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懷念母親》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抄寫對祖國魂牽夢縈的句子。
2、感情朗讀。
3、搜集文中相關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關于季羨林的資料和閱讀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國心》的歌碟。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師: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都是世上最偉大的人,你們愛你們的母親嗎?你們知道失去母親的滋味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吧!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2、再讀課文,想想文中的兩個母親分別指的是誰?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
3、你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
4、小組交流、匯報。師生總結。
(體會到了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深深的愛與懷念。)
對祖國母親: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惶惶不可終日,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三、默讀課文,勾出生字詞
1、通過查字典詞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準備與同學討論。
2、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讀課文,用橫線勾出關鍵詞句,加深體會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幾年,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淚流不止、頻來入夢等詞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失去母親的悲痛等。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寢不安席,頻來入夢的意思,結合對《永久的悔》的閱讀,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真摯的情感。為理解對祖國母親的情感作好鋪墊。)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課時)
四、朗讀全文,師生小結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品評同學的朗讀
二、(接第一課時)繼續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點體會以下三個句子:
⑴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想想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
(常常進入夢鄉或夢境。)
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離開祖國,我熱愛祖國。)
從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顆愛國心。強烈的思國情。)
請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⑵出示第二句: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呢?
(因為我深愛故鄉、深愛老朋友,雖然我身在異國他鄉,暫時不能與他們見面,但他們在我的心中永遠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從這句話,我們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認為故鄉、朋友都是最可親、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處何地,他們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鄉情、愛國情。)
有感情地朗讀。
⑶出示第三句: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細讀懷念祖國母親的句子,體會愛國情感。
2、自由讀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由談。(只要不偏離主題。)
有感情地讀。
3、從其他幾個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學說明:此部分教學,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講解過程,均由學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學生找到的句子老師與學生共同朗讀、共同討論,得出祖國母親與自己生母一般,讓作者思念,作者那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躍然紙上,同時通過文字也傳遞給了我們。教師應多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及抓住句子關鍵詞語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裝句子的意思。
4、齊讀這些句子,想想它們都讓你體會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過讀表達出來。
三、讀文體會表達特點,有機拓展
1、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寫法與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錄日記,摘錄文章來表達思想感情等。)
2、讀文拓展,想象習作:
《尋夢》的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都有(見課文),你能想象這篇文章的中間寫了些什么嗎?學生想象,再寫一寫。
3、學生交流習作片段,交流習作感受。
四、聽音樂讀詩歌,升華情感,結束教學
1、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唱唱這首《我的中國心》吧!
2、朗誦文后詩歌《我的中國心》。
3、唱完這首歌,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4、總結:
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聲,雖然他們常年漂泊在外,可他們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國,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崇高的敬意真摯愛慕
生身母親=祖國母親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蘊含著的作者懷念母親與懷念祖國的深厚情感。
3、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老先生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三、教學準備:
關于季羨林的資料和閱讀文章《賦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作者,引出課題。
1、師:(板書:季羨林)今年暑假,有著“國學大師”,“學界泰斗”美譽的作家季羨林老生在北京逝世,這位被稱為“國寶”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同學們,讓我們輕輕地,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
2、學生輕聲呼喚季老的名字
師: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著一份不尋常的:“悔”,用他的話來說那是“永久的悔”
3、課件出示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師:同學們快速閱讀,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最深刻的情感。
學生閱讀后談體會
師:從季老先生的“悔”,我們讀到的更多的是他對母親深深的的懷念,老先生把這種懷念直接寫進他的'另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懷念母親》。
4、板書課題,指導讀題。
(設計意圖:《賦得永久的悔》作為補充資料既能夠增加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又能為學生感悟作者的懷念之情做好鋪墊。)
(二)多種方式熟讀課文,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1、師配樂范讀課文。
師:文章里摘錄了作者1935年寫的日記,離現在有74年了。年代比較久遠了,大家讀一讀自己感覺難讀的句子。
2、學生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學生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課文選編了作者上世紀三十年代寫的日記,年代久遠,初讀課文時讓學生練習讀好“難讀的句子”,這些句子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
(三)潛心感悟、品評文本,感受懷念之情。
師:剛才我們已經反反復復朗讀了課文,把課文讀通了,讀順了。現在我們把課文默讀一遍,邊讀邊想哪些地方作者懷念母親對我們觸動很深,值得我們細細地讀、細細地品,細細地思考?用筆畫一畫,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都可以。
1、從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學生邊默讀邊圈畫,教師巡視,請學生將畫下來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詞語: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思潮起伏
學生的板書,指導學生正確規范的書寫漢字。
師:說說為何要寫上這些詞。
學生聯系課文談對詞語的理解。
師:從這些詞中你們感覺到作者懷念母親情之切。挑出一個詞來,如從“頻來入夢”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覺到母親總是走進作者的夢里來。
師:只有他的親生母親不斷走進他的夢中嗎?
生:還有祖母母親!
師:請你把這些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一讀,感受作者的情感。
學生把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課文。
2 、感受作者懷念母親的情懷
師:是啊,作者懷念的除了生身母親還有祖母母親。可是,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為什么。
(1)學生再次閱讀《賦得永久的悔》談體會。
(2)聯系“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名朗讀日記。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懷念母親的原因。
(3)理解,感悟后引讀:
①“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②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后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3、感受作者懷念祖國的情懷
師: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當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母母親)
(1)指名分別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母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1)學生談談體會。
(2)重點指導理解“這種凄涼是甜蜜的”
師:一般我們在哪些情況下覺得凄涼?
季老感到凄涼又是因為什么事?再次細讀課文,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
(3)既然這思念是“凄涼”的,季老為什么又說這凄涼是“甜蜜”的呢?學生交流。
(4)朗讀聯系,讀出“甜蜜的凄涼”。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后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月28日……
4、學習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了解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從而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從中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
(設計意圖:設計“由詞語到句子”逐步體會作者的懷念之情,體現了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課文的主線:懷念母親和懷念祖國既讓學生分別體會,又進行綜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詩文、名言,抒發感情。
師:關于母親,關于母愛,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學生交流。
師:非常好!老師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們已經說到了。我請同學讀一讀,讓我們重溫母愛,感受母愛!
出示課件:以滾動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學生接讀。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3、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4、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5、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喬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7、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8、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9、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他們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進你的懷抱里。(冰心)
(五)拓展升華。
師:同學們,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這么一句話“平生愛國,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季老的愛國之心由此可見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懷著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六十周年,同學們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話語要送給我們偉大的祖母母親,趕快拿起手中的筆,把你的祝福寫下來吧!
學生寫完后,配樂朗誦自己寫給祖母母親的祝福語。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升華學生對母親,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祖國母親
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學生板書)
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思潮起伏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策略
課前了解季羨林、閱讀《賦得永久的悔》一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導學生多讀、讀中感悟和讀后交流等多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通過反復品讀,升華學生情感,受到思想,使其學有所得。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詞、句、段和,體會季羨林爺爺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教學準備
搜集季羨林生平簡介及其相關作品《賦得永久的悔》,《我的中國心》的歌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師: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么?(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
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名朗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愛慕。)
三、抓住重點語句,品讀
(一)品讀懷念“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后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1)理解“寢不安席”“我的愿望”(隨母親于地下)“終天之恨”。
(2)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3)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再讀整段話。
(二)研讀思念“祖國母親”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3)有感情朗讀。
“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甜蜜”和“凄涼”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
(2)有感情朗讀
“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么樣的?(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為什么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讀。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腦海里,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3)在淚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寫法,首尾呼應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
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學生交流寫法。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唱唱這首《我的中國心》吧!(播放歌曲)
2、唱完這首歌,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3、課文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思念和熱愛,在國慶節來臨之際,你最想通過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呢?
學生暢談
板書設計:
親生母親——悔恨
懷念母親
祖國母親——熱愛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4
【設計理念】
語文是一種感悟的藝術,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積,所以語文的學習就應該透過文字的軀體,透視文字的靈魂,體會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記憶的閃爍。語文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感悟文字魅力的場所,語文的教學過程也應是師生情感滋養的過程。
本節課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走進一位作者,走進一個心靈純美的世界。感悟慈母情懷。在三個層次的讀中,使學生行于文字,情動于中。整合《慈母情深》和《秋天的懷念》,給孩子創造一個主題下的平臺,豐富孩子的認知,感悟,品析能力。是學生與文本在更廣闊的語文環境中對話。
【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通過角色換位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與崇拜之情。
【教學過程】
學習《慈母情深》
一、創設情境,語言激情
播放閻維文的《母親》,學生輕唱。
你喜歡這首歌嗎?為什么?
聽著這歌聲老師想起了一段話“花開花謝幾度秋,滾滾江水向東流,人生世代新換舊,唯有父母對兒女的愛,天長地久至死不休。”
以音樂烘托情感,教師語言激情,使學生走進情境,在母愛的注視中走進課文。
二、初步感知課文,課文寫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什么?
三、品讀鑒賞
1、走進作者,用敏感的心描文字之“像”。
合上書,回憶課文,捕捉文中最令你感動的鏡頭,讀出你的感受。
捕捉文本,走進文字表象。
2、走進文字,用細膩的心品文字之“味”。
品味語言,指導朗讀,讀中升華情感。
⑴ 重點詞語的品析
⑵ 再讀這些句子,想一想令你感動的原因。交流匯報: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及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以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的望著我,我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⑶ 引入材料,體會生活背景,感受文字情懷:
母親是一位臨時工,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飯盒生高梁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 ──節選自梁曉聲《母親》。
母親每月27元的工資,平均每天多少錢?而我卻一次向她要一元五角錢,要她辛苦一天也掙不到的一元五角錢,帶著你此時的感情再讀這一幕幕鏡頭吧。
⑷ 配樂《睡蓮》再次激情,在音樂中師生共讀每一處感人的鏡頭。讓畫面流動于心,讓情感流瀉于聲。
審讀賞析感受文字熏陶。
⑸ 面對如此憔悴、疲憊,甚至可憐的母親,我卻來向她要錢,要她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我不忍,我多想轉身跑掉,可是──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聽高興他愛看書的!”
母親的話中有她的期待,自豪,驕傲。一句樸素的話包含著怎樣純粹,無私的愛啊。
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回旋,時時給我力量,催我奮進,終于我成了大作家。(出示梁曉聲簡介)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是我今生今世聽到的最美的聲音,這是母親給我的一股無窮的力量,這是滋潤我生命的清澈的甘泉,這是普天下母親共同的心聲。這如但丁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3、走出文字,用感恩的心抒文字之“情”。
遷移訓練:
母愛純純若水,綿綿如溪,細細清清的流淌在我們生活的處處角落,回憶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生活中令你感動的'每一處鏡頭用你的文字書寫感恩之情。
補充學習《秋天的懷念》
1、資料導入: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的召母親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太辛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
──史鐵生《合歡樹》
看過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讓我們帶上這份沉重的思念,一同走進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2、自讀課文,劃出令你感動的語句,詞語并作批注。
3、交流匯報:
預設: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的動靜。
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活,好好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師:母親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句簡單的話語包含著做母親的對兒子的多少深情。有娘在就有兒在,母親的話里沉淀了多少對生命的理解……
母親總是這樣輕輕地,親親地,苦苦地愛。巴爾扎克說:“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能得到寬恕。”
4、史鐵生讀懂了母親的心,又是一個秋天,他會怎樣呢?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有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我與地壇》
5、讀歌詞《懂你》:
你靜靜的離去
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
多想伴著你,告訴你
我其實多么的愛你
花靜靜的綻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
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臉
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升華情感,激發感恩的心。
師配樂朗誦:
當我是嬰兒的時候,母親為我托起我的整個世界,讓我感受所有的溫柔。
當我長大一點的時候,母親為我引開一條蹣跚的小路,讓我沿著小路去尋找生命里的自由。
當我開始讀書的時候,母親把我送入廣闊的海洋,讓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長。
……
在每個母親眼里,兒女就像春天里放飛的風箏。
風箏在天空里自由地飛翔,母親永遠在另一頭守望。
在母愛的守望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5
教材解讀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求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覺得,此文體現語文人文性一面的應該是季老對母親,對祖國深沉的愛,而語文的工具性一面則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將這兩者完美的結合,是最理想的課堂。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理解“奔喪、棄養、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可見一斑、悵望灰天”8個詞語。
2、熟讀課文,體會季老的愛母之心、愛國之情,傳達“愛國應從愛母親做起”的道理。
3、憑借閱讀經驗找到對表情達意起關鍵作用的詞句,并從中體會文章傳遞出來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落實“從關鍵詞體會情感”等閱讀策略,培養語感。
教學重難點
從關鍵詞句中體會文章表達出來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預習作業
1、自學課文生字詞,感情得體的出聲朗讀課文,讀流利。畫出你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或自己想辦法解決,或上課時設法提問。
2、作者懷念的是誰,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我對她們同樣的懷念?
3、用橫線畫出我懷念生身母親的詞句,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4、用浪線畫出課文中體現我懷念祖國母親的詞句,寫下批注。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歌曲《母親》,談話:孩子們,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隨便聊聊)
談話,導入,檢查預習1
季羨林,一代國學大師,今年七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同學們知道,他生前最悔恨的是什么嗎?(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賦得永久的悔》)
簡要介紹季羨林生平。(可以幻燈出示資料及照片)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說到了故鄉、母親,那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魂牽夢縈的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篇《懷念母親》(板書課題)
檢查朗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疏通詞句(即完成預習一)指名說說,你覺得他們讀的怎么樣?(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情感?)引入“懷念”,進入第一板塊。
第一板塊抓課文主線,完成預習2
1、理解“懷念”(明確“懷念”是過去經歷的一些場景、聲音、事件在腦海里的回味,其主要是對過去記憶的一種內心體驗)
2、品讀“懷念”。“我”懷念的是誰?母親是指誰?(生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課文中哪個關鍵詞可以讀出我對兩個母親同樣的懷念?(學生自由表達預習時的收獲)
關鍵詞句:……不知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理解“頻來入夢”,可結合下文中日記日期的頻繁,下文中“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第二板塊品思母之痛,完成預習3
讀“頻來入夢”這一句,引入“思母之痛”(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為什么”,我們來幫他看看為什么!)
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六歲離開母親……數十年如一日)自讀,說說讀后的感受。(抓住幾個量詞:只待了幾天、只活了四十多歲、痛哭幾天、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體會作者心中的痛與悔)
2、補充《賦得永久的悔》中的幾段,加深這種感受(在季老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詳細的記敘了和母親的點點滴滴,我們來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到了中秋節——農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到上了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
3、學生快速瀏覽上面的三個片段,說說自己的感受。
4、“子欲養而親不待”啊!母親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我”,可是還沒等“我”有迎養母親的機會,她就已經走了!這,怎不是“我”心中永久的痛與悔啊!(引讀:我痛哭了幾天,……數十年如一日。)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就因為這樣,母親頻來入夢!
第三板塊品念國之切,完成預習4
遠在異國他鄉,孤寂的“我”頻入夢中的除了生身母親,還有祖國母親,這又是為什么呢?讀讀季老的日記吧!看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1、自由品讀日記,談談體會。
2、關鍵詞句: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濃濃的糊在心頭。理解:他因為什么感到心里酸酸的,有點凄涼?(可聯系上下文)既然思念是凄涼的,有為什么這凄涼與普通的不同?甜蜜的是什么?濃濃的味道是哪些往事?(來個小練筆吧!寫寫季老會想起故國的什么)
學生練筆,之后交流。
這些凄涼的、甜蜜的往事交織在黃昏的暗夜中,濃濃的糊在“我”的心頭,“我”的心又怎能平靜!“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懷念故國的心聲!(引讀:11月18日……這種思念是如此的真切!11月20日……時間越久,思念越深,甚至窗外的風也會觸動我敏感的神經!11月28日……)
第四板塊融合情感,升華情感
1、日思夜想,想念母親,想念祖國,那樣強烈的情感始終貫穿了季老厚厚的一本《留德十年》。我們所讀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點點,就像季老所說“可見一斑”。(理解“一斑”)他在《尋夢》中這樣寫到:(出示《尋夢》開頭與結尾兩段)齊讀
2、讀著讀著,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母親怎樣的面影?你又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指名說說)
3、再讀這幾句(將它們改寫成詩的形式出示)你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懷?
4、總結:苦苦的追尋啊!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聲聲地呼喚啊!只為得到一個美麗的微笑!一次次流淚,只因“子欲養而親不待”,一次次流淚,只因無法歸故國!季老的心中始終回蕩著這樣幾個字:母親!祖國母親!課后去讀讀季羨林的其它作品吧,再次體會一下這種魂牽夢縈的情感!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生身母親及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2、 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揭題導入,奠定基礎
1、直接入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季羨林這篇——
生讀課題:《懷念母親》
2、介紹作者
師:作者季羨林老人是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曾在20xx年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我們平時看到的更多是他頭上的光環,但是,當我們走進這篇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你會發現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永久的疼痛,他曾經說:“我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該離開,這痛,就從我失去母親開始。”
3、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它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將近百歲老人的心,帶著那些濃濃的思念,再來讀一遍課題。
4、回顧課文,作者懷念的是哪兩位母親?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有怎樣的情感?
出示課文句子: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引讀: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
過渡:下面我們先來看作者是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情感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品讀思母之痛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老師想請一個同學,讀一下課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思考這段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一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學生談感受。
2、書越讀,思考越深入,我們的感受就越深。下面請同學們也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你又能從中捕捉到季羨林內心怎樣的感受。
(悔,恨)
3、他用了書上的一個字,“恨”,很有很多種,請你把目光再次鎖定到這段文字當中,你從哪些語句當中看到了這個“恨”?
相機出示: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4、生默讀,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5、剛才我們同學精彩的發言讓我們真正地走進了季羨林的內心,他確實像我們同學剛才所說的——(師讀)我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誓言還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留下的只是這綿綿無盡的——恨!我們來讀這段滿帶“恨”意的文字。(生齊讀。)
過渡:在季老的文字當中,到處都有這樣的思念、懷念。比如在他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日記中找一找。
(二)學習11月18日日記
1、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么?
2、房東太太因為兒子沒有從學校回來由高興變得有點沮喪,而當年,十四年之中我只回了兩次家,最后一次看到母親已經是八年前的時候了,這段時間我的母親又是怎么等待我的
3、通過剛才我們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懂這一段最為痛苦的文字。(請一個讀書特別有感情的同學讀。)
生讀: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師:房東太太的兒子今天沒回來,明天后天也許就回來了,而自己的母親卻——,直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年,依然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此時季老心中所有的感覺化為三個字————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引讀)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讀到這,老師不由得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國他鄉,季老懷念的還僅僅是自己的生母嗎?還有誰——(祖國母親)
三、體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季老對祖國母親的魂牽夢繞?指名讀
①理解“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這句也出現了一個“頻來入夢”,你是怎么理解的?
問題設計:祖國母親為什么也會一次又一次走進作者的夢中呢?讓我們走進作者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出示11月16日日記
②快速瀏覽這則日記,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季老對祖國的懷念?。
ⅰ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一想到故鄉作者會有什么感覺?(板書:凄涼,甜蜜)
③、作者為什么而凄涼,為什么這凄涼又是甜蜜的?
師小結指導朗讀:作者運用凄涼與甜蜜這一看似矛盾,實則并不矛盾的詞語巧妙的將自己遠離家鄉親人的孤寂與想起親人的甜蜜進行了對比,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因此讀這句時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點凄涼”與“甜蜜的、濃濃的”語氣上的區分。指名讀
師:同樣表達懷念故國情感的日記還有11月20日
ⅱ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不能忍耐。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思念祖國)
指導朗讀:艾青曾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為什么我的眼里滿是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同學們,這種深沉、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怎樣通過讀傳達出來呢?練習讀一讀,指名讀。
ⅲ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④通過剛才學習,聯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為什么祖國母親也會頻來入夢嗎?
2、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著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著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于是他在11月16日的日記中寫到:生讀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為了表達他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他在11月20日日記中寫到——生:11月20日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于是,他在11月28日日記又寫到——生:11月28日日記
(三)體會《尋夢》的情感
過渡:為了更好的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敬意與愛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記外,還引用了他的散文《尋夢》的開篇、結尾,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文字,用心去體會、感悟。(分男女生讀)
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四)學習最后一段
過渡:懷念生身母親、懷念祖國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許多許多,母親已成了游子夢中一個重要內容,快速讀讀課文做后一段。
說說從這一段中的哪個詞、哪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現在開始閱讀。
感情朗讀
五、體會文章寫法
1、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嗎?
2、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六、總結延伸
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為一體,成為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在這里老師想向大家推薦一首歌,這首歌幾乎成為了所有海外華人的心聲,它就是——我的中國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
七、板書設計
生身母親:悔恨 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敬意
懷念母親
祖國母親:凄涼 甜蜜 心潮騰涌 愛慕
【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傾注了我們六年級組所有老師的心力。為了能讓教師的教學用語規范、簡潔及讓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案中設計了每個環節的過渡語,我個人十分喜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的口頭語還是很多,原因還是不夠熟悉教案。課后個別老師建議:1、過渡語過多,可適當刪減;2、總結延伸處加個小練筆,加深激發學生對祖國對母親的情感。這兩點很實在。在制定教案的時候只考慮到怎么說才能把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系,沒有考慮到過渡語過多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后面的小練筆可以和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這一環節整合,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練筆,并在音樂聲中說感受。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積累語言,品味語言(多媒體教學課)
教學重點:積累一組詞語
學習一種方法
理解語言內涵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積累詞語 (限時2分鐘)
進入正式學習之前,檢查同學們的語言積累,請同學們認讀一組詞語,誰來讀一讀?
一起讀起來,每個詞語讀兩遍,注意紅色的字的讀音和字形。
(二)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限時1分鐘)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篇文章(齊讀課題和作者):
強調“母親”,讀——
突出“懷念”,讀——
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對于本文的作者來說,真是字字千鈞,那是肝腸寸斷般的情愫。讓我們一字一頓,緩緩而深情地讀——
本節課有三項學習活動。
(三)教學板塊1——聽讀,請你感受 (限時7分鐘)
過渡語:在20xx年中華經典誦讀晚會上,著名的表演藝術家薛中銳動情朗誦《懷念母親》,向文章作者、20xx年離開人世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致敬。下面,讓我們進入第一個學習活動:聽讀,感受“懷念”之情。
(播放朗誦視頻,學生合上課本,認真觀摩5分鐘)
學生交流:欣賞這段朗誦的時候,我想,同學們的心里一定是不平靜的。正如這篇文章的作者一樣,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話想說。你想到了什么,你的腦海里浮現出什么樣的畫面?朗誦者將作者的心思和情意真真切切地傳達出來了,你能說說作者傳達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四)教學板塊2——略讀,請你勾畫 (限時7分鐘)
過渡語:讓我們一起走進文章當中去,用眼睛發現,用心靈傾聽作者的心聲。
1.朗誦者傳遞給我們的這種情感,如果:
⑴用標題中的一個詞來概括,是——(“懷念”)
⑵用第一段文字中的兩個短語來概括,是——(“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⑶用最后一段文字中的反復出現的一個詞來概括,是——(“懷念”)
將首尾聯成一個整體,一起來讀一讀,讀出情感來。讀了之后,在寫法上,你有什么發現呢?
課堂筆記:開首見山,奠定基調與首尾照應,反復渲染。
2.默讀第2段:請你用波浪線勾畫出母親逝世后,最能表現作者心境的詞語。(“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淚流不止”)
3.默讀第3段:請你用波浪線勾畫出最能表現作者懷念之情的一個詞語。(“頻來入夢”)
(五)教學板塊3——品讀,請你探究 (限時18分鐘)
1.探究日記一:說一說文中的“景”和“情”。
探究話題:
一個時間:“黃昏”(情境聯想) 兩個動詞:“織”與“糊” 一處矛盾:“凄涼”與“甜蜜”
設疑提示:
⑴師生對話,走進那個“黃昏”:一般說來,黃昏的時候,我們都放學了,大家要——?在這個時候,你們的爸媽下班了,他們都要——?天上的鳥兒在這個時候也要——?此時,季羨林能回家嗎?他的家在哪兒?引領學生體會海外游子有家難歸的苦衷。
⑵ 創設情景,走進作者的心海:“季羨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趕,漂泊的漁船也靜靜地停靠在海港,就連不知疲倦的小鳥也開始歸巢了。薄暮中,遠遠地傳來了母親喚兒回家的聲音……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季羨林,你的心會在哪兒?你的心會看到什么?”啟發學生想象,讓文中的 “故鄉”“故國”“故國的朋友”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對祖國地懷念變得真實可感。
在交流中理解“甜蜜”,當你回憶起這些快樂的時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說,有時候,美好的回憶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對心靈創傷的一種治療。
⑶這凄涼,這甜蜜,最后都融入到了一個字里面,哪個字?(糊)“糊”是什么意思?這“糊”在季羨林心頭的究竟是什么?
2.探究日記2:說一說文中的“事”和“心”。
探究話題:一個畫面豐富的標點:省略號 一個意味深長的句子: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設疑提示:
⑴想像訓練:體會房東太太對兒子地等待。“她高興得不得了”,她高興成了什么樣子?她會為兒子的回來做哪些準備?文中是省略號,請把省略號讀成一段話。后來,兒子沒有按時回家,她又會怎樣焦急地等待?
⑵表達訓練:要求學生聯系生活體驗談一談對母親的印象。
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起早貪黑,一樣的問寒問暖,一樣的嘮嘮叨叨,一樣的( ),一樣的( )
3.探究“尋夢”:讓我們一起感受作者的`“尋夢之旅”。
探究話題:感受“尋”之苦 理解“夢”之幻 探求“夢”之源
設疑提示:
正是這種對母親、對祖國的愛,使得季羨林在獲得博士學位后,不顧國外多家研究機構的挽留,毅然回國,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而他的生身母親呢,卻只有到夢里去尋找。想一想,他在夢里看清了自己的母親了嗎?
緊扣“面影”,體會作為兒子記不清母親模樣的痛苦,指導朗讀片斷二。
即使看不清楚,季羨林還是要苦苦的去尋找。分男生、女生朗讀片斷一。
季羨林一生也沒有找到母親清晰的面容。齊讀片斷二。
從某種意義上說,尋找母親,就是在尋找生命的源泉,尋找做人的根。季羨林的根在哪兒?
(六)課后鏈接——走近大師,升華情感 (限時5分鐘)
讀完這篇課文,感受了大師的這份偉大的真情,同學們想對季羨林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嗎?讓我們一起走近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季羨林(視頻播放“感動中國”。)
齊讀頒獎詞,用崇敬與緬懷的聲音讀起來:季羨林——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結束語:季羨林——心在東方,根在中國!下課。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正確讀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所含的復雜的思國與思母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內容。
2、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提起季羨林,大家并不陌生,五年級的時候曾學過他的兩篇文章,大家還記得嗎?(《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季羨林爺爺寫的文章,叫做《懷念母親》。懷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作者在文中寫了些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探個究竟。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接下去給點時間你們自由朗讀,要求做到讀得準確、讀得通順,邊讀邊感悟。
⑴準、順⑵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過生字詞關。老師來看看同學們的掌握情況如何。(出示生詞)
摯寢頻朦朧凄斑篇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糾正錯誤;指導正確書寫,“朦”“朧”“凄”“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朦”“朧”“凄”左窄右寬,“頻”左右相等,尤要注意“朦”、“頻”,切勿少寫多加,要注意區別。)
3、把它們放到詞語中你們還會讀嗎?(出示詞語)
真摯寢不安席頻來入夢朦朧凄涼可見一斑一篇散文棄養沮喪心潮騰涌(采用小組朗讀、個別朗讀的方式,糾正錯誤)
4、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都要知道,待會我們再一起在具體的句子中理解它們。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來生字詞難不倒我們同學,接下去老師要考考你們大家有沒有讀懂課文了。從課題來看,這是一篇抒發懷念、思念之情的文章,懷念的對象是母親,那么這個母親僅僅是我們平常意義上說的母親嗎?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來告訴老師。
(請同學舉手回答,這個問題設計意在讓學生立足第一段)
明確:雙重含義:親生母親、祖母母親。
2、作者對母親有著怎樣的感情?
(請同學舉手回答,這個問題答案同樣在第一段)
明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3、同學們有沒有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這樣濃濃的愛與懷念?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找一找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深切感情。先來找找懷念親生母親的句子吧,用橫線劃出你找的句子,并注意邊找邊感悟。
4、交流反饋,教師總結并及時板書。
懷念親生母親:
⑴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⑵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⑶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
5、再來找找懷念祖母母親的句子。
懷念祖母母親:
⑴我的祖母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⑵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⑶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⑷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
⑸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母母親,就心潮騰涌,惶惶不可終日,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⑹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⑺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6、同學們找出來許多懷念祖母母親的句子,這也是作者和我們常人想得不一樣的地方。作者從什么時候開始特別懷念祖國的?
(立足第三段)
明確并引導:到德國留學后(國外)引導懷念兩個母親
(國內)引導懷念親生母親
7.梳理文章兩大塊內容
⑴國內:思念親生母親
⑵國外:思念兩個母親
回歸課文: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回顧生母,感受敬慕
1.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此塊內容著重結合對《永久的悔》的閱讀,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真摯的情感,為理解對祖母母親的情感作好鋪墊。)
2.談感受,質疑。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引導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悔、淚流不止、頻來入夢等詞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失去母親的悲痛。
4、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會如此痛苦?同學們能理解嗎?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舉手)
教師總結:這得從季羨林和母親的關系說起。
⑴感情好,母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照顧。
補充資料:幼年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親到地里摘綠豆莢,我便跟到地里,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一定要問母親這是為什么。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總是把家中罕見的白面餅子給我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難以下咽的高粱餅子為伴。
⑵相處時間不多。見原文中“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里。”
⑶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資料: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明確: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出示資料: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③你如何理解“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這句話?
明確:抓住依靠、精神支柱去感受
5、結合資料,再談談自己對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6.再讀整段話。
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痛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恨,淚流不止
親生母親,頻來入夢
(崇高的敬意,真想哭,真摯的愛慕)
頻來入夢
凄涼甜蜜
祖國母親,不能忍耐
思潮起伏,想起故國
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9
【準備】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___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隨母親于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關鍵詞句的幻燈片、《我的中國心》歌曲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2、自由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
第一課時
一、引導回憶,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嗎?那作者是誰?他就是著名學者,被人稱為“國寶”的季羨林
2、學生交流季羨林生平資料
3、引導:季羨林雖然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對自己的母親感情極深,母親去逝時,他曾寫了一篇文章《永久的悔》:
⑴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⑵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⑶出示課題(讀出“懷念”的情感)
⑷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文中的兩位母親指得是誰,你從哪里讀出來的?“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3、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三、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生讀一讀,想一想,結合重點詞語說一說
⑴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隨母親于地下)“終天之恨”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③補充資料,談感受: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詩歌引入課題
1、導入:
課件1出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游子呤》(唐)孟郊
課件2出示: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唐)白居易
課件3出示:
鄉愁(節選)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師:同學們,這些有關《母親》的詩句,不知感動過多少人,同樣地,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語言學家,他寫下的《母親》的文章,也深深地感動著我們。讓我們走近這位國學大師,走進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母親》!
2、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開始——
二、失母之痛——讀中感悟。
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你不懂的詞。
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一段,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為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補充: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學生讀資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師:作者為什么如此思念他的母親呢?(學生談:他離開母親時年齡僅僅六歲正是依戀母親懷抱的時候;以后兩次短暫的會面都是奔喪;三是他的母親死得早,只活了四十多歲。)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
課件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兩個“不知道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學們想知道的,請你讀讀下面的幾則日記,相信你一定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一)異國思鄉——品“糊”字
日記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我的心是否也跟著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他的心會怎樣活動呢?他的心都會回到哪里,都會看到什么呢?
體會一個“糊”字。
為什么作者說這是凄涼的但又是甜蜜的?
凄涼是因為什么?(遠離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為什么又會是甜蜜的?(在遠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仿佛就在身邊,心中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
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理解,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書。
(二)觸景傷懷——寫“哭”字。
讀這一段,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他會做些什么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到房東太太的表現,你會怎樣理解這三個字“真想哭”?
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么?原來天底下的母親都是一個樣,都是思念兒子,疼愛兒子的`!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
學生讀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讀幾篇日記,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過渡:此時,再讀三自然段相信同學們一定對兩個“不知道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師讀到此卻突然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卻又要《尋夢》,夢境已經如此之頻,作者何故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么?
四、夢中尋母——抒發情感。
1、指名讀《尋夢》,的兩個段落,交流讀后的感受。
2、比較“面龐”與“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龐。
3、再讀《尋夢》,談你的感受。
小結: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
師:原來,兩個母親,一種情感,兩個母親,一種敬意!這就是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在作者的心中是同樣的高大。讓我們再來齊讀《尋夢》的結尾,感受游子的愛國之心。(學生齊讀)
五、總結升華
師: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請同學們對讀首尾兩個自然段。(指導朗讀時要注意“同樣”要讀重音)
1.(播放課件)我們來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的一首小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從這首詩中,你看出了什么?
小結:無論外國的景色多么美麗,季老思念的依然是舊邦祖國;無論自己走多遠,季老日夜所想的依然是故鄉!難怪他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只有深愛祖國母親的人才會產生巨大的動力,才會贏來這巨大的榮譽。對于祖國來說,季老就是一塊“寶”,對于季老來說,祖國永遠是--(學生齊聲回答:母親!)
2、來看本文寫作特色:
1、首尾照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更突出了作者對兩個母親深切的思念之情。
2、引用說明:作者恰當地引用了自己的日記和散文中的兩段話,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真切地說明自己在留學期間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濃濃深情。
3、請你也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寫你熱愛的母親或祖國吧!
(指名兩到三名學生誦讀自己的作品)師生點評。
(下課!)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簡說。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系: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并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后,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后,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3、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2)、能抓住關鍵詞、字、句、段和日記,體會作者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懷。
二、學情分析
母親是每個人都很熟悉的,在學習時可從交流各自對母親的感情入手,獲得對文章主題的粗淺把握。文章情感豐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貫穿全文,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感悟,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深厚情感。
三、教學方法手段
1.課前,有條件的地方,可安排學生搜集季羨林先生寫的謳歌母親為主題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國留學期間的一些資料,為學習課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礎。
2.導入新課時,可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或者課前了解到的有關材料,師生交流對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了解;也可從交流各自對母親的感情入手,獲得對文章主題的粗淺把握。
3.文章情感豐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貫穿全文,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感悟,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深厚情感。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編排正是體現了這樣的訓練要求,教學中可以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畫找相關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對母親,尤其是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情感。
4.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除了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通過對比讀、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使學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語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還可以適當補充、拓展有關的資料。如,描寫親生母親這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紹,這將影響學生對作者內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關資料,就可以充實學生認識,加深對情感的體會。
5.字詞教學要注意學生自學與老師引導相結合,適時給予指導,“摯”字右上部分是“丸”,不是“九”,不要少點;“頻”的左下部分不要寫成“少”;“斑”與“班”字形比較相似,要注意區別。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季羨林和課文內容的相關課件。
學生準備:安排學生搜集季羨林先生寫的謳歌母親為主題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國留學期間的一些資料,為學習課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1、教師激情導入: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2、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的母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文章《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么,如,題目的雙重含義。談談自己的感受。
4、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引導學生體會季羨林的生活背景和他對母親那種特殊的愛和失去母親后那永久的悔恨。
5、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和對課文的理解再次讀課文。
三、抓課文主線——懷念生母、懷念祖國母親。
1、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 ,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2、朗讀句子。質疑。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四、朗讀全文,師生小結。
板書設計
親生母親 ———————— 悔恨
祖國母親 ———————— 熱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讀思念兩位母親的句子。
二、品讀感悟:
(一)品讀思母之情。
1、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用橫線勾出關鍵詞句,加深體會。
3、交流、指導朗讀:
(1)“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后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指導有感情朗讀。
(2)“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么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有感情朗讀。
(3)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在作者腦海里,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在淚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讀。
(二)品讀懷念“祖國母親”之情
1、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2、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1) “ ……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想想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常常進入夢鄉或夢境。)
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離開祖國,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我的.夢中,我熱愛祖國。)
從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顆愛國心。強烈的思國情。)
有感情朗讀。
(2)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季老感到凄涼是因為什么事?再次細讀該部分,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象說話:
如,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凄涼。
既然這思念是“凄涼”的, 季為什么又說這凄涼是“甜蜜”的呢?
學生交流。
設計想象說話:
如,他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凄涼是甜蜜的。
從這句話,我們能感受到什么?有感情朗讀。
三、體會表達特點,拓展。
1、 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寫法與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錄日記,摘錄文章來表達思想感情等)
2、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你能想象這篇文章的中間寫了些什么嗎?課下請寫一寫。
板書設計:
6 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 遺憾 悔恨 自責 愧疚
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祖國母親 熱愛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懷念母親》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季羨林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閱讀課文,我發現季老經歷的時代和背景與學生生活的年代與背景相差甚遠,孩子們都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受著父母們的百般寵愛,享受著優越的生活條件,要他們感同身受地體會、理解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們根本體會不到個中的艱辛、痛苦與無助,同時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也很難體會到作者對已逝母親的愧疚和對祖國母親的熱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學“懷念生身母親”這部分內容時,我適時地補充了季羨林懷念母親所寫的《永久的悔》中的片段,結合重點句“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來展開教學。一開始,在介紹季羨林后,我出示了這樣一段話: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我深情地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感受,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了當時作者失去母親的痛楚之中;而后在理解“棄養”一詞之后,我質疑學生:作者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過繼到他的叔父家了,在自己母親身邊只待了沒幾天,為什么在母親棄養的時候,會這么悲痛欲絕呢?在學生粗粗交流之后,再出示補充相關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再通過朗讀重點句時,我發現學生的情感已經與作者產生共鳴
因此,上類似的課文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激情洋溢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細細體會、感同身受與作者產生共鳴才是最值得我去思考的。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篇13
一、出示有關母親主題的圖畫,揭開課題。
這些畫,它們有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親。
兩個了不起的字眼,讓我們懷著祟敬齊聲把它呼喊出來。(結合板書:母親)
二、由恨入手,感悟失母之痛
過渡:古今中外,有許多畫家、詩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筆盡情描繪它,贊頌它。
然而,今天我們要走近的是一個頭上光環無數,卻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中的人——季羨林。
一個平常的日子,在他鄉求學的季羨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書:母親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車,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見,此時,他多想馬上就守在母親的身旁。踏進家門,才知——生答:母親已去逝。
請同學翻開書,讀第二自然段。潛入文中,用心體會此時季羨禁的內心感受。(自由讀,留給足夠時間讀透)
如果老師讓你們把這厚厚的一段讀成一個字,會嗎?再瀏覽一遍,看看哪個字,跳到你眼前。
(悔、痛、淚、恨)而文中用的是哪字。(恨)
再讀,想想你從哪些語句里感到這種恨?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聯系上下文理解。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作者……………學生補充課外閱讀資料……聯系自己離家的生活體驗加以體會。… ……
我曾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養母親。然而,誓言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千般悔,萬般痛,此時都化成了一個字——“恨”!)
是的,留下此“恨”,無時不在,不處不在,它更滲透在這些字里行間。讓我把此“恨”帶入文中讀一讀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節)
師領讀:我恨啊。(低)生(組一):我六歲離開母親,…………
師:我恨啊(高)生(組二):我讀在學二年級的時候…… ……
師:我恨呀 生齊: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三、一哭在心,處處觸景傷懷
過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你們能從文中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一日嗎?生答——11月28日日記。
讓學生自由讀。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學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作者看到了什么?為何而哭?
(房東太太對我說,兒子今天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高興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后來的沮喪,中間用了省略號。它究竟省略了什么?生答:母親等待的過程。那么這位母親在等待會怎么做呢?展開聯想,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填充。
生:母親把他的房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想讓兒子回來睡在潔凈的房間。
生:母親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待著兒子回來。
生:母親到家門口望了又望,看看兒子快回來了沒有? ………………………………
然而,這個兒子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因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親正在苦苦地——
生:等待。然而,此時,誰看見了?(季羨林)他不僅看到了眼前外國母親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親的等待。這一等,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現在他更懂得“母親”。而那一個“恨”字,他的.體會更深了。
配音樂:滿文軍的《懂你》
此時,剩下了什么?一個是母親的——等待,一個是自己無盡的——(悔和恨),讓我們走進季羨林的心中,走進這對母子的心中。
出示: 兩組寫一寫母親著急的盼望兒子歸家的畫面,寫一個情景。
另兩組寫一寫季羨林此時心中的想法。
三分鐘過后。(要求快)
生讀:母親在自家場院,望向村口,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足足等了一天,想著這個中秋節兒子會回來了嗎?太陽偏西了,她由高興變得無奈,由無奈變為沮喪。
師:這就是母親的等待,咱們再聽的兒子內心的話語。
生讀:為什么,為什么我從前不懂珍惜,這么珍貴的母愛。如今只剩一個悔恨啊。
生讀:日歷撕了一頁又一頁,一年又過去了。又一年沒看到孩子了,他是不是已經長高了。
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他會回來嗎,讓我親手為他準備一頓晚餐吧。
生:早知道這樣,我就不離開她,讓她這樣的等待,甚至到死也來不及看她親愛的兒子一眼。
…………
師:現在,只留三個字——生:真想哭。
讀吧,幕幕觸景生情,思念如水,一次次漫過作者苦楚的心懷。
四、因思而糊,盡顯異地鄉情
過渡:一個滿懷痛切的兒子,帶著對生母的無盡思念離開了自己祖國。時空的隔離,他的這份思念能因此而被割裂開來嗎?生答——沒有,反而增加了。引:從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了呢?
(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還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什么意思?生答。
哪個字,說明分量的增加?生答——也。
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作者說他不知道為什么,你們知道嗎?
生:知道。因為思念。夜有所思,才日有所夢。
師:哦,哪個細節哪則日記又體現了這些呢?——生答:1935年11月16日
出示:整則日記 生自由讀。
讀完后,你們有沒感到季老內心體驗自我矛盾的地方?
迅速地舉手——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為什么他的心里既凄涼又甜蜜呢?為什么呢?
設計想象說話,出示句式:
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凄涼。
他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凄涼是甜蜜的。
學生想像發言。
是的,一點一滴的,點點滴滴那些有關故鄉的往事,不斷地索繞在季老心頭。這些深切的思念,紛至沓來,酸酸的,甜甜的,濃濃的,說不出味道的,終凝成了一個字——生答:糊!
請同學們找一個字代替吧。(粘、包裹、涂)是的,粘著,包裹著,涂著,最后都“糊”在一起,魂牽夢繞,頻頻入夢啊。回扣: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母親也頻頻入夢嗎?生齊答:因為愛國,因為強烈的思念。
五、夢中尋求,升華心中情感
過渡:思念是酸楚的。作者對這個母親為什么如此思念呢?生:都懷著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思念也是甜蜜,但這些也只能在夢中才有的。于是。作者就一遍遍地——尋夢去了。
一、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度日如年)
二、我仰躺在沙發上……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三、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學生情感自然熾熱)
找不到呀——
四、天啊!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幻字帶出了情感的高潮。
悠悠游子心,凄凄離別情。數年寒窗,十年一夢。這就是祖國游子的寫照!還有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配音:張明敏《我的中國心》
誦讀本單元日積月累:(愛國名言名句)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等等
………………………………………………
音樂中,課堂落下帷幕。
六、作業布置
1、閱讀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賦得永久的悔》等文章。
2、再積累愛國名言名句。
【《懷念母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02-2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精]11-24
(推薦)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02-1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最新12-20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21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12篇02-2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12篇)02-2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合集12篇)02-2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集合12篇02-24
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集合【8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