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我們欣賞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說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他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生活有什么內在聯系呢?我特別難忘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紹
三、詩文理解
1、學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2、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放聲自讀。
4、談談感受,結組討論,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組同學依次概括各節的主要內容。
(1)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有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而且選擇了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
(2)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
(3)詩人心中雖仍躊躇但還是踏上自己選擇的路,開始艱難的跋涉。
(4)詩人沒有告訴讀者他的結果怎樣,而是未選擇的路嘆息。
(插入課件)
6、小結:詩人重點寫了未選擇的路,為什么?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舍棄。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其實也已作出了一種選擇。詩人為什么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表面是寫自然的路,實際是寫人生的路。這種寫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淺顯的,實質卻是深刻的,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條路可選擇,但一個人往往走一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其他許多條路,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著偶然性和隨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詩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當你作出了一種選擇你也就放棄了另一種人生的路。
7、能談談你心中從本詩明白的道理嗎?
8、師總結: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擇了決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四、放聲自讀,再次感悟,記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課后反思:
詩是美的,哲理確實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詩只有結合生活才有更深的體會,對于初中生來說,還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從淺處去品味,魚和熊掌總的有所舍棄,選擇的求學也就放棄了嬉戲,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反復朗誦本文,學生能夠感知全文內容;在語法上掌握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采用誦讀和演示相結合的方法,在情境中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清思路,繪出五幅春景圖,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閱讀和欣賞優美散文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學這類文章的能力。
2、文章所描述的關于春的五個畫面。
教學難點
文章中比喻修辭的運用。
教具使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4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3分鐘)
請學生背誦上一節課學習的《再別康橋》。
二、導入新課(3分鐘)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共同感受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體會到作者對康橋的柔情,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經典的散文。咱們知道,一年有四季夏有夏的熱烈,冬有冬的冷艷,秋則有秋的悲涼,而春天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爭相回答,有可能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等等,但無論回答什么都無所謂,引導學生學習今天要學習的朱自清的《春》。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著名文人朱自清對于春的感悟。(板書題目和作者)
三、作者朱自清簡介
(展示課件)(3分鐘)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生原籍浙江紹興于江蘇東海;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煉、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
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蹤跡》《背影》《春》《歐游雜記》等。
四、整體感知全文(32分鐘)
(一)朗讀全文,熟悉全文內容
1、聽錄音示范朗讀,解決生字詞。(播放視頻、音頻資料)
2、學生分組朗讀。
(二)設置問題,探究合作學習
在進行這一教學環節時,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鼓勵學生探究、討論、合作,在相互討論中解決問題。
1、問題一:請問大家閱讀完課文后,文章可以分成幾大部分?
在老師的鼓勵下,各組代表踴躍回答該問題。
生:該文可分三大部分,即第一段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段為第二部分;第八段到最后是第三部分。
2、問題二:請問同學們這樣分的依據是什么?
生:是根據內容的不同而分的,盼春、繪春、贊春。
3、問題三:請說一下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總領全文
4、問題四: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勾勒了哪幾幅春的畫面?請描述出來。
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
5、問題四:在文章當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比喻、反復、擬人
(教師重點講解比喻的類型及作用)
五、教師小結(2分鐘)
在本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作者的相關知識,從總體上感知了文章的內容,對文章勾勒的五幅春的畫面(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有了感性的認識,同時也初步領悟到了作者對于春的熱愛。
六、作業布置(2分鐘)
1、請你說出五幅春的畫面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找出文章當中的比喻和擬人的句子,說說好處?
七、板書設計(展示課件)
盼春: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春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贊春:三個比喻“新”“美”“力”。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初步感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了解“山”與“海”的意象。
教學重點
1、詩歌朗讀的停頓、節奏、情感。
2、“山”與“海”的象征意義的初步探究。
教學難點:
“山”與“海”的象征意義的初步探究。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
同學們,我前幾天翻閱過你們的軍訓日記,走入中學校門的你們,憧憬著美好的學習生活,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老師非常理解和欣賞你們,因為每個人都有夢,尤其是小時候,對未來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向往和設計。今天,我們要學習詩人王家新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表達的也是詩人同樣的情懷。(教師板書課題、作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能把自己和課文聯系起來,便于學生投入詩歌的意境。
二、了解詩歌,了解作者情況,解決字詞。
1、簡要了解詩歌及朗讀要求。
提問:同學們,你們了解的詩是什么樣子的?
詩歌是通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2、關于王家新(幻燈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5年任《詩刊》編輯。詩集有《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
3、熟悉詩歌,解決字詞。
a、請學生打開課本,自己試讀兩遍。第一遍解決字詞問題,第二遍嘗試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詩歌的內容。
b、教師出示課件并請同學朗讀生字詞
癡想chī隱秘yǐn鐵青tiě
凝成níng誘惑yòu喧騰xuān
漫濕màn一瞬shǜn間
隱秘:隱蔽,不外露。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誘惑:吸引,招引。
癡想:發呆地想。
喧騰:喧鬧沸騰。
c、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遍。
教師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調動學生的學習體驗,對詩歌的學習有準備。
讓學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間。
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學生理解詩句意義
三、整體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義。
問題:
山的那邊是什么?請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認為詩中的山和海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嗎?它們還蘊涵著什么意味?
你怎樣理解“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詩句?。
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四、再讀詩歌,領會詩人艱難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艱難險阻,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唯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讀詩歌,更容易掌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學討論。
(問題:在大家朗讀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給你的感觸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詞你覺得寫得最好?為什么?請大家思考,并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看法。)。
為下節課深入的學習做準備。
繼續加強詩歌與學生實際的情感鏈接。
六、作業。
1、字詞練習
2、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寫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板書設計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山:困難挫折
海:理想目標
困難——艱苦奮斗——理想境界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培養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悟課文所表達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現勞動人民的純樸可愛和懷念社戲的關系。
難點:
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的理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多媒體播放《童年》MTV
師:一首輕松活潑的歌曲,把我們帶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社戲》,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2、簡介作者魯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學生輕聲跟讀,熟悉課文內容。
2、解決課文的生字詞。
3、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
4、文中的“迅哥兒”是魯迅自己本人嗎?
三、理清文章層次:
1、思考:本篇課題為《社戲》——主要敘寫“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時,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由此可見小說的中心情節是“看社戲”但是除了看社戲以外,前前后后還寫了哪些活動?(提示:請同學們注意開頭和結尾的內容)
明確:
“看社戲”——中心情節〔詳寫〕
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的鄉間生活。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開頭
六一公公送豆——結尾
2、既然中心情節是“看社戲”。那么,圍繞這一中心又寫了幾件事?
明確:看社戲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趙莊看社戲
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3、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涵。
思考:本文課題《社戲》,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又不多,我們是否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你同意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感悟。然后組內推薦一位代表全班交流。教師以平等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
2、對批注進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風趣幽默的語言。
3、感受科學研究者專注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對動物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默讀文章,運用互評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風趣幽默的特點,形成表達完整的語段,并能夠獨立按要求做批注。
一、導入
進入初中后,我們的閱讀質量有了飛躍性的提升。看到大家越來越多地沉浸在書香之中,老師非常欣慰。周末期間,很多同學都閱讀了《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書,現在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讀書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白板操作)生簡要介紹:
1、作者勞倫茲;
2、《所羅門王的指環》;
3、精彩片段朗讀和賞析。
這個片段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其實這本書里有意思的片段非常之多,我們的課文亦取自此書的精華之一,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動物笑談》吧!相信大家會有更深的了解和體會!
二、閱讀課文,提出問題
1、請大家默讀課文,圈點勾畫。并思考:要學好這篇課文,我們需要弄清楚哪些問題呢
(6分鐘,生閱讀勾畫課文)
2、生根據閱讀及理解的情況,自主提出需要學習的問題。
(經過開學以來的學習,以學生自學能力,大致提出的`問題類型應該是圍繞“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和“為什么寫”這幾個板塊。)
3、生提出問題,師當堂板書:
生1:本文的題目————動物笑談如何理解
(由于該題目比較簡單,學生已可以回答,所以直接提問并明確《動物笑談》的題目含義——談論與動物有關的趣事,及題目的作用。)
生2:勞倫茲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
生3:文章寫了哪些趣事
生4: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生5:作者是怎么寫這些與動物有關的趣事的
4、整理排序:我們應該先解決什么問題為什么
明確:先解決生3的問題“寫了哪些趣事”——應先分析“寫了什么”,再考慮其他。
三、問題化學習:概括事件
1、迅速閱讀文章,概括“有趣的場景”。
要求:
(1)語言準確簡潔;
(2)突出“有趣”。(生速讀勾畫,師巡視指導。)
2、生分別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四個有趣的場景。師適時點撥引導,生相互補充。
明確:學母水鴨叫聲,屈膝爬行;
為喚回可可,在公眾場合模仿鸚鵡難聽的鳴叫聲;可可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整整齊齊各排一堆;可可把鮮艷的毛線纏到門前的檸檬樹上。
3、思考:作者對于這四個場景,用的篇幅筆墨是一致的嗎明確:有詳有略,作者根據行文的重點和主旨決定詳略。
四、問題化學習:品味細節
1、接下來解決哪個問題為什么
明確:應該學習“作者是怎么寫這些與動物有關的趣事的”——進一步應解決“怎么寫的”。
2、作者是如何活靈活現地展現這些有趣場景的明確:細節描寫
3、自主學習:再讀課文,尋找喜歡的細節描寫,并進行品味賞析。
4、小組討論交流及展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共同賞析,分享交流成果。
(約三對學生上來合作讀、賞喜歡的細節,并操作白板進行批注。)
五、問題化學習:語言風格
1、能活靈活現地展現有趣的場景,作者自身的語言素養也是功不可沒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勞倫茲的語言風格。微課:勞倫茲的語言風格
明確并板書:清晰干凈、生動傳神、富有幽默感。
2、針對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你還能找出文中的其他語句來進一步證明嗎
六、問題化學習:探究作者及拓展延伸
1、不管多么尷尬的場面,作者都能一笑置之。什么樣的作者才能寫出這樣生動而幽默的語言
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勞倫茲是個怎樣的科學家從哪看出生思考并明確:熱愛動物、獻身科學
2、思考:學習本課,我們可以受到什么啟發
明確:我們要平等對待和尊重其他生命。越走近自然,才會越熱愛和敬畏自然。
在這一點上,勞倫茲的體會是最深刻的。3、生齊讀勞倫茲的話:
“你對大自然知道得越多,就會更深刻、更持久地為它的真相所感動。”
——康拉德·勞倫茲《所羅門王的指環》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梳理和回答,學會了概括內容、品味細節,并由文及人,探究了作者的語言風格和精神境界,還收獲了思想啟迪。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以這種問題化探究的形式來走進每一篇課文,相信一定會有更長足的進步!
八、課后作業
1、課后練筆:寫一個與動物相處的場景(模仿勞倫茲的語言風格)或寫寫本課的讀后感。
2、拓展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第五單元優秀教學設計6
【學習目的】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認知)
2、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能力)
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能力)
4、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重難點】
1、重點:
⑴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⑵ “山”、“海”的象征意義。
2、難點:
詩歌的主旨的明確。
要解決好這兩個學習重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材分析】
詩歌在表達的主題和感情上往往顯得豐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賞和理解上的因人而異,但我們不能就此忽視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邊》主題相當集中、明確,表達的是信念與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義。如果片面強調個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現的偏差于不顧,反而不能真正達到欣賞詩歌的目的。所以在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個性發揮的空間時,教師也要注意有藝術的引導,以期不會在開學初就給學生一定的“傷害”,這將不利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真正貫徹,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確與個性的感悟處理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設想】
一、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
“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相互質疑。
二、媒體設計
第一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海》。
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在課文句子中劃出詞語,明確詞不離句。查詞典,明確認知上有困難的詞語的意思和讀音。
讀課文做到字正腔圓、順暢流利。
2、整體感知:
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
⑴詩中的“海”和“山”蘊含著什么意思?
探究學習:
詩的第一節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海”和“山”。
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總之詩歌意蘊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以上探究內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⑵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么語氣?并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探究學習:
第一節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為主旋律。
重點練讀語句:
(生四人討論,各組合作學習,擬朗讀處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處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語、聲音由平漸高語速由慢漸快;三、四行語鋒陡轉、語氣加強、肯定堅決、語速急緩交錯;五、六行語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渾厚轉為高亢響亮再轉為低沉減弱,要讀出對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們啊……照亮你的眼睛”語氣漸強,應讀得鏗鏘有力,最后一句應該上揚很高。這段寫出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聲音洪亮、慷慨激昂,讀出這種喜悅!個別示范后,全班齊讀。
總結: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處理好。看來這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齊聲朗讀課文)
3、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布置作業
1、語言訓練:
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對不理解的語句質疑。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喜歡的句子,豐富語言,積淀語感。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研習課文
詩的語言是非常新穎、凝練、含蓄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把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一起討論。
1、自主閱讀。圈劃批注。
2、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課文悟讀:
⑴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提示:“鐵青”詞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根據語境,應選擇盛怒時人的臉色。這里用來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傳神地表達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嚴與無情以及我的沮喪的心情。這句詩言簡意豐,語言既形象又生動。詩人慣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⑵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備問: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這句讀一讀。
學法指導:抓住關鍵詞語細加品味,細微處有無限煙波。
⑶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
提示:細加品味“在遠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濕”。這里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追求的巨大意義。它給人以艱苦奮斗的內驅動力。即使漫漫旅途布滿荊棘,只要堅信遠方有海在為你暄騰,你將充實而有活力。雖然渴望實現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屢敗不餒執著地為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終的強者。
讀法指導:關鍵字詞在朗讀時要做突出處理。平時要多提高語言感悟力多揣摩發現!
⑷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抓住關鍵字詞“不停地”、“無數座”、“一次次”、“終會”等。理想境界的實現最終是屬于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為達不到預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盡棄,躑躅不前。理想的實現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會讓你陷入失望的深淵。只要執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會不期然給你驚喜,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這環節品味與朗讀的結合,課堂氣氛活躍、輕松但不失緊張)
3、深入理解詩的內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師生對課文內容相互質疑。
三、體驗與反思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從這首詩中感悟到了什么?并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與同學分享。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首詩我們已深深懂得:要見到山那邊的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業
1、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2、課外薦讀冰心哲理詩: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3、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海)
重重困難理想境界
不懈努力
讓好詩陪伴大家一起成長!
【教學反思之學會傾聽,提高效率】
本課實際上共上了三個課時。在設計上側重于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自主質疑、合作解疑、探究學法方面有了初步嘗試,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課堂。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為提高課堂的效率,務必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師生、生生之間的立體傾聽、對話習慣得想辦法落實,只有這樣才能集思廣益,讓學生在欣賞同學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或反駁或補充的過程中思維反復碰撞,提高藝術修養和鑒賞水平。這種學習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得逐步培養學生。我相信只要我提高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下次表現會好些。
由于經驗問題,對現代詩歌的教學總體感覺較迷惘,總覺不能整體把握現代詩歌教學之網。網中之點,點點連成一個系統的詩歌教學之網的想法只能縈繞于心,求解之法暫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