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必備]《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1
在聽了《鷸蚌相爭》這節課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課的藝術魅力。我發現一門好課,必須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要充分關心兒童學習特點。在《鷸蚌相爭》這節課中,就有很好地體現。
1.趣為先導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課堂如果能激發兒童的學習
興趣,學生就會像蝴蝶戀花一樣,徜徉其間,樂而不疲。在本節課中,教師采取了恰當教學式,引得學生走進文本投入其中。例如多媒體理解“鷸蚌相爭”。預示“夾”字的演變過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漢字文化,而對記憶于形,理解字義都有了很大的幫助。
2.教師的“教”重在引導學生的“學”。
教師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得學相互作用的.過程,總的來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我們教學上的一種追求。但是學生主體性的培養于發揮,是離不開教師的作用的。在這節課中,教師就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學習方法,例如“毫不示弱”的逐字理解詞語法,“琢”和“捉”用部首區別字形,字義的并在語境中加強訓練。還有把本課中字詞連起來,形成課文主要內容的方式,卻十分巧妙地引導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能借助字典、生活實際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威脅、毫不示弱”等詞語的意思。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品讀課文,懂得雙方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每生準備好《新華字典》和生字本。
2.一張戰國時期的彩色簡易地圖,鷸和蚌圖片,詞語卡片等。
教學流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一)歷史故事引入。
戰國時期,趙王要出兵攻打燕國,蘇代以一則寓言故事打消了趙王這個念頭。這則寓言故事和兩種小動物有關。
[設計意圖: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先生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都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發展。”以歷史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注意并激發學習興趣。]
(二)出示圖片,認識鷸和蚌。
1.出示鷸的圖片。
(1)板書:鷸。
(2)指導學生觀察圖,看看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
(3)指名說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鷸的嘴巴又尖又長)
(4)師簡介鷸的生活習性。
2.出示蚌的圖片。
(1)指導觀察,說說蚌有什么特點。(蚌有堅硬的外殼兒)
(2)板書:蚌。
[設計意圖: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對鷸和蚌的動作描寫準確生動,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了解鷸和蚌的外形基本特點,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有助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揭示課題,猜想質疑。
1.揭示課題,齊讀。
2.根據課題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鷸和蚌相互爭吵)
3.再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預設:鷸和蚌為什么會爭吵?它們是怎樣爭吵的?結果怎樣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題目著手,質疑問難,引起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切實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導學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鷸去啄蚌的肉,蚌把鷸的嘴巴牢牢地夾住了,后來互相爭吵,誰也不讓誰,結果被漁夫一齊捉住了。)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讀書,讓他們更多的接觸語文材料,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檢查了學生的讀書情況,又教給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三個維度中的'“過程與方法”,省時高效。]
三、細讀課文,理解寓意
(一)品讀課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二、三自然段,分別畫出鷸和蚌說的話。
(1)品讀鷸說的話。
①通過指名讀、學生評議、老師的示范朗讀,引導理解“威脅”這個詞語的意思。
②指導感情朗讀,讀出鷸當時說話的語氣。
(2)指名讀蚌說的話。
①指導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來體會蚌當時說話的神態和語氣。
②出示詞卡:毫不示弱
a.指導讀準生字:弱
b.指導書寫生字。
c.通過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理解“弱”字的意思,聯系上下文準確地把握“毫不示弱”這個詞語的意思,理解這個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語文學習最基礎的目標要求,拿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學詞,能有效地培養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符合語文學習規律。]
(3)指導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感受鷸蚌相爭的激烈場面。
(4)師生分角色對話,再現鷸蚌相爭的激烈場面。
[設計意圖: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爭吵的激烈場面,培養語感,領悟故事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品讀第四自然段
(1)在師生共同表演時順勢理解“相持、筋疲力盡”等詞語的意思。
(2)辯論:你覺得鷸和蚌到底誰厲害呢?
[設計意圖:低中年級學生認識事物具有形象性、浮淺性、情感性等特點,在表演中觀察辯論,既讓學生理解了詞語,又讓他們有所思考。]
(3)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結:鷸和蚌就這樣相持著,誰也不讓誰,直到彼此都筋疲力盡,最后都被漁夫捉住了,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板書:漁翁得利)
2.齊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品讀理解課文、分角色朗讀體驗鷸和蚌相爭的激烈場面這幾個環節,揭示寓意已經水道渠成。]
四、回歸文本,總結升華
1.齊讀課文。
2.思考:此時此刻,你就是趙王,聽了這個故事心里會怎么想?
[設計意圖:在學生對故事已經有了全面的認識,明白了故事所蘊涵的道理的基礎上,讓他們遷移運用,站在歷史人物立場上思考問題,進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寓言的主題得到升華。]
3.總結拓展:你們看,這就是寓言,通過一個簡單的故事,讓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說說你曾經讀過的寓言故事。
4.老師這有一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現在贈送給大家。課后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多讀這些故事,你會變成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另外一則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設計意圖:告訴學生寓言的特點,讓他們談談自己讀過的寓言故事,激活他們的閱讀積累,給學生推薦課外的閱讀篇目,讓他們的目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鼓勵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做有智慧的人。同時,揭示下節課的學習任務,簡潔實在。]
板書: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讀會課文。
2、能借助譯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和故事的大意。
3、能聯系實際感悟語言的寓意。
教學重點:
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語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能聯系實際感悟語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聽說咱們四班的同學特別喜歡聽故事,老師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歷史故事: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秦國最強,它對其他六國虎視眈眈,隨時準備一統天下。有一次,趙國與燕國鬧了一點小矛盾,趙王十分生氣,調兵遣將準備攻打燕國。燕王聽說了,急忙派遣當時著名的說客蘇代,去出使趙國。到了趙國,蘇代心平氣和地給趙王講了一個小故事,趙王聽完,恍然大悟,立刻決定罷兵,并與燕國和好如初。
同學們,一個小小的故事竟然能阻止一場即將要爆發的戰爭,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在他的著作《戰國策》中記錄了這個故事,同時它也被編進我們的語文教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寓言二則之鷸蚌相爭》。
請大家看看題目,注意“鷸”字的寫法。(板書課題)
二、解題。
1、請大家齊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
2、鷸和蚌分別為何物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請一兩名同學介紹自己的.資料)
3、在了解了鷸和蚌之后,我們再來讀一遍課題吧!(生齊讀)
4、古人云:“為學患無疑。”圍繞題目中的關鍵詞“爭”你又有哪些疑問呢?(生質疑,師評價。)
5、就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疑問走進這則寓言故事吧!(出示大屏幕全文)
三、初讀,讀通:
1請大家先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一兩名學生是讀課文,引導正音。
4、看來我們都會讀了,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吧!(生齊讀)
四、再讀,讀懂內容:
1、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再讀一讀,用自己的辦法理解生詞,讀懂句子。
2、哪個小組先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收獲?
3、文言文的詞語的含義很多都是跟現代漢語不一樣的,你們還有不理解的字和詞嗎?
4、在掃清了字詞的障礙后,相信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這個故事。那誰來用自己的話試著講講這個故事呢?
5、基本情節講清楚了,已經很難得了!為了幫助我們理解故事內容,編者想得很周到,為我們準備了譯文。讓我們對照譯文再來理解一下文言文吧!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6、讀懂了嗎?那老師來考考大家?我讀原文,你們讀相應的譯文,好嗎?
7、看來你們是真的讀懂了!相信在譯文的幫助下,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講得更精彩!誰來試一下?
8、故事內容讀懂了,那么剛才我們自己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五、精讀感悟寓意:
1、那誰來說說故事的起因呢?
2、一個用嘴啄,一個用殼夾,為了生存他們就爭斗起來,那他們又是怎樣爭的呢?
3、生回答,相機出示相關句子。
4、鷸和蚌在相互鉗制的同時還不忘斗嘴,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心里的暗戰。聽了它們的爭論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屏幕:想一想括號里可以填上那些語氣詞,然后帶著這種語氣跟同桌讀一讀。
5、師:鷸緊緊地咬住蚌肉,而蚌呢也死死地箝住鷸嘴,它們誰也不肯放躲過對方,都一門心思要致對方于死地,這是一場生死之爭,鷸曰(引讀),蚌亦謂鷸曰(引讀);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它們倆都不放開對方,相持著,相持著,此時鷸氣急敗壞地說(學生接讀)蚌亦針鋒相對地說(學生接讀)。
6、鷸和蚌爭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肯放過對方,文中是用哪個詞語來描述的?(乘機板書“不肯相舍”)那么鷸蚌相爭的結果又如何呢?
7、生回答后說:鷸和蚌爭了半天讓誰獲利了?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板書漁翁得利)這個漁翁,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了一只鷸和一只蚌,如果你是他,你會說些什么呢?
8、漁翁樂了,我們的鷸和蚌卻悲劇了——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漁翁一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被漁翁帶回家的路上,他們的心情肯定不會平靜,它們又會有一番什么樣的對話呢?請同學們拿起筆來試著寫一寫,最好能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語氣來!
9、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鷸和蚌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下他們的肺腑之言吧!(請2、3名學生讀一讀)
10、這場悲劇能避免嗎?作為悲劇的目睹者,你又會對鷸和蚌說些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完成板書)
11、對蚌和鷸來說這個故事絕對是個悲劇,但對燕趙兩國來說卻是個天大的福音。回到我們開頭的故事,趙王在聽完這個故事之后,恍然大悟,那么他到底聽出了什么言外之意呢?(燕趙相爭——秦國得利)如果只顧眼前的得失,那可就要吃大虧了!
六、拓展
1、其實,生活中也經常會發生“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情。你能說出一兩個嗎?
2、師介紹:1934年,當國共兩黨爭得不可開交時,日本帝國主義乘機侵占了我國的東三省。這就是“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七、總結升華:
同學們,在領會了這個故事的寓意之后,相信我們能把課文讀得更加有味道了!(齊讀)
同學們,區區幾十個字就避免了一場戰爭的爆發;短短一則寓言則讓我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這正是:“字字珠璣化干戈,句句精煉蘊真知。”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這也是寓言的魅力,這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請同學們課外閱讀《戰國策》的其他篇目。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和相關詞語,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通過觀察字形特點、聯系上下文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通過觀察字形特點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等詞語意思。
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蘊含的哲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老師講《戰國策·燕策二》的故事,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借助圖片認識鷸和蚌,了解蚌的兩種讀音。
3、指導書寫“鷸”和“蚌”。齊讀課題。
二、運用推想,理解詞語
(一)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抽生讀課文片段,推想詞語的意思。
1、重點指導學生推想“漣漪”的意思,學習推想的方法。
(1)看字形,初步推想“漣漪”和水有關。
(2)聯系上下文,推想“漣漪”在這段話中是形容河面上泛起的細小波紋。
(3)帶著理解讀課文片段。
2、運用學習的推想方法嘗試推想“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3、帶著理解讀課文相關片段。
(三)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為概括課文內容打基礎。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用學過的方法推想詞語意思。
三、理清思路,概括內容
出示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1、學生讀課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全班交流。
概括關鍵詞并板書。
2、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抓住關鍵詞,完整簡練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課前的故事,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
四、總結回顧,布置作業
1、教師結合板書做總結,并提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2、推薦閱讀寓言故事。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優秀09-15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07-20
《夾竹桃》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3-22
養花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1-20
《長城》教學設計優秀09-02
《山雨》教學設計優秀08-28
《aieiui》優秀教學設計08-28
《尊嚴》教學設計優秀07-28
《春酒》教學設計優秀08-15
平移的教學設計優秀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