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1
教學背景:
1、四年級的學生,讓其去推想、去想象,學生經常會“想當然”,寫不出具體的依據。結合《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要寫推想,寫想象”得根據真實的依據來進行,這樣的推想或者想象才能合情合理,真實可信。
2、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不能用恰當的詞語對事物的狀態、程度、性質做細致的區分判斷,并用合適的詞語來準確表達。結合《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從作者對一些“判斷”的表述中,學習如何作出準確表達。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依據”與“推想”的關系,引導學生體會依據部分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推想和想象得根據真實的依據”
2、抓住文中關于“依據、推想”的關鍵語句,體會用不確定的語言去描寫不確定的事物,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3、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古生物學家徐星帶給我們的科普文章,(教師示意學生齊讀課題)——飛向藍天的恐龍。昨天曹老師帶領大家初讀課文,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題目是“飛向藍天的恐龍”,文章中作者也具體寫到了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逐步飛上藍天的過程。你能借助這些詞語說一說嗎?
出示詞語:
兩億三千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 大小
數千萬年后 形態各異 龐大
獵食性恐龍 骨骼 羽毛
樹棲 滑翔 飛行 地面上 奔跑 飛翔
(指導學生敘述要有層次:四個要點,但不是四個層次)
l 兩億三千萬年前,地球上出現第一種恐龍及恐龍的大小、樣子。
l 數千萬年后,這種恐龍的后代演化成形態各異的不同種類:有的兩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有的體型龐大,有的身形矮小;有的食肉,有的食草。
l 其中,一些食肉恐龍體型越來越小,外形也越來越像鳥類,不僅骨骼相似,而且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取代了鱗片和鱗甲。但,這時候,這些外表長了美麗的羽毛的恐龍,仍然是恐龍,還不是鳥。
l 這些長了羽毛的恐龍或者由于樹棲生活中的滑翔,或者是在奔跑中,逐漸學會了飛翔。學會了飛翔的恐龍,最終演化成了天之驕子——鳥。
師:剛才,我們回顧了文中“恐龍變成鳥,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似乎看到了中生代的地球。這些生動的畫面,是怎么來的?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嗎?你怎么認為的?
生回答要點:抓“中生代”“兩億三千萬年前”
(資料備用:人類的歷史才幾百萬年,而最早的能直立行走的人類最早出現在170萬年前的中國元謀,而早期智人最早出現在20萬年以前,而人類文明史,出現了語言、文字、文化等,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才只有5000多年,而早于第一個人類出現前的6000多萬年前,所有的恐龍,都已經滅絕了。沒有人可以看見。)
師:文中哪些內容是作者的想象、推想?有沒有實際看到的'內容?
大家打開書,找一找,哪些內容是作者實際看到的?
生:第四段是想象、推想
第二自然段中寫到了作者實際看到的內容。
出示第二自然段,讀出“看”的語句(紅色顯示)
師設疑:既然這篇文章都源于想象、推想,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段實際看到的內容?不寫行不行?為什么?
出示1,3,4段,生自由談看法。
學生回答要點:不寫的話,第四段的推想就不可信,因為誰都沒有看到過,怎么相信這樣就是真的呢!
師: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第一個問題:想象、推想要有現實的依據。
(板書:想象、推想要有現實的依據)
二、體會、感悟:推想要根據“真實的依據”
1、研讀依據部分。
出示第二自然段。
師:那我們就看看科學家們都找到了哪些依據?
默讀第二自然段,讀出相關語句,課件呈現。
骨骼相似
長有羽毛
2、對比研究虛實關系。
師:這些科學事實與后面的推想有怎樣的關系?
(師對比出示2、4自然段)
師:對比著讀一讀,找一找,哪些語句是相關的?右面的推想是以左面的哪些事實為依據呢?
生默讀,獨立思考,而后可以前后桌,左右桌合作交流,教師可不提倡,不反對。
師巡視,然后也可參與討論。
生回答要點:
“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三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后腿粗壯有力,能夠支撐起整個身體。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是在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恐龍化石之后,作出的推想。
“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 是在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的化石的骨骼相似性之后,作出的推想。
“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是在科學家們多次發現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之后作出的推想。
師:同學們,科學家的科學論文、科學發現、科學推理都是以充分甚至確鑿的現實依據的。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兩部分中依據和想象的關系。
師引導學生梳理:
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恐龍化石之后,推想出——(學生對應讀推想內容)
科學家們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的化石的骨骼相似性之后,推想出——(學生對應讀推想內容)
科學家們多次發現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之后,推想出——(學生對應讀推想內容)
師:同學們,第4自然段還有一段話,大家看,它是以什么為依據呢?
(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并最終能夠主動飛行。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飛行并非始于樹棲生活過程。他們推測,一種生活在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
師:不論是“化石”,還是“生活實際”想象和推想要有現實的依據,讓我們重溫一下恐龍的演化過程。老師描述哪里,你們就讀哪里——
師引讀:科學家們依據恐龍化石,推想恐龍形態各異的樣子:
生接讀: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以植物為食。
師引讀:科學家們又依據恐龍和鳥類骨骼相似,長有羽毛推想出恐龍演化得越來越像鳥:
生接讀: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
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
師引讀:科學家們又依據鳥類現實的飛翔,推想出恐龍是這樣飛向藍天的:
生接讀: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嶄新的生活天地
3、師總結:
“現實”是“想出來內容”的理由、依據。我們雖然不是科學家,但我們寫作文時,也要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現實依據,不能隨意想象、胡思亂想,甚至是瞎想。
三、體會用不確定的語言去描寫不確定的事物,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1、師:依據現實去想象、推想是這篇科普文章的一大特點,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表達的準確性。課后就有這樣一道練習題
(一)出示課后練習
師:你怎么理解“寫準確”?
(學生自由表達看法:就是寫具體,就是依據現實去寫……)
師:這是你們認為的準確,讀讀這句話怎么寫準確了?
出示:“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líng)空翱(áo)翔的鳥兒”。(“一支、漫長的演化”加點)。
師:“加點詞語”準確地寫出了什么內容?去掉加點的詞語會怎樣呢?(刪改,加點的詞語去掉,改成):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líng)空翱(áo)翔的鳥兒”。
“恐龍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
要求學生對比朗讀,體會,刪改前后,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改后的寫法行不行?
討論要點:修改之后的寫法不行。修改后,意思不準確——不是所有的恐龍都變成了鳥兒,而且,恐龍變成鳥,是經歷很長時間演變這層意思沒有了,會讓人誤解。
2、師引導體會:“一支、漫長演變”,準確表達出了什么意思
一支——數量、范圍
漫長的演變——時間、過程
3、師:“一支”指一個分支或一個種類,知道具體的數量嗎?“漫長的演化”是個模糊的時間,怎么就準確了?因為誰也不知道具體的數量和時間。不能精確的就如實的寫出來,用不確定的語言去描寫不確定的事物,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4、對比朗讀,體會原文的準確意思。
“恐龍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líng)空翱(áo)翔的鳥兒”。
(二)拓展練習
師: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還有哪些把不能精確的數量、范圍,不能精確的時間寫準確了?并把你認為寫得準確的詞語加上圓點。
1、學生自己思考、勾畫。
2、交流討論:這些句子,這些詞語,準確寫出了怎樣的“范圍、數量”。(交流時,學生說書中勾畫的句子)
預設:
重點引導:“大約、可能”——刪掉會怎么樣?
“有些…有些…”——換成“有的…有的…”可不可以?聯系前面的“龐大家族”理解語言準確性。(研讀一些,可以同時改為:一個,引導體會)
“有些 ......有些”到“一些”到“一種”的變化——科學家們隨著對化石研究的深入,范圍不斷縮小,看到是什么樣,就寫成什么樣。用語嚴謹、準確)
師總結:我們在寫文章時,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事情我們拿不準,怎么辦?這時你要運用不確定性的詞、句將這種不確定性如實地寫出來,這樣寫不但不影響你的文章的可信度,還會讓人更相信你的話。
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送入朗讀中,感受語言的準確。
3、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引導學生回顧、歸納。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要點:想象、推想要有現實的依據
用不確定的語言把不確定的內容寫準確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閱讀《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勾畫出表達準確的句子,標注出使用準確的詞語。
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描繪、輕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態各異”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背誦自我感興趣的語段。
3、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弄懂課文資料,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這天我們一齊學習一篇關于恐龍的課文,我們一齊寫“恐”這個字。“恐”是生字,上方是一個“鞏”,下方是一個心字底,當你看到心字底時,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龍等等)“心字底”表示這個字常常和情緒有關系。隨機板書:恐龍。
大家了解恐龍嗎?誰能簡單介紹一下?(2-3人)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恐龍(2種)的圖片,想看嗎?——認識它嗎?大聲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龍、馬門溪龍)。
看過了圖片,恐龍在你的腦海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難怪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當你看到“飛向藍天”這四個字時,你又想到什么?(出示兩幅鳥的圖片)是啊,鳥類是我們心中輕靈自由的天之驕子。
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飛向藍天的恐龍”(加上“的”字)當你第一次看見到課題時,你產生了什么疑問?板書:問號
看來大家的疑問是一致的,這天就讓我們一齊來解決這個問號吧。齊讀課題。
二、檢查自學,學會字詞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有些不好讀的詞語和句子,我們先來認讀兩組詞語。
1、出示詞語:
笨重遲鈍茹毛飲血龐大家族形態各異兇猛異常
輕靈敏捷五彩斑斕身體輕盈凌空翱翔天之驕子
請大家自由讀一讀。(糾正字音)
請兩位同學分別讀一讀這兩組詞語。我們一齊來讀。
當你讀了第一組詞語時,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讀了第二組詞語呢?
2、這樣不相干的兩組詞語、這樣兩幅不相干的畫面,卻有著很深的親緣關系呢!
3、課文中除了有生僻的詞語外,還有難讀的句子,老師找到了兩個長句子。誰會讀?自我試一試。指名讀,提示:注意句子中的停頓。齊讀。
(出示句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超多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后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字詞、句子都能讀準確了,此刻能夠來解決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出示:“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哪個自然段能回答這個問題?(第四自然段)
2、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1)先自我讀。
(2)再討論。
(3)匯報:
①第一種大約出此刻……和狗一般大小……
②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3、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此刻兩億年。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明白了說明性文章表達準確的這一特點,這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首先,我們復習一下上節課學習過的詞語,課件出示詞語:兇猛、笨重、遲鈍、輕靈、五彩斑斕、凌空翱翔、似乎、毫不相干。
生:齊讀。
師:這些詞語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們能用上這些詞語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資料嗎?
生:概括資料。
師:真的是毫不相干嗎?我們接下來學習課文,跟著科學家走進恐龍的演變世界。
二、新課
(一)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1)科學家提出了怎樣的假說?依據是什么?
(2)科學家有怎樣的發現?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這些發現為什么讓全世界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結合課文資料說說:
(課件出示)“遼寧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1)‘點睛’之筆是什么意思?
(2)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點睛之筆”指最重要、最關鍵的資料。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古生物科學家們漫長的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比作“畫卷”。而要證明恐龍向鳥類演化,“羽毛”是十分關鍵的部分。帶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的發現,為研究工作帶給了強有力的證據,加速了這項研究的進程。因此,說它是“點睛之筆”。)
(3)是啊,這一重要的發現多么令人欣喜啊!這也是科學家鉆研時的情緒,我們帶著這種歡欣鼓舞的情緒來讀一讀這一句話。指導感情朗讀,體會科學家鉆研時的情緒。(讀出欣喜若狂的情緒)
(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學習
師:是啊,兇猛、笨重、遲鈍的恐龍能變成輕靈、五彩斑斕、凌空翱翔的鳥,多么不可思議啊!這天我們就一齊看看這一演化過程吧!看默讀提示:默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想想恐龍是怎樣一步步演化成鳥兒的?劃出寫恐龍特點的關鍵詞句,小組合作填寫在表格內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出示表格課件
恐龍的龐大家族
繁衍生息的狀況
它們的特點
作者說明的角度
第一代恐龍
大小似狗,形態如鴕鳥
繁衍生息的龐大家族
有的兩足奔跑,從生活習性上
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從身體形態上
有的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
有的兇猛異常,茹毛飲血,從性情上
有的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其中的)
獵食性恐龍
身體漸小,越來越像鳥類;
從體態、習性、體表的不斷變化上
骨骼中空,身體輕盈;
腦顱膨大,行動敏捷;
前肢漸長,像羽翼,會拍打;
體表長出羽毛,去掉鱗片或鱗甲。
轉移樹上生存,漸漸具備滑翔、飛行潛力。
合作填表(鼓勵表揚會學習的個人、小組)
全班交流:(先小組匯報其他組補充)
(1)第一種恐龍的特點(課件出示):“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此刻兩億三千萬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鴕鳥一樣用兩條后退支撐身體。”
A、去掉“大約”行嗎?
B、比較讀
C、指名讀
(數千萬年后由一種恐龍繁衍成了種恐龍這真是……)
(2)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的特點:“有些恐龍像它的祖先一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A、想想看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用這個特點說一句話)
B、出示課件(恐龍種類的圖片)請同學們說說你對恐龍的認識。
C、大家對這形態各異的恐龍都充滿了喜愛之情那我們就來讀一讀吧!男女比較讀、齊讀。
D、指導背誦。這些恐龍多么搞笑啊!我們把它們記下來吧!
教師:這么龐大的家族都能飛上美麗的藍天嗎?(生:不是)請大家找出相應的語句來讀一讀
(3)獵食性恐龍的特點: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一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A、齊讀。出示恐龍不斷進化的圖片
B、“其中”是在什么中?“一些”說明了什么?(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我們在習作時應注意恰當地用詞學習如何錘煉語言。)
C、比較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
(1)獵食性恐龍的身體變小,長得像鳥類。
(2)一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
(1)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2)它們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D、出示表格,齊讀。
教師:這些都是恐龍飛向藍天的前提,那么它們是怎樣飛向藍天的?
(4)“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的潛力并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師:科學家們都認為是這樣嗎?
生:不是,還有的科學家認為……
師:由于生活習性的改變,使恐龍飛向了天空。有的科學家認為是樹棲生活使鳥具備了滑翔潛力,并逐漸能夠主動飛行;有的科學家認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但是,毋庸置疑是什么?師板書齊讀。
生:齊讀句子。
師:是的,恐龍的一支經過了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4、直觀感受
師: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清楚詳細的介紹拉近了恐龍與我們的距離,此刻就讓我們再近距離地欣賞一下各種種類的恐龍吧!(出示課件其他類型的恐龍圖片)
5、學生復述
師: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用自我的話說一說(再出示演化過程的圖片)
教師:不管怎樣樣,有一點毋庸置疑(生接讀)“毋庸置疑”怎樣樣理解?(無須懷疑)帶著這種語氣再讀這句話。
(三)學習第五段
教師:無論如何這只是科學家們根據種種證據的推論,它們有更完美的心愿。齊讀第五段。
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
師:這是科學家們的愿望,科學家們經過百年的努力研究,他們多么期望能重現這一歷史進程啊,幫忙我們了解了體態笨重的恐龍最終變為輕盈靈活的鳥兒的演化過程,這一切凝結著他們多少寶貴的心血啊!科學研究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奧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請同學們抓緊寶貴的學習時光,將來去充分實現自我的價值吧。
三、感悟總結
1、學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以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你們想對科學家們說些什么?
3、總結寫法(用詞準確)
四、作業:拓展學習
1、把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復述給家長聽。
2、對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問題可查閱書籍或上網查詢。交流收集的資料,舉辦一次“恐龍世界”展覽。
板書設計: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一代恐龍→龐大家族→
(兩億三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
獵食性恐龍(其中一支)→飛向藍天
(許許多多年后)(億萬年前)
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3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并能有條理地介紹。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恐龍到鳥類的演化過程,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恐龍這種動物嗎?了解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閱了許多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2、我們都知道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會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兒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自讀全文:指名逐段讀,想想課文寫了什么。(讀完后,指名說)
2、查生字掌握情況:
(1)讀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分小組讀、分男女生讀。
(2)猜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
(3)根據動作選配詞語: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的動態畫面,認識局部詞語,如:(恐龍的)笨重、愚鈍……(鳥兒的)輕靈、敏捷、飛翔……
3、再讀課文,說說你對哪部分內容感興趣,對此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4、以小組為單位,整理篩選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并嘗試解決。
5、班級匯總各小組的問題。
預設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預設二:閱讀感悟課文寫法上的特點。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集體研討預設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方法:
(1)先自由讀,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3)匯報:
①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獵食性……像鳥類……
④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飛向了藍天。
2、集體研討預設二:閱讀感悟課文寫法上的特點。(用詞準確,生動)
如,(1)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四千萬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部分生字。
2、上節課同學們了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并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容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讀第1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
(3)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思考:為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發現?
2、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現,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2)“點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點睛之筆”呢?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鉆研過程中的心情。
三、學習第3、4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部分,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多讀幾遍,并說說這部分介紹的是什么。(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指名讀第3、4自然段,小組討論: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飛向藍天的?
3、完成表格:
時間繁衍生息的情況各自的特點作者說明的角度兩億四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和狗一般大小,兩條后腿支撐整個身體生活習性上數千萬年后龐大家族有些兩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長幾十米……身體形態、性情上龐大家族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體態、生活習性、體表變化上。
4、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7、班上交流:有條理地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8、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5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5自然段,思考:
(1)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體現了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2)“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全面揭示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哪些信息?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小結積累
1、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將這樣的語句謄寫在積累本上。
[教學板書]
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四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后許多年后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龐大家族恐龍中的一支飛向藍天
[教學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在證實假說的過程中,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溢著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因此,在學生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樹立探究意識,培養學生鉆研科學的精神。7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03-04
《飛向藍天的恐龍》語文教學反思07-21
《飛向藍天的恐龍》語文教學反思7篇03-09
《飛向藍天的恐龍》語文教學反思(7篇)03-09
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04-21
《飛向藍天的恐龍》語文教學反思合集7篇03-09
四年級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6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