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實用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1
一、復習回顧,激趣導入
1.激發情感:生活處處有真情,真情是一輪暖陽,溫暖你那顆潮濕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頭的不悅;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支火把,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上節課我們讀了《窮人》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呢?
2.學生匯報。
3.導入:看來,文學巨匠的作品的確不同凡響,初次品讀就讓同學們收獲不小,動人的故事情節,感人的藝術形象,令每個讀者難以忘懷。這節課,就讓我們深入學習課文,一同走進以桑娜一家為代表的窮人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為學習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品讀感悟,深入理解
過渡: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請同學們打開書,再次快速瀏覽課文,動筆畫出你感受最深的語句,邊讀邊體會:這些語句刻畫出怎樣的主人公形象?可以加批注,可以把感受說給同桌聽。(生自由讀文,畫句子)
思考:桑娜和漁夫是怎樣的人?(一)欣賞桑娜的善良。
1.激趣:書讀百遍,而義自見。現在你對課文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先走近主人公桑娜,誰來說說,桑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匯報交流。
預設:勤勞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師: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雖然很窮,但桑娜很勤勞。
(1)“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
師:漁夫家雖然很窮,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從中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勞能干。
師:能夠抓住細節描寫來體會,真不錯。我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2)“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
①這是什么描寫?運用了什么方法?(環境描寫、對比。)
②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③畫出課文中其他描寫環境的句子。
師:同學們體會得非常好,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生活的窮人們,就像這暴風雨中一座破舊的小屋,就像這洶涌浪濤中的一葉小舟,孤苦無依。正因為這樣,桑娜家里的溫暖才顯得那樣的難能可貴。
預設:善良
生:從桑娜去看女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后收養她的兩個孩子可以看出桑娜很善良。
師:收養兩個孩子,這對于現在的家庭來說,并不是什么壯舉,可是當時的情況怎樣呢?誰來讀讀相關語句?
師:對于這樣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家來說,收養兩個孩子,無異于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又增加一個包袱,足見她的善良。
師: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課件出示)
(3)“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①她的心為什么“跳得很厲害”?
②“這樣做”是指怎樣做?
③“非這樣做不可”是什么意思?她為什么“非這樣做不可”?
預設:
師:“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不假思索地抱回兩個孩子,并不為什么,完全是發自桑娜純樸善良的本性。這句話應怎樣讀?(生自己練讀,指名讀)
師:當桑娜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五個孩子睡在一起時,她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
(4)(指名讀)課件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①理解“忐忑不安”。
②再讀,體會:她為什么會“忐忑不安”?
預設:
師: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艱難,丈夫的負擔是那么沉重,西蒙的兩個孩子又是那么可憐,當她對丈夫的愛和對孤兒的同情這兩種情感不能兼容時,心里產生了矛盾。
師:再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在這段描寫中,作者運用了多個省略號,這些省略號表明了桑娜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大家再讀,用心體會,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包含了哪些情感?
(學生讀,匯報)
師:桑娜的“忐忑不安”包含害怕、自責、決斷。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復雜,但是她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這一段應該怎樣讀?
(學生練讀,指名讀)
3.小結:是啊,丈夫的負擔已經夠重了,如今又多了兩個孩子,丈夫能同意嗎?我們也替桑娜捏了一把汗。從桑娜的矛盾心理中,我們可以看出,窮人的日子實在是太難了!而窮人們又是那么善良,這就是作者筆下的窮人的特點——勤勞、淳樸、善良。(板書:勤勞淳樸善良)
(二)欣賞漁夫的善良。
1.激趣:同學們,從你們的感悟中,老師體會到你們已經觸摸到了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那么,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2.學生匯報。
3.分角色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課件出示:第12~27自然段)
(1)邊聽邊思考:這一部分描寫了幾次沉默?
(2)體會:每一次沉默時他們的心理活動各是怎樣的?
4.出示第24自然段,深入體會。(課件出示)
(1)此時,別說桑娜,就連我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漁夫是怎樣決定的?讀一讀相關段落。
(2)聽到漁夫的話,桑娜的焦慮頃刻間化為烏有,我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同學們自由讀這段話,說說自己的體會。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漁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段話中有一個詞很感人,是哪個詞?
①理解“熬”。
②能把它換成哪些詞?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③你從“熬”字能讀懂什么?
(3)小結:從“熬”字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漁夫為了撫養鄰居家的兩個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他與妻子桑娜同樣有著一顆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心。
5.故事的結局怎樣呢?我們齊讀最后三個自然段。(生齊讀)桑娜坐著一動不動,此時無聲勝有聲,兩顆善良的心此刻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讓我們共同感受這溫情的畫面(課件出示:教材插圖),我們一起為他們祝福,祝福他們好人一生平安。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在閱讀理解、自主感悟、匯報交流中說出桑娜的品質,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深入文本,觸摸文本,與文本對話。學生不僅能真切地感受到桑娜的勤勞、善良,還能感受到作者的創作技巧,領悟作者以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的高超。這樣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揣摩寫法,回歸課題
1.通過我們的感悟,勤勞、淳樸、善良的.主人公已鮮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再瀏覽整篇課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
2.學生匯報。(板書:環境對話心理)
3.滲透寫作方法指導。
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就要像作者一樣,通過對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等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4.導思:同學們,文有文心,題有題眼。縱觀整篇課文,我們發現,除了文題外,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你認為他們是窮人嗎?作者要反映的是窮人的什么呢?
5.小結:窮人間溫情的關愛更可貴。故事中桑娜夫婦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然而,此時此刻,這個發生在窮人間的真實故事卻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相信同學們的心靈也受到了強烈震撼。面對這樣一對夫妻,誰還能說他們是窮人呢?在精神上,他們是最富有的,這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漁夫與桑娜的想法不謀而合,這個結果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而故事至此卻戛然而止,令人生出許多遐想,孩子的命運會怎樣呢?漁夫與桑娜會怎樣帶領孩子們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呢?請大家展開想象,為文章續寫一段結尾。(課后完成)
設計意圖:續寫故事,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是對課文內容的提升,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已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2.老師的心也被這種真情震撼了,有幾句話和大家一起分享。
課件出示:
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
激發情感:讓我們一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3.同學們,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兩個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們的內在品質令我們感動。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建設現代化社會的今天,我們的心中,有濃濃的真情,有偉大的真愛,只要我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最后,讓我們共同欣賞歌曲《愛的奉獻》,讓這首歌作為我們本節課的結束語。(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挖掘課文深刻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每一個環節的教學都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學生們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受到了情感陶冶。
2.不足之處: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品析得過多,有感情地朗讀不夠,學生自我探究能力培養得還不夠。朗讀訓練時間不足;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還不夠真切、準確;對人物內心情感體驗有所欠缺,特別是對桑娜善良本質的感悟不夠。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句的理解也許還有困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強訓練。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3、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和桑娜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說,了解當時俄國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齊讀課題《窮人》。
二、整體感知
1、提問:文中都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窮人?——桑娜和漁夫和他們的五個孩子;西蒙和她的兩個孩子。
2、我們之前也學過許多小說,比如(出示圖片),我們知道小說的三要素有什么?——環境、人物、情節。那么誰能結合這三要素,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齊讀課文主要內容)
3、師:在這里老是有一個疑問,雖然題目叫“窮人”,但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窮”字,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哪些句子體現出窮人的窮?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體會“貧窮”
1、“漁夫的妻子……補一張破帆。”
2、“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回來。”
3、“桑娜沉思……菜只有魚。”
學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別說出自己的理解,教師提示:用找關鍵詞的方法,并指名朗讀。
4、提問:“菜有魚”和“菜只有魚”有什么不同?學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讀。
5、提問:這樣一個家庭,如果再加兩個孩子,他們會過得怎樣?——更貧窮,丈夫會更加?——不顧惜身體,桑娜會更加?——辛苦操勞。不僅沒有鞋穿,甚至連黑面包也沒得吃。由此我們看出這一家人?——生活貧窮。
6、師:同學們,我們雖然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但可以借助作者的語言文字來體會,齊讀這三句話。
7、提問:不僅是桑娜一家,還有誰也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西蒙。這樣一群窮人,他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屋外……拍打著浪花。”你體會到了什么?——環境惡劣。
8、提問: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他們的處境一定更加艱難了,像這樣沒有直接寫出貧窮,卻通過人物或環境描寫來襯托出貧窮的手法,就叫做?——側面描寫。
9、師:伴隨著波濤的轟鳴,狂風的怒吼,桑娜他們艱苦地生活著,齊讀句子。但他們雖然貧窮,卻擁有許多美好品質。
四、體會美好品質
1、快速瀏覽課文,找找他們擁有怎樣的美好品質?在小組內交流感受。
2、派代表發言——善良、勤勞。出示填空:桑娜和漁夫雖然生活貧窮,但他們卻擁有( )。
3、體會“勤勞”——“海上……睡著。”
提問:哪幾個關鍵詞直接寫出桑娜勤勞?——“干干凈凈”、“閃閃發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溫暖而舒適”,孩子們才能?——“安靜地睡著”。
4、體會“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問:“這樣做”指什么?——收養孤兒。
(2)指名讀句子,說說從藍字“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中體會到什么?——內心矛盾。
(3)具體說說這種矛盾,填空:如果收養了兩個孩子,就會________;如果不收養,就會________。
(4)可她還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問:這是個什么句子?——雙重否定句。換成肯定句怎么說?——“必須這樣做”,作用是?——加強語氣。
(5)師:由此看來,桑娜內心經歷了一番掙扎,讓我們讀出她這種矛盾又堅定的心情,全班齊讀。
(6)提問:這樣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處,誰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問:哪個關鍵詞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寧,七上八下。
B、提問:她會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學生自由想象并發言。
C、提問:除了關鍵詞,作者還借助什么表達桑娜內心的矛盾?——省略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維斷斷續續。
D、師:桑娜連思路都是斷斷續續的了,說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糾結,可最后還是做了什么決定?——收養孩子。
E、師:那我們在朗讀時,也要讀出省略號背后的害怕、猶豫和堅定,現在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自己用心體會。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讀。師評價:同學們感情真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桑娜?——善良。所以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要關注標點符號的作用。
5、此時,漁夫回來了,桑娜還是告訴了他實情,對于她的決定,漁夫同意嗎?——同意,讀24段。
(1)提問:“皺起眉”、“嚴肅憂慮”是對漁夫的什么進行描寫?——神態。這樣的神態說明了什么?——問題很嚴重。但他還是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得把……醒來。”
(2)提問:找到哪個關鍵字?——“熬”,說明在他心中,寧愿( ),也要( )。
(3)齊讀漁夫的話,感受其高尚品質。
(4)師:在體會人物品質時,我們除了關鍵詞、標點符號之外,還能借助人物描寫來幫助感受。
(5)師:桑娜和漁夫的物質生活雖然是貧窮的,但他們有著勤勞、善良的品德,現在你還覺得他們貧窮嗎?——窮人不窮。
(6)全班齊讀海明威名言——“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小練筆
用上本課所學到的人物描寫和側面描寫手法,續寫課文《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后,課文就戛然而止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呢?
六、布置作業
推薦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的自傳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書設計:
9.窮人
側
面生活貧窮勤勞 關鍵詞
描環境惡劣善良 標點符號
寫 窮人不窮 人物描寫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理解重點句。
2.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2)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通過學習,了解窮人的美好心靈,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體會窮人夫婦的心靈之美。
【教學重點】
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續編《窮人》這個故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窮人是什么意思?(窮苦的人)看著這個課題,你心
里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課文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
2.出示圖片:列夫·托爾斯泰
問:這個名字熟悉嗎?誰來介紹有關他的一些情況?
3.我還知道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了哪些人物?請你按照主次依次說一說?(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圍繞這三個人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后,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三、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里。
1.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著找一找,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出窮人的“窮”。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點。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
學生或談看法,或朗讀,充分體會窮人的“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梳理,把握下面幾個要點:
(1)從“屋內裝飾”看出“窮”。
相關句子:
a.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4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 圍裙 烤鵝 凍僵 火焰 薄紗 櫥窗
灌進來 暖烘烘 圣誕樹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么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請兩三個學生說說,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么?(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布置作業
根據課后“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閱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生活很艱難。)怎么看出來的?
(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為什么說“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溫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說的;第二,這個“溫暖而舒適”是漁夫冒著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干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么想的?(她沒有怎么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于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說,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為什么這樣想?(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著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為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愿挨揍。從這里、我們第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于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這個“熬”字,說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說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于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后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贊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著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后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布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后會怎么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設計04-09
語文《窮人》教學設計12-21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27
【優】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17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18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4-07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4-08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02-28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語文《窮人》教學設計(精選9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