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品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品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委托”“輕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發展過程。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5個生字。
(三)采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課文中的生詞。
(四)練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查字典自學本課生字、生詞。
2.練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初讀課文,標清自然段序號,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生字。
1.指導讀準字音。
本課雖然只有5個生字,但這幾個字的讀音都特別容易讀錯。教師在教學時應逐個指導學生讀準。
2.指導區分字的結構。
本課的生字有幾個也比較難記,教師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學生進行識記。
(1)加一加:
所謂“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學們所熟悉的兩個字相加,組成一個新字。
如:“督”,就是“叔”和“目”組成,但要記住,這個字是上下結構。
又如:“懲”,就是“征”和“心”組成,這個字也是上下結構。
再如:“飲”就是“饣”字邊,加上一個“欠”字,這個字是左右結構。
(2)換一換:
如:“寨”與“賽”的字形相近,它們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賽”下面的“貝”換成“木”。
(3)組一組:
如:“罰”是由三部分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組成。
3.指導理解詞意: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理解詞意,要使學生掌握: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遲延——耽擱,拖延。
才干——辦事的能力。
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處。
疑惑——本課指心里不明白。
調度——本課指調用。
虛實——虛和實,泛指內部情況。本課指曹操因江面霧大,不了解諸葛亮的情況。
軍令狀——戲曲和舊小說中所說的接受軍令后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愿依軍法處罪。
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古代軍隊中負責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輔佐君主的職位最高的大臣。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三)再讀課文,檢查學生對生字是否能讀準字音,對生詞是否理解詞意。
(四)三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后,如果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只要讀一讀課文就能解決的,教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同學們自己去讀書,從書中尋求答案;如果問題涉及到文章的重難點,教師可以留待講讀時再給學生解決。
(五)四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此時,學生已經是讀第四遍課文了,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起因是什么?結果是什么?事情是怎么發展的?可否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1.啟發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議軍事急于造十萬支箭而有意為難和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萬支箭,挫敗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嘆服。
2.討論分段結果:
本文是寫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以分為:起因、發展、高潮和結果四部分。具體分法為:
第一段(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內造十萬支箭來刁難諸葛亮,以便借機殺害他。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3~5自然段)寫周瑜派魯肅探聽諸葛亮造箭的消息,諸葛亮要魯肅瞞著周瑜借給他二十條快船和六百名軍士。
第三段(6~9自然段)寫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體經過。
第四段(第10自然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品2
【教學目的】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教學重點】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復習本課的生字詞。
(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非常好,上節課我們還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誰能簡單的說一說呢?
二、新授
1、說的非常好,《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而《草船借箭》則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對于這樣一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謀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的感興趣,下面就從智慧和謀略的角度去看,你對黑板上的四個人物誰最感興趣?最喜歡誰呢?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著揣摩他們當時的心里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品讀的結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
4、剛才某某同學說,他非常佩服諸葛亮,原因是因為他在借箭的過程中表現出神計妙算的才能,那神計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8、剛才大家讀的很認真,討論的很熱烈,誰愿意把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學生匯報交流。)
9、現在我們就實地的感受當時受箭的過程,在看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他這樣安排的好處有哪些?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呢?
(學生匯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說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
(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到:他說什么呢?
13、當時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4、讀的不錯,無論是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還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謹慎多疑、魯肅的仁厚守信,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中體會出來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16、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同學們自己當導演,邀請你喜歡的合作伙伴,把你們認為課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歡的片斷表演出來,哪一組愿意先來試試呢?
17、這幾組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除了這幾組同學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學也許也有很多的話想說,那么就請同學們把你們最想說的話用一句話表達出來,他它送個故事中的他們,同時也送給今天在座的我們好嗎?誰先來說?
(學生匯報。)
18、諸葛亮把借箭的過程安排的嚴密妥當、滴水不漏,不僅讓周瑜嘆服不已,更讓我們后人佩服稱贊,通過草船借箭這課的深入學習,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是我們中華智慧的化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諸葛亮神計妙算的故事呢?
(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
19、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欣賞到這,課后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次有關三國故事的手抄報展,也可以由班長搞一個有關三國的故事會,我們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加的了解到有關三國的故事,另外老師也希望同學課后能認真的品讀《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想里面會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讓你過目難忘的,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以后的期望,你們能做到嗎?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品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為什么妒忌諸葛亮。
教師準備
制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三國,導新課
師: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這部書或電視劇嗎?(看過)那你最喜歡三國里的那些人物?(學生)
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諸葛亮,誰能說說喜歡他的理由嗎?(學生各抒己見)如: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等。
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和諸葛亮有關。板書:草船借箭(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大多數同學對《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老師抓住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更能激發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下面再請大家自由的讀讀課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
1、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匯報交流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經過(3—5自然段)結果(6—9自然段)
(2)、概括課文大意。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梳理:這篇課文主要講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只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
師:難怪周瑜長嘆一聲(出示句子:“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過他呀!”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了解,為探究性學習作好了鋪墊}
三、合作探究,領悟神機妙算,感悟人物形象
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課文中的那些地方得到了充分體現?
1、學生默讀課文把認為最能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
2、小組互動,快速討論、交流,準備匯報。
3、全班互動,交流研究成果。引導品讀感悟。
——算天
(1)“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么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②但是光讀這句,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出諸葛亮之所以敢立下軍令狀,是因為他在三天前就算準了這場霧。)
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齊讀)”
——算人。
(1)算到了曹操謹慎多疑。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抓住“笑”指導學生朗讀第一句,說說諸葛亮在笑誰?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如:笑曹操的謹慎多疑,笑周瑜的自不量力,笑自己的'神機妙算。.。.。.根據諸葛亮不同的笑進而讀出不同的語氣)
諸葛亮雖然笑著說,但他并沒有把要說的話說出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諸葛亮會說什么(指導學生練筆寫出諸葛亮沒說的話。如: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因為他太謹慎、太多疑啦!周瑜想害我,太自不量力了吧。.。.。.)
(2)算到了魯肅不會告密
魯肅雖是周瑜的心腹,但生性忠厚老實。就是因為諸葛亮對魯肅十分了解,就算準了他不會告密(引導學生找出句子: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算準了借箭的位置
師:諸葛亮不僅能算天、算人而且還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引讀:“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因為諸葛亮考慮周密,非常清楚借箭的地理位置,是他的巧妙安排。你們覺得諸葛亮怎么樣?(神)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齊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師:周瑜哪里不如諸葛亮?(通過與諸葛亮對比,感受周瑜形象:心胸狹窄,自不量力。.。.。.)
{設計意圖:以文眼“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交流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不同形式的讀去感悟語言文字,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富有形象色彩的語言植根在孩子們的語言世界中。}
四、總結全文,以讀促讀
1、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的形象成了民族的化身,智慧的。化身。
2、如果同學們還想進一步了解諸葛亮或三國中的英雄人物,課后再去好好地讀一《三國演義》這部經典著作。
{設計意圖:由三國開課,又由三國結束,使整個課堂前呼后應,完整一體。并把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繼續讀《三國演義》從而激發學生好讀經典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落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1、從題入手,因題質疑
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
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草船借箭”為什么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這一目的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2、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
3、發散思維,勇于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課堂上學生質疑:如果三天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會怎樣呢?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諸葛亮肯定大難臨頭中計了,有的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定會有化險為夷的計策,有的說,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這一回諸葛亮很可能兇多吉少……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同,但言之有據。教師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肯定學生的思維,并鼓勵學生課后閱讀,繼續探究。
4、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
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07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05-25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最新09-12
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04-20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04-25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5篇06-03
《草船借箭》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3-17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草船借箭》語文教學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