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記實報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登月成功后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于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和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后半節重點討論課文最后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激趣,引人課題。
教者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有條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錄相資料。先簡要解說圖片內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是怎么得來的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或是通過人造衛星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習詞語,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抬起頭筆直地站著。
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指名學生用上列詞語造句。
三、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指名學生回答第1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升空前的準備(3、4)升空前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一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第2題,其他同學在書上作好標記。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
③樹立登月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⑤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提問: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提問: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四、組織討論: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第1題。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第2題,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稍作歸納。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其他成果嗎?讓學生談談,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2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等詞語。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并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德育目標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方法
1、快速閱讀法。
2、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及膠片、月球地貌的圖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制作(關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于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么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么?
⑤采用什么順序記敘了什么過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1)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3)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并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4)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3)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準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復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么?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明確:
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
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2)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么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并朗讀、評析。
(3)探究3:齊讀最后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巖、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四、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準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查閱。
2、各興趣小組將搜集到的制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1)星空奇觀。
(2)月球之謎。
(3)中國航天。
(4)登月計劃。
(5)阿波羅之旅。
(6)登月圖集。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后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做好筆記。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歸納能力及篩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進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維,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堅信有夢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實現。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處理信息的能力。
2、激發學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奧秘的興趣,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秘密,相信只要有夢想最終就可以實現。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為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課文:
設計導語:
簡介我國三步實施的“嫦娥奔月計劃”(繞、落、回)。
(尋夢的)鳥兒飛過天空,沒有留下痕跡,卻在人類心中喚起亙古不變的夢想(嫦娥奔月、敦煌飛天)。中華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飛天夢的民族,追尋著夢想,我們已經在奧妙無窮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跡。伴隨著不懈的追求,憑著智慧和勇氣,人類已經把登上月球這千古神話變為了現實!30幾年前(1969年)三位人類的精英已經將足跡踏上了月亮,今天,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探尋──《月亮上的足跡》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梳理人類登月這一故事梗概。
時間: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點56分20秒)
地點:美國佛羅里達州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事件: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月
2、要素中,哪一點最富于變化?
──時間要素
3、用一句最簡明的話表述文章內容。
(1969年美國三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四、再讀課文,交流合作:
1、再讀課文,依據富于變化的時間要素,小組同學共同用文字完成“宇航員登月流程示意圖”。(快速獲取信息。)
2、小組交流:
(1)準備升空
↓
1969年7月16日
↓
加燃料吃早飯登上飛船
↓
飛向月球
↓
當地時間9點32分點火騰飛
↓
每秒6.8公里──每秒7.67公里──每秒10.5公里
↓
19日晚上8點33分,飛過月亮與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
7月20上午7點32分,登月艙開始降落。
↓
登月成功
↓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降落月球
↓
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登月里程碑
↓
開始工作……
↓
返回地球
↓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
(2)整個過程歷時195個小時,漫長的過程,卻能寫得有條不紊。(詳盡的時間變化,精確到秒;嚴謹的科學態度,數據精確。)
(3)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了哪些足跡(做了哪幾件事)?
討論明確:
①檢查登月器;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
③樹立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
⑤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
⑥安裝激光儀;
⑦安裝月震儀;
⑧插星條旗;
⑨和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五、品讀課文,深入領悟:
1、登月成功,僅僅是美國人的驕傲嗎?
科學無國界。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驅們,成功固然是英雄,失敗也是英雄,是他們駕馭著人類的'夢想,足跡踏上了月球。五百多年前的明朝,一個叫萬戶的中國人第一次用火箭嘗試了飛天──生命換理想!三位美國宇航員的成功代表人類的成功,這是人類的文明。正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2、我們中國在邁向太空方面,為世界做出了哪些貢獻?
(交流我國航空航天方面成果,了解我國幾位航天英雄。)
六、拓展延伸,聯想與想象:
聯系《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七、課堂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四十年,而我國也在實施奔月計劃,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今天,我們創造夢想;明天,讓夢想燃燒,讓人類的足跡遍布宇宙!
八、板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
朱長超
一(1——2):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二(3——15):評說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三(16——18):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①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 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1.新課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2.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3.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4.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②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并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并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5.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 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④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6.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7.延伸練習
①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② 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在寫作中盡可能地使用。
○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登月成功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想像能力,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本文敘順序和記敘文的要素。
2.迅速掌握文章內容。
(二)能力目標
1.掌握快速閱讀技巧。
2.了解文中的航天知識。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鼓勵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2.啟示學生向航天員學習,培養他們勇敢、鎮定的心理素質。
重點難點
重點:
1.訓練學生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
2.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難點:
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二、學情分析
(一)我們的學生雖然不具備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愛動手、動腦,缺點是思考不夠深入。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分組學習,通過課堂討論達到知識互補,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二)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后半節重點討論課文最后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由嫦娥奔月的.傳說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整體把握課文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人類登月的過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談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遷移
近幾年,中國的探月、登月計劃受到世人的關注,但依然掩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中國人何時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腳印,在這里插上鮮艷的五星紅旗?何時建立月球基地?這都成了許多人急切想知道的問題。
浮出水面的登月計劃
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探月工程的計劃,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20xx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插入視頻
設想一下,如果你有能力成為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你會在月球上做些什么呢?
(五)總結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我相信同學們的夢想有朝一日定會實現。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
(六)作業
1、為了讓學生了解整個登月的過程,讓學生用手繪制一個登月示意圖,并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到投影儀上展示,讓學生自行講解整個登月的過程。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 、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為題,全班同學每人輪流寫一段話,在班上進行交流,進行故事接龍。
四、課堂小結
本文的教學設汁,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實踐了看、聽、讀、說、想和畫的綜合能力,使書本知識和生活世界溝通起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并積極參與活動,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6
教學重點
1、快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借助關鍵詞句準確地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將從網上下載的一篇“北京中學生將‘飛’火星”的新聞報道播放給學生閱讀,以此導入對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熟悉課文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給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反映人類首次登月過程的錄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直觀印象。
教師通過“文件傳輸”將課文內容傳輸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在閱讀中獲取課文信息,提取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要求,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圈點批注,并用自己的話對課文內容要點進行概括。
三、課文教讀
教師通過“集體討論”功能,提出討論題。例如:
①課文可分成幾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②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③宇航員登上月球做了哪幾件事?
④課文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
⑤登月有什么意義?
⑥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⑦文中的數字有什么作用?
⑧你對課文最后一句話如何理解?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自由。每個學生都可以針對討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供教師和其他學生觀看。
教師用“廣播教學”播放幻燈演示課件,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分析。
四、課堂練習
教師應用電子教室的“電子搶答”功能,發布課堂練習題。例如: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答案是“可望而不可即”)。
學生可以進行搶答,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發表的答案將顯示在題目的下面,而其他學生不能再進行回答。一題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新一輪搶答。
五、自主探究
教師提供北京天文館、月球和登等網站的網址,讓學生自主登陸網站,瀏覽有關內容。
應用“虛擬光驅”功能,教師提供光盤《小天使少兒科教系列——科技篇》中的錄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觀看。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的電腦屏幕進行監控,以保證娘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進行引導。
六、課后作業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發布作業課后題目,要求學生寫一篇想象。例如: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作文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版面和美術編輯,統一以電子文本格式上交,供教師進行批閱。如時間允許,教師可選擇寫得較好的學生作文讓所有同學在自己的電腦中進行閱讀欣賞和進行修改。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并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3、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4、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方法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容要點。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于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報道充實有關細節,培養探索太空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訓練學生快速默讀文章,用圈點勾畫和記錄摘要獲取要點信息、概括課文內容。采用現場報道的形式,報道登月的全過程以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伴著這熟悉的兒歌,我們不知不覺中走過了孩提時代,的確,如洗的碧空、如盤的圓月有著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豐富的內蘊盡在神話傳說、文章詞賦、民風民俗之中。長舒廣袖的寂寞嫦娥、吳剛砍伐月桂的坎坎之聲,無不誘惑人們去設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終于在1969年的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伴著阿波羅11號”——太空雄鷹而展翅飛落月球,今天,讓我們在朱長超的引領下去重溫那一刻。(板書文題、作者)出示學習目標。
二、預習檢測
1、小組長檢查字詞。
2、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飛船升空前的準備、飛船飛向月球、登月艙登月成功、飛船返回地球四個階段。
3、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2)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
(3)樹立登月紀念碑;
(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通話等。
三、快速閱讀,合作交流。
1、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實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再次瀏覽文本,小組合作畫一張登月全過程的示意圖。
登月全過程示意圖時間事件進展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20日上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
2、小組合作,分為四個大組,以記者的身份撰寫登月過程新聞稿。班內展示報道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全過程。(教師給予點撥,學生報道結束給予)
四、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精彩朗讀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評價登月意義的話:“這一小步,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你對此有何理解?
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回答,教師稍作點撥:“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實的闡述。但這一小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說明現代科技已經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邁進宇宙的步伐將更堅實更長遠。
2、195小時的登月探險,為什么在不長的篇幅里就能把它敘述完,這有值得借鑒的技巧嗎?
本文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哪些不重要的內容略寫了?)
我們總結,如何把復雜的過程敘述的完整清楚?
順序不能亂,如果有階段時間,把各階段時間注明,重要內容詳寫,不重要的內容略寫,甚至不寫。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能反應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有代表性的圖片,學生加以想象進行寫作。
假如你成為中國第十代宇航員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六、課堂小結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8
預習作業:
1、熟悉一下課文,摘錄自己在讀書中發現的疑問。
2、根據課文中提到的時間,把登月過程列成一張表格(包括時間、事情)。
一、導入: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里,如果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讀出來的就只能是書呆子而不是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作為真正的現代讀書人,當然應該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今天上課前,老師就想先考一考大家,看看我們班級里有多少同學是真正“事事關心”的?
老師的問題是:你知道在XX年10月這個月份里,中國大大小小的媒體報道中最熱點的新聞是什么嗎?(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首次載人航天成功。)
邀請大家一起再回顧一下“神舟”五號發射的全程錄象——約4分鐘。
導入到課文學習。
二、小組合作,理清內容:
1、小組內交流預習時自己設計的表格,并互相補充完整。
2、把這些事件進行“合并”,看可以把登月過程分成哪幾個大的階段?
三、配合圖片深化內容:大家最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是哪個階段?
選擇其中學生感興趣的階段詳細了解,另外的則略過。
注意各個部分深化時運用不同的方法:
1、“準備階段”:
1)課文寫到了哪幾個方面的準備?(火箭發射架、宇航員)
2)仔細觀察圖片“火箭發射架”,填完整描寫的火箭發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一樣。
3)看圖片“宇航員”,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他們嗎?
2、“升空階段”:把“阿波羅11號”飛船升空后去往月球的過程畫一張簡單的示意圖。
3、“登月階段”:大聲自由朗讀,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兩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些事情?——用動賓短語的形式進行概括。
4、“返航階段”:“對接”圖片簡要說明。
四、“意義”探討:
為了登月,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你覺得值得嗎?意義何在?
——先請同學說,然后一起讀“課后研讀”的練習二,幫助同學理解。
——總結人類登月的意義:
①人類智慧的結晶
②科學探索史上的巨大飛躍
③探索外層空間的嶄新起點……
五、拓展和延伸:小組合作設計一個“登火星計劃”。
——提示:可從登火星的最佳時間和路線、生存裝備、實驗考察的內容等方面選擇一項。
——如果制定的速度較快,在課堂上交流幾組的計劃。
六、通過學習,是否把預習中發現的問題都解決了?是否有新問題產生?
(1)科學書上說的登月時間和我們課文中的時間不同,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2)在返航時,宇航員把登月艙甩在太空,你認為這種做法合適嗎?舉出你的理由來。
(3)直到今天,還有些人說美國人登月是個“騙局”,因為在那些照片上發現了很多疑點,你怎么看?
(4)……
七、總結和作業:
一堂課的結束不是“結束”,而恰恰是我們新的學習的開始,希望大家在課后,能繼續發揚科學探究的精神,去解決學習中不斷發現的新問題,好嗎?
作業:課外找資料繼續探究月球奧秘,準備“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反思:
與其說這是篇語文課文,倒不如說它是一篇介紹登月事件的科普小品更恰當。因此在這節公開課的整個準備過程中,有兩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如何才能在教學中上出語文課的特點來?如何才能把新課程的理念貫徹其中,真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經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挖掘,最后決定把著眼點放在以下三點:第一、在教學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精神、科學探究的興趣;第二、注意與科學學科的整合和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技大事;第三、讓他們明白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并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
從整個教學的過程來看,預先定的目標能基本達到,學生一頭的反應也不錯。
考慮文章比較通俗淺顯,所以教學中沒有在文本研讀中花太多的時間,只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先把課文內容理清,在課堂上利用第一次小組合作進行交流和小結;在接下來的“登月過程”的深化中,根據學生感興趣的程度選擇其中兩個部分進行了稍微詳細的解析——其間注意對學生的一些語文能力(分析、理解、概括、學科整合……)提出要求和進行培養;后面對“登月意義”的探究和設計“登火星計劃”,可以說是對學生傳統學習習慣和方式的挑戰,因此花了些時間,應該也是值得的。之所以把一般老師習慣放在教學中間的“問題探究”放在最后,則是考慮到與本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的配合、以及最終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課堂的結束并不等于學習的結束,恰恰相反,它往往是新的學習的開端。我們總是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再解決……”,鼓勵學生養成刻苦鉆研、深入探究的科學精神。總體上采用的是“框架式”結構,便于靈活機動地根據學生的動態組織教學。
當然,沒有一堂課是沒有遺憾的,我們不也是在這樣那樣的遺憾中逐漸成長、成熟的嗎?認真反思一下,自己覺得主要還有兩個問題值得繼續探索:
1、像這樣在課堂教學最后把學生的問題全部“還”給學生,對好的同學可能確實是提供了更多的探究話題,但是對于普通或者更差的同學來說,會不會這些問題從此就被“塵封”了?是不是在課堂上討論解決更好?如果是那樣,放在哪個環節中更合理呢?
2、從整堂課的反應來看,雖不如專家所夸獎的那么好,總體上還差強人意,但是自己上完課后的感覺仍是把“我”放在首位,學生一頭還放不開。固然有公開課的壓力和借班上課的因素在作怪,但是追根究底,還是理念上沒有能真正做到“投胎換骨”,還不能真正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來更開放地組織教學。
初一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9
一、設計思想:
本課是一篇比較簡單的自讀課文,全文除了登月知識比較抽象以外,其它如文章的思路、結構、語言、寫作方法、說明方法等方面都沒有什么技巧,因此在這些方面教師不必花太多時間去講,而且本文也是一篇自讀課文,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后,因此設計為學生自主探究登月知識的學習課并重點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課件制作簡單明了,其中的幾幅圖片或視頻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登月的過程,把抽象的科學知識化為可視的形象,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也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了解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過程及相關知識;理解人類登月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德育目標:
1、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培養勇于探索、自強不息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設計:
教學重點: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了解有關人類登月及其它相關知識,從而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人教版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科學探索方面的內容,其設置目的有:
1、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練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學會快速閱讀文章。
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
五、教學過程及課件操作設計:
(一)導入(點擊鼠標,出現《月圓月缺》動畫)
講述:同學們,你們看,這明月多么皎潔!它時圓時缺,引起人們多少神往!(點擊鼠標,出現圖片)大家看這張圖片,畫的是嫦娥奔月。傳說嫦娥為了抗拒壞人,吞下了兩顆不死藥,飛上了月亮,從此,與她相伴的只有一棵桂樹,一只玉兔。這個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對月球構造的一種非常朦朧的認識,也可以說是人類最早的登月向往。人們多么希望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終于有一天,月亮上有了人類第一個足跡。人類是怎么把自己的足跡留在月亮上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長超的記實報道《月亮上的足跡》。(點擊鼠標,出現本課件的封面)請大家翻到課本78頁。
(二)整體感知(目的: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提出要求:
先請同學們標好自然段序號,然后速讀課文。本文約有XX字,按照500字/分的速讀要求,應在4分鐘內看完,大家有信心嗎?
2、學生速讀(4分鐘左右)
3、搶答下列各題:(目的:通過回答上述題目,既訓練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又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在搶答中形成本堂課的第一個高潮。)
(1)人類在什么時候首次登上月球?
(2)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首先踏上月球?
(3)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4)本次登月中的火箭和飛船的名稱各是什么?
(5)人類第一次登月探險歷時多少小時?
1、教師用一個問題小結: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點擊“返回”,回封面)
(三)重點揣摩:(目的:通過重點揣摩“飛船升空”和“登月”兩個環節,加強學生對登月過程的理解,同時完成“能力目標”1、2。)
教師講述:本文介紹了美國三位宇航員登月的全過程,那么,這個過程體現在哪些段落呢?你能把這個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嗎?(在封面上點擊“重點揣摩”,出現題目1)
1、登月的全過程分哪幾個階段?(目的:訓練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教師講述:大家看這四個階段,你覺得哪些是最精彩的部分?下面我們就重點學習這兩個階段的內容。請大家精讀5—10自然段,完成2、3題。(點擊鼠標,出現題目2、3)
2、劃出表明飛船飛行路線的句子。
3、畫出飛船向月亮進軍的路線圖,并作簡要說明。(學生畫的路線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口頭表達能力。)
學生討論后(大概三分鐘,視當時情況而定),請小組派出代表回答上面第一個問題。再請小組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路線圖。
最后教師利用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登月軌跡圖可以放兩遍,播完再次點擊即可。)
(點擊鼠標,出現第4題)
4、借助資料了解登月過程。(目的:幫助學生了解登月過程。)
(1)播放“飛船升空”、“火箭脫落”兩幅視頻,幫助學生了解“飛船升空”的內容。
(2)演示“登月”的三張圖片。(課件上1至3個數字分別代表上述視頻或圖片,點擊即可,播完后點擊“返回”。)
(上述兩題教師不做講解,讓學生從書上找出相應的文字或用自己的話分別進行說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3)略提到宇航員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上面寫著“……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美國人為什么不寫“我們美國人……”?(目的:讓學生理解科學無國界的道理。)(點擊“返回”,回封面)
(四)拓展延伸:
1、去年,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地進行了我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為我國的探月計劃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大家知道我國的探月計劃最終目標是什么嗎?假設你有一天居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月球基地,你能把它畫出來嗎?(如果學生畫不出,即展示想象畫,讓學生說說想象畫的內容。目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2、從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以后,人類又五次成功登上月球,不久的將來,人類還要將足跡留在火星上,想一想,人類為什么能獲得這么大的成功?(目的: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尤其需要有奮斗不息、堅持不懈、團結協作甚至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在屏幕上打出相應的文字)
3、教師總結:
但是,科學永無止境!(隨意點擊,出現“太陽系”圖)大家看,這是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但它只是銀河星系的一個成員,銀河星系里,至少有一千億顆星星,目前我們知道,宇宙里大約有30億個星系和無數星際物質,而它們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把沙子。
(點擊“太陽系”圖外部分,出現“月球上的足跡”圖)
同學們,這就是人類留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它告訴我們:科學就是力量!在這浩渺的宇宙當中,藏著無數的奧秘。只有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以后才能去探索宇宙的奧秘,攀登科學的高峰!愿我們的同學努力學習,將來把足跡印到火星甚至其它星球上去!(目的: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點擊“返回”,回封面)
(五)布置作業:(點擊封面上的“布置作業”)
作業:(選做題)
1、想象作文(或想象畫):假如讓我開發月球;
2、搜集與月亮有關的故事、詩歌、散文或歌曲。
(必做題)用本課“自讀提示”下的詞語寫一段完整的話。
六、作業設計:
本作業分選做題和必做題兩種,在選做題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或愛好選做其中的一題,從而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必做題則是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
七、課后點評:
1、導入部分較好,能充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中課件開頭的歌曲在正式上課前播放,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但動畫《月圓月缺》中月缺時的圖片不夠細致;
2、“整體感知”部分設計為五個小問題,既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體現了短小精悍的原則;同時以搶答賽方式回答問題,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3、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了登月的過程上,同時又把其中的“飛船升空”、“飛船脫落”、“登上月球”設計為重點內容,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突出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4、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機會較多,如小組討論活動,動手畫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路線圖并到臺上演示及學生上臺更正其錯誤,學生看視頻和圖片自己分析“飛船升空”、“飛船脫落”、“登上月球”三部分的過程,學生上臺對照想象畫展開想象和分析的過程等,從而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5、作業部分給了學生極大的發揮空間,學生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水平高低來選做作業,同時必做題中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本課的新詞匯,注意到了基礎和能力的共同訓練;
6、學生上課氣氛活躍,發言積極,特別是在想象畫部分,很多學生的想象引起了同學的陣陣掌聲;
7、課件中的交互不要做成直線式,第三部分“拓展延伸”中,“太陽系”圖后少了一個按鈕;課件封面上應該加上“退出”按鈕;
8、課堂上高潮很多,如搶答賽是一個小高潮,動手畫路線圖是一個高潮,看視頻是一個高潮,看想象畫展開想象是一個高潮,但教師進行教學總結時,未能掀起一個新高潮,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遺憾。
附: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媒體設計
導入動畫《月圓月缺》、圖片《嫦娥奔月》
整體感知文字材料:搶答題
精讀揣摩:
1、登月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2、劃出表明飛船飛行路線的句子。
3、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路線圖,并簡要說明;
4、借助視頻和圖片了解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過程。
文字材料:
動畫:登月軌跡圖
“飛船升空”、“火箭脫落”兩個視頻
“登上月球”三幅圖片
拓展延伸:
1、你想象中的月球基地。
2、人類為什么能在科學上獲得這么大的成功?
3、教師總結
文字材料、圖片
布置作業
分選做題和必做題。文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