘兄妹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大家想不想聽聽?請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播放音樂)
12、聽完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13、同學們,關于這篇課文,你們還有什么疑惑?
15、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兩首曲子,那么貝多芬為什么要為她彈奏兩首曲子呢?彈奏每一首曲子的原因都是什么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
16、從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上散步到走進茅屋為盲娘兄妹彈奏一曲,再到彈奏一曲之后盲姑娘懂他的音樂,貝多芬即興又創作一曲,你認為貝多芬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呢?(板書:平靜——同情——激動)
16、請大家觀察板書,你有什么發現?
16、由此可見,樂曲的意境與人物的心境是統一的,情感是藝術的靈魂,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17、貝多芬胸中的情感,猶如大海的波濤,他用音符把他這些情感獻給了這對特殊的知音,讓我們用朗讀的方式送給這對貧苦卻熱愛生活的兄妹。請大家齊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0、貝多芬曾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而創作,如果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他做到這一點了嗎?此時,你想對貝多芬說些什么?你又想對盲姑娘及窮鞋匠說些什么?
11、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被貝多芬及盲姑娘兄妹深深地感動著。被皮鞋匠雖然想滿足妹妹愿望但因生活貧窮而無法實現的無奈感動,被他們兄妹之間濃濃的手足之情感動,被盲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依然不放棄對音樂的癡迷與執著感動,更被貝多芬高超的音樂造詣及他對窮苦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那么同學們,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在以后的學習或生活中,你想怎么做?
12、《月光曲》的譜成是一個傳說。有人說,傳說是假的,不是真的,但也有人說,傳說也許不真實,但傳說是美的,它讓那么多人把這個故事記在了心里,又讓那么多人從此留下了這一頁,但無論是窮苦的鞋匠兄妹,還是大音樂家貝多芬,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我們都相信一點,真正的音樂是獻給那些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就像海面上的月光,它也許會被烏云籠罩,但它最終會走向光明。
作業:
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美麗的傳說吧!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搜集和欣賞貝多芬的其它音樂作品,選擇其中一首寫下自己聽后感受。
月光曲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著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分辨課文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掃除文字障礙,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也許你們聽說過《月光曲》這一鋼琴曲的名字,你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嗎?你們想知道這首曲子是怎樣譜寫成的嗎?那么,我們就先來聽一聽《月光曲》,然后再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吧!(教師放《月光曲》請學生欣賞。)
(二)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1.請學生默讀課文,畫下不認識的生字和詞。
(1)讀準字音quàn券
這個字的聲母是q,不是j,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
生字中,有兩個字的字形容易寫錯,我們可以這樣指導學生。
券,下半部分是刀,我們可以這樣記:
盲,上半部是死亡的.亡字,亡是丟失的意思,眼睛丟失了,不就瞎了,成了盲人了嗎?所以亡不要寫成云。
(3)理解字義。
課文中有的詞語,學生理解起來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記憶。
例如:
①通過查資料或記住詞語。
萊茵河:西歐最大的河流,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北麓,流經奧、德、法、荷等國,全長1320公里,流域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②用比較法理解詞語。
幽靜、恬靜、安靜
這三個詞語都有靜的意思。但是,幽靜比安靜更靜,多用于形容環境、夜色等。如:清晨,校園十分幽靜。
恬靜:安靜、寧靜。
安靜: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③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入場券:就是我們用來進入場地的票據。
④抓住重點字理解。
入場券:抓住券,券就是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那么入場券,本課就是指聽貝多芬演奏作入場憑證的紙片。
⑤有的詞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水天相接:先解釋相接,即連接起來。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開的兩個詞合起來解釋,就是水和天連接起來。
微波粼粼: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來解釋為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2.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生字詞。
3.請學生再讀課文,看一看剛學過的生字記住了沒有。
4.出一個小小的練習,給學生做。
(1)給下列帶點的字注音。
()()()
券純熟波濤洶涌
(2)組詞
譜()旅()券()
普()旋()卷()
芬()盲()純()
粉()育()噸()
洶()涌()陶()
兇()通()淘()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可能一時還說不清楚,但是,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圍繞題目,擴展內容說清:課文主要記敘了關于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2.引導學生分段。
我們看看課文主要記敘了關于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那么請同學默讀課文,看一看哪幾個自然段介紹的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呢?畫下來。
那么,這篇課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結尾。
3.學生按分好的段讀文,讀熟。
(四)布置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思考課后思考·練習題。
月光曲教學設計4
一、導入:
出示(課件1)名人名言
師:“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你們知道這是誰說的嗎?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課文哪個地方說明這一點?生:為盲姑娘彈琴。(課件3)
二、學習譜寫月光曲的過程
1、第一次
師:第一次為什么?(同情)相信同學們也同貝多芬一樣被深深感動了。請同桌之間分角色深情地讀讀兄妹倆的對話(課件4指名讀,評議。)課件5師: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會怎么想?生:這是一個酷愛音樂、熱愛生活、善良體貼的姑娘!生:我一定要滿足她的心愿。
師,是呀,音樂家貝多芬正是被育姑娘善良、純潔,美好的心靈所打動,所以為她彈奏了一首曲子。那么他為什么要彈第二首曲子呢?
生:(貝多芬覺得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她不但愛音樂,還十分懂音樂。所以貝多芬要為她彈曲子。)(課件6)
學生理解: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我覺得這一句是分兩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是盲姑娘對貝多芬的彈琴的評價,說他彈得十分純熟,還有感情很深;第二部分寫了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還十分懂音樂,她有很高的欣賞水平,是貝多芬的知音。
師:你說得太好了,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我們仿佛看到了外國版的俞伯牙與鐘子期,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啊!正因為遇到了知音,貝多芬才產生要為她彈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創作的激情頓時而生。
2、第二次
師: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時的心情一定——很激動,尤其是看到了這樣的景象(課件7)
學生讀: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師:屋子里真的披上了銀紗嗎?師:這是由月光引起的聯想。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再加上適當的聯想,文章的內容會更充實,更深刻,更感動人。(板書:實物
聯想)看看哪些地方寫的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聯想。(學生默讀第9節,邊讀邊劃。然后指名讀劃出的聯想部分句子。)(課件8\9)師:找的很對。同學們,慢慢升起的月亮,月光下波濤起伏的大海,大海波濤發出的陣陣濤聲,這些聯想是由什么引起的?生:是由貝多芬彈的《月光曲》引起的。
師:對,如果去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只要實實在在的事物,那,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不信請看(出示課件10)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那睜的大大的眼睛。
師:大家讀了覺得怎么樣?還美嗎?生:不美了。
師: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寫文章的時候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得很具體,又能恰當地加上自己的聯想,文章的內容就會更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深刻。我們讀文章的時候,分辨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可以幫助我們搞清文章的內容,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皮鞋匠一共聯想了幾幅畫面?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三幅)。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完了講給我聽。我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意境,,讀完了就有話想說,不吐不快,有這種激情,才是最好的閱讀。能不能做到?(學生開始以不同方式讀文)
交流:
師:你能不能概括一下你剛才讀的這幾句話是什么情景?
生:我覺得(讀)“月亮正從水天??”這里寫它的意境很美,師板書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課件11
生:(讀)“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板書月亮升高風卷巨浪(課件12.13)
生:皮鞋匠看看妹??波濤洶涌的大海
板書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課件14)師:誰來寫這八個字?(一學生上前寫)既然海面是這樣變化的,你能不能通過你的讀把這個變化讀出來呢?放開聲音,各自練一遍,把海面上的三次變化用不同的語調讀出來。(學生各自讀課文)
師:太好了,誰還想讀?你現在先挑一層,這三層隨便你想讀哪一層,你想和哪位同學挑戰,你就點他的名。好,你先讀,開始。師:滿分是五分,全體同學用你們的手給女生亮分。
師:同學們對這段學明白了嗎?但我還是不明白,《月光曲》的曲調在哪?我找不著。你們告訴我,這兒(指板書三層)寫的是月亮和大海,這哪是《月光曲》呀?它怎么就成了《月光曲》的旋律了?
師:指著板書,皮鞋匠和妹妹的聯想,他們這種聯想是怎么產生的?生:他們是聽了貝多芬彈的樂曲后聯想的。
師:噢,我明白了,這回你們算給我講明白了。(指板書)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月光曲》在演奏的時候,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那么,什么樣的曲子,什么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這樣的景象呢?你們想想當時的鋼琴曲是什么樣呢?能形容一下嗎?是快呢,是慢呢,是輕呢,是重呢?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課件15)
師: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即興彈奏起來。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銀光”是曲子剛開始時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這時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板書:舒緩)請你讀讀這個句子,把我們也帶到那月光下的靜靜的海邊吧。
生:我覺得月亮剛升起時,照得海面一片銀光,這時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貝多芬彈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師:好,看來這時的曲子是舒緩柔和的。(板書:柔和)那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生讀)生:后來(讀)“月亮越升越高...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這時的曲子應該逐漸增強,聲音也高些,節奏也應該快些啦。
生:我覺得除了節奏加快,它的力度也應該加強了。
生:我覺得這時一定有反復的小節,因為是“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說明曲調有反復。
師:那就是節奏也快,彈得也有勁啦,是嗎?(板書:快速有力)誰來讀呢?師: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這么讀嗎?生:“忽然”說明時間很快,所以我讀得也快,還有剛才說這時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讀“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也讀得快,而且有勁。師,他不僅讀得好,說得也很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誰來把皮鞋匠看妹妹這一句讀一讀呢?看這時的曲子又是怎樣的?生:(讀)“皮鞋匠看看妹妹...濤洶涌的大海。”我覺得這時的窮兄妹倆已經完全陶醉啦,這兒應該是高潮部分。我想這時的曲子一定更快,節奏感更強。師:節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緒也就激蕩啦。(板書:高昂激蕩)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師:好,那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呢?(課件16)
師: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讓我們和兄妹倆一起來欣賞一下。 (放樂曲,生閉目欣賞。)師:聽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生:我好像感受著大海的呼吸,傾聽著大海的聲音。皎潔的月光給海面披上了銀紗,美極了。
生:我好像看見一條條魚兒躍起又落下,似乎正伴著月光跳起了“月光舞”,平靜的湖面變得熱鬧非凡....生:我好像看見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水手們正和風浪搏斗呢!師: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我們無窮的想象,音樂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讓我們美美地讀這一段,一起感受貝多芬音樂的魅力。(課件)17—1,25師:同學讀得真好,感情很投入。大家都被她的有聲有色的朗讀陶醉了,忘記了下課。
五,作業:(課件17\18)
選做題:欣賞蒙娜麗莎畫作,由此展開的聯想。
月光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了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 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過程:
【預習】(課前)
1. 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 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聽寫詞語,自由說話,引出問題
1.學生聽寫詞語:蠟燭、茅屋等
2.學生自由說話:選用剛才聽寫的.詞語根據課文內容說一段話,教師隨機點評
3.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
隨便說說罷了”
1.貝多芬聽到哪一句話起就心動了?(感情朗讀)
2.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么?
(1) 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3)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著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并不放棄
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
3. 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么貧窮,但是這么熱愛音樂,又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所以走進茅屋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見,為什么知道她是貝多芬?
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為什么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為什么稱盲姑娘為“您”?
2.梳理問題
3.解決問題(感情朗讀)
三、入情入景,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 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語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 重新回到問題: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3.進一步了解貝多芬,聯系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心情感
課外資源: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貝多芬
4.欣賞《月光曲》片段
月光曲教學設計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芬、券、盲、純、洶。
2.新詞:幽靜、純熟、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3.重點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華,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的意思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后設計的思考題,勾畫重點詞句。
(二)自學重點段,討論、交流分辨事物和聯想。
(三)觀察幻燈片,發揮想象,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樂朗讀)。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通讀全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說,生動地記敘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三)目標完成過程
1.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說《月光曲》。板書課題。什么叫傳說呢?“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名朗讀課文(分節朗讀),正音。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3)新詞:
幽靜:偏僻、清靜。
純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練。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樣子。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
(4)質疑問難,教師點撥。(簡介貝多芬)
3.配樂朗讀或范讀課文,學生自悟。
(1)說說課文寫的是什么事,主要內容是什么?(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后讀一讀。
4.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為幾部分。
本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1)總起。介紹貝多芬,點明題意。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說部分,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并歸納層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層: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后又即興創作并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了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教師點撥,突破重、難點:
(1)學習第一段。
齊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么?(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么?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彈完了,為什么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于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贊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a.貝多芬看到了什么?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聯系?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討論、交流、點撥提高: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因為茅屋里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產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產生的聯想。因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說她“仿佛也看到了”。
③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贊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三)課堂練習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2.回歸全文,歸納中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齊讀指名讀)
(2)說說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2.學習第二部分第三層。
(1)齊讀第10自然段。
(2)默讀、思考: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么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啟發學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里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涌、向岸邊涌過來、涌過來……兄妹倆如癡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②此時的貝多芬又怎樣?情感有了什么變化?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3)回歸全文,歸納中心。
(讓學生依據板書快速瀏覽全文,然后討論、交流。)
本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學生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1)整篇課文應該用徐緩、抒情的基調讀。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云,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著風起浪涌,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復練習,把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范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4.指導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里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借著……,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著她……。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學生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產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才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干什么了?這樣,學生很輕松地達到背誦。)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涌過來。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并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三)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默寫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閱讀短文,說說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彌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鉆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樹。我的腦海里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云霧彌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云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
月光曲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相關新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2、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鑒賞力。
3、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4、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入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后感受。
3、簡介《月光曲》:
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么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它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匯報初讀收獲:
⑴字、詞的掌握情況:
①認讀生字、生詞。
②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⑵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⑶交流初讀感受:
①貝多芬為貧窮的盲姑娘彈曲子,說明他有同情心。
②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興創作的。
⑷質疑問難:
貝多芬在給盲姑娘彈奏一曲后,為什么還要彈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皮鞋匠聽著琴聲,好象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好像會看到這樣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三、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探究課文
1、自瀆,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注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匯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⑴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閑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里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于是推門進屋,談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
貝多分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并且無償為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說明什么?
(說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⑵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說:“談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你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為什么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
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的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后的激動的評價。
關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A、貝多芬心情激動。
B、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里灑滿銀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茅屋里的貧困和凄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懷著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于是貝多芬借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引導:皮鞋匠聽著琴聲,好象看到了什么?為什么好像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因為貝多芬彈得非常好,加上皮鞋匠懂音樂,他聽到貝多芬彈奏的美妙的鋼琴聲就聯想到了這些景物。)
引導: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貝多芬的這首曲子彈得非常好,能讓人產生共鳴,引起人無限的聯想;也說明了盲姑娘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
⑶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并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⑷有感情地朗讀8、9兩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
三、總結擴展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說說學文后或聽樂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后把想到的景象寫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被琴聲吸引
被對話感動
貝多芬進屋彈一曲有才華有同情心
即興彈奏
記錄下來
月光曲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采訪探究,音樂怡情
教學準備:
《月光曲》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月光曲》"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三、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默讀課文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默讀2——6自然段,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師:《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全班交流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會用這些詞語造句。(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交流第一自然段
1、齊讀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交流課文2—6自然段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么?(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啟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
師: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朗讀。
月光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教學重點
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教學難點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他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兒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學生朗讀二至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第2課時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皮鞋匠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分辨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指導。請學生試背第9自然段。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貝多芬盲姑娘知音
彈奏想聽感動
再彈入神動情
記錄本陶醉激情
教學反思
文中是通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內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么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復地讀,讀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
月光曲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積累幽靜、波濤洶涌、陶醉等詞語。
2、在教師引導下,有感情朗讀課文。
3、開展想象,根據提示進行說話練習。
4、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重點】
1、開展想象,根據提示進行說話練習。
2、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難點】
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新,導入新課
1、聽音樂,揭示課題:
月光曲。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名曲背后的故事。
(音樂月光曲的引入,讓學生伴著優美和諧的曲子,進入課文的情境中,從聽覺上刺激了學生,也激發了他們內在的情感因素,對課文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檢查預習,完成填空:
《月光曲》是由著名的.音樂家( )譜寫的。
說說你對貝多芬有什么了解?補充介紹貝多芬。
(適時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為進一步了解人物的品格作鋪墊。)
2、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月光曲的內容:
⑴ 指名交流。
⑵ 學生自由讀,找出旋律變化的內容,說說理由,指導朗讀。
⑶ 合作讀整段文字。
(采用倒敘的手法,讓學生從文字上感受《月光曲》所描繪的魅力意境,再利用音樂、圖片進一步從聽覺視覺上刺激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的語言和樂曲融為一體。)
三、講讀課文,深入感悟
1、過渡引入故事,理解茅屋這個詞,開展想象,說話練習。
2、引讀兄妹倆的對話,開展想象,體會貝多芬的心情變化。
3、學習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開展想象,體會貝多芬的驚喜。
4、讀句子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顯得格外清幽。體會貝多芬的創作靈感。
(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對《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學習來體會貝多芬的人格魅力,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進行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回顧前文,點明主題
1、再讀月光曲的內容,體會作家創作的動力。
2、再一次感受樂曲的力量。
(讀,學生表達。)
3、理解兄妹倆的陶醉。
4、總結。
(通過反復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感受樂曲帶來的震撼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板書設計】
月光曲
好奇 同情 激動
貝多芬 走近走進茅屋
月夜美景
同情窮人
月光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及其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厚感情。
2、品讀課文,從字里行間揣摩真摯的感情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初步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
3、感情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與語言的內在相通之處,感知真摯的感情是藝術的源泉。
教具準備:
《月光曲》音樂磁帶,PPT投影片。
教學流程:
一、欣賞音樂,展開想象。
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音樂的圣殿,用心靈傾聽,乘著音樂的翅膀,用想象把音符變成文字,將旋律轉化成畫面。
播放《月光曲》,請學生靜靜地欣賞。然后交流聽音樂所想象到的情景。
預設1:學生自由發表聽音想象到的畫面,可以一個詞,可以是一句話,也可是幾句話。
預設2:如果學生缺乏對音樂的感受力,老師事先準備一段特別美妙的語言描述音樂呈現的畫面,為學生做示范,讓學生享受語言與音樂的薈萃。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為“藝術的魅力“,把音樂引進語文課堂,一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一是乘著音樂的翅膀,展開豐富的想象中,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描述想象的畫面,讓音樂與語言沒有界限,把音樂的感受與語言的發展結合起來,避免把語文課上成音樂欣賞課,使語文學科產生錯位,甚至丟失自我。
二、變序學習,走進文本。
第一部分,出示第9自然段文字。
教材解讀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音樂是舒緩的】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稍有變化,總體是輕柔的】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旋律是跳躍的,曲調上有反復之處】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曲子快速而有力】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高昂、激蕩,節奏感特別強。】皮革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海在輕微地呼吸,一切都那么幽靜,那么美好!漸漸地,月光照亮海面,喚醒了海水,海開始奔騰洶涌,縱情地舞蹈。一切都是那么光明而美好,這是一個自由寬闊的世界!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藝術的魅力”,所以教學本課時用音樂作為熏染的載體,創設情境,在唯美的音樂旋律中展開學習,用最智慧的語言——音樂開啟學生想象的天窗,推開學生思維的大門。直奔本課用語言再現《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使單元主題與語文學習實現零距離。
教學策略:
(一)品味語言
1、學生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總結寫了什么?皮鞋匠聽貝多芬彈奏曲子的聯想。
2、用四字詞語概括畫面:水平如鏡(風平浪靜)——微波粼粼——朗月穿云(月明星稀)——巨浪滔天(洪波涌起)——波濤洶涌(驚濤拍岸)
3、用感情朗讀表現景象的變化,用聲音創設情境。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根是研究語言,任何時候都是不二的法門。學習的啟程從讀到思,明白內容層面的指向,首先弄懂寫了什么,才可能進一步學習怎么表達的,步步為營,方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
穿插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內容,即運用自己的語言庫存進行具有表現力的表達和概括,這也是在有效的訓練是培養能力,在運用中實現能力的發展。
心中對語言有了感覺,用繪聲繪色地朗讀個性化塑造文本的內容,再現文本的情境,是語言學習獨有的魅力。其實,學生的讀的過程,就是再創造的過程,就是內化語言的過程,就是積淀語感的過程。
(二)用想象架設語言與音樂的橋梁,讓優美的旋律流淌在心間。
1、借助皮鞋匠的想象,把每幅畫面轉化成自己能夠感受的音樂,讓音樂像小溪一樣在心間流淌起來。(見第9自然段的括號內容)
2、連盲姑娘也仿佛乘著音樂的翅膀見到了她從來不曾見到過的美好的景象,更說明這是一首( )的樂曲。(表現力極強,極具感染力,令人震撼,終生難忘,余音繞梁,美妙絕倫……)
3、欣賞《月光曲》,沉浸于音樂的意境之中,提升藝術品味。
【設計意圖】隨著學習的深入,讓語言與音樂在高層面上相通相諧,應當是本文最大的優勢。而連接二者的橋梁就是自由的想象。通過豐富而自由地想象,把文字轉化為畫面,進而把畫面轉化為旋律,這是藝術的提升,是語言的提升。
滲透襯托的寫法,用雙目失明的盲姑娘能夠看見自己生平從未見過的大海的景象來有力地說明《月光曲》的表現力,這是作者寫作的匠心。是讀寫不著痕跡的結合。
帶著交流感悟再次欣賞這首世界名曲,相信每個孩子的感覺都會有所不同,這可能是音樂的啟蒙,這可能是音樂的頓悟,這可能是音樂的引領,無論怎樣,都是一次用音樂的靈泉對孩子們的洗禮。
(三)了解貝多芬,加深對音樂家藝術才能與人格魅力地雙重折服之情。
1、自由匯報對貝多芬的了解。
2、出示(課后資料袋)貝多芬資料,提取信息。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只能通過書寫跟人交談。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廣為流傳的交響樂《恐龍》《命運》《田園》《合唱》。
【設計意圖】課后的資料袋中的內容應當巧妙地為學習語文服務,為加深感悟服務。這里,在充分感受《月光曲》的震人心魄的魅力之后,進行作者簡介,既是對學生音樂知識的石室,更是對貝多芬這位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的仰視,這樣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從文本中生長出來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的,更容易入腦入心。
有效的拓展鏈接是語文學習開放性的需要,我們要為語文學習減肥,但是適當的豐滿與裝飾必不可少,這是語文學習的特質。
第二部分,回溯上文,了解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這樣一曲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背后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可以說,是這個傳說,讓《月光曲》更加如夢似幻,是《月光曲》以及他的創作者貝多芬先生,使這個傳說更加耐人尋味。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讀后,我們也仿佛進入了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了無限的向往,同時對貝多芬產生了深深地敬仰和愛戴之情。
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教學策略:
1、自主質疑,援疑引思。
這就是貝多芬親自為窮苦的鞋匠兄妹彈奏的舉世聞名的鋼琴曲《月光曲》的一部分。聽了大音樂家為窮兄妹演奏這件事,一定有問號冒了出來,令你產生了什么疑問呢?
貝多芬為什么要彈琴給盲姑娘兄妹聽呢?
是因為盲姑娘兄妹特別幸運嗎?
為什么彈了一曲之后,還要再彈一曲呢?
【設計意圖】隨著學習的進程,及時讓學生的思維之火燃燒成熊熊的火炬,有待老師的點撥。給學生學習提問的機會與時間,學生的質疑能力才會日益提升。我們的語文學習有時候是老師的自作多情,自以為是,而恰恰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主人的存在與他們那個情境之下的深切真實的感受。
2、默讀課文2——8自然段,簡單寫寫批注。然后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課堂之上的靜思默想與小組間的交流不應當是形式的點綴,而是課堂特定時空之中學生不可重復的學習體驗,是課前的預習所不能替代的。必需的是老師的引導與培養,不斷提高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解讀二種聲音——鋼琴聲和談話聲。
①貝多芬在萊茵河邊的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的時候,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
他會想:這們一所簡陋破舊的茅屋還有人彈奏我的曲子,真新鮮——好奇。
彈奏得斷斷續續,特別不熟練,糟蹋我的曲子呢——別扭。
在好奇心加上一點別扭的驅使下,他不由自主地向茅屋走去。于是又聽到了談話聲。
【設計意圖】與文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才能做文中人物的代言人,說出他們的心聲,也就是文字背后的意味。這是與文本會晤必須的閱讀心理。
②學生自選角色,朗讀純對話內容。(出示純對話內容)
“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a、二個感嘆號,說明盲姑娘感情強烈。為自己彈不好這首曲子而著急。特別渴望聽到貝多芬自己的演奏。
b、盲姑娘是個特別愛音樂的人,聽別人彈過幾遍,自己就能大概彈奏,很了不起。
c、盲姑娘特別熱愛音樂,聽貝多芬自己演奏是她夢寐以求的事情。
“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太窮。”
a、愛音樂的人竟然因為窮困而不能滿足自己聽音樂的愿望,實在太不公平了。
b、哥哥對妹妹充滿了歉疚、不安和痛楚。
c、窮困:住茅屋、舊鋼琴、微弱的燭光、做皮鞋——家徒四壁,一無所有
“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a、盲姑娘特別體諒哥哥,是個懂事的妹妹。
b、盲姑娘特別善解人意。
c、窮兄妹倆手足情深。一個謊稱是隨口說說,一個真心充滿歉意。
預設1,由“隨便說說”的理解逆推,追問到底是不是盲妹妹“隨便說說的”?從而,深入語言文字之中,理解其中的蘊含的感情。
預設2,學生如果學習能力強,可以自己自由談感悟,互相補充更正。
③展示朗讀。
【設計意圖】用充分的讀拉動學生的思維,使感悟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也更加接近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含。兄妹倆的談話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最初的原因,是兄妹倆的摯情真愛打動了貝多芬,也更能體現貝多芬是個為窮苦人演奏的偉大音樂家。
3、體會貝多芬的心情。
面對這樣一位清秀卻雙目失明的姑娘,面對這樣一位手足情深的同胞兄妹,面對如此酷愛音樂的盲姑娘,貝多芬再也抵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感動、沖動……)他又一次想起自己說過的話:
出示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設計意圖】拓展貝多芬的名言就是解讀他的心聲,這樣的豐厚文本是為感悟服務的,是感悟文本的另一扇窗子。
4、品讀盲姑娘的語言。
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演奏后的表現,重點研讀她的語言“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里又用二個感嘆號表現盲姑娘聽了貝多芬演奏后的激動之情。
②純熟:很熟練。近義詞:嫻熟。深:感情表達得特別深厚,感染人。這是盲姑娘對貝多芬演奏發自內心的評價。
③您,您 也說明聰明的盲姑娘由剛才高超的演奏和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斷出了事實,她的激動更無法表達。
感情朗讀,深入體會。
此時的貝多芬內心同樣激動不已:他為盲姑娘不但熱愛音樂而且這樣懂得音樂而激動;他為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小鎮能遇上知音而激動;他為自己的音樂又一次為窮苦的盲姑娘兄妹帶來幸福而激動。這萬分的激動化作了一句話(齊讀“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這萬分的激動如洶涌的海浪撞擊心扉,他的音樂靈感如泉水一樣汩汩而出,于是他做了這個決定(齊讀“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設計意圖】咀嚼盲姑娘的話,體會貝多芬的情是此時學習的重點所在。正是由于盲姑娘聽了大音樂家的演奏后的情不自禁,才有了貝多芬在這個偏僻的小鎮遇上知音的喜出望外的莫名的興奮。語言咂摸出味道了,感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總結全文。
教材解讀:
課文第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應當一讀再讀,就像這首《月光曲》一樣,值得一聽再聽。故事的結尾作為收束,給人以整體感,在學習的時候進行簡略處理:兄妹倆的陶醉與貝多芬記錄曲子。
教學策略:
①誦讀第9自然段
月光如水,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窮兄妹倆幸福地站在貝多芬身旁,此情此景,給大音樂家帶來了創作的靈感,于是一首曠世佳作誕生了……
再次播放《月光奏鳴曲》,師生齊誦第9自然段。
【設計意圖】對于語文學習而言,讀永遠是最有效的最本色的手段,是可以出神入化的學習策略。特別是此時此刻,因為有了以上的交流與感悟,其它的語言相比動情地誦讀,顯得蒼白而畫蛇添足。
②在音樂聲中,指讀第10自然段。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我們大家都被陶醉了,深深地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之中。而我們的音樂家也被自己的即興創作陶醉了,他要抓住這靈感迸發的一瞬間,徹夜不眠,記錄下了這首舉世聞名的《月光曲》。
③總結填空。
課文學完了,我們應當由衷地感謝,感謝(音樂家貝多芬為我們奉獻了這么美好圣潔的音樂;感謝音樂家這顆為窮苦人創作的愛心;感謝熱愛音樂,懂事聰明的盲姑娘;感謝皮革匠與妹妹真摯的手足深情;感謝為我們編創這美妙傳說的人們……)
【設計意圖】總結填空是全面總結學習收獲,所以有內容層面的,也有人文情感層面的,更多的是情感價值觀層面的,這應當是學生了解貝多芬、了解貝多芬的音樂的一個起點,學生體味藝術的魅力和音樂的影響力,應當更多的是在課外這個廣闊的世界里。
月光曲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了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學會生字新詞,會用“陶醉”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教學工具
有關本課規定的掛圖、小黑板、幻燈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能理解“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詞造句。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發展,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4、出示目標(幻燈)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實施目標
一、導入新課,帶入情境。
播放錄音《月光曲》
二、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解釋:斷斷續續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的特別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兄妹的對話)
(4)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彈琴)
(6)他為什么彈琴?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貝多芬懷著這種感情,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板書:彈第一首)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8)為什么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么方式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板書:月光曲)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月光曲》的。在這茅屋里,此時能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懂得什么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時海面上怎么樣?
(3)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嗎?為什么他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聯想,進而講述聯想和實在事物之間的關系。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睜著不大的眼睛”。恬靜是什么意思)
(5)樂曲彈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了沒有?為什么沒能及時發覺貝多芬的離去?(他們被優美的琴聲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干什么?
(7)記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8)為什么要連夜把它記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創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
檢測目標
1、《月光曲》作者是誰,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
2、指名說說哪些是聯想部分,哪些是實實在在的景物。
3、朗讀課文,背誦規定句子。
矯治目標
(1)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分辨實物和聯想。
(2)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
根據教學實際進行補差補缺工作:譜琴聲聽同月光、琴聲、事物寫談話情作過第一首激動月亮初升、海面、想彈用程第二首激情像是波濤洶涌的大海
作業布置
1、熟讀、背誦全文。
2、片斷訓練。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么寫?
(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運用實實在在的景物和聯想。
月光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體會貝多芬在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感情的變化。
2、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人物言行體會貝多芬在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啟發法。
【教具】
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糾正讀音。
3、通過預習你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4、學生質疑。
三、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
月光曲
2、請生簡述《月光曲》的創作過程。
3、質疑:
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引導生從內容及人物質疑。)
二、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1、生快速閱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來?
2、品讀句子,再聯系上下文,小組討論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
貝多芬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這樣說?想象他當時的心情怎樣?
3、交流討論情況,重點體會以下幾方面:
⑴貝多芬進屋是被兄妹的談話所感動;
⑵貝多芬彈一曲是看到兄妹窮,但又愛音樂,產生了同情心;
⑶貝多芬又彈一曲是因為發現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動;
⑷貝多芬飛奔回店是因為創作了一首新曲子很興奮。
根據生回答板書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關鍵詞。
4、小結:
⑴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述:這些感情的變化其實就是貝多芬創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⑵這些結論我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到的?根據生述板書學法。
三、學習體會第三節
1、文中哪里最讓貝多芬感動?
(課件出示兄妹對話。)
一個姑娘說:“為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
()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那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討論,體會兄妹說話時的心情變化。
3、交流討論情況:
⑴妹妹說第一句話時是(渴望)的心情,因為她知道貝多芬來到小鎮,很想
聽貝多芬彈琴;
⑵哥哥說話時是帶著(難過的、遺憾的)心情,因為家里窮他不能滿足妹妹的心愿;
⑶妹妹說第二次話時是帶著(安慰)哥哥的心情,因為他不想讓哥哥為了她而難過。
4、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
⑴同桌分角色練讀。
⑵指名生分角色朗讀。
⑶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5、聽了兄妹談話,你有什么想法?
6、小結:
貝多芬正是被這對窮兄妹間的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了,才進了屋,才有了后來獻給兄妹倆的《月光曲》。大家想聽這首曲子嗎?
四、初步辨別聯想與實在事物
1、請生劃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
2、小組討論:
讀句子,根據內容畫一畫。
3、請生展示作品,并讓大家評議。
4、課件出示選擇題,讓生選擇《月光曲》曲調,并說理由:
選一選:
①舒緩──明快──激昂
②明快──激昂──舒緩
③舒緩──激昂──明快
5、欣賞《月光曲》。
6、請生通過朗讀表現出曲調的變化。
7、大家是通過什么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
8、哥哥為什么會想到這些?
9、師述: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聯想可使文章的內容更豐富,但聯想要以實在事物為依據。而同樣的音樂,讓不同的人聽,由于各人的經歷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聯想。
五、擴展,體會文章中心
1、聽音樂,想一想:
盲姑娘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我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2、你們認為貝多芬想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些什么?
3、窮兄妹倆聽了貝多芬的曲子,他們很幸福。從貝多芬那兒他們也獲得了自信,今后他們會怎樣面對生活呢?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聽:談話(感動)
貝多芬看:貧窮(同情)
彈:一曲又一曲(激動)
記:曲子(興奮)
月光曲教學設計14
【文章特點】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文章詞句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很深,教學時,要抓住環境特點,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要求】
1、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在一種特定的環境中譜寫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內容,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準確地把握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交代目標
二、學習第一段
1、細讀思考:
這段寫了些什么?
2、理解“傳說”的意思,及第二句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分層。
2、逐層理解課文:
⑴ 學習第一層:
① 讀課文,了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② 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著重理解“斷斷續續”一詞。
⑵ 學習第二層:
① 弄清楚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A、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兄妹談話的內容,請學生讀這段話,抓住重點詞,會這段的含義。
側重理解“隨便說說”的含義。
B、聽到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會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讓學生結合貝多芬走進茅屋看到的情景去體會:正因為這家人貧窮,但又愛好音樂,才激起了貝多芬強烈的同情心。
C、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重點理解盲姑娘的話。(只通過一首曲子,盲姑娘就推測出彈琴的人是貝多芬,可見她懂音樂。)
D、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想到了什么?他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② 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A、貝多芬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月光曲》的?理解“清幽”一詞,并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一層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B、理解《月光曲》的內容,并體會其意境。
a、仔細閱讀課文,指出課文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b、根據書中描寫的內容,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景象,并想一想《月光曲》的旋律及節奏會有什么變化?“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c、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一部分,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去欣賞體味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d、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⑶ 學習第三層:
① 齊讀這一層,想一想寫了些什么?
② 理解“飛奔”一詞,它說明貝多芬也被自己所彈奏的樂曲激動著。《月光曲》傾注了貝多芬對盲姑娘的深厚情意和對大自然的愛。
③ 再次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層。
三、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1、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聽──彈──記。)
2、按照事物的發展,了解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同情──激動──激情。)
《月光曲》相關知識
推薦貝多芬 (1770~1827)德國著名鋼琴家,其父為德國宮廷歌手,他從小就隨父親接受了嚴格的音樂訓練,學會了彈琴與作曲。他早年受啟蒙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
貝多芬二十八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五十歲時,兩耳失聰,但仍堅持創作。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他的音樂創作,集古典派大成,開浪漫派先河,對歐洲音樂藝術的革新與發展,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奧地利維也納逝世,終年57歲。
《月光曲》 是貝多芬創作的一首著名的鋼琴奏鳴曲。課文寫的是關于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一個傳說。“傳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確有其事。但是,民間傳說能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與好惡。從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偉大的音樂家。
萊茵河 全長1300余公里,發源于瑞士圣哥達山,流經法國、德國和荷蘭,入北海。它是僅次于伏爾加河、多瑙河的歐洲第三大河,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月光曲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導向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范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明確: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后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明確: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并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么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明確: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著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著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么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說些什么?
提示: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
明確: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并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月光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月光曲》教學設計05-26
月光曲教學設計05-29
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4-07
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06-05
《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06-05
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05-29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3-21
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8篇04-07
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8篇)04-07
月光曲教學設計(合集15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