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的重要意義。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在讀文后能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難點: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課前準備:地球儀和世界地圖。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導入。
1、板書課題,讀題。
2、設疑: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課文。
二、自讀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自學反饋。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4、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發現了什么?
5、找出課文的相關段落,再次朗讀。
三、細讀課文,觀察印證。
1、一邊讀課文的相關段落一邊世界地圖或地球儀,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陸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看看是否相魏納格說的那樣。再看看其他陸地與海岸線是否相似。
2、細讀第五自然段的“嶄新的奇想”。說說這個奇想與剛才的觀察所得是否相同。
四、研讀證據,探究過程。
1、研讀第七自然段,對魏格納的推理過程進行梳理。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納。
a: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
b: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
c: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聯系在一起的。
五、交流感受,遷移升華。
1、交流習文的感受和啟示。
討論: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交流并歸納: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學生可以繼續交流查閱到的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
相關資料
魏格納(1880-1930)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全面論證了大陸漂移學說。在書中,他綜合地貌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方面的知識和事實,從不同學科的角度,系統地論述了關于大陸漂移的觀點和論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進一步論證大陸漂移的假說,他先后4次赴北極的格陵蘭島進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時不幸遇難。
大陸漂移說是解釋地殼運動的一種學說,由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他根據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在形狀上的吻合性和地層、構造、山脈的連續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亞大陸古生物的相關性等事實,認為地殼的硅鋁層漂浮在硅鎂層之上,大陸曾經大規模地水平移動過。在2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是一塊統一的連續體,叫“泛古陸”。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轉,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億年前的中生代開始,漂浮在硅鎂層上的硅鋁層逐漸自動向西移動。到第四紀初期,形成現代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輪廓。大陸漂移說問世后,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自20世紀60年代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理論提出后,大陸漂移說重新被人們所重視。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
世界地圖,地球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今天我們要閱讀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的故事 齊讀課題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說說初讀課文應該做什么? 1.標出自然段,畫出認讀的生字,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2.再讀 畫出不懂的`問題。
三、反饋自學情況
1.讀認讀生字詞 理解詞義。
2.按自然段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發現了什么?
1.分組觀察地圖和地球儀,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
五、師: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請你快速的讀讀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納是怎樣進行推理的。
出示幻燈,理解魏格納是如何進行推理的。
六、出示課文填空,回顧課文內容
七、魏格納為什么能在一張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圖中發現重大的地理現象?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八、留作業:
1.摘錄課文中的好詞
2.課下去查找有關大陸漂移說的其他資料。(選作)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1、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靜謐、精神大振、枉費心機、浩如煙海、飛渡重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意義。
3、學習讀文后能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
【教學重、難點】
在讀文中感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重要意義。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設疑
板書課題,讀題。
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自學反饋。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3、指名分節朗讀。
4、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發現了什么?
5、找出課文的相關段落,再次朗讀。
三、觀察、讀文,相互印證
1、分組觀察世界地圖或地球儀,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陸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看看是否像魏格納說的那樣。再看看其他陸地與海岸線是否相似。
2、熟讀第五自然段“嶄新的奇想”。說說這個奇想與我們剛才觀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讀證據,探究過程
過渡: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一份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
研讀第七自然段,對魏格納的推理過程進行梳理。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納:
中龍是一種爬行動物,它既見于巴西,又見于非洲。爬行動物是不可能飛渡重洋的,由此證明:當時中龍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
四、熟讀課文,交流感受
1、學生再次默讀全文。
2、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你從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
1、《黃岡》第8課
2、同步閱讀
【板書設計】
8*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無意發現 產生奇想
尋找證據 引起震動
【教后反思】
學生在交流讀書感受時,我參與其中,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這一問題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在學生情感升華、意猶未盡之時,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七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解釋:“靜謐”是寧靜的意思。
3、體會科學家怯于摸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力,并能把課后的感觸感染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從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過程中領悟考察、思考、論證的重要。
【課時安排】
⑴魏格納性格豪放,天性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房里坐臥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
【教學過程】
一課時。
1、師:同學們,我們天球分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學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小組進修課文
⑴ 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進修生字新詞。
⑵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泛讀動畫,讓學生聽范讀,更正生字讀音,感知課文內容:
⑶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讀一讀內容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形:
⑷ 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
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如何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教師提示:他住院時,用食指在天圖上畫著各個大陸的海岸線,結果發現天圖上一塊塊陸天的比較中,天球上所有的大陸塊都能很好天吻合在一起,因而討教教授,實天考察,搜集資料,做了很多考證工作。)
(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考察世界天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如何得出來的。
(教師提示: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天、仔細天端詳天圖上的一塊塊陸天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得出來的。)
1、學生在交流讀書感觸感染時,教師可以參與其中,以一個讀者的身份,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這一問題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
(教師提示: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舉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4、教師通過課文中詞句解析,幫助學生進修生詞,同時更深入的了解課文:
中央電教館資源
⑵忽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天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天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天吻合!
分析: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觸感染。這句話引出了下文:
由于病房生活的無聊,魏格納無意識天用食指在天圖上畫大陸海岸線,借以消磨時光,引出了故事發生的起因。
2、正確、流利、有感情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解釋:“不可思議”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分析:這句話是說,巴西在南美洲,幾內亞灣在非洲,中距離著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陸天的突出部分竟然與幾內亞灣的形狀極度吻合,吻合得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推進了故事的繼續成長。
⑶ 他開初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系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
解釋:“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極度豐富。
分析:魏格納從那么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但他“并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難眼前沒有退縮,終于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說的證據。
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苦與挫折。
三、總結課堂,遷移升華
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
(教師提示:仔細考察,賣力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身分。)
2、利用媒體資源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視頻內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大陸漂移學說”知識。
3、在學生情感升華、意猶未盡之時,可以飽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摸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3、用自己的語言扼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觸感染。
【四年級語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案08-25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05-28
語文《春天的發現》教學反思08-05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03-07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07-05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學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