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山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老山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板書),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 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⑶ 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么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⑴ 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 “難”體現在:
① 山路險峻,懸崖峭壁 —— 走路難
② 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 —— 睡覺難
③ 饑餓 —— 吃飯難
④ 傷病員多,敵人追擊 —— 處境難
⑶ 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軍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四、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業: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 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 走路難
間 翻山經過 睡覺難 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 吃飯難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 處境難
翻山以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軍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 第 13--19 節 (2) 第 23 節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 仰望
山路難行 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 山峰 由遠及近 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 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 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 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斗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作業。
背誦第22節。
《老山界》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2.了解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3.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賞析精彩的片段
二、教學設想:
(一)、預習要求:
1.掌握生字詞,積累詞匯,鞏固基礎知識2.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多讀課文
(二)、教法學法:
教法: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圍繞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思路,本文第一課時重在解決目標1和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從對課文的熟讀過程中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同時又理清文章寫作思路,學習一種常見的寫作方法;而第二課時則重在引導學生研讀和賞析精彩片段,學習生動形象的語言,理解其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注意啟發性,給以方法,讓學生來解決問題。
學法:動腦思,分析理解;動口說,組織語言;動手寫,整理明確。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準備教具:錄音機朗誦帶投影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按時間和地點變化轉移材料的特點
2、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一、導入新課
毛主席的詩《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山,這里面有一座山嶺叫越城嶺,是五嶺中最險的一座山,它也被稱為老山界,紅軍戰士是怎樣翻越這樣一座被稱為長征途中最“難”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師板書:老山界難
二、自主學習
1、放錄音,聽朗讀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A、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導生繼續思考)明確記敘了什么事?記敘文有哪些要素?記敘這件事用了哪種順序?以什么為線索?B、劃出表示時間和地點轉移的詞(自主完成表格)思考:這樣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2、師述:從毛主席的詩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五嶺是綿延雄偉。在詩中,詩人筆下的紅軍戰士以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來面對困難,那么實際情況究竟如何?生速讀課文
同桌討論:翻越老山界過程中,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生歸納整理,師板書
3、提問:面對這些困難,紅軍戰士的態度是怎樣的?生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4、小結:生速讀課文,歸納中心,明確文章主題
5、要求學生組織好語言,在筆記本上作記錄
并點名上黑板歸納,師檢查其句子語言是否組織的完整通順,當堂批改
三、感悟、延伸
1、點名作小結:你從課文的學習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識?哪些將來可以被我們利用到?師作簡單板書
2、課堂活動、討論:你從紅軍戰士的身上學到了什么?你怎樣具體的將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來?學生自由發言
四、布置作業
1、繼續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2、將學習紅軍的行動落實到實處,做出行動,在這一單元結束后全班交流
3、思考:你覺得文中哪些語言寫得比較好?找出來,多讀一讀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
2.賞析精彩的片段,學習生動的語言描寫,體會生動的語言對表達中心的作用教學重點:賞析精彩的段落,學習生動的語言描寫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覺得描寫精彩的句子,多讀教學過程:
一、自主展示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展示搜集的資料。
二、自主精讀,賞析語言
(一)賞析重要語句
1、提問:在讀過課文以后,你覺得哪些語句能表現老山界的“難”?哪些語句能表現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樂觀精神?
2、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課前所劃出的文中語句,交流心得
3、師引導,點名學生作分析
(二)賞析精彩片段1生齊讀
師投影出示思考題,幫助學生分析賞析
1、描寫“之”字路的奇觀有什么作用?
2、有幾次寫火把?分別以什么為立足點?從什么觀察角度進行觀察的?
3、分析紅軍戰士的語言,思考語言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有什么作用?生自由朗讀,賞析體會
(三)賞析精彩片段2生根據思考題,自由朗讀
1、賞析文中的修辭,你最喜歡這一片段中的哪一個修辭?說出理由。
2、閱讀文中寫聲音的句子,思考:
文中既說“寂靜”,又說“有許多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樣矛盾嗎?生討論問題
師針對具體情況作補充
3、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描繪“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所營造的意境,(投影出相應畫面)
4、生齊讀
三、小結鞏固
小結語言特色,學習文章生動而凝練的語言:
樸實而優美的語言,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多方面的聯想,同時也飽含著真摯而強烈的感情,渲染出了紅軍戰士高昂的斗志,樂觀的精神。自由朗讀精彩片段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半夜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2、運用修辭和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一段景物,寫出感受
《老山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學習運用細膩描寫生動表達文章主旨。
教學重點:
準確分析細膩描寫的句子運用的具體方法。
教學難點:
全面概括細膩描寫的多層方法。
教學過程:
一、熟讀文本找細節
默讀課文,勾畫出細膩描寫的句子,想象作者翻越老山界的情景。
1、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2、“不要掉隊呀!”
“不要落后做烏龜呀!”
“我們頂著天啦!”
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3、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二、活用技法析細節
自由朗讀出示的三個句子,多角度進行賞析。
1、描寫對象是“火把”,“之”字的形容準確傳神,具有生動的畫面感,形象地寫出山路的陡峭,側面表現紅軍行程的艱難。用“奇觀”來評價,蘊含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運用語言描寫,每句末以感嘆詞和感嘆號收尾,有強調意味;每句獨立成段再次強調,同時由個體到群體,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品質溢于字里行間。
3、描寫對象是聲音。一是運用對比——寂靜與聲響,遠與近,大與小。二是將聽覺的感覺暗暗與前面視覺的感覺相貫通——星星“跟我們這樣地接近”,這是“極遠的又是極近的”。三是以一組極富抒情性的比喻作結,句子短小而整齊,形象豐富又生動,易于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三、啟發思維總細節
本文將敘述和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選擇的句子是“登山時、中途休息”的三個節點,從“物”“事”“人”三個角度進行細膩的`描寫,其中運用到了多感官描寫,語言描寫,對比,比喻。在句式上有排比式的短句,有獨立成段的短句。這些技法值得大家借鑒學習。
教學反思:
本節微課主要是復習學過的細節描寫的方法,再次讓學生感受它生動形象表現主題的效果。七年級學生在記敘文的閱讀和寫作上已經具備一定的經驗和基礎,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發現整體運用的自覺性還有所不足。在閱讀時,對文句的賞析易出現遺漏;在寫作時,易就事論事,語言直白淺顯,缺乏布局和描寫習慣。因此根據微課的特點,選擇文本中較具有借鑒性的三個句子,由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完成賞析,落實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主要由教師完成,交給學生綜合運用的方法,培養學生技法整體運用的意識,以便在寫作中更好地謀篇布局,增加作品的生動性,吸引讀者的閱讀,同時落實相關的語文核心素養。
《老山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紅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正是紅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山界》一文(板書),進一步感悟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山界》記敘紅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戰士以什么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戰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銹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 “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睡覺難
③饑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3、紅是一支人民的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四、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五、布置作業: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間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吃飯難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閥的欺壓,每有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斗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領導下的工農紅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三、作業。
背誦第22節。
《老山界》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
2、通過圈畫詞語來學習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結構的方法。
3、感受紅軍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三】、自主學習
1、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嗚咽()點綴()澎湃()
咀嚼()籬笆()酣然入夢()苛捐雜稅()
2、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正確停頓、讀出語氣語調。
3交流文中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句,感受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預設:下午----天色晚了----天黑了----半夜-----黎明---下午兩點
山溝瑤民家山腳(山腰)(山腰)山頂宿營地
4交流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預設:紅軍克服種種困難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5、從紅軍翻山過程中你感受到紅軍戰士身上怎樣的精神或品質?
預設:樂觀精神、堅強意志
【四】合作探究:
1、既然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所經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么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困難就是“走路難”。
走路難:
①路有怎樣的特點?找出文中對應的句子。②紅軍又是怎樣克服的?
預設:①陡。(第18.25節)
②第13-17節。【打趣鼓勁】;第26節【小心登山】
走路難:陡打趣鼓勁,小心登山
2、小組討論:依照上面的例子,思考紅軍在翻越老山界過程中還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
睡覺難和吃飯難,按照學生的回答的順序進行,采用追問的方式進行。
睡覺難:
①在什么環境下睡覺?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路窄、不平、寒氣逼人(第20.22節)【突出強調1尺的概念】
②第21節【酣然入夢】;第22節【觀賞夜景】
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吃飯難:
①文中哪些句子體現出吃飯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糧食少、肚子餓、吃飯工具簡單(第8.28.32.33節)
②第28節【鼓足勇氣】;第22節【巧妙應變】
吃飯難:糧食少、肚子餓、工具簡單鼓足勇氣,巧妙應變
3、除了走路、睡覺、吃飯等自然因素之外,是否有人為因素導致翻山出現困難?
處境難:
①文中哪些人也會為紅軍翻越老山界帶來困難?②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
預設:①傷病員、敵人(第29節)
②第29節【攙扶前行】;第29節【嘲笑敵機】
處境難:傷病員、敵人攙扶前行,嘲笑敵機
小結:
本文記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通過記敘紅軍在翻山過程中遇到的走路難、吃飯難、睡覺難、處境難等困難,表現了紅軍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1、《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3、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么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4、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軍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背誦一些優美的段落。
合作探究
1、作者描寫紅軍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
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斗能力的確信。
總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反饋檢測
背誦第23節
板書設計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談話聲)細切而極近的
聽覺像山泉在嗚咽(流水聲)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山風聲)洪大而極遠的
像波濤在澎湃(風吹樹葉聲)
教后反思
《老山界》教學設計6
一、學習目標、重難點:
1.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的層次(重點)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難點)
3.長征的x傳統及紅x的x英雄主義精神和x樂觀主義精神
4.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x的語段
二、導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閱讀課文,圈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并概括紅x的相應活動,完成下表。時間地點活動
2.以上表理出文章層次思路,想想這是什么記敘順序?作者以這樣的寫法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3.再讀課文,找出老山界難走,究竟“難”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扼要的概括想想這體現了紅x什么樣的精神?
(二)體會文章精x描寫
1.重點讀23段,對于半夜醒來的描寫,試著從描寫的順序及運用的修辭方面來加以舉例分析,寫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體現樸實而優美,凝練而細膩的語言的語句,并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
(三)揣摩特定語境中詞語含義、作用
1.思考“探究練習”二、三題,體會詞語作用含義。
2.體會下面幾句加點詞語含義。像泉在嗚咽。搶了一碗就吃。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不論是誰,不論他們開始怎樣怕我們,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x是什么,沒有不變憂為喜,同我們十分親熱起來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但是我們走過了……,才覺得老山界的,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四)賞析文章個x寫法
1.既然文章是寫紅x翻越老山界的過程,那么再寫與瑤民攀談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沖淡主旨了?
2.文章中恰當運用了伏筆與補筆,前后歸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試從文中找出幾處來,寫在下面。
3.對于整個登山過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說有略,將你的見解寫在下面。
(五)讀以致用
運用你的“妙筆”將你所觀察到的一處景物,試著從多種角度、用多種修辭方法,盡量細膩而準確地寫出來,看看能否“生花”?
《老山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掌握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件、安排結構的方法。
2、以及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2、學習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情的方法
2、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長征PPT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橫橋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簡介長征:PPT
3、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千山,勝利到達陜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斗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4、作者簡介:陸定一,生于1906年,江蘇無錫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畢業于上海南洋大學電機科。曾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共青團駐少共國際代表。1934年參加長征。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后任八路軍野戰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
二、自主學習展示
1、字詞
驚惶jīnɡhuánɡ欺侮wǔ嗚咽yè咀嚼jǔjué酣然入夢hān
矗立chù蜷quán陡dǒu落得很遠là苛捐雜稅kē綴zhuì、
2、合作交流
三、學生通讀全文
1.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敘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2.閱讀這篇課文,注意課文的記事順序,劃出描述山勢險峻和表現作者在山上過夜的細膩感受的一些生動句子,想想文章為什么這樣寫、并注意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四、學習課文,合作探究(解決難點)
1、文末一句話“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么,紅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的許多艱難險阻,可以分為哪幾個方面?是怎樣對待的?
(1)指導學生復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并說說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PPT
(2)面對這般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對待的呢?
打趣逗笑、奮勇登山。
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鼓著勇氣、繼續前進。
毫不畏懼、嘲笑敵機PPT
(3)這些描述表現了紅軍戰士怎樣的思想性格?
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 PPT
2、本文把紅軍戰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體形象,靠的是什么?生動的描寫。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行動、語言、場面、景物
(1)、揣摩行動描寫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只要求學生抓住幾個典型細節加以領會。
(2)、揣摩語言描寫細讀文中的語言描寫,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如“別掉隊、做烏龜、頂著天、哈哈笑”等,表現了相互鼓勵,豪邁樂觀。
(3)、揣摩場面描寫
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 “之”字奇觀12 18
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
著重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
第12、18節,思考:奇觀奇在哪里寫出山路,山勢的什么特點表達作者何種精神
答案:這兩段星夜爬山的場面描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生動,把紅軍戰士高昂的斗志、樂觀的精神渲染得極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紅軍確實是一支無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隊。
作者從多方面描寫景物來表達中心意思。從不同的視角方位,描繪出老山界山勢的特點。如:寫“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寫從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寫出山的曲折;寫到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突出了山的險峻;再寫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以俯視再現山的陡峭。
⑶這樣描寫表現了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4)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⑵“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
(3)所“見”景象給人什么感受?“聞”突出了什么特點?莊嚴、奇偉。寂靜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進一步要求學生談談自身感受)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⑹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士的鎮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
五、小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描寫景物要注意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角度。課文第一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仰視;第二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既有()視,又有()視。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張照片,說說攝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從什么角度照的。
4、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準”改成“不要”,行嗎?為什么?)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飛機會“嘆息”嗎?這里為什么用“嘆息”?)
(3)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笨重”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這“意志”指什么?)
(5)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刪去“照著習慣”行不行?為什么?)
六、總結
板書設計:
老山界陸定一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間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順吃飯難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后
《老山界》教學設計8
教學重點:
1、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的層次(重點)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意思的作用(三處景物描寫)(難點)
3、長征的革命傳統及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5000里的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亙古不變的英雄氣概和不折不撓的.堅毅精神濃縮在毛澤東筆下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然而此山此水真的尋常嗎?今天一起學習《老山界》。
二、整體感知
1解題:老山界,五領之越城領,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2閱讀課文,圈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
三、內容精析
1、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的交流
2、根據找出的時間地點,試著復述課文
3、用簡短的話概述課文的內容
4、由同學的復述體會你對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感受(難、艱難、辛苦等)
5、再讀課文,找出難究竟難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扼要的概括
走路難“向上看…就在腳底下。”“陡極了…只有一尺多寬。”“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睡覺難“路只有一尺來寬…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氣逼人…渾身打著顫”,“橫著心躺下去” ……
吃飯難“肚子很餓,力氣不夠”、“鼓著勇氣前進”……
處境難“傷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由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譏笑敵人飛機的無能……
6、紅軍戰士面對困難的態度如何?表現出紅軍戰士怎樣的精神面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打笑逗趣奮勇登山酣然入夢觀賞夜景鼓著勇氣繼續前進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表現他們:頑強不屈,艱苦樂觀,昂揚奮發,不怕困難,沒有絲毫的膽怯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注:包括幾處典型的景物描寫,并分析作用
四、拓展延伸
老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啟示我們“活到老,學到老”,那么我們的學習道路只是萬里長征剛起步,在這條路上也可能錢難萬險,試想我們該如何走好學習這條長征路。
五、總結
學生小結(內容、特色、啟發、探索、疑問……)
漫漫長征畫卷就像是一篇神話,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僅僅是學習,都需要我們發揚長征精神,一路搏擊!
六、作業
1、背誦景色描寫的句子
2、繼續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進一步體會長征精神
《老山界》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
3、學習和掌握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情的方法。
突破重難點
1、重點:學習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事件、安排層次的方法。
2、難點:理解生動描寫對表達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學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設疑自探(10—15分鐘)
1、導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千山,勝利到達陜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斗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2、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討論、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3、檢查預習,要求學生復述課文,要突出文中關鍵詞語,做到語言簡潔連貫,聲音響亮,內容周全(常規要求)教師可邊引導學生敘述,邊課件出示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行蹤圖。
討論明確:全文按時間順序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敘述翻山的經過。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二、自學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么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睡覺難。
③饑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局部細品,質疑再探(5—10分鐘)
1、研讀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⑶文題為何用土名“老山界”?
通俗親切: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2、仔細讀第3、6段,一處寫“照著習慣”,一處寫“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各反映了什么現實?課文中寫了:“只要我們對他們說清楚了紅軍是什么,沒有不變憂為喜……”請你以一個紅軍宣傳干部的身份向瑤民說明紅軍是什么。
3、學生勾畫寫紅軍翻山艱難的語句,完成填表。
4、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景物描寫: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見”景象給人什么感受?“聞”突出了什么特點?
莊嚴、奇偉。寂靜
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
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
⑹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士的鎮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
5、研讀尾段: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細加體會。
6、學生議論:紅軍為何能戰勝困難?
四、激勵評價,學用延展(8—10分鐘)
1、理解作者如何觀察、反映生活,研讀生動描寫的段落。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點在哪里?選擇了怎樣的觀察方法和觀察角度?調動了什么感官進行觀察?觀察什么?怎樣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紅軍戰士的喊聲笑聲(聽覺),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里……睡不著。”寫挨凍的感覺,凍醒了,凍得怎樣?勾畫關鍵詞:逼、刺入、更卷、蜷。這些詞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體化。“天上……幾堆火沒有熄”。觀察方法:定點觀察;寫景順序:由遠及近,先寫星星,次寫山峰,再寫四周的山。視線:仰視、平視、環視。形象描述:運用比喻。(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既是所見,也是所聞,由視覺到聽覺,轉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著了。”所聞:以聲寫靜謐,用比喻描寫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所見所聞既表現征途生活的艱苦,又有樂觀情趣。
前文寫登山的熱烈,這里寫夜宿的靜溢,使文勢變化多姿,起伏跌宕。
2、總結全文,引導學生歸納中心意思:本文記敘了_______,通過對老山界____________的描寫,對紅軍___________的描寫,歌頌了紅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生怕:很怕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斗能力的確信。)
(3)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這“意志”指什么?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4、背誦“半夜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老山界》教學設計10
一、核心素養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課后生字詞的含義,能靈活運用;
2、思維發展與提升:①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②通過梳理紅軍戰勝的困難,分析出紅軍部隊具有的軍民一心、革命樂觀、團結互助、堅強勇敢等優秀品質;
3、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賞析具體的字詞、句子,學習作者平實的語言,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4、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文章所傳達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梳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2、通過梳理紅軍戰勝的困難,分析出紅軍部隊具有的軍民一心、革命樂觀、團結互助、堅強勇敢等優秀品質;
3、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賞析具體的字詞、句子,學習作者平實的語言,體會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討、研究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地圖導入
展示紅軍長征路線圖,師講:大家看到我們紅軍是從這里出發,一路翻山越嶺、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完成了長征的壯舉,而這其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爬的山,就是——老山界。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通過《老山界》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情況。
(二)作者簡介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陸定一,參與了“長征”整個過程,當時是在“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三)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1、本課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展開敘述,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表示時間和地點變化的詞,并注意在該時段與地點發生了哪些事情。
2、學生們用大約5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文。
3、師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經過”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戶瑤民家攀談;天黑了,到山腳,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來,之后又睡著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搶著吃了早飯;走了沒多久,到了雷公巖;翻過雷巖,繼續爬山,“快要到山頂”時,“落得很遠了”;下午兩點多,到了山頂;之后,一氣兒跑下山去。
(四)再次瀏覽課文,找出“總寫句”
1、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看看有沒有一句話能高度概括本文的所有內容?
學生們可能會找第一段,這時要提醒學生,第一段是“決定要”,事情還沒有發生,不具有總結性;也可能會找最后一段,這時要提醒學生,這一段只有評價,沒有人物地點等信息,不具有概括性……
2、找出該句——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為什么此句能概括全文?時態是完成時,有主要人物,有主要事件。
3、分析該句的組成部分,并從這幾個部分入手,撬動對整篇文章的分析。
這句話里的關鍵詞有哪些呢?(難翻的、笨重的、戰勝了)
第二課時
(一)分析如何“戰勝”“難翻的”老山界。
1、請同學們根據文章內容概括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
預估學生們能答出:山高、路陡、睡不好、吃不飽
老師稍加提示再總結出:有傷病員、有敵軍追趕
老師再讓同學們分析一開始接觸到瑤民的句子,抓住“照著習慣、躲、請、驚惶”等字詞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分析出一個隱形的困難:當地的'民眾害怕與躲著紅軍
2、分析如何克服民眾害怕紅軍的困難?
①瑤民怕紅軍,所以紅軍是如何做來消除這些害怕的?
講解介紹紅軍、送米、保護房子和籬笆
②我們做的這些,最終形成了一種怎樣的軍民關系呢?
展示這些句子:
那女人哭起來了。
你們紅軍早些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吃這樣的苦了。
她問我們餓了沒有。
她拿出僅有的一點米……
我們給她錢,她不要。
她非常歡喜地接受了。
總結:我們能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與瑤民之間的關系是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的,而且軍民之間相互理解。
③總結:是軍民一心的作風讓紅軍贏得了當地民眾的支持。
3、分析如何克服山高、路陡、睡不好等困難?
①句子分析:
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 抓住“都想”
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 抓住“橫著心”
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抓住“堅強意志”
結論:紅軍就是靠“你爭我趕、不服輸的勁兒;咬牙堅持下定決心、堅強勇敢”等的意志戰勝了諸多困難。
②句子分析:
我們燒了些水給大家喝。
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
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
總結:從這些句子中,我們發現沒有人懶惰、懈怠,大家是分工合作,靠著團結一致戰勝了諸多困難。
③句子分析:
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抓住“奇觀”的含義分析,這里既是指見到的奇特壯觀的景象、也只紅軍長征這一偉大事業、還有一種革命必勝的樂觀心態。
“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
抓住搞笑的語言分析出樂觀。
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抓住“矮子”分析得勝的心態和樂觀的心態。
總結:這是一支遇到困難不退縮,而是用樂觀、積極的心態應對困難的隊伍。
(二)分析“笨重”與“難翻”之間的矛盾之處。
1、“笨重”強調的是我們自身方面的困難:大家并不是輕裝上陣,相反,隊伍龐大、有傷病員、有馬匹、有隨身的行李,更有追擊的敵人。
2、“難翻”是在側重表述客觀方面的困難。
3、總結:自身條件如此差,要翻越的山如此難,越是笨重,越是難翻,越是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而這一切,我們的紅軍隊伍做到了。
(三)情感表達
1、如果你是隊伍中的一員,當你翻越了這么難翻的山之后,你會如何直接表達你內心的情感?
預設學生答案:我好驕傲啊!我好自豪啊!我們真的太厲害了!
2、作者并沒有如此直接說,可是我們能從哪些句子感受到呢?
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
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
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邊,有很多戰士們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
……
這些就是作者使用的間接抒情的句子,同樣能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激動,還使這種情感的表達很豐富。
(四)批注分享
文中還有幾處句子,在現今讀來,還是有一些獨特的地方。請任選一句,完成批注并分享。
1、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可以從“模模糊糊的夢境”的角度去解讀這種奇妙的感受。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可以從擬人、嘲諷去解讀。
3、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可以從人生路上的苦難重重,我們該如何去克服解讀。
總結:學生們言之成理即可。
(五)作業布置
1、抄寫課后生字詞(全班)
2、寫寫讀后感,200字左右(部分)
(六)板書設計
老山界
笨重的我們 戰勝了 難翻的老山界
革命樂觀 山高路陡
團結互助 吃睡不好
堅強勇敢 敵人追趕
軍民一心 傷病員多
六、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抓住關鍵句貫穿于整篇文章的解讀,并注重具體字詞、語句的分析,能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揣摩能力。可是在情感滲透、革命傳統氛圍的熏陶上做得不夠,在革命情懷的解讀上存在欠缺。
《老山界》教學設計11
一、構思
全課在注重師生互動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主動性和立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思維、創新意識和社會適應性;提高主動參與精神、求知欲、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我判斷、自我調控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發展。
二、教法的選擇
本課的主要教材是集體舞,由于內容較單調枯燥,我采用了一材多教的方法。在教學中增設音樂伴奏,變換角度、方位,運用競賽、學生自編、自演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韻體感、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體現了課程的精神:“玩中學、學中練、練中指導、練中提高”。
三、課程資源開發
在教材的搭配上,準備部分,學生在音樂伴奏下自編舞蹈操。分組活動中安排打布袋、舞蹈表演、羽毛球、籃球、足球、土保齡球、橄欖球等多項活動。這些活動組織簡單,器材可以自己制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在放松活動中配上音樂集體跳“兔子舞”,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學法
教學中注重以學生學、練為主,突出學生主體性,學生能盡情發揮,充分活動,培養了參與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促進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
課時安排:
任課教師:
教學內容
1.復習集體舞中青少年十六步基本動作。
2.學習集體舞中青少年十六步的隊形變換。
3.自選項目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青少年十六步的動作要點,通過練習有70%以上的學生基本完成十六步的隊形變換。激發學生舞蹈興趣,主動參與。
2.在合作與交流中積極探究,塑造美好形體,以強健體魄、愉悅身心、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3.增強學生的自練意識和創新能力。
10、《日》《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體會詩中的情感;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利用資源庫展開課內與課外的多方延伸,讓學生深刻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從而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背誦。
2、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室,學校資源庫,有關古詩網站,課件等。
課前活動:
1、在老師的帶領下,讓孩子們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了解李白的《靜夜思》。
2、從學校的資源庫中初步認識了解王維及探尋他的家鄉。
3、從資源庫中搜集了一些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了一些節日習俗。
4、老師引導查找有關重陽節的知識和人謬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并了解了這些風俗的來歷。
教學過程:
一、激情揭題。
1、(出示望月圖,音樂)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個人心是最親的人。每見月圓,遠在異鄉的人們總會對故鄉對親人思念不已。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鄉愁。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誰的鄉愁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簡介王維。(結合課前的資源了解)
王維九歲即才學出眾。
李白被稱詩仙,杜甫被稱詩圣,王維被稱詩佛。
3、釋題,畫簡圖助理解。
a。回顧課前在資源庫中搜尋的對王維故鄉的了解。
b。畫簡筆畫:區別課題中的山東和現在的.山東省。
(山東不是今天的山東省。王維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濟縣蒲州,華山以東,因此為山東兄弟。)
二、初讀悟意。
(一)認音
1、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檢查認字情況(生字卡)
3、再讀詩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讀詩句,借注釋理解詩意。
2、讀讀自己讀懂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釋詩意。(借機板書:思)
(三)悟情
(1)自由讀在異鄉為異客
a。
簡介詩作背景。
詩人十五歲那年就離開了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期間,他一直漂泊在外。這首詩是他在十七歲時創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鄉,所以說是異鄉。
b。
同學們去別人家做過客,在別人家做客就是別人家的客人。王維在長安就是長安的客人,所以說是異客。
c。
王維在異鄉做異客是一天嗎?十天?一個月?還是多長時間?(整整兩年700多個日日夜夜啊)
(2)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有什么感覺呢?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
a。師:詩人十幾歲還是個孩子呀,他會在哪些時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著了,想家;在外吃的飯菜不可口,想家
b。
口頭練習:
詩人離開了親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節日里他會更想家;
詩人離開家鄉兩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過節了他就會更想家。
所以說:(生齊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c。
同學們,課前讓你們了很多節日,你們知道哪些節日?有哪些習俗?(生:)一年有那么多節日你們喜歡嗎,為什么?(生)是啊,節日里能跟家人團聚,能吃到好東西,很熱鬧,這樣的節日就是(佳節)。
d。王維過節了能跟家人團聚嗎?(生:)能吃到可口的飯菜嗎?(生:)能跟朋友一起快樂地玩嗎?(生:)那么他過節了會像你們一樣也高興嗎?他又是什么感覺?(難過、悲傷、傷心怕過節)
e。雖然王維害怕過節但是每個節日還是會如期而至的。
口頭練習:
春節之時,外面鞭炮聲聲,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在異鄉為異客,每逢(春節)倍思親;
端午節了,到處粽子飄香,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在異鄉為異客,每逢(端午)倍思親;
中秋來臨,對著空中的圓月,遠在異鄉的詩人,只能用詩句對家人說: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中秋)倍思親;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鄉的詩人,用詩句對家人說:在異鄉為異客,每逢(除夕)倍思親;
f。今天是重陽節了,有誰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師生共同介紹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長壽;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認識茱萸)
長安的人們是怎么過節的呢?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一起走進王維的世界,去看看當時的長安人是怎么過節的。
(師配樂啟發,生閉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老的少的,都興高采烈地忙著過節了。有的約了一行人一邊比賽著登山,一邊采著菊花;有的約了幾個要好的朋友一邊喝著菊花酒,一邊高聲談笑著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吃著豐盛的晚餐在家鄉,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g。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看到的畫面說出來。
是啊,在家鄉,親人團圓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樂,可此時的王維呢?
h。展開對比圖:當別人相約著出游,可他卻只能一個人自遙望著家鄉;當別人朋友相聚高興暢快地痛飲時,他只能一個人拿著酒杯自喝悶酒;別人節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邊下棋一邊喝茶談心事,王維卻只能自一個人默默地對著紙筆說話。
i。想想王維此時此刻的心情。生反復讀詩句體會王維的情感。
王維雖然人在哪里(長安),但他的心卻在哪里(家鄉),讓我們跟著王維的心看到家鄉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
【《老山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老山界》教學設計06-07
老山界教學設計08-15
《老山界》教學設計6篇06-23
《老山界》閱讀理解08-21
老山界的閱讀訓練題目09-17
八年級上《老山界》教學設計(精選9篇)11-07
八年級語文老山界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01
陸定一老山界閱讀練習09-17
《迷人的張家界》教學設計12-05
棄老山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