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7一8頁。
教學目的:
1.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了解汽車一小時要跑很遠,公路上里程牌標志有多遠和汽車時速限制標志,走一走學校田徑場的跑道一圈長有多長,學校跑道跑兩圈半是多少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口答)
①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1,雙人書桌的`長度是120( ).
2,旗桿的高度是300( ).
3,有一項田徑比賽是200( )跑。
②填空:
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它在們實際生活中有那些應用
1,認識千米的實踐活動的安排
汽車一小時要跑很遠
公路上里程牌標志
汽車時速限制標志
2,認識1千米有多長。
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4,(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50米,沿操場(一圈25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學校田徑場的跑道一圈長250米,沿著跑道走4圈就是( 1000 )米。也就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4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2分鐘).
板書:走12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南門口你們一定很熟悉吧,從南門口到侯家塘新一佳約1千米。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里沿南門口到侯家塘新一佳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小結:1千米=1000米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評: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時高效。]
1千米=1000米1km=1000m
①用等號相連,說明它們的長度怎么樣
②等號兩邊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③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號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樣表示
三,千米的應用
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請看老師在馬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練習:8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練一練
1,冰箱的高度是140 ( ).
a厘米b米c千米
2,世界上最大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大橋建成后,將使慈溪到上海的路程縮短
200( ).
a厘米b米c千米
3,填空: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街頭到天臺距離27( );
數學課本厚7( );
學校跑道長250( );
成人3小時行15( ).
4,填空:6000米=( )千米
9000米=( )千米
2750千米=( )千米( )米
5830千米=( )千米( )米
7308千米=( )千米( )米
5,說說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七,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26-27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下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讓學生課下走一走操場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學生準備一根米尺,教師準備卷尺。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千米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突破
這節課我主要通過以下方面突破重點:
第一,通過對課前活動的回憶建立自己的思維。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時間”、“數數步數”等活動,讓學生形成對100米的印象,然后讓學生推出:2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遠。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或操場上5圈),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用平時的速度走)。
第二,讓學生舉例從哪些地方到學校門口大約是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五、預習提綱
1、同學們你們課下從操場西頭走到東頭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200步)
2、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單位?請舉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學校操場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幾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幾分鐘,走了多少步?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5、1千米=1000米,他們用等號相連說明他們的長度是怎么樣的關系。
6、等號兩邊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7、要表示一段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樣表示。
10、27頁3千米里有幾個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分別說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幾千米嗎?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過程
(一、)情境導入(出示中國地圖)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長時間?有多遠知道嗎?出示一個30公里的牌子誰能明白這些牌子的的意思?(學生自愿起立回答)。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根據教師給的預習提綱進行課本26、27課本預習。(教師念一題小組之間尋找并記錄一題的答案)在預習之前學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寫到一張紙上。
(三)匯報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把預習問題回答解決完以后,由組長代表把本組不會的問題提出教師或其他組解決。在解決的時候教師盡量采用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講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和親切感。曾經有本書上說過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實踐鞏固
1、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2、5000米=()千米700米+300米=()千米;3千米=()米2千米—1000米=()米
3、課本28頁1、2、3、4、5
4、能力強一點的同學課下自己測量一下實際家到學校的距離,能力差一點的同學可以只做2、3。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小組之間互相說一說補一補。
(六)小測小組之間互相出一道題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評分。展示小組
本節課的評價結果。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P7頁例3,P8頁例4,P8頁“做一做”及P9頁第1、2題,P10頁第4題)
教材分析:
例3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4及“做一做”(進一步用身體的感受體驗1千米的長度)。這部分內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動形式呈現的,借助學生的活動經驗,增強學生對1千米直線距離的感受。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建議:
例3的教學可以從公路路標的實際情境引入,說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使學生感受認識“千米”的必要性,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白路標的具體含義。接著,借助學校操場這一學生熟悉的題材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并給出千米和米的關系。(教學時,可以利用當地實際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約是1千米。)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么?”學生可能會說出:“到葉鎮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也有的學生會說出:“小汽車1小時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這部分內容可以在操場的跑道上,或在學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線距離。測量時,應該先確定起點并選定一條直線,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測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終點處各設立一個明顯標志。讓學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線距離,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線距離,然后想像一下2個100米有多遠,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或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走100米的活動。要求小組長具體負責,每組要有指定的記錄員。活動內容是:
①用平時的步幅,走完100米,確定走的步數。用平時的速度,確定走100米需要的時間。學生可以以平時的速度走到100米處,邊走邊數出自己走的步數。
②提醒學生這不是比賽,如果比平時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時大(或小)都會影響對1千米有多遠的推想。
③讓學生根據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時間和對距離的直接經驗)推想出1千米大約有多遠。
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
練習二的第4題安排了三組情境(見下圖),分別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個不同的出行路程,應該先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有多種答案。比如,去植物園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車去。對應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