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設計(實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過年習俗中所蘊含的鄉土風情,進一步體會民俗中的豐富內涵。
2、欣賞作品生動傳神的語言。
3、了解清晰的線索、嚴謹的結構。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春節習俗中蘊含的鄉土風情和文化內涵。
2、賞析作品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3、了解作品清晰的線索、嚴謹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吧,那你們知道什么是本命年嗎?(我國用十二生肖來記出生年,十二年一個輪回,如果是鼠年出生的人經過十二年又到了鼠年,那么這一年就是他的本命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紹棠的《本命年的回想》,顧名思義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本命年時回憶的往事。
2、你知道這篇文章是作者多少歲的時候寫下的嗎,你怎么知道的?
(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是什么回憶讓作者有“返老還童”之感呢?
二、知年俗
1、說說你在預習時遇到了哪些難讀難寫的字詞。
應注意的字詞:
簸箕 bò ji 晾 liàng 生瘡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兒nián 糝兒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門檻kn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ì
騷擾sāo ro 大吃大嚼jué 天麻麻亮mā ma 漬酸菜zì 闔家hé
2、指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春節特色的句子。
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卻是二十四節之外的春節。
3、文中依次介紹了春節的哪些習俗?
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果、挑絨花、殺牲禽、備食物、送灶王爺、換門神、除夕守歲、拜新年
4、在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說理由。(生自由回答)
三、品年味
1、你在文章中讀出了怎樣的春節氛圍?請你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賞析。
例:我在“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一捆捆的柴火捅進灶膛里,土炕燙得能烙餅”這句中感受到了準備過年熱鬧的氣氛。其中“家家”“一鍋又一鍋”等詞語寫出了炒年貨的人多,年貨的.量大,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正月初一每家每戶炒年貨的熱鬧場面。
2、小結過年氣氛:臘月初一預熱、臘月初八以后開始增溫、除夕守歲正月初一拜新年已經到了發燒的階段。
3、從鄉親父老的舉止中你看出了人們在過年時心中寄托了哪些期盼?
四、較今昔
1、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節出現了哪些新的過年方式?
2、你更喜歡現在的春節還是過去的春節?
五、寫祝福
請你給家人寫一條春節祝福短信。
六、小結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仿佛已經嗅到了濃濃的年味兒,認識了一群淳樸可愛的父老鄉親。相信同學們會和他們一樣更加珍惜我們的幸福、更加熱愛我們的生活吧!
七、板書設計
本命年的回想
劉紹棠
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一》是結束拼音教學而進入識字教學后的第一次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性較強的練習作業。有七項內容,分別是鞏固識字拼音,分清聲、韻母;認識反義詞;鞏固識字;認識事物說完整句的練習;有認識“姓”進行課外識字的練習,以體現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而興趣又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習空間,增加學習語文的實踐機會。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調動多種感官,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鞏固漢語拼音,區分聲、韻母,能正確抄寫,鞏固32個生字,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
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系起來,培養、激發在生活中識字的愿望和興趣 。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自覺誦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畫有代表聲、韻母的車廂圖的黑板一塊;設計成火車票的拼音卡若干;帶姓氏的花;卡,頭飾,《詠鵝》圖。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漢語拼音,區別聲、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初步認識反義詞,加強語言積累,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
3、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播放火車聲音──今天天氣真好,秋高氣爽。老師帶你們乘坐火車去秋游,怎么樣?
2、火車已慢慢*站,聽!廣播里傳來了列車員的聲音:歡迎你們乘坐本次列車,旅客們請注意,本次列車已經到站,請乘客們看清自己的車廂以及座位號。
3、說說聽到了什么?
4、從抽屜里拿出老師分給的拼音。(聲母與韻母卡片,根據學生人數可靈活設計成幾組車廂,或卡車司機,或服務員等,以確保人人參與。)
二、復習聲母、韻母,并進行歸類
1、師指著黑板問:有幾節車廂?他們分別叫做──
2、請小朋友拿出“車票”,仔細辨認自己的車廂以及座位號。
3、小朋友看這黑板上的火車圖回答“聲母、韻母”。
4、把自己的車票介紹給四人小組聽。
5、把自己手中的“車票”貼到相應的車廂里。
6、小朋友們這么守紀律、有秩序,想不到這么快就上了火車。你們認識他們嗎?
7、開火車讀一讀:
⑴ 在讀準音的同時,引導學生鞏固發音方法。
⑵ 隨時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語言愉悅。
8、寫一寫:
⑴ 發拼音練習本,把分好類的聲、韻母按順序抄在四線格內。
⑵ 同桌互相檢查,師生共評價。
三、找朋友
1、你們為什么不上火車呀?讓小朋友仔細瞧一瞧你們的車票。哦,原來,他們坐的是臥鋪,分上鋪和下鋪。
2、 上鋪的“上”在哪里?《語文園地一》
3、 小朋友,你們說上鋪的朋友會是誰呀?(出示“下”)
4、 “左”邊的朋友找“右”邊的朋友:
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5、 交流生活中的反義詞──對口令練習。
6、 當我們找到自己的座位,火車就要出發了。──音樂想起。(小朋友做動作)
四、誰結識的朋友多
1、你們看,車廂可熱鬧了!你姓什么?我姓什么,他們在結交朋友。
2、認認班里小朋友的姓,看誰結交的朋友多?教師師范(出示姓氏花),認一個,涂一個。
3、四人小組合作,涂文中的姓氏花,并演示匯報。
4、你還知道哪些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認識的字,滲透分類排列的思維訓練。
2、建立句的概念,會用“誰做什么”說完整話。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自覺誦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火車還在行駛,讓我們一起在火車上快樂地做游戲吧。
游戲:識字接龍
1、每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生字卡,同桌或兩個以上的同學,一個同學擺出識字卡,一個同學迅速讀出字音,要讀得又快又準,如果讀錯可以請其他同學幫助,看誰最快讀完手中的識字卡,就可以得到小小的獎品。
2、盡量讓同學們自由組合,合作玩游戲。
3、把卡片中你認為是一類的試著擺放在一起。
4、請擺好的同學到黑板前操作,當小老師指讀。
5、全班齊讀。
二、找朋友
1、老師隨機發給學生動物頭飾或詞卡頭飾。
2、問:我的朋友在哪里?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
3、請帶詞卡的小朋友帶讀,全班跟讀。
4、學生自由選擇詞語說話。(如:熊貓愛吃竹子。我家有電話。)
5、試著連一連:請學生在書上做練習,指導用尺子連線的方法,同桌互相檢察,幫助,老師巡視輔導。
三、談話導入
小朋友,游戲做完了,休息一會兒,我們來談談話,小朋友,你們在家里,有沒有仔細觀察過,爸爸、媽媽和你常做的事有哪些呢?
1、學生自由發言。如:爸爸看報紙。媽媽做飯。我學習。
2、出示書上的句子,學生讀一讀。(建立句子的概念)
3、同桌互相讀,指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大膽讀。
4、看圖說句子。
5、出示三幅孩子活動的圖畫。
6、同學們看看,圖上畫的是誰?在做什么?
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桌討論后,指名說。(只要求把句子說完整即可)
8、小朋友剛才是看圖說句,現在我們只有一位小朋友的名字,(出示:沙沙_______________。)
9、請你想一想,再說一說,沙沙在做什么?學生自由充分地說,不必要求一種統一的形式。
四、圖畫導入
小朋友,又說又玩也累了,來欣賞一幅美麗的畫吧
1、請學生欣賞后,自由發言。(注重學生觀察和體會)
2、師:這只漂亮的大白鵝被一位小詩人看到了,他像你們一樣,高興地贊美了這只大白鵝。
3、出示古詩。
4、教師范讀。
5、激趣:誰來和老師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6、學生試讀。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每個字音讀正確,讀清楚。
7、組織學生評價。(讀得好,好在哪里)
向參加朗讀的學生相機提出:你們為什么這樣讀?以此引導學生體會“鵝”快活、可愛的樣子,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8、教師帶讀,學生自讀,比賽讀。朗讀時引導學生語速稍緩,避免唱讀。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的旅途充滿學習的樂趣,請小朋友張開想象的翅膀,到自己的夢想之地去遨游吧!
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精讀課文,選自魯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過江南與朔方不同雪景的對比烘托,表現了魯迅對美好事物的緬懷和對冷酷環境的抗爭。構思精巧,意境遼遠,語言精辟含蓄,意蘊深邃。它不僅是一支不同凡響的雪之絕唱,更是一曲響徹云霄的人的精神贊歌!
設計理念
① 以學生為本 ② 以語言為本 ③ 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規律,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去。本課教學重視朗讀訓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語言;體驗情境和形象;評價思想感情傾向。《雪》一首散文詩,既有散文的自由靈活的特點,又有詩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讀,適于欣賞。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啟迪,讀出自然、社會、人生的真諦。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建立新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珍視他們在閱讀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設想
“吾行太遠矣,孑然失其侶……吾見放于父母之邦矣!”作為一位超前的覺醒者,魯迅所感受到的孤獨與寂寞幾乎是空前絕后的尖銳與深刻,但他并不屈服,明知前方是墳是死亡依然奮力前行。體現他全部生命哲學的散文詩集《野草》被稱作“反抗絕望之歌”,因其幽深性、象征性與神秘性而被文學界公認為“世紀性的文學猜想”,《雪》雖然是其中色調相對明朗的一篇,但學生在解讀上仍存在較大的難度。
該如何基于學生的生命體驗與可接受程度去實施教學呢?我想,在教學程序上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深文淺教,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自然內化作者的寫作情感。
首先從文字入手,在作者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繪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熱鬧美好與朔方雪的孤獨奮飛。然后,在兩幅雪景的比較中體會作者內心的孤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朔方雪的贊美之情。再進而走近魯迅的生命,去感受他那在孤獨中仍奮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勵自己去堅強面對今后的人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品味優美的語言, 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領會作者思想感情
3、感悟魯迅情懷,汲取前進動力。
目標確立的依據
1、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江南雪的優美是為了襯托朔方雪的壯美,從而表達作者所倡導的獨立與張揚的個性和精神。這是文本的靈魂之所在,這種個性和精神也是我們現代人所不可缺少的。
2、現代教育觀念下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不斷發展,從而達到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品味優美的語言, 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2、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領會的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課間播放配樂曲《我愛你,塞北的雪》,
(利用課間,創設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能更快進入情境。)
一.欣賞詩句,導入新課
有一個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難與挫折/他給我渾身奮力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 江天師:不僅僅是詩人江天,很多人都將魯迅當作自己的精神支柱,為什么會這樣呢?也許,學了《雪》這篇文章之后,我們會有所領悟。
(設計策略:讓學生齊讀詩句,感知魯迅先生的精神對后人的影響,為文章的學習做準備.)
二.讀文 ,曉文意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積累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2. 文章的題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寫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別體現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在書中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雪的特點的句子。
3. 自我揣摩朗讀本文時的感情基調。
(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作好讀書筆記。)
(設計策略:把讀書的時間盡量留給學生,并教給學生養成讀書作筆記的'好習慣。)
三.讀景,品語言
1、請自由朗讀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選擇某一個角度或某一點品味其妙處。
提示:你可以從一個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寫作技巧,看出語言風格,看出蘊涵的哲理…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賞析語句:
A、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B、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C、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江南的雪是這樣的滋潤美艷,充滿生機,那朔方的雪又是怎樣的呢?,同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重點賞析幾個語句:
A、如粉,如沙,決不粘連
B、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
C、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師:大家分析得不錯,那誰來試試,把你所找的句子按屏幕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讀一讀,看誰讀得最好。
(播放課件:小活動:“我讀得最好”。 以“我喜歡 的雪,你看 ”的句式,有感情的讀這些句子。)
(設計策略:小活動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更多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邊讀,也就邊找出了文中能表現雪的特點的關鍵句子,既熟悉了課文,又為下文的分析作了鋪墊。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讀的好的要給予鼓勵,不足之處可采用師生共讀的方式教給學生讀的方法,達到師生共同學習的氛圍。)
四.讀情,悟雪性
師:這些同學讀得很有感情。我們全班來試試。現在,我們采用一種層進式朗讀的方法,女同學讀全文,后三段,每讀一段,加入一個組的男同學,以此類推,最后一段就是? ----全班齊讀。
1.學生朗讀。
2.作者的語言充滿激情,生動優美;同學們的朗讀同樣生動優美,充滿激情!那么作者賦予它們怎樣的性格?作者更喜愛哪一種雪呢?
反復朗讀領會寫朔方的雪的段落,賞析.
(設計策略:女孩子的聲音柔和、甜美,讀前三段,能突出江南雪的特點。后三段,男同學逐段加入,那粗獷的聲音越來越大,就能所朔方雪的剛勁有力、富有變化的特點表達的淋漓盡致。用新的讀書方式,來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層層加深,達到朗讀高潮。)
五.讀人,頌精神
1.探究: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富有反抗力量的朔方的雪和充滿生機的江南的雪,那么,作者僅僅是在寫雪嗎?如果不是,你認為是為了寫什么呢?
2、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背景,結合課文,感受魯迅當時的情懷。
師:著名教授錢理群說:“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那個雪花奮飛的日子,身處寂寞彷徨的魯迅觸景生情,筆尖傾瀉下了內心最深的感受,即使孤獨,即使死掉,但不屈的精魂會不息地旋轉而且升騰。閱讀魯迅散文的特殊價值,就是幫助我們走近魯迅的生命個體。這旋轉而升騰著的,也是魯迅的精魂……也許這正是魯迅之所以成為那么多人的精神支柱的原因吧。
3.視頻:魯迅介紹.
4. 有一個人/是我精神的支柱/遇上困難與挫折/他給我渾身奮力
有一個人/當我凝望著他/悲痛化為力量/懦弱亦變得堅強 —— 江天
5. 齊讀詩歌后半部分結束本課.
(設計策略:讓學生走近魯迅的生命,在朗讀中去感受他那在孤獨中仍奮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勵自己去堅強面對今后的人生。)
六.布置作業:
1、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
2、積累有關雪的名句名篇。
七.板書設計:
雪
魯迅
南方的雪 滋潤美艷 生機美好
奮斗 創造
朔方的雪 冰冷堅硬 反抗張揚
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設想
《夏》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四季”,分別編錄了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梁衡的《夏》四篇文章,寫出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點,重在引導學生在美的事物中發現美,用美的語言來表現美。考慮到前面幾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如調動多個感官、不同角度、狀態等觀察景物;學習了品味語言的一些方法,如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夏》作為一篇自讀課文,學生能基本讀懂課文的內容,能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能從修辭的角度品味文中的一些語句。根據“長文短教、淺文多教”的教學理念,想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對初一的學生培養相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意識,樹立一種教材即范本的思想。因此,本次教學的嘗試分作三個活動進行:深情并茂地讀課文,讀出夏的特點,體會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給相關的段落擬寫小標題;體會本文的文章結構布局,學會模仿擬寫作文提綱;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學會運用動詞生動地描寫事物。希望實現“讀寫結合”的效果。
教學目標
1.學會深情并茂地讀課文,讀出夏的特點,體會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給相關的段落擬寫小標題;
2.體會本文的文章結構布局,學會模仿擬寫作文提綱;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學會運用動詞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難點
1. 體會本文的文章結構布局,學會模仿擬寫作文提綱;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學會運用動詞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文
1.導語:天氣漸漸涼了,冬天的'腳步近了,這種時候,我就特別想念夏天的陽光、草地、藍天……夏天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影子卻留在我們心里,在這樣的冬日,讓我們一起走進梁衡先生的《夏》去重溫夏天的旋律!(渲染學生學習的氣氛)
2.問題:說到夏,同學們會想到了什么,會感受到什么,你能用一個詞、短語或詩句說一說嗎?(積累字詞)
二、讀寫結合
活動一:深情并茂地讀課文,讀出夏的特點,體會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給相關的段落擬寫小標題
〔問題〕
1.同學們精彩的分享已經把我們帶進了夏的氛圍了,讓我們大聲自由的朗讀課文,想一想要怎樣讀才能把夏天的旋律讀出來,為什么?(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請給相關的段落擬寫小標題,并說擬寫的理由?(讀寫結合: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金黃的夏到黃金的夏的贊美,由景美到人美的贊美,感悟夏是生命的延續,是生命的創造的深刻意義。 )
活動二:體會本文的文章結構布局,學會模仿擬寫作文提綱
〔問題〕
1.同學們對文章的理解很到位,讓我們想一想作者這樣安排文章的結構布局有什么好處?(明確文章的結構布局)
2.這種文章結構布局很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模仿這種方法來給《春》這篇作文擬寫一個寫作提綱。(讀寫結合:模仿方法,培養學生擬寫寫作提綱的意識。)
活動三: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學會運用動詞生動地描寫事物
〔問題〕
1.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果說精巧的結構布局好比優美的身段,那么生動的語言就是一件漂亮的外衣。讓我們用生動的語言從剛才同學們擬寫的《春》的寫作提綱中選取一段,寫幾句話。(讀寫結合:學情分析)
2.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夏》這篇文章中的一些語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事物寫活了?(體會動詞在語句中的精當與生動)
3.法國小說家福樓拜曾說:“不論描寫什么事物,唯有一個動詞可以使他生動。”讓我們學著運用動詞把剛才描寫春的幾句話再修改修改,使它更生動。(讀寫結合:學習運用動詞把事物寫生動)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小結,談收獲;
2.教師結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文章中不是缺少美,也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希望同學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美的事物中發現美,用美的語言表現美!
四、作業:根據自己擬寫的《春》的提綱,整理修改完成作文,文章中多用動詞來描寫事物。
語文教學設計5
為了加強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第十一周教務處根據學校的要求,對全校教師的教案、作業進行了細致的檢查。總體情況良好,絕大多數教師能超前撰寫教案,及時批改作業,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下面將檢查的情況反饋如下:
一、 教案方面:
(一)主要優點:總體上看,老師們備課態度較認真,教案詳盡,課時數量充足且能做到提前備課。大多數老師能根據教材及班級實際,定好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有一定的教學準備。教案書寫字跡清晰端正,設計合理,教學過程清楚。重難點把握準確到位,注重教法、學法,注重與學生互動交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的形式方法多樣。有些老師還設計了展示交流、或拓展的環節,體現了學生學法的多樣性,思維的靈活性,想象的豐富性。大部分的教師的教案備注和課后反思寫得詳細、深入,具有實效性,能根據實際情況有感而發,能把教學效果及存在問題寫清楚,有些老師還提出了整改措施,說明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和教案的設計都進行了較深入的反思。這方面做的比較出色的老師有:劉惠、巫月娥、曾淑容、葉妙珍、張仕霞、賴少清、吳小燕、程芳、陳海鷗、張小燕、盧秀嫻、黃燕妮、吳嘉斌、
梁葆蓓、羅潤平、賴翠連等老師。此外教師們都能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電子備課格式規范,使用熟練。
(二)存在問題及建議:
1、教案的設計還是應該更關注學生的實際,要有分層指導,體現新課程理念,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服務。
2、注意設計好課堂提問,問題應該富有啟發性,整合性。注意情境的設計要有趣味性,要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去思考。
3、總結評價方式要積極多樣,具有激勵性。教師總結具有概括性。
4、作業設計要符合時間要求,形式多樣,注意實踐與積累。
5、有些共享的教案老師沒有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進行修改。
6、有些老師的教學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欠挖掘自己本節課堂中的成功與不足,總是停留在表面問題上,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針對性不強,對以后的教學無多大的幫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調整——改進的作用。
7、個別教師書寫不夠認真,教案設計較簡單,可操作性不強,內容空泛,教學指導性不強。另外也還是發現有個別抄襲的現象,居然連備注也都一樣,這樣也確實太不應該了,望有這樣行為的老師能改正。
(三)獲得優秀教案的老師有:袁瑜、吳素華、李甜優、巫月娥、曾淑容、葉妙珍、張仕霞、賴少青、吳曉燕、程芳、鄒淑琳、陳海鷗、謝小清、黃麗琴、張小燕、蒲明慧、李偉芳、黃雪花、盧秀嫻、吳嘉斌、
黃燕妮、葉雪娜、曾愛瓊、鄧秀瓊、梁葆蓓、劉惠芳、羅潤萍、鄧惠群、賴翠蓮。
二 作業方面:
,側重點檢查如下幾方面:
1、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重點檢查作業本面、正確率、書寫、格式、訂正這幾方面。
2、檢查教師布置作業的水平:從作業的針對性、符合課程標準的情況、作業的形式、作業量、作業的層次性、難易搭配的程度等幾個方面檢查。
3、檢查教師對作業的批改情況:從批改的正確性、規范性、及時性和是否有鼓勵性、針對性的評語等方面檢查。
(一)一、二年級的作業情況:
主要優點:一、二年級學生的作業總體寫得比較認真,教師批閱規范,且能做到細致、及時,并且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些老師能分別用星號、笑臉、紅旗等符號予以鼓勵,激發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興趣。對學生出錯的地方,老師能耐心輔導,學生及時訂正,并且引導學生保持整潔的本面,尤其是優生的作業,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在學生的寫字習慣方
面,老師們都花了不少心思,費了不少力,孩子們已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特別是巫月娥老師的一(8)班、葉妙珍老師的二(4)班、張仕霞老師的二(7)班,這幾個班的學生作業普遍紙面整潔,格式規范,書寫工整,其中巫老師在抓筆畫與占格方面做得猶為出色,葉老師和張老師在書寫規范方面抓得很好且學生的正確率高,我想這跟老師的工作細致到位分不開,跟老師本身的基本功扎實也分不開,這幾位老師的字都非常漂亮,板書工整,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存在問題及建議:
1、要繼續重視一年級學生規范作業的指導,重視拼音在四線格中規范書寫。注意抓好聽寫,讓學生區分好前后鼻音、平翹舌音、聲調。
2、二年級應該在重字詞的基礎上加強說話寫話的訓練、初步引導學生注意作文格式的學習,如開頭空格、標點符號的運用等。
3、誤改現象特別嚴重,基本上每班都有誤改的現象(尤其是學生的錯別字、拼音錯誤、語句有毛病沒有發現,錯的打勾),這說明大部分老師改作業時還不夠細心,根本沒看清楚就隨便打勾, 包括高年級,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也是目前最需要整改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期末檢查的一個重點,希望老師們回過頭去重新認真檢查一下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及時訂正錯誤。
4、有些班級的正確率不高,部分差生的作業涂改厲害,希望以后更多地關注差生的習慣培養。
5、部分教師不善于在學生的作業本上使用鼓勵性、針對性的評語。其實評語也是老師與學生溝通的途徑,評語應該與學生平時的行為、思想動向、
課堂表現結合起來,這樣才更有說服力更能有效的幫助學生進步,如:“如果你上課更認真點,相信這道題肯定難不倒聰明的你!”這樣的評語會比“你上課要認真聽講!”更能讓學生樂于接受。我們建議在以后的作業中起碼應該有四分之一的作業要有這樣的評語,這也將會是我們檢查的一個重點。
6、有些低年級的家長反映家庭作業的量太多且機械重復,希望老師們應該從孩子的認知水平出發,科學、合理地布置家作,否則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
一、二年級的優秀作業有:黃雪珍、吳素華、劉惠、廖云珍、李甜優巫月娥、曾淑容、葉妙珍、張仕霞。
(二)三至六年級的作業情況:
先簡單講講課堂作業的情況,然后重點講講作文。
課堂作業方面
(一)總體情況
1、學生作業數量合理,教師批閱規范,且能做到細致、及時。
2、學生有了較規范的書寫格式,作業卷面干凈整潔、書寫工整,正確率較高。
3、教師對學生作業都做到了全收全改,有一定數量的日記、周記批改,能看出老師們工作的辛苦。學生作業錯了,能及時讓其訂正,教師能及時復批。
4、作業能體現教師重視詞語佳句、古詩及需要背誦課文的積累。
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寫“銹、揉、瑪、蘸、毒、撇”等字并能準確認讀,知道摩這個多音字。
初步感知插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課文,體會凡卡的悲慘命運。
通過收集資料,了解作者。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以及體會現在童年的美好時光。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慘的命運。
難點:感知凡卡命運的悲慘,珍惜現有的快樂生活。
教學方法:
講授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讀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們跟隨俄國偉大作家契訶夫來感受一下小學徒凡卡的生活。(板書課題凡卡)大家齊讀課題。
整體感知:
師:昨天老師不知了大家預習課文,并收集關于作者的資料,現在有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集到的資料?
生:契訶夫是俄國的世界級的短篇小說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套中人》、《變色龍》、《凡卡》等等。
師:看來大家的預習工作都非常的認真,契訶夫是俄國十九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歐.亨利并稱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師:有沒有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讀讀生字呢?
生:(讀字)
師:這位同學讀的非常的洪亮,也很準確,其中“摩”這個字它是一個多音字,一般情況下都讀mo(第二聲),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把揉皺的東西撫平,這種時候它就讀ma(一聲),有沒有哪位同學能用ma,組一個詞呢?
生:摩平。
師:非常好。那現在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想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回答
師:總結:課文主要寫了凡卡寫信給他的爺爺,告訴他在莫斯科的鞋匠家里當學徒的生活非常的痛苦,希望爺爺能接他回鄉下。
深入研讀: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快速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把凡卡寫信的內容勾畫出來。并想想你從中看出了什么樣的凡卡?并在書的旁邊做好批注。
生:開始讀
師:我看大家都都已經讀完了,現在誰愿意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好,這位同學你先來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凡卡?
生:痛苦的'、生活悲慘的凡卡。
師:那你是從文中哪一段看出的呢?
生:第八自然段。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把自然段。大家看看,這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出凡卡的痛苦和悲慘?窗邊的那位同學你舉手了,你先來說說。
生:“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毒打......”
師:這句話中哪些字詞讓你感覺凡卡的痛苦呢?
生:毒打
師:同學們你們認什么樣的打才能稱為毒打?
生:狠狠的打,下手很重,打得全身是傷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寫毒打的。大家能不能從文中找到老板是怎么打凡卡的呢?
生:“老板揪著我的頭發,把握拖到院子里。”
師:同學們想想,老板揪的是凡卡的頭發,而不是衣服。揪著頭發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相信我們班的女同學們在扎頭發的時候如果不小心用了過猛拉著頭發了都會非常痛是嗎?老板是揪著凡卡的頭發將他拖出去,大家想想這是不是比扎頭發是用力拉頭發更痛呀?
生:是
師:同學們還從哪里看出老板是怎么毒打凡卡的呢?
生:用皮帶打。
師:用皮帶打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就像跳繩時不小心打到自己。
師:對,同學們跳繩時如果不小心打到自己,身上是不是會出現紅痕呢?而且跳繩時還是偶爾抽到一下,而凡卡是被皮帶連續的抽打,同學們想想那是有多痛呀!那除了老板,老板娘又是怎么對待凡卡的呢?
生:用魚嘴戳臉。
師:同學們,我們的凡卡才幾歲呀?
生:9歲
師:9歲,那時的凡卡還只是個小小的孩子,皮膚那么嫩,但老板娘就因為凡卡在收拾魚時從魚尾開始就用魚嘴戳他的臉他,這樣的毒打,這樣的生活讓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凡卡命運的悲慘,生活的痛苦。
師:老板太狠毒了,而我們9歲的小凡卡實在是太可憐了,現在大家就帶著你的感受再次讀一讀這一自然段。
生:讀
師:老師從大家的讀中都感受到了凡卡悲慘的生活,那么從這一段中,我們除了看到了挨打的凡卡,還能看到怎樣的凡卡呢?
生:看到了吃不飽的凡卡、被捉弄的凡卡
師:是啊!凡卡在當學徒的生活受盡了虐待,睡不好、吃不飽還要被其他人捉弄、經常挨打。大家聯想一下凡卡每天的生活,我們仿佛能看見瘦小的凡卡剛剛吃了幾口剩飯,就被老板叫去干活,伙計們還要打發去買酒,買酒回來小小的凡卡早已累的氣喘吁吁,可還沒來得及休息一下,老板娘又叫他去收拾魚,可憐的凡卡終于承受不住,暈過去了,可是可恨的老板卻對他置之不理,甚至是惡狠狠的說:“懶蟲,不干活,還想裝死,罰你晚上不準吃飯。”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凡卡的痛苦了嗎?你們聽到了凡卡的苦苦的呻吟了嗎?凡卡是怎么向他爺爺哀求的呢?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生:“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師:我們都看見了凡卡的痛苦,聽到了凡卡無助的哭泣,看到了凡卡被皮帶抽出的血痕。這封信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用凡卡的血淚寫成的!現在讓我們帶著對凡卡的同情再次朗讀這一自然段。
小結:
凡卡小小年紀就受盡了折磨,那么他的命運又將會如何呢?他給爺爺寫的信又會寫些什么內容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
作業:
凡卡只是個九歲的孩子,比起我們還要小,讀了這篇課文,了解了凡卡痛苦的生活,相信大家都為他感到悲哀,假如凡卡來到了我們身邊,你想為他做些什么事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把你想說的想做的都寫下來,我們明天在課堂上一起來交流。
語文教學設計7
自讀導言
1、理解、體味史鐵生對“生命”的感悟。
2、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
3、品味作者沉靜、綿密、抒情的語言。
(解說:史鐵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說,均貫穿一點,就是“對生命的解讀”,本篇尤其如此,它是史鐵生散文的代表作。閱讀本篇,可以說就是跟隨作者去閱讀生命。文章比較長。因而把握線索非常重要。文章對我們情感的沖擊,對我們心靈的敲打,都是通過語言傳達出來的。)
自讀程序
1、默誦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體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兩部分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寫古園風景、我的思緒。第二部分,寫對母親的追思,對母親生命的理解。
2、讓學生深入思考,邊思邊讀,抽象概括貫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
明確:全文的總體思路是:追尋,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尋,后半部分是解答。
提醒學生注意第一部分中這樣幾句話,“我一連幾小時……我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去窺看自己的心魂。”這實際是史鐵生在園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總體線索。也就是說,這就是史鐵生的“追尋”的“問題”,共三個:
第一個,我的身體殘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結束,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說,我該不該去死?
第二個,我為什么要出生?
第三個,我應該怎樣活?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
關于第三個問題。當作者對前兩個問題“想了好幾年”后終于想明白了,終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感悟到“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的時候,實際已經找到答案了,已經對那“生”與“死”這兩個問題釋然了,解答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活下去?——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活下去?怎樣面對冷酷、殘忍、不公平的命運。
這個問題是貫穿全文的核心問題。如果師生找準了這個關鍵的核心問題,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讀這篇佳作的“鑰匙”。可以說,如何面對命運是本篇追思的核心。
3、再讓學生深入思考一下,邊讀邊思考:既然如何面對命運是本篇的追思核心,那么第一部分那么多風景描寫和第二部分寫母親是為什么?
明確:非常概括地說,寫母親,實際是寫“我”(史鐵生)對母親的“理解”,寫史鐵生對母親對待生命、對待命運的態度的“理解”。開始,史鐵生是不理解母親的,逐漸地,隨著思考的深入,隨著精神追尋的深入。精神閱歷的廣泛,隨著年齡的增加,史鐵生終于理解了母親,讀懂了母親。母親完全是在苦難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來,命運的造就也就決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擔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來就是為了承受苦難,在苦難中默默地忍受著命運的重壓。也就是說,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
景物描寫,第一,有襯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個特定的“情緒背景”,在那樣一個安謐、沉寂、荒蕪的背景上,最容易展開對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寫本身,實際上也是對“生命”對“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讀。請看這一段:“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這不是寫出一種永恒嗎?
自讀點撥
《我與地壇》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這問題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經歷中的殘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這種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個體的頭上,使他的命運頓時與他人判然有別,而他對這命運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獨自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史鐵生對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屬于他個人的心境內容。
在整篇散文中,這沉思大致是歷經了前后兩個階段。在最初的那個階段中,史鐵生觀察與反省個人的遭遇,漸漸地看清了個體生命中必然的事相:“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這樣的結論便引出了無法反抗的命運的觀念:人生就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命運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殘酷與傷痛也都是不能選擇的必然,人對于由超越個體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設定的事實顯然沒有任何改變的余地。
接下來,史鐵生將視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圍,寫到來這園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別人都有什么樣的命運和活法。先是寫到他的母親。他自己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是加了倍的。
他在園子里又遇到一個漂亮但卻是弱智的少女(刪節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這就是一個因苦難而有差別的世界,如果你被選擇去充任那苦難的角色,“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事情也就變得非常絕望了。不幸的命運已經為你規定了承受苦難的角色,那么你還能有什么別的方式來度過你的人生呢?或者說,你還能有屬于自己的救贖之路嗎?很顯然,問題的關鍵就是在于那個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應該怎樣來看待自己的苦難。
史鐵生個人的問題其實已變成了眾生共同的問題——“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在哪里呢?”有論者從“平常心和非常心”的關系來看史鐵生的寫作,所謂“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內在的痛苦外化,把具體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給命運,然后再設法調整自我與命運的關系,力求達到一種平衡”。這種在根本上認可了苦難的命運和不幸的角色,卻不是看輕生命自身的殘酷和傷痛,而是把這生命的殘酷和傷痛從自我中抽離出來,去融入到一個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這個“所在”就關系到了“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實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內心痛苦為基礎,將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間而不覺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顯生命之大”。這就是史鐵生在這篇散文中最后畫出的自我形象了:他靜靜坐在園子的一角,在融會了過去現在和未來,融會了死生的時刻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獨的個體生命在內的更大的生命本相。關于怎樣活著和怎樣達到自我救贖的困擾,也終于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滌凈,當投入到永無終結的生命之舞中時,對于個體苦難以及一切不幸命運的自我超越就都變成了一種必然。這樣一種洋溢著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史鐵生內心的希冀與不舍的探詢,也完成了他為文的寄托。為文與為人在此才是真正的一體。整篇《我與地壇》都是那樣的和美親切。(參見陳思和先生相關文章)
自讀思考
1、說說作者史鐵生是沿著怎樣的思路,使自己的精神走出陰影、獲得超越的?
2、找到全本《我與地壇》,通讀全篇。抄寫第三部分的一段文字(見下),背誦,并在寫作中仿寫。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里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楊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緒對應四季呢?晴天是臥病的季節,否則人們不易發覺春天的殘忍與渴望;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里失戀,不然就似乎對不起愛情;秋天是從外面買一棵盆花回家的時候,把花擱在闊別了的家中,并且打開窗戶把陽光也放進屋里,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過霉的東西;冬天伴著火爐和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一些并不發出的信。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詩,冬天是一群雕塑。以夢呢?以夢對應四季呢?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凈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煙斗。”
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把握文章抒情線索,學習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內涵。
2.過程和方法目標:啟發引導學生把握文脈,深入課文,體會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處。
3.思想和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由“愛綠”到“囚綠”再到“釋綠”的情感的變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鑒賞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綠’的象征意義,升華思想。
三、教學設想:
從形式到內容逐漸深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領會“綠”的象征意義,提高感悟能力。
四、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用成語說出看后的感受。如心曠神怡、賞心悅目、生機勃勃、朝氣蓬勃等。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蕓蕓眾生喜歡的顏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的顏色。這樣充滿生命力的綠色,我們“求”之不得,可有人卻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緣由,請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2.研讀課文
第一塊:與陸蠡相識
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談作家作品。
巴金回憶一位作家時說,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
陸蠡是一位真誠勇敢的作家,也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現在讓我們一起研讀陸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綠記》,去接觸他那崇高的靈魂。
第二塊:走近那抹綠
1.綠是什么?“我”為什么如此熱愛這抹綠?
(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2.為什么要“囚”綠?
(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第三塊:評論那抹綠
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作者“囚綠”的行為,對這位被囚的“綠囚”你是如何理解的?
前后四個人討論后回答。
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后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關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
(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因而想將它“囚”住。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撓;顯示了生命不可侵犯。)
全班交流中明確,形成板書:
蓬勃 生命、希望
綠 向陽 象征 向往光明、自由
固執 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小結: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發了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白居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
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實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民族的心靈。
第四塊:拓展“那抹綠”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一抹綠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難和痛苦囚住。遺憾的是,有的沒有能夠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藝術家為例吧……
你能舉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難“囚住”了但“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常春藤”嗎?
自由發言。
正面的有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蘇軾、李白等。反面的有海子、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等。
總結語:
藝術家的心靈和靈魂大都是純凈、復雜、深邃又有很多有痛苦的,有一些人自殺了,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對自己對人類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追求真善美之心,擁抱善良和純真,善待生命,珍視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一樣,在人生的風風雨雨里,讓生命之樹永遠向著陽光生長!
結束語(生齊讀):
當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遠向著陽光生長!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第五塊:抒寫“那抹綠”
請同學們從表現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寫一段2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作業布置)
語文教學設計9
《趙州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在教學這組課文時,在引導學生學好課文的同時,要重點指導學生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
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人們眼前;然后將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沖擊力,節省石料;并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這篇課文,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根據這些教學要求和重難點,所以我授課的思路是這樣的:
一、猜謎導入
以謎語來導入,簡單明了,為課文的學習節約了很多時間,同時也增強了趣味性。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首先出示自學要求,使學生明確初讀課文要完成哪些任務,這樣就會使教學有的放矢,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然后再匯報交流初讀成果,學習字詞,學習字詞的過程中也穿插了一點有趣味性的小游戲——“過橋接龍”
在游戲中能夠快速地檢查學生的預習工作是否已經到位。同時,又預設了多音字“爪”(zhǎo張牙舞爪;zhuǎ爪子、雞爪)的教學,易錯字“設”(第四筆橫折彎容易加上勾)和“參”(最后一撇要長一些)的書寫,鞏固對字詞的區分與記憶。
第二個思考題,直接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以下手,所以我預設提供了一個填空:
這樣,學生就可以快速的得出結論:課文是從這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趙州橋是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不過,教學參考書上并沒有對第一自然段的“古老”這方面進行概括和要求,我覺得這也可以加進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所以教案中增加了這一部分內容:同時,進入第三板塊的學習:
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看到最后一句,從“隋朝”、“一千四百多年”等詞句中感受到趙州橋的歷史悠久。
三、研讀感悟,探究“雄偉”“堅固”
先讓學生從簡單的入手,找出直接體現趙州橋“雄偉”特點的句子,學生很快就能抓住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接著說說還能從哪些詞句中看出趙州橋的確非常雄偉,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給予肯定、總結,同時還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趙州橋的長和寬,比如“橋長五十多米”,舉例運動會學生五十米短跑,“有九米多寬”,舉例一個教室寬五米左右,差不多兩個教室的寬度,學生腦海中就形成了很清晰的長寬概念,結合說明文的列數字說明方法,直觀理解趙州橋的雄偉。
朗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重讀關鍵詞句來感受趙州橋的雄偉,例如“五十多米”“九米多寬”“全部”“沒有”“只有”“橫跨”“三十七米多寬”。
再說“堅固”,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在。
要找到這一句話是比較難的,學生容易找到前面兩句“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李春這樣設計趙州橋,是怎么考慮的,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學生就會馬上想到這一句話:
同時也結合之前找到的趙州橋的設計的句子,請學生上臺來畫一畫,通過畫圖方式,清晰明了地理解了為什么說“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最后結合資料,拓展延伸,教師總結概括本節課要點,在朗讀中進行情感升華,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關于板書的設計,也是本課一大亮點之一:
整個板書以一架清晰的橋展現在黑板上,四個小橋洞分別填上趙州橋的'四個特點,最后大橋洞里填的是趙州橋的地位,既富有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
從總體上看,本課的教學還是體現了詳略得當的教學要求,第一段的教學在朗讀后,教師簡單地點評,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用在第二自然段的研讀感悟中。
不過,本次教學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值得改進,主要問題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態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低頭看語文書或者教案,難以脫離書本,與學生的眼神互動比較少,這是教師教學的大忌,給人一種不自信,沒有備好課的感覺。教師教學語言比較平淡,表情不夠豐富,不能給與學生很好的情感共鳴,情感投入還是不夠充分。雖然這是一篇說明文,但是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還是應該以趣味性、語文味為主。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走動過于頻繁,有時候看上去就是在不停地晃動。
二、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過于啰嗦,口頭語“那么”“什么”“是吧”過多,經常重復要求,拋出一個問題,一位學生答不出來,就又請第二位同學,又把問題重復一遍。缺乏耐心,提示過快,當學生答不出來時,為了趕教學進度,經常性的按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醒、暗示學生,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三、生字詞教學
生字詞教學的問題主要在于教學時間過長,又沒有高效利用。“過橋接龍”的游戲玩了兩遍,會認的字一遍,會寫的字和詞語又用了一遍,其實在討論書寫時要注意的字時,可以請學生上臺來寫一寫,在詞語教學后可以請小老師來領讀一下。這樣的教學更容易使學生加深對生字新詞的印象。
四、引導感悟
這一方面的問題歸結于一個字,就是——急。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體現在上面所講到的教學語言中,越是著急,語言就越顯得啰嗦,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怕學生答不到點上,經常性的打斷、提醒,然而語文課的實質應當是鼓勵學生自主發言,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大方面就是問題過碎。經常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問題順序也不夠循序漸漸,邏輯不清。在此后的教學中,應當學會提綱挈領,拋出一個大問題,然后引申展開討論,最后總結回歸主題。例如,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教會學生“怎樣圍繞著一個意思寫一句話”,教師可以以此入手,拋出問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趙州橋的?然后引申:課文哪一句話直接體現了趙州橋的雄偉?圍繞著這一特點,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了趙州橋的雄偉?這種寫作方法叫做圍繞著一個意思寫一段話,你能不能也來試一試,引申到課外小練筆,考慮到時間原因,可以教師提供一個范例:我們的校園很美麗。學生口頭進行練習。
第三大方面就是“雄偉”“堅固”這兩個特點的區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混淆,這也是教學前所沒有預設到的。學生一開始會以為第二自然段全是在介紹趙州橋的雄偉,所以要先讓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進行區分,然后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多問幾遍學生,“堅固”這個特點到底在第二自然段有沒有體現呢?哪一部分體現了“雄偉”?哪一部分體現了“堅固”?
五、朗讀
“讀中悟請、讀中悟理”,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秘密武器,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拘泥于枯燥的文本解讀,而應該放手去讓學生多讀多感悟,就算是一篇說明文,也應該盡量使課堂不流于平淡,多增加一些語文的韻味,朗讀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默讀、大聲讀、自由讀、齊讀、賽讀這些讀書方式都可以運用到本課教學中,比如趙州橋“雄偉”部分就可以先請一兩位學生來試讀一下,“怎樣才能讀出雄偉的感覺”,還可以問“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座雄偉的趙州橋帶到課堂中來”,然后再指導朗讀技巧,突出重點詞句,再請某一小組來試試,最后請男生來讀一讀。
六、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便是一篇微型教案。因此,板書的設計不應該僅僅體現文本內容,還應該體現寫法指導,況且本課“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是教學難點所在,另外這還是一篇說明文,本文最多的是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這些都應該加在副板書上,所以在板書一側還應該加上“中心句”“列數字”這幾個字。
七、改進措施
除以上反思的不足和改進措施外,還應該考慮到課后習題這一點。本單元的主題是傳統文化,要求進行綜合性學習,所以在課前就應該要求學生先去收集家鄉古建筑的資料,每個小組選定一個主題,課后師生一起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分享和討論,并進行一個活動成果展示。 以上就是我對《趙州橋》一課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在此也特別感謝孫洪芳老師和各位語文老師的耐心聆聽和悉心指導。
語文教學設計10
【導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中華詩詞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詩詞作品的豐富多彩,培養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2.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解讀古詩詞的熱情。樹立學習詩詞的自信心,增強合作意識。
3.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4.培養學生圍繞一個主題查找資料的能力。
【課時計劃】
2課時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中國被稱為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涌現了許多名垂青史的大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吟詠古詩,暢談古詩,領略詩歌的無窮魅力吧。
活動指導交流展示
活動一把全班同學分成三個小組,指令一人當組長,各小組聽清各組的具體任務和注意事項。
1.“分門別類輯古詩”小組
(1)從互聯網中查找我們選定的主題內容:關于愛國、思鄉、動物、植物、地名、顏色的古詩句,編輯成手抄報。
(2)大家交流編輯的手抄報內容,盡量避免重復。
2.“別出心裁品古詩”小組
(1)從互聯網中查找以古詩詞題目或句子命名的圖畫;或根據圖畫配上學過的古詩詞。
(2)交流查找到的作品,評定優秀作品向老師推薦。
3.“聲情并茂誦古詩”小組
(1)從互聯網中查找以古詩詞題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或根據古詩詞內容編成的歌曲。
(2)交流查到的.作品,評定意境優美、曲調動聽的歌曲向老師推薦。
活動二有分工也有合作。確定有困難的同學,可向老師或其他同學求助,盡量每組獨立完成。
活動三成果展示,各組通報采編情況
1.首先看看“分門別類輯古詩”小組編輯的詩集內容。(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誦讀。
(1)關于愛國的詩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有關思鄉的詩句: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王維《雜詩》(其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3)關于動物的詩句: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4)關于植物的詩句: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5)關于地名的詩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6)關于顏色的詩句: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運用幻燈片,展示“別出心裁品古詩”小組推薦的圖畫。
《憫農》《水調歌頭》《春曉》《江雪》《游子吟》《靜夜思》《村居》《天凈沙秋思》。
3.用幻燈片展示“聲情并茂誦古詩”小組推薦的歌曲。學生聆聽音樂,猜猜這些歌曲分別出自哪位詩人的作品。
大家欣賞以古詩詞題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但愿人長久》《月滿西樓》《虞美人》《滿江紅》《思君》。
4.老師小結。
將本節課收集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編輯成冊收藏起來,全班齊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語文教學設計11
一、導入新課,解讀課題
解釋“贈”。我們以前也學習過一首題目中有“贈”的古詩。(生回憶《贈劉景文》)生答:“贈”的意思就是“送”。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學習生字:
(1)畫出生字詞,透過拼音認讀,自己讀----指讀----齊讀
(2)指導寫字
2、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抽生讀,教師、學生評價
4、這首詩反反復復讀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這首詩你的感受?(李白和王倫的情誼深)
5、再帶著這種感覺讀
6、抽生讀、齊讀
7、學生匯報此刻讓老師檢查一下你們的自學成果。
8、師生配合朗讀古詩A、教師讀題目以及作者和詩句前3個字,學生讀后三個字B、調換C、學生齊讀全詩
三、體會意境深情誦讀
四、讀寫結合深化主題
拿出練習紙把此時李白、汪倫最想說的,或是自己最想說的.把它寫出來。
聽課評析
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啟發想象用語言或圖畫描繪古詩的意境是這堂課的難點。
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材簡析
本組以“熱愛生命”為主題。選有四篇有關生命的課文,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美好,從而思考如何對待生命,熱愛生活。本組課文以散文為主,語言優美,內含豐富。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閱讀思考,細心感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組課文的訓練點(訓練項目)。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組課文就是通過一個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教學本組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把具體的'人和事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道理結合起來,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認真領會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并聯系自己讀過的和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預習要求:
1、給生字注音、組詞。對于文中讀不準的字查字典,將正確的讀音標在書上。并將這些字拼讀兩遍。
2、圈出文中帶拼音的詞語和其他的好詞,讀兩次。
3、給課文標出自然段,將課文完整朗讀一次。
4、畫出含有下列詞語的句子,邊讀邊體會詞語的意思。流暢、權利、捐贈、騷擾、磕磕絆絆、清香裊裊、重見天日、傲然挺立
5、找出課本中有感觸的地方,簡要寫下自己的體會;對于有疑問的地方,請做好標注。
三、研學主題:
1、學習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了解課文內容。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
3、發現并總結出概括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理解語言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5、通過學習,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語文教學設計13
師: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名字是《燕子媽媽笑了》。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一邊聽一邊用手指著書。認真聽,仔細看。(教師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專心聽故事看書。)
點評:開課簡單,直切主題。在初讀課文時,對學生提出最簡單實在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讀習慣。
師:喜歡這個故事吧,你們自己能不能讀讀課文?
生:能!
師: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怎么辦?
生:圈出來,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看查字表。
生: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生:還要把這個字多讀幾遍。
師:好!大家互相幫助,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我們剛才說的辦法來解決。同時,給每一段標上序號。
(學生讀書積極主動,教師來回指導,并提醒個別精力不集中的同學。大多數學生讀過兩遍后,教師叫停,總結表揚學生讀書認真仔細。)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在讀書中自己解決字音問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課文共有幾段?
生:共有八段。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學生紛給舉手,教師找了四名同學每個讀兩段課文)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認真聽,并用手指著字,讀到哪兒,指到哪兒。(學生開始讀,遇到讀不順的地方,教學學生一起幫忙,順利讀完,教師小結,并總結學生讀書認真,聽講認真。)
點評: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講,培養良好的聽講習慣是極為重要和必要的。在學生讀書時,師生一起認真聽,幫助讀書的同學讀準每個字音,真正做到了師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師:大家一起讀課文好嗎?已經會讀的同學,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來讀,還不太會讀的同學,只要用手指著,把每個字讀對就可以了。
(學生一起讀,有一句出現了困難,教師叫停,讓學生把這一句連讀兩遍,課文讀完后,教師再小結,表揚學生學習認真。)
師:再自己讀讀課文,讀熟的同學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讀得還不熟的同學,只要能繼續練習把課文讀會就可以。
點評: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兩次提出了不同的讀書要求,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讀書中。
(學生認真讀完書,教師小結后,就讓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讀書收獲。)
生: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
生: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色的。
生: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認真觀察冬瓜和茄子不什么不一樣。(教師板書‘認真’兩字。)
生: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
(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師及時總結每個學生的發言,表揚學生讀書認真,肯定學生的回答。)
點評:學生在聽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次練習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說出他們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和認識。雖然幼稚,卻是學生自己所得,樸實自然,毫無雕琢痕跡。
師: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課文中的詞語不知道大家認得怎么樣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可以試試。
(教師用卡片出示詞語,學生齊讀,然后雙找了幾組同學開火車讀,其他的學生跟讀。)
師:大多數同學能認出這些詞語,那么,把課文中的字拿出來,你能讀出來嗎?
生:能!
師:我請小組長幫助老師一起來檢查一下大家認字的情況。小組長用每個同學的生字卡片來檢查認字情況。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再告訴他怎樣讀。然后我們來匯報各小組的檢查情況。
(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巡回,了解各小組的情況。及時提醒個別貪玩的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大約每個組都檢查完,教師叫各小組長匯報情況,包括匯報他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肯定小組長認真負責。
師:我們已經會讀這些字的同學,能不能幫助你們組中那些還不會讀的同學把這些字都讀會?
生:能!
師:怎么教?
生:讓他們讀,遇到不認識的字,教他們讀,把不熟的字多讀幾遍。
(學生開始學習,教師繼續巡回檢查,了解學習情況,組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學完時,教師叫停。簡單小結,表揚學生學習努力。讓小組長說說自己小組中有哪些同學進步了。教師用卡片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 讀,學生讀得很積極,大多數同學能讀熟,個別同學不能全會讀。教師小結,肯定學生努力的結果。)
點評:小組合作識字的辦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這是因為老師給小組長布置了具體的任務,使小組長明確了自己的責任。組長充分利用好學生手中的識字卡片一個個認真檢查。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小組活動不但扎實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小組內學會了幫助別人,學會了合作。
師:同學們學習很努力,老師很高興。我想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好嗎?老師讀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讀,三五七段男生讀。(師生開始合作。)
師:大家讀得很好。你們同桌分段讀好嗎?男生讀一三五七單數段,女生讀二四六八雙數段。讀完以后,說說誰讀得好。(學生開始練讀,讀完后,教師讓學生說說同學讀得哪些地方好,學生積極說出同學朗讀的長處。)
點評:認完生字的基礎上,師生再一次盡情朗讀,充分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師:課文讀完了,我們知道小燕子認真觀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許多不同。我們也拿一個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嗎?(學生興奮。教師把準備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來讓學生看,學生看到了冬瓜瓜皮上的細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
師: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卻沒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細毛,你們呢?(學生紛紛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師:現在你們有什么想法想說一說嗎?
生:小燕子做事很認真,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生:小燕子飛來飛去,太累了。
生:雖然累,但它不怕累,還能一次次地飛去認真觀察。
生:燕子媽媽很聰明,她讓小燕子去觀察冬瓜的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經過鍛煉:這是學生再次讀書后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很顯然,這次體驗較上一次深刻、全面。孩子們已經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種體驗是學生通過認真看書自己得來的,是孩子們真情實感的流露。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這說明大家認真去讀書了。能把書讀明白。以后希望你們做事情也能這樣認真。
總評:這是一節樸實自然清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節課注重閱讀和識字的教學,注重學生讀書識字的過程。注重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和情感體驗。北師大語文二冊課文長,識字量大,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解決讀書識字這個難點,付文寧老師的課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扎扎實實的讀書(一節課學生讀課文有七遍之多),達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目的。學生從聽讀到自己讀,從需要別人幫助,到讀流暢再獲得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這個過程是多么重要!其實讀書的過程既是學生識字的過程,又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沒有精彩的語言,沒用精美的課件,在課堂上全身心地去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同時注意讓學生認真聽講,認真參加小組活動。師生間親切交流,平等對話,共同把“認真”二字貫穿課堂始終。這不正像課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媽媽和一群認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樣嗎?
語文教學設計14
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段。
2、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體會作者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初步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羅曼·羅蘭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海倫·凱勒
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杏林子
(一) 齊讀課題,復習導入
1、師:孩子們,在上一節課中,我們知道了杏林子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誰來?
預設:生命是什么呢?(在課題第一個生命下面板書“?”)
2、師:出于對生命的思考,作者寫了三個事例,誰來回憶一下?
預設: 飛蛾求生瓜苗破土 “我”聽心跳 ( 相機板書)
(師相機板書)
過渡:作者從這三個事例中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這節課讓我再次走入課文,走入作者的內心深處,相信給我們帶來的是一次難忘的心靈之旅。請同學們先打開課本,小聲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作者描寫飛蛾的句子。在你認為作者用得比較好的詞語下面畫三角號,并在詞語或句子的一旁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可以寫詞語,也可以寫句子。
(二) 品讀感悟,體會生命的含義
1、 走近飛蛾
(1) 出示讀書要求,生根據讀書提示小聲讀書思考。
①交流:抓重點詞語,感悟飛蛾極力求生的表現。
隨生的匯報出示課件:“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預設:抓住“掙扎”來體會。
師:我們理解詞語還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從下文哪個詞中可以感受到飛蛾在掙扎?(生:極力鼓動)我們讀書時還可以把文字想象成有聲有色的畫面,孩子們,你聽到飛蛾在對自己說什么?(生:我一定要活下去!生:我要用盡自己的力量去擺脫,逃出去。)你們是用心聽到的呀!就這樣抓住重點詞體會,邊讀邊想象畫面,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作者想什么?(生:多么強烈的生命力呀!多么令人震驚呀!……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不好,老師可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段話,有一個詞語反復使用。(那樣)再一次強調了飛蛾求生的欲望是強烈的,是鮮明的。能讀出來嗎?(生讀,評價 再讀齊讀)你們能用這個句式說句話嗎?(相機出示句式訓練)
師:孩子們,再觀察這段話,作者還連續用了三個(生:感嘆號)這感嘆號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生:驚訝震驚感動 敬佩)多么善于體會!把你們體會到的情感化成自己有聲的語言吧!(生齊讀)
師:小小的標點也能表達作者的情感,在寫作文時,我們也要正確使用呀!
c.感悟生命
師:學了這段文字,也許你們會和作者有一樣的感受。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完成:(出示)在作者眼里,在她手中的不只是一只小小的飛蛾,而是一個 生命。生命就是 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 。無論在多么 的處境中,都沒有 。這就是(生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過渡:小小的飛蛾使作者震驚,那么香瓜子呢?下面請同學們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讓生回憶一下讀書方法:畫詞句,并寫批注;邊讀邊想象)
2、 走近香瓜子
(1)生先默讀第三自然段讀,交流。
(老師巡視,及時給認真讀書的孩子肯定。孩子們,邊讀邊思考邊動筆,這是一種讀書的好習慣!)
生匯報
讓生說感受,把體會讀出來。
師過渡:孩子們,小小的飛蛾,小小的香瓜子帶給杏林子的是震驚,而且對卑微的生命非常敬畏。)(相機板書:震驚敬畏)當她用聽診器靜聽自己心跳的時候,她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四段。
3、 走近杏林子
(1)生默讀交流
預設:生: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預設:
師:“糟蹋”是什么意思?生:浪費。師:那怎樣做就是浪費生命呢?生談
師:那怎樣做就是好好使用生命呢?生:做有益的事情,珍惜時間,學知識……
師過渡:是的,杏林子就是這樣想的——
齊讀第五自然段。(出示以詩歌的形式呈現)
(2)了解杏林子
師:杏林子對自己生命的態度是 (預設:負責 珍惜)也許你們想不到杏林子曾經是一個想放棄生命的人。她曾經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出示文稿)
十二歲那年,我得了一場大病,“類風濕關節炎”,聽都沒聽過的怪病,醫生也始終找不出病源,于是西醫中醫、中醫西醫,左看右看、右看左看,最后,不用別人告訴我,我也能從醫生和父母臉上看出來,我永遠不會好了!
我的希望一點點幻滅,我的心一點點死去。
我曾經以為,我已經死了。
雖然,那時候我還能行動,還能做很多事情,但我卻覺得我死了,心死了。
師:同學們,你們再看(出示照片:杏林子的手)杏林子十二歲的時候開始患病,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壞死,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里,她坐在輪椅上保持著一種姿勢,用她這樣一雙手完成了60多部作品。
師小結:此時,你們了解了杏林子以后,你覺得生命僅僅是心臟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生命還是什么?
生談
師:同學們,像杏林子這樣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的人還有許多,你知道嗎?
同學們,讓我們來聯系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認識的名人、偉人,來說說生命的真諦。生談
師:這里老師想讓一位同學介紹這位人物劉偉——(出示圖片)
(三)回歸問題,提升生命
過渡:此時,你們心中的問號化成了什么標點符號呢?(預設:!)善于觀察和感悟的孩子還不止是感嘆,還有思考。(師板書省略號)請把你們的感悟寫出來吧!
1、小練筆:
根據提示,打開你的記憶的盒子,拿起筆,以“生命是什么”為題寫一首詩,或寫一兩句生命的感言。也可以以“生命”為主題寫一段話。
出示: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花叢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荒漠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汶川地震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
生命感言
心中有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才_ _ _ _ _ _ _ _ _。
生命是_ _ _ _ _ _ _ _的,但也是_ _ _ _ _ _ _ _的。
生命因 而美麗
2、交流
3、師總結: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可是我們的心靈之旅并沒有畫上句號。讓我們記住: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讓我們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板書設計:
19 生命 生命
? ! ……
飛蛾求生 震驚
瓜苗破土 敬畏
“我”聽心跳 負責珍惜
語文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 學習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體會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語句,感悟語言對稱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學習重點、難點】
1.品味揣摩語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 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 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 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情感漣漪……
一、尊老愛幼形象美
1.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問題。
⑴散步的地點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節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⑷散步的過程發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個詞來回答。)
⑸結果如何?我”背母親,妻背兒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據以上信息,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本文通過記敘祖孫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了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下面問題:
⑴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愿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埋下伏筆。注意“熬”字。)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決定權在我。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背著她。
3.跳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么?用“我喜歡 ,因為他(她)是一個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說話。
總結歸納:我:孝順、誠懇。
我的母親:慈愛順從,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詩情畫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卻抓住了瞬間的美麗,感受到特有的溫馨和 美好。你有發現美的眼睛嗎?找出文中你最欣賞、感觸最深、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說話,先小組內互相說,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體不好的母親度過這個冬天的艱難。⑵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度過這個嚴冬而慶幸。⑶與前文“太遲太遲”與“總算來了”相照應。
又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一句很美,美在:開門見山,刻畫了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美在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顯得鄭重其事。
“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這一句很美,美在: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
又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這兩句美在:運用對稱的句式寫出了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一樣。這些句子將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襯,形式上有對稱之美,內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這個詞是大詞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句中加點詞能否互換?請說出你的理由。
明確:不能互換。“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說,母親年邁,我正值壯年。“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來說的,兒子還小,覺得父親高大。
3.《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僅美在內涵,還美在句式的整齊、對稱。比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請從文中找出。
學生自已找出句子讀一讀,感受文句的整齊美。例如:①有的濃,有的淡。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④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三、小中見大主題美
1.認真讀課文,深入理解:“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樣寫難道不羅嗦嗎?)
點撥: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現在的寫法,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
“我”這個字擺的地方很重要,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
這個句子的句式很美,這樣寫很莊重,表現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
(點撥: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明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為一個中年人,處于一個中間的位置。“我”感到了身為中年人的責任的重大。
3. 說說你對“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點撥: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的,非穩當不可。這個形象有象征意義,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結束語:
當我們呱呱墜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華,把幼小的生命喂養成人。當我們漸漸成長,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為我們擋風遮雨。羊羔用跪乳來感恩親情,烏鴉用反哺來回饋親情,孟郊用“三春暉”來贊美親情。讓我們回家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讓我們將點點滴滴的愛稀釋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語文《麋鹿》教學設計03-07
語文活動教學設計03-08
語文《畫》教學設計03-09
語文《鯨》教學設計03-09
語文《麻雀》教學設計03-15
《語文樂園》教學設計03-20
語文《爬山》教學設計05-02
語文知識的教學設計03-30
語文《白鵝》教學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