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八上《第五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八上《第五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背景
統編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說明文單元,人文主題為“文明印記”,是學生初中階段第一次正式接觸說明文。選編的五篇課文均為事物說明文,既有科學性事物說明文《中國石拱橋》,也有文藝性事物說明文《蘇州園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和《夢回繁華》,類型較為豐富,特點各有不同,主要介紹中國建筑、古典園林、動物的生命歷程、藝術畫作。這些事物說明文主要通過巧妙地組織結構、綜合地運用說明順序、合理地使用說明方法、準確生動地使用字詞等,突出說明對象的特征;字里行間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潛藏著情感的暗流,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傳遞的文明印記之美,思考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古老文明的傳承者。
文體上,五篇文章都是說明文,都帶有或多或少的文學筆法。不論師生,可能都很難一下就捕捉到其中的差別。如果我們把眼光先離開文本,轉向作者,可能會發現一些端倪。茅以昇首先是一個橋梁專家,因此在寫作中會有許多科學數據的出現;葉圣陶是一位教育家、作家,寫作時自然會運用規范的詞語與句式,文章充滿了規范整飭的美感:周定舫是一名新聞工作者,他寫這篇文章不是閉門造車寫出來的,而是在采訪實踐中形成的,體現了極高的新聞素養。為了表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采用“瞻仰記”的形式一邊瞻仰一邊介紹,讓整篇文章不僅有很強的感染力,還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法布爾雖然是一位昆蟲學家,但他同時也是一位作家,他對動物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往往把昆蟲當作人,把昆蟲社會當作人類社會,因此他的筆下不僅傾注了極其細膩的觀察,還傾注了抑制不住的喜愛之情;毛寧的身份是藝術家,但首先也是一位作家,因此在他的眼里,《清明上河圖》首先不是其具有的美術價值,而是其具有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正是五個作者身份的差異,形成了五篇作品同中有異的審美風格。
“教你會讀事物說明文”單元整體設計,基于學情,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以“創作一篇‘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為核心任務,驅動學生深入閱讀文本。通過“范文引路:開啟學習之旅”、“同中有異:明察變化之道”、“學而時習:精進閱讀之法”和“以寫促思:闡釋讀之要義”四個課段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事物說明文的策略,學會閱讀不同類型的事物說明文,培養自己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學習需要分析
一、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四學段(7~9年級)的課程目標,在“閱讀與鑒賞”中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在“表達與交流”中要求引導學生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
在課程內容中,本單元的課文契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要求,其第四課段(7~9年級)旨在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性文本,發現、欣賞、表達和交流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熱愛生活,感恩生活。”
在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業質量描述”中要求學生閱讀說明性文章“能區分事實與觀點;能提取、歸納、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間的聯系,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并“能運用文本信息解決具體問題”。
綜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都要求,在學習說明性文章時,重在把握文本信息。學生要準確把握說明文的信息,需關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三個方面的內容。
二、學情研判
1.診斷測試
請從所掌握的事物說明文中選取一篇,為同學講解其主要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語言特點。
2.數據分析(測試樣本為兩個教學班,共計100位學生)
(1)說明順序:90%的學生能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進行講解,但無法深入分析其材料組織和文章結構的順序。
(2)說明方法:81%的學生對所講說明文的內容僅停留在概括大意層面,不理解說明文是如何突出事物特點的,缺乏對說明方法的具體解析。
(3)說明語言:71%的學生所講說明文缺少重點字詞、文段的解讀和品析,無法對說明文獨特言語形式進行細致地分析。
3.前測分析
根據前測試題完成情況的統計,可以發現學生有一定的說明文閱讀積累,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解析說明文,但深入分析其內在的說明順序,理解其說明方法和品味其獨特的言語形式。具體情況如下:90位學生(占測試人數的90%)能夠找到文章表層的說明順序,但無法發現內容組織上的內在順序;81位學生(占測試人數的81%)的講解停留在說明內容和說明對象的層面上,缺乏對說明方法的具體解析;71位學生(占測試人數的71%)缺少對重點字詞、段式結構、言語形式的解讀,無法細致分析其語言特點。
三、學習內容確定
依據前測反饋的情況可知,學生有一定數量的說明文閱讀積累,但大多停留在表層的內容和對象上,缺少對說明文是如何突出說明對象特點的細致分析。因此,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語言特點是本專題設計的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一、語言目標
1.梳理作者是怎樣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安排文章結構、使用恰當的方法組織材料和說明語言的。
2.比讀五篇課文,分析科學性事物說明文和文藝性事物說明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異同點,探究不同類型的事物說明文共性與個性特征及閱讀策略。
3.用清晰、規范、有條理的語言,總結如何閱讀一篇事物說明文,完成一篇說明性文章。
二、思維目標
1.能夠歸納、概括五篇課文使用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的特點,提升概括思維能力。
2.比較閱讀五篇課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異同,分別總結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和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并進行方法遷移,自主閱讀同類型的其他事物說明文,提升比較思維和演繹思維能力。
3.能夠通過查找閱讀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總結的閱讀策略,并形成一篇說明性文章,指導讀懂不同類型的事物說明文,提升創造思維的能力。
三、價值目標
在學習中感受前人創造的智慧、革命精神的寶貴以及大自然的奧秘,感知學者、新聞工作者、科學家具備的廣博知識、專業素質、科學精神和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傳遞的文明印記之美,思考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古老文明的傳承者。
核心任務:創作一篇“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
要求:
1.運用本單元習得的閱讀方法,指導閱讀一般的事物說明文。
2.結合具體課文進行分析,適當拓展其他相似文本。
3.注意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說明語言的使用。
4.不少于600字。
教學實施
第一課段
范文引路:開啟學習之旅
核心任務:通過精讀,自主歸納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一、學習任務
1.精讀茅以昇《中國石拱橋》,明確說明對象及其特征。
2.梳理課文的結構層次和寫作順序,體會作者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嚴謹準確的語言來說明事物特征的巧妙,了解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的特點和寫法,自主歸納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3.結合拓展材料,進一步明晰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感受前人非凡的智慧與創造力。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學習資源
1.核心資源:茅以昇《中國石拱橋》
2.閱讀:陳壽儒《夜宿盧溝觀曉月》(節選)、羅英《中國橋梁史料》
3.助讀材料:說明文、說明對象、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解釋
四、完成任務
1.快速閱讀課文,明確《中國石拱橋》一文的說明對象;勾畫出文中能夠表現“中國石拱橋”特征的關鍵句進行信息整合,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梳理其行文思路,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與寫作順序,完成學習任務單。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它的特點有 ,我是從 (原文)中發現的。
(2)參考小貼士“說明順序”,用思維結構圖將本文的結構層次和寫作順序梳理至下框中。
2.研讀《中國石拱橋》所寫“趙州橋”和“盧溝橋”部分,簡要概括二者結構設計的特點,感受前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完成下表后小組內討論:作者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事物特征的用意,得出結論并在班級進行展示交流。
3.科學性說明文的語言特色鮮明,請你仿照示例,從《中國石拱橋》中至少選擇三處你認為能夠體現科學性說明文語言特色的句子,結合句子進行具體分析;并自主歸納科學性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示例:“《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該句中“大約”和“可能”兩詞均意在推測,表明“旅人橋”建成的具體時間以及是否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不確定,體現出說明文語言嚴謹和周密的特點。
自主歸納:
4.思考整理: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自主歸納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將其整理成表格,與同學交流、討論、完善。
5.搜索網絡,參考閱讀羅英《中國橋梁史料》及陳壽儒《夜宿盧溝曉月》(節選),從內容、寫法及語言等角度進行分析點評,進一步明晰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小貼士
1.說明文。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特征、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目的是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根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根據說明語言特色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平實的科學性說明文和生動的文藝性說明文。2.說明對象。即文章要說明的某個事物、解釋的某個現象或闡釋的某種道理。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一般可以從標題、開頭或結尾找到,如《中國石拱橋》標題就是說明對象,《夢回繁華》的說明對象《清明上河圖》就在第1段的末句。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則一般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
3.說明順序。說明文中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其中,常見的邏輯順序有:①從現象到本質;②從整體到局部;③從主要到次要;④從概括到具體;⑤從特殊到一般;⑥從原因到結果;⑦從具體到抽象。
4.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①舉例子;②打比方;③列數字;④作比較;⑤摹狀貌(用描寫的方法,摹寫事物情狀);⑥引資料;⑦分類別;⑧列圖表;⑩作詮釋(對所說明的對象屬性進行解釋、說明,使人們獲得明確、清晰的認識)。
五、學習評價
用課上思考整理的閱讀策略,對科學性事物說明文《故宮博物院》進行解讀,小組討論交流,補充完善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的閱讀策略。
第二課段
同中有異:明察變化之道
核心任務:精讀葉圣陶《蘇州園林》,自主歸納閱讀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一、學習任務
1.精讀葉圣陶《蘇州園林》,學習葉圣陶是如何使用平實而精致的語言來說明蘇州園林特征的。
2.對比閱讀《中國石拱橋》,分析二者在突出事物特征時結構層次、寫作順序、說明方法、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異同點,感受作者筆下蘇州園林的圖畫美,了解文藝性事物說明文與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的區別,自主歸納閱讀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學習資源
1.核心資源:葉圣陶《蘇州園林》
2.助讀材料:文藝性說明文解釋;平實而精致的說明語言解釋
四、完成任務
1.借助第一課段所學閱讀方法,明確《蘇州園林》的說明對象,自主概括文中蘇州園林的特征,感受作者筆下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及如何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的,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和歸納,小組展示。
2.文藝性事物說明文在準確說明的基礎上,還不失形象化的表達。請從詞語、句式、修辭、描寫等角度,用知識卡片整理課文的語言特色,感受文藝性事物說明文語言平實精確與精致典雅兼具的特點。
示例:
知識卡片一:從用詞看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原文: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
語言特點:對園林的草木的描摹使用的動詞平實而不呆板。似乎“栽”和“補”可以相互替換,但是琢磨一下會覺得“補”顯得更為隨意,而“蔓延”則展示了爬山虎和薔薇木香生長的姿態。文藝性事物說明文通過選用頗為靈動的動詞來展示園林草木的特征。
3.思考整理:比讀《中國石拱橋》,梳理兩者在結構順序、說明方法、語言表達上的異同,填寫下表,自主歸納閱讀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小貼士
1.文藝性說明文:即科學小品,是運用形象化的手法介紹事物、闡釋事理的說明文,具有較多的文學色彩,但文學手法只是其手段,傳播科學知識才是其目的。一般的科學小品除了具有科學性說明文的資料可靠、數據準確等特點外,還具有短小精悍,文筆輕松活潑、有文采、可記敘也可描寫的特點。
2.平實而精致的說明語言:平實的說明語言主要表現為用詞精準,如使用限制性詞語“大多”“極少”等,再如概念性近義詞的辨析,“藝術”與“技術”、“圖案畫”與“美術畫”等;精致的語言主要表現為句式的工整、詞語的靈動、詞句的文言味,如“胸中有丘壑”、四個“講究”等。
五、學習評價
葉圣陶先生在文章結尾說:“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里不再多寫了”。請查閱資料,用所學的方法再給文章補充一處體現蘇州園林圖畫美的文字,150字以內。
第三課段
學而時習:精進閱讀之法
核心任務:通過制作并分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的思維結構圖,補充完善閱讀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一、學習任務
1.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和《夢回繁華》分別制作思維結構圖,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以及如何靈活地使用多種說明順序突出說明對象的特征。
2.精讀三篇課文,分析并批注其說明方法以及語言表達上的異同點,體會周定舫的新聞素養、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和毛寧的審美情趣。
3.比較閱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分析五篇課文在突出說明對象特征時語言表達上的不同,找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中更為突出的文藝性筆調,把握其作為典型的文藝性事物說明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4.借助第二課段所學閱讀策略,思考概括閱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的策略,并結合其他相似主題的典型的文藝性事物說明文,如奧立佛·哥爾斯密《蜘蛛》等進行遷移,補充完善閱讀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為下一課段的學習任務——撰寫一篇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作學習準備。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學習資源
1.核心資源: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法布爾《蟬》、毛寧《夢回繁華》
2.學前準備:觀察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或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片,閱讀《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關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說明性文字;觀察蟬或者蟬的相關圖片,閱讀法布爾《蟬和螞蟻》《蟬的歌唱》等;觀看上海世博會3D版《清明上河圖》、故宮博物館《清明上河圖》原作相關照片
3.閱讀: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寫回憶》、殷雙喜《永恒的象征——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研究》;王富仁《<昆蟲記>與科學研究的方式》、鄒崝華《我們需要“法布爾”精神——<昆蟲記>感言》;余輝《張擇端和他的“盛世危圖”》、張顯運《近二十年<清明上河圖>研究述評》
4.助讀材料:文藝筆調解釋;極化副詞解釋
四、完成任務
1.根據課后閱讀提示,結合第一、二課段所學閱讀策略,自主閱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分別勾畫出文中表現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和《清明上河圖》特征的語句,進行信息整合,用思維結構圖說明作者的寫作思路,小組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示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思維結構圖
2.參照人民英雄紀念碑(或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照片)、蟬(或蟬的照片)和《清明上河圖》原作(或《清明上河圖》照片),將說明性的文字與直觀材料相比照,思考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將事物的特征闡釋得既清楚明白又引人入勝。比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讓人身臨其境的摹狀貌“浮雕上,號兵吹起沖鋒號;指揮員右手高舉,連連向高空發射信號彈”;《蟬》中散發著智慧與靈性的打比方“它干起活來簡直像礦工或鐵路工程師”;《夢回繁華》中作者使用富有審美意味的打比方“宛如飛虹”,大量使用生活化的摹狀貌等。做好批注,小組展示。
3.結合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作家作品相關的資料,分析這三篇文藝性事物說明文在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時,因為作家學術背景、寫作目的、說明對象的不同,在文本結構順序、說明方法的選擇以及語言表達上有什么不同特點。自主梳理出三篇課文的獨特之處,感受周定舫的新聞素養、法布爾的科學精神和毛寧的審美情趣。分小組進行探究,并合作整合一份小組學習成果表。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分享本小組的探究結果。
4.科學性事物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樸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文藝性事物說明文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并常借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有一定的文學情趣。將這三篇課文和《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進行比讀,完成以下學習單。
5.思考整理:借助第二課段所學閱讀策略,概括閱讀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這樣典型的文藝性事物說明文時,采用怎樣的閱讀策略可以更好地深入文本,讀懂該類型的說明文。至少總結三點,并結合相關文本進行分析。
示例:
1.重視其中的文藝筆調。
文藝性說明文中多運用一些形象化的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及文學上的表達方式如描寫、抒情、議論等。比如,《蟬》中將蟬人格化,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蟬在生長生活階段的千態萬狀;《夢回繁華》中將說明與描寫、議論相結合,除了大量說明性的文字,還有對細節的描摹、場景描寫以及作者的評價性語句。
2.關注其中的極化副詞。
極化副詞可以傳達作者的態度,在主客觀交融的講述中體現語言的情感性。比如,《蟬》中“它要軋碎這些壞種子非常容易,不過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它的家族”的“非常”“竟”等;《夢回繁華》中“這幅圖卷必有特殊的意義”“皆細致入微”等中的“必”“皆”都是絕對化的副詞。
五、學習評價
1.周定舫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寫回憶》一文中,提及當初主題思想確定以后,他設想了兩種方式來介紹這座紀念碑:一是既反映紀念碑的建筑特點,又反映全國億萬人民為了表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所作出的貢獻;二是采用瞻仰的形式,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圍繞紀念碑的特點,按照順序一層一層地進行有條有理的說明。你認為哪種方式更好,并說明理由。
2.在你喜歡或熟悉的建筑物、動植物或藝術作品中選取一個事物進行觀察,借鑒課文的寫法,用準確嚴謹、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它的特征進行說明,靈活地使用說明順序,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說明文段。
3.在《昆蟲記》或《中外繪畫名作八十講》中任意選取一篇事物說明文,如《蟋蟀》等,用課上思考整理的閱讀策略進行解讀,小組討論交流,補充完善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閱讀策略。
第四課段
以寫促思:闡釋讀之要義
核心任務:完成一篇題為“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
一、學習任務
1.梳理歸納前面三個課段所學關于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及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2.完成一篇題為“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通過寫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讀的深入思考,用清晰、規范、有條理的語言總結如何閱讀一篇事物說明文。
3.小組交流討論,修改、完善文章,小組展示。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學習資源
1.核心資源:本單元五篇課文
2.推薦資源:吳杰《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指導》、許瑋虹《說明文閱讀方法指導》;崔文智《名家教你寫說明文》、《新1000篇·初中生說明文》
四、完成任務
1.梳理歸納閱讀事物說明文的策略,用表格圖示法說明閱讀科學性事物說明文與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不同策略(每種類型至少三條,盡可能多)。
圖片
2.參考閱讀吳杰《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指導》、許瑋虹《說明文閱讀方法指導》,深化對閱讀一篇事物說明文的關鍵點的認識,補充完善學習任務1中閱讀策略的關鍵點,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寫作提綱。
3.參考本單元五篇課文的寫法及崔文智《名家教你寫說明文》、《新1000篇·初中生說明文》,完成一篇題為“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小組交流討論,修改、完善后在班級展示。
五、學習評價
評價量表
單元整體評價
一、單元設計反思
本單元屬于說明文單元,核心內容是學習事物說明文,感受前人的智慧、革命精神的寶貴,探索自然奧秘,體會作者傳遞的文明印記之美,思考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古老文明的傳承者。注意體會作者是如何使用恰當的方法來說明對象的特征,以及說明文作品中嚴謹、準確或生動的語言。
本設計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1.關于第三課段中對四篇課文的比讀。
本單元是學生初中階段第一次正式接觸說明文,容易文體意識不清,教師應關注課文的文體特征,注意引導學生將其與記敘文相區別,能夠辨明文體,有清晰的文體意識。同時,五篇課文同中有異,既同屬于事物說明文,類型又各有不同,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注意通過對五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夠讀懂“這一類”,基本掌握閱讀事物說明文的一般策略,并通過課文之間的比讀,能夠發現“這一篇”文章的獨特之處,從而自主閱讀各類事物說明文,感受說明文獨特的文體魅力。比如在第三課段學習前,學生通過前兩個課段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判斷說明對象及其特征的方法,基本了解科學性事物說明文和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區別,因此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時要先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引導學生借助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結合一二課段所學的閱讀策略,自主梳理寫作思路,繪制思維結構圖。為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特點,教師應多借助實物、圖片、視頻、作家作品資料等直觀材料與說明文本進行比照,并引導學生在對三篇課文共性和個性進行深入探究的基礎上,串聯整個單元,前后關聯,分析并歸納閱讀這類文藝性事物說明文的策略,從而補充之前提煉的閱讀事物說明文的策略。
在完成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風格有所差別,不同學生的演繹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會有較大差異,且單元文本有限,總結的閱讀策略容易片面。因此,教師要根據學情提供相應的引導,適當補充一些課外有代表性的事物說明文,給予學生有梯度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實踐思考中完善自己總結的閱讀策略。
2.關于第四課段的寫作任務。
第四課段是完成一篇題為“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通過寫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讀的深度思考。因此,第四課段的寫作任務既是一次寫的訓練,又是對前三課段學習點的梳理與總結,前面三個課段的學習成果應該成為第四課段的學習資源,對學生梳理成文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囿于學習資源,而要在梳理的過程中對應前面每一課段的學習點,同時注意及時對學生寫作過程進行指導,成文后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來修改、完善文章。
二、測試反饋
(一)必做
1.閱讀郭黛姮的《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筑》,仿照《中國石拱橋》課后習題,設置至少三個思考探究題。
2.在寫作《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這樣研究類的說明文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
(二)選做(二選一)
1.閱讀吳冠中《橋之美》,比較其與《中國石拱橋》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語言表達上的不同。
2.閱讀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仿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蟬》《夢回繁華》的閱讀提示,為讀者撰寫一段不少于200字的閱讀提示。
【語文八上《第五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相關文章: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精選20篇)08-16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03-01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通用20篇)06-30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合15篇04-17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反思03-28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