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于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后,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么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云際。”
2.這一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致的工筆畫,這里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于“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后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2
草原散章
1、課程及學生分析:
1.學生分析:八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能夠判斷一般的修辭手法,前面的課程中也積累了描繪或評價景色的詞匯。在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下,應該可以完成目標明確的閱讀任務,表達自己的個性化感受。
2.課程分析:《草原散章》是本冊語文教材三個寫景單元中,寫邊塞風光的對比閱讀篇目,在不做對比的情況下,草原風光對同學們來說應該是全新的視角,因此我把它排列在游歷祖國山河的第三站,借旅游的情境引導大家步步深入,領略楚楚筆下草原的別樣風情。
2、教與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能有感情的朗讀優美文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分片段賞析景物的特點,學習相應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想象美和自然美,嘗試創作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對大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培養健康純潔高尚的情操。
3、教與學重點:
有選擇的閱讀文段,自主合作完成景物特點概括,體會運用各種修辭表現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4、教與學難點:
能夠在體會文章語言美、畫面美、想象美的基礎上嘗試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美的個性化感受。
5、教與學方法:
1.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導閱讀、組織討論、互動評價等。 2.學習方法:自主瀏覽閱讀、激情朗讀、合作交流展示、自主創作等。
6、課時預設:1課時
7、教學過程及環節:一陪你一起看草原1.情景導入:
我們曾跟隨徐志摩登上泰山,領略過旭日東升的壯美,也同詩人于堅一道感受了黃果樹瀑布撲面而來的雄奇。今天讓我陪同大家進入游歷祖國美麗河山的第三站,去廣袤的大草原上策馬揚鞭。
1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草場,呼倫貝爾大草原,這里聚居著號稱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這個民族的人民和他們生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自由作答)2.引入作者作品:
有一位旅行者,她用女子特有的細膩和柔情,把草原描繪成人間天堂。她就是當代女作家楚楚,她筆下關于天堂的畫卷名叫《草原散章》。
二、陪你一起讀草原
(一)掃清障礙,策馬游覽
一瞥
曇花
搭訕
黔貴繁衍
孿生貯蓄叨擾心旌搖蕩
恣情率性
躍躍欲試肆無忌憚
捉襟見肘
引吭高歌
(二)瀏覽全貌,美景掠影
1.各位游客,短短的時間里您看到了哪些景致?(帶上修飾詞)看——胖草、矮云、笑花、薄虹、小水
2.你用這樣的詞修飾過類似的景物嗎?這些詞大多數是用來修飾什么的?(人或動物)可見作者把它們當成人或動物來寫,從修辭上我們把這樣的寫法稱為——擬人、比喻。能將A物的某方面特征與B物相聯系,需要我們調動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想象或聯想)那就讓我們來閱讀楚楚是如何調動想象力去描繪草原景色的。
(三)線路篩選,精致游覽1.草原的'靈魂——胖草(1)明確閱讀任務:
描寫角度:形狀、氣勢、顏色、性格特點:分布廣、顏色新鮮、純凈、靈醒、自由寫法(修辭):想象、比喻、擬人、對比、
情感:向往不受污染,不被人為雕琢的自然美,表達對純凈自然的喜愛和贊美。(2)邀請學生配合朗讀。(2—6自然段)(3)簡單交流展示成果。(邊展示邊小結)2.草原的盛裝——四選一閱讀
(抽簽選擇,決定游覽線路。仿照“胖草”片段閱讀方法自主合作完成閱讀)(1)自由閱讀所選片段。(2)小組合作完成閱讀任務。
2(3)展示合作閱讀的成果。
三、陪你一起唱草原
如果說楚楚筆下的景物描寫如詩如畫,把我們帶到了天堂,那蒙古人民的長調牧歌就是溝通人間和天堂的橋梁。我們來聽聽長歌的情韻:1.請男同學讀其中一段。聽——長歌
2.總結長歌的特點內容:自由、樸素、不修飾、質樸愛情、親人、家園、(遠客)
3.播放演唱騰格爾的《天堂》,感受牧人歌曲中的暖暖深情。(愛草原愛家鄉)4.作者在可人的美景和悠揚的長歌中寄托著怎樣的情感?
5.小結思想感情:熱愛家園,熱愛草原,熱愛自然,追求美好,積極樂觀
四、陪你一起繪草原(朝戈的油畫作品轉換)
1.拓展訓練:藝術是相通的,美文、牧歌、繪畫,都可以抒發我們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就讓我們用文字、顏色,或者聲音來表達你游歷草原后的心情。
文字示例:那如眸的小水,讓我感受到草原的珍貴,我愿變成水畔的泥土,去貯蓄供花草茁長的養分。
2.游覽心得:描繪校園,模仿創作《校園散章》。
溫馨提示:(1)捕捉有特點的景物;(2)用片斷描寫的方式;(3)展開想象,運用修辭;(4)捉住靈魂,寄托情感。
五、板書設計(胖)草----(矮)云----(笑)花----熱愛自然(薄)虹----積極樂觀(小)水----(長)歌----反復閱讀《草原散章》及其一些經典的教學設計之后,我并沒有完全被束縛住自己的創新思維。作為一堂同課異構的公開課,要做到求實的前提下求新,我想到了片段式散文的核心——情感的重要性。于是我將看似彼此并列的六個意象做了歸類調整,以“看”字引導草原的五個景物意象,以“聽”引導“長歌”這一人文意象,以歌解情,把課文的第六個片段作為全文的情感落腳點和
3重心所在,使看似各自獨立的景物片段與文章的情韻聚合,引領學生體會草原美的同時,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
2.在閱讀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語言的質樸。
3.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在閱讀中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語言的質樸。
2.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課前,教師播放圖片,學生邊欣賞邊感受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自主讀書,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題,老師板書課題。
2.學生瀏覽課文,回憶:作者是從哪兩方面來寫草原的。
3.教師小結并板書:景、情
三、品讀感悟,全體探究。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將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畫下來。
2.作者看到什么樣的景色才有了這樣的感受呢?
3.讀中體會作者初到草原時激動、興奮的心情。
4.讀中體會作者既驚嘆,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的心情。
①師創設情境,學生想象“一碧千里”的畫面。
②找一找還有哪些句子使人感到一眼望去都是綠的?
③品讀四句話。相機引導學生體會比喻的形象;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并想象那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
④體會“并不茫茫”。
5.師小結: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讓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風光。
6.默讀2—5自然段,畫一畫讓你感受到“人情美”的句子。
7.聽音效,想象畫面,感受盛裝迎客的“人情美”。
8.品味語言感受“人情美”的同時,體會語言的質樸。
四、拓展延伸,語文實踐
1.教師導語過渡后,出示:
夕陽西下
難忘那;
難忘那;
難忘那;
難忘那;
......
2.學生每人寫一句,然后四人一小組合作完成一首小詩。
3.學生深情吟誦小詩,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六、布置作業,延伸“美”
1.背誦課文的一、二自然段。
2.搜集有關草原的詩、詞或文章,讀一讀。
板書設計
景
情景交融
草原美
語言質樸
情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4
設計思想
本文語句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要加強感情朗讀,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設計時注重圖文并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以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草原的美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悟中生情,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初步體會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課堂上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
教學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弄清課文記敘順序,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教學難點
弄清課文記敘順序,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輕松掌握生字、檢查把課文讀生動、讀流利。
2、注重圖文并茂,配以有關草原的圖片歌曲,讓學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樣示范法,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名勝舉不勝舉,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西湖,無不令我們神往,而那遼闊的草原更是個景色迷人的地方,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范讀,出示多媒體課件。(草原美麗風光的圖畫)
你們想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嗎?下面讓老師帶著同學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賞美麗的大草原吧!
(草原離學生太遙遠了,教師配上美麗的多媒體圖畫,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為理解課文作好了鋪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決。
2、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理解課文要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所以這個環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真正地做到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同桌互相每人讀一自然段,檢查字音讀正確與否,讀得流不流利。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學生更有興趣,檢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學的內容。)
四、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理解重點的詞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隨文識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沒那么枯燥。)
五、寫生字
1、請學生在黑板上范寫兩個容易寫錯的“澀”。
2、學生寫生字。(描紅、在生字本上寫一個)
3、學生對照書本自己評析、同桌互相評析,推薦寫得好的讓大家欣賞,說明推薦的理由。
(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激發學生寫字的欲望。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去自糾自查,共同進步。)
六、質疑、總結
(“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閱讀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書設計:
風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
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做些什么事。
3、體會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報告天氣、指明方向,從而體會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三)教法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讀悟悟、自主學習
(四)課前準備:課件、課文重點句板貼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提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草原和鷹,配上音樂《牧民新歌》。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
教師一邊操作課件一邊引敘第一段:當你來到遼闊的大草原,首先見到的往往是鷹……
2、這節課,就讓我們和草原上的鷹交個朋友吧!齊讀課題:草原上的鷹
師激讀:草原上的鷹是多么勇猛呀!再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你想進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鷹嗎?打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碰到不會讀的字做一個記號,也可以先問問同桌或老師。
老師巡視,把課文給學生圈出不認識的`字。(做到生字讓學生確定)
2、老師出示課文,讓學生讀不認識的字。(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不能讀的老師注拼音讓學生讀。)
3、分節讀課文。
①你覺得你能讀好哪段?指名讀一節。
②誰最想鍛煉一下?再指名讀。(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4、你們很會讀書,還想讀嗎?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哪一句話最能看出人們對草原上的鷹有著深厚的感情,邊讀邊劃出一個句子。
5、指名說,并板貼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導朗讀好這個句子,教師隨機評點:老師感覺有點像好朋友了,再讀。
三、讀讀悟悟,體會情感
學習第二段
1、(導)為什么說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嗎?自由朗讀第二段,想一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2、指名說,隨機重點訓練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現了一片黃云,()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手大的冰雹就劈頭蓋臉地打下來。
A、天氣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說,老師出示以上句子。
B、其實天氣變化是有一定先后順序的。請你給這兩個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過不了多久、接著)
讀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么感覺?(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C、天氣的變化不僅快,而且越變越惡劣。
先看圖(配音)感受
看了圖,你有什么感受?請你用書上的一兩個詞語來說一說這時候的天氣情況。(如: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教師馬上指導讀好這幾個詞。
你能通過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嗎?自由練讀整句子→指名讀→評議→全班男同學讀、女同學讀(師點:女同學要是能通過朗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那真的很了不起)→齊讀。
---------------------------
D、第一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為人們預告了這么惡劣的天氣,可以讓人們早做準備,怪不得草原上的人們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會說—學生齊讀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2)你還從哪里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名說,再師生共同學習句子。
A、先看圖,教師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著,多美麗的草原夜色,多寧靜的草原之夜呀!學生齊讀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著,草原上空不時傳來鷹的長鳴,這是它在預告,明天天氣一定晴朗。
(要是學生讀不出來,老師再點撥:要是能再輕一點,老師會感覺草原之夜更寧靜更美)。
B、指導朗讀全段:男女同學分讀“早晨”“晚上”兩部分,特別要注意讀好這兩種不同的意境。
&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6
一、設計思想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通過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在如何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實現語文、音樂、美術等多種課程的交互運用,發現現代技術的優勢,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進行實踐與探索。
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本課的設計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以課內外聯系,學課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4)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等語文素養為歸宿。
(5)以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為情感目標。
本課教學特點:
(1)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培養新一代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口語交際的能力。
(3)作業設計體現開放性、互動性、創造性。
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
(1)對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設計了“自學”環節,準備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視頻、歌曲、圖片等資料,便于學生自由查閱,理解課文內容。
(2)第二自然段配以歡快、活潑的音樂,使學生感受“涌出”,“蹦跳”,“跨”,“追趕”,等詞語的鮮活、靈動。第三自然段配以蒙古歌手騰格爾的《夢》一曲的前奏音樂,使學生在婉轉、悠揚的音樂中意會“回蕩”的意境。
(3)學習資源中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以及有關草原風俗民情的視頻資料是本課的拓展延伸,也正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改革的有機結合。
二、教學目的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三)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三、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準備
網絡教學課件,交互式絡教室。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一)樂曲導入,交流感受
1、小朋友們,喜歡聽歌曲嗎?老師為你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準備了兩首歌曲,請你點擊歌曲按鈕。自于興趣,課前欣賞歌曲,(學生戴上耳機邊聽邊欣賞邊感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欣賞完歌曲,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興趣,創設了一個美麗的匯報)說的太好了!你覺得草原美不美?意境,而且引發了學生的你們知道嗎,草原的早晨更加美麗,想不聯想,自然地導入課文的想去看看?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學習中去。
2、早晨的草原是什么樣子呢?讓咱們一起本環節的設計,充分乘著網絡的快車,到大草原上去看看吧!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請進入第二頁點擊視頻資料“鋪滿新綠的精彩生動的視頻信息,草原”,“涌出圈門的羊群”,“羊兒像朵朵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的白云在飄動”。(學生自主查閱視頻資料)學習方式,從感性上更你能談談自己對大草原的感受嗎?
(二)、初讀課文
1、這么美的草原,作者又是怎樣描寫容做好鋪墊。
2、自主學習生字。
3、檢查學習情況。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草原的.早晨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請看課文第一段。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熟悉課文內容。
2、(教師大屏幕展示早晨鋪滿新綠的草通過“草原的早晨”視原)現在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學生自頻資料地展示,“鞭聲”地由發揮,說出他們的感受。)插入,幫助學生理解“鋪這就是“鋪滿新綠”的草原,滿新綠”的意思,感受草板書“鋪滿新綠”原的“寧靜”,體會“醒來現在的草原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寧了”的情景。把觀察讀書靜、睡著了)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老師放錄音)“啪、啪”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叫醒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傳得很遠很遠,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該怎樣讀呢?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指生讀(如果學生沒有讀出來,老師要進行范讀指導)。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感知本段內容。
2、(老師大屏幕展示羊兒涌出圈門,牧以歡快的樂曲,讓學生感民們追趕羊群的視頻資料。)從“一只受到一幅鮮活、跳動的畫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奔向無邊的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草原。”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內容,體會了課文的意境。
3、(配以歡快的音樂)學生讀課文。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么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結合“灑脫”、“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習體會。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8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
(三)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后讀讀寫寫的詞語。
(二)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在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有遼闊的草原。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身臨其境,處在草原這一特定環境之中,油然產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風俗習慣,又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作者把這些內容都活靈活現地寫下來了。
我們學習的這組課文讀寫訓練的重點是:事物的靜態和動態。我們前面學的《鳥的天堂》和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草原》都是本組課文的示范文。學習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這篇訪問記,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是如何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對事物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寫的,使我們讀后覺得又具體又生動。
(二)學生聽錄音,了解主要內容。
學生聽配樂朗讀錄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
2.草原人民是怎樣待客的?
(三)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回、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七冊《草原》教學設計》。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濕潤物象,使它分出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引申為文學創作中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行為、心理描寫來突出形象的一種手法。勾勒:是繪畫時用線條勾出的輪廓。迂回:彎彎曲曲,來來回回地環繞。迂,曲曲折折繞彎;回,旋轉、環繞。鄂溫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涯,水邊。)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有些詞讓學生互學互幫,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有些詞語留到講讀時解決;有些詞語課后個別解決。)
(五)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么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么?
(可以有三種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并說說每一段段意。同時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綠毯、勾勒、駿馬、奇麗、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涌現。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時看到的景色。疾馳、迂回、灑脫、襟飄帶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歡迎。第4段:蒙古包內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澀、鄂溫克。第5段:斜陽下的話別。天涯、斜陽。)
(七)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1、2段,體會草原靜態的美和主人歡迎客人時的熱烈歡騰場面,加深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理解。
(二)體會文中比喻句的內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關聯詞語的運用。
(四)背誦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體會草原靜態的美和主人歡迎客人時的熱烈歡騰場面,加深對事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理解。
(二)背誦課文第1段。
三、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1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么?分幾層?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寫產生的感想。)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么抓住這些景物寫?
(讀后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群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為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要求學生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涌現,輕輕流入云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感情?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說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關系;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么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在感情誦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從字里行間體會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2、讀出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理解。
3、學習本課寫作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課件引入,激發情趣。
1、以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輕松的走進快樂讀書屋。
同學們,你們喜歡快樂讀書屋嗎?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進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讀書內容,還能展示我們的讀書能力。這節課我們共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七,來欣賞一處馳名中外的天然牧場---錫林郭勒草原,板書齊讀。同學們,你們見過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師的解說伴隨著課件中優美的景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
(師)在那風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條小河潺潺流過,乳汁般滋潤著綠色的大地,300多個大小湖泊幽幽鑲嵌,明鏡般倒映著麗日,藍天,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鮮花竟相吐艷,百鳥爭艷,這就是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
3、從課題入手,學生理解“錫林郭勒”的含義。
(師)錫林郭勒草原位于內蒙古草原上,錫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錫林郭勒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走進課文,走進錫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種方式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全篇內容。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大聲讀,同桌合作讀,分自然段讀,比賽讀等,讀的不通順和含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師)請小組內的同學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認真,非常投入,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并思考: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生)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師)板書
(師)剛才我們是用這些詞語來概括錫林郭勒草原的.特點,你能不能試著有這些關聯詞把這些詞語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
(師)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僅,而且既,又)
三、讀中體會,讀中感受,想象賞讀。
1、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哪個自然段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讀,教師適當指導讀,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朗讀。在讀中體會、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學生展示讀。讀出自己對美妙的自然風光的感受。
(師)你覺得哪里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1)(生)讀“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句
(師)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播放藍天圖片
(生)這里的天真藍呀!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邊!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對它的贊美的語氣來讀吧。
學生試讀
(2)(生)讀“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一句
(師)你們有多大,你們就算是十來歲的孩子,站起來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錫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這么深的草叢中捉迷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多有意思呀!請你讀出其中的情趣吧。
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
(師)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綠滿大地,藍逼蒼穹,這里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綠與藍的印記,而就在這綠與藍之中,閃爍著晶瑩的光,那是什么呢?
(生)湖水
(3)(生)讀“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一句
(師)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見水中的小魚。可以看見水中的石子。
(師)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來說一說嗎?
學生練說
(師)難怪書上說這湖水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那就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想象把這美麗的感受讀出來吧。
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比賽讀。
(師)這么生動的描寫,這么優美的句段,你們想不想把他記住。那我們背一背試試。
你們背的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邊想象一邊背;熟讀成誦;抓住重點詞語。
(師)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共享。
3、略讀第四自然段。
(師)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滿眼都是綠綠的青青的野草,清風一吹,那活潑的可愛的草就會翩翩起舞,好似那綠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寶鏡一般。展現著靈動的畫面,這就是美麗迷人的錫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這里不但廣闊而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邊讀邊想:是因為什么才使錫林郭勒草原成為一個歡騰的世界?
學生練說“因為----所以-----”
(師)居住在草原上的人們幸福嗎?快樂嗎?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自在嗎?那就讓我們帶著這愉快的心情讀出他們的幸福吧。
學生練讀。教師指導讀。分組比賽讀。
(師)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片草原。想象你現在就是那個騎在馬背上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用心讀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課件出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灑,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四、檢查識字
1、師出示一段文字,變色,加點的字是本課的生字。
草原上覆滿了青草,一直鋪向遠方。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清香。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揮舞著鞭子,還有偶爾跑過的黃羊、撒歡的小馬駒,讓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
2、同桌互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再指名認讀。
3、整體齊讀這段文字。
五、說寫景色
1、(師)錫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們心馳神往,那里的野草,湖水,野花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點。那我們的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樣抓住家鄉景色的特點來寫寫嗎?寫寫秋天的景色,可以寫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樹,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愛家鄉的秋天,最愛那一排排挺拔的楊樹。
(師)引導挺拔的楊樹像什么?你在組織一下語言。讀讀試試。
(生)秋天楊樹的葉子黃了,掛在樹上,好像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飄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黃色的蝴蝶。
(師)引導,掛在樹上的,飄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態的樹葉,那想象一下落在樹旁小河里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美麗極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藍蔚藍的,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師)你學會了積累,并已經應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里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學生讀自己寫的一句話,師引導,修改,生再讀,師指導讀。生再讀。)
2、教師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寫的文章,讀給學生聽。
秋天一來,落葉紛紛,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麗最誘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處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里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秋波搖晃著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節奏地波動著,好像金色的海浪。風聲稻浪,如似一曲動人的樂章。
一段大路兩邊長滿了樹。夏披棉衣冬著短衫的的樹冠,身上已經單薄了許多。一陣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蕩下來,紅的、黃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猶如千萬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見有一群大雁從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遠處飛去。他們排列著整齊隊伍變換著陣容在空中飛翔著,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著。秋風吹來,它們象一把把勝利的火把,高興地晃動著。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歡秋天的田野。
3、學生交流本課收獲。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寫景的順序。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學習文章寓情于景的寫法。
一.教師導入課堂學習的關鍵在于合作與交流,包括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文本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但合作與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義。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①積累字詞: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教師強調三個詞語(鏗鏘、穹隆、頭暈目眩),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解釋意義。
②主要內容與情感基調:學生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主要內容,明確:本文寫盛夏樹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調:喜愛大自然。(教師引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
三.賞析優美的景物描寫,體驗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②說說你最喜歡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教師引導: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組合作交流,并形成合作學習記錄,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給予鼓勵)。
④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教師引導:通過同學們的賞析和配樂朗讀,我們確實感受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寫自然景色的偉大作家,難怪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稱贊說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同學們結合文章探究作者寫景成功的密訣是什么?)
4.探究寫景成功的要領。
①小組合作討論,形成發言記錄。
②小組發言并交流(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學生總結交流結果,教師板書。
參考如下:
①善于觀察,抓住景物特征。
②準確生動的語言。
③講究寫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引導:同學們探究出了寫景成功的密訣,那么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密訣進行創新。將黎明時候的景色進行想象,寫得更具體些,讓樹林和草原黎明時的景色也散發出芬芳的氣息。)
5.想象與創新(以黎明時候的景色為基礎大膽想象創新,完成寫作片段)。
①學生獨立想象,寫作。
②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寫作的片斷,并交流。
6.教師總結活動過程,強調學習目標。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語言簡練生動,情感真切自然,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用心讀完后,仿佛親自來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明朗清新、一碧千里的神奇秀美的景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接的熱烈歡騰的場面,更是對老舍先生這位文學大師的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情分析
1、六年級繼續抓實教學。安排3分鐘進行生字練習。
2、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3、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語句的美。
4、注重學生個性的理解。
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二、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三、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并能把閱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說出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
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朗讀引入:讓我們用掌聲感謝楊老師來我班,指導我們的語文學習。
1、提前板書:"初見草原-途中迎客-包外相見-包內款待-包外聯歡"
2、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齊讀"草原"。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段,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草原,去看看哪里的景色吧。(課件播放草原圖)
3、師:誰愿意和老師一起把這美景讀出來?(配樂讀第一段)
二、學習2-5段:
過渡:啊!這就是草原!它"天藍地碧空氣鮮,牛肥馬壯羊兒歡",就一個字"美"(板書美)。
(一)自學:
1、師: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草原里的人民,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自由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后交流。(熱情、好客、粗獷、豪爽、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勇敢、質樸--)板:(人)
2、師:多可愛的草原人,下面就讓我們和老舍先生一起走進陳巴爾虎旗親身感受一下那里的人們是怎樣接待我們的吧。
3、默讀課文,找一找草原人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做一做批注。
(二)說說你的收獲吧:(最好按訪問順序說)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
(懂得"身著盛裝、遠迎賓客、騎馬引路"是蒙古人民熱情待客的一種方式,充分看出他們的熱情、禮重。)①把"飛"改成"跑"不行。他們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看畫面。學生說。(他們策馬"疾"馳而來,"飛"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迫切。)
在讀時要體現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②(指導比喻句。用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比喻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的蒙古族同胞。透過這一外在的美好形象,襯托出了他們那純樸、熱情、好客的美好心靈)比喻恰當使被描寫的景物生動、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建議摘抄。齊讀。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蒙古包外,主客相見,作者寫了三多:馬多、車多、人多。說明很多人都好客。聲音的嘈雜,草原的熱鬧,握住手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
師:一幅好客的迎客圖躍然紙上,你就想吧,怎么想怎么舒服,和諧。結合這一段內容,談談你是怎樣理解"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這一句話。
①如果你是當中的一員,當時你會說些什么?和前后左右的同學握握手,說說話,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握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感覺更加親切,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②指名朗讀這一段。
3、"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師:為什么說"也不知怎樣的,就進了蒙古包"?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說明了什么?
①("盤腿坐下"給人到了家的感覺;干部、老翁敬酒說明對客人的尊重。)(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會心"是發自內心,發自心底,自然真摯的笑。)
師:大家為什么露出會心的微笑?(笑溝通了主客的心靈,彼此的心也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②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同行的每個人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讀讀。指名讀
4、"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愉快的相見,盛情的款待,盡情的聯歡,讓主客忘記了時間。太陽已經偏西了,誰也不肯走,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怎樣理解?(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呢?夕陽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相互傾訴著說離別之話。)
師:這句話表達了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和惜別之情。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一起朗讀這句話。
三、總結:
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夕陽西下,老舍先生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依依不舍,回味著:那里的天(明朗清鮮),那里的地(遼闊無邊),那里的人(熱情好客);這真是草原的天美、地美,人更美。(板書"更美")
師:老舍先生用他親身的經歷,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美麗、和諧的大草原,那里(課件)指名接讀:"天藍地碧空氣鮮,牛肥馬壯羊兒歡。一路美景賽江南,主客相見笑開顏。奶酒款客手抓羊,舉杯聯歡君莫忘。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四、練習:課文學完了,老師這里有個閱讀練習,你們感興趣嗎?
結束:讓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老師們來我班,指導我們的語文學習。
板書:
2、草原
1.初見草原(美)
2.途中迎客
3.包外相見(人更美)
3.包內款待
4.包外聯歡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
2.讀懂第一自然段,領會草原的自然美,體會句中含著的意思.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領會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學們,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嗎?說說這些風景名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是啊,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江南嫵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這節課,就讓我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去瀟灑走一回。
3.板書課題,齊讀。
4.老師來變一個小魔術(草原后加上?號)現在你再讀讀看,意思改變了嗎?你又讀出了哪些新意思?(師加上!)請你再讀讀看,有沒有什么新感覺?(生自由談)
二、整體感知,理清作者敘述順序
1.草原之美讓人魂牽夢繞,現在,趕快打開書,去讀讀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吧!有個問題請大家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草原先后寫了哪些內容?
2.生充分自讀思考。
3.讀后交流,師相機概括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三、品讀,感悟第一自然段,體會草原的美
1.過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景畫,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欣賞優美的音樂,一邊聽老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并在腦海中想像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師配樂范讀課文。
3.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
4.過渡:草原的美是如此與眾不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的最讓你心動的景色,美美地讀一讀,并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5.生自讀交流,說說文中最讓你心動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相機出示課件畫面,圖文結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詞的意思。
結合簡筆畫理解“勾勒”“渲染”等詞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配樂賽讀,師生評議。
8.面對如此美麗寬廣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們來看看作者來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橫線畫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讀后感受,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高歌”“低吟”兩詞的區別。
這兩種情調一樣嗎?如果把文中的兩個詞顛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們陶醉了嗎?讓我們帶著贊嘆,帶著興奮,帶著陶醉來朗讀第一自然段。
12.讀了這么多,大家會背了嗎?把你最心動的句子背下來。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來草原尋找靈感的詩人,你會低吟一首怎樣奇麗的小詩呢?假如你是一位帶團游覽的導游,你又會怎樣向游客來宣傳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當詩人還是導游?趕快寫下你們的贊美吧!
14.生練筆。試寫小詩或導游詞。
15.指名生上臺讀自己寫的小詩或導游詞,師給予熱情評價。
四、欣賞歌曲,升華情感
同學們,雖然這節課我們沒有真正去美麗的大草原,但我們已經用心感受到了那兒的風景之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獻給草原的贊歌,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品味。(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有關草原的歌曲、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都到過哪些地方?(生簡單介紹景點)那你去過大草原嗎?老師也沒有去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錄像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好不好?(播放錄像,學生欣賞)注意:錄像不重復,要短、美,有什么話想說?(?)師:正像同學們所說,遼闊的草原的確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難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來
到大草原,就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寫下了洋洋灑灑的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那么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樣的畫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草原》。(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解思路
課文同學們已經讀過了,誰能用簡練的語言說說作者圍繞草原都寫了哪些內容?
(生自由交流)
師總結:是啊,文章既寫了草原的景,還寫了草原上的人。那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草原的美麗景色。
對草原景色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哪部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出草原的景色特點?
(生自由交流:一碧千里、無限樂趣??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些詞語你覺得哪一個最合適?為什么?)怎么樣同學們,他說得有道理嗎?(板書:一碧千里)
那你是怎樣理解“一碧千里”這個詞的?
從同學們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綠的特點。
(1)誰能從文章中找到這句話,給大家讀一讀?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找的很準,讀得不錯,請坐。誰再讀?(?)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茫茫”這個詞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師:其實老師讀書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詞語,這個時候,查一查字典就會幫我們的大忙。
字典中對茫茫一詞的解釋是:空曠,分不清邊沿。(課件出示)并不茫茫,也就是并不——空曠,那我就不理解了同學們,這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作者卻說“并不茫茫”、“并不空曠”,這是為什么呢?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找到了,就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語句。開始吧!
(2)出示句子: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哦,你從這部分文字中體會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好,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誰再讀讀?你能告訴大家這句話寫了哪種景物?(羊群)
那作者是怎樣描寫羊群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
師:作者把羊群比作大花,這叫——比喻(生),對,形象的比喻讓我們體會到了羊群的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比喻,誰給大家說說?(把草原比作無邊的綠毯)這點你都能看出來?真不簡單! 小結:其實,老舍先生就是抓住了羊群和草原的特點,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綠毯,既生動又貼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我們也像作者這樣想像一下:
如果把草原比作遼闊的大海,那這羊群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廣闊的天空,那這羊群就像是天上的-------
這樣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美。這么美的句子,能
讀好嗎?能—— 那自己試試,哪位同學愿意起來讀一讀? 生讀,師及時評價(誰能讀得再美一些;)
這個同學“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讀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羊兒在小丘上上下走動的影子。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 誰還想讀? “走到哪里都像”讀的真好!能再讀一遍給我們聽聽嗎? 來,孩子們,咱們也這樣試一試。
這么美的句子,不想背下來?(生1生2)非常好!
師總結:是啊,走動的羊群給無邊的大草原帶來生機,的卻讓人感受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除了羊群,作者還寫了哪些景物?
(3)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云際。 引導:這句寫了哪種景物?你覺得小丘的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柔美)(點擊課件)
作者是怎樣描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的?(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我們平時畫畫時經常用到。渲染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看文下的注釋。(生讀)
見過中國畫嗎?(出示課件)這就是用渲染技法畫出的一幅畫。也因為只用渲染,所以那種綠色才能-----(點擊課件)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詞語的.?
這也是解釋詞語的一種方法。
這樣一種透明的綠色,和天邊的云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風景圖啊!(出示圖片)來孩子們,看著這幅圖,輕輕讀讀這句話。
想象著剛才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翠**流,輕輕流入云際”,再次輕聲讀讀這句話。
誰給大家讀讀你的體會?(抽生讀,齊讀)(點擊帶圖的句子) 生讀,師評價:“那么柔美”讀的真好,真有一種柔美的味道。 翠**&流,輕輕流入云際(課件變色)讀得不錯,讓我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破壞了這種寧靜的、流動的美,愿意把這部分再讀一遍嗎?
來,同學們咱們也試著讀一讀。
誰愿意再來讀一下?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讓我們體會到:線條柔美的小丘,獨特而奇麗;上下走動的羊群,生機又有活力,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幅多么和諧唯美的圖畫!(出示草原圖)所以,老舍發出由衷的感嘆: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出示齊讀)
同學們,舉目遠眺,我們看到了走動的羊群,線條柔美的小丘,抬頭仰望你又將看到什么呢?
交流:(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別外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里的天指的是哪里?那藍藍的天空和我們這里相比較有什么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式,為擴充了的一段體結構。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地抒發了對美麗的家鄉的贊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復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并對其產生興趣。
2.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3.能力目標:通過聽、唱、舞、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
2.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快樂的體驗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學難點:唱準并掌握帶附點和空拍的節奏:
①。 ×○ ×○ ∣××× ××∣
②。 ×。× ×× ∣ ×× × ∣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道具筷子、音樂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師生問好
2.師:請聽一段音樂(放錄音《我從草原來》)師配樂朗誦:藍天高,太陽照,草原好熱鬧,馬兒壯,羊兒肥,這里風光好。聽著美妙的音樂我們的思緒一下子就飛到了美麗而遼闊的大草原上,這里有成群的牛羊,這里有美麗的草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草原的魅力吧。
二、走進草原
1.聽音樂《草原上》欣賞草原風光,并介紹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師:你能看圖說一說圖中有哪些美麗的風景嗎?(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潔白的氈房、成群的牛羊)
2.你們能看出是哪個少數民族了嗎?(生:蒙古族)
師:你們真聰明!
蒙古族的意思就是永恒之火,也有一個別稱:就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都生活在美麗富饒的蒙古大草原上,那里的牧民還會騎馬、摔跤、射箭、擠牛奶呢,而且他們還非常的能歌善舞。
三、學跳筷子舞
1.師:(出示筷子)咦?這是什么?(筷子)你可別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眼中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我看到有些同學似乎有些懷疑,那就讓老師當一回小牧民給你們跳一段《筷子舞》吧。
2.師:剛才我跳的筷子舞你們喜歡嗎?(生:喜歡)筷子舞是蒙古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筷子舞。
3.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舞蹈。
四、學唱歌曲
師:歡快的筷子舞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我們說草原的歌曲是不是也很好聽?想不想把這首歌曲也學會呢?(生:想)
1.播放歌曲,生聆聽后師板書課題。
2.帶著問題復聽范唱。
①是誰在唱歌?(小牧民或草原小牧民)
②歌曲的延長情緒是怎樣的?(高興、自豪、開心、驕傲……)
③歌曲的節奏是怎樣的?師可從旁提示:聽了歌曲讓你有什么感覺?想不想跳舞?有沒有力量?(稍快的或歡快活潑的)
3.跟節奏說唱歌詞。
板書節奏難點
①. ×○ ×○ ∣××× ××∣
②. ×.× ×× ∣ ×× × ∣
4.跟音樂范唱學唱歌曲。
5.全體帶著感情齊唱歌曲。
6.表演歌曲
師:同學們誰想當神氣的小牧民?(教案 ) 現在我們就唱起歌跳起舞當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嗎?挑選演唱組、舞蹈組、演奏組和說唱組的成員。
師:其實音樂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只要你熱愛音樂,能發現其中的奧秘,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五、拓展延伸
蒙古族還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它的演奏姿勢和二胡很相似——馬頭琴。(出示圖片)(播放音樂)就是我們剛開始聽過的那段音樂,它就是用馬頭琴演奏的,它的音樂深沉、渾厚、蒼勁、遼闊,富于表達勤勞、強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音樂聲減弱)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同欣賞和演唱了蒙古族歌曲,理解了小牧民驕傲自豪,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也初步了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馬頭琴,豐富了蒙古族音樂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最后,讓我們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并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走出教室,結束這次草原之旅吧。
播放音樂我《是草原小牧民》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03-09
(推薦)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09-07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精華)12-23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30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5篇03-20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5篇)03-20
《草原》語文教學設計(精選17篇)09-09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10篇03-09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10篇)03-09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8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